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PPT-课件
【初中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 说说它好在哪里?” 运用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一洗往昔送别诗的悲苦愁 绪,既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也道出了诚挚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
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5.赏析:“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①“歧路”照应送别,②以豪迈之语相送,以劝慰 之语送别,诗人劝慰友人不要因为离别伤心落泪, 要心胸开阔,坦然面对。③表现诗人与友人真挚的 友情和旷达的胸襟。
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①“辅”,辅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 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②“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 站在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暗喻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3.赏析: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直抒胸臆,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 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苦之感,惜别之中显现出 诗人旷达的胸襟。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区。项羽灭秦后,把 。
秦故地分封给秦王朝
的三名降将,故称“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三秦”。
。
五津:指岷江上的五 个渡口,即白华津、 万里津、江首津、涉 头津、江南津。这里 代指蜀州。
出外做官。
初中语文中考 古诗词曲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八年级下册 第25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译文:与你分别心中有无限情意,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的人。 情感:用相同的宦游处境宽慰友人,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
知识
八年级下册 第25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作家作品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王勃,字子安,诗人,与杨炯、卢照邻、 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少府”是县尉的别称,杜少府将要到蜀 州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写下这首诗。该诗一改古送别诗中的 悲凉凄怆之气,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八年级下册 第25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诗歌精讲 城阙①辅三秦②,风烟望五津③。
译文:三秦辅卫着长安,透过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州。 课下注释:①城阙:指长安。②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把秦故 地分封给秦王朝的三名降将,故称“三秦”。③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渡 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代指蜀州。
八年级下册 第25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八年级下册 第25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诗歌主旨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表达了诗人与知己的惜别之情,抒发了对朋友远
行的留恋、慰Biblioteka 之情,体现出诗人高远旷达的志趣。八年级下册 第25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译文:四海之内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身边。 修辞:对偶、对比、夸张。表明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的界限,也表达 了诗人乐观旷达的心态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译文:颈联一改过去送别诗中悲苦缠绵的情调,表达出乐观、开朗、豪放 的情怀,成为朋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唐诗三百首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代·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及注释译文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
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
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
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注释⑴少府:官名。
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⑵城阙(què)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
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
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
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
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⑷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⑸同:一作“俱”。
宦(huàn)游:出外做官。
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
⑻无为:无须、不必。
歧(qí)路: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⑼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
意思是挥泪告别。
赏析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
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ppt课件
思念等。
通过借用自然景物和景象的描绘, 送别诗将离别的情感与美丽的自 然风光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
术魅力。
送别诗中还常常蕴含着对人生的 感慨和思考,反映了唐代文人对
人生和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0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 创作背景
同类作品的比较与鉴赏
同类作品
《送友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都是唐代著名的送别诗,这些诗歌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情感,展现 了唐代诗歌的优美和深刻。
比较鉴赏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等方面都有所不同。相 比之下,王勃的诗歌更为深情、感伤,而李白的诗歌则更加洒脱、豪放。两首诗歌各具特色,都是唐代送别诗的 佳作。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01
02
03
蜀州
作为友人即将赴任之地, 蜀州在诗歌中象征着离别 的开始和未来的期待。
江水
江水在诗歌中象征着无尽 的思念和时间的流逝,也 暗示着人生旅途的漫长和 曲折。
城阙
城阙在诗歌中象征着繁华 与落寞,表达了诗人对友 人的祝福和对未来的美好 期许。
诗歌的语言艺术与修辞手法
平仄与韵律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勃在长安送别友人杜少府(名不详)赴蜀州上任时所作。此一别离,虽 不至永别,但友人离去,自己前途未卜,有感而发。
时代背景
唐代的交通发达,商业繁荣,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社会的矛盾 和冲突也在加剧,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更加深刻。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勃 等唐代诗人们以诗歌表达了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目录
• 唐诗与送别文化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创作背景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诗歌内容解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复习课件
1.整体把握诗歌的主题------离愁别绪。 2.具体分析情感表现:有四看------标题、作者、正文、注释。 3.找出承载情感的意象和表达情感的词语。
词语解释:
之:到,往 城阙:城墙和宫阙,往往被用来代表都城。这里指唐朝都城长安。 辅:拱卫 津:渡口。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这里泛指蜀川。 宦游:出外做官。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近邻。比,紧靠,挨着。 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沾巾:泪水沾湿手巾。诗中只挥泪告别。
名句赏析
用相同的宦游处境宽慰友人,表达了 诗人旷达的胸怀。
名句赏析
修辞:对偶、对比、夸张。表明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 时空的界限,也表达了诗人乐观旷达的心态和对友人 的真挚情谊。
哲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即是永 恒的,无所不在的。
