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综合教案:我的家
《我的家》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我的家》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和描述家庭成员。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热爱和亲情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认识家庭的基本成员,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兄弟姐妹等。
2. 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家庭成员的特点和关系。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和表达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互助。
2. 培养幼儿对家庭的情感认同和归属感。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家庭成员的图片或卡片,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兄弟姐妹等。
2. 准备家庭场景的图片或布置,如客厅、卧室、厨房等。
3. 准备相关的故事或儿歌,如《小猪佩奇》家庭故事、《我的家庭》儿歌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家庭场景的图片或布置,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他们所看到的家庭成员和环境。
2. 认识家庭成员:展示家庭成员的图片或卡片,引导幼儿认识和说出家庭成员的名称,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兄弟姐妹等。
3. 描述家庭成员:引导幼儿观察家庭成员的特点和关系,如爸爸妈妈相爱、兄弟姐妹互相帮助等,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4. 家庭故事或儿歌:通过讲述相关的故事或唱儿歌,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和感受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互助,如《小猪佩奇》家庭故事、《我的家庭》儿歌等。
6. 实践活动: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家庭成员,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家庭成员的特点和关系,并表演出来。
7.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拍摄一张全家福照片,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家庭成员的特点和关系。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看他们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描述家庭成员。
2. 评估幼儿对家庭成员的认知和理解程度,看他们是否能够正确说出家庭成员的名称和特点。
3.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合作和表演能力,看他们是否能够与同伴一起完成任务并准确描述家庭成员的关系。
七、教学拓展:1. 可以组织家庭访问活动,让幼儿参观其他家庭,观察和描述不同家庭的特点和关系。
《我的家》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我的家》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和描述家庭成员以及家庭关系。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和描述家庭成员以及家庭关系。
难点: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家庭成员的图片或者实物模型。
2. 准备家庭场景图,如客厅、卧室、厨房等。
3. 准备相关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家庭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如:“有一个小男孩叫小明,他有一个幸福的的家,家里有爸爸、妈妈、姐姐和他,他们每天都会一起做很多事情。
我们来看看小明和他的家人们都做些什么吧!”2. 基本部分:(1)展示家庭成员的图片或者实物模型,让幼儿认识和描述家庭成员,如:“这是小明的爸爸,他是工程师,每天都会很早去上班。
这是小明的妈妈,她是医生,每天都会照顾小明的健康。
这是小明的姐姐,她是学生,每天都会去上学。
”(3)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如:“你们家里有谁?你们和家人都做些什么?你们爱自己的家吗?”3. 巩固部分:通过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家庭成员的特点和家庭生活,如:“请小朋友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和家庭生活。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拍摄一张全家福,并画一画自己的家。
2. 延伸:在下次课堂上,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全家福和家庭画作,与大家分享家庭幸福时光。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家庭成员和家庭关系的认识。
2. 评估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通过作业和延伸活动,了解幼儿对家庭的爱和责任感的体现。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幼儿是否能够认识和描述家庭成员以及家庭关系。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考虑如何更好地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精品教案)大班语言《我的家》讲课稿(精选9篇)
(精品教案)大班语言《我的家》讲课稿(精选9篇)大班语言《我的家》讲课稿(精选9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讲课稿来辅助教学,仔细拟定讲课稿,这么咨询题来了,讲课稿应该如何写?下面是小编为大伙儿整理的大班语言《我的家》讲课稿,欢迎大伙儿分享。
1.感觉是个所表达的温馨的家庭情感。
2.学习诗歌,了解诗歌中事物之间的关联。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尝试结合图片仿编诗歌内容。
4.认读重点字词:大树、果实、琴弦、音符。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进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6.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个儿的心得。
教学读本、大字卡、自个儿和父亲妈妈的合影照片、大海图片(图中有浪花、帆船)蓝天图片(图中有太阳、白云)。
一、活动导入幼儿展示和家人的合影照片,相互介绍自个儿的家人,引入诗歌。
小结:和父亲妈妈在一起是开心的,父亲、妈妈和你,就组成了一家人。
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描写家人的诗歌《我的`家》。
二、阅读明白1.出示教学读本,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幼儿观赏。
