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论述题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

五、不对称信息与不完全信息(信息经济学)1. 逆向选择(如何规避,如何解决,生活中的例子)汽车保险业逆向选择随着个人购买家庭轿车的数量逐渐增多,汽车保险业务近年增长得很快。

可是由于车多路窄,新手又多,汽车交通事故比原来增加很多。

这些购买了汽车保险的人由于有了保险,开起车了跟开坦克似的,横冲直撞,反正汽车坏了有保险公司负责修理。

更有人经常酒后开车,把握不住;还有的是开车精力不集中,甚至打瞌睡。

结果就是汽车交通事故频繁发生,致使保险公司收取的保险费不够赔付汽车修理公司的汽车修理费。

两年下来,中原保险公司已经在汽车保险项目上赔了几百万。

汽车保险业务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保险费收取得比较低,结果就造成了收入不抵支出。

要解决这一问题,唯一的办法是提高保费的额度,否则会一直亏损下去。

最后的决议是提高保险费。

中原保险公司的这一决策不仅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使汽车保险的保费收入开始出现下降。

这是他们的决策者们所始料不及的。

他们不知道在经济行为中存在着逆向选择。

这种逆向选择告诉,愿意购买保险的人常常是最具有风险的人,而收取较高保险价格会阻止具有较低风险的人购买保险。

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得高,出险率低,你进一步提高保险价格,干脆不买保险了。

这种逆向选择效应的根源在于保险公司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完全的。

尽管公司也知道,在它的顾客中有些肯定比其他人具有更低的风险,但它不能确切知道谁是风险低的人。

也就是说,保险公司知道个人之间肯定存在差别,应该努力把他们划分为较好的和较差的风险类别,并征收不同的保险费。

但是它做不到,因为它不能知道哪些人是高风险的,哪些人是低风险的。

凡是那些积极买保险的人都是容易出险的人,因为他们容易出事故,所以常常渴望购买保险,以便出险之后有保险公司为他们付费。

而出险概率较低的人则往往犹豫不决,如果保险价格提高了,反而会把他们首先拒之门外。

这就是典型的逆向选择效应。

提高保险价格导致那些事故倾向较小的人退出了保险市场,而高风险顾客比例的上升直接影响的是保险赔付的上升。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

1.第十五章货币政策试述货币政策内容及应用,并结合实际谈谈我国是如何运用货币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分))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第一,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之一。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影响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手段。

第二,再贴现率的含义及应用。

再贴现率是美国中央银行最早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通常西方国家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叫做再贴现,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中做再贴现率。

我国分别称为再贷款和再贷款利率。

第三,存款准备率的含义及应用。

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中要上缴一部分给中央银行,作为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比例称为存款准备率。

(分))货币政策的应用。

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当经济萧条时,即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社会上存在失业的压力,政府的目的是刺激总需求,为此就是增加货币的供给量,使利率下降,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所以必须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具体地说,在萧条时,要买进有价证券、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繁荣时,卖出有价证券、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

(分)联系实际部分。

(分)、和。

第五章市场画图说明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并比较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的长期均衡有什么不同?在短期内,完全竞争厂商虽然可以实现均衡,但由于不能调整生产规模,厂商在短期均衡时可能会有亏损。

但在长期中,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都是可变的,厂商就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规模或改变行业中厂商的数量来消除亏损,或瓜分超额利润,最终使超额利润为零,实现新的均衡,即长期均衡。

( 分)具体过程如下:)如果供给小于需求,价格水平高,即存在超额利润时,各厂商会扩大生产规模或行业中有新厂商加入,从而使整个行业供给增加,市场价格下降,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下移,使超额利润减少,直到超额利润消失为止。

西方经济学6套论述题试卷与答案

西方经济学6套论述题试卷与答案

五、论述题( 1 小题,计12分)用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分析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得影响。

(要求作图)P (1)在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变动只会引起国民收入得同方向变动,不会引起价格水平得变动。

(5分)E 0 E 1AS0 Y 2 Y 0Y 1(2)在短期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得增加或减少, 引起国民收入与价格得同方向得增加或减少。

(5分)E 1E0P1 YY 0 Y1P ASA D1(3)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得增加或减少, E 1只会引起价格水平得相应上升或下降,国民 P 1收入不会变动。

(5分)AD 0 A D2 E 0P 0E 2P 10 YY f五、论述题( 1 小题,计12分)说明完全竞争市场与完全垄断市场结构得特点,画图说明各自市场长期均衡得条件。

