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生物试题(新课标版)分类汇编9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Word版含解析
2010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现代生物科技(学生)
第1 页共5 页2010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现代生物科技(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和伦理问题)(10浙江卷)2.在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烟草过程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烟草茶叶病毒的核酸B.用DNA连接酶连接经切割的抗除草剂基因和载体C.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原生质体D.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10福建卷)32.[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0分)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体内促进红细胞生成的一种糖蛋白,可用于治疗肾衰性贫血等疾病由于天然EP0来源极为有限,目前临床使用的红细胞生成素主要来自于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期间要生产流程如右图(1)图中①所指的是技术。
,③所指的)图中②所指的物质是(2。
物质是细胞时,为便于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培养重组CHO (3更期,应定身胞自造成危害严胞物积累对细。
换单克隆抗体。
分泌单rhEPO rhEPO外活性需用抗(4)检测淋BrhEPO免疫过的小鼠克隆抗体的细胞,可由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5. 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全国2)(10 淋巴细胞中的抗体基因B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中含有BA..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B 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C DNA 上.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DNA整合到细菌广东卷)1022.新技术的建立和应用对生物学发展至关重要。
下列技术(或仪器)与应用匹配正确的是(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技术——扩增蛋白质 B.A.PCR 花粉离体培养——培育单倍体植物 D.C.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基粒分)26(7.天津卷)10(.第2 页共5 页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分)下图是培育表达人乳铁蛋白的乳腺生物反应器的技术路线。
图中tet Ⅰ.(14R直线所示为三种限制酶的酶切位点。
2010年高考生物真题(Word版)——新课标卷(试题+答案解析)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生物试题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6 题, 共计 36 分)1、(6分)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2、(6分)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3、(6分)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 ) 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4、(6分)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
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
如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甲 B.乙C.丙 D.丁5、(6分)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 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6、(6分)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
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 )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C.细胞的DNA含量D.细胞的RNA含量二、非选择题 ( 本大题共 6 题, 共计 69 分)29、(9分)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
2010年高考生物试题(新课标版)分类汇编9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Word版含解析
考点9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一、选择题1.(2010·新课标全国高考·T6)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
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C.细胞的DNA含量 D.细胞的RNA含量【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概念以及细胞中DNA和RNA的作用。
【思路点拨】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突变不改变DNA 的数量,但会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
【规范解答】选B。
基因突变不改变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花色基因均含有A、T、C、G四种碱基;基因突变不会改变DNA的分子数目;细胞中的RNA含量和细胞蛋白质合成功能的强弱有关,和基因突变没有相关性;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它们的差别在于碱基序列的不同。
【类题拓展】用遗传学方法判断某新性状的来源将具有该性状的个体自交,若后代不出现该性状,则说明该新性状的产生是环境因素造成的;若后代出现该新性状,则说明该新性状是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
2.(2010·福建高考·T5)下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
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
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A.①处插入碱基对G-CB.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C.③处缺失碱基对A-TD.④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 【命题立意】本题以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为载体,考查了生物变异的知识,同时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图形解读和问题分析能力。
【思路点拨】本题的解题思路如下:【规范解答】选B。
据题知赖氨酸的密码子有AAA和AAG两种,结合题中所给的赖氨酸对应的WNK4基因序列,可以确定该题中的赖氨酸的密码子是AAG,所以当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则相应的密码子由AAG被替换成谷氨酸的密码子CAG。
2010生物高考试题汇编2010生物高考试题汇编
2010生物高考试题汇编1(海南卷)20.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
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1解析:杂草和水稻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都属于生产者,二者为竞争关系。
一个生态系统既包括生物成分,还包括非生物成分,所以水稻、鸭、害虫和杂草只能组成群落,而不能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D(安徽卷)6.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
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cm,网身长145cm,网目孔径0.169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
物种1物种2物种3物种4物种5物种6物种7物种8物种9物种10甲样本1551001512042021 10类样本2523002313041022 12型样本3482002015039020 11乙样本133401240010251115 22类样本235601041012301417 21型样本33450183501126121619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的种群密度大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大小的比较。
物种丰富度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所以甲类群的丰富度小,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种群密度是批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所以乙类群中的物种7种群密度相对甲来说较小。
甲类群中的物种4的种群密度相对乙类群较小。
所以C选项正确。
小刘以为这是一道面试题化学教案便诚惶诚恐地说:“按照法律规定化学教案你只要聘用了她化学教案就该支付她的薪答案:C(广东卷)2. 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A.竞争B.共生C.寄生D.捕食解析:农作物和杂草相互争夺养分与阳光,为竞争关系。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总复习 2010年高考分类题库 新课标版 考点10 人类遗传病和生物的进化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 版,请按住Ctrl ,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10 人类遗传病和生物的进化一、选择题1.(2010·山东高考·T2)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体现高考“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作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考查。
【思路点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隔离”、“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生物进化的实质”等这些词。
具体思路如下:【规范解答】选D 。
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但必须经过生殖隔离,故A 项错误。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故B 项错误。
