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0篇】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0篇】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0篇】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1.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啊,校园真美丽!过道长长的架子上挂着一串串紫葡萄。

花坛里种着各种各样的花儿,有一串红、菊花、美人蕉……操场很大,中间是一个足球场,绕着足球场的是环形跑道,操场的西北角有一个大池塘,每当盛夏,池塘里荷花盛开,绿的叶子,红的、白的花瓣,随风摇摆,可爱极了。

(1)短文主要写校园________。

校园里种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请把描写荷花的句子写出来。

(3)短文中写葡萄多少的词是________。

(4)短文中写葡萄颜色的词是________。

【答案】(1)美丽;葡萄;串红;菊花;美人蕉;荷花(2)池塘里荷花盛开,绿的叶子,红的、白的花瓣,随风摇摆,可爱极了。

(3)一串串(4)紫【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是对短文内容理解,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内容,然后结合题目给出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阅读时一定要熟练掌握短文内容,这样我们在作答时才能更准确的写出正确答案。

(2)本题考查对短文信息的提取,按照要求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3)本题考查短文中如何描述葡萄的多少,通过阅读可以发现是”一串串“葡萄。

(4)本题考查对描写葡萄颜色词语的找寻,按照要求在短文中仔细阅读。

故答案为:(1)美丽、葡萄、串红、菊花、美人蕉、荷花(2)池塘里荷花盛开,绿的叶子,红的、白的花瓣,随风摇摆,可爱极了。

(3)一串串(4)紫【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3)、(4)这类在原文中找答案的题型,一定要熟读短文。

2.课外阅读。

欢乐的校园我们的校园四季都充满了欢乐。

春天,同学们一大早就来到学校,老远就能听见琅琅的读书声;夏天,大家在树下一边乘凉,一边讲着有趣的故事;秋天,大家一起跳皮筋、打球;冬天,雪花飘飘,大地披上银色的衣裳,同学们一起打雪仗、堆雪人。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课内阅读。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

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1)找出描写刺猬是怎样把红枣偷走的语句。

(2)“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是因为_____A. 刺猬爬树时比在地上活动时要费力。

B. 刺猬很勤劳,做事很努力。

C. 刺猬摇下了很多枣,很高兴,干劲儿很足。

(3)“聪明的小东西”指的是________ ,这样称呼表现了作者对它的________之情。

【答案】(1)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2)C(3)刺猬;喜爱【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故答案为:(1)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2)C;(3)刺猬、喜爱。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2.阅读下面的选文,做练习。

列那狐偷羊腿其实列那狐没走远,而是拣了一丛矮树躲了起来。

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读文段,做练习。

小蚂蚁们从四面八方的草丛里走拢来了。

当他们重新聚到奶酪旁边时,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1)蚂蚁队长是怎样处置掉下来的奶酪渣的?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

(2)从哪里可以看出小蚂蚁们的劲头比刚才更足?把文中相关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3)你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答案】(1)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2)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3)喜欢。

蚂蚁队长严格要求自己(严于律己),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力其他的蚂蚁。

【解析】【分析】(1)、(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1)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2)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3)喜欢。

蚂蚁队长严格要求自己(严于律己),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力其他的蚂蚁。

【点评】(1)、(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船底鱼在辽阔的海洋中,生活着一种中小型的鱼——鮣(yìn)。

鮣的体型长得苗条匀称。

它行动敏捷,善于游泳,性格活泼,并具有吸附在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的习惯。

所以,人们称它为船底鱼。

鮣吸附在物体上,在周游四海的过程中,遇上了饵(ěr)料丰富的海区或者见到它的“船主”——大型鲨鱼捕食时吃剩下来的一些残食,、就悄悄地离开自己乘的“船”,去吃上一顿可口的美餐。

然后,再寻找一条新“船”,继续前进。

【10篇】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0篇】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0篇】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1.阅读下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回答问题富饶的西沙群岛(节选)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

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1)文中“________”一词概括说明了海水颜色多,请找出表示海水色彩不同的原因的句子________。

(2)找出第1自然段中的两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3)文中描写了海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事物。