并从产品得边际成本MC 与价格P 得关系方面比较两者资源配置得有效性。

答:1、完全竞争市场与完全垄断市场市场结构特点得比较:(3分)完全竞争:(1)有很多买者与卖者;(2)厂商进入退出自由(3)厂商对价格没有控制能力(4)信息畅通完全垄断:(1)唯一得卖者 (2)其她厂商不能进入2、长期均衡状态均衡条件得比较:(2分)完全竞争厂商得长期均衡条件为:MR=LMC=SMC=LAC=SAC完全垄断厂商得长期均衡条件为:MR=LMC=SMC3 、作图(略)(3分)4 、长期均衡状态效率得比较。

(3分)从资源配置效率上比较,完全竞争市场就是最有效率得,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MC=P,MC度量了社会生产一单位产品耗费资源得成本,而P则衡量了消费者愿意支付给该单位产品得货币数量,即社会对于该单位产品得价值评判、MC=P,意味着最后一单位得产量耗费得资源得价值恰好等于该单位产量得社会价值,此时,该产量达到了最优。

如果,MC大于P,就意味着在消费者瞧来,最后以单位得产品不值那么多,从而减少该单位产品得生产会提高全社会得价值总与。

五、论述题( 1 小题,计12分)试比较不同市场(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得经济效率。

西方经济学简答论述题

西方经济学简答论述题

一、简答题:1、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异同。

①需求量的变动是指某一特定价格水平时,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它在图上表现为一个点。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在图上表现为点在曲线上的移动。

②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它在图上表现为一条曲线. 需求的变动是指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在图上表现为曲线的移动。

◎2。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1)购买欲望。

如果购买欲望强,这类商品需求弹性大;反之,则反之。

(2)可替代程度。

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数目越多,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大,反之,则反之。

(3)用途的广泛性.一种商品用途较广,则需求弹性较大;反之,则反之.(4)使用时间。

使用时间长的商品,其价格需求弹性较大:反之,使用寿命短的商品,其价格需求弹性就小.3、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类型、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1)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

(2)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1`)Ed〉1,称为富有弹性。

一般指高档消费品。

2)Ed=1,称为单一弹性,,这是一种特例,即属特殊情况。

3)Ed<1,称为缺乏弹性。

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4)Ed=0,称为完全无弹性,需求曲线和纵轴平行,这是一种特例,如火葬费、自来水费等近似于无弹性。

5)Ed=∞,称为无穷大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零。

如战争时期的常规军用物资。

(3)计算公式(4)影响因数:购买欲望;可替代程度;用途的广泛性;使用时间。

4.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变动规律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是递减的:①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②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③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

用公式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MU = dTU/dQ.5 、无差异曲线、预算线和消费者均衡①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

第九章1.为什么说在经济萧条时,凯恩斯主义很受欢迎,而在充分就业时,货币主义很“时髦”?答题要点:(1)说明凯恩斯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2)用IS-LM模型或AD-AS模型来说明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观点(3)结合图型说明为什么在经济萧条下,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是很有效的而货币主义的管理政策是无效的;结合图型说明在充分就业时,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无效而货币主义的政策是极其有效的。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题目1、用IS-LM模型简要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答:(1)IS曲线是描述物品市场均衡,即I=S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2)两个市场同时均衡,即I=S,L=M时,两条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国民收入和利息率。

(3)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比如政府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在LM曲线不变条件下,国民收入增加,利息率上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在IS曲线不变条件下,国民收入增加,利息率下降。

2、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分析“节俭的悖论”。

答:在两部门经济中,储蓄增加将会导致国民收入减少,储蓄减少能使国民收入增加,这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由此得出一个自相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经济萧条,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是坏事;增加消费或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来说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社会却是好事。

这就是所谓的“节俭的悖论”。

3、国民收入决定的三种模型有何内在联系?答:(1)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是建立在价格水平不变、利率不变的前提下,用乘数理论来解释财政政策的效应。

该模型对产出决定和政策效应的分析实际上总需求分析。

(2)IS-LM模型保持了价格水平不变的假设,在此基础上引入货币因素,从而分析利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精彩]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精彩]

1.简述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答:在短期内,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价格和生产规模是确定的,厂商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产量,因此从整个行业来看,有可能出现供给小于需求或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

大体可分为几种情况:1.供给小于需求,即价格水平高(P>AC),此时存在超额利润;2.供给等于需求,即价格等于平均成本(P=AC),此时存在正常利润,超额利润为零,此点叫收支相抵点;3.供给大于需求,即价格水平低(P<AC),此时存在亏损,超额利润为负;4.在存在亏损的情况下,如果价格大于或等于平均变动成本,厂商来说,还是生产比不生产要好。

5.在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但价格小于平均变动成本(P<AVC),厂商必须停止生产。

在短期中,企业均衡的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

2.简述需求规律与供给规律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3.简述供求定理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价格下降;这就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具体规律。

