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输入响应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增益

自动控制原理增益

自动控制原理增益自动控制是现代工程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它通过对系统输入和输出进行监测和调节,使系统能够实现预定的目标。

而在自动控制中,增益是一个关键概念,它用于衡量系统对输入的响应程度。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探讨自动控制原理中的增益。

一、理论基础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增益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它描述了系统对输入信号的放大程度,即输出相对于输入的变化比例。

增益通常用数值表示,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

正数表示输出与输入同向变化,负数表示输出与输入反向变化,零表示输出不受输入的影响。

增益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系统模型进行推导,常见的方法有传递函数法、状态空间法等。

传递函数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将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表示为一个分式,可以求得系统的增益。

而状态空间法则通过描述系统的状态和状态变化来计算增益。

增益在自动控制理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系统的特性。

通过计算增益,我们可以判断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程度,从而评估系统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其次,增益也是设计控制器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设计控制策略时,我们可以根据系统的增益来选择合适的控制器类型和参数,以实现期望的控制效果。

二、实际应用自动控制原理中的增益不仅存在于理论推导中,也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案例:1. 温度控制系统在家用电器中,温度控制系统是一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空调控制器来调节室内温度。

在这个系统中,温度传感器将室内温度作为输入信号,控制器根据设定的温度值和当前温度之间的差异,调节空调的制冷或制热功率。

增益在这个系统中起到了放大输入信号的作用,使得控制器能够更准确地响应温度变化。

2. 机器人运动控制在工业自动化中,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是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

通过对机器人的关节角度进行控制,可以实现机器人的运动轨迹规划和执行。

在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中,增益用于调节控制器对输入信号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脉冲响应 状态空间方程

脉冲响应 状态空间方程

脉冲响应状态空间方程脉冲响应是一种常见的信号分析方法,用于描述系统对于单位脉冲输入的响应。

在控制系统和信号处理领域中,脉冲响应经常和状态空间方程一起使用,用于分析和设计系统。

脉冲响应可以看作是系统的加权和,其中加权系数是系统对于单位脉冲输入的响应。

单位脉冲(或者称为单位冲激)是一种理想化的信号,其幅度为1,持续时间极短(可以看作瞬时的),在时间域上表示为一个非常窄的脉冲。

单位脉冲的数学表示为δ(t)。

在连续时间域中,系统的脉冲响应可以通过线性时不变(LTI)系统的冲激响应来描述。

冲激响应(也称为单位冲激响应)是指系统对于单位冲激信号的响应。

对于连续时间域中的脉冲响应h(t),系统的响应可以表示为输入信号与冲激响应的卷积运算。

h(t) = x(t) * δ(t)其中,*表示卷积运算。

类似地,在离散时间域中,系统的脉冲响应可以通过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来描述。

单位脉冲响应是指系统对于单位脉冲输入的响应。

对于离散时间域中的脉冲响应h[n],系统的响应可以表示为输入信号与单位脉冲响应的离散卷积运算。

h[n] = x[n] * δ[n]其中,*表示离散卷积运算。

状态空间方程是一种常用的描述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

它是由多个线性微分方程组成的,其中每个方程都描述了系统的一个状态变量的变化率。

状态空间方程通常由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组成。

对于线性时不变系统,状态空间方程可以表示为:x' = Ax + Buy = Cx + Du其中,x是系统的状态向量,表示系统的各个状态变量的值。

x'是状态向量的变化率。

A、B、C和D是系统的系数矩阵,表示系统的结构和特性。

u是系统的输入向量,表示系统的输入信号。

y是系统的输出向量,表示系统的输出信号。

状态空间方程使用线性代数的方法来描述系统,并且具有较好的数学性质。

它可以用于系统分析、控制器设计和系统仿真。

通过状态空间方程,可以计算系统的响应、稳定性、控制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等。

各种系统响应定义

各种系统响应定义

各种系统响应定义自由响应:也称固有响应,由系统本身特性决定,与外加激励形式无关。

对应于齐次解。

强迫响应:形式取决于外加激励。

对应于特解。

暂态响应:是指激励信号接入一段时间内,完全响应中暂时出现的有关成分,随着时间t 增加,它将消失。

稳态响应:由完全响应中减去暂态响应分量即得稳态响应分量。

零输入响应:没有外加激励信号的作用,只由起始状态(起始时刻系统储能)所产生的响应。

零状态响应:不考虑原始时刻系统储能的作用(起始状态等于零),由系统的外加激励信号产生的响应。

由常系数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在下述意义上是线性的。

(1)响应可分解为: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2)零状态线性:当起始状态为零时,系统的零状态响应对于各激励信号呈线性。

(3)零输入线性:当激励为零时,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对于各起始状态呈线性。

例:已知一线性时不变系统,在相同初始条件下,当激励为()f t 时,其全响应为31()2e sin(2) ()t y t t t ε-⎡⎤=+⎣⎦;当激励为2()f t 时,其全响应为32()e 2sin(2) ()t y t t t ε-⎡⎤=+⎣⎦。

求:(1)初始条件不变,当激励为 0()f t t -时的全响应3()f t , 0t 为大于零的实常数。

(2)初始条件增大1倍,当激励为0.5()f t 时的全响应4()f t 。

解:设零输入响应为zi ()r t ,零状态响应为zs ()r t ,则有31zi zs ()()()2e sin(2)()t y t y t y t t t ε-⎡⎤=+=+⎣⎦32zi zs ()()2()[e 2sin(2)]()t y t y t y t t t ε-=+=+3zi ()3e ()t y t t ε-= 3zs ()[e sin(2)]()t y t t t ε-=-+3zs ()[2e sin(2)]()t y t t t ε-=+(1)初始条件不变,激励 0()f t t -时03()3300()3e ()[e sin 2()]()t t t y t t t t t t εε---=+-+--(2)初始条件增大1倍,激励0.5()f t ,334()6e ()0.5[2e sin(2)]()t t y t t t t εε--=++。

