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蒙托夫

合集下载

祖国莱蒙托夫

祖国莱蒙托夫
假之便设法离开军队,全力投入文学创作, 但所得到的是限令48小时内离开首都。回高 加索后,一些仇恨诗人的彼得堡贵族唆使青
年军官马尔蒂诺夫与莱蒙托夫决斗,结果诗 人饮弹身亡,年仅27岁。莱蒙托夫的艺术天 才没有得以充分发挥,正如高尔基所说:
“莱蒙托夫是一曲未唱完的歌”。尽管如此, 他仍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篇。
三、感知诗意
3、思考: 《祖国》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
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诗中构置了哪些充满 浓郁诗意的画面?
要求:先找出这些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话描 述。
诗意的画面
诗人对俄罗斯山河风景和人民生活热烈 讴歌。冷漠沉静的草原,随风晃动的森林, 奔腾的激流,村间的小路,苍黄的田野,闪 光的白桦,苍茫的夜色,颤抖的灯光,远近 相映、声色兼备,把俄罗斯山河的雄壮之美 和秀丽之美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绚丽变幻 而朦胧流动的画面。打谷场丘堆满丰收的谷 物,农家茅舍覆盖着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 板,更有节日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 蹈的场面,恰似一幅绝妙的民俗图,洋溢着 俄罗斯的生活气息。
二、写作背景
《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 事》杂志。1839年俄国斯拉夫派诗人霍米亚 柯夫发表一首《祖国》,认为俄罗斯的伟大 在于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沙皇统 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借爱国主义来炫耀他们 的文治武功,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 己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把祖国美好的 大地和勤劳的人民视为祖国概念的真正内涵, 表现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与共的强 烈愿望。
三、感知诗意
4、合作探讨:
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 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来表现出 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的好处
诗歌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中, 隐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即“真实地、 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的爱”(比勃罗留 波夫语),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

莱蒙托夫十首经典诗词

莱蒙托夫十首经典诗词

莱蒙托夫十首经典诗词 1. 森林
我喜欢静静地漫步,
在一片厚厚的森林里,
在这里,我感受到神秘和沉静,
和繁荣和幸福。

2. 黑天鹅
一个醉酒的黑天鹅,
在水晶湖上低吟浅唱,
毁灭性的美丽和忧郁,
轻轻地引导我的思想。

3. 寒冬
寒冬的夜晚,
下着坚硬的冰雪,
在寂静的森林里,
我感到宁静和喜悦。

4. 远方
在远方的山丘上,
一只老鹰悠闲地飞翔,
它是自由之神,
它是神秘的美丽。

5. 风中的橡树
风从山上吹来,
在风中,橡树摇摆着,
它们的叶子颤动着,
发出哀伤和美丽的歌声。

6. 失去的爱情
那失去的爱情已久,
但我的心仍然痛苦不堪,
我为它而倾注了泪水,
但有谁知道这个秘密。

7. 浪漫之夜
在浪漫之夜,
我们走在月光照耀的街道上,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是唯一的,
我们心灵的呼吸交织在一起。

8. 黑暗中的愤怒
这是一个黑暗的夜晚,
我感到愤怒激动,
我的内心在颤抖,
我的思想在狂乱。

9. 青春的梦想
在快乐的青春时期,
我们满怀梦想和幻想,
我们的心灵充满了美丽,
我们的思想充满了诗意。

10. 挑战
生命是一场挑战,
我们必须勇敢地面对,
在困难和痛苦中,
我们可以找到平静和力量。

俄罗斯文化赏析(九)莱蒙托夫

俄罗斯文化赏析(九)莱蒙托夫
1年4月,未获延期许可的莱蒙托夫回到高 加索。同年5月,他来到皮亚季戈尔斯克,并 获准在五岳城疗养。 一次家庭晚会上,来自彼得堡的贵族唆使青年 军官马丁诺夫与莱蒙托夫决斗,诗人不幸中弹 身亡,年仅27岁。


在莱蒙托夫短短的一生中,他对三位女性 产生了较为热烈的爱情,并且为之留下了 爱情组诗,她们是:苏什科娃、伊万诺娃 和洛普欣娜。 对于莱蒙托夫的生平有重要意义的只是他 对瓦尔瓦拉• 洛普欣娜的爱情,这爱情一直 保持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

诗创作于1837年,它的创作与伟大诗人普希金 的死亡紧密相关。1837年1月29日,普希金死 于决斗中,一颗文坛最闪耀的星就此陨落。悲 愤交加的莱蒙托夫第一个站出来勇敢道出了普 希金之死的真相,他将矛头直指沙皇朝廷,斥 责他们是杀害普希金的刽子手。《诗人之死》 使莱蒙托夫一跃成为俄罗斯诗坛灿烂的新星, 但它却触怒了沙皇。诗人因此被关押,随后被 放逐至高加索。
莱蒙托夫—普希金的继承者
俄罗斯文化赏析(九)
普希金是俄罗斯近代文学和俄 罗斯文学语言的双重奠基人或 开拓者。普希金之后,可以说 没有一个俄罗斯文学家不是踏 着他的足迹前进的。普希金之 后,第一个擎着普希金的旗帜 捍卫他的荣誉,珍爱他的价值, 弘扬他的精神的人是莱蒙托夫。
莱蒙托夫生平简介



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Михаил Юрьевич Лермонтов)(1814-1841),俄罗 斯著名诗人,1814年10月15日出生于莫斯科 一个贵族家庭,1841年卒于高加索地区五岳城。 1828-1830年莱蒙托夫就读于莫斯科贵族寄宿 中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多模仿普希金的风 格。 1830-1832年在莫斯科大学的学习以及与别林 斯基、赫尔岑等民主革命党人的接触对莱蒙托 夫世界观的最终形成起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莱蒙托夫的抒情诗

莱蒙托夫的抒情诗

莱蒙托夫的抒情诗莱蒙托夫,19世纪俄国著名抒情诗人,1843年出生于列宁格勒,历史上被誉为“二十世纪俄国最重要的诗人”,曾获1933年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诗歌作品集有《艾斯科特之书》、《夫记事》、《俄国的灰色土地》、《晚餐歌》等,他的抒情诗歌,抒发了伤感失落的主题,写出了灰色的生活,描绘了失去的爱情和不可避免的死亡,让许多读者由衷地感受到了悲伤而又无助的情感。

