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内容思维导图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关于思维导图课程设计

关于思维导图课程设计

关于思维导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思维导图,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绘制方法和应用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思维导图的定义、特点和作用,掌握思维导图的基本绘制方法,了解思维导图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独立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梳理和创意表达,提高学习效率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思维导图带来的学习乐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提升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绘制方法和应用实践。

1.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介绍思维导图的起源、发展及其与大脑神经科学的关系,解释思维导图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教授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包括中心主题的确定、分支的扩展、关键词的选择、颜色和图形的运用等。

3.思维导图的应用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景中,如学习、工作、生活等,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梳理、创意思考和问题解决。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和实践活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绘制方法和应用实践,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思维导图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思维导图在实际应用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思维导图的作用和价值。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实际操作,如知识梳理、创意表达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思维导图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一些与思维导图相关的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案数学幼儿园数学思维导图

教案数学幼儿园数学思维导图

教案数学幼儿园数学思维导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数学思维导图教材第四章《形状与空间》,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基本的二维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并学会用这些图形组合成新的图案。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识别并命名基本的二维图形。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使其能够发现生活中隐藏的形状。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拼图游戏,增强对形状与空间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形状的组合与分解。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基本图形的认知,以及观察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各种图形,拼图游戏,实物形状模型。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水,拼图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各种生活中的图形,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拼图游戏为例,让幼儿动手操作,教师讲解图形的组合与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用水彩笔在画纸上绘制基本图形,并进行组合创作。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让其他幼儿猜猜看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的。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上各种基本图形,并标注名称。

2. 用不同颜色粉笔在黑板上展示图形组合的例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里有哪些物品是今天学习的图形,并尝试用这些图形进行创作。

2. 答案:无标准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将所学图形应用到生活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图形的认知程度,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组织家长参与,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并在家中提供更多机会让幼儿接触和探索图形与空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形状的组合与分解。

2.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图形,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3. 例题讲解:以拼图游戏为例,让幼儿动手操作,教师讲解图形的组合与分解。

数学课程内容思维导

数学课程内容思维导
函数的概念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 表示方法。
一次函数
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理解一次函数的应用。
反比例函数
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函数的图像变换
理解函数图像的平移、对称和 伸缩变换。
集合与逻辑
集合
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 示方法和基本性质。
逻辑关系
理解逻辑关系的基本概念,掌握 逻辑推理的方法。
统计学
总体与样本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样本是从总 体中抽取的一部分。
包括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整理和 数据的显示方式等。
参数与统计量
参数描述总体的特征,统计量描述样 本的特征。
04
微积分
基础概念
极限
极限是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它描 述了函数在某点的变化趋势。极 限包括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是
总结词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利用数学工具进行 求解的过程。
详细描述
最优化问题涉及到在满足一定约束条件下,寻找某一目标函数的最优解。最优化问题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生产计划、 物流运输、金融投资等。解决最优化问题的方法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等。
总结词
研究具有分形特征的几何对象的学科。
法、链式法则等。
微分
微分是导数的线性近似,描述了 函数在某点附近的小变化。微分 的计算方法包括定义法、公式法、
链式法则等。
导数与微分的应用
导数与微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 着广泛的应用,如求极值、判断
函数的单调性等。
定积分与不定积分
定积分
定积分描述了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面积,是一个确定的数 值。定积分的计算方法包括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分部积 分法等。

初中数学《解直角三角形》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解直角三角形》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解直角三角形
适用年级九年级
所需时间4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主题的教学活动是以测楼高为专题,在专题目标的驱动下,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如何解直角三角形,同时让学生探究在直角三角形中,满足什么条件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求解的分析过程,从而解决要测量楼高需要测量哪些数据?需要什么工具?最后带领学生实地进行测量,共同探讨怎样测量的问题,最后达到解决即会测、怎么测、怎么计算等问题。

学生可以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之间的关系;
2、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接三。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思维导图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思维导图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思维导图本文档旨在介绍《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思维导图》的大纲内容和目的。

思维导图是一种以树状图、图表或其他可视化形式展示知识结构和思维关系的工具。

通过思维导图,研究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提高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本册思维导图针对小学五年级的数学课程进行编排,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

第一章:数字与计算1.1 数字的认识与比较1.2 加法与减法1.3 乘法与除法第二章:图形与运动2.1 点、线、面和立体2.2 图形的分类与性质2.3 位置与方位第三章:长度、质量和时间3.1 长度的比较与计量3.2 质量的比较与计量3.3 时间的感受与计量每章的思维导图将包含主要概念和关键知识点,以及相关的例题和练题。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使用思维导图,系统地研究数学的各个方面。

