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煮方法--专业整理版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中药煎煮方法--专业整理版(全)

(完整版)中药煎煮方法--专业整理版(全)

中药煎煮方法--第 1 页共 6 页中药的煎煮方法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含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其根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

据统计,迄今为止中药种类的总数目已近 13000 种中药煎煮质量的利害直接影响药物治病的疗效,我国历代名医都十分重视中药煎煮方法。

汉代医家张仲景将煎煮用水分为雨水、千扬水等多种;徐灵胎以为:“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意此”;李时珍指出了药液煎煮不妥的不良结果:“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莽撞冒昧,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

”这些都说明先人已认识到煎煮过程中有诸多要素影响煎煮质量,而煎煮质量的利害直接影响了中药药效的发挥。

中药煎煮过程中要发生两种变化:一是药物有效成份的溶出;二是药物中各样生理活性成份进行化合反响。

所以,汤剂的煎制方法有很多特别的讲究。

可见中药的煎煮方法关于有效地利用药物和提升治疗成效十分重要。

中药的合理煎煮能够充足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关于防治疾病均有重要意义。

中药的煎煮是多方面的,主要包含一下几个方面 :一 .冲洗:中草药多半是生药,在销售以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以前一般没有必需淘洗。

假如确实感觉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快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刷,以防易溶于水的糖、甙类水解流失,还有炮炙增添的酒、醋、蜂蜜等有效成份大批丢掉,进而影响中药疗效。

二.器具:煎药器具以沙锅为好,由于沙锅的材质稳固不会与药物成份发生化学反响,导热平均,热力和缓,锅周保温性强,水分蒸发小,这也是自古沿用到现在的原由之一,但沙锅孔隙许多易“串味”,且易破裂。

其余,也可采纳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拥有抗酸耐碱的性能,能够防止与中药成份发生反响,大批制备时多项选择用。

铜、铁质煎器虽传热快但化学性质不稳固,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中多种成份发生化学反响而影响质量,不可以使用用铜、铁、铝锅、锡等器具,铝锅虽传热快、化学性质较稳固,但铝锅不耐强酸强碱,对酸碱性不很强的药能够采纳,但不是理想的煎药器具。

中药煎熬的方法

中药煎熬的方法

中药煎熬的方法1.煎药器具:在煎药时尽量使用砂锅,不锈钢,玻璃,搪瓷等为佳,忌用铁器,铝器,铜锅.因为前者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以保证药物的疗效.而铁铜类成份性质较为活泼,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影响疗效.2.浸泡方法: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放入药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量以淹没过药面3-5cm,浸泡20-60分钟为宜(过久则药物易发霉变质),这样有利于药物有效成份的煎出.3.煎煮方法:每剂药煮两次.第一煎先用大火将浸泡好的药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维持药物沸腾;第二煎加水适量少些(以淹没过药面),火候同第一煎.煎时最好加盖, 一般情况下煎药时注意不宜频频打开锅盖,否则气味易走失,药效降低.4.煎熬时间:药物煮沸后开始计算时间.一般药物第一煎20-30分钟,第二煎15-25分钟;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第一煎40-60分钟,第二煎30分钟左右;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的药物第一煎6-15分钟,第二煎5-10分钟.5.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决定,成人量约200-300ml,儿童量约为成人的1/4-1/2,即50-150 ml.6.服用时间: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上午服用第一煎所煎出的药液,下午服用第二煎所煎出的药液,这样可以使两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所起的作用均匀可靠.也可以将两煎药汁混合,分上午和下午两次服用,两次以相隔6小时左右为宜.当天煎的药当天最好服用完,不宜保存.滋补药宜饭前半小时服用;清热药及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半小时服用;其它药剂请遵医嘱.7.服用方法:服用方法分热服,温服,冷服3种,一般而言,发汗解表药和温补药宜温服;祛寒药,治疗关节痛和溃疡病的药宜热服,清热解毒药宜冷服.8.注意事项:中药包里经常看到用纸或纱布另包的中药,标有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字样.一定要按要求去做,否则将影响药物的效果.煎煮过程中视情况可以补加水量,但要不断搅拌,防止溢锅,糊锅.(注意:熬焦,熬糊药物的药液切不可服用,以免中毒.)(1)中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有:①每次将一剂中药饮片材料放入煲内,加入清水,观察加水能否浸满药面,不足时可稍加水量。

6步煎(熬)中药的方式

6步煎(熬)中药的方式

6步煎(熬)中药的方式中药治疗要选对方法,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多加留意,其中,煎药是影响中药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煎得不好,药性就过了,因此,掌握科学的煎药方法是关键。

一、煎中药的器具选择熬中药时选择合适的器具熬中药的器具一般用瓦罐、砂锅最好,也可以用搪瓷、不锈钢器具,但一定不能用铝器、铜器、铁器,因为金属在高温下易与药物产生反应,不但影响药物疗效,甚至中间产生的物质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

二、步骤及方法2.1 浸泡把药物倒入药锅内摊平,然后加冷水至浸满药物,浸泡半小时或一个小时。

冬天用二十至三十度的温水浸泡,以缩短熬药时间,但不能用开水浸,浸泡时间不宜过久,特别在夏季,以免引起药物酶解。

2.2 洗药:有些人买回中药有洗的习惯。

但用水先洗可使药材中的水溶性成分流失,也可使粉末类药材流失,如龙骨、牡蛎、滑石粉、桃仁等;或可致局部药材辅料流失。

有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添加了蜜、醋、酒、胆汁等辅料,而这些辅料都是易溶于水的,若先用水洗,也会导致局部辅料损失。

如土大,煎好倒出药汤,澄清一会,杂质就积淀了。

2.3 加热:一般在药物煮沸前用大火,煮沸后宜改为小火。

但一些治疗外感疾病的中药也可在煮沸后不改火的大小,继续用大火熬五分钟左右。

2.4 熬药时间应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而定。

一般来讲,开始时以沸腾计时需三十分钟,一般药物第一煎 20- 30 分钟,第二煎 15- 25 分钟;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第一煎 40- 60 分钟,第二煎 30 分钟左右;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的药物第一煎 6- 15 分钟,第二煎 5- 10 分钟。

2.5 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决定,成人量约200- 300ml,儿童量约为成人的 1/4- 1/2,即 50- 150ml。

2.6 中药煎药次数一般是 2- 3 次。

一剂药煎 3 次,最少应 2 次。

因为煎药时,药物有效成分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而后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

最详细的中药煎煮方法说明书!

