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讲课讲稿

合集下载

(中国经济史课件)第一讲 中国经济史导论

(中国经济史课件)第一讲 中国经济史导论
中国经济史
主讲:张连辉
第一讲 导论
❖ 一、什么是经济史 ❖ 经济史就是经济发展的历史,是研究历史上
各个时期的经济是怎样运行的,以及它的运 行机制和绩效。 ❖ 经济史研究的视野不能仅限于经济发展的规 律本身,而且要包括制约经济运行的自然环 境、国家、社会和文化。
❖ 实际上,关于经济史学科的目的、方法和作 用还未有定论,至今没有统一的经济史定义。
❖ 1904年,梁启超出版《中国国债史》,偏 重史论。1917年贾士毅的《民国财政史》、 1924年曾鲲化的《中国铁路史》、1926年 陈向元的《中国关税史》已具专史规模,惟 以叙述沿革和纪事本末为主。
❖ 1927年南开大学何廉的《三十年来天津外 汇指数及循环》,以经济理论和统计学方法 研究汇价变动,已是完全意义上的经济史著 作。南开经济研究所成为经济史研究的一个 中心,迄1937年出版专著45种。
❖ 5、J.U.Nef认为经济史不应当只是经济的历 史,而应当研究历史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historical interrelationships),不同历 史现象(时期、体制、制度)之间的相互关 系,甚至于探索历史的主旨(中心意义), 即essence of history。
❖ 6、Douglass C.North是美国新经济史的创 始人之一。认为,经济史主要研究两个方面 的问题:(1)一国经济增长、停滞、衰退的 决定因素;(2)收入分配,即阶级关系。换 言之,也就是生产与分配。
❖ 1、以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大师布罗代尔于 20世纪40年代完成的结构主义整体观经济 史学;
❖ 2、以美国福格尔为代表的20世纪60年代出 现的计量史学;
❖ 3、美国诺斯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新制度 经济学派经济史学。
❖ (二)中国经济史学史 ❖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史学是在引进西方史

2024版中国经济史学PPT课件

2024版中国经济史学PPT课件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古代 中国出现了定期集市、草市等商 业场所。
古代中国通过陆路和海路与周边 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如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等。
04
中国近现代经济变革
Chapter
晚清时期经济变革
洋务运动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推动了中国近代 化的进程。
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在洋务运动的刺激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 始兴起,出现了一批近代民族工商业。
手工业技术
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发达,如丝织、陶瓷、冶金 等,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商业时代
古代中国使用金属货币,并出现 了纸币等金融工具,促进了商业 流通。
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商 业发展,但同时也采取了一些促 进商业发展的措施,如放宽市场 准入、减轻商税等。
古代市场 货币与金融 商路与贸易 商业政策
比较研究法
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的比 较,揭示中国经济史的独特性和普遍性。
研究意义探讨
揭示经济发展规律
通过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可以揭 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趋势,为 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历史借 鉴和启示。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中国经济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通过对经济史的研究和传承, 可以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认同 感和文化自信心。
中国经济史学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 •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历程 • 中国近现代经济变革 • 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 • 中国经济史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01
引言
Chapter
目的和背景
研究中国经济史的重要性
01

