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古诗词重点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古诗词重点知识梳理《野望》王绩1,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点题。
“徙倚”,即徘徊,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和内心的苦闷之情。
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①画面:树木都染上秋天的颜色,山峰都披上落日的余晖。
②情景交融:一片萧瑟衰败的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3,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①画面: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回猎获的鸟兽。
③四个动词“驱”“返”“带”“归”,凝练自然。
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忧郁、孤独、冷清。
4,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①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态、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态、近景。
②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野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③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一层忧郁、孤独、清冷的色彩。
5,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①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
②用典及作用:借“采薇”的典故,直抒胸臆,道出内心的苦闷与惆怅,暗含隐居不仕之心。
③感情:抒发知音难觅、孤独与彷徨、苦闷与惆怅之情。
《黄鹤楼》崔颢1,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借用传说,为黄鹤楼增添神秘色彩,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传说的美好与现实的“空余”构成强烈的反差,流露出诗人的怅然若失的惆怅之情。
2,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情景交融: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留下白云在空中飘荡。
进一步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岁月易逝,世事茫茫,更显失落惆怅之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做铺垫。
3,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①画面:晴日原野上汉阳一带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极其茂盛。
②写黄鹤楼前实景:写登楼所见,描绘了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的一派空明悠远、生机勃勃的景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与学习方法技巧
一、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1. 抒情的特征和方式在第三单元中,学生需要从文学作品中学习抒情的表达方式。
抒情是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作为写作者,需要从文化、生活、情感等方面入手,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1.抒情的表现方式一般来说,抒情的表现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指笔者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而间接抒情则是通过环境、人物、事物等,引发读者共鸣,让读者自己感受到情感。
2.抒情的特征抒情的特征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充满感情。
•明确某种情感或情绪。
•通过语言形式表现情感或情绪。
•与主题意义相契合。
2. 诗歌欣赏诗歌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文学习中需要掌握的重点。
在学习诗歌欣赏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词汇的学习在诗歌的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诗歌中的词语进行理解与解释。
建议学生在欣赏诗歌时,注意认真读每个单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含义。
2.韵律的学习诗歌的韵律是其不可或缺的特点之一,学生在学习诗歌欣赏时,需要注意韵律的作用与特点。
比如,可以通过读诗时的停顿、抑扬顿挫等方式,感受诗歌的韵律。
3.内容的理解在学习诗歌欣赏时,理解诗歌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注意诗歌的主题与意境,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可以通过对诗歌的背景、时代、人物等进行了解,帮助自己理解诗歌的内涵。
3. 文章的串起与衔接在语文学习中,文章串起与衔接是一项重要的技巧。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段落的划分在写作过程中,需要将文章划分为若干个段落,以便于表达思想。
段落可以根据逻辑关系、语序关系、语义关系等进行划分,同时需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与衔接。
2.连词的使用连词是文章串起与衔接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连词的使用,尽可能将句子之间的关系表达清楚。
比如,可以使用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对比关系等。
3.联想的使用联想在文章的串起与衔接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通过联想,可以将文章中的不同内容联系起来,从而让文章更加流畅。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归纳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知识要点归纳9《三峡》知识点一、1、文学常识:①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②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中心: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3、写作特点:(1)结构严谨,布局巧妙。
采用先合后分的方法,先总写三峡总体形势,后分写三峡四季不同景色,层次分明。
(2)善于通过具体事物来描写三峡特点,着墨不多而境界全出。
(3)语言精炼准确,清新优美。
4、重点字词:1、[略无]毫无。
略,几乎。
2、[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亭午]正午,中午。
亭,正当。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
这里指太阳。
3、[嶂(zhàng)]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4、[襄(xiāng)]漫上。
5、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6、[或]有时。
[宣]传达。
7、[虽]即使。
[御]驾,乘。
[疾]快。
8、[素]白色。
[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回]回旋。
9、[巘(yǎn)] 险峻的山峰。
10、[漱(shù)]冲刷。
11、清[荣]茂盛。
[峻]高而陡峭。
[良多]很多。
良,很。
12、[属(zhǔ)引]连续不断。
属,连续。
引,延长。
13 、[曦]阳光或日光。
14、[旦]早晨。
[肃]寂静。
15、[哀]悲哀。
[转(zhuǎn)]婉转。
16:[沾]沾湿。
三声:几声,[三]表示概数。
5、通假字:阙;同“缺”,空缺。
