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概论

合集下载

中国戏曲文化概论

中国戏曲文化概论

中国戏曲文化概论以下是中国戏曲文化概论: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篇文档旨在探讨中国戏曲文化的内涵、特点以及影响,以期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戏曲的魅力。

一、中国戏曲文化的内涵:中国戏曲主要包括京剧、昆曲、越剧、豫剧、川剧等剧种,每种剧种都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风格。

这些剧种大多起源于民间,因此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

同时,中国戏曲还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形式,它将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中国戏曲文化的特点:1.综合性:中国戏曲集唱、念、做、打为一体,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形式。

演员在舞台上不仅要演唱,还要进行舞蹈表演和武打动作,甚至要参与到剧本创作中。

2.民族性:中国戏曲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内涵,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

例如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等角色分类,以及各种服饰和道具,都体现了中国戏曲的民族性。

3.地域性: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都有自己的地方戏曲,如川剧、豫剧、越剧等。

这些地方戏曲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具有强烈的地域性。

三、中国戏曲文化的影响:1.传承中华文化:中国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通过欣赏中国戏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

2.促进文化交流:中国戏曲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通过中国戏曲的传播和交流,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3.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国戏曲作为一种高雅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审美价值。

通过欣赏中国戏曲,人们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境界。

以上是中国戏曲文化概论相关内容。

中国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它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具有综合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

戏曲小说知识点总结归纳

戏曲小说知识点总结归纳

戏曲小说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戏曲的定义
戏曲是一种以音乐、歌唱、舞蹈、表演和说唱为主要形式的戏剧性艺术,具有鲜明的地方
特色和民族气息。

戏曲是中国古代戏剧形式的统称,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戏曲的历史
戏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最早的戏曲形式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楚辞》、《国风》等文学作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戏曲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发展和演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戏曲。

三、戏曲的发展
戏曲在中国各个地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传承,演出形式、剧目内容、表演风格等方
面均有所不同。

中国的戏曲分为南戏和北戏两大流派,分别代表了中国戏曲的两大传统。

南戏主要包括粤剧、闽剧和客家戏等,而北戏主要包括京剧、越剧和评剧等。

四、戏曲的流派
戏曲按地域分布可以分为北方戏曲和南方戏曲。

北方戏曲又称为“文戏”,主要有京剧、评
剧和黄梅戏等;南方戏曲又称为“南戏”,主要有粤剧、闽剧和客家戏等。

五、戏曲的表演特点
戏曲的表演特点主要包括音乐、唱腔、表演和舞蹈等方面。

其中,音乐是戏曲的灵魂,是
戏曲表演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唱腔则是戏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表演则是戏曲演员
所具备的重要技能,舞蹈则是戏曲表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戏曲的定义、历史、发展、流派和表演特点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可以更加深入地
了解戏曲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也能够让更多的人了
解和关注中国传统戏曲文化。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中国戏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它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

它不仅作为表演艺术,而且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思想、习俗和道德观念。

本文将带您了解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剧种与剧目,以及各种技术和表演方式。

一、发展历程中国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祭祀仪式。

到了唐代,戏剧这一艺术形式逐渐成为宫廷文化并吸收了宫廷诗歌和音乐的元素,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基础。

到了元朝、明朝和清朝,戏曲文化得到了大力发展,形成了北京、秦腔、豫剧、昆曲和评剧等地方戏的剧种。

二、剧种与剧目1. 京剧京剧是一种中国传统戏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粹。

它源自北京皇家宫廷戏曲,并融合了徽班、昆曲、秦腔、河南坠子等汉族戏的表演艺术。

京剧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方式,依照唱腔、角色、剧情和音乐等特征,又可分为四大类:青衣、花旦、生、净。

京剧的代表剧目有《红楼梦》、《长生殿》、《霸王别姬》等。

2. 昆曲昆曲是中国最古老和最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

它对于中国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昆曲以唱、念、做、打为表演方式,特别注重形体动作和腔调。

昆曲剧目以历史传说和文学作品为主要题材。

代表剧目有《牡丹亭》、《汉宫秋》、《西施牵牛》等。

3. 豫剧豫剧是中国豫剧的代表之一,其发源于河南省中部地区。

豫剧以唱、念、做、打为表演方式,它的特点是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创作。

豫剧的主要剧目是以农村生活为主题的题材剧,如《洛阳才子》、《红灯记》、《沙家浜》等。

4. 秦腔秦腔是安徽、河南、陕西三地的地方戏剧。

秦腔的表演技巧特点是强调唱腔、技艺、舞蹈和动作的运用。

秦腔的主要题材是历史、传说和小说。

典型的秦腔剧目有《汉宫秋》、《穆桂英挂帅》、《霸王别姬》、《空城计》等。

三、技术和表演方式1. 脸谱脸谱是戏曲的重要特色之一。

它反映了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性格,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戏曲角色。

脸谱的类型种类多样,如红脸、黑脸、青脸、白脸等。

戏曲艺术名词解释

戏曲艺术名词解释

戏曲艺术名词解释一、戏曲概述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通过演员的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音乐、舞蹈和戏剧元素,来讲述故事和传达情感。

戏曲艺术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二、常见戏曲剧种1. 京剧(Beijing Opera)京剧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北京地区,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传。

它以唱腔为主要表现形式,结合动作和化妆来展现角色性格特点。

京剧具有高度规范的表演技巧和独特的音乐体系,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2. 黄梅戏(Huangmei Opera)黄梅戏是湖北省黄梅地区流传最广的一种地方戏曲剧种。

它以柔婉悠扬的唱腔和精美细腻的舞蹈为特色,常常表现浪漫的爱情故事。

黄梅戏在20世纪50年代的电影《天仙配》中受到了广泛关注,成为中国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3. 歌仔戏(Gezi Opera)歌仔戏是福建省和台湾地区流传的一种戏曲剧种,具有浓厚的闽南文化特色。