专题一经济史专题知识讲座

专题一经济史专题知识讲座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
谓之天府
都江堰建于公元前 三世纪,是中国 战国时期秦国蜀 郡太守李冰及其 子率众修建旳一 座大型水利工程 ,是全世界至今 为止,年代最久 、唯一留存、以 无坝引水为特征 旳宏大水利工程 。2200数年来 ,至今仍发挥巨 大效益,
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秦王政采纳韩国人郑国旳提议 开凿。全长300余里,浇灌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古 代最大旳一条浇灌渠道。
(2)农具:
耒耜—青铜(少许)—铁农具(曲柄锄、大镰、铁铧犁)
(3)浇灌工具:陶灌—戽斗—翻车—筒车 (4)水利技术:
1、原始社会后期:大禹治水;2、战国:李冰-都江堰 郑国-郑 国渠;3、井渠; 4、汉代:王景治黄河; 5、唐代:设渠堰使 官职;6、明清:浇灌工具改善
怎样认识古代农耕工具改善旳问题?
4、清代:发明粉彩瓷器工艺和珐琅瓷。 (康熙、雍正)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旳特征:
1.起源较早,历史悠久; 2.部门逐渐增多,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分工日益细密, 技术水平不断进步; 3.多种经营模式长久并存,有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 ;
4.手工业与农业旳发展紧密结合,并受农业生产旳制约 ;
5.明清时期,工场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春秋 战国
石器锄耕(耜耕) 铁犁牛耕
开始阶段:刀耕火种
1、耕作 方式
(一直至西汉时中国南方还是) 春秋战国:铁犁牛耕(逐渐成为
中国老式农业主要耕作方式)
以小农户(家庭)个体经营为主
2、农耕工具旳革新 (1)牛耕技术:
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牛耕技术 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开始推广 汉代: 牛耕技术逐渐普及全国,出现耦犁、一牛挽犁、铁铧犁
工业
主经营 旳产品

人民版历史经济史讲座

人民版历史经济史讲座

14、19世纪中期开始的100年间,我国社会 经济结构的变化:
①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②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出现了近代民族资本 主义。 ③甲午战争后,中国社会封建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外国资本并存,这是典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 ④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形成了官僚资本。 ⑤新中国成立后,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彻 底消灭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1953~1 956年又完成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形成过程: ①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后 原因: ②初步形成: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原因: ③最终形成:二十世纪初 原因: 2、世界市场的作用(评价)
三、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 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确立原因: 丧失原因: 2、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 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 原因: 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年代以后, 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因: 4、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 原因:
四、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
(一)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 重大事件: 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 重大事件: 3、发展——蒸汽时代 (19世纪初-1870年) 重大事件: 4、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 (1870年—1917年) 重大事件:
5、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 (1918-1945年) ①一战后初期(1918--1923),一战给欧洲 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严重破坏,美国开始 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②二十年代(1923--1929),经济复苏,相 对稳定繁荣 ③三十年代(1929--1939),爆发世界经济 大危机,法西斯上台并对外侵略扩张 ④二战时期(1939--1945),二战爆发,法 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 盾

中国经济史:第一讲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导论

中国经济史:第一讲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导论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导论
■ 近代西方史学受兰克(1795-1856)实 证主义史学影响深重,尽管19世纪后 期经济理论的发展促成了经济史学科 的形成,但直到二战之前,经济理论 对经济史研究的影响仍很有限。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导论
■ 二战后,西方史学界发生革命性变化,实 证主义受到批判,历史主义几乎被打倒, 社会科学方法用于史学,叙述的史学变成 分析的史学。同时,西方经济学也发生革 命性变化,宏观经济学兴起,增长理论成 为研究重点,结构主义代替线性发展,模 型法凌驾于因素分析。
■ 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高时,失业率低; 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导论
■ 库兹涅茨的倒“U”型理论:在经济发展过 程中,收入分配差别变动的长期趋势是先 扩大,再缩小,即长期变动轨迹呈倒“U” 型
■ 威廉姆森的倒“U”理论:区域经济增长 是一个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
■ 诺斯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是新制度经济 学的理论基石之一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导论
■ 经济史是社会制度史的一部分,是研究一 个社会以往(或历史上的)经济方面的社 会制度。在方法上,经济史的特点主要着 眼于量的研究,因此经济史应是最精确的 历史。

——John H.Clapham,19世纪30年代
初英国剑桥大学第一位经济史教授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导论
■ J.U.Nef认为经济史不应当只是经济的历史, 而应当研究历史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historical interrelationships),不 同历史现象(时期、体制、制度)之间的 相互关系,甚至于探索历史的主旨(中心 意义),即essence of history。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导论
■ 南开经济研究所(何廉) ■ 1932年北平社会调查所(《中国近代/(社会)

