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学设计
EXCEL函数教学设计
篇一:excel函数使用教案excel函数和公式的使用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excel函数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处理和计算,是掌握excel软件使用的更高层次要求。
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最大值(max)、最小值(min)、排名(rank)三个函数,第二课时学习条件函数(if)和统计函数(countif)。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公式法进行数据计算,函数其实是一些预定义的公式,因此属于前面知识的延伸,同时为学习后面两个函数作必要的准备。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要求、教材特点、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及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1、了解max、min、rank、if、sumif函数的功能。
2、掌握max、min、rank、if、sumif函数的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并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实践、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3、本节课的重点是max、min、rank、if、sumi函数的使用方法,难点是函数的单元格区域选择。
因为选择函数使用的区域是得出正确结果的前提,只有指定准确的函数使用范围,才能真正掌握excel函数的使用方法,这是本节课的关键,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
同时给出五个功能各异的函数,学生一时难于完全掌握,因此需要必要的引导,发现其共性,逐步领会。
二、教法设计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本次课的主要内容,采用情景导学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法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新知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兴趣与任务使学生学习到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三、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索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EXCEL函数的使用》教学设计
《EXCEL函数的使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Excel函数的作用和基本语法;2.掌握Excel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3.能够灵活运用Excel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一、导入:教师通过PPT或黑板简要介绍Excel函数的基本作用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二、知识讲解:1.函数的基本概念教师简要介绍函数的基本概念:函数是Excel中的一个特殊功能,它可以进行一系列的计算操作,并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2.函数语法和参数教师详细讲解函数的语法和参数的概念,包括函数名、参数、参数的类型等。
3.常用函数的介绍和使用方法教师列举并讲解Excel中常用的函数,如SUM、AVERAGE、MAX、MIN、COUNT等,并详细介绍这些函数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三、案例操作:教师通过实际案例操作的方式,让学生跟随操作,灵活运用Excel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1.求和函数的使用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要求学生使用SUM函数计算一组数据的总和,并将结果在Excel表格中显示出来。
2.平均值函数的使用教师通过一个案例,要求学生使用AVERAGE函数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值,并将结果在Excel表格中显示出来。
3.最大值和最小值函数的使用教师通过一个案例,要求学生使用MAX和MIN函数找出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将结果在Excel表格中显示出来。
四、练习和巩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1.选择合适的函数计算教师给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函数进行计算,并将结果在Excel表格中显示出来。
2.设计一个复杂函数的应用教师让学生设计一个复杂的函数应用,要求使用多个函数组合计算,并将结果在Excel表格中显示出来。
五、总结和评价: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拓展: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积极运用Excel函数,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并提示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使用在线教程等方式进一步提高Excel函数的使用水平。
EXCEL公式函数计算教学设计
EXCEL公式函数计算教学设计Excel是一款广泛应用于办公和教学管理的电子表格软件,它强大的公式函数功能可以极大地简化数据计算和分析的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使用Excel公式函数来帮助我们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计算和设计,如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学生评价得分的汇总、课程设计的排课计算等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Excel公式函数,并基于教学设计的场景,提供具体的应用示例。
一、SUM函数:求和函数SUM函数是Excel中最常用的公式函数之一,它可以用于求取一定范围内的数字之和。