(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海底珊瑚的________。

【答案】(1)五光十色;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2)深;浅;高;低(3)珊瑚;海参;大龙虾(4)比喻;排比;样子多【解析】【分析】(1)文中海水颜色多的词语是“五光十色”,表示海水色彩不同的原因的句子是: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2)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如文中出现的“深”和“浅”以及“高”和“低”;(3)本题为阅读理解题,文中描写了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等三种动物;(4)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1)五光十色;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2)深;浅;高;低(3)珊瑚;海参;大龙虾(4)比喻;排比;样子多【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文中内容、反义词、修辞方法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理解修辞手法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10篇】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

【10篇】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

【10篇】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春天的小雨滴滴滴陈木城雨已经下了很久了。

浙淅沥沥打在篷顶的波浪板上,滴滴答答打在树林里的叶子上,叮叮咚咚打在铁皮屋顶上。

于是,屋子前面小水沟里的水流动起来了,像一股从地底下涌出来的清泉,高兴得哗啦哗啦,哗啦哗啦,你推我挤。

打开一把红色的雨伞,走在树林里的小路上,听雨滴打在油加利树上,打在相思树上,打在羊蹄甲上,打在面包树上……淅浙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树林仿佛成了一座音乐厅。

小雨滴在树叶上集合起来,成为一颗大水珠,顺着叶脉滑下来,打小鼓似的:啪!嗵——嗵一—嗵!咚——咚——咚!突然,吹来一阵风,树叶上的水珠通通跌下来了。

嗵嗵嗵!咚咚咚!啪啪啪!所有的鼓都敲起来了,敲在小伞上,敲在地面上,好像地球就是一面鼓,雨滴们叮叮咚咚的,在把地球敲响。

(选文有改动)(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________清泉一________大水珠一________小鼓(2)照样子,摘录文中描写雨的声音的词语。

滴滴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文章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①小水沟里的水流动起来了,像________。

②整片树林仿佛成了________。

③好像地球就是________,雨滴们叮叮咚咚的,在把地球敲响。

(4)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A. 雨的颜色B. 雨的样子C. 雨的声音D. 雨的敲打(5)在作者的笔下,小雨的心情是()A. 激动的B. 忧愁的C. 愉悦的D. 平静的(6)小雨滴落下来,会像打小鼓似的发出不同的声音,主要是因为()A. 小雨有时下得大,有时下得小B. 小雨滴下来的力度不一样C. 小雨滴落在不同的物体上D. 小雨滴落下来的速度不一样【答案】(1)股;颗;面(2)叮叮咚咚;哗啦哗啦;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嗵嗵嗵;咚咚咚;啪啪啪(3)一股从地底下涌出来的清泉;一座音乐厅;一面鼓(4)C(5)C(6)C【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量词的掌握情况,这道题是让填量词,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填空时要按语言习惯合理搭配。

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课内阅读。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________,有不一样的________;不一样________,有不一样的________。

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

(1)把选文内容补充完整。

(2)选文介绍的是大自然________的声音。

(3)选文向我们介绍了两种声音,当________拂过,发出的声音是轻柔的,当________吹起,合奏出雄壮的乐曲。

(4)选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

【答案】(1)树叶;声音;季节;音乐;温柔;威力(2)风(3)微风;狂风(4)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首。

故答案为:(1)树叶;声音;季节;音乐;温柔;威力;(2)风;(3)微风、狂风;(4)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美丽的小兴安岭(节选)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________了。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________。

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________的山葡萄,________的榛子,________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________药材。

(1)按课文内容在文中横线上填空。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________了。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________。

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________的山葡萄,________的榛子,________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________药材。

(2)读了这段话,我知道了小兴安岭是一座________,因为________。

【答案】(1)苍翠;飞舞;可口;又香又脆;鲜嫩;名贵(2)巨大的宝库;它有山葡萄、榛子、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结合课文内容,写出对应的词语即可,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

(2)理解课文内容,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填空。

故答案为:(1)苍翠;飞舞;可口;又香又脆;鲜嫩;名贵;(2)巨大的宝库;它有山葡萄、榛子、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练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填空。

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

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

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节选自吴然的《珍珠泉》)(1)短文有许多“有新鲜感”的词句,你喜欢吗?请选择一句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10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0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0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1.课内阅读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

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1)选段是围绕“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2)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

句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

(3)小雨滴敲敲打打时,发出的声音是“________”“________”;当他们汇聚起来,从一首轻快的________,唱到波澜壮阔的________,水越来越________,发出的声音越来越________。

