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3《德育原理》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f2c011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04.png)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德育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的()。
A. 知识教育B. 思想教育C. 道德教育D. 技能教育答案:C2. 德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
A. 学习能力B. 创新能力C. 道德品质D. 专业技能答案:C3. 德育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 因材施教B. 循序渐进C. 以身作则D. 强制灌输答案:D4. 德育的实施方式包括()。
A. 课堂教学B. 社会实践C. 家庭教育D. 所有选项答案:D5. 德育内容的构成要素不包括()。
A. 道德规范B. 法律知识C. 社会公德D. 个人修养答案:B6. 德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A. 促进学生认知发展B. 促进学生道德发展C. 促进学生情感发展D.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答案:B7. 德育评价的主要方式是()。
A. 成绩考试B. 行为观察C. 心理测试D. 问卷调查答案:B8. 德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
A. 严格要求学生B. 放松对学生的管理C. 以身作则D. 只关注学生的成绩答案:C9. 德育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应该()。
A. 被动接受B. 主动参与C. 抵制教育D. 忽视道德规范答案:B10. 德育的实施过程中,家长应该()。
A. 完全依赖学校教育B. 积极参与C. 忽视家庭教育D. 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德育的实施途径包括()。
A. 课堂教学B. 课外活动C. 社会实践D. 家庭教育E. 所有选项答案:E2. 德育的基本原则包括()。
A. 因材施教B. 循序渐进C. 以身作则D. 强制灌输E. 寓教于乐答案:ABCE3. 德育内容的构成要素包括()。
A. 道德规范B. 法律知识C. 社会公德D. 个人修养E. 所有选项答案:E4. 德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A. 促进学生认知发展B. 促进学生道德发展C. 促进学生情感发展D.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E. 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答案:BCE5. 德育评价的方式包括()。
德育原理的试题及答案
![德育原理的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68653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d5.png)
德育原理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德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A. 道德观念B. 法律意识C. 社会责任感D. 爱国情怀答案:D2. 德育的基本原则包括:A.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B. 以学生为中心C. 德育与智育相结合D. 所有选项答案:D3. 德育教育中,以下哪项不是有效的德育方法?A. 榜样示范B. 情感教育C. 强制灌输D. 社会实践答案:C二、填空题1. 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法律意识2. 德育教育的实施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原则。
答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以学生为中心、德育与智育相结合三、简答题1. 简述德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德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且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 德育教育应如何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答案:德育教育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校园文化建设、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营造有利于学生德育发展的环境。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德育原则,使德育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辅相成。
四、论述题1. 论述德育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
答案:德育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它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培养有责任感、有道德底线的公民。
然而,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爆炸给德育教育带来了挑战,如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网络环境的复杂性等,这要求德育教育不断创新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五、案例分析题1. 某学校在德育教育中采取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感。
请分析这种做法的优点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0073《德育原理》2020年6-7月期末考试指导
![0073《德育原理》2020年6-7月期末考试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43d86da4cc175527072208cd.png)
0073《德育原理》2020年6-7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1、《德育原理》是教育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主要研究道德教育现象和一般规律,并指导德育实践。
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是关于道德教育的学问。
就学科性质来讲,它主要是一门规范和应用的教育学。
2、考试题由三种题型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型一:单选题共40分,一般为20道题题型二:判断题共20分,一般为10道题题型三:案例分析题共40分,一般为2道题二、复习重点内容第一章德育范畴第一节德育概念一、德育是什么?什么是德育?简而言之,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对德育概念具体理解的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二是如何理解德育过程。
二、德育包括些什么?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亦即西方教育理论所讲的“moral education”。
一种广义的德育概念解释为:与伦理学体系中的德育概念(专指道德教育)不同,“教育学上的德育,则是相对于智育和美育来划分的,它的范围很广,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
”三、德育概念泛化的原因:第一,传统思想的影响。
第二,受前苏联教育学的影响。
四、德育过程德育过程实际上也是德育对象自身在道德等方面不断建构的过程。
德育应该是环境与生长的统一,价值引导与个体价值建构的统一。
对德育对象考虑不足的德育既不合乎现代教育所必具的民主精神,更不符合德育自身的规律,不会产生真正的德育功效,有时甚至是非德育或者是反德育的。
第二节学校德育的历史进程学校道德教育的历程在不同的民族或文化中演绎的轨迹并不完全相同。
一、习俗性的德育习俗性德育是指人类社会早期以习俗性道德为教育内容的道德教育形态。
习俗性的德育首先是指学校教育产生以前,原始社会中存在的德育形态。
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的主要特点有二:第一,在原始社会,维护氏族、部落的团结或存在是整个社会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道德教育成为维护社会存在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当时的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同时具有人人参与的全民性。
德育原理复习题和答案文库
![德育原理复习题和答案文库](https://img.taocdn.com/s3/m/727512ff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a1.png)
德育原理复习题和答案文库一、选择题1. 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他们的()。
A. 知识能力B. 道德品质C. 艺术素养D. 体育技能2. 德育的基本原则包括()。
A. 尊重学生个性B. 以身作则C. 正面引导D. 所有选项3. 德育的实施途径主要包括()。
