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数学模型 解决物理问题

合集下载

物理学习中的模型构建与实际问题求解技巧

物理学习中的模型构建与实际问题求解技巧

物理学习中的模型构建与实际问题求解技巧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旨在研究物质和能量的基本规律。

在物理学习中,模型构建和实际问题求解是两个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物理学习中的模型构建与实际问题求解技巧,并通过具体案例加以说明。

一、模型构建的重要性模型是物理学研究的基础,它是对现实世界的简化和抽象。

通过构建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物理现象,从而为实际问题的求解提供指导。

在模型构建中,首先需要明确问题的背景和目标。

例如,我们要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可以将问题具体化为:求解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和物理定律,建立数学模型。

对于自由落体运动,我们可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重力加速度的定义,建立物体的运动方程。

模型的构建还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和假设条件。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我们通常可以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将物体视为质点。

这样,我们可以简化计算,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二、实际问题求解的技巧在物理学习中,我们经常面临各种实际问题的求解。

以下是一些实际问题求解的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1. 分析问题的特点和要求。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需要仔细阅读问题描述,明确问题的特点和要求。

例如,问题中是否给出了已知条件和需要求解的未知量,是否需要考虑特殊情况等。

只有充分理解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求解。

2. 运用物理定律和数学工具。

物理学是一门基于实验和观察的科学,其中包含了许多基本的物理定律和公式。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运用这些定律和公式,结合数学工具进行计算和推导。

例如,在求解力的合成问题时,我们可以运用向量的几何和代数运算,将力的合成转化为向量的加法。

3. 注意单位和精度。

在物理学中,单位和精度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际问题求解中,我们需要注意问题中给出的单位,并保持计算过程中的单位一致性。

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计算结果的精度,合理取舍和保留有效数字。

这样可以避免计算错误和误差的累积。

三、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模型构建和实际问题求解技巧,我们以机械振动为例进行分析。

数值计算方法在物理问题求解中的应用

数值计算方法在物理问题求解中的应用

数值计算方法在物理问题求解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值计算方法在物理问题求解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数值计算方法是一种通过数值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它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得到问题的近似解。

在物理学中,数值计算方法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力学、电磁学、热学等,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一、数值计算方法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学科,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受力情况。

在力学问题中,数值计算方法可以用来求解刚体的运动方程、弹性体的应力分布等。

例如,在刚体力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刚体的运动方程,得到刚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在弹性体力学中,数值计算方法可以用来求解弹性体的应力分布,帮助我们了解物体受力后的变形情况。

二、数值计算方法在电磁学问题中的应用电磁学是研究电磁现象和电磁场的学科,广泛应用于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领域。

在电磁学问题中,数值计算方法可以用来求解电磁场的分布、电磁波的传播等。

例如,在静电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电荷分布所产生的电场分布,帮助我们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在电磁波传播中,数值计算方法可以用来模拟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为无线通信等技术提供支持。

三、数值计算方法在热学问题中的应用热学是研究热现象和热力学规律的学科,广泛应用于能源、材料等领域。

在热学问题中,数值计算方法可以用来求解温度分布、热传导等问题。

例如,在传热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热传导方程,得到物体内部温度的分布情况。

在热辐射学中,数值计算方法可以用来模拟物体的辐射传热过程,帮助我们了解物体的辐射特性。

综上所述,数值计算方法在物理问题求解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还可以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

当然,数值计算方法也存在一些限制和局限性,如计算误差、计算复杂度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问题的特点和计算方法的适用性,选择合适的数值计算方法,并进行合理的计算精度控制,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

如何利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物理问题

如何利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物理问题

如何利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物理问题在解决实际物理问题时,数学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模型、分析数据、推导方程,并最终求解问题。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一、建立合适的模型在解决物理问题之前,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合适的模型。

模型可以是一个数学方程、图表,或者更复杂的计算模拟。

模型的选择要根据所要研究的物理现象和问题的特点来确定。

建立模型的关键是理解物理过程并转化为数学表达。

从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抽象和简化,将现实世界中的复杂现象用数学符号来描述。

例如,当我们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假设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

根据物理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我们可以建立自由落体运动的方程,如s=ut+0.5at^2,其中s表示物体的位移,u表示初始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

二、分析实验数据在解决实际物理问题时,通常需要进行实验研究来获取相关的数据。

通过数据的分析,可以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进一步优化模型。

对于实验数据,我们可以使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

例如,可以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指标,来描述数据的特征和相关性。

另外,通过绘制图表可以更直观地观察数据的规律和趋势。

例如,可以绘制散点图、折线图等来展示数据的分布和变化情况。

图表的选择要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来确定。

三、推导数学方程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数学方程是描述物理现象的关键。

通过推导数学方程,可以获取物理系统的定量描述,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推导数学方程的过程通常基于物理定律和已知的条件。

