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最佛性的一首诗,是山水田园诗的一座高峰
王维最经典的十首山水诗,何以解忧,唯有山水,篇篇传唱千古
王维最经典的十首山水诗,何以解忧,唯有山水,篇篇传唱千古公元701年,上天对唐朝特别慷慨,同时诞生了两位天才,一位是“诗仙”李白,另一位就是“诗佛”王维,王维不论放在哪个时代,都是一颗璀璨的明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他不光诗写得好,清新脱俗还颇富禅意。
绘画天赋也极高,他的山水画,被后人推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同时王维也是一位音乐才子,但这些还不够,偏偏人家的颜值还超高,史书记载“妙年洁白,风资郁美。
”简直就是一个偶像极人物的存在。
开元十九年(731)年,他状元及第,最高官至尚书右丞,但对于王维而言,做官可不是他的追求,他的一生都在入仕和出仕之间纠结,到了晚年,索性在终南山建立自己的辋川别业,过上了白天上朝打卡,下班在别业归隐的潇洒日子。
王维一生存诗作约400余首,其中最有名的是山水诗,苏轼曾高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精选他的10首代表作,分享给大家一起来品读。
1《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一个人,一架钢琴,在一片静谧的竹林深处相对而坐。
我的手指在琴弦上自由飞舞,钢琴在轻柔地弹奏,弹奏到遗忘的地方。
我的口哨声不自觉地与之融为一体,多多少少有些自在。
没有人知道这么好的地方,也没有人知道我在这里。
只有晚风习习,雪一样的月光从散落的竹叶中洒落。
2《辛夷坞》唐.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在山码头,有一棵树叫信义,每一根树枝上都开满了像芙蓉一样的花,像胭脂一样。
山林一片寂静,看不到一个人,也听不到车马的喧嚣。
玉兰花一个人默默绽放,一个人默默凋零,完成一场盛大的邂逅,轻松愉悦地与春天离别。
3《山中》唐.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京西的水越来越稀,露出了原本藏在水底的白色鹅卵石。
天气越来越冷,山上的红叶一天比一天少。
山路上没有下雨,但山上的植被绿得似乎浓郁的翠绿色会打湿路人的衣服。
4《栾家濑》唐.王维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论王维山水诗的佛性美
论王维山水诗的佛性美横山职教中心韩雪梅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他是一位早熟的作家,九岁就能属文赋诗。
同时他又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绘画、书法、音乐,无所不通。
王维被誉为一代山水诗之宗,其山水诗表现出的境界尤为后世所推崇.他的山水诗常常通过自然的光、色、声、形、质等构成的具体可感性形式,结合自己的文化修养、生活境遇、知识水平、审美修养进行艺术的审美创造,含蓄地表现自然清静、秀丽的本色,令人洗心涤虑,返朴归真,摆脱尘世的羁绊,,炼就一种淡泊、真淳、随缘自适的疏野意趣。
王维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了“诗佛”之称誉的诗人。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佛学理论修养非常精深,历史上很少有诗人能够企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能坚持较为严格的宗教实践,通过对禅门妙法的透彻参悟,深得禅家三昧,以至有些诗达到了“字字入禅”的境地。
因此,按照禅宗“顿悟成佛”、“彻悟即佛”的说法,称王维为“诗中之佛”当是不过分的。
其诗所表现的匀称之美,柔婉之美,和谐之美,令人赏心悦目,轻松恬静,所以无论形态、色彩、动势还是意境上都给人以优美的美感享受。
作为宗教实践、宗教体验而言,王维的“以寂为乐”、“知悟胜事”,是与禅观修习法门联系在一起的。
全部佛学即包括戒、定、慧三学,修持者必须三学齐修,缺一不可。
其中定学一门,多强调止观双修,即在修定之时,必须辅之以观想,方可达到目的。
早期传入中国的安世高禅学倡导的多半是小乘禅观,主要在于观空、观苦、观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具体有修“不净观”、“数息观”等法门,如不净观想象众生身体各处的秽污不洁;数息观则闭目凝神,端坐不动,心如止水,默数自己的呼吸出入;还有修“四念处”禅观的,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可见王维融诗法与画法合一。
而宗白华说:“中国山水花鸟画的基本境界的老庄思想及禅宗思想也不外乎静观寂照中,求返于自己深心的心灵节奏,以体合宇宙内部的生命节奏。
《过香积寺》王维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过香积寺》王维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过香积寺》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山中古寺之幽深静寂。
此诗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侧写周围景物,来烘托映衬山寺之幽胜。
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佛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只有克服邪念妄想,才能悟到禅理的高深,领略宁静之幽趣。
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
诗歌构思奇妙、炼字精巧,其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来被誉为炼字典范。
作品原文:过香积寺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⑵。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⑶。