A. 课堂教学B. 社会实践C. 家庭教育D. 所有选项二、填空题4. 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5. 德育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简答题6. 简述德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7. 阐述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之间的关系。
四、论述题8. 论述德育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
9. 分析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案例分析题10. 阅读以下案例:某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德育活动,包括主题班会、志愿服务、校园文化节等。
请分析这些活动对提升学生德育素养的作用。
参考答案:1. B2. D3. D4. 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个人品德5. 思想道德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法律意识教育6. 德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
7. 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
德育为智育提供道德支撑,智育为德育提供知识基础;德育与体育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德育与美育相互渗透,共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8. 德育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它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面临的挑战包括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网络环境复杂化等。
9.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德育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德育方法单一等,改进措施包括更新德育内容、丰富德育方法、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等。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ce445c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6.png)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1. 什么是德育原理?。
德育原理是指在教育实践中,根据德育的基本要求和规律,总结出来的指导教育实践的原则和方法。
它是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校的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 德育原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德育原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德育目标的确定、德育对象的选择、德育内容的确定、德育方法的选择、德育过程的组织、德育评价的标准等。
3. 德育原理的实施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实施德育原理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特长等因素确定德育目标和内容;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德修养,注重德育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最后,要注重德育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不能简单地以成绩评价为唯一标准。
4. 如何在学校教育中贯彻德育原理?在学校教育中,贯彻德育原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德育管理体系,包括德育目标的确定、德育内容的制定和德育评价的标准;其次,要注重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的结合,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德修养;最后,要注重师生互动,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5. 德育原理的实施对学生的成长有何影响?德育原理的实施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德育原理的实施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德修养,使其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德育原理的实施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最后,德育原理的实施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6. 总结。
德育原理是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指导原则,贯彻德育原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理解和贯彻德育原理,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的德育工作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德育原理试题和答案
![德育原理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9371c602d276a200292ee2.png)
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 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认为儿童道德行为主要是通过社会学习而获得和改变的教育家是A.班杜拉B.柯尔伯格C.赞科夫D.凯洛夫2.学校德育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A.集体主义教育B.理想教育C.道德教育D.劳动教育3.现代德育的功能具有A.全面发展性B.全面性C.科学性D.主体独立性4.人的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是A.社会实践活动B.人际交往活动C.理论学习活动D.信仰敬拜活动5.目前国内关于学校德育基本内容序列安排的意见或模式主要有结构迁移说、阶段连续说和A.社会适应说B.螺旋循环说C.社会建构说D.自我建构说6.一般说来,德育并不是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而“立即”、“马上”发生相应变化的,它往往呈现为A.独立性B.滞后性C.超前性D.不平衡性7.为达到德育目的,实现德育内容,运用德育手段进行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是指A.德育方法B.德育原则C.德育规律D.德育方针政策8.制定德育原则的依据是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A.德育科学规律B.德育原理C.德育实践经验D.学生的品德心理特点9.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是A.教育者的教育水平B.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C.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D.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发展水平10.在一定时期内对学生品德做出全面评价,以使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上进的方法是A.评比法B.品德评价法C.奖励法D.操行评定法11.有效地进行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确立班集体的共同目标B.形成优良班风C.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D.建立严格的班集体纪律12.制约个人品德修养的条件主要包括社会所提供的客观条件和A.身体条件B.知识水平C.智力水平D.自身的主观条件13.品德测评的关键是A.分析B.指导C.运用D.系统化14.儿童品德发展具有协调性特点的年龄阶段是A.少年期B.童年期C.幼儿期D.青年初期15.管理手段具有强制性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A.经验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B.决策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C.行政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D.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16.家庭德育内容的重点是A.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B.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C.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D.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17.品德修养的主要方法是A.实践法B.陶冶法C.评价法D.内省法18.教育者要善于把握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期”,这要求德育要遵循人的品德发展的A.顺序性和阶段性规律B.稳定性和可变性规律C.不均衡性和差异性规律D.持续性和连贯性规律19.新时期我国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提高整个民族的精神文明程度,这反映了我国德育的A.统一性B.全民性C.全面发展性D.整体性20.学校德育管理的基本职能是A.协调各科德育关系B.控制纪律C.规划目标D.组织德育活动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1.简述柯尔伯格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德育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德育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06291d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f5.png)