自动控制原理时间响应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时间响应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时间响应知识点总结一、定义自动控制原理中的时间响应,指的是系统在输入发生变化时,输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它反映了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二、常见的时间响应指标1. 峰值时间(Tp):系统响应达到峰值的时间。

2. 上升时间(Tr):系统响应从初始值到上升到峰值的时间。

3. 调整时间(Ts):系统从初始值到稳定值的时间。

4. 延迟时间(Td):输入信号变化后,系统响应出现延迟的时间。

5. 响应超调量(Mp):系统响应超过稳定值的最大幅度。

6. 响应时间(Tt):系统响应达到稳定值的时间。

7. 衰减时间(Td):系统响应过程中,衰减到稳定值的时间。

三、常见的时间响应类型1. 零阶系统: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没有时间延迟,即响应时间为0。

峰值时间、上升时间和调整时间均为0。

常见的零阶系统包括恒温控制系统和恒压控制系统。

2. 一阶系统:系统的输出信号具有惯性,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迟。

常见的一阶系统包括RC电路和RL电路。

3. 二阶系统:系统的输出信号具有振荡过程,常见的二阶系统包括机械振动系统和RLC电路。

四、时间响应的稳定性分析1. 稳定性判据:稳定性是评价系统时间响应的重要指标,常用的稳定性判据包括极点位置、系统阻尼比和频率响应。

2. 极点位置:极点的位置与系统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当系统的极点都位于左半平面时,系统是稳定的;当系统的极点有一部分位于右半平面时,系统是不稳定的。

3. 系统阻尼比:阻尼比是描述系统阻尼程度的量化指标,可用于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当阻尼比小于1时,系统为欠阻尼系统,可能出现振荡;当阻尼比等于1时,系统为临界阻尼系统,系统快速收敛到稳态值;当阻尼比大于1时,系统为过阻尼系统,不会出现振荡。

4. 频率响应:频率响应描述了系统对不同频率输入信号的响应情况。

通过分析频率响应曲线,可以判断系统是否具有稳定性。

常见的频率响应包括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等。

五、影响时间响应的因素1. 控制器类型:不同类型的控制器对系统的时间响应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时描述系统动态响应的主要指标

在时描述系统动态响应的主要指标

系统动态响应是指系统在接收到外部输入后,对输入进行处理并给出输出的过程。

而系统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可以通过一些主要指标来描述。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系统的性能和效率,进而帮助我们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

下面将介绍系统动态响应的主要指标。

1. 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是系统处理一个请求所花费的时间。

它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 用户感知时间:用户发出请求后,系统开始处理直到用户收到响应的时间。

它反映了用户在系统交互过程中的感知体验。

- 服务时间:系统实际处理请求所花费的时间,包括了 CPU 执行时间和等待时间。

- 等待时间:用户发出请求后,系统因为负载或其他原因而需要等待的时间。

响应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着用户体验和系统的性能表现。

2. 吞吐量吞吐量是系统在单位时间内能处理的请求数量。

它反映了系统的处理能力和负载能力。

较大的吞吐量通常表示系统在相同时间内能处理更多的请求,而较小的吞吐量则可能表示系统负载较大或性能不佳。

3. 并发用户数并发用户数是指在同一时间段内正在使用系统的用户数量。

它是体现系统承载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较大的并发用户数可能导致系统负载过大,影响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4. 错误率错误率反映了系统在处理请求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概率。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较高的错误率可能意味着系统存在缺陷或者受到了攻击。

5. 响应时间分布响应时间分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处理能力。

通过观察响应时间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发现系统可能存在的性能瓶颈,进而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和改进。

以上就是系统动态响应的主要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控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系统的性能表现,并及时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升系统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系统动态响应的主要指标对于系统的性能优化和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系统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考虑这些指标,以确保系统在面对不同类型的请求和负载时能够保持高效、稳定和可靠的性能。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继续扩展讨论系统动态响应的主要指标。

系统对输入的响应

系统对输入的响应
Monday, June 07, 2010
t →∞
3
第二章
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
⒌ 调节时间或过渡过程时间 t s : 当 y (t )和 y (∞)之间的误差达到规定的范围之内[比如 5% × y (∞) 或 2% × y (∞)],且以后不再超出此范围的最小时间。 ⒍ 振荡次数N: 在调节时间内,y(t)偏离 y ( ∞ ) 的振荡次数。
第二章
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
C(t)
1.4 1.2 1 0.8 0.6 0.4 0.2 0
ζ=0.42 ζ=0.68 ζ=0.8
第一个不连续点 第二个不连续点
ζ=1
2.86
4.38 3.38
5.2
7.04
ωn t
10 12
0
2
4
4.75
6
8
在 ζ = 0.4 ~ 0.8之间,调节时间和超调量都较小。工程上常取
第二章
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
⒈ 当时 ζ = 0 ,称为零(无)阻尼系统,系统的阶跃响应为持续 的等幅振荡。 ⒉ 当时 0 ≤ ζ ≤ 1 ,称为欠阻尼系统,系统的阶跃响应为衰减 的振荡过程。 ⒊ 当 ζ = 1 时,称为临界阻尼系统,系统的阶跃响应为非振荡 过程。 ⒋ 当 ζ > 1 时,称为过阻尼系统,系统的阶跃响应为非振荡过 程。
e − ζω n t 1−ζ 2
2 ζ 1 − sin( ω d t + tg −1 ) ≤ ∆%
ζ
可见,写出调节时间的表达式 是困难的。由右图可知响应曲 线总在一对包络线之内。包络 线为
1± e − ζω n t 1−ζ 2
C(t)
1+
1 1−ζ 2
1+ e −ζω n t 1−ζ 2

