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管理(容量管理)

合集下载

第4讲 旅游景区容量管理

第4讲 旅游景区容量管理
管理承载力指的是景区内为游客游览服务的和监督、规范游客 行为的设施和人员能够接待的游客数量。 服务承载力指的是景区外的为游客旅游活动提供服务的设施和 人员能够接待的游客数量。 基础设施承载力指的是当地的供水部门、供电部门、交通部门 提供产品能够满足的游客数量。
问题:为什么要研究旅游容量和承载力?
1.有计划地分散旅游客流 明确旅游超载原因,有计划地从时间和空间两 方面分散客流。提高供给能力外,最普遍的做 法是利用价格杠杆来平抑旅游淡旺季的差距, 2.旅游客源的多方位化 不同的客源出游时机不同,旅游目的地也不同 ,因而根据旅游客源的多元化特点,设计不同 的旅游线路有效地防止旅游超载与饱和现象。 大道从宏观上分流。 3.正确把握旅游推销的时机和力度 旅游推销和宣传应该建立在一定的旅游资源开 发基础上,应该考虑推销和宣传的成本和后果 把握好时机和力度。
三其它相关概念旅游环境承载力某一旅游区域范围内在不破坏生态环境满足游客最低游览要求心理感应气氛的情况下该旅游区域所能容纳的游客量生态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是指针对一个特定的旅游经济水平需求在生态资源子系统能承受力范围内不致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生态复合系统所能承载的最大当量游客数
景区管理学
Zhejiang A & F University
第一讲 《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概况与旅游景区概述
第一节 旅游容量的概念和研究进展
第二节 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 第三节 旅游环境容量的应用 第四节 旅游容量在实践中的应用
2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第一节 旅游容量的概念和研究进展
一、基本容量和非基本容量 基本容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具体和外延,导出一 系列其他的容量的概念,是旅游规划的可用工具。 非基本容量分类方式指以时间、空间、作用方式、 作用程度等; 非基本容量为依据的分类时间上可以分为现状承 载力和规划承载力,既有承载力又有期望承载力;

《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规范》

《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规范》

《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规范》为了更好地管理旅游景区的游客流量和保障游客的安全,制定了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规范。

该规范主要包括游客容量计算方法,游客容量管理措施和相关法规规定等内容。

一、游客容量计算方法1.人均占用面积计算法:根据景区的总面积、游客密度、游客活动区域等因素,计算出每位游客平均需要的占用面积。

然后根据景区总面积和每位游客的占用面积,计算出景区的最大承载游客数量。

2.游客数量测算法:通过实地测算的方式,统计出在不同时间段内景区的游客数量,再根据实际情况和安全考虑,确定景区的最大承载游客数量。

3.系统模型计算法:利用专业的景区游客容量计算软件,结合景区的地形、气候、游客活动区域等因素,精确计算出景区的最大承载游客数量。

二、游客容量管理措施1.设立进入限制:在景区的入口处设置人流控制设备,如闸机、警示牌等,限制游客的进入数量,确保景区内游客数量在安全范围内。

2.提前预约制度:对于热门景区或特定活动,实行提前预约制度,限制游客数量,避免过度拥挤。

3. 网上实时查询:通过景区官方网站或手机App,实时查询景区内游客数量,提醒游客选择适合的游览时间,避免高峰时段拥堵。

4.预警机制:建立景区游客容量预警机制,一旦游客数量超出安全范围,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保障游客的安全。

三、相关法规规定1.《旅游法》:根据《旅游法》相关规定,景区应当依法确定游客容量,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

2.《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和评定分类管理办法》:景区游客容量是评定景区质量等级的重要指标之一,相关部门应当依法监督管理。

3.地方性法规:各地方政府可根据地方实际情况,结合旅游景区的特点,制定具体的游客容量管理规定,加强对景区的监管。

总之,制定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规范,有助于促进旅游景区的良性发展,提升游客体验,保障游客的安全。

景区管理部门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规规定,科学合理地计算游客容量,加强管理措施,为广大游客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

