慢性病防治现状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慢性病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慢性病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慢性病管理是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慢性病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慢性病管理的现状1. 慢性病管理责任不明确: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慢性病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清晰,导致各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和配合,使患者获得的服务不够全面和连续。
2. 缺乏全程管理和个体化服务:目前社区慢性病管理主要局限于患者就诊时的诊疗,缺乏对患者的长期随访和管理。
由于患者自身特点的差异,需要个体化的服务和管理,但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还未能做到精准管理。
3. 缺乏慢性病预防和健康教育:目前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注重的主要是慢性病的治疗,而忽视了慢性病的预防和健康教育工作,导致慢性病的发病率难以降低。
2. 构建全程管理和个体化服务模式:建立完善的慢性病患者健康档案和电子健康信息系统,实现患者的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
开展定期的慢性病随访和管理,提供个体化的服务和健康促进措施。
3. 强化慢性病预防和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基础健康管理,包括早期筛查、风险评估和干预等措施,降低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开展定期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4. 发挥社区医生和护士的作用:加强社区医生和护士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慢性病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
加大对社区医生和护士的激励力度,增加他们在慢性病管理中的积极性。
5. 加强社区与医院的衔接和转诊:加强社区与医院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起健全的慢性病转诊机制,实现慢性病的全程管理和无缝衔接。
三、总结慢性病管理是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对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慢性病管理存在责任不明确、缺乏全程管理、个体化服务和慢性病预防和健康教育等问题。
慢性病防治工作报告
慢性病防治工作报告一、慢性病防治的背景和意义慢性病是指病程较长、进展缓慢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有超过3600万人因慢性病而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63%。
在中国,慢性病已经成为人口健康的主要威胁,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背景和意义。
二、慢性病防治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慢性病患者的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根据卫健委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我国慢性病患者已经达到4.3亿人,其中高血压患者2.7亿人,糖尿病患者1.1亿人,冠心病患者1.0亿人。
这些数据给我国的卫生健康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同时,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在我国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慢性病防治工作缺乏整体性和协同性,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不够紧密,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二是慢性病防治工作还停留在单一的医疗水平上,忽视了健康教育、预防和科研等方面的工作;三是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投入不够,导致基层医疗机构和生活社区的防治能力偏低。
三、慢性病防治的工作重点和措施为了提高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效果,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慢性病的监测和调查工作,建立健全慢性病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慢性病的发病趋势和变化;二是加强慢性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慢性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三是加强慢性病的早期筛查和管理工作,在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慢性病的早期筛查,及时发现和管理疾病;四是加强慢性病的科研和创新工作,推动慢性病防治的科学发展;五是加强慢性病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建立慢性病防治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的协同性和整体性。
四、慢性病防治工作的评估和展望为了评估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效果,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监测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来评估工作的效果。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意识的提高来评估工作的效果。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投入和工作效率来评估工作的效果。
慢性病防控学校工作简报
慢性病防控学校工作简报近年来,慢性病防控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学校作为慢性病防控的重要阵地之一,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康素养、预防慢性病的使命。
本文旨在对学校慢性病防控工作进行简要概述,以提高教职员工对于慢性病防控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一、慢性病防控现状近年来,学校慢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疾病谱逐渐变化,成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据统计,我校学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亟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和防控。
二、慢性病防控工作重点1. 加强健康教育开展校园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健康知识竞赛等形式,增强学生对慢性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健康体检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健康体检,筛查慢性病高危人群,及时发现并干预慢性病的发展,为学生健康提供保障。