鲁东大学成人教育德育原理(A)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分)属于德育目标确定依据的是A.社会需要、教育目的B.社会需要、德育方法C.教育目的、德育内容D.德育方法、德育内容参考答案: A2.(2分)“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主要反映的品德要素是A.品德意志B.品德情感C.品德行为D.品德认识参考答案: B3.(2分)比较德育实施前后个体品德及其各侧面的情况, 以确定其发展方向及程度的评定是A.全面性评定B.内差评定C.否定性评定D.肯定性评定参考答案: B4.(2分)家庭德育内容的重点是A.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B.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C.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D.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参考答案: B5.(2分)制定德育原则的依据是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A.德育科学规律B.德育原理C.德育实践经验D.学生的品德心理特点参考答案: A6.(2分)关于德育与品德发展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德育决定人的品德发展水平B.德育决定人的品德发展方向C.德育受品德发展规律的制约D.德育决定人的品德发展速度参考答案: C7.(2分)管理手段具有强制性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A.经验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B.决策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C.行政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D.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参考答案: C8.(2分)学校德育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A.集体主义教育B.理想教育C.道德教育D.劳动教育参考答案: C9.(2分)认为儿童道德行为主要是通过社会学习而获得和改变的教育家是A.班杜拉B.柯尔伯格D.凯洛夫参考答案: A10.(2分)“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人类进步”属于A.纪律教育的内容B.道德教育的内容C.法制教育的内容D.政治教育的内容参考答案: D11.(2分)不属于德育方法选择主要依据的是A.德育目标B.德育内容C.教师的个人愿望D.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参考答案: C12.(2分)学校德育管理的中心环节是A.确定德育目标B.研究德育规律C.制订德育计划D.开展德育活动参考答案: D13.(2分)现代德育的功能具有A.全面发展性B.全面性C.科学性D.主体独立性参考答案: B14.(2分)少先队活动最基本的形式是A.周会C.晨会D.队会参考答案: D15.(2分)教育者要善于把握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这要求德育要遵循人的品德发展的A.顺序性和阶段性规律B.稳定性和可变性规律C.不均衡性和差异性规律D.持续性和连贯性规律参考答案: C16.(2分)关于品德结构要素说法正确的是A.知、情、意、行B.知、情、行、信C.知、信、意、行D.知、情、意、信参考答案: A17.(2分)关于班集体说法正确的是A.班集体是唯一的学生集体B.班集体是分阶段逐步形成的C.班级就是班集体D.教师是班集体的核心人物参考答案: B18.(2分)学校德育产生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参考答案: B19.(2分)有效地进行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确立班集体的共同目标B.形成优良班风C.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D.建立严格的班集体纪律参考答案: C20.(2分)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教育家是A.柯尔伯格B.洛克C.杜威D.卢梭参考答案: A二、判断题1.(2分)德育的本质是育德。
《德育原理》考试资料
![《德育原理》考试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07df41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e.png)
《德育原理》期末考试(A 卷)得分评卷教师一、填空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1、影响道德形成的因素是()、()、()、()、()。
2、德育的功能是()、()。
3、德育的社会目标主要包含()、()、()、()。
4、德育方法的限制因素是()、()、()、()。
5、政治环境影响德育的方式是()、()、()。
6、依据德育评论所采纳的标准不一样,德育评论分为()得分评卷教师和()。
二、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1、德育原理就是德育规则。
()2、德育为首就是学校教育要把德育放在第一位。
()3、德育目的与德育目标的内容是同样的。
()4、道德认识是人道德形成的先导,因此,有知便有德,无知便无德。
()5、对德育规律认识中外是有同样的。
()6、适合的体罚对学生的道德成长十分有利。
()7、德育环境对人的道德影响是经过人的社会实践实现的。
()8、问题学生就是“差生”。
()9、受教育者也能够调控德育过程。
()10、德育主体拥有能动性的特色。
()得分评卷教师三、简述题(每题 5 分,共 30 分。
要求:只写重点,不做阐述)1、人的道德形成规律是什么?2、德育的社会价值是什么?3、德育过程的特色是什么?4、德育方法运用的原则是什么?5、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的标记是什么?得分评卷教师四、论述题(每题10 分,共 20 分)1、德育过程中为何要重申教师的楷模作用?教师如何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2、在学生的道德教育中,灌注能否可行?为何?得分评卷教师五、实践剖析题(每题10 分,共 20 分)1、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职责是什么?2、班主任如何转变一个道德有问题学生?《德育原理》( A)答案一、填空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1、影响道德形成的因素是(遗传素质)、(社会环境)、(人的社会实践)、(教育)、(个人主观能动性)。
2、德育的功能是(文化传达功能)、(育人的功能)。
3、德育的社会目标主要包含(家庭德育目标)、(学校德育目标)、(社会公德教育目标)、(职业道德教育目标)。
德育原理的试题及答案
![德育原理的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89801a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2.png)
德育原理的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德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A. 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B. 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C.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D. 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2. 德育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哪项?A.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B. 以学生为中心C. 以教师为中心D. 以成绩为中心3. 德育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处理学生的错误?A. 严厉批评B. 忽视错误C. 引导学生自我反思D. 惩罚学生4. 德育教育中,以下哪项不是有效的教育方法?A. 通过故事传达道德观念B.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道德行为C. 通过考试检验道德水平D. 通过讨论深化道德理解5. 德育教育的目标是什么?A. 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B.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C. 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D. 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二、多项选择题6. 德育教育中,以下哪些是培养学生道德行为的有效途径?A. 强化道德规范B.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C. 通过角色扮演理解他人D. 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表现7. 在德育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包括哪些?A. 知识的传授者B. 道德的引导者C. 行为的示范者D. 学生的监督者8. 德育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以下哪些因素是重要的?A. 学校环境B. 家庭影响C. 社会文化D. 个人兴趣三、简答题9. 简述德育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四、论述题10. 论述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并举例说明。