第6章 动态响应

第6章 动态响应

二、主要环节的Bode 图
1.
比例环节G(S)=Kp;频率传递函数G(jω)= Kp。
增益:G( jω) = Kp = 20logKp [dB];相位角: G( jω) = tg−1 ∠
2 . 积分环节 G ( S ) = 1 ; I 为积分时间。 T TI S 1 1 =0− j j ω TI ω TI
R(S) E(S ) = R(S) − C(S)H (S) = R(S ) − E(S)G(S )H (S) ⇒ E(S) = 1+ G(S)H (S)
BUPT
14
稳态偏差与目标值R(S)及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S)H(S)有关。
二、影响稳态偏差的目标值及开环传递函数的关系
1.三种常用的稳态偏差 (1) 稳态位置偏差(offset) 阶跃输入时(t0)所对应的稳态偏差为稳态位置偏差 (2) 稳态速度偏差(droop) 斜坡输入时(一定速度:t1)所对应的稳态偏差为稳态速度偏差 (3)稳态加速度偏差 加速度输入时(t2)所对应的稳态偏差为稳态加速度偏差
10
0 = 0 [o] Kp
BUPT
8
频率传递函数: G ( jω ) =
增益: 相位角:
G ( jω ) =
1 = − 20 log ω TI
−1
ω TI
[ dB ] [o ]
∠ G ( j ω ) = − tg
ω TI
0
= − 90
增益曲线为频率ω每增加10倍增益减小-20[dB]的直线,将其称为20dB/dec线。此增益曲线与0dB线的交叉点所对应的角频率ωgc 称为剪切频率。它反映着响应速度的快慢。 相位曲线为一条-90[°]的直线
1 S 1 S = 1 e p = lim S ⋅ E ( S ) = lim s →0 s →0 K 1+ K 1+ TS + 1 S⋅

零状态响应和零输入响应公式

零状态响应和零输入响应公式

零状态响应和零输入响应公式对于控制理论中的系统分析和设计,零状态响应和零输入响应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是系统的两种不同响应方式,对于我们理解系统的行为和预测其未来运动是非常有帮助的。

一、什么是零状态响应?在系统中,当没有输入信号时,系统的初始状态被称为零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的系统响应被称为零状态响应。

零状态响应是系统初始状态的响应,当外部信号(输入信号)为零时,系统的响应只依赖于系统在初始状态下的状态。

零状态响应通常用$y_{Z}(t)$表示。

对于某些系统,零状态响应很容易被确定。

例如,对于一个电路,我们可以将电路关闭并将它处于某个初始状态,然后再打开电路并查看其响应。

在这种情况下,零状态响应就是由系统内部元件和初始状态所定义的。

有时,系统的零状态响应可以由初始时间和初始状态以及系统的传递函数来计算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下面这个公式进行计算:$$y_{Z}(t) = h(t) * x_{Z}$$其中,$h(t)$代表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可以通过系统的传递函数来计算得到;$x_{Z}$代表系统的初始状态。

因此,如果我们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和初始状态,我们可以使用这个公式来计算出零状态响应。

二、什么是零输入响应?当外部信号是零时,系统的响应依然存在,这样的响应被称为零输入响应。

例如,对于受到突然冲击的机械系统,即使没有任何外力作用,机械系统也会继续振动,这就是零输入响应。

零输入响应是仅仅由系统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响应,与外部信号无关。

零输入响应通常用$y_{I}(t)$表示。

对于某些系统,零输入响应很容易确定。

例如,对于一个谐振系统,它的零输入响应可以通过对自然频率进行计算得出。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下面这个公式进行计算:$$y_{I}(t) = c_{1}e^{s_{1}t} + c_{2}e^{s_{2}t} + ... + c_{n}e^{s_{n}t}$$其中,$s_{1}, s_{2},...,s_{n}$是系统的本征值,$c_{1}, c_{2},...,c_{n}$是待定系数,可以通过设置初始条件来计算得出。

二阶系统的时域响应与极点的关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二阶系统的时域响应与极点的关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二阶系统的时域响应与极点的关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二阶系统是一类常见的控制系统,其具有两个自由度。

在控制理论中,了解二阶系统的时域响应与极点的关系对于系统分析和设计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探讨二阶系统的时域响应与极点的关系,揭示出其内在的数学规律和工程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会对二阶系统进行定义和特点的介绍,然后重点关注时域响应与极点之间的联系。

二阶系统的时域响应是指系统在时域上对输入信号的响应情况,它包括了系统的过渡过程、稳定过程和超调量等重要指标。

而系统的极点则是描述系统动态特性的重要参数,它们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阻尼性和振荡频率等方面。

在本文的后续内容中,我们将通过实例和数学分析,详细探讨二阶系统的时域响应与极点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会介绍不同类型的二阶系统以及它们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时域响应与极点之间的对应关系。

通过了解二阶系统的时域响应与极点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为系统设计和性能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对于工程实践中的控制系统设计和优化,这一关系的理解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接下来的内容将重点聚焦于系统的定义和特点,以及时域响应与极点之间的关系,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文对二阶系统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二阶系统的时域响应与极点的关系展开讨论。

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对二阶系统进行概述,介绍了其定义和特点。

随后,本节将阐述文章的结构安排,为读者提供对接下来内容的整体了解。

最后,明确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分析二阶系统时域响应与极点之间的关系,探索出对二阶系统的应用和意义。

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二阶系统的时域响应与极点之间的关系。

首先,将对二阶系统的定义和特点进行阐述,以便读者对系统本身有清晰的认识。

然后,我们将深入研究时域响应和极点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说明,阐释二阶系统响应特性与极点位置之间的关联。

对系统响应三大分类的解释

对系统响应三大分类的解释

对系统响应三大分类的解释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由于与时域卷积联系密切,在信号与系统的课程中占据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信号与系统通篇的研究对象基于LTI(LSI)系统,而卷积分与卷积和是时域与各变换域之间最关键的纽带,因而成为了研究系统极为重要的切入点。