6、一词多义绝①沿溯阻绝(隔绝)②哀转久绝(消失)③绝巘多生怪柏(极)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在)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属①属引凄异(连续)②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以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认为)②能以径寸之木(用)阙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②不知天上宫阙(宫殿)或①或王命急宣(有时)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清①回清倒影清(清波)②清荣峻茂(水清)7.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飞奔的马。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在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三单元中,主要讲述了文言文阅读和写作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对该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第一部分:文言文的特点和基本技巧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以下特点:1. 字词更加繁复:文言文使用的字词较为繁复,需要读者有较强的词语理解和辨析能力。
2. 语序较为固定:文言文的语序相对固定,需要根据上下文推测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3. 使用虚词较多:文言文使用的虚词较多,需要读者通过上下文进行推断。
4. 表达方式较为间接: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常常较为间接,需要读者把握其含义和内涵。
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技巧包括:1. 词义猜测与辨析:通过上下文推测生词的含义,辨析近义词的区别。
2. 语序分析与归纳:通过分析句子的语序,推测句子的结构,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意义。
3. 标点符号的作用:注意文言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理解标点符号对句子的语气和结构的影响。
4. 上下文的理解:通过理解上下文的内容和意义,推断文言文中隐含的信息和含义。
5. 补充背景知识:了解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言文。
第二部分:文言文写作的基本要素文言文写作的基本要素包括:1. 修辞手法的应用:修辞手法是文言文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能够提升文言文的表达效果。
2. 篇章结构的组织:文言文写作需要注意篇章结构的组织,包括开头的引子、中间的论述和结尾的总结。
合理的篇章结构能够使文言文更加有层次和条理。
3. 词语的运用和搭配:文言文的词语使用要求偏正、具体、精炼,需要注意搭配的准确性和准确度。
4. 句式的运用和变化:文言文的句式灵活多样,需要适当运用句式的变化,使文言文更富变化和节奏感。
5. 文字及书写格式:文言文的文字要求规范工整,注意字迹的美观和可读性。
第三部分:文言文的应用和拓展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总结
第三单元复习9.三峡❶生难字阙.(quē) 嶂.(zhànɡ) 曦.(xī)襄.(xiānɡ)溯.(sù) 御.(yù) 湍.(tuān)(yǎn)涧.(jiàn) 属.(zhǔ) 转.(zhuǎn)❷重点词语解释①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②自非亭午夜分....(正午;半夜)③不见曦.月(日光,文中指太阳)④夏水襄陵..(升到高处;山陵),指水漫上山陵。
⑤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⑥虽乘奔.御风(飞奔的马)⑦不以疾..也(比得上;快)⑧素湍.绿潭(急流) 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绝,极高的山峰。
⑩飞漱.其间(冲荡)⑪清荣.峻茂(茂盛)⑫良.多趣味(甚,很)林寒.涧肃:(肃杀、凄寒)⑬属引..凄异(连接;延长)(凄惨悲凉)⑭空谷传响.(回声)⑮哀转久绝.(停止,消失)❸通假字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略无,完全没有。
❹一词多义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自己)②绝⎩⎨⎧哀转久绝.(消失)绝.多生怪柏(极)沿溯阻绝.(隔断)③疾⎩⎨⎧不以疾.也(快)君有疾.在腠理(小病)❺古今异义①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②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时今义:表选择关系③属.引凄异属⎩⎨⎧古义:连接今义:属于❻词类活用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形容词作名词,急流)③回清.倒影(形容词作名词,清波)④良.多趣味(形容词作副词,实在,真)⑤每至晴.初霜.旦(名词作动词,放晴;名词作动词,结霜)⑥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❼特殊句式省略句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省略主语“三峡”,“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B.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省略主语“两岸”,“两岸重岩叠嶂,隐天蔽日”)❽重点句子默写①侧面描写群山高峻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与学习方法技巧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与学习方法技巧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要讲述了诗歌创作,包括了创作的过程、技巧以及鉴赏诗歌的方法。
在学习这一单元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掌握知识点和提高学习技巧。
首先,了解诗歌的创作过程。
诗歌创作过程通常包括下面几个步骤:选择主题、构思内容、表达情感、运用修辞和形式等。
了解这些步骤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同时也能够为我们自己创作诗歌提供一定的指导。
其次,学习运用修辞和形式的技巧。
修辞是指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学习和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诗歌。
同时,也可以尝试在自己的创作中运用这些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具艺术感。
再次,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鉴赏诗歌需要我们细心观察、仔细揣摩,并通过一定的理解和解读来欣赏和体会诗歌的内涵。
可以从诗的题目、内容、形式、修辞等方面入手,逐步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另外,多读、多比较不同风格和题材的诗歌,可以让我们更加敏锐地感受和理解诗歌的美。
最后,进行诗歌创作的实践。
通过实践创作,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创作的技巧和特点。
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来进行创作,同时尝试运用课堂学习到的修辞手法和形式,使作品更加优秀。
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多与他人交流和互相评议,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总结来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和学习方法技巧主要包括了诗歌创作的过程和技巧,以及鉴赏诗歌的方法。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和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多进行实践,并借助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来不断改进和提高。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是诗歌创作,这是一门充满诗意、灵感和创造力的学科。