比如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常需要计算学生的总分或考试科目的总分,这时可以使用SUM函数来快速求和。
示例1:计算学生的总分假设我们有一份学生的考试成绩单,其中A列为学生的姓名,B、C、D列为三个科目的成绩。
我们需要计算每个学生的总分。
可以在E列输入以下公式:E2=SUM(B2:D2)将公式应用到其余单元格,即可计算出每个学生的总分。
二、AVERAGE函数:平均值函数AVERAGE函数可以用于求取一定范围内数字的平均值。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使用AVERAGE函数来计算学生的平均成绩,或者求取一些教学评价指标的平均得分。
示例2:计算学生的平均成绩D列为三个科目的成绩。
我们需要计算每个学生的平均成绩。
可以在E列输入以下公式:E2=AVERAGE(B2:D2)将公式应用到其余单元格,即可计算出每个学生的平均成绩。
三、IF函数:条件函数IF函数可以根据逻辑条件判断结果,从而灵活地对数据进行处理。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使用IF函数来进行判断和筛选,如筛选优秀学生、判断学生成绩等级等。
示例3:判断学生成绩等级假设我们有一份学生的考试成绩单,其中A列为学生的姓名,B列为科目的成绩。
我们需要判断每个学生的成绩等级。
可以在C列输入以下公式:C2=IF(B2>=90,"优秀",IF(B2>=80,"良好",IF(B2>=70,"中等","不及格")))将公式应用到其余单元格,即可根据学生的成绩判断出等级。
《使用函数和公式统计分析学生考试成绩》教学设计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使用函数和公式统计分析学生考试成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为高等教育出版社《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 xp+office 2007)第六章《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应用》中的内容---任务6.2 使用函数和公式,见教材177页—182页,通过Excel 2007中的函数和公式、运算符、引用地址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对成绩表等进行分析和统计,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由于中职学生大多数都是学困生或是中考落榜生,基础普遍较差,多数学生厌学、不学,甚至对所学专业不太感兴趣,加之学生从零点起步学习计算机知识,内容之多,课时之少等因素,给平时的计算机教学带来很大困惑。
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在初中函数学习的基础上,一时还难以适应Excel 2007中的函数和公式,如SUM、AVERAGE、MAX、min等函数的使用,尤其是countif、rank函数。
三、教学目标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学生考试成绩统计与分析”这一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学生都不感到陌生,易于产生学习兴趣,对知识迁移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为此应达到如下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①学会一般公式或函数的正确输入方法。
②理解绝对引用、相对应用、混合应用。
③学生能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常见的函数(sum,average,max,min等)。
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函数知识判别计算得到的数据的正确性。
学生能够使用函数(sum,average,max,min,counif等)计算所给数据的和、平均值、最大最小值、条件统计和条件求和。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会新函数的使用。
并且能够根据实际工作生活中的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并能够对计算的数据结果合理利用。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首先通过对已有数学公式与函数知识的回忆,为学习新的知识内容奠定基础。
②学生对老师提出的日常问题进行思考、学习。
③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数据的计算—用函数计算数据》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课例研究综 常生活、学习和做工中有着重要作用。但是这部分内容
述
与七年级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我采用其中成
绩的工作簿为例子,以找茬形式进行成情景导入(让学生知道本任务达到的
效果以及本课的教学总体目标。)——教师讲解(以任
务为例子边讲边操作,然后再讲解函数的定义,与公式
的区别,接着操作演示四个函数功能。)——自主探究 教学策略选
(分小组完成学生成绩统计表格,计算每一位学生的最 择与设计
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总分。)——教师评价(点评
任务的探究完成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 EXCEL 函数的
强大计算功能,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不断探究新
知识的欲望。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公式计算数据的学习,掌
学生学习能 握了其相关操作要领,为今天函数计算数据的讲解打下
力分析 了基础。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同学协作、交流等方式能
很好的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这四个函数的应用;
SUM()求和
AVERAGE()计算平均值
MAX()求最大值
MIN()求最小值
把学生表格发给学生
同学们使用这四个函数,分别计算出每位学生所有
科目的最高分、最低分、总分、平均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
的处理和统计是 excel 强大的功能和价值的体现,在日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数据的计算—用函数计算数据》教 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信息技术
教学课例名
《数据的计算—用函数计算数据》
称
本课的教学内容为用函数计算数据,它与前面所讲
的公式计算数据、单元格地址引用紧密联系,且是它们 教材分析
的延续,对于整个 EXCEL 的数据处理而言,它又是一个
《用函数计算数据》教学设计
