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合集下载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提出与病毒相关的问题;2、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3、能制作有关病毒的剪贴报.4、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科学知识:1、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病毒的资料学生准备:了解有关病毒的有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提问: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预防呢?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二)、新授1、流感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2.学生讨论,指名回答.3.教师讲解.4.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5.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6.麻疹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7.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8. 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三)、拓展延伸(网上学习)1、教师讲述:关于病毒,你还知道些什么?请回去以后在网上自主学习。

2、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和体会。

3、课后作业:(1)回去查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2)利用作文、图画或小报的形式,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教学反思:第二课细菌教学构思:细菌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在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师生互动中求得共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主要采取以下方式:1、以观察促思考,总结细菌的形态结构。

2、设疑促理解,探究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以知识促应用,了解细菌对自然界和人类的意义。

教学目的: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细菌在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显微镜,三种类型的细菌的永久涂片,多媒体课件。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新版)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新版)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新版)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共有6个单元,分别为:1.季节变化2.植物的生长3.动物的生长和变化4.物质的变化5.太阳系和地球6.生态环境通过学习以上6个单元内容,孩子们可以对自然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拓宽视野,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2. 教材特点《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讲解知识,让孩子们更加生动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同时,教材还设计了大量实验和活动,让孩子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习、探究,提高实验设计和科学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了解季节变化、植物、动物、物质、太阳系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通过实验与活动,提高对科学实验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2. 教育与思想1.关注并尊重自然,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季节变化、植物、动物、物质、太阳系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实验的设计和实践能力。

2. 教学难点1.物质的变化的概念和表达方法。

2.太阳系的组成和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第一单元《季节变化》教学内容1.季节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2.季节变化对人类、动植物的影响。

教学方法1.通过观察季节变化的现象,引导孩子们感知季节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2.利用图片资料、视频资料等辅助资料,让孩子们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季节变化的影响。

2. 第二单元《植物的生长》教学内容1.植物的生长需要光、水、温度等条件。

2.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方法1.利用实验,让孩子们亲身探究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2.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分析植物的生长特点和规律。

3. 第三单元《动物的生长和变化》教学内容1.动物的生长需要食物、水、空气等条件。

2.动物的各种变化过程。

教学方法1.利用实验和模型,让孩子们了解各种动物的生长和变化过程。

2.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孩子们探索动物的生长和变化规律。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内部有什么教学目标:1 、熊够选择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能够根据数据,对地球内部各层厚度作出合理的解释;能够根据火山和地震的现象对地球内部情况作出解释;能够查找有关地球内部的资料。

2 、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知道科学研究中可以用模型方法来解决问题。

3 、体会科学研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体验探究地球的乐趣。

教学准备:有关地球内部情况的资料 (图片、课件、视频图像 );熟鸡蛋、三种颜色的橡皮泥、搜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上堂课我们了解了美丽的地球表面有山有水,风光无限,那么地球内部有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二、探究活动活动一:猜想地球内部有什么谈话:根据你的知识经验,同学们猜想一下地球内部有什么?学生猜测。

(石油、矿产、水)看来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地球内部的录像想不想看?(教师播放火山、地震的录像资料。

)提问:看了刚才的录像,你认为这些现象的产生能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认为地震发生时、火山喷发的时候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这些事实说明地球内部并不像表面看到的一样平静,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运动,正是这样缓慢地运动造成了火山和地震。

而且我们从这些现象里还可以知道地球内部的温度是很高的,连岩石都成了液体形态的岩浆了。

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谈话: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 ----(学生:通过钻探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特点,你怎么知道? --你还知道科学家通过地震波、磁力等信息来探知地球内部情况,看来查资料能帮我们了解很多科学知识。

)活动三: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1 .谈话:科学家通过这么多方法了解地球内部特点,地球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好多关于地球内部特点的资料,想不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想)首先在小组内把你们搜集的材料整理一下,过一会在班上交流一下,(学生小组内整理资料,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愿意起来和大家交流一下:2 .学生汇报。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备课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备课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备课授课设计各单元板块主体: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地层 .化石 .卵石 .地震是学一世时生活中比较简单接触到的本单元由〈〈地球内部有什么〉〉 .〈〈火山〉〉 .〈〈地震〉〉 .〈〈做一块卵石〉〉 .〈〈各样各样的矿物〉〉 .〈〈地表的变化〉〉六课组成。