中国经济史课件

中国经济史课件

海外贸易的拓展
古代中国积极开展海外贸易,与东南亚、 南亚、中东等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
财政与金融制度的演变
财政制度的变革
古代中国财政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如秦汉时期的上计制度、唐宋时 期的两税法等,这些变革对古代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金融制度的萌芽
古代中国金融制度处于萌芽状态,但已经出现了类似银行的金融机构 和信用工具,如钱庄、票号等。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进一步融入全球 化进程。
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加入WTO后,中国对外贸易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实施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战略,如“863计划”、“973计 划”等。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水利设施的兴建
古代中国重视水利建设,修建了许多 大型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等, 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
手工业的发展
古代中国手工业种类繁多,如纺织、 陶瓷、冶金等,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农业生产与手工业的结合
古代中国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形成 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模式。
商业与贸易的兴起
货币与金融的发展
古代中国货币制度不断完善,出现了铜钱、 银两等货币形式,金融活动也逐渐活跃起
来。
商业城市的出现
古代中国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如 长安、洛阳、开封等,这些城市商 业繁荣,吸引了大量商人和手工业
者聚集。
A
B
C
D
商帮与商会的形成
古代中国商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扩大商 业网络,形成了各种商帮和商会组织。
全球经济治理 中国在经济史中积累的治理经验,如稳定货币政 策、财政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等,对全球经济治 理产生了积极影响。

2024中国经济史完整版电子课件

2024中国经济史完整版电子课件

件•引言•古代中国经济•近代中国经济•现代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中国经济史的影响和启示引言01目的和背景目的介绍中国经济史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框架,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提高对中国经济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了解中国经济史对于理解中国经济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经济史概述古代中国经济01包括夏商周时期的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变革、秦汉时期的经济繁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衰退和恢复、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宋元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等。

近代中国经济02包括晚清时期的经济转型、民国时期的经济困境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恢复和发展等。

当代中国经济03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发展等。

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研究方法包括历史文献研究法、考古发掘法、经济计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

资料来源包括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经济统计数据、政府文件、企业档案等。

同时,也可以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学术著作。

古代中国经济0203经济发展状况随着青铜器的使用和农业、畜牧业的发展,奴隶社会经济得到一定发展,但整体水平仍然较低。

01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使用石器、木器等简单工具,以采集、狩猎为主,生产力水平极低。

02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经济封建社会经济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农民只有少量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被迫租种地主土地,受到地主的剥削。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主要经济形式。

这种经济形式下,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自主权,但生产规模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经济发展状况随着铁器牛耕的推广和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封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特别是在唐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地区成为封建经济的重心。

经济历史教案范文

经济历史教案范文

精选经济历史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其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史料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经济历史的发展脉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对经济历史的认识,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概况1.1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的演变1.2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3 古代经济政策及影响第二章: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与变革2.1 鸦片战争后的经济变动2.2 洋务运动与民族工业的兴起2.3 民国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实践第三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经济发展3.1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2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发展3.3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第四章:中国现代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挑战4.1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政策与实践4.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4.3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应对第五章:经济历史的启示与展望5.1 经济历史发展的规律与启示5.2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5.3 为民族复兴而奋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及其原因。

3. 经济历史发展的规律与启示。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3. 史料分析:运用史料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经济历史的发展过程。

4. 案例教学: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历史案例,进行分析与讲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经济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经济学说史ー讲稿

经济学说史ー讲稿

经济学说史教案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权哲男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经济学说史是经济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

该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西方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并结合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西方经济学说,加深学生的经济理论修养和方法论的认识。