2.阅读诗歌第一段,引导幼儿明白将一家人比喻成“绿叶”和“花朵”的意思,是父母的爱让小孩像花朵一样开心成长。
教师:在诗歌的第一段中,父亲是啥,妈妈是啥,宝宝像啥?绿叶和花朵之间有啥关系?3.阅读诗歌第二段,引导幼儿明白诗歌中比喻的“树”和“果实”的意思,父母的希翼算是小孩,而小孩也是他们丰收的欢跃。
可随机出示大字卡“大树”、“果实”,带领幼儿认读。
4.阅读诗歌的第三段,引导幼儿明白诗歌中比喻的“琴弦”和“音符”的意思,小孩算是家中的欢乐音符,有了小孩,家里就永久有唱别尽的歌。
随机出示大字卡“琴弦”、“音符”,带领幼儿认读。
(小结:父亲和妈妈为总结的小孩遮风挡雨,为小孩撑起了一具温暖的家,呵护小孩开心地成长。
)三、创意阅读进一步明白诗歌内容,按照诗歌的结构仿编。
(一)朗读诗歌。
1.翻开幼儿读本,尾随教师一同朗读诗歌。
2.分组朗读诗歌,教师鼓舞幼儿有感情地朗读,并加入适当的肢体动作。
大班综合教案我的家
大班综合教案:我的家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和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及其职业;2.学生能够掌握家庭成员的称呼;3.学生能够描述自己家的简单布局和家庭作息。
二、教学准备:1.图片、实物道具等教学资源;2.幼儿故事书《柿子树》;3.学生绘本《我的家》;4.录音设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和描述家庭成员及其职业;2.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家庭成员的称呼。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化教学法;2.游戏化教学法;3.多媒体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观看图片,让学生描述其中的人物及其职业,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我的家”。
2.学习环节(30分钟):(1)通过故事《柿子树》,让学生认识和学习家庭成员的称呼,如“爸爸”、“妈妈”、“姐姐”等。
(2)老师出示家庭成员实物或图片,让学生一个一个地说出其称呼,并介绍其职业。
(3)老师出示学生绘本《我的家》,让学生描述家的布局及家人的作息,如“客厅里有沙发和电视,我们一起看电视节目”等。
3.巩固环节(15分钟):(1)老师播放家庭成员的语音让学生猜测是谁在说话,并说出其职业。
(2)老师出示部分家庭成员职业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其对应的称呼。
4.结束环节(5分钟):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强化记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情境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道具、幼儿故事书和学生绘本等多种教学资源,达到了让学生认识和描述家庭成员及其职业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热情高涨,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然而,在巩固环节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家庭成员的称呼还不太熟练,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练习,夯实基础。
幼儿园大班《我的家》教案
一、教案简介教案名称:幼儿园大班《我的家》教案适用年级:大班课时:5课时教材来源:《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指导手册》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知道家人的特点和分工。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家庭情感。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爱家、爱家人的情感,懂得关心和尊重家人。
三、教学内容第1课时:认识家庭成员1. 活动导入:通过图片、实物展示,让幼儿认识家庭成员,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等。
2. 活动过程:(1)讲解家庭成员的特点和分工。
(2)开展家庭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第2课时:家庭关系认知1. 活动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家庭关系,如父子、母子、夫妻等。
2. 活动过程:(1)讲解家庭关系,让幼儿认识不同类型的家庭关系。
(2)开展家庭关系排序活动,让幼儿学会尊重家庭关系。
第3课时:家庭爱心传递1. 活动导入:通过图片、实物展示,让幼儿了解家庭爱心传递的意义。
2. 活动过程:(1)讲解家庭爱心传递的方式,如关心、关爱、帮助等。
(2)开展家庭爱心传递活动,让幼儿学会关心和关爱家人。
第4课时:家庭文化认知1. 活动导入:通过图片、实物展示,让幼儿了解家庭文化的特点。
2. 活动过程:(1)讲解家庭文化的表现形式,如家庭传统、家庭价值观等。
(2)开展家庭文化展示活动,让幼儿学会传承和弘扬家庭文化。
第5课时:家庭和谐相处1. 活动导入: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家庭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 活动过程:(1)讲解家庭和谐相处的方法,如沟通、理解、包容等。
(2)开展家庭和谐相处活动,让幼儿学会在家庭中和谐相处。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家庭成员、家庭关系、家庭爱心传递、家庭文化及家庭和谐相处的认识。
2. 关注幼儿在家庭角色扮演、家庭关系排序、家庭爱心传递、家庭文化展示及家庭和谐相处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家庭情感。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我的家》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家庭的基本成员,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等。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家庭成员的特点和关系。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他们通过观察家庭照片或绘画,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家庭成员的介绍: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等。
2. 家庭成员的特点和关系:爸爸工作、妈妈照顾家庭、兄弟姐妹一起玩耍等。
3. 家庭活动的描述:一起吃饭、看电视、散步等。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展示家庭成员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家庭成员的特点。
2. 故事讲解:通过讲解家庭成员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特点。
3. 小组讨论:分组让幼儿讨论自己的家庭成员和家庭活动,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家庭成员的图片或照片。
2. 准备有关家庭成员的故事材料。
3. 准备画纸和画笔,让幼儿绘画自己家庭成员的特点。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向幼儿问好,介绍今天的主题《我的家》。
2. 讲解:展示家庭成员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家庭成员的特点。