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故C 项错误。
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有更多产生后代的机会,故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综合上述可见,自然选择是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的。
故D项正确。
【类题拓展】处理正误式选择题的方法——抠字眼法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步:找出选项中的关键字眼,如本题B项中的“实质”。
第二步:回忆所学内容中关键字眼的含义。
第三步:将题干中关键字眼的含义与所学内容中关键字眼的含义相比对。
2.(2010·江苏高考·T8)某城市兔唇畸形新生儿出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研究这种现象是否由遗传因素引起的方法不包括()A.对正常个体与畸形个体进行基因组比较研究B.对该城市出生的双胞胎进行相关的调查统计分析C.对该城市出生的兔唇畸形患者的血型进行调查统计分析D.对兔唇畸形患者家系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人类遗传病知识解决、解释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010高考生物分类汇编(精美Word)
2010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细胞的分子组成(10全国21下列关于高尔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 .高尔基体膜具有流动性B .抗体从合成到分泌不经过高尔基体C .高尔基体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D .高尔基体具有对蛋白质进行加工的功能选B解析: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所需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10重庆卷)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形成B. 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C. 分泌蛋白合成后在内质网和细胞质基质中加工D. 质粒和线粒体是既有核酸又有外膜的细胞结构答案:A解析: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壁形成,而细胞壁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故答案A正确。
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所以答案B错。
分泌蛋白合成后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工,故答案C错。
质粒是只是环状的DNA,线粒体是双层膜的结构里面有DNA,故答案D错。
分析:此题考查了细胞的结构和有丝分裂过程相关知识,以及生物膜系统的相关知识(选修),此题属识记类,为容易题。
(10全国2 31. (10分)请回答下列问题:氮、磷、镁3种元素中,构成生命活动所需直接能源物质的元素是构成细胞膜的元素是。
缺镁时植物叶片发黄,其原因是在提取叶绿体色素的过程中,研磨叶片通常需加少量二氧化硅、碳酸钙及适量丙酮。
二氧化硅的作用是碳酸钙的作用是丙酮的作用是(1)光反应中能把光能转换成电脑的叶绿素是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
(10新课标 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 .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B .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 分子呈环状C .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D .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解析1: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的生命体。
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其最大的特点是不具有细胞核。
人体细胞的周期长短差距很大,不是相同的。
【答案】D【解析2】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2010年高考全国课标卷生物(教师版精品)
2010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理综生物试题及解析(适用地区:吉林宁夏黑龙江江西湖南辽宁陕西)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答案】D【解析1】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的生命体。
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其最大的特点是不具有细胞核。
人体细胞的周期长短差距很大,不是相同的。
【解析2】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蓝藻为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围的真正细胞核。
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不同。
细胞膜、内质网膜等膜结构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是生物膜结构的结构特点。
【评析】本题考察了生物必修1中关于细胞的内容,讨论了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和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构建,以及细胞周期的内容,应该说考查的难度不高,非常适合作为高考的第一题。
不过这个难度的试题处在高考中还是有点让人意外的。
2.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
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答案】D【解析】无氧呼吸的最终产物应该是乳酸或者酒精和二氧化碳,有氧呼吸前两阶段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
无氧呼吸不需要O2参与,但是并没有[H]的积累,[H]只在细胞质基质中参与反应,产生了无氧呼吸的产物。
质量相同的脂肪和糖类,脂肪所储存的能量更多,因此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
【评析】代谢的内容是高考的必考部分,需要学生对细胞呼吸的知识掌握扎实。
3.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答案】C【解析】观察质壁分离最好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大的有色叶泡。
2010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章汇总(新课标+解析):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要证明某种物质是否为遗传物质,就需要把这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完全分离开来,解析: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单独、直接地观察其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准确结果。
HIV)是一种逆转录1983年科学家证实,引起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上海卷综21.B答案:HIV感染人体过程的“遗传信息流”示意图是(D病毒。
下列正确表示)32其中正确的2.(2009·P标记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实验的叙述,济宁模拟)下列是关于)是( A.与细菌转化实验相同,都是根据遗传物质具有控制性状的特性而设计的是遗传物质.在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说明BRNA 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C.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32 D.所使用的噬菌体,必须是接种在含的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再释放出来的P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根据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而设计的;在沉淀解析:是遗传物质;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噬菌体的蛋白质DNA物中放射性很高,说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广东卷4.外壳和大肠杆菌分开。
B. 每种氨基酸仅有一种密码子编码A.DNA 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D答案: C.DNA 复制就是基因表达的过程 D.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分子连续复制若此DNA占总碱基数的比例为q,3.DNA分子中胸腺嘧啶的数量为M,;一种氨基酸可有一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是mRNA)n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n M-1)A.(2为基本单DNA基因的复制是以或多种密码子编码;基因具有两个基本功能,即复制和表达;1) -M(1/2q B.,位进行的;基因的表达分为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n q2q)/2-1)·M(1C.(2-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n nqM/2.D(2-1)D【答案】MM DNA,此x==q,,则,占总碱基比例为解析:DNA分子中T为Mq,设总数为x天津卷2.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判断苏氨酸的密码子是qxM A.TGU B.UGA C.ACUD.UCU分子。
【深度解析高考真题】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