五、案例分析题11. 阅读以下案例:某学生在考试中作弊,被老师发现。
作为德育教师,你将如何处理这一事件,并说明理由。
【答案】1. D2. A3. C4. C5. B6. A, B, C7. B, C8. A, B, C9. 德育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且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其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形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0. 将德育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首先,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的渗透,例如在讲授知识点时引入相关的道德故事或案例;其次,可以通过组织主题班会、道德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道德问题;最后,教师应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德育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德育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fb76ac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04.png)
德育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德育是指通过哪些途径和方式培养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A. 德育教育活动B. 学校环境C. 家庭教育D. 家庭环境答案:ABCD2. 德育的核心是什么?A. 人格培养B. 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C. 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D.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答案:ABCD3. 下面哪项不是德育工作的关键要素?A. 品行B. 道德规范C. 社会实践D. 学业成绩答案:D4. 德育原理中的“立德树人”是指什么?A.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B.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C.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 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答案:A5. 德育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什么?A. 建设和谐社会B.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C.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D.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答案:B二、填空题1. 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道德观念的过程,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的过程。
答案:教育,引导2. 德育工作的手段和途径包括德育教育活动、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学校环境,家庭教育3. 德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_______________。
答案:社会责任感4. 德育工作需要在学校和________两个方面共同发力。
答案:家庭5. 德育工作的关键要素包括学校的道德规范、社会实践和学生的______。
答案:品行三、简答题1. 请简述德育原理的核心理念和作用。
答:德育原理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培养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原理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良好的品质和道德观念,为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请简述德育工作的关键要素和实施方法。
答:德育工作的关键要素包括学校的道德规范、社会实践和学生的品行。
学校的道德规范要明确,能够作为学生行为的准则;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学生的品行要求他们具备诚实守信、自律自爱等良好的品质。
(完整版)《德育原理》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完整版)《德育原理》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4d892a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47.png)
(完整版)《德育原理》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德育原理》复习题一、解释概念5/3 选择9/21.德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德育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活动。
2.德育学原理:德育学原理是研究德育现象和德育问题,揭示德育规律的科学。
3.个人本位德育目的论德育目的在于提升个体的生存价值和生命质量,使之成为自主自由的道德主体。
4.社会本位德育目的论德育目的只能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制定,培养符合一定社会准则的公民。
5.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指在德育目的指引下,各级各类教育在思想品德培养方面制定的具体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6.德育目的德育目的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目的指的是对个体思想品德发展的期望或设计。
狭义:通过德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品德的人的总要求,它规定着所培养人才在思想品德方面的质量规格。
7.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德育影响,通过受教育者能动的认识、体验和践行,从而形成受教育者良好思想品德的过程。
8.陶冶教育法有目的地利用环境或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9.知行统一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工作时要把思想政治法纪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认识付诸行动,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10.品德品德是从个人的行为整体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心理特点和倾向。
11.品德发展随着时间和年龄的递增,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个体在品德诸方面所发生的积极运动变化过程。
1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工作时,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信任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和要求易于被学生接受并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德育原理课后试题及答案
![德育原理课后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b8603e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1d.png)
德育原理课后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
A. 知识教育B. 思想教育C. 道德影响D. 心理辅导答案:C2. 德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