零状态响应是由表征系统特性的单位冲激响应与输入激励相卷积后得出的产物,在变换域中由系统函数与输入的乘积所表征。

而零状态响应在变换域中的构成结构也由此被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由输入激励与系统相作用后所产生的效应对系统全部(部分)固有频率因子项系数加权并求和所得的“自由响应ZS”。

第二部分,是由系统与输入激励相作用后对输入激励的全部(部分)固有频率因子项系数加权并求和所得的“强迫响应”。

由于系统函数有可能在其对应的微分方程按变换域变换后在等式两边产生因式相消的情况出现,导致对应固有频率消失,因而系统函数可以完全表征零状态响应,而无法在所有情况下表征零输入响应。

注意,此处的固有频率消失本质是由微分方程的结构导致的。

在电路系统中,微分方程反映的是系统拓扑结构与元器件特性,而与激励的形式无关。

因此,在得到H(S)系统函数的条件下,直接写出对应的微分方程的行为在数学上来说是不严谨的,需要验证;如验证结果确实证明系统函数的分母所含全部极点亦为微分方程的所有根,则此时应用系统函数反推微分方程才是合理的。

综上所述,简单来说,零状态响应是系统与激励间相互作用后的结果,反映在方程解上是以相互加权系数的形式来表征系统部分(或全部,由H(S)是否分子分母有因式相消决定)固有频率与输入激励固有频率。

零输入响应是由微分方程的特征方程唯一决定,是系统固有频率的完全反映。

由于零输入响应不符合LTI特性,因此,在实际变换域求解中,往往将其等效为“输入激励”,以T=0时刻等效储能的形式融入进变换域等效模型。

同时,零输入响应也是完全解的“自由响应”组成部分之一,可以被称为“自由响应ZP”,加上零状态响应中的组成部分“自由响应ZS”构成完整的“自由响应”。

分析灵敏度和功能灵敏度

分析灵敏度和功能灵敏度

分析灵敏度和功能灵敏度灵敏度和功能灵敏度是两个涉及到系统或设备性能评估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灵敏度和功能灵敏度的定义、应用领域、计算方法以及其在实际中的意义。

一、灵敏度的定义与应用领域灵敏度是指系统或设备输出对输入的变化的响应程度。

在控制论和系统理论中,灵敏度是系统响应对输入参数改变的敏感程度的定量化描述。

在工程领域,灵敏度常用于衡量系统或设备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响应能力。

例如,在自动驾驶系统中,灵敏度可以用来评估车辆对于各种路况的适应能力,以及对不同驾驶指令的响应程度。

另外,灵敏度也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光学、机械等领域中的传感器设计和控制系统优化等方面。

二、灵敏度的计算方法灵敏度的计算方法通常涉及到导数的概念。

灵敏度可以通过计算输出变化与输入变化之间的比率来衡量。

具体而言,灵敏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Sensitivity = (Output Change) / (Input Change)其中,输出变化和输入变化分别表示系统或设备响应的输出和输入的变化量。

灵敏度的计算结果通常为一个无量纲数值,并可以用百分比或分贝等单位进行表示。

三、功能灵敏度的定义与应用领域功能灵敏度是指系统或设备在输入参数变化时,所提供的功能性能的变化程度。

功能灵敏度与灵敏度不同的是,它更关注于系统功能的变化,而不仅仅是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

在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领域,功能灵敏度常用于评估软件系统在不同输入条件下的功能完整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功能灵敏度的分析,可以确定系统在不同输入条件下的正确性和适应性,从而帮助开发人员优化软件设计和解决问题。

四、功能灵敏度的计算方法功能灵敏度的计算方法与灵敏度类似,也常使用变化量的比率来衡量。

具体而言,功能灵敏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Functional Sensitivity = (Functional Change) / (Input Change)其中,功能变化表示系统功能的变化量,输入变化表示系统输入的变化量。

快速解决电脑无法响应键盘输入的问题

快速解决电脑无法响应键盘输入的问题

快速解决电脑无法响应键盘输入的问题电脑是我们日常工作和娱乐的重要工具,然而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电脑无法响应键盘输入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快速解决这个问题,以保证我们的工作和娱乐体验不受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来解决电脑无法响应键盘输入的问题。

一、检查键盘连接首先,我们需要检查键盘是否正确连接到电脑。

有时候,键盘的连接可能会松动或者插错位置,导致电脑无法识别键盘输入。

我们可以尝试重新插拔键盘,确保它连接到正确的USB接口。

如果使用的是无线键盘,我们需要检查电池是否有电,并且尝试重新连接键盘与接收器。

二、检查键盘驱动程序如果键盘连接正常,但电脑仍然无法响应键盘输入,那么可能是键盘驱动程序出现了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检查和更新键盘驱动程序:1. 打开设备管理器:在Windows系统中,我们可以通过按下Win + X键,然后选择“设备管理器”来打开设备管理器。

2. 展开“键盘”选项:在设备管理器中,我们可以找到并展开“键盘”选项。

3. 更新驱动程序:右键点击键盘设备,选择“更新驱动程序”,然后按照提示进行操作。

三、检查键盘设置有时候,键盘的设置可能会导致电脑无法响应键盘输入。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检查和修改键盘设置:1. 打开控制面板:在Windows系统中,我们可以通过按下Win + R键,然后输入“control”来打开控制面板。

2. 找到“时钟、语言和区域”选项:在控制面板中,我们可以找到并点击“时钟、语言和区域”选项。

3. 打开“区域和语言”设置:在“时钟、语言和区域”选项中,我们可以找到并点击“区域和语言”设置。

4. 检查键盘设置:在“区域和语言”设置中,我们可以找到“键盘和语言”选项,并点击“更改键盘”按钮。

在弹出的窗口中,我们可以检查键盘布局和语言设置是否正确。

四、使用虚拟键盘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使用虚拟键盘来输入文字。

虚拟键盘是一种通过鼠标点击来模拟键盘输入的工具。

激励响应和频率响应

激励响应和频率响应

激励响应和频率响应激励响应和频率响应是信号处理领域中重要的概念。

它们用于描述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和系统在不同频率上的表现。

本文将介绍激励响应和频率响应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一、激励响应激励响应是指系统对外部输入信号的响应。