讲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特点,如爸爸工作、妈妈照顾家庭、兄弟姐妹一起玩耍等。
3. 故事讲解:讲解一个有关家庭成员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和关心。
4.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幼儿讨论自己的家庭成员和家庭活动,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5. 实践活动:让幼儿绘画自己家庭成员的特点,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7. 结束:向幼儿道别,提醒他们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的学习内容。
六、教学拓展:1. 家庭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家庭成员的角色,通过情景模拟,加深对家庭成员职责和特点的理解。
2. 家庭手工艺品制作:引导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家庭成员的手工艺品,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2. 评估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我的家》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我的家》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并能够正确使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清晰地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热爱,增强他们的家庭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能够正确称呼家庭成员,并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难点:帮助幼儿掌握家庭关系词汇,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家庭图片、家庭成员卡片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张家庭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家庭成员的称呼。
2. 主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家庭成员的卡片,让幼儿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和关系。
3. 实例演示:教师扮演家庭成员,进行口语演示,让幼儿模仿并练习。
4. 小组活动:幼儿分成小组,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家庭成员的称呼,并鼓励他们在家中尝试使用。
五、课后作业:1. 家长协助幼儿拍摄一张家庭照片,并让幼儿在照片上标出家庭成员的称呼。
2. 家长鼓励幼儿在家中向家人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并正确使用家庭成员的称呼。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家庭成员称呼的掌握程度。
2.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使用家庭成员称呼的情况。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幼儿家庭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他们对家庭成员称呼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在课堂上,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3. 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幼儿在家庭中使用家庭成员称呼的能力。
八、教学延伸:1. 开展家庭主题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更深入地理解家庭成员的关系。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共同参与家庭主题的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大班综合教案:我的家
大班综合教案:我的家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家庭成员,并简单介绍他们。
2.学生能够描述家庭环境和家庭习惯。
3.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子表达对家庭的感受。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流利地用汉语交流。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活动让他们一起完成任务。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家情感,让他们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社交意识,让他们学会在家庭中相互关心和支持。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主要围绕“我的家”展开,包括以下内容:1. 家庭成员介绍1.老师出示家庭成员的图片,让学生逐一识别并说出他们的名字。
2.老师引导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以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
2. 家庭环境和习惯1.老师使用图片和实物展示家庭环境,如客厅、卧室、厨房等。
2.老师提出一些家庭习惯,如起床、吃饭、做作业等,让学生用汉语表达出来。
3.老师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一起讨论自己家中的习惯和环境。
3. 对家庭的感受1.老师展示一个家庭的图片,让学生自由发表对家庭的感受。
2.老师让学生分组,一起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家庭的短文,并进行朗读。
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家庭环境和习惯。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撰写短文等方式,让学生彼此合作,互相支持。
3.体验法:通过让学生自由发表对家庭的感受,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评估1.组内互评:通过小组内部评价的方式,评定学生在撰写短文中的表现。
2.个人自评:学生针对自己在介绍家庭成员、讨论家庭习惯和发表感受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教学时间安排本次教学共计3课时。
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第一课时家庭成员介绍演示法第二课时家庭环境和习惯合作学习法第三课时对家庭的感受体验法总结本次教学围绕“我的家”进行,通过让学生介绍家庭成员、讨论家庭习惯和表达对家庭的感受等方式,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庭,并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的家幼儿园教案
我的家幼儿园教案我的家幼儿园教案15篇我的家幼儿园教案1活动目标1.知道自己有一个幸福的家,初步感受家庭的温暖。
