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年例”成因及文化价值探究
茂名年例
特 色 年 例 菜 本 地 白 切 鸡
——
重要价值
1、保留了茂名地区及周边的以民间信仰为 特点的传统民间文化,是研究茂名地区民众 世界观和生活情状的重要根据,在民俗学研 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年例是孕育茂名传统民间艺术的沃土, 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年例带动了茂名经济发展,有利于形成 茂名的特色文化品牌。一些民俗专家和学 者认为:茂名若能开发以“年例”为主题 特色的旅游经济,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4、年例活动具有凝聚力,能够增强群 众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可以 营造安定、祥和的氛围,对构建和谐 社会起到很大作用。
谢谢观赏
潘玉英
茂名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游神、游灯、打醮、舞狮、舞龙、做大戏、 木偶戏(又名“鬼仔戏”)等庆祝活动。
土 地 庙
“游 神”
热 闹 的 “ 间 照 ” 队 伍
纸 彩 船
隆 重 的 “ 间 照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祭 祀 品
摆醮
• 庆祝年例的风俗与冼太夫人时期为促消费形成的活动仪式 一脉相承。例如,现在的“摆醮”传承了以前的“鉴照” • (原意是对照、对比)仪式。当时的“鉴照”仪式是各家 各户把自家生产的产品,如煮好的阉鸡摆在一起,让冼太 夫人亲自巡门评比出谁家养的鸡更大等,予以嘉奖,使百 姓今后互相竞争,既刺激消费,也刺激生产。如今的“摆 醮”正是抬着冼太夫人的神像进行巡门鉴照的,可见其中 密不可分的联系。
茂名年例
写写你们家的年例
时间
地点
年例的来历
《茂名市志》又载: “‘年例’唯粤西 鉴江、罗江两江流 域的村落所独有, 清代已十分流行。 ‘年例’是当地汉 族民间敬神、游神、 祭祀社稷、祈祷风 调雨顺、百业兴旺、 国泰民安的活动”。
茂名高州地区过年风俗习惯介绍
高州冼太庙
冼太庙正门
冼太夫人
迎接菩萨
清照
菩萨出游
游街
吹喇叭的师傅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 年例通常是定在正月的元宵前后,不同的村子 定有不同的时间。年例的由来众说纷纭,现在大 多数是说,为了纪念一个叫做年例的英雄,因为 他使得粤西的人民可以驱赶了恶魔得到了幸福的 生活。大人们告诉我们年例的重新兴起的改革开 放之后,因为那时人们才开始过上好的生活,才 有了足够的物质条件去过年例。
年例的意义
高州
化州
信宜
茂名
茂港区
电白
茂南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魅力高州之年例
制作:12初教 黄添意
关于年例的研究调查论文
关于年例的研究调查论文众多中国传统节日中,春节可算最为热闹,继而是元宵节。
然而粤西岭南一带,春节过后仍有特别节日要过,即颇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年例。
一、年例的起源化州、高州、茂南、茂港及邻近吴川一带的农村每年都会举办年例。
各地举办年例的时间各不相同,一般主要集中在春节后的农历正月,年例一般都在农村举行,在外工作、生活的人,过年可以不回家,但“年例”一定会赶回团聚,乡音乡情相交融的热烈气氛,著实让常年在外、难得相见的乡人别有一番享受。
年例最初由冼代家族兴起,但其演化过程没史料记载。
据调查,明清时“年例”已记入当地地方志,民国初年至解放初期较盛行,后一度中断,上世纪八十年代逐渐恢复,目前茂名及其所辖市县(区)乡村,大都盛行做“年例”,且相当隆重热闹。
所谓“年例”,可解释为年年有例,俗语也称“饭期”。
茂名人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可说“年例”是茂名农村第一大节目。
茂名地方的“年例”,源于“元宵节”。
“东风夜放花千树”描写的正是元宵节夜观灯情景。
或许是茂名人的创造,把节目时间一错开,便成了以吃喝为主的“年例”。
各条村庄的年例日期错开,是便于亲戚朋友互相欢聚。
改革开放前,农村人做年例没现在如此热闹。
那时,生产队干鱼塘,杀几头猪,社员们领回几斤鱼肉,再杀个鸡做菜,就算丰盛。
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做年例也越来越隆重。
现在,一般人家摆上三五桌,富裕人家则摆上十几二十桌,吃的不仅是鸡鸭鱼肉,却是“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海里游的”,山珍海味,应有尽有。
做年例是客人越多,客人级别越高,门口停放汽车越多,主人面子就越大,因此,探年例不仅亲戚朋友来,连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也可来。
亲戚朋友见面聚情谊,交流信息,辛苦一年的农民高兴热闹几天,也算一趣事。
此外,粤西茂名等地农村做“年例”,除保留部分传统节目外,又赋予新时代内容。
适逢年例节,每村每巷搭起牌楼,沿路彩旗飘扬。
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摆筵席招待亲朋好友。
茂名年例的由来 疯狂的茂名年例
茂名年例的由来疯狂的茂名年例茂名年例的由来(一)茂名年例的由来(二)粤西地区的年例习俗的来历在中国的众多传统节日中,春节可算是最为热闹的。
然而在粤西岭南一带,在春节之后仍有特别的节日要过,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年例。
年例是广东茂名、湛江地区(包括吴川[1])民间过年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在农村素有“年例大过春节”的说法,也是粤西地区最具特色的一个节日。
年例期间,家家张灯结彩,村镇街道布置彩楼、彩廊、画廊等,路旁插满彩旗,鞭炮声及锣鼓声此起彼伏,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力竭所能,尽献于众。
粤剧、电影、歌舞、木偶戏、采茶戏、杂剧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纷纷亮相。
其中尤以粤剧最为受欢迎。
粤剧本地俗称“大戏”,是各地年例日必备的表演节目。
一般在年例日前后连演数天,观者络绎不绝。
此外,醒狮班前来舞狮助兴,也是年例日的必备项目。
年例,顾名思义就是一年一度的,一个村子一年之中在一个固定的日子里做“年例”。
“年例”传说源于“元宵节”,但“年例”的时间范围却比元宵节宽泛得多,以选择在元宵节或元宵节前后做“年例”的居多,各地因地理位置和族人姓氏的差异,所定的日子而有所不同。
一个村庄的“年例”一般是一天的时间,搞得热闹隆重的地方一般延续到两三天,一直到中秋节前后,仍有村庄做“年例”(早的在年初二,迟的在十一、二月份)。
做“年例”这样的风俗,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并不多见,那么,“年例”是何时起源的?据《茂名市志》记载:“…年例‟唯粤西鉴江、罗江两江流域的村落所独有,清代已十分流行。
…年例‟是当地民间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的活动”。
“年例”实际上是扩大的春节、元宵节、庙会,也包括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在内的综合节日。
“年例”的最大目的是敬神,“年例”首先是为神而做的。
“年例”中,各种民间艺术表演竭尽所能都是为了表演给神看的。
在节日里,人们极尽所能来讨好神,献媚于神,以博取神的欢心,讨得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这是人们美好的愿望!在古代,人们的生产力极低,对大自然的驾驭能力很弱,因此,对神的敬畏是很深切的。
茂名年例展示
“游神”活动
摆忠
