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住这些地区,地震一般都伴随不同程度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它是又一类严重的地震次生灾害。
崩塌是陡坡上大块的多裂隙的岩体在地震力或重力作用下突然崩落的现象。滑坡是斜坡上不稳定的土体(或岩体)在地震力或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滑动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崩塌实际上是滑坡的一种特殊情况,因此,本书中一般不再单独说明崩塌的问题、泥石流是山地在地震力或重力作用下爆发的饱含大量水、泥、砂、石块的洪流。本节仅就地震作用下产生的滑坡和泥石流(称为地震滑坡、泥石流)进行介绍和讨论,而自然滑坡和泥石流一般不予赘述。
一、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分布及危害性
地震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环太平洋山系,欧亚太陆内部一些褶断山区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活动最多的国家有:苏联、日本、中国、美国、智利、秘鲁、印度尼西亚、奥地利,印度、缅甸瑞士、意大利、南斯拉夫等。其分布与地震带基本一致。
在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分布相当广泛,西藏的南部、东部,横断山脉、滇东地区,川西地区,天山;昆仑山、祁连山的山前地带,秦岭、大巴山、三峡地区、黄土高原,太行山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区等,都有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其中尤以喜马拉稚、横断山脉、滇东、川西为甚。
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可毁坏建筑物,压埋人畜、破坏农田,造成巨大灾害。这种灾害往往大于地震直接造成的灾害。1718年6月19日甘肃省通渭南7.5级地震,通谓城北笔架山一座山峰崩塌、滑坡,压死四千余人。甘谷北山南移(滑坡)掩埋永宁全镇及礼辛留村的一部分,死伤约三万余人。1933年8月25日四川迭溪7.4级地震,千年古城迭溪即为地震滑坡和崩塌所毁灭,五百余人葬生。迭溪城南5公里之岷江东岸小关子村亦为一个滑坡所毁.使57人死亡。岷江西岸的烧炭沟、吉白沟、龙池、石咀等十余个村寨,地震时皆随山崩而倒:其中靠近岷江的烧炭沟、龙池、白腊等村,完全崩入江中,踪迹全无。在迭溪附近,岷江两岸山体崩塌、滑坡堆积成三座高达100余米的天然堆石坝,将岷江完全堵塞,成为堰塞湖,后因水浸坝决,酿成空前的大水灾。
1964年3月27日美国阿拉斯加8.6级地震,克赖依湖四周九个三角洲产生陆地和水下滑坡。最大体积约163万立方米,其引起的回浪高达9米,远浪最大高达24米,致使沿岸许多建筑物被毁。1970年5月31日秘鲁7.7级地震,来自瓦斯卡蓝山北峰的大规模的滑坡、崩塌形成的泥石流;流速为每秒80--90米,流程达160公里,携带的固体物质多达l000万立方米。掩埋了阳盖镇和潘拉赫卡城的一部分,有18,000人葬身。其伤亡人数占这次受害者总数的百分之四十,成为南美洲地震史上的空前事件。
浅海大陆架上的地震滑坡还能够破坏晦洋工程。如1929年11月29日,纽芬兰格兰德砂砾浅滩的外海7.5级地震,震中在水深1,800---3,600米的大陆架上,地震时产生20平方公里范围的滑坡,滑体平均厚20--30米,使水深2.750--3.360米之间的全部通讯电缆折断。随后该滑坡转化成浊流,以每秒18.3--19.1米的速度顺大陆斜坡向深海奔泻,其前进方向的通讯电缆依次被折断。最后一条在水深5,230米、距震中980公里处也被折断。
二、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地震滑坡、泥石流在形成上和天然滑坡、泥石流无甚区别。形成滑坡的基本条件是:(1)具有可滑动体,(2)具备滑动面(滑带,软弱带),(3)存在临空面,(4)有利的外部条件(应力状态改变,水的作用,振动)。形成泥石流的基本条件是:(1)有充足的松散固体物质来源:(2)适宜的地形(陡峻山坡,沟谷河床);(3)充足水分和水动力条件。