该课程是学好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课程,在经济学学科体系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理解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更深刻地理解当代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方向,在提高经济学的理论修养和应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系统地学习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加深经济学理论修养和方法论的认识,而且培养和提高应用经济理论分析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1.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以及各经济学说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系统地掌握西方经济理论产生和发展的脉络。

2.要理解和掌握各个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方法、基本思想、主要理论及其发展过程、以及可取的成果和所存在的问题,对各个经济学说有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

3.要培养应用所学到的经济理论分析经济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要注重培养透过经济现象,探索和发现经济规律的能力。

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和掌握经济学说史的研究课题及意义和研究方法,以及经济学说发展的概况。

教学重点:研究课题、意义、研究方法教学难点:经济学说史的研究方法教学学时:2学时经济学说史,是研究经济学说发展的历史,理论性很强,学习当中同学们可能感觉到很单调和枯燥。

但是理解和掌握经济学说的发展历史,不仅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也会加强自己的理论基础,这对你们理论性地思考和分析当代的经济现象,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时,会有好处的。

有一位英国的经济学家曾经说过,《学习经济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不上经济学家的当》,我想这句话的意识是学习经济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独立分析,理解和判断经济现象的能力。

经济学讲稿

经济学讲稿

1、重商主义15世纪-17世纪。

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

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

2、重农主义魁奈(1694——1774年)。

六十多岁才开始研究经济问题,魁奈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首领。

重农主义者认为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

纯产品学说是重农主义理论的核心。

他的理论体系强烈的影响了法国的经济政策。

3、古典经济学派(1750-1870年)古典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是指大约从1750--1875年这一段政治经济学创立时期内的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外的所有的政治经济学。

劳动创造价值,价值如何分配,以及国民财富如何增加的问题。

古典经济学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将其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即政府应当在保证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对经济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让市场机制自动地调节经济,配置资源。

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亚当·斯密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公认的西方经济学鼻祖。

他继承了英法古典经济学家把研究的重点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的传统,同时批判了重商主义认为对外贸易是致富源泉的错误观点,也摆脱了“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重农主义的片面看法,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并据此提出了利润和地租是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自由放任,其“看不见的手”的著名论断至今仍是经济学家们热烈争论的话题之一。

(看不见的手)亚当.斯密的一段精辟话语:“每个人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而且,在这样做时正象在许多其他场合一样,他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到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

第1课中国经济史PPT课件

第1课中国经济史PPT课件
铁制农具的广泛使 用
铁器时代到来,铁制农具逐渐普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
耕作技术的改进
牛耕、代田法、区田法等耕作技术的推广,增加了农作物 产量。
水利设施的兴建
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的修建,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 。
手工业部门兴起与技艺传承
官营手工业的发达
政府设立专门机构管理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技艺精湛
海外贸易政策
宋元时期继续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管 理对外贸易。
贸易范围扩大
宋元时期海外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与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 等地的贸易更加频繁。
贸易商品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外,还增加了香料、药材、珠宝等进口 商品。
明清时期海禁与闭关锁国
海禁政策
明朝初期实行海禁政策,限制民间对外贸易,只允许官方朝贡贸 易。清朝时期也实行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
06
总结:回顾中国经济史,展望未来 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史发展脉络梳理
古代中国经济
以农业为主导,商业和 手工业逐渐发展,形成 了独特的经济体系。
近代中国经济
受西方列强侵略和内部 动荡影响,经历了从封 闭到开放、从传统到现 代的转型过程。
现代中国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的转变,经济持续高速 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 经济体。
列强经济侵略
西方列强通过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方式,控制中国市场和资源, 阻碍中国民族经济发展。
民族危机加深
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深,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自尊心和 自信心受到极大打击。
洋务运动及其对中国经济影响
洋务运动背景
19世纪60年代,为应对西方列强的挑战,清政府开展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 号的洋务运动。