家家户户用鸡,猪肉,鱼做成一副“三牲”摆在一起供 “菩萨”记》卷之百六十三中谈到窦州信宜风俗时载: “谷熟时里閈取戌日为腊,男女盛服,推髻徒跣,聚会作歌。 “以求”驱邪除恶,物阜民安“人班由古傩戏发展而成,娱神娱 己是年例的重要项目。 清.光绪<<信宜县志.舆地志>>记载:“迎春.装戏剧鼓乐,迎土牛于 春牛亭,士女纵观为乐.” 信宜人“装戏剧鼓乐”“演戏迎神”的习俗。促使人班戏的发 展,所谓“人班戏”是指少至几个人,最多十几个人组成的乡土粤 剧小班子,使用简单的道具,搭建简单的戏台,用富于人情味的 乡间俚语表演。 “人班戏”由“地堂戏”发展而成,由于是表演给神看的,以 讨得神的欢喜,便承了“地堂戏”滑稽, 幽默的表演特点。表演 形式分为演、唱、逗几方面,风格诙谐活泼,富于地方色彩和田 园风味,并在演出过程中即兴穿插祝词贺语以观众开心。人班戏 , 借鉴粤剧艺术角色行当分为“三脸”(大花脸、二花脸、黑脸), “四净”(小生、武生、老生、丑生),“五旦”(花旦、散发、 色旦、梅香旦、少旦).唱腔艺术,保留以具有原始民俗特色的 唱词结构。基本上保留民用的七字句格式,也可根据剧情内容的 需要加活动短句。音乐明快活泼,由长腔、变体板腔、小曲曲牌 和锣鼓谱四个部分组成。
年例并不仅仅是为了拜神等迷信活动 ,更主要的是年例已成了他们心 中的一种寄托,是年例加强了他们的乡土情结年。每年年例人们都会 如过年般重聚在一起庆祝,还宴请朋友分享这块喜庆。因此年例也成 为联系亲情、友情的一条纽带。
茂名民俗文化——“年例”
年例是粤西民间过年最隆重的一个 节日,在农村素有“年例大过春节” 的说法,也是茂名地区最具特色的 一个节日。
年例的由来
追溯“年例”的历史,它实际上是扩大了的元宵 节、庙会、粤西茂名等地方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 综合起来的节日。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 光绪《茂名县志· 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 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 一说:据父老相传,茂名的“年例”也是由元宵节 衍化而来。据父老相传,自汉唐以来,中原文化习 俗逐渐渗透粤西大地,元宵节持灯嬉游的习惯也被 接受,与本地习俗结合后,逐步演变成现今隆重热 烈、极受村民重视的民俗节日。
茂名年例介绍
茂名年例介绍茂名年例简介茂名年例指的是茂名特有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六至二十九日举办。
茂名年例历史悠久,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蕴含了很多文化内涵和风俗传统,是茂名民众们一年中期待已久的盛会。
1. 茂名年例的起源和发展茂名年例起源于清朝时期,当时是贫苦农民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办的,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象征社会团结和互助的活动,成为了茂名的重要文化传统。
2. 茂名年例的意义茂名年例是茂名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它体现了茂名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民间文化活动的多样性。
茂名年例不仅是茂名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茂名市政府推动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已成为茂名市的文化品牌。
3. 茂名年例的活动形式茂名年例活动形式多样,包括会馆联谊、文艺演出、寺庙祈福、民俗游戏、龙舟竞渡、花车巡游等,还有传统的庙会和集市,十分热闹非凡。
4. 茂名年例的特色茂名年例有许多独具特色的活动,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刻龙船灯、赛龙舟、过花敬佛、放烟火、扭秧歌、迎接霓虹灯等。
这些活动体现了茂名人民的沉静、活泼、慷慨、勇敢等多样的精神风貌。
5. 茂名年例的未来随着时代的变迁,茂名年例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茂名市政府积极推动茂名年例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增加了许多高科技元素和现代设计,让这一传统活动更具现代化的时尚元素,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也使茂名年例的文化内涵更具有时代性。
总之,茂名年例是茂名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茂名人民期待已久的盛会。
它体现了茂名民俗文化的多样性、活泼性和历史文化的传承,是茂名文化的一张名片,也成为茂名市政府推动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
粤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研究——以茂名电白区传统民俗“年例”为例
文化长廊南方论刊·2020年第6期年例是粤西人民独一无二的传统节日,是迎接新春的重要仪式,年例期间,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延续着敬神、祭拜先祖等传统仪式,以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民康物阜、国富民强。
现如今年例渐渐变味,攀比风、形式化、走过场等不良风气甚嚣尘上,由此反映出当下年例的继承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与挑战,本文将以茂名电白区的年例举办情况为例,探讨年例继承发展新机制并进一步挖掘其中可借鉴的部分,推广及宣传以带动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
一、年例的发展“民俗文化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的、共享的和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和精神的文化现象。
”[1]而年例作为广东粤西地区特有民俗活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历史底蕴、保护价值和固定的流程。
(一)年例流程史书上有关年例的记载,可追溯至明清时期。
明清之际,年例已被载入粤西地方志,“年例”二字更是先后直接出现在清朝光绪年间的《信宜县志》和《高州府志》还有清朝道光年间的《电白县志》。
此外,在《光绪重修茂名县志》还记载到:“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由此可见,年例文化早已渗入粤西大地。
年例的整个流程包括起年例、正年例、年例宴客和年例尾。
以茂名电白地区为例,“起年例”指年例一开始由本族最具威望的长者将宗祠神明请到庙外开阔宽敞的空地,然后庙祝施法上香,等候村民祭拜;“正年例”指在接下来的一天中,村子里各家各户携带小孩到神明面前跪拜,祈求来年一切顺利,同时在临时搭建的安置神明处所外,还摆放不同家族带过来的三牲和水果等祭品。
吉时一到,鞭炮轰鸣,一群年轻小伙抬着神明在大街小巷上奔走,伴随着敲锣打鼓的队伍,从街头走到巷尾,神明每到一户人家门前,该户人家都会燃放鞭炮,增添喜气;“食年例”即年例宴请宾客,这是粤西人民过年例的关键,本地海鲜和特色美食都会在开席后呈上圆桌,无论是远方归来的亲人还是许久未见的好友都会在这一桌的佳肴中感受到热情与欢聚时特有的人情味;而“年例尾”则指白天活动结束后,村民们到戏台附近逛夜市,看大戏;在此期间还会穿插木偶戏、贺丁灯、飘色、跳花棚、八音、花龙船、舞龙舞狮等活动,而茂名电白地区多是以睇大戏、舞龙舞狮为主。
茂名年例
拜冼太,困忧求冼太,小孙契冼太,夫妻不和求冼太,诞 辰祭祀冼太的习俗”。这些习俗以及纪念活动随着历史的冲洗而形
成今天的“年例”传统风俗。据1986年《广东地名探源》记载,今茂 名市的茂南区、高州、电白、化州和廉江、恩平、阳江、阳春、吴川等 地,正是冼太夫人活动的主要区域。