《用函数计算数据》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用函数计算数据》一、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能正确定义函数并解释函数的组成部分;2.掌握函数的调用方法,能够正确调用函数并传递参数;3.能够使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并正确输出结果;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1.引入问题:小明买了一本小说,原价是100元,现在打八折,求打折后的价格是多少?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打折后的价格,引出函数的概念。
步骤二:讲解函数的定义和组成部分1.提示学生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段可以重复使用的代码块,用来实现特定的功能。
2.解释函数的组成部分:函数名、参数、返回值。
3.举例说明函数的定义和组成部分:如下面的示例代码:```pythondef discount(price, rate):discount_price = price * ratereturn discount_price```步骤三:讲解函数的调用方法和参数传递1.提示学生函数的调用方法:使用函数名后加括号,并传递所需的参数。
2.解释函数的参数传递:函数可以接收输入参数,也可以没有参数。
步骤四:练习函数的调用和参数传递1.给出一组数据,让学生编写函数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值,要求函数接收一个参数,即数据列表。
2.学生在书写代码时,请注意函数的定义和调用,以及参数的正确传递。
步骤五:讲解函数的返回值1.解释函数的返回值:函数可以返回一个结果给调用它的地方。
2.解释返回值的作用:返回值可以供调用函数的地方使用,如进行进一步的计算或输出。
步骤六:练习函数的返回值1.将步骤四中的平均值作为一个函数的返回值,并调用该函数,输出平均值。
2.学生在书写代码时,请注意函数的定义和调用,以及返回值的正确使用。
步骤七:小结与归纳1.整理函数的定义、组成部分、调用方法和返回值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小结和归纳。
三、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设计:1.提问题:小明买了一本打八折的小说,那他的打折价格是多少?2.引导学生一起思考并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出函数的概念。
如何使用Excel的函数
《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案2011-6-18中卫市第三中学宋晓荣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常见的函数(sum,average,contif)。
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函数知识判别计算得到的数据的正确性。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使用函数(sum,average,countif)计算所给数据的和、平均值、计算在指定区域中满足某个条件的单元格数目。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会新函数的使用。
并且能够根据实际工作生活中的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并能够对计算的数据结果合理利用。
3.情感目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得到提高,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sum,average,countif函数的插入和使用2、教学难点函数的格式、函数参数正确使用以及修改三、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观察分析,通过实践掌握,发现问题,协作学习四、教学素材准备初二(5)班学生信息表、自我评价表五、教学内容和过程(一)情景引入:同学们,期中考试结束后,班主任都要发给同学们一张成绩表,有没有同学帮助老师处理过你们班的成绩表呢?(学生回答)大家想不想成为班主任的小助手,处理本班成绩表呢?(学生回答)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EXCEL中的函数来帮助初二(5)的班主任分析一下它们班学生的成绩。
(二)新课教学:简单描述函数:函数是Excel自带的内部公式,能够实现诸如求和、求平均值、各种数据统计、逻辑判断等特定的运算功能。
Excel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已定义好的计算关系,我们只需要根据不同的处理目的去选择、提供参数去套用就可以了。
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个常用函数。
任务一:求和函数SUM【讲解】SUM含义:可以对指定范围内所有数值进行求和计算。
我们可以在两个地方找到进行“自动求和”命令:第一种:常用工具栏上的“自动求和”按钮。
直接单击此按钮进行自动求和。
引导学生观察此按钮旁边的下拉列表按钮,单击下拉列表按钮,可以选择其他常用函数进行计算。
excel公式与函数教案
excel公式与函数教案【篇一:excel函数教学设计】篇一:excel函数使用教案excel函数和公式的使用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excel函数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处理和计算,是掌握excel软件使用的更高层次要求。
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最大值(max)、最小值(min)、排名(rank)三个函数,第二课时学习条件函数(if)和统计函数(countif)。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公式法进行数据计算,函数其实是一些预定义的公式,因此属于前面知识的延伸,同时为学习后面两个函数作必要的准备。
2、教学目标智力发展水平及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1、了解max、min、rank、if、sumif函数的功能。
2、掌握max、min、rank、if、sumif函数的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并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实践、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3、本节课的重点是max、min、rank、if、sumi函数的使用方法,难点是函数的单元格区域选择。
因为选择函数使用的区域是得出正确结果的前提,只有指定准确的函数使用范围,才能真正掌握excel函数的使用方法,这是本节课的关键,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