2.会念儿歌,理解词语:幸福、亲亲热热。
活动准备1.课件:作诗-我的家人2.每人一张全家照趣味练习活动过程一、相互介绍:幸福的家1.提出问题(1)这是谁家的照片?(2)照片上有谁?(3)一家人在一起感觉怎样?2.丰富词汇:亲亲热热、幸福二、欣赏诗歌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2.幼儿随教师一起学习诗歌,可指着自己的全家福进行朗诵。
3.采用小组、个别,男、女还分组等多中形式朗诵三、共同布置墙饰--幸福的家1.播放诗歌磁带,在教师的帮助下将全家照贴在墙饰中。
2.附以诗歌图示。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爸爸,有妈妈,还有我这个小娃娃,亲亲热热在一起,我们都爱这个家。
小班语言评优课教案:春天的电话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打电话内容,了解春天的特征。
2、懂得把美好的事情与人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1、事先带领幼儿外出找过春天。
2、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春天来了,我们一起找过了春天。
小朋友们看到的春天里有些什么?总结:我们看到的春天里有黄黄的油菜花、绿绿的麦苗、好看的蚕豆花、青青的小草、美丽的豌豆花春天真美啊!二、完整欣赏第一遍故事。
师:小朋友们找的春天真美啊,很多小动物也想去找春天,听一听有哪些小动物也找到了春天师幼互动,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故事人物师:好听的故事欣赏完了,你们听到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呀? 根据幼儿回答,教师逐一出示动物图片。
如有没有说到的,教师提醒:看,还有一个朋友被你们忘记了,我们来把它请出来。
三、分段讲述学说打电话内容第一段:(1)指着小熊,师:小胖熊知道春天来了,他是用什么办法告诉他朋友的?(打电话)出示电话图片,追问:电话里小胖熊说了什么?幼儿如果没有反应,没关系,那我们来仔细听一听吧!提问:电话中小胖熊是怎么说的?(请4名幼儿来说一说)小结:小胖熊打电话给小松,树上的雪融化了,快出来玩游戏吧!出示图片(树上的积雪融化)☆第二段:集体学说(1)小松鼠听完电话后,他会做什么呢?(继续打电话)你们刚才听得真仔细,边讲述:小松鼠听了电话,得儿得儿拨号码,“喂,小白兔吗?春天来了,山坡上的草绿了,快出来吃青草吧!”边出示画:山坡上的草都绿了。
幼儿园大班教案《我的家》
幼儿园大班教案《我的家》教学目标:1.了解“家”这个概念,加添对家的感情认同和归属感。
2.了解家的构成元素及其特点,培育察看本领和分类思维。
3.培育幼儿的语言表达本领,发觉家庭成员的特点和贡献。
4.能正确使用“家”“父亲”“妈妈”“爷爷”“奶奶”等的称呼,加强礼仪意识和文明素养。
教学准备:1.家庭环境图片、年龄适合的图书、玩具房屋模型。
2.家庭成员简笔画及其角色卡片。
3.卡通家庭场景图片、拼音家庭成员名称卡片。
4.自制家庭感恩卡、幸福脚印卡。
5.交流用扩音器和空置凳子。
教学活动:1. 初步启蒙(10分钟)引导幼儿形成“家是什么”的概念:呈现若干家庭环境图片,激励幼儿简单描述图片中有哪些物品和颜色,然后引出:这些都是人们生活的地方,为什么这些房间可以叫做“家”呢?美国作家吉富勇介的作品《家》中,家被称为“人心停靠的地方”,这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家”是人们心灵的寄予和港湾呢?接着向幼儿介绍家庭成员,制作简笔画及名称卡片,分角色让幼儿选择并仿照。
2. 分类处理(20分钟)引导幼儿进行分类思考:呈现幕后家庭场景图片,要求幼儿依据颜色、形状、位置等特点将物品进行分类,然后在黑板上共同整理分类结果,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帮忙幼儿进行分类概念的内化。
3. 理想设计(20分钟)让幼儿用本身的想象和制造力设计理想的家:从玩具房屋模型中选取本身最爱好的房子构成本身的“理想家”,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制造力,让幼儿通过造型、颜色、摆设等方式表达本身的感受和期望。
在幸福脚印卡或白板上呈现幼儿的作品,与其他幼儿相互赏识和共享。
4. 语言表达(30分钟)让幼儿通过语言表达家庭成员的特点和贡献:分组活动,每组选出一张卡片,介绍卡片中的家庭成员,为大家叙述ta是谁、ta的特点和喜好以及ta对家庭的贡献,其他幼儿用扩音器进行点评和表扬,并以此为契机让每个幼儿向亲人致以感恩和祝福,制作家庭感恩卡并送给家人。
5. 情感交流(20分钟)让幼儿说说家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呈现对家的感恩:开放性问题,让幼儿自由表达本身对家庭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幼儿说出在家里和家人在一起的美好瞬间,并激发幼儿的内在感情。
幼儿园大班教案我的家
幼儿园大班教案:我的家
教学目标
1.能够简单地介绍自己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
2.能够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家庭规矩。
3.能够理解并尊重不同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家庭环境。
教学难点:让幼儿发现家庭环境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内容
1. 自学时间
•让幼儿自己回答以下问题:
–你住在哪里?家里有几口人?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
–你家的规矩是什么?家里有哪些好玩的东西?
–你家的风格是怎么样的?喜欢什么颜色?
2. 参观时间
•让幼儿围成一个小组,互相之间互相参观对方家庭环境。
•让幼儿填写观看过程中的问题:在参观的过程中,你观察到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3. 绘画时间
•让幼儿使用纸、笔、色彩等绘制自己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
•让幼儿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互相之间给予肯定和建议。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自学、观察、绘画、分享。
教学评价
幼儿表现良好:幼儿在自学时间里表现积极主动,在参观时间里展现了独立观察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在绘画时间里展示出学习成果和创造力。
幼儿存在问题:部分幼儿可能因为太年轻无法清晰表达家庭环境,有的幼儿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文化差异和感知困难。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这些幼儿已经具备了主动探索和学习的能力,可以通过简单的任务和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自发性。
与此同时,我也意识到要加强幼儿的文化熏陶和多元化意识,这样以后比较善于与不同背景的熟人和外界交往,从而更好的适应未来。
教案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我的家》
教案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我的家》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于家庭的认识和感受,增强幼儿的家庭归属感。
2.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的良好观察和表达能力。
3.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1.引导幼儿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家庭。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三、教学准备1.班级环境布置:家庭图片、家具摆设等。