泉声咽危石⑷,日色冷青松⑸。
薄暮空潭曲⑹,安禅制毒龙⑺。
词句注释:⑴过:过访,探望。
香积寺:唐代著名寺院,有争议,一说香积寺在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神禾原上。
”故址已废。
一说在河南汝州,今风穴寺,唐时称香积寺。
⑵入云峰:登上入云的高峰。
⑶钟:寺庙的钟鸣声。
⑷咽:呜咽。
危:高的,陡的。
“危石”意为高耸的崖石。
⑸冷青松:为青松所冷。
⑹薄暮:黄昏。
曲:水边。
“安禅”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⑺安禅:为佛家术语,指身心安然进入清寂宁静的境界,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毒龙:佛家比喻俗人的邪念妄想。
见《涅槃经》:“但我住处有一毒龙,想性暴急,恐相危害。
”白话译文:不知道香积寺在什么地方,攀登好几里误入云拥群峰。
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
山中泉水撞危石响声幽咽,松林里日光照射也显寒冷。
黄昏时来到空潭隐蔽之地,安然地修禅抑制心中毒龙。
作品鉴赏:诗题“过香积寺”,即访香积寺。
既是去访,却又从“不知”说起;“不知”而又要去访,表现出诗人的洒脱不羁。
因为“不知”,诗人便步入茫茫山林中去寻找,行不数里就进入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下。
此句正面写人入云峰,实际映衬香积寺之深藏幽邃。
还未到寺,已是如此云封雾罩,香积寺之幽远可想而知矣。
接着四句,是写诗人在深山密林中的目见和耳闻。
先看三四两句。
古树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忽然又飘来一阵隐隐的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使得本来就很寂静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层迷惘、神秘的情调,显得越发安谧。
盛唐山水田园诗 王维《山居秋暝》赏析
论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荼阳上黔陌栗内容摘要: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兴盛,诗人王维代表了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最高成就,他的《山居秋暝》是一首世人熟知的山水田园诗,这首五言侓诗充分体现了王维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的最突出的艺术特色,王维运用其在诗中融入动态美与音律美的手法来表现自然的景象,使他的诗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体会到他那厌恶官场,热爱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自然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兴盛。
《山居秋暝》是一首世人熟知的山水田园诗,其作者也是世人熟知的诗人,在我的心中,王维不仅是诗人,他还是个艺术家。
因为王维能诗善画,精通音律,更重要的是,描写自然时,他能把绘画与音乐在其诗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不禁倾心于自然。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所说,正是王维山水田园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有画”。
什么是“诗中有画”,“用文字代替绘画所用的线条色彩来展现具有诗意的画面,诗情与画意达到高度的统一。
”[1]而《山居秋暝》这首五言侓诗正充分体现了其这一艺术特色。
《山居秋暝》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雨过后,天放晴了的傍晚时分,山村的迷人风光以及淳朴的民风的景象,王维运用其在诗中融入动态美与音律美的手法来表现自然的景象,使他的诗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体会到他那厌恶官场,热爱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
诗的首联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这句诗是很多人会运用的到的经典名句,为什么有些人甚至不知这首诗叫什么,不知作者是谁,但也能把这句诗挂在嘴边,遇到合宜的情景时便像是发自肺腑的感慨一样的吟出来呢?那是因为王维用词的巧妙,一个“空”字,引人思考,顿时便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尤其是初秋的傍晚,雨后初晴的山,空气清新,那景色肯定美不胜收。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为诗的颔联,这句诗,王维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和巧妙的音律美来表现自然的景象。
王维山水田园诗赏析
王维山水田园诗赏析作者:周玉红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0年第08期内容摘要:王维的山水诗气象阔大、飘渺空灵、色彩丰富,充溢着诗情画意之美。
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
苏轼曾赞叹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赏析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有“诗佛”之称,现存诗400余首。
其中以山水田园诗成就最高,这与其政治际遇、佛家思想、精通诗、书、画、音乐有关。