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将学习到如何创作一首诗以及如何欣赏和鉴赏诗歌。
以下是一些与这个单元相关的知识点和学习方法技巧。
首先,诗歌创作的过程。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复习资料考点梳理
第9课《三峡》1.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一词多义: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沿溯阻绝(动词,断绝)哀转久绝(动词,消失)绝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3.重点字词:(1)略无阙处:完全没有(2)夏水襄陵:冲上、漫上(3)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4)素湍绿潭:急流(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茂盛甚、很(6)林寒涧肃:肃杀、凄寒(7)属引凄异:连接延长(7)空谷传响:回声4.翻译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2.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五.用原文回答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使我们想到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7.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然后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
2023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必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考生读背版
2023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必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考生读背版(一)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翻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
举目相望,竟没有一人相识,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食野菜的隐士。
作者简介:王绩,字无功,自号东皋子、五斗先生,祖籍祁县,唐朝著名诗人。
主题思想: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重点赏析:本诗写景动静结合,由远及近,富有特色。
首联“东皋”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表现了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颔联从色与光的角度写静景,诗人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通过“牧人”与“猎马”写动景,描绘出一幅日暮晚归的画面。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野晚秋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尾联运用伯夷、叔齐的典故来表达诗人的感情。
诗人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与其神交,聊以慰藉,以此来抒发孤独抑郁之情。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翻译:传说中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作者简介:崔颢,出身"博陵崔氏",唐代著名诗人。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主题思想:全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乡的情怀。
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文言文复习资料《三峡》问答题:1、作者是从如何描写三峡的?答:作者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接下来,按照特点的不同,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
作者未是借着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与第1段一脉相承;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脉转缓,文气相惯。
(先写山,写出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为下文写水作铺垫。
夏水浩大,所表现出的奔放美最能突出三峡雄伟壮丽的特点,所以先写。
)2、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山:连绵、陡、高俊(正面、侧面)(雄壮美)夏水:凶险、迅疾(奔放美)春冬景色:水清树茂(俯视、仰视)(动景、静景)(色彩斑斓)(一字一景)清幽秀丽(清悠美)秋景:林涧寂静、高猿长啼气氛悲寂凄凉(凄婉美)3、为什么作者能把三峡描写得如此美丽多情?①抓住景物特点;②多角度写景;③动静结合;④正侧结合;⑤多种修辞手法;⑥骈散结合的语言;⑦色彩渲染。
4、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答: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
写法:侧面描写。
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5、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6、归纳本文的中心:答: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7、《三峡》《与朱元思书》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三峡》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
《与朱元思书》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悔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三峡》与《与朱元思书》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凄凉(悲哀或凄清);《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总结记背(部编版)
记背手册(第三单元)9.三峡一、知识梳理:文学常识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
一生好学,博览群书,著述较多,以《水经注》最为著名。
知识链接《水经注》:郦道元所撰的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著作,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文笔绚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字音字形【易错读音】重岩叠嶂.(zhàng)曦.月(xī)夏水襄.陵(xiāng)绝巘.(yǎn)飞漱.其间(shù)属.引凄异(zhǔ)泪沾裳.(cháng)【易错字词】略无阙处素湍绿潭沿溯阻绝清荣峻茂名句积累1.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 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主题识记本文作者以凝练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伟峻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热爱之情。
二、重点讲解三、素养提升本文语言简练,生动传神。
全文仅一百多字,却将三峡气象万千的景观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写尽春夏秋冬四季、山林草木。
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用这八个字就写出了江水迅疾的特点;“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则展现出一幅绝妙的山水画,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文章动静结合,三峡七百里的山势属静态描写,夏水暴涨为动态描写。
