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技术】文物保护学概论 (三)

合集下载

文物保护概论

文物保护概论

《文物保护技术学概论》一、课程名称:文物保护技术学概论二、课程类型:平台课三、适用对象:考古学、博物馆学,二年级学生本科生四、计划课时:36课时五、计划学分:2学分六、任课教师:刘成七、教学简介: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引入大量文物保护案例分析,利用课堂教学30学时,把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按照保存环境不同分类,分别介绍文物病害成因与控制环境、治理文物常用的方法。

通过教学参观6学时,三次实地考察,对实践中文物保存现状与保护方法做深入教学,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了解文物保护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章前言第一节文物保存的现状与保护需求一、文物在出土时面临的环境突变1、地下埋藏文物的由来2、文物在地下埋藏过程中建立的平衡过程3、出土瞬间的环境突变4、常见文物出土时的剧烈变化二、文物在保存环境中面临的问题1、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特点2、大气环境对馆藏环境的影响3、各类文物在馆藏环境中面临的问题三、露天文物面临的大气环境侵蚀1、常见露天文物的种类2、露天文物的气候学一一千年风雨的洗礼3、雨与光化学烟雾一一现代文明的苦恼14、露天文物对“家”的渴望四、文物保护工作成为当今文博工作的重中之重1、文物被人为有意与无意的破坏日益严重2、我国的文物政策是:“抢救第一,保护为主”3、文物保护是当今文物工作的重点第二节文物保护的基本内容与任务一、文物的种类1、通常考古学中的文物分类2、文物保护技术学中的文物分类二、文物保存环境的分类1、大气环境一一全开放环境2、可调节控制环境一一全封闭环境3、普通的馆藏环境一一半封闭半开放环境三、文物保护的任务1、在文物出土的第一刻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2、最大限度地延长文物的寿命四、文物保护的基本内容1、文物组成与特性的研究2、文物损坏机理的研究3、文物存放环境对其影响的研究4、文物的修复与保护处理五、文物保护的工作程序1、从内因着手2、找腐蚀外因3、究腐蚀机理4、对症下药六、文物保护技术的基本原则1、保持原貌一一少干预原则2、长期有效3、可逆性处理24、现实可行,符合经济条件三、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安排1、主要了解各类文物的组成与特性2、掌握目前各类文物成熟的保护技术与保存方法3、了解考古现场文物保护的需求与临时保护方法4、每周2学时,课堂30学时,教学参观6学时第二章陶、瓷文物的修复与保护第一节陶、瓷文物的特性一、陶、瓷文物的发展史1、陶器起源2、原始瓷器的产生3、瓷器的发展二、陶、瓷的制作过程1、陶、瓷的原料2、陶、瓷的烧成温度3、陶、瓷胎体的化学组成4、陶、瓷的结构与性质三、陶、瓷器两者的区别1、原料:导致陶瓷器有本质区别的内因。

文物保护学大纲

文物保护学大纲

《文物保护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文物保护学概论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Relics Preservation Science课程代码:04402011一、课程基本情况1.学分: 4 学时: 64 (理论学时: 64 实验学时: 0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3.适用专业:历史学(文物保护方向)4.适用对象:本科5.先修课程:文物学概论6.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文物保护学》,王惠贞编著,文物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文物与化学》,宋迪生等编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年;《文物保护环境概论》,郭宏编著,科学出版社,2001年。

二、课程介绍文物的发掘、鉴定、保护,是文物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考古发掘了大批遗址,出土了大量文物,如不及时对遗址、遗物加以抢救保护,文物自身特有的历史信息将愈来愈少,不仅失去研究、展示的价值,也无法给子孙后代留下这份珍贵遗产,使之长久为人类发展服务。

所以文物保护已成为当前文物工作的迫切任务。

这门课程,也是文物保护专业学生必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系统全面地逐步介绍文物保护学基础知识、陶瓷砖瓦类文物保护、金属类文物保护、石质文物保护、纸质文物保护、漆木竹器类文物保护、纺织品文物保护、壁画文物保护、古建筑保护、博物馆与环境等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文物保护材料学和有关文物保护实践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一定的操作实践,使学生不仅掌握住文物保护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具有初步的操作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文物保护学概论(共4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文物的基本内容及分类知识要点:文物的基本内容,文物的分类第二节文物保护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基本方法知识要点:文物保护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文物保护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三节文物保护的基本方针及基本原则知识要点:文物保护的基本方针,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第四节文物保护学的发展趋向知识要点:管理科学化,研究逐步深入,分析手段现代化,研究方法综合化等教学重点:文物保护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文物保护的基本方针及基本原则,文物保护学的发展趋势教学难点:文物保护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什么是文物,文物的基本内及分类,理解文物保护学的基本内容及基本方法,理解文物保护的基本方针及基本原则,掌握文物保护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文物保护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文物保护学的发展趋向。

文物保护学概论

文物保护学概论

二章1商周时期已出现以瓷土做原料,烧纸温度达1200℃的原始瓷器2考古发掘出土的陶器中,有一部分带有彩绘,称为彩陶。

3 颜料的成分红色--辰砂(Hgs)、铅丹(Pb3o4);褐色—赭石(Fe2o3);白色--铅白(2Pbco3)、高岭土(H4Al2Si2O9);黑色--炭(C) 。