3. 建立健康档案建立学生健康档案,记录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为学校提供科学依据,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4. 食品安全保障加强学校食堂的管理,确保学生食品安全,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培养学生健康饮食习惯。
5. 体育锻炼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在体育锻炼中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三、慢性病防控工作成效通过学校慢性病防控工作的积极开展,我校学生慢性病发病率有所下降,学生的体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健康素养不断提高。
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慢性病防控工作的关注度和满意度明显提升,校园的健康氛围得到有效营造。
综上所述,学校慢性病防控工作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只有加强慢性病防控工作,提高学校整体健康管理水平,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我们将继续积极探索慢性病防控的实践路径,不断完善慢性病防控工作机制,为学生的健康保驾护航。
感谢各位教职员工的辛勤付出和支持,让我们携手共建一个健康的校园!。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慢性病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慢性病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慢性病作为最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已经成为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居民健康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慢性病管理是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着重分析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慢性病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一、慢性病管理现状1.慢性病防控意识不强城市化、工业化、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让我国居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却也带来了更多的慢性病问题。
然而,目前很多居民还缺乏对慢性病的正确认识,慢性病防控意识不强,缺乏主动防范和积极治理的意识。
2.服务体系不完善由于财政投入、资源配备等多种原因,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慢性病管理存在很多不足。
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缺乏专业化的医疗人员和设备,慢病患者的管理也存在滞后和不充分的情况。
3.患者治疗遵从性较差慢性病患者管理需要长期的协作和耐心,但是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很容易存在不信任、不遵从、自我医疗等情况,导致治疗效果不充分,加重病情。
二、对策分析1.加强健康教育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慢性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推广科学健康生活方式,教育患者和家庭了解和管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的能力,促进患者和社会公众建立健康的生活观念。
2.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积极引进专业护理人员和专业医生,开展慢性病管理相关培训,提高治疗水平和服务品质。
配备专业设备,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
3.开展多元化的慢病管理方式除了传统的医生门诊治疗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技术,开展远程慢病医疗服务,开展慢病管理健康知识宣传和患者互助社区建设,搭建在线平台,便于患者随时随地在线咨询和交流。
4.优化医疗服务模式建立慢性病医疗服务团队,把专家、家庭医生、护士、康复师等有关医护人员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
慢性病防治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 第16卷 第77期321·公共卫生与防疫·慢性病防治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田海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026000)摘要:目的近年来,我国慢性病发病率逐年升高,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越来越常见,造成患者的痛苦、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本文分析在慢性病防治工作的现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和干预措施,提高人群对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的认识,为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思路。
关键词:慢性病;防治;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R818.7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77.2680 引言慢性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或不明、并发症多、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主要包括心脏病、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损耗社会资源,但是慢性病还具有可预防和可控制的特点。
然而,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加之吸烟、高脂、高糖、少运动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常见,使得慢性病的发病率仍然持续上升,超过了传染病而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
有文献显示,我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占到80%,主要原因有心血管疾病、癌症以及慢性呼吸系统的疾病,并且,由于慢性病而导致的伤残调整寿命年高达70%[3]。
慢性病的防控是卫生工作中的一项巨大挑战。
1 慢性病防治工作现状目前我国主要的慢性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患病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
WHO的数据显示,中国因慢性病而死亡的人数构成比甚至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由于地区经济的差异,不同地区慢性病的构成略有差别。
经济较好的地区糖尿病的患病率较高,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都呈升高趋势,高胆固醇血症明显多于高甘油三酯血症。
肿瘤在农牧区的发病主要集中在胃癌和肝癌,且发现时常处于晚期,另外结肠癌和直肠癌以及乳腺癌在农牧区也较常见,现在和城市的肿瘤患病率已无明显差别。
我国慢性病管理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
我国慢性病管理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慢性病管理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我国慢性病管理的现状,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我国慢性病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
