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生物七上《生物和生物圈》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优秀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生物的概念、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生物圈的构成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概念,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
2. 学会生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不同类别的生物。
3. 理解生物圈的构成和作用,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方法,生物圈的构成和作用。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圈中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提出问题:“什么是生物?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2. 新课内容:(2)生物的基本特征: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
(3)生物的分类:介绍生物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类。
(4)生物圈的构成和作用:讲解生物圈的构成,分析生物圈在生物生存中的重要作用。
3.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概念2. 生物的基本特征3. 生物的分类4. 生物圈的构成和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物的基本特征。
(3)简述生物圈的作用。
2. 答案:(1)略。
(2)植物:草、树;动物:鱼、鸟、昆虫。
(3)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生物生存的家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掌握较好,但对生物圈的作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了解它们的生存环境和生物圈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方法,生物圈的构成和作用。
2.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和答案的详细程度。
3. 教学过程:随堂练习的布置和讲解。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物的分类方法1. 结合实物或图片进行分类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类别的生物。
七年级生物生物和生物圈教案1新课标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生物和生物圈教案1新课标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生物上册,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一、二节。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及生物圈的概念展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的分类及生物圈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生物现象和生物圈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及生物圈的概念。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挂图。
学具:生物观察记录表、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物圈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提出问题:“什么是生物?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2. 知识讲解(15分钟)(1)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由细胞构成。
(2)生物的分类: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将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3)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PPT的形式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生物观察记录表,加深对生物特征的理解。
5.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生物圈中的生物分类及其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由细胞构成2. 生物的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3. 生物圈的概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物的五个基本特征。
(2)简述生物圈的概念。
2. 答案:(1)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繁殖。
人教初中生物七上《生物和生物圈》优质教案
人教初中生物七上《生物和生物圈》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和生物圈》单元,具体包括第一至第三章,内容涵盖生命起源、生物特征、生物分类及生物圈概念。
详细内容如下:1. 生命起源:探讨生命是如何在地球上出现。
2. 生物特征:介绍生物基本特征,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等。
3. 生物分类:学习生物分类方法,解生物多样性。
4. 生物圈概念:认识生物圈,解生物与环境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生物基本特征,解生物分类方法和生物圈内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生物现象能力,提高学生生物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兴趣,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特征、生物分类方法、生物圈概念。
2. 教学重点:生物基本特征、生物分类及生物圈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挂图、黑板。
2. 学具:生物学习手册、彩色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圈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生物圈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1.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地球上生物多样性,让学生感受生物丰富性。
1.2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生物是如何在地球上出现。
2. 新课讲解:2.1 生命起源:讲解生命是如何在地球上出现,介绍生物基本特征。
2.2 生物特征:通过实例讲解生物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等特征。
2.3 生物分类:介绍生物分类方法,让学生解生物多样性。
2.4 生物圈概念:讲解生物圈定义,认识生物与环境关系。
3. 例题讲解:3.1 展示例题:给出生物分类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3.2 解题步骤:分析题目,运用生物分类方法,得出答案。
4. 随堂练习:4.1 练习题目:设计关于生物特征和生物圈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2 练习过程: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基本特征2. 生物分类方法3. 生物圈概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1 填空题:填写生物基本特征。
01生物和生物圈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整个教学过程共计45分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实践,通过师生互动、实践活动等环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特征,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同时,教学过程符合实际学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素养。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解决作业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 实验:植物的呼吸、动物的应激反应等
八、作业布置与反馈
1. 作业布置: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论知识巩固,二是实践调查。
理论知识巩固部分,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整理出生物的特征及其生活实例,形成一份书面报告。此部分旨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总结和归纳所学知识,增强记忆。
实践调查部分,要求学生选择身边的生物,进行观察和调查,了解其生活环境和生存状况,并形成一份调查报告。此部分旨在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观察和调查的能力。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理解生物的定义和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等。
2. 掌握生物圈的范围和意义,了解生物圈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 通过对生物特征的观察和实验,提高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 培养环保意识,关注生态环境,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5.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观察到哪些生物特征?能举例说明吗?”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经验。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生物特征。