思维导图的设计将注重形象化、逻辑性和易于理解,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思维导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主要概念和关键点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度和应用能力增强研究兴趣和自主研究能力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学生将能够更加轻松地研究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研究的效果和成绩。

欢迎学生、家长和教师使用本册思维导图,愿你们都能在数学研究中取得优秀的成绩和进步!本部分详细介绍了五年级上册中关于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研究内容。

学生将研究整数和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应用题训练。

1.整数的运算学生将研究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他们将了解如何进行正数和负数的相加减,并通过练题进行巩固。

2.小数的运算学生将研究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他们将掌握小数位对齐的方法,并通过实际问题进行练。

3.应用题训练学生将应用所学的数的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练不同类型的应用题,他们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五年级上册的研究中,通过掌握数的运算知识,学生将建立起对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进一步研究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课件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课件

在学习中应用思维导图
梳理知识结构
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将数学知识 点进行系统梳理,形成清晰的知 识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
学概念和公式。
记忆和回忆
思维导图具有直观性和逻辑性,有 助于学生记忆数学知识点,同时也 可以帮助学生回忆相关内容,提高 复习效率。
培养逻辑思维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好 地理解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设计思维导图的布局
中心主题明确
设计时需确定中心主题, 并将其放置在思维导图的 中央。
层次分明
根据小学数学的知识点, 将内容按照层次进行划分 ,确保各部分之间的逻辑 关系清晰。
使用颜色和图像
通过使用不同的颜色和图 像来突图像
关键词
根据小学数学的知识点,提炼出 关键内容,并将其作为关键词添 加到思维导图中。
02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
数的认识
小数
小数点后有若干个数字,如 3.14、-0.5。
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 之几,如50%表示0.5。
整数
包括正整数、0和负整数,如1 、-3、0。
分数
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如 1/2、3/4。
千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千分 之几,如1/1000表示0.001。
案例二:图形与几何思维导图
总结词
图形结合,注重几何形状的特点及关系 。
VS
详细描述
该思维导图以网状结构呈现了图形与几何 的知识点,包括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图 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等。通过不同形状 和颜色的图形符号标记,展示了各知识点 之间的关联和区别。同时,每个图形都配 有简短的文字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 和理解几何形状的特点及关系。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数学必修2思维导图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数学必修2思维导图

1.2.3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1)提出如何绘制几何体直观图问题。 2)用斜二测画法作出正六边形、长方体、简单组合体直观图。
探究:(1)奖杯三视图,能否想象出它的几何结构特征,并画出它的直观图?(2)三视图和直观图能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 认识几何体的结构,它们各有哪些特点?二者关系如何?
1)课程导入方法:回顾前面已学的几何体结构特征和视图方面知识,导入将要学习的知识。
3)探究:如图(板书绘制四面体图),已知AB⊥平面BCD,BC⊥CD,你能发现哪些平面互相垂直,为什么?
2.3.3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1)思考:①如图(板书绘图),长方体ABCD-A'B'C'D'中,棱AA',BB',CC',DD',所在的直线都垂直于平面ABCD, 它们之间具有什么位置关系?②如图(板书绘图),已知直线a,b和平面α。如果a⊥α,b⊥α,那么,直线a,b一定平行吗?
2.2.3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1)思考:①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内的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 ②教室内日光灯管所在的直线与地面平行,如何在地面上作一条直线与灯管所在的直线平行?
2)通过绘图解决思考中的问题,引出相应定理,并通过例子掌握该定理的运用。
2.2.4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3)通过生活实例(展示照相机三脚架和测量用的平板仪图片)引入:公理2。
4)思考:如图,把三角板的一个角立在课桌表面上,三角板所在的平面与桌面所在的平面是否只相交于一点B?为什么?
5)分析思考问题,并观察长方体相交平面,从而引入:公理3及其符号表示。 通过例子掌握点、直线、平面之间位置关系的符号表示方法。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精品教案数学幼儿园数学思维导图

精品教案数学幼儿园数学思维导图

精品教案数学幼儿园数学思维导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数学教材第三单元“有趣的图形”,具体内容为第六节“认识图形——思维导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能够认识和掌握基本的图形,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

2. 培养幼儿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图形进行分类和归纳,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基本图形,并能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分类和归纳。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表达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挂图、实物模型。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幅包含各种图形的美丽画作,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画作中的图形。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实物模型,让幼儿观察并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

(2)通过挂图,引导幼儿将图形进行分类,并讲解思维导图的概念。

3. 实践操作(15分钟)(1)教师示范如何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图形进行分类和归纳。

(2)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等工具制作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

4.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两道例题,引导幼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图形——思维导图2. 板书内容:(1)基本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2)思维导图:分类、归纳、关系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下列图形进行分类和归纳。