它以独特的唱腔和词曲结合形式为主要表现手段,通常讲述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

歌仔戏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灵动的表演形式,吸引了众多观众。

4. 评剧(Pingju Opera)评剧是河北地区流传最广的一种戏曲剧种,起源于清朝时期。

它以评书为基础,结合唱腔、念白、做功等表演形式来展现故事情节。

评剧具有独特的曲调和语言风格,被誉为中国北方文化的代表。

三、戏曲艺术表演形式1. 唱腔(Changqiang)唱腔是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表演形式,指演员以特定的音调和节奏进行唱歌表演。

不同剧种的唱腔风格各异,如京剧的咬字清晰、宽音高亢,黄梅戏的柔婉悠扬等。

唱腔是戏曲表演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2. 念白(Nianbai)念白是戏曲中用来讲述故事情节和对话的表演形式,通常由男性演员担任。

念白要求演员准确地掌握台词并带有情感色彩,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传达角色之间的关系。

戏曲表演概论

戏曲表演概论

导言中国的传统戏剧有一个独特的称谓——戏曲。

历史上首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元代的陶宗仪,他在《南村辍耕录院本名目》中写道:“唐有传奇,宋有戏曲、唱诨、词说,金有院本、杂剧、诸宫调。

”但这里所说的戏曲是专指元杂剧产生以前的宋杂剧。

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以至近代的京剧和所有地方戏在内的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

王国维在《戏曲考源》里对戏曲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就是通过演员的唱念做打演绎一个故事。

戏曲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表演艺术。

它既包括时间艺术(如诗歌、音乐)又包含空间艺术(如美术)。

它要在一定的空间来表现,演员有造型,这就是空间艺术;但它在表现上又要有一个发展过程,因而它又是时间艺术。

这种综合性是世界各国戏剧文化所共有的,而中国戏曲所综合的艺术种类更多、其综合性也更强。

各种不同的艺术在戏曲中综合之后,都服从于角色创造,并集中统一于以表演为中心、以演员为枢纽的演出始终,成为戏曲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

戏曲是写意的艺术。

在世界戏剧史上,存在着两种表演艺术观。

一种是以西方为主的,以客观真实的反映生活为最高审美理想与创作原则的写实的艺术,也叫再现的艺术;一种是对生活进行了高度提炼,重在展现人的思想情感和内心境界,有诗一般美学追求的写意的艺术,也叫表现艺术。

这后一种,就以我们中国的传统戏曲为代表。

在不同艺术观的指引下,东西方的表演艺术在无数代人的艺术实践中,构成了各自的表演艺术体系。

本讲义就从戏曲表演的艺术观念、艺术规律和艺术创作的方法与技巧等方面,进行粗浅的探讨概述。

以期同学们对戏曲表演艺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第一章戏曲表演的艺术观念艺术观念是艺术创造的灵魂,它规定制约着人们的创作思想。

写实的艺术观决定着话剧、电影、电视等表演艺术的规律、技巧和全部形象,要求从环境到人物,从外形到内心,从行动到细节,都必须真切得使人相信它就是生活本身。

写意的艺术观则要把表现的生活变成诗一般的艺术。

中国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艺术概论

中国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艺术概论

拍案叫绝:我国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1. 我国戏曲艺术的历史渊源我国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战国时期的杂技、古代音乐和舞蹈艺术。

在演变的过程中,我国戏曲艺术吸收了多种艺术形式和地方戏曲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审美特征。

它包含了戏曲音乐、歌唱、表演、化妆、舞蹈等元素,形成了具有我国传统审美特征的艺术形式。

2. 我国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我国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我国戏曲艺术以其多样的表演形式而闻名。

不同的地方戏曲有着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巧。

京剧以其刚劲的唱腔和华丽的服饰著称,越剧则以其柔美的唱腔和细腻的情感而备受喜爱。

b) 化妆和服饰独特我国戏曲中的化妆和服饰也是其审美特征之一。

不同的角色通过精细的化妆和独特的服饰来展现出其性格特征,加深了观众对人物角色的印象。

红色代表忠诚,黑色代表正直,不同颜色的脸谱和服饰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

c) 音乐与节奏我国戏曲的音乐是其审美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戏曲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营造了不同角色的氛围和情绪。

戏曲音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成为我国音乐文化的一部分。

3. 我国戏曲艺术的当代价值我国戏曲艺术不仅仅是传统艺术形式,其审美特征也在当代艺术中具有重要价值。

我国戏曲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其丰富的表演形式、丰富的剧情表达以及独特的审美情趣,使得我国戏曲艺术成为当代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源泉。

4. 我对我国戏曲艺术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我国戏曲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审美特征值得我们深入挖掘。

通过对我国戏曲艺术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传统文化,并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新的思路和灵感。

我国戏曲艺术也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可以通过创新和改革,使其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审美需求。

总结回顾我国戏曲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美特征体现了我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中国民间音乐概论》第二学期复习一.填空1.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分剧种的重要因素。

