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学院-孙建林pdf

合集下载

陶瓷 石墨烯块体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陶瓷 石墨烯块体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第29卷 第3期 无 机 材 料 学 报Vol. 29No. 32014年3月Journ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 Mar., 2014收稿日期: 2013-03-25; 收到修改稿日期: 2013-06-30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1262006); 上海市科委基础项目(13NM1400101)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51262006); Shanghai Committe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13NM1400101)文章编号: 1000-324X(2014)03-0225-12 DOI: 10.3724/SP.J.1077.2014.13170陶瓷/石墨烯块体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李建林1, 陈彬彬1, 章 文1, 王连军2, 江 莞2(1. 海南大学 热带岛屿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材料与化工学院 海口570228; 2. 东华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1620)摘 要: 石墨烯是2004年首次成功制备的新型二维碳纳米材料。

由于其独特的二维结构和优异的性能, 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的相关工作, 综述了石墨烯应用于陶瓷块体复合材料的新近研究成果,包括碳纳米管、SiOC 、Al 2O 3以及Si 3N 4等为基体的石墨烯块体复合材料,重点介绍了陶瓷/石墨烯块体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增韧机制以及优异的物化性能, 并探讨了陶瓷/石墨烯块体复合材料的研究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关 键 词: 石墨烯; 陶瓷; 复合材料; 制备; 综述 中图分类号: O613; TB33 文献标识码: ARecent Progress in Ceramic/Graphene Bulk CompositesLI Jian-Lin 1, CHEN Bin-Bin 1, ZHANG Wen 1, WANG Lian-Jun 2, JIANG Wan 2(1. Key Laborator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Tropical Island Resources, School of Material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 China; 2.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1620, China)Abstract: The recent years have witnessed discovery of graphene and related robust research on this new type of two-dimensional carbon nanomaterials. Due to its unique two-dimensional structure and excellent properties, graphene has become a hot topic for materials scientists worldwide.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related work,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cent progress of ceramic-based bulk graphene composites, i.e ., carbon nanotubes, SiOC, Al 2O 3, Si 3N 4- based bulk graphene composites, focusing on the preparation, toughening mechanisms as well as the excellent per-formances of them. The key aspects of future research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these composites are also dis-cussed.Key words: graphene; ceramic; composite; preparation; review石墨烯是一种由sp 2杂化的碳原子以六边形周期排列形成的二维结构, 其厚度只有0.335 nm, 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薄却最坚硬的材料, 同时也是其他维碳材料的基本结构单元。

第1章实验数据处理前言

第1章实验数据处理前言

本科生校公共选修课(18学时)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Experimental Designs and Data Analysis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孙建林博士1.1实验的目的与意义z科学实验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在人为控制时模拟自然条件下,使自然过程的生产过程以纯粹的典型的形式表现出来,以便进行观察、研究、探索自然界本质及其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z科学实验是理论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又是检验科学预见、科学知识的标准。

z科学实验包括:z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就是如何安排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可举例1.2 量与单位(1)量(Quantity)一般说法:物理量是用于定性和定量地描述物理现象的概念。

量的定义:现象、物体或物质的可以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属性。

量的概念进一步扩展,不仅是:长度、时间、温度、广义量等级、空气污染指数,还有钢丝直径、地球半径等特定量。

z量值(Value of quantity)由一个数乘以计量单位所表示的特定量的大小。

(2)单位z计量单位(Unit of measurement)作为一个被规定和采纳的特殊量用于比较相同性质的量的相对大小。

Particular quantity defined and adopted by convention, with which other quantities of the same kind are compared in order to express their magnitudes relative to that quantity.z单位制(System of unit)SI基本单位:7个长度m;质量kg; 秒s;电流A;热力学温度k;物质的量mol;发光强度cd(坎)。

SI导出单位:A.用基本单位组合表示的导出单位,如速度m·s-1B.具有专门名称与符号的导出单位,23个。

北科大材料学院导师联系表

北科大材料学院导师联系表

北科大材料学院导师联系表姓名系别专业E-mail谢建新材料加工系材料加工jxxie@赵志毅材料加工系材料加工zhaozhiyi@黄继华材料加工系粉末材料jihuahuang47@孙建林材料加工系工艺润滑sun-JL@李静媛材料加工系新材料制备陈银莉材料加工系压力加工yinli_chen@洪慧平材料加工系压力加工hhp@蒋珂材料加工系压力加工李志强材料加工系压力加工刘靖材料加工系压力加工liujing@孙蓟泉材料加工系压力加工sjq1959@王开坤材料加工系压力加工张律材料加工系压力加工zhanglv@周成材料加工系轧制挤压zhouc@刘俊友材料加工系铸造刘玉敏材料加工系铸造yuminliu@毛卫民材料加工系铸造wmmao@王自东材料加工系铸造wangzdg@吴春京材料加工系铸造cjwu@赵爱民材料加工系铸造aimin.zhao@高克玮材料物理材料物理kwgao@顾有松材料物理材料物理yousongu@ 纪箴材料物理材料物理jizhen@李金许材料物理材料物理尚成嘉材料物理材料物理宿彦京材料物理材料物理王学敏材料物理材料物理杨会生材料物理材料物理hsyang@杨善武材料物理材料物理yangshanwu@杨涛材料物理材料物理yangtao@于广华材料物理材料物理ghyu@强文江材料学系功能材料wjqiang@ 董建新材料学系金属材料jxdong@杜振民材料学系金属材料zmdu@李长荣材料学系金属材料crli@杨平材料学系金属材料yangp@曾燕平材料学系金属材料xiedong@张麦仓材料学系金属材料mczhang9@ 郭志猛粉末所粉末材料zmguo@何新波粉末所粉末材料xb-he@胡学晟粉末所粉末材料yinan0283@李汶霞粉末所粉末材料林涛粉末所粉末材料lintao@曲选辉粉末所粉末材料quxh@尹海清粉末所粉末材料hqyin@孟惠民腐蚀中心表面腐蚀ecm@李晓刚腐蚀中心腐蚀与防护lixiaogang99@王德仁腐蚀中心腐蚀与防护dr_wang@俞宏英腐蚀中心腐蚀与防护ecm@张巍腐蚀中心腐蚀与防护高瑾腐蚀中心高分子材料gdyyj@何积铨腐蚀中心高分子材料hejiquan@陈广超功能所功能材料李成明功能所功能材料chengmli@穆道斌功能所功能材料孙爱芝功能所功能材料sunaz@王金伟功能所功能材料jw-wang4123@曹文斌无机非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陈宁无机非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nchen@连芳无机非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lianfang2000@徐桂英无机非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xugy@ 徐利华无机非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xulihua1966@赵海雷无机非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hlzhao@。