最详细的中药煎煮方法说明书!

最详细的中药煎煮方法说明书!【煎药方法】煎药方法,包括用水量的控制、煎煮时间的控制和火候的掌握这几大类。

每一种煎煮方式,都会影响药物药性的发挥。

不同的药物还有不同的煎煮方法,因此大家想要药物充分发挥药性,就需要掌握正确的煎药方法。

下面我们来看看,正确的煎药方法都有哪些。

1、加水量煎煮中药时,加水量的控制和水的选择,对药汤的浓度和药效有很大的关系。

正确的加水量可以充分发挥药效,以达到药到病除的功效。

用新鲜的冷水或者是温水浸渍中药(最好选择矿泉水),待全部饮片浸润后,即可煎药。

2、火候火候在煎煮药物中也是非常需要注意的部分。

有些药物需要小火慢煮,而有些药物则大大相反,需要大火快煮。

不同的药物需要区别对待,否则对药效可能会有一定的损害。

下面我们来看看,在煎煮药材时,如何正确掌握火候。

用火在药物未沸之前用武火,沸后用文火。

攻下剂、利水剂、或用于阴寒急病、探吐痰饮之剂不加盖,武火速煎;补中、温中等补益剂须加盖,文火缓煎。

3、煎药次数一般药剂均煎二次。

清热解毒剂可煎一次或者两次均可。

4、煎药时间清热解毒剂头煎时沸后煎15~20分钟,第二煎沸后煎25分钟左右;调补剂头煎时沸后煎20~25分钟,二煎沸后煎30- 35分钟。

5、煎出液量用于5岁以下儿童的药剂,所煎药液尽量要少,一般为成年量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煎煮中药,不仅要注意煎煮方式,还要懂得分辨药物的药性。

不同的药材,它都有自己特殊的药性。

有些药物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在煎煮的时候需要先煎,而有些药材程碎屑状或者是粉末状,需要放入药包煎煮。

这都是需要大家了解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特殊药物的不同煎煮方式。

先煎、久煎药品有毒性的药物为降低毒性常常先煎,如附子、乌头类。

此外,药物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药物如金石类、骨类、甲壳类药物和植物药品质地坚实者及脏器类药物也需要先煎、久煎。

常见的有:生石膏、生石决明、紫石英、磁石、代赭石、龙骨、生牡蛎、鳖甲、龟板、虎骨、百合等,一般先煎10分钟,犀角、羚羊角、玳瑁等先煎1小时。

中药煎煮的一般方法

中药煎煮的一般方法

中药煎煮的一般方法中药煎煮是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中药的质量、药效、用法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关于中药煎煮的10条一般方法及详细描述:1.选材:在煎煮中药之前,必须要选择质量优良,干燥无虫蛀和霉变的中药材。

选择时还要根据配伍关系以及个体差异进行搭配,以达到理想的药效。

2.浸泡:将选好的中药材用冷水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为30分钟左右。

浸泡可以使中药材变软,更容易煎煮出药效成分。

3.清洗:浸泡后,应该将中药材清洗干净,以去除浸泡过程中可能残留的杂质,确保中药干净卫生。

4.破碎:对于较大颗粒的中药材,需要先进行破碎,以便更好的释放药效成分。

采用破碎工具时,应该避免过度破碎,以免影响药效。

5.冷水入锅:将清洗干净的中药材用冷水加入炖锅中,不要事先加热水,以免影响药效。

6.加热:将中药材加入锅中后,点燃炉火,缓慢加热。

由于中药的煎煮时间较长,所以要采用小火缓慢煎煮,以充分释放药效成分。

7.煮沸:当水开始沸腾时,应该继续小火煮沸,煮沸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左右。

此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水位,及时添加水以免中药熬煮过度。

8.排渣:煎煮完成后,需要将煮好的中药渣过滤出来,以便于取药汁。

可以采用纱布或过滤器进行过滤,确保药汁清澈透明。

9.取药汁:将过滤好的药汁倒入药杯中,等待药汁冷却后即可服用。

药杯应该使用不锈钢、玻璃等无毒无害的材质制作,避免药汁被污染。

10.保存:中药煎煮后,药汁一般只能在冷藏状态下保存3-5天,冰冻保存则可达一个月。

在保存药汁时,应该使用密封容器,并避免阳光直接照射,避免影响药效。

中药煎煮是一项需要仔细细致的工作,只有采用正确的煎煮方法,才能充分发挥中药的药效,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的煎煮方法及特殊中药的煎煮方法

中药的煎煮方法及特殊中药的煎煮方法

中药的煎煮方法及特殊中药的煎煮方法
1.先加水煮沸:将适量的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煮沸,然后改用小火煎煮。

2.慢炖煎煮:将药材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炖煮约20~30分钟。

在慢炖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适量加水。

3.加水煎煮:将药材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水沸腾时再加入一定量的水,保持适度煮沸。

4.倒煮:将药材放入锅中加水煮沸,然后倒入另一个锅中煮沸,反复倒煮数次,以提取更多有效成分。

5.点煮:先将药材放入几倍水量的锅中煮沸,煮沸后立即用小火继续煮沸10~15分钟,然后立即倒掉水,再重新加入药材和水煎煮。

1.黄芩:先用凉水浸泡黄芩15分钟,然后加水煮沸,用小火煎煮
30~60分钟。

2.板蓝根:将板蓝根先用水煮沸,水沸腾后用小火煮沸5分钟,然后焖煮约30分钟,最后滤出板蓝根渣。

3.木通:将木通先用开水加热,煮沸后焖煮约10分钟,煮熟后焖煮约30~60分钟。

4.乌梅:将乌梅放入锅中加水煮沸,改用小火焖煮5分钟,再用大火煮沸,最后滤出药渣。

5.石斛:将石斛放入锅中加水煮沸,改用小火焖煮15分钟,然后用大火煮沸10分钟,最后滤出药渣。

特殊中药的煎煮方法主要是因为这些药材的性质特殊,需要特定的温度和时间才能提取出药效成分。

而传统中药的煎煮方法虽然简单,但也可以根据不同药材的特点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煎煮效果。