“绿潭”“倒影”为静态描写,“素湍“回清”是动态描写,动静相间,其妙无穷。
10.短文两篇一、知识梳理:文学常识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
著有《本草经集注》《陶隐居集》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代表作有《赤壁赋》《题西林壁》《赠刘景文》等。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笔记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笔记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涉及的是现代诗歌,特别是抒情诗。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们将学习如何欣赏现代诗歌,理解其深层的含义和艺术表现手法,同时也能自己创作简单的抒情诗歌。
二、课文讲解1、《雨巷》《雨巷》是一首具有浓郁象征主义色彩的抒情诗。
诗中描述了一个悠长又狭窄的雨巷,以及在雨巷中徘徊的“我”和一位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音乐美,营造出一种朦胧、梦幻的氛围。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学生们将了解现代诗歌中的象征主义和音乐性。
2、《蒹葭》《蒹葭》是一首追求爱情的抒情诗。
诗中描绘了一个深秋的清晨,河边的芦苇上沾满了白霜,一位痴情的男子在河边等待心爱的女子。
这首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意境,展现了人类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学生们将了解现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我用残损的手掌》《我用残损的手掌》是一首描述抗日战争时期人们苦难生活的抒情诗。
诗人通过自己被日军打伤后的一只手,描绘了当时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
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独特,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坚韧和顽强。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学生们将了解现代诗歌中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意识。
三、写作指导本单元的写作指导主要是让学生们学习如何创作抒情诗歌。
抒情诗歌是一种直接表达情感和内心感受的诗歌形式,强调个人经验和情感的真实表达。
在写作抒情诗歌时,学生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材:选择自己有切身感受的材料,这样才能使诗歌更具有感染力。
表达:尽可能用简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避免过于直白或过于晦涩的表达方式。
意象: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来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使诗歌更具有形象感和画面感。
节奏:注意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可以通过押韵、反复、排比等手法来营造出诗歌的音乐美感。
情感:情感是抒情诗歌的核心,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要注意情感的层次感和变化感。
四、课外拓展为了更好地了解现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学生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课外拓展:阅读更多的现代诗歌作品: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现代诗歌作品进行阅读,例如徐志摩、戴望舒、海子等诗人的作品。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第三单元:借景抒怀言情第9课《三峡》1.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重点字词字音:阙处(quē)襄陵(xiāng)绝巘(yǎn)属引(zhǔ)沿溯(sù)飞漱(shù)御风(yù)猿鸣(yuán)曦月(xī)素湍(tuān)长啸(xiào)郦道元(lì)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g)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衷转久绝(动词,消失)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特殊句式:省略句: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4.重点问题(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语文八上《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归纳二、词语归类(一)重点词语释义1.欣然..起行。
(欣然:愉快地)2.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
)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
)4.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寝:睡觉。
相与:共同、一起。
步:散步。
于:在。
)5.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6.交横(交错纵横)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
耳:罢了。
)(二)古今异义1.盖.竹柏影也古义:大概是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清闲的人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3.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想念(三)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名词做动词,散步(四)一词多义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念无与.为乐者(动词,和)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2)省略句: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3)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四、重点句子翻译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地面犹如一池空灵澄澈的积水,水中藻、荇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文章表现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本文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有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也有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
六、阅读理解(一)阅读《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完成1-4题。
(15分)【甲】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第三单元 山川美景-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必背知识清单(部编版)(学生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必背知识清单(部编版)第三单元山川美景必背知识清单10 三峡一、【主要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文本链接】1.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千米,跨重庆奉节、重庆巫山、湖北巴东、湖北秭归、湖北宜昌。
包括,和三段峡谷。
因瞿塘峡挺拔险峻,巫峡幽深秀丽,西陵峡滩险湍急,故有“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之说。