在推导过程中,可以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进行计算和变换。

通过合理的假设和推理,可以逐步推导出数学方程。

例如,当我们研究弹簧振动系统时,可以运用胡克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推导。

通过分析弹簧的弹性特性和物体的加速度,可以得到弹簧振动的微分方程,从而求解系统的振动频率和周期。

四、求解数学问题在得到数学模型和方程之后,我们可以通过求解数学问题来获得实际物理问题的答案。

高中物理学习中的数学建模技巧

高中物理学习中的数学建模技巧

高中物理学习中的数学建模技巧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数学建模是一项重要的技巧。

通过数学建模,我们可以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数学方法求解,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现象。

本文将介绍几种高中物理学习中常用的数学建模技巧,并探讨其应用。

一、单位换算与量纲分析在物理学习中,单位换算是一个基本的技巧。

对于不同的物理量,我们常常需要进行单位换算,以便于比较和计算。

例如,当我们需要将速度从米/秒转换为千米/小时时,就需要进行单位换算。

在进行单位换算时,我们需要注意保留正确的数量级,并仔细处理单位之间的关系。

量纲分析是另一个重要的数学建模技巧。

通过对物理量的量纲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例如,对于弹簧的周期,我们可以通过量纲分析得到与弹簧常数、质量和弹簧振幅有关的关系式。

通过单位换算与量纲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物理问题。

二、函数拟合与数据处理在实验中,我们常常需要通过测量和观察获得一系列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函数拟合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技巧。

通过拟合实验数据与某个数学函数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数学模型,从而预测和分析更多的数据。

例如,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指数拟合,得到光电效应的定律,并用该定律解释更多的实验现象。

数据处理是与函数拟合密切相关的一项技巧。

在处理实验数据时,我们需要进行平均值计算、误差分析、线性回归等操作,以得到可靠的结果。

例如,在测量物体的重力加速度时,我们需要通过多次测量得到平均值,并计算出对应的标准差,以评估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三、微分方程与动力学建模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我们常常需要建立微分方程模型,以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

微分方程是一种描述物体变化率的数学工具,通过建立微分方程,我们可以求解出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自由落体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关于时间的二阶微分方程,求解出物体的高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题中的运用研究

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题中的运用研究

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题中的运用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题中的运用方式。

通过具体分析数学在力学、电磁学、光学和热学题中的应用,揭示了数学与物理的紧密关联。

数学知识在力学中用于计算力的大小和方向,在电磁学中用于求解电场和磁场分布,光学中用于光的折射和反射计算,热学中用于热能转化和热传导分析。

数学作为物理学学习的基础,对高中物理学习至关重要。

在未来研究中,可以深入探讨数学与物理之间更深层次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数学知识在物理问题中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进而提高物理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物理题、数学知识、运用方式、力学、电磁学、光学、热学、重要性、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数学和物理作为两门密切相关的学科,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常常感到困惑和困难,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充分理解数学知识在物理题中的运用方式。

在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中,学生往往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力学、电磁学、光学、热学等领域的问题。

由于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构成了一种崭新的知识体系,学生往往难以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本研究旨在探讨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题中的运用方式,深入分析数学在不同物理学科中的具体应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其学习成绩。

通过研究数学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为未来的教学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题中的运用方式,分析数学知识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情况,深入研究数学对高中物理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对数学知识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进行剖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本研究还旨在为未来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提供参考,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对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题中的运用研究,可以深化对物理学科的理解和应用,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数学模型的应用案例

数学模型的应用案例

数学模型的应用案例数学模型是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建立各种方程和函数来描述、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提。

这种模型可以用于解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工程领域的问题。

下面是数学模型的一些应用案例:一、温度变化模型在气象领域,数学模型经常被用于对温度变化进行预测和分析。

例如,气象学家使用数学模型来建立气温和时间之间的关系,以便预测未来几天的气温。

这些模型考虑了大气压力、太阳辐射、地球自转等因素,通过数学方程表示温度的变化规律。

这样的模型能够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安排。

二、股票市场预测模型在金融领域,数学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股票市场的预测和分析。

投资者可以使用数学模型来建立股票价格和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如市场供求关系、公司业绩、宏观经济环境等等。

通过数学计算,可以预测股票价格的变化趋势,帮助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三、交通流量模型在城市规划领域,数学模型被用于分析和规划交通流量。

交通工程师可以使用数学模型来描述车流量、信号灯设置、道路拥堵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和测量,可以将这些关系转化为数学方程,并根据模型的预测结果来优化交通流量,减少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四、传染病模型在公共卫生领域,数学模型被广泛用于传染病的控制和防控策略的制定。

数学家根据感染速率、康复率、致死率等参数,建立了各种传染病模型,如SIR 模型、SEIR 模型等。

通过这些模型,可以预测疫情的发展趋势,并评估各种干预措施的效果,从而制定出更有效的防控策略。

五、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中,数学模型被广泛用于对物理现象的研究和解释。

例如,在力学中,可以使用牛顿定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把质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表示为时间的函数。

这些数学模型可以帮助科学家理解物理世界的规律,预测天体运动、电磁场分布等现象。

总之,数学模型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各个领域。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对实际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利用数学建模方法解析几个物理问题