总之,中药的煎煮方法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制剂方法,不同的药材有不同的煎煮方法,选择合适的煎煮方法可以更好地提取药效成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也需要注意煎煮的温度和时间,以免影响药效或造成药材的损失。

中药煎煮的几种方法

中药煎煮的几种方法

中药煎煮的几种方法
中药煎煮是中医药治疗的基础,不同的中药材需要不同的煎煮方法
来提取有效成分。

这里介绍几种中药煎煮的常用方法。

一、水煎法
水煎法是中药煎煮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将中药材和适量的水一同加入
药锅中,大火煮沸后改为小火煎煮。

水煎法适用于煎煮根茎类、动物
性药材和一些生果实的中药。

二、蒸煮法
蒸煮法适用于一些质地较硬,难以溶解的中药。

将中药材放入器皿中,在蒸锅内用文火慢慢蒸煮,直到中药材软化。

蒸煮后再用水或者酒提
取有效成分。

三、浸泡法
浸泡法适用于一些质地柔软易溶解的中药材,如花草类药材。

将中药
材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开水或者酒,浸泡适当时间即可提取有效
成分。

当然,浸泡的时间需要根据不同的中药材而定。

四、焙炒法
焙炒法是将一些药材放入油锅里炸过,炒干炒燥,将药材中的水分除去,便于后续制剂的保存。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食用用的药材不建议
采用这种煎煮方法。

五、以药代饮法
以药代饮法是指将中药材放进煮沸的水中煮沸后,代替茶水,这种饮
品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不过需要注意,这种方法适合的药材较少,
一些有毒的药材不建议采用,以免误伤身体健康。

总之,对于不同的中药材,需要选择不同的煎煮方法来提取有效成分,同时根据功效选择不同的饮用方式。

如此才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中草药煎煮方法

中草药煎煮方法

中草药煎煮方法
中草药是一种传统的中医药材,具有多种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
领域。

然而,中药的使用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尤其是在煎煮方面。

下面介绍一些中药煎煮的方法:
一、水煎法
1.将药材放在煎药器中,加入适量清水,将煎药器投入水中,开大火煮沸,待水沸后调小火,缓慢煎煮20分钟左右。

2.喝药时应先将药渣滤去,将药汁分数次饮用,一般常用的是纱布滤器。

二、浸渍法
1.将药材放在瓷罐中,加入足量白酒,浸泡1-2个星期。

2.浸泡后,将药酒放在阳光下晒干,取药酒饮用。

三、炮制法
1.将药材炒至变色,去除杂质、冷却后研末。

2.加水或酒搅拌均匀,然后再过滤,取汤液饮用。

四、微波炉煎煮法
1.将药材和水放入微波炉,按煮饭模式煮10分钟左右。

2.取出时注意防止烫伤,用纱布滤去药渣,分数次饮用。

以上是常见的中草药煎煮方法,使用时需要根据各种药材的特点和功效选择合适的煎煮方法。

同时,也需要注意药材的煮制时间、温度等因素,以确保最大限度地提取药物成分,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消失的行当—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消失的行当—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消失的行当—煎中药的正确方法中药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瑰宝,千百年来保护着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在一次次疾病和瘟疫面前,都是中药拯救了中华文化的延续。

中药的采集、炮制、煎药都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如今的大多的中药都是在煎药机中制作而成,且不说疗效有无变化,就“三碗水熬成一碗水”,“文火下药,武火熬”等流传千古的方法,一台机器肯定是无法实现的,那我们带回家熬制的中药到底该怎么煎呢?一、普通药物(无先煎后下等药物)煎煮法1.头煎(1)浸泡:将中药倒入药煲内,加3—4碗水(800mL—1000mL)浸泡30分钟;如果药物体积较大,可用手按压一下,使水能充分浸泡药材,无需加过多的水。

(2)煮药:用大火煮沸后把火调至稍小,保持微沸状态,40分钟煲至1碗水(约250mL)即可饮用。

(部分药物煮沸20分钟煮至1碗即可,就诊时会特别交待。

)2.复煎(翻煲)煎好头煎后将剩余的中药渣加2碗半水(约700mL)大火煮沸后40分钟煲至1碗(约250mL)。

与头煎隔4小时以上再服。

二、特殊药物煎煮法1.先煎药(1)一般先煎药:沈大夫常用一般先煎药如石膏、水牛角、羚羊骨、龟板、鳖甲、牡蛎、龙骨、磁石、珍珠母、龙齿、三七等。

此类药物倒入药煲内,加2碗水(500mL)浸泡10分钟(其余药物按普通药物煎煮法先浸泡),然后先煎药大火煲20分钟,再把其他药(渣和水)倒入一起煲中一起煎煮40分钟至1碗水即可饮用。

(2)特殊先煎药沈大夫常用特殊先煎药如:熟附子(/制附子/淡附片)、制川乌等。

此类药物倒入药煲内,加2碗水(500mL)浸泡10分钟,大火煮沸后把火调小,保持微沸状态,煲1小时。

其余药物处理同前。

2.后下药:沈大夫常用后下药如砂仁、蔻仁(/豆蔻)等。

此类药物在“普通药物”“头煎”即将煎好5—10分钟前倒入煲中同煎,可不浸泡。

复煎与其余药物一起即可,无需再后下。

3.焗服药:沈大夫常用焗服药如:薄荷,肉桂等。

焗服药不需要煎煮,只需将其倒入碗中,将煲好的中药汁倒入,像泡茶一样焗5-10分钟即可饮用。

中药煎煮法总汇

中药煎煮法总汇

中药煎煮法总汇2篇中药煎煮法总汇(上篇)煎煮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传统中药制剂的基础工艺。

