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国家的悖论1
国家悖论的名词解释_解释说明
国家悖论的名词解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国家悖论是一个深入分析政治体制与权力集中度、公众参与程度以及影响国家悖论解决的因素等方面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对国家悖论进行全面解释和深入探讨,以增进人们对国家行为和政治体系复杂性的理解。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是引言部分,在这里我们将简要介绍国家悖论的意义和研究价值,并提出本文的目标和结构。
然后,我们将逐步展开国家悖论的名词解释,包括定义、历史背景与起源以及实例和案例分析。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国家悖论原理分析,涉及政治体制与权力集中度、公众参与程度以及影响解决国家悖论的因素。
随后,我们将探讨对应策略与措施研究,包括加强政府监督与反腐败工作、推进信息公开和透明度建设以及提高公众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培养等方面。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并展望国家悖论未来的发展趋势或给出相关建议。
1.3 目的国家悖论作为一个重要的政治现象,对于社会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家悖论的深入解释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国家行为模式和政治体制运行机制。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应对国家悖论所需的策略和措施,以期为实现更好的政治管理和社会治理提供思路和参考。
2. 国家悖论的名词解释2.1 国家悖论的定义国家悖论是指在政治科学领域中的一个概念,它描述了政府在实施公共政策时可能面临的矛盾。
具体而言,国家悖论表示当一个国家或政府试图通过集中权力、提高效率和推行统一决策来解决公共问题时,反而可能导致不利于公众利益和社会福祉的结果。
2.2 历史背景与起源国家悖论作为一个理论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政治学文献中。
该概念最初由美国政治学家查尔斯·林德布洛姆(Charles Lindblom)提出,并被广泛探讨和研究。
林德布洛姆认为,在传统意义上,政府通过集中权力可以更好地处理公共问题和资源配置,但他同时指出这种做法可能导致对多样性、创新和个体选择权利的压制。
福利国家制度的利与弊
民主社会主义福利国家论的利与弊民主社会主义的福利国家论的主要观点是,主张由国家实行全面的社会保障计划,为失业、疾病、工伤和年老者提供经济援助(社会福利)。
民主社会主义福利国家论在其发展史上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但由此建立的福利制度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弊端危机,我们应对此作一分为二的分析。
一、民主社会主义福利国家论的优点第一,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高福利是通过高税收来实现的。
各国政府通过对不同收入的阶层实行有差别的税收政策,特别是累进税减少了由所有权产生的分配不合理,缩小了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增强了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制度下的凝聚力,这一税制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得以稳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缓冲器”、“减震器”。
广泛的社会福利措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状况,保障了大多数人的最低经济要求和社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社会动荡,平息社会不满,起到缓解社会矛盾的“安全网”作用,同时向社会成员灌输现存体制和价值观的合理性,减轻对现有制度的离心力。
从而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前提和保证。
第二,调节社会需求,推动经济发展。
根据一般规律,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潜力较大,其新增收入绝大部分能够转化为现实消费;而高收入阶层由于其阶段性消费已基本饱和,在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出现的情况下,其新增收入则会在很大程度上转化为储蓄或其它金融资产。
“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覆盖全社会公民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网络,居民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社会福利,使居民在生活上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从而可以当期消费甚至适度超前消费。
因此,社会福利制度作为国家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它对经济的发展能起到“稳定器”和“调节器”的作用,政府通过福利支出可以适当调节社会需求,刺激或抑制消费,适度的福利开支能推动经济发展。
第三,促进社会服务,缓解就业压力。
有趣的经济学
有趣的经济学
经济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的生产、消费和分配问题。
经济学家用经济理论来解释现象、预测趋势,并提出政策建议。
但除了这些“正统”的经济学,还有很多有趣的经济学研究,以下列举几个例子:
1. 马太效应:富人越富,穷人越穷。
这个效应在经济学中被广泛研究,但也可以用来解释其他领域的现象,比如社交网络中的“名人效应”。
2. 德国当红明星的效应:研究发现,一位德国明星赢得国际足球比赛后,该国人民的消费就会增加。
这种效应可以用来解释其他类型的明星效应,比如电影、音乐等领域。
3. 民主与经济增长:一些研究表明,民主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更快。