莱蒙托夫的抒情诗歌以纯粹的语言、灵动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千百种人的心事和意念,并以多种形式表达出他的身世苦难和他的孤单悲伤。

在莱蒙托夫的抒情诗中,每一句都被他的诗句铭刻落地,让人们都能感受到他的忧伤和失落。

他有一种把握时间的能力,将那些曾经经历过的时光变成永恒的诗句,有一种把握时间的造诣,用他的笔,唱出曾经深深伤害过他的心痛。

莱蒙托夫写诗时,经常用精致的文字抒发内心的悲伤,他写的每一句都代表着他自身的真实感受,他的每句诗歌中都充满着深厚的情感,在他的抒情诗里,有的抒发着孤独的凄美,有的抒发着未知的恐惧,有的抒发着激烈的悲凉,有的抒发着浓浓的眷恋,有的抒发着痛苦无奈的苦涩,有的抒发着深沉的无奈,有的抒发着银色的忧虑。

这些抒情诗中有着极大的内涵,莱蒙托夫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生活、世界和自然的细微也细腻的感受。

他的抒情诗也使无数读者陷入思考,令人们在一片倦怠中,以一种辨识的心态去感受生活,紧扣着存伤的旋律,带着让人沉醉的抒情,去叹息人生的轮回。

莱蒙托夫的抒情诗,便是一在深沉抒情里,进入另一个世界的旅行,一个充满了失去和孤独的深沉世界,让我们通过他的文字,可以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沉重和孤独,也可以感受到他的无畏和坚毅,因为在黑暗的深处,仍有暗淡的阳光在闪耀,仍偶尔会有曙光出现,这正是莱蒙托夫诗中最能够传达的,他的诗歌让人感受到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也让读者在读完之后依然挥之不去的思绪。

俄罗斯作家:莱蒙托夫

俄罗斯作家:莱蒙托夫

俄罗斯作家:莱蒙托夫作家介绍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1814年10月15日——1841年7月27日)是继普希金之后俄国又一位伟大诗人。

被别林斯基誉为“民族诗人”。

1814年生于莫斯科。

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塔尔哈内度过的。

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天资聪颖通晓多种外语,在艺术方面也很有天分。

后来考入莫斯科大学。

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转入圣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

1837年1月27日普希金因受匿名信的侮辱,而与法国大革命的逃亡者、禁卫军官丹特士进行决斗。

普希金在决斗中受了重伤,29日逝世,死时38岁。

莱蒙托夫听到这个消息后悲愤至极,当即写下了著名的诗篇《诗人之死》。

诗人对杀害普希金的凶手投出了匕首般的诗句,激怒了沙皇,震惊了整个社会。

在沙皇尼古拉一世的亲自安排下,他被流放到高加索。

由于外祖母的奔走,诗人于1838年4月回到彼得堡。

1840年2月有人煽动法国公使的儿子巴兰特与莱蒙托夫决斗而死。

代表作品《当代英雄》本书是莱蒙托夫借鉴普希金诗体小说《叶夫盖尼•奥涅金》创作经验,经过大胆创新而在俄罗斯文学史上树起的又一丰碑,它所采用的多渠道,多角度而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的新的描写方法和对作品人物心理深层剖析,形成了社会心理与哲理小说的新文体,对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等斯基等人的心理描写起了开拓者的作用。

如果说《叶夫盖尼•奥涅金》是诗歌中的散文,那么,本书便是散文中的诗,两部杰作双双成为俄罗斯长篇小说的源头,连朵果戈理的《死魂灵》一起,牢牢地奠定了近代俄罗斯长篇小说的基础。

主要作品有《海盗》、《罪犯》、《奥列格》、《梦》、《悬崖》、《他们相爱…》、《塔马拉》、《约会》、《叶》、《我独自上路…》、《海的公主》和《预言家》。

抒情诗《鲍罗金诺》、《祖国》充满了爱国感情,《孤帆》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

长诗《恶魔》抨击了黑暗的农奴制社会。

《童僧》描写了一个不愿过监狱般修道院生活的少年山民的悲惨遭遇。

《商人卡拉悉尼科夫之歌》叙述蔑视沙皇权势、敢于和沙皇卫兵决斗的青年商人的悲剧。

)莱蒙托夫

)莱蒙托夫

《贝拉》

《贝拉》是《当代英雄》的开篇之作,是小说 讲述人从同路人马克西姆•马克西梅奇口中听 到的第一个故事,它主要讲述了青年军官毕巧 林和美丽的切尔克斯少女贝拉之间曾经纯真却 又昙花一现的爱情经历。
《塔曼》

《塔曼》是毕巧林日记中的第一篇,记叙了毕 巧林在海滨小城塔曼的遭遇。
《公爵小姐梅丽》
1832年莱蒙托夫因反对保守派教授离开莫 大,转至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 1834年毕业后在骠骑兵团服役。 1835年诗人发表了长诗《哈吉-阿勃列克》, 引起文坛注意,随后他完成讽刺上流社会 的名剧《假面舞会》。 1837年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在决斗后受重 伤去世,莱蒙托夫为此愤然创作了《诗人 之死》,莱蒙托夫一举成名。 1840年2月,沙皇当局挑起莱蒙托夫与法国 公使之子巴兰特的决斗,事后借机将他逮 捕。4月,莱蒙托夫再度被流放到高加索。

《童僧》是莱蒙托夫所创作的两首最著名的长 诗之一,发表于1939年,主要讲述了一个被 俄国将军俘虏的高加索孩子被关押在修道院中, 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怀念,使他勇敢作出 了出逃的选择,却最终以失败告终的故事。
《当代英雄》