2010年全国统一咼考生物试卷(新课标)、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A •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B .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 分子呈环状C .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D .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A .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B .有氧呼吸产生的[H ]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 .无氧呼吸不需要O 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 ]的积累D •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6分)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 RNA 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6分)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如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 的Na +溶液,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第1页(共20页)1. (6分)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2. (6分)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3. A •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B .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C .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D •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4. C .丙D •丁 5.( 6分)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 S 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电位,可观察到()6.( 6分)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7.( 9分)将同种大鼠分为 A 、B 两组,A 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 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 A 组大鼠后,发现A 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
2010-2016新课标卷高考真题生物部分分类汇编
目录细胞的分子组成 (2)细胞的种类及结构 (2)物质的跨膜运输 (2)酶和ATP (4)呼吸作用 (6)光合作用 (7)细胞的增殖 (10)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及癌变 (11)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11)DNA是最主要的遗传物质 (11)DNA分子的结构及复制 (12)蛋白质的合成及中心法则 (12)孟德尔遗传定律 (13)伴性遗传与性别决定 (17)人类遗传病 (18)进化 (19)植物激素调节 (19)神经调节 (20)体液调节 (22)免疫调节 (22)稳态与内环境 (24)种群和群落 (26)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28)实验 (31)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32)微生物的培养与利用 (33)发酵工程 (35)基因工程 (36)细胞工程 (38)胚胎工程 (40)生态工程 (41)细胞的分子组成1、(2013新课标二)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B.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C.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D.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2、(2015新课标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答案:CD细胞的种类及结构1、(2010新课标)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2、(2014新课标一)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叙述,错误的是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3、(2014新课标二)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4、(2016新课标一)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答案:DCDB物质的跨膜运输1、(2011新课标)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A.红细胞具有水溶性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2、(2011新课标)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里处理,一段时间后外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C.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D.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3、(2014新课标一)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植物根尖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4、(2014新课标二)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5、(2013新课标一)关于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6、(2016新课标一)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7、(2015新课标二)将三组生理状态相通的某种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下,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培养瓶中气体温度(℃)离子相对吸收量(%)空气17 100氮气17 10空气 3 28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8、(2015新课标二)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作用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答案:CCBDC CAB酶和ATP1、(2010新课标)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如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甲B.乙C.丙D.丁2、(2011新课标)A、B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B.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3、(2013新课标二)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4、(2016新课标一)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5、(2013新课标二)已知大麦在萌芽过程中可以产生a﹣淀粉酶,用GA(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a﹣淀粉酶.为验证这一结论,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α﹣淀粉酶催化水解可生成二糖,该二糖是(2)综合分析试管1和2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反应后试管1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2中的,这两只试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3)综合分析试管2、3和5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该试验中GA的作用是.(4)综合分析试管2、3和4的实验结果,说明.6、(2016新课标二)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______组.(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______.(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 组产物总量______,原因是______.(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其特性有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答案:ABBC5、(1)淀粉麦芽糖;(2)少带胚的种子保温后能产生α-淀粉酶,使淀粉水解;(3)诱导种子生成α-淀粉酶;(4)GA浓度高对a-淀粉酶的诱导效果好;6、(1)B(2)加快(3)不变60℃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产物总量也不会增加(4)蛋白质或RNA 高效性、专一性呼吸作用1、(2010新课标)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2、(2013新课标二)下列与微生物呼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B.与细菌呼吸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C.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D.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不同3、(2014新课标二)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B.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D.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4、(2013新课标一)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______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______色的脂肪微粒.(2)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填“C”、“N”或“O”).(3)实验第11d后,如果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______和______.5、(2012新课标)将玉米种植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再通过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2)萌发过程中在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在该时间段内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mg.(3)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为mg•粒•d﹣1.(4)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候,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原因是.答案:DCC4、(1)苏丹Ⅲ(Ⅳ)橘黄色(红色)(2)O(3)适宜的光照所需的矿质元素5、(1)葡萄糖呼吸(或生物氧化);(2)72-9626.5;(3)22【(118.1-91.1)-(177.7-172.7)】;(4)下降幼苗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1、(2013新课标二)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B.