这个结论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一些国家比其他国家更富裕。
4. 福利国家的悖论:福利国家通常会提供更好的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但它们的人民却更容易感到不满。
这个悖论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一些国家的政治气氛如此紧张。
这些有趣的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 1 -。
福利国家陷阱
全面认识西方“福利陷阱”目前有一种倾向,就是把当前西方陷入经济困境的原因归结于“福利陷阱”,认为是社会福利导致了西方国家经济下行、债务上升、失业上升,认为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因为社会福利太超前了,并以此为由反对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当前西方陷入经济困境是资本主义自身固有矛盾周期性爆发的结果,并非福利制度所导致。
事实上,福利制度对危机起了缓冲作用,但这种缓冲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所以一旦危机爆发,福利制度反倒成了危机的“替罪羊”。
一、西方福利制度使西方社会的劳资矛盾得到暂时修复,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西方福利制度是19世纪萌芽、二战之后全面建立、成熟的,其实质是资本主义政府对日益兴起的工人运动的回应,是暂时缓解劳资矛盾的一种手段。
西方福利制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萌芽阶段。
19世纪,欧洲国家相继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劳资矛盾也日趋尖锐。
在不断暴发的工人运动推动下,建立了有限的社会福利制度,如德国俾斯麦政府于19世纪80年代相继通过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和《养老保险法》等。
第二阶段是成熟阶段。
从二战到上世纪70年代,是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大踏步完善的时期。
欧洲国家从上世纪50年代起普遍建立了被称为“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英国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家第一个全民免费医疗制度,运行至今。
美国于上世纪30年代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60年代通过了数百项涉及民权、税收、教育、医疗、就业、养老、消除种族歧视的政策。
这一阶段社会福利制度大大扩展,有几个原因:一是经过1930年代的“大萧条”,自由市场经济受到反思,政府的职能加强;二是经过“二战”,西方特别是欧洲的生产力受到破坏,建立福利国家成为恢复实体经济、增进社会团结的重要途径;三是1917年苏联成立之后,实现了全民就业、职工福利,与苏联竞争的压力和西方国家社会运动的推动。
在西方国家,主张马克思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的政党的影响日益上升,推动了社会福利建设。
福利国家的弊端及对中国的启示
福利国家的弊端及对中国的启示福利国家,又称社会福利国家,是一种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各种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政策,为公民提供一系列福利服务和保障的国家模式。
这种模式的出现,旨在解决社会不平等和贫困等问题,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带来人民普遍受益。
然而,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福利国家的弊端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福利国家弊端如下:1.财政问题。
福利国家需要政府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如养老金、医疗保险、失业救济等,这将给国家的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会导致经济过度依赖政府财政支持。
2.失业问题。
福利国家为人民提供一系列的保障和福利,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存在“舒适区效应”,使得他们对于工作的要求更高、对待工作的态度更加消极,从而导致失业率的提高。
3.人口老龄化问题。
随着福利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寿命也相应地延长,这将导致更多的人进入退休年龄,为政府养老金等福利政策的实施带来更大的压力。
1.福利政策的建设应该逐步推进,不能一步到位。
中国当前人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政府应逐步构建福利政策制度,提供适当的福利保障,尤其是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
2.政府应该扮演主要角色。
福利国家的实现需要政府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政府需要负责制定合理的福利政策,加强管理和监督,同时适度推进市场经济化,落实“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3.应该注意福利政策的可持续性。
福利国家需要政府大力支持,但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收入水平和经济活力作为基础支持,否则将导致财政负担过重、失业率等大量问题。
总之,福利国家是一种不断进步和改进的制度,对于中国来说,政府需要根据中国国情和人民需求不断推进相关改革和政策,同时注意政策的可持续性,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更多的人共享福利。
福利国家社会支出资本主义论文
