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点兵

合集下载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典故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典故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典故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典故一、引言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数不尽的英雄事迹,其中韩信是一个备受赞誉的战略家和将领。

他在中国历史上有诸多威名,其中最为有名的故事之一便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这个典故不仅展示了韩信的智慧和军事策略,更蕴含着一种哲学层面的智慧和启示。

二、故事背景公元前202年,经过数年的奋战,刘邦率领汉军与项羽率领楚军展开了著名的垓下之战。

刘邦在战前面临了兵员不足的问题,当时兵员只有3万人,远不及楚军的50万大军。

韩信作为刘邦的得力幕僚之一,为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一种崭新而巧妙的点兵方法。

三、点兵方法韩信决定采用分层点兵的方法。

他首先命令所有士兵成为「高」字形,然后将士兵分成三队,分别标记为「百」、「十」、「个」。

每个士兵都会随机被分配一个数字从1到300之间。

通过这种点兵方式,可以组成300人以上不同的兵力组合,避免了让对方识别到真实兵力的可能。

四、典故意义故事中的点兵方法有多个意义。

首先,韩信点兵的方式充分展示了他的聪明才智和将领能力,他能从有限的兵员中最大化的发挥战力,确保了刘邦能在劣势条件下取得胜利。

其次,这个故事也启示了我们在遇到困境时,应该灵活运用资源和方法,多角度思考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有利的决策。

最重要的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个典故还告诉我们,只有加强团队合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和智慧,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五、应用启示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个典故也可以应用于许多现实生活中的场景。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到资源有限的情况,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善于利用手头的资源,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能力,就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在学习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多方面的学习方法和角度,通过丰富的学习方式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在社交交往中,我们应该善于结交各类朋友,从不同的人和事中获取不同的经验和智慧,以启发我们更全面理性的思考问题。

六、结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个典故不仅展示了古代战争中的军事智慧,更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智慧和启示。

韩信点兵

韩信点兵

所谓“带余除法”,是指整数的如

“除法”: 被除数 q
a
,除数 r
b0
, 必唯一
存在“商” 和“余” ,使 a bq r , 0 r b
当余 r 0 时,则 a bq ,称为 “被b a 整除”,或 “ b
a 法“q b
a 整除 ”,这是通常除
” 的另一种表达形式。所以,
六六数之剩5,七七数之剩6,八八数之剩7,
九九数之剩8,问物几何?
1)筛法
1,3,5,7,9,11,13,15,17,19,
21,23,25,…
( 用2除余1) 23, … ( 用3除余2)
5,
11,
17,
11,
23,…
( 用4除余3)
再从中挑“用5除余4”的数,…
一直筛选下去,舍得下功夫,就一定可 得结果。 并且看起来,解,还不是唯一的;可能 有无穷多个解。
2.《孙子算经》中“有物不知其数” 问题的解答
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
三三数之剩2,
五五数之剩3,
七七数之剩2,
问物几何?
1)筛法.
2,5,8,11,14,17,20,23,26,29,…(用3除余2)
8,23,…
(用5除余3)
23,… 由此得到,23是最小的一个解。
(用7除余2)
至于下一个解是什么,要把“…”写出来才知道; 实践以后发现,是要费一点儿功夫的。
韩信点兵
历史典故

韩信是我国西汉初著名的军事家, 刘邦得天下,军事上全依靠他。韩信点 兵,多多益善,不仅如此,还能经常以 少胜多,以弱胜强。在与楚军决战时韩 信指挥诸侯联军,在垓下十面埋伏,击 败楚军,楚霸王项羽江边自刎。

“韩信点兵”是怎样一个数学问题

“韩信点兵”是怎样一个数学问题

《诗经》
们牢牢记住要做一个高洁的
入自己把握的世界。
里‘雅颂’类诗歌,寓意都是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
有家国情怀的人。
除了营造书香氛围,我还
颂 、赞 美 祖 国 ,风 格 端 庄 、典
特别注重在细节方面对孩子
雅,充满正能量。在‘雅颂’之
但它又是有形的,不信,可以
进行培根铸魂,让她们从小就
前冠以‘梅’字,也可以理解为
观察一家几代人,是不是能够
“物不知数”问题的最小答案
后多出的人数。这样他就能
完整系统的解答,称为“大衍
算出自己部队的总人数了。
就是二十三。
求一术”。明代数学家程大位
(源自《中国人应知的古
在我国,
“ 韩信点兵”问题
则在《算法统宗》中将它的解
代科技常识》,
紫陌红尘荐稿)
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数
法编成易于上口的歌诀:
“三
责编:
马京京
书伴人生 阅读启蒙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韩信点兵”是怎样一个数学问题
◎陈丹阳
韩信是汉初名将,民间流
学 著 作《孙 子 算 经》中 ,叫 做
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
传一句歇后语“韩信点兵——
“物不知数”问题:
“ 一个整数
支,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
多多益善”,用来形容韩信的
除以三余二,除以五余三,除
叫做“一次同余问题”,其解法
全部加起来后减去一百零五
一排,记下最后多出的人数;
称为“中国剩余定理”或“孙子
(或者一百零五的倍数),得到
再让士兵五人站成一排,又记
定理”