叶绿素吸收的光可能用于光合作用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2、(2016新课标二)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B.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C.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D.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3、(2014新课标一)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O2的产生停止B.CO2的固定加快C.ATP/ADP比值下降D.NADPH/NADP+比值下降4、(2011新课标)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都降低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C.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D.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5、(2014新课标二)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B.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D.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6、(2011新课标)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回答问题:(1)图中物质A是(C3化合物、C5化合物)(2)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的浓度比A的低,原因是;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浓度升高的原因是.(3)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的浓度将比B的(低、高).(4)CO2浓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高、低),其原因.7、(2014新课标二)某植物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CO2浓度为a时,高光强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CO2浓度在a~b之间时,曲线表示了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高而增高.(2)CO2浓度大于c时,曲线B和C所表示的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限制其增加的环境因素是.(3)当环境中CO2浓度小于a时,在图示的3种光强下,该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4)据图可推测,在温室中,若要采取提高CO2浓度的措施来提高该种植物的产量,还应该同时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8、(2015新课标一)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C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3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回答下列问题:(1)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______;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______,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______.(2)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______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______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9、(2016新课标二)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BTB的弱碱性溶液颜色可随其中CO2浓度的增高而由蓝变绿再变黄.某同学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少量的NaHCO3和BTB加水配制成蓝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溶液变成浅绿色,之后将等量的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7支试管中,其中6支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见表.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7 水草无有有有有有有距日光灯的距离(cm)20 遮光* 100 80 60 40 2050min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浅绿色X 浅黄色黄绿色浅绿色浅蓝色蓝色遮光是指用黑纸将试管包裹起来,并放在距日光灯100cm的地方.若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50min后1号试管的溶液是浅绿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由______引起的;若1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______(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2)表中X代表的颜色应为______(填“浅绿色”、“黄色”或“蓝色”),判断依据是______.(3)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______.10、(2016新课标一)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植物的盆栽苗分成甲、乙两组,置于人工气候室中,甲组模拟自然光照,乙组提供低光照,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培养较长一段时间(T)后,测定两组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即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吸收CO2的量),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判断,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______;(2)b光照强度下,要使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______(填“CO2浓度”或“O2浓度”)(3)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按照甲组的条件培养T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的曲线与甲组的相同,根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答案:DCBBC6、(1)C3化合物(2)暗反应速率在该环境中已达到稳定,即3和C5化合物的含量稳定.根据暗反应的特点,此时C3化合物的分子数是C5化合物的2倍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C5化合物积累(3)高(4)低CO2浓度低时,暗反应的强度低,所需ATP和[H]少7、(1)0 A、B、C;(2)光强(3)大于(4)光强8、(1)高于C组只用了D组光照时间的一半,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D组的94% 光照基质(2)光照与黑暗的交替频率ATP与[H]9、(1)植物的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生理活动)不可靠的(2)黄色水草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溶液中CO2浓度高于3号管(3)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吸收与释放的CO2量相等10、(1)光照强度(2)CO2浓度(3)乙组光合作用强度与甲组不同是由环境因素低光照引起的,而非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细胞的增殖1、(2016新课标二)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B.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2、(2014新课标一)回答下列问题:(1)在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______,龙胆紫溶液属于______性染科,能够使细胞中的______着色;(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细胞核的功能可概括为:______.答案:C2、(1)杀死细胞,并使细胞散开碱染色体(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及癌变1、(2014新课标二)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B.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C.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D.二者核DNA的复制方式不同2、(2012新课标)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癌细胞在适宜条件时可无限增殖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3、(2016新课标二)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B.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C.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答案:BDB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2013新课标一)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C.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D.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答案:CDNA是最主要的遗传物质1、(2013新课标二)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2、(2015新课标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答案:CDDNA分子的结构及复制1、(2010新课标)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B.花色基因的DNAC.细胞的DNAD.细胞的RNA2、(2014新课标二)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剂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3、(2016新课标一)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 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______(填“α”“β”或γ”)位上.(2)若用带有32P标记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______(填“α”“β”或γ”)位上.(3)将一个带有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原因是______.答案:BC3、(1)γ(2)α(3)一个含32P标记的噬菌体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2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中,因此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2个带标记.蛋白质的合成及中心法则1、(2012新课标)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A.tRNA种类不同B.mRNA碱基序列不同C.核糖体成分不同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2、(2013新课标一)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