4一般瓷器的烧结温度在1200——1500℃5 陶器的烧制温度比较低,一般在800——1000℃6表面有彩绘的陶器上干硬泥土的清洗处理这类彩绘陶器表面的污垢时,可以脱脂棉球蘸水或酒精等溶剂,局部将干硬泥垢浸润变软后,再用很薄的小竹片小心的剔除,最后用棉签蘸水轻轻粘洗掉绘画膜上少许易软化而不敢再用竹片剔除的泥土。

瓷器和砖瓦类文物上的干硬泥土,可用水将其软化,用毛笔或软毛刷蘸水轻轻刷洗干净。

7陶瓷文物表面沉积物的清洗陶瓷器文物表面的沉积物一般有石灰质(碳酸盐)、石膏质(硫酸盐)及硅质(硅酸盐)。

这些沉积物均难溶于水及有机溶剂,清除沉积物的原理基本分两类。

一种是分离沉积物中的阴离子,如碳酸根、硫酸根、硅酸根。

另一种是利用螯合剂夺取沉积物中的阳离子,如钙离子、镁离子、铁离子、钡离子,而形成可溶性的金属螯合物水溶液,而沉积物中的阴离子如碳酸根、硫酸根、硅酸根等则与螯合剂中的钠离子组合成新的可溶性钠盐,用水即可清洗干净。

8陶器表面由炭黑和有机脂形成污垢的清洗清洗由炭黑和有机脂形成的污垢可用强氧化剂氧化处理,使碳氧化成二氧化碳,使有机脂化合物氧化成小分子量的有机物,用水冲去即可。

清洗这类污垢常用百分之三的双氧水具体操作如下:用棉球蘸百分之三的双氧水溶液浸污垢数次,待污垢除去后,用蒸馏水冲洗、晾干。

9有彩绘、彩釉陶瓷的清洗清洗表面有彩绘、彩釉的陶瓷一般采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的盐酸清洗,而不能用腐蚀彩绘、彩釉的硝酸、醋酸、硫酸、氢氟酸来清洗。

10 陶瓷文物常用的文物修复剂聚醋酸乙烯酯配成的A·T·K面团修补剂白色石膏修补剂11陶瓷类文物修补的基本要求①必须能保存陶瓷文物的一切特点②修复必须尊重历史、尊重原作③修补残缺部分,必须经过周密的调查、分析、研究、修补时不得超过残缺部分④修补者不得把自己的臆测和增添部分加进文物12陶器的种类很多,可按表面情况、质地和颜色来分。

文物保护学概论相关问题

文物保护学概论相关问题

1.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不改变文物原状《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十条:必须原址保护保护现存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按照保护要求使用保护技术正确把握审美标准必须保护文物环境已不存在的建筑不应重建考古发掘应注意保护实物遗存预防灾害侵袭(少两条)可移动文物保护基本原则:一、原真性原则;整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最小介入,全程参予三、文物保护要符合严格的技术要求和保护程序可识别性原则、退让原则、可逆性或可再处理性四、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2.对预防性保护的理解预防性保护(preventive conservation)就是尽量少的对文物本身进行干预,通过创造一个适宜的最佳保存环境,最终达到长期保护的目的。

文物保存环境研究和控制已经成为当前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尽量少的对文物本身进行干预,也就是对文物要“最小介入”(minimum intervention)或“零介入”,这样就避免了新的技术和材料对文物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保持了文物的最真实的状态。

主要是指在文物保护中对于环境温度湿度的控制。

但ICCROM(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将预防性保护的广义概念概括为,在不危及物品真实性的前提下,延迟任何形式的、可以避免的损害所采取的必要的措施和行动。

广义的预防性保护已经不仅仅是指对环境温湿度的控制,还应该包括相关的政治层面、管理层面的配合以及日常具体工作的内容。

3.文物按材质分类保存问题,复合性材质文物保护4.千年古尸不腐之谜:西汉女尸在地下保存两千余年而不腐,是因为采用了有效的墓室密封措施:绝氧密封、恒温恒湿、无光、无污染、无菌。

无效的保护经验:古人认为“玉在九窍而尸不腐”,所以一度流行葬玉制度,金缕玉衣的出土即为其证,然而事实证明这是一种缺乏科学依据的主观臆测,“玉衣在,尸骨腐”的例子屡见不鲜。

这也是我们认为通过环境控制可以更有效、更安全、更长久地达到保护文物目的的理由。

文物保护学概论(三)

文物保护学概论(三)
四、当前主要工作内容(一 ~~~ 八)
• ☆ 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技术研究 • 1、考古发掘现场关键技术 • 2、可移动及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
• 3、文化遗产利用与传播综合技术等
• 文物保护理念的最小介入或零介入 • 世界第一部文保法规、第一篇文物检测文章的诞生 • 文化遗产保护的“两性” • 文物的三大价值 • 文物修复的三种模式 • 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 • 保管文物、装箱的四字要诀 • 修复文物古迹应遵循的“五个原” • 文物保护工作的“五纳入” • 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的“六步” • 中国文物保护必须遵守的“七字真经” • 文物的八个特性 • “玉在九窍而尸不腐” •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的十大原则 • 文物库房的“十防” • 文物工作的十六字基本方针(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对保护的定义以及各种保护组织的建立、操作标准 和原则规范的制定
• —1930年,第一本专业论文集出版《Manual of the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Paintings》
• —1950年,Intenational Institute for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and Artistic Works (IIC)国际文物保护委员会成立
一、保护的起源