同时给出五个功能各异的函数,学生一时难于完全掌握,因此需要必要的引导,发现其共性,逐步领会。
二、教法设计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本次课的主要内容,采用情景导学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法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新知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兴趣与任务使学生学习到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三、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索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函数计算”教学设计
函数计算教学设计一.教学思想和理念Excel之函数应用的教学设计是根据《新课程标准》来实施的。
信息技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要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学习、相互的交流与合作来解决实际问题。
要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最终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本节教学是基于任务教学和问题解决、协作学习的学习过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开展协作学习。
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也是开展“节约”教育的内容之一,课前就让学生准备了花费情况登记表,通过完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并唤起学生的节约意识。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该节内容注重于选择恰当的工具来加工表格信息,学会从不同角度挖掘表格数据所蕴含的信息。
本节内容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要从引导学生如何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入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
高一学生经过小学、初中的学习已经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对office软件的处理都有一定的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的日益普及,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越来越高。
前面也学习了计算机的基础操作和word软件的应用。
这些都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从历年学生的情况来看,有些学生特别是从农村学校毕业上来的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较差,对计算机的操作还不熟练,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这部分学生,加强辅导,并且提倡学生互助,因为对学生情况比较了解,可以在安排学生座位时考虑这部分学生与基础较好的学生一起坐,从而增强信心,提高上课效率。
四.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教学内容和新课标要求,还有高中信息技术水平测试的知识点掌握要求,确立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①掌握函数的使用方法和特点②掌握输入公式的方法和特点③理解函数使用的意义和作用④对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讨论2.技能目标①表格数据的输入、编辑和数据的表格处理②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③熟练掌握单元格的表示方式,能正确的书写公式和符号④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和选用正确的函数,要学会多方式的解决问题3.情感目标①与数学知识结合,了解公式计算和函数计算的思想和方法,互相验证②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增强团体观念③培养学生节约意识,杜绝奢侈和攀比,合理的消费五.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本节内容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确定本节知识重点为:①公式的表达方式和输入方法②函数的选择和使用③自动填充的正确使用教学难点:①单元格的表示方法②学生习惯于书写数字公式,要调整观念,写出单元格关系的公式,以便于使用自动填充功能来自动填写结果③函数的选择和使用规律。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七年级第14课数据的计算-用函数计算数据》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一、利用 AVERAGE 函数计算平均值和公示求平均值
进行比较分析,让我们找出其中区别与相同点。
让学生使用=average(B2:B5)函数计算平均电费和 教学过程
使用公式=(B2+B3+B4+B5)4 两者的区别与相同,并且
回顾上节课所学公式的内容
二、让学生如何理解函数是什么。
讲解案例详见(附件 1) 三、利用家用电费的文件对四个函数使用进行练 习。 通过以上讲解,利用电费这个案例,对初中阶段要 求学习的 4 个函数(SUM,AVERATE,MAX,MIN)进行练习 使用。并且让学生记忆每个函数计算的是什么内容。 四、学生同步进行练习,根据步骤进行练习学习 练习内容详见(附件 2) 五、总结函数的运用及会出现的问题。 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进行纠正,并 简单利用 Excel 功能进行简单验算结果。 学生常见的问题:(1)计算数据区域选择不正确; (2)在使用函数的使用对函数运用不能熟悉理解每个 函数的含义;(3)容易和公示运用混淆,有的题目要 求用公式,有的题目要求用函数,不能准确区分两者之 间的关系。
课例在原有的教程要求下进行了承上启下的改变, 让学生能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又能利用一个案例进行练 课例研究综 习。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点以及案例中的存在的问题, 述 让学生动手进行当场练习加深记忆。让学生提升对函数 的理解以及记忆。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七年级第 14 课数据的计算-用函数 计算数据》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信息技术
