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衍射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图所示,Σ为以源点S为中心的球面波面,半径为R;场点P
与Σ面的最短距离为r0。为求得P点的扰动,根据惠更斯——菲涅 耳原理,应该把Σ分割为许多元波面,再把每个元波面对P点光
场的贡献叠加起来。
由对称性的分析,元波面的分割可以采取下列方式:以P点 为中心,取果一小正数l,以r0+l, r0+2l, r0+2l, … , r0+ml, …为半 径作球面,这些球面与Σ相截得到一组交线圆,相邻交线之间形 成—圈圈环带,这些环带称为波带。
的亮暗)依赖于ρ、ZS、ZP各参数。
二、圆屏衍射
若以不透光的圆屏代替圆孔,
则中央部分的m个半波带将被遮掉,于是从第m+1个带开始,所
有其余的波带发的次波都能到达P点。把所有这些波带的次波叠
加起来,可得P点的合振幅。若m为整数,则轴上点P 的合振幅为:
AP

Am1
Am2
Am3
Am4
代入前m个波带所构成的球冠的面积公式 Sm 2Rhm ,
可以求得
d m

Sm

Sm1

2Rl
R r0
[r0
(m
1 )] 2
取第m个波带外缘和内缘到P点距离的平均值作rm,即
rm

1 2
(
r0

ml) [r0

(m
1)l
r0

(m

1 )l 2
由以上两式,可知比值 d m 2Rl
动的复振幅与真实情况相比,总有π/2的相位落后量。此偏差是惠
更斯一菲涅耳原理尚不够精细与严格之一例。
在基尔霍夫理论中,次波相位应比初波超前π/2,即若设初波
在P点相位为零,则O点次波在P的相位应为-π/2,在矢量图中应指
向下方,如图所示之
A0 .
以初始方向向下来画螺线,最后得 到的台矢量AF即为水平向右,与自由传 播时相同。但由于一般只关心光强分布, 合矢量的相位并不影响强度,故后文中 将不再考虑次波的 π/2 相移问题,仍采 用向右画螺线方法。
为:
I P AP2 16IF
图4.2.17示出另一种情况。图(a)中透光孔径为第一半波带的半 侧,相应的矢量在图(b)中画出。 注意:图 (a)中从圆心到半圆 周上任一点相应相移均为π, 该半波带遮住一半并不影响从 中心到边缘的相移量,而只意 味着组成该半波带的每一无限 窄元波带的面积减半,从而P 点的振幅减半(即每一元矢量 方向不变,长度减半), 故合振幅AP=AF,因而P点光强为:IP=IF。
在h 2R时,


2 m

hm


hm (2R hm ) mr0l (1 ml R r0 2r0
)

m
2m l
Rr0
(1
ml )
R r0 2r0
圆孔菲涅耳衍射:轴上点
对半波带 l ,
2
若圆孔的半径不太大,使得
m
2
r0成立,则有:
AP 2
A1 (1)m1 Am
1 2 ( A1 Am )
m为奇数时取正号,
偶数时取负号。
A1 A3
Am AP
A1 A3
A2 A4
m为奇数
Am AP
A2 A4
m为偶数
A奇

1( 2
A1

Am
),对应光强极大值,场点为亮点;
A偶

1 2
( A1

Am
),对应光强极小值,场点为暗点;
当圆孔包含的波带数非常大或可分解的波前无限大时,即
m
时,A1

Am ,
AP

1 2
(
A1

Am )

1 2
A1, I
百度文库

1 4
A12

I1 4

IF
表明,此时P点的复振幅等于第1个半波带产生的复振幅的一
半,强度为第1个波带产生的强度的1/4。
2 轴外点: 对于轴外点的光强,原则上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分析,此
在P点产生的振幅应为:
Am

d m
rm
F (m )
第m 个波带截面图
设ρm为该波带外缘半径,hm为图示球冠高度, 由关系式
m2 R2 (R hm )2 hm (2R hm )
(r0 ml )2 (r0 hm )2
hm
mr0l (1 ml ) R r0 2r0
从观察平面P0沿径向向外,光强会有亮暗交替。但离P0点较 远的地方,此时没有一个完整的波带,并且奇数带和偶数带受光
屏阻挡的情况差不多,故这时P点将都是暗点。
由于整个装置的轴对称性,在观察屏上离点P0相同的P点都应有同 样的光强. 故:圆孔的菲涅耳衍射图样是一组以P0为中心的亮暗交 替的圆环. 当然其具体分布(如中心点
m
Rr0 m
R r0
令m ,则
1 1 2
m( )
R r0
(1)
(1) 式即为圆孔所露出的半波带数与圆孔半径ρ及系统几何参
量R,r0 的关系式。在圆孔半径显著小于R,r0 (满足傍轴近似条件) 时, R ZS , r0 ZP , 则
1 1 2
m ( ) (2)