4.简述均衡价格及其影响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

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一定和条件下,市场的均衡价格是唯一的。

但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原因会引起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变动,必然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变动,即均衡点的变动,这种变动称为需求或供给的变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需求变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在商品价格不变时,由于相关商品价格、收入、个人偏好和时间等因素的变化,都能引起需求量的变化,进而引起均衡价格的变化。

供给变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第一章1.经济学研究能否保持“价值中立”原则?经济研究是否需要价值判断?1.科学性和客观性要求经济学超脱和排除一切价值判断,就经济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客观的描述,这就是所谓的“价值中立”原则。

价值中立原则在经济学中的运用,是将经济学划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的任务是如何客观地对经济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它需要保持“价值中立”原则;而规范经济学的任务是怎样按人们意图改善经济运行状况,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不可能保持“价值中立”原则。

尽管经济学主要是一门实证科学,但它依然需要价值判断。

当西方经济学试图按照自然科学的模式建立经济学体系时,他们很快就发现,经济学面临着一个在自然科学中通常不会遇到的问题,即人们对各种社会现象,特别是对涉及人们切身利益的经济问题,往往会做出好坏或应该与否的判断,即价值判断。

2.经济稀缺性是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产生的基本经济问题。

西方经济学认为,任何社会——不论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如何,也不论它处在什么历史时代——经济问题都导源于一个基本的经济事实或矛盾,即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满足需要的资源的稀缺性。

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稀缺的。

这里所谓的稀缺不是指这种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或者是可以耗尽的,也不是指这种资源的绝对量是稀少的,而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与人类需要相比,其供给量总是不足的。

所以任何经济社会都会面临着一个选择问题,即在资源有限的约束下,如何把具有竞争性用途的稀缺资源按需要的比例分配到各个部门去,以便产生出满足人们不同需要的各种物品和劳务。

这是稀缺资源配置和合理和优化配置问题。

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的经济问题包括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一国的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运用;货币和储蓄的购买力是不变,还是由于通货膨胀而下降;一个社会生产物品的能力是一直在增长,还是仍然没变。

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什么基本经济问题引起的,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3.在经济学看来,人是理性的。

西方经济学考试题及部分答案

西方经济学考试题及部分答案

一、论述题:1)、什么是通货膨胀,引发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有哪些?反通货膨胀的对策有哪些?答:1)、通货膨胀是指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货币需求量而引起的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普遍和持续上涨。

对于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有代表性的4种: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3、供求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型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有:1、通货膨胀对收入与分配的影响2、通货膨胀对经济效率反通货膨胀的对策有:1、紧缩财政和货币政策2、收入政策3、收入指数化政策2)、论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效应答:所谓“内在稳定器“效应是一种宏观经济的内在调节控制,它能在宏观经济不稳定情况下自动发挥作用,使宏观经济趋向稳定。

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效应无须借助外力或不必采取任何有意行动就可以直接产生调控效果。

内在稳定器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税制。

这是最重要的稳定器,累进制的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对经济活动水平的变化反应相当敏感。

第二、政府支出。

政府公共支出一般会随经济的繁荣而自动减少,这有助于对总需求的抑制,从而促使经济趋于稳定。

当经济出现衰退时,失业增加,政府就必须增加支付津贴或救济金,使失业者能够维持必要的开支,从而阻止总需求的下降。

内在稳定器效应的两方面,是结合在一起相互配合而共同起作用的。

当然,经济中的自动稳定器还不足以能够防止衰退,但没有自动稳定器,产出和就业水平的波动或许会更大。

二、画图并分析劳动供给曲线的规律。

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表现为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

Array它指劳动供给曲线呈现出的劳动供给量随着工资上升先增加后逐渐减少的特征。

(1)劳动的供给曲线之所以向后弯曲,是劳动工资率产生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综合影响的结果。

劳动者在不同的工资率下愿意供给的劳动数量取决于劳动者对工资收入和闲暇所带来效用的评价。

(2)一般而论,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也就越大,劳动者宁愿放弃闲暇而提供劳动的数量也就越多。

西方经济学 简答题论述题

西方经济学 简答题论述题

导论2.如何理解微观经济学是一门关于资源合理配置的科学?答:微观经济学通过其理论框架研究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等问题,实际上也就是研究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譬如,生产某种产品实际上就是一个将资源合理地配置在该产品的生产上的问题,怎样生产是一个将资源以什么样的方式配置的问题,为谁生产则是一个资源向什么样的经济主体配置的问题。

还有,资源如何配置才能使消费者在某些约束条件下达到满足最大化?等等。

所以微观经济学是一门关于资源合理配置的科学。

3. 如何评价经济研究中的理性化假定?答:以个体利益最大化为追求目标的理性化假定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客观现实,也是理论分析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否则理论分析就难以展开。