浅议旅游景区游客容量管理

浅议旅游景区游客容量管理
关 键 词 :旅 游 景 区 ; 游客 容 量 ;影 响 ;管 理 ;
回顾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 ,高速公 路的拥堵与各大旅游景点 的 “ 人 山人海 ” ,令 “ 黄金粥”诸多 的 “ 哀” 与 “ 稠 ”迫人深思 :无论是九寨 沟 的大规模游客滞 留事件 ,还是北京故宫、杭 州西湖 的超载奇观 ,无不 令人对各旅游景 区的管理能力发出质疑 ,集中的、不 合理的游客容量 已
浅 议 旅游 景 区游 客 容 量 管 理
牛海燕
摘 要 :2 0 1 3国庆黄金周刚刚过去 ,期 间各 失热 点旅 游景 区人 山人 海,令 “ 黄金 粥” 诸 多的 “ 哀” 与 “ 稠” 迫人深 思,不合理容 量 引发 了一些列的问题 ,本 文就景 区游客不合理容量产生的诸多消极 影响进行 分析 ,在倡 导旅 游者错峰 出游的 同时 ,从景 区管理的 角度 尝试 探 索出合理可行的游客容量低 满 意度
成 为各大 景区迫在眉睫 的管理 问题 。本文就景区游客不合理容量产 生的 些列 问题进行分析 ,在倡导旅游者错峰出游的同时 ,从景区管理 的角 度尝试 探索出合 理可行 的游客容量管理措施 。



旅 游 景 区 容 量 的定 义

兰 、旅 游 景 区 容 量 管 理 措 施
限 、可 承 受 、可 控 制 的 。 二 、旅 游 景 区 不 合 理 窖 ■ 产 生 的 消 极 影 响
旅游景 区不合理容量 ,即旅游景区容 量饱 和或超载 可以分为长期 的 和短期 的。景 区在发展过程 中,旅游容量无论长期还是 短期的处于饱 和 与超载状态 , 对景 区的发展都将会产生各种消极影 响。 旅游景 区长期 的不合理容量是指连续性的饱 和与超载 ,它对景 区环 境 和设施产生 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破 坏景 区 生 态 环 境 ,造 成 环 境 污染 景区游 客容量 长期处 于饱和或超载状态时 ,会对 自然景观造成 践踏 破坏 ,破坏生态环境。尤其是在旅游高峰期时 ,旅游者为 了避 开拥挤 的 人群或走捷 径而越出游道 ,踩死植物 ,踏实土壤 ,造成 土壤板 结 ,影响 野生动植物的正常繁衍生息。而且 由于大量游客 同时进入景 区 ,这就会 在短期 内产生大量生活垃圾 ,而景区又无法快速彻底清 洁 , 致 使 白色 污 染严重 ,其 中生活污水对以水为特色的旅游景 区破坏 最甚。此外 ,游客 乘坐 的汽车等交通工具 ,会排放出大量尾气造成 大气 污染 ,同时游客 过 量时产生 的噪声会吓走野生动物 ,破坏生态平衡。 2 . 加 速 文物 古迹 的损 蚀 ,造 成 资 源 毁 灭 对那些 以文物古迹资源为主 的景区 ,长期的游客不合理容 量 ,会加 速文物古迹 景观的损蚀 过程 ,造 成这类不 可再 生旅游 资 源的 毁灭 和消 失。 3 . 缩 短 设 施 使 用 寿命 , 产 生安 全 隐 患

旅游景区管理(第四章)

旅游景区管理(第四章)
供水因素经济容量=5440000/200=2.72 (万人/d)。
五、旅游景区最佳容量和最大容量的测定
(一)最佳容量
(二)最大容量
Cr
A•
KA
可持续利用
重点考虑
旅游环境承载力
在某一旅游地环境(指旅游环境系统) 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 (包括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及未来人有 害变化(如环境美学价值的损减、生态 系统的破坏、环境污染、舒适度减弱等 过程)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 (或景点、景区)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 数。
内涵
旅游生态容量
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旅游区在某一时间段内,其 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所能承受的旅 游及其相关活动在规模和强度上极限值的最小值
旅游地空间容量
旅游地设施容量
旅游地生态容量 旅游地社会心理容量
目的地居民心理容量 游客心理容量
旅游容量
容量体系
第二节 旅游景区主要容量的测定
一、基本空间标准
需要对旅游者进行直接的调查,可通过 旅游者对于同一利用场所的拥挤程度与 否和满意程度的多次调查,得出这一场 所的基本空间标准,然后将其调查资料 用到同类型旅游场所的规划与管理中。
环境生态承纳量 资源空间承载量 心理承载量(目的地居民、游客)
经济承载量
旅游容量
概念体系
杨锐定义(1996)
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风景区在某一段时间内, 其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所能承受的旅 游及其相关活动在规模、强度、速度上各极限值 的最小值
内涵
概念体系
旅游容量体系
旅游景区容量的概念体系
5000~3300㎡/
2500~1250㎡/
针叶林地
阔叶林地

旅游环境容量体系

旅游环境容量体系

旅游环境容量体系导语: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旅游景区的人流量也越来越大,给景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提升旅游体验,旅游环境容量体系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容量概念、容量评估和容量管理三个方面介绍旅游环境容量体系。

