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题答题模式
五年级语文阅读答题模板
五年级语文阅读答题模板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类题目。
题目1:解析:1.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答题模板:谁 + 做了什么 + 结果怎样。
3. 答案:林海音(文中的“我”)在书店偷偷读书,经历担忧、惧怕、快乐等复杂心理,最终收获知识。
题目2:解析:1. 按照模板,“谁”是一家人,“做了什么”是种花生、收花生、议花生,“结果怎样”是通过议花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2. 答案:一家人种花生、收花生、议花生,最后通过议花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二、理解词语含义类题目。
题目3:解析:1. 理解词语含义答题模板:本义 + 文中义。
3. 答案:“信赖”本义是信任并依靠,文中指珍珠鸟对“我”信任的态度。
题目4:解析:1. 先看本义,“垂头丧气”本义是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样子。
3. 答案:“垂头丧气”本义是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样子。
文中指廉颇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的情绪状态。
三、分析人物形象类题目。
题目5:解析:1. 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模板:从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以及事件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 答案:诸葛亮是一个胸有成竹、自信、足智多谋、沉着冷静的人。
从他答应周瑜三天造十万支箭的语言描写,向鲁肃借船等的动作描写,以及面对周瑜陷害时的神态描写都可以体现。
题目6:解析:1. 依据答题模板。
文中武松不听店家劝告执意上冈(语言、动作描写),表现出他倔强、勇敢;在冈上遇到老虎时,他赤手空拳与老虎搏斗(动作描写),体现出他武艺高强、勇猛无畏;打完老虎后,他一步步挨下冈来(动作描写),也显示出他的真实,不是一味地逞强。
2. 答案:武松是一个倔强、勇敢、武艺高强、勇猛无畏且真实的人。
从他不听店家劝告执意上冈、赤手空拳打虎以及打完虎后挨下冈等描写中可以看出。
四、理解句子含义类题目。
题目7:解析:1. 理解句子含义答题模板:从句子中的关键词、修辞手法、表达的情感以及与全文的关系等方面分析。
2.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不可估量”,强调了圆明园毁灭损失的巨大。
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全套
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全套一、理解主旨1. 问文章的主旨大意是什么?/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 这篇文章让你有何感悟?3. 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4. 分析文中作者的情感态度。
答题策略:1. 在分析文章主旨时,要紧扣文题,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抓住关键词语和中心句,梳理文章结构,合理归纳。
2. 按照题目要求,根据阅读理解合理筛选并概括重要信息。
3. 在归纳时要全面,不遗漏。
二、分析结构1.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段落大意。
2. 请简要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
3. 文章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4. 文章是怎样安排结构的?5. 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6. 文章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7. 文中使用了什么顺序?8. 文章为什么先写……后写……。
9. 如何理解文章的过渡段/过渡句?10. 文章的开头、结尾有什么特点?11. 文中的段落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12. 请从文中横线处(或其他地方)提取一个语意群,包括关键信息并进行解释。
答题策略:1. 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结合文本材料,按照不同的阅读层次和角度进行梳理。
2. 明确结构上的作用和特点,根据上下文做出合理的推断和认识。
3. 注意文中的关联词、过渡句、总结句等关键信息,把握上下文之间的联系。
4. 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归纳。
5. 在分析时要注意文章的文体特点,如议论文要注意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等。
6. 注意文章的写作顺序和段落之间的关系,以及段落内部的层次关系。
7. 答题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条理性。
三、把握文意1. 请解释文中某句话的意思。
2. 文章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请说说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3. 某句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表现主旨有何帮助?/是否为文章的点睛之笔?/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教育教学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模板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模板1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模式(1)诗歌答题模式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2)现代文答题模式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3)小说独特答题模式1.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抓住修饰语逐一举例分析2.评价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3.小说中插叙的作用:情节角度(上、下文)+主题角度+人物形象角度4.小说主题:通过xx人的xx事,歌颂了(批判了)xx的精神(社会现象)5.简析人物:人物定位(性格、身份地位)+举例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情节、主题)6.小说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结构安排+语言特色7.人物形象的塑造: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4)实用文独特答题模式1.访谈提问的艺术:紧扣主题,不蔓不枝+善于引导,环环相扣+适时应和,便于沟通2.新闻作品优秀之处:选材+对象+见解+提问技巧3.写xx多余吗?:主题+人物+文体特点(5)积累——现代文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 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自由灵活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b传神鲜明17.插叙:a丰富内容+b深化主题+c使事件曲折有致+d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e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b读起来波澜起伏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21.开头段: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c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d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e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f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g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22.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c衬托作用+d渲染、烘托气氛+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语文阅读理解题目答题技巧和方法