光绪《高州县志· 风俗》有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 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据了解,明、清时年例已记入粤西的地方志,民 国初年至解放初期比较盛行,后来曾一度中断。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 革开放和经济飞速发展,年例逐渐恢复。年例,顾名思义就是一年一例,以土 地神的“社境”为单位,一个地方(有的为一个村子,有的为一个管理区,有的为 一个镇)一年之中在一个固定的日子里做年例。按我们茂名地区的风俗习惯, 从每年正月初二到清明前,各个地区逐个开始做年例,少数一些“翻秋”年例 则几乎每个季节都有(但多集中在秋天),一般是一个镇、村为同一天,少数 为两天,有的为三天(头天叫“起年例”,第二天叫“正年例”,最后一天叫 “年例尾”)。由于各个地区的年例日不同,因此才有亲朋戚友间相互探访的 热闹。据载:年例唯粤西鉴江、罗江流域的村落所独有,清代已经十分流行。 年例是当地民间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 的活动。年例类似于元宵节,但又与元宵节不同。不同的是,每个地方做年例 的时间不同,而有相当一部分的地区是把年例定在正月十五,即元宵节那一天。 从正月初二开始,各个地方就陆续的开展了年例活动。年例实际上是扩大了的 春节、元宵节、庙会,同时,它也包括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在内的综合节日。 年例内容:请道士拜忏、游神、祈求人寿年丰;敲锣打鼓、挂花灯、舞狮、放 鞭炮、文艺表演、娱乐通宵;年例之日,亲友不请亦来,可不带礼物,俗称 “睇年例”,主人家盛情接待,宴饮尽欢。有些大户人家,朋友小孩子和进门 皆派大利是。
茂名特色年例的最全面介绍
茂名特色年例的最全面介绍
茂名特色年例,又称茂名洒山庄,是中国传统民俗活动文化,以及茂名节日活动中独树一帜的文化仪式活动。
主要围绕茂名做祭祀、家庭节日和社区活动,从中体现茂名当地特有的文化传统和精神法则。
祭神仪式是茂名洒山庄特有仪式之一,分为家庭祭神和公共祭神。
家庭祭神大致包括家庭成员的来世事宜的祭礼,包括拜天拜地、祭地神、祭太山祭京师、谢祖降神等;公共祭神又分为临时祭神和固定祭神,临时祭神多在重大家庭事宜中举行,固定祭神则多以年度祭神醮为主,平时以庆贺农历节日以及庆典仪式为主。
茂名洒山庄的传统节日活动比较丰富,其中以“端午节龙舟比赛”最为受欢迎。
端午节期间,每日全市都有重大的龙舟比赛和初中以下学生的组织活动,市民也会到河边热闹的赛场旁进行观摩,是茂名民间一大佳节。
茂名还有其他活动如清明节扫墓、中秋节灯谜游戏、舞龙曼舞,以及农历正月、十五节等各种节日活动,形成自成体系的社会文化仪式活动,完全按照四季分布。
茂名洒山庄是一件很有民族特色,宗教原始神秘的文化遗产,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农耕文化的复杂内涵与优秀传统,又蕴涵了深厚的宗教、道德和仪式意义,对当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习俗及交流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茂名洒山庄的实践也利于提高茂名市民的文化素养,使当地文化精神得以传承和发展,进一步深化茂名的文化活动有关的风俗以及节庆的文化内涵,使茂名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景点。
茂名“年例”成因及文化价值探究
茂名“年例”成因及文化价值探究卓金明(中共电白县委党校广东电白525400)【摘要】茂名“年例”是茂名地区至今仍保留着的一种古老的区域性民俗,它埋藏在茂名本土的众多独特区域文化中,以其生动、形象、复杂的物化形态,堪称“粤西文化奇葩”。
本文将通过挖掘茂名“年例”的成因,探究其在建设文化强市和幸福茂名中的现代价值。
【关键词】茂名年例文化风俗文化价值渊源作为广东东西两翼后发展的粤西地区,茂名的经济发展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经济纵归经济,经济发展存在差距不代表文化建设也稍逊一筹,文化与经济、政治是处于同等而相对独立的战略地位。
在笔者看来,茂名本土文化底蕴深厚而独具特色,文化建设后劲十足,文化发展前景广阔。
茂名在文化强市建设上,完全有能力比肩珠三角。
所以,我们在看待大众文化与本土文化时,应当求同存异,充分挖掘自身的特色,高扬本土文化。
茂名“年例”是茂名地区至今仍保留着的一种古老的区域性民俗,它埋藏在茂名本土的众多独特区域文化中,以其生动、形象、复杂的物化形态,堪称“粤西文化奇葩”。
本文将通过挖掘茂名“年例”的成因,探究其在建设文化强市和幸福茂名中的现代价值。
1. 茂名“年例”的渊源汉代史学家班固在讨论当时各地的风俗时,定义“风俗”称:“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
”这段话的大体意思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人们的行为和属性,称为“风”;而由统治者的意愿或行为的影响而形成的习惯,则称为“俗”。
二者相加,就是风俗。
班固对风俗的解释含有很多科学合理的成分,但是也显然过分夸大了统治者在风俗形成中的作用。
在笔者看来,如果将统治者(君上)改换为社会环境,就能更科学地表述风俗的概念。
即风俗是指人们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具体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群体性的生活习尚。
茂名“年例”作为茂名地区一个独具特色的民间风俗,历史悠久,一直在民间传承不绝,其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府志•风俗》卷六“风俗十二”篇记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
茂名年例发展现状及保护研究
茂名年例发展现状及保护研究茂名是广东省西南部的一个重要城市,作为广东省和海南省的交通要道和经济中心之一,茂名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其中,茂名年例是茂名地区特有的文化遗产,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是当地居民非常重视和保护的文化传统。
本文将介绍茂名年例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研究,并针对其保护状况提出建议。
一、茂名年例的历史渊源茂名年例,又称茂名年华,是广东省茂名市的传统节日,源于南宋时期。
当时,茂名城内制陶业发达,制陶师傅和陶匠们在农闲之余,常常组织起一些庆祝活动,如举行茶楼比赛、出售瓷器和搭建庙会等。
这些活动逐渐发展成为本地传统节日,被称为“年例”。
二、茂名年例的传承和发展茂名年例作为当地的传统文化,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
近年来,茂名市政府积极推广文化传统的发展,加强了茂名年例的保护和传承。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茂名市都会在城区茂南区举行各种活动,如庙会、花会、灯会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把茂名年例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三、茂名年例的保护现状茂名年例是茂名市的宝贵文化遗产,但由于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变迁,茂名年例在现代社会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和威胁。
一些传统的茂名年例表演已经失去了当地居民的认可,并且很多年轻人对这一传统节日缺少兴趣和了解。
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地价的上涨,当地的一些庙会和市场也已经消失或被拆除。
此外,茂名年例文化的保护还缺乏足够的政府支持和专业化机构的建设,难以有效维护和传承。
四、茂名年例保护研究建议茂名年例保护是当地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推进其有效保护和传承可以采用如下策略:1. 加强公共宣传,鼓励当地居民发扬茂名年例传统文化,以提升市民对茂名年例的认同度和地位。