2.学具准备:卡片、贴纸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幼儿园环境中的家庭图片和家具摆设引入主题,并与幼儿进行简短的交流对话,引导幼儿提及家庭。
2. 观察讨论家庭图片(10分钟)将家庭图片分发给幼儿,要求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 图片中有哪些人? - 家庭成员的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 -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怎样?3. 语言表达训练(15分钟)引导幼儿根据观察和讨论的内容,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家庭。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句子的开头,如:“我有一个……”,“我和……一起住”,“我们喜欢……”,鼓励幼儿补充完整并进行表达。
4. 制作家庭卡片(20分钟)给每个幼儿发放卡片和贴纸,要求幼儿根据自己所描述的家庭内容在卡片上进行描绘,同时利用贴纸装饰卡片,营造家庭的愉快氛围。
完成后,幼儿可以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卡片。
5. 故事分享(10分钟)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和温暖的亲情。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故事或家人对自己的关心。
6. 活动总结(5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继续与家庭成员的互动和交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语言表达和创作等多种形式,培养了幼儿对家庭的认知和感受。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卡片制作和故事分享等活动,增强了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引导幼儿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家庭情感和体验。
教案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我的家》
教案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我的家》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家的情感的表达能力;2.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家的能力;3.培养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4.培养幼儿团队合作和分享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学习与运用家中物品的名称;2.学习描述家中物品的形状、颜色、功能等。
三、教学准备1.图片或手绘的家中物品图片;2.家中物品的实物或模型(如玩具家具等);3.简单的家庭生活场景图片。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师幼互动,询问幼儿家中有哪些重要的东西。
鼓励幼儿介绍自己家中的物品。
正文(30分钟)1.使用图片或手绘的家中物品图片,通过幼儿的讲解和描述,引导其他幼儿根据图片猜测物品的名称和功能。
2.老师将实物或模型的家具放在教室中,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物品的名称。
3.引导幼儿描述家中物品的形状、颜色、功能等。
拓展(15分钟)1.展示简单的家庭生活场景图片,引导幼儿描述家中的日常活动和每个物品的用途。
2.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家中有趣的事情或家庭成员间的互动经历。
温故知新(10分钟)1.回顾教学内容,让幼儿总结并说出学到的关于家的知识和表达能力。
2.随机询问幼儿某个家中物品的名称和特点。
结束(5分钟)1.班级表扬一些表现积极、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并鼓励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
2.师幼互动,鼓励幼儿结合自己家庭的特点,画一幅“我的家”简笔画。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习了家中物品的名称、形状、颜色和功能。
幼儿通过描述家庭生活场景和每个物品的用途,培养了观察和表达能力。
此外,通过分享家中有趣的事情,增强了幼儿的团队合作和分享意识。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结合家庭生活场景和家庭成员间的互动经历,开展更多的活动,拓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的家大班教案(热门7篇)
我的家大班教案(热门7篇)我的家大班教案第1篇一、活动构思从本班实际出发,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遵循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主题活动“我的家”题材贴近幼儿生活,并以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具有一定的现实教育价值。
在主题活动的组织实施中,我们试图通过丰富多元化的活动,实现对幼儿多元潜能的培养,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活动过程(一)主题网络图的建构在主题活动中,网络图的建构是在预设计划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做适当的调整,并逐渐完善的。
其特点有:1、网络图体现一个动态的过程2、网络图只是预设计划,但不确定具体做法即从一级主题到二级主题,以及从二级主题派生出来的各个分支,它只给教师提供了一种依据或提示,具体怎样组织活动,在于教师在活动中对于幼儿兴趣点的捕捉及把握,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心中要有目标,要时刻考虑活动如何与主题教育相整合,怎样才能更好地为实现其目标服务。
具体设计体现在教师的日计划当中。
(二)生成与预成活动在主题活动“我的家”的组织实施中,我们通过关注生活、关注孩子们的兴趣,灵活调整预定计划,并在预设活动的基础上生成了新的活动如“超市购物”和“集贸市场”等。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了,按照惯例,每个人的家里或多或少都会购买一些节日礼品或生活用品,所以班里的孩子会时不时的提起“我去超市买东西了”“我和妈妈也去了”。
所以我们抓住这一教育契机,生成了“超市购物”的活动,其过程如下:1、参观超市参观前组织幼儿谈话:“你去超市准备做什么?”。
其目的在于:了解幼儿对超市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参观。
小朋友参观超市2、超市问题网络图的建构汇总幼儿参观超市前的讨论内容和参观后的讨论内容,列举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师幼共同创设“大树型超市问题网络图”(附照片),问题网络图有以下两个特点:其一:直观形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其二:孩子们用自己可以理解的方式体现了他们的一些想法。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我的家(四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我的家(四篇)目录: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我的家一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我的爸爸二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拼音三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故事《粒豌豆》四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我的家一活动目标1、喜欢自己的家,乐意邀请朋友到家里作客。