初中生物生物和生物圈教案
初中生物生物和生物圈教案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生物与生物圈的关系,认识生物圈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重点:生物与生物圈的相互关系,生物圈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生物圈的调节作用和生物圈中物质与能量的循环。
教学准备:图书、幻灯片、板书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出生物与生物圈的关系,引发学生对生物圈的思考。
2. 学习生物圈的概念:讲解生物圈的定义和组成,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圈等部分,让学生初步了解生物圈的构成。
3. 探讨生物圈的功能: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生物圈在地球上的作用,如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等方面,并总结归纳。
4. 理解生物和生物圈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生物在生物圈中的生存适应和相互依存关系。
5. 复习生物圈中的物质与能量循环:通过举例生物圈中水循环、碳循环等过程,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过程。
6. 拓展延伸:通过生物圈中的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和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7. 总结反思:回顾生物与生物圈的关系,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展开讨论对生物圈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教学资源:课本、生物教材、网络资源等。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思维导图等形式,评估学生对生物与生物圈的理解程度,并对学生参与活动和表现进行评价。
教学反馈: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一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精品教案
初一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初一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走进生物世界》,详细探讨生物基本特征、生物分类和生物圈概念;第二章《生物圈是最大生态系统》,深入解析生物圈构成、功能以及人与生物圈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解生物基本特征,理解生物分类和生物圈概念。
2. 掌握生物圈结构和功能,认识人与生物圈密切关系。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基本特征、生物圈构成和功能。
难点:生物圈概念及其在生态系统中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生物圈概念图、分类表、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圈概念图,引发学生对生物圈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展示生物圈概念图,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生物圈。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生物基本特征、分类和生物圈概念。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物特征,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
介绍生物分类,引导学生解生物亲缘关系。
讲解生物圈概念,强调生物圈是最大生态系统。
3.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校园内生物,解生物分类和特征。
分组观察校园内生物,记录生物特征和分类。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巩固学生对生物圈知识掌握。
例题1:生物圈范围和功能。
例题2: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生物圈概念图和分类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完成生物圈概念图,加深对生物圈概念理解。
完成生物分类表,巩固生物分类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基本特征2. 生物分类3. 生物圈概念与功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生物基本特征。
请举例说明生物分类方法。
请描述生物圈概念和功能。
2. 答案:生物基本特征:生物具有细胞结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后代、适应环境等特征。
生物分类方法:根据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点进行分类。
初中生物和生物圈教案
初中生物和生物圈教案年级:初中课时:2节课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生物和生物圈。
2. 掌握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
3. 了解生物圈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第一节课:1. 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
第二节课:1. 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生物圈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1. 回顾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让学生简要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分类。
2. 学习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不同生物在其中的分布。
第二节课:1. 探讨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讨论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列举一些例子。
2. 讨论生物圈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生物在生物圈中的相互影响和依赖关系,并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圈。
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老师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解释生物和生物圈的相关概念。
2. 图片展示: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物圈的组成和结构。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关系,促进思维交流和合作学习。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看是否能理解生物和生物圈的关系。
2.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生物和生物圈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对生物和生物圈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也能够认识到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积极保护环境,爱护生物,让地球变得更加美好。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案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理解生物的分类和命名原则。
2. 掌握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认识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及其分布。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和命名、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概念。
难点: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分布、生物分类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
学具:生物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分类和命名原则。
3. 实践情景引入:以身边的生物为例,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例题讲解:讲解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及其分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生物的分类和命名3. 生物圈概述4.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5. 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分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物的五个基本特征。
(2)简述生物的分类和命名原则。
(3)解释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概念。
(4)描述三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及其分布。
2. 答案:(1)生物的五个基本特征:生长、繁殖、应激性、新陈代谢、遗传与变异。
(2)生物的分类和命名原则: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特征进行分类;命名遵循拉丁文命名法,以属名和种名组成。
