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案例分析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1.5.1有理数的乘方优秀教学案例
这些亮点体现了本节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优秀表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为他们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乘方的概念。例如,讲解银行利息计算中的复利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利息的计算。
2.展示多媒体课件,如动画、图片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如“一张纸折叠一次后,它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一?折叠两次后呢?”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画和图片,丰富了教学手段,提供了直观的视觉信息,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乘方概念,提高了教学效果。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问题导向教学策略:设计一系列具有逻辑关系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性。
1.设计一系列具有逻辑关系的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和法则。
2.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三)小组合作
1.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讲授新知
初中数学培优:有理数的乘方
初中数学培优:有理数的乘方一、乘方的应用【典例】有人说,将一张纸对折,再对折,重复下去,第43次后纸的厚度便超过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已知一张纸厚0.006cm,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为3.85×108m,用计算器算一下这种说法是否可信.【解答】解:对折43次后,这张纸的厚度为0.006×243≈5.28×1010(cm)=5.28×108(m),∵5.28×108m>3.85×108m,∴这种说法是可信的.【巩固】1883年,康托尔构造的这个分形,称作康托尔集,从数轴上单位长度线段开始,康托尔取走其中间三分之一而达到第一阶段,然后从每一个余下的三分之一线段中取走其中间三分之一而达到第二阶段,无限地重复这一过程,余下的无穷点集就称做康托尔集,上图是康托尔集的最初几个阶段,当达到第n个阶段时,余下的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为()A.23B.23C.(23)D.(23)K1【解答】解:根据题意知:第一阶段时,余下的线段的长度之和为23,第二阶段时,余下的线段的长度之和为23×23=(23)2,第三阶段时,余下的线段的长度之和为23×23×23=(23)3,…以此类推,当达到第n个阶段时(n为正整数),余下的线段的长度之和为(23)n.故选:C.二、等比数列求和【典例】阅读下列材料:小明为了计算1+2+22+…+22020+22021的值,采用以下方法:设S=1+2+22+…+22020+22021①则2S=2+22+…+22021+22022②②﹣①得,2S﹣S=S=22022﹣1.请仿照小明的方法解决以下问题:(1)2+22+…+220=;(2)求1+12+122+⋯+1250=;(3)求1+a+a2+a3+…+a n的和.(a>1,n是正整数,请写出计算过程)【解答】解:(1)设S=2+22+…+220,则:2S=22+23+…+220+221,2S﹣S=(22+23+…+220+221)﹣(2+22+…+220)=221﹣2,∴S=221﹣2,故答案为:221﹣2.(2)设S=1+12+122+⋯+1250,则:2S=2+1+12+122+⋯+1249,2S﹣S=(2+1+12+122+⋯+1249)﹣(1+12+122+⋯+1250)=2−1250,∴S=2−1250,故答案为:2−1250.(3)设S=1+a+a2+a3+…+a n,则:a S=a+a2+a3+…+a n+a n+1,a S﹣S=(a﹣1)S=(a+a2+a3+…+a n+a n+1)﹣(1+a+a2+a3+…+a n)=a n+1﹣1.∴S=r1−1K1.【解答】设,则,巩固练习1.已知(a+1)2=25,且a<0,|a+3|+|b+2|=14,且ab>0,则a+b=()A.﹣19B.﹣9C.13D.3【解答】解;∵(a+1)2=25,∴a+1=±5,∴a=﹣6或4,∵a<0,∴a=﹣6,∵|a+3|+|b+2|=14∴b+2=±11,b=9或﹣13,∵ab>0,a<0,∴b<0,b=﹣13,∴a+b=﹣6﹣13=﹣19.故选:A.2.若a,b,c均为整数且满足(a﹣b)10+(a﹣c)10=1,则|a﹣b|+|b﹣c|+|c﹣a|=()A.1B.2C.3D.4【解答】解:因为a,b,c均为整数,所以a﹣b和a﹣c均为整数,从而由(a﹣b)10+(a﹣c)10=1可得|−U=1|−U=1.|−U=0或|−U=0若|−U=1|−U=0则a=c,从而|a﹣b|+|b﹣c|+|c﹣a|=|a﹣b|+|b﹣a|+|a﹣a|=2|a﹣b|=2.若|−U=0|−U=1则a=b,从而|a﹣b|+|b﹣c|+|c﹣a|=|a﹣a|+|a﹣c|+|c﹣a|=2|a﹣c|=2.因此,|a﹣b|+|b﹣c|+|c﹣a|=2.故选:B.3.如图,小明在3×3的方格纸上写了九个式子(其中的n是正整数),每行的三个式子的和自上而下分别记为A1,A2,A3,每列的三个式子的和自左至右分别记为B1,B2,B3,其中值可以等于732的是()A.A1B.B1C.A2D.B3【解答】解:A1=2n﹣2+2n﹣4+2n﹣6=732,整理可得:2n=248,n不为整数;A2=2n﹣8+2n﹣10+2n﹣12=732,整理可得:2n=254,n不为整数;B1=2n﹣2+2n﹣8+2n﹣14=732,整理可得:2n=252,n不为整数;B3=2n﹣6+2n﹣12+2n﹣18=732,整理可得:2n=256,n=8;故选:D.4.若|a+b+1|与(a﹣b+1)2互为相反数,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A.a>b B.a=b C.a<b D.a≥b【解答】解:∵|a+b+1|与(a﹣b+1)2互为相反数,∴|a+b+1|+(a﹣b+1)2=0,∴|a+b+1|=0,(a﹣b+1)2=0,即a+b+1=0,a﹣b+1=0,∴a=﹣1,b=0,∴﹣1<0,即a<b.故选:C.5.很多整数都可以表示为几个互异的平方数之和,例如30=12+22+32+42=12+22+52,现将2012表示为k(k为正整数)个互异的平方数之和,则k的最小值是()A.2B.3C.4D.5【解答】解:2012=392+212+72+12,∴k的最小值是4.故选:C.6.计算:[−75×(−212)−1]÷9÷1(−0.75)2−|2+(−12)3×52|=.【解答】解:原式=[75×52−1]÷9÷169−98=52×19×916−98=−3132.7.若(x+1)2与|xy+2|互为相反数,则:1(r2)+1(r3)(r1)+⋯+1(r2011)(r2009)的值是【解答】解:∵(x+1)2与|xy+2|互为相反数,∴(x+1)2=0,|xy+2|=0,∴x=﹣1,y=2.代入原式可得11×2+12×3+⋯+12010×2011=1−12+12−13+13⋯+12010−12011=20102011.故答案为20102011.8.试写出所有3个连续正整数立方和的最大公约数,并证明.【解答】解:设三个连续的正整数的立方和为f(n)=(n﹣1)3+n3+(n+1)3=3n3+6n=3n3﹣3n+9n=3n(n﹣1)(n+1)+9n又∵当n≥2时,(n﹣1)n(n+1)是三个连续的整数的积,所以必是3的倍数,所以3n(n﹣1)(n+1)能被9整除.∴f(n)能被9整除∴三个连续的正整数的立方和的最大公约数是9.9.已知a,b为正整数,求M=3a2﹣ab2﹣2b﹣4能取到的最小正整数值.【解答】解:∵a,b为正整数,要使得M=3a2﹣ab2﹣2b﹣4的值为正整数,显然有a≥2,当a=2时,b只能为1,此时M=4,故M=3a2﹣ab2﹣2b﹣4能取到的最小正整数值不超过4;当a=3时,b只能为1或2,若b=1,则M=18,若b=2,则M=7;当a=4时,b只能为1或2或3,若b=1,则M=38,若b=2,则M=24,若b=,3,则M=2;若M=1,即3a2﹣ab2﹣2b﹣4=1,即3a2﹣ab2=2b+5①,注意到2b+5为奇数,∵3a2是偶数,又偶数减奇数才得奇数,∴a是偶数,b是偶数.