A. 学习能力B. 道德品质C. 创新精神D. 团队协作答案:B二、填空题3. 德育过程通常包括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其中“意”指的是_________。
答案:意志4. 德育的基本原则包括方向性原则、知行统一原则、_________、正面教育原则等。
答案: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三、简答题5. 简述德育过程中的情感陶冶法的基本含义及其实施要点。
答案:情感陶冶法是指通过创设或利用具有教育因素的环境和情境,使受教育者在情感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培养受教育者道德情感的目的。
实施要点包括:-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 利用艺术和美的形式进行情感教育。
- 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情感教育的榜样。
四、论述题6. 论述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进行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
答案: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教育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识别网络信息的真伪。
- 家长和学校应共同参与,监督青少年的上网行为,防止其沉迷网络。
- 通过立法和政策手段,加强对网络内容的监管,净化网络环境。
- 开展网络道德主题活动,提高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意识。
-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正面引导,传播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案例分析题7. 某学校为了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组织了一系列的环保活动,包括垃圾分类、节约用水、节能减排等。
请分析这些活动在德育中的作用。
答案:这些环保活动在德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个人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 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环保技能。
德育原理的试题及答案
![德育原理的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efad37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59.png)
德育原理的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的()教育。
A. 思想品德B. 政治理论C. 科学文化D. 专业技能答案:A2. 德育的首要任务是()。
A.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B.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C.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D. 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答案:C3. 德育的基本原则是()。
A. 以学生为中心B. 以教师为中心C. 以教材为中心D. 以考试为中心答案:A4. 德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
A. 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B. 课堂教学、家庭作业、校园文化C. 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家庭教育D. 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体育锻炼答案:A5. 德育评价的主要方式是()。
A. 考试B. 问卷调查C. 观察记录D. 学生自评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德育的目标包括()。
A.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B.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C. 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D. 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E.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答案:ABCDE2. 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A. 爱国主义教育B. 集体主义教育C.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D. 心理健康教育E. 劳动教育答案:ABCDE3. 德育的方法有()。
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案例分析法D. 角色扮演法E. 情景模拟法答案:ABCDE4. 德育的实施主体包括()。
A. 教师B. 家长C. 学生D. 社会E. 政府答案:ABCDE5. 德育评价的原则是()。
A. 客观性B. 公正性C. 科学性D. 人文性E. 动态性答案:ABCDE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德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德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思想成熟和社会责任感的增强。
2. 德育与智育的关系是什么?答案:德育与智育相辅相成。
智育主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德育则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培养。
《德育原理》习题与答案
![《德育原理》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8173b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5.png)
一、名词解释:《德育原理》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德育原理:德育原理是对道德教育的规律性认识,研究德育的本质、目的、内容、方法、原则和评价等问题,旨在为德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由劳伦斯·科尔伯格提出,该理论认为个体的道德判断能力随年龄增长经历了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逻辑结构,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揭示了儿童及青少年道德判断的发展过程。
.榜样示范法: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或家长通过展示正面人物的事迹或自身行为作为榜样,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启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方法。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事物是否符合一定社会道德标准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情绪反应,包括对善恶美丑的价值判断以及由此产生的喜怒哀乐等情绪表现。
.道德内化:指个体将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的心理品质,并以此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使其成为稳定的个人道德信念和自觉的行为习惯的过程。
二、填空题:.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五育体系。
答案:智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孔子提出的"答案:以德为先“强调了德育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
.陶行知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理念,主张德育应与紧密结合。
答案:现实生活.德育目标是指通过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具体可分为、基本道德品质养成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三个层次。
答案:道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运用进行德育,能够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答案:集体主义教育三、单项选择题:.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A. 华生B.科尔伯格C.斯金纳D.弗洛伊德答案:B. 科尔伯格.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 社会实践活动B.各科教学C.班主任工作D.校园文化活动答案:B. 各科教学."寓德育千教学之中,寓德育千活动之中,寓德育千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千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千管理之中。
