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比较教育梳理.docx
学前比较教育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一、学前比较教育:学前比较教育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各国学前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揭示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学前教育发展的发展趋势,以改进本国学前教育的一门教育学科。
二、比较教育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被誉为“比较教育之父”的朱利安提出的。
法国教育家朱利安在1817年出版了名为《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的小册子,在这本小册子中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比较教育这一概念。
三、学前比较教育的基本特征:1.可比性;2.环球性;3.跨时间性;4. 跨学科性(内容)四、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1.注重介绍和阐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2.突出介绍和分析国外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状3.分析研究当代外国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4.关注和研究当代世界学前教育理论变化,预测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五、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1、区域研究区域研究是指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进行研究。
按研究内涵的大小,可以分为整体研究和局部研究。
(1)整体研究整体研究是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的综合的研究。
从横向看,它包括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如学前教育制度、学前教育目的、学前教育活动、学前教育方法等;从纵向看,它以学前教育现状为主,追溯历史根源并展望发展前景。
(2)局部研究局部研究是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某个方面进行的研究。
它可以是对某一项重大的学前教育改革或变化的研究,也可以是对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研究等或关于外国学前教育的法规、体制等局部的研究。
2、问题研究问题研究是对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进行的比较研究。
按比较研究的内容,可以分为专题比较和总体比较。
(1)专题比较专题比较是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学前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
它既可以把各国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并列起来进行研究,也可以选择本国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学前教育活动设计、学前教育评价等和外国相应的问题并列起来进行研究。
00401 学前比较教育(章节重点)
0401学前比较教育章节复习绪论学前比较教育复习资料一、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目的、对象、方法、特征。
(P13-14,P23-24)研究目的:借鉴他国学前教育经验,改进本国学前教育实践;另一方面向外国介绍本国学前教育成就经验,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研究对象:从研究领域(范围)来说,涉及学前教育的整个领域。
从时间来说,以当代教育为中心。
研究深度上,进一步分析各国学前教育的本质。
研究方法:调查法(参观访问法、现场研究法、问卷法);文献法;比较法(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分析法。
特征:开放性、跨科学性、可比性二、学前比较教育的意义P161、加深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认识。
2、吸取外国学前教育的经验教训,作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借鉴。
3、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三、学前比较教育研究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学前比较教育学的方法论基础。
)P19-21(1)以系统的、整体的观点全面考察学前教育,而非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研究和分析问题。
研究学前教育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相互关系;学前教育自身也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一个综合体,研究时必须全面、充分考虑其关系(2)以动态、发展的观点考察学前教育,而非静止、凝固不变的观点研究分析问题(3)研究必须适当追溯历史,搞清学前教育的来龙去脉;同时高瞻远瞩,展望学前教育发展趋势(4)用实践标准检验学前教育理论,而非主观想象来分析判读问题实践原则:一是收集真实可靠的资料,科学分析;二是研究后得出的经验、规律等必须回到实践中检验。
外国的新的学前教育制度理论并不一定好而合理。
只有实践证明有良好效果的东西,才是正确的东西。
四、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P22-24)(一)调查法:参观访问法:研究人员实地参观访问研究对象,获得第一手资料。
现场研究法:研究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的一个成员,深入其境,长期观察研究。
问卷法:研究人员用书面或通信形式收集资料、设计表格、统计分析。
【0401】学前比较教育复习总结(打印版)
【0401】学前比较教育考试复习资料绪论一、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一)比较教育学的形式和发展比较教育的形成开始于19世纪初叶。
1817年,法国教育家朱利安出版了《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一书,首次明确提出了比较教育学这一概念。
朱利安以此书奠定了“比较教育之父”的地位。
在整个19世纪,比较教育研究可以说实际就是外国教育研究,比较教育基本上是以“输入”别国的教育制度、政策、措施和经验等为使命的。
英国教育家萨德勒在主持英国特别调查报告期间,指导发表了《教育问题专题报告》详细描述了外国教育经验,分析教育文化背景,之处教育的发展趋势。
他还提出民族特性的概念来说明教育的思想和实践,并且强调学习外国经验的目的在于改进本国的教育制度。
20世纪初,比较教育的研究重点从笼统的访问和借鉴,转向分析决定各国教育制度的主要因素。
届此,比较教育正式成为教育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其中,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的工作功不可没。
他在1933年发表的《比较教育》一书是这个阶段的重要代表,也是比较教育作为跻身大学氛围中的一个学术探索领域的开始。
康德尔的比较教育方法论受三个主要目的的指导:第一,“报导——描述”目的。
第二,“历史——功能”目的。
第三,“借鉴——改善”目的。
与康德尔同时的较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德国的施奈德和英国的汉斯,他们的比较教育观点基本一致,都是运用历史学的方法,着重对决教育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这种方法被称为“因素分析法”。
汉斯在1949年出版的《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的研究》一书中,分析决定各国的教育的因素有三:一是自然因素,其中包括种族因素、语言因素、地理因素和经济因素等;二是宗教因素;三是世俗因素,其中包括人文主义、社会主义、民主主义、民族主义等。
1989年,罗索首次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开设比较教育课。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比较教育学科持续蓬勃发展。
其特点是:1、国际教育组织相继成立,活动频繁,成果显著;2、各国的比较教育刊物相继创刊;3、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和观点多种多样。
自考《学前比较教育》最全复习资料
自考《学前比较教育》最全复习资料一、引言学前比较教育是指通过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系统进行研究和比较,探讨其教育内容、目标、方法、评价等方面的差异和共同点。
这门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国际学前教育发展趋势、借鉴先进教育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提供一份《学前比较教育》的最全复习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
二、国际学前教育发展概述1. 学前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活动,旨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个人潜能的开发。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为儿童提供健康、安全、乐观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基础。
2. 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各国在学前教育领域都有所探索和发展。
欧美国家注重学前教育的普及和质量提升,亚洲国家则关注学前教育的素质提高和创新发展。
目前,学前教育正朝着多样化、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三、学前比较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学前比较教育的定义和目标学前比较教育是指通过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系统进行的比较研究,旨在了解其差异和共同点,从而为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2. 学前比较教育的基本原理a. 比较原理:通过比较分析,认识和评价各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寻求借鉴和创新的可能性。