此时3a2﹣ab2被4整除所得余数为3,2b+5被4整除所得余数为1,故①式不可能成立,即M≠1.故M=3a2﹣ab2﹣2b﹣4能取到的最小正整数值为2.10.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是十进制数,而计算机使用的数是二进制数(数位的进位方法是“逢二进一”),有时候也会用到三进制数(数位的进位方法是“逢三进一”).如三进位制数201可用十进制数表示为2×32+0×3+1=19;二进位制数1011可用十进制数表示为1×23+0×22+1×2+1=11.(1)现有三进位制数a=221,二进位制数b=10111,试比较a与b的大小关系.(2)填空:将十进制数18用二进制数表示为.(3)我国古代《易经》一书中记载,远古时期,人们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记录数量,即“结绳计数”.如图是一位母亲在从右到左依次排列的绳子上打结,满七进一,用来记录孩子自出生后的天数.求孩子出生的天数.【解答】解:(1)三进位制数a=221用十进制数表示为2×32+2×3+1=25,二进位制数b=10111用十进制数表示为24+22+1×2+1=23,所以a>b.(2)因为18=24+2,所以十进制数18用二进制数表示为10010.故答案为:10010.(3)图中的数为6+2×7+3×72+73=510,即孩子出生510天.11.阅读下列材料:小明为了计算1+2+22+…+22020+22021的值,采用以下方法:设S=1+2+22+…+22020+22021①则2S=2+22+…+22021+22022②②﹣①得,2S﹣S=S=22022﹣1.请仿照小明的方法解决以下问题:(1)2+22+…+220=;(2)求1+12+122+⋯+1250=;(3)求1+a+a2+a3+…+a n的和.(a>1,n是正整数,请写出计算过程)【解答】解:(1)设S=2+22+…+220,则:2S=22+23+…+220+221,2S﹣S=(22+23+…+220+221)﹣(2+22+…+220)=221﹣2,∴S=221﹣2,故答案为:221﹣2.(2)设S=1+12+122+⋯+1250,则:2S=2+1+12+122+⋯+1249,2S﹣S=(2+1+12+122+⋯+1249)﹣(1+12+122+⋯+1250)=2−1250,∴S=2−1250,故答案为:2−1250.(3)设S=1+a+a2+a3+…+a n,则:a S=a+a2+a3+…+a n+a n+1,a S﹣S=(a﹣1)S=(a+a2+a3+…+a n+a n+1)﹣(1+a+a2+a3+…+a n)=a n+1﹣1.∴S=r1−1K1.12.老财主临终前将全部银元分给他的四个儿子.老大分得全部银元4等份中的1份,多出的1枚银元给了丫环;老二分得余下银元4等份中的1份,多出的1枚银元给了丫环;老三分得余下银元4等份中的1份,多出的1枚银元给了丫环;老四分得余下银元4等份中的1份,多出的1枚银元给了丫环;余下的银元又分成4等份,四个儿子各得一份,多出的1枚银元给了丫环.问老财主至少要有多少块银元才够分.【解答】解:从每次分得的银元都多出一枚可知,只要增加3枚银元,则每次分到的都是4的倍数,共分了5次4的倍数,所以至少要有4×4×4×4×4=45=1024枚,由于增加了3枚银元,所以至少要1024﹣3=1021枚银元才够分,具体情况如下:第一次:老大分得(1021﹣1)÷4=255枚,第二次:老二分得(255×3﹣1)÷4=191枚,第三次:老三分得(191×3﹣1)÷4=143枚,第四次:老四分得(143×3﹣1)÷4=107枚,第五次:四个儿子各分得(107×3﹣1)÷4=80枚,所以老财主至少要有1021块银元才够分.。
有理数的乘方案例分析题
有理数的乘方案例分析题1. 导言数学中,有理数的乘方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有理数的乘方指的是将一个有理数自乘若干次的运算。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有理数的乘方案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规律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案例一:正数的乘方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案例:23。
根据乘方的定义,23表示将2自乘3次,即$2^{3} = 2 \\times 2 \\times 2 = 8$。
可以看出,正数的乘方是将这个正数连续相乘的运算。
案例二:负数的乘方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负数的乘方的案例:(−3)4。
根据乘方的定义,(−3)4表示将-3自乘4次,即$(-3)^{4} = (-3) \\times (-3) \\times (-3) \\times (-3) = 81$。
可以发现,负数的乘方也遵循相同的规律。
案例三:零的乘方我们再来分析一个零的乘方的案例:05。
根据乘方的定义,05表示将0自乘5次,即$0^{5} = 0 \\times 0 \\times 0 \\times 0 \\times 0 = 0$。
可以看出,任何非零数与0相乘得到的结果都是0。
案例四:分数的乘方最后我们分析一个分数的乘方的案例:$\\left(\\frac{1}{2}\\right)^{3}$。
根据乘方的定义,$\\left(\\frac{1}{2}\\right)^{3}$表示将$\\frac{1}{2}$自乘3次,即$\\left(\\frac{1}{2}\\right)^{3} = \\frac{1}{2} \\times \\frac{1}{2} \\times\\frac{1}{2} = \\frac{1}{8}$。
可以看出,分数的乘方运算与整数的乘方运算相同,只需按照乘法规则操作即可。
3. 总结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正数的乘方是将这个正数连续相乘的运算;2.负数的乘方也遵循相同的规律;3.任何非零数与0相乘得到的结果都是0;4.分数的乘方运算与整数的乘方运算相同,只需按照乘法规则操作即可。
有理数的乘方案例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案例分析有理数的乘方是数学中的一种运算方法,用于求一个有理数的指数次幂。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来进行详细的案例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方法和应用。
首先我们将介绍有理数的乘方的定义和性质,然后通过一些实际例子来说明这些概念的具体应用。
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的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零以及分数。
有理数的乘方是指将一个有理数自乘或与其他有理数相乘多次的运算。
例如,2的3次方表示为2的立方,记作2^3,计算公式为2 × 2 × 2 = 8。
同样地,2的2次方是2 × 2 = 4,2的1次方是2,2的0次方定义为1。
有理数的乘方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
首先,对于任何非零有理数a,a的0次方定义为1。
其次,对于任何有理数a和b,a的b次方等于a自乘b次。
例如,2的3次方等于2 × 2 × 2 = 8。
第三,对于任何有理数a,a的1次方等于a自身。
最后,对于任意非零有理数a和b,a的负b次方等于1除以a的b次方。
例如,2的负3次方等于1/2的3次方,即1/(2 × 2 × 2) = 1/8。
有理数的乘方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其中一个常见的应用是计算面积和体积。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有理数的乘方来计算正方形和立方体的面积和体积。
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将边长乘以自身来计算,即边长的平方。
同样地,一个立方体的体积可以通过将边长乘以自身再乘以自身来计算,即边长的立方。
这些计算方法在建筑、工程和设计领域都很常见。
另一个应用是计算复利。
在金融领域,复利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利息按固定利率计算并累积再计算利息的过程。
有理数的乘方可以用来计算复利的增长。