福利国家社会支出资本主义论文1福利国家社会支出与资本主义积累的矛盾在社会和经济结构的变迁、人们需求和期望的增加等因素的推动下,现代资本主义福利国家支出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高夫认为有四个主要的直接原因导致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支出不断地增长:“相对成本的增加”、“人口变迁”、“新的而改良过的服务”、“社会需求的成长”。
不断增长的福利国家社会支出凸显出其与资本主义积累的矛盾:一方面来说,福利国家的支出必须建立在充足的税收来源的基础上,税收必然依赖于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因此,福利国家以资本主义为其前提;从另一方面来说,福利国家在运作过程中会有破坏其前提的可能性,对资本主义积累过程造成压力和阻碍。
福利国家是否能够在取之于资本的同时,又保证资本积累的持续发展,成为福利国家是否可持续运转的关键。
福利国家支出是否会削弱资本积累、抑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成为福利国家的主要争论点。
从总体上来说,新马克思主义对于福利国家的可持续性是持怀疑态度的。
在新自由主义者们看来,福利国家抑制了资本家和工人的积极性,福利国家是必然会损害资本主义积累过程的,这个结论与一些马克思主义学派的观点不谋而合。
但是他们的基本预设是:“所有的税都是征收自资本的税,而所有税收的来源都是剩余价值”,因此一个必然的结果是,福利国家的支出是建立在减少资本剩余价值、削弱资本积累能力的基础之上。
结果可想而知,福利国家与资本积累的矛盾被绝对化,如高夫所归纳的:“一方面,提高国家在社会服务于其他项目上的支出水平对维持资本的累积与再生产是必须的;在另一方面,国家的每一分成长却会抑制资本的累积”,而高夫本人是反对这样粗糙的观点的。
新马克思主义对福利国家与资本主义积累之间的关系的讨论显得更为辩证。
考虑到两者关系的复杂性,奥菲部分地吸收了新自由主义的观点。
在他看来,福利国家支出的增长促进了降商品化组织形式的扩张,势必会妨碍市场机制功能的发挥,削弱市场理性,影响到资本主义的积累过程。
福利国家的危机(welfare state in
福利國家的危機(welfare state in這雖然是92的國策研究報告文章,但最近政府已經花到財政赤子到不行了~可以參考思考一下社會安全組召集人詹火生社會安全組助理研究員林建成一九七O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不僅造成全球性的經濟衰退,傳統的「凱因斯-福利國家」(Keynes-Welfare State)亦因政府財政困難,而開始面臨成長的侷限。
對新右派(New Right)來說,由於傳統福利國家的過度擴張,不僅造成國家財政的沈重負擔,同時也讓人民對於政府的福利措施產生依賴的現象。
這就是所謂的「福利國家的危機(welfare state in crisis)」論述。
新右派繼承了自由主義的思潮,強調個人的責任與政治上的放任,陸續提出了「從依賴到自主(welfare to work)」、福利多元主義(welfare pluralism)等福利國家的改革方案,以取代過去福利公民權(welfare citizenship)的概念與凱因斯所強調的國家干預觀點。
壹、福利國家的危機弔詭的是,在英國柴契爾政府主政的十幾年間,儘管不斷的縮減政府所提供的福利業務,然而英國整體的社會福支出卻不降反增,所謂的「福利赤字」,其實政治上的意義遠大於政府的財政問題。
反觀台灣,目前社會安全制度尚不完備,規劃多年的國民基礎年金迄今仍未實施,更遑論世界銀行(World Bank)所建議的三層經濟安全保障制度。
而現行各種以職業別為主的社會保險也尚待年金化,而且目前正逢台灣經濟衰退期間,過多的失業族群及弱勢人口,正亟需社會安全網的保障,台灣不僅要加速經濟的發展,更要加強對於弱勢族群權利的保障,但這並不意謂台灣沒有福利與財政上的問題,回顧台灣社會安全制度發展的過程,福利資源錯置的問題顯然遠勝於政府財政的危機。
貳、台灣目前的福利困境一、只有「政策性的福利」而沒有「福利政策」:「敬老福利生活津貼」的發放就是福利資源錯置最好的例子。
首先,敬老津貼將身心障礙者與中低收入老人排除在發放範圍之外,只講求齊頭式的平等,而無視於社會正義與公平的原則,不僅進一步拉大社會的貧富差距,亦是對於有限的社福資源的一種不必要的浪費。
伊斯特林悖论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伊斯特林悖论现象及产生的原因伊斯特林悖论(Easterlin Paradox)伊斯特林悖论又叫伊斯特林反论、伊斯特林逆论,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理查德·伊斯特林(R.Easterlin)在1974年的著作《经济增长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快乐》中提出,即:通常在一个国家内,富人报告的平均幸福和快乐水平高于穷人,但如果进行跨国比较,穷国的幸福水平与富国几乎一样高,其中美国居第一,古巴接近美国,居第二。
伊斯特林悖论另外又称为“幸福—收入之谜”或“幸福悖论”。
现代经济学是构建于“财富增加将导致福利或幸福增加”这样一个核心命题之上的。
然而,一个令人迷惑的重要问题是:为什么更多的财富并没有带来更大的幸福?而这就是“幸福—收入之谜”或“幸福悖论”的表现。
伊斯特林悖论的解释存在各不相同的多种理论。
这些理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忽视变量”理论。
这些理论认为,经济学仅关注收入、财富和消费,而忽略了影响人们幸福的其他许多重要因素,包括:激励与创造、健康、政治参与、社会渴望、自由、利他主义的丧失、不平等、社会资本的减少和地位外部性。
特别是,如果这些非经济因素与收入、财富和消费等经济因素呈负相关时,那么随着GDP的增长,许多影响幸福的非经济因素会下降,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抵消经济因素带来的正面作用,于是就可能出现收入增加了而人们的幸福没有相应增加的“幸福悖论”。
另一类理论注重的是“比较视角”。
这类理论包括相对收入理论、参照组理论或攀比理论。
这些理论从收入本身出发,认为个人效用与自己的收入水平正相关,但与社会的平均收入水平(攀比水平)负相关;当社会变得更富裕时,攀比水平随之提高,导致收入—幸福曲线下移,从而使得总效用水平保持不变。
罗伯特·弗兰克(RobertFrank)的“相对消费理论”为该领域经济学家的工作提供了一个参照点。
在弗兰克看来,一个人的主观福利与其相对地位有关。
这就产生了一个零和(zero-sum)地位竞争:一人受罚,大家无趣。
社会学观点下的福利国家问题
社会学观点下的福利国家问题福利国家是指政府为了保障公民的福利,提供一系列社会福利服务和保障措施,包括医疗、教育、退休金、失业保险等。
这种国家是所有现代经济体系中的一种。
在福利国家中,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保证所有公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以帮助弱势群体获得公正和平等的机会。