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椭圆2. 答案:(1)分类: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椭圆(2)归纳:长方形、正方形、梯形都有四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圆形、椭圆没有角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幼儿掌握了基本图形的分类和归纳。

初中数学《四边形》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四边形》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四边形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外角是38o,的度数分别是多少?为什么?
活动2:应用矩形的性质
2. 已知正方形ABCD对角线的长为10cm,M是AB边上一点,且ME⊥AC,MF⊥BD,则ME+MF=_____
3.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G是BC上的任意一点,DE ⊥AG于点E,BF∥DE,且交AG于点F.求证:AF-BF=EF
4.如图在正方形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则∠AEB的度数为_____。

5.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的中点,∠AEF=900 ,且EF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AF于点F。

求证:AE=EF。

6.如图,两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ABCD和A1B1C1O,且正方形A1B1C1O的顶点O是正方形ABCD的中心.(1)在正方形A1B1C1O 绕点O旋转的过程中,判断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否发生改变,并证明。

活动2:应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推出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例:如图,点D、E分别是△ABC的
6.如图,□ABCD,点E,F,G,H分别是AO,BO,CO,DO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7.如图,直线L1//L2,△ABC与△DBC的面积相等吗?你还能画出一些与△ABC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
第二课时:矩形的判定
活动1:矩形的判定定理
【活动步骤】
1.依据图形,说出矩形所有的性质定理,并用“如果...那么...”的形式表达,进而写出它们的符号语言表达形式。

活动3:应用矩形的判定定理及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

活动2:应用菱形判定定理
3.如图,AE∥BF,AC平分∠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有理数减法思维导图教案分享

有理数减法思维导图教案分享

很多学生在学习有理数减法时都会遇到困难,其实只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技巧和方法就能够轻松应这一难题。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份有理数减法思维导图教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1.教学目标1.1.知识目标:掌握有理数减法的基本定义,能够根据减法算式求出减数、被减数和差,进一步进行多项式的减法运算。

1.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有理数减法的计算,提高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应用能力。

1.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教师讲解+学生互动”的教学方法。

通过让学生通过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积极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3.教学过程3.1.课前准备教师提供思维导图模板,让学生先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操作方法。

学生可以利用这个模板熟悉思维导图的使用步骤,慢慢掌握思维导图的技巧。

同时,老师也可以提供一些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以便更好地准备接下来的数学课程。

3.2.课堂教学3.2.1.规范减法步骤的学习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有理数减法的定义和步骤。

有理数减法就是将两个有理数相减得到他们的差,其步骤如下:1)将被减数的相反数作为减数。

2)将减数和被减数对齐,列竖式。

3)将每一列相应位置的数进行减法运算。

4)去掉多余的零,简化答案。

3.2.2.思维导图法的运用在学生掌握了有理数减法的基本步骤之后,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法进行加深强化。

思维导图化减法的步骤如下:1)将被减数、减数等数据以节点或者图案的形式呈现出来。

2)运用分支和线连接节点或图案,表明相同的或不同的关系。

3)在线的两端写下运算法则。

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整合各个学科的知识点,将所有知识点组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而思维导图在有理数减法的计算中也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并在快速计算中找到准确答案。

3.2.3.练习巩固在学生熟练掌握整个有理数减法的基础知识之后,就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每组例题的练习巩固。

数学课程内容思维导图17页PPT

数学课程内容思维导图17页PPT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移动4格得到的,所以
按照同样的方法可以

E
F 得到点B和点C的对应
点,然后再连结线段
B
C
即可.
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先 连 结 AD , 再
分别过B、C两点作
D
与AD的平行且相等
的线段,找出B点

E
F 和C点的对应点.
B
C
对比两种方法,你觉 得那种方法更实用啊?
方法二是基本法,大家要注意.
学习4
如图,任意△ABC的顶
数学课程内容思维导图
学习3
A
D
B
C
E
F
(1)点A的对应点是点__D__;点B的对应点是点 __E__;点C的对应点是点__F__.
(2)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_D__E__;线段BC的对应 线段是__E_F__;线段AC的对应线段是__D_F__.
(3) ∠A的对应角是_∠__D ; ∠ B的对应角是 _∠__E_;∠ C的对应角是__∠_F__.
点A移动到点D处,作
D
出平移后的△DEF。
先连结AD,再作线段BE、 CF,使得 AD∥BE//CF, A
E F
AD=BE=CF
B
C
1、把握原图形中的顶点,画出对应点
2、把握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总结
总结
拓展