利用数学建模方法解析几个物理问题

数学不仅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工具,数学方法更是物理学研究方法之一。

下面通过对中职物理几个具体问题的解析,让大家来体会数学建模这个物理素养的重要性。

一、函数模型函数模型就是建立所求量或所研究量与已知量或决定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运用函数的运算或性质进行运算或判断。

这是物理解题中最常用的数学模型,一般用来解决最值问题或变量问题比较方便。

例1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红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m/s 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m/s 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赶过汽车。

(1)求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少?(2)何时再次相遇?解析:建立自行车与汽车之间距离的函数关系式。

第(1)问就是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第(2)问就是解一元二次方程问题。

设汽车起动后经时间t ,则汽车的位移x 1=12at 2=32t 2,自行车的位移x 2=vt=6t ,追上之前二者间距函数为Δx =x 2-x 1=6t -32t 2.(1)对距离函数配方有:Δx =6t -32t 2=-32(t -2)2+6显然,当t=2s 时,Δx 最大为6m 。

即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2s 两车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6m 。

(2)相遇就是距离Δx =0,6t -32t 2=0,t 1=0,t 2=4s.t 1=0,实际意义就是刚开始是相遇;t 2=4s 实际意义就是再次相遇的时间。

二、三角模型涉及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矢量的问题,可以用三角形法则画出矢量三角形,运用三角形的构成条件、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点到直线的距离等几何知识进行解析。

例2如图1所示,用细绳AB 悬吊一质量为m 的物体,现在AB 中的某点O 处再结一细绳,用力F 拉细绳,使细绳的AO 部分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后保持不动,则F 的最小值是多少?解析:以O 点为研究对象,则它在拉力F AO 、拉力F BO =mg 和拉力F 作用下处于静止平衡三个力矢量,构成封闭三角形。

巧用数学建模解物理问题

巧用数学建模解物理问题


② ③
联立①②③解得 f =
: — — 。 : — : : — — — — 一
/ i0 o0  ̄ + (n es ̄ o0i tn +c /I 2s Ooq+ess ) s s i n


汽车做匀加速运动, 其位移为: = a { t
两车相距为: s=S —s =V 一 a =6 一 △ l 2 t { t t 2
大。
②两个正数 的和 一定 时 , 两数 相 等时 , 积最 其

1 l
2 如 果 a b c为 正 数 , 有 a+b+c≥ . ,, 则 3√ac 当且仅 当 a=b b, =C时 , 上式取“ 号 。 =” 推论 : ①三个正数 的积 一定 时 , 数相 等时 , 和最 三 其 ,o J 、 ②三个正 数的 和一定 时 , 数相 等 时, 三 其积最 大。 三 、 用 三 角 函数 求 极 值 利 1 利用三角函数 的有界性求极值 . 如果所求物理量表达式 中含有 三角 函数 , 利 可 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求极值 。若所求物理量表达式 可化为“ Y=A ia oa 的形式 , s es ” n 可变为
对于复杂 的三角 函数 求极值 时 , 需要把 不同 先
Ⅳ + Fs 0: G i n
若 n< , 当 =一 时 , 0则 Y有极 大值 , y 为 一
4a — bz c
— ;
例 1一辆汽车在十字路 口等候绿灯 , . 当绿灯亮 时汽车以 3 / 的加速 度开 始行驶 。恰在 这时一 ms 辆 自行车 以 6 s的速度匀 速驶 来 , 后边 赶过 汽 m/ 从 车。汽车从路 口开 动后 , 追上 自行车 之前 过多长 在 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 解: 经过时 间 t , 后 自行车做 匀速运动 , 其位 移 为 S =V, l t

物理方法有哪些

物理方法有哪些

物理方法有哪些物理方法是指通过运用物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手段来解决问题、探索规律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物理方法被广泛应用,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物理方法。

首先,物理实验是物理方法中最为重要的一种。

通过设计实验、观测现象、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可以验证理论、发现新规律。

比如,通过进行杠杆实验可以验证力的平衡条件,通过光的干涉实验可以验证光的波动性质。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

其次,数学方法在物理研究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物理学家常常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物理现象,利用微积分、线性代数等数学工具来解决物理问题。

比如,牛顿力学中的运动方程、电磁学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等都是通过数学方法得到的。

数学方法的运用使得物理学的理论更加严密和精确。

此外,观察方法也是物理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特点,可以得出一些重要的结论。

比如,通过观察天体运动可以发现行星的运动规律,通过观察光的折射可以得出折射定律。

观察方法是物理学家最早采用的方法之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

此外,理论推导是物理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

物理学家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分析和推理,得出一些重要的理论和结论。

比如,通过对热力学过程的分析可以得出热力学第一定律,通过对电荷守恒的推导可以得出电荷守恒定律。

理论推导是物理学家在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也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手段。

最后,模拟方法也是物理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利用计算机模拟物理现象的发展和演化,可以得出一些重要的结论。