《当代英雄》是莱蒙托 夫最享有盛名的一部长 篇小说,也是他现实主 义创作的艺术高峰。别 林斯基称这部作品是“一 部洋溢着强大创作才能 的泼辣、年轻,而又华 美的生命力的诗情的作 品”。小说的主人公毕巧 林,也被他称作是“现代 的奥涅金,我们这个时
是毕巧林日记中的第
二篇,也是其中最长的 一篇,主要讲述了毕巧 林与公爵小姐梅丽及旧
《鲍罗金诺》(1837)通过一个老炮兵的回忆, 歌颂1812年反拿破仑侵略的战争中人民的英 雄气概。1838年所写的《咏怀》,对贵族青 年的冷漠怯懦的生活态度进行谴责。1841年 的《别了,满目疮痍的俄国》,体现诗人对 于“老爷的”俄国的无比憎恨,《祖国》 (1841)则表达了他对农村的淳朴生活的喜爱。 《商人卡拉悉尼科夫之歌》叙述蔑视沙皇权 势、敢于和沙皇卫兵决斗的青年商人的悲剧。

莱蒙托夫的诗歌

莱蒙托夫的诗歌

莱蒙托夫的诗歌介绍莱蒙托夫(Mikhail Lermontov)是俄国浪漫主义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作品以深邃的思想、情感表达和对人性的思考而闻名。

本文将从莱蒙托夫的生平背景、诗歌风格和主题等多个角度来全面探讨他的诗歌创作。

生平背景早年经历莱蒙托夫于1814年出生在俄国一个贵族家庭。

在他5岁时,父亲去世,这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从小就展现出文学天赋,并被送往莫斯科教育学院接受教育。

军事生涯莱蒙托夫在19岁时参军,成为了一名军官。

在军队中,他游历了高加索地区,这段经历使他对战争和人类性格产生了深刻的洞察力。

他也因在军队中表现出的果敢和勇气而受到赞誉。

文学成就尽管莱蒙托夫的军事生涯并不长久,但他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的第一本诗集于1830年出版,获得了评论界的赞誉。

随后,他创作了一系列的诗歌作品,深受大众的喜爱。

诗歌风格莱蒙托夫的诗歌风格充满激情和浪漫主义的特点。

他的诗作通常表现出深切的思考和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

他常以个人的情感和经历作为创作的灵感,为读者呈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

深邃的思考莱蒙托夫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生死、爱情和命运等深刻问题的思考。

他通过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探索,与读者分享了他对人类存在意义的见解。

他的诗作常常带有哲学性的思考和追问。

对自然的描写莱蒙托夫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对自然的描写。

他热爱大自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美的追求和对宇宙的敬仰。

他的诗作中融入了大量的自然意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深情的抒发莱蒙托夫的诗歌充满了强烈的情感。

他常以个人的感受和情绪为题材,表达出对爱情、友情和世界的深深痴迷。

他的文字充满了温暖和感人的力量,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主题探讨爱与死莱蒙托夫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对爱与死的探讨。

他对爱情的描绘充满了激情和温柔,可以说是其诗歌的核心主题之一。

同时,他也探讨了死亡的意义和对生命的思考。

通过对这两个主题的融合,他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共鸣。

莱蒙托夫

莱蒙托夫

啊 的 ! 粉 红 色 轻 纱 在 他 面 前 撕 掉 , 那 真 是 伤 心
看 看 见 见 那 一 块 个 他 年 透 轻 过 人 它 丧 来 失 观 了 察 美 人 好 们 的 行 希 为 望 和 和 感 理 情 想 ,

复 若 所 无 控 宽 制 恕 。 , 生 命 将 被 永 无 休 止 的 仇 恨 和 报

1837年2月,普希金在决斗中重伤后去世。莱蒙托夫 年 月 普希金在决斗中重伤后去世。 愤然作《诗人之死》一诗, 愤然作《诗人之死》一诗,直言杀害普希金的罪魁祸首是 俄国上流社会。他因此被流放到高加索。 俄国上流社会。他因此被流放到高加索。1838年4月回到 年 月回到 圣彼得堡原部队。 年新年, 圣彼得堡原部队。1840年新年,莱蒙托夫参加一个贵族 年新年 的假面舞会,写了《一月一日》一诗,引起上流社会不满。 的假面舞会,写了《一月一日》一诗,引起上流社会不满。 同年2月 沙皇当局挑起他与法国公使之子巴兰特决斗, 同年 月,沙皇当局挑起他与法国公使之子巴兰特决斗, 事后借机将他逮捕。当年4月 他再度被流放到高加索。 事后借机将他逮捕。当年 月,他再度被流放到高加索。 1841年2月初,莱蒙诺夫得到两个月的休假,返回彼得堡。 月初, 年 月初 莱蒙诺夫得到两个月的休假,返回彼得堡。 1841年4月14日,没有得到延期许可的莱蒙托夫回到高加 年 月 日 年夏, 索。1841年夏,莱蒙托夫休假后回部队途中在决斗时被 年夏 杀害。年仅27岁 杀害。年仅 岁。
莱 蒙 托 夫
制作:第一组
个人简介
• • • 汉语译名:米哈依尔 尤利耶维奇 莱蒙托夫( 尤利耶维奇·莱蒙托夫 汉语译名:米哈依尔·尤利耶维奇 莱蒙托夫(1814~1841) ~ ) 俄语: 俄语:Михаил Юрьевич Лермонтов 英文译名: 英文译名:Lermontov,Mikhail Yurievich ,

《外国诗两首》

《外国诗两首》

5.最后一节在文中有何作用?
这是诗人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悠久传统的种族,强化突出了主题
课堂总结:
同学们,爱国,是一面飘扬在世界各 国上空的永不褪色的旗帜。无论是平实中 见真情的莱蒙托夫的《祖国》,还是深邃 中显自豪的休斯的《黑人谈河流》,他们 的心声是相通的。那种深沉的历史感与强 烈的时代感,都是令人荡气回肠的。
第三节:诗人怀着人所不知的快 乐详细描写农家生活的场景
诗歌赏析 1.统摄全文的句子是哪一句?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
情”
2.奇异表现在何处? “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 无论是充满了高傲 的虔信的宁静, 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的神圣的传 言, 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几个表示让步的句子,强调诗人对祖国的这种 “爱情”是无以替代的。
黝黑(yǒu)
瞰望(kà n)
多音字 晃:huǎng(明晃晃) huà ng(晃动)
宿:sù (宿舍)
xiù (星宿)
xiǔ(一宿)
颤:chà n(颤抖)
zhà n(颤栗)
露:lù (露水)
了:liǎo(了解)
lò u(露出)
gè ng(更加)
更:gēng(夜半更深)
le(来了)
舍:shè (茅舍)
黑人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种族。在现存的 几类人种中,黑人是最早在地球上留下 自己的足迹的。但在近代史上,黑人生 存的土地受到殖民统治者的侵略,许多 黑人沦为奴隶,并被贩卖到美洲从事艰 苦的体力劳动,肉体和精神都饱受欺凌。 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废除奴隶制度, 黑人获得自由 。
黑人谈河流
我了解河流: 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 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我的灵魂已变得象河流般深邃。 晨曦中我在幼发拉底河沐浴。 在刚果河畔我盖了一间茅舍, 河水潺潺催我入眠。 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 当林肯去新奥尔良时, 我听到密西西比河的歌声, 我瞧见它那浑浊的胸膛 在夕阳下闪耀金光。 我了解河流: 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莱蒙托夫