北京科技大学老师联系方式

北京科技大学老师联系方式
朱 荣 钢铁冶金系 钢铁冶金 zhurong@
左海滨 钢铁冶金系 钢铁冶金 zuohaibin@
成泽伟 机关办公室 chengzewei@
郭玉明 机关办公室
王习东 冶金物理化学系 冶金物理化学 wangxidong@
王新东 冶金物理化学系 冶金物理化学 echem@
邢献然 冶金物理化学系 冶金物理化学 xing@
于然波 冶金物理化学系 冶金物理化学
梅建军 冶金与材 冶金与材
潜 伟 冶金与材 冶金与材 qianwei@
曹战民 有色金属冶金系 有色金属冶金 zmcao@
卢惠民 有色金属冶金系 有色金属冶金 luhuimin@
何积铨 腐蚀中心 高分子材料 hejiquan@
陈广超 功能所 功能材料
李成明 功能所 功能材料 chengmli@
穆道斌 功能所 功能材料
孙爱芝 功能所 功能材料 sunaz@
王金伟 功能所 功能材料 jw-wang4123@
吴春京 材料加工系 铸造 cjwu@
赵爱民 材料加工系 铸造 aimin.zhao@
高克玮 材料物理 材料物理 kwgao@
顾有松 材料物理 材料物理 yousongu@
林 涛 粉末所 粉末材料 lintao@
曲选辉 粉末所 粉末材料 quxh@
尹海清 粉末所 粉末材料 hqyin@
孟惠民 腐蚀中心 表面腐蚀 ecm@
纪 箴 材料物理 材料物理 jizhen@
李金许 材料物理 材料物理
尚成嘉 材料物理 材料物理
宿彦军 材料物理 材料物理
王学敏 材料物理 材料物理
杨会生 材料物理 材料物理 hsyang@

第二章 表面性质与表面接触

第二章 表面性质与表面接触

2.2 表面吸附与表面氧化 Surface Adsorption and Surface Oxidation
2.2.1 金属表面性质 The Metal’s property 金属及其合金都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金属的性能不但取决于其组成的原子的本性 和原子结合键的类型,而且还取决于原子的排列方式。 固态金属的规则排列的原子称为晶体结构,其基本排列形式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 方晶格和密排六方晶格等三种,如表 2-4 所示。体心立方晶格的金属有铁(α-Fe) 、铬(Cr)、 钼(Mo)、钨(W)、钒(V) 等。面心立方晶格的金属有铁(γ-Fe) 、铜(Cu)、铝(Al)、镍(Ni)、铅 (Pb) 等。密排六方晶格的金属有镁(Mg)、锌(Zn)、镉(Cd)、铍(Be) 等。 表 2-4 金属晶体结构与滑移系
2
校公共选修课《摩擦学》讲稿, 材料学院孙建林 Sun-jl@
波纹偏差又称波纹度, 是被加工金属表面周期性出现的几何形状误差, 通常用波距与波 高表示。 (3) 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又称微观表面粗糙度, 是指表面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国家标准 GB/t131-1993 规定了表面粗糙度的代号、符号及其标注方法。 形状偏差 + 波度偏差 + 表面粗糙度 ‖ 实际表面形貌
5
测量仪器
校公共选修课《摩擦学》讲稿, 材料学院孙建林 Sun-jl@
光学显微镜 干涉显微镜 反射电子显微镜 表面轮廓仪
0.25~0.25 0.25 0.005 1.35~1.5
0.18~0.35 0.025 0.005 0.005~0.25
图 2-4 为使用表面轮廓仪测量的不锈钢板表面轮廓图形,表 2-3 为该表面粗糙度各参数 测量结果。
图 2-1 金属表面显微形貌