通常情况下,我们将输入信号表示为x(t),而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表示为y(t)。

激励响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系统是如何处理不同输入信号的。

激励响应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脉冲响应法。

脉冲响应法基于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通过输入单位冲激函数δ(t),得到系统的输出h(t),即激励响应。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利用激励响应的计算结果,来预测系统对不同输入信号的处理效果。

这对于系统设计和性能评估非常有帮助。

二、频率响应频率响应是指系统在不同频率上的表现。

我们知道,信号可以分解为多个不同频率的成分,而频率响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系统对这些频率成分的处理情况。

频率响应通常以幅度响应和相位响应表示。

幅度响应描述了系统在不同频率上对输入信号的增益或衰减情况,相位响应则描述了系统对输入信号的相位变化情况。

计算频率响应的常用方法是傅里叶变换。

通过将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分别进行傅里叶变换,我们可以得到系统的频率响应。

频率响应的分析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系统在不同频率上的特性,包括滤波、放大和相位变化等。

在信号处理和通信系统设计中,频率响应的分析和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三、应用领域激励响应和频率响应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音频信号处理:在音频系统设计中,激励响应和频率响应可以帮助我们优化音频设备的性能,包括音质、音量和音频效果等。

2.图像处理:在图像处理中,激励响应和频率响应可以用于图像滤波、锐化和模糊等处理,以及图像增强和去噪等应用。

3.通信系统:在通信系统中,激励响应和频率响应可以用于调制解调、信道估计和信号检测等关键技术的设计和性能评估。

4.控制系统:在控制系统中,激励响应和频率响应可以用于模型预测控制、自适应控制和系统辨识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单位冲激响应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等各种响应之间的关系

单位冲激响应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等各种响应之间的关系

单位冲激响应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等各种响应之间的关系单位冲激响应、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是信号与系统领域中常见的概念,它们描述了一个线性时不变系统对不同输入信号的响应方式。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响应之间的关系,并一步一步回答相关问题。

首先,我们来定义这些概念:1. 单位冲激响应:单位冲激信号(也称为狄拉克脉冲或者单位激励)是一个幅度为1、宽度为0的理论上的信号。

单位冲激响应是指系统对单位冲激信号的响应,用h(t)表示。

2. 零状态响应:零状态响应是指系统在某一时刻的初始状态下对输入信号的响应。

这意味着系统没有存储信息或记忆,只对当前的输入信号作出响应。

零状态响应用y(t)表示。

3. 零输入响应:零输入响应是指系统在没有输入信号的情况下,由系统的初始状态所导致的响应。

它反映了系统的内部特性和初始状态对系统行为的影响。

零输入响应用zi(t)表示。

接下来,我们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单位冲激响应、零状态响应和零输入响应之间的关系的问题。

问题1:单位冲激响应与零状态响应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单位冲激响应和零状态响应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关系,即卷积定理。

卷积定理指出,一个系统对任意输入信号的响应等于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与输入信号卷积运算的结果。

具体而言,设输入信号为x(t),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为y(t),则有以下关系:y(t) = x(t) * h(t)其中* 表示卷积运算。

这个等式说明了系统对任意输入信号的响应可以通过输入信号与单位冲激响应的卷积运算得到,即零状态响应等于输入信号与单位冲激响应的卷积。

问题2:单位冲激响应与零输入响应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单位冲激响应与零输入响应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零状态响应的性质得到。

由于零状态响应是指系统在某一时刻的初始状态下对输入信号的响应,如果系统没有输入信号,则零状态响应就等于零输入响应。

所以,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关系:zi(t) = y(t),当输入信号x(t)等于零时这个关系说明,当输入信号为零时,单位冲激响应就是零输入响应。

名词解释控制系统的动态

名词解释控制系统的动态

名词解释控制系统的动态
控制系统的动态指的是控制系统随时间变化的行为或特性。

它描述了控制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速度、稳定性、准确性等方面的特点。

在控制系统中,输入信号通常是以时间作为自变量的函数。

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可以通过对输入信号进行观察和分析来确定。

其中一些重要的动态特性包括:
1. 响应速度:指的是控制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快速反应程度。

通常用来描述系统中物理过程或控制算法的执行效率。

2. 稳定性:指的是控制系统在输入信号变化或干扰的情况下,保持输出信号稳定的能力。

一般通过输出信号在时间上的震荡或发散程度来判断。

3. 准确性:指的是控制系统在输入信号变化时,输出信号与期望信号之间的偏差大小。

一般用来度量系统的精度或误差。

4. 频率响应:指的是控制系统对不同频率输入信号的响应能力。

通过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可以得出系统的频率特性,包括增益、相位等。

5. 阶跃响应:指的是控制系统对单位阶跃输入信号的输出响应。

阶跃响应可以用来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例如上升时间、峰值时间、超调量等。

通过对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和优化,可以改善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响应速度和准确性,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控制效果。

电路原理中的响应时间

电路原理中的响应时间

电路原理中的响应时间电路的响应时间是指电路在输入发生变化时,输出达到新稳态所需要的时间。

响应时间反映了电路对输入变化的响应速度和动态特性。

电路的响应时间包括上升时间、下降时间、延迟时间和超前时间等。

上升时间是指信号从低电平到高电平的过渡过程中,输出电压从10%到90%之间的时间。

下降时间则是指信号从高电平到低电平过渡过程中,输出电压从90%到10%之间所需要的时间。

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直接反映了电路的速度和频率响应特性,较小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可以保证电路对高频信号的准确处理。