2. 加强茂名年例文化专业机构的建设,提升茂名年例文化传承和保护的专业化水平。
3. 建立完整的茂名年例档案,记录历史上的茂名年例表演和活动,以便后人研究学习。
4. 设立茂名年例传承基金,鼓励志愿者和学者参与茂名年例传承研究,推动其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茂名年例发展现状的研究
区域发展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第14期14㊀㊀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茂名年例发展现状的研究黎敏怡㊀谢宜汛㊀黄少龙㊀杨嘉敏㊀陈宝贤(广东培正学院,广东广州510830)摘㊀要:年例是盛行于粤西地区一个独特的传统节日,所谓年例,即是年年有例.随着茂名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不断加强,茂名年例越来越被重视,因此深入茂名实践调查的结果加以分析,总结茂名年例的发展现状,挖掘茂名年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茂名年例的继承和发展建言献策.关键词:茂名;年例;现状;措施中图分类号:F 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c n k i .1672G3198.2018.14.0071㊀研究背景茂名,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全市陆地面积11427平方千米,约占广东省陆地面积的6.4%,海域面积75平方公里,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茂名市是全省农业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也是粤东西北地区中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年例,是茂名地区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于2012年列入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追溯年例的历史,实际上是扩大了的元宵节㊁庙会㊁ 社 会以及粤西茂名等地方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综合起来的节日.按宋代«太平寰宇记»卷之百六十三窦州(今信宜市)风俗记载,年例最迟起源于宋代,明朝时期盛行.目前茂名及其所辖市县(区)村,大都盛行做 年例 ,而且相当隆重热闹.浓厚的节日氛围,祈祷风调雨顺㊁百业兴旺㊁国泰民安的主旨,让茂名年例得以代代相传.2㊀研究意义年例是融民间意识㊁宗教信仰㊁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汉族传统民俗盛会,倾注着人们朴素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思维,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也表达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㊁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茂名年例节日由来已久,发自乡村,源于生活,贴近群众,以文化节日的形式发挥着继续传统㊁深化乡村信仰㊁增进社会交流㊁凝聚本土文化等重要的社会作用.笔者对茂名年例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茂名年例的起源,挖掘茂名年例的发展现状,为改善茂名年例发展中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促进茂名年例的发展,增强茂名人民的年例意识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保护意识.3㊀茂名年例发展现状图1㊀茂名年例发展现状3.1㊀年例受重视2012年茂名年例成功申遗后,茂名人越来越重视茂名年例了,在家做年例的茂名人不断增加,宴请的客人也越来越多,更是打破了地域的限制,邀请了许多外地的客人到家乡来做客,每逢年例,村里都呈现一片热闹的景象.在此次实地调研中发现,近五年来,都在茂名过年例的市民高达65.37%,都不在茂名过年例的市民仅有8.78%;认为村里来的客人越来越多,村里越来越热闹的比例达到59.02%,茂名市民对茂名年例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都说 年例大过年 ,年可以不回家过,年例总会要千方百计赶回家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茂名人民的生活条件也在不断转变,经济条件改变了,市民们也更加重视茂名年例了,愿意在年例这一天花费更多的钱宴请客人.3.2㊀年例菜肴丰富茂名年例是一场美食的盛宴,一道道美味的菜肴,一桌桌热腾腾的饭菜,无不体现着茂名人民的热情.在调查的205个样本中,其中有166人认为茂名年例菜肴越来越丰富,其比例高达80.98%.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茂名市已成为全省农业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也是粤东西北地区中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G D P 连续14年居粤东西北首位.茂名年例的菜色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的丰富,告别了只有一只鸡招待客人的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美味的菜肴.3.3㊀娱乐节目多样化在满足物质生活条件之余,茂名人民也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的培养,特别是在年例期间,各个村落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娱乐节目.在调查中有129人认为村里的年例文化节目越来越有特色,其比例为62.93%.多样化文化节目也是茂名年例的一大亮点,茂名年例的文化节目有粤剧(地方称 大戏 )㊁木偶戏(地方称鬼仔戏 )㊁飘色等,近几年更是多了电影播放和轻音乐等节目.文化节目越来越多样化,也越来越与时俱进了.3.4㊀经济发展迅速年例期间各类食品的大量需求,有力的拉动了茂名经济的发展.调查中45.37%的被调查者认为年例拉动了经济的发展,年例期间,市场的各种肉类,海鲜都很受欢迎,为店主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有些聪明的生意人更是会在各个年例村的村口摆放各种果汁饮料㊁水果等各个年例礼品,这也是他们一年中最赚钱的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第14期15㊀时候了.4㊀茂名年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4.1㊀铺张浪费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人们对年例的重视,茂名人在年例宴请的客人也越来越多了,菜肴的种类也开始多了,但也开始产生一些不良现象.一些主人为了彰显排场而大量购买食材,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甚至请来做菜的厨师㊁上菜的服务员.大量购买食材不但刺激了消费,促使物价上涨,而且造成了大量粮食的浪费,这与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是相违背的.4.2㊀交通拥堵茂名经济发展迅速,茂名人的生活水平也逐步上升,几乎家家户户都购买了小汽车,而年例期也正是小汽车云集的时候,乡村的街道一般比较狭小,一旦到了年例期,宾客们都赶着去 吃年例 ,完全忽视了交通规则,车辆便很容易造成交通拥堵,甚至出现了一个村路口拥堵超过两个小时的情况,给节日带来极大的不便,这也不利于茂名年例的发展.4.3㊀烟花爆竹污染环境摆忠是年例的传统活动,每家每户都会在年例这一天杀鸡和准备一些寓意吉祥的食物敬拜菩萨,以祈求风调雨顺,吉祥如意;燃烧大量鞭炮,驱赶不吉祥的鬼神.