b. 普适性原理:学前比较教育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差异,找出通用的教育原则和方法,推动学前教育的全球发展。
四、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内容1. 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比较通过比较各国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可以发现其差异和共性,为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设定和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2. 学前教育的方法和评价比较比较各国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可以了解其优劣之处,为我国学前教育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五、学前比较教育的意义和应用价值1. 借鉴先进经验,促进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通过学前比较教育,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学前教育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为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经验支持。
2. 促进跨文化教育研究与交流学前比较教育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学前教育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跨文化教育研究的发展。
学前比较教育(1-3章)
• • •
四、布莱尔政府时期学前教育改革( 1997~2007 ) (一)“确保开端”计划(1998) “确保开端”计划是布莱尔政府大力发展学前教 育过程中最先推行的一项改革举措,它以消除“社 会排斥”,促进教育公平为宗旨,以实现儿童全面 发展为目标,以“确保开端地方项目”Sure StartLocal Programmes)为实体依托,以跨部门合作 为途径,以弱势儿童群体为政策倾斜对象。 • 自1998年至今,“确保开端”计划在英国持续 推行,目标人群已由最初的贫困儿童及其家庭,扩 展到全体儿童及其家庭的全面发展与受益。实践证 明,“确保开端” • 计划对近10年英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非 常积极的促进与示范作用。
Hale Waihona Puke ••• • •(2)幼儿教育主张 怀尔德斯平曾得到欧文的亲自教诲,但怀尔德斯平幼 儿学校透着主智主义特征,十分重视幼儿学校的智育,致 力于贫民和工人子女的“知识改善”。 A.在智育方法上,反对那种传统的单纯灌输片断知识 的背诵主义,重视实物教学,主张让学生思考、讨论,学会 比较和判断一切事物,以获得独立求知的能力。他把自己的 教学方法称为“开发教育方法”,包括5个方面:激发好奇 心;通过感觉教学;从已知到未知;让孩子们独立思考; 把教育和娱乐结合起来。 B.设计了“阶梯教室”、“教学柱”、“教学架”、 “调换架”等教具以及“发展课本”等教材(P209)。 C.智育的内容包括:国语、算术、自然、社会、音 乐、宗教。这实际上把初等教育的内容下放到了幼儿阶段。 怀尔德斯平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英国贫民幼儿的教育事 业。在普及幼儿学校,改进幼儿教学工作,极力主张教师要 研究儿童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对19世纪欧美 各国的幼儿学校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
学前比较教育重点(自己整理)
学前比较教育重点(自己整理)第一篇:学前比较教育重点(自己整理)比较教育的意义:1加深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认识2吸取外国学前教育的经验教训,作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借鉴3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世界关于幼小衔接的的做法:1重点发展入学前1-2年的预备教育,即5岁左右的幼儿教育列入学校教育体系的最初一级,称为小学预备班或小学幼儿园2设置跨越幼儿期和儿童期的教育机构,进行学置改革的探索和试验,以实验幼小衔接澳大利亚父母教育计划的具体内容:在职教育中强调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性2许多幼儿园强调与家长合作3儿童暴雨中心野重视父母教育4所有主要的学前教育机构均提供父母教育计划5健康医疗中心6自主组织7玩具图书馆8运用远程技术蒙台梭利教育发在美国复兴的原因:蒙关于早期教育重要性的具有现实意义2对于智力发展的看法顺应是到呼声3对儿童个别学习的强调符合当时美国教育的需要4感觉运动训练的先过得到重视5对专注的重要性的强调在美国得到证实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特点及基本要素:多区域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重个性讲自由重活动重工作中表现尚创造;以有准备的环境为核心,作为导师的教师,作为活动对象的工作材料怎样认识和把握蒙式教育法:(一)正确把握蒙教育法的内容(1)全面认识蒙的教育内容(2)认识蒙存在的局限性1把儿童心里发展归于天赋能力的自然表现2寄希望于蒙式教育达到社会和平3对环境和环境的作用认识不够可惜和严谨4感官训练带有一定的机械性和孤立性(二)合理借鉴蒙(1)以我为主,他为我用(2)以他为主,他我结合1关于教育内容,蒙的教育内容可以分为9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连接的主要领域2班级组织问题,班级组织形式基本上是垂直式的混龄编班,而不是我过传统的幼儿园中的同龄编班语言所起源于1982年的毛利文化再生运动,此项运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支持和鼓励使用毛利语和文化,1989年语言所称为新西兰的第四大学前教育机构,确保儿童一出生就用毛利语言与之对话,家庭和社区在管理和资助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瑞吉欧教育方案中的儿童观、教师观:1儿童是发展的主人,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2儿童不是鼓励和抽象的3儿童是学习者和研究者。
00401学前比较教育
一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二学前比较教育的意义三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第一章英国学前教育第一节英国学前教育沿革第二节英国学前教育现状第三节英国学前教育改革动向第二章法国学前教育第一节法国学前教育沿革第二节法国学前教育现状第三节法国学前教育改革动向第三章德国学前教育第一节德国学前教育沿革第二节德国学前教育现状第三节德国学前教育改革动向第四章美国学前教育第一节美国学前教育沿革第二节美国学前教育现状第三节美国学前教育改革动向第五章俄罗斯学前教育第一节苏联学前教育沿革第二节俄罗斯学前教育现状第三节俄罗斯学前教育改革动向第六章日本学前教育第一节日本学前教育沿革第二节日本学前教育现状第三节日本学前教育改革动向第七章欧美其他国家及大洋洲国家学前教育第一节欧洲其他国家学前教育第二节美洲其他国家学前教育第三节大洋洲国家学前教育第八章亚非国家学前教育第一节亚洲其他国家学前教育第二节非洲国家学前教育第九章蒙台梭利与蒙台梭利教育法第一节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形成与复兴第二节蒙台梭利的儿童观与教育观第三节当代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第四节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全面把握和充分利用第十章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海伊斯科普教育方案第一节皮亚杰与认知发展理论的思想基础第二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教育的新原则第三节海伊斯科普教育方案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第四节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影响第十一章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与光谱方案第一节多元智力理论的产生背景与主要依据第二节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含义第三节多元智力课程——光谱方案第四节给我们的启示第十二章瑞吉欧幼儿教育方案第一节瑞吉欧幼教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瑞吉欧幼教体系的理论背景和基本思路第三节方案教学与生成课程第四节主要特色及给我们的启示第十三章各国学前教育比较第一节各国学前教育制度比较第二节世界学前教育面临的问✿第一次提出比较教育概念的教育家是朱利安✿奠定朱利安作为比较教育学之父的著作是.《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法国教育家朱利安第一次明确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的书是《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教育史上明确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的是.法国的朱利安✿“校外的事情甚至比校内的事情更重要,校外的事情制约并且说明校内的事情”观点的是萨德勒✿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的国别是美国✿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于1933年发表了《比较教育》✿“比较教育是一种历史的教育,是教育史研究从过去到现在的继续。
学前比较教育各章写作重点
学前比较教育各章写作重点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
- 学前教育定义及其重要性
- 学前教育的目标与原则
- 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
- 不同国家学前教育制度的比较
第二章:学前教育法规与政策
- 国际学前教育法规与政策
- 中国学前教育法规与政策
- 比较不同国家学前教育法规与政策
第三章:学前教育的课程与教学
- 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 各国学前教育课程的比较