全国高校材料学科实验教学会议人员通讯录

全国高校材料学科实验教学会议人员通讯录
zhaoyz@
龚江宏
清华大学材料系
gong@
李家强
全国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
王敏
全国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
wangmin@
罗学涛
厦门大学材料学院
xuetao@
沈晓红
厦门大学材料学院
shenxh@
许江枫
中国地质大学材料学院
xujiangfeng829@
刘伟丰
中国科技大学材料系
liuwf@
杨萍华
中国科技大学材料系
phyang@
姚连增
中国科技大学材料系
yaolz@
黄继武
中南大学材料学院
xrdcsu@
崔振铎
天津大学材料学院
zdcui@
韩雅静
天津大学材料学院
hanyajing@
冯小平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fxpwut@
杨道媛
郑州大学
yangdaoyuan@
许群
郑州大学
qunxu@
王英滨
中国地质大学材料学院
ybwang@
全国高校材料学科实验教学研讨会与会者名单
(时间:2010.07.28~07.30地点:昆明)
姓名
工作单位
电子邮箱
付春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
fuchunjuan@
杨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
yangguang@
邱海鹏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hpqiu07@
梅建平
东南大学材料学院
jpmei@
庞超明
东南大学材料学院
pangchao@
晏井利
东南大学材料学院
jingly_yan@
白书欣
国防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考生编号姓名考试方式拟录取类别拟录取培养单位100089192300072檀林浩硕博连读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2300073王洋硕博连读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2300074吴嘉伦硕博连读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2300075王泽民硕博连读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2300076王法硕博连读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2300077唐兆第硕博连读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2300080唐华杰硕博连读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2300082张鑫硕博连读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2300083陈帅硕博连读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2300084彭锐硕博连读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2300085于昊硕博连读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2300086韩志佳硕博连读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2300087薛祥东硕博连读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2300088唐宇成硕博连读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2300089王杰硕博连读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2300090王宇硕博连读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2300091马丹丹硕博连读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2400190代福龙学士直攻博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2400191陈匡磊学士直攻博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2400192安琳琳学士直攻博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2400193刘俊杰学士直攻博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2400194熊赵赵学士直攻博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2400195陈鹏学士直攻博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357喻高扬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358邹发兴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359王国伟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360吕金娟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361杨兴文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362张文远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365戎马屹飞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367邵元锐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368白金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370王嘉伟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371杨森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372李艳梅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373郭建琴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374孙畅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375陈建霞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379贾皓东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380刘红亮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381蔡昊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382董晓烽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383董晓旭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384李怡静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386薛旭东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387宋爱珍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389曹国鑫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391张玉珏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392王成龙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393罗玮华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395周文达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396黎旺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397李宝珍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00潘建洲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01郝嘉懋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02杜泽汀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05周游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06王锟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07廖露海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09郭俊真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10宁旭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12刘云鹏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14刘梦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15姜鹤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16王法国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18张灵通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19孙志鹏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20高丽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24巴奇楠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25陈海光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26邓释禅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28李博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29李俊飞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33常军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34刘欢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37欧阳新峰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38徐敬英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39汤薇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40段方苗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42韩亮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43吕宗霖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44安国庆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46郑清瑶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47南波航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48蒋凌枫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50刘欣蕊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53王铭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60朱梦媛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61李彦杰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62郑国明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64李琪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67刘锦涛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69杨蒙生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71张国强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72王传运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73胡宇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75杨梦梦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77王海波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80李亚林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83王朋飞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84耿亦直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85杨洪舟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非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89199100488李娜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定向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拟录取专业拟录取导师备注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克玮材料科学与工程牛康民材料科学与工程葛昌纯材料科学与工程王国杰材料科学与工程董建新材料科学与工程卢云峰材料科学与工程孙建林材料科学与工程姜勇材料科学与工程黄继华材料科学与工程李立东材料科学与工程王守国材料科学与工程张波萍材料科学与工程王戈材料科学与工程张波萍材料科学与工程李立东材料科学与工程燕青芝材料科学与工程杨平递补录取材料科学与工程张跃材料科学与工程张跃材料科学与工程张跃材料科学与工程姜勇材料科学与工程张跃材料科学与工程詹倩材料科学与工程赵志毅材料科学与工程郑裕东材料科学与工程王戈自愿放弃材料科学与工程郑磊材料科学与工程韩静涛材料科学与工程闫小琴材料科学与工程徐晓光材料科学与工程牛康民材料科学与工程赵海雷材料科学与工程庞晓露递补录取材料科学与工程王开坤材料科学与工程田文怀材料科学与工程姜勇材料科学与工程朱思泉材料科学与工程燕青芝材料科学与工程周张健材料科学与工程郑磊材料科学与工程刘泉林材料科学与工程葛昌纯材料科学与工程张迎春材料科学与工程曹晖材料科学与工程王丽萍材料科学与工程常永勤递补录取材料科学与工程董建新材料科学与工程王鲁宁材料科学与工程孙建林材料科学与工程王国杰材料科学与工程沈保根材料科学与工程李静媛材料科学与工程杜振民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联合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刘雪峰材料科学与工程顾有松材料科学与工程任学平材料科学与工程周成材料科学与工程于浩材料科学与工程李静媛材料科学与工程杨穆材料科学与工程王开坤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联合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牛康民材料科学与工程陈俊红材料科学与工程张跃与钢铁研究总院联合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曹文斌材料科学与工程王自东材料科学与工程赵海雷材料科学与工程廖庆亮材料科学与工程刘雪峰递补录取材料科学与工程杨洲材料科学与工程李长荣材料科学与工程刘雪峰自愿放弃材料科学与工程官月平材料科学与工程刘雪峰材料科学与工程齐俊杰材料科学与工程牛康民材料科学与工程毛卫民B材料科学与工程董文钧材料科学与工程王鲁宁材料科学与工程卢云峰材料科学与工程苗君材料科学与工程王戈递补录取材料科学与工程李勇材料科学与工程徐桂英材料科学与工程杜振民材料科学与工程连芳材料科学与工程陈冷材料科学与工程王守国材料科学与工程王戈自愿放弃材料科学与工程杨平自愿放弃材料科学与工程廖庆亮材料科学与工程于广华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克玮材料科学与工程宋仁伯材料科学与工程李红霞材料科学与工程于月光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联合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庞晓露自愿放弃材料科学与工程赵志毅材料科学与工程强文江材料科学与工程常永勤自愿放弃材料科学与工程牛康民材料科学与工程王守国材料科学与工程王鲁宁。