第二单元声音的神奇:本单元以声音为主要研究对象,经过让学生经历各样研究活动,理解和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流传要经过必定的物质,知道影响声音大小和声调高低的因素以及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第三单元秋冬星空;本单元从学生刚入新年级的秋季下手,依照〈〈课程标准〉〉中“让学生参加中长远科学研究活动”,成立了这一研究系统。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资料:本单元经过对常有资料特点的一系列研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常有的性能及其用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第五单元水循环本单元依照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需要,依照《科学课程标准》中相关的内容标准成立了〈〈水循环〉〉这一单元。

由《蒸发》〈〈沸腾〉〉〈〈 .凝固〉〉 .〈〈水的三态变化〉〉 .和〈〈小水滴的旅行〉〉五课组成。

课时安排: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1.地球内部有什么 2 课时2.火山1课时3.地震1课时4.做一块卵石1 课时5.各样各样的矿物 1 课时6.地表的变化 1 课时第二单元声音的神奇7.声音的产生 1 课时8.谁能流传声音 1 课时9.怎样听到声音 1 课时10.各样各样的声音 1 课时11.噪声声的危害与防治 1 课时第三单元秋冬星空12.秋季星空2 课时13.冬天星空 2 课时第四单元生活中的资料14.木材1课时15.纸1 课时16.陶瓷1课时17.金属1课时18.玻璃与塑料 1 课时19 . 资料的分类2课时第五单元水循环20.蒸发1 课时21.沸腾1 课时22凝固1课时23.水的三态变化 1 课时24.小水滴的旅行 1 课时活动安排: 1.活动主题:纸与我们的生活;活动内容:纸在生活中的应用,造纸业的负面影响。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课地球内部有什么教学目标:1 、熊够选择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讨结果;能够按照数据,对地球内部各层厚度作出合理的解释;能够按照火山和地震的现象对地球内部情况作出解释;能够查找有关地球内部的资料。

2 、知道地球内部份为地壳、地幔、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知道科学研究中可以用模型方式来解决问题。

3 、体会科学研究中成立模型的意义;体验探讨地球的乐趣。

教学准备:有关地球内部情况的资料(图片、课件、视频图像);熟鸡蛋、三种颜色的橡皮泥、搜集的资料。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上堂课咱们了解了美丽的地球表面有山有水,风光无穷,那么地球内部有什么呢?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路来探讨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二、探讨活动活动一:猜想地球内部有什么谈话:按照你的知识经验,同窗们猜想一下地球内部有什么?学生猜想。

(石油、矿产、水)看来大家知道的还真很多,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地球内部的录像想不想看?(教师播纵火山、地震的录像资料。

)提问:看了适才的录像,你以为这些现象的产生能告知咱们什么呢?你以为地震发生时、火山喷发的时候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这些事实说明地球内部并非像表面看到的一样安静,不时刻刻都在不断地运动,正是这样缓慢地运动造成了火山和地震。

而且咱们从这些现象里还可以知道地球内部的温度是很高的,连岩石都成了液体形态的岩浆了。

活动二:人们是如何了解地球内部的谈话:咱们如何才能知道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学生:通过钻探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特点,你怎么知道?--你还知道科学家通过地震波、磁力等信息来探知地球内部情况,看来查资料能帮咱们了解很多科学知识。

)活动三:熟悉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1 .谈话:科学家通过这么多方式了解地球内部特点,地球内部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课前同窗们都搜集了好多关于地球内部特点的资料,想不想和大家一路分享一下,(想)首先在小组内把你们搜集的材料整理一下,过一会在班上交流一下,(学生小组内整理资料,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愿意起来和大家交流一下:2 .学生汇报。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科学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和教学重点;2. 掌握适合五年级学生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3.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1. 第一单元:生物世界- 探究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了解植物的特征和生长过程;- 认识动物的特征和饲养条件;- 复习植物的传播方式。

- 体验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 第二单元:科学探究- 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 了解空气的特性、组成和运动;- 通过实验探究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 体验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考能力。