对自然美的特殊敏感,善于处理动静的辨证关系,把握诗的意境,使得王维的山水诗气象阔大、飘渺空灵、色彩丰富,充溢着诗情画意之美。
苏轼也忍不住赞叹:“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
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形象生动,画面明丽,意境优美,是一幅和谐的山村风俗画。
诗中描绘秋雨后傍晚时分山村的美丽景色和村民淳朴的生活,带给诗人隐居后的怡情惬意。
有远景近景,仰视俯视,冷色暖色,人声水声,把绘画美、音乐美与诗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丰富而清新的感受。
再如《渭川田家》: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诗作描绘出一幅非常精彩的、田园牧歌式的画卷,充满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
牛羊归向深巷,老人等候随牛羊返村的牧童,野鸡呼唤伴侣同宿,蚕儿静静地进入休眠期,收工的农夫荷锄回到村头,相见时依依絮语。
在落日余晖的照耀下,人和动物都在及时地、惬意地晚归,使身在仕途的詩人心生羡慕。
王维最有禅境的一首诗
王维最有禅境的一首诗诗人信佛的,王维当属第一。
王维,字摩诘,被誉为“诗佛”,经历过安史之乱,在宦海沉浮之后,诗人过起隐居生活,信奉佛学,以求淡泊名利,他回归山野,用身心去感受大自然,形成了超脱自我的人生感悟。
王维把禅渗透到他的诗歌中,建立了一种轻禅的风格,这也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一大贡献。
《饭覆釜山僧》晚知清净理,日与人群疏。
将候远山僧,先期扫弊庐。
果从云峰里,顾我蓬蒿居。
藉草饭松屑,焚香看道书。
燃灯昼欲尽,鸣磬夜方初。
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
思归何必深,身世犹空虚。
据记载,王维晚年长年吃素,诗的前四句是诗人为招待来访的僧人而写的。
接下来的六句话描述的是釜山的僧人到达后的场景。
诗人和他们一起吃饭读书,体现了拜佛参禅的诚意。
王维的读经和与僧人的交流,使他认识到真正的快乐在于寂静和涅槃,所以现实的生活并不重要,这使他从现实的烦恼中解脱出来。
《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隐居后,自得其乐,宛如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大师。
感兴趣的时候就一个人闲逛,坐在水的尽头看云的变化。
“谈笑无还期”暗藏哲理,诗人因为体悟到物我两忘、物我一体之境,从而忘记了那流迁无常的世俗世界,这是真正的“空”境。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山里的芙蓉花开了又败。
顺应自然的本性,故步自封,没有人欣赏,也不指望有人欣赏。
这绝无人迹、亘古寂静的“涧户”,正是诗人以“空寂”的禅心观照世界的意象;然而,诗人又反对趋入绝对的空无和死灭,因此它在这个空寂得发冷发自的涧户中,却又描绘出辛夷花猩红的色彩和开落的动态声息,使人感到空寂中仍有生命的闪烁。
《酌酒与裴迪》请给你斟上酒自慰自宽,人情无常如波涛。
相逢老来防备剑,你却忽然第一个笑我。
草绿始终被细雨滋润,花枝欲展开却遇春风冷。
世界上的云不值一提,不作为一个高海拔的山林吃。
这首诗以激愤的文字劝解朋友,似乎把世间的一切不公都表现了出来,表现了王维想利用世人却未能如愿的愤怒。
王维写佛的诗及其禅意诗精选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后,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广泛传播,到了唐代,便正式走向独立开展的阶段,佛教的影响普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寺院经济蓬勃开展,具有不同特点的中国佛教八大宗派,都在这个时期相继形成。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进入唐朝,开展到了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顶峰,整个文坛出现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所未有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
尤其是诗歌的开展,更到达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
顺应这一历史因缘,王维这位精通禅学,擅长诗歌,首创泼墨山水画,熟谙音律的艺术巨匠出现了。
据?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王维字摩诘,武那么天长安元年(701)诞生于今山西省祁县。
其父王处廉,后迁居蒲州,遂为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
王维幼年聪颖过人,九岁知属辞。
其弟王缙,官至丞相。
王处廉去世较早。
其母崔氏,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王维成名后,在?请施庄为寺表?中写道:“故博陵县(今河北省蠡县南)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大照禅师即普寂,为禅宗北派祖师神秀(约606-706)的大弟子。
神秀示灭后,其法众即由普寂统领。
?宋高僧传?记述:开元十三年(725)即王维二十四岁时,普寂由洛阳移居长安,“王公大人,竞来礼谒〞。
崔氏得拜这样一个高僧为师,守戒习禅三十多年,自然是一个颇有修养的居士了。
生长在佛教气氛如此浓厚的家庭,在母亲的影响下,王维和王缙“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菇荤血。
〞(?旧唐书·王维传?) 开元九年(721),二十岁的王维进士及第,授官大乐丞。
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贬为济州(今山东省茌平县)司库参军。