【答案】(1)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2)拟人;水(3)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山中小曲;海洋大合唱;多;大【解析】【分析】(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首。

(2)把“水”当做人来描写,说“水”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这是拟人句。

句中的“他”指的是水。

(3)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细读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2)拟人、水;(3)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山中小曲、海洋大合唱、多、大。

【点评】(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共8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共8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共8篇)秋天到了,我家院子里变得格外美丽。

院子里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中间还有一条石径通向我们家的住房。

院子外面则是一幢幢房屋和高大挺拔的树木。

有一天,我和___在树下做完功课,沿着石径走到院子里。

迎面吹来一阵秋风,让我们感到清爽宜人。

走几步之后,我们看到了一簇簇的菊花,它们有白色的、红色的、墨绿色的,大小不一,非常艳丽。

我俯下身子,闻了___,心情一下子变得愉悦起来。

菊花旁边是一排冬青树,经过几场秋雨的洗礼,更加显示出它们旺盛的生命力。

树叶绿得发亮,真是名副其实的“___”。

右边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像小小的红灯笼一样,在繁密的冬青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鲜艳可爱。

秋风吹过,柿子树上的果实轻轻摇曳,闪烁着红光。

与此同时,一片片梧桐树的枯叶在秋风中飘落,好像院子里到处都是飞舞的彩蝶。

燕子”。

他们认为燕子是好兆头,能给家里带来好运气。

1.谁与燕子同住了18年?(1分)答案:___一家。

2.___一家的客厅里有几个成型的燕子窝?(1分)答案:4个。

3.___给这家人带来了什么好处?(2分)答案:好运气。

1.房子的主人是___一家,“借宿者”是一群燕子。

2.这群燕子与这一家人同住了18年。

如今,仅他家客厅里就有4个成型的燕子窝和4个正在加盖中的燕子窝。

燕子们飞进飞出,叽叽喳喳,甚至弄坏了家中的墙壁,但这一家人从未动手驱赶过它们,一直爱护着它们。

3.读了这则新闻,我们应该像___一家那样爱护___,不仅是___,还有其他的鸟类。

大自然里的动植物我们都应该爱护。

爱,在民族团结中流淌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每当这首歌唱响的时候,我都深深感受到祖国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我出生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___在蒙古语中是“银灰色的草原”,位于天山以北,阿拉套山之下。

这里山青水绿,土地肥沃,水草丰茂,牛羊成群;这里孕育着淳朴善良、勤劳豪放的各族儿女。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石榴①我的家乡在枣庄,这里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②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③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

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

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满满的籽儿。

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④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籽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1)阅读短文,说说石榴的生长过程。

春天,________(用四个字概括)→夏天________(用两个字概括)→秋天,________(用两个字概括)。

(2)第①段中“驰名中外”一词写出“我”内心________的心情。

我知道与这个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3)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请你也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________。

(4)文中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________之情。

【答案】(1)抽枝长叶;开花;结果(2)自豪;闻名中外;举世闻名(3)拟人;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4)喜爱【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春天,抽枝长叶(用四个字概括)→夏天开花(用两个字概括)→秋天,结果(用两个字概括)。

(2)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1.课外阅读。

困境即是机遇一天,狮子来到了天神面前:“我很感谢你赐给我如此雄壮威武的体格、如此强大无比的力气,让我有足够的能力统治整座森林。

”天神听了,微笑地问:“但是这不是你今天来找我的目的吧!看起来你似乎为了某事而困扰呢!”狮子轻轻吼了一声,说:“天神真是了解我啊!我今天来的确是有事相求。

因为尽管我的能力再好,但是每天天亮的时候,我总是会被鸡叫声给吵醒。

神啊!祈求您,不要让鸡在天亮时叫了!”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的。

”狮子跑到湖边找到大象,看到大象正在气呼呼地直跺脚。

狮子问大象:“你干嘛发这么大的脾气?”大象拼命摇晃着大耳朵,吼着:“有只讨厌的小蚊子,钻进我的耳朵里,我都快痒死了。

”狮子离开了大象,心里暗自想着:“原来体型这么巨大的大象,还会怕那么瘦小的蚊子,那我还有什么好抱怨呢”毕竟鸡鸣也不过一天一次,而蚊子却是无时无刻地骚扰着大象。

这样想来,我可比他幸运多了。

狮子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着仍在跺脚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来看看大象的情况,应该就是想告诉我,谁都会遇上麻烦事,而神并无法帮助所有人。