例如,如果一个金额按年利率5%计算,那么在第n年的金额可以通过将初始金额乘以1加上利率的小数形式的n次方来计算。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年利率为5%的情况下,每年的金额变化。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有理数的乘方优秀教学案例(4课时)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有理数的乘方”,是学生在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概念后的进一步学习。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数学中的抽象概念,但对于有理数的乘方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法则,并能够运用有理数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2.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反思和总结,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效果。例如,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下对本节课的学习心得和收获,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3.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给予鼓励和建议。例如,在批改作业时,注意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指导。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有理数乘方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以计算利息、折纸等问题为背景,让学生思考并解答有理数乘方的问题,从而引出乘方的概念。
(二)讲授新知
1.通过讲解和示例,引导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法则。例如,讲解负数乘方和零的乘方的特殊性质,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法则。
2.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有理数乘方的过程。例如,利用动画展示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过程,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乘方的变化。
3.设计一些例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例如,给出一些有理数乘方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和解答,教师进行讲解和指,总结学习经验和教训。通过自主反思,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例如,在每节课结束后,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思考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5.多元化的教学策略:结合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和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或竞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有理数乘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有理数的乘方》案例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案例分析1.你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什么教学模式?答:认真品读了《有理数的乘方》这一案例,我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主要使用了:(1)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陈老师在第一个环节中,在学习之前先给学生一种引导性材料,让学生“动手折叠,提问层数和折叠的次数的关系,归纳出每一次折叠的层数都是上一次折叠层数的2倍”,在旧知识和新知识间建立适当的、有意义的联系。
(2)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模式,陈老师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来获取知识,注重学生发现能力的培养。
符合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的特点。
(3)探究性教学模式,如陈老师在导入新课时创设情境——折纸,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再如第二板块中的探究幂的符号规律时,让学生计算下列负数的幂,根据计算结果探究幂的符号的规律,属于探究性教学模式。
(4)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陈老师在计算机上用 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依次输入、、……计算机马上输出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既节省了学生计算的时间,使学生掌握了乘方简记的必要性,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乘方意义的理解。
符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的特点。
2、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哪些教学策略?体现在哪里?答:我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了以下教学策略:(1)情景教学策略。
主要体现在陈老师让学生“动手折一折,一张纸折一次后沿折痕折叠,变成几层?如果折两次,折三次呢?层数和折叠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这些教学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动机教学策略。
陈老师在创设情境时有目的地让学生折纸,促进学生加强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引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3)启发式教学策略,体现在案例中陈老师创设问题,指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对学生的思考过程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明确思路,用比较准确的语言总结归纳知识点。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9《有理数的乘方》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的情景,如温度变化、物体运动等,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乘方的规律。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理数乘方的动画效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乘方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理数乘方的规律。
(二)问题导向
2.问题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本案例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乘方的本质和规律,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本案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分享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法则和规律。