2、了解房子功能室的划分,知道它们的用途。
3、学习用“如果没有……就……”句型介绍功能室用途,并丰富形容词。
活动准备1、房子功能室图片。
2、幼儿准备自己家房子的照片。
活动过程一、导入:——师:上次活动我们了解了房子的特征,它由哪些部分组成呢?——请幼儿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家都由哪些房间组成。
二、学习用“如果没有……就……”句型介绍功能室用途。
——请幼儿认一认、说一说图片上有哪些功能室。
想一想:请幼儿说说每个功能室的作用,如果房子里面没有它们会怎么样呢?——招待客人会在哪里呢?睡觉又在哪里呢?煮饭在哪里呢?……——房子如果没有厕所会怎么样?没有厨房怎么办?……请幼儿用“如果没有……就……”说出各功能室的用途。
三、自由介绍自己家的功能室。
请幼儿拿出自己家的照片,走到台前给大家介绍自己的房子。
小组分享:与小伙伴们相互介绍自己的家,并邀请朋友到自己家里作客。
四、互动游戏,丰富形容词。
——教师做相应动作,请幼儿猜猜教师在做什么?并说出在哪个功能室做这件事?怎样做这件事?例如:教师做睡觉动作。
幼儿回答:睡觉。
老师在卧室睡觉。
老师在卧室呼呼大睡。
老师在卧室甜甜地睡着了……——请一名幼儿到台前做动作,其余幼儿来猜。
五、小结:启发幼儿爱护自己的家,要常常收拾整理,并提示改正边吃饭边看电视的坏习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不管它是大还是小,是豪华还是简陋,我们都应该爱护它。
活动应变也可以将互动游戏改在餐前、餐后进行,从活动让幼儿多些时间进行照片分享,锻炼表达能力,如除了介绍照片上功能室的作用,还详细介绍里面特别的地方(如卧室的床单是我最喜欢的米老鼠图案等)或者在那里发生的有趣的事。
《我的家》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我的家》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认识和描述家庭成员以及家庭环境。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热爱,增强家庭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
2. 家庭环境: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阳台等。
3. 家庭活动:吃饭、睡觉、看书、玩游戏、打扫卫生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认识和描述家庭成员、家庭环境及家庭活动。
2.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用语言流畅地表达家庭生活中的点滴。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图片,引导幼儿描述家庭成员和家庭环境。
2. 游戏法:通过家庭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体验家庭生活。
3. 讨论法:引导幼儿分享家庭生活中的趣事,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家庭成员图片、家庭环境图片、家庭成员手偶等。
2. 材料: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3. 环境: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教案剩余部分(六至十)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3分钟):唱一首关于家庭的歌曲,如《家庭树》,让幼儿感受家庭的温暖。
2. 引入主题(5分钟):出示家庭成员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家庭成员的名称,并简单描述他们的特征。
3. 观察与描述(5分钟):让幼儿观察家庭环境图片,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家庭环境的特点。
4. 家庭活动体验(5分钟):分组进行家庭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体验家庭生活中的各种活动。
5. 分享与讨论(5分钟):让幼儿分享家庭生活中的趣事,引导幼儿互相交流。
6. 总结与展示(5分钟):让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自己的家庭,并展示给大家。
七、作业设计1. 回家后,让幼儿向家人介绍今天学到的家庭成员和家庭环境。
2. 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拍摄家庭照片,共同完成一本家庭相册。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引导和鼓励幼儿参与活动。
幼儿园大班《我的家》教案
幼儿园大班《我的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家庭结构,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3. 提高幼儿对家庭关系的认识,培养他们爱家庭、爱亲人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家庭关系的认知:父母、兄弟姐妹、长辈等。
2. 家庭生活的点滴:家庭活动、家庭成员的喜好等。
三、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家庭成员的照片、家庭活动的图片等。
2. 纸质家庭模型:可供幼儿操作的家庭模型。
3. 画纸、画笔:供幼儿绘画家庭生活。
四、教学过程:1. 主题导入:通过歌曲《我的家》引发幼儿对家庭话题的兴趣。
2. 观察讨论:展示家庭成员的照片,让幼儿观察并分享自己的家庭成员。
3. 家庭模型操作:让幼儿操作纸质家庭模型,了解家庭结构。
4. 绘画活动:让幼儿绘画自己喜欢的家庭活动,增强对家庭生活的认知。
5. 总结环节:通过故事或讨论,让幼儿认识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讨论、操作和绘画环节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家庭关系的认识。
2. 关注幼儿在课堂中的情感表现,是否表现出对家庭的喜爱和珍惜。
3. 搜集幼儿的绘画作品,分析他们对家庭生活的描绘和表达。
六、教学活动:1. 家庭角色扮演:设置一个家庭场景,让幼儿扮演家庭成员,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增强他们对家庭关系的理解。
2. 家庭主题班会:组织一次以家庭为主题的班会,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增进彼此的了解。
七、教学实践:1. 家庭作业:布置一项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询问家庭成员的喜好、家庭活动等,并记录下来。
2. 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参与,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幼儿与家人共同完成任务,增进亲子关系。
八、教学拓展:1. 家庭文化周:开展家庭文化周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家庭特色,如家庭美食、家庭传统等。
