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考说明文知识点梳理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说明文要点概括、语言特点分析

中考语文说明文要点概括、语言特点分析

中考语文说明文要点概括、语言特点分析一、知识点讲解【知识点1】说明文内容要点的概括要点概括能力是深层阅读理解的前提。

说明性文章归纳概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文章或某一段的整体感知能力,主要有四种考查形式: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理、概括全文或段落要点、给文章加标题、为事物下定义。

(1)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理,需要提取信息和整合信息两个步骤,即从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文字,把关键点提取出来整合。

提取信息时考查学生能否对信息进行迅速准确的定位和排序;整合信息时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排除干扰,筛选出重要信息。

(2)概括全文或段落要点概括全文或段落要点难度稍大,要用自己的话概括。

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根据各段的关键词句概括各段的大意,然后把各段的大意整合,再用简明的句子表达出来。

(3)给文章加标题为文章加标题,通常是对全文中心的概括,不过这种概括要用简明语言表述出来。

同时,需要从测试材料作者的角度去考虑写作意图,从而准确把握测试材料的中心,给文章加上适当的标题。

(4)为事物下定义为事物下定义,即对重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及运用“定义”的方法说明事物。

下定义要求准确、严密、语言应简明,常用的是判断句的形式,即“××是××”句式。

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信息的范围: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也有的可能涉及一段、几段乃至全篇;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需对一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

最后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以简洁、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知识点2】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一)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往往体现在一些副词、连词、形容词、数量词以及其他限制性短语等词和短语上,语言强调准确、明白、简洁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事物之间的联系。

而表示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常见有:1、表限定时间:已经、一直、早已、一向、渐渐等。

说明文的知识要点、考点归类总结(非常详细)

说明文的知识要点、考点归类总结(非常详细)

一、几组概念的区别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引用、对偶、设问、反问、(主要)借代、反复、反语、通感(次要)2、表达方式:叙述——(有什么、存在什么)如:《苏州园林》中“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描写——(什么样子)如:《苏州园林》中“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盘曲嶙峋的枝干”说明——(是什么、特点、用途等)如:《苏州园林》中“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议论——(表达自己的观点、立场等)如:《苏州园林》中“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感)如:《阿长与<山海经>》中“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3、说明方法:引用——引述别人的话或看法,增强文章说服力。

列数字——能使读者对说明对象有准确的了解。

比如,说某同学个子“比较高”,这“比较高”究竟是多高,各人的理解可能相差甚远,所以不如说该同学身高1、76米来得明了作图表——除了准确外还更直观。

举例子——一般先介绍某种现象或某种道理,然后举具体的例子,增加可信度。

分类别——分类,是从特定的目的出发,按照一定的标准,通过比较事物各构成成分之间的异同所作的划分与组合。

一般有明显的语言标志“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打比方——等同于“修辞手法”中的“比喻”,同样为使事物更形象可感。

作比较——为了说明某事物的特征,可以把这个事物同另一事物作比较,在比较中更易于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一般有“比”、“相当于”、“与……相类似”等字眼。

例如,为了说明水的性质,可以拿它同冰比形状,同豆浆比颜色,同酒精比气味。

一比,就比出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摹状貌——等同于“表达方式”中的“描写”,为了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清晰。

下定义——通过下定义,指出事物的性质特点,使它与别的事物区别开来。

作诠释——由于下定义要求很严格,所以有时用诠释的方法来阐明事物的某些特点。

(完整版)中考说明文知识点梳理

(完整版)中考说明文知识点梳理

(完整版)中考说明文知识点梳理说明文知识点梳理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兼用叙述、描写、议论。

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事物说明文);或阐明事理(事理说明文),目的是给人以知识的一种文体。

说明文分类1、从说明对象上分:①事物说明文(说明某个事物)(如《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②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如《看云识天气》)2、从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分:①平实性说明文②生动性说明文。

备注:生动说明较多地采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语言生动形象优美,如《看云识天气》。