2010年高考生物试题(大纲版)分类汇编9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Word版含解析
考点9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一、选择题1.(2010·四川高考·T1)与酵母菌相比,硝化细菌具有的特点是()A. 无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B. 无固氮酶,只能以含氮有机物作为氮源C. 无细胞核,只能通过出芽生殖方式繁殖后代D. 无染色体,只能在DNA水平产生可遗传变异【命题立意】本题以酵母菌和硝化细菌为实例,比较了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区别,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断能力。
【思路点拨】决定生物代谢类型的是酶,而不是细胞器。
只要含有无氧呼吸相关的酶,就能进行无氧呼吸;含有有氧呼吸所需的酶,就能通过有氧呼吸获得能量。
【规范解答】选D。
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虽无线粒体,但仍可在细胞膜内侧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硝化细菌无固氮酶,但可以将氨气氧化为亚硝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并从该过程中获得能量。
这里的氨气是硝化细菌的无机氮源,B错误;硝化细菌无细胞核,其增殖方式是二分裂,C错误;硝化细菌无染色体,不可能产生染色体变异,只能在DNA水平产生可遗传变异,D正确。
二、非选择题2.(2010·全国卷Ⅰ·T34)下列是与微生物培养有关的问题,请回答:⑴某细菌固体培养基的组成成分是KH2PO4、Na2HPO4、MgSO4、葡萄糖、尿素、琼脂和蒸馏水,其中凝固剂是,碳源是,氮源是。
已知只有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故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
按照化学成分分类,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
从同化作用类型看,用该培养基的细菌属于细菌。
⑵将少量细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液体培养基中,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菌体数目,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菌体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可以得到细菌的曲线。
该曲线中以菌体数目的对数作为纵坐标的原因是。
实验室中,为了获得形态和生理特征一致的菌体,一般应在期取材;在生产中,常收集培养至期的细菌用于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
【命题立意】本题以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和微生物生长曲线为信息载体,综合考查微生物的营养和生长,属于考纲综合运用层次。
2010年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类汇总九 自选模块 (北京卷)1.在
2010年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类汇总九自选模块(北京卷)1.在家庭中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正确的操作是A.让发酵装置接受光照B.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C.向发酵装置通入空气D.酵母菌装置放在45℃处(广东卷)2.小李尝试制作果酒,他将葡萄汁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中进行试验(见图10),恰当的做法是A.加入适量的酵母菌B.一直打开阀b通气C.一直关紧阀a,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D.把发酵装置放到4℃冰箱中进行试验(江苏卷)3.右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B.过程①和都③只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C.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D.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山东卷)4.生物柴油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其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人类对化石燃料的消耗,科学家发现,在微生物M产生的脂肪酶作用下,植物油与甲醇反应能够合成生物柴油(如下图)。
(1)筛选产脂肪酶的微生物M时,选择培养基中的添加的植物油为微生物生长提供,培养基灭菌采用的最适方法是法。
(2)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数量,可选用法直接计数;从微生物M 分离提取的脂肪酶通常需要检测,以确定其应用价值;为降低生物柴油生产技术,可利用技术使脂肪酶能够重复使用。
(3)若需克隆脂肪酶基因,可应用耐热DNA聚合酶催化的技术。
(浙江卷)5.某同学进行苹果汁制作实验,工艺如下图所示。
KM nO的溶液浸泡苹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黑曲霉提取液中含(1)图中用4有的_________可水解果胶,从而使果汁澄清。
固定化柱中填充的石英砂通过__________方式将酶固定化,酶被固定在用蒸馏水洗涤固定化柱是为了除去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操作流程A和B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
在苹果汁澄清过程中,应关闭的流速调节阀是_________________。
【精选】2010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附答案详解详析
2010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孙绪芬备受瞩目的高考刚刚结束,很多人都感觉轻松了很多,而我作为一名高三的教师,确是一定要研究高考题的。
俗话说的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让学生们考的好好的,少走弯路,我们一定要为他们指导好方向。
还是先看看今年的高考题吧,今年试题难度适中,考查重点突出,围绕中学生物的主干知识展开,题意明确、立意鲜明、更加体现了对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对高中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试题整体难度较2009年高考难度系数稍有所降低。
总体上看,今年试卷有以下几个特点:1、题型稳定生物试题给人感觉平和,题型基本没变,结构也没变。
其中稳定的考察了主干知识,在试题的编排上除了考察学生基本知识外,还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主要体现在: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
2、难度适中今年的试题给人的感觉都是一些熟面孔,去年的试题中有几个还是比较新颖的,是在新的情境下考察对一些知识点的了解,甚至去年的最后一个关于NA离子浓度的选择题,有种让人感觉超纲的嫌疑,但是今年的题目让人顺理成章的感觉很符合考纲,也算是对素质教育的一个体现吧。
3、紧扣考纲今年考纲改革,对生物的考查侧重于理解能力方面的,而今年的试题也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每个题让人一看感觉好像很简单,但真正选起来还得费一番脑子,只有对这个知识点很熟的人才能说选的稍微轻微轻松点。
我们具体看一下高考题及分析一下:1):下列实例与基因的作用无关的是()A:细胞分裂素延迟细胞衰老B:极端低温导致细胞膜破裂C:过量紫外线辐射导致皮肤癌D:细菌感染导致B淋巴细胞形成效应B(浆)细胞解析:选B。
生物课本中只要与温度有关的,一般都是和蛋白质联系在一块的。
平时见的最多的是温度影响酶的活性,酶大部分是蛋白质,温度不合适会使蛋白质活性变低;还有必修二中的低温诱导多倍体形成,其实原理也是低温使酶(可以看做蛋白质)的活性降低从而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不能分裂,从而使染色体加倍形成了多倍体。
高中生物2010-2019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9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生物专题09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1.(2019•天津卷•T6)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B.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C.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D.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可知,深色囊鼠在深色熔岩床区表现型频率高,而在浅色岩P区和浅色岩Q区频率较低,因此,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A正确;浅色岩P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Dd)=2×0.1×0.9=0.18,而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Dd)频率=2×0.7×0.3=0.42,与浅色岩P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高,B错误;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因此,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C正确;浅色岩Q区隐性纯合体(dd)的频率=0.7×0.7=0.49,而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dd)的频率=0.9×0.9=0.81,因此,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2.(2019•江苏卷•T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B.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C.