比如,通过计算机模拟可以得出地球的运动规律、物质的相变规律等。

模拟方法的应用使得物理研究更加直观和具体。

总之,物理方法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物理实验、数学方法、观察方法、理论推导和模拟方法等手段,物理学家可以揭示物质世界的规律,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物理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数学建模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数学建模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来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在物理领域中,数学建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数学建模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I. 初始条件的建模和求解物理问题中,我们往往需要确定初始条件,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数学建模提供了一种定量的方法来描述初始条件,并通过数学分析来求解。

例如,考虑一个抛掷物体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抛体运动的数学模型来求解物体的轨迹。

首先,我们假设物体的初始位置为(x0, y0)、初始速度为(v0x, v0y)。

通过运动方程和初值条件,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位置函数x(t)和y(t)。

II. 物理规律的建模和验证物理问题中,我们还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物理规律,并验证这些规律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例如,考虑一个简单的弹簧振动问题。

假设弹簧的振动满足胡克定律,即弹性力与位移成正比。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弹簧振动的微分方程来描述这一规律,并通过数值模拟或实验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III. 物理系统的优化和控制数学建模还可以帮助我们优化和控制物理系统,使其达到最佳状态。

例如,考虑一个光学问题,我们希望设计一种透镜,使得光线能够聚焦到一个点上。

通过建立透镜的数学模型,我们可以确定透镜的形状和参数,以使得光线聚焦效果最好。

IV. 物理问题的预测和模拟数学建模还可以用于预测物理问题的发展趋势和模拟实际情况。

例如,考虑一个天气预报的问题。

我们可以建立气象模型,通过分析大气运动、温度分布等因素,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

这种数学建模在气象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V. 物理问题的解释和理解数学建模还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和理解物理问题,从而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本质。

例如,考虑一个经典的力学问题——行星运动。

通过建立行星运动的数学模型,我们可以解释行星的椭圆轨道、开普勒定律等现象,并深入理解行星运动的机制。

综上所述,数学建模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广泛而重要。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深化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人教版物理教材中的数学与物理的融合与拓展方法指导

人教版物理教材中的数学与物理的融合与拓展方法指导

人教版物理教材中的数学与物理的融合与拓展方法指导在人教版物理教材中,数学与物理的融合与拓展方法指导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融入数学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物理概念,拓展他们的物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在人教版物理教材中,如何有效地融合数学与物理,并提供一些指导方法。

一、数学与物理的融合意义数学与物理是两门密切相关的学科,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内在联系。

数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工具,通过数学的抽象和逻辑推理,能够更清晰地描述物理规律和现象,揭示物理学的本质。

而物理学则为数学提供了实际应用场景,让数学理论产生实际价值。

融合数学与物理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门学科。

数学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推导出物理规律。

而物理的实际应用场景可以使数学理论更加具体化,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实际意义的认识。

二、融合数学与物理的方法指导1. 强调数学与物理的概念联系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数学概念来解释物理概念。

例如,在学习运动学时,可以引入数学中的函数概念,用函数关系式来描述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运动学概念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2. 运用数学方法求解物理问题物理学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

例如,在学习力学时,可以通过运用向量运算、几何形状等数学工具,求解合力、力的方向等问题。

这种综合运用数学与物理的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中的数学运用在物理实验中,常常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这是将数学与物理融合的一种有效途径。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图表绘制。

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巩固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认识,也提高了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4. 利用模型和模拟工具进行数学与物理的拓展数学与物理的融合还可以通过建立模型和使用模拟工具来实现。

物理问题和数学模型的关系

物理问题和数学模型的关系

物理问题和数学模型的关系
物理问题和数学模型是密切相关的。

物理问题描述了自然界中发生的现象和规律,而数学模型则是对这些现象和规律进行数学化的抽象表示。

数学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物理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方程、函数和关系,将物理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化和约束关系转化为数学形式,从而使问题更易于分析和求解。

数学模型能够提供关于物理系统行为和性质的定量预测和解释。

物理问题可以通过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并且数学模型也可以通过实验观测的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正。

物理学家利用数学模型来推导出物理定律和规律,从而指导实验的设计和解释实验结果。

总之,物理问题和数学模型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关系,数学模型提供了一种抽象的数学语言和工具,帮助我们理解、描述和解决物理问题。

物理学习的技巧如何利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

物理学习的技巧如何利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

物理学习的技巧如何利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规律的学科,而数学则是一种用于描述和解决问题的语言和工具。

在物理学习中,数学在解决物理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一些物理学习的技巧,并介绍如何利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

一、理解数学工具的物理意义在学习物理时,我们经常需要应用数学工具来解决问题,例如计算速度、加速度、力等。

理解这些数学工具背后的物理意义是至关重要的。

当我们明白了数学概念与物理概念之间的关联后,就能更加准确地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

例如,在描述物体运动时,我们可以用速度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用加速度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数学上的导数概念帮助我们理解物体运动的变化情况。

因此,通过学习数学中相关的导数概念及其在物理中的物理意义,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物理问题。

二、运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数学模型是物理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我们能够将复杂的物理问题简化为数学问题,从而更容易进行分析和解决。