人维持生命的需要和认识:对食物进行储存防腐处理、对尸体进行
装饰防腐处理—木乃伊、“玉在九窍而尸不腐”(一万年前的东湖
林人在鼻下人中放置玉石:冰晶石)

人对能够遮风避雨的载体—房屋建筑等整理和修复:如定期修缮、
用石灰保存石刻

人对物品的完整性和美的心理需求

对重要文献资料的储存保管:甲骨文的传世

文物保护学课件 — 第三节 文物与文化遗产

文物保护学课件 — 第三节 文物与文化遗产

“文物”词源
北宋之后也被称为“古器物”,“古物”,或 “古董”,清朝也称“古玩”(一般不包括书画 和碑帖)。 民国时间,“古物”的概念有了发展。 1930年,国民政府公布了《古物保存法》,并决 定成立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 。其中第一条明确 规定:“本法所称古物指与考古学、历史学、古 生物学及其他文化有关之一切古物而言”。 1935年国民党行政院颁布了《采掘古物规则》。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就文物“古物”的立法。
“文物”词源
3,指车服旌旗仪仗之类。 南朝 宋 谢庄 《宋孝武帝哀策文》:“文物空 严,鑾和虚卫。”《南史·齐豫章王嶷传》: “ 嶷(yí),身长七尺八寸,善持容范,文 物卫从,礼冠百僚。”《隋书·炀帝纪上》: “丙辰,上御观风行殿,盛陈文物,奏九部 乐。” 唐 宋之问 《驾出长安》诗:“太平多 扈从,文物有光辉。” 鲁迅 《书信集·致姚 克》:“关于 秦 代的典章文物,我也茫无所 知。”
四、国际规定范围
希腊:希腊共和国第5351号(1932)“古物法”
第一条 一切古物,无论是可移动的,还是不可移动的;无论 是古代的,还是近代的,只要是在希腊的河流、湖泊、海域以 及公共、宗教团体和私有土地上发现的,都是国家的财产。因 此,调查这些物品并将其保存在适当的公共博物馆的权利和义 务均属于国家。有关这方面的事务由教育和宗教事务部部长全 权负责(BXMT法第一条)。
日本镰仓大佛
三、文物包含的范围
关于年代范围,中国没有规定,判定标准是 三要件(历史、艺术、科学)
三、文物包含的范围
1950年代,中国人民政府政务院征集文物规定: “革命文物之征集,以‘五四’以来新民主主 义革命为中心,远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辛 亥革命及同时期的其它革命运动史料。”“凡 一切有关革命之文献与实物,如:秘密和公开 时间之报章、杂志、图画、档案、货币、邮票、 印花、土地证、路条、粮票、摄影图片、表册、 宣言、标语、广告、年画、木刻、雕像、证章、 符号、印信、照相、衣服、日常用品等;以及 在革命战争中所缴获的反革命文献和实物等, 均在征集之列。”

【历史课件】文物保护概论

【历史课件】文物保护概论
文物保护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也可以称 为交叉学科
研究对象复杂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研究对象,但是文物保护的研究对象由于构 成文物材料的复杂性,造成了文物保护研究必须是多学科的研究。 (因为文物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凡是人类使用过的东西都有可能 包括在文物的范畴中,所以它涉及的学科的范围相当广)
内容复杂
修复应该强调美学要求; 不同意基于类推基础的重建; 应保留所有历史时期叠加的全部历史、
艺术特征元素; 对保存什么的选择要“求全责备”; 强调每一件历史器物的特殊性; 修复应该按各个器物采取不同方法; 修复也是一种创造活动。
现代修复 Modern Restoration
以Cesare Brandi的《修复理论》(1963) 一书为标志,文物的现代修复理论得到 了确认。现代文物修复理论同时追求文 物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平衡、和谐, 强调文物的真实性原则。
人文社会科学属性的要求
文物保护科学技术在引用其它学科的技术的同 时,又起自己的特殊要求。这与在工业生产中 的材料保护是有区别的,如化工生产中钢铁构 件的保护,只会考虑在实际使用寿命期限内, 使之有效运行就可以了,而且不会考虑其社会 科学方面的内容,不会考虑其颜色的变化等。 而文物就不同了,既要考虑其尽可能地长久的 保存下去,又不能对其外观产生不可接受的影 响。
Hale Waihona Puke 在文物保护科技保护中,科学技 术一词不能仅用“科学”来概括
其实它包含了科学和技术两个不同方面 的内容,二者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 互促进。如我们所知,科学是认识自然 和社会的,通过科学研究来发现和阐明 自然和社会的规律,而技术则是利用和 改造自然的,是技术学的简称。
文物首先是物质的实体,具有物质的自 然属性,它的自然破坏受内在的和外来 因素的影响。文物保护科学是研究认识 各类文物的组成、性质、损坏原因、机 理,以及破坏过程中内、外因的相互关 系,即研究规律性问题。