2.宋代,北方的杂剧和南方的南戏,是我国最早的两种戏曲形式。

3.元代是杂剧发展鼎盛的时期,出现了关汉卿等一批杰出的剧作家,产生了大量优秀戏曲作品。

4.中国戏曲的古代四大腔是: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和昆山腔。

5.弋阳腔的伴奏只有锣鼓而无管弦,并有一人唱时众人帮腔的特点。

6.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改革,创立了号称“水磨腔”的歌唱体系。

7.梁辰鱼编写的第一部昆腔传奇叫《浣纱记》。

8.昆山腔的伴奏乐器除南戏其他三大声腔也使用的打击乐器外,还有昆山腔所独有的管弦乐器。

9.梆子腔发展衍变出的地方剧种有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等。

22.清代“花部”兴起,昆曲则被称为“雅部”。

23.昆腔有南昆、北昆两大流派。

24.北曲主要用七声音阶;南曲主要用五声音阶。

25.北曲中武打剧目较多;南曲偏重文戏。

26.与西方音乐相比,昆曲赠板相当于8/4拍。

27.集曲是选取不同曲牌中的一至数句,联成新的曲牌。

28.南北合套中,一般生角唱北曲,旦角唱南曲。

29.昆曲分本套、变套两种形式。

30.高腔的音乐属曲牌体结构。

31.高腔的每支曲牌由帮腔、锣鼓和唱腔三部分组成。

32.高腔与昆腔的套曲大多由引子——正曲——尾声三部分组成。

33.帮腔是高腔戏曲音乐的主要特征。

34.说出三个高腔剧种:川剧、湘剧、赣剧、徽剧。

35.湘剧(川剧、赣剧、徽剧)的主要声腔是高腔。

36.写出川剧中的五种声腔: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戏。

37.川剧中的弹戏属于梆子腔声腔系统。

38.梆子腔因为用梆子伴奏而得名。

39.梆子腔的主要旋律伴奏乐器是板胡。

40.写出梆子腔的三个剧种:秦腔、豫剧、晋剧、河北梆子。

41.梆子腔中把徵调式的第三级音降低而构成的音阶叫“苦音”。

42.秦腔主要流行于陕西省。

43.皮黄腔的音乐结构属板腔体。

44.清代乾隆年间从安徽来北京的四个戏曲班社统称为四大徽班。

中国戏曲概论PPT课件

中国戏曲概论PPT课件
3
原始歌舞
4
代 面
5
参 军 戏
6
踏 摇 娘7
二、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 ──宋元南戏
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它形 成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永嘉) 一带的民间。它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 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艺术因素形 成的。以体制庞大、曲词通俗质朴为其 特点,已粗具戏曲的基本艺术特征。剧 目多表现民间故事。以四大传奇和高明 的《琵琶记》为代表。
) 37
关的行红 羽男,生 和性指: 赵形勾有 匡象红时 胤,脸将
最的其 典身归 型具入 的武武 是艺生
38
旦行: • 旦行,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
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 武旦、老旦、彩旦等类别。
39
艳的以那青 妃秦唱些衣
香功端: 莲见庄又 ,长稳叫 《,重“ 二如的正 进《中旦 宫铡青” 》美年, 中案妇多 的》女表 李 中 , 现 40
• 自清代前期起,戏曲舞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 表现为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先是昆曲、高腔折 子戏的盛行,后是地方戏的兴起。从此,戏曲舞台 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昆曲与高腔有了来自民间的 竞争者。戏曲的表演场所也由厅堂变为了茶肆歌台
14
地 方 戏 的 表 演 情 况
15
六、徽班进京与京剧的兴起
• 乾隆五十五年(1790),为庆祝乾隆的八十寿 辰,徽班进京献艺,带来了与昆曲皆然不同的 一种地方曲调徽调,给京城观众以耳目一新之 感。而后,徽班相继进京。徽调以其通俗质朴 之气赢得了京城观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扎下 了根。
19
中国戏曲中人物造型的非写实特征
《霸王别姬》剧照
《茶馆》剧照
20
从脸谱颜色看角色
红色表示赤胆忠心;紫色表示智勇 刚义;黄色表示武将骁勇善战、残 暴,表示文士内有心计;绿色表示 侠骨义肠、性格暴躁;蓝色表示刚 直勇猛、桀骜不驯;黑色表示忠耿 正直;白色表示阴险奸诈;粉红色 表示年迈气衰的忠勇老者;互灰色 表示老年枭雄;金、银色多用于神、 佛、鬼怪,象征虚幻之感。

中国传统戏曲基础知识

中国传统戏曲基础知识

中国传统戏曲基础知识什么是中国传统戏曲?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戏剧形式,它结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和文学等艺术元素,以及特定的表演方式和技巧。

中国传统戏曲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中国传统戏曲的分类中国传统戏曲可以分为四大类:京剧、豫剧、评剧和黄梅戏。

京剧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北京地区,流行于全国各地。

京剧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形式,注重角色扮演和唱腔的表达。

它具有丰富的剧情和高度规范的表演风格,被誉为中国戏曲的代表。

豫剧豫剧是中国著名的地方戏曲剧种,起源于河南省,广泛流行于中原地区和华北地区。

豫剧以唱为主要表演形式,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唱腔的艺术性。

它的表演风格热情奔放、富有戏剧性,深受观众喜爱。

评剧评剧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起源于河北省,流行于京津地区和周边地区。

评剧以说、唱、念、做为表演形式,注重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刻画。

它的表演风格独特,既有悲剧的深情,又有喜剧的幽默,深受观众喜爱。

黄梅戏黄梅戏是中国湖北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起源于黄梅县,流行于湖北、湖南等地。

黄梅戏以唱为主要表演形式,注重唱腔的艺术性和情感的表达。

它的表演风格婉转柔美、细腻动人,被誉为江南地区的代表戏曲。

中国传统戏曲的特点中国传统戏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样的表演形式:中国传统戏曲以唱、念、做、打等多种形式的表演方式,使其具有丰富多样的艺术表达手法。

2. 精湛的表演技巧:演员在中国传统戏曲中需要掌握丰富的表演技巧,包括音乐演唱、舞蹈动作、表情表演等,以展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3. 丰富的剧情内容:中国传统戏曲的剧情内容广泛而丰富,涵盖了历史、神话、文学等多个领域,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4. 独特的服装和化妆:中国传统戏曲中演员的服装和化妆非常独特,通过服饰和面部装饰来突出角色的特点和身份。