在物理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实际情境,需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进行求解。

例如,在研究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自由落体运动时,我们可以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通过建立一组运动方程,包括位移、时间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利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三、运用数学方法求解物理公式物理学中存在着许多重要的物理公式,这些公式经过实验和观察总结得出,并且通常具有数学表达方式。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数学方法推导和利用这些物理公式解决问题。

例如,牛顿第二定律 F=ma 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公式,用于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与施加于它的力之间的关系。

在解决一个涉及力和运动的物理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运用数学方法,将已知的物理量代入数学公式中,从而求解出未知的物理量。

四、使用数学工具进行计算和图像分析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计算器和图像分析软件。

高中物理数学模型应用教案

高中物理数学模型应用教案

高中物理数学模型应用教案1. 引言本教案旨在探讨高中物理与数学的交叉应用,通过构建物理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介绍物理数学模型的定义、分类和应用,并提供一些示例教案供参考。

2. 物理数学模型的定义与分类2.1 物理数学模型的定义物理数学模型是指利用数学方法和工具描述和分析物理系统或现象的数学表达式或方程组。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自然规律,预测实际现象,并优化问题解决方案。

2.2 物理数学模型的分类•解析模型:使用已知的物理定律和公式,直接求解出结果。

•数值模型:使用计算机或其他工具进行近似计算,得到结果。

•统计模型:通过收集大量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推断规律并作出预测。

•动力学模型:描述系统的运动状态和变化规律。

3. 物理数学模型应用教案示例3.1 教案一:自由落体运动目标:通过构建自由落体运动的数学模型,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

1.引入:使用林肯铜板和羽毛进行实验,观察它们同时落地时的现象。

2.知识背景: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3.模型建立:通过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4.实践应用:让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实际物体在自由落体过程中的参数,并与理论模型进行对比验证。

5.讨论与总结: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的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3.2 教案二:受力分析与斜面运动目标:通过构建斜面上物体运动的数学模型,探究受力分析及其影响因素。

1.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从斜坡上滑下的纸片或小车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规律。

2.知识背景:介绍重力、摩擦力和斜面倾角等概念,并解释它们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模型建立:通过受力分析,建立斜面上物体运动的数学模型。

4.实践应用:让学生设计实验,测量斜面上物体运动的参数,并与理论模型进行对比验证。

5.讨论与总结:引导学生探讨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之间的关系,发现实际因素对模型的影响。

4. 总结本教案通过两个示例教案展示了高中物理数学模型在自由落体和斜面运动方面的应用。

物理问题解决的建模过程和教学策略例谈

物理问题解决的建模过程和教学策略例谈

物理问题解决的建模过程和教学策略例谈
建模过程是指用数学工具表达物理问题,将物理实体或现象抽象
成合乎逻辑的数学模型。

它是物理问题解决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利
用数学工具有效地将物理问题抽象为数学形式,以便系统地研究物理
现象,推导出物理量之间的联系、解决物理问题,甚至发现新的物理
现象。

针对不同物理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建模过程。

例如,由基本
常量及基本力学公式可以建立物体运动的数学模型,由基本热力学公
式可以建立受温度影响的过程的数学模型,由基本光学公式可以建立
受光所影响的光学过程的数学模型等。

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有若干过程可以借助,如:首先确定问题所
需要的描述性变量(参与者、量、物体);然后选择合适的物理模型,如力学模型、热力学模型、磁学模型等;再根据物理模型,建立数学
模型;最后,通过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得到满足要求的结果。

而提高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就需要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首先,应该给予学生关于“什么是物理问题”以及物理研究的方
法和步骤的全面介绍;其次,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研究过程,教
师应采用系统教学法,将物理问题研究过程分为几个分步:比如,确
定参与者、量和物体;选择合适的物理模型;建立数学模型;推导出
物理量之间的联系;求解物理问题等;此外,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相
应的物理模型,让他们自己去研究问题,自主解决问题。

物理问题解决的建模过程和教学策略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物理问题,加深对物理基础知识结构的认识,学会利用物理基础知识去构建
物理事实模型,学会系统地解决物理问题,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效果。

浅谈数学思维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影响

浅谈数学思维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影响

浅谈数学思维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影响数学思维是指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数学思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物理学是一门依赖数学来描述和解释自然现象的学科,因此数学思维对初中物理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数学思维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影响展开讨论,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对初中物理教学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要求逻辑严密、推理缜密,能够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许多物理现象都可以通过数学的模型来描述和解释。

比如在学习速度、加速度等物理概念时,学生可以运用数学的知识来进行分析和计算,通过公式及图表来揭示物理规律的本质。

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对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助于学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数学思维的抽象性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求解提供了新的思路。

物理学中的许多问题都需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数学思维的抽象性对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学生需要将问题进行抽象化处理,通过建立物体的受力分析图,套用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的公式,从而得出结论。

这种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更深入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并且能够更快速地解决物理问题。

数学思维的计算能力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学习效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物理学中有许多概念和定律都需要通过数学计算来验证和应用。