3、常见题型:从说明对象看,这是一篇_________ 说明文。

(横线上填事物或事理,要判断该文是说明具体事物还是抽象事理。

)如何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1.看标题2.看首尾段3.看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4.看材料(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备注:①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③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

说明对象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④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一般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⑤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要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

即:介绍了……的……(对象+内容)。

概括文章的说明的主要内容:①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②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③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概括方法:说明的主要内容= 说明对象+特征。

(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常考题型:考查全篇文章或某一段落的说明内容题型: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概括某一段的说明内容/某一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

中考说明文知识点和考点总结

中考说明文知识点和考点总结

中考说明文知识点和考点总结(共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说明文阅读【考点】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文段的要点。

2、辨别说明方法,理解其表达作用3、理解分析说明语言的特点及其作用。

4、从探究角度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客观事物,解说事理,给人以知识的一种文体。

——知识性、科学性。

分类:A、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特点、功能等——事物说明文如:《苏州园林》、《桥梁远景图》、《洲际导弹自述》、《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南州六月荔枝丹》B、解释事物的含义、原理、关系、演变等——事理说明文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善待家园》结构:1.总分式: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说明文解题技巧:1、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龙卷风是底层大气中最强的小尺度涡旋系统,具有奇特的外形和巨大的威力。

它从雷雨云的底部向地面垂下一个弯曲的云柱,上大下小,远远看去,如同象鼻在空中游动。

由于强烈的吸力和旋风,“象鼻”所到之处,地面上的沙石、碎片、尘土和包括人在内的其他各种物件,都会被抛到半空,飞舞飘移。

在水面上则吸起高大的水柱,四周浪花飞旋。

几分钟后,一切有恢复了平静,留下的是一场灾难:树拔车翻、墙断屋破、人畜伤亡。

强龙卷风的破坏力是非常大的。

1925年3月18日美国出现一个罕见的强龙卷风,行程360公里,沿途造成689人死亡,1980人受伤。

【归纳方法】1、看题目;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中心句指的是一段中表述本段中心意思的句子,常用概括和提示的方式进行表述。

其位置大多在段首,有的也在段尾。

2、理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

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

初中语文说明文文体知识清单(简明图表+详细介绍)

初中语文说明文文体知识清单(简明图表+详细介绍)

初中语文说明文文体知识清单(简明图表+详细介绍)说明文文体常识及阅读技巧总结第一部分:说明文基础知识一、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1、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统筹方法》等。

2、以其介绍的客观规律及其知识体系的不同: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科学说明文。

3、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的不同:平实性说明文和生动性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三、说明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1、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

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

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3、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

具体表现在: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例如《食物从何处来》就是以逻辑顺序说明事物的。

又如:《向沙漠进军》一文,讲了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方法,人类向沙漠进军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说明,运用了逻辑顺序。

《苏州园林》运用了整体到部分的说明顺序。

四、说明文的结构方式:(一)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式、总(概括)—分(具体)”式、“分—总”式(二)递进式结构: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结果到原因等等。

(三)并列式。

例如,《苏州园林》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

(完整版)中考说明文专题复习

(完整版)中考说明文专题复习

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知识概要】一、理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其中一种)一般用于介绍人物的生平、记录科学家研究历程、说明事情的发生及发展或讲解制作步骤等。

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前后左右、上下高低、东西南北中、从里到外、远近、从整体到局部等为顺序,一般用来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形态。

逻辑顺序{(1)由抽象到具体的顺序(2)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

(3)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果溯因)的顺序。

(4)由浅入深的顺序。

(5)由现象到本质的顺序。

(6)由表及里的顺序。

(7)由此及彼的顺序。

(8)由特殊到一般(或由特殊到一般)的顺序。

(9)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 事理说明文一般以逻辑顺序为主要的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 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二、领会“十大”说明方法及作用巧记:分列作下举,打摹作画图1.分类别:这是一种把说明对象按类分项(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逐一说明的方法。

其作用是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2.列数字:即用列举数字来体现说明特点的一种说明方法。