地震滑坡、泥石流在总体上与下述因素有关:
1.地质构造
通常在断层通过的地带,岩体破碎,应力集中,岩体易沿着断层面、节理面、裂隙面以及不同岩性层面、堆积层与基岩的接触面,不同成因类型的堆积界面等向下滑动,这些界面控制着边坡破坏的范围和大小。
不同方向的构造交汇地区岩石比较破碎节理和裂隙发育,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
2.地形
极大多数滑坡都分布在沟谷两岸,极易发生在人工开挖边坡上和前方具有滑动空间的高陡自然边坡上。据统计,滑坡一般在坡度为31--50度的范围内发生,如四川炉霍地震的滑坡有79.3%在此范围内。地形切割强烈,坡陡沟急的地形是泥石流活动的有利地形。松潘—平武震区与龙陵震区韵烈度相同,地质上均有断层通过,但地形差异甚大。松潘—平武震区相对高差可达1,000米以上,而龙陵震区相对高差仅在500米左右,故松潘—平武震区的泥石流较龙陵震区的活跃。在同一震区这种现象也有明显的反映。如龙陵震区的朝阳乡位于苏帕河南岸,镇安乡位于该河北岸。两岸相比,烈度一样,岩性相同,但南岸地形陡峻、多次发生滑坡和泥石流,北岸地形平缓,未发生滑坡,泥石流。
3.地层、岩性和风化层厚度
地震滑坡绝大多数都发生在第四系的堆积层内,又以含较多亚粘土的坡积层中的滑坡最多。少数发生在基岩中,但基岩滑坡规模大,危害也大。崩塌多集中发生在风化强烈、节理发育的灰
岩、砂岩、火成岩中。泥石流暴发在深风化和易风化的岩体之上。通常风化厚度在0.5---1.0米之内者,产生所谓“山剥皮”即风化层沿基岩面产生剥落。风化厚度越大,剥落也就越多,这样为泥石流提供的松散固体物质也就越多。
4.植被
通常,裸露和稀疏乔灌木林地区,是滑坡和泥石流活动的有利地区。如云南龙陵震区大硝河两岸各种条件均大体相同,唯独两岸植被条件不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迥然不同。
5.水
水对边坡岩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渗透到边坡体内的水浸泡岩石使之软化,强度降低,特别使粘性土软化可塑、流变,裂隙中充填的薄层粘土软化后成为“润滑剂”,使边坡岩体抗剪强度降低;第二,当岩体中充满水,孔隙压力增加,有效应力降低,给边坡滑动创造了条件;第三、河流下切与侧蚀作用,可使边坡高陡,坡角土体被冲刷流失,抗滑力减弱,引起边坡失稳。水对泥石流的形成则是不可缺少的动力源。
水的来源主要有降雨;地下水位上升、冰川、积雪融化,河水上涨、堤坝决崩等。其中,降雨的作用尤为普遍。一般地说,滑坡、泥石流多在雨季发生,且雨量多,发生滑坡和泥石流也多。如龙陵震区与永善震区,地震烈度相同,地形相差也不大,但两地降雨量相差较大。龙陵震区年降雨量达1600.200毫米,永善震区年降雨量仅有1000毫米左右。因此,龙陵震区的滑坡,泥石流活动比永善震区强烈。
三、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特征
地震对滑坡、泥石流的作用在于,触发滑坡,泥石流的滑动或流动,促进滑坡,泥石流的形成。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地震力的作用,使斜坡体承受的惯性力发生改变,触发了滑动和流动。
2.地震力的作用,造成地表变形和裂缝的增加,减低了土石的力学强度指标,引起了地下水位的上升和径流条件的改变;进一步创造了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3.地震触发的崩塌、滑坡、冰、雪崩、堤坝决崩以及其他水源的变化等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松散固体物质和水源,进一步扩大了泥石流的规模。
地震触发和促进的作用,造成了两种类型的滑坡和泥石流。一方面,由于地震的触发作用,震时出现大量的滑坡;泥石流,另—方面,地震使斜坡产生新的破坏,促使滑坡的形成,继地震后陆续发生,称为后发性滑坡、泥石流。地震滑坡、泥石流围绕地震的类型、强度等特性表现出鲜明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