中国经济史第六讲讲义

中国经济史第六讲讲义

中国经济史第六讲讲义第一篇:中国经济史第六讲讲义中国经济史第六讲讲义第六讲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的经济发展本讲内容:ν一、一五(1953-1957)时期的经济发展ν二、大跃进运动的兴起及后果ν三、国民经济的大幅度调整ν四、文革时期国民经济状况的恶化ν一、“一五”(1953-1957)时期的经济发展ν(一)“一五”计划的制定ν1、背景:为适应计划经济建设的需要。

ν2、提出:ν(1)1952.8形成《关于编制五年计划轮廓的方针》、《中国经济状况和五年建设的任务(草案)》等文件。

ν(2)1953年始对草案做修改。

ν(3)1954.9,陈云领导的“五年计划纲要小组”向中央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初稿)》。

ν(4)1955.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二次会议通过,并正式公布。

ν3、任务:ν(1)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ν(2)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化,并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化,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

ν(3)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地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础。

νν(二)“一五”计划时期的方针措施ν1、实行粮食、食油和棉花的统购统销。

ν2、有关农业投入和农业生产方面的政策。

ν3、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建设、强化对基本建设的管理。

(1954.9设立建行)ν4、利用原有企业的生产能力。

ν5、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νν(三)“一五”计划时期的主要成就ν1、初步建立了独立工业体系的基础。

ν表现一:基本建设规模扩大。

ν表现二:工业技术水平提高。

ν表现三:工业生产的增长。

ν2、其他部门的发展。

ν表现一:农业、林业和水利建设的发展。

ν表现二:运输业的发展。

ν表现三:商业、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

ν表现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国经济史讲稿

中国经济史讲稿

大家好,我们是第十二组,我们今天的主题是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经济掠夺及其影响,然后我们小组打算从东北背景、被侵略时间线、日被对东北的经济侵略及其影响这四点来介绍。

首先是东北背景。

第一,是东北地区资源丰富,有利于开展后勤补给。

东北的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是有名的黑土地,其次是森林资源丰富,有着我国最大的林区,水资源丰富,水流多,降水也丰富,更重要的是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铁矿、煤矿和石油。

日本的大陆政策,这个我们会稍后详细解释。

第二个理由是,东北本身就已有被攻占的优势条件。

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之后,日本一方面控制了朝鲜,一方面把俄国势力赶出了东北,还有的就是,当时日本就已经渗入到了东北,对东北的经济有很大影响。

而且日本在朝鲜的驻军可以凭借发达的交通线直接夺取东北各大城市。

第三就是日本的大陆政策,第四就是当时的国际形势。

接着介绍的是日本侵占东三省的时间顺序。

1894年爆发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对于日本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日本当时是银本位制,但是随着世界上采用金本位制的国家的增多,银价暴跌引起的物价暴涨,说明恢复金本位已势在必行,日本国内的社会动荡是可想而知的,在此关键时期,得到战争赔款,赔款使得日本确立了金本位,可谓是福自天来一般。

使得日本的贸易、资本主义、军事工业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

甲午中日战争的胜利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同时他们也意识到清国已经不负强大了。

他们懂得实行大陆政策成果该是多么的丰硕。

其次就是还辽事件,其实日本是想要辽东半岛的,但是当时的俄国觉得辽东半岛被日本占领的话,这对他以后远东政策会有阻碍,于是力劝法德出面干涉。

日本和俄国当时是宿怨已久,两国对东北的争夺、对在朝鲜势力的争夺,日本认为朝鲜会危害到自身的安全,日本要保证自己的独立就不能不关心朝鲜1902年,英国和日本结成同盟,约定相互维护各自在清国和朝鲜的利益。