福利国家的实现需要一个社会学观点,它需要从社会学角度探解为什么现代国家需要完善其福利国家制度,以及福利国家如何为公民的生活提供安全保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社会学观点下的福利国家问题。
一、福利国家的背景与本质福利国家产生的背景是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劳动力过剩、贫困、总收入不平衡等。
为了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福利国家应运而生。
福利国家的本质是实施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国家干预和财政投入,以解决社会问题,增进国民福利,保护社会参与和公民权益。
其目的在于改善弱势群体的福利水平,实现社会公正和公平。
实现福利国家需要的是一种富有同情心和奉献精神的国家形态,同时也需要一种稳定的增长模式,充足的财政收入和克制开支的统筹思想。
二、福利国家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福利国家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通过提供免费或降价的社会服务,如医疗、教育、家庭护理、子女照顾、老年护理等,能够增强公民的基本生活能力,并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福利国家的实现可以改善社会总体福利水平,使全体国民受益,增加人口健康状况,降低生命质量损失。
福利国家同时可以保持社会稳定,并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福利国家的福利资源分配,能够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平稳转型。
它还能促进社会团结和认同感,减少社会的不满和不公现象,增强公民社会的参与度。
三、福利国家面临的挑战然而,福利国家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
其中,预防社会问题的有效性是首先需要考虑的。
当前,社会问题与全球化、环境和人口为主要挑战。
全球化带来的高度分化和资本流动,意味着经济效率和福利水平之间的矛盾。
此外,环境破坏以及大规模移民也是福利国家面临的挑战。
福利社会
理论:福利国家出现的原因(艾思平·安德森《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1、工人运动与阶级冲突促成了福利国家的形成。
2、受到一些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女权主义、生态主义等等)核心的因素:资本主义发展导致劳动力的商品化,并由此产生尖锐的社会矛盾,出现了工人运动和阶级冲突。
劳动商品化指的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摧毁旧制度,打破了前资本主义时期的那种人身依附关系,人们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市场寻找工作和就业机会,他们的经济来源依赖于工资收入,劳动成为了一种商品。
但是劳动这种商品与其他物不一样,需要有得以生存的前提,才能进行生产。
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与其他商品一样,也需要竞争,竞争越激烈,价格越低;价格越低,工人的生活越困顿不堪。
但是在市场的作用下,劳动力的商品化面临着两种问题:一个是市场具有不确定性,劳动力不能保证经常受雇佣并获得工资得以生存,一旦他找不到工作,他就无法维持生存;另一个是劳动力的商品具有内在特殊性,比如劳动力如果受伤需要离开市场休养,他就需要一份替代性的收入来维持生存,但是雇主往往会为了利润而寻找其他雇工,这样劳动力很有可能就被“报废”。
基于这种劳动力的商品化,劳工与资方会产生社会矛盾,劳工团结和工人运动便成了追求“去商品化”的动机和目标。
这种“非商品化”之后确立下来的工人权利,导致了福利社会的诞生。
因此福利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和冲突,一定程度维持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
资本主义的三种福利模式:“自由主义”(盎格鲁·撒克逊福利体制)、“保守主义”(欧洲大陆的合作主义福利模式)、“社会民主主义”(斯堪的纳维亚福利模式)。
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再分配的、强制性的,而且不符合精等原则。
至少就新政早期形式而言,它的社会民主性与当代斯堪的纳维亚的社会民主如出一辙。
欧洲的保守主义体制则已受到自由主义与社会民主两者的刺激。
福利国家产生的一种悖论:福利国家越发展,民主权利就越扩张。
福利国家的弊端及对中国的启示
福利国家的弊端及对中国的启示
福利国家是指政府通过提供社会福利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和生活需求的国家。
这种制度有许多优点,如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提高社会公平、减轻社会不稳定等。
福利国家也存在一些弊端,特别是在面临财政压力和滥用福利的情况下。
对中国而言,福利国家的经验可以为其在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建设上提供一些启示。
福利国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财政压力:福利国家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来提供公共服务和福利,这会对国家财政造成很大的压力。
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或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政府可能无法承担这些支出,从而导致福利的减少或削减。
2. 社会道德问题:福利国家的制度可能导致一部分公民过分依赖政府的保障,缺乏自我发展和创造财富的意愿和能力。
这种情况下,社会道德风险增加,公民对社会责任的意识和参与度下降。
3. 滥用和浪费:福利国家将福利发放给所有符合条件的公民,但难免会有人滥用和浪费福利资源。
有些人可能会假借各种手段来获得福利,而没有实际需要,这会导致福利资源的浪费。
1. 平衡财政压力和福利需求:福利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建设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时,政府需要平衡财政压力和公民的福利需求。