到了晚上,为了满足自己的快感和烘托节日的气氛,很多人都会燃烧烟花,其中还有不少是小孩.年例期间大量烟花炮竹的燃烧,严重的污染了环境,还存在着一定的生命危险.4.4㊀节目演出费用高为了渲染村里年例的氛围,很多村落都会从湖南,广西等地邀请艺术团过来表演节目,年例期间艺术团往往会供不应求,而每一场演出的收费都很高,一连几天的表演,无形中造成了村民们的压力.同时,很多表演团队往往会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而表演一些低俗的节目,这远远违背了文化节目演出的宗旨.5㊀保护和发展茂名年例的对策5.1㊀建立保护机制在法治国家的时代背景下,建立和健全茂名年例的保护机制,让茂名年例有法可依.颁布保护茂名年例的相关法规,加强相关法规的管理,建立健全保护茂名年例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机制,强化市民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让人民自觉的参与到保护茂名年例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中去.严格控制本村烟花炮竹的燃烧量,在不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前提下,允许村民们在年例期间少量燃烧炮竹,以应过节的气氛,但一定要保障小朋友的安全,不允许未成年的孩子燃烧烟花炮竹.同时要加大保护环境的宣传力度,寻找更为文明的年例摆忠形式,减少烟花炮竹的燃烧,减少因年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茂名市民应积极响应政府相关的保护年例政策,增强保护茂名年例的意识,自觉加入茂名年例文化宣传的队伍中去,向身边的人介绍茂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年例,让更多的人知晓茂名的年例,更了解茂名年例,同时还要积极拥护政府保护茂名年例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政策.5.2㊀加大宣传力度,严控节目质量加大茂名年例的宣传力度,举办各种交流活动,发放宣传册等相关资料,拍摄茂名年例专题纪录片,制作茂名年例文化的纪念品.利用茂名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将茂名年例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向游客宣传茂名的年例文化,开展以茂名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活动,在推动茂名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茂名文化的进步.例如,在小东江喷泉表演中加入茂名年例的元素,小东江的建设越来越好,小东江的喷泉也吸引了众多茂名市民及外地游客的关注,其表演环节中展现了茂名的注明人物:冼夫人,茂名的特产:荔枝等茂名特色,让观众们在观看喷泉的过程中也慢慢把这些茂名特色印在了心底,所以,茂名年例也可以借助这机会进行宣传,把一些茂名年例特色的环节展现出来,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茂名年例的魅力,能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严格监控文化节目的表演质量,制定相关的表演标准和表演要求.每年对进村表演的艺术团进行相关的调查,符合相关要求者准予进村表演,在表演期间加大对表演者的管理,对表演节目进行严格的筛选,防止低俗节目进入村里表演,同时倡导村民们自娱自乐,可以在村里组建表演的队伍,通过网络学习㊁集体排练等形式筹备节目,进行演出,节约表演节目开支,减少村民们的经济负担,还能增进村民间的感情.5.3㊀加强文化教育大力弘扬年例文化,把茂名年例文化教育深入到学生的课堂教育中去,树立学生的年例文化意识,增强学生对茂名年例文化的保护观念,建立有效的年例文化传承机制.呼吁茂名市民做好一个传承者,不抛弃不放弃茂名年例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对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击时,不能全盘接受外来和现代文化,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茂名年例,教育后人年例文化的精髓,一代代的传承下去.年例是一个传承,做年例㊁吃年例是为了更好的传承年例文化,而不是为了显摆家庭经济条件,个人在年例节气的时候要量力而行,不要因为面子而大搞排场,不盲目攀比,要根据家庭宴客的实际需要购买食材,在传承年例文化的同时谨记传统美德节约资源.6㊀结语文化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素质的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继承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蓬勃生长.而作为茂名人,年例,是我们茂名人的根,是先辈们留下的宝贵遗产,是茂名人引以为傲的文化,我们要努力去保护好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用实际行动去继承和发展茂名年例,让茂名年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行列中茁壮成长.参考文献[1]范晓君,邓永业.高州年例与八音锣鼓调查[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7,(03).[2]梁玉凡.粤西 年例 文化新解 以广东茂名为例[J ].大众科技,2016,18(6).[3]洪婧文.公共危机治理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 ].现代商贸工业,2017,(23).。
茂名民俗文化-茂名“年历”
可编辑ppt
11
❖ “年例”时与传统的过年一样,也有搭 彩车、挂彩旗、舞狮耍龙、看大戏等民 间形式。但样式上还是有所区别,彩车 的队伍很有特色,队伍中有人行队伍, 车上车下虽说都少不了人们敬奉冼太夫 人的人物造型,造型中不仅有冼太夫人 的雕塑像,也还有生动活泼的孩童扮装 成冼太夫人的造型,当地人称这种形式 为“飘色”。他们都被高高地举在空中, 在游客队伍中走过来两边挤满围看人群 的整条街道,热闹场面总是依旧。
可编辑ppt
2
❖ “年例”活动最初是由冼氏家族而兴起。史料中 说:“冼太夫人的后裔他们按皇帝当年对冯氏家 族祭祀和游神时的特许口喻,可以组织12支长号, 每次可连续打12下铜锣,连续燃放12声响炮。 尤其逢元宵节,冼太出游旧城时,随后队伍有几 百米长,旌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气氛 热闹,情绪激扬。”
来一同展示,他们称这种形式
为“摆谯”,“摆谯”是“年
例”那天的第一个项目,人们
一早就在自家的“摆谯”位旁
等候请来的“神像”——冼太
夫人塑像。敬拜时,在浓浓的
炮竹烟雾弥漫之中,可以看到
敬拜的人群里不仅有老人、中
年人,还有年轻人和小孩子们,
场面非常壮观。据说,“摆谯”
一来是看一看谁家的猪肥,谁
家的鸡、鸭大,二来也有请冼
❖ 即使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大多 数人都会按时赶回乡里参加“年 例”活动,从他们的眼睛里看出 当年的冼太夫人在人们心目中的 地位和威望,也看出如今的人们 对冼太夫人的敬仰,冼太夫人文 化现象一直来都是民间习俗“年 例”的一道奇特景观。
可编辑ppt
12Leabharlann 太夫人回家与大家一起过年之
意。
可编辑ppt
10
❖ “游神”时所经民宅之处鞭炮齐鸣, 烟花绽放,以示敬意。走访的时候, 乡里人说,“年例”包含有三层涵 义:一是请冼太夫人沐浴、更衣。 因为冼太夫人生前每逢节日都要出 来巡视,所以这一带的人们就习惯 性地把她接回娘家与大家一齐吃饭 过年。吃饭时,来客无论认识与否, 越多越好,以表示有人缘,家业兴 旺的意头。二是请冼太夫人出来游 一游,看一看家乡人们生活的变化, 感谢冼太夫人给自己带来的富裕。 三是今天的“游神”也是过去为抵 御外来的侵犯而显示自己村落势力 而演化的一种形式。