的余数就是最后的答案。按

关于韩信点兵歇后语

关于韩信点兵歇后语

Human life rushes like a flood, without encountering islands and reefs, it is difficult to arouse beautiful waves.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关于韩信点兵歇后语韩信点兵歇后语,出自韩信的歇后语你知道吗?一起和看看吧!韩信点兵歇后语【1】韩信点兵歇后语下一句:多多益善故事: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斜了刘邦一眼说:“你顶多能带十万兵吧!”汉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悦,心想:你竟敢小看我!“那你呢?”韩信傲气十足地说:“我呀,当然是多多益善啰!”刘邦心中又添了三分不高兴,勉强说:“将军如此大才,我很佩服。

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向将军请教,凭将军的大才,答起来一定不费吹灰之力的。

”韩信满不在乎地说:“可以可以。

”刘邦狡黠地一笑,传令叫来一小队士兵隔墙站队,刘邦发令:“每三人站成一排。

”队站好后,小队长进来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

”“刘邦又传令:“每五人站成一排。

”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三人。

”刘邦再传令:“每七人站成一排。

”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

”刘邦转脸问韩信:“敢问将军,这队士兵有多少人?”韩信脱口而出:“二十三人。

”刘邦大惊,心中的不快已增至十分,心想:“此人本事太大,我得想法找个岔子把他杀掉,免生后患。

”一面则佯装笑脸夸了几句,并问:“你是怎样算的?”韩信说:“臣幼得黄石公传授《孙子算经》,这孙子乃鬼谷子的弟子,算经中载有此题之算法.传说:韩信点兵的成语________淮安民间传说:刘邦曾经问他:“你觉得我可以带兵多少?”韩信:“最多十万。

”刘邦不解的问:“那你呢?”韩信自豪地说:“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刘邦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那我不是打不过你?”韩信说:“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是驾驭士兵的,而将士们是专门训练士兵的。

”韩信点兵歇后语【2】秦朝末年,楚汉相争。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意思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意思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意思
【拼音】:hán xìn diǎn bīng duō duō yì shàn
【解释】:益:更加。

这则成语故事的意思是指韩信统率兵马,越多越好。

也可用作“韩信将兵”或“多多益善”。

古代是用来对韩信统帅兵马才干的赞誉。

现代多用来形容数量越多越好。

【出处】:《史记。

淮阴侯列传》:“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
【成语典故】:刘邦称帝后,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不久,刘邦接到密告,说韩信接纳了项羽的旧部钟离昧,准备谋反。

于是,他采用谋士陈平的计策,假称自己准备巡游云梦泽,要诸侯前往陈地相会。

韩信知道后,杀了钟离昧来到陈地见刘邦,刘邦便下令将韩信逮捕。

押回洛阳。

回到洛阳后,刘邦知道韩信并没谋反的事,又想起他过去的战功,便把他贬为淮阴侯。

韩信心中十分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刘邦知道韩信的心思,有一天把韩信召进宫中闲谈,要他评论一下朝中各个将领的才能,韩信一一说了。

当然,那些人都不在韩信的眼中。

刘邦听了,便笑着问他:“依你看来,像我能带多少人马?”“陛下能带十万。

”韩信回答。

刘邦又问:“那你呢?”“对我来说,当然越多越好!”刘邦笑着说:。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歇后语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歇后语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歇后语
(原创版)
目录
1.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歇后语的来源
2.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歇后语的含义
3.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歇后语的应用场景
正文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歇后语源于中国古代战国时期,韩信是刘邦手下的一名大将,以智谋和勇敢著称。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个故事发生在韩信带领汉军攻打赵国的时候。

当时,韩信为了激励士气,想出了一个奇特的方法,他让士兵们一个个报数,然后记录下来。

等到士兵们都报完数后,韩信又重新点了一遍兵,结果士兵们报的数目竟然比刚才还多了许多。

韩信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士兵们士气高涨的表现,于是决定趁机进攻赵国。

最终,韩信带领汉军取得了胜利。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歇后语的含义是形容人越多越好,越多越有力量。

这个歇后语常常用来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发挥集体的力量,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在日常生活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歇后语可以应用在许多场景。

比如,在学校组织活动时,同学们可以借此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共同为活动成功贡献力量;在工作中,领导可以利用这个歇后语激励员工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任务。