文物保护学大纲

文物保护学大纲

文物保护学大纲《文物保护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文物保护学概论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Relics Preservation Science课程代码:04402011一、课程基本情况1,学分: 4 学时: 64 (理论学时:64 实验学时:0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3.适用专业:历史学(文物保护方向)4.适用对象:本科5.先修课程:文物学概论6.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文物保护学》,王惠贞编著,文物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文物与化学》,宋迪生等编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年;《文物保护环境概论》,郭宏编著,科学出版社,2001年。

二、课程介绍文物的发掘、鉴定、保护,是文物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考古发掘了大批遗址,出土了大量文物,如不及时对遗址、遗物加以抢救保护,文物自身特有的历史信息将愈来愈少,不仅失去研究、展示的价值,也无法给子孙后代留下这份珍贵遗产,使之长久为人类发展服务。

所以文物保护已成为当前文物工作的迫切任务。

这门课程,也是文物保护专业学生必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系统全面地逐步介绍文物保护学基础知识、陶瓷砖瓦类文物保护、金属类文物保护、石质文物保护、纸质文物保护、漆木竹器类文物保护、纺织品文物保护、壁画文物保护、古建筑保护、博物馆与环境等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文物保护材料学和有关文物保护实践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一定的操作实践,使学生不仅掌握住文物保护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具有初步的操作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文物保护学概论(共4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文物的基本内容及分类知识要点:文物的基本内容,文物的分类第二节文物保护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基本方法知识要点:文物保护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文物保护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三节文物保护的基本方针及基本原则知识要点:文物保护的基本方针,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第四节文物保护学的发展趋向知识要点:管理科学化,研究逐步深入,分析手段现代化,研究方法综合化等教学重点:文物保护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文物保护的基本方针及基本原则,文物保护学的发展趋势教学难点:文物保护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什么是文物,文物的基本内及分类,理解文物保护学的基本内容及基本方法,理解文物保护的基本方针及基本原则,掌握文物保护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文物保护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文物保护学的发展趋向。

文物保护文物保护学概论ppt课件

文物保护文物保护学概论ppt课件
B. 研究文物保存环境对文物的影响; C. 研究文物保护和文物修复的技术与工艺 D. 研究文物保护的新材料。
文物保护研究中,主要依据文物的材质和保 存环境来分类。
1.文物的基本内容及分类
文物分类的方法 (2)文物保护研究的分类方法
按文物材料组成分为 有机质文物和无机质文物
1.文物的基本内容及分类
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
4.文物保护学发展方向
文物保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文物环境研究逐步深化 文物材料成分、结构分析手段现代化 文物保护研究方法综合化 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精深化 文物保护设施的现代化 文物保护研究单位研究工作的专门化系统化 文物保护研究单位工作的协作化 文物保护教育的普及化深入化
2.文物保护学研究的 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
2.6 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 文物保护修复的主要操作单元和程序:
a. 文物清洗; b. 消除文物病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杀死有害微生物; d. 文物黏结; e. 缓蚀处理; f. 加固文物; g. 文物表面封护。
3.文物保护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
3.1 文物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
有机质文物
a. 纸质文物(古书籍、字画、碑帖、档案) b. 纺织品文物(丝、毛、棉、麻织物) c. 漆木竹器类文物(古漆、木、竹器、竹简,古代 建筑木构件) d. 皮革类文物(皮革制品、羊皮书) e. 尸体类文物(干尸、腊尸、湿尸、糅尸) f. 骨角质类文物(甲骨、牙雕、贝雕、骨角) g. 音像类文物(磁带、磁盘、电影胶片等)
这种方法所用仪器简单,缺点是需要样品多,属于破坏性分析, 方法繁琐。
2.文物保护学研究的 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
2.3 分析测定文物的成分、结构及表面性质
(2)文物中的现代仪器分析方法 原理:原子和分子都在不断地运动中,具有一定的能量,处在一定的能级上。在 接受外界能量时,就会由低能级(E1)跃迁至高能级(E2),此过程叫激发。处 于激发态的分子、原子、原子核和电子,能量较高,很不稳定,在自发放出能量 而返回到低能级过程中,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原来吸收的能量,此过程叫退激。 由于各种分子、原子、原子核和电子,在退激时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不同而辐射 出γ射线、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和可见光。

《文物保护概论》课件

《文物保护概论》课件

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
1
文化传承
文物保护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丰富的人类文化遗产,使其为后代留下重要的历史和艺术遗
产。
2
教育启示
文物可以为我们提供珍贵的历史和文化教育资源,启发我们对过去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思
考。
3
经济发展
文物保护也能激发旅游业和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带来可持续增长。
文物保护的原则
《文物保护概论》PPT课