掌握正确的煎煮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取药材的有效成分,增强中药疗效。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煎煮方法。

1.水煎法水煎法是最基本的中药煎煮方法,适用于多种中药饮片的煎煮。

具体步骤如下:(1)将中药配方饮片放入砂锅或药锅中,加入适量清水,通常为药材的10-12倍。

(2)用中小火煮沸,煮10-15分钟后,转为文火煎煮30-60分钟。

(3)待锅中水剩余1/3时,继续煎煮10-15分钟,直至药液呈深黄色。

(4)最后滗去渣滓,得到药液即可。

2.醋煎法醋煎法适用于一些温补药材的煎煮,可以增强药物的渗透力和药效,提高疗效。

具体步骤如下:(1)将中药配方饮片放入砂锅或药锅中,加入适量清水,通常为药材的10-12倍。

(2)煎沸后,加入适量醋,通常为水的1/3-1/2。

(3)继续煎煮,至药液浓缩,呈棕红色为止。

(4)最后滗去渣滓,得到药液即可。

3.酒煎法酒煎法适用于一些健脾补气、活血化瘀的中药煎煮,可以增强药物的活性成分,提高疗效。

具体步骤如下:(1)将中药配方饮片放入砂锅或药锅中,加入适量清水,通常为药材的10-12倍。

(2)煮沸后,加入适量白酒,通常为水的1/3-1/2。

(3)继续煎煮,至药液浓缩,呈棕红色为止。

(4)最后滗去渣滓,得到药液即可。

4.砂罐煎煮法砂罐煎煮法适用于一些质地较硬的中药煎煮,可以加快药效释放,提高疗效。

具体步骤如下:(1)将中药配方饮片放入砂罐中,加入适量清水,通常为药材的10-12倍。

(2)将砂罐置于文火上煮沸,煮10-15分钟。

(3)然后改为用小火慢慢烧15-20分钟。

(4)最后砂罐内水稍干,将药液滗去渣滓即可。

以上介绍的是几种常见的中药煎煮方法,掌握好煎煮技巧可以提高中药疗效,但需注意,不同的药材和疾病需要采用不同的煎煮方法,如果对煎煮方法不熟悉,最好咨询中医师或在专业指导下操作。

中药煎煮的七种方法

中药煎煮的七种方法

中药煎煮的七种方法
中药煎煮是中医经典治疗方法之一,它可以将中药的有效成分煎煮
出来,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介绍中药煎煮的七种方法。

1.水煎法:将中药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后改小火继续煮,使中药药性逐渐煮出。

这种方法适用于药材结构松散易煮烂的草本植物。

2.浸泡法:将中药放入水或酒中浸泡数小时,让药材慢慢释放药效。

这种方法适用于药效短暂的中草药。

3.红烧法:将中药和其他药材一起烧到入味,然后添加肉类或者海鲜一起红烧,可以增强药效。

这种方法适用于补益药材。

4.蒸煮法:将中药放入蒸锅中蒸煮,利用水蒸汽的温度和湿度慢慢煮药,保留药品的有效成分。

这种方法适用于多数中药。

5.泡茶法:将中药和茶叶混合泡茶,可以增加茶叶的茶韵和药材的功效,是一种极为适宜的饮用方式。

6.烧煮法:将中药和其他药材放入煲汤中烧煮,时间久一些,可以将中药的有效成分完全煮出,适用于中药汤制。

7.浸泡醋法:将中药放入醋中浸泡,利用醋的酸性可以更好地溶解药材
的有效成分。

这种方法适用于治疗皮肤病。

总之,中药煎煮是一种经典的中药应用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殊的适用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煎制中药可以更好地发挥药效。

在煎制中药时,还需要注意煮药的时间和火候,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药效。

中药煎服法

中药煎服法

中药煎服法一、普通中药煎服法①煎药用具:尽量使用砂锅、搪瓷、玻璃、不锈钢具,忌用铁、铝、铜器。

②先将中药用冷水浸泡30分钟,加水量一般超过药面2-3厘米。

③(头煎)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保持沸腾30分钟左右,至药液剩余一小碗,倒出。

④(二煎)再次加水,刚浸过药面即可。

大火煮沸,再用小火保持沸腾30分钟左右,至药液剩余一小碗(200-300ml),倒出。

⑤两次煎出液分别服用或者混合后分成两份服用。

⑥每日一剂,煎二次(头煎、二煎),早、晚各服一次。

⑦饭后30分钟服药。

⑧晚上可以一次性煎两次,留一碗第二天早上加温后服用。

上班族早上也可以把药液装矿泉水瓶中带去公司,早餐半小时后加温服用。

附:先煎:先煎沸后30分钟加入其它药同煎;后下:煮沸后15分钟一次放入;包煎:用布袋装好与药同煎;烊化:一次隔水蒸化分二次兑煎好之药汁服;冲服:把药末分二次放在碗内,将煎好的药汁滤入碗内同服。

二、煎法中药在煎煮时,首先应注意煎药用具、煎药水量、煎药的火候及煎药的方法。

1.煎药用具:煎煮中药最好用砂锅、陶器、瓦罐,因其导热圴匀,热力缓和,锅周保温性强,水分蒸发量少,不易发生化学变化且价格低廉。

也可用搪瓷器皿、铝锅、不锈钢锅、铁锅、铜锅等煎煮药物。

2.煎药用水:煎药用水以洁净为原则,自来水、井水、纯净水、蒸馏水圴可。

用水量多寡有多种计算方法,但常用的是目测,煎药时观察加水量超过药面2-3厘米即可;另外一种以每克药材加水10毫升为标准来粗略估算需水量。

3.煎药火候:煎药火候分“武火”、“文火”。

武火指火势急,火力猛,温度上升快,水分蒸化多的一种煎法。

文火指火势缓,火力弱,温度变化不大,水分蒸发慢的一种煎法。

一般煎药先用武火煎沸,后改用文火再煎10-15分钟即可。

但有些方剂如解表剂、清热剂、芳香药为主的方剂只用武火,不宜文火久煎。

而厚味滋补类方药宜文火久煎,以使药味尽出。

此外附子、狼毒、乌头等有毒药宜慢火久煎,以减低其毒性。

4.煎药方法:一般煎煮方法,首先将药物置于容器中,加冷水浸泡20-30分钟,然后加盖放火上加热煎煮。

中药标准煎剂煎煮方法

中药标准煎剂煎煮方法

中药标准煎剂煎煮方法
中药标准煎剂煎煮方法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步骤来进行煎煮的。