莱蒙托夫

莱蒙托夫米哈依尔·尤利耶维奇·莱蒙托夫 英文译名:Lermontov ,MikhailIurievich 俄国诗人。

生于莫斯科一个小贵族家庭,卒于高加索。

3岁丧母,在奔萨省外祖母的庄园度过童年。

上中学时开始写诗。

1830年考入莫斯科大学,课余写了近300首抒情诗和几首长诗,绝大多数在生前没有发表。

1832年因参与反对保守派教授被迫离开大学,转入圣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1834年毕业后到近郊骠骑兵团服役。

查看精彩图册中文名: 米哈依尔·尤利耶维奇·莱蒙托夫 外文名: Михаил Юрьевич Лермонтов 国籍: 俄国 出生地: 莫斯科 出生日期: 1814年10月15日 逝世日期: 1841年7月21日 职业: 作家、诗人 毕业院校: 莫斯科大学 代表作品:《当代英雄》编辑本段人物年表1814年1莱蒙托夫814年10月15日生于莫斯科一个小贵族家庭,1841年7月21日卒于高加索。

3岁丧母,在奔萨省外祖母的庄园度过童年。

上中学时开始写诗。

1830年考入莫斯科大学,课余写了近300首抒情诗和几首长诗,绝大多数在生前没有发表。

1832年因参与反对保守派教授被迫离开大学,转入圣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1834年毕业后到近郊骠骑兵团服役。

1835年发表长诗《哈吉-阿勃列克》,引起文坛注意。

同年创作剧本《假面舞会》,表现一个勇于同上流社会对抗的悲剧人物。

1825年莱蒙托夫其多数优秀诗歌和小说作品,都有较好的中文译本。

诗人的童年是在奔萨州的阿尔谢尼耶娃的塔尔罕内庄园中度过的。

他接受首都式家庭教育,从小就能流利的说法语和德语。

1825年夏,外祖母带莱蒙托夫到高加索的矿泉疗养;儿时对高加索的自然风光和山民生活的记忆在他的早期作品里留下了印记(《高加索》1830年;《蓝色的高加索山,你好…》1832年)1827年莱蒙托夫全家搬到莫斯科,1828年他作为半寄宿生进入莫斯科大学附属贵族寄宿学校四年级,在那里接受人文教育莱蒙托夫。

莱蒙托夫。

莱蒙托夫。

赏析《祖国》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 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诚的宁静, 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的神圣的传言, 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籍的幻梦。 但我爱——我不知道为什么—— 它那草原上凄清冷漠的沉静, 它那随风晃动的无尽的森林, 它那大海似地汹涌的河水的奔腾, 我爱乘着车奔上那村落间的小路, 用缓慢的目光透过那苍茫的夜色, 惦念着自己夜间的宿地,迎接着 道路旁荒村中那点点颤动的灯火。 我爱那野火冒起的轻烟, 草原上过夜的大队车马, 苍黄的田野中小山头上, 那一对闪着微光的白桦。 我怀着人所不知的快乐, 望着堆满谷物的打谷场, 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草房, 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 而在有露水的节日夜晚, 在那醉酒的农人笑谈中, 观看那伴着口哨的舞蹈, 我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
回答
谁要是曾经尝到过苦痛, 谁要是对爱情闭起眼睛, 那么由于风险以及希望 他的心不会第二次跳动。 他只爱孤独生活的黑暗, 他不再知道什么是眼泪, 空洞无谓的幻想的陶醉 永远的出他的面前敛迹。 他失掉感觉,象一个树桩, 闪电触到了它,它被烧尽, 消灭了——再没有生命之汁, 它再也不能养育枯枝,—— 它身上留下命运的烙印。
“我早就孤独彷徨地东飘西颠, 没有遮荫、无眠和不宁使我枯萎, 你就把我这异乡客留在翠叶间吧, 我知道不少故事,都离奇而优美。” “我要你干吗?”——年轻的悬铃回答说, “你又黄又脏,跟我新鲜的叶儿可不配, 你见多识广,可你那瞎话对我有啥用? 我连极乐鸟的歌声都早已听得腻味。 走你的路吧,飘叶啊,我不认识你! 我受太阳钟爱,我为太阳斗艳争春, 在这里我自由地伸出漫天的枝叶, 那清凉的海水正洗涤着我的树根。”
雨后黄昏
我眼望窗外:天际渐渐暗淡, 落日的余晖闪耀在圆柱顶上, 照射着圆顶、烟囱和十字架, 也使一双双迷惘的眼睛发亮; 阴沉沉的乌云镶着火焰的绣边, 宛如一条长蛇呈现在天上, 一阵阵微风拂过整个花园, 把打湿的草茎掀起绿色波浪…… 我在草丛之中看到一枝花, 好似一颗采自东方的明珠, 它垂下了头独自伫立其中, 身上晶莹闪烁的水滴无数。 有如一位为厄运悲伤的姑娘: 心灵受伤,喜悦仍笼罩心房; 纵然她的滚滚热泪夺眶而出, 她却把自己的美貌记在心上。

天才诗人莱蒙托夫

天才诗人莱蒙托夫

俄罗斯名作家天才诗人莱蒙托夫○郭 利 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М.Ю.Лермонтов) (1814—1841)是俄罗斯文学史上仅次于普希金的伟大诗人、浪漫主义的顶峰作家,他与普希金、果戈里三人一起被誉为俄罗斯古典小说的鼻祖。