教学课例名
《七年级第 14 课数据的计算-用函数计算数据》
称
教材主要利用电量及电费的计算来计算电费的合
教材分析 计,结合第 13 课公示计算进行对比区分两者之间的关
《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学设计
《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学设计一、案例背景信息1.模块:初中信息技术2.年级:初中八年级下册3.所用教材版本:电子工业出版社,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编著4.学时数:1课时非上机时间15分钟,上机操作时间25分钟,其他活动(如:实地调查、访谈、课下调研等),指导学生预习上节内容,大约用15分钟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的定义、功能及其表达式2、掌握函数的不同调用方法。
3、通过完成求和、求平均值等操作任务,掌握使用不同的函数调用方法并进行数据计算,明确不同调用方法的区别(优缺点)4、通过使用公式和函数对数据进行计算,明确公式与函数的区别,并根据不同的计算要求分别使用公式和函数进行计算。
5、通过解决计算任务中存在的问题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会协作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本节中的重点掌握函数的调用方法,并明确不同调用方法的区别;在深入学习函数其它计算功能的过程中掌握不同于使用函数计算的特点或区别之处。
难点:学习使用函数进行条件统计计算时对于条件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函数与公式计算所存在的不同之处,依据这两种计算方式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计算要求选择最合理的计算方法。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掌握了一定的数据计算技巧,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有助于本节内容的学习,在理解函数的定义和计算功能上,能明确求和、求平均值等函数的内涵。
通过上节内容的学习,掌握了使用公式进行计算的方法,是进一步掌握使用函数计算的基础。
而使用函数与使用公式计算有相同之处。
所以学生在掌握了上节内容的情况下学习本节内容,是知识和技巧的进一步的延伸和提高。
(四)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方法设计:(1)问题置疑:在学习使用函数计算之前要了解函数的定义和表达式,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内容回答,明确函数概念及表达式。
(2)协作练习:对于如条件统计这种计算如果学生合作完成计算任务效果会更好。
所以明确要求学生可以协作完成操作。
八年级信息技术《使用函数计算数据》教学设计
3、函数的调用方法:(屏幕广播)
通过“插入”菜单的“函数”命令
通过“fx”按钮
通过常用工具栏的“自动求和”下拉菜单中的“其它函数”命令
打开学生成绩表“初二(5)班学生成绩表”,演示函数的调用方法,并且通过分别计算个人总分和三科总分,让学生观察参数的变化,理解参数的意义。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EXCEL中函数计算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需要选取正确的函数及函数参数的设置;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使用公式计算数据。
输入公式的基本步骤需要大家掌握,同学们还记得是哪四步吗?
(通过练习)
单击选定要输入公式的单元格
输入公式标志“=”
上完本次课:
1、你有什么感受?
2、收获了哪些?
3、你觉得自己还可以做那些改进?
4、比如在小组合作方面,比如在课堂参与方面,比如在练习方面?
6、小结
在Excel中,只有同一类型的数据才能进行求和。
提问:
有了这么方便的求和函数,那么接下来各学科的平均分,又怎么求出呢?
:
学生认真听讲,并按要求完成任务,适当时间请个别同学展示任务成果
学生思考
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知一通百的学习能力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函数,分别是:
函数是一些预设定功能模块对一些参数的特定数值按特定顺序或结构进行计算,返回特定的值的形式。
Excel函数是公式的特殊形式,是Excel自带的内部公式,是执行计算、分析等处理数据任务的特殊公式。
2、函数的一般表达形式是:
《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学设计
《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学设计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学生能够使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和统计。
3.学生能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函数的调用和使用。
3.函数的应用和实例解析。
三、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和使用函数。
2.如何运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和统计。
3.如何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计算机和相关软件。
3.白板和标书。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时间:10分钟)教师通过给学生讲述一个问题,引入函数的概念。
教师:假设小明要给自己和三个朋友买生日礼物,每个礼物的价格都不相同,请问小明需要花费多少钱?学生:可以将每个礼物的价格相加得到最后的总价格。
教师:对,但是如果有十个朋友呢?二十个?这种方法就不太适用了。
那么有没有一种更简便的方法呢?学生:使用函数来计算。
2.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时间: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教师:在编程中,函数是一段可以重复使用的代码,它可以接收输入并返回输出。
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解释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教师:比如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函数,用于计算两个数的和。