3. 第三单元:地球与太阳系- 了解地球的位置和形状;- 探索地球的运动原理;- 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了解地球的影子和昼夜变化;- 体验太阳系的探索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4. 第四单元:物体的性质和变化- 了解物体的性质和分类方法;- 学习物体的热传导和热膨胀;- 了解物体的密度和浮力;- 探索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变化过程;- 进行物质变化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科学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和教学重点,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 分单元教学:根据教材的顺序,逐单元进行教学。

每个单元包括讲授、示范实验、合作探究和小结等环节。

a. 讲授环节:通过教师的讲解、举例和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概念。

重点解释重要的概念和原理,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b. 示范实验:教师进行示范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的视觉和操作体验,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c.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和总结。

五年级科学上册 科学全册备课教案 青岛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 科学全册备课教案 青岛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全册备课教案青岛版教案内容:一、课题: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知道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物质性质的分类。

2. 物质变化的判断。

教学难点:1. 物质性质与变化的关系。

2. 实验操作技巧的掌握。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管、镊子等。

2. 实验药品:水、盐、糖、醋、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 讲解:讲解物质的性质,如固态、液态、气态等,以及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如融化、沸腾、溶解等。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如盐在水中的溶解、醋与石灰水的反应等。

5. 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课题:生物的分类与特征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知道不同类别生物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生物分类的方法。

2. 不同类别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1. 生物分类体系的掌握。

2. 生物特征的分析。

教学准备:1. 图片资料:各类生物的图片。

2. 实验器材:显微镜、生物标本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生物分类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生物分类的方法,如形态分类、遗传分类等,以及各类生物的特征。

3. 实验: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标本,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物的特征。

5. 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题:地球与宇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结构,知道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地球的结构。

2. 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地球内部结构的掌握。

2. 宇宙观念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图片资料:地球结构示意图、宇宙星空图等。

2. 教学器材:地球仪、模型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外观,激发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的好奇心。

全册(教案)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

全册(教案)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

全册(教案)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
【第1课】科学实验初识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步骤;
2.了解实验仪器的基本分类和使用方法;
3.能够进行简单的观察、记录和推理实验。

【教学重点】
1.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步骤;
2.了解实验仪器的基本分类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1.能够进行简单的观察、记录和推理实验。

【教学准备】
1.显微镜、草图纸、比色卡、显色管、试管及支架等实验仪器;
2.小提琴、琵琶、吉他等乐器;
3.玩具汽车、滑步车等运动器具;
4.编写实验步骤和记录实验结果的教学材料;
5.实验课件及相关视频资料。

【学习活动】
1.课前小组讨论,了解学生的基本实验认知和兴趣。

2.以不同实验方式进行实验体验与思考,利用不同实验器材、
不同实验方式进行实验,体验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师生交流总结,通过总结发现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实验偏差的原因。

【教学扩展】
1.激发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在学科中融入实验探究的议题。

2.在小组内,推进学生尝试自由探究、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自行发现、解决问题。

【教学评价】
1.通过小组讨论、实验体验与思考、师生交流总结等环节,了解学生学习兴趣和知识点理解情况。

2.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协作能力、实验记录、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考核。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新版)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新版)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新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掌握以下知识:•了解什么是生物•掌握人体的构造及人体的各种器官的功能•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变化和化学能的转化•了解地球的构成及其运动规律•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的基本原理2.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掌握以下技能:•能够自主探究和解答生物与环境关系的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人体的构造及器官功能•能够通过多种实验方法了解物质变化和化学能的转化•能够探究地球的构成及其运动规律•能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的基本原理,发现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培养以下情感:•通过学习了解生物、化学、地理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热爱和好奇心,加深对科学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动手实验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生物与环境学习内容:1.生物的种类及其特征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3.生态平衡的意义学习重点:1.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2.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3.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学习难点:1.探究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2.了解污染对环境的破坏及安全、环保的重要性2.人体及生命活动学习内容:1.人体的构造及各个器官的功能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及表现形式学习重点:1.掌握人体各个器官的名称及其功能2.了解人体各个器官的相互关系3.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学习难点:1.探究心血管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功能2.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健康有哪些好处3.物质的变化和化学能的转化学习内容:1.物质的变化及其表现形式2.化学能的转化学习重点:1.了解物质变化的规律及其表现形式2.了解化学能的转化规律学习难点:1.实践探究物质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2.掌握化学能的转化方程式及计算。