第1页共1页。

歇后语:韩信点兵

歇后语:韩信点兵
这个算法在我国有许多名称,如“韩信点兵”,“鬼谷算”,“隔墙算”,“剪管术”,“神奇妙算”等等,题目与解法都载于我国古代重要的著作《孙子算经》中。一般认为这是三国或晋时的著作,比刘邦的年代要晚近五百年,算法口诀诗则载于明朝程大位的《算法统宗》,诗中数字隐含的口诀前面已经解释了。宋朝的数学家秦九韶把这个问题推广,并把解法称之为“大衍求一术”,这个解法传到西方后,被称为“孙子定理”或“中国剩余定理”。而韩信,则终于被刘邦的妻子吕后诛杀于未央宫。
歇后语:韩信点兵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斜了刘邦一眼说:“你顶多能带十万兵吧!”汉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悦,心想:你竟敢小看我!“那你呢?”韩信傲气十足地说:“我呀,当然是多多益善啰!”刘邦心中又添了三分不高兴,勉强说:“将军如此大才,我很佩服。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向将军请教,凭将军的大才,答起来一定不费吹灰之力的。”韩信满不在乎地说:“可以可以。”刘邦狡黠地一笑,传令叫来一小队士兵隔墙站队,刘邦发令:“每三人站成一排。”队站好后,小队长进来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刘邦又传令:“每五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三人。”刘邦再传令:“每七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刘邦转脸问韩信:“敢问将军,这队士兵有多少人?”韩信脱口而出:“二十三人。”刘邦大惊,心中的不快已增至十分,心想:“此人本事太大,我得想法找个岔子把他杀掉,免生后患。”一面则佯装笑脸夸了几句,并问:“你是怎样算的?”韩信说:“臣幼得黄石公传授《孙子算经》,这孙子乃鬼谷子的弟子,算经中载有此题之算法,口诀是:
三人同行七十稀,
五树梅花开一枝,
七子团圆正月半,
除百零五便得知。”
刘邦出的这道题,可用现代语言这样表述:

韩信点兵的故事 韩信点兵歇后语故事

韩信点兵的故事 韩信点兵歇后语故事

韩信点兵的故事韩信点兵歇后语故事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关于韩信点兵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韩信点兵的故事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斜了刘邦一眼说:你顶多能带十万兵吧!汉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悦,心想:你竟敢小看我!那你呢?韩信傲气十足地说:我呀,当然是多多益善啰!刘邦心中又添了三分不高兴,勉强说:将军如此大才,我很佩服。

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向将军请教,凭将军的大才,答起来一定不费吹灰之力的。

韩信满不在乎地说:可以可以。

刘邦狡黠地一笑,传令叫来一小队士兵隔墙站队,刘邦发令:每三人站成一排。

队站好后,小队长进来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

刘邦又传令:每五人站成一排。

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三人。

刘邦再传令:每七人站成一排。

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

刘邦转脸问韩信:敢问将军,这队士兵有多少人?韩信脱口而出:二十三人。

刘邦大惊,心中的不快已增至十分,心想:此人本事太大,我的想法找个岔子把他杀掉,免生后患。

一面则佯装笑脸夸了几句,并问:你是怎样算的?韩信说:臣幼得黄石公传授《孙子算经》,这孙子乃鬼谷子的弟子,算经中载有此题之算法。

韩信点兵的故事上面我们也说道了韩信用兵的故事,下面我再来继续说说韩信那些被民间津津乐道的七个故事。

1、跨下之辱韩信小时候父母双亡,家道贫寒,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

有一天,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

如果你真有本事,你就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如果不敢,你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

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人的面,从那个恶少的裤裆下钻了过去。

2、莫以富贵论英雄韩信家境贫寒,常常只能到一位与他有交情的小官吏家中去吃白食,可是时间一长,小官吏的妻子对他产生了反感,便有意提前吃饭,等韩信来到时已经没饭吃了,于是韩信很恼火,就与这位小官绝了交。

韩信点兵 多多益善

韩信点兵 多多益善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是以韩信的典故为名的成语。

刘邦曾经问他:“你觉得我可以带兵多少?”韩信:“最多十万。

”刘邦不解的问:“那你呢?”韩信自豪地说:“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刘邦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那我不是打不过你?”韩信说:“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是驾驭士兵的,而将士们是专门训练士兵的。

”据《史记》和《汉书》记载,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善于带兵打仗。

刘邦从实战中加深了对韩信的认识,经常同韩信探讨带兵打仗策略,同时评论诸位将军带兵能力。

一次刘邦问韩信:“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如何?”曰:“臣多多益善耳”(《史记·淮阴侯列传》)。

这段对答说汉王问:“以你之见,我能带多少兵?”韩信答:“你最多带十万。

”汉王又问:“那么,你能带多少兵?”韩信答:“我多多益善,”即越多越好。

后来人们把这个典故归纳成“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相传刘邦打下天下之后,害怕韩信造反,所以打算把他杀了,但是,又怕他带的士兵太多,所以问了一下韩信目前带了多少兵?韩信感觉气氛诡异,因此回答:“兵不知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这个回答让刘邦不知所措,连军师张良一下子也算不出韩信到底带了多少土兵,所以韩信逃过了一劫。

(其实韩信所带的兵,人数只有23人,刘邦跟张良算不出来以为是千万人,所以刘邦不敢轻举妄动了。

)而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有一次,汉高祖刘邦问韩信能统率多少军队?韩信说:“臣多多而善耳(我是越多越好)。

”后来“多多益善”乃史家形容韩信治军之术,久而久之就流传著“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歇后语。

后世便用来比喻不厌其多,愈多愈好了。

而韩信点兵也是一个很有趣的猜数游戏,你随便拿一把蚕豆(数目要在100粒以内)。

假若3个一数余1粒,5个一数余2粒,7个一数余2粒,那么原有蚕豆多少?这类题目看起来是很难计算的,可是中国古时却流传著一种算法,它的名称也很多,宋朝周密叫它“鬼谷算”,又名“隔墙算”;杨辉叫它“剪管术”;而比较通行的名称是“韩信点兵”。