约在开元二十一年(733)回到长安,得到丞相张九龄的提拔,任右拾遗,累迁监察御史、吏部朗中、给事中等官职。
所以说王维青壮年时期也曾积极从政,对张九龄“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王维?献始兴公?)的贤明政治,表示了明显的支持。
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为奸相李林甫所陷害,被罢相,贬官荆州。
关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鉴赏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鉴赏关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鉴赏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鉴赏 1《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
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
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
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
“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
此时此刻诗人也仿佛觉得自己也被洗净了一般,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此种禅意非隐居者莫属。
苏轼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秀句。
接下来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
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此二句均为写人——“浣女”、“渔夫”的活动的画面。
【王维的山水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王维的山水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王维的山水诗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其诗作文字优美,自然清新,意境恬淡,无论边塞诗、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王维多才多艺,诗书画都很有名,音乐也很精通,还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以下是王维的山水诗,欢送阅读。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看淡官场。
四十多岁的时候,他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和终南山上,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这一时期,王维沉浸于隐居山林的宁静自在心境中,将其诗、画、乐、禅等方面造诣相融合,写下不少山水诗传世佳作。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寂静无人的山里,刚刚下过一场雨,初秋的黄昏,空气清新凉爽。
明月高挂天心,照进茂密的松林,洒落一地斑驳的树影。
清澈的泉水在光滑的岩石上叮咚流淌,水波映着月色,闪动着银亮的微光。
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歌声笑语,几个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
亭亭玉立的荷花纷纷摇动,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荷塘月色的宁静。
任凭春天的芳菲消逝吧,此时的秋色如此美妙,令人流连忘返。
这首诗很有画面感,将秋日黄昏雨后山中的美景鲜活生动地呈现出来,同时也流露出诗人远离世俗,亲近自然美景,安乐于山林生活的禅意思想。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句强调了诗人的心意,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全诗不事雕凿,天然入妙,高步瀛评曰:“随意挥写,得大自在。
〞〔《唐宋诗举要》〕《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月夜,独坐在幽静的竹林里,间或弹弹古琴,间或长声吼叫。
竹林僻静幽深,无人知晓,恰有一轮明月悬挂空中,洒下银白的月光,与诗人作伴。
王维诗《过香积寺》原文赏析
王维诗《过香积寺》原文赏析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唐代诗人。
字摩诘。
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擅画人物、丛竹、山水。
公元721年(开元九年)中进士第一,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
后归至长安,被擢为右拾遗。
安史乱前,累官至给事中。
公元756年(天宝十五载),为安史乱军所获,署以伪官。
两京收复后,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
王维诗现存约四百首,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
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有《王右丞集》。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王维诗赏析】作为山水田园诗派的开山之祖,王维素有“诗佛”之称。