4.地球运动与天体运动学习内容:1.地球的形状、运动及其对日、月、季节的影响2.星座、星系、行星及其运动学习重点:1.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原理,了解日、月、季节变化的规律。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全册教案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全册教案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全册教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我校五年级共两个班69人,他们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简单机械等;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病毒与生命健康、简单机械与运动等。

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

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与探究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

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识目标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中的一类。

2.了解骨骼、肌肉及其作用;了解人体的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的过程;能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意识到个人对身体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了解人类需要那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了解动植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及特点;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作用,使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

3.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人光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知道光是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光的三原色、光的合成;做调色游戏;了解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及光的污染与防治;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能区分乐音与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止方法。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新版)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新版)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新版)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探究式学习,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目标:1. 掌握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难点:如何将知识点融入到实践活动当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教材。

学具:笔记本、实验器材、教材。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PPT,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讲解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安排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知识点,设计一个实验。

2. 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 实验结束后,每组汇报实验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1. 让学生谈谈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3. 引导学生课后拓展延伸,深入研究相关知识点。

活动重难点:重点: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难点:如何将知识点融入到实践活动当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熟悉,需要加强实验技能的培训。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拓展延伸:1. 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

2. 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竞赛、科学讲座等活动,拓宽视野。

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6篇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6篇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精选6篇(一)【教学目标】1. 知道人的心脏位于胸腔中的位置,并理解心脏的主要功能。

2. 了解心脏与血管之间的关系,知道心脏是如何通过血管将血液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的。

3. 理解心脏和血管是构成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能够描绘出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路径。

【教学内容】1. 心脏的位置和功能;2. 血管的种类和作用;3. 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路径。

【教学重点】1. 理解心脏的位置和功能;2. 理解不同种类的血管的作用及其在循环系统中的重要性;3. 理解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路径。

【教学难点】1. 描绘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路径;2. 理解血管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人体器官,特别是呼吸系统。

二、呈现(10分钟)1. 给学生展示一张身体部位的图,在上面标出心脏的位置。

2. 与学生一起探讨和讨论心脏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心脏是一种肌肉,是人体的泵,通过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推向全身各个部位。

三、讲解(15分钟)1. 讲解血管的种类和作用,特别是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区别和功能。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静脉是黑色的,而动脉是红色的。

四、实践(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一张图纸,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描绘出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路径。

学生可以以箭头、颜色等方式来表示血液的流动。

2. 学生完成后,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通过分享让学生互相学习和补充知识。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路径和血管的作用。

2. 提醒学生,保持心脏和血管的健康非常重要,要多运动、合理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延伸】1.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可以进一步在课后让学生进行有关心脏和血管的调查和研究,例如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获取相关资料,并撰写小论文或制作PPT进行展示。

五年级科学上册 科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 科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全册教案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点:(1)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2)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第1课:物质的世界第2课: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第二单元: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第3课:观察和实验第4课:调查和探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质的组成和性质;(2)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

2. 教学难点:(1)物质的微观结构;(2)科学探究的设计和实施。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3.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4.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协作精神等。

六、教学计划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第1-2课)第1周:第1课物质的世界第2周:第2课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第二单元: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第3-4课)第3周:第3课观察和实验第4周:第4课调查和探究七、教学资源1. 教科书:五年级科学上册;2. 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酒精灯等;3. 教学课件:PPT、flash等;4. 网络资源:科学知识网站、教育视频等;5. 生活用品:水、蜡烛、气球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物质的世界第2周: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第3周:观察和实验第4周:调查和探究九、教学反思每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年级科学上册 科学上册备课教案 青岛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 科学上册备课教案 青岛版

一、教案:光的传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的传播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教学难点】1. 光的传播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具: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白纸、直尺。

2. 学具:每人一份实验套件,包括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白纸、直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激光笔引导学生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2. 提问:光是如何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有什么特点?二、探究光的传播特点(10分钟)1.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光在透明塑料尺中的传播路径。

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光的传播特点。

三、巩固知识(5分钟)1.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光的传播特点。

2.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光的传播特点。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总结光的传播特点。

【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光的传播特点。

2. 观察生活中的光的传播现象,下节课分享。

二、教案:声音的产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产生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教学难点】1. 声音的产生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具:扬声器、音叉、尺子、瓶子。