文章将围绕慢性病管理的政策环境、服务体系、技术手段、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论述,力求展现我国慢性病管理的全景图,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发展路径。
二、我国慢性病管理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慢性病发病率和患病人数持续上升,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负担。
当前,我国慢性病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同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政策支持方面,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慢性病管理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如《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等,为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我国还加大了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投入,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在服务体系方面,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慢性病防治服务网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慢性病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慢性病筛查、患者随访等工作,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了全程、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
同时,我国还加强了对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推广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模式,提高了患者对慢性病管理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在技术应用方面,我国积极推动慢性病管理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了慢性病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通过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等方式,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尽管我国慢性病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仍有待提高,慢性病防治知识普及率不够高,患者对慢性病管理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有待提升等。
慢性病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慢性病防治工作情况汇报每年,数以百万计的人们被慢性病所困扰,这给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加大了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力度。
本文将就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情况进行汇报,以便更好地了解慢性病防治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总体情况慢性病是指长期反复发作,进展缓慢,治愈历时较长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国慢性病报告(2019)》,慢性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
二、慢性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1. 目标缺乏明确性。
当前慢性病防治工作的目标并不明确,造成了各地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推进不够有针对性和不够有效。
2. 宣传力度不够。
慢性病防治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大多数人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了解不足,缺乏必要的预防意识。
3. 缺乏系统性。
慢性病防治工作缺乏系统性,每个部门、单位的工作互相独立,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4. 预防措施不够完善。
慢性病的防治应当注重预防,但目前的预防措施并不够完善,不能有效地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1. 制定更明确的慢性病防治工作目标。
各级政府应当制定更明确、更有针对性的慢性病防治工作目标,以指导各地的慢性病防治工作。
2. 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关注和重视。
3. 加强系统化的管理。
各部门、单位应当加强协作,形成慢性病防治工作的系统,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工作的协调。
4. 完善预防措施。
应当通过全民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方式,加强慢性病的预防工作,提高人们的预防意识和能力。
四、结语慢性病是当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情况进行汇报,可以更好地了解慢性病防治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我国老年人慢性病现状及应对策略
目录
01 一、我国老年人慢性 病现状
03 三、实践建议
02 二、应对策略 04 参考内容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老年人慢性病的问题日益凸显。慢性 病是一种长期积累形成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给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威胁。本次演示将对我国老年人慢性病的现 状进行介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慢性病与生命质量的关系密不可分。慢性病容易导致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 生活质量降低。例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老年人需要长期控制饮食、 按时服药,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一定负担。同时,慢性病还可能导致老年人的 社会参与度降低,社交圈子变窄,进一步影响他们的生命质量。
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具有以下特点: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文献综述的方法。问卷调查对象为南京市60岁及以 上的老年人,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0份。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 慢性病患病情况、生活习惯、健康状况等。同时,文献综述主要从公开发表的文 献中搜集关于老年人多重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对其进行整 理和分析。
2、社会支持:社会应加大对老年人的支持力度,提供各种形式的照料和关 爱。此外,可以组织开展健康讲座、健身活动等,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自我 保健能力。