俄罗斯著名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给予莱蒙托夫很高的评价:“我们所失去的莱蒙托夫是一位就作品内涵而言会比普希金更加深厚广博的诗人。

”莱蒙托夫的祖辈源自苏格兰,是十三世纪传奇诗人和预言家托马斯・里夫马奇的后代。

里夫马奇被称作莱蒙特(按照地名),他还被誉为苏格兰文学的创始人。

1613年,准尉格奥尔格・莱蒙特离开苏格兰加入俄军,后来以军官身份被封地,莱蒙托夫家族就在俄罗斯繁衍生息起来,而且几乎代代是军官。

后来,莱蒙托夫曾多方考证自己家庭的来源,还献诗给自己的祖先,如《奥西安的棺木》、《愿望》等。

莱蒙托夫1814年在莫斯科出生后不久,就和母亲回到外祖母阿尔谢尼耶娃的领地塔尔罕内庄园。

其父以上尉军衔退役,身无长物。

而母亲则出身于显赫的斯托雷平家族,外祖母当然瞧不起这样的女婿。

再加莱蒙托夫的母亲温柔贤惠、知书达礼,而父亲则酗酒好赌,两人婚后不很和睦。

所以,小莱蒙托夫还不满三岁时,体弱的母亲就在家庭矛盾的折磨下早逝了。

父亲很快就被外祖母赶出塔尔罕内庄园。

虽然外祖母为小莱蒙托夫提供了最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但他从小缺少父母疼爱、懂事后又了解到自己的家庭悲剧,因而过早地体验到了人世的悲哀,他将这些感受写进了剧本《奇怪的人》。

《人与情》、莱蒙托夫在外祖母的塔尔罕内庄园度过了生命的一半时光。

塔尔罕内在奔萨省,离省府奔萨120俄里。

庄园的风光旖旎,园林、果园、花圃、林荫、池塘与周围的河流、湖泊、田野、山冈、森林、草原等交相辉映。

美丽的庄园风光从小给莱蒙托夫美的熏陶,培养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

莱蒙托夫很爱自己的故乡塔尔罕内,不仅爱它迷人的风光,而且爱故乡淳朴的乡民。

他在自己的创作中经常描写故乡,如在诗歌《每逢黄澄澄的田野泛起麦浪》、长诗《契尔克斯人》、自传体长诗《萨什卡》、长诗《恶魔》都有所体现。

莱蒙托夫最著名的两首诗

莱蒙托夫最著名的两首诗

莱蒙托夫最著名的两首诗
1. 《船员之歌》
风疾驶过波涛,远离故土飞奔,船上船员手牵手,共同面对海洋。

勇敢之心满怀胸,追寻自由的梦想,啊,船员们啊,绝不退缩。

望着星空闪耀光辉,思念家乡在心间,荒凉的海岸渐行渐远,记忆如潮汐般盈溢。

旅途艰辛充满挑战,烈日下汗水浸湿衣裳,啊,船员们啊,坚定前行。

在大海上征战岁月,风暴中我们互相扶持,无论遭遇何种困境,在一起我们永不
孤独。

每一次彼此鼓励和拥抱,在黑夜里找到希望,啊,船员们啊,团结无比。

当黎明初露曙光时刻,在彩霞中我们欣喜若狂,目标就在眼前展现出来,这是我
们共同的荣光。

感谢大海给予的机会,让我们自由航行远方,啊,船员们啊,抓住梦想。

2. 《秋日之歌》
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秋天的气息弥漫四周,树叶纷纷飘落如彩蝶,舞动着美丽
的秋舞。

田野里稻谷金黄成熟,果园中果实沉甸甸,啊,秋天来了,万物丰盈。

微风轻拂脸颊温暖,带来收获的喜悦和祝福,人们忙碌收割农作物,用心呵护每
一棵苗。

麦浪翻滚如黄色海洋,在夕阳下波光粼粼,啊,秋天来了,世界欣欣向荣。

菊花绽放各种色彩斑斓,在花海中我们流连忘返,葡萄累累硕果满枝头,在藤蔓
间品尝甜美的香。

夜晚星空闪耀无比明亮,在宁静中我们思考人生,啊,秋天来了,万象更新。

渐渐地寒意逼近,树叶红了渐渐凋零,秋风送来冬天的味道,大地为之准备着。

但是我们不惧寒冷的到来,心中有火焰在燃烧,啊,秋天来了,希望永远。

以上内容已经转换为Markdown格式输出。

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国诗两首》(莱蒙托夫《祖国》;休斯《黑人谈河流》)课文原文及赏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国诗两首》(莱蒙托夫《祖国》;休斯《黑人谈河流》)课文原文及赏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国诗两首》(莱蒙托夫《祖国》;休斯《黑人谈河流》)课文原文及赏析课文原文:祖国(俄)莱蒙托夫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还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神圣的传言,还是那沉思中的无限的眷恋,——我对你一往情深,更加炽热,更加深沉。

我并不懊悔诞生在这个世界,纵使这世界欺凌我,压迫我,噬碎我的心,噬碎我的脑,我也爱这个欺凌我、压迫我的世界。

虔诚地祈求上苍:让我纵情地生活,热爱我所爱,永不懊悔,哪怕是在痛苦、烦恼的时候,也发自内心地倾吐真言。

黑人谈河流(美)休斯我了解河流: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我沐浴在河流的奔流之中。

夕阳倒映在河流之上,如我的父亲一般温暖而深沉。

我在河流的涌动中感受到了生命的韵律。

河流带走了我的忧愁,带来了我的希望。

河流是我心灵的母亲,哺育我成长。

我了解河流: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它们流淌在我心中,如歌曲一般激昂而动人。

它们是黑人的灵魂,是我们的历史和传统。

我在河流的歌唱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属。

我了解河流: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它们是我生命的源泉,是我精神的寄托。

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会想起那流淌的河流,那是我永恒的家园。

赏析:这两首诗都是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莱蒙托夫的《祖国》用深情的语言描绘了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无论祖国给他带来什么痛苦和烦恼,他仍然坚定地爱着祖国。

休斯的《黑人谈河流》则以河流为象征,表达了黑人对历史和传统的珍视和传承,同时也展现了生命的韵律和精神的寄托。

两首诗都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抒情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真挚情感和深刻思考。