def add(a, b):return a + b教师:这里的add就是函数的名字,a和b是函数的参数,return后面的表达式是函数的返回值。
学生:明白了,函数就是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代码块,可以接收输入并返回输出。
3.函数的调用和使用(时间:20分钟)教师给学生演示如何调用和使用函数。
教师:现在我要使用上面的add函数来计算2和3的和,请问应该怎么操作?学生:调用函数并传入参数即可。
教师:非常好,这里的参数就是2和3,我们可以写成add(2, 3)。
教师进行演示,将函数的调用过程展示给学生。
教师:调用函数后,函数会执行相应的代码,并将结果返回。
教师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运行相应的代码,体会函数的调用和使用。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用函数计算数据》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信息技术
教学课例名
《用函数计算数据》
称
使用函数来计算数据是本章节比较重要的一个知
识点,本节主要介绍了求和函数 SUM、求平均值函数
AVERAGE、求最大值 MAX 和求最小值 MIN 这四个基本函
教材分析 数,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例的讲解,能够独立地完成简
自己动手尝试完成任务。再对于 MAX,MIN 统计函数比较
复杂则采用教师操作示范的基础上,学生按照教师示范
步骤来完成任务,以达到掌握的目的,以此掌握这四个
基本函数的使用方法。
1、自学法:对于内容比较简单,并且教材有明确
答案的知识点,采用自学法,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
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单表格的数据计算。我根据学生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环
境让学生制作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表格,让学生通过
表格功能来解决身边的问题,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学会利用函数来进行数据计算;
教学目标
2、了解函数计算的方便与快捷; 3、了解 SUM、AVERAGE、MAX、MIN 四种常用函数的
作用并能够利用它们来进行计算。
教学策略选
2、实例演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为例使学生更快、
择与设计 更容易地学好本节课的内容,特别设计了几个有针对性
的、能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实例,通过一边讲解教
学内容,一遍完成相应的课堂实例的操作演示;
3、提问法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1、创设情景:期末考试结束了,初一(3)班的班
主任乡利用 Excel 尽快将各个学生的总分计算出来,哪
位同学能够帮助这位老师用简单的方法快速完成这项
《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教学设计
《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函数的概念和作用;2.学生能够使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3.学生能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函数的概念和作用;2.函数的定义和使用;3.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
教学难点:1.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的使用;2.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课件;3.计算器。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识(10分钟)1.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段代码,让学生观察并思考:def calculate_sum(x, y):return x + yprint(calculate_sum(2, 3))2.与学生一起讨论这段代码的作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函数的概念和作用。
Step 2 函数的定义和使用(20分钟)1.介绍函数的定义和使用:-函数是一段封装了特定功能的代码块;-函数的定义需要包括函数名、参数(可选)、代码块和返回值(可选);-函数可以通过函数名和参数在需要的地方被调用;-调用函数可以返回结果值。
2.以求两数之和为例,引导学生一起编写函数并调用:def calculate_sum(x, y):return x + yprint(calculate_sum(2, 3))3.让学生自行编写函数求两数之差,并进行测试。
Step 3 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30分钟)1.介绍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参数是函数定义中的变量,用于传递数据;-调用函数时,需要提供函数所需的参数;-返回值是函数执行完后的结果。
2.以求两数之和为例,引导学生一起编写函数并调用:def calculate_sum(x, y):return x + ynum1 = int(input("请输入第一个数字:"))num2 = int(input("请输入第二个数字:"))result = calculate_sum(num1, num2)print("两数之和为:", result)3.让学生自行编写函数求两数之差,并进行测试。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使用函数计算数据》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育的实践性智慧。 课例研究综
二、以课堂观察为路径,走向组本化研究 述
课堂观察: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
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
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三、以课题研究为驱动,走向专业化成长。提高行
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这张表格是我们学校教务处对于这次九年级学生 测验的成绩表,假如我们要计算所有同学的语文成绩总
分,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如何编辑公式。 在大家编辑公式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如果使用函数计算那就变得很简单、