他在诗歌创作中往往阐发佛教禅理和隐士生活,特色鲜明,自成一家。
这首《过香积寺》,可视为其后期成熟的代表作。
此诗能够将佛教禅理与山水景物融于一炉,尽抒作者的高雅韵致和生命情调。
《过香积寺》是一首短小的五言律诗。
题为“过香积寺”,“过”是过访之意。
香积寺是唐代著名寺院,“香积”取名缘自《维摩经》:“维摩遣八菩萨往众香国礼佛言,愿得世尊所食之余,于是香积如来以众香钵盛饭与之。
”此寺位于今陕西省长安县南神禾原上,原貌不存。
首联开篇用“不知”领起,说明诗人是初次造访,并不知道它的确切位置。
“数里”,表行程漫漫。
“云峰”指云雾萦绕的高山。
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有云:“寝瘵谢人徒,灭迹入云峰。
”山势渐高,不见古寺的踪迹,只见山峦高耸,直插云天。
这人迹罕至的云峰令人心旷神怡,正契合了诗人高蹈的生命情趣,激发了诗人探访古寺的兴致。
这一起语凭空而出,凸显古寺的幽远与神秘。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王维《酌酒与裴迪》原文、译文及赏析
酌酒与裴迪酌酒与裴迪王维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译文】斟酒给你请你自慰自宽,人情反复无常就像波澜。
相交到老还要按剑提防,先贵者却笑我突然弹冠。
野草新绿全经细雨滋润,花枝欲展却遇春风正寒。
世事浮云过眼不值一提,不如高卧山林努力加餐。
【注释】⑴裴迪:唐代诗人。
字、号均不详,关中(今属陕西)人。
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
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王维的好友。
⑵自宽:自我宽慰。
《列子·天瑞》:“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
’”⑶人情:人心。
《后汉书·皇甫规传》:“而灾异犹见,人情未安者,殆贤遇进退,威刑所加,有非其理也。
”翻覆:谓反覆无常;变化不定。
晋陆机《君子行》:“休咎相乘蹑,翻覆若波澜。
”⑷相知:互相知心的朋友。
唐马戴《下第再过崔邵池阳居》诗:“关内相知少,海边来信稀。
”按剑:以手抚剑,预示击剑之势,表示提防。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人于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
”⑸朱门:红漆大门。
指贵族豪富之家。
晋葛洪《抱朴子·嘉遁》:“背朝华于朱门,保恬寂乎蓬户。
”先达:有德行学问的前辈。
《后汉书·朱晖传》:“初,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尝于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
’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对。
”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
出典:《汉书·王吉传》“王阳在位,贡公弹冠”。
汉代王子阳作了高官,贡禹掸去帽上尘土,等着好友提拔,是“弹冠相庆”的意思。
王子阳清正廉洁,为人颇有些迂腐。
他举荐朋友作了御史。
御史专挑皇帝或同僚的毛病,因而好御史往往干不长,常有送命的。
这两位最后都被免了职,因为过于正直老实,不懂得昧着良心,巴结朋友。
“⑹经:一作“轻”。
⑺花枝:开有花的枝条。
唐王维《晚春归思》诗:“春虫飞网户,暮雀隐花枝。
王维田园诗的赏析
王维田园诗的赏析王维田园诗的赏析导语:王维以山水田园诗闻名,兼采众体,但尤以五律取胜。
胡应麟评价王维的五律“格调庄严,气象宏丽,最为可发”,下面由店铺为您整理出的王维田园诗的赏析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山水田园诗是王维诗中的精华,三言两语间即雕刻出景致秀雅与清逸意境,且韵味无穷,赋有禅思哲理。
这些诗歌中,又以五言诗成就最为突出,故称王维为“五言之宗匠”。
下面我来从王维生平与禅宗的关系,受佛教禅宗影响下“以禅入诗”的山水田园诗,诗中对色彩意象的描述,对清冷幽静环境的描写而从中勾勒的“空”的意境来探究,以及王维诗歌中以山水田园诗为主对五言律诗的发展影响,来加深对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理解。
由隋入唐以来,经过魏晋南北朝各大家的努力,文学得到很好的发展,为唐代文学的繁荣积累了条件,在初唐诗人的努力下,诗歌在“声色”和“性情”的统一方面得到充分的积累与准备。
出生在盛唐时期的王维在山水田园诗歌方面的成就离不开这些的“巨人的肩膀”,成功的融合了汉魏风骨和齐梁辞采,兼采陶,谢之长,即使是平淡清远的田园风光,也能融进汉魏以来那些诗人的雄健风骨,显得浑厚广大,使山水田园诗歌发展到盛唐新高度。
一、山水田园诗歌中透露的禅意与诗人的联系王维是唐代最重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王昌龄曰:“王维诗天子,杜甫诗宰相。
”殷璠所著的'《河岳英灵集》对其评价是“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
在泉成珠,著壁成绘。
一句一字,皆出常境。
”在司空图的诗论中,以“澄淡精致,格在其中”“趣味澄夐”为特征的意境创造艺术与审美内涵得到首次举标。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图》中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代宗甚至钦定王维为“天下文宗”,足见其在文学上的地位。
艺术源于生活。
王维诗中所体现出的清逸雅致,透露禅意的幽静之境,与其生活经历息息相关。
王维佛学修养最初因其母崔氏师事北禅领袖普寂而始,到后来,据《旧唐书》记载:“维弟兄俱奉佛,局常熟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在京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
王维写下一诗,震惊诗坛,被誉为山水诗千古名作!