欢迎来到《文物保护概论》PPT课件!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将探索文物保护的
重要性、原则、法律法规、技术手段以及国内外的文物保护案例。让我们深
入了解并欣赏这个引人入胜的领域!
文物保护的定义
文物保护是指对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社会价值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修
复和传承的一系列措施和行为。它旨在确保文物的永久保存和可持续发展。
点和文化遗产。
3
中国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瑰宝,采取措施保护和修复,保留了这些珍贵的壁画作
品。
结语
通过本课程,我们希望您更加了解文物保护的定义、重要性、原则、法律法规、技术手段以及国内外的文物保
护案例。文物保护是一项重要而挑战性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与支持。让我们共同保护好珍贵的文
化遗产,传承人类的瑰宝!
真实性原则 ✅
完整性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
文物保护应尊重和保留历史真Leabharlann 文物保护应尽量保持文物的完
文物保护应注重可持续性发展,
实性,不进行伪造、修改或损
整性,不随意割裂或破坏文物
采用可持续的方法和材料进行
坏。
的结构。
修复和保护。
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文物保护概论 青铜

文物保护概论 青铜
就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的过程,即 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
一、最低能量原则
金属与其腐蚀产物所构成的系统具有向最 低能量状态——即最稳定状态转化的趋势。
二、活泼金属牺牲原则
两种金属在溶液中相遇,活泼金属失去电 子被溶解,不活泼金属得电子处于金属状态。

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如下(依次减弱):

铝—锌—铁—锡—铅—铜—银—金
▪ 灰白色——氯化亚铜 (最活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层状锈:青铜器表面的锈层通常呈蓝、绿、黑、 红等层状分布,叫作层状锈。
▪ 粉状锈(Powdery rust):疏松膨胀、浅绿色粉末 状锈蚀物,主要由碱式氯化铜组成。
▪ 无害锈:性质稳定,结构紧密坚硬,对器物能起 到保护支撑的作用,如氧化铜、氧化亚铜、硫酸 铜、碱式碳酸铜等。
▪ 实体显微镜观察和分析文物表面锈蚀状况,是否有其他质地材 料残留(如木纹、纺织品残痕等);
▪ 金相显微镜分析文物的金相结构、组织(器物腐蚀的内在因 素);
▪ X荧光分析仪(或X光能谱仪、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 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器物及锈蚀成分;
▪ X光衍射分析仪分析锈蚀的结构; ▪ X光探伤仪检测器物铸造结构、锈蚀层下的铭文、花纹等; ▪ 化学定性分析确定有害锈的部位: ▪ 通过锈蚀物的颜色和状态可以初步判定其是否为有害锈,对于
▪ (二)清洗
清洗可以去除一部分泥土尘垢、浮锈、可溶 盐类(如氯化物)、油污等;
常用的清洗剂:自来水、蒸馏水、去离子水、乙醇 或丙酮等;
工具:毛刷、钢丝刷、竹签等,必要时可以配合使 用高压喷水枪;
可以通过提高温度、冷热交替、使用超声波 等手段提高清洗效率,有时添加表面活性剂、去 锈剂、缓蚀剂等组成复合配方清洗剂,以达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

文物学概论周课件3

文物学概论周课件3
(二)地域不同,时代相同,文物则不一定相同,不同 者表现出地方特色,同者表现出时代特征。
(三)质地各异,种类繁杂,同类器也质地不一。依 质地可分石、玉、木及铜、铁器等种类。其中既有 单一质地的(如石斧、玉锛……),又有复合质地的 (如商代所见的铁刃青铜钺)。而同属工具类的斧,又 有石斧、玉斧、铜斧、铁斧之别。
2、有利于文物的宣传
• 文物分类有利于文物宣传工作的开展, 特别是举办文物展览。文物是本国人民, 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因而各国都 要举办文物展览,甚至要到国外举办文 物展览。展品除用于展览外,也存有保 管问题。文物分类无论对展出效果,还 是对展品的保护保管都有利。
3、有利于文物的研究
• 文物的分类有利于对文物的研究。 其重要性可从文物学有文物分类 学、文物鉴定学、货币学、陶瓷 学、文物管理学等许多分支学科 窥见其一斑。
• 文物,不可能再生,是其独特的地 方。因而选择文物分类法时应以有 利于永久或长久保护好文物为原则。
(1) 有利于文物藏品的保管
• 博物馆、纪念馆等文物收藏单位是收藏、保管文物、 文物展览和研究文物的单位。为有利于文物藏品的保 管,普遍采用以质地分类法对文物进行分类保管。这 是由文物的载体(质地)是多种多样而决定的。因为各 种文物质地不同,其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不同,对温 度、湿度、光线、生物(微生物)诸方面的反映也不同, 而要求有相适应的保管条件。所以要长久保存好文物 非采用按质地对文物进行分类不可,只有这样,才能 按不同质地的文物保存的要求,创造与之相适应的保 存条件。
2、文物分类 的四大原则
第三,一种
第四,对复
分类法只能依一个 合体文物进行分类,
标准是文物分类的另一 系以约定俗成
重要原则。
为原则。