茂名的年例民俗
茂名的年例民俗我的家乡在茂名,我们茂名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年例。
顾名思义,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
年例来由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
”也就是说,在年例那一天要进行游神,用于驱鬼。
“游神”就是把神像抬起来,绕着村子走一圈,据说这样做可以驱鬼,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体健康,五谷丰登。
说起游神,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传说在光绪时期,有一个地方出现罕见的大旱灾,当地的县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便开仓救人。
谁知县官因为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员上奏将他斩首示众。
在他行刑前的一个晚上,他梦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对他说:“你是个好人,你不应该死的,当你重新生活后,要把我抬出来绕着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谷丰登。
”第二天,他果然没死,他再三回忆着梦,发现梦中神仙与小庙里的安济圣王长得一模一样。
于是这个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游神这样一个习俗。
当然,每个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样,我们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观音菩萨像。
年例不仅要游神,还要在家中摆上十几围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鸡、鸭、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户都要赶回家乡,准备酒席、食物、饮料等东西。
年例一定要吃鸡、鸭、鹅,这样可以保佑自家的鸡鸭鹅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养越多。
年例是我们家乡一个独特的节日,它拥有独特的.习俗,所以我们一直保留着这个节日。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如今,无论什么人走进一个什么地方,都会被那里的美景、吸引,我的家乡---鄂城,有着独特的风俗,其中,属元宵节最热闹,最引人入胜!元宵节,元宵节,当然要吃元宵呀!这不才一大早,家家户户都向菜市场奔去,我家也不例外,你瞧!妈妈正在和“魔鬼”做斗争呢!我抢!我,呼呼,终于战胜了这名顽强的魔鬼。
回到家,妈妈拿出准备好的“锅碗瓢盆”,只听“哗”的一声,元宵下锅了!!(⊙v⊙)嗯?什么味道?真香呀!原来是元宵好了。
茂名年例文化
茂名年例文化年例,是茂名地区的特色节目。
据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
«茂名市志»又载:“年例唯粤西、鉴江、罗江两江流域的村落所独有,清代已十分流行。
‘年例’是当地民间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的活动。
”实际上,“年例”是扩大到春节、元宵节、庙会,也包括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在内的综合节目。
城乡各居民以社为单位,按各自原定的村日集资举行祭社盛典,以祈风调雨顺,年丰人寿,俗称“做年例”或叫“祭社”,时间一般头尾三天。
年例,也可以叫年宵,但是和年宵又不同。
茂名、电白县、化州、信宜、高州、茂南、茂港及邻近的湛江吴川、阳春一带的农村每年都会举办年例,各地举办地年例的时间各不相同,集中在过完春节的农历正月、二月份,其余一些“翻秋”年例(在秋收后的一个月举行,大都是在农历三月至十一月)则每个月都有,年例节一般一个村庄为同一天,少数两天。
也有附近数条村庄的年例节都是在同一日的。
农村年例大多以土地庙为中心,周围几个村子一起举行。
有些地方一年中还会举办两次年例(一次为大年例,就是客人来得最多的。
另一次就是小年例,客人来得比较少。
一、茂名年例的渊源(一)史料记载按宋代《太平寰宇记》卷之百六十三窦州(今信宜市)风俗记载,年例最迟起源于宋代,明朝时期盛行。
吴震方所著《岭南杂记》记载“高州春时,民间建太平醇,多设蔗酒于门,巫者拥神疾趋,以此祈祷,掷玫悬朱符而去”。
道光《高州府志》卷三风俗“自十二月至於月鄉人儺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光绪《化州县志》“(正月)初十后,每夜奉神出游,锣鼓喧闻,灯光如昼,放火花,烧炮竹,打秋千,直至夜底方休。
自光绪七年后,踵事增毕诸神出游,以三月而毕。
将余费于勤光门外沙洲塔厂为宴席之地,略如京都戏院式,张灯演戏,纸醉金迷,国有长春,城真不夜,亦太平之润色也”。
根据史料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茂名地区的年例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个习俗不仅在今天受到茂名地区的人们喜爱,而且在古代就受到人们的重视。
浅谈茂名年例文化
79年例作为一项地方特色浓厚的民俗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
茂名年例已于2009年被批准进入茂名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被批准进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预计将来还会申请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给粤西地区的年例活动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已有的对年例的研究多关注对粤西地区村落年例仪式、社会功能与祭祀风俗的调查,少有对年例成因、现状和变迁的整体思考。
在本文中,笔者将对茂名年例的起源、变迁做一探讨,力图呈现其全貌。
一、年例概况茂名年例,是茂名市所属高州、电白、化州、信宜等县、市,年年定期举行的民间习俗节日,多在春节后,春耕农忙之前,即旧历正月、二月举行,尤以元宵前后做年例居多,少数村庄在清明节之后或秋收之后举行。
个别村落在秋收之后举办“小年例”,即一年中第二次举行的“翻秋年例”,年例时长短则一天,长至三四天,按各地风俗而定。
年例活动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分为“起年例”、“正年例”和“年例尾”。
年例的第一天称“起年例”,所谓“起年例”,就是家家户户准备“三牺”去宗祠拜神,然后是“游神”和“摆醮”,年例中的标志性活动游神就是把菩萨从庙里请出来,众人抬着神像按照预定路线挨家挨户巡游。
村民们把准备的供品拿出来供菩萨享用称为“摆醮”。
年例中间的一天或几天称为“正年例”,正年例一般会请来拜访的客人吃年例宴席和观看特色民俗表演,前者称为“吃年例”,后者为“睇年例”。
茂名人认为没人来吃年例宴意味着这户人家今年要走霉运,为了吸引足够多的客人,主人家会拿出足够好的菜式。
特色民俗表演则是各村都各具特色,如化州的跳花棚、高州的木偶戏等。
年例的最后一天叫“年例尾”,主要活动是火烧纸船,将一年中的晦气事物统统“烧掉”,之后将菩萨神像搬回庙内,某些村庄还有送灯、游灯活动,所有活动举办完之后送走宾客,一年的年例就结束了。
二、年例起源人们对年例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说茂名的“年例”是由元宵节衍化而来;二说“年例”和冼太夫人有一定的关联;三说,古时候有一个瘟神使粤西民不聊生,于是,粤西人民自发开展驱逐瘟疫活动,但那个瘟神也十分狡猾,当这个地方驱赶它的时候,它就跑到另一个地方。
茂名年例文化介绍
茂名年例文化介绍
嘿,朋友!今天我要给你讲讲咱茂名的年例,那可真是一场超级热闹、让人乐翻天的大狂欢!