语文阅读理解题目答题技巧和方法一、概括类题目。
题目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略)解析:1.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很多种。
如果是记叙文,可以按照“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的模式来概括。
2. 首先确定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或事物,然后找出他们的主要行为或事件经过,最后明确事件的结果。
3. 例如这篇文章,主要人物是小明,他在一个下雨天帮助一位迷路的老奶奶找到回家的路,结果老奶奶的家人对他表示感谢。
所以概括为:小明在下雨天帮助迷路的老奶奶回家,受到老奶奶家人感谢。
题目2:概括文章某一段落的大意。
(段落略)解析:1. 对于段落大意的概括,可以采用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往往是概括段落主要内容的句子,一般位于段首或段尾。
2. 如果没有中心句,可以对段落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整合。
例如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春天的景色,提到了花朵盛开、鸟儿啼鸣、春风吹拂等,整合起来就是:这一段描绘了春天花朵盛开、鸟儿啼鸣、春风吹拂的美丽景色。
二、理解词语类题目。
题目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静谧”的意思。
解析:1. 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多种。
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也可以根据词语的构成来推断。
2. “静谧”这个词,从上下文看,描写的是夜晚的环境,周围很安静。
从词语本身来看,“谧”有安静的意思。
所以“静谧”的意思是安静。
3. 如果要更准确地作答,可以说:“静谧”形容环境十分安静,在文中指夜晚宁静的氛围。
题目4:文中“这个词(某个有特殊含义的词)”有什么特殊含义?解析:1. 首先要明确这个词的本义。
然后看它在文章中的语境。
2. 例如文中“绿色”这个词,本义是一种颜色。
但在这篇描写环保的文章中,“绿色”代表着环保、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等特殊含义。
通过分析文章中关于环保理念与“绿色”相关的表述,如“绿色生活”“绿色能源”等,就能得出这个特殊含义。
三、理解句子类题目。
题目5:谈谈你对“阳光总在风雨后”这句话在文中的理解。
解析:1. 理解句子含义要从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两个方面入手。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总结(精选3篇)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总结(精选3篇)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总结第1篇语文阅读题快速答题方法一、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
二、答案来源2.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
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再加以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
三、友情提示1.注意审题,领会出题者意图,围绕题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问。
2.辨识文体,根据文体知识作答;答题应有条理、书写规范。
3.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旨(中心论点)来发散,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并尽量结合实际感受、引用的相关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练概括。
四、文体知识备忘录(一)说明文阅读1.明确说明对象:辨析说明对象可以:a. 看文章题目;b. 根据说明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2.概括说明内容:事理说明文说明内容一般可概括为:本文主要说明(说明对象)的构造、形态、性质、特点、变化、成因、工作原理、功用等方面。
(视具体说明对象的哪些内容而定)3.明确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常见的有:a.从概括到具体;b.从整体到局部;c.从主要到次要;d.从现象到本质;e.从原因到结果;f.从特点到用途。
事理说明文一般都采用逻辑顺序的说明顺序。
4.明确说明方法:(1)说明方法:a.下定义(模式:什么是什么);b.举例子;c.作比较;d.列数字;e.打比方;f.分类别;g.列图表(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a、先指明所用的说明方法;b、再联系说明内容分析该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哪方面的特征。
5.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规范:答:不能删去,“xx”表示……,去掉后就变成了……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过于绝对化)6.明确说明文的结构(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常用的结构模式: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
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一、阅读理解。
1. 阅读文章,抓住主题思想,了解文章大意。
2. 仔细阅读问题,理清问题要求,确定解题思路。
3. 通读全文,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答案往往就在文章中。
二、填空题。
1. 通读全文,找出与填空题相关的信息。
2. 确定填空题的词性和语法要求,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空格。
3. 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保持句子通顺。
三、词语解释。
1. 通读全文,找出生词或生词短语所在的句子。
2.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推测生词的意思。
3. 结合词语前后的语境,进行合理推测。
四、短文填空。
1. 通读全文,了解短文大意,抓住短文的主题思想。
2. 根据短文内容,理清空格处所需填入的词语。
3. 注意词语的搭配和语法要求,保持句子通顺。
五、阅读表达。