3、个人调节:老年人自身也需要积极调节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例如,可以培养兴趣爱好、参加社交活动等,以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老 年人应主动学习健康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慢性病的患病率 也相应上升。因此,年龄是慢性病患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2、性别:女性老年人在慢性病患病率上高于男性老年人。这部分是因为女 性老年人往往比男性老年人更注重健康保养,但也需要女性老年人可能面临的特 殊健康问题,如骨质疏松等。
慢性疾病管理的现状及优化措施研究
慢性疾病管理的现状及优化措施研究慢性疾病是指病程较长,发展缓慢的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肺疾病等。
这些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主要的健康挑战之一。
据统计,全球现有慢性病患者达4.3亿,这个数量在未来还会不断增长。
慢性病的管理和预防对于人类健康和医疗系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慢性疾病管理的现状、优化措施、技术创新和政府角色等四个方面探讨慢性疾病管理的现状及优化措施研究。
一、慢性疾病管理的现状1. 慢性疾病的高发性和低优先级慢性病的高发性和长期管理给医保系统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超过2亿人患有慢性病,这个数字将会不断增长。
另外,慢性病管理的优先级相对较低,人们常常只关注急性突发疾病的治疗和控制,而忽略了长期慢性病的管理。
2. 长期管理和医疗资源的不足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治疗,而医疗资源有限,导致医疗资源的竞争加剧。
另外,医生的经验不足和慢性病患者的医疗知识水平不高也是慢性病管理中的困难。
3. 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较低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的自我管理和治疗,但是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普遍较低,缺乏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意识。
二、慢性疾病管理的优化措施为了优化慢性疾病管理,政府和医疗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患者教育、多学科协作、家庭病床医疗、信息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以及预防和控制等措施。
1. 患者教育患者教育是慢性病管理的关键。
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有效减轻医疗卫生资源的压力。
通过防控知识的普及,让患者充分了解慢性病的防控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的进展。
2. 多学科协作在慢性病的治疗和管理过程中,需要不同学科的医生共同参与,并协调医疗资源,因此建立多学科医疗专家团队,进行全面、系统、协同的治疗和管理非常重要。
3. 家庭病床医疗将医疗服务下沉到家庭,实现家庭医师的健康管理,增强了服务的接近性和可及性。
家庭病床医疗利用信息技术为慢性病患者提供远程监测、诊断和治疗等服务,降低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
慢性病防治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财政投入不足 : 我国的卫牛服务体 系
正 处 在 逐 步 完 善 和 发 展 的 过 程 之 中 。大
随着 经 济 的发 展 , 活 方 式 的 改 变 和 生
众 对 于社 会 卫 生 服 务 的需 求 不 断 增 长 , 而 国 家 卫 生 总 投 入 的 增 长 速 率 和 卫 生 服 务 体 系 不 能 完 全 满 足 这 种 日益 增 长的 社 会
投 入 ; 好 的 加 强 慢 性 病 防 治 专 业 人 才 的 更
培养 ; 索一套 完善的慢性病防治工作机 探
制; 定期 开 展 慢 性 病 的 筛 查 监 测 工 作 ; 广 泛 宣 传 , 强健 康 教 育 和 健 康 促 进 工 作 ; 加
庞大 , 没有 达到预期 的控制效果。
需求。我 国传 统 的卫 生 投 入 结 构 存 在 “ 重城市 , 轻农 村 , 医疗 , 卫生 ” 重 轻 的倾
向 , 管 政 府 开 始 重视 改 善卫 生 领 域 的公 尽
推算 , 全国有 医牛明确 诊断的慢 性病 病例 数 达 2 6亿 。 过 去 l . 0年 , 均 每 年 新 增 平 近 10 0 0万例 。其 中, 血压 和糖 尿病 的 高
治 牛服务体 系 , 调整卫生服 务资 源与方
向 , 过 各 种 宣 传 形 式 , 入 社 开 展 卫 通 深
牛宣传教育活动 , 除精神 紧张 , 消 积极参
摘 要 通 过对 慢性 病 防治 工作 现 状。
比 , 多专业人员对慢性病 的治疗和预防 许 还是不够重视。近几年 , 由于急性传染病
堕 堡
童
C … NFS# C 0 M M lN{ Y D0 C T0 S _ T
探讨基层慢性病防控工作的现状及问题的应对措施
探讨基层慢性病防控工作的现状及问题的应对措施前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慢性病也在不断增加。
基层慢性病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基层慢性病防控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基层慢性病防控工作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现状分析慢病防控意识不足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慢性病在早年时也许并不为人所知,但现在主流媒体关于慢性病以及慢病防控的宣传、教育已经广泛存在。
然而,由于一些老百姓没有意识到慢性病危害的严重性以及基层慢病防控的重要性,导致了防控工作的被动性。
基层医疗机构技术和人员匮乏随着中国快速的城市化, 许多医疗资源都集中在了大型医院中,导致了很多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技术和人员的匮乏。
另外, 基层防控工作对于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较高,员工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到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控能力。
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流动性大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流动性大,导致医疗机构的防控工作不能连续开展,同时基层医疗机构的不断人员变动也导致了缺乏比较优良的防控理念和经验传承的问题。
防控体系不够完善当前我国基层慢病防控工作体系仍然不够完善,如防控体系层级不足、监管不力、防控信息化程度不够高等问题都有待解决。
应对措施采取政策措施提高慢病防控意识相关部门对于老百姓在媒体、新闻等多种渠道进行更深入的全面慢性病防控意识普及,提高老百姓的防控观念。
计划编制完善,保障基层医药服务能力对于公共卫生防控工作来说,计划编制与实施阶段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
因此,需要为基层医疗机构制定完善的计划,提高其医疗技术和防控能力,增强基层防控能力和规模。
加强对技术和医疗人员的培训和引进在对基层防控机构招聘人员和推广医疗技术等方面,需要采取更加合理的措施:包括改善工作条件、提供明确的职业规划、提高福利待遇等等。
加强对防控体系建设的推进积极推进基层慢性病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对防控体系的规范、统一监管及肯定。
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互联网+基层慢病防控的模式,提高防控体系的信息化水平。
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现状
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现状一、概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环境压力增大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