其作用是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得更具体更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3.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

其作用是更加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征,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4.下定义:即用简明扼要的话对被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做周全、周密地规定地说明。

它用一种基本固定的判断句式。

揭示出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属性。

作用是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使说明对象更加严密。

5.举例子:即举出实物来说明事物。

其作用是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6.打比方:即用比喻的修辞,对事物作形象的说明。

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说明文阅读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说明文阅读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说明文阅读知识点梳理【完整版】说明文阅读知识点梳理【完整版】1.说明文分类(1)按对象分事物说明文:以具体的事物为说明对象,侧重说明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种类、功用等。

如《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事理说明文:以抽象的事理为说明对象,侧重阐述概念、原理、规律、原因、关系、方法等。

如《大自然的语言》。

(2)按语言分平实说明文:以平实的笔法,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具体科学,简明易懂。

如《大自然的语言》中用大量的数据对说明对象做了客观的说明。

生动说明文:用文艺的笔调,兼用描写的笔法,以对话、故事、拟人等形式来加强说明的形象性,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如《大雁归来》里面有不少记叙、描写、议论结合的语句,使文章富有感染力。

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1)说明对象定义: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

判断方法:①看题目。

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②抓首括句或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在这些句子中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或事理。

(2)说明对象特征定义: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标志。

判断方法:①从标题着眼。

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

如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往往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②抓关键词句。

如《中国石拱桥》中“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等。

③从分析材料入手。

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说明对象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如《中国石拱桥》写卢沟桥时“永定河发水时,来势······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特征:结构坚固)3.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语言标志:常以时间性词语为标志,或者是年月、时代、朝代等。

如《中国石拱桥》中,作者列举我国石拱桥的先后顺序是: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赵州桥(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卢沟桥(建于公元1189-1192年间)---长虹大桥(1961年)。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十大考点及解答技巧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十大考点及解答技巧
(2)表达方式:运用记叙、说明、描写等表达方式时使说明对象更具体形象。
解题思路: 指出哪个词语的运用;
点出该词语起到限制性作用,表示在××(找一个近义词代替)情况下,并不是在××情况下,结合原句具体分析;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格式: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考察类型:体会说明文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特点
准确性
生动性
具体体现
(1)用词讲究分寸分三类:
a)表示推测估计。如:据说、大约、差不多、可能、左右等;
b)表示范围。如:任何、只、只有、通常、之一、仅仅、全、都等;
c)表示程度。最、更、很、最主要
(2)数字的使用
(3)引用资料(确凿)
(1)修辞手法:使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方法,可以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
对策:空格在开头结尾处往往是要补写中心,要分析文段的内容再思考。
考察类型2、请你运用画线部分运用的说明方法补写一段话。
对策:补写内容紧扣所说明的事物,并且准确合理地使用上文中的说明方法。
9.考点九:中心句
考察类型1、直接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对策:在开头结尾或中间找,个别的在文段中间。
考察类型2、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教学课题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十大考点及解答技巧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各类说明文考点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记叙文阅读技巧把握
难点:记叙文阅读技巧运用
新知识梳理
【说明文常见考点】
(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对象特征的理解及概括。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其作用。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中考一轮复习 说明文完整知识点梳理 (课件31张)

中考一轮复习 说明文完整知识点梳理 (课件31张)
〔例1〕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例2〕评论大都针对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或重要问题直接表明 观点和态度。
语言标志: ......是......、这就是......、......叫(作)......等判断句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__________加以揭示,从而更 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1)时间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文章常根据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 早晚(先后)顺序、程序顺序来写 。
(2)空间顺序:多用于说明建筑物的结构或参观
的过程,景点、具体物品。它着眼于建筑物的空间 方位,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熟悉事 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语言标志: 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比、度数等。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__________加以说明,可以使 说明内容更为正确、真实、具体,增加文章的说服 力。
就是解释说明,就是通俗的介绍或解说事物的性质和特点。
〔例1〕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风碰到防护林, 速度就减少70%-80%,到距离防护林等于林木高度20倍的地方, 风又恢复原来的速度。所以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 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熟悉事物
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通常包括下面几种情况:
①从现象到本质:如《死海不死》先描述死海浮力大,淹 不死人的表面牲,再列举海水中各种矿物质的含量,说明 死海“咸度很高”的本质特征;
②从原因到结果:或先说结果再解释原因,或先解释原因再 得出结果。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答题思路:不能,概述每段内容,更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说明文知识点归纳