”体现了德育实施的哪种原则?A. 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整体性原则答案:D. 整体性原则.关千德育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德育过程是单向影响过程B. 德育过程只需要外部条件的影响C.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道德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的过程D. 德育过程不需要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参与答案:C.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道德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的过程.下列属千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的是:A. 正义感B.责任感C.荣誉感D.羞耻感E.以上都是答案:E. 以上都是四、多项选择题:.德育方法主要包括:A. 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品德评价法E.陶冶教育法答案:A B CDE.影响个体品德发展的因素主要有:A. 家庭环境B.学校教育C.社会文化D.同伴交往E.个体主观能动性答案:A B CDE.德育的功能包括:A. 社会功能B.个体功能C.发展功能D.认识功能E.教育功能答案:A B CD (注:教育功能已包含在个体和社会功能之中).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C. 受教育者内部思想品德诸要素之间的矛盾D. 社会对受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其现实道德面貌之间的矛盾E. 学校德育任务与家庭德育任务的矛盾答案:B.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五、判断题:.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说教的过程。
《德育原理》复习
![《德育原理》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beabe15880eb6294dc886c40.png)
《德育原理》一、简要回答1、在德育中指导学生品德修养应予把握的主要问题?答:(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修养,要注意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修养目标和方向。
选择什么样的修养方向,决定人思想性质,我国的德育。
一定要牢牢坚持个人修养与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提倡和鼓励学生按照社会主义思想准则、道德要求进行积极的自我修养,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辨别是非,帮助学生确立和选择正确的修养方向。
如果只注意使学生产生自我修养的需要而忽视他们自我修养的方向性,就容易使学生产生盲目性甚至误入歧途。
因此,教师要时刻关心学生修养的方向,经常分析和研究学生自我修养状况,对缺乏正确修养方向的学生应予以耐心疏导。
帮助他们划清社会主义所提倡的自我修养与剥削阶级、与人文主义的“自我完善”的界限,使学生按照社会主义要求来自觉进行修养。
(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修养还要避免出现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闭门思过。
对社会实践和社会发展能产生积极作用的修养才是真正的修养,而这种修养不能离开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不能离开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和交往。
因此,要善于帮助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和投入社会生活和实践中,积极参加集体的各种活动与交往,积极投入客观世界的改造中去,使学生从中不断吸取丰富的精神营养,不断增强他们与实践结合、在实践中修养的自觉性。
(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修养还要善于教给学生自我修养的方法,帮助他们找到修养的良好途径,培养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
2、教学德育功能乏弱主要原因?一是教学观的片面性。
这种片面性:一种表现是,把教学单纯理解或看成传授知识的活动,把教学表征性的方面当作了教学的实质,没有认识到教学是以多方面课程的系统传授和学习为其主要表现特征,以促进人多方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规范性的教育活动。
这种对教学的理解是及其片面的,在实践上必然会降低或窄化多方面的教育功能,也自然谈不到德育功能。
另一种表现是功利化的教学取向,这种功利化的教学观,导致实践上的教学极为重视如何能给个人带来利益的观念和知识技能,其结果是教学中的德育越来越被淡化,越来越远离人文精神和道德文化。
德育原理的试题及答案
![德育原理的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b9ec9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a7.png)
德育原理的试题及答案德育原理试题一:1. 德育原理是什么?它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2. 请列举并解释德育原理中的几个重要理念或原则。
3. 在实际教育中如何贯彻德育原理?请提供一些实例。
答案一:1. 德育原理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运用道德教育理念和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品德素养和行为习惯。
在学校教育中,德育原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良好学校文化和社会文明的基石。
2. 重要的德育原理包括:a. 以人为本:强调以人的发展和个体的价值为中心,关注个体全面成长。
b. 身心统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他们健康成长。
c. 以德育为纲:将德育纳入整个教育体系,贯穿教育全过程。
d. 情感教育:关注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管理能力。
e. 行为规范: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
3. 在实际教育中,贯彻德育原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a. 设立德育课程: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教授道德知识和道德理念。
b. 情感关怀: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c. 值得效仿的榜样:树立正面榜样,激励学生向优秀行为看齐。
d. 课堂实践:通过课堂活动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
e. 课外活动: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原理试题二:1. 请解释什么是“以德育为纲”原则,并说明其在学校德育中的具体实施方式。
2. 为什么情感教育在德育中非常重要?你认为如何有效开展情感教育?3. 请选择一个德育原理,并结合你的亲身经历,阐述你对该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答案二:1. “以德育为纲”原则是指在学校德育中,将德育教育置于首要位置,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包括:设置德育课程,通过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加强师德建设,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以身作则;注重日常教育管理,规范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校园文化建设。
2. 情感教育在德育中非常重要,因为情感是人类意识活动的核心之一,对人的发展和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德育原理》期末作业答案
![《德育原理》期末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ee421679563c1ec5da7177.png)
期末作业考核《德育原理》满分100分一、判断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40分)1、德育原理中的德育概念,不应特指某一社会或某一历史时期的德育,而应是作为古今社会德育现象的德育。
答:正确。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2、集体教育是个别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基础和背景,但不能完全代替个别教育。
答:正确。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一原则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成功教育经验的总结。
马卡连柯指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道去影响这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这就是著名的“平行教育原则”。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育和培养集体,通过集体教育每个学生,通过教育个人影响集体的形成和发展。