- 不同学前教育教学方法的比较
第四章:学前教育的评估与监管
- 学前教育的评估模式和方法
- 各国学前教育评估制度的比较
- 学前教育的监管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章: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未来
- 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与挑战
- 学前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 不同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比较
结论
本文提供了学前比较教育各章的写作重点,包括学前教育概述、学前教育法规与政策、学前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学前教育的评估与
监管以及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未来。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学前教育制
度和做法,可以借鉴经验、发挥优势并应对挑战,促进学前教育的
发展。
学前比较教育复习资料整理
学前比较教育复习资料整理作为一门学科,比较教育形成于19世纪初叶。
朱利安1817年,法国教育家朱利安出版了《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首次明确提出了比较教育这一概念,并以此书奠定了“比较教育之父”的地位,他认为:“任何一门科学,任何一门艺术,都是由事实和观察组成的,教育也不例外”。
英国教育家萨德勒发表了《教育问题专题报告》。
还说:“校外的事情甚至比校内的事情更重要,校外的事情制约并且说明校内的事情”。
康德尔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在1933年发表《比较教育》,他的比较教育方法论受三个主要目的的指导:1.“报导—描述”目的。
2.“历史—功能”目的。
3.“借鉴—改善”目的。
开创了历史学派。
“因素分析法”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施奈德和英国的汉斯。
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性质:1.从研究领域来说,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涉及学前教育的整个领域。
2.从研究时间来说,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以当代学前教育为中心。
3.从研究深度上说,学前比较教育研究了各国学前教育的客观现象和解决各种学前教育问题的经验,分析了各国学前教育的本质,研究各国学前教育的形成条件。
学前教育的特征:1.开放性 2.跨学科性 3.可比性学前比较教育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1.要以系统的、整体的观点全面考察学前教育,不要片面的看问题。
2.要以动态、发展的观点考察学前教育,不要静止的看问题。
3.用实践的标准来检验学前教育理论,不要以主观想象来分析和判断问题。
区域研究指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对学前教育的制度和实践进行研究。
可分为整体研究和局部研究。
整体研究是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纵横交错的研究。
局部研究是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某个方面进行个别的、深入的、剖面的研究。
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 2.文献法 3.比较法 4.分析法英国1816年,欧文在新兰纳克创办了幼儿学校。
1820年,怀尔德斯平在伦敦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是英国幼儿学校的领导人。
学前比较教育-笔记整理-自学考试
学前比较教育-笔记整理-自学考试英国1816—欧文—在新拉纳克创办幼儿学校1913—麦克米伦姐妹在英国创立保育学校1918—英国会通过《费舍法案》—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1933—颁布《哈多报告》—推动英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1967—《普洛登报告书》—重幼小衔接,关注5岁以下儿童教育,肯定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对发展幼儿教育提出具体建议。
1972—撒切尔—《教育白皮书》—①扩大学前幼儿教育②肯定《普》的建议,并制定了实施计划,10年内实现幼儿教育全部免费,扩大5岁以下幼儿教育1995—谢泼德—《幼儿凭证计划》家长参与的最广泛形式—学前游戏小组运动。
国家儿童局第一任局长普林格尔。
英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⑴由社会福利部门举办的,如日托中心、托儿所和社区中心婴儿室等。
⑵由教育部门举办的,如托儿所、幼儿学校、幼儿班和小学附设托儿所等。
⑶由卫生保健部门举办的,如日托中心和游戏小组等。
⑷由私人或团体举办的,如托儿所、幼儿学校、教会托儿所、游戏小组、亲子小组和儿童保育中心等。
英学前教育课程⑴《早年课程分类》作为教育实践指导。
⑵课程看做家庭教育的补充。
⑶学习以有目的的、自由的和有组织的游戏为基础。
⑷课程以自有著称。
⑸以小组教育和个别教育为主。
⑹制定日、月周、学期计划。
⑺特殊需要儿童个别辅导。
英学前教育特点:⑴双轨制⑵不进行正规的课堂教学,以日常活动教育。
⑶师资培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与印度)⑷注重学校经济效益。
⑸家长参与存在问题。
英学前教育发展趋势:⑴入学年龄更早⑵修改了海伊斯科普方案、蒙台梭利教育,为儿童发展提供更好帮助和教育。
⑶师资水平良莠不齐。
⑷对私立看护所要求增加。
⑸5岁以下儿童的服务更为综合⑹保教结合(同日本)⑺“临时保姆”越来越重要,保姆服务不断增长。
⑻学前游戏小组成为重要形式。
⑼家长可在“家长和学步儿童小组”交往,但具体情况差距大。
⑽法定教育受极大关注。
英《教育法》给英国教育带来深刻影响,突出表现在国家课程的推进及其有关方案的研究,所提出的要达到的目标及其评估,还有政府对学校管理的加强等方面。
学前比较教育知识点总结
学前比较教育知识点总结1. 学前比较教育的定义学前比较教育是指在学前教育阶段,通过对幼儿进行比较研究,了解其个体差异和发展特点,从而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学前比较教育注重对幼儿个体差异和发展特点的了解和分析,以及针对幼儿个体差异的教育方法和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2. 学前比较教育的意义学前比较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幼儿个体差异的认知:通过比较研究,可以了解幼儿个体差异的原因和表现形式,有助于老师和家长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幼儿,从而为他们提供更有效的教育服务。
提高教育质量:学前比较教育有助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和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干预,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促进教育改革:通过比较研究,可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幼儿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3. 学前比较教育的基本理论学前比较教育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儿童发展理论:学前比较教育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儿童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社会文化理论等。
这些理论对幼儿认知、情感、语言等多方面的发展规律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为学前比较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
教育心理学理论:学前比较教育也受到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影响,包括自我决定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等。
这些理论对幼儿的学习行为和心理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学前比较教育提供了心理学理论支撑。
比较教育学理论:比较教育学理论是学前比较教育的理论基础之一,这些理论主要包括跨文化教育、国际比较教育等,这些理论为学前比较教育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4. 学前比较教育的主要内容学前比较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比较研究方法:学前比较教育关注不同群体、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幼儿发展和教育,因此比较研究方法是学前比较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
比较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性比较研究、定量比较研究等,这些方法有助于了解不同背景下幼儿的发展特点和教育需求。
幼儿个体差异研究:学前比较教育还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主要包括认知差异、情感差异、语言差异等。
教材比较学前教育知识点汇总