说明文知识点归纳

说明文知识点归纳一、基础梳理1.说明文的类型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如:《鲸》)和事理说明文(如:《只有一个地球》)。

按语言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如文笔优美的布封的《松鼠》)。

2.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说明对象是指在文中集中介绍的事物。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抓住了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中,往往用一句话、几句话的形式将事物的特征介绍得明明白白。

3.说明的顺序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4.说明的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等。

A.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常会出现“比如”、“例如”、“如”等字样。

B.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如《鲸》一文中,“鲸总得来说分两类”一句便是典型的分类说明的标志。

C.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它往往通过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点,从数量上给人以具体、准确的印象。

但要注意,并非文中出现的数字都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关键是看它是否是在说明事物的特征。

与事物特征无关的数字的出现,不能看作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一般说,采用此方法时总有相比事物之间的可比性,所以文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与……相比”、“……是……的几倍(几分之一)”、“……大似……”等字样,但也不尽然。

中考说明文考点

中考说明文考点

中考说明文考点
1、说明文的定义: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2、说明文的分类: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按语言特色)。

3、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对象就是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诠释的事理。

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4、说明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5、说明方法:分类别;摹状貌;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引用;画图表。

6、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谨;生动形象。

7、说明文的结构: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

中考说明文知识点集锦

中考说明文知识点集锦

中考说明文,简单来讲考的就是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文的结构及创新题型。

常规答题技巧如下: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九年级语文中考说明文复习:知识梳理复习提纲

九年级语文中考说明文复习:知识梳理复习提纲

【知识梳理1】一、如何分清说明的对象:(1)首先,区分说明文的类型。

事物说明文中事物本身就是说明对象,对象往往可以从题目中找出来。

事理说明文中,它的对象不能仅看题目上,只有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的基础上,思考分析,才能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

事理说明文的对象往往就是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2)其次,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及关键词。

值得注意的是一篇文章有一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局部段落有局部段落的说明对象,千万不要把局部说明对象当作整篇文章的说明对象。

二、如何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1)从文章说明事物的内容着手,从中理解、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2)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及关键性词语。

作者为了要在文章中清楚、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把有关事物特征的句子放在文中显著的位置。

(3)文中没有明确交代事物特征的,需要逐层、逐段加以归纳概括,提炼事物的特征。

常考题型及答题思路1、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1)看题目。

事物说明文的标题一般是说明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运用这些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对象和特征。

2、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1)分析文章结构,抓段落的中心句(常常是段落的首尾句)。

(2)重点关注关联词语,如“首先”“其次”“也”“此外”等词语。

【例题精讲】例1.(难度★★☆☆☆)②微藻是一种古老的低等植物,广泛地分布在海洋、淡水湖泊等水域,种类繁多。

微藻可直接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含氮、磷等元素的简单营养物质快速生长,并在细胞内合成大量油脂。

因此,微藻为生物柴油生产提供了新的油脂资源。

第②段除了指出微藻是古老的低等植物外,还介绍了微藻哪四个特点?【巩固练习】(难度★★☆☆☆)②聂凤乔所著的《中国烹饪原料大典》上提供了最基本的判别原则:粳米粒型短而宽厚,一般呈椭圆形,腹白(大米腹部不透明的白斑)、心白(白斑在米粒的中心部分则被称为心白)较小,色泽蜡白有光泽,透明或半透明;而籼米呈长椭圆形,腹白较大,色泽灰白无光,呈半透明状。