(3)生物圈:地球表面生物活动的区域;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4)三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及其分布: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湿润地区)、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半干旱地区)、湖泊生态系统(分布在湖泊、水库等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生物和生物圈的基本概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课程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和各个知识点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
2.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丰富自身的生活经验。
3.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
4.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本章的知识框架和各个知识点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难点:通过复习学会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获得能力.教学方法:归纳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展示学习目标二、构建知识网络三、考点梳理考点1: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__;2.生物能进行________;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________;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________;5.生物能____________;6. 生物都要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由________构成。
考点2:科学方法---观察和调查1.观察(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可以,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
(2)观察基本要求: ①②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③要有计划和耐心④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⑤交流2.调查分为普查和抽样调查。
(范围大,不能逐一调查,选取对象的一部分调查为抽样调查)调查的要求: ①;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③调查记录;④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⑤撰写调查报告。
考点3:调查我们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调查周边环境中生物的步骤:①选择调查范围②分组③设计调查路线④调查⑤归类⑥整理2.生物的分类:形态结构(植物、动物、其他生物)生活环境(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用途(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等)3.调查时应注意的问题∶①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②注意保护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③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凭个人好恶)④注意个人安全考点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影响生物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包括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______因素,另一类是____因素。
初一上册生物第一章教案生物和生物圈
初一上册生物第一章教案生物和生物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初一上册生物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具体内容包括:1.1生物的基本特征;1.2生物的分类;1.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4生物圈的构成与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 使学生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能对生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3. 培养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圈的构成与意义。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挂图。
学具:生物分类卡片、学习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生物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新课(1)生物的基本特征(2)生物的分类讲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展示生物分类卡片,引导学生进行分类练习。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
(4)生物圈的构成与意义讲解生物圈的构成,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强调生物圈对人类和生物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设计生物分类、生物与环境等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生物的分类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4. 生物圈的构成与意义七、作业设计(2)选择题:生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A. 形态结构B. 生活习性C. 遗传关系D. 地理分布答案:C(3)简答题:请列举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三个例子。
答案:①水污染导致鱼虾死亡;②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③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
2. 拓展作业:收集生物圈的资料,了解生物圈对人类和生物的重要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对生物的基本特征是否理解透彻?2. 生物分类方法是否讲解清楚,学生能否熟练运用?3. 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物圈的兴趣,提高环保意识?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进行个性化辅导?5.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更多有趣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人教初中生物七上《生物和生物圈》教案
人教初中生物七上《生物和生物圈》教案教案:人教初中生物七上《生物和生物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的四个小节:1.1 生物的特征;1.2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1.3 生物能进行呼吸;1.4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物的特征,认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难点:生物的特征的内涵,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的具体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生物模型、实物标本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PPT,让学生观察不同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物,生物有哪些特征。
2. 新课导入:介绍生物的特征,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3. 实例讲解:利用生物模型和实物标本,具体讲解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的表现。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分析它们是否具有生物的特征,以及它们如何满足生活需要、进行呼吸和排出废物。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观察身边的生物,分析它们的生活习性,并绘制一幅生物圈的概念图。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五种生物,说明它们具有生物的特征。
(2)以小组为单位,绘制一幅生物圈的概念图。
2. 答案:(1)五种生物:草、树、鱼、鸟、人。
生物的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由细胞构成。
初一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节认识生物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3.了解生物特征4.通过学习使学生珍爱生命教学重点:1.生物和非生物区别2.生物的特征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单元页和课本第3至第第6页的图片,学生查找与生物的特征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讲授新课1.什么是生物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美丽的星球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点缀得如此绚丽多彩吗?生:花、草、树、山石、河流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的环境就是因为有这些花、虫、鸟、兽和它们栖息的环境,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