这类疾病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炎等,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医疗系统带来沉重的负担。
我国对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高度重视。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进基层医疗服务等措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由于疾病知晓率低、早期筛查不足、疾病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防治现状仍面临严峻挑战。
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重点在于加强健康教育普及,提高公众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基层医生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加强慢性病管理,建立健全的慢性病防治网络,以实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有效管理。
本文将对我国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现状进行详细的阐述,探讨现有的防治策略及其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 简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类常见的、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
这类疾病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和个人健康威胁上。
它们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生理痛苦,还可能导致劳动力丧失,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由于其长期性和反复性,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普遍性方面,由于环境因素、生活习惯、人口老龄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年龄大小,都有可能出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
防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现状,以期找到更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方法。
四大类主要慢性病流行现状与应对策略
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建设,提 升基层服务能力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满足慢性病患者 的防治需求。同时,鼓励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 资源共享。
3、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 善慢性病防控体系
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慢性病预防、治疗、康复相结合的医 疗服务体系。同时,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质量。完善 医保制度,减轻慢性病患者医疗负担。加强药品监管,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4、开展慢性病筛查与干预,早 发现早治疗
针对慢性病病程长、病情复杂的特点,开展慢性病筛查与干预工作,早发现、 早诊断、早治疗。同时,针对不同人群的慢性病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和干预,制定 个性化的防治方案。
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 先进技术与经验
积极参与国际慢性病防控合作与交流项目,引进国际先进的慢性病防控技术 与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吸收应用。同时,鼓励国内医疗卫生机构与国际 知名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的发展。
1、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慢性病的风险和预防措施的认识,促进健康的生 活方式。
2、预防接种:针对某些慢性病,如流感、肺炎等,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地预 防疾病的发生。
3、改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有 效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
4、早期筛查: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慢性病。 5、医疗改革:改善医疗系统,提高慢性病的治疗效果和管理水平。
四、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慢性病的防治工作也将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未来,人们将更加注重预防和早期诊断,通过更加有效的治疗和管理手段,降低 慢性病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国际合作也将进一步加强,各国共同探讨和研究慢 性病的防治方案,共同应对这一全球性的健康挑战。
慢性疾病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
我国慢性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慢性疾病现状,提高慢性病防治水平,我们团队开展了慢性疾病社会实践调查。
本文将汇报本次社会实践的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二、背景1. 慢性疾病现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占全球死亡人数的60%以上。
我国慢性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问题。
2. 慢性病防治现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慢性病防治工作,加大投入,不断完善慢性病防治体系。
然而,慢性病防治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公众健康意识不足、防治资源分配不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等。
三、目的1. 了解我国慢性病现状,分析慢性病发病原因及流行趋势。
2. 评估慢性病防治工作现状,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3. 探讨慢性病防治策略,提高慢性病防治水平。
四、方法1. 文献研究:查阅国内外慢性病防治相关文献,了解慢性病现状及防治策略。
2. 调查问卷:设计慢性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问卷,对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3. 访谈:对慢性病患者、医护人员、基层卫生工作者等进行访谈,了解慢性病防治现状及需求。
4.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五、结果1. 慢性病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慢性病患病率较高,主要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
慢性病发病原因复杂,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2. 慢性病防治现状: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公众健康意识不足:部分居民对慢性病认识不足,缺乏预防意识。