新版教材比较学前教育知识汇总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朱利安“比较教育之父”,第一次提出了比较教育概念,比较教育(de)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是奠定了朱利安作为比较教育学之父(de)着作.2.“比较教育是一种历史(de)教育,是教育史研究从过去到现在(de)继续.”持此观点(de)教育家是康德尔.3.运用历史学(de)方法,着重对决定教育(de)各种因素进行分析(de)比较教育学家除施奈德、汉斯以外,还有康德尔.4、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de)国别是美国,于1933年发表了比较教育.5、汉斯用(de)研究方法:因素分析法汉斯代表作:比较教育:教育(de)因素和传统(de)研究.6、“校外(de)事情甚至比校内(de)事情更重要,校外(de)事情制约并且说明校内(de)事情”观点(de)是萨德勒.7、运用历史学(de)方法,着重对决定教育(de)各种因素进行分析(de)比较教育学家除施奈德、汉斯以外,还有康德尔8、从范围上来说,学前比较教育学科研究(de)范围是学前教育(de)整个领域.9.学前教育(de)特征:开放性、跨学科性、可比性.(三个(de)定义要区分,能做选择题.)7.学前比较教育研究(de)分类包括:整体研究、局部研究、专题研究、总体研究.(能够理解做选择题)8、比较教育作为一门独立(de)学科,涉及到政治、经济等多方面(de)内容,这说明比较教育有跨学科性.9、“从认识别人而得到(de)自我认识,是比较教育所能提供(de)最有价值(de)教育.”这是贝雷迪(de)观点.10、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de)各个方面进行全面(de)、综合(de)、纵横交错(de)研究是整体研究11、把各个国家(de)同一类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研究,就这一类问题从比较中找出各国(de)不同特点和共同趋势(de)研究方法是专题比较12、为了研究瑞吉欧教育模式,研究者到意大利采用瑞吉欧模式(de)幼儿园去工作,参加该幼儿园(de)一切活动,这种研究法叫现场研究法13、研究人员用书面或通信(de)形式收集材料、设计表格、统计分析(de)一种方法,称为问卷法14、通过分析重要(de)学前教育(de)文献、文件资料来了解外国学前教育情况(de)一种方法,称为.文献法15、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de)比较,或者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和地区(de)学前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de)交叉比较,称为 .纵向比较16、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de)某个或几个学前教育问题甚至整个学前教育体系所进行(de)比较研究,称为横向比较.二、名词解释1. 比较学前教育——是对当代世界各国、各地区(de)学前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揭示影响学前教育发展(de)主要因素及其相互之间(de)关系,探索学前教育发展(de)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以促进学前教育(de)国际交流与合作,改进本国、本地区学前教育(de)一门科学.(p.32)2. 区域研究——按地理区域、社会制度、民族传统、政治背景、经济状况、语言习惯等不同标准,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分成不同(de)国家群、区域群,然后再对它们之间(de)学前教育进行总体比较(de)研究.(p.38)3. 朱利安——是法国教育家,比较教育学(de)创始人,被称为“比较教育学之父”.他在比较教育(de)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是他(de)代表作,在此书中他首次正式使用“比较教育”这一术语.(p.30)4. 专题比较——是把各国、各地区同一类学前教育问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各国、各地区学前教育特点和共同趋势(de)研究方法.(p.37)5. 整体研究——是对国际学前教育(de)现状和趋势进行全面、综合(de)比较研究.它属于宏观 (de)范畴,目(de)在于揭示各国、各地区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施(de)总特征和发展趋势,研究学前教育与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de)关系等问题.(p.37)6.问题比较研究(p.38)又称个案比较研究或命题比较研究,主要是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de)学前教育理论或实践按问题分类进行相应比较分析(de)研究,就所研究问题(de)数量来看,问题比较研究即可对单个学前教育(de)问题进行研究,也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学前教育(de)为题同时加以比较.7.总体比较研究(p.37)是对国际学前教育(de)现状和趋势进行全面综合(de)比较研究,它属于宏观比较(de)范畴,目(de)在于揭示各国各地区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施(de)总特征和发展趋势,研究学期教育与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de)关系等问题.三、简答题1.简述学前比较教育(de)主要研究方法.⑴调查法(含参观访问法、现场研究法、问卷法)(2分);⑵文献法(1分);⑶比较法(纵向比较法和横向比较法)(1分);⑷分析法(1分).2.学前比较教育(de)意义.(p.34-35)(1)扩大学习者(de)眼界和视野,加深对学前教育(de)认识.(2)推动本国学前教育(de)变革与发展.(3)帮助世界各国,各地区制定学前教育政策.(4)促进国际学前教育(de)合作与交流.四、论述题1.从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de)实际情况看学前比较教育研究(de)意义.(1)加深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地认识.(1分)展开酌情给2分(2)吸取外国学前教育经验教训,作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de)借鉴.(1分)展开酌情给2分.(3)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de)能力.(1分)展开酌情给2分(4)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间(de)文化交流(1分)展开酌情给1分第二章美国学前教育一、选择题1.1825年,美国印地安纳州设立幼儿学校是欧文2. 美国最早(de)幼儿园运用(de)教学语言是德语3.1855年,舒尔兹在威斯康星创立了美国最早(de) 德语幼儿园4.1855年创立了美国最早(de)幼儿园(de)是玛格丽特·舒尔茨(3次)5. 美国最早(de)学前儿童教育机构(de)创办者是舒尔兹6. 美国幼儿园(de)真正奠基人是皮博迪7. 伊丽莎白·皮博特创办了美国第一所英语幼儿园8.美国第一所幼儿师范学校创办于1868年9. 希尔领导了20世纪30—40年代美国学前教育(de) 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10. 20世纪30—40年代在美国开展(de)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de)杰出领导人是希尔11. 美国第一所公立常设保育学校设立于191912.1965年秋,美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先行计划13. 1965年在美国批准先行计划,建立多个项目与中心,为儿童提供服务(de)是约翰逊14. 美国学前教育机构(de)主要类型是幼儿园和保育学校(3次)15. 发端于1962年密歇根州(de)佩里学前教育研究计划(de)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是海伊斯科普认知取向课程模式16.在美国有一种被其它人误认为是“就让孩子玩”(de)幼儿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是银行街模式17. 1966年由伯赖特和恩格尔曼创立(de),在美国早期较有影响(de)学前课程模式是直接指导模式18. 依据加德纳和费尔德曼(de)多元智力理论设计(de)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是零点计划课程19. 零点计划课程(de)理论依据是多元智力理论20.1984年全美幼儿教育协会颁布了作为评定幼儿教育机构教育质量依据(de)高质量早期教育标准21. 美国许多州规定第一次得到(de)教师资格证书是过渡性,期限5—10年不等,在此期限内,教师必须继续接受在职教育,取得硕士学位22.髙瞻课程(de)理论基础是皮亚杰(de)认知发展理论.23.髙瞻课程核心教育理念和目标是促进儿童主动学习.24.1878年至1889年是昆西.肖夫人资助并领导了免费幼儿园运动.25.髙瞻课程来源于儿童(de)兴趣和关键经验两种资源.26.直接教学模式(de)创始人是贝瑞特和恩格尔曼,其理论建基于斯金纳(de)操作性条件反射之上.27.光谱方案是由加德纳和费尔德曼教授率领哈弗大学(de)零点方案工作组和塔釜茨大学(de)研究小组合作完成(de),其理论基础是加德纳(de)多元智能理论和费尔德曼(de)非普遍性理论.二、名词解释1.儿童权利公约——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这个文献被认为是“为儿童人权拟定种种保证(de)第一项国际法律文书”(2分).这个公约为保护儿童(de)合法权益订立了54项条款,要求所有(de)缔约国保证所有18岁以下儿童(de)合法权益(1分).公约可概括为4项原则:儿童(de)最佳利益原则;尊重儿童意见原则;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原则;无歧视原则(1分).2.图式——皮亚杰理论中(de)一个核心概念(1分).他认为图示是动作结构或组织,这种结构或组织具有概括性(de)特点,可以从一种情景迁移到另一种相同(de)情境中去.皮亚杰认为人(de)智慧和人(de)身体一样都有一定(de)结构,人(de)智慧结构就叫图示,也叫认知结构.(3分).3.开端计划(p.47)是1965年美国联邦教育署提出(de)旨在实现幼儿教育机会均等(de)目标(de)一项重要计划.该计划要求对“处于困境者”家庭(de)子女进行“补偿教育”.具体做法是,由联邦财政拨款,将贫困而缺乏文化条件(de)家庭(de)4~5岁(de)幼儿免费收容到公立小学特设(de)学前班,进行为期数月到1年(de)保育.为消除他们与其他儿童(de)差异,一般对4岁儿童进行1年(de)长期课程教育,对5岁儿童进行为期8周(de)短期课程教育.该计划规模大、历时长、效果显着.4.光谱方案——是由加德纳和费尔德曼教授率领哈弗大学(de)零点方案工作组和塔伏茨大学(de)研究小组合作完成(de),是一种课程和评估相结合(de)方案,目(de)是使每一个儿童(de)能力与长处在富有刺激与反应间(de)联结,以达成教师预期(de)目标,使儿童产生计划中(de)学习行为.(p.61)5.幼儿智力开发运动(p.49)是美国科学以科学教育改革为核心,旨在加强早期教育在儿童智力开发中(de)作用(de)教育改革运动.6.芝麻街(p.49)是美国幼儿智力开发运(de)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专门针对儿童智力开发而设计(de)一档具有教育性(de)电视节目.1969年10月,在美国电视台播出.此节目结合了教育和娱乐,首创了木偶和真人同台演出(de)形式,融合了动画、喜剧、纪录片等多种风格.7.0-5岁教育计划(p.51)是奥巴马政府在2009年为弱势儿童做好入学准备而提出(de)教育计划,该项计划将重点放在幼儿早期保育和教育方面,强调为儿童进入机构接受做好相应准备.8.发展适宜性实践(p.50)是全美幼儿教育协会与1987年针对早期教育质量提升而颁布(de)一个文件.发展适宜性实践是在尊重儿童(de)基础上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de)一套教育哲学理论框架、行动指南和评估标准,发展适宜性实践活动对美国乃至全世界(de)学前教育都产生了影响.9.