例如,企业不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是将资源胡乱地利用甚至去故意浪费,那么理论分析便没有起码的原则,理论本身也成为多余的、无用的了。

4.哪个为实证分析,哪个为规范分析?(1) 汽油配给制不应实行,因为完全阻碍汽油市场的竞争。

(2) 汽油配给制是一项使更多的人失大于得的政策。

答:(1)为规范分析;(2)为实证分析。

5.有人认为“经济理论必须密切联系现实的经济问题,这样理论才有生命力”;有人则认为“经济理论必须与现实保持一定距离,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这样理论才能得以真正的发展”。

请问,你对此怎样看?答: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两种看法基本上都是正确的。

经济理论当然要联系现实经济,但又必须与现实保持一定距离,因为理论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十年动乱时期,理论与现实的“联系”过于密切,以致于理论在这种“联系”中迷失了自我。

第1章1. 比较下列各组中两种产品或劳务的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的大小:(1) 苹果与食盐(2) 录音机与磁带(3) 小麦与时装(4) 理发与旅游。

答:(1)苹果的需求弹性较大,食盐的供给弹性较大;(2)录音机的需求弹性较小,磁带的供给弹性较大;(3)小麦的需求弹性较小,时装的供给弹性较大;(4)理发的需求弹性较小,旅游的供给弹性较大。

电大本科西方经济学历年论述题完整版

电大本科西方经济学历年论述题完整版

电大本科西方经济学历年论述题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1.试述投资乘数的作用及投资乘数发生作用的条件,结合实际谈谈近几年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答: (1)投资乘数指由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踅与投资支出改变量与政府购买支出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

其数值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一般地,假设投资变动AI,国民收入将随之变动△Y,如果经济中家庭部门的边际消费倾向为b,那么,投资增加引起的最终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为:一AI Ay=i=i 上式被称为投资乘数定理,而k=1/(1-b)被称为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也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5分)(2)投资乘数从两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方面,当投资增加时,它所引起的收入增加要大于所引起的投资增加;另一方面,当投资减少时,它所引起的收入减少也要大于所引起的投资减少。

因此,经济学家常常将乘数称作一把“双刃剑”。

乘数的作用体现为:在经济萧条时增加投资可以使国民经济迅速走向繁荣和高涨,在经济繁荣时减少投资也可以使国民经济避免发展过热。

(6分)(3)投资乘数要发挥作用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

一是经济中存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二是经济中不存在“瓶颈部门”,或瓶颈约束程度较小。

(4分)联系实际部分(5分):随着近几年会的筹备,国家大力发展经济。

经济的发展需要三个方面的带动,分别是投资,消费,和出口。

为了的建设,我国放开了很多方面的投资关口,大量的投资使得国民经济增长十分迅速,对于的投资使得国家整体的经济得到增长,使得07年股市疯涨,房价高涨这些都是因为投资的过热引起的。

3、有一种观点认为,资本丰富而廉价的国家应该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力丰富而廉价的国家应该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然后进行交换。

但也有人认为只要是本国能够生产的产品,就用本国生产的产品而绝不进口,这才是爱国主义者。

你认为哪种观点正确为什么根据资源禀赋理论,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具体国情加以分析说明。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大全9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大全9

6 简述并评论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

根据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这两个理论基础,货币主义者得出以下四个观点。

(1)货币供给量对货币国民收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这一观点的理论基础是新货币数量论。

根据新货币数量论可以推出如下公式:〓〓M=1VPy式中:Py为货币国民收入;M为货币供给量。

弗里德曼对于公式中的V的见解是:V在短期中仅仅可以作轻微的波动而在长期中又是不变的数量。

根据该公式,显然M的变动是影响Py的决定性因素。

(2)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如货币工资)等,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根据自然率假说,就业量(从而实际国民收入)是技术水平、风俗习惯、资源数量等非货币因素所决定的量,所以公式M=1VPy中的y与M无关。

按照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论,V又是一个常数。

因此,M所能影响的只能是P以及由货币所表示的变量。

(3)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根据新货币数量论,V在短期中可以具有轻微变动,而自然率假说则宣称:货币政策所导致的通货膨胀在短期内可以增加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这两个理论基础都支持货币在短期中影响实际变量的说法。

(4)资本主义的私营部分所固有的特点是这一部分运行的稳定性。

国家的经济政策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弗里德曼作为现代货币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认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是稳定的,市场机制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基础。

因此,他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认为国家干预破坏了市场经济机制的稳定运行。

货币主义者根据货币数量论的公式认为,在短期中,货币数量的多寡(M)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影响实际国民收入(y)。