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D.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答案】C【解析】基因重组是在有性生殖的过程,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会导致后代性状发生改变,A错误;基因突变会导致D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体性状发生改变,B错误;二倍体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高度不孕,但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后使得其染色体数目加倍,为可育的二倍体,且肯定是纯种,C正确;多倍体的染色体组数如果奇倍数的增加(如三倍体),其后代遗传会严重的不平衡,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因此不利于育种,D错误.3.(2019•江苏卷•T18)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血红蛋白β链第6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GAG变为GUG,导致编码的谷氨酸被置换为缬氨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突变改变了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B.该突变引起了血红蛋白β链结构的改变C.在缺氧情况下患者的红细胞易破裂D.该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答案】A【解析】人的镰刀型贫血症的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由于血红蛋白基因中碱基对替换造成的蛋白质结构异常,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型,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血红蛋白基因中T—A碱基对被替换成A—T,A—T碱基对和C—G碱基对的数目均不变,故氢键数目不变,A错误;血红蛋白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造成基因结构改变,进而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B正确;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型,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C正确;镰刀型贫血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正确.故选A.4.(2018•全国Ⅰ卷•T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答案】C【解析】突变体M需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可以说明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可能丧失,从而不能自身合成氨基酸甲,而导致必须添加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A正确;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B正确;M和N的混合培养,致使两者间发生了DNA的转移,即发生了基因重组,因此突变体M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是由于细菌间DNA 的转移实现的,而不是突变体M的RNA,C错误,D正确.5.(2018•天津卷•T2)芦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性染色体为XY,雌株为XX;其幼茎可食用,雄株产量高.以下为两种培育雄株的技术路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形成愈伤组织可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B.幼苗乙和丙的形成均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C.雄株丁的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Y、XXD.与雄株甲不同,雄株丁培育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答案】C【解析】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使用比例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当二者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例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因为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相对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也有相应的效果,所以可以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A正确;幼苗乙与幼苗丙的形成是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的过程,此过程的原理是植物组织培养,因此需要经过脱分化与再分化的过程,B正确;花粉是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其配子含有X染色体或Y染色体,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植株乙与丙的基因型为XX或YY,因此雄株丁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XX、YY,C错误;雄株甲是通过无性繁殖形成的,形成过程中不会进行减数分裂,因此也不会发生基因重组;雄株乙是通过有性生殖形成的,形成过程中经过了减数分裂,因此会发生基因重组,D正确.6.(2018•江苏卷•T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答案】A【解析】群体中的近亲携带相同基因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近亲繁殖可以提高后代纯合子的比例,A正确;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大多数是有害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大量的选择材料,B错误;某种群生物产生新基因后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说明生物进化了,而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C错误;虽然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群体数量较少,因此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可能会发生改变,D错误. 7.(2018•浙江卷•T14)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答案】C【解析】自然选择是指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差异,当这种差异变得显著时可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进而形成新物种,可见,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A、B正确;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若为可遗传变异的范畴,则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C错误;白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而且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使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存活的机会增加,进而通过繁殖,使有利变异在后代中积累,因此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D正确.8.(2018•海南卷•T14)杂合体雌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导致新的配子类型出现,其原因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A.基因重组B.染色体重复C.染色体易位D.染色体倒位【答案】A【解析】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导致位于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了重组,其变异属于基因重组,A正确.9.(2018•海南卷•T17)蜜蜂中,雌蜂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二倍体,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某对蜜蜂所产生子代的基因型为:雌蜂是AADD、AADd、AaDD、AaDd;雄蜂是AD、Ad、aD、ad.这对蜜蜂的基因型是A.AADd和adB.AaDd和aDC.AaDd和ADD.Aadd和AD【答案】C【解析】由雄蜂的基因型可推测亲本雌蜂的基因型为AaDd,后代的雌峰是由雄性的精子与雌蜂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据此推测亲本雄性的基因型为AD,C正确.10.(2018•海南卷•T18)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了解这两个种群所在地区之间的距离后作出判断B.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C.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死亡率D.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出生率【答案】B【解析】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若两个种群之间形成了生殖隔离,即两者不能交配,或交配的后代不育,则两个种群属于不同物种,B正确.11.(2018•海南卷•T24)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存了上百万年,甲以乙为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B.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C.若甲是动物,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D.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B【解析】根据共同进化的观点,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促进物种甲的进化,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B错误. 12.(2017•江苏卷•T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答案】A【解析】种群中不同个体含有的基因可能不同,每个个体不会含有该物种的全部基因,A错误;亚洲人和澳洲人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二者婚配后可产生可育后代,不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生物进化的特点为由简单到复杂,即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D正确.13.