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联系起来。
要求老师做到:组织和培养优良的集体,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
重视个别教育,做到因材施教。
正确处理集体和个别教育的关系,使二者相互促进。
3、德育与整体教育自身的发展是没有关系的,主要是由于社会的需要和人之为人的需要。
答:错误。
德育是整体教育的一个组成部份,在教育体系中处于首要位置。
与学科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成效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德育是对人的思想观念进行教育,教育的成效体现在人的言行之中,是无法进行量化的。
4、学校德育中的法制教育就是要达到使学生知法、懂法和守法。
德育原理试题和答案
![德育原理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f4be1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5e.png)
德育原理试题和答案1.正确答案为B,教育家为XXX。
2.正确答案为C,四个组成部分为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
3.正确答案为B,现代德育的功能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
4.正确答案为A,人的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是社会实践活动和人际交往活动。
5.正确答案为C,目前国内关于学校德育基本内容序列安排的意见或模式主要有结构迁移说、阶段连续说和社会建构说。
6.正确答案为B,德育并不是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而“立即”、“马上”发生相应变化的,它往往呈现为滞后性。
7.正确答案为A,为达到德育目的,实现德育内容,运用德育手段进行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是指德育方法。
8.正确答案为A,制定德育原则的依据是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科学规律。
9.正确答案为D,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是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发展水平。
10.正确答案为B,在一定时期内对学生品德做出全面评价,以使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上进的方法是品德评价法。
11.正确答案为A,有效地进行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确立班集体的共同目标。
12.正确答案为B,制约个人品德修养的条件主要包括社会所提供的客观条件和知识水平。
13.正确答案为B,品德测评的关键是指导。
14.正确答案为C,儿童品德发展具有协调性特点的年龄阶段是幼儿期。
15.正确答案为D,管理手段具有强制性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操行评定法。
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课程代码)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5:ACBAB 6-10:BAADD11-15:CDABC 16-20:BDCBA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1.(1)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2分)2)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主张根据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循序渐进地进行道德教育。
(2分)3)强调社会环境对儿童道德发展的巨大刺激作用。
《德育原理》期末考试参考-范围
![《德育原理》期末考试参考-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0a61f5a681c758f5f71f6704.png)
《德育原理》第一讲德育本体论——何为德育一、德育即道德教育(一)德育概念的泛化古代的德育:没有“德育”概念,但有“德”、有“育”。
中国没有独立的德育概念的原因:1.学科分化程度不高(古代有“六艺”,但没有上升到理论境界;文哲史不分家、文理不分、科举考试是四书五经,与西方大有不同。
)(中国有道德与政治不分的传统,所谓的“道德”,“德”是政治化的“大德”)2.教育即德育(传统教育重德、政教合一、成人教育与成材教育相结合,如:小孩行为“出轨”,被称为没教养。
)(二)弊端1.无所不包的对象取消了德育概念本身;2.在理论体系上存在严重缺陷;3.在理论上无法同他对话。
(学术交流的不便)“大德育”包括:思想、政治、心理、法制、礼仪教育等。
其与德育在目的、指向、内容、方式方法、理论基础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别。
(三)实践上的混乱1.道德、(思想等)政治化:思想、(心理等)道德化2.在实践中道德根本目标无法实现3.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等教育问题相互混淆,容易采取错误的教育决策。
(四)大德育的合理性1.狭义的德育能体现其专业性,但在实践中很难将其他区分开来;2.从育人方面来看,狭义的德育不能涵盖所有育人方面,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道德问题、心理问题、思想问题等,因此,有必要拓展的必要性。
3.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十分注重世俗生活,是相对忽略宗教生活的国家,在教育上形成了十分重视社会意识教育的传统。
二、以心育代大德育(广义德育)心育大德育政、思、道、心教育德育小德育道德教育现代的“心育”指的是心理健康教育。
德、智、体、美、劳中的“德”指的是“大德育”;平时在德、智、体、美、劳中加上“育”没重复,只是为突显中国重视德育教育。
1.育人的本质就是育心,心育这个概念能较好地涵盖大德育的各方面:1)政治教育:忠心教育2)道德教育:良心教育3)思想教育:信心教育4)心理教育:安心教育5)法制教育:戒心教育6)礼仪教育:交心教育2.心育概念之创新:(能以心育代大德育的原因):1)符合语言传统2)从字源学的角度考虑,心育最能恰当表达当今“大德育”之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73《德育原理》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1、《德育原理》是教育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主要研究道德教育现象和一般规律,并指导德育实践。
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是关于道德教育的学问。
就学科性质来讲,它主要是一门规范和应用的教育学。
2、考试题由三种题型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型一:名词解释共20分,一般为5道题题型二:简答题共40分,一般为4道题题型三:论述题共40分,一般为两道大题二、复习重点内容第一章德育范畴德育的概念·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德育内容。
·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亦即西方教育理论所讲的“moral education”。
一种广义的德育概念解释为:与伦理学体系中的德育概念(专指道德教育)不同,“教育学上的德育,则是相对于智育和美育来划分的,它的范围很广,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
”另外还有更为广义的德育界定,认为德育除思想、政治、品德方面的教育之外,还应当包括法制教育、心理教育、性教育、青春期教育,甚至还应包括环境教育、预防爱滋病教育等等。
第二章德育的本质与功能1、德育的本质·德育的本质是对于人的生活意义的求索和生存质量的提升。
德育的功能。
·社会性功能:指的是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
·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
·教育性功能:两大含义。
一是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二是指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
3、德育概念的泛化·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亦即西方教育理论所讲的“moral education”。
在我国,许多人并不赞成这一定义,认为德育必须包含更多的内容。
一种广义的德育概念解释为:与伦理学体系中的德育概念(专指道德教育)不同,“教育学上的德育,则是相对于智育和美育来划分的,它的范围很广,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
”另外还有更为广义的德育界定,认为德育除思想、政治、品德方面的教育之外,还应当包括法制教育、心理教育、性教育、青春期教育,甚至还应包括环境教育、预防爱滋病教育等等。
以至于有人打趣说:“‘德育’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往里头装”!这就是所谓的德育概念的“泛化”的问题。
第三章德育对象德育中的因材施教。
·从个性与德育的关系角度去看,德育过程中的“因材施教”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应当根据个性实际进行道德教育。
第二,应当对道德任务的难度做适当的安排。
第三,德育与“心育”的统一。
第四,应当根据个体特定情境的全部个性实际去实施因材施教的德育。
如何理解道德发展理论。
·第一,道德发展应当视为一个整体发展作综合的理解。