早期学习标准(p.51)是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de)从幼儿园到12年级各科课程标准,它规定了从学前教育班到12年纪(de)学生在每个阶段结束时应达到(de)学习结果.10.保育学校(p.52)主要招收2.5-5岁(de)儿童,一般以3-4岁儿童为主,目(de)是通过游戏、音乐、绘画等活动促进儿童各方面(de)发展.三、简答题1.海伊斯科普教育方案(de)主要特点.丰富而有序(de)学习环境——活动区(1分);环环相扣(de)一日生活安排(1分);主动学习(de)儿童(1分);支持、协助与引导儿童学习并进行课程开发(de)教师(1分).除要点外有任何展开(de)给1分.2.美国幼儿教育标准化运动述评.1989年以来,布什召集50州(de)州长构想了着名(de)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提出了面向21世纪(de)6条“美国教育标准”(2分);指明了课程发展所必须遵循(de)共同标准和方向,有助于统一美国各地幼儿教育(de)水准(2分),但高标准给综合教育改革带来挑战(1分).3.简述多元智力理论关于智力结构(de)主要含义.第一,每一个体(de)智力都具有自己(de)特点和独特(de)表现形式(1分);第二,智力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de)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de)有效产品(de)能力(2分);第三,个体智力(de)发展方向和程度受环境和教育(de)影响与制约(1分);第四,智力是多维(de)(1分).4.“发展适宜性”内涵.(p.51)(1)年龄适宜性,即早期教育必须要考虑儿童身心发展(de)年龄特点和发展趋势,针对儿童发展(de)最近发展区对儿童进行因势利导;(2)个体适宜性,即强调适宜(de)教育方案必须要考虑儿童个人(de)发展速度,认识方式,学习风格等个性特征;(3)文化适宜性,即强调有效(de)早期教育需要将教育对象(de)独有文化背景考虑进来,并使之成为有效(de)教育资源.5.简述开端计划(de)主要内容.(p.47)是一项旨在为来自低收入家庭(de)孩子及家长提供全面(de)幼儿早期教育、健康、营养和父母培训(de)早期教育方案.开端计划具有明确(de)目标、服务项目和实施办法.6.开端计划(de)作用.(p.48)主要体现在促进公平教育,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和提高家长及儿童素质教育三个方面,其中在提高儿童基础学业能力和素质方面(de)效果尤为显着.7.美国学前教育(de)课程模式.⑴海伊斯科普认知取向课程模式:今天美国最着名(de)早期教育课程模式.发端于1962年密歇根州佩里学前教育研究计划.该课程模式从皮亚杰理论发展而来.⑵银行街模式:又称发展(de)相互作用模式,继承了杜威首创(de)进步主义教育传统⑶直接指导模式: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1966年由伯赖特和恩格尔曼创立⑷发展适宜性课程:把适应儿童(de)发展作为决定课程质量(de)重要因素,重视儿童(de)年龄发展特点,即个别儿童发展(de)差异,反映了课程发展(de)综合趋势⑸显性课程:合作学习方式,全语学习方式.⑹零点计划课程:主要依据是加德纳和费尔德曼得智力多元理论.8.海伊斯科普教育方案中儿童主动学习(de)体现.海伊斯科普课程(de)核心教育理念和目标是促进儿童主动学习,强调以儿童(de)主动学习为中心,促进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de)全面协调发展,培养主动(de)学习者.主动学习是整个课程模式(de)核心和根本.它以主动学习作为一日活动(de)组织理念,致力于儿童在内在兴趣需要(de)基础上,自主选择、自由安排、开展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儿童真正成长为一个主动学习(de)人.(p.59)9.美国学前教育发展特点.(1)美国联邦政府与国会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加强立法,不断增加投入.(2)美国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de)关心和支持也日益增加(3)美国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但其教育并非全部市场化,托幼机构也并非全是私人办(de).10.光谱教育方案(de)两个理论基础.(1)多元智力理论(名词解释)(2)费尔德曼非普遍性理论:指出在人类或个体发展中,许多活动和领域既不是每个社会个体都必须或可能达到(de),也不独立于一定(de)环境影响,人们大多都在追求获得非普遍性领域内(de)专长.11. 光谱教育方案(de)评估领域与关键能力.12.美国幼儿教师职前培养(de)课程类型.(p.66)13.美国学前教育机构(de)类型.(p.52)14.高瞻课程中一日生活(de)主要环节.(p.59-60)15.美国幼儿教师在职进修(de)机构、课程及形式.(p.65)四、论述题1. 美国学前儿童教育存在(de)问题及发展趋势.问题:(1)课程过于强调学业技能学习;(2)教师资历和待遇差异显着;(3)早期学习标准与“发展适宜性”教育(de)冲突;发展趋势:(1)政府加大投入,满足不同教育需求.(2)立足儿童(de)全面发展,增强课程(de)综合性.(3)早期学习标准与“发展适宜性”教育(de)有效融合.(4)提升教师资质,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2. 光谱教育方案(de)主要特点(p.61-63)(一)课程和评估相结合.(二)课程(de)开展以儿童(de)强项为线索.(1)具体(de)学习情境下发现儿童(de)强项.(2)发展儿童(de)强项.(3)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三)发展性评估.(1)以发现儿童(de)强项为其评估(de)目标和重点.(2)在真实情景下进行.(3)范围和程度广泛而深入.(4)手段多样化.(5)动态性.(四)学习环境追求多样化和个性化.(1) 一个丰富(de)、真实(de)学习环境.(2) 个性化、创造性(de)活动和工作任务.3. 光谱方案及其关键能力,并谈谈如何进行课程规划来发展儿童强项.(p.62-63)4.根据发展适宜性实践中关于教师作用(de)观点,分析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de)启示作用.(p.52)5.论述美国开端计划(de)内容与作用,并分析对我国(de)启示.(p.47-49)第三章日本学前教育一、选择题1.日本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产生于明治时期2. 1876年日本第一所幼儿园创立于东京3.1876年,日本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名为东京女子师范附属幼儿园(2次)4. 日本第一所公立托儿所(de)所在地在大阪5. 宣称儿童是一个有独立意志、独立人格(de)独立体,不应由成人随意摆布(de)是日本教育家谷本富6. 在日本,提倡“律动游戏”和“表演游戏”(de)教育家是土川五郎7. 日本第一部由国家制定(de)幼儿教育方面(de)法令是幼儿园令8.1926年,文部省正式制定了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独立(de)法令是幼儿园令9.1949年日本公布法令将幼儿园(de)保姆改称为教谕10. 日本实行第一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de)时间是 1964年11. 日本(de)第一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de)目(de)是提高5岁儿童(de)入园率12. 1964年,日本旨在提高5岁幼儿入园率达到60%(de)是第一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13.日本于1990年颁布了将幼儿园教育内容改为“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五个领域(de) 幼儿园教育大纲14. 日本于1990年实施(de)明确将人际关系、环境和表现列入幼儿园教育内容(de)文件是幼儿园教育大纲15. 日本第三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开始于1991年 .16.保育大纲是日本第一个由国家制定(de)关于学前教育(de)大纲.17.儿童福利法被誉为是尊长儿童权利和国家负有养育儿童责任(de)宣言.18.日本新修订(de)幼儿园教育大纲中修改最多(de)是人际关系领域.19.日本于1991年文部省开始实施第三个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到2001年,让所有希望入园(de)3-5岁(de)幼儿都能够入园.二、名词解释1. 学校教育法——是日本政府遵循教育基本法二制定(de)一部法令.学校教育法明确幼儿园是学校教育体系(de)一个组成部分,规定幼儿园是受文部省管辖(de)正规学校(de)一种.幼儿园以保育幼儿,赋予幼儿以适宜(de)环境,促进其身心发展为目(de).(p.76)2.日本(de)第三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1991年,文部省公布,又称十年计划.提出国家尽力对学前教育提供帮助:扩大幼儿园奖励补助(de)适用范围,对低收入家庭规定了学杂费减免标准;增加幼儿园入园奖励补助费(de)数额;拨专款确保公立幼儿园园舍设施建设补助费.确保今后10年内,3-5岁幼儿有充分(de)入园机会,提高3岁幼儿入园率.把幼儿教育作为人才培养(de)基础,提高幼儿入园率,改变家庭社会不重视幼儿教育(de)传统观念,有力促进日本学前教育事业发展.3.日本幼儿园教育大纲——将教育内容划分为五大领域: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进一步强调了实现幼儿(de)主体性和幼儿主动(de)、可持续(de)发展,突出了家庭在幼儿教育中(de)重要性,鼓励幼儿园在课程建设中发挥创造性.(p.79)4.日本第一次幼儿园振兴计划(p.77)5.日本第二次幼儿园振兴计划(p.77)6.保育所保育指南为了提高保育所得保育质量,促进保育所(de)发展,1956年8月,厚生省以幼儿园教育大纲为范本制定发表了保育所保育指南.保育所保育指南指出,由于所接纳(de)婴幼儿年龄不同,保育所(de)教育内容也应有所不同.对2岁以下(de)幼儿注重生活和游戏;随着年龄(de)增长,活动内容逐渐增加,2岁增加社会教育内容,3岁增加语言内容,4岁以上(de)教育内容与幼儿园相同.7.天使计划(p.79)8.认定儿童园(p.83)9.行事活动(p.86)10.幼保一元化(p.92)三、简答题1.简述日本幼儿园教育大纲规定(de)幼儿教育目标.第一,为幼儿健康打下基础,培养良好习惯态度.(1分)第二,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友爱之心、合作态度.(1分)第三,培养思考能力,启迪情操、兴趣与关心.(1分)第四,培养对语言(de)兴趣和关心、态度和感受力(1分)第五,培养创造力,增加感性认知.(1分)2.简述日本学前教育机构(de)类型.(p.82-83)幼儿园、保育所、认定儿童园3.简述日本学前教育课程(de)内容.(p.84)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4.简述“天使计划”(de)基本方向及其施策重点.(p.79-80)5.简述日本学前教师(de)职后培训形式.(p.90-91)6.简述日本学前教育存在(de)问题.(p.91-92)7.