延迟时间指的是电路对输入信号进行响应所需要的时间。

当输入信号发生变化后,电路输出并不会立即跟随输入信号的变化,而是需要一定的延迟时间才能达到新的稳态。

延迟时间是电路的固有特性,与电路中的元件参数有关,如电容、电感等。

较大的延迟时间会对电路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超前时间是指电路的输出信号超过输入信号达到新稳态所需要的时间。

在某些电路中,输出信号的变化可能会比输入信号更快,这就是电路的超前现象。

超前时间一般比较短,是电路动态响应的一种特殊情况。

超前时间的存在可能与电路中的元件非线性特性或反馈机制有关。

电路的响应时间与电路中的元件、拓扑结构以及工作条件等相关。

元件的参数对响应时间具有重要影响,如电容的充放电速度、电感的磁场变化等。

拓扑结构也会影响电路的响应时间,如放大器的增益、带宽等。

工作条件的稳定性和电源的质量也会对响应时间产生影响。

为了提高电路的响应速度,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一方面,选择合适的元件参数可以减小响应时间,如采用高速电容和电感、降低电阻值等。

另一方面,设计合理的电路拓扑结构,如采用差分输入、级联放大等,可以提高响应时间。

此外,合理调整电路的工作条件,如增大偏置电流、提供稳定电源等,也可以改善响应时间。

总之,电路的响应时间是电路动态特性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电路的速度和频率响应能力。

通过选择合适的元件、设计合理的拓扑结构和调整工作条件,可以有效地改善电路的响应时间,提高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电路板频率响应计算公式

电路板频率响应计算公式

电路板频率响应计算公式电路板频率响应是指电路板在不同频率下对输入信号的响应程度,通常用于评估电路板在不同频率下的性能表现。

频率响应计算公式是用来描述电路板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情况的数学表达式,可以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评估电路板的性能。

本文将介绍电路板频率响应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电路板频率响应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电路板的传输函数。

传输函数是描述电路板输入和输出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通常表示为H(ω),其中ω表示频率。

传输函数可以用来描述电路板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情况,从而得到电路板的频率响应。

电路板的频率响应计算公式通常可以表示为以下形式:H(ω) = |H(ω)| e^(jφ(ω))。

其中,H(ω)表示电路板的传输函数,|H(ω)|表示传输函数的幅度响应,φ(ω)表示传输函数的相位响应,e^(jφ(ω))表示相位响应的复数形式。

传输函数的幅度响应和相位响应是描述电路板在不同频率下响应情况的重要参数。

幅度响应表示电路板对输入信号的放大或衰减程度,而相位响应表示电路板对输入信号的相位变化情况。

通过计算传输函数的幅度响应和相位响应,可以得到电路板在不同频率下的频率响应情况。

电路板频率响应计算公式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电路板的频率响应特性。

通过计算传输函数的幅度响应和相位响应,可以得到电路板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情况,从而评估电路板的频率响应特性。

这对于工程师和设计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电路板的性能,并进行相应的优化和改进。

2. 设计滤波器和增益控制器。

电路板的频率响应计算公式可以用来设计滤波器和增益控制器,通过调整传输函数的幅度响应和相位响应,可以实现对输入信号的滤波和增益控制,从而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3. 分析电路板的稳定性和动态特性。

通过计算传输函数的幅度响应和相位响应,可以分析电路板的稳定性和动态特性,了解电路板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情况,从而评估电路板的稳定性和动态特性。

系统的自然响应和受迫响应的关系

系统的自然响应和受迫响应的关系

系统的自然响应和受迫响应是动态系统在输入信号作用下产生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响应。

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叠加原理来描述。

自然响应:自然响应是指在没有外部输入信号的情况下,系统对初始条件的响应。

它是由系统的初始状态和系统的特性(如初始位置、初始速度、系统的自然频率等)所决定的。

自然响应是系统固有的振荡或衰减行为,可以通过系统的微分方程和初始条件进行分析。

受迫响应:受迫响应是指在有外部输入信号的情况下,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

外部输入信号可以是连续的或离散的信号,可以是周期性的或非周期性的信号。

受迫响应是系统对输入信号的滤波、放大或延迟等处理结果。

关系:
系统的总响应可以分解为自然响应和受迫响应的叠加。

根据叠加原理,总响应等于自然响应与受迫响应之和。

数学上可以表示为:
系统总响应= 自然响应+ 受迫响应
这意味着系统对于一个给定的输入信号,可以将总响应分解为两个部分:自然响应和受迫响应。

自然响应主要由系统的初始条件和特性决定,而受迫响应则由输入信号的性质和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决定。

自然响应和受迫响应是动态系统响应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之间通过叠加原理进行叠加,共同构成了系统的总响应。

频响函数frf和频率的关系

频响函数frf和频率的关系

频响函数(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FRF)是描述线性系统在不同频率下对输入信号的响应的函数。

频响函数通常用复数表示,它包括两个部分:幅度响应和相位响应。

1.幅度响应:幅度响应表示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增益或衰减程度,它是频响函数的模(绝对值)。

幅度响应可以用来描述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频率增益或衰减情况,即输入信号在系统输出上的相对大小的变化。

2.相位响应:相位响应表示系统对输入信号的相位变化情况,它是频响函数的幅角。

相位响应可以用来描述系统对输入信号的相对延迟或提前情况,即输入信号在系统输出上的相位变化。

频响函数和频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频响函数是频率的函数,它描述了系统对不同频率输入信号的响应情况。

具体来说,频响函数可以通过对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输入-输出测试来获得。

在频响函数中,频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同频率下的输入信号会导致系统产生不同的响应。

频率越高,信号的周期越短,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会更加迅速,所以频率相对较高的信号会受到更大的衰减和相位延迟。

而频率越低,信号的周期越长,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会更加缓慢,所以频率相对较低的信号会受到较小的衰减和相位延迟。