添加剂皂化值对铝材轧制油工艺润滑性能的影响

添加剂皂化值对铝材轧制油工艺润滑性能的影响

第 21 卷第 6 期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1 年 6 月 V ol.21 No.6 The Chinese Journal of Nonferrous Metals Jun. 2011 文章编号:1004­0609(2011)06­1491­05添加剂皂化值对铝材轧制油工艺润滑性能的影响孙建林,黄 瑛,熊孝经,么文静,武 迪(北京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摘 要:将皂化值不同的两种添加剂加入到基础油中配制成不同浓度的铝材轧制油,通过四球摩擦磨损试验考查 添加剂的皂化值对轧制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四辊冷轧实验对轧制油轧制工艺润滑效果进行测试,结合退 火清洁性实验对两种皂化值不同的添加剂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皂化值较高的添加剂配制的轧制油表现出较 好的抗磨减摩效果;随着添加剂含量的增加,极性分子在铝材表面的吸附量增大,轧制油的摩擦学性能增强,极 压抗磨性能增强,且出现饱和吸附,添加剂皂化值越高,达到饱和吸附的速度越快;皂化值较高的添加剂对轧后 铝材退火清洁性影响较小。

关键词:铝材轧制油;添加剂;皂化值;摩擦学性能;退火清洁性中图分类号:TG339 文献标志码:AInfluence of additives with different saponification values onlubricative properties of aluminum rolling oilsSUN Jian­lin, HUANG Ying, XIONG Xiao­jing, YAO Wen­jing, WU Di(School of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Un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 100083, China)Abstract: Two kinds of additives with different saponification values were added to aluminum rolling oils. The effect of additives saponification value on the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rolling oils were examined by four­ball friction and wear testing machine. And the lubrication effect of rolling oils was actually verified by cold rolling. Finally, the kinds of additives with different saponification values were synthetically evaluated combining with the experiments of annealing clea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olling oils confected with the additive with larger saponification value showa better anti­wear performance. With increasing the additive content, the polar molecule adsorption on the aluminumsurface increases, so the anti­wear performance is enhanced, and there is a saturated adsorption. The greater the saponification value of the additive is, the faster speed the absorption saturation achieves. The effect of the large saponification value of additives on the aluminum annealing cleaning after rolling is small.Key words:aluminum alloy oils;additive;saponification value;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anneal cleaning采用工艺润滑可以有效地降低铝板材轧制过程中 的轧制压力, 减小摩擦因数, 改善轧件的表面质量 [1−2] 。

Ni-P表面纳米材料的制备

Ni-P表面纳米材料的制备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Ni-P表面纳米材料的制备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化学工程指导教师:***20060601Ni-P表面纳米材料的制各(3)实验方法用马弗炉升温至退火温度300℃(低于正常的晶化温度),将施镀后的试件放入其中,同时通入高纯氮气加以保护,保温30~150min,然后随炉冷却至室温。

2,2.2等离子体轰击(1)实验原理等离子体是一种处于高度激发状态的不稳定气体,这种气体由离子、电子、自由基、激发分子组成电中性状态,被称之为与固体、液体、气体并列的“第四状态”15”。

宇宙物质的99.9%以上都是以等离子状态存在的。

等离子体大体上分为高温等离子体(平衡等离子体)和低温等离子体(非平衡等离子体)。

当整个等离子体系统温度>5×103K时,即体系处于热平衡状态时,其中各种粒子的平均动能都达到一致,即Te/T。

望1,这种等离子体称之为高温等离子体。

而当电子温度(Tc)很高(104~105),气体温度(k)近于常温,T。

>>T。

,等离子体处于热的不平衡状态,称之为低温等离子体157。

5s】。

本实验的等离子体是由微波电子回旋共振(EcR)等离子源产生的,其基本原理是:工作气体中的少量初始电子在磁场中产生回旋运动,当输入的微波频率m等于电子在磁场中的回旋频率0)。

时,电子发生回旋共振,微波能量通过共振耦合给电子,获得能量的电子与工作气体分子发生非弹性碰撞,工作气体电离从而产生等离子体。

微波电子回旋共振(EcR)等离子源产生的等离子体为低温等离子体。

(2)实验装置等离子体轰击实验是在双放电腔微波(EcR)全方位离子注入系统中进行的,该系统由大连理工大学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自行研制,设备实图见图2.3。

图2.3微波EcR全方位离子注入系统Fig.2.3MV—ECRPSIlSYSTEM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3.6列出了Ni.P镀层中不同的磷含量与特征峰的衍射角的关系。