2.能够运用有理数乘方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了解有理数乘方在数学和其他学科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演示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发现并总结有理数乘方的规律。
2.运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乘方的本质和规律。如:为什么有理数乘方会产生周期性?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有理数乘方的理解。
3.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三)小组合作
1.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分享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实例,讲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和法则。
《有理数的乘方》案例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案例分析1. 你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什么教学模式?本教学设计使用了“探究性教学模式”。
首先,陈老师通过设置折纸这一活动,引导学生思考。
从而,引出乘方运算,再用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引导学生展开分析,说明简记的必要性。
从小学学过的正方体的面积和正方体的体积引出有理数乘方的概念。
紧接着给出联系,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幂的符号规律,再给出练习,巩固学习效果。
最后,课堂小结,给出作业和拓展练习。
这一过程就体现了“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五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2)启发思考(3)自主(或小组)探究(4)协作交流(5)总结提高,因此,我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探究性教学模式”。
2. 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哪些教学策略?体现在哪里?我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如下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策略,如教学设计第一个环节:“请大家动手折一折“;2)探究式学习策略,如“幂的符号规律探究“;3)教学组织策略中的微策略,如一个教学内容:“有理数乘方的概念”设计中就包括了讲解通则、举例说明、提供练习等教学步骤;4)抛锚式教学策略,如“练习 3 :说出下列负数的幂的符号(1) ; (2) ;( 3 );( 4 )从以上的运算中,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你能解释这其中的理由吗?“设置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3. 陈老师设计用 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你是否认同他的设计?给出你的理由。
我认同陈老师设计用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因为,“10 个 2 相乘, 20 个 2 相乘,30 个 2 相乘 ,50 个 2 相乘 ,100 个 2 相乘”让学一一用笔算出来太浪费时间,也不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只要让学生知道这些数很大就可以了,但没有具体数字学生可能还是很迷茫,这时我们就可借助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的结果,让学生有个更直观的印象。
4. 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在创设情境、问题设计、知识扩展等方面有哪些优点?我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有如下几方面优点:1)创设情境:在创设情境中,陈老师设置“动手折一折”这样的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出“乘方运算”。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方的定义,理解乘方的意义,能够正确表示和计算有理数的乘方。
2.使学生掌握乘方的性质,如负数的乘方、零的乘方以及乘方的分配律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有理数乘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科学记数法表示等。
2.自我反思:鼓励学生课后进行自我反思,分析自己在学习乘方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制定合适的目标和计划。
3.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引入:以细胞分裂为例,让学生思考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两个分裂成四个,以此类推,第n次分裂后细胞的数量是多少。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感受到乘方在生活中的应用,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乘方的意义是什么?”“如何计算负数的乘方?”等,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乘方的性质和运算方法。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勇于提问、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小组合作
2.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鼓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个性化的辅导。
3.作业小结: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对上节课的作业情况进行总结,表扬优秀的学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指导。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与过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有理数乘方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本案例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导入,例如:细胞分裂、人口增长等,让学生感受到乘方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接着,通过小组合作、互动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平方、立方等基本乘方概念入手,探究乘方的性质和运算规律。同时,结合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逐步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计算方法。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1.5有理数的乘方优秀教学案例
3.通过具体例子,讲解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物理中的速度、化学中的反应等;