频响函数和频率的关系可以用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频率特性和动态特性。

通过研究频响函数,我们可以了解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增益、相位特性,并根据这些特性对系统进行设计、优化和控制。

总结起来,频响函数是描述系统对不同频率输入信号响应的函数,它包括幅度响应和相位响应。

频响函数和频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频率的变化会导致系统响应的变化。

通过研究频响函数和频率的关系,可以对系统的频率特性和动态特性进行分析和优化。

线性叠加原理的应用方法

线性叠加原理的应用方法

线性叠加原理的应用方法1. 线性叠加原理的概述线性叠加原理是一种在物理学和工程中常用的求解复杂问题的方法。

它基于线性系统的性质,即其对输入信号的响应是可加性的。

通过将不同输入信号的响应叠加,可以求解出复杂系统的输出信号。

线性叠加原理被广泛应用于信号处理、电路分析、通信系统等领域。

2. 线性叠加原理的数学表示线性叠加原理可以通过数学公式来表示。

假设一个线性系统的输入信号为x(t),输出信号为y(t),则线性叠加原理可以表示为:y(t) = Σ(a_i*x_i(t))其中,a_i为系数,x_i(t)为输入信号。

3. 线性叠加原理的应用方法线性叠加原理可以用于求解各种复杂系统的输出信号。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应用方法:•滤波器设计:线性叠加原理可以用于滤波器的设计。

通过将多个基本滤波器的响应叠加,可以得到复杂滤波器的响应。

这种方法在音频处理、图像处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信号合成:线性叠加原理可以用于信号的合成。

通过将不同基本信号的波形叠加,可以生成复杂信号。

这种方法在音乐合成、语音合成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信系统设计:线性叠加原理可以用于通信系统的设计。

通过将多个不同的输入信号的响应叠加,可以模拟复杂通信信号的传输过程,以验证系统的性能。

•电路分析:线性叠加原理可以用于电路的分析。

通过将多个输入信号的响应叠加,可以求解出电路中各个元件的电压和电流。

•系统建模:线性叠加原理可以用于系统的建模。

通过将系统的输入信号的响应叠加,可以估计系统的响应特性,并帮助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以上是线性叠加原理常见的应用方法,它们应用广泛并在工程和物理学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 线性叠加原理的局限性尽管线性叠加原理在很多场景下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它也有一些局限性。

主要有以下几点:•线性系统前提:线性叠加原理仅适用于线性系统,对于非线性系统来说,无法使用线性叠加原理进行求解。

•线性性质的限制:线性叠加原理是基于线性系统的性质,即线性系统对信号的响应是可加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ω n 称为无阻 ζ Φ ( s )称为典型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称为阻尼系数,
尼振荡圆频率或自然频率。
7
第二章
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
当ζ
= 0 时,
c(t ) = 1 − cos ωn t , t ≥ 0
ω n 称为无阻尼振荡圆频 此时输出将以频率 ω n 做等幅振荡,
率。 当 0 < ζ < 1时,
y
ymax
⒈ 延迟时间
td :
y (∞ ) y (∞ ) 2
0
0.05 y (∞)
或பைடு நூலகம்
0.02 y (∞)
输出响应第一次达到稳 态值的50%所需的时 间。
t td tr tp ts
2
第二章 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 ⒉ 上升时间 t r : 输出响应第一次达到稳态值y(∞) 所需的时间。或指由稳态值的 10%上升到稳态值的90%所需的 时间。 ⒊ 峰值时间 t p : 输出响应超过稳态值达到第一个 峰值ymax所需要的时间。
二)实际测试过程对失真的要求
首先: 首先:对输入的信号作前期处理, 对输入的信号作前期处理,即 放大、 放大、滤掉非信号频带内 的噪声并防止工作频率中噪声处在测试装置的共振区内。 在选择装置特性时应根据具体要求, 在选择装置特性时应根据具体要求,分析并权衡幅值失真、 分析并权衡幅值失真、相 位失真对测量的影响来确定对装置特性的要求。
瞬态性能指标只有调节时间。 计算调节时间 t s : 1− ∆ = 1− e 4T,当∆ = 2时 解之得: ts ≈ 3T,当∆ = 5时
t − s T
C(t)
1 0.8 0.6 0.4 0.2 0 0
0.632
斜率=1/T
C(∞)
0.95 0.98
可见,调整时间只与时间常数T有关。
t
1T 2T 3T 4T 5T
C(t)
1+ 1 1−ζ 2
1+ e −ζω n t 1−ζ 2
1−ζ 2
= ∆%
2
Δ=5
∴ ts = −
ln( 1 − ζ
1
× ∆ %)
1− e −ζω n t 1−ζ 2
ζω n
0
1−
t
1 1−ζ 2
ts t's
15
衰减振荡瞬态过程的性能指标 衰减振荡瞬态过程的性能指标
第二章
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
y
ymax
t p , t r , t s 表示瞬态过程进行的快
慢,是快速性指标
y (∞ ) y (∞ ) 2
0
0.05 y (∞)

0.02 y (∞)
δ %, N 反映瞬态过程的振荡程
度,是振荡性指标。
t td tr tp ts
4
第二章
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
一阶系统的瞬态响应
R( s) E (s)
-
22
第二章
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