从表3.6可看出,随磷含量从3.82增到6.40和11.69,Ni(111)衍射峰的衍射角从44.74。

乳化液中铁粉对轧后硅钢表面质量的影响

乳化液中铁粉对轧后硅钢表面质量的影响

乳化液中铁粉对轧后硅钢表面质量的影响李岩;孙建林;陈婧玥【摘要】通过MRS-10A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和MM-W1A立式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含有铁粉的KD-1乳化液以及新制备的相同体积浓度的KD-2乳化液进行摩擦学性能测试,采用LMS-30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度分布测定仪测量KD-1乳化液中铁粉的粒径,最终通过四辊冷轧试验机检验乳化液中的铁粉颗粒对轧后硅钢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有铁粉颗粒的KD-1乳化液润滑下,钢球的磨斑痕迹较深、磨斑直径较大;KD-1乳化液的平均摩擦因数为0.100 7,比KD-2乳化液高22.34%,硅钢试样表面磨损量也比KD-2高出35%;KD1乳化液润滑下冷轧硅钢板的轧后表面有明显的微裂纹及犁削缺陷.在高速冷连轧生产过程中,乳化液中铁粉浓度应小于150mg/L,铁粉粒径应低于3μm,当铁粉含量过高时,可通过磁性过滤器或撇油方法来降低铁粉含量.【期刊名称】《石油炼制与化工》【年(卷),期】2015(046)003【总页数】4页(P71-74)【关键词】冷轧硅钢;摩擦磨损;乳化液;工艺润滑【作者】李岩;孙建林;陈婧玥【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3;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3;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电工钢也被称为硅钢,是制造电机、变压器和镇流器铁芯以及各种电器元件的最重要金属功能材料,是发展电力、家用电器、电讯、国防等工业不可缺少的铁芯材料。

冷轧无取向硅钢是用冷轧工艺生产的一种软磁材料。

其基板内部的晶粒位向在各方向上是均匀分布的,理想的无取向硅钢产品织构为{100}<hkl>,即在各方向上的磁性分布是均匀的[1-2]。

为保证冷轧硅钢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因此轧制过程中的工艺润滑变得越来越重要。

冷轧无取向硅钢主要采用乳化液进行工艺润滑,乳化液润滑作用主要体现在轧制过程中硅钢和轧辊之间形成一层油膜,使得硅钢表面和轧辊之间的润滑处于液体润滑状态,有助于改善轧后硅钢表面质量,延长轧辊使用寿命,降低轧机能耗等[3-6]。

《材料性能学》1-4章电子教案2

《材料性能学》1-4章电子教案2
13


4、真应力-真应变曲线(S-e曲线)

实际上,在拉伸过程中,试棒的截面积和长度随着拉伸力的增大是 不断变化的,工程应力一应变曲线并不能反映试验过程中的真实情 况.如果以瞬时截面积A除其相应的拉伸力F,则可得到瞬时的真应力S, 同样,当拉伸力F有一增量dF时,试样在瞬时长度 L的基础上变为L+dL, 于是应变的微分增量应是 de=dL/L,则试棒自 L0伸长至L后, 总的应变量为 : e L dL L

6
第一节 力-伸长曲线和应力一应变曲线

一、力-伸长曲线(拉伸图)
材料的单向静拉伸试验通常是在室温下按常 规的试验标准,采用光滑圆柱试样在缓慢加载和低 的变形速率下进行的.试验方法和试样尺寸在试验 标准中有明确规定.在拉伸过程中,随着载荷的不 断增加,圆柱试样的长度将不断的增加,这些量的 变化可由试验机上安装的自动绘图机构连续描绘出, 拉伸力F和绝对伸长量ΔL的关系曲线,直至试样断 裂.如图1-1所示。






二、金属、陶瓷类材料弹性变形的微观过程的双原子模型解释. 在正常状态下,晶格中的离子能保持在其平衡位置仅作微小的热 振动,这是受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控制的结果.一般认为,这种作 用力分为引力和斥力,引力是由正离子和自由电子间的库仑力所产生, 而斥力是由离子之间因电子壳层产生应变所致.引力和斥力都是离子 间距的函数。 图1-5即为离子互相作用时的受力模型,图冲N1、N2分别为两离子 的平衡位置,曲线1为引力,曲线2为斥力,曲线3为合力,
《材料性能学》电子教案
〔面向21世纪材料科学与工程高等教育改革 试用教材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王从曾 主编〕
材料与科学工程学院

第一章摩擦学概论

第一章摩擦学概论

课程名称: 摩擦学Tribology 课程类型:校公共选修课计划学时:18主讲教师: 孙建林 教授;校公共选修课 “摩擦学”(教学大纲)课程类型: 公共选修课计划学时: 18 教材:有先修课程:1摩擦学概述-------------------------------------3学时1.1摩擦学定义与主要内容1.2摩擦与润滑的发展1.3摩擦学研究状况1. 4 摩擦学面临的任务2表面性质-------------------------------------3学时2.1表面形貌与表面测量2.2 表面张力与表面能2.3表面吸附与氧化2.4 表面接触3摩擦机理-------------------------------------3学时3.1摩擦类型与特点3.2摩擦理论3.3影响摩擦的因素3.4摩擦的测定4工艺润滑剂概述-------------------3学时4.1工艺润滑的目的与要求4.2润滑状态;4.3工艺润滑剂的类型(油基润滑剂;水基润滑剂;乳化液;固体润滑剂)4.4润滑添加剂5 工艺润滑基本理论--------------------------------------------------3学时5.1润滑状态5.2流体润滑5.3混合润滑5.4 边界润滑6磨损-------------------------------------------3学时6.1磨损的定义6.2磨损类型6.3磨损对工模具及制品表面质量的影响参考书目[1] 温诗铸,摩擦学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2] 全永昕,工程摩擦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

[3] 汪一麟,实用摩擦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4] 颜志光,润滑材料与润滑技术,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0。

[5] 张剑烽等,摩擦磨损与抗磨技术,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3。

[6] 孙建林,材料成形摩擦磨损与润滑,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扫描电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建设

扫描电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建设

262019年11月总第325期ISSN1672-1438CN11-4994/T 扫描电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建设陈奇俤 吕秋丰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福建福州 350116摘 要:扫描电镜是材料类专业一种重要的分析与表征工具。