4.强调乘方知识在数学和其他学科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深入探讨乘方的知识和方法;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乘方概念,如计算利息、折纸等,让学生感受乘方的实际应用;
2.问题导向: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题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结合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乘方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1.5有理数的乘方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为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1.5有理数的乘方,是学生在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有理数的乘方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和技能,是学习代数和函数的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理解乘方的含义,掌握乘方的运算法则,能够运用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有理数的乘方》案例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案例分析《有理数的乘方》案例分析1、你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什么教学模式?答:我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综合使用了以下教学模式:(一)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
陈老师的课堂环节包括了以下几部分:1、呈现先行组织者:课堂上,教师首先设计了请大家动手折一折的的活动。
教师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为了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在学习之前先给学生一种引导性材料,通过在“一、情境,引入新知”板块中请大家动手折一折,引入了乘方运算。
这是学生在加、减、乘、除之后学习的一种新的运算。
教师通过旧知识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在学习之前先给学生一种引导性材料,让学生“动手折叠,提问层数和折叠的次数的关系,归纳出每一次折叠的层数都是上一次折叠层数的2倍”清晰地反映认知结构中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
这就是先行组织者策略。
(2)呈现新学习内容:陈老师通过讲解“我们把这种求几个相同因数的乘积的运算叫做乘方运算,这是继加、减、乘、除之后我们学习的一种新的运算—乘方运算”;陈老师在计算机上用Math3.0演示乘方运算,引导学生展开分析;教师设计的巩固练习作业让学生接触新的学习材料和任务,学习材料的呈现逻辑清晰,学生能容易地把握乘方概念。
(3)知识的整合协调:陈老师以提问的形式“层数和折叠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猜猜看和谁大?”帮助学生把新信息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
(4)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的问题:陈老师设计的练习巩固了所学新知;作业和知识拓展强化了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既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学为主的发现式教学模式。
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了以下几部分:(1)问题情景教师设置了问题情境:请大家动手折一折,一张纸折一次后沿折痕折叠,变成几层?如果折两次,折三次呢?层数和折叠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形成概括结论,让学生对现象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得到新知识,认识新的运算——乘方。
活动一有理数的乘方案例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案例分析gxgp-9681、你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什么教学模式?答:我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以下教学模式: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
首先设计了请大家动手折一折的的活动;然后通过录像(在计算机上用Math3.0 演示)让学生接触新的学习任务乘方运算;再通过通过讲解、讨论帮助学生把乘方运算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最后通过作业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有关乘方运算的问题。
2、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哪些教学策略?体现在哪里?答:我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了情境教学策略、动机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传递策略。
具体体现在:(1)情境教学策略。
在新课引入的环节,通过设置让学生动手折纸,计算折叠的层数,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学习动机。
(2)动机教学策略。
陈老师通过日常生活折纸、有理数乘方新知识与面积、体积计算的旧知识联系,唤起学生的认知兴趣,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陈老师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的概念时,引入了小学里学过的正方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体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者加强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有效地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对所学知识的保持。
(3)教学内容传递策略。
陈老师通过选择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有理数乘方概念的思维导图及练习,帮助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掌握3、陈老师设计用Math3.0演示乘方运算,你是否认同他的设计?给出你的理由。
答:我比较认同陈老师的设计,在现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中,教学媒体既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对于一些比较繁琐复杂的计算,使用信息化软件,方便快捷,既简化了教学过程,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同时也使学生脱离了枯燥的公式记忆和繁琐的计算,让学生既能很清楚地看到乘方的书写形式,加深对乘方运算的认识,进一步体会和理解乘方的含义,还能直观地看见乘方的结果,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自觉使用信息技术的个体信息素养。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案例设计与反思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案例设计与反思课题:§1.5 有理数的乘方(一)教学目标:方法知识技能目标:1、知道乘方与乘法运算的关系,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知道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会求有理数的正整指数幂。