一、容量概念旅游环境容量是指旅游景区所能承载的最大游客数量,也可以理解为景区的人流量上限。

景区的容量不仅包括人数上限,还包括对环境、资源和设施的承载能力。

旅游环境容量的确定是根据景区的自然、人文和管理等因素来综合评估的。

二、容量评估1. 自然环境评估自然环境评估是旅游环境容量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景区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水资源、土壤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来确定景区的自然资源承载能力。

例如,景区的植被覆盖率、水源供应情况、土壤侵蚀程度等都是评估自然环境容量的指标。

2. 人文环境评估人文环境评估主要考虑景区的文化资源、历史价值、社会接受度等因素。

通过对景区的历史遗迹、文化传承、社会支持等进行评估,来确定景区的人文资源承载能力。

例如,景区的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等都是评估人文环境容量的指标。

3. 设施设备评估设施评估主要考虑景区的交通、住宿、餐饮、厕所等基础设施的状况和承载能力。

通过对交通拥堵情况、酒店住宿率、餐厅服务水平等进行评估,来确定景区的设施设备承载能力。

例如,景区周边道路交通情况、酒店客房数、餐厅座位数等都是评估设施设备容量的指标。

三、容量管理1. 控制游客数量控制游客数量是旅游环境容量管理的核心措施之一。

景区可以通过限制门票销售数量、实行预约制度、设立游客上限等方式来控制游客流量,保护景区的环境和资源。

同时,景区也可以根据不同季节、节假日等因素制定不同的游客容量标准,合理安排游客流量。

2. 优化游览线路优化游览线路是提升旅游环境容量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景区可以根据游客流量和景点容量,合理规划游览线路,引导游客有序游览,避免拥堵和过度集中。

旅游景区游客管理的方法

旅游景区游客管理的方法

- 旅游景区游客管理的方法————————————————————————————————作者:————————————————————————————————日期:第二节旅游景区游客管理的手段问题讨论:假如你是一名景区管理者,你会采用什么措施对游客的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游客在一定时空中总是容易集中,局限于某些季节、部分时段极少数景点,容易造成拥挤、等待等不愉快的旅游体验。

因此,游客管理还必须考虑合理控制旅游景区流量和容量,对数量众多的游客进行有序组织,以维护正常的游客游览和娱乐。

一、景区容量、游客数量调控P93胡在景区管理过程中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调节游客数量,调控景区容量。

1.提高景区旅游供给能力提高景区旅游供给能力,或调控旅游供给的内部结构并辅之以对旅游需求的空间分流。

(1)扩大旅游景区的规模从长远来看,要解决游客过量问题,旅游景区应通过投资建设来增加实际旅游容量,但要尽量避免人工化。

可以通过增设礼品店、旅游活动方式等来实现。

也可以通过加大冷门旅游景点的开发,宣传和引导游客的流向来增大旅游景区实际旅游容量。

✧例如黄山风景区每年游客数量不断攀升。

经过数年努力,黄山开发新景区“西海大峡谷”,使黄山的西海——光明——天海——白云景区相贯通,形成一个新循环,扩大了黄山景区的游客容量,分流进入黄山景区的游客,可大大缓解黄山“客满为患”的压力。

✧御花园小卖部将全部迁出还原古典园林历史风貌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2014年3月26日下午领着媒体记者穿行于故宫御花园的假山古树石径间,采访正在整治的御花园工程。

单霁翔介绍了御花园整治方案的主要内容:园内不再售卖饮食,以提升古典园林的文化氛围。

撤除部分护栏,石子路两边的裸露土地铺上了防护透水板材,以期增加观众活动空间,在坤宁宫东西两侧设立观众服务中心等。

此举将还御花园古典园林历史风貌,让更多观众亲身感受其文化特色与历史内涵;将还更大空间给观众,增加了观众的活动区域。

[整理]《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通用规范(送审稿)》

[整理]《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通用规范(送审稿)》

附件7.《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通用规范(送审稿)》1.1.1.1 目次0前言 (III)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和定义 (4)4 容量测算要求 (5)5 旅游容量测算 (6)6 环境质量 (8)7 容量测算的结果处理 (9)附录A(资料性附录)旅游景区容量指标 (10)前言0本标准由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四川省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四川省旅游局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1.1.1.2 旅游景区容量测算规范01.1.2 范围本标准确定了旅游容量测算要求、旅游容量测算、环境质量、容量测算的结果处理等技术性指标和原则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旅游发展规划及各类旅游区规划和应急预案的制定。

1.1.3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6—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9663-1996 旅店卫生标准GB 16153-1996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 50298—1999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T 18005—1999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 18971—2003 旅游规划通则GB/T 20416-2006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1.1.4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1.2旅游景区tourist attaction具有吸引国内外游客前往游览的明确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游览观光,消遣娱乐,康体健身,求知等旅游需求,应具有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