扫描电镜实验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传统扫描电镜实验教学存在教学设备紧缺、授课方式单调、教学效果差等现象和问题。

建立扫描电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可弥补实际扫描电镜实验教学的不足,切实提升扫描电镜实验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扫描电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作者简介:陈奇俤,工学博士,实验师;通讯作者:吕秋丰,工学博士,副教授。

基金项目: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流学科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编号:FBJG20180052)。

扫描电镜是材料类专业一种重要的分析与表征工具,是研究和检测材料的重要手段[1]。

扫描电镜实验教学在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扫描电镜属于大型贵重设备,设备短缺,导致扫描电镜配套的实验教学主要以教师讲解、演示操作为主[2],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差,严重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技能锻炼。

虚拟仿真技术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编程技术,是实验教学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相结合的创新产物和目标,是解决教学中设备资源短缺难题的有效方法和手段[3],越来越受到学校的欢迎。

因此,建立扫描电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可以弥补实际扫描电镜实验教学的不足,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扫描电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的构建扫描电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的构建,能够将课程理论知识和实验有机结合,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基本理论,同时也培养实际操作、验证理论、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系统主要由管理平台和系统平台两部分构成。

管理平台主要为教师端,进行课程设置管理、学生管理、课程成绩管理、互动交流通知等[4,5],系统平台设计的重点放在扫描电镜实验的虚拟仿真上,主要包括扫描电镜结构及工作原理、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扫描电镜图像衬度观察、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四部分内容。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A类岗位拟聘任人员公示名单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A类岗位拟聘任人员公示名单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A类岗位拟聘任人员公示名单/edoas2/website6/level3.jsp?id=1359119241000293经学校岗位聘任委员会审定,共有324人拟聘任至A类岗位,其中教师岗位321人,A1岗位82人,A2岗位124人,A3岗位115人;非教师A3岗位3人。

现将拟聘人员名单公示如下,如有异议,请于公示期内向岗位聘任申诉受理委员会反映。

A1教师岗位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12人)宋存义倪文金龙哲姜福兴高永涛朱维耀汪群慧吴顺川胡乃联纪洪广王金安李长洪△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10人)王新华☆苍大强吴胜利张建良朱荣王新东梅建军成国光△王福明△薛济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8人)康永林☆毛卫民☆A刘雅政☆刘国权☆赵海雷董建新万发荣杜振民杨平黄继华龙毅张波萍于广华燕青芝曹文斌任学平△韩静涛△毛卫民△B机械工程学院(9人)王立☆温治☆苏庆泉刘应书臧勇马飞△ 夏德宏△闫晓强△张清东△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4人)王志良☆胡长军周贤伟△杨扬△自动化学院(3人)李晓理△穆志纯△尹怡欣△数理学院(3人)郑连存巨新马星桥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1人)闫海东凌经济管理学院(3人)张群☆李铁克☆何维达马克思主义学院(1人)陆俊☆外国语学院(2人)张敬源何伟高等工程师学院(1人)刘立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3人)王西涛惠希东杨滨冶金工程研究院(3人)唐荻徐科△何安瑞新材料研究院(7人)李晓刚☆何业东郭志猛张深根范丽珍何新波路民旭△国家科学中心(1人)冯强国家板带中心(1人)杨荃注:☆ —— 表示终身教授△—— 表示不计次A2教师岗位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17人)徐九华蔡嗣经林海谢玉玲谭卓英蒋仲安孙体昌张英华宋波李仲学乔兰李子富孙春宝高谦谢谟文宋卫东牟在根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15人)包燕平李京社陈伟庆张家泉张炯明王静松郭汉杰张梅郭敏焦树强潜伟刘青程树森郭兴敏宋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3人)李静媛尚成嘉 刘泉林王学敏周张健宋仁伯李长荣高克玮郑裕东孙建林闫小琴强文江李立东机械工程学院(16人)冯志鹏石博强冯明曹建国韩建友李威邱丽芳王宝雨杨海波张杰张康生冯俊小冯妍卉林林董绍华李苏剑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7人)班晓娟王沁张晓彤曾广平王建萍解仑赵冲冲自动化学院(6人)童朝南杨卫东李希胜张朝晖蓝金辉付冬梅数理学院(8人)闵乐泉魏培君顾强廖福成申江尚新春吴平陈明文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4人)边永忠弓爱君李文军陈飞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10人)高俊山高学东佘元冠黄晓霞王道平刘澄魏钧张剑何枫武森文法学院(2人)许放时立荣马克思主义学院(2人)彭庆红左鹏外国语学院(1人)陈红薇高等工程师学院(1人)赵志毅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6人)高学绪张勇宋西平叶丰周香林朱洁冶金工程研究院(5人)米振莉赵爱民蔡庆伍刘建华吕志民新材料研究院(9人)贾成厂刘雪峰董超芳杜翠薇宿彦京唐伟忠尹海清秦明礼李金许国家科学中心(1人)陆永浩中国教育经济信息网管理中心(1人)曲绍卫A3教师岗位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11人)周北海冯雅丽杨慧芬杜翠凤周晓敏李克庆刘娟红龚敏潘旦光李铁王洪江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12人)吴铿孙彦辉张延玲李建玲于然波陈骏李宏李素芹李宏煦白皓李晓岑李延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人)于浩田文怀杨善武杨洲孙加林王国杰李勇徐桂英陈冷王开坤耿文通官月平张迎春徐晓光连芳齐俊杰常永勤郭晖苗君曾燕屏机械工程学院(11人)郗安民黄重国乐恺刘向军吴延鹏阳建宏朱超甫孙朝阳尹忠俊姜泽毅覃京燕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4人)胡玥包宏殷绪成罗熊自动化学院(3人)陈先中李擎迟健男数理学院(10人)胡志兴张晓丹马万彪申亚男王凤平吴兰鹰陈艳萍刘宇钱萍王鹿霞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7人)刘杰民常志东李晔胡继业范慧俐李建强袁文霞东凌经济管理学院(7人)戴淑芬肖明鲍新中杨建华杨青冯梅杨武文法学院(1人)吴群芳体育部(4人)张孔军董苹周振平蒋玉跃高等工程师学院(1人)张少军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6人)张海龙王艳丽张来启刘雄军李龙飞包小倩冶金工程研究院(5人)孙蓟泉余伟武会宾江海涛赵征志新材料研究院(12人)孟惠民李成明曹江利张津郝俊杰徐利华白洋柳伟李平孔祥华俞宏英刘俊友国家科学中心(1人)金莹其它专业技术职务A3岗位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1人)王建国期刊中心(1人)佟建国校医院(1人)李素君北京科技大学岗位聘任委员会2013年1月25日。