九年级说明文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说明文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说明文知识点梳理说明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因此,在做题之前一定要逐段认真阅读文章,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准确全面地了解说明的内容。

可以在草稿纸上适当作段落批注以方便做题。

1、类别: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的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判断说明对象的方法:(1)看标题(2)看总领句、中心句(3)根据内容概括判断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1)看标题(2)抓总领句、中心句(4)根据内容归纳概括3、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属于逻辑顺序的结构思路:(1)总分(2)递进(3)对比(4)并列(5)主次(6)因果(7)从现象到本质(8)从一般到个别(9)从概括到具体等等回答语句或语段能否调换顺序的简答题的方法:先回答“能”或“不能”,再讲理由:1、写出这几段分别说明了什么内容2、再答它们之间是怎样的顺序和关系(时间、空间、逻辑)3、还要考虑它们和上文的语句是否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最后再作个结论“所以能调换”“所以不能调换”。

范例:《影壁》《漫话阶梯》4、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用)(1)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的特点。

(中心句)(2)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的特点。

(中心句)(3)作比较:突出说明了的特点。

(中心句)(4)举例子:具体说明了的特点。

(中心句)(5)分类别:使说明内容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6)下定义:准确说明的本质特征。

(7)列图表:使说明的内容更直观、更形象。

5、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生动、平实(1)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问能否去掉):步骤:1、不能,分析该词表限制(程度、估计),意思是……。

2、在语句中说明了……意思。

3、如果去掉,原句就变成了……意思。

4、不符合实际(不符合作者原意)。

5、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中考复习-说明文知识点归纳

中考复习-说明文知识点归纳

中考复习:说明文知识点归纳中考复习:说明文知识点归纳(一)说明文的分类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类: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①举例子:通过列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引用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中考说明文知识点梳理教学提纲

中考说明文知识点梳理教学提纲

说明文知识点梳理常见考点: 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兼用叙述、描写、议论。

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事物说明文);或阐明事理(事理说明文),目的是给人以知识的一种文体。

说明文分类1、从说明对象上分:①事物说明文(说明某个事物) (如《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②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如《看云识天气》)2、从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分:①平实性说明文②生动性说明文。

备注:生动说明较多地采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语言生动形象优美,如《看云识天气》。

3、常见题型:从说明对象看,这是一篇__ _说明文。

(横线上填事物或事理,要判断该文是说明具体事物还是抽象事理。

)如何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1.看标题2.看首尾段3.看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4.看材料(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备注:①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③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

说明对象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④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一般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⑤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要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

即:介绍了……的……(对象+内容) 。

概括文章的说明的主要内容:①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②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③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概括方法:说明的主要内容 = 说明对象+特征。

(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常考题型:考查全篇文章或某一段落的说明内容题型: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 概括某一段的说明内容/ 某一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