比如在学习力和运动学时,学生需要通过数学计算来解决各种力和物体运动状态的相关问题。

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计算能力,能够熟练地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物理问题。

数学思维的计算能力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

数学思维的发散性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物理学是一门探究自然规律的学科,而数学思维的发散性特点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培养出创新的能力。

数学建模在物理问题解决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建模在物理问题解决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建模在物理问题解决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认知水平的提高,大量的科学理论得到了探索和发展,这其中,数学建模已经成为物理问题解决中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文将介绍数学建模在物理问题解决中的应用研究,并探讨其实际应用的效果。

1.数学建模在物理问题解决中的作用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对于人们了解世界的认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在探索和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数学建模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数学建模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数学建模在物理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1.更加直观的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是数学建模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物理模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物理问题。

而数学建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将物理模型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从而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物理问题的本质。

1.2.更加精确的计算物理问题通常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而数学建模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更加精确的计算,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

同时,数学建模还可以帮助人们预测物理现象的发生,从而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更好的效果。

1.3.更加高效的解决方案物理问题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解决,而数学建模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提供更加高效的解决方案,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节约时间和精力。

2.数学建模在物理问题解决中的应用实例数学建模在物理问题解决中的应用实例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其中几个比较经典的实例。

2.1.热传导问题热传导问题是物理学中比较重要的问题之一,而数学建模可以通过建立热传导方程,计算温度分布和热传导速率等参数,从而更好地解决热传导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数学建模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热传导问题的解决中。

2.2.机械分析问题机械分析问题是物理学中另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而数学建模可以通过建立机械分析方程,计算机械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力等参数,从而更好地解决机械分析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数学建模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分析问题的解决中。

数学建模在物理领域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在物理领域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在物理领域中的应用物理学是研究非生命自然现象的科学。

它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对象包括力、能量、物质、运动、空间和时间等。

数学建模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可以帮助解决物理问题。

本文将从物理问题出发,介绍数学建模在物理领域中的应用。

一、动力学问题动力学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动力学问题中,数学建模通常采用微积分和常微分方程的方法。

例如,当一个物体在某个介质中做匀变速运动时,可以运用运动学公式来描述它的运动状态,但动力学研究的是物体背后的力的作用和相对应的加速度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数学建模将用到牛顿第二定律,通过运用微积分和常微分方程的方法来求解这个问题。

二、场论问题场论是指在空间和时间中描述物理现象的框架。

它可以被用来描述电磁场、引力场和基本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在场论问题中,数学建模通常采用偏微分方程和群论等数学工具来求解问题。

例如,电磁场问题可以通过麦克斯韦方程式来描述,通过它的变化来找到电场和磁场的变化规律。

这个过程需要运用到偏微分方程的方法。

三、统计物理问题物理学中的统计物理是研究复杂系统的学科。

它研究的是由大量粒子组成的系统,如气体、液体和固体等。

在统计物理问题中,数学建模通常采用概率统计的方法。

例如,布朗运动问题是指颗粒在介质中随机运动的现象。

概率统计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颗粒的分布规律和运动规律。

四、液体力学问题液体力学是研究液体在运动中的理论和实验的科学。

它包括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和物态方程等研究内容。

在液体力学问题中,数学建模通常采用微积分和偏微分方程的方法。

例如,当一个液体在管道中流动时,可以通过应用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来描述它的运动,通过偏微分方程的方法来求解这个问题。

五、物理模拟问题物理模拟是通过计算机模拟来研究物理现象的学科。

它可以用于研究各种问题,例如引力相互作用、核能反应和电磁波传播等。

在物理模拟问题中,数学建模通常采用计算机模拟、数值计算以及矢量分析和微积分等方法来求解。

数学建模在物理研究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在物理研究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在物理研究中的应用数学建模是一种将实际问题抽象化为数学模型的方法,通过数学模型的分析和求解,可以得到对实际问题的深入理解和解决方案。

在物理研究中,数学建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物理现象,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一、微分方程在物理研究中的应用微分方程是数学建模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它描述了物理现象中的变化规律。

在物理研究中,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微分方程来建模和求解。

以牛顿第二定律为例,它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通过建立物体的运动微分方程,可以求解出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变化。

这对于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预测物体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微分方程还可以用于描述热传导、扩散、振动等物理现象。

通过建立相应的微分方程模型,可以研究这些现象的规律和特性,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

二、概率论在物理研究中的应用概率论是研究随机现象的数学理论,它在物理研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在物理实验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随机性,通过概率论的方法可以对这些随机现象进行建模和分析。

例如,在粒子物理研究中,粒子的衰变过程往往是一个随机事件。

通过概率论的方法,可以建立粒子衰变的概率模型,预测粒子衰变的规律和特性。

这对于研究基本粒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概率论还可以应用于统计物理学中。

统计物理学研究的是大系统中的微观粒子运动和宏观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概率论的方法,可以建立系统的统计模型,研究系统的平衡态和非平衡态,揭示物质的宏观性质和相变规律。