初中数学《四边形》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四边形》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2、学生利用学具小组合作探究教师以使用者的身份深入到各小组中, 了解学生的探究过程并适当予以指导。 3、汇报:学生展示实验过程,相互补充探究出的结论。教师引导学 生将探究出的结论按边、角进行归类梳理,使知识的呈现具有条理性。 4、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通过说理,验证这两个结论。 教师小结:连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是我们常做的辅助线,它构造 出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将四边形问题转化为熟悉的三角形问题。 充分体现了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由繁化简的数学思想。 5、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
边形及其性质。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 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经历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的建模过程。 通过分析学生习以为常的平行光线在室内的投影片,让学生感受到平 行四边形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同时,把思维兴奋点集中到要研究的 平行四边形上来,为下面学习新知识创造了良好开端。 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一)拼图游戏。 问题 1:你能利用手中两张全等的三角形纸板拼出四边形吗?学生动 手操作,教师留意观察,请同学将拼出的六种形状不同的四边形展示 在黑板上。 问题 2:观察拼出的这个四边形的对边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说说你的 理由。结合拼出的这个特殊四边形,给出平行四边形定义。 问题 3:黑板上展示的图形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呢?学生对黑板上 拼出的四边形进行识别。教师强调定义的两方面作用:一是可以判定 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二是平行四边形具有两组对边分别平 行的性质。问题 4:根据定义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画图,亲身感 悟平行四边形。教师画图示范。结合图形介绍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 对角线等元素及平行四边形的记法、读法。 (二)开放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教师提问观察这个四边形,除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它的 边、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如何画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案

如何画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案

如何画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案教案标题: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思维导图教学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关系,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学习如何制作数学思维导图。

2. 通过思维导图的使用,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数学知识。

3. 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份数学思维导图的示范模板。

2. 学生准备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解释思维导图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 向学生展示数学思维导图的示范模板,并解释其结构和用途。

主体:1. 教师以一个具体的数学概念为例,例如“分数”,向学生展示如何制作思维导图。

2.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和填写思维导图的各个部分,包括定义、性质、例子等。

3.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制作自己的数学思维导图,可以选择其他数学概念进行练习。

拓展:1. 学生与同伴分享自己制作的数学思维导图,并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2.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思维导图解决其他数学问题,如解方程、找规律等。

总结: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数学思维导图的作用和优势。

2. 鼓励学生在日常数学学习中继续使用思维导图,并提供指导和支持。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电子工具或在线平台制作数学思维导图,如思维导图软件、Google Slides等。

2. 学生可以尝试制作更复杂的数学思维导图,包括多个概念的关系和连接。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合作情况。

2. 收集学生制作的数学思维导图,评估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3. 设计一些小练习或作业,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解决数学问题,评估其应用能力。

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3. 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DEF.
B
C
你是怎么做的?请说说你的方法.
观察出点D是点A
D
向右移动5格,再向上
移动4格得到的,所以
按照同样的方法可以

E
F 得到点B和点C的对应
点,然后再连结线段
B
C
即可.
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先 连 结 AD , 再
分别过B、C两点作
D
与AD的平行且相等
的线段,找出B点

E
F 和C点的对应点.
总结
拓展
如图所示,一块蓝色正方形板,边长18cm, 上面横竖各两道红条,红条宽都是2cm,问 蓝色部分面积是多少?
B
C
对比两种方法,你觉 得那种方法更实用啊?
方法二是基本法,
点A移动到点D处,作
D
出平移后的△DEF。
先连结AD,再作线段BE、 CF,使得 AD∥BE//CF, A
E F
AD=BE=CF
B
C
1、把握原图形中的顶点,画出对应点
2、把握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总结
(3) ∠A的对应角是_∠__D ; ∠ B的对应角是 _∠__E_;∠ C的对应角是__∠_F__.
学习3
(4)图中每对对应线段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位置:AB∥DE,AC ∥DF,BC ∥EF
数量:AB=DE,AC =DF,BC =EF
(5)图中每对对应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A= ∠D, ∠B= ∠E, ∠C= ∠F
数学课程内容思维导图
学习2 (1)再观察一组图片,它们是生活中物体运 动的一些场景,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2)你还能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3.1 图形的平 移
1课时)
(第
学习3
A
D
B
C
E
F
(1)点A的对应点是点__D__;点B的对应点是点 __E__;点C的对应点是点__F__.
(2)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_D__E__;线段BC的对应 线段是__E_F__;线段AC的对应线段是__D_F__.
(6)线段AD、BE、CF分别是对应点所连成
的线段,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位置:AD∥CF ∥ BE
数量:AD=CF=BE
平移的性质
(1)对应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 且相等; (2)对应角相等; (3) 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一 条直线上)且相等.
学习4
D
如图,将△ABC
的顶点A移动到点 A D处,作出平移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