1. 仔细阅读短文,抓住短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 根据问题要求,理清回答问题的思路,确定要点。
3. 结合短文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归纳,进行逻辑表达。
六、综合填空。
1. 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抓住主题思想。
2. 根据空格前后的语境,理清空格处所需填入的词语。
3. 注意词语的逻辑关系和语法要求,保持句子通顺。
七、作文题。
1. 仔细阅读题目,确定作文要求和题目要点。
2. 确定作文的立意和写作思路,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3. 注意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保持文章内容连贯,思想清晰。
八、阅读策略。
1. 阅读文章前,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和结构。
2. 针对不同题型,采取不同的解题策略,合理分配时间。
3. 解答问题时,注意语言表达和逻辑推理,保持答案清晰、准确。
以上就是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祝大家考试顺利!。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万能答题模板
语文阅读理解万能答题模板1、内容类一、概括文章内容“概括文章内容”这类题型,在大部分考试中比较常见,基本都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第一道小题,分值通常在4分到5分。
虽然看似非常简单,但是想拿满分,还是要仔细思考,细心构思自己的答案,这样才能做到哦~(一)出题形式1、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3、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4、请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5、整理一下本文的相关情节。
6.表格式和线索式的概括方法。
(二)答题方法1. 六要素要用好。
概括文章内容的时候,要用词语将六要素串联起来: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整合之后便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啦。
我们可以将这种归结为“六要素法”。
2. 注意关键词、句。
首先要注意观察标题,标题是文章的题眼,有时候标题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这就叫做“标题扩充法”;其次要注意文章中的特殊句子,如开头、结尾、过渡句等等,这些句子常常与文章的中心内容相关。
3. 概括内容要准确、精练。
概括要点时切勿丢三落四、将关键点遗漏,更不能啰啰嗦嗦、毫无重点。
纸条君给大家整理了一个概括整篇文章内容的答题格式,希望能帮助小纸条们哈~ 答题格式:本文讲述了/叙述了一个...........的故事(其中省略号的部分代表着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从而表达了.........(从而表达的部分基本都是本文的中心思想,大部分都是作者的内心情感)二、人物形象分析题一般要求我们要分析这个人物形象的身份、行为和性格品质。
人物的形象特征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
外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一)出题形式1.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文中的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
3.作品中XXX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二)答题方法1. 把握特点。
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既要掌握人物的外在特征,即身份、职业、外貌等特点,又要把握人物的内在特征,即概括人物身上的主要性格和品质。
七年级语文阅读答题模板
七年级语文阅读答题模板一、概括文章内容类题目。
题目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记叙文)- 答题模板:本文记叙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题目2:概括说明文的主要内容。
- 答题模板:本文主要介绍了说明对象+其主要特征(方面1、方面2等)。
二、赏析句子类题目。
题目3:赏析句子(从修辞角度)。
- 答题模板:这个句子运用了XX修辞(比喻、拟人、排比等),把XX比作XX (如果是比喻)/将XX赋予人的XX(如果是拟人)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事物的特点或者人物的情感等),表达了作者XX的思想感情。
- 解析:“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把春天比作小姑娘,同时赋予春天“笑着,走着”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美丽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题目4:赏析句子(从描写角度,描写人物句子)。
- 答题模板:这个句子运用了XX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生动细致地写出了人物的XX(外貌特征、语言特点、动作的敏捷或迟缓、心理活动、神态变化等),表现了人物的XX(性格、品质等)。
题目5:赏析句子(从描写角度,描写环境句子)。
- 答题模板:这个句子运用了环境描写,通过描写XX(景物),渲染了XX(氛围,如凄凉、欢快等),烘托了人物XX(心情、性格等),为下文XX(情节发展,如埋下伏笔、做铺垫等)。
三、理解词语含义类题目。
题目6:理解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 答题模板:本义+文中义。
先解释词语的本义(字典中的意思),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解释其在文中的特殊含义(与文章主题、人物、情节等的联系)。
- 解析:例如“这件事发生得很蹊跷。
”中的“蹊跷”,本义是奇怪、可疑。
在文中是指这件事情发生得很奇怪,可能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与文章所讲述的神秘事件情节相联系。
题目7: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 答题模板:这个词语(形容词/动词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事物的特点、人物的状态等),如果是叠词,还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八年级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
八年级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一、记叙文阅读。
(一)概括文章内容。
1. 题目。
答案模板。
本文叙述了(人物)+(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解析。
2. 题目。
答案模板。
按照时间顺序,概括为(事件1)+(事件2)+(事件3)……解析。
首先是初见藤野先生时,他的外貌、穿着等给作者留下印象(事件1);接着藤野先生检查并订正“我”抄的讲义(事件2);然后他纠正“我”绘的解剖图(事件3);还有关心“我”的解剖实习(事件4);最后是分别时赠送照片并叮嘱“我”(事件5)。
按照时间顺序将这些事件概括出来即可。
(二)赏析句子。
3. 题目。
答案模板。
从描写方法(动作描写)入手,分析其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
解析。
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
“攀”“缩”“倾”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爬铁道买橘子时的艰难,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4. 题目。