(2)防治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地区之间慢性病防治资源分配不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
(3)慢性病管理不规范:慢性病患者管理不规范,缺乏长期随访和干预。
3. 慢性病防治策略:(1)加强慢性病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健康意识,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
我国慢性病的流行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1996年流行病学调查,我省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标化患病率为4.63%(全国3.21%),IGT的标化患病率为5.07%,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约有糖尿病病例200万人(50%以上为隐性病例)。
1998年的全省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5岁以上居民已知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及肿瘤的患病率分别为8.94%、2.87%、00.93%、1.01%和0.94%。
国内比较处于较高水平。
经体检3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31.12%(1/3),有71%的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
趋势预测:随着我国人群平均期望寿命的延长,老龄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化、工业化等导致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增加和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预示着我国人群中慢性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呈上升趋势。
2 慢性病所致的危害严重慢性病的预后差,致残率高:慢性病通常病程长,预后差,并伴有严重并发症甚至残疾的发生。
如糖尿病患者肾功能衰竭发生率比非糖尿病者高17倍,致盲率高25倍。
我国现存的600万脑卒中患者中75%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能力,40%重度致残,而且不可逆转,由此造成了人们生命余年的痛苦,加重了疾病的负担。
疾病负担是近几年提出的一个新的指标,是指疾病所造成的健康期望寿命的损失情况。
健康期望寿命可以定义为在健康条件下的期望寿命,即个人在良好的状态下的平均生存年数,它把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信息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
在当前众多的反映健康状况的指标中,残疾调整生命年(DALY)可以作为一个反映疾病负担的新指标。
它由早逝造成的损失(寿命损失年YLL)以及残疾造成的损失(残疾生存人年YLD)两部分组成。
慢性病防治的根本任务就是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和提高生命质量,进而预防和控制其发生。
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带来沉重的社会负担:慢性病的患病率上升导致了城乡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利用增加。
我国城市及县级医院中慢性病住院病人占全部住院病人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慢性病防治开展情况总结
慢性病防治开展情况总结慢性病防治开展情况总结(精选篇1)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的经济发展也日新月异,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加之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有地下转而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慢性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病变隐匿、并发症多、致残性高等特点,严重危害大家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成为当今社会沉重的负担,为了预防慢性病的长期危害,防止严重的并发症,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我院把开展慢性病管理工作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一个重心开展工作。
现将我任期内的工作情况做一总结如下:一、认真落实慢病防治指导工作。
大力开展以高血压、糖尿病、重症精神病为重点的慢病防治工作,并结合控烟、控酒、控制体重、调节饮食、心理干预等具体措施,积极开展健康宣传与促进,并开展了分别以高血压、糖尿病、重型精神疾病为重点的科普讲座以及健康知识讲座,对已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以及高危人群进行随诊、随访工作并指导患者用药,详细了解患者的患病情况以及病情的发展情况,做到最大程度的降低人群主要危险因素,有效地控制辖区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筛查慢性病。
我乡于__年全面开展全乡26个行政村的居民健康档案创建工作。
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组,组织院内专业技术过硬的工作人员在全乡各村卫生室为村民开展免费体检工作,体检内容包括:测量身高、体重、呼吸、脉搏、血压;化验血糖、血常规、尿常规、血脂、B超、心电图、胸透;咨询体检人员既往病史、饮食、运动、吸烟、饮酒情况,根据体检结果,诊断其是否患有慢性病,对已诊断为慢性病或体检发现慢性病的患者,在其档案袋上分别标注:高血压、糖尿病、重型精神病、冠心病、脑卒中、慢阻肺。
并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纳入慢病管理规范中。
经过健康体检,发现高血压病人1429人,糖尿病病人304人。
这说明我乡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率高,发现率低情况,今后还要加大宣传,加强重点人群监测和筛查工作,加强健康教育,让高血压病人主动测量血压、测血糖,让农民群众自觉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的人生观、积极向上的乐观生活态度。
草桥镇慢性病防治状况分析
防治 工作 。 根据本镇慢性病 发病情况 ,重 点应强化对农村 居 民的预防保健服务 ,包括人群健康监测、 定期健康检查、 妇幼 卫生保健 、健康教育 、健康 干预等 ,特别是对农村居 民中慢性病高危 人群 的监测 。基 于上述各项工 作的开展 必 须建立健全 以社 区医生为 主的农村社 区卫生服务 体系 ,建 立和完善各项制 度和软硬件 的建设 , 有一定的 政策 和资金
例 并确保 其 到位 。 4 小 结
2 存在 问题
2 1 缺乏对农 村居 民的健康 教育 目前 ,对农 村居 民的健 .
康 教 育 多 限 于 街 头 墙 报 和 患 者 就 诊 时 的 简 单 介 绍 。 这 种 被
动 式的宣传不能达到 普及和深入 , 从而使农村居 民缺乏健
康防病 意识 。 2 2 缺 乏 相 应 的政 策 和 经 费 支 持 降 低 慢 性 病 发病 率 的 根 .
运 行 机 制 等 条 件 的 限 制 , 该 项 工 作 尚 有 很 多 问 题 亟 待 历 结 构 以 中专 、 职 高 为 主 , 仅 有 2人为 防保 专业 毕 业 , 专 业 技 术 人 才 缺 乏 ; 防保 站 业 务 人 员 相 关 业 务 知 识 缺 乏 , 难 以保 证 工 作 的 全 面 开 展 。
中 国 乡 村 医 药 杂 志
草桥镇慢性病防治状况分析
杨 健 ( 江苏省新沂市草桥中心卫生院 210) 240
自2 0 0 6年 起 , 我 镇 按 照 农 村 公 共 卫 生 服 务 要 求 开 展 慢 性 病 防 治 工 作 取 得 了一 定 成 绩 , 但 基 于 体 制 、
1 1 基 本情 况 草 桥 镇 辖 8个 行 政 村 , 总 人 口数 3 1 6人 . 80