事实说明,这个论点是倒果为因的说法。

众所周知,在铸币流通的情况下,流通中的铸币量取决于实际国民收入和货币的流通速度。

如果二者所决定的量大于流通中的铸币量,作为贮藏手段的铸币便会加入流通领域。

如果二者所决定的量小于流通中的货币量,一部分流通中的铸币便会退出流通领域。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10.06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10.06

论述题: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均衡的比较答:(1)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纯粹竞争,指厂商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形成条件:1.市场中有许多厂商和消费者2.各种资源可以自由流通3.商品不存在差异4.信息畅通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与横轴的平行线厂商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短期MR=MC 长期:MR=MC=AR=AC(2)完全垄断市场的含义:整个行业在一家厂商控制之下完全垄断市场形成条件:1.政府利用政权对某行业管制 2.厂商对某资源进行控制 3.厂商对某技术进行控制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边际收益在平均收益下方厂商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短期MR=MC长期:MR=LMC=SMC完全垄断条件下,由于厂商即行业,它提供了整个行业所需要的全部产品,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所以不存在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也无行业需求曲线和行业供给曲线,这些与完全竞争条件下是不相同的。

由于完全垄断市场的市场价格和企业产量是同时决定的,两者并无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所以完全垄断市场不存在一条确定性的短期供给曲线。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完全垄断企业的均衡产量不仅取决于边际成本曲线,而且取决于需求曲线,即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

因此如果需求曲线发生变动,有可能出现同一均衡价格对应不同均衡产量,或者同一均衡产量对应不同均衡价格。

这就是说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并不唯一,无法通过连接各个均衡点形成短期供给曲线。

完全垄断也不存在有规律性的长期供给曲线,这是完全垄断形成的条件所决定的。

这种市场形成的原因在于:第一,技术的原因。

第二,法律的原因。

(如煤、电力、铁路等行业)。

西方经济学简答论述的大题

西方经济学简答论述的大题
2试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分析企业为何不能无限制地增加某一种生产要素?
答:(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的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2)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产量曲线呈现上升到达最高点后再下降的变动规律。而且相应的和总产量与平均产量有以下关系:MP上升时,TP以递增的速率增加;MP下降时,TP以递减的速率增加;MP为零时,TP最大;MP为负值时,TP绝对减少。AP上升时,MP>AP;AP下降时,MP<AP;MP=AP时,AP最大。(3)根据各产量的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划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原点至MP和AP的交点,第二阶段为MP和AP的交点至MP=0的点,第三阶段为MP=0的点向后。其中只有第二阶段才是厂商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因此企业不能无限制的增加某一种要素。
9均衡价格的形成及其变动?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商品的均衡价格表现为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他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发条件下形成的。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会出现需求量和供给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的状态。一般说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种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实际的市场价格会自动的恢复到均衡价格水平。其变动是先分析需求变动的影响,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会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需求减少会使需求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减少如图11。再分析供给变动的影响,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会使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如图12。由上所述可得到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简答题总复习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简答题总复习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题、简答题2010。

12总复习1、画图说明完全竞争时的长期均衡,并比较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长期均衡有什么不同?答:(1)在长期内,由于厂商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并可以调整自己的生产规模,所以供给小于需求和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都会自动消失,最终使价格水平达到各厂商既无超额利润又无亏损的状态。

这时,整个行业的供求均衡,各个厂商的产量也不再调整,于是就实现了长期均衡。

(2)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 MR=AR=SMC=LMC=SAC=LAC。

(3)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长期均衡的区别:A)长期均衡的条件不同。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P=MR=AR=SMC=LMC=SAC=LAC;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MR=SMC=LMC。

B)长期均衡点的位置不同.完全竞争均衡点在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完全垄断均衡点不可能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C)获得利润不同。

完全竞争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完全垄断厂商可以获得超额垄断利润.2、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P109(1)短期均衡短期内,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价格和生产规模都是确定的,厂商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因此从整个行业来看,就有可能出现供给小于需求或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

1)供给小于需求,存在超额利润;2)供给等于需求,存在正常利润,超额利润为0;3)供给大于需求存在亏损,超额利润为负;4)P>SAVC,存在亏损,但仍生产;5)P=SAVC是停止营业点,但生产比不生产好 6)P<SAVC此时厂商只能收回部分可变成本,必须停产。

总之,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MR=MC(2)长期均衡在长期中,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都是可变的,厂商就可通过调整自身的规模来消除亏损,,最终使超额利润为0,实现新的均衡,即长期均衡.1)供给小于需求,存在超额利润,各厂商会扩大生产规模,整个行业供给会增加,价格会下降,直至超额利润消失;2)供给大于需求,存在亏损,各厂商会缩小生产规模,供给减少,市场价格上升,,直至亏损消失;3)供给等于需求,实现长期均衡。

西方经济学考试论述题

西方经济学考试论述题

论述题:一:理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关系?二者区别在于:1研究对象不同,围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