王维写下一诗,震惊诗坛,被誉为山水诗千古名作!说起山水诗,想必诸位一定会提起柳宗元那首《江雪》。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的确,这首诗的意境十分幽静,为山水诗中的佳品,然而却不是山水诗中顶级作品。
笔者在浩如烟海的诗坛中,终于挖掘到一首山水诗中的千古名作,它就是王维那首震惊诗坛、被誉为山水第一名篇的《山居秋暝》。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作为盛唐山水诗人的代表,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山居秋暝》这首诗便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所写。
诗中描绘的是初秋时节,雨后黄昏的景色,诗人是以自然景色之美来表现自己人格美和内心向往的一种社会之美。
表面看来,是在写山水,实际上是借景言志。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首名作,依照惯例,我们还是先对诗中名句进行解析,最后再欣赏一下全诗: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是在写山中雨后的秋景。
“空山”二字,说明人烟稀少,有一种空旷、恬静的意境。
山雨初停,万物更新,又恰好是初秋的黄昏时分,如此美好的景色可想而知。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是千古名句,当时天色已暮,一轮明月当空,月光如水,映照青松苍翠;清澈山泉,缓缓流淌在岩石之上,如同一块白洁的绸缎,熠熠发光,如此美景真是让人陶醉,流连忘返!这月下的松石、清泉,实际上正是作者心中追求的理想世界。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中将王维的高超诗艺,表现得淋漓尽致。
王维先是写“竹喧”,然后写“莲动”,因为归来的浣女是隐藏于竹林中的,所以只闻其喧哗声,却不见其人;而渔舟也是被水中莲叶所遮挡,一开始并不能看到。
一直等听到喧闹声,看到莲叶动时,才发现浣女和渔舟已逐渐靠近。
如此的写法,更富有诗意,更加逼真。
试想一下,竹林中传来一阵笑语欢歌,一群活泼开朗的女孩们洗完衣服,逐渐归来了;碧绿的莲叶被归来的渔舟一层层拨开,打破了月下荷塘的宁静。
如此美好静谧的意境,不正是诗人王维希望过的一种山水田园生活吗?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水平最高的一首田园诗,尤其是第3句,惊艳之处可见潇洒
王维水平最高的一首田园诗,尤其是第3句,惊艳之处可见潇洒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唐·王维《终南别业》王维的诗,素来以清淡自然著称,历代文人雅士对其赞赏有加。
在他半官半隐的生活中,借田园风光、山水情趣,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命运、志向以及隐士的生活方式。
在这一类型的诗歌当中,《终南别业》可谓是其中的佼佼者,不仅表现了王维诗作的韵味,还完美地承袭了田园诗派的风格,同时,还反映出当时隐逸一派人物的自然状态。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首句的写法,更像是一种人物的自述,内心的独白。
通过对王维生平的了解,我们可以知道,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而且精通诗与画的人,在官场上,与其他文人不同,即使是奸相李林甫权时,他不但没有受到排斥,反而升官。
虽然仕途上顺利,却让他接触和了解到更多的黑暗面,以及那些令人绝望的官场黑暗。
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像出淤泥而染的青莲,孑孓而立。
他越来越孤独,越来越悲伤,渐渐有了归隐的想法,对于佛道之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0来岁,便一心向往田园生活。
大约在40岁左右时,王维购买到前人宋之问在辋川南山别墅,在他精心的打理和修葺下,这幢“山居”更符合王维的气质与喜好,同时也寄托着他对生活追求。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王维的诗,主要以田园山水为题材,他为何如此不断重复,不断抒写这一内容呢?他向往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在这一句当中,王维只用了10个字,便完美地作了说明。
在南山之中,幽静深远,平时并无多少人前来打扰,这是他希望和喜欢的生活方式,不愿与尘俗之事有过多的牵扯和羁绊。
每当他有了兴致时,常常独来独往地去游玩。
正如姜太公钓鱼一般,每个人的索取和目的不同,他不在乎玩乐的地方在哪,是不是名山大川,有没有风流人物和名胜古迹。
他只是想一个人自由自在,走到哪,哪里便是风景,便是诗意,便是生活。
心情不好的时候,他也会伤春悲秋,有快乐的事,他便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王维山水田园诗赏析
王维山水田园诗赏析王维山水田园诗赏析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山水,原本并不属于人的物质生活领域,人只有超出日常生活范围,有意识地去寻找某种物质生活之外或之上的东西,才有可能进入自然山水的审美境界。
因此,对自然的审美关照不可能在人的自然生活中直接产生,必须经过一种抽象精神的提升。
魏晋的玄学提倡“以玄对山水”,从形而上学的意义上去领会山水,以山水证玄。
而谢灵运则把以山水证玄转变为对山水的直观,也就是把山水变为具有独立审美意象的对象,使人在超功利、超道德的层次上面对大自然。
于是真正的山水诗便产生了。
而到了唐代,佛教和禅宗的发展刺激了文人对形而上学的探讨和研究,在文学上形成一种新的以哲学或机趣见长的诗歌形式——偈颂,其中不乏怡情山水,玩赏自然之作。
在盛唐,自然山水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和心理传统,人们已习惯于在对山水的直接关照中获得审美愉悦。
在这个更注重感性生活而忽视理性思考的时代,理性层次的追求往往隐没不显,甚至完全溶解于感性需要之中,人们往往只是凭借感性审美的需要,寻觅和塑造他们所向往的感性的自然世界。
盛唐的繁荣开明的气氛,为自然性和社会性在士人身上的统一创造了某种特殊的环境,士人可以在社会和自然、政治和田园之间寻找一种平衡。
在这个阶段,统治阶级所奉行的社会政治道德准则与社会政治现实所呈现的实际面貌之间,还没有产生严重的矛盾,士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感受与他们在概念和理智上认识的世界模式之间并没有面临分裂和无法协调的危险,因而盛唐山水田园诗既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表现人自身的和谐,在直接的感性存在中包含精神愉悦和提升的最好的环境。