第六章金属的磨损(打印)

第六章金属的磨损(打印)

第六章金属中的磨损长期以来,磨损一直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同时也是一个跨学科性的课题。

但是,由于对其基本知识了解不够,尤其是金属塑性变形有关磨损资料缺乏,给理论上阐述带来困难。

近年来,材料保护和能源节约日趋重要,而磨损是材料消耗的主要原因,减少磨损就可大大地节约材料与材料生产方面所需的能源。

研究材料成形过程的磨损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磨损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寻找磨损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从而注重选择合理的工模具材料,设计减少磨损的材料成形工艺和采用适当的工艺润滑剂,以保证材料磨损减少到最低程度,同时提高成形制品质量。

6.1磨损摩擦副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引起接触表面上材料的迁移或脱落过程称之为磨损,见图1-2。

这一过程往往还拌随有摩擦热的产生。

磨损和摩擦热是摩擦的必然结果。

同样,磨损也是伴随着摩擦必然存在的,只不过在有些情况下磨损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

( 迁移) (脱落)图6-1 磨损示意图举例说明:磨损的危害? 谜语?6.1.1磨损过程一般磨损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见图6-1。

(1)跑合(磨合)阶段在载荷作用下,接触表面上的微凸体首先发生塑性变形,真实面积逐渐增加,直至相对稳定。

跑合(Running-in Process)过程的特点是摩擦表面有较大的磨损并有发热现象,表面的几何形貌以及表面和表层的物理、力学性能发生变化。

(2)稳定阶段摩擦副经过跑合后,进入稳定磨损阶段。

这时,在摩擦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摩擦的实际接触面积保持不变(动态平衡),即一些摩擦粘接点因磨损而破坏,又生成一些新的摩擦粘接点,单位面积上的实际接触压力保持一定动态平衡,磨损率趋于稳定。

(3)“急剧”磨损阶段随着磨损过程的进行,摩擦副几何尺寸发生较明显的变化,产生大量的磨屑,摩擦表面及表层发生严重的变形,尺寸精度严重下降,摩擦条件发生很大变化,出现振动,严重发热等现象,使磨损速率升高,磨损加剧,直至报废。

图6-1 磨损量W 与工作时间t 的关系6.1.2磨损与摩擦关系磨损与摩擦过程密切相关,在摩擦磨损过程中,摩擦表面及表层的形貌、结构与性能发生变化,同时伴随着能量的传递与消耗。

X射线

X射线
h

式中:h为普郎克常数6.626 ¬10-34J • s
E(keV)=h· ≈12.4/λ
C
4. X射线的特点
a. b. c. d. e. f.
X射线具有极高的穿透力(有一定的吸收) 直线传播(电、磁场不能使其偏转) 肉眼无法观察,照相底片感光 能使某些物质的外层电子跃迁,产生可见光(荧光) 能使气体电离 能杀死生物组织细胞
100-10μm 显微结构 10-0.2μm 0.2-0.01μm <0.01μm (10nm) 亚显微结构(细观 结构) 微观结构 暗场显微镜、超视显微镜、干 涉相衬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场离子显微镜、高分辨率电子 显微镜 偏光显微镜、反光显微镜、相 衬显微镜、干涉显微镜
晶粒多相集团
相份定性和定量,晶形、分布及物相的 光学性质 物相或颗粒形状、大小、取向、分布和 结构;物相的部分光学性质:消光、干 涉色、延性、多色性等。 液相分离体、沉积、胶凝结构、界面形 貌、晶体构造的位错缺陷。 钨晶格、高岭石点阵
扫描电子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 原子力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 场离子显微镜
成分谱分析法 非图像分析法
色谱分析 热谱分析 能谱、质谱分析 光谱分析
衍射法
X射线衍射法 电子衍射法 中子衍射法
3.结构层次与分析方法
表1-1材料结构层次的划分及所用观察设备
物体尺寸 100μm以上 结构层次 宏观结构 (大结构) 观察设备 肉眼、放大镜、实体显微镜 研究对象 大晶粒、 颗粒集团 举例 断面结构、外观缺陷、裂纹空洞
高速运动的电子将可能把阳极靶原子的第K、L、M ┈等壳层 的电子电离出来,而为了保持体系的能量最低,更外层电子将跃迁 到这些空位上,从而产生特征X射线。(标识谱) 莫塞莱(J.Moseley)研究了一系列元素的Kα线后,发现具 有某种规律性。在玻尔理论的引导下,给出了Kα线的Moseley公 式: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成型摩擦与润滑实验报告参考模板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成型摩擦与润滑实验报告参考模板