长江三峡有许多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南津关、孙夫人庙等。
他们同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
长江三峡是世界大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2.《水经》是三国时代桑钦所著的一部地理学著作,此书简要记述了137条全国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
原文仅一万多字,记载相当简略,缺乏系统性,对水道的来龙去脉及流经地区的地理情况记载不够详细、具体。
为此郦道元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亲自给《水经》作注,是为《水经注》。
其中,《三峡》一篇原本只是注释的一部分,但因其章法严谨,浑然一体而独立成篇,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三、【必背要点】(一)重点词语【字音】阙处()襄陵()绝巘()属引()沿溯()飞漱()曦月()素湍()长啸()郦道元()林寒涧()肃重岩叠嶂()【通假字】略无阙处:。
【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2)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3)虽乘奔御风(古义:;今义:虽然)(4)泪沾裳(古义:;今义:衣服)(5)不以疾也(古义:;今义:疾病)(6)良多趣味(古义:;今义:好)【一词多义】(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非亭午夜分()(2)绝:沿溯阻绝()绝 多生怪柏()哀转久绝()(3)清:回清倒影()清荣峻茂()【词类活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各单元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suí jìng)阻遏(è)荻(dí)港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颁(bān)发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 ǔ)巨额(é)第3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唐诗五首》知识点汇总
《野望》复习要点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 ,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五言律诗通过描写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氛围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
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9.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复习提纲一、作家与作品:1、本文的作者是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2、本文选自《艺文类聚》。
题目中“书”的意思是“书信”,是一种文体。
3、本文主要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的奇山异水。
二、解释文中加点或加线的实词或虚词,注意有些词活用时的翻译。
1、风烟俱净(消净、散净)2、从流飘荡(顺,随)3、任意东西(向东,向西飘荡,名词用做动词)4、一百许里( 来,左右)5、天下独绝(绝妙)6、水皆缥碧(青白色)7、直视无碍( 障碍 )8、急湍甚箭( 江流 ) ( 甚于,比 )9、猛浪若奔( 飞奔的马)10、负势竞上(凭借)( 竞相,争着向上 )11、互相轩邈(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12、泠泠作响(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13、嘤嘤成韵( 鸟鸣声 )1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通“啭”,鸟鸣声)(穷尽)( 停止)15、鸢飞戾天者(一种凶猛的鸟 )( 至)16、望峰息心(使…….停止,平息 )17、经纶世务者(筹划)18、窥谷忘反(通“返”,返回)19、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树枝 )( 在上边 )(好像)三、通假字1、转通“啭”,鸟鸣声。
2、反通“返”,返回。
四、翻译下列句子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译: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水底的游鱼与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3)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译:(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它们争着比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由此而开成无数的山峰。
4)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译:(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
5)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1.《三峡》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撰写《水经注》四十卷。
《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此文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记述了长江三峡山的连绵高峻,分别描绘出三峡夏天、春冬之时、秋天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
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其用语言简意赅,描写则情景交融,生动传神。
2.《答谢中书书》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
作者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有《陶隐居集》。
本文运用俯仰结合、动静结合等景物描写手法通过描写山川的美丽景色,抒发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诗文集》卷七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
作者苏轼,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文、书、画俱佳,“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与文学成就也很高的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被称为“三苏”。
此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本文是游记类散文中的名篇,虽短小却不失韵味。
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写庭中月色,连用比喻,空灵明净。
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身份的自嘲自解和乐观豁达的胸襟。
4.《与朱元思书》选自《吴均集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
作者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江苏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
本文选自《吴均集校注》。
本文采用总分结构,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化静为动、以动衬静等景物描写手法以及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
先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再分别写出富春江的水清澈、湍急和山高峻、幽静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鄙弃名利、沉醉山水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点