2 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是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

3 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4 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

5 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联系: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二者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但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或重复。

二:分析以下情况,苹果市场的需求曲线是否会发生移动?农药残留:需求减少,需求取消向左下方移动,因为农药,降低偏好,消费者偏好是个人对物品或劳务的态度,由于各种原因,对该商品的偏好改变,当偏好增强时,需求增加,减弱时,需求减少。

农药导致偏好降低,需求减少,表现为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收入增加: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因为消费者对于多数正常商品的需求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随减少而减少。

苹果属于正常片,消费者收入增加,对苹果消费增加,表现为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梨香蕉价格下降,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因为属于替代,当一种价格高,替代需求增加,相反,一种价格降低,其替代品需求减少。

所以香蕉价格降价时,苹果需求减少,表现为: 工人工资提高:不会,只有影响需求的因素发生变化,才会导致需求曲线移动,工资提高是影响供给的因素,不是影响需求的因素,所以不会。

三:限制石油产量:供给原理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不变,需求变化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需求不变,供给变化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化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石油输出组织限制石油产量及减少国际市场上石油的供给,即使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第一章只考选择题第二章1.用图示简要说明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2.简述需求曲线的变动因素(答完影响因素后,再简述一下是如何影响的)a.商品本身的价格b.消费者的偏好c.消费者的货币收入d.其他商品的价格e.人们对未来的预期3.试述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均衡价格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生产者提供的该商品的供给量相等时的市场价格。

均衡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的。

供给不变,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需求不变,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化,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需求和供给同时同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与供求同方向变化,均衡价格可能提高,降低或保持不变,需求和供给反方向变化,均衡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均衡数量可能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4.用供求分析说明“谷贱伤农”的道理何在谷贱伤农的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

这种似乎不太好理解的现象,可以用弹性原来加以解释。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弹性的商品,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丰收使农产品的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减少。

5.简述需求价格弹性与企业总收益的关系销售总收益是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即E d>1,则总收益与价格反方向变动,若是缺乏弹性,即E d<1,则总收益与价格同方向变化,如果是单位弹性的商品,则总收益与价格变动无关。

6.运用弹性理论简要评述“薄利多销”这一传统的经商理念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

“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多销”则会增加总收益。

“薄利多销”是指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小幅度降价使需求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从而引起总收益的增加。

(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7.在不同的供给、求弹性下,征收从量税对消费者的影响政府税收究竟由更多的承担,取决于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斜率。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大全1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大全1

1 试述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利用市场机制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理论。

所谓资源配置,是指各种资源转化为消费物品的过程,也就是说,把现有的资源用于生产消费品的过程。

然而,在任何经济社会中,资源都具有稀缺性,所以资源最优配置的机制必须决定资源用于何种物品的生产、使用资源生产的技术方式。

另外,在资源的所有权既定的条件下,一定的资源将是获得产品的惟一途径。

所以,资源配置问题就是要决定经济社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从而构成了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三大基本问题。

生产什么的问题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也就是说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越高,市场上的商品供给量越多。

商品总是流向为其支付得多的消费者那里。

同时,既定收入的消费者获得应有的消费数量,并得到最大满足。

如何生产取决于生产者的行为。

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下,理性的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试图实现最小的成本或最大的产量。

生产者使用所有者的生产要素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这些费用构成了要素所有者的收入。

而这些收入又成为作为消费者的生产要素所有者获得消费品的基础。

所以,决定生产要素的收入也就是决定产品的归属。

以上经济社会中面临的三个基本问题的解决是通过市场价格的自由波动来实现的。

通过价格的涨落,资源可流向能获得最有效使用的部门或生产者那里。

2 试述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越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举例说明。

) 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举例说明。

)从定义中可以知道,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区别可以归结为三点。

(1)实证经济学描述经济运行,避免价值判断;而规范经济学则在研究经济事物的同时树立一个判别标准,以便能对分析结果作出好与坏的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经济学研究能否保持“价值中立”原则?经济研究是否需要价值判断?1.科学性和客观性要求经济学超脱和排除一切价值判断,就经济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客观的描述,这就是所谓的“价值中立”原则。

价值中立原则在经济学中的运用,是将经济学划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的任务是如何客观地对经济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它需要保持“价值中立”原则;而规范经济学的任务是怎样按人们意图改善经济运行状况,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不可能保持“价值中立”原则。

尽管经济学主要是一门实证科学,但它依然需要价值判断。

当西方经济学试图按照自然科学的模式建立经济学体系时,他们很快就发现,经济学面临着一个在自然科学中通常不会遇到的问题,即人们对各种社会现象,特别是对涉及人们切身利益的经济问题,往往会做出好坏或应该与否的判断,即价值判断。