一般步骤如下:
1. 准备药材:按照方剂所需的比例准备好各种药材,并进行清洗和处理。

2. 准备容器:选择适合容纳药材和煎剂的锅或瓦斯炉,并清洗干净。

3. 浸泡:将药材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以上,使药材充分吸水。

4. 加水:在浸泡好的药材上加入适量的水,水的量一般是药材的3-5倍。

5. 正式煎煮:煎药时采用的是温火煮沸,沸腾后改用文火煎煮一定时间,具体时间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外观变化来调整。

6. 监测:在煎制过程中,需要经常观察药液的外观和颜色的变化,以及闻气味来判断药液是否煮沸。

7. 过滤:煎煮时间结束后,将药液过滤将药渣去除。

可以用纱布或细筛过滤。

8. 汇总药液:将过滤好的药液汇集在一起。

如果需要分数次服用,则可以将药液分装在适当的容器中。

以上是中药标准煎剂的一般煎煮方法,具体的煎煮步骤和时间可能会根据药材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简述中药的煎煮方法

简述中药的煎煮方法

简述中药的煎煮方法中药煎煮方法是中医药学中重要的制药技术,它包括药材的选配、破碎、清洗、浸泡、炖煮等多个步骤。

下面将介绍10种常用的中药煎煮方法,并展开详细描述。

1.水煎法:将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

先用大火煮沸,然后转小火慢炖,直至药液浓缩。

2.浸泡煎煮法:将药材用适量清水浸泡数小时或过夜,使其充分吸水。

然后将浸泡的药材一同加入锅中,进行水煎煮法。

3.煎煮时间控制法:不同的中药材需要不同的煎煮时间。

如易溶性药物,需要短时间的煎煮,而不易溶性药物则需要长时间的煎煮。

4.冷水煎法:将药材加入冷水中,然后再煮沸。

这个方法适用于一些带有挥发性成分的药材。

5.蒸煮法:将药材放入蒸汽锅内,用蒸汽加热,使其药液浓缩。

6.砂锅煎煮法:将药材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将砂锅放入炉上,用小火慢炖。

7.多次煎煮法:将药材用水煎煮一次,然后过滤药液,再用相同的药材再次煮沸。

重复煎煮多次,直到药材的性能发挥完全。

8.滚煮法:将药材放入锅中,加水至刚刚淹没药材,然后用大火煮沸。

此后调小火慢慢煮沸,直至药材的有效成分溶解在水中。

9.盐煎法:将药材与适量盐混合,然后加水煎煮。

盐的存在可以提高药材的药效。

10.筛选煎煮法:将药材用适量清水煮沸,然后将煮沸后的药液倒入另一个容器中,将渣滓去除,再进行第二次煎煮。

以上是10种常用的中药煎煮方法的简要描述。

煎煮方法的选择取决于不同药材的性质和用途需求。

中药煎煮是一门技术活,掌握好煎煮方法可以更好地提取药材的有效成分,增加中药的疗效。

中药煎煮的关键在于火候的控制,需要注意火力大小、煎煮时间以及加水的分量等因素。

只有熟练掌握中药煎煮方法,才能制备出质量优良的中药制剂,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医学和中医药学的发展。

中药饮片的特殊煎煮方法

中药饮片的特殊煎煮方法

中药饮片的特殊煎煮方法
(1)先煎先煎药一般加水400至500毫升,用武火煮沸15-20分钟后,再加入其他一般药物中,将水加至适量时,继续煎煮。

先煎的药物大致有:生石膏、寒水石、磁石、代赭石、白石英、紫石英、生龙骨、蛤壳、生石决明、瓦楞子、龟板、鳖甲、龙齿、豹骨、鹿角、水牛角等矿物、贝壳、骨、甲、角一类及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被煎出的药材。

另外,还有乌头、附子、商陆、生南星、生半夏等毒性药材,久煎能缓和毒性。

(2)后下后下药一般应在煎药结束之前5-10分钟放入为宜。

后下药大致有薄荷、砂仁、肉豆蔻、沉香、肉桂、广木香等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

另外还有钩藤、大黄、番泻叶、徐长卿等不能久煎的药物也适宜后下。

(3)包煎即是把药物装在砂布袋中与其他药物同煎。

包煎的药物大致有葶苈子、车前子、蚕砂、旋覆花、滑石粉、六一散、青黛、马勃、生蒲黄等含有粘液质、绒毛和体轻易漂浮的药物。

(4)另煎另煎取汁后倒入药汤中服水。

另煎的药材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燕窝、银耳等贵重药物。

(5)烊化即将胶类、膏滋类、糖类、或无机盐类药物于其他药煎得的药液(去渣)中加热溶化成液体剂型。

烊化的药物有:阿胶、龟板胶,鹿角胶、枇杷叶膏、芒硝、玄明粉等。

(6)兑服将液体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煎取汁液,兑入服用。

兑服的药物有:竹沥、姜汁、鲜藕汁等。

(7)冲服对于贵重药物或成分易被破坏的药物宜研粉冲服,如羚羊角粉、犀角粉、水牛角末、珍珠粉、沉香末等。

简述中药汤剂正确煎煮的方法

简述中药汤剂正确煎煮的方法

简述中药汤剂正确煎煮的方法
中药汤剂的正确煎煮方法是一种独特的煮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配药:根据医嘱将所需的中药材准备好,按照方剂的比例配好。