莱蒙托夫散文

莱蒙托夫散文

莱蒙托夫散文一、莱蒙托夫散文的魅力莱蒙托夫的散文就像是一个个装满惊喜的小盒子。

他的文字特别有画面感,读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他所描绘的世界里。

他描写景色的时候,那真的是绝了。

比如说他写俄罗斯的荒原,你就能感觉到那种空旷和寂寥,风呼呼地吹着,只有一些顽强的小草在风中摇曳。

他描写人物的时候也很有一套,把人物的性格、情感通过一些小细节就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散文里充满了他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感悟,就像一个知心朋友在跟你分享他的心事。

二、莱蒙托夫散文的风格特点1. 情感真挚莱蒙托夫在散文里从不掩饰自己的情感。

高兴的时候,他的文字就像欢快跳跃的音符,让你也跟着心情愉悦。

悲伤的时候,那种忧郁就从字里行间渗出来,能让你也跟着难过起来。

就像他写自己对故乡的思念,那种浓浓的乡愁,仿佛能把你的心都融化了。

2. 描写细腻他描写事物的时候特别细致。

像描写一场雨,他会写出雨滴的大小、落下的速度、打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还有雨后泥土的气息,真的是细致入微。

他描写动物也很有趣,一只小松鼠在他笔下仿佛就是一个灵动的小精灵,动作、神态都活灵活现的。

3. 富有哲理他的散文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他会从生活中的小事出发,然后引申出一些关于人生、关于人性的思考。

比如说他看到一朵盛开的花,就会联想到生命的短暂与美好,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

三、莱蒙托夫散文中的经典篇章1. 谈谈祖国这篇散文充满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他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讲述了祖国的历史文化。

读这篇文章就像在进行一次穿越俄罗斯的旅行,能让我们更加了解俄罗斯这个国家。

2. 我的寂寞是一座花园在这篇里,他把寂寞比作一座花园,很独特的比喻。

他在花园里独自徘徊,思考着自己的内心世界,那种孤独感让人感同身受,同时也让我们思考自己内心的那份宁静。

四、莱蒙托夫散文对我的影响莱蒙托夫的散文让我对文学有了新的认识。

以前我觉得散文就是一些优美句子的堆砌,但是读了他的散文后,我发现散文可以是如此有血有肉。

莱蒙托夫叙事诗的艺术特色

莱蒙托夫叙事诗的艺术特色

莱蒙托夫叙事诗的艺术特色莱蒙托夫的叙事诗对19世纪俄国文坛的巨大影响,在于它充满生活气息,通俗易懂,贴近读者。

他用民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以形象的方式来记录生活,描写的都是普通人,刻画的都是普通人的命运与心理,塑造的也是普通人的形象,这一切使得莱蒙托夫的作品更接近平民百姓。

当然,莱蒙托夫的作品还具有其他特点。

莱蒙托夫的长篇叙事诗体现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1、莱蒙托夫的长篇叙事诗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叙事诗集,对俄罗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莱蒙托夫的长篇叙事诗有着浓厚的抒情性和高度的技巧性,而且是按照民歌的方式来创作的。

3、莱蒙托夫的叙事诗有强烈的道德感。

他不但表现社会生活中的美,同时还揭示人性的光辉,讴歌善良,鞭挞邪恶。

总之,莱蒙托夫的叙事诗为后来的文学提供了典范。

下面我就从四个方面来说明: 1、莱蒙托夫的长篇叙事诗是多种艺术手法综合运用的结晶,即把散文、童话等手法渗透到叙事诗中去,又将某些戏剧因素带入故事内容中去,再加进小说和哲理思辨的成分。

所谓“混杂”,实际上反映出俄罗斯文学在艺术探索过程中注意吸收各种艺术养料的优秀传统。

4、莱蒙托夫叙事诗是自传体的,或称半自传体。

《别尔金小说集》(即《恶魔》),《普希金童话》 (包括《渔夫和金鱼》、《三姐妹》)都属此类。

前两部可视为真正的诗集,最后一部则只能算作诗体童话。

莱蒙托夫的许多著名短篇小说也采取这种体裁。

5、莱蒙托夫叙事诗非常注意细节描绘,往往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图景;作家热衷于纯粹客观地描摹环境,很少使用抒情和议论。

6、莱蒙托夫叙事诗开始向外界介绍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及其价值观念。

7、莱蒙托夫的叙事诗继承并发扬了俄罗斯古代文学关注历史教训的传统。

8、莱蒙托夫的叙事诗里已经含蓄地寓含着未来新型社会制度萌芽状态的若干预兆。

9、莱蒙托夫的叙事诗虽系早期作品却蕴藏着深广的悲剧潜流,贯穿全书的矛盾冲突愈益尖锐,人物的性格也逐步定型,愈显示出高尚情操和英雄气概。

808《帆》莱蒙托夫(12)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808《帆》莱蒙托夫(12)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12/12
《帆》写作特色
1. 全诗采取象征手法,寓意深刻。 2. 借景抒情,语言含蓄精练。
全诗每节都是先写景,再抒情,这与 中国传统诗歌中比兴手法有相同之处。 语言含蓄精练,诗虽不长,但含义悠 远,启发人们思索人生中一些问题。 3.对比手法。如第一节“大海上淡蓝色 云雾”与“孤帆在闪耀着白光”,用 大海辽阔沧茫背景,反衬“孤帆”无 畏精神,表现了帆对自己前途美好期 望和信心。
❖《帆》
❖莱蒙托夫
1/12
莱蒙托夫
莱蒙托夫(1814~1841)俄 国诗人,出身贵族。1837年 普希金遇难,莱蒙托夫写了 《诗人之死》一诗,愤恨地 指出杀害普希金凶手就是俄 国上流社会,这首带有强烈 政治色彩诗震撼了俄国文坛。 1841年一些仇恨诗人贵族唆 使军官马尔蒂诺夫与莱蒙托 夫决斗,结果诗人饮弹身亡, 年仅27岁。正如高尔基所说: “莱蒙托夫是一曲未唱完 歌”。
4/12
内容解读
❖ 1.这首诗着力创设了“帆”这 一意象,经过这一意象抒发了 作者怎样思想感情?还有其它 意象吗?请简析。
5/12

答: 作者使用象征(或托物言志)手法,
帆是诗人人格、理Biblioteka 象征,表示了诗人不愿在百无聊赖生活中消磨生命,他要在波澜壮
阔生活海洋里奋勇搏击人生追求,显示了作
者卓尔不群、不甘平庸人生态度。
那大海上淡蓝色云雾里, 有一片孤帆儿在闪耀着白光!…… 它寻求什么、在遥远异地? 它抛下什么、在可爱故乡?……
波涛在汹涌——海风在咆哮, 桅杆在弓起了腰轧轧地作响…… 唉! 它不是在寻求什么幸福, 也不是逃避幸福而奔向他方!
下面是比蓝天还清澄碧波, 上面是金黄色灿烂阳光…… 而它, 不安, 在请求风暴, 好像是在风暴中才有着安详!