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单元页的照片和图I-6,I-10。
生:欣赏屏幕上所呈现出的绚丽多彩的大自然。
师:请同学描绘大屏幕中的图像。
师:这些形态各异的物体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态,但是又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它们有的具有生命,有的没有生命。
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物体是非生物,为什么?生:同学1说:“蓝天、白云、房屋、太阳、山石、车辆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生命”。
同学2补充说:“还有、流水、土地”。
2.生物的特征师:出示图I-6,I-1,I-10图片中的狮在追辅斑马,植物光合作用,小鸡觅食等等都是生命现象,到底什么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
”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
”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师: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生:人和动物需要蔬菜、瓜果、肉、粮食等食物,马、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豹要吃小动物。
师: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需要营养吗?生:植物也需要营养,它们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
师:给予掌声鼓励。
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地成长。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和生物圈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和生物圈
主题:生物和生物圈范本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
2. 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
3. 学习生物和生物圈的相互关系;
4. 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 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
2. 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
教学难点:
1. 生物圈与地球上其他环境要素的互动关系;
2. 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投影仪、教材、图片、实验器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生物的特征,引导学生探讨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
二、讲解生物圈的概念(10分钟)
1. 介绍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
2. 解释生物圈与地球上其他环境要素的互动关系。
三、探究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5分钟)
1. 分组讨论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举例说明;
2. 组织学生展示讨论成果,并交流分享。
四、实验探究生物的生命活动(20分钟)
1. 进行实验观察生物的生命活动,如呼吸、运动等;
2.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生物的生命活动特点。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
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生物和生物圈的重要概念;
2. 带领学生展示学习成果,评价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加深对生物和生物圈的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和生物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
的密切关系,为今后的生物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人教初中生物七上《生物和生物圈》精品教案
人教初中生物七上《生物和生物圈》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和生物圈》这一章节中,深入学习生物基本特征、生物分类以及生物圈构成。
具体内容包括:生物特征及其表现;生物分类原则及方法;生物圈组成、范围及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生物基本特征,掌握生物分类原则及方法,解生物圈构成及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现象能力,提高学生生物分类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兴趣,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特征及其表现;生物圈组成及意义。
2. 教学重点:生物分类原则及方法;生物圈范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生物分类卡片、生物圈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圈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圈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教学细节:让学生观察生物圈图片,思考生物圈是什,它包括哪些内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解生物基本特征及表现。
教学细节: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提问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生物分类原则及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分类实践。
教学细节:讲解生物分类原则,举例说明;发放生物分类卡片,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 小组讨论:讨论生物圈组成、范围及意义。
教学细节:分组讨论,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5.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课堂练习。
教学细节:发放练习题,学生完成后,教师及时批改、讲解。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基本特征2. 生物分类原则及方法3. 生物圈组成、范围及意义七、作业设计生物基本特征:1. 生物需要营养;2. 生物能进行吸;3. 生物能排出废物;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特性;7. 生物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生物分类:(1)狮子属于动物界,哺乳纲,食肉目,猫科;(2)兔子属于动物界,哺乳纲,兔形目,兔科;(3)仙人掌属于植物界,种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仙人掌科。
人教初中生物七上《第1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word教案 (1)
考点十九、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区别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2、了解各类动物的生殖特点3、了解人的生殖及青春期卫生基础知识归纳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和,世代相续,生生不息。
一、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3、无性生殖的应用:扦插、嫁接等练习:1、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嫁接的方法有两种:芽接和枝接。
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
嫁接时应注意两部分的形成层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2、扦插的植物茎段应具备: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
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的,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的。
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
扦插时需将下面的一个节埋入土中。
见到有新叶长出即可移栽。
3、属于无性生殖的繁殖有、、等。
4、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
二、动物的生殖(一)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家蚕的生殖和发育:有性生殖,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2、蝗虫的发育:有性生殖,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练习:1、家蚕的一生要经过、、和时期,家蚕的发育属于。
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三个时期,而且若虫与成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相似,这种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2、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
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有等;属于不完全变态的昆虫有。
蜕皮是昆虫的生长发育受到的限制而发生的现象。
家蚕、蝗虫的一生要经过次蜕皮。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青蛙的生殖:体外受精,受精作用和幼体发育都必须在水中完成2、青蛙的发育: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成体的过程中,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的发育过程)练习:能鸣叫的青蛙是,它的口角有一对。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案人教版