5. 传承与创新并重:中国传统戏曲在持续传承传统的同时,也注重创新与发展,使其能够与时俱进并吸引新的观众。

戏曲概论第二讲-中国戏曲简史

戏曲概论第二讲-中国戏曲简史

(五)隋唐五代的参军戏与歌舞戏 1、参军戏 参军戏是于唐代开元时期盛行起来的一种新型戏曲,它是优戏——滑稽戏的唐代变 体,因此唐代人也将其看为滑稽戏。参军戏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源自于后赵石 勒时的滑稽戏《弄周延》,周延是参军,而唐代的滑稽戏与《弄周延》很相似,所以被称 为“参军戏”;另一种说法是唐朝开元中的优人李仙鹤擅长于《弄周延》一类的表演,唐 明皇就授予他为“同正参军”的官职,因此以“参军”之名来命戏名。 在演出时,参军戏一般有两个角色,一个为“参军”,另一个为“苍鹘”,演出时 由苍鹘嘲笑、戏弄参军。可以说,参军和苍鹘的出现是中国戏曲角色行当划分的最初形态。 唐代参军戏在最初之时,演员全部为男伶,到了唐肃宗之时,开始有女艺人加入。女 艺人的加入使得参军戏开始有了音乐和歌唱表演,从而步入了歌舞化、音乐化的道路。 后来,唐代的参军戏突破了两个演员的表演格式,至少有了三个人以上的表演。 参军戏在唐代的流传很广,诗人李商隐在《骄儿》一诗中写有“忽复学参军,按声 唤苍鹘”的诗句,表现了当时连儿童都在模仿参军、苍鹘的角色表演,可见它的演出活动 在民间之普遍。唐代的参军戏还出现了班社组织,唐代人范摅在《云溪友议》中记述了诗 人元稹在浙东遇到周季南领导的“周家班”,就是以演参军戏为职业的家庭戏班子。这可 能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的有记载的戏班子了。 到了五代时期,参军戏的演出活动仍兴盛,连皇帝以及宫廷大臣都参与进来,当时 的许多皇帝由于热爱戏曲,亲自登台演出,唐明皇李隆基是皇帝中开此先例者,他不仅精 通音律,善打羯鼓,还能制曲,他曾选“坐部伎”三百人、宫女数百人入“梨园”教习 “法曲”,称为“皇家梨园弟子”。正是因此,后来人们将从事戏曲艺术的人统称为“梨 园子弟”,而“梨园”也就成了戏曲的别名。
(一)《大面》,表现了北齐时兰陵王性胆勇,而貌若妇人,自嫌 不足以威敌,乃刻木为假面,临阵著之,于是在战争中获得了胜利 (崔令钦《教坊记》)。这里的“著以假面”,可视为后世戏曲脸 谱的雏型。

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常识

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常识

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常识
1. 基本概述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和文学等元素。

它通常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呈现剧情,使用特定的音乐和唱腔来表达情感。

2. 分类
中国戏曲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剧种,其中最著名的有京剧、豫剧、越剧和粤剧等。

每个剧种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音乐形式和服装特点。

3. 唱腔和曲调
中国戏曲中的唱腔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不同的剧种有不同的唱腔体系,如京剧的二黄、越剧的南音等。

唱腔通过特定的曲调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4. 人物角色
中国戏曲中的角色多样丰富,包括主角、丑角、旦角和净角等。

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点和表演方式,通过服装、化妆和动
作等手法来展现角色的特征。

5. 剧情和故事
中国戏曲中的剧情多样,通常取材于历史传说、文学作品和民
间故事等。

剧情结构严谨,注重情节的发展和冲突的表现。

6. 舞台艺术
中国戏曲的舞台艺术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舞台布景、灯光效
果和道具运用等都能增强戏曲的艺术表现力。

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常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
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希望这份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戏剧史课件 251页PPT文档

中国戏剧史课件 251页PPT文档

戏曲出,泼少年化之,而后淫哇盛,正
声歇。
吴用章传》
——[宋]刘埙《水云村稿·词人
其它文献中的“戏曲”名称
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七《杂剧曲名》有“戏 曲”一词,凡二见。 明人魏良辅《南词引正》:“清唱谓之冷唱,不比戏曲。 戏曲藉锣鼓之势,有躲闪省力,知者辨之。”
近代学者王国维撰写了《戏曲考原》《宋元戏 曲考》等著作,最终确定了用以指称中国传统戏剧样式的 “戏曲”概念。
古梵剧(公元后)
纪后)
中国古典戏曲(十世
北宋灭亡后,中国的南北方出现了不同的戏曲发展形式。
北方由宋杂剧演化为金院本(行院的脚本)和元杂剧。明 清两代杂剧发展变化并走向消亡。
明清时,南戏演化为传奇。
清代中期(乾隆后期),以京剧为代表的地方戏兴起,以 昆剧为代表的传奇走向衰落。
中国戏曲史
目录
第一章 戏曲概说 第二章 从先秦到唐五代的古剧 第三章 杂剧 第四章 南戏和传奇 第五章 地方戏 第六章 对戏曲发展的展望
第一章 戏曲概说
一、什么是戏曲 二、戏曲 戏剧 曲艺 三、戏曲的基本特征 四、戏曲的发展过程 五、戏曲的价值和地位
一、什么是戏曲?
“戏曲”名称的最早出处
至咸淳(1265-1274),永嘉
《宋元戏曲史》目录
第1章 上古至五代之戏剧 第3章 宋之小说杂戏 第5章 宋官本杂剧段数 第7章 古剧之结构 第8章 元杂剧之渊源 第10章 元剧之存亡 第11章 元剧之结构 第13章 元院本 第14章 南戏之渊源及时代 第15章 元南戏之文章
第2章 宋之滑稽戏 第4章 宋之乐曲
第6章 金院本名目 第9章 元剧之时地 第12章 元剧之文章
在现代,戏剧有时专指西方话剧,和古代戏曲 形成并列关系。 属种关系。