评价:颈联一改过去送别诗中悲苦缠绵的情调,表达 出乐观、开朗、豪放的情怀,成为朋友间表达深厚情 谊的不朽名句。
名句赏析
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
练字:“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 气势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雄浑阔大。“望”字将相隔千 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的惜别之情,奠定 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修辞:对偶。这两句属“工对” 中的“地名” 对。点明 送别之地和友人赴任之处,极壮阔,极精整。
➢ 张九龄: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 君直到夜郎西” ,与本诗பைடு நூலக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表现 的都是对朋友的深情厚谊。请你结合诗句的内容简要说明这两位 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各自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件《送别诗》PPT教学课件
2020/12/11
8
以
语
别董大
相
送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2020/12/11
9
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2020/12/11
10
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目 相
【唐】 李白
送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202无0/12/1为1 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3
六年同窗缘, 历历涌心田。 幽幽真情语, 挚诉同学情。
2020/12/11
14
六年同窗缘,历历涌心田。 幽幽真情语,挚诉同学情。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
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
寒。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人生
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2020/12/11
1
送 别 诗
2020/12/11
2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Βιβλιοθήκη 《赠汪伦》(李白)送
别
《送友人》(李白)
诗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别董大》(高适)
《山中送别》(王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课外古诗词诵读说课教学电子课件
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 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 悲凉凄怆之情,音调爽朗,清 新高远,独树碑石。
Hale Waihona Puke 课堂小结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这首诗通过写与好友分 别的情景,慰勉友人勿在离别 时悲伤,表现了诗人高远的志 向、豁达的胸怀。
诗歌赏析
诗歌品析
这首诗是送别诗中的名作,一洗往昔送别诗离别的低沉
凄苦,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
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首联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大地所“辅”。用
“辅”字突出了雄泽阔大的气势。用“望”字将秦蜀二地联
系起来,暗寓了惜别的意思。
诗歌赏析
颔联,诗人与友人同病相怜,两人情感共鸣,诗人劝慰 友人既然离乡“宦游”,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
诗歌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①,风烟望五津②。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③,儿女④共沾巾⑤。
诗歌赏析
字词解释
①城阙辅三秦:意思是三秦辅卫着长安。城阙,指长安。三秦,
指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把秦故地分封给秦王朝的三名降将,
故称“三秦”。
②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
涉头津、江南津,这里代指蜀州。
③歧路:岔路口。
④儿女:恋爱中的青年男女。
⑤沾巾:泪沾手巾,指挥泪告别。
诗歌赏析
诗歌翻译
三秦辅卫着长安,透过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州。 和你离别心中有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内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身边。 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不要像小儿女那样悲伤地泪沾手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叙述了两人一留长安,一往蜀州,将分两 地,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 或“望”字。 “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 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1分)气象 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1分)
“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 蜀地联系起来,(1分)表达了对友 人的惜别之情。 (1分)
旁骛 :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 专心 。骛,追求。
• 心无旁骛:旁,另外的;骛,追求 。心中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 集中,专心致志。 • 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 。比喻成群的人追逐不正当的事物 。趋:快走;鹜:野鸭。
选自《王子安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 què
与君离别意,
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 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小结: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 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 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这首 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 诗常有的那种哀伤。
天干地支
•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 因此又称为“十天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 、丁、戊、己、庚、辛、壬、癸; • 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 、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 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 、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 为阴支。 • 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 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 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 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 子”。
己 亥 杂 诗
龚 自 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古诗五首》课件 语文版
书 法 作 品 欣 赏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作者简介
郑谷(约848-约909),晚 唐诗人,字守愚,袁州人。 有诗集《云台编》。
淮上,即扬州。江苏省 的城市,我国历史文化名城。
扬州火车站
古城扬州运河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淮上与友人别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侧畔:旁边。 千帆:形容过往船只很多。 病树:即枯树。
万木春:万木逢春,生机勃勃。
沉船的旁边会有千帆驶过,枯萎的树 前头有万木争春。颈联表达了诗人的乐观 精神。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长精神:振作精神。 长:增长,振作。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歌,暂且举 杯,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吧。
《淮上与友 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人别》
《送杜少府 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 之任蜀州》 表达了对友情的豁达态度。
《酬乐天扬州 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 初逢席上见赠》取精神。
杨花:飘飞的柳絮。“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写到了极致。
数声风笛离亭晚,
几声风笛,带着凄清怨慕,飘入友人耳中,更是显出千钧愁情。
君向潇湘我向秦。
互道一声珍重,各奔前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语文七上第7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课件
假如诗人还健
在,面对繁荣昌盛 的祖国,还用《我 爱这土地》抒情,
他会怎样写?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要欢快的歌唱
仿
这养育中华儿女的家园
写
这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土地
诗
这被太阳照亮的前程
歌
和那东方雄鸡崛起的时代……
日军在华暴行!