快捷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 函数的一般表达形式是 函数名(参数 1,参数 2·…)调用函数的方法: 请大家打开课本第 88 页,阋读上半部分内容,看看
计算用了哪几个步骤。完成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提
出填充柄的使用。
Exce1 为我们提供了上百种功能的函数,如果一一
来学习显然是不太可能的那么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来
选择相应的函数呢(讲解查找相应函数的方法。)
一、以课例研究为中心,走向反思性实践。
课堂教重要的是扎根于自己的
书上给我们介绍了那些调用函数的方法。除了这些方法 你自己还发现了什么方法总结。
1“插入”菜单中的 fx 函数命令选择函数; 2、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自动求和”按钮∑右边 的下拉列表按钮,选择函数 3.使用编辑栏上的“插入 函数”按钮选择函; 4、自己输入函数 注意事项:和用公式法一样,函数中所有的数值与 符号都必须是英文半角字符,下面我们就利用函数进行 计算 求和函数 S 可以对指定范围内的所有数值进行求 和计算 大家参照课本第 91 页“做一做”,利用 SUM 函数求 出九(2)班每个学生所有学科的总分。并想一想你完成
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用函数计算》教学设计
用函数计算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序列的填充:复制公式填充,等比数列填充;2.单元格数据引用计算,工作表间数据引用计算;3.公式计算;4.函数计算:求和函数“=SUM()”,求平均值函数“=AVERAGE()”,求最大值函数“=MAX()”,排位函数“=RANK()”(二)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3.学会运用公式与函数进行计算。
(三)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2.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1.公式、函数的运用;2.数学模型的构建;3.表间数据的引用。
三、教学难点:1. 数学模型的构建;2.表间数据的引用;3.绝对引用。
四、教学过程(一)切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数学模型——选择函数或公式计算1.提出问题情境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喜欢下棋吗?有同学会下国际象棋吗。
PPT展示国际象棋图片。
教师提问:知道国际象棋是哪一个国家发明的吗?同学们听过“棋盘上的麦粒”这个故事吗?学生发言:……PPT播放“棋盘上的麦粒”微课视频。
这样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设置了“悬念”,学习、求解的欲望被激发……2.分析问题(1)探究问题的产生、问题的解决需要有层次,需要在不断的设疑中向纵深推进,因此要给学生探究提供并预留一定的空间。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知道国王到底需要给出多少麦粒吗? PPT 播放“盘摆麦的画面”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问题。
学生活动:分讨论,探讨计算方法,理清数学逻辑关系。
小组发言:……(2)引导教师引导:播放PPT,帮学生理清数学逻辑关系。
引出——“用 Excel巧解数学问题”3.构建数学模型1+1×2+2×2+4×2+8×2+16×2……=?以“棋盘上的麦粒.xls”工作簿中“总数”工作表为例:1+B3×2+B4×2+B5×2+B6×2+B7×2……=?4.选择函数或公式计算复制公式的方法向下填充至B66单元格,在B67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SUM(B3:B66),得出总数:18446744073709600000 ,Excel2003中,数字只能精确到15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四: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第4单元在 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第二课时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
2.年级:八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电子工业出版社(编著)
4.学时数:1课时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
2、了解SUM、AVERAGE、COUNTIF函数的功能;
3、掌握SUM、AVERAGE、COUNTIF函数的使用方法;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三个函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数据范围的选择,条件的输入;
(二)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规定,第4单元主要是利用Excel提供的各种公式和函数,完成对工作表中数据的统计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计算机成为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如何在工作表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这部分内容在整册课本中是重点也是难点。
在本课时中,主要介绍了求和函数SUM、求平均值函数AVERAGE,条件统计函数CO UNTIF,这部分内容相对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来说比较复杂。
我认为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三个函数的基本使用方法上,而难点则应该放在用函数进行计算时在编辑栏或“函数参数”对话框中进行单元格区域的修改。
(三)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中利用公式计算三科总分、折算后总分,总分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 xcel中使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四)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1)、自学法
对于内容比较简单,并且教材有明确答案的知识点,采用自学法,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