一方面要确保公民的基本权益和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另一方面要合理控制财政支出,避免过度依赖与滥用。
3. 防止滥用和浪费:为了避免福利资源的滥用和浪费,政府可以建立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要求公民提供真实的信息和证明材料,加强福利发放的审查和核实,防止福利资源的滥用和浪费。
福利国家的弊端及对中国的启示
福利国家的弊端及对中国的启示福利国家是一种政治与经济制度,主张以政府的权力和财力为基础,通过提供免费或低价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福利来提升公民的生活水平和福利保障水平。
福利国家的理念在20世纪风靡欧洲国家,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然而,福利国家的实施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弊端,其对中国的启示也值得深思。
首先是福利国家的财政压力。
福利国家需要大量的经费来支持教育、医疗、养老等福利,这意味着政府要承担巨大的财政压力。
在欧洲发达国家中,福利国家的财政压力正逐渐加重,因为人口老龄化、医疗费用上涨等原因导致福利经费的投入倍增,导致一些国家的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不断攀升。
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中,福利体制的实施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财政压力,为此,政府需要合理规划和运用财政资源来提供福利,同时也需要鼓励社会资本的参与。
其次是福利国家的社会成本。
福利国家提供的免费或低价福利需要公民征税来支持,但这意味着公民的税负会加重。
例如,医疗保健等福利的实施需要增加税收,这可能导致负担能力不强的公民无法负担,甚至舍弃其他基本需求。
此外,福利国家还可能导致工作懈怠,因为不少人会滋生“不劳而获”的心态,而这让福利国家承受了更多的负担。
在中国,除了储备一定的财政资源来支持福利,此外,社会应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化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再者,福利国家的经济影响。
福利国家的实施需要增加赤字或者负债,但这也可能导致经济的不稳定。
例如,福利国家需要提供高昂的社会保障金,而这会给雇主的负担增加,给经济发展带来额外的负担。
相比之下,中国的经济在不断的增长中,但为了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需要在国内外相关政策方面做出精准的决策,避免不必要的弊端的出现。
最后,福利国家也会带来社会的不满。
即使福利国家的理念一开始已被广泛赞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因为政策运营的不好,出现种种问题,导致梦想破灭,从而导致公民生产生许多负面的情绪。
要在中国全面建设福利国家,政府必须积极参与公民的意见反馈,及时修正政策方面的问题,开拓新的福利政策,更好地服务社会。
当前福利国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当前福利国家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社会保障制度方面)一、存在问题1、公共开支比重大,政府财政负担加重。
自2000年以来,欧洲国家原先引以为豪的福利制度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负.如英国的社会福利开支在60年代为81亿英镑左右,到1980年上升为221。
5亿英镑,1999年更高达1000亿英镑.又如瑞典,自1991年开始连续3年经济衰退,退休金还要照付,各种社会保障开支也不能减少,这使得福利体制捉襟见肘。
为了维持高额福利开支,政府只得大举借债,从而导致财政出现大量赤字.目前,瑞典政府的债务共有1. 43 万亿瑞典克朗,相当于1996年国内生产总价的84%。
公共开支比重大,政府财政负担沉重是西方福利国家社会福利制度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福利国家社会福利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也是一个直接而重要的原因。
2、福利收益水平偏低。
虽说西方国家公共开支比重大,但社会福利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福利收益水平却偏低,突出表现在西方国家贫困化现象相对严重。
如英国是世界福利国家的典范,但目前英国生活在官方公布的贫困线以下和略高于贫困线的“贫困人口”估计接近1700万,约占其总人口的30% 。
在欧盟组织的其他国家中,贫困问题也同样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3、福利依赖严重,造成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使充分就业政策难以实现.由于劳动者过于依赖高福利的保障体系,损害了人们的就业动机,调动不起工作积极性,从而导致福利依赖现象的产生。
在西方国家,由于政府对失业者有较好的福利待遇,因此一些失业者不再积极地寻求新的就业岗位,而长期依赖社会福利的救助。
福利国家制定普遍的高标准的福利待遇的初衷是为了稳固执政党的政权以及战后社会的稳定,但带有社会民主主义性质的福利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手”的自我调控能力。
在北欧一些国家,劳动者与不劳动者之间所获得的福利补贴没有太大差别,而劳动者甚至还要缴纳较高的税额,这样带来的结果便是失业率居高不下,没有适当的激励机制来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而依靠政府补贴喝下午茶的“懒汉们"却越来越多.4、政府财政负担过重,收不抵支引发的财政危机。
社会福利辩论辩题
社会福利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社会福利是国家对弱势群体的一种保障,是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社会福利可以减少贫困人口,提高社会公平性。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10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而社会福利政策可以通过向贫困家庭提供经济援助、医疗保障等方式来减少贫困人口。