简述日本学前教育机构二元化体制(de)弊端.(p.92)8.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学前教育改革(de)主要内容.(p.78)9.日本历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de)主要内容和意义.(p.77+p.81)10.日本学前教师(de)任用资格.(p.88)11.日本学前教育存在(de)问题.(p.97)12.日本学前教育(de)发展趋势.(p.92)四、论述题1.论述日本学前教育面临(de)主要问题以及改革动力分析.问题:(1)必须处理好幼儿园和保育所得关系和职能分工,创造充分(de)条件来完成各自应尽(de)职能.(2)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某些私立幼儿园、保育所教育质量难以保证.(3)儿童游戏活动场所越来越少,竞争压力越来越早.(4)政府对二战(de)顽固立场,反映在教科书一系列问题上,带来负面影响.改革趋势: 90年代继续以大纲为基础进行教育改革.(1)加强道德教育,改善办学条件.(2)幼保一元化(de)进展.调整幼儿园保育所得入园年龄,增加两者在教育目(de)内容方法上(de)联系,缩小两者在幼儿照顾和教育(de)差别,理顺两者(de)政府行政管理体制.(3)学前教育师资(de)培养和提高.严格(de)资格证要求和完善(de)在职培训制度,保证教师(de)良好素质.(4)幼儿(de)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树立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三位一体(de)大教育观.2.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学前教育改革及对我国学前教育改革(de)启示.(p.78-81,大标题)3.日本新修订(de)幼儿园教育大纲(de)主要内容及对我国学前教育课程改革(de)启示.(p.79)第四章俄罗斯学前教育一、选择题1. 俄国第一所幼儿园出现于1860年2.1869年在彼得堡发行了俄国最早(de)学前教育刊物幼儿园3. 俄国最早(de)学前师资培训机构是福禄贝尔学院4. 提出教育民族性原则,对俄国幼教发展产生深远影响(de)教育家是乌申斯基5.1900年,在莫斯科开办了第一所以聋哑儿童为对象(de) 寄宿幼儿园6.1938年,苏联制定了根据儿童(de)年龄特征,将幼儿园工作(de)任务、内容和方式等具体化(de)文件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7. 1959年以后成为苏联学前教育机构中(de)主要类型(de)是托儿所-幼儿园8. 1962年苏联公布了世界上第一个综合婴幼儿教育(de) 幼儿园教育大纲9.苏联第二次学前教育改革开始于60年代末10. 苏联第三次学前教育改革(de)标志是公布了学前教育构想11. 苏联(de)第三次学前教育改革强调儿童个性(de)全面发展12. 1989年出台(de)确定苏联幼儿园改革基本原则(de)文件是学前教育构想13.苏联最广泛(de)学前教育机构类型是托儿所幼儿园14. 1984年后苏联出现了招收学前和学龄儿童(de)学校幼儿园15.在苏联(de)幼儿园教育实践中,主要(de)教学模式是教学—训导型模式。
学前比较教育
学前比较教育 2010-6-30绪论一、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一)比较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时间,触发作家,代表作观点比较教育研究的时代特点19世纪初叶第一次科技革命时代1817年,法国教育家朱利安;《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1831年法国教育家库森《普鲁士教育报告》;英国教育家萨德勒在主持英国特别调查报告局期间,指导发表《教育问题专题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比较教育这一概念。
朱利安此书奠定了“比较教育之父”的地位。
英国教育家萨德勒《教育问题专题报告》详细描述了外国教育的经验,分析教育的文化背景,提出民族特性概念,强调学习外国经验的目的在于改进本国的教育制度。
整个19实际,比较教育研究实际就是外国教育研究。
必须重视文化背景。
比较教育的研究重点是笼统的访问和借鉴。
20世纪初第二次科技革命时代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在1933年发表《比较教育》一书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作。
德国的施奈德和英国的汉斯。
施奈德,1947年,《各国教育的动力》。
汉斯,1949年,《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的研究》康德尔主张:比较教育是一种历史的教育,是教育史从过去到现在的继续。
德国的施奈德和英国的汉斯,他们的观点基本一致,都是运用历史学的方法,着重对决定教育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因素分析法”。
汉斯发对收集所谓统计资料,反对朱利安的“实证”研究,更重视比较教育中的定性研究。
比较教育研究的核心是比较国家制度的功能。
比较教育的研究重点从笼统的访问和借鉴,转向分析决定各国教育制度的主要因素。
比较教育正式成为教育科学中的一个独立分支。
“历史学家”派成为主流。
…比较教育的使命看成是对国民教育制度的描述,而不是对教育内在发展规律或教育改革趋势的预见…进入高校,成为一门正式课程。
二次大战结束到现在。
20世纪5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代。
美国的安德逊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
美国比较教育学家贝雷迪,《教育中的比较法》;美国诺亚和埃克斯坦,发展了贝雷迪关于在比较教育中采用定量研究方法的思想,反对在比较教育中进行定性研究。
学前比较教育(第二版)
一、学前公共教育的产生和初期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体系的形成 三、学前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
一、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 二、蒙台梭利的理论与实践 三、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
一、学前教育民主化思潮的兴起 二、当代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 三、当代学前教育的理论及其影响
第二节学前教育机 构的类型和特征
第一节学前教育的 地位和功能
一、学前课程目标 二、学前课程内容 三、学前课程实施 四、学前课程评价
一、蒙台梭利教育方案 二、高瞻课程 三、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 四、华德福学前课程
第二节幼儿教师的 任用与在职进修
第一节幼儿教师的 职前培养
第三节幼儿教师专 业发展与学前教师
教育
一、学前教育师资的种类 二、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机构 三、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课程
一、幼儿教师的任用 二、幼儿教师的在职进修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和历程 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论及影响因素 三、走向专业发展的学前教师教育改革
第二节学前教育存 在的问题
第一节学前教育的 基本经验
第三节学前教育的 发展趋势
一、多种类多功能的学前教育机构 二、多模式整合化的学前课程 三、多层次多形式的学前教师教育
学前比较教育(第二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工作
全书
制度
课程
学前教育
教育
幼儿教师
版
专科生
本科生 发展
类型
专业
阶段
思潮
学前教师
机构
师资
理论
内容摘要
学前比较教育梳理
"学前比拟教育"这本书是由华师大出版,曹能秀教师编著的。
这本书的框架构造与其他学前比拟教育版本不同的是,并不是直接以国别来进展比拟。
而是提取了学前教育的根本要素,比方学前教育体制、学前课程、学前机构、教师开展等,以这些要素为线索,来看世界学前教育的开展现状。
课程介绍:学前比拟教育是比拟教育的分支学科,同时是学前教育研究中一个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研究领域。
在当前学前教育开展热潮的背景下,对于国外先进教育理论、经历尤为关注,关于学前教育领域比拟的研究也成为热点。
本书从学前教育体制、学前课程和学前教师教育三个重要问题为主,探讨世界学前教育开展的现状。
大家可以浏览一下目录,重点章节是三、四、五章。
第一章绪论本章的重难点:学前比拟教育的概念,方法论根底、研究方法第一节学前比拟教育的概念和意义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学前比拟教育的定义、方法论原则和研究方法的理解一、学前比拟教育的概念概念源于"比拟教育〞朱利安:最早提出"比拟教育〞,被誉为"比拟教育之父〞美国著名比拟教育家康德尔认为:"比拟教育的研究继续教育史的研究,把教育史延伸到现在,说明教育和多种文化形式之间必然存在的密切联系〞;"比拟法要求首先潘明决定教育制度无形的、难以捉摸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力量,判明比校内力量和因素更为重要的校外力量和因素〞;"比拟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导致教育制度差异的那些力量和因素的差异性。
本书定义:比拟教育是对当代世界各国、各区域、各民族的教育进展跨文化比拟研究,提醒影响教育开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找出教育开展的一般规律和开展趋势,以促进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改良本国、本地区或本民族教育的一门教育科学。
〔倾向于王承绪和顾明远的定义〕〔二〕学前比拟教育的概念1995年,霍力岩首次提出了学前比拟教育的概念:学前比拟教育学是一比拟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各国学前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提醒影响和决定学前教育开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学前教育的开展趋势,以改良本国学前教育的一门教育科学。
学前比较教育 第二章
第一节 初创阶段学前教育
改革的内容:设立幼儿园和幼儿园师资培训机构 创办以福禄贝尔方法为指导的儿童游戏场
使幼儿园向民众化方向发展
将福禄贝尔的方法引入女子学校等 c.1871年,以别劳夫人为核心的教育协会总会成立。 协会:培养幼儿园女教师 开展女子继续教育工作 设立福禄贝尔学校,加强对外交流,促进福禄贝尔 运动的开展
第一节 初创阶段学前教育
(二)幼儿园运动的开展
3.法国的幼儿园运动
a.1855年,别劳夫人以“国际托儿所保姆培训学校附属托儿 所”为试点,把福禄贝尔的教育方法引进到德国。
b.1881年, 《费里法案》确立了“免费”、“义务”、“世
俗化”的国民教育三原则,为打破学前教育双轨制提供了法律 保障。