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教育意义

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教育意义

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教育意义
摘要:
一、引言
二、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概述
三、莱蒙托夫当代英雄的教育意义
1.个性化教育
2.公民责任感培养
3.人文精神传承
四、结论
正文:
【引言】
在我国文学史上,莱蒙托夫是一位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家。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本文将以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为切入点,探讨其教育意义。

【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概述】
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指的是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追求自由、勇于担当的人物。

他们身上展现出一种顽强的人格力量,成为了时代精神的象征。

这些人物形象在我国当代社会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为人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莱蒙托夫当代英雄的教育意义】
1.个性化教育
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独特性。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公民责任感培养
当代英雄人物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改革。

在教育中,我们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3.人文精神传承
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身上体现出一种浓厚的人文精神,他们关注人性、关爱他人,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

教育工作者应将这种人文精神传承给学生,培养具有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结论】
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英雄人物,我们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还可以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莱蒙托夫米哈依尔·尤利耶维奇·莱蒙托夫英文译名:Lermontov,MikhailIurievich俄国诗人。

生于莫斯科一个小贵族家庭,卒于高加索。

3岁丧母,在奔萨省外祖母的庄园度过童年。

上中学时开始写诗。

1830年考入莫斯科大学,课余写了近300首抒情诗和几首长诗,绝大多数在生前没有发表。

1832年因参与反对保守派教授被迫离开大学,转入圣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1834年毕业后到近郊骠骑兵团服役。

查看精彩图册中文名:米哈依尔·尤利耶维奇·莱蒙托夫外文名:МихаилЮрьевичЛермонтов国籍:俄国出生地:莫斯科出生日期: 1814年10月15日逝世日期: 1841年7月21日职业:作家、诗人毕业院校:莫斯科大学代表作品:《当代英雄》1)体会《帆》这首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独特之处?用了较多的笔墨描绘了自然景色,马克思曾对这首诗赞赏道:“对于自然的描写未必有哪一位作家能超过莱蒙托夫,至少,具有这种才华的人是寥寥无几的。

”这首诗似一幅出自名家的油画,湛蓝的大海、茫茫的雾霭、呼啸的海风、凶猛的巨浪构成了画面的背景,也决定了画面的基调——动荡不安,广袤的海空,恶煞般的巨浪似欲吞噬一切。

(2)《帆》中塑造的“帆”的形象有什么深刻的内涵,结合诗歌创作背景来分析这个问题?在三十年代风雨如磐的俄罗斯,年轻诗人的心中早就充满着反抗情绪,渴望着以行动和斗争去冲破那重重黑暗。

这首诗创作于大学时代,是诗人早期抒情诗中的名篇。

《帆》是诗人人格、理想的象征,在诗中,莱蒙托夫把自己的命运比做在波涛汹涌的大海蓝雾中泛白的孤帆。

通过帆这个象征性的形象,莱蒙托夫表现出自己心中的反抗情绪,力图进行积极行动和斗争的志向。

(3)诗句“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在凶猛的大海上,一支在金色阳光下闪着白光的孤帆在奋力搏击,它一会儿被拥向浪尖,一会儿又被推入波谷,它似在寻觅什么,又似要摆脱什么,正是诗人寂寞、孤独而又不愿同流合污的叛逆性格的写照,表达作者企图冲破牢笼的强烈渴望。

它在祈求风暴,它欲在风暴中寻得“宁静之邦”!表现了作者内心孤独、怅惘、倔强、高傲的性格和不屈的追求[名作赏析]这首诗是诗人的代表作,写于1832年,在诗人生前没有发表。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想见诗人当年的风采:面对那黑暗的俄国社会的姿态,在风起云涌的民众追求民主、自由的斗争浪潮中的精神情态。

诗的题目是“帆”,它是在千变万化的大海中一个白色的精灵。

淡蓝色的大海,静静的,死寂般的静。

然而就是这静的大海中,似乎又隐含着一种不安定的因素。

那蓝色的云雾可是大海的蒸腾,可是不安定的灵魂在大海的深处搅拌着海水?就在这淡蓝色的大海中,有一片孤帆在游弋。

它闪着白色的光,刺眼的白光。

这白色的帆似乎在承受着极大的折磨。

它在遥远的异地漂泊,是在追寻着心中的理想还是别的什么?这白色的精灵在可爱的家乡抛弃了很多的东西,那是生活的安逸,还是物质的富裕,或者别的什么?这首诗是一首杰出的哲理抒情诗。

诗歌采用象征的手法,通过这种给人强烈印象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感情。

刘征:2刘征,原名刘国正,1926年6月生,北京市人。

诗人、杂文家、语文教育家,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

代表作有寓言诗《三戒》(《海燕戒》《天鸡戒》《山泉戒》)、《春风燕语》、《花神和女神》、《老虎贴告示》等寓言诗。

被推为“寓言”诗人的头一把交椅。

刘征(左),臧克家(中),程光锐(右)这首寓言诗叙述了一件什么事?(生朗读并思考回答:叙述了木偶考察大海深浅并发表观感。

找到文中诗句) [设计说明:概括寓言故事,为分析木偶形象、得出寓意作铺垫] 三、木偶形象分析1、通过木偶发表的观感我们可以知道木偶是如何考察的?(生答:体验、观察。

并读诗句:我在海上走了……我躺在海面上……还特地观察了海鸥和海燕)[设计说明:立足文本,概括回答] 通过考察,得出什么结论?(海,人们常说是很深的,其实,这是不可靠的传言。