中考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知识点梳理

中考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知识点梳理

记叙文知识点梳理一、记叙文六要素(概括文章内容、故事情节时可依照六要素概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小说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二、记叙文分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小说三、记叙文线索:时间线、人物线、时间线(明线)、情感线(暗线)实物线(具体实物)、地点线寻找线索的方法:(可关注以下几点)标题、人物见闻感受、多次出现的字眼或事物、抒情性或议论性的语句、作者的思想感情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的脉络、将文中的人与事联系起来、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四、记叙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我、我们”直抒胸臆、亲切自然、有感染力第二人称:“你、你们”增强抒情性、亲切感,有时起拟人化作用第三人称:“他、他们”更客观、冷静,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顺叙:条理清晰、自然贯通倒叙:(先概括倒叙内容)+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插叙:(插叙是直接介绍另一事件;通过别人的话插叙;通过人物回忆插叙)答题格式:插入...情节,为...做铺垫,突出了...,表达了...,对文章起补充说明的作用六、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生动形象)拟人(使...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特点)排比(句式整齐,节奏铿锵,增强气势及感情)夸张(突出事物本质特征)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反复(结构上:承上启下、划分层次内容上:强调、突出、感染力强)反问(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情感、增强气势及说服力)设问(提醒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方面内容)对比(突出)七、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八、常见表现手法:对比:突出主题、人事物特点前后照应:情节完整、结构严谨铺垫:衬托、渲染气氛、吸引读者伏笔:暗示、提示、前后呼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注意及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衬托:突出主要人物及事物特点欲扬先抑:突出强调人、物特征,使...形象更丰满鲜明欲抑先扬:使情节多变、波澜起伏、形成鲜明对比托物言志:借某一具体事物寄托作者情感,表达作者思考,生动形象,增强文章感染力九、标题的含义表层含义:分析标题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标题的指代义深层含义:考虑修辞义、象征义、双关义、与主旨的关系、把握情感出发点、概括主要内容、是否为线索十、标题的作用人读法主内结十一、词语的理解(含义)考虑本义、语境义、修辞义、感情色彩十二、词语赏析:1.含义(本义、语境义、修辞义、感情色彩)2.可以考虑词性(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修辞3.最后一定要加上表达了什么情感十三、句子赏析给出赏析角度:修辞、描写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词语的妙处(动词、形容词)、句式特点(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没有给出赏析角度:把握语言特点,找出赏析角度;分析表达效果(...地写出了...);联系主旨答作用,抒发了什么情感十三、概括语言特点:万维p113十四、人物形象分析:看人物在文章中充当几种角色,每种角色有什么样的品质十五、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描写了什么画面;交代了...信息;渲染了什么气氛;烘托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结构上:是否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伏笔、做铺垫;主旨:是否揭示主旨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人物生存环境、人物社会关系;渲染氛围,为刻画人物性格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知识点梳理常见考点: 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兼用叙述、描写、议论。

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事物说明文);或阐明事理(事理说明文),目的是给人以知识的一种文体。

说明文分类1、从说明对象上分:①事物说明文(说明某个事物) (如《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②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如《看云识天气》)2、从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分:①平实性说明文②生动性说明文。

备注:生动说明较多地采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语言生动形象优美,如《看云识天气》。

3、常见题型:从说明对象看,这是一篇__ _说明文。

(横线上填事物或事理,要判断该文是说明具体事物还是抽象事理。

)如何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1.看标题2.看首尾段3.看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4.看材料(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备注:①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③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

说明对象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④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一般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⑤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要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

即:介绍了……的……(对象+内容) 。

概括文章的说明的主要内容:①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②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③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概括方法:说明的主要内容 = 说明对象+特征。

(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常考题型:考查全篇文章或某一段落的说明内容题型: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 概括某一段的说明内容/ 某一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

①用原文回答:(要理清文章或段落的层次)。

找出全文的中心段或某段的中心句,(这往往就是问题的答案)。

②无适合的原文时,可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总结概括。

“点”:各段的说明对象,“面”:整篇文章的主体说明对象,两者结合组成完整的句子便可。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

这种顺序常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

介绍一个事件、一项运动、一种制作过程,往往都按这种顺序来说明。

2.空间顺序:按照空间物位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

这种顺序多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建筑物的结构和介绍参观建筑物的过程之类的文章。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顷序。

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

(按事物的推理过程及人们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的顺序去说明事理、布局文章。

)备注:时间顺序的具体分析:古---今、四季次序(注意:并不是有年代,就是时间。

)空间顺序的具体分析:外---内、上---下、前---后、远---近、整体到局部(注意要抓住立足点,注意方位词的变化)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1:本文或本段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题格式:本文或本段使用了说明顺序(从____到______),对____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填说明顺序,第二空应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三空应填具体的事物或说明的事理。

如是事理说明文,但不能准确表述,可填“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语言来表述。

)例题:《看云识天气》的第三段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使用了空间顺序,对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的形态、位置、预示的天气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题型2: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答题方式: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说明文的结构:1.总分式(事物性说明文大多使用这种结构):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说”的部分又常按并列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性说明文大多使用这种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性状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具体到概括。