1.3旅游区规划 tourism area plan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旅游景区容量管理概述

旅游景区容量管理概述

旅游景区容量管理概述引言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景区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和旅行度假的热门目的地。

然而,过度的旅游人流量对于景区的环境和服务质量造成了巨大压力。

为了保护景区环境、提高游客的体验,景区容量管理成为了必要的手段。

本文将介绍旅游景区容量管理的概念、目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用的管理方法。

概念定义旅游景区容量管理指的是在旅游景区内控制游客流量以达到最佳的环境质量和游客体验,并确保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景区容量管理要考虑到景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游客需求和环境承载力等因素,合理规划和定量管理游客数量。

目的和重要性景区容量管理的目的是保护景区的环境和资源,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

具体目标包括: 1. 保护景区环境:合理限制游客数量,减少环境污染和磨损,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

2. 提高游客体验:控制游客数量可以避免过度拥挤和队伍排长,提升游客的游览质量和舒适度。

3. 维持景区可持续发展:合理分配资源和管理游客容量,确保景区长期可持续发展。

景区容量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如果没有合理的容量管理,景区可能面临以下问题: - 环境破坏:过多的游客可能对景区环境造成破坏,破坏了珍稀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破坏了自然景观的原始美。

- 游客体验下降:过度拥挤和排队等待时间过长会降低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

- 人员安全隐患:过度拥挤可能引发人员踩踏等安全事故。

- 无法满足需求:没有合理的容量管理,景区可能无法满足高峰期的游客需求,导致游客流失。

管理方法为了实现有效的景区容量管理,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管理方法:1. 预约制度预约制度是一种常用的景区容量管理方法。

通过提前预订门票或游览时间段,可以合理控制游客数量。

这样可以平衡游客数量,避免过度拥挤。

2. 定量配额景区可以设定每天或每小时的游客配额,控制游客入园数量。

这可以通过发放有限数量的门票或使用电子门票系统来实现。

3. 定时限流定时限流是一种常见的容量管理方法,特别适用于热门景点。

景区管理第四章容量管理

景区管理第四章容量管理

景区管理第四章容量管理1. 现状分析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景区内游客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景区管理部门需要制定有效的容量管理措施,来保证游客的安全和游玩体验。

目前,不同景区采取的容量管理方式存在差异。

有些景区通过设置门票限制游客数量,有些景区通过预约和排队方式调控游客流量。

但是,在实施容量管理措施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场地的大小、景观设施的数量和运营成本等因素。

另外,近年来,许多景区在容量管理方面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例如,不法商贩在景区外非法售卖门票,导致景区游客量超出安全范围;部分景区容量管理措施过于严格,导致游客无法得到良好的游玩体验。

因此,景区管理部门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容量管理措施。

2. 容量管理的重要性合理的容量管理对景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容量管理的重要性:2.1 保证游客的安全景区游客量过大时,容易造成人员拥挤和安全隐患。

例如,游客密度过高、救援和应急处置等问题都会变得更加棘手。

因此,采取一系列的容量管理措施来控制游客数量,有助于确保游客的安全。

2.2 提升游客体验对于参观景区的游客来说,游览的舒适度和体验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过多的游客会影响游客体验,包括长时间的排队、无法拍照、无法享受景区的美景等问题。

2.3 保护景区生态过度开发和拥挤的旅游活动可能导致景区环境的恶化。

因此,合理的容量管理措施可以帮助景区管理保护生态环境,确保景区可持续发展。

2.4 减轻景区管理成本人员空间的限制和游客数量的管理都需要大量的人员投入和资金成本。

合理的容量管理措施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同时也能提高景区的利润。

3. 容量管理的方法针对不同的景区特点和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多种容量管理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理方法。

3.1 门票限制门票限制是景区最常见的控制游客数量的方法之一。

景区设定能接待的游客数量上限,根据有限的门票数量将进入景区的游客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3.2 预约团队模式一些景区采用预约团队模式来控制游客数量。

旅游景区环境容量

旅游景区环境容量

旅游景区环境容量1. 简介旅游景区环境容量指的是一个旅游景区能够承载的游客数量。

它是基于景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以及保护环境和提供最佳游览体验的考虑而确定的。

景区环境容量是旅游规划和管理中重要的参数,对于提高旅游质量、保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2. 定义和标准旅游景区环境容量通常包括了人口容量和车辆容量两个方面。

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景区可以容纳的最大游客数量。

车辆容量是指景区停车场和交通道路可以容纳的最大车辆数量。

在确定旅游景区环境容量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2.1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旅游景区的核心资源,例如山水风景、动植物种类等。