(2016•天津卷•T5)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是S12蛋白结构改变导致的,突变型能在含链霉素的培养基中存活,说明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故A项正确;翻译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所以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功能,B项错误;野生型和突变型的S12蛋白中只有一个氨基酸(56位氨基酸)有差异,而碱基对的缺失会导致缺失位置后的氨基酸序列均改变,所以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替换所致,C项错误;根据题意可知,枯草杆菌对链霉素的抗性突变早已存在,不是链霉素诱发的,链霉素只能作为环境因素起到选择作用,D项错误.14.(2016•北京卷•T3)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 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 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 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答案】A【解析】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增加了F区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A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豹种群数量较小时和种群数量较大时性别比例的差异,B错误;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的十年中,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不能体现物种丰(富)度大幅度下降,有可能上升,C错误;致病基因是不适应环境的基因,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致病基因频率应该下降,D错误.15.(2016•江苏卷•T12)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1)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2)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3)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4)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答案】C【解析】pen基因突变后形成了抗药靶位点,A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错误;基因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属于同一物种,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16.(2015•新课标卷Ⅱ•T6)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答案】A【解析】本题通过染色体变异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较小.人类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A正确,B、C、D错误.17.(2015•安徽卷•T5)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75%B.50%C.42%D.21%【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在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情况下合并为一个种群,可以认为原先两个种群的大小相同,得知两个种群合并后的种群的A基因频率为70%,a基因频率为30%,根据哈迪定律可知下一代中的Aa的基因型频率为70%×30%=42%,所以C正确.18.(2014•上海卷•T10)图2为果蝇X染色体的部分基因图,下列对此X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来自雄性,则经减数分裂不能产生重组型配子B.若来自雌性,则经减数分裂能产生重组型配子C.若发生交换,则发生在X和Y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D.若发生交换,图所示四个基因中,f与w基因间交换频率最高【答案】C【解析】若此X染色体来自雄性,由于X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相同,减数分裂时不能产生重组型配子,故A正确;若来自雌性,由于雌性有两条X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以产生重组型配子,故B 正确;若发生交换,应发生在两条X染色体之间,X与Y虽是同源染色体,但其中有同源区与非同源区之分,非源区的片段不能交叉互换.不能发生在X和Y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故C错误;若发生交换,距离越远的基因交换的频率越高,f与w两基因间的距离最远,发生交换频率所以最高.故D正确.C项是说法不准确.19.将杂合的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培育成一株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能正常开花结果.该幼苗发育成的植株具有的特征是A.能稳定遗传 B.单倍体 C.有杂种优势 D.含四个染色体组【答案】A【解析】杂合的二倍体植株有两个染色体组,花粉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花药离体培养后得到单倍体植株,再用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基因型为纯合子,由于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即能稳定遗传,故A正确,B、C错误;得到的纯合子植株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故D错误.20.(2014•上海卷•T16)图4显示了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对①和②过程最恰当的表述分别是A.交换、缺失 B.倒位、缺失C.倒位、易位 D.交换、易位【答案】C【解析】①过程中F与m位置相反,表示是染色体的倒位,②过程只有F,没有m,但多出了一段原来没有过的染色体片段,表示是染色体的易位,故C正确.21.(2014•浙江卷•T6)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答案】A【解析】若除草剂敏感型大豆为Aa,1条染色体上A所在片段缺失,即表现出a的性状,即抗性基因为隐性基因,故A项正确.染色体片段缺失不能在恢复为敏感型,而基因突变由于不定向性,可以回复突变为敏感型,故B项和C项错误;抗性基因由于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的,则该基因表达的可能性较大,故D 项错误.22.(2014•四川卷•T5)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答案】B【解析】A.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故A错误.B.丙的染色体数为18条,用秋水仙素处理顶芽形成幼苗丁,并不是所有细胞的染色体都能加倍,所以故B正确.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属于染色体变异,并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故C错.D.地理隔离并非新物种形成的必经途径,故D错.23.(2014•江苏卷•T7)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答案】D【解析】染色体变异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包括有利和不利变异,是否有利取决于能否更好的适应环境与基因表达水平的提高无直接联系,故A错误.染色体缺失也有可能导致隐性基因丢失,这时便不利隐性基因的表达,所以B错误.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的数量,但染色体易位有可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所以C选项错误.远缘杂交获得杂种,其染色体可能无法联会而导致不育,经秋水仙素等诱导成可育的异源多倍体从而培育出生物新品种类型,故D选项正确.24.(2014•北京卷•T4)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答案】C【解析】A项病毒侵染兔种群,一般抗性较强的个体会保留下来,抗性较弱的个体会死亡,病毒感染确实对兔种群的抗性起了选择作用;B项毒性过强的病毒容易导致宿主的死亡,那么没有宿主病毒也不可能长期大量增殖存在;C项毒性过强或者毒性过弱都不利于彼此维持寄生关系而长期存在,中毒性病毒的比例升高并非是兔抗病毒能力下降而是一个相互选择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D项蚊子充当了病毒和宿主之间的媒介,在二者的协同进化中发挥了作用.25.(2014•江苏卷•T8)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答案】B【解析】抗生素并非导致突变的因素,即变异在前选择在后,抗生素对细菌只起选择作用,即A选项错误;细菌的变异与是否接触过抗生素无关,所以即使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进入新生儿体内的细菌也存在抗药性的类型,故B选项正确.免疫球蛋白与致病菌的耐药性无关,故C选项错误.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时,将导致致病菌在体内的繁殖,耐药菌的形成是基因突变所致与疫苗无关,故D选项是错误.26.(2014•广东卷•T3)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图1),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答案】C【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故A错;新物种产生的必要条件是隔离,故B错;根据题干可知,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故C正确;口器的变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D错27.(2014•上海卷•T9)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在一个由600只长翅果蝇和400只残翅果蝇组成的种群中,若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40%,那么隐性基因v在该种群内的基因频率为A.20% B.40%C.60% D.80%【答案】C【解析】据题意,共有果蝇1000只,vv有400只,Vv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40%有400只,VV有200只,依据基因频率的计算方式,v的基因频率为(400×2+400×1)÷(1000×2)= 60%,所以选C.28.(2014•海南卷•T23)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A.3:3:1 B.4:4:1 C.1:2:0 D.1:2:1【答案】B【解析】若该种群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即1/3AA、2/3Aa)可以随机交配,用配子法则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4:4:129.(2013•福建卷•T5)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 号和一条21 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9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一、选择题