2. 沉浸:将药材放入适量的冷水中,浸泡20-30分钟,待药材充分吸水。

3. 加热:将浸泡后的药材连同浸泡的水一起放入煎药锅中,温度逐渐升高,最终达到沸腾状态。

4. 炖煮:保持药材的沸腾状态并保持一定的沸腾时间,一般约煮30-60分钟,使药材充分煮熟。

5. 过滤:将煎好的药汤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利用纱布或滤网去除药渣,获得纯净的药汁。

6. 盖盖:将药汁盖好,保持密封状态,防止药汁氧化或受到外界污染。

需要注意的是,在煎煮中药的过程中,应控制好煮药的火力和时间,避免出现煮沸过度或煮沸不足的情况。

同时,在煎药过程中应注意火候的掌握,避免溢锅和煎煮时间过长。

此外,对于有些需要先炒或煮沸后添加的中药材,也需要按照具体的煮
药方进行处理。

总之,正确的煎煮方法可以保证中药药效的最大发挥,确保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材的煎煮方法与炮制时间

中药材的煎煮方法与炮制时间

中药材的煎煮方法与炮制时间中药材作为传统中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特殊的炮制方法和煎煮过程之后,才能发挥出其最佳的药效。

正确地掌握中药材的煎煮方法与炮制时间,对于保证中药疗效的发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材的煎煮方法和炮制时间,供读者参考。

一、煎煮方法1.水煎法水煎法是中药煎煮中最常见、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其步骤包括:(1)将中药材加入适量的冷水中,用中火煮沸。

(2)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煮,使药材浸泡在水中,继续加热。

(3)根据药材的特殊情况,适时加热保温,保持水位不变。

(4)煎煮一段时间后,取出煎好的药液,将渣滓滤去,即可使用。

2.醋煎法醋煎法适用于一些药材中所含的有效成分不稳定的情况,醋的加入可以改变药性,增强药效。

其步骤如下:(1)将中药材加入适量的水中,加入适量的醋,用中火煮沸。

(2)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煮,保持水位稳定,药材浸泡在水中。

(3)煎煮一段时间后,取出煎好的药液,将渣滓滤去,即可使用。

3.蜜炙法蜜炙法常用于一些寒凉性的中药材,通过与蜂蜜炙烤,提高药材的温热性,改变药性。

其步骤如下:(1)将中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

(2)将调制好的药材加热至材料外表稍微泛黄。

(3)取出调制好的药材,晾干后即可使用。

二、炮制时间1.炙炮炙炮是一种将中药材暴露在直接火焰下进行炙烤的炮制方法。

一般适用于寒凉性药材,炙炮可以温热药材,增强其药性。

炙炮时间以药材变色或出现焦香味为宜,常见炙烤时间为2-3分钟。

2.炒炮炒炮是将中药材放入干热锅中进行炒制的炮制方法。

适用于寒凉性药材,可以改变药材性味,增加药效。

炒炮时间一般为2-3分钟,根据药材的情况酌情调整。

3.烘炒烘炒是将中药材放入烤箱或炉火中进行烘炙的炮制方法。

适用于一些潮湿的药材,通过烘炒可以去湿、驱寒、干燥药材。

烘炒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根据药材的湿度和需要酌情调整。

总结中药材的煎煮方法与炮制时间是保证中药疗效的关键环节。

中药学知识 中药煎煮方法

中药学知识 中药煎煮方法

中药学知识中药煎煮方法中药学知识:中药煎煮方法一、传统煎煮方法•水煎法:将中药材与适量清水放入煮药锅中,煮沸后改用文炉小火炖煮,持续煎煮一段时间,直至提取出有效成分。

•冲泡法:将中药材与适量开水冲泡,轻轻搅拌一段时间后,即可饮用。

适用于饮片剂等。

•先煮法:将药材先用水煮沸,煮沸后立即捞出,将药汁倒掉。

然后再次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煮煎,以提高药物的有效成分。

二、新煎煮方法•微波煎煮法:将中药材与适量水放入微波炉中,使用微波炉设定好的煎煮模式进行炖煮,便于控制时间和温度。

此法省时省力,适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高压蒸煮法:使用高压蒸锅进行煎煮,将中药材放入气密的容器中,在高压蒸煮下提取药物有效成分。

该方法能更好地保存中药的活性成分。

•超声波煎煮法:利用超声波的振荡和微流动效应,加速中药药材的煎煮过程,缩短了煎煮时间,并提高了提取效率。

三、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尽量避免使用金属容器进行煎煮,以免与中药材发生反应,影响药效。

•煎煮过程中,要时刻保持监控,避免煮沸过程中产生溢出或烧焦。

•煎煮时间长短需要根据具体的药材和药方而定,不同药材及其功效各异。

•制作中药时,应选择优质的中药材,遵循合理的用量和比例,以确保中药煎煮的药效和安全性。

结语中药的煎煮方法是传统医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的煎煮方法能有效地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中药的药效。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煎煮方法也逐渐出现,为人们的煎煮过程带来了更多便利。

但在任何煎煮方法中,重要的是保持合理的用药原则和注意药物的质量安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中药的独特优势,改善人们的健康问题。

四、传统煎煮方法的优缺点1. 水煎法•优点:–简单易行,易于掌握技巧;–提取率高,能充分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适用于大部分中药材。

•缺点:–煎煮时间较长,耗费时间;–容易出现煮沸过程中的溢出和烧焦问题。

2. 冲泡法•优点:–方便快捷,适用于饮片剂等;–提取效果较好。

•缺点:–无法充分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适用范围较窄,不适用于许多复杂的药方。

简述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简述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简述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中药汤剂是中药常用的制剂形式之一,具有剂量方便、易于储藏等特点。

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是制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关系到汤剂品质和药效。