需要评估自然资源的承载力,判断景区能够承载的游客数量。

例如,一座山脉如果有丰富的植被和独特的动物群落,那么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2.2 人文资源人文资源包括历史建筑、文化传统、民族风情等。

这些资源也会对旅游景区环境容量的评估造成影响。

例如,一座古城拥有众多历史建筑和文化传统,游客更倾向于前往参观,因此需要考虑景区容纳更多游客的能力。

2.3 交通设施景区的交通设施对于旅游景区环境容量的评估也非常重要。

如果景区的交通设施不完善,难以容纳更多的游客及车辆,那么景区的环境容量就会受到限制。

2.4 环境保护和游客体验旅游景区环境容量的评估还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游客体验。

不能过度开发和拥挤,导致景区环境恶化和游客体验差。

因此,在评估景区环境容量时,需要综合考虑保护环境和提供最佳游览体验的平衡。

3. 评估方法3.1 定量评估定量评估是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数据进行景区环境容量的评估。

这种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包括游客流量、景区面积、交通状况等参数。

然后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出景区的最大容量。

定量评估方法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评估结果。

3.2 定性评估定性评估是通过专家判断和经验来评估景区环境容量。

这种方法相对于定量评估来说,更加主观。

专家根据自己对景区的了解和经验,综合考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交通设施和环境保护等因素,给出一个相对合理的游客数量。

有关景区旅游容量管理的探析

有关景区旅游容量管理的探析

有关景区旅游容量管理的探析作者:黄婧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4年第12期每到节假日,各个旅游景区都人山人海,节假日出游更是成为人们最头疼的问题,景区游客超出景区实际承载容量,这样的事情频频出现,造成了游客节假日出行的一个大问题,也是景区管理的一个大问题,怎么样才可以使景区旅游容量合理化呢?不合理的景区旅游容量又会给景区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本文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这些问题的探析从而得出对景区旅游容量进行的一个科学化管的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景区旅游产业也发展迅猛,旅游人数急剧增加,尤其是节假日景区旅游容量一直是超出旅游景点的承载力,使得近几年的节假日时期发生了许多景区游客滞留事件,让人们对景区旅游的管理能力产生了一系列的质疑之声,,本文主要是从景区旅游容量管理者角度,对不合理的景区旅游容量管理所导致的消极的影响所进行的问题探析以及提出一些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这些不合理的景区旅游容量管理的问题。

一、景区旅游容量的定义综合以上我的理解就是景区旅游容量就是一个旅游景点的旅游人数正好是这个旅游景区所能承载的最大人数,一旦超过这个景区旅游所能承载的最大人数,将会对这个旅游景区的环境带来一系列消极问题。

二、景区旅游不合理容量产生的消极影响景区旅游一旦发生了不合理的游客容量,将会产生一系列的消极影响,将会对旅游景区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些损失是对旅游景区致命的伤害。

旅游景区不合理的游客容量将会对旅游景区带来以下的伤害:(一)破坏景区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景区旅游一直处于不合理的容量,并一直保持不合理的状态,将会对景区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比如一个旅游景区游客如果超出旅游景区的承载力,游客就没有地方可以走路,造成拥挤,游客就会走到草坪中去,踩踏草坪,破坏土壤,再比如,游客容量超载,挤到没有地方仍垃圾,游客就会随手丢掉垃圾,对旅游景区的环境造成不可小觑的污染,如果旅游景区长期处于游客超载的容量,将会对旅游景区的不论生态环境还是自然环境都会造成破坏。

《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通用规范》

《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通用规范》

《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通用规范》旅游景区是人们休闲、度假、游玩的热门场所,也是国内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游客数量快速增加,如何合理安排景区的游客容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的问题,制定一套通用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提出一份《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通用规范(送审稿)》,以期为景区管理者提供一个科学、有效的计算参考。

一、引言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是指通过对景区游客承载能力的分析与测算,确定一个合理的游客上限人数,以保证景区的安全、舒适度和可持续发展。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旅游景区的游客容量计算。

二、游客容量计算原则1.安全原则:游客容量应以保障游客的安全为首要目标,确保景区各项设施和服务能够正常运行。

2.舒适度原则:游客容量要能够保证游客在景区内的舒适度,游览通道要畅通、设施要完善。

3.可持续发展原则:游客容量应合理控制,以保护景区环境和资源,并维护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游客容量计算方法1.基于景区面积:根据景区的总面积和游客活动区域的占比,计算出每平方米的游客数量,进而得出整个景区的游客容量。