2. 学具:每人一份实验套件,包括扬声器、音叉、尺子、瓶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扬声器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关注声音。

2. 提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有什么特点?二、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10分钟)1.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音叉、尺子、瓶子等物体的振动现象。

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声音的产生原因。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 地球内部有什么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

2、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

3、知道可以用模型方法来研究科学问题。

体会科学探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

体验探究的球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通过玩模型和学具,知道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

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并且知道模型方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教具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说起地球,我们心中就会涌起无限的感情。

虽然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只能算得上沧海一粟,但她却是我们人类可爱的故乡,唯一的家园。

人类对大自然的一切认识,都是从地球开始的。

作为地球的儿女,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呢?请问大家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配课件)2、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圆球,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巨大的圆球里面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导入2:上个世纪,法国有个科幻小说家凡尔纳,他写了许多地理科幻小说,其中《从地球到月球》幻想发射一颗空心炮弹将人载到月球上去旅行;他的另一部小说《地心游记》则幻想到地球中心去探险,这两部小说代表了人类“上天入地”的梦想。

100多年过去了,现在已有6000多颗人造卫星飞上了天,月球旅行也已实现,甚至有航天器飞出了太阳系。

人类对外层空间的探索已经超出了凡尔纳的想象,而对地球内部的探索情况如何呢?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地表以下的地球内部是个什么样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二、探究活动活动一:猜测地球内部有什么1、我们都知道,由于大气和水更多吸收太阳光谱中的红色,这颗玲珑剔透的行星便静静焕发出独特的、梦幻般的蔚蓝,这么美的地球,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猜测一下好吗?2、学生交流(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石油。

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煤炭。

生:我想还有许多矿物,如:铁、铝等。

五年级科学上册 科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 科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

一、教案:光的传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1.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的传播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难点】1. 光的传播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具: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白纸、直尺、铅笔。

2. 学具:每人一份实验材料包(包括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白纸、直尺、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激光笔照射教室的角落,引起学生对光的传播的兴趣。

2. 探究光的传播特点:1)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激光笔通过透明塑料尺照射白纸时,光线的传播路径。

3) 教师讲解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3. 应用拓展:1)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光的传播现象。

2) 学生尝试用光线模型解释光的传播。

二、教案:声音的产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难点】1. 声音产生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具:扬声器、各种乐器、气球、尺子。

2. 学具:每人一份实验材料包(包括扬声器、各种乐器、气球、尺子)。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扬声器播放音乐,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2. 探究声音的产生:1)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各种乐器演奏时声音的产生。

3) 教师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原理。

3. 应用拓展:1)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声音的产生现象。

2) 学生尝试用声音模型解释声音的产生。

三、教案:物质的性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知道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五年级科学上册 科学全册备课教案 青岛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 科学全册备课教案 青岛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全册备课教案青岛版第一章:课题1 认识科学探究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注意事项。

2. 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观察和实验。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教学难点:1. 设计实验和进行观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和设备。

2. 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材料和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科学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 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观察和实验。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进行评价。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科学探究的注意事项。

5.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课题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基本概念。

2.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实验。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基本概念。

2. 实验仪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和设备。

2. 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材料和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物质性质和变化的现象,引导学生了解物质性质和变化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进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实验。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进行评价。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5.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课题3 生物与环境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2.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2. 观察和分析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1. 观察和分析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生物和环境材料。

2. 学生分组,每组一份生物和环境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生物和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 地球内部有什么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

2、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

3、知道可以用模型方法来研究科学问题。

体会科学探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

体验探究的球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通过玩模型和学具,知道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

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并且知道模型方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教具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说起地球,我们心中就会涌起无限的感情。

虽然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只能算得上沧海一粟,但她却是我们人类可爱的故乡,唯一的家园。

人类对大自然的一切认识,都是从地球开始的。

作为地球的儿女,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呢请问大家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配课件)2、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圆球,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巨大的圆球里面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二、探究活动活动一:猜测地球内部有什么1、我们都知道,由于大气和水更多吸收太阳光谱中的红色,这颗玲珑剔透的行星便静静焕发出独特的、梦幻般的蔚蓝,这么美的地球,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猜测一下好吗2、学生交流(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石油。