答案模板。
从修辞方法(拟人)入手,分析其作用(赋予……以人的情感和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
解析。
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将油蛉和蟋蟀拟人化,赋予它们“低唱”“弹琴”等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机和乐趣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三)分析人物形象。
5. 题目。
答案模板。
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以及他的身份、经历等方面进行分析。
解析。
从外貌上看,“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说明他贫困潦倒且好逸恶劳;从语言上,“窃书不能算偷……”表现出他的迂腐;从动作上,“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显示出他的虚荣;从他的身份来看,他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他贫困却又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是一个既可怜又可悲的人物形象。
6. 题目。
答案模板。
通过他们对待于勒的不同态度(盼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自私、冷酷、虚荣、唯利是图等)。
解析。
在盼于勒时,他们把于勒当成改变家庭命运的希望,表现出他们对金钱的渴望;遇于勒时,发现于勒穷困潦倒,他们的态度立刻转变,表现出他们的自私、冷酷、唯利是图;躲于勒时,更体现出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亲情的丑恶嘴脸。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模板三篇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模板三篇篇一: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模板(1)诗歌答题模式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2)现代文答题模式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3)小说独特答题模式1.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抓住修饰语逐一举例分析2.评价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3.小说中插叙的作用:情节角度(上、下文)+主题角度+人物形象角度4.小说主题:通过XX人的XX事,歌颂了(批判了)XX的精神(社会现象)5.简析人物:人物定位(性格、身份地位)+举例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情节、主题)6.小说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结构安排+语言特色7.人物形象的塑造: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4)实用文独特答题模式1.访谈提问的艺术:紧扣主题,不蔓不枝+善于引导,环环相扣+适时应和,便于沟通2.新闻作品优秀之处:选材+对象+见解+提问技巧3.写XX多余吗?:主题+人物+文体特点(5)积累——现代文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自由灵活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B传神鲜明17.插叙:A丰富内容+B深化主题+C使事件曲折有致+D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E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B读起来波澜起伏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21.开头段: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C设置悬念,吸引读者+D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E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F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G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22.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C衬托作用+D渲染、烘托气氛+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
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
一、文章主旨概括
1.提问方式:请概括文章的主旨/主题/中心思想。
2.答题模板:本文通过描述……,表达了……,抒发了……,反映了……。
3.示例:本文通过描述小溪流向大河的过程,表达了坚持的重要性,抒发了努力不懈追求目标的决心,反映了人生的哲理。
二、词语解释
1.提问方式:请解释文中“……”的含义。
2.答题模板:在文中的意思是……,表达了……。
3.示例:在文中的意思是小溪流不断前进、克服困难的精神,表达了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决心。
三、句子理解
1.提问方式:请解释文中“……”这句话的含义。
2.答题模板:这句话的含义是……,它通过……的方式,表达了……。
3.示例:这句话的含义是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它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坚持的重要性。
四、段落分析
1.提问方式:请分析文章的某一段落。
2.答题模板:这段落通过描述……,强调了……的重要性/意义,为下文……做了铺垫。
3.示例:这段落通过描述小溪流的成长过程,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为下文揭示文章主旨做了铺垫。
五、人物形象分析
1.提问方式:请分析文章中某个人物形象。
2.答题模板:这个人物形象是……,他/她通过……的方式,表现出了……。
3.示例:这个人物形象是作者本人,他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表现出了坚持、勇敢和拼搏的精神。
六、写作手法分析
1.提问方式:请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
2.答题模板:文章采用了……的写作手法,如……等,生动地描绘了……。
语文阅读理解33套万能答题模板(4)
语文阅读理解33套万能答题模板1.判断文章体裁答:这是一篇xx。
“xx”中的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三种文体的区别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技巧:时间地点看标志词,准确程度看题意中心人物识别看中心和写作着力点事件概括要考虑文章中心,句式是:什么人+干什么;什么人+怎么样或为什么+干什么3.概括文章内容?(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议论抒情句中)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句式:①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什么人+干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②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③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分析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按照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5)总分总(掐头去尾)划分段落层次技巧:①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