文物保护的技术

文物保护的技术

文物保护的技术文物具备的五个特征:1、必须是有价值的物质遗存,包括文献形态和狭义的实物形态2、必须是人类活动的产物3、必须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且不可能重新创造4、应是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实物5、同文物固有的使用价值分离文物的分类的目的:便于文物的科学管理;便于文物的整理研究和利用;为了更好的保存文物文物分类原则:在同一次分类中,应遵循同一标准的原则;按一定标准将同类文物划归一类;一种分类法只能依据一个标准;对复合体文物进行分类,应以约定俗成为原则文物分类方法:时间分类法、区域分类法、功用分类法、质地分类法、属性分类法、价值分类法、来源分类法、存在形态分类法。

文物保护技术:是研究文物制成材料变化规律和保护文物的技术方法的学科。

文物保护:是通过研究文物制成材料变化规律,运用各种科学技术方法和管理手段,对文物进行防护、保养和修缮。

文保目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延长文物的寿命,使文物尽可能长时间地为人类文明发展服务文物保护的意义:1、只有通过文物保护技术的研究,才能弄清各种不同文物的损坏机理和运动变化规律;2、只有通过文物保护技术的研究,才能为制定和选择文物保护方法,采取文物保护手段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3、只有通过文物保护技术的研究,才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文物寿命,为长久发挥文物价值服务;4、只有通过文物保护技术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保护古代文化遗产,为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5、文物保护技术是文物科学的重要分支科学之一,其研究可以丰富、完善文物科学的研究,为文物保护研究的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现代文物分析鉴定方法:形态分析、波谱分析、元素分析、色谱分析文物断代方法分为五类:利用放射性核素衰变、辐射规律断代利用天然辐射引起的各种效应来断代根据磁性规律断代物理、化学及其他方法断代实验研究方法的重要性:1、文物保护技是研究文物制成材料变化规律和保护文物的技术方法的学科;2、文物保护、修复必须遵循“整旧如旧,保持原貌”和“可逆性、可再处理性”的客观规律。

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

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

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文物保护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知识,包括文物制作、保护以及与防治有关的科学技术、材料性能、操作工艺和各种勘察、检测等。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一防护技术文物保护应遵照预防为主,维修为辅的方针。

不可移动文物的防潮、防漏、防火、防雷、防震等,主要依靠工程技术来解决,而防虫害、鸟害等,则主要采用工程技术与化学处理相结合的办法。

大气中的粉尘、二氧化硫和含硫化合物等对文物的污染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时,应解除污染源,在国家标准许可范围内的,应绿化环境、减轻污染,同时要严格控制新添污染源。

可移动文物的防护,应首先注意博物馆库房和陈列室中的防潮、防震、防霉等防护措施,然后再对不同质地的各类文物分别进行防护,如铜铁器的防锈,砖石质地文物的防风化,丝绸纸张的防霉、防蠹、防老化等。

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二修复技术木构建筑物整体歪闪,打牮拨正后,再作加固处理。

构件局部残损应剔补、墩接。

大构件糟朽中空的,可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灌注加固,糟朽严重的按原制更换。

砖石结构古建筑,整体歪闪,应先做定点、定期观测,经加固后稳定的,就不再做地基处理。

裂缝可采用加箍和灌浆的方法加固,砌体残缺可剔补,如无法剔补可局部或全部拆除并按原样重砌。

石窟寺的山体裂隙,采用喷铆加固或灌浆加固,渗水漏水处要疏导、截流。

石雕、石刻等石质文物表面风化应用有机硅类的高分子材料封护。

古建筑的修复,应做到能小修的不大修,能局部拆落的不全部拆落,尽量保留原构件,以保留古建筑的历史价值。

对于古建筑中带有雕刻的瓦兽件、木雕、砖雕、石雕等艺术构件,要慎重处理,尽量做到不换或少换。

对塑像、壁画、彩画等附属艺术品,更不能随意修补。

可移动文物的修复,可采取传统技艺与近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如铜器害锈,可用机械取除或用电解还原法取除;竹木漆器的脱水,可用自然干燥法,或用醇醚联浸、冰冻升华、高分子材料渗透聚合法;残毁的书画多采用传统的揭裱方法修复;近代书刊可用丝网加固;古代丝网绢帛可用熏蒸法杀菌;脆弱纺织品可用丝网加固或传统的装裱方法加固;陶瓷器断裂用虫胶或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粘接。

博物馆学概论第三章[精选多篇]

博物馆学概论第三章[精选多篇]

博物馆学概论第三章[精选多篇]第一篇:博物馆学概论第三章第三章博物馆业务• 第一节藏品征集、鉴定和管理• 第二节藏品保护• 第三节博物馆学术研究• 第四节陈列与展览• 第五节博物馆服务第一节藏品征集、鉴定和管理一、藏品与展品•二、藏品征集•三、藏品鉴定、定名和定级•四、藏品登记、编目和管理一、藏品与展品• 藏品定义:藏品是博物馆根据相关文物法规和自身需要而接收和征集的人类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或采集、制作的自然标本。