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正是以表现这种和谐为起点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一直保持了这种和谐,始终在外在社会政治行为与外在精神问题之间保持一种平衡。
王维山水诗中形与意的完美结合,并不是一种自发的行为,而是在禅学理念指导下的有意为之。
禅宗认为“法身无象,应物现形”,也就是说“法身”并无固定不变的形象,而是赋予在万物之中的,所以自然万物都是“法身”的变现,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法身”的存在。
王维《桃源行》欣赏精选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
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因事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曾奉使出塞,回朝官尚书右丞。
安史之乱,身陷叛军,接受伪职。
受降官处分。
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
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别业,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多才多艺,能书善画,诗歌成就以山水诗见长,描摹细致,富于禅趣。
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指出其诗画的特色和造诣。
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桃源行渔舟逐水①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②。
坐③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无视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④,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⑤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⑥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曲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①逐水:顺着溪水。
②去津:古渡口。
③坐:因。
④隈隩:山崖的幽曲处。
⑤物外:世外。
⑥房栊:窗户。
王维的诗以抒写山水著称,此诗尤胜。
历来评价王诗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细读这首诗才知道这话不假。
诗以陶潜的?桃花源记?为蓝本,取其大意,变文为诗,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开拓了诗的意境,具有它独特的艺术价值。
为此,它能与散文?桃花源记?并传于世。
这首诗段落与陶潜的散文相仿,但画面却比陶文来得生动优美,绚烂多彩。
全诗笔力舒健,韵脚多变,平仄相间,沉着雅致,活泼多姿。
唐诗三百首丨王维很经典的一首诗,情景交融,被誉为诗画中的精品
唐诗三百首丨王维很经典的一首诗,情景交融,被誉为诗画中的精品盛世大唐从来不缺有才情的诗人,他们将瞬间的喜怒哀乐挥毫融进每一首佳作之中,又得益于后人的整理,才使得首首千古名篇得以流传至今。
翻开散发着书香的诗卷,那一首首旷世之作虽然已流传了千年之久,但细心品读之时,依然能够体会的到彼时诗人在创作这首唐诗时的各种心情;依然能领略的到当时盛世下大唐的山川美景,不禁被诗卷中的景象所撼动。
说到山水田园美景,自然要提一提诗佛王维。
王维中后期的生活基本属于处于半官半隐。
在此期间,他创作的作品多以山水田园诗为主。
很多著名诗作也被世人流传了下来,比如我们所所知的《山居秋暝》、《鸟鸣涧》等,王维以他独特的写作方式加以对画的深刻造诣,让读者品读之时犹如置身其境之中,那种美感简直是不言而喻!今天笔者要给大家推荐的这一首也是王维的经典名篇,同样描写的是山水田园美景,严格来讲也是给朋友的一首赠诗。
全诗情景交融,声色俱全,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也被选入了《唐诗三百首》中,被誉为王维诗画作中的精品名篇。
那么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王维的这首赠诗《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唐代: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王维中后期隐居在终南山,曾有自己的别墅,而辋川这地方的景色那是相当不错的,王维在这里曾写下多首名篇。
而诗中所提到的朋友裴迪也和王维一样,在此隐居。
二人经常喝酒对诗,日子过得相当的安逸。
起句的“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交代出了彼时是秋天的一个黄昏,诗人王维身居山林之中。
他能感觉得到此时的山中已然有些寒凉了。
不过此时山中的景色依旧是苍翠一片,让人心旷神怡。
山中的流水一直潺潺不断,发出来的声响足以让人心情平静。
有山有水,好美的地方!彼时的王维正在“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他拄着拐杖悠然地伫立在所住茅舍的门边,迎着风儿心情极为舒畅地聆听着那暮蝉的鸣叫声。
王维《过香积寺》赏析
王维《过香积寺》赏析王维《过香积寺》赏析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作为山水田园诗派的开山之祖,王维素有“诗佛”之称。
他在诗歌创作中往往阐发佛教禅理和隐士生活,特色鲜明,自成一家。
这首《过香积寺》,可视为其后期成熟的代表作。
此诗能够将佛教禅理与山水景物融于一炉,尽抒作者的高雅韵致和生命情调。
《过香积寺》是一首短小的五言律诗。
题为“过香积寺”,“过”是过访之意。
香积寺是唐代著名寺院,“香积”取名缘自《维摩经》:“维摩遣八菩萨往众香国礼佛言,愿得世尊所食之余,于是香积如来以众香钵盛饭与之。
”此寺位于今陕西省长安县南神禾原上,原貌不存。
首联开篇用“不知”领起,说明诗人是初次造访,并不知道它的确切位置。
“数里”,表行程漫漫。
“云峰”指云雾萦绕的高山。