2.经济稀缺性是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产生的基本经济问题。

西方经济学认为,任何社会——不论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如何,也不论它处在什么历史时代——经济问题都导源于一个基本的经济事实或矛盾,即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满足需要的资源的稀缺性。

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稀缺的。

这里所谓的稀缺不是指这种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或者是可以耗尽的,也不是指这种资源的绝对量是稀少的,而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与人类需要相比,其供给量总是不足的。

所以任何经济社会都会面临着一个选择问题,即在资源有限的约束下,如何把具有竞争性用途的稀缺资源按需要的比例分配到各个部门去,以便产生出满足人们不同需要的各种物品和劳务。

这是稀缺资源配置和合理和优化配置问题。

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的经济问题包括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一国的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运用;货币和储蓄的购买力是不变,还是由于通货膨胀而下降;一个社会生产物品的能力是一直在增长,还是仍然没变。

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什么基本经济问题引起的,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3.在经济学看来,人是理性的。

理性是指人们在约束条件下追求预期效用最大化的行为。

理解理性概念的核心一是约束条件:二是行为而不是结果。

个人的理性行为可分为两个层次。

首先,人的理性表现在确立其所追求的目标的过程中。

在现代经济学中,理性行为实际上解释为最优行为。

而经济学中的最优与否,是以经济成本或经济利益的尺度来衡量的。

第二章(七)论述题1.分析价格管制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

1.原因:当自由竞争价格机制所产生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严重后果超过了由某种商品短缺或过剩所导致的经济问题时,政府一定会实施价格管制政策。

由于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性和农民的特殊利益,最低限价经常被用于农产品的价格上,有时也被用于要素的价格上,如最低工资法。

实施最高限价的目的主要是保护消费者利益。

影响:最高限价下的供不应求会导致市场上消费者排队抢购和黑市交易盛行。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往往又不得不采取配给的方法来分配产品。

此外,生产者也可能粗制滥造,降低产品质量,形成变相涨价。

农产品的支持价格就是一些西方国家所普遍采取的政策,最低限价会导致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出现过剩问题。

在实行这一政策时,政府通常收购市场上过剩的农产品。

2.什么是供求定理?结合现实经济生活的实例给予说明。

2.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影响,称为供求定理,包括以下四点:第一,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使均衡价格下降。

第二,需求增加,使均衡产量增加;需求减少,使均衡产量减少。

因此,需求的变动要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

第三,供给增加,使均衡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使均衡价格上升。

第四,供给增加,使均衡产量增加;供给减少,使均衡产量减少。

因此,供给的变动与均衡价格呈反方向变动,而与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

例如,空调供给过剩,价格下降,需求增多,企业会减少空调的生产,导致供给减少,价格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价格水平。

相反,空调供给不足,价格上涨,企业看到有利可图,会增加供给,而价格上涨导致需求减少,价格会下降,一直下降到均衡价格的水平。

3.如何理解弹性原理在价格机制理论中的作用?3.弹性是物理学的概念,是指物体受外力作用而作出的反应程度。

马歇尔把弹性概念引入经济学领域,意在测量某商品供求量对影响供求者诸因素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

弹性理论是价格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弹性理论是通过比较精确地测量需求量和供给量与影响他们的各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丰富了对市场供求法则的认识,为价格理论进一步运用于说明一些现实问题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

第三章1.试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之间的关系解释低挡商品和吉芬商品之间的区别。

答:1.当某低档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倾向于增加此商品的需求量,但收入效应则倾向于减少此商品的需求量。

如果替代效应强于收入效应,此低档商品的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这是最常见的情形;但如果收入效应等于替代效应,需求直线呈垂直;如替代效应弱于收入效应,需求曲线的斜率为正,此物品被称为吉芬商品。

由此可见,低档商品不一定为吉芬商品,低档商品是指收入和需求量之间的反向关系;而吉芬商品是因低档商品中的收入效应足够强以致于使该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发生了同方向的变动。

2.如果你有一辆需要四个轮子才能开动的车子已经有了三个轮子,那么当你有第四个轮子时,这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似乎超过第三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这是不是违反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答:2.不违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因为边际效用是指物品的消费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增加(或减少)的总效用的量。

这里的“单位”是指完整的商品单位,它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效性的前提。

比如,这个定律适用于一双鞋子,但不适用于单只鞋子。

对四轮车而言,必须是有四个轮子的车子才成为一个单位;三个轮子不能构成一辆四轮车,因而每个轮子都不是一个有效的物品;增加一个轮子才能使车子有用。

因此,不能说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超过第三个轮子。

3.消费者剩余是如何形成的?答:3.消费者剩余是由以下两种因素造成的,一方面,由于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者购买数量的增多,他愿意支付的价格越来越低;另一方面,在市场上总是存在着一种现实的价格。