生物和生物圈年级七年级科目生物时间标题生物和生物圈中心发言人成员一、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分析:找到单元中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分配给小组,组内学生经讨论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明确知识点,这是一种复习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说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学生以组为单位交流的是单个的知识点,如何把知识点串连起来形成知识网络,是需要老师用心思考的问题,这也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系统性的掌握。
教学生一种方法——画概念图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知识概念图,会感觉陌生,让学生自己画恐怕会无从下手,所以老师可以先利用课件展示和讲解一下,再让学生试着自己做。
为防止学生对概念图不感兴趣,老师要强调其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结合课标)知识技能通过该单元的学习,能举例说明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解释生物和环境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现象;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及食物链关系;过程方法学会该单元中介绍的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观察、调查、实验以及资料分析,明确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形成探究的思维习惯;学会整理单元知识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初步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应对措施和思路教学重点与学生一起探究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获得能力,因此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是本节课的重点(含教法学法、媒体应用等)教学难点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同属教学重难点的,在本栏书写)五、课时安排共计5课时第一章认识生物 2课时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3课时六、知识结构1.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观察、调查、对照实验。
2.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4.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5.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6.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7.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七、其它补充。
七年级生物生物和生物圈教案1新课标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生物和生物圈教案1新课标人教版一、教学内容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生物的分类3. 生物圈的概念及其组成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 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不同类群的生物特点。
3. 理解生物圈的概念,了解生物圈的组成和生物在其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及生物圈的概念。
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及生物圈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模型、挂图。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图片中的生物,引入生物的基本特征。
2. 新课导入:(1)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介绍生物的分类方法,展示各类生物的特点。
(3)讲解生物圈的概念,分析生物圈的组成和生物在其中的作用。
3. 例题讲解:以PPT形式展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生物的分类3. 生物圈的概念及其组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物的基本特征。
(2)简述生物的分类方法及各类生物的特点。
(3)阐述生物圈的概念及生物在其中的作用。
2. 答案:(2)生物的分类方法有: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习性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3)按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物分类及各类生物特点如下:植物特点:能进行光合作用,具有细胞壁,生长方式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动物特点: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具有细胞膜,生长方式为有性繁殖。
其他生物特点:不具备典型植物和动物的形态结构,如真菌、细菌等。
(3)生物圈是地球表面上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有:1)维持生态平衡;2)促进物质循环;3)进行能量流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及生物圈的概念,使学生掌握了生物学的基础知识。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优秀精品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优秀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相关内容。
具体涉及教材第一章“走进生物世界”第1节“生物是什”,第2节“生物特征”,以及第3节“生物分类”。
我们将详细探讨生物基本概念、生物主要特征及其在生物圈中分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基本概念,掌握生物主要特征。
2. 能够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解生物圈中不同生物之间关系。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主要特征及其分类。
2. 教学重点:生物基本概念和生物圈认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展示、生物挂图、黑板。
2. 学具:笔记本、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生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它们有什共同点?”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生物特征,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
举例说明生物分类,引导学生学习分类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身边生物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生物在生物圈中作用。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基本概念2. 生物主要特征3. 生物分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生活中生物,并对其进行分类。
解释生物主要特征。
2. 答案:生活中生物分类:植物、动物、微生物。
生物主要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特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对生物和生物圈有更深入解,但在分类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生物,解它们生活习性和特点,为下一节课“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需要我重点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一生物和生物圈教学案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生物的特征,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教学重点生物的特征教学过程[基础知识归纳]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①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生物②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生物③微生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生物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生活的过程中,身体内会产生很多种废物,并且能将废物排出体外。
比如人可以通过呼吸、出汗和排尿;植物的落叶等。
4、生物能对来自于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即应激性。
一般情况下,生物越高等,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越灵敏5、当生物生长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所以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生物在生殖过程中还表现出遗传变异的特征)6、除病毒外,生物体是有细胞构成的。
(病毒也是生物,因为病毒能够繁殖)7、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如果生物不能适应环境将环境被淘汰。
注意:利用生物的特征来判断某物体是否是生物。