针对基层慢性病防控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应对措施论文
针对基层慢性病防控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应对措施的探讨【关键词】基层;慢性病;防控工作;应对措施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75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35-0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模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而一些相应的应对措施却不能及时跟上。
尤其是基层的慢性病防控工作更显滞后。
笔者在下基层督导时,就慢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基层慢性病防控的现状11 慢性病的防治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基层单位在财力方面明显不足没有更多的资金运用于慢性病防控工作上。
12 到目前为止,在基层疾控中心或防疫站中没有专门从事慢性病防治的工作人员,慢性病防控人员都是身兼数职,根本没有精力开展实质性的工作,难以形成有效的管控和指导。
13 基层防病机构人才断档问题很突出。
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不能适应慢病防控工作的需要。
基层单位拿不出更多的钱来培训人才,或者是根本选不出合适的人来培养,也只好应对跟前工作。
14 基层主管卫生的领导更换频繁,到任的领导多数没有建立长远规划意识。
由于慢性病防治效果是一个远期效应近期内看不出什么效果而且需要投入,所以慢性病防控工作在基层很难开展即使开展也是应付检查,很难有所作为。
2 基层慢性病防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21 慢性病管理缺乏社会调查和相关资料,仅为门诊接触的相对固定患者,管理范围相对狭窄。
22 在慢性病防控工作中,只注意慢性病患病人群,对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和教育却忽略,慢性病发病率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控制。
23 缺乏对慢性病患者的持续随访。
24 慢性病管理专业人员严重缺乏,特别是缺少全科医生参与慢病防控工作。
3 基层慢病防控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31 领导重视,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整体推进。
31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特别注重领导层的开发,使他们了解慢病流行形势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
慢性病管理自查报告
慢性病管理自查报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为了提高慢性病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我们开展了慢性病管理自查工作。
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一、慢性病管理现状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慢性病防治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了慢性病防治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慢性病患病率逐年上升。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2.慢性病防治体系尚不完善。
虽然我国已建立了一定的慢性病防治体系,但部分地区的慢性病防治能力仍然较弱,专业人才短缺,防治设施不完善。
3.慢性病防治知识普及程度不高。
许多居民对慢性病防治知识了解不足,缺乏健康生活方式,导致慢性病患病率居高不下。
二、慢性病管理自查内容为了全面了解慢性病管理现状,我们开展了慢性病管理自查工作。
自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慢性病患病情况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体检等方式,了解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2.慢性病防治知识普及情况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社区居民对慢性病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掌握情况。
3.慢性病防治设施建设情况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等慢性病防治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4.慢性病防治队伍建设情况调查。
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慢性病防治专业人才的培养、培训和配备情况。
三、慢性病管理自查结果经过自查,我们发现慢性病管理存在以下问题:1.慢性病患病率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2.慢性病防治知识普及程度不高。
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对慢性病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健康生活方式的掌握情况也不容乐观。
3.慢性病防治设施建设不完善。
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等慢性病防治设施建设不完善,无法满足居民慢性病防治需求。
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
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一、慢性病的背景与现状慢性病是指病程较长、进展缓慢的各种疾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4000万人死于慢性病,占全球死亡人数的70%。
在我国,慢性病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给个体和社会健康带来巨大负担。
二、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性作为公共卫生事业的主力军,疾控中心在慢性病防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疾控中心具备良好的卫生监测和数据收集能力,能够对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进行准确分析,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疾控中心积极开展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干预,提供个体风险评估和管理服务,有助于降低患病率和病死率。
此外,疾控中心还能加强慢性病防治宣传与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一)提高慢性病监测和数据分析能力1.建立完善的慢性病监测网络,推动医疗机构数据与疾控中心数据的有效对接。
2.开展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分析慢性病发病原因、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
3.加强慢性病死因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二)加强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干预1.开展慢性病风险评估与管理服务,提供个体化的早期干预方案。
2.推广慢性病筛查技术,如肿瘤标志物检测、高血压和糖尿病筛查等。
3.加强慢性病高危人群跟踪管理,及时发现并干预。
(三)加强慢性病防治宣传与教育1.开展慢性病知识普及,提高公众对慢性病的认知和防控意识。
2.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如健康讲座、宣传片播放等,引导公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减少慢性病风险因素。