1.(2010·新课标全国高考·T6)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
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
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
C.细胞的DNA含量 D.细胞的RNA含量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概念以及细胞中DNA和RNA的作用。
【思路点拨】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突变不改变DNA的数量,但会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
【规范解答】选B。
基因突变不改变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花色基因均含有A、T、C、G四种碱基;基因突变不会改变DNA的分子数目;细胞中的RNA含量和细胞蛋白质合成功能的强弱有关,和基因突变没有相关性;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它们的差别在于碱基序列的不同。
【类题拓展】
用遗传学方法判断某新性状的来源
将具有该性状的个体自交,若后代不出现该性状,则说明该新性状的产生是环境因素造成的;若后代出现该新性状,则说明该新性状是遗
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
2.(2010·福建高考·T5)下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
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
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
A.①处插入碱基对G-C
B.②处碱基对A-T 替换为G-C
C.③处缺失碱基对A-T
D.④处碱基对G-C 替换为A-T
【命题立意】本题以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为载体,考查了生物变异的知识,同时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图形解读和问题分析能力。
【思路点拨】本题的解题思路如下:
【规范解答】选B。
据题知赖氨酸的密码子有AAA和AAG两种,结合题中所给的赖氨酸对应的WNK4基因序列,可以确定该题中的赖氨酸的密码子是AAG,所以当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则相应的密码子由AAG被替换成谷氨酸的密码子CAG。
【类题拓展】
碱基对缺失与染色体缺失
碱基对缺失以碱基对的形式缺失,不能够用显微镜观察,属于基因突变
染色体缺失(基因缺失):以染色体片段的形式缺失,
能够通过显微镜观察,属
于染色体结构变异3.(2010·江苏高考·T6)育种专家在稻田中发现一株十分罕见的“一秆双穗”植株,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现象是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引起的
B.该变异株自交可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个体
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D.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即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遗传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产中有关育种的问题。
【思路点拨】解答此题应注意以下关键点:
(1)基因突变的类型。
(2)生物育种的原理和方法。
【规范解答】选B。
A项,基因突变往往只改变一个基因,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属于隐性突变,一般不改变表现型,由此判断A项错误;B项,连续自交属于杂交育种中的核心过程,其目的是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纯合体),由此判断B项正确;C项,观察细胞
有丝分裂中期图像只能观察到染色体,不能观察到基因,也就不能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由此判断C项错误;D项,该过程属于单倍体育种,花粉离体培养后获得的是单倍体,再经秋水仙素(低温)处理才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由此判断D项错误。
4.(2010·江苏高考·T10)为解决二倍体普通牡蛎在夏季因产卵而出现肉质下降的问题,人们培育出三倍体牡蛎。
利用普通牡蛎培育三倍体牡蛎合理的方法是()
A.利用水压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B.用被γ射线破坏了细胞核的精子刺激卵细胞,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C.将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核植入去核卵细胞中,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D.用化学试剂阻止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释放极体,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命题立意】本题以多倍体育种为载体,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解释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思路点拨】正确理解生物育种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分析如图:
【规范解答】选D。
A项,利用水压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培育形成的新个体是四倍体,由此判断A项错误;B项,用被γ射线破坏了细胞核的精子刺激卵细胞,然后培育形成的新个体是单倍体,由此
判断B项错误;C项,将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核植入去核卵细胞中,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是二倍体,由此判断C项错误;D项,用化学试剂阻止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2个染色体组)释放极体(1个染色体组),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是三倍体,由此判断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5.(2010·安徽高考·T31)I.如图所示,科研小组用60Co照射棉花种子。
诱变当代获得棕色(纤维颜色)新性状,诱变I代获得低酚(棉酚含量)新性状。
已知棉花的纤维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棉酚含量由另一对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1)两个新性状中,棕色是________性状,低酚是______性状。
(2)诱变当代中,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______,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______。
(3)棕色棉抗虫能力强,低酚棉产量高。
为获得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研究人员将诱变I代中棕色、高酚植株自交。
每株自交后代种植在一个单独的区域,从________的区域中得到纯合棕色、高酚植株。
请你利用该纯合体作为一个亲本,再从诱变I代中选择另一个亲本,设计一方案,尽快选育出抗虫高产(棕色、低酚)的纯合棉花新品种(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示)。
II.草莓生产上传统的繁殖方式易将所感染的病毒传播给后代,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
运用微型繁殖技术可以培育出无病毒幼苗。
草莓微型繁殖的基本过程如下:
外植体−−→
②芽、根−−→植株
①愈伤组织−−→
请回答:
(1)微型繁殖培育无病毒草莓苗时,一般选取_________作为外植体,其依据是_________。
(2)在过程①中,常用的MS培养基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表述不符合物质分类原则,应改为水、无机盐)和______,在配制好的培养基中,常常需要添加________,有利于外植体启动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
接种后 2~5d,若发现外植体边缘局部污染,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3)在过程②中,愈伤组织在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中未形成根,但分化出了芽,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等方法的应用,以及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养脱毒苗的过程。
【思路点拨】从突变的显隐性角度,可以将突变分为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两类,显性突变当代即可表现,隐性突变在下一代才能表现出来。
【规范解答】I.(1)棕色性状在诱变当代出现,为显性性状;低酚性状在诱变Ⅰ代出现,为隐性性状。
(2)诱变当代中的棕色高酚植株自交,诱变Ⅰ代中出现棕色高酚和
白色高酚两种表型,则诱变当代中的棕色高酚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诱变当代中的白色高酚自交,诱变Ⅰ代中出现白色高酚和白色低酚两种表型,则诱变当代中的白色高酚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3)诱变Ⅰ代中的棕色高酚植株,既有纯合体,又有杂合体,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欲尽快获得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应选择白色低酚植株与棕色高酚植株杂交,F1时进行花药离体培养,进行单倍体育种。
II.(1)植物的茎尖或根尖一般不含有病毒,常取做植物组织培养的外植体。
(2)MS培养基的主要成分除了水、无机盐等无机物以外,还包括蔗糖、氨基酸等有机物;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可以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外植体边缘局部污染,可能是外植体消毒不彻底所致,或接种时引入了微生物。
(3)当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浓度比例高时,有利于芽的产生;浓度比例低时,有利于根的产生。
【参考答案】
I.(1)显性隐性(2)AaBB aaBb
(3)不发生性状分离(或全为棕色棉,或不出现白色棉)
II.(1)茎尖(或根尖)植物的茎尖或根尖一般不含有病毒(2)有机物植物激素外植体消毒不彻底(或接种时引入了微生物)
(3)培养基中生长素类物质用量与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用量的比值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