) [设计说明:为分析木偶错误原因、理解木偶形象铺垫] 2、诗中哪部分侧面告诉我们结论是错误的?(老蚌掩着嘴唇哧哧地笑,螃蟹举起大锤咚咚地敲,连沉默的石子也又蹦又跳。

) 老蚌掩着嘴唇哧哧地笑是什么样的笑?螃蟹举起大锤敲又在表示什么?为什么连岸边沉默的石子也不甘寂寞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设计说明:了解这段侧面描写,并揣摩心理,为扩写细节描写铺垫] 木偶如何回应?(直气得浑身发抖,……大声叫道……)木偶用反问句表达什么语气?(肯定语气,并将反问句变为陈述句:我确实到海上考察了/我的见解不是主观臆造)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观娥乡沙湾镇。

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因为他的家乡有两条河叫“沫水”和“若水”),四川乐山人,汉族。

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

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

郭沫若是甲骨学四堂之一:鼎堂。

著作如《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青铜时代》《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等。

著作集锦诗集:《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天上的街市》等等;赏析:郭沫若的诗一向以强烈情感宣泄著称,他的《凤凰涅磐》热情雄浑,他的《天狗》带着消灭一切的气势,他的《晨安》,还有《炉中煤》曾经让我们的心跳动不止,但是今天晚上我们欣赏到的这首《天上的街市》,这首诗却是非常的恬淡平和,意境优美、清新、素朴的。

诗歌郭沫若做这首诗的时候正在日本留学,和那个时候的很多中国留学生一样,他心中有着对祖国的怀念,有着对理想未来的迷盲,诗歌要借助大自然来思索这些,经常在海边彷徨。

在一个夜晚,诗人走在海边,仰望美丽的天空,闪闪的星光,心情变得开朗起来,诗人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

于是,他在诗中将这种理想写了出来,那似乎是天国乐园的想象。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诗人将明星比做街灯,点点明星散缀在天幕上,那遥远的世界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街灯其实是我们平常最常见的景象了,离我们很近,几乎随处可见,诗人将远远的街灯比喻为天上的明星,又将天上的明星说成是人间的街灯。

这是诗人的幻觉,还是诗人想把我们引入那缥缈的空中。

在诗人的心中,人间天上是一体的。

我们再往下读,“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这几句让我们联想,那缥缈的空中有一个街市,繁华美丽的街市,那陈列着很多的物品,这些物品都是人间的珍宝。

诗人并没有具体写出这些珍奇,留给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将它们作为我们需要的东西,带给我们心灵宁静而舒适的东西。

再往下,“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诗中描述的那不仅是一个街市,更是一个生活的场景,那被浅浅的天河分割着的对爱情生死不渝的牛郎织女,在过着怎样的生活,还在守着银河只能远远相望吗?诗人说,“定然骑着牛儿来往,在美丽的夜里,他们一定在那珍奇琳琅满目的街市上闲游,那流行就是他们手中提着的灯笼。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颠覆了流传千古的神话,化解了那悲剧和人们叹息了千年的相似和哀愁。

朋友,郭沫若先生的这首《天上的街市》,风格非常恬淡,用自然清新的语言、整齐的短句、和谐优美的旋律,表达了诗人纯真的思想,那意境都是平常的,那节奏也是缓慢的,如细流、如涟漪,但是就是这平淡的意境,带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让我们的心灵随着诗歌在遥远的天空中漫游,尽情驰骋美好的梦想。

丁尼生(1809——1892)英国浪漫主义抒情诗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诗坛的主要代表,1850年被封为桂冠诗人。

著名诗作有《悼念》组诗、《轻骑兵旅的进击》、《国王叙事诗》和《过沙洲》等。

urence Perrine和Thomas R. Arp在其Sound and Sense一书中提出,诗歌的音乐美主要从两方面得以体现:对声音的选择与排列,以及对重音的排列。

他进一步解释道:“韵律和声音共同构成诗歌的音乐美……它能被用来加强语义”,“诗歌通过声音来加强语意有多种途径”,例如“拟声”(onomatopoeia)或“语音强调”(phonetic intensives)、“通过对节奏(meter)、元音和辅音及停顿的排列来控制诗行的语速”以及通过调整词序或韵律格式来“强调语意重要的词”等等[3]。

下文将从押韵、拟声和格律三方面来分析丁尼生《鹰》诗的音乐美。

刘半农,原名刘复,江苏江阴人。

白话文的创导者之一,现代文学家、语言学家、诗人。

1925年荣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其语言学研究成果《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

他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有诗集《瓦釜集》、《杨鞭集》等。

曾经在北大任教授,是我国“五四”运动时期优秀的民族音乐家刘天华的兄长。

在“五四”运动中,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并成为当时我国重要刊物《新青年》的编辑。

1934年,刘半农逝世。

刘半农:原名寿彭,后改字半农,号曲庵。

江苏江阴人,是语言学家、诗人、小说家、翻译家,是五四文化运动时的“平民诗人”,这首诗创作于1920年的英国伦敦,当时在欧洲留学的赵元任为之谱曲,歌曲广为流传。

著有诗集《瓦釜集》《扬鞭集》等。

一、了解作者叫我如何不想她》是刘半农旅居英国时写的一首词。

此时的他满怀对祖国的热爱和思念。

词中的他可以是“他”也可以是“她”,代表着所有心中的所爱。

歌词通过对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描绘,予以了诗情画意的描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比拟,引人入胜地表现出了主人公真挚而复杂的内心情感。

本首词由赵元任于1926年谱了曲。

本文通过对这首作品的深入挖掘和分析研究,感受作品带给我们的难以释怀的情怀二、写作一九二0年八月,正在英国伦敦的刘半农,写了一首本名《情歌》后改名《教我她》的著名情诗,后来,又由著名语言音韵学家赵元任谱曲,广泛流传。

•但是多少年来这首诗一直被认为是一首普通情诗,这首歌也被广为传唱。

•直到1981年这个迷团才由回国的赵元任解开,他回忆说:“歌词是刘半农当年在英国写的,有思念祖国和念旧之意。

”•如此看来,而并非是一首如常人所理解的思念情人的情诗。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第一节先写微云在天上飘着,微风在地上吹着,“浮云游子意”,油然而生思念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