下面重点介绍10条关于中药汤剂煎煮方法的详细描述。

1.选料选用新鲜、无虫、无霉变、无异味污染的药材,按照处方所需量准备。

对于粉末剂和现代制剂,要保证质量合规,购买合法经营的产品。

2. 清洗用清水将药材洗净,干坚果类药材可以先用清水浸泡2-3小时,保持水位高于药材,再用清水冲洗。

3. 切片药材要按要求切片,马蹄形、长条形、斜切或整干等不同形式均需根据处方要求进行处理。

4. 加水将切好的药材加入适量清水,一般为使用药量的8-10倍,大枣等药材可加入冰糖,煮出的汤苦涩者,可加枣仁、桂圆等食用即可。

5. 入锅将加好水的药材放入专用陶瓷煎药罐或不锈钢锅中。

锅子一定要干净,煮药前可以将锅子先焙热一下,排除残留的脏东西和异味,避免影响药材汤剂的质量。

6. 加热将药材和水一起煮沸,转中小火,保持微沸或慢煨,药材不得煮过头。

7. 收汁待浓度适宜后(火炉煎1.5小时,炉温控制在90-100℃;加压蒸煮15分钟,炉温控制在110-120℃;机械煮制2-3小时),用滤网过滤,压榨余汁,连接过滤袋后挤干,取汁。

8. 加药部分汤剂煎煮完后,还需要再加入一些药材或制剂,此时应坚持清洁和卫生的原则,保证不污染药材。

9. 再煎加药后再次加水,按照上述煎煮流程再次煮制,依照处方要求选择慢煨或急火加热。

10. 加工待煎制好的药材汤剂放晾,倒入容器中盖紧,可保鲜至一周左右,也可进行其他加工处理制成颗粒、胶囊等剂型,更便于保存和使用。

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是制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严格按照处方操作,保证过程中的卫生和质量,以保证煎制出的中药汤剂具有较好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的煎煮方法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其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

据统计,迄今为止中药种类的总数量已近13000种中药煎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药物治病的疗效,我国历代名医都十分重视中药煎煮方法。

汉代医家张仲景将煎煮用水分为雨水、千扬水等多种;徐灵胎认为:“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李时珍指出了药液煎煮不当的不良后果:“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

”这些都说明古人已认识到煎煮过程中有诸多因素影响煎煮质量,而煎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中药药效的发挥。

中药煎煮过程中要发生两种变化:一是药物有效成份的溶出;二是药物中各种生理活性成份进行化合反应。

因此,汤剂的煎制方法有许多特殊的讲究。

可见中药的煎煮方法对于有效地利用药物和提高治疗效果十分重要。

中药的合理煎煮可以充分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对于防治疾病均有重要意义。

中药的煎煮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一.清洗: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

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糖、甙类水解流失,还有炮炙添加的酒、醋、蜂蜜等有效成份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二.器具:煎药器具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份发生化学反应,导热均匀,热力缓和,锅周保温性强,水分蒸发小,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但砂锅孔隙较多易“串味”,且易破碎。

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具有抗酸耐碱的性能,可以避免与中药成份发生反应,大量制备时多选用。

铜、铁质煎器虽传热快但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中多种成份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质量,不能使用用铜、铁、铝锅、锡等器具,铝锅虽传热快、化学性质较稳定,但铝锅不耐强酸强碱,对酸碱性不很强的药可以选用,但不是理想的煎药用具。

三.浸泡时间与水温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份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份耗损、破坏过多。

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把药物倒入药锅内摊平,然后加常温水--室温水浸泡,轻压药材时水高出药平面约2厘米。

这样对于质地坚硬的药物可浸出一些有效成分;对于质地轻清的药物又可避免临煎加水时漂浮在水面上。

以把药材浸透为原则。

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和酶解变质,冬季可以长些。

在煎煮中药应先用冷水浸泡中药,不能直接加热水浸泡中药或冷水煎熬,这种方法极不可取。

浸泡中药绝对不能用沸水浸泡,因为中药大多是干品,是含有淀粉、蛋白质的植物类,有效成份以结晶、无定型沉淀存在于药物细胞内,生物的外层组织细胞,如果骤然受热,会立即皱缩、凝固,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阻碍了水分透入到药材的组织细胞中去,蛋白质在细胞壁上形成一层不可逆的变性层,使组织内部的药物成分难以析出,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渗出、溶解。

一些具有硬壳的果实或种子类药物,如荔枝核、桔核、带壳苡仁、金樱子、山栀子等,煎前应打碎,以便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

第一煎加水量以淹过药物二横指为宜,第二煎时,水稍高出药物表面即可。

如果药材经过浸泡后就会膨胀疏松,有效成份也容易煎煮出来。

中药入煎前应先浸泡多长时间为好呢这应视配方中的药物组成而定。

若以花、叶、细茎类质地疏松和轻浮的植物药为主的,浸泡20~30分钟即可入煎;而以生长多年的植物块根、根茎、种子、果实为主,质地坚硬的,应浸泡60分钟方可入煎;凡是矿物、动物、蚧壳类药材,浸泡时间需更长一些,这样可湿润药材,能使其充分膨胀,药材变湿变软,更多的有效成份才会煎出。

至于用水温度,一般含挥发油、苷类药物及维生素类的药物如薄荷、羌活、解表药等以冷浸短煎为宜,以免长时间煎煮有效成份会随着水蒸汽而挥发;含淀粉、蛋白质等一些成份丰富的药物如天花粉、山药、茯苓等则宜用40度左右的水温浸泡,使水分缓缓渗入药材组织内部疏松膨胀,形成良好的溶出环境,让有效成份易于煎出。

不过对于复杂的中药处方来说,宜着重考虑绝大多数药物的性质,采用冷浸的方式。

药物的浸泡时间及浸泡温度在保持一般原则的前提下,也应考虑到季节对药物成份性质的影响,夏秋炎热季节,中药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酵变质;而在冬春寒冷季节,多数中药浸泡时间则可长一些。

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份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份耗损、破坏过多。

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把药物倒入药锅内摊平,然后加常温水--室温水浸泡60分钟,轻压药材时水高出药平面约2厘米。