第二,对道德发展的理解应与对道德发展“年龄歧视论”的批判理解相结合。
道德教育对象的道德发展阶段可以作更为概括性的说明。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1)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
(2)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包括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
其中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本质体现与最高境界。
(3)德育的个体生存性功能是“德——得”关系的体现,发展功能是德育个体品德“静——动”关系作用的体现,德育享用性功能是德育过程中个体“苦——乐”关系的体现。
4、道德发展·(1)道德发展应当视为一个整体发展作综合的理解整体的道德发展是指我们应当吸收众家之长,将德育对象的道德发展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作为一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不同侧面去理解,不能迷信某一项研究结论。
因为,个体道德发展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在实际的道德生活中是不可分割的。
(2)对道德发展的理解应与对道德发展“年龄歧视论”的批判理解相结合道德发展上的“年龄歧视论”主要是指这样一种假定:道德发展有一个逐步上升的等级性的顺序,从一个水平向另一个水平不断进步,每一个高一级的阶段都代表一种较高的能力。
这一假定实际上是说,在道德水平上,年长者可能高于或优于年轻人。
“年龄歧视论”对道德发展的解释带有不公正、简单化和宿命论倾向。
这可能导致恶化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从而影响德育效果的后果;也容易造成非常主观的抑制或放弃某些重要的道德教育的机会的现象。
因此,一方面我们应赞成这样的观点,因为道德水平对个体来说是可能有一个逐步提高或长大的过程;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绝对肯定儿童的道德水平一定比成人在道德生活的所有方面都要低。
我们应当正确、全面的理解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3)道德教育对象的道德发展阶段可以做更为概括性的说明道德发展阶段的经典划分可以概括为“无律—他律—自律—自由”四个阶段。
“无律”阶段是指婴幼儿阶段儿童对许多道德规范无明确的认知和体验,其行为不具有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阶段。
“他律”阶段是指儿童借助于成人的权威去体认道德规范的发展阶段。
“自律”阶段是指儿童(青少年)能够借助于自身的道德判断、情感等因素自觉体认道德价值与规范,进行道德行为的发展阶段。
“自由”阶段是道德人生的最高境界。
第四章德育目的德育目的的内涵。
·德育目的就是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结果,是德育活动所要生成或培养的品德规格。
德育目的的特性。
·预见性、超越性和可能性。
由于德育活动具有强烈的价值或意识形态色彩,德育目的也具有全人类的普遍性和历史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3、个人本位德育目的论·个人本位德育目的论认为,德育应当从受教育者的道德本性和需要出发,强调个人价值的重要,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个体的生存价值和生命质量,使之成为自主、自由的道德主体。
影响德育目的确定的因素·确定德育目的的主观依据有:不同的世界观或形而上的理念、思想家们或制定教育目的者的人性假设、以及教育主体有关理想人格的观念。
确定德育目的的客观依据主要有: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历史发展的进程、文化传统、以及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第五章德育过程德育过程的主要特点。
·计划性与正面性。
复杂性与多端性。
引导性与整合性。
需要掌握每种特点的涵义、主要内容和特点。
简述德育过程组织的基本原则。
①保持教育与发展矛盾双方之间必要的张力②注意学校德育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条件的建设③注意“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的安排④坚持教育与再教育、自我教育的统一德育过程中的矛盾。
·一般认为,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主要有三个方面。
从过程之外到过程之内,这三个矛盾依次是:1. 学校道德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道德影响之间的矛盾。
2. 德育目标要求同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的矛盾。
3. 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其中第二对矛盾常常被认为是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第六章德育内容影响学校德育内容的教育性决定因素。
·1. 对道德可教性的理解。
2.德育目的、目标及其序列化。
3. 德育过程观。
4. 偶发因素。
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
·1.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2.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
3.家庭美德教育。
4.集体主义教育。
5.爱国主义教育。
6.民主与法制教育。
7. 信仰道德教育·需要掌握每种内容的具体涵义。
例如“信仰道德教育”是指以终极价值体系建立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在中国文化和体制之中,其主要内涵是:第一,要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第二,要进行理想教育。
儿童、少年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
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应当成为学校德育的中心内容和根本任务。
现当代德育内容的趋同·第一,对“全球伦理(global ethic)”的确认。
第二,对综合道德能力培养的共识。
第三,道德教育内容结构上的共同理解。
第七章德育课程1、德育的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的概念。
·活动课程(activity curriculum)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等,是指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与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是指这样一些教育实践及成果,它们在学校政策、课程计划上并没有明确规定,然而又是学校经验中常规的、有效的一部分”,它“也许被看作是泛泛而随意的,隐含的或根本不被承认的”。
“这一术语是描述那些构成学生进行非学术性的,无法评定的学习活动的各种影响。
”2、体谅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是英国教育家麦克费尔和英国“学校道德教育课程设计委员会”的同事们设计的一套道德教育课程。
麦克费尔等人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体谅”为核心目标范畴设计德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体谅和关心他们的生活方式,因此,他的课程模式也称为“体谅”模式。
该课程模式使用的基本教材是《起跑线》、《生命线》。
第八章德育方法德育方法的概念。
·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成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活动方式与手段的组合。
德育方法的决定。
·“方法论意义上”的德育方法实际上就是理念性的德育方法,它仅仅提供一种方法上应当追求的原则,而并不意味着一套十分具体的工作方法。
包括启发法、塑造法、树人法、雕琢法、系统或综合法。
需要掌握每种方法的涵义。
具体德育活动都是有一定的目标上的侧重点的,所以不妨依据德育活动所要完成的德育目标的重点将具体的德育方法划分为一下几个方面:思维训练法、情感陶冶法、理想激励法、行为训练法、修养指导法等。
需要掌握每种方法的涵义和具体内容。
第九章德育主体1、德育主体的概念。
·指在德育过程中,以充分注意道德学习主体性发挥为自己道德教育活动最大主体性目标的道德教育工作者,学校德育中的德育主体是教师。
2、对德育主体作用的正确认识。
·第一,德育主体主体性发挥的核心是学习主体道德学习的主体性发挥。
第二,德育主体的价值体现在对学生道德成长的引导上。
第三,德育主体的主体性发挥的关键之一是如何处理价值引导和尊重学生之间的关系。
·在看待教师在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上,主要有三种态度:权威主义、中立主义、以及调和的立场。
需要掌握每种态度的涵义。
德育是一种价值建构的教育活动,其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这种师生关系要处理好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建构之间的关系,在引导与尊重之间求得平衡。
首先,德育主体(教师)主体性发挥的核心是学习主体(学生)道德学习的主体性发挥,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而且要为学生创造相对自由的价值空间和心理氛围。
同时,德育主体的价值体现在对学生道德成长的引导上,教师有责任将自己个体和整个社会的道德经验提供给学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