2.基于游览时间:根据景区游览的平均时间和每位游客的游览时间,计算出一天内景区的游客容量。

3.基于设施设备:根据景区的设施和设备数量以及人均使用面积,计算出每天能够承载的游客数量。

四、影响游客容量的因素1.景区道路设施:道路的宽度、通行能力、交通组织等都会影响游客容量。

2.游览设施和通道:游览设施和通道的数量、宽度、限流措施等会决定游客容量。

3.景点游览时间:景点的游览时间会直接影响游客容量。

4.旺季与淡季:旺季和淡季的游客数量差异会影响游客容量的计算。

五、用途与管理建议1.景区规划和设计:在景区的规划和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游客容量的因素,合理布局景点和游览路线,确保良好的游览体验。

2.假期管理:在节假日期间,景区管理者应根据游客容量,采取合理的限流措施,避免拥堵和安全隐患。

游客容量管理应急处置预案

游客容量管理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景区游客数量逐年增加,游客容量管理成为保障游客安全、维护景区秩序、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

为应对突发情况下游客容量超负荷的情况,制定本预案,确保游客和景区安全。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游客容量超负荷情况,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游客安全;2. 维护景区正常秩序,保障景区资源合理利用;3. 最大限度地减少游客和景区损失。

三、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游客容量管理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决策;2. 设立游客容量管理应急处置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和协调;3. 各景区、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应急小组,负责本区域游客容量管理应急工作。

四、应急处置措施1. 游客容量超负荷预警(1)实时监测游客数量,当游客数量接近或达到景区承载量时,立即启动预警机制;(2)通过景区广播、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渠道发布预警信息,提醒游客注意;(3)启动应急广播系统,向游客宣传应急措施和注意事项。

2. 游客分流(1)根据游客流量情况,合理调整景区入口、出口、游览路线等;(2)采取限流措施,如限制游客进入景区、调整游览时间等;(3)引导游客前往景区周边区域游览,减少景区内游客数量;(4)对于不愿等待的游客,提供退票、改签等服务。

3. 游客保障(1)为滞留游客提供临时休息场所,确保游客人身安全;(2)提供餐饮、饮用水等基本生活保障;(3)加强景区内巡逻,确保游客秩序;(4)设立医疗服务点,为游客提供医疗救助。

4. 通讯保障(1)确保景区内通讯设施正常运行,确保游客与外界联系畅通;(2)设置临时通讯点,方便游客求助;(3)通过应急广播系统,及时发布应急信息和游客须知。

5. 生态环境保护(1)加强景区内生态环境保护,确保游客活动不影响景区生态环境;(2)加强景区内垃圾清理,确保景区环境卫生;(3)严格控制游客活动范围,避免对景区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五、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2. 演练内容包括:游客容量超负荷预警、游客分流、游客保障、通讯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3. 演练结束后,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旅游景区容量管理

旅游景区容量管理

C 旅游景区容量的应用
一 影响旅游景区容量的因素 二 旅游饱和与超载
三 在旅游规划开发中的运用 四 在旅游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一、影响旅游景区容量的因素
绝对空间面积与旅游景区容量成正比。 旅游地景区的 对经常超载的旅游地,可扩大其空间面 绝对空间规模 积
旅游地景区的相对空间规模 旅游地景区的功能空间规模 旅游地基础设 任何一种旅游设施的容量过小都会成 施和专门设施 为旅游区的“瓶颈”,使整个旅游区 的容量变小。 的规模
三、旅游景区容量的量测


旅游地空间容量
旅游地设施容量


旅游地心理容量
旅游生态容量

旅游地综合容量
(一)旅游地空间容量
面 积 法
公式 T A
T A CT Ao o
C
极限日容量
常 用 的 计 算 方 法
每日开放时间 游览面积
To 游人平均逗留时间 Ao 基本空间标准
天游峰顶景点旅游容量
公式
C
B Bo
T T o
线 路 法
B
面积或长度
Bo
基本空间标准
武夷山九曲溪容量
例题:武夷山天游峰顶景区容量
天游峰顶游览面积500㎡,基本空间标准25㎡/人,每日可游时 间12小时,游人在岱顶平均逗留时间0.5小时。用面积法计算 武夷山天游峰顶的日极限容量。
C
T To

A Ao
天游峰顶的日极限容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案例2续

2001年4月8日上午10时40分左右,在陕西 华阴市玉泉院南门通往华山主景区的陇海 铁路人行涵洞内,因人员拥挤、踩踏挤压 发生特大伤亡事故,造成17人死亡。

旅游景区流量管理制度

旅游景区流量管理制度

旅游景区流量管理制度一、景区流量管理的必要性1. 保护景区生态环境过大的游客流量会对景区的植被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进而影响景区的美观和生态平衡。