既然如此,那我只好靠自己了!反正以后只要鸡叫时,就当作鸡是在提醒我该起床了,如此一想,对我还算是有些益处。

”于是,狮子向大象走了过去。

(1)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答案。

的确________(dídì)尽管________(jǐn jìn)(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狮子的烦恼是________ ,大象的烦恼是________ ,那么你的烦恼是________。

②狮子对自己的烦恼是这样想的:________ ,你对你自己的烦恼应该这样想:________。

(3)狮子回头会对大象说什么呢?(4)你身边的人是否有烦恼?他们是怎样解决的呢?举一例子。

【答案】(1)dí;jǐn(2)每天天亮的时候,总是会被鸡叫声给吵醒;蚊子却是无时无刻地骚扰着大象;作业多;毕竟鸡鸣也不过一天一次,而蚊子却是无时无刻地骚扰着大象。

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大青树下的小学(节选)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找出文中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2)这段话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种动植物,目的是为了衬托孩子们读书的声音________。

(3)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做了哪些活动?【答案】(1)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2)树枝;鸟儿;蝴蝶;花朵;猴子;很好听(3)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2)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这段话描写了树枝、鸟儿、蝴蝶、花朵、猴子这几种动植物,目的是为了衬托孩子们读书的声音很好听。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故答案为:(1)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2)树枝、鸟儿、蝴蝶、花朵、猴子很好听。

(3)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点评】(1)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0篇】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题含答案1.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①椅子一放又是好多年。

“我真是老了。

”椅子想。

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背坐着很吃力,“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②现在,农夫的儿子也已经长成了真正的农夫。

他把坐上去会吱呀摇晃的椅子______了,______成小木片,______成美丽的木地板,______在了阳台上。

③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

它觉得自己又交成了一棵树。

1)把下列四个动词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填序号)①锯②拼③拆④铺2)根据上文的内容填一填。

①上文的主要内容是椅子老了想休息,后来被做成了________。

②上文第③段中表现木地板心态的词语是________。

3)“那一定会很好”这句话在全文中出现了四次,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它体现了主人公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B.它表现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幸运感和满意感C.它表现了主人公不求上进,比较平庸答案】(1)③;①;②;④2)木地板;满意3)C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动词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本题主要考核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举行弥补填空即可。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③;①;②;④2)木地板、满意。

3)C点评】(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惯两方面正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力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哪(né)XXX东海龙王父子称霸(bà)一方,作恶多端,还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XXX决心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课内阅读。

小蚂蚁们从四面八方的草丛里走拢来了。

当他们重新聚到奶酪旁边时,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1)蚂蚁队长是怎么处理那点儿奶酪渣的?请你在选文中写出相关句子。

(2)为什么蚂蚁们的“劲头比刚才更足”?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3)你喜欢蚂蚁队长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2)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队长没有把奶酪渣据为己有,值得信赖。

(3)喜欢。

因为他没有搞特殊,是个值得信赖的好队长。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

故答案为:(1)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2)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队长没有把奶酪渣据为己有,值得信赖。

(3)喜欢。

因为他没有搞特殊,是个值得信赖的好队长。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课内赏析阁。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1)写出选段中表现“窗外安静”的句子。

(2)“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写出了________,也衬托出了________。

【10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0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0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富饶的西沙群岛(节选)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2)这段话主要写出了西沙群岛鱼的________和________多。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具体描写了________种鱼的特点。

文中最后一句说明________。

A.鱼和水各占一半 B.因为海水多,鱼也多 C.鱼非常多(4)你最喜欢文中哪句话,请抄写下来。

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1)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2)种类;数量(3)比喻;排比;四;C(4)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西沙群岛的海里的鱼数量众多。

【解析】【分析】(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首: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这段话主要写出了西沙群岛鱼的种类和数量多。

(3)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排比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具体描写了四种鱼()的特点。

文中最后一句说明数量。

(4)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10篇】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0篇】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0篇】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等呀,等呀,闷热的夏天终于过去了。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早晨,小熊一起床就感觉到很凉快。