韩信点兵的成语故事

韩信点兵的成语故事

韩信点兵的成语故事【注音】huáng tiān bù fù yǒu xīn rén【英语】Han xin point soldier【造句】这些工作对我来说还不是韩信点兵多多益盖!【典故】韩信点兵的成语来源淮安民间传说:刘邦曾经问他:“你觉得我可以带兵多少?”韩信:“最多十万。

”刘邦不解的问:“那你呢?”韩信骄傲地说:“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刘邦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那我不是打不过你?”韩信说:“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是驾驭士兵的,而将士们是专门训练士兵的。

”【释义】多多益善【成语故事】《孙子算经》习题目在一千多年前的《孙子算经》中,有这样一道算术习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按照今天的话来说: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4,求这个数。

这样的问习题,也有人称为“韩信点兵”。

它形成了一类问习题,也就是初等数论中的解同余式。

①有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4余1,问这个数除以12余几?解:除以3余2的数有:2,5,8,11,14,17,20,23……它们除以12的余数是:2,5,8,11,2,5,8,11……除以4余1的数有:1,5,9,13,17,21,25,29……它们除以12的余数是:1,5,9,1,5,9……一个数除以12的余数是唯一的.上面两行余数中,只有5是共同的,因此这个数除以12的余数是5。

假如我们把①的问习题改变一下,不求被12除的余数,而是求这个数。

很明显,满足条件的数是很多的,它是5+12×整数,整数可以取0,1,2,……,无穷无尽。

事实上,我们首先找出5后,注意到12是3与4的最小公倍数,再加上12的整数倍,就都是满足条件的数.这样就是把“除以3余2,除以4余1”两个条件合并成“除以12余5”一个条件。

《孙子算经》提出的问习题有三个条件,我们可以先把两个条件合并成一个.然后再与第三个条件合并,就可找到答案。

歇后语典故之韩信点兵

歇后语典故之韩信点兵

歇后语典故之韩信点兵导读:小编为需要歇后语作文素材的朋友精心收集整理,仅供参考。

内容如下: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斜了刘邦一眼说:“你顶多能带十万兵吧!”汉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悦,心想:你竟敢小看我!“那你呢?”韩信傲气十足地说:“我呀,当然是多多益善啰!”刘邦心中又添了三分不高兴,勉强说:“将军如此大才,我很佩服。

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向将军请教,凭将军的大才,答起来一定不费吹灰之力的。

”韩信满不在乎地说:“可以可以。

”刘邦狡黠地一笑,传令叫来一小队士兵隔墙站队,刘邦发令:“每三人站成一排。

”队站好后,小队长进来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

”“刘邦又传令:“每五人站成一排。

”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三人。

”刘邦再传令:“每七人站成一排。

”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

”刘邦转脸问韩信:“敢问将军,这队士兵有多少人?”韩信脱口而出:“二十三人。

”刘邦大惊,心中的不快已增至十分,心想:“此人本事太大,我得想法找个岔子把他杀掉,免生后患。

”一面则佯装笑脸夸了几句,并问:“你是怎样算的?”韩信说:“臣幼得黄石公传授《孙子算经》,这孙子乃鬼谷子的弟子,算经中载有此题之算法,口诀是: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开一枝,七子团圆正月半,除百零五便得知。

”刘邦出的这道题,可用现代语言这样表述:“一个正整数,被3除时余2,被5除时余3,被7除时余2,如果这数不超过100,求这个数。

”《孙子算经》中给出这类问题的解法:“三三数之剩二,则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

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一百六以上,以一百五减之,即得。

”用现代语言说明这个解法就是:首先找出能被5与7整除而被3除余1的数70,被3与7整除而被5除余1的数21,被3与5整除而被7除余1的数15。

所求数被3除余2,则取数70×2=140,140是被5与7整除而被3除余2的数。

韩信点兵的歇后语

韩信点兵的歇后语

韩信点兵的歇后语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据《史记》记述,韩信先在项羽部下做一个执戟郎中小官,阅不得,就离开项羽,投靠了刘邦。

起初也不能得到重用。

经过丞相萧何的极力推荐,刘邦才拜他做大将。

从此以后,他帮助刘邦打了不少胜仗,取得了天下。

刘邦又封他做齐王,不久改封为楚王。

后来刘邦听信馋言,以为韩信将要造反,就采用陈平的计策,假说到云梦泽(今湖北省境内大江南北)去游览,趁机把韩信捉回来。

还算好,没有办他的罪,只是把他降做淮阴侯。

有一天,刘邦和韩信谈沦起他的武将们的本领,当时两人各有不同的看法。

最后刘邦笑嘻嘻地问:
“像我能带多少兵?”
韩信回答说;“你不过能带十万兵。


“那末你呢? ”
韩信说:“臣多多而益善耳!”意思是我带兵越多越好。

刘邦忍不住哈哈大笑,接着问:“你带兵既然越多越好,那末怎么会被我捉住的呢?”
韩信解释说:“您虽然不能将兵,但善于将将。

这就是我被您捉住的道理哟!”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编成了歇后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关于韩信点兵歇后语