②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③找标志词6.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线索判断技巧:看题目,看议论抒情句,看多次出现的字眼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示例:①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七根火柴》以七根火柴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④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⑤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格式和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格式和技巧答题格式1.标题:将标题写在答题纸上,并在标题下方空一行,方便写答案。
2.题号:准确写出题号,以免混淆不同的问题。
3.答案:在空白的答题纸上写下完整的句子或段落作为答案,不要只写答案的字母编号。
4.行间回答:对于选择题或填空题,可在文本旁边的行间进行相应题目的回答。
5.笔迹清晰:确保写字清晰,以免模糊不清导致得分丢失。
答题技巧1.阅读理解结构:在阅读理解题之前,请先阅读全文,把握全文的主旨和内容。
对于短文阅读题,可以先读题干,再读文章,有目的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2.行文脉络:注意文中的逻辑关系,例如因果关系、转折关系等,这些信息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整体意义。
3.关键词标记:阅读中遇到关键词、限定词、连接词等,可以用铅笔或线条进行标记,更好地建立起文章的逻辑框架。
4.答案寻找:问题的答案通常出现在文本中,可以根据问题的要求回到文中找到关键词,并在相关句子或段落中寻找答案。
5.句子重构:对于一些复杂的句子,可以将其拆解成简单的句子,理清思路,更容易理解和回答问题。
6.排除干扰选项:对于选择题,先排除掉显然错误的选项,再在剩下的选项中进行选择,可以减少做题的难度和提高正确率。
阅读题目中的常见题型和解题技巧:1.主旨题:答案通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可以通过阅读开头和结尾找到文章的主旨。
2.细节题:答案通常出现在文章的特定句子或段落中,可以根据问题的要求在相关句子中找到答案。
3.推理题:通过对文章中信息的推理,得出答案。
需要分析文章中的细节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推断。
5.词义理解题: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词语的意思,可以通过关键词、同义词、反义词等线索进行判断。
通过正确的答题格式和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初中语文阅读题,并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同学们在学习阅读题时,可以多多练习,注重阅读的训练和理解能力的提升,这样可以在考试中更加得心应手。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
阅读理解答题模板(1)诗歌答题模式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2)现代文答题模式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3)小说独特答题模式1.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抓住修饰语逐一举例分析2.评价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3.小说中插叙的作用:情节角度(上、下文)+主题角度+人物形象角度4.小说主题:通过XX人的XX事,歌颂了(批判了)XX的精神(社会现象)5.简析人物:人物定位(性格、身份地位)+举例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情节、主题)6.小说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结构安排+语言特色7.人物形象的塑造: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4)实用文独特答题模式1.访谈提问的艺术:紧扣主题,不蔓不枝+善于引导,环环相扣+适时应和,便于沟通2.新闻作品优秀之处:选材+对象+见解+提问技巧3.写XX多余吗?:主题+人物+文体特点(5)积累——现代文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 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 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 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自由灵活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B传神鲜明17.插叙:A丰富内容+B深化主题+C使事件曲折有致+D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E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B读起来波澜起伏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21.开头段: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C设置悬念,吸引读者+D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E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F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G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22.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C衬托作用+D渲染、烘托气氛+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语文阅读题答题格式
语文阅读题答题格式一、现代文阅读1. 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 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 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
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 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等。
语文阅读分析答题格式
(一)语文阅读分析答题格式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三、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四、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的作用: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 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 和______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____ 的_____特点.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七、人物描写的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十一、词曲小知识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如《补算子.咏梅》,补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十二、引号的作用: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4、表强调。