我记得有一年,我去亲戚家参加年例。
一进村子,那场面,好家伙!到处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就跟过年似的。
还没到亲戚家,就听到他家院子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走进一看,满满当当的一桌桌美食,鸡鸭鱼肉样样全,还有各种叫不上名字的特色菜,那香味直往鼻子里钻。
亲戚们热情地招呼着我,“快来快来,尝尝这刚出锅的白切鸡,可香啦!”我坐下,拿起筷子,大快朵颐起来。
正吃着,外面突然传来一阵鞭炮声,原来是游神的队伍来了。
那队伍可壮观啦!有穿着鲜艳古装的演员,有举着大旗的壮汉,还有敲锣打鼓的乐手。
大家都兴高采烈地跟着队伍走,我也忍不住加入其中。
走着走着,遇到了熟人,“嘿,你也在这呀!”“是啊,这年例多热闹!”一路上,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游神结束后,还有精彩的文艺表演。
唱歌的、跳舞的、演小品的,一个比一个精彩,台下的观众掌声不断,笑声连连。
到了晚上,还有璀璨的烟花秀。
一朵朵绚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整个村子,也照亮了人们幸福的脸庞。
茂名的年例啊,不仅是一场美食的盛宴,更是一次亲朋好友相聚、共享欢乐的美好时光。
它让人们感受到浓浓的乡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温暖。
怎么样,听我说完,是不是也想来感受一下这热闹非凡的茂名年例啦?。
茂名年例风俗的调查报告
茂名年例风俗的调查报告调查目标:在中国还有许许多多值得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例如我们茂名的年例风俗。
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许许多多传统文化因没受到重视而正走向灭亡,所以我们更应该挖掘和保护中国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
而我认为茂名的年例也是一种值得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不应该忽视,虽然其中也有许多陋习,但我相信经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茂名的年例也能绽放其独特的光彩。
调查时间:2012年2月4日—2012年2月17日调查对象:茂名部分农村的群众调查方式:访谈法、资料检索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在如何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问题上,我们需要在最基本的两个问题上作出回应:其一,我们要传承什么?这实际上就是六中全会文件中指出的“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
其二,如何传承。
这实际上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渠道、方法、载体与方式问题。
一、年例风俗的历史根源年例是粤西地区一个独特的传统节日,所谓年例,即是年年有例!在中国的众多传统节日中,春节可算是最为热闹的。
然而在粤西岭南一带,在春节之后仍有特别的节日要过,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年例。
按宋代《太平寰宇记》卷之百六十三窦州(今信宜市)风俗记载,年例最迟起源于宋代,明朝时期盛行。
在农耕社会,农为百业之本,明朝时,粤西官吏们都要洗澡,穿素服,不坐轿子不骑马,步行到郊外,聚集乡民,设桌上供。
上演当时全国各地都进行的立春祭祀仪式,以示对农业重视。
“打春牛”视作新一年的开耕典礼,官吏们焚香叩头之外,还要在供桌前做一个土牛,让扮作勾芒神的人举鞭打土牛,这土牛被称为“春牛”,“打春牛”意思是打去春牛的懒惰,迎来一年的丰收。
有旧县志:“立春前有司迎句芒神于东郊,里市各扮故事表演,曰庆丰年”。
由于聚集各乡民庆典,与元宵、年例重合,百姓索性张灯结彩,舞春牛、舞狮子、游神、驱鬼、飘色、鼓乐歌讴达旦,形成一种集元宵、春祭一身的年例,清朝更是发展到高峰期。
茂名民俗调研报告
茂名民俗调研报告茂名民俗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茂名民俗文化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茂名的民俗文化,我们进行了一次茂名民俗的调研,以便更全面地了解茂名的民俗风情。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使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法。
我们向茂名市民发放了一份调查问卷,还去了茂名市的一些重要景点和历史文化遗址,与当地居民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
三、调研结果1.传统节日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茂名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不仅是人们休息放假的机会,更是人们互相交流、传递情感的重要时刻。
在茂名的传统节日里,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送贺年卡等。
2.民俗表演茂名的民俗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如珠宝舞、木偶戏、腰鼓串词等。
这些表演不仅能展示茂名的民俗文化,还能给人们带来娱乐和享受。
茂名的民俗表演一直以来都备受市民和游客的喜爱,为茂名的文化旅游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3.传统习俗茂名的传统习俗包括婚俗、葬俗、祭祀等。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在传统习俗中,人们有许多独特的做法。
例如,婚礼上新娘会穿上旗袍和鞋子放到灶堂口给神灵烟酒,这被认为是献给神灵的礼物,可以祈求姻缘圆满。
四、调研分析茂名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体现了这个地方的特色和历史沿革。
茂名的民俗文化是茂名人民长期生活中的一部分,它承载了茂名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茂名的民俗文化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形式都发生了变化,有些传统的习俗渐渐被人们遗忘。
另一方面,茂名的民俗表演和习俗在现代娱乐文化的冲击下,逐渐失去了年轻人的关注。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传承茂名的民俗文化。
首先,应当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中来。
其次,应当加强对民俗表演和习俗的培训和传承,使年轻一代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茂名的民俗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茂名“年例”成因及文化价值探究卓金明(中共电白县委党校广东电白525400)【摘要】茂名“年例”是茂名地区至今仍保留着的一种古老的区域性民俗,它埋藏在茂名本土的众多独特区域文化中,以其生动、形象、复杂的物化形态,堪称“粤西文化奇葩”。
本文将通过挖掘茂名“年例”的成因,探究其在建设文化强市和幸福茂名中的现代价值。
【关键词】茂名年例文化风俗文化价值渊源作为广东东西两翼后发展的粤西地区,茂名的经济发展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经济纵归经济,经济发展存在差距不代表文化建设也稍逊一筹,文化与经济、政治是处于同等而相对独立的战略地位。
在笔者看来,茂名本土文化底蕴深厚而独具特色,文化建设后劲十足,文化发展前景广阔。
茂名在文化强市建设上,完全有能力比肩珠三角。
所以,我们在看待大众文化与本土文化时,应当求同存异,充分挖掘自身的特色,高扬本土文化。
茂名“年例”是茂名地区至今仍保留着的一种古老的区域性民俗,它埋藏在茂名本土的众多独特区域文化中,以其生动、形象、复杂的物化形态,堪称“粤西文化奇葩”。
本文将通过挖掘茂名“年例”的成因,探究其在建设文化强市和幸福茂名中的现代价值。
1. 茂名“年例”的渊源汉代史学家班固在讨论当时各地的风俗时,定义“风俗”称:“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
”这段话的大体意思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人们的行为和属性,称为“风”;而由统治者的意愿或行为的影响而形成的习惯,则称为“俗”。
二者相加,就是风俗。
班固对风俗的解释含有很多科学合理的成分,但是也显然过分夸大了统治者在风俗形成中的作用。
在笔者看来,如果将统治者(君上)改换为社会环境,就能更科学地表述风俗的概念。
即风俗是指人们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具体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群体性的生活习尚。
茂名“年例”作为茂名地区一个独具特色的民间风俗,历史悠久,一直在民间传承不绝,其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府志•风俗》卷六“风俗十二”篇记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
或官绅礼服迎神,选壮者赤帻朱蓝其面,衣偏裻之衣,执戈扬盾,索厉鬼而大驱之,于古礼为近。
”城乡各居民以社为单位,按各自原定的社日集资举行祭社盛典,以祈风调雨顺,年丰人寿,俗称“做年例”或叫“祭社”。
据《茂名市志》记载:“从正月初二起到正月底止,茂名乡村陆续过‘年例’,一般一个村为同一天,少数两天,以元宵前后的居多,个别村庄在农历二月或者三月。