中国戏曲音乐

中国戏曲音乐

中国戏曲音乐中国戏曲音乐中国戏曲音乐一.概论部分1.戏曲音乐包括唱腔、器乐,其主体部分是唱腔,分独唱、对唱两个部分。

2.戏曲乐队的核心组织称“文武场”。

文场乐器:京胡、二胡、板胡、高胡、月琴等。

武场乐器:三弦、扬琴、笛子(北方:梆笛;南方:曲笛)、琵琶大锣、小锣、铙、钹、梆子、堂鼓、南梆子(卜鱼)3.戏曲音乐分类:四大声腔――昆、皮、高、梆。

对应剧种:昆腔:昆曲。

昆腔亦称昆山腔。

皮黄腔:京剧、川剧、粤剧、桂剧。

高腔:川剧、湘剧、赣剧。

梆子腔:河南梆子、秦腔、豫剧、晋剧。

4.戏曲音乐的节拍称为板式,即:板眼形式。

(1)三眼板类(四拍子):慢板。

(2)一眼板类(二拍子):原板、二六板。

(3)有板无眼类(一拍子):流水板、快板。

(4)散板类(节拍自由):散板、摇板。

二.昆曲昆曲:用昆腔来演唱的单声腔剧种,属于曲牌体戏曲。

2001年获“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称号。

1.昆曲角色行当:生、旦、净、末、丑。

2.经典剧目:(1)汤显祖《牡丹亭》,主要人物:杜丽娘,柳梦梅(2)孔尚任《桃花扇》,主要人物:侯方域,李香君(3)洪�N《长生殿》,主要人物:唐明皇(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3.昆腔中的南曲和北曲南曲:柔和、细腻,常用五声音阶,级进为主,演唱形式灵活多变,独唱、齐唱、同唱、合唱,独唱接齐唱等。

北曲:豪放、慷慨,常用七声音阶,跳进为主,演唱形式多为独唱。

4.主奏乐器:曲笛及管弦打击乐器:琵琶、箫、三弦、唢呐、鼓板、堂鼓、云锣、小锣、钹。

5.曲牌板式:赠板:昆腔特有的一种特慢板式,南曲中常见。

散板、干板(1/4拍)、一眼板(2/4)、三眼板(4/4)6.主要演员:张继青,代表作《牡丹亭》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中国戏剧史》复习重点汇总

《中国戏剧史》复习重点汇总

《中国戏剧史》复习重点汇总1第一章戏曲概说第一节、什么是戏曲一、什么是戏曲?1、戏曲”名称的最早出处:至咸淳(1265-1274),永嘉戏曲出,泼少年化之,而后淫哇盛,正声歇。

——[宋]XXX《水云村稿·词人XXX2、其它文献中的“戏曲”名称:元人XXX《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七《杂剧曲名》有“戏曲”一词,凡二见。

明人XXX《南词引正》:“清唱谓之冷唱,不比戏曲。

戏曲藉锣鼓之势,有躲闪省力,知者辨之。

”中国近代学者XXX撰写了《戏曲考原》、《宋元戏曲考》等著作,最终确定了用以指称中国传统戏剧样式的“戏曲”概念。

然后代之戏剧,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

故真戏剧必与戏曲相表里。

——XXX《宋元戏曲史》戏曲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各种因素而以音乐和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

——《辞海》3、现代戏曲学的奠基人XXX(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清朝秀才,著名学者。

1907年起任XXX编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著有《曲录》《宋元戏曲史》《人间词话》等,开创了研究戏曲史的风气。

1913年起从事中国古代史料、古器物、古文字学、音韵学的考订,尤致力于甲骨文、金文和汉晋简牍的考释。

1925年任XXX教授,除研究古史外,兼作西北史地和蒙古史料的整理考订。

4、现代戏曲学的另一位奠基人XXX(1884-1939),字XXX,号XXX,长洲(今姑苏)人。

戏曲作家、表演家、实际家、教育家、收藏家。

著有《奢摩他室曲话》《顾曲麈谈》《曲海目疏证》《中国戏曲概论》《元剧研究》《瞿安读曲记》《曲学通论》《南北词简谱》。

有名门人有任二北、XXX、XXX、XXX、XXX、XXX等。

第二节、戏曲戏剧曲艺1、戏曲与戏剧同一关系:在中国古代,戏曲是戏剧的唯一形式,戏曲就是戏剧,戏剧就是戏曲。

并列干系:在今世,戏剧有时专指西方话剧,和古代戏曲形成并列干系。

属种关系:在一般情况下,戏剧包括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样式。

中国民间艺术概论综述

中国民间艺术概论综述

中国民间艺术概论综述中国民间艺术是指在中国大地上广泛流传的非正式、非官方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活动。

它源远流长,丰富多样,体现出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内涵。

本文将从艺术形式、创作特点、表现主题和现实意义等方面对中国民间艺术进行概述。

中国民间艺术的形式多样,包括音乐、戏曲、舞蹈、绘画、木刻、剪纸等。

其中音乐是最为普遍的艺术形式,以民歌为代表,具有丰富多样的曲调和深厚的感情表达。

民间戏曲包括豫剧、越剧、评剧等,它们以丰富的表演形式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着观众。

舞蹈形式有龙舞、蛇舞、扇子舞等,充满了优美的动作和独特的意象。

绘画和木刻则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传统艺术形式,无论是工笔画还是水墨画,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中国民间艺术的创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它具有群众性和传承性的特点。

民间艺术通常由普通群众参与,无论是演唱、表演还是创作都在集体活动中完成,形成了非常浓厚的群众文化。

其次,民间艺术具有开放性和自由性的特点。

它不受官方的规范和限制,艺术家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创作灵感进行创作,表达自己对生活和社会的理解。

中国民间艺术的表现主题广泛多样,涉及生活、劳动、爱情、家庭等各个方面。

比如,民歌歌颂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和对生活的热爱;民间戏曲则通过戏曲演员的精彩表演展示出人性的善恶和社会的冲突;舞蹈则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不同地区的民间艺术还有各自的特色和表现主题,比如东北地区的秧歌舞蹈、西南地区的歌舞等。