第二节 发展阶段的学前教育
一、 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普莱尔出版《儿童心理》
1883年,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出版《儿童的内心世界》
作用:这两本书以实证研究为依据,奠定了19世纪末开始的儿童研究运动
欧洲:新教育思潮 例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美国:进步教育思潮
第二节 发展阶段的学前教育
4.1836年,教育大臣布雷向各行政当局发出“传阅文件”,明 确托儿所是公共教育教育部领导下的学校,应像其它初等学校 一样,市镇村教育委员和郡委委员的领导。
第一节 初创阶段学前教育
5.1837年,法国政府发布敕令,要求全国实施《托儿所管理条例 》
a. 规定托儿所的性质、内容、教育方法和管理规章。
第一节 初创阶段学前教育
(二)幼儿园运动的开展
4.俄国的幼儿园运动
a.1869年,俄国最早的幼教月刊《幼儿园》在彼得堡出版
学前比较教育知识点总结1
学前比较教育考纲总结英国学前教育选择题形式1.1817年,法国教育家朱利安出版了《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一书,首次明确提出了比较教育这一概念。
朱利安以此书奠定了“比较教育之父”的地位。
将比较教育定位于实证性的科学。
(第2页)2.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在1933年发表的《比较教育》一书,及三个内容(第4页)3.德国的施奈德和英国的汉斯,都是运用历史学的方法,着重对决定教育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被称作“因素分析法”。
汉斯在1949年出版的《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与传统的研究》一书,分析决定各国教育的因素有三:自然因素,宗教因素,世俗因素。
4.美国的诺亚和埃克斯坦合著《比较教育的科学探索》。
5.英国教育家萨德勒的观点(第三页)6.英国的保育学校的成人和儿童的比例为1:107.1816年,欧文在新拉纳克创办幼儿学校,1820年怀尔德斯平在伦敦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对促进幼儿学校在英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8.20年世纪60代后期发表《普洛登报告书》,该报告非常重视幼小衔接的问题,特别关注5岁以下儿童的教育,并对发展幼儿教育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
9.1972年,教育科学大臣撒切尔发表了《教育白皮书》,提出要扩大学前幼儿教育。
名词解释1.比较教育:既是一门应用科学,又是一门理论科学。
它一方面提供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办教育的丰富经验,作为改进本国或本地区教育实践的范例,另一方面揭示了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形成条件和制约因素,探索教育发展趋势和一般规律。
2.学前比较教育:是研究当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际,揭示学前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改进本国学前教育的一门教育学科。
3.区域研究:是指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对学前教育的制度和时间进行研究。
4.整体研究:是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局部研究:是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某个方面进行个别的、深入的、剖面对研究。
5.问题研究:是对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进行的比较研究。
学前比较教育绪论
绪论 第一节 学前比较教育概述
一、比较教育与学前比较教育
我国当代的比较教育学家也对比较教育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王承绪、朱勃和顾明远认为,比较教育是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 外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找出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作为 改革本国教育的借鉴的一门科学。杨汉清、吴文侃也提出了对比较教育 学概念的看法,他们认为,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 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 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
前教育的每一个领域都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前教育机构中都会有不同的 表现。例如,美国学前教育的课程就有“成熟社会化”“行为主义”和“相互作用”等多种不同的 理论流派运用在实践中,也就出现了学前教育课程的不同模式。 四、世界学前教育的理论变化和发展趋势
学前比较教育需要了解世界范围内学前教育发展的共性和个性,分析其政 治、经济、文化、哲学背景和基础。学前比较教育是对同一或不同时空范围内两 种或两种以上的学前教育领域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比较其异同点,分析其产 生的原因,探究其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促进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 实际上,学前比较教育既应当对一个国家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学前教育发展的状况进行比较 研究,也可以对不同洲、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同一洲、同一地区或国家在同一历史时期学前教育 发展的状况进行比较研究,寻找同一性、相似性和异质性,并剖析原因。
第三节
一、加深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认识 二、作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借鉴 三、促进学前教育的国际化 四、加强分析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比较教育》这本书是由华师大出版,曹能秀老师编著的。
这本书的框架结构与其他学前比较教育版本不同的是,并不是直接以国别来进行比较。
而是提取了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比如学前教育体制、学前课程、学前机构、教师发展等,以这些要素为线索,来看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
课程介绍:学前比较教育是比较教育的分支学科,同时是学前教育研究中一个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研究领域。
在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热潮的背景下,对于国外先进教育理论、经验尤为关注,关于学前教育领域比较的研究也成为热点。
本书从学前教育体制、学前课程和学前教师教育三个重要问题为主,探讨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
大家可以浏览一下目录,重点章节是三、四、五章。
第一章绪论本章的重难点:学前比较教育的概念,方法论基础、研究方法第一节学前比较教育的概念和意义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学前比较教育的定义、方法论原则和研究方法的理解一、学前比较教育的概念概念源于“比较教育” 朱利安:最早提出“比较教育” ,被誉为“比较教育之父” 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家康德尔认为:“比较教育的研究继续教育史的研究,把教育史延伸到现在,阐明教育和多种文化形式之间必然存在的密切联系” ;“比较法要求首先潘明决定教育制度无形的、难以捉摸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力量,判明比校内力量和因素更为重要的校外力量和因素”;“比较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导致教育制度差别的那些力量和因素的差异性。
本书定义:比较教育是对当代世界各国、各区域、各民族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揭示影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找出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以促进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改进本国、本地区或本民族教育的一门教育科学。
(倾向于王承绪和顾明远的定义)(二)学前比较教育的概念1995年,霍力岩首次提出了学前比较教育的概念:学前比较教育学是一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各国学前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揭示影响和决定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以改进本国学前教育的一门教育科学。
研究目的借鉴其他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幼儿教育经验,以改进本国、本地区或本民族的幼儿教育。
研究对象当代世界各国、各区域、各民族的学前教育;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学前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
此外,可以从研究时间、研究范围、研究领域和研究深度等方面对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做具体分析。
比如,按照研究时间来说,学前教育史就从时间上纵向考察学前教育的变化与发展。
研究方法学前比较研究本质上是跨文化的比较研究。
多样。
为什么要学前领域要做比较研究?二、学前比较教育的意义(一)学前比较教育作为一门科学的意义1. 增长见识,扩大视野,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学前比较教育是一种研究,涉及很多领域。
能帮助人们了解不同国家、区域学前教育发展变化的趋势、揭示普遍的或特殊的规律。
2. 促进学前教育经验的借鉴,推动学前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影响和帮助世界各国、各区域制3. 定学前教育改革政策;4. 增进国际间学前教育的交流、理解与合作。