三、优化理论在物理研究中的应用优化理论是研究如何找到最优解的数学理论,它在物理研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在物理实验和工程设计中,往往需要找到最佳的方案或参数配置,通过优化理论的方法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例如,在光学设计中,如何设计出具有最佳光学性能的透镜系统是一个重要问题。

通过建立光学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运用优化理论的方法,可以求解出最佳的透镜参数配置,实现光学系统的高性能。

建立微元模型,巧用动量定理解决四类问题

建立微元模型,巧用动量定理解决四类问题

I= = ,受到的合外力 F=F安 =BIL,即 -
=ma,导
体棒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v-t 图像如图 2 所示,最 终导体棒静止。
(1)整个过程中导体棒的位移:v-t 图像与横坐标所围 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Δx=vΔt,取非常小的时间段 Δt 为一个 微元过程,vi 表示 Δt 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根据牛顿第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20 年度一 般课题”,课题名称: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中学数学建模单 元化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3056。)
40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39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科加油站}
·提高站·
位移、电荷量及能量等问题。由于安培力与速度相互关联、 相互影响,因此电磁感应中的非匀变速运动问题用常规动 力学方法往往难以解决。灵活运用微元思想,将运动过程随 时间变化分割成“微元段”,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物理过 程,运用数学方法进而使问题得解。
喷口喷出后到达玩具底面时的速度大小为 v,对于 Δt 时间 内喷出的水,由机械能守恒得 (Δm)v2+(Δm)gh= (Δm) v02。在 h 高度处,Δt 时间内喷射到玩具底面的水沿竖直方 向的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 ΔP=Δmv,设水对玩具的作用力 的大小为 F,根据动量定理有 FΔt =Δρ,由于玩具在空中悬
二定律有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m ,变形得到整个过程中动量定理表
达式 -
viΔt= mΔv,即 -
Δx= m(v0),对
整个过程累加后得 x=mv0,所以整个过程中导体棒的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数学模型 解决物理问题赖文奇 黄代敏(浙江省永康市明珠学校 浙江 永康 321300)摘 要:通过对物理问题的探索和求解,总结出中学物理问题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建立与物理问题对应的数学模型,化物理问题为数学问题,从而用中学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求出物理问题.关键词:物理教学 数学知识 数学模型随着新课考改的深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各学科之间的渗透不断加强,作为对理解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及运算能力都有很高要求的物理学科,如果能与数学知识灵活整合,将会拓展优化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均值不等式、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导数、因式分解、三角函数、有关圆的知识、数形结合思想等中学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解题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求解物理过程中要想能与数学知识进行灵活的整合,充分发挥数学的作用,往往要进行数学建模。

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模式如下:(一) 二次函数性质的应用:例1、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m/s 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

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m/s 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赶过汽车。

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解:经过时间t 后,自行车做匀速运动,其位移为Vt S =1, 汽车做匀加速运动,其位移为:2221at S = 两车相距为:222123621t t at Vt S S S -=-=-=∆ 这是一个关于t 的二次函数,因二次项系数为负值,故ΔS 有最大值。

当有最大值时S ,s a b t ∆=-⨯-=-=)(2)2/3(262)(6)2/3(4604422m a b ac S m =-⨯-=-=∆。

说明1:对于典型的二次函数c bx ax y ++=2,若0>a ,则当ab x 2-=时,y 有最小值,为a b ac y 442min -=;若0<a ,则当abx 2-=时,y 有最大值,为a b ac y 442max -=。

说明2:对于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有解的充要条件是0≥∆;极值为:aac b 442-。

对于例题1,我们可以转化为二次方程求解:将221236t t S S S -=-=∆ 可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021232=∆-+-S t t , 要使方程有解,必使判别式0)2()3(412422≥∆-⨯-⨯-=-=∆S ac b , 解不等式得:6≤∆S ,即最大值为6m(二)均值不等式的应用:例2、一轻绳一端固定在O 点,另一端拴一小球,拉起小球使轻绳水平,然后无初速度的释放,如图所示,小球在运动至轻绳达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小球所受重力的瞬时功率在何处取得最大值?解:当小球运动到绳与竖直方向成θ角的C 时,重力的功率为: P=mg υcosα=mgυsinθ…………①小球从水平位置到图中C 位置时,机械能守恒有:221cos mv mgL =θ……………② 解①②可得:θθ2sin cos 2gL mg P = 令y=cosθsin θ)sin sin cos 2(21)sin cos 2(21sin cos 222422θθθθθθθ⋅⋅===y2)cos (sin 2sin sin cos 222222=+=++θθθθθ 又由基本不等式abc c b a 3≥++知:当且仅当θθ22sin cos2=,y 有最大值33cos cos 1cos 222=-=θθθ:得由 ∴当33cos =θ时,y 及功率P 有最大值。