其次,社会福利可以提高社会稳定性,减少社会矛盾。
例如,瑞典等北欧国家实行了全面的社会福利政策,使得社会犯罪率大幅下降,社会秩序良好。
最后,社会福利可以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名人名句方面,林肯曾说过,“政府是人民,由人民,为人民所设立的”,这说明政府应当为人民的福祉负责。
经典案例方面,挪威实行的全民福利制度使得该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之一,这充分说明了社会福利对于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性。
反方辩手观点:社会福利虽然可以减少贫困人口,提高社会公平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社会福利可能会造成依赖心态,使得一部分人不愿意去努力工作,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其次,社会福利政策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可能会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甚至导致财政赤字。
最后,社会福利可能会导致社会不公平,因为有些人可能会滥用福利制度,而有些人却无法享受到应有的福利。
名人名句方面,英国前首相撒切尔曾说过,“社会主义的问题在于最终会用光别人的钱”,这说明社会福利可能会导致财政上的问题。
经典案例方面,希腊因为长期实行过度的社会福利政策,导致财政危机,这充分说明了社会福利可能会加重国家财政负担。
综上所述,社会福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社会公平性、稳定性和国家整体竞争力,但是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应该在实行社会福利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其长远影响,避免出现滥用和浪费的现象。
当代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结构性矛盾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结构性矛盾研究文/张丽娜(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088)摘要:资本主义福利国家制度在20世纪70年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保守主义者认为危机是由于福利国家抑制了资本投资的动力以及工人工作的动力造成的,社会主义者认为导致危机的原因主要是福利国家具有无效力和无效率、压制性以及政治意识形态控制的特点。
新马克思主义者克劳斯·奥菲在对二者观点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结构性矛盾并指出这一矛盾表现在商品化与非商品化、自由民主内容与形式以及合法性与效率三个方面,他认为新社会运动能够提高资本主义自身的认知能力,解决福利国家的矛盾。
但是由于奥菲淡化了对导致资本主义福利国家危机的根本性矛盾的分析,弱化了对所有制问题的关注,使其解决矛盾的方案具有局限性,无法找到社会变革的真正力量。
关键词:资本主义 福利国家 结构性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市场经济,依靠技术进步、人口红利等多方面的因素创造了中国式奇迹。
但仍然存在各种社会问题,贫富分化现象就是一例。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也强调要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到2020年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
要更好的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国家推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而福利国家制度起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在20世纪70年代遭遇了危机。
对于福利国家产生的危机,新马克思主义者克劳斯·奥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著名的奥菲悖论。
本文试图通过对奥菲提出的福利国家结构性矛盾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局限,并通过对其理论的研究,反思中国当下福利制度存在的各种问题。
一、当代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结构性矛盾的提出二战后,福利国家为公民提供援助和支持,使他们免遭风险之苦。
而且平衡了不对称的劳资关系,限制和减少了阶级冲突。
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福利国家成为了人们怀疑的目标和批判的对象,阶级妥协的机制变成了阶级冲突的目标。
民主的悖论
民主的悖论民主的悖论民主的悖论民主的悖论内容提要法国是一个高福利的国家,高福利制度为法国人民提供了保障,但也有不少弊病。
它造成产品的高成本和国际竞争力的降低,从而使法国经济陷于长期的不景气状态,并且出现了高失业率。
同时,福利经费也赤字累累,难以为继。
但在法国现行的政治体制下,高福利制度难以进行根本的改革,消除它的弊端,这是我们必须引以为鉴的。
关键词民主/福利制度/悖论一法国是欧式福利国家的典型。
它的公民享有多方面的福利保障,主要包括:失业救济、疾病保险、工伤保险、养老金制度、住房补助、残疾人补助、多子女补助等,细分起来有近40种,各种补助的领取都有严格的条件与规定。
在这个制度的保护下,除极少数例外,每一个法国人,从出生直到死亡,在他们面临困难时都可以得到基本的社会帮助,不至于流离失所,即所谓“从出生到死亡的保障制度”。
法国这个庞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不是在短期内形成的,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道路,从19世纪初开始出现,直到二次世界大战后才慢慢完备,逐步达到今天的规模。
一次大战以后,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19年通过对战争受害者给予补偿的法案。