关于韩信点兵歇后语

关于韩信点兵歇后语对中国历史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知道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他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

作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并且被后人奉为“兵仙”和“战神”,在他的身上肯定衍生出很多富有文化、军事内涵的词汇,歇后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就是其中一例哦!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韩信点兵”的成语来源淮安民间传说:刘邦曾经问他:“你觉得我可以带兵多少?”韩信:“最多十万。

”刘邦不解的问:“那你呢?”韩信自豪地说:“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刘邦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那我不是打不过你?”韩信说:“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是驾驭士兵的,而将士们是专门训练士兵的。

”一、淮安民间传说着一则故事——“韩信点兵”,其次有成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韩信带1500名兵士打仗,战死四五百人,站3人一排,多出2人;站5人一排,多出4人;站7人一排,多出6人。

韩信马上说出人数:1049。

二、在一千多年前的《孙子算经》中,有这样一道算术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按照今天的话来说: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求这个数。

这样的问题,也有人称为“韩信点兵”。

它形成了一类问题,也就是初等数论中的解同余式。

①有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4余1,问这个数除以12余几?解:除以3余2的数有:2,5,8,11,14,17,20,23……它们除以12的余数是:2,5,8,11,2,5,8,11……除以4余1的数有:1,5,9,13,17,21,25,29……它们除以12的余数是:1,5,9,1,5,9……一个数除以12的余数是唯一的。

上面两行余数中,只有5是共同的,因此这个数除以12的余数是5。

如果我们把①的问题改变一下,不求被12除的余数,而是求这个数。

很明显,满足条件的数是很多的,它是5+12×整数,整数可以取0,1,2,……,无穷无尽。

韩信点兵什么意思

韩信点兵什么意思

韩信点兵什么意思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我国汉代有位大将,名叫韩信.他每次集合部队,只要求部下先后按l~3、1~5、1~7报数,然后再报告一下各队每次报数的余数,他就知道到了多少人.他的这种巧妙算法,人们称为鬼谷算,也叫隔墙算,或称为韩信点兵,外国人还称它为“中国剩余定理”.到了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用诗歌概括了这一算法
韩信点兵
韩信点兵又称为中国剩余定理,相传汉高祖刘邦问大将军韩信统御兵士多少,韩信答说,每3人一列余1人、5人一列余2人、7人一列余4人、13人一列余6人…….刘邦茫然而不知其数.
我们先考虑下列的问题:假设兵不满一万,每5人一列、9人一列、13人一列、17人一列都剩3人,则兵有多少?
首先我们先求5、9、13、17之最小公倍数9945(注:因为5、9、13、17为两两互质的整数,故其最小公倍数为这些数的积),然後再加3,得9948(人). 中国有一本数学古书「孙子算经」也有类似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答曰:「二十三」
术曰:「三三数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即得.」
孙子算经的作者及确实着作年代均不可考,不过根据考证,着作年代不会在晋朝之後,以这个考证来说上面这种问题的解法,中国人发现得比西方早,所以这个问题
的推广及其解法,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Chinese Remainder Th eorem)在近代抽象代数学中占有一席非常重要的地位.。

关于韩信点兵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

关于韩信点兵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

关于韩信点兵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关于韩信点兵歇后语1、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越多越好2、韩信伐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3、萧河月下追韩信——为国操劳;连夜赶,爱才;谋士识良才4、韩湘子出家——一去不复返5、好斗的公鸡——好了不起;肥不了6、好斗的山羊——顶顶撞撞;又顶又撞7、喝敌敌畏跳井——必死无疑8、喝海水长大的——见过风浪9、喝酒不拿盅子——胡(壶)来10、喝开水吃菜——各有所爱;各人所爱11、喝凉水剔牙缝——没事找事;穷要面子12、喝老陈醋长大的——光说酸话13、喝了迷魂汤——昏头昏脑;昏了头;神魂颠倒14、喝了五味汤——啥滋味都有15、喝水用筷子——捞不着;故作姿态16、喝足酒跳太湖——罪(醉)该万死17、何仙姑要下凡——六神无主18、河边上逮螃蟹——有一个捉一个19、河里的木偶——随大流20、河里的泥鳅——老好巨猾21、河里赶大车——没辙22、河里捞不到鱼——抓瞎(虾)23、河南到河北——两省24、河滩里盖房子——靠不住;不可靠25、河水不犯井水——互不相干;各不相干26、荷包里的东西——十拿九稳27、荷包里装针——锋芒毕露28、荷叶包钉子——个个想出来29、荷叶包鳝鱼——溜啦;溜之大吉30、荷叶包蟹——包不住;露爪了31、和尚拜堂——外行32、和尚别发卡——调(挑)皮33、和尚不吃豆腐——怪哉(斋)34、和尚打架——抓不到辫子35、和尚打阳伞——无法(发)无天36、和尚戴礼帽——与众不同37、和尚的帽子——平铺沓38、和尚的木鱼——合不拢嘴;咧开了嘴;不打不响;39、和尚的念珠——一连串40、和尚分家——多事(寺)41、和尚开门——突(秃)出42、和尚买梳子——无用43、和尚敲木鱼——老一套44、和尚摸头——没法(发)45、和尚去云游——出事(寺)了46、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47、和尚训道士——管得宽48、和尚摘帽子——头名(明)49、和尚住茅棚——没事(寺)50、和孙猴子比跟头——相差十万八千里51、鹤立鸡群——才貌出众52、黑板上写字——抹掉了重来53、黑地里穿针——难过54、黑地里张弓——暗藏杀机55、黑蜂子扑火——有去无回56、黑毛乌鸦——不足为奇57、黑天过河——不知深浅58、黑瞎子[狗熊〕按键盘——乱弹琴59、黑瞎子打花脸——熊样60、黑瞎子打立正——一手遮天61、黑瞎子叫门——熊到家了62、黑瞎子举千斤鼎——身大力不亏63、黑瞎子扭身——大反扑64、黑瞎子捧刺猬——碰到棘手事;棘手65、黑瞎子耍门扇——人熊家伙笨。