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有云:“寝瘵谢人徒,灭迹入云峰。
”山势渐高,不见古寺的踪迹,只见山峦高耸,直插云天。
这人迹罕至的云峰令人心旷神怡,正契合了诗人高蹈的生命情趣,激发了诗人探访古寺的兴致。
这一起语凭空而出,凸显古寺的幽远与神秘。
中间两联铺写了寻访古寺沿途所见景物。
山中古木参天,人迹罕至,诗人忽然听到远处传来的阵阵悠长的钟声,不禁发出“深山何处钟”的疑问,虽是疑问,实际上又加以肯定答复。
这回荡的钟声,衬托出古寺的遥远和幽静。
这两笔从视觉到听觉、以动衬静,生动地表现出山的深幽,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
这里“何处”与“无人”对偶,又遥应开篇的“不知”,将一种幽远深奥、缥缈莫测、令人迷惘讶异的意境氛围渲染得出神人化,接着又落笔眼前,采用倒装句,“泉声咽危石”是“危石”边“泉声咽”,“日色冷青松”是“青松”上“日色冷”,突出了入耳的泉声和触目的日色。
因危石的阻隔,泉水不能顺利流淌,发出呜咽凄切的声音。
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洒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青松使日光仿佛也变冷了。
这里“咽”、“冷”二字用得极为准确、巧妙,被历代誉为炼字典范。
最能代表王维风格的诗是哪首
最能代表王维风格的诗是哪首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那么最能代表王维风格的诗是哪首呢?就让小编来告诉你吧。
最能代表王维风格的诗是哪首【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o jie) ,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
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理。
”(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的称号。
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根据王维写的《请施庄为寺表》云:“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年,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王维从小就受到了母亲的熏陶,同时,根据《王右丞集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文中述及了诗人同当代名僧道光禅师的关系时说:“维十年座下,可见王维确实也与佛家因缘不浅,其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
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
”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
”此时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赋于文学才华。
开元九年(721年)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
后归至长安。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张九龄为中书令。
王维被擢为右拾遗。
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
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
次年贬荆州长史。
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
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最佛性的一首诗,是山水田园诗的一座高峰
诗词精品集
王维,唐朝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有“诗佛”之称。
与其他田园诗派诗人不同,王维的诗句中总是充满了佛家的禅意,空灵飘渺,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美感。
王维信奉佛家,与他母亲有很大关系。
因为他的母亲信佛。
所以,王维从小也笃信佛教。
这种禅意和佛性就对他后来的诗文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诗,是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
在山水田园诗歌的发展史上,这首诗是继陶渊明之后的又一座高峰,在唐朝无人能超越。
这首诗就是《鸟鸣涧》。
在诗句中,王维带着佛性来观察和描绘周围的自然风景,赋予了山水与众不同的韵味。
下面让我们走近这首诗: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继承和发展了以往山水田园诗的传统,吸取了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使山水田园诗在唐朝达到了一个高峰。
整首诗的大意是说:山谷寂静无人,只有桂花在无声地飘落。
春夜的寂静使得山中更显空荡。
明月悄然初升,惊动了深山中的飞鸟,于是,鸟儿时不时在山涧中发出一阵清脆的叫声。
在王维的《辋川集》中有组诗20首,全部都是五言绝句。
每首绝句都像是一幅精美的绘画小卷,静静地描绘了王维闲居辋川别墅时的生活场景以及周围的山光水色。
就如这首《鸟鸣涧》,全诗就只有20个字,没有任何其他复杂的词语,诗句里面的意象也很简单:闲人,桂花,静夜,春山,明月,山鸟,山涧。
诗人心灵安静平和,远离了世事的纷扰,独自一人身在寂静的春山夜色。
身心宁静,所处的环境自然就会显得很寂静。
因而,诗人连桂花花瓣坠落这样小的动静都能感知到。
此时明月出声,惊动了林间酣睡的山鸟。
但是,也只是让鸟儿鸣叫罢了,并未让它么们飞走。
这样的一切远离了喧嚣,根本看不出丝毫世俗的烦恼。
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寂静完全地相契合了,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王维擅长写静景,即便是动态的景物,在他的诗文里也很容易染上安静的神韵。
读王维的诗,能让人安静下来,心灵放松。
这与佛教的禅意是一脉相承的。
禅宗教化人们要摆脱世事的烦恼,求取精神上的宁静恬淡。
于是,在王维的诗中常常可见一种清新淡雅的韵味,带着超然物外的出世之感,处处都有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