说明:1、如果a ,b 为正数,那么有:ab b a 2≥+ ,当且仅当a=b 时,上式取“=”号。

若两个正数的积一定,则两数相等时和最小;若两个正数的和一定,则两数相等时积最大。

说明2、如果a ,b ,c 为正数,则有33abc c b a ≥++,当且仅当a=b=c 时,上式取“=”号。

若三个正数的积则当三数相等时和最小;若三个正数的和一定则三数相等时积最大。

(三)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知识的应用例3、如图所示,底边恒定为b,当斜面与底边所成夹角θ为多大时,物体沿此光滑斜面由静止从顶端滑到底端所用时间才最短?此题的关键是找出物体从斜面顶端滑至底端所用时间与夹角的关系式,这是一道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综合题,应根据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有关知识列出物理方程。

解:设斜面倾角为θ时,斜面长为S ,物体受力如B图1图所示,由图知θcos bS =…………① 由匀变速运动规律得:221at S =…………②由牛顿第二定律提:mgsin θ=ma …………③ 联立①②③式解得:θθθ2sin 4cos sin 22g bg ba St ===可见,在90°≥θ≥0°内,当2θ=90°时,sin2θ有最大值,t 有最小值。

即θ=45°时,有最短时间为:gb t 4min =。

说明:y=sinx 的值域是[-1,1],当x=Z k k ∈+,22ππ时有最大值1。

例题4、物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理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µ,物体重为G ,欲使物体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最小拉力F 为多大?该题的已知量只有µ和G ,说明最小拉力的表达式中最多只含有µ和G ,但是,物体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F 可由夹角的不同值而有不同的取值。

因此,可根据题意先找到F 与夹角有关的关系式再作分析。

解:设拉力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根据题意可列平衡方程式, 即0cos =-f F θ……① G F N =+θsin ……②N f μ=…………③ 由联立①②③解得:)sin cos cos (sin 1cos sin 2φθφθμμθθμμ++=+=G G F )sin(12φθμμ++=G, 其中μφ1tan =, ∴G F 2min 1μμ+=说明1:θθcos sin b a y +=的最大值为22b a +。

说明2:对于例题4,我们也可用矢量知识求解: 将摩擦力f 和地面对木块的弹力N 合成一个力F',如图,F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μφ==Nftan (为一定值)。

这样木块可认为受到三个力:重力G,桌面对木块的作用力F'和拉力F 的作用。

尽管F 大小方向均未确定,F ’方向一定,但大小未定,但三力首尾相连后必构成三角形,如右图所示。

只用当F 与F ’垂直时,即拉力与水平方向成φ角时,拉力F 最小为φsi n G F =,而221tan 1tan sin μμφφφ+=+=,故21sin μμφ+==GG F(四)数学思想“数形结合”在解物理题中的应用例5、从车站开出的汽车作匀加速运动,它开出一段时间后,突然发现有乘客未上车,于是立即制动Ff G图4图3做匀减速运动,结果汽车从开动到停下来共用20秒,前进了50米。

求这过程中汽车达到的最大速度。

解:设最大速度为vm,即加速阶段的末速度为vm : 画出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右图所示,图线与t 轴围成的面 积等于位移。

即:m V t S ⨯⨯=21即:s m :V V mm /5202150=⨯=解得 说明:数形结合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数学思想,在物理解题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一思想,有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利用数学求导的方法求极值例6、如图所示,相距2L 的A 、B 两点固定着两个正点电荷,带电量均为Q 。

在它们的中垂线上的C 点,由静止释放一电量为q ,质量为m 的正检验电荷(不计重力) 。

试求检验电荷运动到何处加速度最大,最大加速度为多少?解:由于对称性,在AB 的中点受力为零,在AB 中垂线上的其它点所受合力均是沿中垂线方向的。

当q 运动到中垂线上的D 点时,由图可知θθθsin )cos /(2sin 221L kQqF F ==合故其加速度为:)sin (sin 2cos sin 23222θθθθ-===m LkQq m L kQq mF a 合 发现加速度是一个关于θ的函数,令θθθ3sin sin )(-=fθθθθθcos sin 3cos )('(2-=f )f 的导数为则 0cos sin 3cos ,0)('2=-=θθθθ即令f ,33sin =θ:解得,(不合题意有极值,900=θ) 即3923333)(33arcsin 2=⎪⎪⎭⎫ ⎝⎛-=有极大值为时θθ,f 所以当33arcsin=θ时,加速度有最大值为:3942mL KQq说明:函数f(x)在点x=x 0的导数是曲线在该点处切线的斜率tan α。

如果f '(x 0) =0, 则在x 0处函数有极值。

以上用数学知识是解高中物理题的常用方法,在使用中,还要注意题目中的条件及“界”的范围。

要求同学们扎实掌握高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在分析清楚物理过程后,再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要具备较好的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抽象成数学数学问题的意识。

参考文献:[1]曹伟达.《高中物理解题中的数学技巧》.农村读物出版社 2001.1图6t图5[2]刘品德.应用数学方法求解物理极值问题.《中学物理》.哈尔宾师范大学.1999年[3]姚勇.极值问题的情景分析法.《物理的教与学》.1998年2月[4]张大同.《走向金牌之路》注:本文发表于《中学生数理化》2007年第四期(教研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