打台湾,我捐一个月工资。 打美国,我捐一年的工资。 打日本,我愿捐我的生命。
我
爱
这
土
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 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 受的苦难、 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 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2、掌握对 比的写作手 法。
二次修改
教学环节
小结升华
计划用时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总结诗歌的点睛之句,诗人做运 在老师的引
用的写作手法,以及分析诗歌的 导下总结分
一般方法。(通过今天的学习我 析诗歌的一
们了解了初唐四杰都有谁?学会 般方法,在
运用“起承转合”的方法分析诗 学习的过程
歌的一般方法,同学们是否有所 中记住与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等奖优秀课件 (共27张PPT)
作者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到四川去任某县的县尉。
读准字音:
城阙
què
五津
jīn宦游人歧路来自huàn 天涯qí
yá
读准节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读出诗味: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注释】
城阙:城墙与宫阙,这里指长安。辅: 拱卫。三秦: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 风烟:风尘烟雾,指极目远望时所见到 的景象。五津:即白华津、万里津、江 首津、涉头津、江南津。以五津泛指蜀 川。津:渡口。
目标导航:
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 读与背诵诗歌; 2、体味分析诗歌的意蕴,体 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3、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 友情的珍惜。
作家点击:
王勃(650—676) ,字子安,绛 州龙门人。年十四举幽素科,授 朝散郎,时诸王好斗鸡,他为沛 王写了向英王鸡挑战的檄文,触 怒唐高宗。后任虢州参军,犯死 罪,遇赦革职。往海南探父,因 溺水受惊而死。有《王子安集》 二十卷。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 亦有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 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 除本文外,《滕王阁序》亦脍炙 人口。
【译文】 长安城被关中之地护卫着,风烟滚滚,望 不到蜀州岷江的五个渡口。
【赏析】
“三秦”点明送别之地,“五津”点明友人 赴任之地。运用借代的修辞,勾勒两处的地 理环境。“三秦”“五津”给读者以雄浑磅 礴视野开阔的感受,既点明了地点,又奠定 了全诗旷达的基调。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乐 观
构 颔联 ——感情共鸣 颈联 ——坦然安慰
开 朗
尾联 ——再次劝勉
对比赏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
劝君更近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
谢谢大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⑴ 城阙辅三秦⑵, 风烟望五津⑶。 与君离别意 , 同是宦游人⑷ 。 海内存知己⑸, 天涯若比邻⑹。 无为在歧路⑺ ,儿女共沾巾⑻ 。
⑴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 ⑵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 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 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五津: 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辅三秦: 一作“俯西秦”。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 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⑷宦(huàn)游:出外做官。 ⑸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⑹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 ⑺无为:无须、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⑻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首联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颔联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颈联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尾联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依
全 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 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 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这首 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 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
参考翻译
长安的城阙高踞三秦中枢, 遥望岷江的五津,隔着无尽风烟。 你我之间有难忘的离愁别绪, 因为彼此都是漂泊流离在外做官的人。 四海之内若有知心存在, 再远的天涯也仿佛近邻。 不要在我们挥手作别的路口, 像小儿女那样情难自禁哭湿佩巾。
在这诗人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 行的友人:“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 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 近邻一样。诗人用广阔博大的胸襟去劝慰友人,表达 了诗人相信真挚友情不因时空改变而改变。
曹植:“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张九龄: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而此句已成为远隔千里 的朋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名句。
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解】: 1、柴扉:柴门。 2、王孙:贵族的子 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江亭夜月送别
王勃
乱烟笼碧砌, 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 江山此夜寒。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 的一种主题。由于古代交通不便, 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 不容易,所以在诗中,难免染上凄 凉、伤感的色彩。但古人写的别诗 也有明朗乐观之作,如《送杜少府 之任蜀州》,字里行间体现了积极 乐观的人生态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选自《王子安集》 王勃(650—676) ,字子安,绛州龙门 人。年十四举幽素科,授朝散郎,时诸王好斗 鸡,他为沛王写了向英王鸡挑战的檄文,触怒 唐高宗。后任虢州参军,犯死罪,遇赦革职。 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有《王子安集》 二十卷。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亦有抒发政 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 清新。除本文外,《滕王阁序》亦脍炙人口。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 唐四杰”,一起倡导文学革新,其中王勃成就最 大。
“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 和蜀川联系起来。
“风烟”突出友人去处的卑湿 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
运用借代的修辞。
颔联从正面写离情而话语 急转,变为劝勉。
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 仕途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 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 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颈联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真 正的友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 无所不在的。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无为: 无须,不要。岐路:分手的路口。 沾巾: 沾湿手巾,指哭。
尾联以幽默的口吻劝慰对方。 此两句就前句的意思再推进一层。离别 固然是悲伤的,但互为知己,虽各处天涯, 亦似比邻,所以不必像青年男女一样别泪沾 巾。
【评 析】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 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 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 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 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q阙uè/辅三秦,唐风·烟王/望勃五津。 与君离/ 别意,同是h宦/u游àn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 歧路,儿女共/ 沾巾!
qí
朗
欣
读
赏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地,并勾勒出两处的地理 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