小熊出生不久,还没有见过秋天呢。

听妈妈说秋天来了,它就高兴地对妈妈说:“我要出去找秋天。

”小熊离开家,前面有一片树林,它走到小树边问小树:“喂,小树,秋天在哪里?”小树没有回答,只是抖抖身体,让落叶在风中跳起舞来。

小熊又问树林边的高粱:“高粱,你快点告诉我秋天在哪里?”高粱没有回答,只是涨红了脸,低垂着头。

小熊问了许多人,可谁也没告诉它秋天在哪里,它只好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把刚才的事告诉了妈妈:“唉,想出去找秋天,可是谁也不告诉我秋天在哪里。

”熊妈妈一听,和颜悦色地说:“我的小傻瓜,如果你再不注意自己说话的态度和语气,永远都找不到秋天!”小熊恍然大悟,连忙向外面跑去。

小熊来到草地上,看到一只蟋蟀,它彬彬有礼地问:“蟋蟀哥哥,你好,你能告诉我秋天在哪里吗?” 蟋蟀微笑着说:“秋天就在你身边啊!”说完,它在草地上为小熊唱起了歌,动听的歌声传到很远的地方。

(1)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列词语的理解。

①闷闷不乐:________②恍然大悟:________(2)小熊去找秋天,它问了许多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蟋蟀。

(3)小树和高粱为什么没有回答小熊的问题?找出正确的答案()。

①小熊不懂礼貌,小树和高粱不愿意帮助小熊。

②小树和高粱也不知道秋天在哪里。

③小树和高粱想让小熊自己去寻找秋天。

(4)请给短文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

A. 秋天来了B. 小熊找秋天C. 小熊和妈妈【答案】(1)心里不快活。

;一下子明白过来。

(2)小树;高粱(3)①(4)B【解析】【分析】(1)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10篇】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木偶探海记刘征木偶想测量大海的深浅,他到海上考察了一番后,回到海滩上召开大会,向听众介绍他探海的观感:“海,人们常说是很深的,其实,这是不可靠的传言。

我在海上________几千里地,海水只能________我的脚面。

我________在海上东摇西晃,海水也只能________我的后肩。

我生怕自己的体验不可靠,还特地观察了海鸥和海燕,他们从高空俯冲下来,浪花也只在胸脯下轻轻飞溅……”话没说完,全场乱起来了:老蚌(bàng)掩着嘴唇哧哧地笑,螃蟹举起大锤咚咚地敲,连沉默的石子也又蹦又跳。

木偶气得浑身发抖,用手拍着讲台大声叫道:“你们为什么不好好听讲,乱吵乱闹?难道我没有到海上去考察?难道我的见解是主观臆(yì)造?”怎么才能跟木偶说得清楚呢?一个简单的道理他不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测量”的“测”是________结构,按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先查________,读音是________。

“考察”的“察”是________结构,用部首查字法要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2)把下面的词语准确地填入第2自然段的横线上。

沾湿走了没过躺我在海上________几千里地,海水只能________我的脚面。

我________在海上东摇西晃,海水也只能________我的后肩。

(3)画线句“这是不可靠的传言”中“这”指的是________。

(4)文中的木偶的性格特点是()A. 自信、有质疑精神,但过于浮浅B. 认真、仔细,但看不起别人C. 严谨、自信,但脾气暴躁(5)寓言结尾说木偶“一个简单的道理他不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到底是什么呢?你认为最合适的是()A.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B. 过于自信是不足取的,要虚心听取有经验的人的意见C. 要获得真知就要深入下去,浮在表面上什么也看不到D. 个人的力量有限,集体的智慧才是无穷的【答案】(1)左中右;C;cè;上下;宀;11(2)走了;没过;躺;沾湿(3)海很深(4)A(5)C【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

【10篇】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0篇】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0篇】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美丽的小兴安岭(节选)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________了。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________。

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________的山葡萄,________的榛子,________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________药材。

(1)按课文内容在文中横线上填空。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________了。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________。

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________的山葡萄,________的榛子,________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________药材。

(2)读了这段话,我知道了小兴安岭是一座________,因为________。

【答案】(1)苍翠;飞舞;可口;又香又脆;鲜嫩;名贵(2)巨大的宝库;它有山葡萄、榛子、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结合课文内容,写出对应的词语即可,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