它具有历史、科学或艺术价值。

是人类遗留下来的或自然界馈赠的宝贵文化财富。

藏品中的人类遗留物,又称“文物”,现在更通称“文化遗产”。

其来自自然界且反映自然界现象的自然物或人工加工了的自然物,称自然标本。

• 展品定义:展品,顾名思义,即用于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展出的物品。

博物馆陈列展览中以展示为目的的文物、标本、辅助展品等均可称之为展品。

• 藏品与展品的关系:藏品从库房移到展厅,即转化为展品;展览中有些仅为展览主题的需要而制作出来的辅助展品,若展览结束后不再保藏,便不是藏品。

二、藏品征集•1.藏品征集的原则:•(1)明确的目的性。

可以考虑从三个“出发” 着手。

第一,从博物馆的性质出发,确定本馆的征集对象和范围。

第二,从保护人类文化财富出发,如遇到不属于本馆征集范围,但又是极有价值的文物或标本,应当向有关博物馆通报信息,或者先征集入馆,再妥善处理,以避免珍贵文物标本的湮没损失。

第三,从陈列的需要出发。

•(2)逐步完善本馆的藏品体系• 博物馆的藏品征集不是临时性的任务或突击性的工作,而是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

征集的重点应放在本馆藏品中的空白和薄弱环节,以达到藏品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藏品是否丰富系统,主要不在藏品数量的增加,而在藏品质量的提高、品种的丰富和缺漏的填补。

•(3)藏品征集要有科学合理的计划• 要对馆藏现状有调查。

哪此是馆藏丰富的?哪些是缺漏的项目?急需充实的是哪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征集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文物保护学

文物保护学

文物保护学文物保护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物保护与修复的学科,主要涉及考古学、美术学、化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通过对文物的系统研究和保护,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历史、文化和艺术,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古代文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类历史的记忆和智慧。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风雨侵蚀等原因,许多文物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丢失的危险。

因此,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文物保护学致力于解决文物保护和修复中的各种问题。

首先,通过考古学的手段对文物进行发掘和挖掘,了解其历史、品种、制作工艺等方面的信息。

其次,通过化学等科学技术手段,对文物进行材料分析和保护处理,以延长其寿命和减缓衰老速度。

再次,结合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对文物进行适当修复和保养,保持其原貌,使人们能够真实感受到古代文明的魅力。

文物保护学的研究还包括文物保护伦理、法律等方面的内容。

文物保护伦理是指在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包括尊重文物的原貌、保护文物的真实性等原则。

而文物保护法律则是为了保护文物不被盗窃、走私等行为侵害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文物保护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项使命。

通过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人类的历史和文化,让后人能够了解和感受到丰富多样的人类文明。

同时,文物保护和修复也有助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城市和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文物保护学是一项重要而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支持。

通过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可以保护和传承人类的历史记忆,推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关注和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共同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作出贡献。

文物保护学

文物保护学

文物保护学文物保护学是一门涵盖考古学、文化遗产、文物保护、修复等多个学科的交叉性科学。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文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文物保护学的重要性愈加显著。

本文将从文物保护学的概述、历史演变、培养模式、保护策略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文物保护学的概述文物保护学是指通过对文物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保护和修复,使之得以传承、利用和发展的科学和技术。

它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其研究范围广泛,涉及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文物鉴定、文物修复、文物展示、文化旅游等多个方面。

二、文物保护学的历史演变文物保护学的发展历程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密不可分。

从最初的文物的收藏到现在的保护、修复、利用等等,都是历经沧桑、逐步发展的结果。

中国的文物保护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经历了夏、商、周等数千年的历史发展。

1956年,中国成立了国家文物保护局,开启了现代化的文物保护工作。

1982年,文物保护学开始成为独立的学科,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三、文物保护学的教育模式我国的文物保护学教育经历了由点到面、由数量到质量的发展历程。

目前,中国的全日制高等院校有专业开设文物保护学专业,并设立本科、硕士、博士等各个级别的教育培养。

文物保护学的教育正逐步向多元发展方向变化,学生在广泛的学科背景下接受教育,使其培养出更全面、更深入的文物保护专门人才。

四、文物保护学的保护策略文物保护学的保护策略,应是一个全过程、全要素的工作体系。

首先,需要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尽可能避免文物在保护修复过程中的损坏。

其次,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文物保护手段,如展览、数字化保护、交流、国际合作等等,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五、未来文物保护学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物保护学将面临更广泛、更深刻的挑战。

未来,文物保护学将朝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方向发展,更好地将文物保护工作推广到人们的视野中,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参与到文物保护事业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常用品的清洁、维护、修补修理、保护性涂层(河姆渡漆碗,防
虫防腐)、