过程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2、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3、渗透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目标:1、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勤思、认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4、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乘方的符号法则及其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幂、底数、指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创设师:你吃过手工拉面吗?手工拉面是我国的传统美食,他是用一根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如此反复操作,连续几次便成了许多细细的面条,假如拉3次有多少根面条?5次有多少根面条?能否用算式表示这种关系?(数学来源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老师设法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解决生活题)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列式算答案生:(1)2×2×2=8 (2)2×2×2×2×2=32二、数学活动师:将一张报纸对折再对折(报纸不得撕裂)直到无法对折为止。
猜猜看,这时报纸有几层?(要求每个学生都实验一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生:做一做(一边做,一边引导学生归纳:)对折1次,有2层,即2×1=2对折2次,有4层,即2×2=4对折3次,有8层,即2×2×2=8对折4次,有16层,即2×2×2×2=16【评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有没有更好的表达方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有理数的乘方。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11有理数的乘方优秀教学案例
1.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有理数乘方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反馈:学生完成作业后,向教师反馈作业中的困难和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3.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导入:通过设置一道菜的配料比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有理数乘方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这种生活情境的导入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4.通过对有理数乘方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5.通过对有理数乘方的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导入:通过设置一道菜的配料比例问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索有理数乘方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方的概念和意义,理解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有理数乘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情境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自主探索有理数乘方的规律。
4.分层次提问: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这种分层次提问的方式,既满足了优秀学生的学习需求,又照顾到了学困生的学习困难,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5.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此外,通过评价学生的作业和反馈,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有理数的乘方案例分析2篇
有理数的乘方案例分析2篇第一篇:有理数的乘方概述有理数的乘方是指将一个有理数自乘若干次,得到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底数是有理数,指数是整数,结果同样是一个有理数。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用乘方的形式来表示一些特殊的有理数,如平方数和立方数等。
有理数的乘方在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代数学和几何学中。
在有理数的乘方中,指数可以是正整数、负整数、零。
对于一个有理数a,有以下几种情况:1. 当指数是正整数时,有理数a的n次方为a^n。
例如,2的3次方为8,-5的2次方为25。
2. 当指数是负整数时,有理数a的负n次方为1/a^n。
例如,2的-3次方为1/8,-5的-2次方为1/25。
3. 当指数是0时,任何有理数的0次方均为1。
例如,2的0次方为1,-5的0次方也为1。
有理数的乘方满足以下几个基本性质:1. 指数相加,底数不变,相当于底数相乘。
即a^n *a^m = a^(n+m)。
例如,2的3次方乘以2的4次方等于2的7次方。
2. 指数相减,底数不变,相当于底数相除。
即a^n /a^m = a^(n-m)。
例如,2的5次方除以2的3次方等于2的2次方。
3. 底数相同,指数相加即是底数的几次方。
即(a^n)^m = a^(n*m)。
例如,(2的3次方)的4次方等于2的12次方。
有理数的乘方还有很多其他的性质和规律,例如指数的奇偶性、幂的分配律、幂的乘积法等。
在实际运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来选择适当的方法求解。
总之,有理数的乘方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运算方式,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掌握有理数的乘方的不同情况和基本性质,不仅可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篇:有理数乘方的应用举例有理数的乘方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就介绍一些常见的应用举例:1. 求取利率在金融领域中,经常需要计算贷款的利率。
例如,某人向银行贷款10000元,年利率为5%。
如果该贷款为一年期,那么一年后要还回的总金额为多少?这个问题可以用有理数的乘方求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6《有理数的乘方》优秀教学案例
3.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有理数的乘方知识。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克服困难的意志,增强学生自信心。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有理数的乘方定义、乘方法则、乘方的性质以及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动的生活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和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课堂实践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运用乘方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通过设置具有梯度的练习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挑战中不断巩固和提高有理数的乘方知识。