(2)理解课文内容,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填空。

故答案为:(1)苍翠;飞舞;可口;又香又脆;鲜嫩;名贵;(2)巨大的宝库;它有山葡萄、榛子、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练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填空。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富饶的西沙群岛(节选)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2)这段话主要写出了西沙群岛鱼的________和________多。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具体描写了________种鱼的特点。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训练+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训练+答案

部编三上课外阅读练习题(一)《读唐诗》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

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

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

相思的红豆,吴山的雪。

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

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

唐诗像祖先,在向我诉说练一练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并打" V "。

边塞( sài / sāi ) 白鹭( lù/ rù)祖先( zhǔ/ zǔ) 清泉( qīn / qīng )诉说( sù/ shù) 心窝( wuō/ wō)2.根据小诗内容的提示填空(1)"床前的月光"让我想起李白《静夜思》中的一句诗: , 疑是地上霜。

(2)"浮水的鹅"让我想起骆宾王《咏鹅》中的诗句):,红掌拨清波。

(3)"相思的红豆"让我想起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4)"回乡的客"让我想起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笑问客从何处来。

3.请默写一首你最喜欢的唐诗。

(二)《今天风真大》今天风真大啊!路旁的树木被风吹得摇摇摆摆,不时地发出鸣鸣的声音。

大街上尘土飞扬,枯黄的落叶、碎纸,被风卷上天空,在灰暗的天空中飞扬。

行人几乎都闭着嘴,眯着眼,不少人用围巾把头包起来。

顶风骑车的人,就像自行车运动员比赛一样,弓着身,双脚吃力地向前二步一步地蹬着。

顺风骑车的人缩着头,两脚搭在车蹬上,毫不费力地飞向前去。

我走进学校来到教室里,看见窗台上、桌子上、椅子上全是尘土。

练一练1、"顶"的意思有:( )①人体或物体最高最上的部分;②用头或脚撞击;③对面迎着。

"顶风骑车"中"顶"的意思是 (填序号)2、根据短文内容,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并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 )嘴 ( )眼 ( )身 ( )头 ( )车3、从短文中摘录表示风大的词语。

4、短文围绕" "这句话,通过对、和三个地方的描写,写出了风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船底鱼在辽阔的海洋中,生活着一种中小型的鱼——鮣(yìn)。

鮣的体型长得苗条匀称。

它行动敏捷,善于游泳,性格活泼,并具有吸附在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的习惯。

所以,人们称它为船底鱼。

鮣吸附在物体上,在周游四海的过程中,遇上了饵(ěr)料丰富的海区或者见到它的“船主”——大型鲨鱼捕食时吃剩下来的一些残食,、就悄悄地离开自己乘的“船”,去吃上一顿可口的美餐。

然后,再寻找一条新“船”,继续前进。

一旦找不到“船”,它便吸附在附近的礁石及其他固定的物体上,作短暂休息。

这时,它的细长尾巴,似海藻随海飘动,以此引诱鱼类,待有良机,继续吸附上新“船”。

鮣在大海中乘船周游,________省力气,________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1)写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

前进——________ 短暂一一________ 附近——________(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良机:________ 周游:________(3)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鮣在大海中乘船周游,________省力气,________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4)鮣乘的“船”指的是________。

鮣离开乘的“船”去吃一顿可口的美餐,这个“美餐”是指________。

(5)在大海中乘船周游,一举两得,“一举两得”指的是________。

【答案】(1)后退;长久;遥远(2)很好的机会;到四周游玩(3)不仅;而且(4)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大型鲨鱼捕食时剩下的一些残食(5)不仅省力气。

而且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解析】【分析】(1)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前进——前;向前行进;向前发展进步。

短暂一一时间短;持续时间很有限的;转瞬即逝的。

附近——靠近,离某地不远的。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良机:很好的机会。

周游:到四周游玩。

(3)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此题分句前后是递进关系。

故选“不仅……而且……”;(4)、(5)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鮣乘的“船”指的是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