A

1 2
Am
1
若m为非整数,采用矢量图解法,将前m个半波带对应的部
分 OM 舍去,从剩余
部分的起点M指向螺
线中心C的矢量
AP
,
则代表轴上点P振动
的复振幅。
上图中(a),(b),(c)分别以圆屏挡住了的半个、前两个和前许 多个半波带为例画出了的矢量合成图(图中向中心盘曲的实螺线未 完全画出)。
在矢量图中,从螺线的起始点O指向中 心C的相幅矢量AF 综合了波面上所有波带 的贡献,故它表示自由传播时P点光场的复 振幅,相应的光强为:
IF AF2
从图(b)可以看出,自由传播时的合矢量AF指向上方,其相位 比O点次波在P点的相应落后 π/2,由于自由传播时P点的真实相位
应与O点次波在该点的相位相同,故由矢量图解法所求得的P点振
当l<< λ时,每一波带即可认为是无限窄之波面。这种波带 可称为元波带。
同一元波带上各点到P点的光程可以认为是相同的,而相邻 元波带到P点的光程均相差l。
2. 各波带次波在P点的振幅和相位:
(1) 次波的振幅变化:
如图为第m个波带的截面图,设其
面积为dσm,它与P点的平均距离为
rm,倾斜因子为F(θm),则该波带
即不论圆屏的大小和位置怎样,圆屏几何影子的中心永远有 光。不过圆屏的面积越小时,被遮蔽的波带的数目就越小,因而 Am+1就越大,到达P点的光就越强。变更圆屏和光源之间或圆屏和 P之间的距离时,m也将因之改变,因而也将影响P点的光强。
如果圆屏足够小,只遮住中心带的一小部分,则光看起来可
完全绕过它,除了圆屏影子中心有亮点外没有其它影子。这个初
如图,从螺线起点O到最高点Ml,切线指向由水平向右变为水平向
左,意味着相位变化π,故 OM相1 应于第一个半波带、其整体贡献 为第振三幅个半波A带1 的O贡M。献1同为理A,3 第N二1个M半2 ,波以带下的依贡次献类为推。A2 M1N1
图中右方示出了自由传播时所有半波带的合成过程。由于螺线逐渐 旋向中心,各半波带相应矢量的振幅也逐渐减小到零,因此所得到 的自由传播时P点振动的相幅矢量AF 仍是从螺线始点O指向螺线中 心,其大小为:
看起来似乎是荒谬的结论,是泊松于1818年在巴黎科学院研究菲
涅耳的论文时把它当作菲涅耳论点谬误的证据提出来的。但阿喇
果做了相应的实验,证实了菲涅耳的理论的正确性。
若圆屏较小,(m+1)为不大的有限值,则轴上点P 的合振幅为:
AP

1 2
A1

AF

IP

1 4
I1

IF
即轴上点P0 (几何阴影的中心)总是亮点→“泊松”亮点。
1 AF 2 A1
相应光强为:
1 IF 4 I1
I1 A12
4.2.2 圆孔、圆屏及某些环扇形孔径的衍射
一、圆孔衍射
利用矢量图解法或半波带法,很容易分析一个无限大屏幕上的 透光圆孔所产生的菲涅耳衍射。如图:
S为单色点光源,Σ为圆孔孔径,ρ为其半径。为简化,设S位于
过圆孔中心且与Σ平面垂直的轴线上,P为所考察场点。 1 轴上点: 首先应确定圆孔中露出的波面对P点而言相当于几 个半波带。
rm R r0
与m无关
原因:从中心向外,各环带面积和与P点的距离均渐次增大,而
且二者增长的速率是相同的。
各波带在P点振幅 ∆Am的变化仅来源于倾斜因子F(θm)的不同。 当θ 从零增大时,F(θ)从l单调下降到零,故ΔAm 随m的增加而单调 减小到零。但是,由于元波带分割极密,相邻元波带之间F(θ)的 差别极小,故ΔAm递减的速率相当缓慢,往往要经过成百上亿个 波带才有显著变化。
m 3, AP A1 A2 A3 A1 I P 4IF , 亮
m 4, AP A1 A2 A3 A4 0 IP 0, 暗
m k, AP A1 A2 A3 A4 A5 (1)k1 Ak
1
三、菲涅耳半波带法:
取 l , 则 每两个相邻带之间的光程差为
2
相位差为δ =π,则相应的波带称为半波带。