十三、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语文阅读题答题格式
语文阅读题答题格式1、揣摩词句含义①“所要理解的词语”本来的意思是指……,在文中表面上是指……,层次上是指……。
②因为……,所以说……。
③“所要理解的词语”在文中指的是……,表现了作者或主人公……的感情。
2、分析语段作用首段: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为下文做铺垫,为下文埋下伏笔③……与……形成对比,表现了……④运用倒叙的手法,引出本文的写作内容中间段:①与前文……形成对比,突出……,衬托……②为下文做铺垫,为下文埋下伏笔;或暗示、先抑后扬③运用插叙的手法,使得……尾段:①营造意境②留有悬念,引发思考③运用补叙的手法,使得……3、赏析语言妙处修辞角度: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用词角度:“XX”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表达方式:①运用XX描写,描绘出了(人物)XX的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②表达方式(议论或抒情)+作用(点明主旨,画龙点睛)+含义(即主旨)+情感句式特点:①疑问句: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②反问句:加重语气……。
③感叹句:加强感情的抒发……。
④整句和散句结合:使句子有参差之美,音韵之美。
⑤表现手法:运用了……的手法,写出了……,表达了……。
4、概述故事情节六要素法: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因为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小说结构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原因变化法:由于什么,某人或物从……,发展变化为……。
要素法: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做了什么。
组合法:找中心句:主人公+……+线索+……。
5、揣摩人物形象①看任务概况:医生(医术、医德);老师(学识、师德);学生(天真活泼、心地善良);儿女(孝顺);农民(勤劳朴实、任劳任怨);父母(伟大的爱)等②看文中评价:可以用文中词语回答③看情节:从……来看,某人是个……的人④看描写:从……来看,某人是个……的人6、鉴赏环境描写环境概念: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回答环境作用:交代……的天气、时间、地点;渲染……氛围;烘托……性格;情节:铺垫故事情节……的发展。
语文阅读考试答题模板
语文阅读考试答题模板一、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
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
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
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
(节选自《荷包蛋》)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修辞类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答题示例: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式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式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一)、描绘类1、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2、答题模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3、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
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二)、结构类1、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2、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3、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
(节选自《荷包蛋》)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三)、修辞类1、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阅读题答题模式
题型一理解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提问方式:1.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2.作者为什么反复说...这句话? 3.某句话里的...词语的含义是什么? 答:○1写出表面意思;○2写出深层意思。
(1)对重要词语的“理解”例2006年湖南《在山阴道上》:“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什么答:①鲁迅的故乡(字面意思)②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
(内涵意义) (2)对句子的理解例2007年广东卷《泥泞》: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答:因为泥泞是浑然天成的,无法人为制造;而且泥泞象征着苦难与屈辱,没必要在未来的路上人为地设置逆境和挫折。
但是泥泞可以使人警醒,给人力量,可以促使人们重温历史,所以当我们在顺境中茫然和麻木时,我们会渴望在“泥泞”中再跋涉一回。
(3)对标题的含义的理解例《秋日里对春风的怀念》:试结合文章内容,解释题目“秋日里对春风的怀念”的含义。
(4分)答:○1“秋日”果实累累,文中指的是李文珍先生学有所成的学生们,“春风”指的是李文珍先生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和人格光辉;○2秋天的果实包含着春天雨露的滋润,寓学生对李文珍先生的充满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题型二:文章的写作思路提问方式:文章是怎样表现……的”或“如何”表达情感或主旨的?答:○1从结构和内容入手;○2从写作手法入手;如修辞的运用。
题型三:分析作用(1)词语、句子的作用(2)内容的作用:1.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2.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3.照应前文 4.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5.刻画人物性格(3)结构的作用:①开头:统摄全文、铺垫伏笔、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②中间:过渡,承上启下③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主旨,照应前文,深化主题,卒章显志。
(4)修辞的作用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答:○1写出修辞;○2写出在文中如何运用;○3写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