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年例”成因及文化价值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茂名“年例”成因及文化价值探究
卓金明
(中共电白县委党校广东电白525400)【摘要】茂名“年例”是茂名地区至今仍保留着的一种古老的区域性民俗,它埋藏在茂名本土的众多独特区域文化中,以其生动、形象、复杂的物化形态,堪称“粤西文化奇葩”。本文将通过挖掘茂名“年例”的成因,探究其在建设文化强市和幸福茂名中的现代价值。
【关键词】茂名年例文化风俗文化价值渊源
作为广东东西两翼后发展的粤西地区,茂名的经济发展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经济纵归经济,经济发展存在差距不代表文化建设也稍逊一筹,文化与经济、政治是处于同等而相对独立的战略地位。在笔者看来,茂名本土文化底蕴深厚而独具特色,文化建设后劲十足,文化发展前景广阔。茂名在文化强市建设上,完全有能力比肩珠三角。所以,我们在看待大众文化与本土文化时,应当求同存异,充分挖掘自身的特色,高扬本土文化。茂名“年例”是茂名地区至今仍保留着的一种古老的区域性民俗,它埋藏在茂名本土的众多独特区域文化中,以其生动、形象、复杂的物化形态,堪称“粤西文化奇葩”。本文将通过挖掘茂名“年例”的成因,探究其在建设文化强市和幸福茂名中的现代价值。
1. 茂名“年例”的渊源
汉代史学家班固在讨论当时各地的风俗时,定义“风俗”称:“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这段话的大体意思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人们的行为和属性,称为“风”;而由统治者的意愿或行为的影响而形成的习惯,则称为“俗”。二者相加,就是风俗。班固对风俗的解释含有很多科学合理的成分,但是也显然过分夸大了统治者在风俗形成中的作用。在笔者看来,如果将统治者(君上)改换为社会环境,就能更科学地表述风俗的概念。即风俗是指人们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具体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群体性的生活习尚。
茂名“年例”作为茂名地区一个独具特色的民间风俗,历史悠久,一直在民间传承不绝,其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府志•风俗》卷六“风俗十二”篇记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或官绅礼服迎神,选壮者赤帻朱蓝其面,衣偏裻之衣,执戈扬盾,索厉鬼而大
驱之,于古礼为近。”城乡各居民以社为单位,按各自原定的社日集资举行祭社盛典,以祈风调雨顺,年丰人寿,俗称“做年例”或叫“祭社”。据《茂名市志》记载:“从正月初二起到正月底止,茂名乡村陆续过‘年例’,一般一个村为同一天,少数两天,以元宵前后的居多,个别村庄在农历二月或者三月。“年例”期间家家张灯结彩,
村镇街道布置彩楼、彩廊、画廊等,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力竭其能,
尽献于众。“年例”的主旨是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一村过“年例”,周围村庄百姓都来看热闹助兴,家家户户大摆筵席招待亲朋,客人登门,不论是否相识,一律热情款待招呼茶饭。”
坊间有关“年例”的来由,存在三种比较广泛的说法:一说:源于茂名个别地区父老乡亲代代相传,茂名的“年例”是由元宵节衍化而来。“年例”实际上就是扩大了元宵节、庙会、社祭、地方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综合起来的节日。自汉唐以来,中原文化习俗逐渐渗透粤西大地,元宵节持灯嬉游的习惯也被接受,与本地习俗结合后,逐步演变成现今隆重热烈、极受村民重视的民俗节日;二说,“年例”和冼太夫人有一定的关联。史料中显示“年例”活动是由冼氏家族而兴起,长期演化后成为今天的“年例”。冼太夫人是当地的一位颇有影响力的人物,她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作出了卓越贡献,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在“年例”中游神所用的神像中,便有冼太夫人的塑像造型。可见她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像神一样崇高。或许茂名人民把冼太夫人尊为神不仅仅是延习了祖先的做法,而且其中还包涵着缅怀英雄和表达爱国主义情怀的意蕴。冼夫人文化使“年例”更具历史意义,它传承的不是只有封建的迷信思想,还有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人文情怀。三说,古时候有一个瘟神,常常作恶粤西人民,搞得粤西民不聊生,于是,粤西人民自发开展驱瘟逐疫活动,但那个瘟神也十分狡猾,当这个地方驱赶它的时
候,它就跑到另一个地方,为此,智慧无穷的粤西地区人民便采取各地各村有“年例期”的做法,使得瘟疫东家驱完西家打,无处藏身。
笔者认为,以上三说都没有充足的史料予以考证,但是,从目前粤西各地“年例”习俗的开展情况可以看得出,这些传说都不是空穴来风,是可以通过一定表象从中推敲出其渊源的。
从内因角度分析,首先从茂名“年例”的起源看,茂名人渴望社会稳定、生活丰裕、注重联络感情、热情好客是主要的。众所周知,茂名地处广东省西南部,过去历朝历代是我国的边远地区,素有“蛮夷荒地”之称。据历史资料记载,闽粤赣边地区的先民主要来自中原汉族,这些先民是历代因为战乱或因官宦、贬谪、经商等原因,从中原经过五次辗转大迁徙后才在此地扎根。居住在茂名地区的先民在复杂的民系中又不断融化吸收其它少
数族群,慢慢形成了一个具有茂名特色的群体。因为大家都是来自四面八方,从而形成了客家人热情好客的共同心理,互相宴请吃喝成为当地民众连结感情的一种方式,“年例”也正好成为表达茂名人热情好客的纽带。其次,在多次颠沛流离的迁徙生活和无形的中原汉族宗法观念影响下,加之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十分薄弱,形成了对天地日月及各种动植物、圣人英雄的图腾拜祭和各种迷信禁忌,后来慢慢演变成做“年例”的习俗。再次,在《国语•鲁语上》中,柳下惠详细讲述了祭祀的典章制度,受祭祀的都是同大自然斗争或为民造福一方,兴利
除害的人物。之所以祭祀日月星辰、圣人英雄、先宗列祖皆因于此。“民所以瞻仰也”;祭祀“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祭祀“九州名山川泽,所以出财用也”,“非是不在祀典”。故说茂名地区做“年例”与冼太夫人有直接关系也是依说有据的。
从外部因素交错影响看来,首先,古代淳朴的茂名人凭借着感情和质朴的生活方式来认识自然。古人对各种天灾人祸由于认识能力低下,往往会作出不合理的解释,因此,在新的一年到来之前都要举行大规模的祈天赐福的仪式;其次,每年春夏交错,粤西地区因属于沿海地区,常常遭受台风暴雨的袭击,于是便产生了祭祀地方神灵,让其保佑一方平安的做法顺理成章,符合当时人们的共同心态;再者,经过一冬的沉寂,春天一打雷,万物复苏,瘟疫细菌也随之滋生,很容易引起大范围的人畜瘟疫,便产生了驱鬼逐疫的仪式。这些自然环境的影响,后来渐渐促成了“年例”的产生。
2.茂名“年例”的现代价值
在笔者看来,“年例”不论是以物化形态存在,还是以精神寄托存在,但是它除了感性的审美之外,还具有深厚的意义追求。总体而言,其具有以下几点:
2.1茂名“年例”有利于联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年例”,在茂名人心目中代表着大大的一个“情”字。“年例”最初产生时主要目的可能是驱鬼纳福,但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一种联络感情、人情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