韩信点兵的歇后语是什么

韩信点兵的歇后语是什么

韩信点兵的歇后语是什么
韩信点兵的歇后语是什么: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资料: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是以韩信的典故为名的成语。

刘邦曾经问他:“你觉得我可以带兵多少?”韩信:“最多十万。

”刘邦不解的问:“那你呢?”韩信自豪地说:“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刘邦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那我不是打不过你?”韩信说:“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是驾驭士兵的,而将士们是专门训练士兵的。


据《史记》和《汉书》记载,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善于带兵打仗。

刘邦从实战中加深了对韩信的认识,经常同韩信探讨带兵打仗策略,同时评论诸位将军带兵能力。

一次刘邦问韩信:“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如何?”曰:“臣多多益善耳”(《史记·淮阴侯列传》)。

这段对答说汉王问:“以你之见,我能带多少兵?”韩信答:“你最多带十万。

”汉王又问:“那么,你能带多少兵?”韩信答:“我多多益善,”即越多越好。

后来人们把这个典故归纳成“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韩信点兵的歇后语是什么全文结束,更多更全的歇后语相关内容请
点击:歇后语大全!。

韩信点兵打一歇后语的答案

韩信点兵打一歇后语的答案

韩信点兵打一歇后语的答案韩信,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代表人物,那么韩信点兵打一歇后语的答案你知道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韩信点兵打一歇后语的答案,欢迎大家阅读。

韩信点兵打一歇后语的答案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韩信点兵打一歇后语的答案摘抄拓展鬼子兵败阵————一窝蜂;死的死,丢的丢鬼子兵进村————来者不善鬼子兵弄刀枪————杀气腾腾鬼子兵逃命————屁滚尿流海龙王的喽哕————虾兵蟹将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航空兵操纵————随机应变讲武堂里学打仗————纸上谈兵军事论文————纸上谈兵开局的兵卒————作用不大韩信点兵打一歇后语的答案精选拓展萧何月下追韩信————为国操劳;连夜赶;爱才:谋士识良才韩信背水之战————以弱胜强;弱能胜强韩信吹笛子————不同凡响韩信打仗————用兵如神韩信打赵国————背水一战韩信带兵————多多益善韩信伐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韩信领兵————多多益善韩信咬住霸王的毬————横咬住顺卜来韩信一饭千金————不忘旧情韩信点兵打一歇后语的答案推荐拓展安禄山起兵————反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物降一物;各有办法操练的士兵————步调一致唱戏的点兵————名不副实城楼上的卫兵————高手(守)打了败仗的士兵————溃不成军当兵的背算盘————找仗(账)打当兵的垒灶————安营扎寨对阵下棋————纸上谈兵二郎神出战————尽是天兵天将发救兵还择吉日————迟了;晚了苻坚望见八公山————草木皆兵。

韩信点兵的歇后语

韩信点兵的歇后语

韩信点兵的歇后语韩信点兵歇后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解释:益,更加。

比喻越多越好。

【韩信点兵成语典故】秦朝末年,楚汉相争。

一次,韩信将1500名将士与楚王大将李锋交战。

苦战一场,楚军不敌,败退回营,汉军也死伤四五百人,于是韩信整顿兵马也返回大本营。

当行至一山坡,忽有后军来报,说有楚军骑兵追来。

只见远方尘土飞扬,杀声震天。

汉军本来已十分疲惫,这时队伍大哗。

韩信兵马到坡顶,见来敌不足五百骑,便急速点兵迎敌。

他命令士兵3人一排,结果多出2名;接着命令士兵5人一排,结果多出3名;他又命令士兵7人一排,结果又多出2名。

韩信马上向将士们宣布:我军有1073名勇士,敌人不足五百,我们居高临下,以众击寡,一定能打败敌人。

汉军本来就信服自己的统帅,这一来更相信韩信是“神仙下凡”、“神机妙算”。

于是士气大振。

一时间旌旗摇动,鼓声喧天,汉军步步进逼,楚军乱作一团。

交战不久,楚军大败而逃。

首先我们先求5、9、13、17之最小公倍数9945(注:因为5、9、13、17为两两互质的整数,故其最小公倍数为这些数的积),然後再加3,得9948(人)。

简单扼要总结:1.算两两数之间的能整除数2.算三个数的能整除数3.用1中的三个整除数之和减去2中的整除数之差(有时候是倍数)韩信带1500名兵士打仗,战死四五百人,站3人一排,多出2人;站5人一排,多出3人;站7人一排,多出2人。