1930年通过第一部“社会保障法”,初步建立了对雇佣劳动者的普遍保险制度。
1936年人民阵线政府执政期间,在社会党人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法国颁布了每周40小时工作制和每年2周的带薪休假制度的法令,使成千上万的普通工人群众生平第一次有机会到海滨度假。
与此同时,法国雇佣劳动者的福利也在不断增加。
1956年规定带薪假期增加为每年3周,1969年又增加为每年4周,1982年增加为每年5周。
1982年1月,法国议会通过每周39小时工作制。
1997年5月,法议会又通过了每周35小时工作制的法案,计划在几年时间内逐步实行。
另外,法国从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实行最低工资制度,以保护社会最底层的群众的利益。
最低工资根据物价上涨的幅度和其他因素逐年增加,最少每年增加一次,也有一年增加几次的。
社会福利之中的博弈论视角
社会福利之中的博弈论视角20091020234社会工作赵志东根据福利政策制定者和社会福利之享有者双方来划分,可以将两者广义的看做是局中人,往往政府在其中扮演着决策者,而福利的享有者未必可以真正在其中扮演好对抗者。
后者往往动作是滞后的、默认的、被动的,但最终占优。
而在这一过程之中,双方的博弈开始逐渐衍化,又起初的对抗变为合作博弈,而也会从追求均衡到非零和,共同寻求发展。
我单纯的认为将政府和最广大的福利享有者以博弈论的视角下来看,两者博弈的狭义应该是从博弈双方变化为博弈内容,也就是说由开始的对抗者追求享有福利的权益,变化为已享有福利者对于福利内容的追求,这里所指的追求可以是保障或是对于福利内容再界定。
对抗者往往处于被动,因此对抗者只能寄希望于决策者劣势的策略选择,但是在博弈中不能忽视的是博弈双方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等的问题,因此对抗者很难通过单纯的对抗来获得优势。
因为双方不同的社会作用和地位,在这个博弈之中,几乎不会出现一方打倒一方的情况,只能出现优势的倾斜。
参与博弈的对抗者想通过这一过程来扩大自身的福利,或是争取自身的福利。
而决策者则要考虑更多,如何寻找到双方博弈的平衡点应该是决策者首先考虑的因素。
而决策者要害更多顾虑,由于决策者的政策往往具备了对社会产生影响的能力,因此决策者并不能在单纯刨除了自身利益关联及其他因素之后,就能完全的偏向对抗者的意愿,决策者必须使得规则在顾及了全体局中人和参与者的意愿之后,又不存在种种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诱因。
决策者与对抗者的种种矛盾决定了两者在社会福利的制定、实施、修改、完善等各方面都充斥着博弈行为,而且这一系列的博弈是不可消除的,同时也是不能逆的,因为在博弈双方不断试探和找寻平衡点的过程中,社会福利也随着进步,无论是哪一方面。
福利享有者在享有了福利之后,便不会再忍受福利的倒退,而决策者也必须充分听取最广大社会成员的意见,毕竟那是权利构成的基础。
如果将在社会福利相关之中的双方的博弈行为看着是不断发展的,那么中国的社会福利无疑还处在第一阶段的博弈,即社会成员还在追求自身的福利,而同时表现出了不同的博弈者所追求的福利界定还不尽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
利
国
家
的
悖
论
国际政治
2010074035
姚荣荣
福利国家的悖论
从福利制度建立到今天福利国家的建立,福利制度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并不断的走向完善。
起初,它的建立调动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稳定了社会的秩序。
然而,今天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却滋生了一系列的弊端。
对于福利国家的理解
福利国家(welfare state):由国家提供公益事业和救济保险等福利的国家。
1
福利国家是一种国家形态,福利是这种国家形态的特性,是用来界定国家的,福利国家这种国家形态突出地强化了现代国家的社会功能,所以它是一个政治学的概念,而社会福利则是社会学概念。
福利国家不是社会保险、不是公费医疗、也不是家庭福利和社会救济计划。
福利国家甚至不等同于社会保障和社会政策,而是他们的加总。
2
福利国家的起源
现代福利制度起源于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
《贝弗里奇报告》对战后英国福利社会的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个报告主张的社会福利可以被概括为“3U”思想:普享性原则(Universality),即所有公民不论其职业为何,都应被覆盖以预防社会风险;统一性原则(Unity),即建立大一统的福利行政管理机构;均一性原则(Uniformity),即每一个受益人根据其需要,而不是收入状况,获得资助。
正是鉴于福利制度的理论,在20世纪的大危机和世界大战之后,为了解决财政压力,英国实行了“人民预算”;面对经济的颓废,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
这种在战争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福利制度后被广泛的称之为“福利国家”。
30年代经济大危机是西方国家观念彻底更新的催生剂。
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下,威廉•贝弗里爵士在它的最具有影响力的杰作«自由社会中的充分就业»中明确的提出:“保护公民免于大规模的失业……这必须确定无疑的是国家的职能,就像现在国家保护国民免于国外的威胁和来自内部的强盗和暴力的威胁一样。
”无论是在大陆欧洲,还是在英伦三岛,甚至远及北美,由于市场的不完善和社会的无力量,国家利用手中的权力,保护国民免于社会风险已经成为国家观念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成为政治和发行和政治权威性的依据之一。
国家的对内保护职能获得了与国家的对外保护职能同等重要的地位,成为现在工业的共识。
这种共识具体的体现在以下三个具体的政策上:第一、由政府出面提供与家庭收入相应的最低收入保障。
第二、政府有责任帮助个人和家庭低于社会风险可能带来的危机。
第三、政府保证所有的国民个人(无论其社会地位的高低),享受尽可能最好的,内有确定上线的社会服务。
这三个方面政策的发展导致了福利国家的出现和三个方面政策的不同组合。
3
福利国家对欧洲的积极影响
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一直以来都是全世界人民所向往的,不过从历史的进程中我们也能看到福利国家确实让欧洲人拥有了一段令世界人都神往黄金时期。
莫瑞吉欧·费
1百度百科。
2周弘:什么是福利国家?