因此需要通过流量管理,控制游客数量,减少对景区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2. 保障游客游览体验大量游客会导致景区拥挤,游览体验下降,这不仅会影响游客的游览体验,也会增加景区管理者的管理难度。

因此,控制游客流量,保障游客的游览体验,提高景区的游览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3. 保障景区安全过多的游客流量会增加景区的安全隐患,容易引发交通拥堵、踩踏等安全事故,为了保障游客和景区工作人员的安全,需要对游客数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二、景区流量管理制度的内容1. 制定游客数量上限景区管理者应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游客数量上限,以确保景区的安全、环境和游客的游览体验。

2. 实施预约制在一些热门景区,通过实施预约制,提前分配游客数量,避免游客数量过多导致人员密集,保障游客游览的质量和安全。

3. 分时段控制根据景区的客流情况,将一天时间划分为多个时段,控制每个时段的游客数量,以分散游客流量,避免高峰时段导致的拥挤和安全隐患。

4. 定期评估和调整景区管理者应针对景区的客流情况,定期对流量管理制度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制度的有效性。

三、景区流量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法1. 加强引导和宣传景区管理者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游客宣传游客数量控制的必要性,提倡文明游览,引导游客理性游览。

2. 採取电子门票通过实行电子门票系统,管理景区内的游客数量,提前做好客流疏导工作。

通过电子门票系统可以控制入园的游客数量,以避免过多的游客导致的安全问题。

3. 采用人工疏导在景区入口、热门景点等区域设置工作人员,进行客流疏导和引导工作,根据游客情况进行流量控制,保障景区安全和游客游览质量。

4. 提倡绿色出行景区管理者可以通过宣传绿色出行的方式,鼓励游客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前往景区,减少私家车辆对景区周边交通的影响,从而减少游客数量对景区的影响。

旅游景点限量管理制度

旅游景点限量管理制度

旅游景点限量管理制度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出行旅游,各种旅游景点也因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人潮。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旅游景点承载的游客量超出了它们的承载能力,导致人满为患、环境恶化、服务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越来越多的旅游景点开始引入限量管理制度,以保护景点环境、提高游客体验和维系景点长期发展。

限量管理制度的出现是对旅游景点过度开发的一种调整,其本质是通过限制游客数量来减轻景点的压力,保护自然环境,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而实施限量管理制度的景点也据此因为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和更好的旅游体验而受到更多游客的喜爱。

首先,限量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减少景点的游客承载量,避免因游客数量过多而导致的环境恶化、垃圾增多、资源消耗过多等问题。

例如,一些著名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古迹遗址等,通过限制每日进入的游客数量,可以避免景点被过度踩踏,进而保护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

此外,限量管理制度也有助于促进景点的可持续发展,让景点能够更长久地为游客提供服务,而不是被过度开发所破坏。

其次,限量管理制度还可以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

当景点游客量得到控制后,游客可以更好地享受景点的美好,不再拥挤和嘈杂。

景点环境也更能让游客感受到原本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让游客更好地融入景区,放松心情,感受到真正的旅游乐趣。

此外,景点也能提供更专业的服务,例如更多的旅游讲解员、更多的游览线路等,让游客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景区的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

最后,限量管理制度也能够提高景点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当游客数量得到限制后,景点管理方就能更好地进行规划和管理,能够更有效地保护景区的环境和资源。

服务也能够更加个性化,因为接待的游客数量有限,景区工作人员可以更加关注每一位游客的需求,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同时,景区也能更好地利用资源,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提升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让游客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服务。