9《三峡》知识点一、1、文学常识:①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②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中心: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3、写作特点:(1)结构严谨,布局巧妙。
采用先合后分的方法,先总写三峡总体形势,后分写三峡四季不同景色,层次分明。
(2)善于通过具体事物来描写三峡特点,着墨不多而境界全出。
(3)语言精炼准确,清新优美。
4、重点字词:1、[略无]毫无。
略,几乎。
2、[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亭午]正午,中午。
亭,正当。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
这里指太阳。
3、[嶂(zhàng)]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4、[襄(xiāng)]漫上。
5、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6、[或]有时。
[宣]传达。
7、[虽]即使。
[御]驾,乘。
[疾]快。
8、[素]白色。
[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回]回旋。
9、[巘(yǎn)] 险峻的山峰。
10、[漱(shù)]冲刷。
11、清[荣]茂盛。
[峻]高而陡峭。
[良多]很多。
良,很。
12、[属(zhǔ)引]连续不断。
属,连续。
引,延长。
13 、[曦]阳光或日光。
14、[旦]早晨。
[肃]寂静。
15、[哀]悲哀。
[转(zhuǎn)]婉转。
16:[沾]沾湿。
三声:几声,[三]表示概数。
5、通假字:阙;同“缺”,空缺。
6、一词多义绝①沿溯阻绝(隔绝)②哀转久绝(消失)③绝巘多生怪柏(极)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在)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属①属引凄异(连续)②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以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认为)②能以径寸之木(用)阙①略无阙处(“阙”通“缺” 空缺)②不知天上宫阙(宫殿)或①或王命急宣(有时)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清①回清倒影清(清波)②清荣峻茂(水清)7.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飞奔的马。
《庭中有奇树》知识要点(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知识要点庭中有奇树两汉:佚名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创作背景《庭中有奇树》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九首。
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注释⑴奇树:犹“嘉木”,佳美的树木。
⑵发华(huā)滋:花开繁盛。
华,同“花”。
滋,繁盛。
⑶荣:犹“花”。
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荣”。
⑷遗(wèi):赠送,赠与。
⑸馨(xīn)香:香气。
盈:充盈,充积。
⑹致:送到。
⑺贵:珍贵。
一作“贡”。
⑻感:感受,感动。
别经时: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
翻译诗歌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分析诗句第一层:前四句,用花枝繁茂,春意盎然,花香温馨反衬了主人公寂寞悲凉的心境,勾画出一幅孤寂折花图。
第二层:后四句,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描绘出了一幅孤寂赏花图。
首联:庭中奇树,花繁叶茂;颔联:攀折鲜花,欲送亲人。
颈联:亲人远离,无法送达;尾联:无可奈何,自我宽慰。
课堂练习1、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孤居在家的妻子思念出门在外的丈夫。
2、“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盈”字用得好。
“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
一个“盈”字,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
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了主人公深深的思念。
3、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
(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1.《三峡》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撰写《水经注》四十卷。
《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此文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记述了长江三峡山的连绵高峻,分别描绘出三峡夏天、春冬之时、秋天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
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其用语言简意赅,描写则情景交融,生动传神。
2.《答谢中书书》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
作者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有《陶隐居集》。
本文运用俯仰结合、动静结合等景物描写手法通过描写山川的美丽景色,抒发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诗文集》卷七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
作者苏轼,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文、书、画俱佳,“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与文学成就也很高的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被称为“三苏”。
此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本文是游记类散文中的名篇,虽短小却不失韵味。
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写庭中月色,连用比喻,空灵明净。
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身份的自嘲自解和乐观豁达的胸襟。
4.《与朱元思书》选自《吴均集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作者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江苏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
本文选自《吴均集校注》。
本文采用总分结构,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化静为动、以动衬静等景物描写手法以及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
先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再分别写出富春江的水清澈、湍急和山高峻、幽静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鄙弃名利、沉醉山水的思想感情。
5.唐诗五首《野望》选自《王绩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作者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诗歌首联化用曹操但个性,表现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颔联颈联描写薄暮中所见景物,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恰到好处《黄鹤楼》选自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黄鹄矶上。
太平寰宇记:“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
”此楼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1985年重建的。