“年例”期间家家张灯结彩,村镇街道布置彩楼、彩廊、画廊等,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力竭其能,尽献于众。
“年例”的主旨是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
一村过“年例”,周围村庄百姓都来看热闹助兴,家家户户大摆筵席招待亲朋,客人登门,不论是否相识,一律热情款待招呼茶饭。
”坊间有关“年例”的来由,存在三种比较广泛的说法:一说:源于茂名个别地区父老乡亲代代相传,茂名的“年例”是由元宵节衍化而来。
“年例”实际上就是扩大了元宵节、庙会、社祭、地方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综合起来的节日。
自汉唐以来,中原文化习俗逐渐渗透粤西大地,元宵节持灯嬉游的习惯也被接受,与本地习俗结合后,逐步演变成现今隆重热烈、极受村民重视的民俗节日;二说,“年例”和冼太夫人有一定的关联。
史料中显示“年例”活动是由冼氏家族而兴起,长期演化后成为今天的“年例”。
冼太夫人是当地的一位颇有影响力的人物,她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作出了卓越贡献,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在“年例”中游神所用的神像中,便有冼太夫人的塑像造型。
可见她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像神一样崇高。
或许茂名人民把冼太夫人尊为神不仅仅是延习了祖先的做法,而且其中还包涵着缅怀英雄和表达爱国主义情怀的意蕴。
冼夫人文化使“年例”更具历史意义,它传承的不是只有封建的迷信思想,还有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人文情怀。
三说,古时候有一个瘟神,常常作恶粤西人民,搞得粤西民不聊生,于是,粤西人民自发开展驱瘟逐疫活动,但那个瘟神也十分狡猾,当这个地方驱赶它的时候,它就跑到另一个地方,为此,智慧无穷的粤西地区人民便采取各地各村有“年例期”的做法,使得瘟疫东家驱完西家打,无处藏身。
笔者认为,以上三说都没有充足的史料予以考证,但是,从目前粤西各地“年例”习俗的开展情况可以看得出,这些传说都不是空穴来风,是可以通过一定表象从中推敲出其渊源的。
从内因角度分析,首先从茂名“年例”的起源看,茂名人渴望社会稳定、生活丰裕、注重联络感情、热情好客是主要的。
众所周知,茂名地处广东省西南部,过去历朝历代是我国的边远地区,素有“蛮夷荒地”之称。
据历史资料记载,闽粤赣边地区的先民主要来自中原汉族,这些先民是历代因为战乱或因官宦、贬谪、经商等原因,从中原经过五次辗转大迁徙后才在此地扎根。
居住在茂名地区的先民在复杂的民系中又不断融化吸收其它少数族群,慢慢形成了一个具有茂名特色的群体。
因为大家都是来自四面八方,从而形成了客家人热情好客的共同心理,互相宴请吃喝成为当地民众连结感情的一种方式,“年例”也正好成为表达茂名人热情好客的纽带。
其次,在多次颠沛流离的迁徙生活和无形的中原汉族宗法观念影响下,加之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十分薄弱,形成了对天地日月及各种动植物、圣人英雄的图腾拜祭和各种迷信禁忌,后来慢慢演变成做“年例”的习俗。
再次,在《国语•鲁语上》中,柳下惠详细讲述了祭祀的典章制度,受祭祀的都是同大自然斗争或为民造福一方,兴利除害的人物。
之所以祭祀日月星辰、圣人英雄、先宗列祖皆因于此。
“民所以瞻仰也”;祭祀“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祭祀“九州名山川泽,所以出财用也”,“非是不在祀典”。
故说茂名地区做“年例”与冼太夫人有直接关系也是依说有据的。
从外部因素交错影响看来,首先,古代淳朴的茂名人凭借着感情和质朴的生活方式来认识自然。
古人对各种天灾人祸由于认识能力低下,往往会作出不合理的解释,因此,在新的一年到来之前都要举行大规模的祈天赐福的仪式;其次,每年春夏交错,粤西地区因属于沿海地区,常常遭受台风暴雨的袭击,于是便产生了祭祀地方神灵,让其保佑一方平安的做法顺理成章,符合当时人们的共同心态;再者,经过一冬的沉寂,春天一打雷,万物复苏,瘟疫细菌也随之滋生,很容易引起大范围的人畜瘟疫,便产生了驱鬼逐疫的仪式。
这些自然环境的影响,后来渐渐促成了“年例”的产生。
2.茂名“年例”的现代价值在笔者看来,“年例”不论是以物化形态存在,还是以精神寄托存在,但是它除了感性的审美之外,还具有深厚的意义追求。
总体而言,其具有以下几点:2.1茂名“年例”有利于联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年例”,在茂名人心目中代表着大大的一个“情”字。
“年例”最初产生时主要目的可能是驱鬼纳福,但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一种联络感情、人情流动的一个平台,从敬神、娱神到娱人,“年例”成为体现乡村社会人情味的典型仪式。
“年例”对于主人来说,有接待客人、敬神、接神、拜祭祖先的任务,对于客人就是尽情地吃和看,好好地玩。
忙忙碌碌了一年的村民们难得找到了个机会尽情地放松自己。
“年例”和春节或其他节日又有所不同的是,普通的节日大家各自在自己家中过,是向内的、个人的天伦之乐。
但“年例”是向外的,它以其共同仪式的方式使村民们可以聚在一起,更加增添了热闹的气氛,正符合中国人对喜庆氛围的追求,茂名人热情好客的共同心理特点。
对特意回家的游子来说,同操一种语言,乡音乡情交融,气氛热烈,着实让常年在外、难得相见的家乡人别有一番享受。
从家与家的连结到家与民族、与社会的连结,我们可见,“年例”是有利于联络人与人之间感情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
2.2茂名“年例”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这样渐见很多异常的心理问题。
“年例”作为一个内容十分丰富,娱乐形式富于感性的狂欢活动,从其进行的过程来看,不仅有祭祀活动,还有许许多多的文体活动。
在一系列活动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得到调节,身心得到慰籍,精神得到了宣泄和陶冶,有助于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和向往。
2.3茂名“年例”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幸福茂名。
“年例”作为粤西地区特有的文化习俗,它在传承和发展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的同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它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连结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此外,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人们与时俱进地丰富了文化活动,强大了民族文化宝库,缓解了农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文化生活矛盾的压力,这无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统筹城乡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2.4茂名“年例”有助于茂名文化产业的发展。
作为“粤西文化奇葩”的茂名“年例”具有丰富的文化审美价值,“年例”所用的许多纸制品实际是茂名地区历史传承的、独具特色的民间剪纸工艺品,其剪贴的图案形象生动,层次清晰,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在音乐方面,从锣鼓的敲打到短笛的吹奏,音色、韵律、节奏等都展示了茂名人民独树一帜的艺术创作情怀;木偶、舞狮、火龙舞是粤西地区不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物化形态的民俗活动经过进一步的挖掘和包装,将是茂名打造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市不可或缺的因子。
2.5茂名“年例”有助于茂名旅游产业的发展。
茂名“年例”声名远播,享誉四海。
“年例期”集中在春节后一两个月,时间相对固定,加上茂名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每年趁着“年例”来茂名旅游的人络绎不绝。
若将茂名的自然生态、人文历史与茂名“年例”包装整合,必定能大大加强茂名旅游产业链的发展,提升茂名旅游文化的内涵,打造具有粤西风情的旅游特色文化品牌。
与此同时,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对正被现代生活淹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抢救。
参考文献【1】百度网站茂名百科【R】,载/view/49793.htm 【2】韦顺霞.民族传统节日的困境与出路【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41-42.。
【3】张来卡.浅论如何引导和发展茂名特色的年例文化【J】.南方论刊,2007,(11):96-97.。
【4】刘守华.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特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社版),2008(27):28-29.。
【5】蒋明智,吕东玉.乡村社会的人情盛会【A】民俗研究,2008(3):84-97.。
【6】周大鸣,潘争艳.年例仪式与社会功能【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社版),2008(28):5-9.。
作者简介:卓金明,中共电白县委党校行政管理室副主任、法学学士,研究方向为地域文化、区域经济、权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