3.加强新媒体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号、APP等渠道,推送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和科普信息。
四、推进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工作的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
2.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医疗专业人员的慢性病防治水平。
3.完善慢性病防治法规和政策,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
五、总结疾控中心作为慢性病防治的主要实施机构,需充分认识到慢性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成比 100.00 54.74 25.83 5.54 5.19 2.77 1.53 1.05 1.05
威胁劳动力人口健康
年龄组
死亡人数(百万) 男性 女性 合计
死亡率(/100 000) 男性 女性 合计
0-29 0.8 0.8 1.6
48
47
48
30-59
4
3
7 372 251 311
162.87 26.33
2 心脏病
129.19 20.88
3 脑血管疾病
125.15 20.23
4 呼吸系统疾病
68.32 11.04
5 损伤和中毒
合计
38.09 6.16
84.64
农村
疾病
死亡率 构成 (1/10万) (%)
脑血管疾病
145.71 23.37
恶性肿瘤
144.11 23.11
心脏病
111.34 17.86
6
一、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趋势
表2 2004、2008年中国与世界不同经济水平国家NCD死因构成比较
国家
2004年
中国
79.8
低收入国家
56.0
中低收入国家
74.7
中高收入国家
77.7
高收入国家
84.5
全球
62.4
根据2010年和2011年世界卫生统计计算
2008年
变化
82.5
2.7
49.9
-6.1
9
二、中国非传染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
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持续上升
当前的疾病负担反映了过去的危险 因素暴露水平;
而未来的疾病负担则取决于当前的 危险因素暴露水平。
13
中国人群主要危险因素流行水平
• 吸烟:18岁~69岁男性现在吸烟率为54.0%。 • 不合理膳食:18岁以上居民30天内饮酒率为28.8%。红肉类
慢性病防控现状
黑龙江省CDC慢病所
慢性病防控现状
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趋势 中国非传染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 现阶段我国慢病干预策略
2
威胁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
低收入国家 较低收入国家 较高收入国家 高收入国家
传染病、母亲和围产期疾病、营养不良疾病 慢性病 伤害
3
只有20%的慢性 病死亡发生在高 收入国家,而其 余80%都发生在 世界绝大多数人 口所在的低收入 和中等收入国家。
呼吸系统疾病
88.25 14.15
损伤和中毒
52.93 8.49
86.98
(卫生部. 2013.1)
2011年我省城乡居民主要死因构成
疾病 总计 心脑血管疾病 恶性肿瘤 呼吸系统疾病 伤害 消化系统疾病 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死亡率 544.19 297.88 140.54 30.15 28.27 15.05
一、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趋势
死亡率(1/10万)
心脑血管病,年平均
300
270
248.5
240
210
180
148.7
150
120
92.1
90
60
30
10.2
0 2004
256.6
149.4 92.6 10.6
2005
240.8
140.6 81.3 10.5
2006
259.9
156.3 83.1 10.9
摄入过多比例为27.4%;人均每日烹调油摄入量为49.1克;家 庭人均食盐摄入量平均为10.6克。
• 少体力活动:83.8 %的成人从不参加锻炼。
-------------------------------------------------------------------------------------------------------------------------------------
据悉,我国现有超过2亿高血压患者、1.2亿肥胖患 者、9700万糖尿病患者、3300万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其中65%以上为18-59岁的劳动力人口。
慢性病病程长、流行广、费用贵、致残致死率高。
2008-04-19
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主要死因构成
疾病 1 恶性肿瘤
城市
死亡率 构成 (1/10万) (%)
60-69
4
3
7 2328 1533 1911
≥70
9
11
20 6981 6102 6467
全年龄组
18
17
35 556 543 549
* 数值取整,所以部分合计数值可能不等于各组分之和
• 慢性病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 45%的慢性病患者死于70岁以前(过早死亡)
8 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 a vital investment. WHO. 2005.
67.6
-7.0
74.7
-3.0
84.1
-0.4
65.0
2.6
8
一、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趋势
非传染性疾病负担占比(%)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0
非传染病疾病负担
中国 72.0
全球(2004年) 47.0
预测全球2020年 60.0
图4 中国非传染性疾病疾病负担占比与全球水平比较
一、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趋势
心脑血管病,年平均
威胁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
2010年我国全死因死亡人数为799.88万,其中死于非传染
性疾病的约为664万(83%),其中心脑血管病、癌症、糖
尿病、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约4 为600万(76%)
( WHO. 2011.)
数据:高血压患者超过2亿
影响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常见慢性病主要有心 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 病等。
2007
271.7
158.1 85.5 11.0
2008
286.0
增长速度2.64%
恶性肿瘤年平均增长
165.9
速度1.62%
慢性阻塞性肺病年平 85.1 均增长速度-1.99%
糖尿病年平均增长速
11.6
度2.35%
2009
2010
图1 2004-2010年中国四种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变化趋势
5
一、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趋势
标化死亡率(1/10万)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6种主要慢性病的标化死亡率增长趋势
冠心病 脑卒中 糖尿病 肺癌 肝癌 乳腺癌
2015
这类疾病的持续上升 表明除老龄化外不良
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因素 造成的健康风险在慢性 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发 中起重要作用。
• 肥胖:12.6% 的成人肥胖 • 高血压:30.7%的成人患有高血压,知晓率仅为35.7%。 • 糖尿病:9.7%的成人患有糖尿病,知晓率仅为36.1%。 • 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11.3%,高胆固醇血症患病
率为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