中国民间艺术的现实意义在于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内涵。

它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还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民间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并在社区和乡村中发挥了凝聚人心和传递价值观念的作用。

此外,中国民间艺术也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和桥梁,对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中国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创作特点。

中国戏曲学概论

中国戏曲学概论

中国戏曲学概论中国戏曲,那可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表演艺术,里面蕴含的文化底蕴,深得跟大海似的,让人越品越有味儿。

你瞧,唱念做打,生旦净末丑,每一个行当,每一个动作,都透着那么一股子讲究和门道。

要说这戏曲啊,首先得提提它的唱腔,那叫一个抑扬顿挫,婉转悠扬。

就像咱们平时哼个小曲儿,戏曲里的唱腔那可就是升级版的小曲儿,高音能冲破云霄,低音能沉入海底,听着就让人陶醉。

尤其是那京剧,京胡一响,二胡一拉,整个场子都热乎起来,演员一张口,嘿,那声音能直击人心,让人听了还想再听。

戏曲里的念白,也是一绝。

别以为戏曲就光会唱,那念白也是讲究得很。

有的念白跟咱平时说话差不多,但一出口就是戏,字字珠玑,句句扣人心弦。

还有的念白,快得跟打机关枪似的,一口气能说上一大串,听得人目瞪口呆,心里直呼过瘾。

说到做打,那可就是戏曲里的动作戏了。

演员们身段灵活,动作优美,翻跟头、耍花枪,那叫一个干净利落。

特别是武戏,刀光剑影,拳脚交加,看得人热血沸腾,恨不得自己也上去比划两下。

还有那水袖功,演员们轻轻一甩,水袖就像活了一样,在空中翩翩起舞,美得让人心醉。

戏曲里的行当,也是五花八门,各有各的特色。

生角,那是阳刚之气的代表,演的都是些英雄豪杰、忠臣良将。

旦角呢,则是柔美秀丽的化身,演的大多是些美丽温婉的女子。

净角,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花脸,一个个都是威风凛凛,气势磅礴。

末角,虽然戏份不多,但也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丑角,那可是戏曲里的开心果,一出场就逗得观众哈哈大笑,让整场戏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戏曲的服饰,那更是没得说,华丽得跟画儿似的。

你看那戏服,红的绿的黄的蓝的,各种颜色应有尽有,每一件都绣着精美的图案,穿在演员身上,简直就是活生生的艺术品。

还有那头饰、珠宝,更是璀璨夺目,让人眼花缭乱。

戏曲的剧情,也是曲折离奇,引人入胜。

什么爱恨情仇、忠孝节义,什么家国情怀、民族大义,都被编剧们巧妙地编织进戏里,让观众在欣赏戏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

戏曲概论教案 -回复

戏曲概论教案 -回复

戏曲概论教案-回复什么是戏曲?戏曲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一种戏剧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歌唱、舞蹈、表演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声音、动作和表情来传达情感和故事情节。

戏曲分为多种类型,包括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等。

戏曲的起源和发展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最早的形式可能是宗教仪式中的舞蹈表演。

后来,戏曲逐渐发展成为娱乐形式,并被广泛传播。

在宋元时期,戏曲经历了重要的发展和变革,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剧种和流派。

明清时期,戏曲进一步发展,并形成了现代戏曲的基本形式。

戏曲的艺术特点戏曲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而受到广泛的赞誉。

首先,戏曲注重形体表现,通过精准的动作和舞蹈来展示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其次,戏曲强调音乐和歌唱,用旋律和歌词来表达角色的情绪和心理变化。

第三,戏曲注重表演技巧,通过面部表情、动作和声音的运用来展示角色的个性和情感。

最后,戏曲强调意境和审美享受,追求和谐、富有情趣的艺术效果。

戏曲的传承与挑战尽管戏曲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它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由于娱乐市场的多元化和竞争加剧,戏曲的观众基础逐渐减少。

其次,新兴的流行文化形式和娱乐方式也使得戏曲面临着来自其他娱乐形式的竞争。

此外,年轻一代对戏曲的兴趣和了解程度也出现下降的趋势。

然而,戏曲的传承与发展也在积极进行中。

政府和相关机构积极推动戏曲的保护和传承,通过举办演出、培训和研究等活动来提高戏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一些资深的戏曲艺术家也致力于培养年轻一代的戏曲人才,以确保戏曲传统的承接和发展。

结论戏曲作为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戏曲在现代社会中面临许多挑战,但其传承与发展仍在继续进行。

通过积极的保护和传承措施,我们有信心戏曲会在新的时代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戏曲概论第一章绪论一、戏曲的起源远源:a.宗教仪式、巫觋 b.上古宫廷徘优戏、皮影戏、傀儡戏近源:a.百戏、散乐、社火 b.参军戏宗教仪式、巫觋。

源自人类的模仿、装扮天性(1894格罗赛《艺术的起源》描述原始部落的装扮活动、远古宗教仪式,也是一种巫术仪式,以猎兽仪式最常见、上古中古时期的宗教仪式)。

1.1上古宫廷俳优戏。

上古宫廷俳优是我国最早的职业演员。

优戏之始: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夏桀始创优戏1.2皮影戏以灯烛弄影于屏壁,借以表演故事的一种艺术形式,因常以羊皮等皮革刻制人形供弄影之用,故称皮影戏。

《前汉书》的《外戚传》等史料说明,皮影有可能源自汉武帝时期。

1.3傀儡戏傀儡戏就是木偶戏,刻木为人形,靠人操纵,以歌舞动作表演故事。

开始用于送葬或殉葬,汉代用于娱乐。

汉代应劭《风俗演义》“京师宾婚嘉会,皆作傀儡” 。

1.4百戏、散乐、社火汉代百戏:杂戏、歌舞的总称隋唐散乐:同上,因其散在村野故称散乐宋代社火:杂耍、鼓乐、杂戏的统称1.5《东海黄公》角抵戏节目;出自刘歆《西京杂记》;陕西关中一带百姓所创;表演时有化妆、道具、场景、人虎搏斗的舞蹈性动作、语言对白、矛盾冲突;标志着初始形态的戏曲审美要素基本形成。