材料成型摩擦与润滑实验报告四球摩擦磨损试验一、实验目的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铜轧制油的摩擦系数。

二、实验材料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一台、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传感器、变频器、放大器、四个完全一样的钢球、清洗剂、卫生纸、扳手、铜轧制油。

其中用到的铜轧制油的性能如下:性能1#密度29.5℃,g•cm-30.812运动粘度40℃,mm2•s-1 4.27倾点,℃<-12.0闪点,开口,℃154馏程范围,℃261~388铜片腐蚀100℃,3h,级1a旋转氧弹,150摄氏度,加水,min 1348皂化值,mgKOH•g-1 15.21三、实验原理由右图可见,四球机的四个钢球形成一个等边四面体,上面一个球对下面三个球,在三个接触点的作用力可由等边四面体来分析。

B、C、D作用在上面A球上的三个压力相同,即N1=N2=N3。

假设A球受到的垂直方向上的合力为F,则在高速旋转时与下边三个球的摩擦力相同,F1=F2=F3=uN1。

所以只要测出自动拉力记录仪上的读数F1和载荷F就可以求得摩擦系数μ。

在此实验中,不同时刻的u由计算机程序自动计算得出。

四、实验步骤图一1.打开程序,设置零点。

2.用实验中用到的清洗剂清洗钢球、油盒和上夹头、夹具。

3.在试验机主轴上夹头中安装一洗净的试验钢球,并用夹具夹紧。

4.在油盒中安装三个洁净的试验钢球,并用夹具夹紧。

5.把试验中所用到的试验油倒入油盒中,使润滑油充满油盒中的空隙,并使润滑油浸没过油盒中三个试验钢球顶部。

6.按照所需要的转速调变频器的相应频率及相应的参数。

7.设置电脑上程序的相应初值。

8.开始试验,注意观察电脑显示屏上的摩擦系数的曲线变化,并记录数据。

五、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实验中得出的数据如下:P B=559N WSD=0.44mm图二时摩擦系数波动较大,原因如下:1.试验机开始运转还未达到稳定状态。

2.钢球开始运转是逐渐加速的,所以在速度稳定以前,摩擦系数变化较大。

3.一开始钢球之间没有完全啮合,这种不稳定的摩擦系数变化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研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纳米润滑粒子与轧制变形表面交互作用及模型研究(51274037),2012年-2016年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分子动力学研究铜轧制润滑缓蚀剂吸附与屏蔽协同效应(51474025),2014年-2018年
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压延铜箔轧制油的研制,2012年-2015年
【代表性学术论文】
1. S. Xiong, J. Sun ,et al. Effect of Lubricants and Annealing Treatment on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Microstructure of Rolled Copper Foil[J]. Journal of Electronic Materials, 2015,44(7): 2432-2439.
2. Jianlin Sun, Nana Liu, et al. Research of oil film thickness model and surface quality in cold-rolling copper foil [J]. Lubrication Science,2014, 26(2):95-106.
3. Jianlin Sun ,Yi Meirong and Sun Qiao.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ubricants’Tribological Properties and Their Lubricating Performances in Cold Rolling [J]. J. of Tribology, 2014, 136(3), 034·502.
4. Jianlin Sun, Huang Ying and Mingyu Lu. Optimize aluminum's surface roughness in rolling lubrication process [J]. Industrial Lubrication and Tribology, 2013,65(3):175-180.
5. Sun Jianlin, Meirong Yi, et al. Research of black spot defects on cold rolled strip surface[M].9th International Rolling Conference & 6th European Rolling Conference, 2013,6,Italy .
孙建林,1960年4月出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1985年在国防科技大学材料专业获学士学位,1994年和1998年
在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大学金属塑性加工专业获硕
士和博士学位。

2007年在美国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做高级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材料加工新工艺新技
术研究。

主要材料成形摩擦、磨损与工艺润滑技术研究。

证件照 (宽3.5*高4.9cm )
【Publications 】
1. S. Xiong, J. Sun ,et al. Effect of Lubricants and Annealing Treatment on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Microstructure of Rolled Copper Foil[J].Journal of Electronic Materials, 2015,44(7): 2432-2439.
2. Jianlin Sun, Nana liu, et al. Research of oil film thickness model and surface quality in cold-rolling copper foil [J]. Lubrication Science. 2014, 26(2):95-106.
3. Jianlin Sun,Yi Meirong and Sun Qiao.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ubricants’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and Their Lubricating Performances in Cold Rolling [J]. J. of Tribology, 2014, 136(3), 034-502.
4. Jianlin Sun, Huang Ying and Mingyu Lu.Optimize aluminum's surface roughness in rolling lubrication process[J]. Industrial Lubrication and Tribology, 2013,65(3):175-180.
5. Sun Jianlin, Meirong Yi, et al. Research of black spot defects on cold rolled strip surface [M].,9th International Rolling Conference & 6th European Rolling Conference, 2013,6,Italy . SUN JIANLIN , the professor of School of Material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USTB, received his B.E. in materials from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 1985, and M.E. and Ph.D. in Metal-Forming from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 1994 and 1998. As a Senior
Visiting Scholar, He worked in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in USA in 2007.His recent research interest is
friction, lubrication and wear in metal-forming and Nano
lubrication. 证件照 (3.5*4.9c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