例如:对于二阶系统,控制
该测试系统 波形失真很小. 的输出波形与输 以取得由于输入而引起的输出不产生失真的较好综合效果。 入信号的波形精 确地一致, 确地一致,只是 幅值放大了A0 倍,在时间上延 迟了t0而已。 而已。这种 情况下, 情况下,认为测 试系统具有不失 真的特性。 真的特性。
C(t)
1.4 1.2 1 0.8 0.6 0.4 0.2 0
ζ=0.42 ζ=0.68 ζ=0.8
第一个不连续点 第二个不连续点
ζ=1
2.86
4.38 3.38
5.2
7.04
ωn t
10 12
0
2
4
4.75
6
8
在 ζ = 0.4 ~ 0.8之间,调节时间和超调量都较小。工程上常取
ζ =
1 = 0.707 作为设计依据,称为最佳阻尼常数。 2
T1 T e + 2 e T2 −T1 T1 −T2
1
2
t − T1
t − T2
式中
T1 =
ω n (ζ −
ζ
− 1)
T2 =
1
ω n (ζ +
ζ
2
− 1)
9
第二章
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
C(t)
2 1.8 1.6 1.4 1.2 1 0.8 0.6 0.4 0.2 0
ζ=0 0.4 0.5 0.6 0.7 0.8 ζ=2 0.9 1.0 1.5 0.1 0.2 0.3
2、将给出该系统对 应的单位脉冲响应 num=[0,0,1]; den=[1,1.6,1]; impulse(num,den)
18
第二章 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 [总结] 阻尼系数ζ 是二阶系统的一个重要参数,用它可以间接地判断 一个二阶系统的瞬态品质。在ζ > 1的情况下瞬态特性为单调变化 曲线,无超调和振荡,但 t s长。当ζ ≤ 0 时,输出量作等幅振荡或 发散振荡,系统不能稳定工作。 在欠阻尼 (0 < ζ < 1) 情况下工作时,若 ζ 过小,则超调量大,振 荡次数多,调节时间长,瞬态控制品质差。 注意到 δ % = e
6
第二章
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
典型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
R( s)
-
2 ωn C (s) s ( s + 2ζω n )
开环传递函数为: 2 ωn G(s) = 2 s + 2ζω n s
2 ω G (s) n 闭环传递函数为: Φ ( s ) = = 2 2 1 + G ( s ) s + 2ζω n s + ω n
当 ζ = 1 时, 当 ζ > 1 时,
− ( ζ − ζ 2 −1 ) ω n t − ( ζ + ζ 2 −1 ) ω n t 1 e e − c (t ) = 1 − 2 2 2 ζ 2 −1 ( ζ − ζ − 1 ) ( ζ + ζ − 1)
c(t) =1+
ω nt
0 2 4 6 8 10 12 可以看出:随着 ζ 的增加,c(t)将从无衰减的周期运动变为有 衰减的正弦运动,当ζ ≥ 1 时c(t)呈现单调上升运动(无振荡)。
10
第二章
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
⒈ 当时 ζ = 0 ,称为零(无)阻尼系统,系统的阶跃响应为持续 的等幅振荡。 ⒉ 当时 0 ≤ ζ ≤ 1 ,称为欠阻尼系统,系统的阶跃响应为衰减 的振荡过程。 ⒊ 当 ζ = 1 时,称为临界阻尼系统,系统的阶跃响应为非振荡 过程。 ⒋ 当 ζ > 1 时,称为过阻尼系统,系统的阶跃响应为非振荡过 程。
ζ 0.1 0.2 0.3 0.4 0.5 0.6 β=cos-1 ζ 84.26° 78.46° 72.54° 66.42° 60° 53.13° δ% 72.9 52.7 37.23 25.38 16.3 9.84 ζ 0.69 0.7 0.707 0.78 0.8 0.9 36.87° 25.84° 45. 57° 45° β=cos-1 ζ δ% 5 4.6 4.3 2 1.5 0.15
⒈ 上升时间 t r :
tr =
1
ωd
tg −1 (−
1−ζ 2
ζ
)
⒉ 峰值时间 t p :
π tp = = 2 ωd ωn 1−ζ
12
π
衰减振荡瞬态过程的性能指标 衰减振荡瞬态过程的性能指标
第二章
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

⒊ 最大超调量 δ %:
ζπ
1−ζ 2
δ%=e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1
衰减振荡瞬态过程的性能指标 衰减振荡瞬态过程的性能指标
第二章
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
二、典型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及其与系统参数的关系 (一)衰减振荡瞬态过程 (0 < ζ < 1):
c ( t ) = 1 − e − ζω n t (cos ω d t + sin ω d t ) , 1−ζ 2
ζ
t≥0
⑴ 例如: 例如:振动测试中, 振动测试中,有时只要求了解振动中的频率成分和强度, 有时只要求了解振动中的频率成分和强度, 即:要了解其幅值谱而对相位谱不感兴趣。 要了解其幅值谱而对相位谱不感兴趣。此时就应该关注测试装置 的幅频特性并尽可能保证其不真。 的幅频特性并尽可能保证其不真。 ⑵ 例如: 例如:某些测试中, 某些测试中,要求测得波形的延时时间, 要求测得波形的延时时间,这时就应该对装 置的相频特性严格要求, 置的相频特性严格要求,以减小相位失真引起的测试误差。 以减小相位失真引起的测试误差。 ⑶ 例如: 例如:对一阶系统而言, 对一阶系统而言,时间常数τ 时间常数τ越小, 越小,系统响应越快, 系统响应越快,频 带越宽。 带越宽。故适当控制时间常数τ 故适当控制时间常数τ “越小” 就达到了不失真的要求。
y
如某系统的单位阶跃响 应曲线如图所示:
0
瞬态过程
稳态过程
t
1
第二章
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
瞬态过程的性能指标 通常以阶跃响应来衡量系统控制性能的优劣和定义瞬态过 程的时域性能指标。稳定的随动系统(不计扰动)的单位阶跃 响应函数有衰减振荡和单调变化两种。 (一)衰减振荡: 具有衰减振荡的瞬态过程如图所示:
第二章
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
测试装置的瞬态过程 系统达到稳态过程之前的过程称为瞬态过程。瞬态分析是 分析瞬态过程中输出响应的各种运动特性。理论上说,只有当 时间趋于无穷大时,才进入稳态过程,但这在工程上显然是无 法进行的。在工程上只讨论输入作用加入一段时间里的瞬态过 程,在这段时间里,反映了主要的瞬态性能指标。
20
第二章
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