2.分工合作:分配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3.成果分享:小组成员相互展示成果,进行评价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学生自我反思: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有理数乘方知识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2.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给出建设性意见,促进共同进步。
2.讨论问题:设计一系列与有理数乘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小组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总结归纳
1.知识点梳理: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有理数乘方的定义、运算方法和应用。
2.重难点强调:强调乘方法则与性质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注意乘方运算中的易错点。
(二)讲授新知
1.有理数的乘方定义:讲解有理数的乘方概念,解释乘方的意义和作用。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案例分析答题参考1.你以为陈教师的教学设计利用了什么教学模式?答:我以为陈教师的教学设计利用了以下教学模式:(1)成心义同意学习教学模式;(2)探讨性教学模式;(3)发觉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2.你感觉陈教师的教学设计中表现了哪些教学策略?体此刻哪里?答:我以为陈教师的教学设计表现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策略:陈教师在上课前,利用折纸小游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爱好和注意。
(2)动机教学策略:陈教师在教学中,使学生熟悉到学习的意义,利用游戏唤起学生的爱好,教学方式的的创意,引发学生学习的探讨的欲望。
最后利用作业进行反馈。
(3)教学内容传递策略:在教学新知识前,陈教师巧妙的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成立联系。
3.陈教师设计用 Math3.0演示乘方运算,你是不是定同他的设计?给出你的理由。
答:陈教师利用Math3.0来演示乘方运算,是值得确信的。
因为利用Math3.0能很直观的看出2的n次方的结果,而且超级的准确方便,便于教师教,也利于学生学,同时也是对前面陈教师从折纸游戏到乘方运算的一个正确查验。
不能不说,陈教师合理利用Math3.0是很到位的。
4.你感觉陈教师的教学设计在创设情境、问题设计、知识扩展等方面有哪些优势?答:(1)陈教师在创设情境方面:用了便用操作和进展学生动手能力的折纸游戏。
而且是联系了生活实际,表现了咱们生活当中无处不数学的道理。
同时又迁移出了本节课要教学的乘方运算,能够说是一举多得。
(2)在问题设计方面:折两次、三次、乃至是六次、七次,层数和折叠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你发觉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你能说明这其中的理由吗?这些问题,能够说是层层递进,由易到难,而且切近本课教学主题,从而引发学生试探,探讨出规律。
(3)在知识扩展方面:所选题目切近生活,专门是第3题,“百万富翁与‘指数爆炸’”,是故事,是案例,又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当中的数学,学生确信会很感爱好,同时把来源于生活的数学又回归于生活中进行运用。
有理数的乘方案例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案例分析在数学中,有理数是数学中的一类基本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其中分母不能为0)。
与整数相比,有理数在数学计算中的作用更为广泛,尤其是在乘方运算中,有理数更是有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一、正数的乘方对于正数的乘方运算,我们很容易理解。
比如2的3次方,即2^3,表示2乘以2乘以2,结果为8。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分析2的负数次方和0次方。
2的负数次方应该是2的倒数的n次方,即1/2的n次方。
因此2的-3次方等于1/(2的3次方),即1/8。
而2的0次方则等于1。
因为任何数的0次方都等于1,这是数学中的一条基本定义。
二、负数的乘方对于负数的乘方运算,我们就需要引入虚数单位i来理解。
因为不论怎么乘方,负数的结果永远是一个正数,这一点和正数是类似的。
但是负数乘方的具体数值则需要引入虚数单位i来表达。
我们知道,i的平方等于-1,所以-2的3次方可以写成-2的2次方再乘以-2,即(-1乘以2的2次方)乘以-2,结果为-8。
同理,-2的-3次方可以写成-1/(2的3次方)乘以-1,即-1/8。
而-2的0次方等于1,因为任何数的0次方都等于1。
三、分数的乘方分数的乘方计算和整数和负数有一些不同之处。
以2/3为例,2/3的3次方需要先将分母和分子都乘以自身的3次方,即(2的3次方)/(3的3次方)。
结果为8/27。
反之,2/3的-3次方需要将分母和分子都乘以自身的3次方,然后求倒数,即(3的3次方)/(2的3次方)。
结果为27/8。
四、混合数的乘方混合数包括整数和分数的组合,其乘方的计算和分数的乘方原则是一致的。
如3和2/3的3次方可以写成3的3次方乘以(2/3的3次方),即27乘以8/27,结果为8。
同理,3和2/3的-3次方可以写成3的-3次方乘以(2/3的-3次方),即1/27乘以27/8,结果为1/8。
总结来说,有理数的乘方运算不仅涵盖了整数和分数的计算,还需要应用虚数单位i来表达负数的乘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案例分析
答题参考 1.你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什么教学模式?
答:我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以下教学模式:(1)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2)探究性教学模式;(3)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2.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哪些教学策略?体现在哪里?
答:我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策略:陈老师在上课前,利用折纸小游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动机教学策略:陈老师在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利用游戏唤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方法的的创意,引起学生学习的探究的欲望。
最后利用作业进行反馈。
(3)教学内容传递策略:在讲授新知识前,陈老师巧妙的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建立联系。
3.陈老师设计用 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你是否认同他的设计?给出你的理由。
答:陈老师利用Math3.0来演示乘方运算,是值得肯定的。
因为利用Math3.0能很直观的看出2的n次方的结果,而且非常的准确方便,便于教师教,也利于学生学,同时也是对前面陈老师从折纸游戏到乘方运算的一个正确检验。
不得不说,陈老师合理利用Math3.0是很到位的。
4.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在创设情境、问题设计、知识扩展等方面有哪些优点?