韩信马上说出人数:1073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韩信将兵,多多益善(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汉书.韩信传》作多多益办。

后以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比喻越多越好。

韩信点兵的计算公式

韩信点兵的计算公式

韩信点兵的计算公式
韩信点兵的计算公式:
韩信点兵的计算公式是n=2×70+3×21+2x15-105k。

韩信点兵的成语来源淮安民间传说常与多多益善搭配。

寓意越多越好。

韩信点兵形成了一类问题,也就是初等数论中的解同余式。

韩信带1500名兵士打仗,战死四五百人,站3人一排,多出2人,站5人一排,多出4人,站7人一排,多出3人。

韩信很快说出人数1004,这就是韩信点兵的故事。

同时在一千多年前的《孙子算经》中,也有类似这样一道算术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韩信点兵又称为中国剩余定理,乃由于相传汉高祖刘邦问大将军韩信统御兵士多少,韩信答说,每3人一列余1人、5人一列余2人、7人一列余4人、13人一列余6人……。

刘邦茫然而不知其数。

韩信点兵是一个很有趣的猜数游戏,随便抓一把蚕豆粒,假若3个一数余1粒,5个一数余2粒,7个一数余2粒,那么所抓的蚕豆有多少粒?这类题目看起来是很难计算的,可是中国古时却流传着一种算法,它的名称也很多,宋朝周密叫它「鬼谷算」,又名「隔墙算」;杨辉叫它「剪管术」;而比较通行的名称是「韩信点兵」。

最初记述这类算法的是一本名叫「孙子算经」的书,后来在宋朝经过数学家秦九韶的推广,又发现了一种算法,叫做「大衍求一术」,流传到西洋以后,外国化称它是「中国剩余定理」,在数学史上是极有名的问题。

至于它的算法,在「孙子算经」上就已经有了说明:“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而且还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诀: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

这就是韩信点兵的计算方法,《孙子算经》中给出了其中关键的步骤是:但在《孙子算经》中并没有说明求乘数的方法,直到1247年宋代数学家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才给出具体求法:70是5与7最小公倍的2倍,21、15分别是3与7、3与5最小公倍数的1倍。

秦九韶称这2、1、1的倍数为“乘率”,求出乘率,就可知乘数,意思是说:凡是用3个一数剩下的余数,将它用70去乘(因为70是5与7的倍数,而又是以3去除余1的),5个一数剩下的余数,将它用21去乘(因为21是3与7的倍数,又是以5去除余1的),7个一数剩下的余数,将它用15去乘(因为15是3与5的倍数,又是以7去除余1的),最后将70、5、15这些数加起来,若超过105,就再减掉105,所得的数便是原来的数了。

根据这个道理,你就可以很容易地把前面一个题目列成算式:1×70+2×21+2×15-105=142-105=37。

因此你可以知道,原来这一堆蚕豆最少有37粒。

孙子算经的作者及确实著作年代均不可考,不过根据考证,著作年代不会在晋朝之后,以这个考证来说上面这种问题的解法,中国人发现得比西方早,所以这个问题的推广及其解法,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

中国剩余定理(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在近代抽象代数学中占有一席非常重要的地位。

解决问题过程:QUESTION1:有一群人,3人一数剩1人,5人一数剩1人,7人一数剩1人,全部至少有几人?仔细观察,我们在数这群人的过程,会发现一个共同点→最后面数完都剩下一人,所以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式子来表示:某数÷3=a………1(a≧0)某数÷5=b………1(b≧0)某数÷7=c………1(c≧0)我们可以将上面的式子稍微改写一下,会变成:某数=a×3+1………(1)(a≧0)某数=b×5+1………(2)(b≧0)某数=c×7+1………(3)(c≧0)从(1)式,我们知道某数可能为1当a=0的时候,当然某数也可能为4当a=1的时候,依此类推,我们可以知道某数可能为1、4、7、10、…中的任何一个。

从(2)式,我们知道某数可能为1当b=0的时候,当然某数也可能为6当b=1的时候,依此类推,我们可以知道某数可能为1、6、11、16、…中的任何一个。

从(3)式,我们知道某数可能为1当c=0的时候,当然某数也可能为8当c=1的时候,依此类推,我们可以知道某数可能为1、8、15、22、…中的任何一个。

我们综合上面三个式子的发现,将结果表示在下面:我们由上表发现某数在1与106的地方会发生三个式子都相同的数值,而某数在16、22和36的地方会有两个式子相同的数值,仔细观察,我们将整理后的结果呈现如下:16=5×3+1=3×5+1(1) (2)22=7×3+1=3×7+1(2) (3)36=7×5+1=5×7+1(1)(3)从上面的算式我们看出其中存在的一些规律:因为3与5互质,所以[3,5]=3跟5的乘积→我们说16是3和5的最小公倍数加1因为3与7互质,所以[3,7]=3跟7的乘积→我们说22是3和7的最小公倍数加1因为5与7互质,所以[5,7]=5跟7的乘积→我们说36是5和7的最小公倍数加1由此我们试着将106也使用这种方法来列式得到:(1)106=35×3+1(2)106=21×5+1(3)106=15×7+1上方的三个式子都可用→106=3×5×7+1这个式子来表示。