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煤炭。

生:我想还有许多矿物,如:铁、铝等。

生:我猜想还有许多水。

生:我想还有许多岩石。

生:我觉得地球应该有一个很硬的壳。

……)教师适当评价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1、师: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测,到底地球内部有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把地球挖开来看一看,对吗但直到目前,钻得最深的井,也只有12千米,这个数目还不到地球半径的1/500。

那科学家们又是怎么去了解地球内部的呢让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资料。

2、学生分组交流收集的地球构造资料(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地球内部构造的资料)。

3、过渡:查找、搜集大量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但很花时间和精力,如果没有兴趣、信心、恒心是不可能取得探究成果的。

今天**小组的成员就做得非常好!我们要向你们组学习。

4、讨论:通过同学们的资料,我了解了科学家已经想到了钻孔、地震波等方法来研究地球。

将来,假如让你来研究,你会怎么做呢?5、师生交流活动三: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1、说了这么多,那么到底地球内部的结构和同学们想得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播放录像)2、原来地球的内部分了三部分,分别是地壳、地幔、地壳。

(板书)3、介绍各部分厚度及相关知识。

4、师:通过科学家的研究我们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圆形,而是一个椭圆形,就像这个鸡蛋(出示鸡蛋)鸡蛋的内部结构与地球的内部会不会有什么关系5、实验验证,弄清地核、地幔、地核与蛋壳、蛋白、蛋黄之间的相似之处。

7、师:假如你能留意发生在身边的事,假如你在发现的基础上能做个细心人,假如你能多问个为什么,那么,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也许就存在于你的不经意之中!自由活动:做地球结构模型1、师:在科学研究中,对于无法直接观测的内部的事物,科学家会按照对事物已有的认识建立一个模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我们无法亲眼看到地球的内部,但根据我们对他的了解,可以用橡皮泥来制作一个能“打开的地球”,好不好?2、师:为了能具体、形象地看到这个构造,我们今天就要来把一些枯燥的地球数据变成一个地球模型。

下面小组在讨论和交流时要围绕、解决以下问题:(课件展示)(1)打算用什么材料制作模型,怎么做?(2)制作模型时用不同颜色的材料表示地球的内部构造;(3)制作地壳、地幔、地核的橡皮泥球的大小比例是多少?……)3、交流汇报,确定方案(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用三种颜色的橡皮泥表示地球的地壳、地幔、地核……)4 、分组制作。

6、各组展示后切开相互评价。

总结:今天我们的研究非产成功,不仅知道了地球内部的构造,还了解了建立模型便于研究的科学方法。

人类探索地球的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并且这种探究还将继续下去,因为科学是永无止境的……课下,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知识,考虑一下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板书设计:随堂检测:教学反思2 火山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互相协作,知道火山的形成,了解火山的分类、益处与害处。

2、能力目标通过网上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他们收集信息、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网上观察、查找和交流信息,体验网上学习的乐趣,了解有关国同内外探索火山的情况,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科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互相协作,知道火山的形成,了解火山的分类、益处与害处。

教学准备:本堂课的教学地点在多媒体教室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本堂课力图体现由传统的一讲到底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式学习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辅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1、出示:火山图,进行简介。

2、介绍本节课利用网络学习。

学生观看屏幕,认识火山。

利用多媒体图像产生壮观的感觉,激发学生对火山的探索兴趣。

交流通过自学课文或看电视、画报,你们了解了火山的哪些知识?学生回答对火山已有的了解。

如:火山的喷发能人死亡;去火山喷发的地方,人感觉很热;月球上也有火山喷发。

适应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把握小学的“个性”,布置学生自学课文和收集资料,对于火山的研究在课前已开始。

归纳总结1、你今天有什么收获?谈谈网上学习的体验。

板书设计:随堂检测;教学反思:3 地震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地震的原因(地下岩层断裂造成地震),以及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

2、模拟实验,想象地球内部运动及地震成因。

3、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预防地震伤害。

教学材料多种颜色的毛巾、木棒、竹片、地震以及有关资料图片、预测地震及预防地震伤害的资料。

重点难点想象地球内部的运动、地震的成因。

活动过程1、观看唐山、四川地震图片,谈论四川大地震。

激发探索欲望。

2、思考地震的成因。

用简单的材料模拟地震。

用毛巾模拟岩层皱褶。

平放在桌子上的几层毛巾,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把木棍压弯、压断,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地震成因。