(二)学前比较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的意义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可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对哪个问题感兴趣就可以进行中外对比研究等等。
“中美《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内容比较及启示”第二节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一、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哲学角度)(一)西方:比较教育研究采用的是实证主义、人文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的方法论,相应的哲学基础分别是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二)我国:比较教育研究采用的是比较方法论,方法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特点,学前比较教育在方法论基础上应坚持三条基本原则:(记住每条原则之下的第一句话)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二、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类型(不同比较角度划分)1. 比较时间角度:横向比较研究: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地区或民族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
纵向比较研究:同一国家、地区或民族不同发展阶段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
综合比较研究:一般指对两个或来年各个以上国家、地区或民族不同发展阶段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
2. 从比较对象相互影响的程度平行比较研究:对两个或多个被假设为互无影响的国家、地区或民族的学前教育进行比较的研究。
影响比较研究:对两个或多个在社会经济文化、尤其是在学前教育方面互相影响较大的国家、地区或民族的学前教育进行的比较研究。
3. 从比较研究的内容专题比较研究:把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同一类学前教育问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学前教育特点和共同趋势。
总体比较研究:对国际学前教育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全面、综合的比较研究。
4. 从比较方法的性质来看定性比较研究:从各方面揭示和把握学前教育的本质,利用各种技术和手段来阐释学前教育现象、问题的性质和程度的研究。
定量比较研究:运用量化理论,着重利用统计测量的手段和数据分析方法。
5. 从比较对象的整体性和局部性来看宏观比较研究:对学前教育系统或其与外部关系的整体研究。
微观比较研究:对学前教育系统内部具体的、局部的研究。
6. 从比较的范围来看区域比较研究问题比较研究三、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比较研究法:?“方法群” :以下几种。
了解使用的原理。
研究方法的使用基于你的研究问题。
比如统计分析法侧重量化数据的分析,看你研究问题是比较差异?相关?等等,多用问卷工具;质性研究方法则重在现场和参与、把自己作为研究工具,比如多用访谈和观察。
描述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较历史法质性研究方法第2章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本章的重难点:第一节初创阶段的学前一、学前公共教育的产生(一)学前公共教育的产生18 世纪,主要形式是家庭教育1816年,欧文创办了“幼儿学校“,专门招收2-6 岁的幼儿。
——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对6 岁以下儿童实施专门的、真正意义上的学前教育机构的诞生,也拉开了世界学前公共教育事业发展的序幕。
(二)学前公共教育的初期发展二、幼儿园教育体系的形成第一所幼儿园的创立:1840 年,他把自己创办的机构称为“幼儿园“,把幼儿活动的场所比作花园,把幼儿比作花草树木,把幼儿教师比作园丁,把幼儿的发展比作培植滑草书目的过程。
三、学前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第二节发展阶段的学前教育一、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1882 年,德国生理学家普莱尔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1883 年,霍尔出版了《儿童的内心世界》的专著。
这两本书奠定了19 世纪末期开始的儿童研究的基石。
蒙台梭利,杜威来源于卢梭二、蒙台梭利的理论与实践1、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具有内在的潜能具有独特的“心理胚胎期“ 具有吸收力的心理具有敏感期具有阶段性2、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供有准备的环境保证儿童发展的自由以感官教育、动作教育、智育为主要教学内容三、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第三节普及和提高阶段的学前教育一、学前教育民主化思潮的兴起(一)幼儿受教育权的保障幼儿入学率的提高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发展(二)学前教育机会均等的追求幼教资源分配的公平适合个性特点的课程二、当代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三、当代学前教育的理论及其影响(一)皮亚杰的理论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影响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说发展观: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既强调内因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儿童心理不断产生的量和质的变化。
发展的实质和原因:同化和顺应发展的因素:成熟,物体经验,社会经验,平衡发展的结构:图式,同化和顺应发展具有阶段性: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对学前教育的影响真正的学习是儿童主动、自发的学习儿童必须通过动作进行学习教育应该按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教育要注重儿童的个别差异注重儿童的社会交往。
(二)维果茨基你的理论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影响1、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中介和内化的思想高级心理机能和低级心理机能的区别儿童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儿童思维的发展自我中心言语2、维果茨基的教育观首先,提出教学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其次,强调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
第三,强调教学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系。
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3、维果茨基的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影响第一,重视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教学不是发展,但适当组织的教学能引导儿童的发展,启发一系列没有教学就不可能实现的发展过程,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
支架式教学第二,通过各种互动帮助儿童。
第三,更全面地评价儿童的能力。
第三章学前教育体制第一节学前教育机构的地位和功能本节的重难点: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地位(一)学前教育机构纳入学制的概况(二)学前教育机构在学制中的地位不同国家的规定。
主要有两钟表现形式:以法国为代表,作为初等教育组成部分;以美日代表作为独立阶段。
二、学前教育机构的功能(一)保育和教育的功能(二)促进社会公平和发展的功能(二)文明社会论坛的功能第二节学前教育机构的类型和特征一、学前教育机构的类型(一)英国学前教育机构的类型1. 公立系统的学前教育机构保育学校、保育班、小学附设预设班、日托中心2. 私立系统的学前教育机构游戏小组、日间托儿所(二)法国学前教育机构的类型1. 学前教育系统的学前教育机构母育学校、托儿班2. 非学校教育系统的学前教育机构集体托儿所、家庭托儿所、临时托儿所(三)德国学前教育机构的类型1. 托儿所系统的学前教育机构托儿所、家庭托儿所2. 幼儿园系统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学校幼儿园3. 混领系统的教育机构混领儿童的教育机构、学龄儿童的保育机构(四)俄罗斯学前教育机构的类型托儿所、幼儿园(公立、私立)、托儿所联合体(五)美国学前教育机构1. 公立学校系统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学前幼儿园2. 私立系统的学前教育机构(六)日本学前教育机构的类型1. 幼儿园2. 保育所3. 综合机构二、学前教育机构的特征(一)活动性这是以儿童的基本年龄特征为依据的。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形式,活动对于幼儿身体发育及经验积累都极为重要。
(二)多样性具体表现:首先,从管理角度来看;其次,从适应家长不同需要的角度出发;此外,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及年龄的不同特点,国外学前教育机构也反映出多样性特征。
比如加拿大的“残疾儿童中心”美国的“天才儿童学前学校”(四)准备性第三节学前教育的行政管理一、学前教育的行政体制(一)学前教育行政体制的类型1. 地方分权制主要特点是把学前教育事业看作是地方的公共事业,学校归地方所有。
(美国、德国)2. 中央集权制主要特点是把学前教育事业看作是国家的事业,地方接受国家的指导、监督。
比如法国3. 中央和地方相结合的学前教育行政体制比如英国;日本(二)学前教育行政体制的均权化所谓均权化,是指过去实施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在逐步加强民主化,给地方以更多的权限;而过去实行地方分权制的国家逐步加强中央的权限,由中央统一管理涉及到全国利益的教育事业,从而逐步走向权力的合理分配,调整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