2. 家庭故事比赛:组织家庭故事比赛,让幼儿讲述有趣的家庭故事,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九、教学反馈:1. 收集家长对教学活动的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及家庭关系的改善。
幼儿园大班教案《我的家》
幼儿园大班教案《我的家》I. 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家”是什么,以及家的功能和重要性。
2.培养幼儿热爱自己家庭、尊重家庭成员、珍惜家庭生活的意识。
3.借此契机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促进情感的交流和发展。
4.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
II. 教学内容1.诗歌朗诵:《我的家》2.图片欣赏:家的不同样式、不同功能的房间、各种家居用品的图片等3.绘画:画自己理想中的家和家庭成员4.童话故事:《三只小猪》5.情感表达:讲述自己家庭的故事,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情感III. 教学步骤1. 诗歌朗诵让幼儿跟着老师一起读诗歌《我的家》,鼓励幼儿表达对家的感情和家庭成员的喜爱,同时让幼儿了解家是什么,家的作用和意义。
2. 图片欣赏通过观看家的不同样式、不同功能的房间以及各种家居用品的图片,让幼儿了解家居生活常识和注意事项,同时提高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3. 绘画让幼儿画自己理想中的家和家庭成员,帮助幼儿理解家庭的组成和亲密关系,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4. 童话故事讲述《三只小猪》这个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家的安全和保护作用,同时激发幼儿对科技的探讨热情。
5. 情感表达让幼儿讲述自己家庭的故事,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情感,通过与他人交流和沟通,促进幼儿情感的交流和发展。
IV. 教学评价通过以上教学步骤,教师可以观察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评价幼儿的综合能力和教学效果。
V. 总结通过这个主题为“我的家”的幼儿园大班教案,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家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幼儿对家庭的认同和情感,促进幼儿的思维和情感发展。
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为幼儿今后的成长和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班综合《我的家》教案
大班综合《我的家》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家的基本概念,了解家是由什么构成的。
2.能够说出自己家中的成员和物品,并能正确使用一些家庭用品名称。
3.能够描述自己家中的布局和环境,运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4.在听取图片、故事、音乐等形式的教学资源后,能够进一步了解到不同家庭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教学准备1.大班综合教材,包括相关课文和练习。
2.图片或物品卡牌,用于介绍家庭成员和物品。
3.故事书或华丽的手偶剧,用于展示不同家庭的生活和文化。
4.音乐录像或歌曲,用于传递有关家庭的情感和氛围。
5.认知卡和小型布景,用于角色扮演活动。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让孩子们自由谈论有关“家”的问题,比如自己觉得“家”是什么,自己家中有哪些东西,自己家成员是谁等等,引导孩子们展示他们“家”的照片或手工制作品。
2. 学习家庭成员和物品名称使用图片或物品卡牌,展示家庭成员和家庭物品,让孩子们逐一认识和说出正确的名称。
通过简单的对话,让孩子们学会正确地使用一些家庭用品名称。
3. 家庭描述通过观察及录音录像,让孩子们了解不同家庭的建筑布局和环境,让孩子们表达自己对家庭的感觉和看法。
比如,如果展示了一个山窝小屋或高楼大厦,可以问孩子们自己的家是不是比这个更大或更小,是否拥有自己的房间等等。
4. 听故事/看剧/唱歌通过故事讲述、手偶剧表演或歌曲演唱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丰富的文化和不同家庭的生活。
教师可以排练一些纪录片或短视频,并与孩子们分享。
5. 角色扮演通过一些认知卡和小型布景,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参与各种家庭活动的角色扮演。
通过这些互动,帮助孩子们更深地理解“家”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总结家庭是每个孩子最重要的场所之一,是孩子们认识、学习和体验生活的重要依托。
本教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使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多样性,体验到各种家庭活动的趣味和意义。
同时,本教案还注重语言、形象和动手能力的训练,旨在帮助孩子们夯实基础,提高综合能力。
幼儿园大班《我的家》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家庭的组成,感受家庭的温暖。
2.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分享和交流。
二、教学内容:1. 家庭的关系和成员: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等。
2. 家庭的日常生活:吃饭、睡觉、玩耍等。
3. 家庭的情感交流:关爱、陪伴、支持等。
三、教学准备:1. 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
2. 家庭照片、视频等。
3. 与家庭相关的故事书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庭照片或视频,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家庭,感受家庭的温暖。
2. 主题活动一:绘画家庭成员。
让幼儿用彩笔在纸上绘制自己的家庭成员,发展幼儿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
3. 主题活动二:手工制作家庭模型。
让幼儿使用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模型,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
4. 主题活动三:家庭故事分享。
教师讲述一个与家庭有关的温馨故事,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绘画和手工制作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创作能力。
2. 关注幼儿在家庭故事分享环节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交流。
3. 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变化。
六、教学内容:1. 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父母的工作、孩子的学习等。
2. 家庭的环境布置:房间分配、物品摆放等。
3. 家庭的文化和传统:节日庆祝、家庭习俗等。
七、教学准备:1. 家庭场景图卡、家庭成员角色扮演道具等。
2. 与家庭环境布置和家庭文化相关的书籍。
3. 节日庆祝物品、家庭传统食品等。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家庭场景图卡,引导幼儿了解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2. 主题活动四:家庭成员角色扮演。