(因为35=5×7,21=3×7,15=3×5)我们可以说,106是3、5、7中任意2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乘上另外一数的乘积加1的结果。

因为3、5、7两两之间互质,所以[3,5,7]=3、5、7的乘积所以我们说106是3、5、7的最小公倍数加1ANSWER: 至少有106人QUESTION2:有一群人,3人一数剩1人,5人一数剩3人,7人一数剩5人,全部至少有几人?这题其实也有一个共通点→最后面数完都不足二人,所以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式子来表示:某数=a×3-2………(1)(a≧0)某数=b×5-2………(2)(b≧0)某数=c×7-2………(3)(c≧0)从上面各式,我们知道某数在第(1)式可能为1当a=1时候、在(2)式可能为3当b=1时候、在(3)式可能为5当c=1时候,当然某数在(1)式时也可能为4当a=2的时候、在(2)式时也可能为8当b=2的时候、在(3)式时也可能为12当c=12的时候,依此类推。

我们综合上面三个式子的发现,将结果表示在下面:数在13、19和33的地方会有两个式子相同的数值,仔细观察,我们将整理后的结果呈现如下:13=5×3-2=3×5-2(1) (2)19=7×3-2=3×7-2(1) (3)33=7×5-2=5×7-2(2) (3)从上面的算式我们看出其中存在的一些规律:→13是3和5的最小公倍数减2→19是3和7的最小公倍数减2→33是5和7的最小公倍数减2由此我们试着将103也使用这种方法来列式(1)103=35×3-2=7×5×3-2(2)103=21×5-2=3×7×5-2(3)103=15×7-2=3×5×7-2上方的三个式子都可用→103=3×5×7-2这个式子来表示。

(因为35=5×7,21=3×7,15=3×5)我们可以说,103是3、5、7中任意2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乘上另外一数的乘积减2的结果。

ANSWER: 103人QUESTION3:有一群人,3人一数剩2人,5人一数剩3人,7人一数剩4人,全部至少有几人?我们从question1与question2的方法中可以发现:1.除3余2的数有:5、8、11、14、17、20、23、26、29、32、35、38、41、44……。

除5余3的数有:8、13、18、23、28、33、38、43、48、53、……。

所以即除3余2,并除5余3的数有:8 、23 、38 、53 、68………皆差15+15 +15 +15 +152.同1.,我们也可以得到除5余3、除7余4的数有:18 、53 、88 、123………皆差35+35 +35 +35综合1、2两点,整理后列出下表:从上表观察出,除3余2、除5余3、除7余4的数有:53 、158 、263………皆差105+105 +105也就是说,从53开始,逐次加105都是答案。

根据上面的描述,我们将其写成公式:某数=53+105‧k k为整数《我们马上就可看出最小的正整数解为53。

》※这题我们也可以用孙子算经上的方法来求解:我们先把3、5、7中任意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算出来,看是否为另一数的倍数加余数,如等式不成立,即把此公倍数依序乘上2、3、4、5……依此类推,直到某数减掉余数后,能被另一数整除为止。

1.35=3×11+2,35是能被5和7整除,且除3余2的数。

2.21=5×4+1,21并不是除5余3的数,所以我们将其乘上242=5×8+2,42也不是除5余3的数,所以我们将21乘上363=5×12+3,在63时,某数能被3和7整除,并除5余3。

3.同2.15=7×2+1、30=7×4+2、45=7×6+3、60=7×8+4,15并不是除7余4的数,所以我们还是将其依序乘上2、3、4、5…发现某数在60时,能被3和5整除,并除7余4。

我们将上述整理成一个式子--35=3×11+2=5×763=5×12+3=3×7×360=7×8 +4=3×5×4最后,把得到的3个数加起来,减去小于自己但最接近自己的公倍数,这样即可求出最小的正整数解:70+63+60-105×1=158-105=53ANSWER: 53人*question1与question2也是可用孙子算经的方法求解的:question1:70+21+15=106question2:70+63+75-105×1=208-105=103结论1.韩信点兵问题有无穷多个解答。

2.韩信点兵问题的解决方法不只一种。

3.无论问题的余数是多少,皆可用”中国剩余定理”的公式x=a×70+b×21+c×15+105×n(n为整数)来算出答案。

参考文献网络资源--淡江数学首页.tw/mathhall/mathinfo/lwy math/HanShin.htm台南市光华女中资源中心.tw/junior/math/tn_kh/1.2.1/in 1-3.htm数学知识--谈韩信点兵问题<蔡聪明>.tw/articles/sm/sm_ 29_09_1/图书资源--林聪源,《数学史─古典篇》,凡异出版社。

张良杰,趣味数学问题集,凡异出版社。

项武义,<漫谈基础数学的古今中外─从韩信点兵和勾股弦说起>,《数学传播》第21卷第1期。

李俨、杜石然,《中国古代数学简史》,九章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