工匠对材料的加工性能、使用性能及耐久性的理解和认识
• 二、文物保护学科发展历程 • 十八世纪下半叶,Sir Hans Sloane雇佣修复师,预防性保护概念
出现。 • 1793年法国《共和二年法令》 • 世界上第一篇关于文物分析的文章于1795年由德国分析化学家
• 二、文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及特点 • 三、文物保护的定义、任务和意义 • 四、文物保护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第二节 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不改变文物原状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十条:不可移动文物
可移动文物保护基本原则 一、原真性原则;整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最小介入,全程参予 三、文物保护要符合严格的技术要求和保护程序
文物库房的“十防”
• 防火、防震、防水、防盗、防潮、防雷、防干、防光、防污染、 防虫菌
• 人防、物防、技防 • 安全管理:防火、防盗 • 库房建筑施工:防震、防雷 • 环境控制:防水、防潮、防干、防光、防污染、防虫菌 • 现代化智能楼宇库房建设:恒温恒湿、避光、洁净
第五节 文物保护史概述
• 一、保护的起源 • 二、文物保护学科发展历程 • 三、文物保护学形成的标志 • 四、中国文物保护发展简史
☆线性文化遗产保护新理念 4、文化遗产保护的时间尺度 5、文化遗产的保护性质 四、当前主要工作内容(一 ~~~ 八) ☆ 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技术研究 1、考古发掘现场关键技术 2、可移动及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 3、文化遗产利用与传播综合技术等
• 文物保护理念的最小介入或零介入 • 世界第一部文保法规、第一篇文物检测文章的诞生 • 文化遗产保护的“两性” • 文物的三大价值 • 文物修复的三种模式 • 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 • 保管文物、装箱的四字要诀 • 修复文物古迹应遵循的“五个原” • 文物保护工作的“五纳入” • 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的“六步” • 中国文物保护必须遵守的“七字真经” • 文物的八个特性 • “玉在九窍而尸不腐” •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的十大原则 • 文物库房的“十防” • 文物工作的十六字基本方针(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保护的起源

人维持生命的需要和认识:对食物进行储存防腐处理、对尸体进行
装饰防腐处理—木乃伊、“玉在九窍而尸不腐”(一万年前的东湖
林人在鼻下人中放置玉石:冰晶石)

人对能够遮风避雨的载体—房屋建筑等整理和修复:如定期修缮、
用石灰保存石刻

人对物品的完整性和美的心理需求

对重要文献资料的储存保管:甲骨文的传世
• 第二章 金属质地文物保护技术 • 第一节 青铜器 • 第二节 铁器 • 第三节 金银铅锡器 • 第三章 硅酸盐质地文物保护技术 • 第一节 陶瓷砖瓦 • 第二节 石质文物 • 第三节 壁画与彩绘泥塑 • 第四节 玉器和玻璃器 • 第五节 土遗址和墓葬(文物保护单位) • 第四章 有机质地文物保护技术 • 第一节 纸质文物 • 第二节 纺织品文物 • 第三节 竹木漆器 • 第四节 骨角牙器 • 第五节 皮革与古尸
第五章 影音像类材料保护 第六章 文物保存环境控制 第一节 温湿度 一、温度 二、湿度 三、温湿度控制 第二节 光辐射 第三节 环境污染(降尘及污染气体) 第四节 生物(动植物、微生物)作用
• 保管文物、装箱的四字要诀: • 稳、准、隔、紧 • 稳就是双手捧持,放置安稳; • 准就是大小高低,轻重拿准; • 隔就是避免碰撞,分装间隔; • 紧就是缝隙填实,包裹束紧。
பைடு நூலகம்可识别性原则、退让原则、可逆性或可再处理性 四、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第三节 文物保护实验室
第四节 文物保护科研课题及科研机构 文物保护的一般研究方法 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出土文物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 文物保护联合实验室 “考古一号”水下考古实验室
第五节 文物保护史概述
• 一、保护的起源
《文物保护学概论》
(三)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文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特点、任务 • 第二节 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 • 第三节 文物保护实验室 • 第四节 文物保护科研课题及科研机构 • 第五节 文物保护史概述 • 第六节 中国文物保护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一节 文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特点、任务
• 一、文物及文化遗产 • 1、文物的内涵和外延 • 2、文物的价值和特性 • 3、文物的分类 • 4、文物的劣变
•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和仪器分析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研究视野不断 向纵深处扩展,使对问题的关注从物体的表面外观向微观世界挺进, 许多新技术如显微镜、X—光的应用使对物质的成分组成、结构及 劣变机理、颜料的薄层切片和腐蚀层的深入研究成为可能。
• 推荐阅读: • 《科学的历程》 吴国盛 • 《尤里卡(Eureka)—— 科学精神的别样读本》陈洁
三、文物保护学形成的标志
•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对保护的定义以及各种保护组织的建立、操作标准和 原则规范的制定
• —1930年,第一本专业论文集出版《Manual of the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Paintings》
• —1950年,Intenational Institute for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and Artistic Works (IIC)国际文物保护委员会成立
• 二、文物保护学科发展历程
• 三、文物保护学形成的标志
• 四、中国文物保护发展简史
• 1、青铜器的修复
• 2、书画保护

字画装裱技术

文物的传拓技术
第六节 中国文物保护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文物保护现状 二、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新进展 三、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趋势 1、文化遗产的保护要素 2、文化遗产的保护类型 3、文化遗产的保护空间尺度
Martin Heinrich Klaproth教授发表,结果证明15枚古希腊、古罗 马硬币质地为青铜;
• 1834年,希腊《文物古迹保护法》 • 1913年,法国《保护历史古迹法》
• 世界上第一部与文物保护有关的法律,即1793年法国的《共和二年 法令》,因一位教士针对法国大革命期间对文物古迹的破坏行径提 出意见而制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