, 2
半波带法是指在矢量合成时把每一个半波带作为一个整体来 加以考虑,它相当于把螺线上每一个极近似于半圆的弧简化为一 个单矢量。此方法虽不够精确,但可较方便地得出衍射图样的某 些定性特征,故为人们所喜用。
(2) 次波的相位变化: 相邻波带 2 l
若 l ,则
2
综上,可作出自由传播时各
波带在P点产生振动的相幅
矢量的合成图,如图所示。
其中,取O点次波源在P点引起的振动相位为0,并表示为 水平轴正方向。从O点向外每相差一个元波带,相位落后δ,相 应相幅矢量的辐角增加δ,又因各元波带相幅矢量长度由于F(θ) 的作用单调缓慢减小,最后降为0。
轴外点:随着离开P0点距离的增大,也有光强 大小的变化。
圆屏衍射图样是:中心为亮点,周围有一些亮
暗相间的圆环条纹。
三、某些环、扇形孔径的衍射
如果衍射屏上的透光区是一些环带或扇形,而且这些环、扇 形区域对于轴上某点P 恰是一些半波带或半波带的一部分,则
可利用矢量图解法或半波带法求得P点光场的振幅及光强。
时应以考察点P为中心,先设想衍射屏不存在,以SP为轴分割半 波带,然后放上屏,考察圆孔所露出的半波带分布,显然它们已 非中心对称的圆环,因为有些半波带仅露出一部分。如图4.2.11,
图(a)示出对某一位置P圆孔所露出半波带的分布,由于相邻半波 带的贡献大致抵消,故P点光强很弱。对P点之外的某点P′,露出 半波带分布如图(b),1与2,3与4大致互相抵消,多出新的半波带 5,故P′点光强较大。
故Σ面上所有元波带贡献的矢量合成图形成一个向中心点逐 渐盘曲的极密的螺旋折线。
l 0时,每一元矢量的长度Am 0, 故螺旋折线转化为螺线。 螺线上每点相应的相位由该点切线(指向螺心一方)的辐角来 表示。螺线每转一圈表示r增加λ,相位变化2π,如果无F(θ)之项, 它将与始点相接形成一个圆。正是由于F(θ)的作用使得它每转一 周收缩一点。但这种收缩是极其缓慢的,图中大大夸张了收缩 速度。
m很小时,A奇

1 2 ( A1

Am )
A1 2
2
A1,A偶

1 2 ( A1

Am ) 0
相应的P点分别是强度为极大值的亮点和强度接近零的暗点,
若改变孔径的范围,在P点将可看到明暗交替的变化。
另:对于固定孔径的圆孔和光波波长而言,波带数m取决于P
点的距离ZP,即ZP不同的P点对应不同的波带数m。故, 在轴向移动观察屏时,同样可以看到P点忽明忽暗交替变化。
ZS ZP
一旦求得m,即可视m为整数或非整数分别
用半波带法或矢量图解法来求解合振幅A。
(1) m为非整数 ——矢量图解法
例如:m=1/2, AP 2 AF
则光强为: I P 2IF
(2) m为整数 ——半波带法
m 1, AP A1 2 AF I P A12 4 AF2 4IF,亮 m 2, AP A1 A2 0 IP 0, 暗
§4.2 菲涅耳衍射
4.2.1 菲涅耳衍射的分析方法
若衍射屏只是简单地分为透光部分与不透光部分,而且透光孔径 又具有一定的几何对称性,则往往采用定性和半定量的分析、 估算来解决问题,在方法上一般 有菲涅耳波带法和菲涅耳积分法。
一、矢量图解法 以单色点光源的光场在自
由空间传播为例。
1. 波带分割:
点光源波面的波带分割
图4.2.16(a)中透光孔径(非阴影区)由一个圆孔及一个圆环组
成,图中数字表示相应圆周与轴上场点P 的距离(孔径中心P点距
离为r0可)。见对P点而言,该孔径
露出了第一和第三两个半波带,
在矢量图上把这两个半波带相
应的矢量叠加起来,即得P点
光场的合振幅矢量。因A1≈ A3,
故AP=2 A1=4AF,因而P点光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