3周弘:什么是福利国家?
雷拉1称它为“黄金般的成就”。
第一,它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受经济危机和世界战争的影响,西欧的经济处于一片凋敝之中: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人民生活人民生活极度贫困。
而福利国家的建立不但调动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声产的效率,还促进了经济的复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为西欧的腾飞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丰富的老动力资源。
第二,促进了西欧民主制度的健全。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物质生活不断满足的基础之上,人们对社会地位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因此争取民主与权利成为一种时尚。
为了满足人民的不断需求,国家加强了民主改革的进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欧民主的进程。
第三,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当人们的经济利益和民主诉求得到不断的满足之后,人民和政府之间的矛盾也随之不断减少,社会秩序相对平稳,这样就促进了社会的有序运行从而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福利国家给欧洲带来了辉煌的黄金岁月,也给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启示。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福利国家的弊端也不断的彰显出来了。
福利国家的弊端
第一,社会竞争力的下降,经济的发展缓慢。
福利国家给人民享有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待遇,从而滋生了人们的惰性。
当人们失去了参与社会生产的热情之后,便导致了竞争力的下降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阻碍经济的发展。
第二,人口老龄化:由于出生率下降,寿命预期提高,欧洲社会老年人口的比例在过去的30年不断提高。
所有预测都指向这一过程的突然加剧。
经合组织预测,在欧盟15国中,65以上的老人与劳动力之比到2030年将上升到54.4%(OECD,2006)。
主要过去实行的慷慨的津贴制度完全成熟,这些老人退休时领取的养老金一般比现在退休者领取得多。
因此,实际代际资源转移仅仅由于年龄组成比例的变化而大大增加。
而且一个类似的综合症还影响到国际医疗的支出——这个部门象征性的受到上产率问题和与医疗进步联系在一起的扩张动力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加,社会劳动力不断减少。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的进程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2
第三,引起了社会的动乱。
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人们也加强了对精神生活的诉求,但由于高福利的付出,政府的负担不断加重,加上能力的限度,在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强的需求的条件下,必然会引起动乱的发生,从而阻碍了民主进程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福利国家的发展给欧洲国家带来了“黄金般的的成就”,但也让人类看到“白银般的前景”。
3
西方福利制度的改革
由于福利制度带来的弊端,从90年代开始,福利国家都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可以说,西方福利制度的改革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打破福利津贴“大锅饭”的过程。
这一过程,用学界的表述来说,是社会保障“再商品化”的趋势;用北欧三国的表述来说,是“工作有其酬”和“从福利到工作”的转变;用美国的表述来说,是“拯救社会保障制度”;用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普雷斯科特的话来说,则是“保持时间一致性”:所谓公平绝不是指财富的再分配,也不是财富的转移,而是要在消费过程中消除经济政策“时间不一致性”的问题,否则,如果人们知道有人会为他们的消费买单的话,人们就不会再去储蓄了,
1《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3莫瑞吉欧•费雷拉
也不去工作了。
1
福利国家在我国的探讨
与我国相比,可以从中归纳出几点:
第一,福利国家的人均GDP都达到了几万美元,这些国家经历了上百年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和几百年对殖民地的掠夺,而我国打破“全民福利”的“大锅饭”制度才几十年,才刚刚跨过人均GDP1000美元的门槛。
第二,高福利未必完全等于社会和谐。
例如,近年来在法国,社会骚乱和“青年恐慌”几乎年年发生,甚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而与其福利支出大致相当的邻居德国却没有发生同样的情况。
所以,福利模式的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第三,福利制度属二次分配,是体现社会公平的一个手段,但是,福利制度不能解决一次分配的全部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还在于一次分配,要建立一个科学、公正的一次分配制度。
否则,二次分配动作太大会扭曲劳动力市场,产生负激励作用。
第四,尽管近几年我国财政收入形势喜人,但从动态上看,我国的经济增长不可能永远维持这样一个高增长态势。
当若干年之后经济进入稳定发展状态时,就会保持世界经济增长率的平均值。
财政上的任何增收在13亿人口面前,只要用除法一除,也显然无法跟发达国家去“看齐”了。
第五,财政收入的可持续性也是一个问题。
当前我国财政收入的来源结构,还不够合理、不具有可持续性。
从现阶段来看,我国完善福利制度的目标还应是“减困”和“雪中送炭”,不是“锦上添花”;是目标群体的救助,而不是“3U”思想所追求的普享主义;是集中福利资源用于最需要和最贫困的人,而不是“撒芝麻盐”;是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使更多的社会群体跨进社保制度这一门槛,而不是来自于税收转移的人人有份。
2目前的任务是,要建立一个符合国情的福利制度,选择一个具有长效机制的福利制度模式,不断完善已经初具规模的福利制度雏形。
福利国家为欧洲带来了黄金般的时光,但对于我国来说,建立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得福利制度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但我们相信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我们也将会迎来属于我们的“黄金岁月”。
1百度百科
2周弘:福利国家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