这样对于质地坚硬的药物可浸出一些有效成分;对于质地轻清的药物又可避免临煎加水时漂浮在水面上。

以把药材浸透为原则。

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和酶解变质,冬季可以长些。

四.用水煎药用水必须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物质及杂质少。

一般来说,凡人们在生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煮中药。

一般可用清澈的泉水、河水及自来水,井水则须选择水质较好的。

水最好采用经过净化和软化的饮用水,以减少杂质混入,防止水中钙、镁等离子与药材成份发生沉淀反应、不过夜的凉开水最好,因为自来水市经过氯处理过的,含有氯,经过沸腾后氯离子减少,降低了毒性。

加水多少:按理论推算,加水量应为饮片吸水量、煎煮过程中蒸发量及煎煮后所需药液量的总和。

虽然实际操作时加水很难做到十分精确,但至少应根据饮片质地疏密、吸水性能及煎煮时间长短确定加水多少。

水的用量一般为:第一遍煎煮时为药材量的5-8倍,或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

第二遍用水量可少一些。

头煎结束后,将药汁滤出,重新加水至高出药平面约-1厘米(最好不冷水,用热水,因为加冷水会使原来已经膨胀疏松的药材组织发生皱缩,降低了有效成分的煎出,降低了疗效)。

继续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15-20分钟即可。

质地坚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质地疏松,或有效成份容易挥发,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则液面淹没药物即可。

一般如果方中草、花、叶类药物较多,吸水量较大,煎煮前应补充加水,可以多放一点水。

很多中药说明是三碗水煮成大半碗。

其实这是笼统的说法而已。

碗有大小之分,药物有多少之别,药材质地亦有所不同,不能简单以三碗煎煮成大半碗而论。

五.方法煎煮中药应注意火候与煎煮时间。

火候指火力大小与火势急慢(大火、急火称武火,小火、慢火为文火)。

一般未沸前用武火,沸后用文火--小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减慢水份蒸发,有利于有效成份的溶出。

至于火候和时间的控制,则主要取决于不同药物的性质和质地,在煎煮过程中,尽量少开锅盖,以免药味挥发。

煎煮次数与方法中药煎煮一般要煎煮2~3次,最少应煎两次。

煎煮次数太少,提取不完全,药材损失大;煎煮次数太多,不仅耗工和燃料,而且煎出液中杂质增多。

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后所含的有效成份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

但对于药量较大的处方,在两次煎煮后可能存留的有效成份较多,可再煎第三遍,改为一日3次服用,以节约中药资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

因为煎药时药物有效成份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

到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份就不再溶出了。

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份才能继续溶出。

为了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一剂药最好煎煮两次或三次。

治疗一般疾病的中药煎煮以2次为宜,一般先用急火煮沸,水沸后计算煎煮时间,一般为头煎20~30分钟,二煎10~20分钟。

用于治疗感冒的解表中药或清热药宜用武火,时间宜短,煮沸时间为l0~20分钟即可,,并趁热服用。

用于治疗体虚的滋补中药以3次为宜,头煎为40~50分钟,二煎为20~30分钟,三煎为l0~20分钟。

有效成份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药及补益药,一般宜文火久煎,使用效成份充分溶出。

以上煎煮过程中需要经常搅拌。

煎煮好的中药要趁热滤出,免得有效成份沉淀在药渣上;如果不小心把药物煮干煮焦了,则此药不能服用,因为此时产生很多有毒物质,服用对身体有害。

.滤取药液,煎煮榨渣取汁汤剂煎完后应榨渣取汁。

因为一般药物加水煎煎煮后都会吸附一定药液。

其次主药液中的有效成份可能被药渣再吸附。

如药渣不经压榨取汁就抛弃,会造成有效成份损失,尤其是一些遇高热有效成份容易损失而不宜久煎或煎两次的药物,药渣中所含有效成份所占比例会更大,榨渣取汁的意义就更大。

一般在最后一次煎煮时,趁热将药液滤出后,要将药渣用双层纱布包好,绞取药渣内剩余药液。

有研究表明绞取药渣内的药液可增加药液成份的l5%~25%。

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决定,中药煎后所取得的药液成人一般每次150毫升,学龄期儿童100毫升,婴幼儿50毫升为宜。

按一日2次服用,,成人每剂300毫升日服2次,学龄期儿童200毫升日服2次,婴幼儿100毫升日服2次为宜。

六.服用中药汤剂讲究多服药时间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药物的作用来决定,一般的药最好在饭后1小时服。

1.服药时间(1).饭前服: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中老年人用于滋补身体的补益中药最好是在饭前服用,特别是早晨空腹时服,有利于滋补成份的吸收。

病位在下,应在饭前服药,以使药性容易下达,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

治疗肠道疾病,也宜在饭前服药,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2).饭后服:补养药品宜空腹服,易吸收,治疗外感疾病及头面部疾病的药物宜饭后服用,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

健胃药或对胃肠有刺激的汤药以进食稍后再服为好,以助疗效并减轻对胃的刺激。

病位在上,应在饭后服药。

如治疗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在饭后服用,可使药性上行。

对肠胃有刺激的中药,也宜饭后服用。

饭后服用的时间一般为进食后半小时左右。

在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肠黏膜的损害。

毒性较大的药,也宜在饭后服用,避免因吸收太快而发生毒副作用。

(3).餐间服:即在两餐之间服药,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治疗脾胃病的药宜餐间服。

(4).空腹服:润肠的泻药空腹服,易使积滞物泻出。

驱虫药在空腹时服,应在早上空腹服。

能提高杀虫效果,服后注意大便变化;具有滋补作用的汤药,宜早晨空腹服用,以利于充分吸收。

用于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这样可使药物迅速吸收,并保持在体内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

具有泻下作用的补益药和泻下通便的药物宜饭前空腹服用,以增强药效。

(5).睡前服:一一般而言,安神的药物宜临睡前服用,;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

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以及有积滞、胸膈病等,服药后宜仰卧;有头、口、耳病等,服药后宜去枕而卧;有左右两肋病症时,服药后应按药性的升降作用选择睡姿,如药性升发,应择健侧卧,如药性沉降,应择患侧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