典型考题:本文或本段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题格式:本文或本段使用了说明顺序(从____到______),对____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填具体说明顺序,第二空应填具体的事物或说明的事理。

如是事理说明文,但不能准确表述,可填“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语言来表述。

)例题:《看云识天气》的第三段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使用了空间顺序,对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的形态、位置、预示的天气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说明方法: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顺口溜:“列、举、下;分、作、打;画。

”)(摹状貌、作诠释、引资料)不考2、说明方法的作用(抓住关键词术语)①列数字:列举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的特征。

②举例子:举……例子,具体地、深入浅出地说明了……的特征。

③下定义:科学准确简明地说明了……的特征。

④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的特征。

⑤作比较:用……和……比较,突出强调地说明了……的特征。

⑥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

⑦画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

常见题型:划线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或有什么表达效果?答:划线句采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第一空填具体的说明方法,第二空填说明方法的作用的关键术语,第三空填具体说明的事物特点或道理。

)例题: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此句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卷云轻盈洁白的特点。

注意:引资料----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作用:引用……资料,更具体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明的说服力。

题型一:开头引用神话、故事、传说、谜语等,其作用主要有:1、增加文章的文学性,吸引读者阅读。

2、引出说明的对象题型二:中间或结尾引用某些名人的话或其他引用,其作用主要是:为了让文中所提到的某个问题,说得更清楚明了,或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说明语言:说明文语言的风格有两种类型(1)生动说明(2)平实说明说明语言特点:准确、严密、简明A、说明文语言基本要求:准确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语言的准确性:一般体现在修饰、限制语上,词性上常是副词,如:1、表约数:约、大约、近(30米)、(30米)上下、左右2、表确数:30倍、1/5 、30%、一千三百多年3、表程度:最(多)、至多、几乎、全部、常常、往往4、表示时间:当时、刚才、刚刚、有时候5、表范围:大多数、大部分、遍及、一般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有什么作用或表达效果?答:“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注:“往往”是一个频率副词,频率副词还有“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分析它们都是一样的。

方法:1、解释词语意思2、带词解释句子(结合具体内容分析);3、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替换成“总是”,试说明理由。

答:不能。

因为“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使用“总是”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如果换了,就与客观事实不符合。

表达不准确。

“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方法:1表态:不能替换;2定性:解释原词意思或带词解释句子;3定性:解释所换词语意思;4若替换,句子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5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去?答:不能删去,因为“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如果删去就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这与客观事实不符合。

表达不准确。

“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方法:1.表态:不能删;2.定性:解释这个词或带词解释句子;3.若删去,句子意思变成了“…”这与事实不符合,表达不准确。

(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写法分析(有三种方法参考)1、结合说明方法谈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说明方法,说明了。

(第一空填说明方法,第二空填说明方法的一般作用,第三空填说明的事物特点或事理。

)2、结合修辞手法谈(一般是生动说明文,文中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模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地说明了。

(第一空填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因为使用在说明文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排比,所以第一空可以填生动形象、有气势(气势磅礴),第二空填说明的事物特点或事理。

)3、结合表达方式谈:(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情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更深刻。

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模式: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选择),如(具体的例子),使说明更生动形象,更有感情、更深刻。

例题:《看云识天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分析。

参考答案3种:1、该文主要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引用等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准确科学、有说服力地说明了怎样根据云来识天气。

2、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生动形象、有气势地说明了怎样根据云来识天气。

3、该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说明外,还有描写,如文章第一段说明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还有议论,如文章最后一段说明看云识天气意义和局限性,使说明更生动形象,更有感情、更深刻。

说明语句、段落的作用:(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1)结构方面的作用:承接上文、承上启下、引出下文。

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内容方面的作用:总领全段(全文)、总结全段(全文)。

(3)主题(中心)方面的作用:揭示(点明、深化、升华、突出)主题(中心)、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例题1:“我们还可以根据天上的云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这句话有何作用?答:承上启下、总领全段。

例题2:《看云识天》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答: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