答:(1)陈老师在创设情境方面:用了便用操作和发展学生动手能力的折纸游戏。
而且是联系了生活实际,体现了我们生活当中无处不数学的道理。
同时又迁移出了本节课要教学的乘方运算,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2)在问题设计方面:折两次、三次、甚至是六次、七次,层数和折叠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你能解释这其中的理由吗?这些问题,可以说是层层递进,由易到难,而且贴近本课教学主题,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出规律。
(3)在知识扩展方面:所选题目贴近生活,特别是第3题,“百万富翁与‘指数爆炸’”,是故事,是案例,又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当中的数学,学生肯定会很感兴趣,同时把来源于生活的数学又回归于生活中进
行运用。
5.对于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你有什么改进建议?
答: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应该说是比较合理的。
但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对学生的交流互动以及学生的课堂反馈还不是特别明显。
我觉得可以在这几面进行改进。
答题参考 1.你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什么教学模式?
答:我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以下教学模式:(1)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2)探究性教学模式;(3)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2.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哪些教学策略?体现在哪里?
答:我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策略:陈老师在上课前,利用折纸小游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动机教学策略:陈老师在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利用游戏唤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方法的的创意,引起学生学习的探究的欲望。
最
后利用作业进行反馈。
(3)教学内容传递策略:在讲授新知识前,陈老师巧妙的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建立联系。
3.陈老师设计用 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你是否认同他的设计?给出你的理由。
答:陈老师利用Math3.0来演示乘方运算,是值得肯定的。
因为利用Math3.0能很直观的看出2的n次方的结果,而且非常的准确方便,便于教师教,也利于学生学,同时也是对前面陈老师从折纸游戏到乘方运算的一个正确检验。
不得不说,陈老师合理利用Math3.0是很到位的。
4.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在创设情境、问题设计、知识扩展等方面有哪些优点?
答:(1)陈老师在创设情境方面:用了便用操作和发展学生动手能力的折纸游戏。
而且是联系了生活实际,体现了我们生活当中无处不数学的道理。
同时又迁移出了本节课要教学的乘方运算,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2)在问题设计方面:折两次、三次、甚至是六次、七次,层数和折叠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你能解释这其中的理由吗?这些问
题,可以说是层层递进,由易到难,而且贴近本课教学主题,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出规律。
(3)在知识扩展方面:所选题目贴近生活,特别是第3题,“百万富翁与‘指数爆炸’”,是故事,是案例,又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当中的数学,学生肯定会很感兴趣,同时把来源于生活的数学又回归于生活中进行运用。
5.对于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你有什么改进建议?
答: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应该说是比较合理的。
但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对学生的交流互动以及学生的课堂反馈还不是特别明显。
我觉得可以在这几面进行改进。
答题参考 1.你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什么教学模式?
答:我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以下教学模式:(1)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2)探究性教学模式;(3)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2.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哪些教学策略?体现在哪里?
答:我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几种
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策略:陈老师在上课前,利用折纸小游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动机教学策略:陈老师在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利用游戏唤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方法的的创意,引起学生学习的探究的欲望。
最后利用作业进行反馈。
(3)教学内容传递策略:在讲授新知识前,陈老师巧妙的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建立联系。
3.陈老师设计用 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你是否认同他的设计?给出你的理由。
答:陈老师利用Math3.0来演示乘方运算,是值得肯定的。
因为利用Math3.0能很直观的看出2的n次方的结果,而且非常的准确方便,便于教师教,也利于学生学,同时也是对前面陈老师从折纸游戏到乘方运算的一个正确检验。
不得不说,陈老师合理利用Math3.0是很到位的。
4.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在创设情境、问题设计、知识扩展等方面有哪些优点?
答:(1)陈老师在创设情境方面:用了便用操作和发展学生动手能力的折纸游戏。
而且是联系了
生活实际,体现了我们生活当中无处不数学的道理。
同时又迁移出了本节课要教学的乘方运算,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2)在问题设计方面:折两次、三次、甚至是六次、七次,层数和折叠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你能解释这其中的理由吗?这些问题,可以说是层层递进,由易到难,而且贴近本课教学主题,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出规律。
(3)在知识扩展方面:所选题目贴近生活,特别是第3题,“百万富翁与‘指数爆炸’”,是故事,是案例,又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当中的数学,学生肯定会很感兴趣,同时把来源于生活的数学又回归于生活中进行运用。
5.对于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你有什么改进建议?
答: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应该说是比较合理的。
但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对学生的交流互动以及学生的课堂反馈还不是特别明显。
我觉得可以在这几面进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