剧情:东海人氏黄公,年轻时练过法术,能够抵御和制伏蛇、虎。

他经常佩带赤金刀,用红绸束发,作起法来,能兴云雾,本领很大。

到了老年,气力衰疲,加上饮酒过度,法术失灵。

秦朝末年,东海出现白虎,自负的黄公仍想拿赤金刀去镇服它,可是法术不起作用,反被白虎咬死了。

1.6《踏谣娘》出自《旧唐书.音乐志》,河南一带百姓所创,古代的一种曲艺形式,通常和皮影戏在一起表演,流行于民间。

“妻悲诉每摇顿其身,故称踏摇娘,后称踏谣娘” 。

演员可增至三人,加入个性化的对话和歌唱,形式自由,音乐元素和舞蹈元素大为增强。

1.7参军戏宫廷俳优由原来的一个人谈笑逗乐,发展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装扮故事的滑稽表演。

《太平御览》:后赵时期石勒的参军。

后被宫廷用来以羞辱代替刑罚惩治赃官。

起先:赃官出场,一优执行嘲弄任务;随后:两优分别扮演赃官和嘲弄者;后来题材扩大,苍鹘、参军。

科白戏,滑稽调笑。

2.1初步形态的戏曲a.宋杂剧和金院本为什么宋代才产生真正意义的戏曲呢?前朝重农抑商的政策,限制了大都市的形成;宋朝取消了市禁、坊里制,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形成,迎合市民口味的通俗文艺形式——戏曲应运而生。

b.宋杂剧体制杂剧的称呼不同于杂戏,就是指宋代时期特定的戏剧样式。

戏剧角色有:末泥、引戏、副净、副末。

开场引子称艳段,由末泥报告。

次做正杂剧,分为两段。

宋杂剧绢画《眼药酸》。

c.金院本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院本、杂剧,其实一也”。

杂剧在金代,被称作院本。

黄河以东地区没有汴梁那样的大都市,演出时融入当地的民间娱乐风俗。

用于民间堂会演出和神庙祭祀演出。

剧目曲目减少。

著名的院本有《范蠡》、《蔡伯喈》。

2.2 成熟的戏曲出现于公元1120年左右。

东南沿海,南戏。

北方,金元杂剧。

二、戏曲的发展1.1四大声腔:明初,南戏发展出四大声腔,余姚、海盐、弋阳、昆山。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

1.3京剧:清朝中叶,地方戏繁荣,京剧应运而生2.0戏曲的基本类型从声腔和音乐特点来划分:曲牌联套体、板腔体.曲牌联套体,曲牌对应曲调,如昆曲。

板腔体,由一对具有对仗关系的乐句重复出现,推进情节进展,如京剧。

戏曲与方言、地方音乐也有关系。

如豫剧《花木兰》。

2.1戏曲的艺术特点综合性:综合了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表演手段多样性、综合性;唱、念、做、打。

a.空间艺术绘画:服饰雕塑:演员端然不动的形体展示建筑:舞台布景(城墙);虚拟的建筑;演出场所——戏楼b.时间艺术:诗歌、音乐、舞蹈3.0比较西方的戏剧西方戏剧虽然也是综合性的艺术,但是总是侧重于某一方面。

1.1诗剧欧洲19世纪以前的剧本,大多以诗歌的语言来讲述故事,表情达意。

《被傅的普罗米修斯》、《仲夏夜之梦》。

1.2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虽然综合了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但是以歌唱为主。

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曲组成。

《蝴蝶夫人》、《茶花女》。

1.3舞剧综合了音乐、美术、舞蹈于同一舞台空间的戏剧艺术形式,但侧重但是舞,通过舞蹈者的形体表现力来完成所有的戏剧要求。

《天鹅湖》、《吉赛尔》、《希尔维亚》。

1.4话剧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出现在19世纪中叶的欧洲。

五、唱、念、做、打唱:四功之首,运用不同风格曲调来演唱,抒情风格较浓念:诗歌化的对白、独白,与地域方言相关(韵白、本白)a.韵白,用中州韵为读音、咬字、归韵的标准,形成了抑扬顿挫、高低有致的语调,富有音乐性b.本白,用方言讲(剧种发生地的方言)如,昆曲中,韵白雅,苏白俗。

诗歌化的念白。

《琵琶记》。

做:程式化动作,从生活动作中提炼出来的。

中国戏曲中最独特的表演语言,表现不同角色行为的规范化动作,如行走、骑马、摔跤、关门。

起霸即为武将出征前的规范特征动作。

趟马即为手持马鞭在马上驰骋,圆场、转身、挥鞭、勒马。

舞蹈化的形体动作,称作身段,云手、抖袖、起霸、走边、云步。

打:战斗场面,对打、集体战争,舞蹈性的动作,写意非写实常见武打与杂技动作,变脸、喷火、椅子功、托盘、吊毛。

六、写意虚拟时空转换虚拟:《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

主要是为了表现生活而不是再现生活。

上台做自我介绍,直接跟观众进行交流。

剧情的虚拟。

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而不是再现真实生活、历史,《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