二、认识生物的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是一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进行观察的时候,可直接用眼,可借助显微镜和放大镜等仪器观察,也可以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象机等工具。
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目的和要求。
(二)调查法调查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的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有时调查的范围很大,可选取一部分作样本。
样本的选择要适量,如果太少,得出的结论不准确;如果太多,会增加调查的工作量。
调查的过程要如实记录。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三、生物归类法1、生物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所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的结果也不相同。
现代生物分类学的奠基人林奈四、生物圈(1)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基准,向上约10千米,向下约10千米,在地球上,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所组成的环绕地球表面的约20千米的圈层,就叫做生物圈。
它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园,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大气圈的底部:生物包括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为生物提供氧气、二氧化碳,还有氮气水圈的大部: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细菌。
大多数分布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在超过200米的范围时,只有动物和微生物,没有植物分布。
范围包括江河湖海等。
为生物提供水和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
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注:1、人类的活动可以到达三个圈层;2、三个圈层相接处有一定程度的融合,三者不能截然分开(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考点精练]一、基础训练:“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请回答14题1.以上一段文字,包含几种生物()A.4 B. 5 C. 6 D. 72.下列哪项不是皂荚树、蝉、叫天子等生物的基本特征()A. 需要营养物质B. 呼吸C. 生长和繁殖D. 反射3.黄蜂和菜花的关系是()A. 合作B. 竞争C. 捕食D. 食物网4.如果这是一个生态系统,从生态系统的组成者,还缺少()A. 非生物成份B. 分解者C. 消费者D. 生产者5.小红同学在学习小组讨论生物的特征时,列举了以下实例。
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A生物都能运动 B.生物都需要营养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6.当触摸含羞草时,它的小叶会很快合起来,这说明含羞草具有的生命特征是A.能够运动 B.需要呼吸 C.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D.能产生反射7.2000年,我国开展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为了准确了解人口状况,这次普查抽调和培训了大量调查员,要求他们与被调查人面对面谈话,并做好笔录。
这样的人口普查属于()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直接调查8.以下生物体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A.感冒病毒 B.变形虫 C.细菌 D.霉菌9.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10.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1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发育12.调查时要选取的对象是()A.对象中的一个 B.对象中的一部分 C.全部对象 D.以上都对13.有四个人对生物圈的组成及生物分布进行了描述,谁的不准确()A.生物圈的组成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B.岩石圈的表面大多有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C.水圈包括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中150米以内的范围。
D.在大气圈中生活的主要是能飞的昆虫和鸟及细菌等生物14.养花时,我们要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把花放在阳光下,天冷了还要及时把它们转移到室内,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
与上述顺序相对应的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依次是()①营养物质②空气③阳光④适宜温度⑤一定生存空间⑥水A.⑤⑥③②①④B.①②③④⑥⑤C.④③②①⑥⑤D.⑥①②③④⑤15.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湘江水,发现有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项可以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A.有细胞结构 B.呈球形 C.呈绿色 D.体积微小二、提高训练:16.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曲中的非生物有:17.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2)猫生小猫属于。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
18.夏日,取池塘里的一滴水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发现微小生物的存在,试写出你认为它们是生物的依据:(最少三个)被观察的生物具有细胞结构;对外界刺激会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能游动或能主动运动。
19.我国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编撰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书中记载药物1892种,附图1162幅,收入药方11096副。
你认为李时珍在研究药物时,采用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
20.含羞草受到刺激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说明生物对外界的刺激能________________。
2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调查时首先要明确__________和________。
制定合理的_______________。
调查过程要如实________________。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________。
.日常生活中防止各种危害健康的疾病,医学上征服心血管疾病、癌症、“非典”、禽流感等一系列疾病,都与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23.自然界的物体根据是否有生命可以分为两大类,即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
24.地球上并非所有的地方都有生物,而生物共有的一个家园就是____________,它包括大气圈的____________、水圈的____________和岩石圈的______________。
生物圈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提供的基本生存条件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阳光、空气、水;③适宜的_______________;④生存的_________________。
三、能力训练25.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连接在一起。
①雄狮追捕斑马 A.应激性②含羞草受到碰触后叶片合拢 B.生长③植物的开花结果 C.营养④人运动后大量出汗 D.繁殖⑤小鸡由小长大 E.排泄26.桃花鱼为腔肠动物门水螅纲的一个小类群,栖息于淡水中,因其形状酷似桃花而得名,其中文名是桃花水母。
生长于三峡库区姊归县归洲镇鸭子滩的桃花水母是极为稀有的物种,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
随着三峡工程的初期蓄水,桃花水母的栖息地将沉入江底,桃花水母将失去生存的空间。
为抢救这一濒危物种,我们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在制定保护桃花水母的行动方案之前,你需要先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那么你打算怎样去做这个调查呢?我的调查目的:了解桃花水母的生存数量、生存地区、生活方式及如何保护桃花水母我的调查对象:桃花水母我的调查范围:网上、书上、询问老师和家长、实地考查我的调查方案:查资料归纳整理最后制订方案27.学习观察的方法时,有的同学不以为然地说:“观察谁不会,不就是认真地看吗?”他们的观点对吗?请说出理由。
答:他们的观点不对。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不仅需要有明确的目的,有计划,还要思考,交流讨论有时还要借助仪器进行测量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深对生物学的理解]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在生物圈中。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园,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生物学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础,张丽珠教授是我国大陆第一个试管婴儿的“缔造者”,袁隆平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培育出举世闻名的杂交稻。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