这个一方面就助长了日本推行大陆政策的野心。

这个时候俄国就不同意了,于是和法国同盟在远东同样有效。

《经济史第三章》PPT课件

《经济史第三章》PPT课件
(三)新的商业形式与组织
1、百货公司
2、消费合作社与合作社运动
3、行会、公会与商会
4、商品交易所
三、银行的兴起与币制改革
(一)银行的兴起与政府垄断金融
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1905年户部银行(1908改称太清 银行,1913年改组为中国银行)→1907年交通银行(插资 料)
1906—1908年,私人创办的信成银行、浙江兴业银行、 四明银行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信用制度发展中的一个新 台阶
荣智健
上海 “胡润百富”公布 今年中国的“百富榜”名
单,荣智健第四年蝉联
中国大陆第一富豪。中信 泰富目前在钢铁、通信、 房地产及航空业四领域强 势扩张,去年营业收入已 达二百三十亿元人民币。
来源: 人物周刊
2005-10-28
荣宗敬(1873-1938) 荣德生(1875-1952)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分别于13和14岁到上海 当学徒白手起家。
二、新的商业法规与商业形式
(一)国内商品流转额
(二)商业法规的现代化
《大清商律》:1904《商律》,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现代性 的商业法,包括《商人通例》和《公司律》两部分组成。 1906《破产律》
商事法:《商业登记法》、《公司法》、《票据法》、 《海商法》、《保险法》
度量衡法:1915《权度法》、1928《中国民国权度标准方 案》、1929《度量衡法》
对华投资,无需中国以商品出口或现金支付抵偿 ③中国出口黄金和白银 (三)进出口商品和贸易对象构成 进口方面:商品种类大为增加,不同商品的地位发生变化:
①鸦片减少; ②生产资料增加; ③棉织品所占比重逐渐 下降; ④棉纱由进口转为净出口; ⑤棉花由净出口变为 净进口 出口方面:商品地位发生显著变化: ①茶、丝和丝织品的比 重下降; ②种类有所扩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式道路的特点
• 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出让国有土 地,盗窃公有地,用掠夺方法和残 暴手段把封建地产转变为现代私有 财产,通过这些方法为农业夺得土 地,使土地与资本合并。
专题: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 1.从圈地运动开始前后到18世纪20年代 --农民被迫离开家园,以流民的形式 进入城市--惩罚(“血腥立法”)、 救济(救济院)、移民(北美、南非、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流放犯人 (1788-1868年到澳大利亚15.5万人、 佐治亚殖民地)-1601年伊丽莎白法- 对无劳动能力者进行救济,为失业者提 供工作。
• 2.从18世纪30年代工业革命开始到19世 纪末-1834年新济贫法(贫苦者必须进 入济贫院,才能得到救济、“斯宾汉姆 制度” )、劳动移居地
• 3.从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普及中学教育,提高农民素质等措施- 张伯伦“市政公共工程计划”-国家福 利政策(威廉.贝弗利奇:英国福利国家 政策设计师)-1905年英国工党成立 《失业工人法》
护消费者的商品检验制度和价格控制制度;C. 制定了保护发明者的专利法;D.制定了保护投 资者的《取缔证券投资法》;E.建立了保护劳 动者的评定工资制度、工厂法和济贫法。
2. 工业革命的进程