角色的虚拟:脸谱化,最大可能淡化角色的个性。

洁面,生旦略施彩墨。

花面,净、丑以夸张的色彩和线条构成一种图形来改变演员的本来面目。

脸谱起源于古代的行傩表演,标志人物性格、品质;放大演员形象。

七、了解戏曲的两种属性:案头、场上两种鉴赏方式:以文学论、作艺术观以文学论,了解作品背景、作家心态、时代内涵,避免简单化。

a欣赏故事的陈述方式和结构技巧,分析关目即关键情节,如《琵琶记》,采用双线并进的结构形式。

b把握戏曲构造矛盾冲突的技巧,戏剧本是冲突的艺术。

c了解戏曲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塑造人物是戏曲成功的关键。

塑造人物的气质、性格主要靠语言。

2、作艺术观第二章南戏产生于温州,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始于北宋宣和年间。

盛行自南渡,吸收了宋杂剧,各种民间艺术,以唱为主,唱念做打并用。

繁荣自元开始,南北合套,元末明初达到鼎盛,出现《拜月亭》、《刘知远白兔记》、《荆钗记》、《杀狗记》、《琵琶记》一些名剧。

明初:四大声腔,昆山、余姚、海盐、弋阳。

音乐,里巷歌谣是其曲调来源。

曲牌,引子类(位于一组曲子前面),过曲(位于引子和尾声之间),尾声。

角色,早期:生旦净末丑外帖。

生、旦,正剧角色的男主角和女主角。

净,俗称花脸花面,大多扮演性格、品行、容貌上有奇异之点的男性人物。

丑,喜剧角色。

末,社会地位地下的次要人物,带有一定喜剧色彩,一般在开场时会出现。

外,年老而有气度的男/女。

贴,旦之外贴一旦,次旦。

王骥德《曲律》:正生、贴生、正旦、贴旦、老旦、小旦、外、末、净、丑、小丑。

共十一种。

创作者,早期:下层文人(温州书会、永嘉书会、古杭书会),明代:文人参与整理创作成为文坛潮流题材来源。

负心剧最多,如《赵贞女蔡二郎》、《张协状元》。

篇幅较灵活,依据故事内容而定,结构的演出单元是“出”。

开场是“客门问答”,末念诵诗说明剧情。

下场是由剧中人念诵下场诗。

第三章元杂剧一、兴起,13世纪初期,金元之交,与废除科举考试,文人地位地下相关二、音乐,北曲,七声音节,曲子有不同宫调三、结构,一套表现为一折,“四折一楔子”四、角色。

末(正末、小末、外末)、旦(正旦、小旦、老旦)、净三大类演唱时“一正众外”,只有正旦和正末可以演唱,其他人只有宾白。

五、作者1、文人。

借杂剧抒发情感,创作类型集中在神仙道化剧、文人事迹剧、情爱剧、水浒戏等。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2、妓女。

表演-时有时反串男性角色第四章明清传奇一、产生:明嘉靖时,苏州魏良辅改革昆山腔,梁辰鱼按照新兴昆山腔创作《浣纱记》,标志着以昆曲为载体的明清传奇时代开始。

二、创作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明万历年间,出现汤显祖和临川四梦,沈璟代表的“吴江派”。

明末清初,吴炳、阮大铖尚情,戏剧创作追慕汤显祖。

第二个高峰期入清之后,苏州派出现,以李玉和朱素臣为代表。

出现“南洪北孔”,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三、体制第一出副末出场,介绍家门大意第二出、第三出,生旦各自做自我介绍,以下场次逐步展开故事以生旦团圆结束,每一出末场,朗诵下场诗,四句或八句。

四、题材传奇十部九相思,男女情爱是最常见的题材。

五、发展清中叶后,地方戏繁荣,1790年,乾隆八十岁生日时,“三庆班”入京,京剧开始兴盛,昆曲衰落。

六、角色近代昆曲,“十二家门”1.生,巾生(扇子生)官生(纱帽生,分为大官生、小官生)、鞋皮生(穷生)、雉尾生2.旦,老旦、正旦、五旦(闺门旦)、六旦(活泼旦)、刺杀旦、作旦3.净,又称大花脸,大面(红、黑、紫、蓝,性格鲜明)、白面(阴险、奸诈)、邋遢白面(较脏,身份较低,热心诚实)4.末,中年以上的男性,老生、副末、外(年长的男性)5.丑,付丑(冷二面)、小丑(小花脸)。

三、沈璟和吴江派明朝中叶,正值明清传奇最繁荣之际,剧坛上出现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和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

沈璟,江苏吴江人,20多岁中进士,官至光禄寺丞。

受科场舞弊案的牵连,弃官回乡,养了一个戏班子,过着听曲填词的生活,自称“词隐”。

著有传奇十七种,现存《红蕖记》、《义侠记》、《博笑记》。

强调曲律,“怎得词人当行,歌客守腔,大家细把音律讲”,在传奇渐多而往往不含音律的明中叶,这样的主张是积极的。

“宁协律而词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之始协,是曲中之工巧”,将曲律的地位置之词句之上,有些过分。

吴江派的特点:1、宣扬封建伦理,“命意皆主风世”。

2、宣扬宿命论。

神灵判断、仙官指点,通过梦表现重要情节。

3、语言浅近,但由于过分据守音律,语言不够明朗、生动,往往平板无味。

第一讲《琵琶记》与悲情婚变元末高明改编。

南戏之祖,古典十大悲剧之一。

故事梗概是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新婚不久,欲辞服侍父母。

后蔡邕中了状元。

牛丞相有一女未婚配,奉旨招新科状元为婿。

伯喈欲辞婚、辞官,但牛丞相与皇帝不允,强迫其滞留京城。

五娘在家任劳任怨,尽服侍公婆,让公婆吃米,自己则背着公婆私下自咽糟糠。

婆婆一时痛悔过甚而亡,蔡公也死于饥荒。

而伯喈终日思念父母,写信至家未果。

蔡公、蔡婆去世后,五娘祝发卖葬,罗裙包土,自筑坟墓。

又亲手绘成公婆遗容,身背琵琶,沿路弹唱乞食,往京城寻夫。

五娘寻至牛府,将自己的身世告知牛氏。

牛氏为让五娘与伯喈团聚,便让五娘来到书房,在公婆的真容上题诗暗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