而消费者实际支付的市场价格一般反映了他对所拥有的最后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的估价。

因此,除了他所购买的最后一单位商品之外,消费者从以前购买的所有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都超过他为之付出的代价。

换句话说,他先前购买的每一单位商品给他带来的边际效用都高于他从最后一单位商品中获得的边际效用,超出的部分就是消费者剩余。

4.你能举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反例吗?答:4.这种例外往往发生在“癖好”或“集邮”两类情况中。

譬如,对酒鬼而言,他喝第二杯酒的满足程度大于第一杯,而第三杯酒给他带来的满足程度又大于第二杯;而对一个集邮者来说,他总是在收集到更多邮票时满足也越大,而一套邮票中最后收集到的那张或许给他带来最大的满足。

5.我国许多大城市,由于水源不足,自来水供应紧张,请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设计一种方案供政府来缓解或消除这个问题。

并请回答:(1)这种措施对消费者剩余有何影响?(2)这种措施对生产资源的配置有哪些有利或不利的效应?(3)这种措施对于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有哪些有利或不利的影响?能否有什么补救的办法?答:5.可用提高自来水的使用价格来缓解或消除这个问题。

自来水价格提高,一方面,用户会减少(节约)用水;另一方面,可扩大自来水的生产或供给。

这样,自来水供给紧张的局面也许可得到缓解或消除。

(1)采取这一措施,会使用户消费者剩余减少。

在图3-3中,横轴代表自来水的数量,纵轴代表自来水的价格。

直线d代表自来水的需求曲线。

当自来水价格从OP1提高到OP2时,用户对自来水的需求量从OQ1减少到OQ2。

于是,消费者剩余从ΔP1AC减少为ΔP2BC。

(2)对生产资源配置的有利效应是节约了用水,可使之用于人们更需要的用途上,从而使水资源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使用。

但这样做,也许会造成其他资源的浪费。

比方说,工厂里本来用水冷却物品,现在要改用电来冷却,增加了对电和有关装置的需求。

如果自来水价格过度提高,必然会带来更多其他资源的消耗。

这是不利的一面。

(3)如果城市居民收入不变,自来水的价格提高无疑是降低了居民的实际收入。

补救的办法就是各城市给居民增加货币工资或予以价格补贴。

第四章1.论述规模收益变动规律及其成因。

答:规模收益变动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的条件下,当两种生产要素按同一比例同时增加时,最初这种生产规模的扩大会使得产量增加超过生产规模的扩大,但当规模扩大超过一定限度时,产量的增加会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会出现产量的绝对减少。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厂商规模的扩大使得厂商的生产由内在经济逐渐转向内在不经济。

在规模扩大的初期,厂商可以购置到大型的先进机器设备,这是小规模生产所无法解决的。

随着规模的扩大,厂商可以在内部进一步实行专业分工,提高生产率。

同时,企业的管理人员也可以发挥管理才能,提高管理效率,并且大规模的生产有利于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另一方面,大厂商在购买生产要素方面往往拥有某些优厚的条件,从而使得成本支出减少。

因此,随着厂商规模的扩大,收益的增加量会超过投入的增加量,从而出现规模收益递增。

但是,厂商的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

当产商的规模扩大到一定规模之后,由于管理机构越来越庞大,信息不畅,从而出现管理效率下降的现象。

此外,一方面厂商规模的扩大使得信息处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增加,可能抵消规模经济带来的利益。

另一方面,当厂商的规模扩大到只有提高价格才能购买到足够的生产要素时,厂商的成本势必增加。

这些因素最终会导致生产出现规模收益递减。

当然,在规模收益递增和递减阶段会出现规模收益不变阶段,这一阶段的长短在不同的生产过程中表现不同。

2.试运用生产理论说明理性的厂商如何组织生产。

答:对于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情况,其最优生产投入量应在第二阶段,即在该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下降且边际产量大于零的阶段。

因为,在第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若继续增加该要素的投入量,总产量和平均产量会相应增加,因而,理性的生产者将不会处于该阶段;在第三阶段,边际产量小于零,若减少该要素的投入量,总产量会相应增加,因而,理性的生产者也不会处于该阶段。

至于生产者究竟在第二阶段内的哪一点为最佳,则取决于该要素投入所能带来的收益与其花费的成本的比较。

若它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它带来的边际成本,则它的最佳投入数量就达到了。

否则,需要增加或减少投入量。

对于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生产要素,其投入比例取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和各要素的价格,当MRTSLK=w/r时,要素的投入比例为最佳。

如此确定的比例有无数个,表现为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有无数个切点,这些切点构成生产的扩展线。

那么,理性的生产者应选择生产扩展线上的哪一点,取决于产品价格和要素的规模收益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