地下的岩石在地球运动的巨大压力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突然的、快速的断裂。

岩层断裂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介绍避震小常识,地震来了怎么减灾?拓展材料了解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搜集震前预兆资料。

三种地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介绍地震波、震源、震级、地震烈度、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

板书设计:随堂检测:教学反思:4、做一块卵石教学目标1、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能用简单器材进行风化作用的模拟实验。

2、喜欢大胆想象;愿意使用与交流;能从欣赏卵石中获得美的体验。

3、了解卵石的形成原因。

教学材料:酒精灯、大口玻璃瓶(有盖)、碎砖块;学生搜集的有关卵石形成的资料重点难点:风化作用的模拟实验活动过程一、导入:教师出示精美的卵石作品:“大家看,老师这节课给大家带来了礼物,这是什么?”从而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1、欣赏卵石,观察特点。

学生小组内玩卵石,观察卵石的相同点。

2、做一块卵石。

教师提出活动指向:“怎样使石块变圆?”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指导完成。

(在地上磨、两块石头互相磨、放入有水的瓶中晃……)3、作品展示。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卵石,说说自己用到了哪些方法,总结让石头变圆需要的外部力量。

4、探究自然界中卵石的成因。

由自己做的卵石形成过程的视频资料,师生共同总结:石块从高山上滚落下来。

沿河道从上游往下游走,可以发现河道中的岩石越来越小,棱角越来越不明显,表面越来越光滑。

卵石是在水是搬运过程中逐渐被磨圆的。

5、模拟实验。

首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高山上的岩石为什么会滚落下来?”学生猜想、交流。

教师提出风化的概念,然后做风化模拟实验:用镊子夹一块页岩,先放到酒精灯上加热,再放到冷水中,反复几次,观察页岩的变化。

同时启发学生联想:实验中的酒精灯代表大自然中的温度升高,凉水代表大自然中温度降低。

温度变化使页岩破裂。

最后,教师出示风化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全面了解风化。

6、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综合结论,总结卵石的成因;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崩落下来,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磨擦形成了卵石。

三、拓展活动思考:海边的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引导学生将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

板书设计:随堂检测:教学反思:5、各种各样的矿物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煤、石油、天然气等都属于能源矿产,以及探究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2、了解能源矿产的开发方法。

3、认识能源与人类的关系。

4、意识到合理开发、利用能源矿产的重要性。

5、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好处。

二、教学重难点:认识煤、石油、天然气等都属于能源矿产,探究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三、教学准备:1、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图片或制成的课件、录像;煤、石油提炼物的图片制成的课件;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的课件;能生产“石油”的植物图片。

2、学生搜集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同学们每天要吃饭、喝水,用什么来煮饭、烧水呢?(学生根据经验交流)师小结:把生米做成熟饭、把生水烧开都需要能量。

煤、煤气、柴禾、天然气等等在燃烧时都能提供能量。

提问:开动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需要消耗什麽呢?(学生根据经验交流)师小结:汽油、柴油燃烧时也能提供能量,它们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像煤、天然气、汽油等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我们把它们都叫做能源。

人们的生活、生产、科研都离不开能源。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能源矿产方面的知识。

(二)、提出问题:(1)引导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师:关于能源矿产,你想了解哪些方面的问题?生1:能源矿产是怎样形成的?生2:能源矿产怎样开发?生3:能源矿产能不能开采完?生4:煤、石油、天然气有没有其他的用途?……(三)猜想假设A、教师引导谈话:人类之所以是“万物之灵”,最重要的是因为人类懂得运用工具,因为人类懂得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能够运用智慧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

那么人类是怎样利用智慧和力量开采煤炭的呢?请随着图片和文字来一次“地下之旅”吧!B、学生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分组进行研究。

C、汇报研究结果,小组之间相互补充。

D、教师播放课件:井底下的昨天:马拉车运煤图和《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古法开采图以及宋代的开采工具—木制勺子等。

井底下的今天:现代煤矿开采的图片,配有解说词。

E 、看到井底下的昨天与今天,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想法?(四)制订方案A、教师播放煤的形成示意图的课件。

B、小组讨论煤是怎样形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