崔颢(hào)(?-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使至塞上》选自《王维集校注》作者王维,字摩洁,有“诗佛”之称,唐代山水田园诗人。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和孟浩然并称“王孟”,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歌的代表。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渡荆门送别》选自《李太白集》。
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伟大诗人。
本诗青年时期的李白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
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
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钱塘湖春行》选自《白居易集》。
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太原人,唐代诗人。
著有《白氏长庆集》。
本诗是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
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细致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静景有动景,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
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二、单元字词汇总(一)字音字形《三峡》阙处( qu ē ) 襄陵(xi āng ) 绝 (y ǎn ) 属引(zh ǔ) 沿溯(sù) 飞漱(shù) 御风(yù) 猿鸣(yuán) 曦月(x ī) 素湍(tu ān )长啸(xiào) 郦道元(lì) 林寒涧(jiàn)肃 重岩叠嶂(zhàng)《短文两篇》夕日欲颓(tuí) 沉鳞竞跃(yuè) 与其奇者(yù) 猿(yuán) 未寝(q ǐn ) 相与(y ǔ) 遂(suì) 藻(z ǎo ) 荇(xìng ) 竹柏(b ǎi )《与朱元思书》缥碧(pi ǎo ) 急湍(tu ān ) 轩邈(xu ān mi ǎo ) 泠泠(líng) 嘤嘤(y īng ) 鸢飞(yu ān ) 戾天(lì) 经纶(lún) 窥谷(ku ī)(二)文言词语积累《三峡》1.通假字: 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2.古今异义: 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3.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4.特殊句式:省略句: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短文两篇》1.古今异义 四时.俱备(古义:季节 今义:某个时候) 晓雾将歇.(古义:消散 今义:停止、休息) 夕日欲颓.(古义:坠落 今义:衰败,萎靡) 盖.竹柏影也(古义:大概是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清闲的人 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 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想念) 月色入户.(古义:单扇的门 今义:主要指人家)2.一词多义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 念无与.为乐者(动词,和)3.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做动词,辉映) 夕日欲颓.(形容词做动词,坠落) 相与步.于中庭(名词做动词,散步)4.特殊句式判断句: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省略句: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与朱元思书》1. 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鸣,文中指蝉鸣) 窥谷忘反.(通“返”,返回)2.古今异义一百许里(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 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3.一词多义 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 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直.视无碍(形容词,一直)争高直.指(形容词,笔直) 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
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
) 直视无.碍(副词,没有)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 4.词类活用: 负势竞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 互相轩邈..(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任意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 风烟俱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 横柯上.蔽(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猛浪若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 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5.特殊句式:省略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小船”)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倒装句:鸢飞戾天者(后置定语,应为“飞戾天之鸢者”)三、文体常识(一)小品文小品文是一种散文的文体,其内容经常是在生活中,作者经过反省思想传达给读者的讯息,内容题材不限。
是一种寓有抒情意味和讽刺性的短小散文。
特点:小品文体制较为短小精炼,具有议论、抒情、叙事的多重功能,偏重于即兴抒写零碎的感想、片断的见闻和点滴的体会,体裁上则不拘一格,序、记、论、跋、碑、传、铭、赞、尺牍等文体都可适用。
是一种轻便自由的文学形式。
小品文作为文体的兴盛是在明清时期,主要在晚明阶段。
晚明小品文创作风格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人化、不少作家喜欢在文章中反映自己日常生活状况及趣味,渗透着晚清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趣尚。
(二)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书信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也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谈论文学,谈论政治等。
(三)律诗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hàn)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
四、作者作品1.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等。
3.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
代表作品有《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4.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
5.王绩,字无功,号东镐子,唐代诗人。
6.崔颢,唐代诗人。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7.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8.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
他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9.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白居易又被称为“诗王”“诗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