然而,限量管理制度也并非没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渡页
第105页 5
2019/12/6
2019/12/6
2019/12/6
第四章 旅游景区容量管理
旅游收入创新高。 旅游满意度降到最低。 旅游污染严重。 热门景区暴热。 冷门景区继续冷。
保证旅游者良好旅游体验的前提下,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是旅游景区经营的一个核心问题。 旅游景区容量管理技术是解决这样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Opporunity Sequence ,ROS);
正文 第四章 旅游景区容量管理
第107页 第一节 旅游景区容量的概念体系 14
第一点
旅游景区容量产生的背景
加拿大国家公园局制定了“旅游者活动管理规划”方法
(Visitor Activity Management Plan,VAMP);
美国国家公园保护协会制定了“旅游者影响管理”的方法
陕西华山接待登山旅游者超过最大接待量18.7%。主要登山道路及索道上下站 已略显拥挤。景区指挥部决定东山门在上午11点至12点间停止售票1小时,以控制 进山人数;同时,还采取及时登记出山人数的办法,以便把主景区停留人数控制在 6000-8000人左右。
2004年11月30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京召开关于调整世界文化遗产 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听证会后,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八达岭长城、定陵、长 陵等景点门票纷纷涨价,随后,“涟漪效应”使得全国各知名景点纷纷召开价格听 证会,拟将门票价格上调。2005年“五一”黄金周前后,全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 “涨声一片”。
第107页 第一节 旅游景区容量的概念体系 15
第一点
旅游景区容量产生的背景
海岸的承载力”。
林赛(I.J.Lindsay,1986)介绍了“美国国家公园的旅游承
载能力”。
谢比尔(B.Shellby,1987)《游憩背景中的承载容量》一书
中,对此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述。
正文 第四章 旅游景区容量管理
第107页 第一节 旅游景区容量的概念体系 13
第一点
旅游景区容量产生的背景
WTO(1978-1979)中,正式提出了旅游承载容量的概念,开始有 了讨论旅游容量与旅游饱和的内容或专门的研究报告。
第四章 旅游景区容量管理
过渡页
第105页 4
第四章 旅游景区容量管理
引入案例——景区人满的喜与忧
——2013年国庆黄金周第二天,旅游市场迎来首个小高潮。全国纳入 监测的125个直报景区共接待游客547.22万人次,同比增长16.22%; 门票收入2.99亿元,同比增长27%。 ——2013年10月2日,西湖游客井喷首次突破百万人次、九寨沟交通 瘫痪游客滞留、17.5万人逛故宫出现人海景象。旅游者惊呼“西湖见 人不见桥”“鼓浪屿要被踩沉了”“到故宫观人海”。 ——高客流量也使得不文明行为增多。2013年10月2日,杭州的大学 生志愿者在西湖景区3小时内拣出了7000多个烟头。江苏淮安的周恩 来故居内展厅多块照壁均遭大面积涂鸦,庭院内竹林惨遭游人刻画。
正文 第四章 旅游景区容量管理
第107页 第一节 旅游景区容量的概念体系 12
第一点
旅游景区容量产生的背景
1971年,环境学家Lime和Stamkey提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1977年,wson《旅游和休闲的发展:旅游资源评价手册》
专门探讨旅游容量问题。
皮尔斯(D.Pearce,1986)《产业与环境》中专文论述“旅游
值(threshold),存在阙值的基本原因是环境(特指自
然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消纳污染的能力。
Lapage首次提出旅游环境容量(又称旅游容量或旅游环境
承载力)。
Chris Ryan:容量问题看似简单,但是无法确定精确值,
推广受到局限,不同地区、人群、容量值不同。
正文 第四章 旅游景区容量管理
第107页 第一节 旅游景区容量的概念体系 11
过渡页
第105页 9
第四章 旅游景区容量管理
第一节 旅游景区容量的概念体系
旅游景区容量产生的背景 旅游景区容量概念体系
过渡页
第106页 10
第一点
旅游景区容量产生的背景
开始于环境学。
环境容量(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的概念
首先在日本诞生,某一区域环境可容纳的某种污染物的阙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旅游景区管理
Visitor Attractions Management
《旅游景区管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郭亚军 编著
第四章 旅游景区容量管理
华山数万人滞留, 黄山旅游者爆满, 故宫人山人海, 长城不分内外。
——十一“黄金粥”最浪漫的事:待在家里看人山人海
大人看脑袋,小孩看屁股。Biblioteka 过渡页第105页 2
案例引入: 【景区爆满与门票疯长】 2004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北京市20家主要旅游景点中有13家达到或突破了最
佳容量,共接待游人64.67万人次。其间故宫日均接待8万人次,仍达最大容量的 133%;八达岭日均接待5.32万人次,达最大容量的106%。
第一点
旅游景区容量产生的背景
依据不同影响因素,例如,生物因子、社会心理因素等, 产生了不同的研究角度。 研究人员的视野被扩大了,有利于问题的深入研究;研究 角度“百花齐放”,概念较多,却容易造成混淆。 进入70年代后,生态学家与环境学家共同重视旅游环境承 载力。 旅游要维护旅游场所的质量,避免破坏舒适的气氛和野生 动物。(斯特里拉,1970)
国家层面使用技术方法和模型,保护和利用旅游资源。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根据LAC(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
理论的基本框架,制定了“旅游者体验与资源保护”技术方法
(Vistor Experience and Resource Protection,VERP);
美国林务局制定了“游憩机会序列”方法(Recreation
(Vistor Impact Management,VIM);
澳大利亚制定了“旅游管理最佳模型”(Tourism
Optimization Management Model)。
赵红红(1983)首次提出旅游容量问题;
刘振礼等从理论和方法上进行了特定区域内旅游规模的研究;
保继刚研究了颐和园的环境容量;
正文 第四章 旅游景区容量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