让幼儿扮演家庭成员,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3. 主题活动五:家庭环境布置。
让幼儿通过摆放物品、分配房间等活动,了解家庭环境布置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和生活自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本班实际出发,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遵循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主题活动“我的家”题材贴近幼儿生活,并以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具有肯定的现实教育价值。
在主题活动的组织实施中,我们试图通过丰富多元化的活动,实现对幼儿多元潜能的培养,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活动过程
(一)主题网络图的建构
在主题活动中,网络图的建构是在预设计划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的爱好需要做适当的调整,并逐渐完善的。
其特点有:
1、网络图体现一个动态的过程
2、网络图只是预设计划,但不确定具体做法即从一级主题到二级主题,以及从二级主题派生出来的各个分支,它只给教师提供了一种依据或提示,具体怎样组织活动,在于教师在活动中对于幼儿爱好点的捕捉及把握,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心中要有目
标,要时刻考虑活动如何与主题教育相整合,怎样才能更好地为实现其目标服务。
具体设计体现在教师的日计划当中。
(二)生成与预成活动
在主题活动“我的家”的组织实施中,我们通过关注生活、关注孩子们的爱好,灵活调整预定计划,并在预设活动的基础上生成了新的活动如“超市购物”和“集贸市场”等。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了,按照惯例,每个人的家里或多或少都会购买一些节日礼品或生活用品,所以班里的孩子会时不时的提起“我去超市买东西了”“我和妈妈也去了”。
所以我们抓住这一教育契机,生成了“超市购物”的活动,其过程如下:
1、参观超市
参观前组织幼儿谈话:“你去超市预备做什么?”。
其目的在于:了解幼儿对超市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参观。
小朋友参观超市
2、超市问题网络图的建构
汇总幼儿参观超市前的讨论内容和参
观后的讨论内容,列举出幼儿感爱好的问题,师幼共同创设“大树型超市问题网络图”(附照片),问题网络图有以下两个特点:其一:直观形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其二:孩子们用自己可以理解的方式体现了他们的一些想法。
3、熟悉标签及人民币
第一:熟悉人民币的面额第二:知道标签上的数字与人民币面额的对应关系。
第三:会进行简略的价钱运算,能比较合理的支配钱。
4、超市购物
从超市参观回来,幼儿爱好点很高,当时,按照一般的思路,我们也许会把活动室设计成一个“超市”,让幼儿玩超市购物的角色游戏,但是,当我们做出了正确的价值判定之后,还是决定让幼儿走出去,让他们到超市去真正购物,这比玩角色游戏更有教育价值。
(1)购物预备
家园配合:幼儿人手预备5.0-10.0元人民币购物要求:每人只选2-3种物品、钱
物自己保管。
(2)购物实况:参加35名幼儿,最多消费额为17.30元,最少消费额为0.30元,没有一人呈现遗失钱物的现象。
(三)与幼儿互动的环境
在主题活动中,我们尝试实践“环境教育课程理念”,让幼儿做环境的小主人,如区域标牌的设计、各种蔬菜水果等实物的收集,甚至每一张图片的布置,都是孩子们亲手所为,这种能让幼儿直接感知和体验,并与之互动的环境是调动幼儿积极性、发明性的重要手段。
1、制定主题墙饰及活动区创设记录表
其内容体现三个方面:
第一:结合主题有目标、有意识地创设第二:根据活动进展情况做适当地调整。
第三:活动组织后有关环境创设方面的几点经验和启示。
2、由环境生成活动,以“集贸市场”为例阐明环境的教育作用
参观完集贸市场以后,孩子们提出了许多新的想法:“把蔬菜水果放到班里”“找一
架电子秤”“玩购物游戏”,结合幼儿爱好点,在师幼共同的讨论协商下,我们把活动室设置成了水果区、蔬菜区和干果区。
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由观察及探索的环境,我们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给幼儿提供一个开放性的环境。
孩子们在实物区可以自由的摸摸、看看、称称。
(2)环境体现相关性、室内环境和主题活动紧密结合,并起到传达教育信息的作用。
(3)环境体现问题意识,能够激发幼儿不断探索。
例:观察蔬菜水果的每日变更“土豆为什么变绿”、“韭菜为什么很难闻”、“青菜为什么变黄”,从幼儿不断的观察与探索中,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学习及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而这种可以启发幼儿不断思考与探索的环境,才能使幼儿各方面的潜能得以较好的发挥。
(四)活动区指导与创设
1、结合主题生成新的活动区
以超市购物的活动为切入点,根据孩子们的爱好,活动自然延伸到了“我爱吃的食
物”方面。
因此,我们带动幼儿参观考核了清华社区中心的集贸市场,为了让孩子们对食物的熟悉和感知更加全面,从促进幼儿发展方面考虑,我们又创设了“娃娃厨房”,希望通过孩子们自己动手实践来制做一些简略而常见的食物。
如:煮玉米、蒸白薯、水果拼盘、蛋花汤等。
2、活动区活动和教育活动和谐整合
活动一:煮玉米活动二:水果拼盘活动三:蛋花汤
3、活动区评价记录
活动区结束后,以小组与集体交互评价的方式进行活动区活动评价,教师做评价记录。
(包括幼儿活动情况及活动后的收获与感受)。
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所想所感用自己可以理解的方式来表达活动过程及成果。
(如,画蛋花汤制作过程图)
4、建立活动区小档案
在活动的组织实施中,我们学习借签了瑞吉欧的档案记录思想,建立了建筑区活动情况小档案。
对该区幼儿自建组以来的活动
情况进行了跟踪观察和记录,包括照片及文字资料,其作用在于:
(1)有助于教师及时准确的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2)从中总结出一些有关促进幼儿相互交往与合作的有效途径及方法。
(3)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幼儿的小组意识。
5.实现教育内容整合、多元潜能的培养渗透在多元化的区域活动中
在网络式主题活动中,我们尝试用多种教育内容与手段来实现其和谐整合,试图让每个幼儿在教师的关注下得到发展。
(1)语言区幼儿创编有关蔬菜水果的儿歌。
(2)美工区幼儿利用各种操作资料进行水果和食物的制作。
(3)科学发现区做“蔬菜吸水的实验”。
(4)幼儿在水果、蔬菜区玩购物的角色游戏。
(五)实现家园共育
在主题活动中,一方面我们不断增强家
园的双方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并且把家、园和社区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促进幼儿发展服务。
具体做法如下:
1、首先让家长了解本园的课程理念,了解班里进行的主题活动
(1)召开家长会。
(2)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
2、共同关注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示
教师与家长交流时,增加了“幼儿参与活动情况”的介绍。
例:介绍孩子在活动区玩了什么、做了什么、发现及解决了什么问题,对什么事情或什么活动感爱好等。
3、帮助家长转变传统观念(只注重幼儿学习成果而忽视其过程)
4、班级环境向家长开放
(1)鼓励幼儿请家长欣赏自己参与创设的班级环境。
(2)请家长参与环境的设计与资料的收集。
(3)关注家长对活动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