鮣离开乘的“船”去吃一顿可口的美餐,这个“美餐”是指大型鲨鱼捕食时剩下的一些残食。

在大海中乘船周游,一举两得,“一举两得”指的是不仅省力气。

而且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

故答案为:(1)后退长久遥远(2)良机:很好的机会。

周游:到四周游玩。

(3)不仅……而且……(4)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大型鲨鱼捕食时剩下的一些残食(5)不仅省力气。

而且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4)、(5)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2.阅读下面的门票信息,完成练习。

【颐和园门票】30元/张(旺季),20元/张(淡季)。

【游览时间】旺季:4月1日至10月31日(大门开放时间6:30-18:00)。

淡季: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大门开放时间7:00-17:00)。

(1)李萌一家三口想在寒假期间去颐和园游玩。

这时候是________(淡、旺)季,她应该买三张________元的门票。

(2)李萌准备10:00入园,18:00离园。

你认为这样可以吗?为什么?【答案】(1)淡;20(2)不可以,因为李萌去时为淡季,淡季17:00就闭园了。

【解析】【分析】分析图表应注意:①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

②重视数据变化。

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③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故答案为:(1)淡、20;(2)不可以,因为李萌去时为淡季,淡季17:00就闭园了。

【点评】此题考查识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答时,先从给出的材料里提取答题的信息点,然后予以综合解答。

3.读小伙伴的习作,学方法。

(二)茉莉花开得越多越大,香味也就越浓郁。

微风吹拂,飘来阵阵清香。

我总喜欢摘下几朵茉莉花放在床头,让阵阵清香伴我入睡。

(1)请把文中描写荣莉花的香味的句子画上横线。

(2)读了这段习作,我知道观察事物,除观察形状和颜色以外,还可以观察________。

【答案】(1)茉莉花开得越多越大,香味也就越浓郁。

微风吹拂,飘来阵阵清香。

(2)气味【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茉莉花开得越多越大,香味也就越浓郁。

微风吹拂,飘来阵阵清香。

(2)气味【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笼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侵)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太阳出来了,千万(缕搂)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稍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_____红的_____白的_____黄的_____紫的_____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_____(1)选择括号中正确的字。

(浸侵)________在千万________(缕搂)树________(稍梢)(2)在横线上里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________红的________白的________黄的________紫的________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________(3)画线句子中________字用得妙,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A.小兴安岭的雾多而浓,范围跟森林一样广。

B.小兴安岭的雾少而稀,有一种朦胧的美。

(4)用波浪线画出文段中的两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比喻句分别将________比作________,将________比作________。

(5)这一段先后通过哪些景物来描写小兴安岭的夏天?()A. 树木和树叶、阳光、雾、草地上的花B. 树木和枝叶、雾、阳光、草地上的花C. 树木和枝叶、雾、草地上的花、阳光(6)朗读这段文字时要用________的语调。

()A. 缓慢低沉B. 欢快有力C. 深情舒缓【答案】(1)浸;缕;梢(2),;、;、;、;,;。

(3)浸;A(4)①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②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阳光;利剑;草地;大花坛(5)B(6)B【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

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

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本题是对炼“字”的考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一个“浸”字表现出了小兴安岭的雾多而浓,范围跟森林一样广。

(4)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和喻体组成。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通过分析“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把金光比作利剑;“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中把也花比作大花坛。

(5)本题考查的是对段落中所描写景物的理解。

通过阅读不难发现作者描写了树木和枝叶、雾、阳光、草地上的花这些景物。

(6)本段中描写的景色优美,可见作者十分喜欢,心情自然也是愉快的,所以朗读时要欢快有力。

故答案为:(1)浸、缕、梢(2),、、、,。

(3)浸、A(4)①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②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阳光、利剑、草地、大花坛(5) B;(6) B【点评】(1)对于形近字的辨析,同学要多归纳整理。

(2)对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

所以平时学习中,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平时要积累一些特殊标点符号的用法。

(3)平时在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用每个词的用法,体会不同词的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根据比喻句的特点去找比喻句。

(5)寻找句中所描写的景物十分简单,但也要仔细阅读文章,养成遇到就画出的习惯。

(6)朗读中所要注意的语调一定要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来判断。

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

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fá fā)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和“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哪儿去吗?”意思相同的句子是()A. 你看不到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

B. 你应该看到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

(2)“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原因是()A. 雨来了,他们就没有办法上课了。

B. 雨来了,他们就不用去学校上课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