英 纺织 国
改良 蒸汽机
九 世




革 命
采矿 冶金

运输业





*棉纺织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飞梭(1733年取得专利)
• 在国外,先后战胜了西、葡、荷、 法,消灭了竞争者,取得了海上,积累了发展资本主义 大工业所必要的货币资本。所有这 些,就为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创 造了必要的前提。
工业革命的准备:
• 1.资本原始积累。 • 2.政府行为的界定。 • 3.市场制度的创新。 • 4.竞争有序化。 • A.制定了保护财产和合同的法律;B.建立了保
• 4.从二战后至今
• 主动创造农村剩余劳动力,并把他们转 移到非农部门去,扩大农业经营规模,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 加大农业投资、扩大农场规模、促进农 业机械化、重视农业科研和农业教育、 建立“农工结合体”、发展第三产业等。
分析
中国农村剩余 劳动力的转移 以及“农民工” 这一特殊群体。
• 三、对外贸易、海盗掠夺和殖民扩张 • 四、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和阶级分化 • 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水压抽水机的草图
骡机(1779年)
发明者: 克隆普顿 (工人)
水力
吸取了以上两种纺纱机的优点,能同时转动几百 个纱锭, 纺出的纱既细又结实。
水力织布机(1785)
发明者: 卡特莱特 (牧师)
水力
提高织布效率40倍,大规模的织布厂很快出现。
正在研究蒸汽机的瓦特
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应用于纺织业
• 2.人口革命:突破人口周期变化的特征
• 3.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广大的国 内市场。
• 16世纪-17世纪是英国历史上从封建制 度急剧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变的时期,是 开始大规模地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时期, 是剥夺农民土地、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和 工场手工业开始大发展的时期。对农民 土地的剥夺是原始积累全部过程的基础。 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大 批的雇佣劳动者和国内市场。而对外掠 夺和殖民扩张,给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创 造了国外市场和巨额资本。
发明者: 约翰凯伊 (机械师)
“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 荒”
珍妮纺纱机(1765)
发明者: 哈格里夫斯 (木匠)
人力
可同时纺出十几根纱,但纺出的纱较细,而且易断
水力
发明者: 阿克莱特 (钟表匠)
1769年
纺出的纱结实,但比较粗。这种机器不用人力就 能转动。 此后,英国第一家棉纺厂出现,用水力 带动纺纱机运转。
二、圈地运动与土地私有化
• 革命前:“羊吃人”、宗教改革和价格 革命-公有地和租佃持有农土地-1455 -1607年,圈地516675英亩。
• 革命后:拍卖国王和保皇党人土地、议 会圈地-1760-1844年圈地631万英 亩。
19世纪中叶,英国土地私有制确立 P29-36
后果:
• 1.农业技术革命:轮种制、新作物、农 具(布拉班特犁、播种机、脱粒机、牛 奶搅拌器、乳酪积压机)-耕地面积- 饮食结构-农产品产量
经济史
2、庄园经济的瓦解
• A.农奴和领主的契约由于劳动力和 土地价值比的变化而不断修正(人 口增减)
• B.黑死病、农奴起义与终身租约以 及永久继承权的获得。
• C.养羊业的发展、“折算制度”的 推行以及农奴制度的放弃
3.小农经济的产生
• A.公簿持有农(copyholder)-份地-缴纳固 定的货币地租,并履行若干义务,封建主无权 加租夺佃;
• B.自由持有农(freeholder)-自有世袭土地 -只交少量实物和货币地租,同时租种别人土 地;
• C.茅屋农(cotter)-公有地-在公共地上放 牧,兼营家庭手工业维持生活,有时打零工, 有人身自由;
• D.租佃持有农(leaseholder)-富裕自由农 -租种领主庄田,部分使用雇佣劳动
• 六、争夺世界霸权和资本原始积累
• 资本原始积累: • 对外:商业战争、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 • 对内:增加捐税和发行公债
七、工业革命
• 1.前提条件: • 从15世纪到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社会经济
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在国内,通过圈地运动实 现了对农民的彻底剥夺,从而基本上消除了农 业中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为资本主义大工 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劳动力和国内市场;大 力发展了以毛纺织业为主的工场手工业,为过 渡到机器大生产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 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专政, 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前提。
蒸汽机人是类第社一个会真进正入性了的国“际蒸发汽明时——代恩”格斯
冶金、采矿等部门也采用机器生产和蒸汽动力
18、19世纪英美等国修运河、建大道
*交通运输的革新
汽船(1807)
发明者: 美国人 富尔敦
➢汽船以蒸汽机作动力
铁路交通的面貌也大大改观
11188912世45年 年纪发驾早明驶期第自一己英台 设国蒸 计人汽 的史机 蒸车 汽蒂, 机芬时 车孙速,发时6千速明米2火。4千车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