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心理学基础第五章思维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二、思维的种类
(三)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 2.辐合思维是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向一个 方向思考,得出唯一结论的思维。
第二节 表: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 理解: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具有鲜 明的形象性。
❖ 2、表象的特征 ❖ 直观性
❖ (二)掌握概念的途径:日常概念、科学概念
二、推理
❖概念 ▪ 内涵:从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或者根据一 般原理推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
程。
❖ ②特点: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 ❖ ③创造想象的加工过程也是词的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相互作用,是
语词思维指导下的形象思维过程。
❖ 1)原型启发是创造想象的契机; ❖ 2)典型抽取是创造想象过程的主要环节; ❖ 3)灵感升华是创造想象活动接近突破阶段时的顿悟。
❖
❖ 开库勒梦见一条蛇咬住自己的尾巴,团团转、团团转,而发现了 苯的六角环行结构。
斯芬克斯之谜
“什么东西早晨用四 条腿走路,中午用 两条腿走路,晚上 用三条腿走路?”
分析:四条腿——爬,两条腿——走,三条腿—— 拄拐杖;早晨——婴儿,中午——青年,晚上—— 老年
综合:婴儿期四脚爬行,青年期两腿直立走路, 老年期拄拐杖两腿直立走路——人
二、思维过程
(二)比较和分类
比较是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 点、不同点及其关系。 eg:购买衣服
分类:按事物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为不同种类的过 程。
二、思维过程
(三)抽象与概括 1. 抽象:抽取同类事物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属 性。
• 交通工具的抽象
2. 概括是在抽象基础上进行的,将抽取出来的本 质属性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
• 交通工具的概括
最新教师心理学第五章思维汇总
四、思维的发展
•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 前运算阶段(2-7岁) •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 唤 醒 水耶 平基 问斯 题多 难德 易森 操定 作律 效 率 )
-
-
高
作 业 效 率
一般任务
低
最佳
0
动机强度
∞
简单任务
高
复杂任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高
低
最佳
低
最佳
0
∞
0
∞
– 人们对解决问题的动机直接影响到问题解决的效果。 心理学家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程度内动机强度和 问题解决的效果成正比,即动机越强,效果越好。但 超过一定限度则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因为动机太强容 易使人心情紧张,从而降低问题解决的效果;动机过 弱则会使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无法集中精力甚至半途而 废。由此可见,中等强度的动机对问题的解决具有促 进作用。
推理(reasoning)1 • Wason(1966) :four card selection task
EF4 7
规则:若卡片的一面是元音字母,则另 一面为偶数
• Griggs(1982) :four card selection task
喝啤酒
喝可乐
16
22
• 若有人喝啤酒,则该人的年龄必须超过18岁
要量出的容量
C
3
100
25
99
10
5
6
21
4
31
3
20
3
18
3
25
定势对问题解决影响的实验结果
组别
实验 组
控制 主页 组
方
法
大学心理学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实用文档
(二)什么是问题解决?
由一定情景引起的,按一定目标应 用各种知例如识“和韩技信能分油,”经算过术游一戏系:列思维 操作,使问“题3斤得的以葫芦解7决斤的的灌过,程。
(四) 典型化 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 形象的过程。
实用文档
四、作用
(1)预见功能 (2)理解功能 (3)补充功能 (4)调节功能
实用文档
五、分类 P98-100
(一)无意想象 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二)有意想象 1、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 3、幻想:包含科学幻想、理想和空想。 4、妄想:是一种常见的思维障碍,是思维的
独特性(新)
(2)发散思维
实用文档
运用已获得的知 识经验,按惯常 的方式解决问题
(三)根据创造性程度划分:
(1)常规思维
(2)创造思维
以新异、独创的 方式解决问题
实用文档
第二节 想象
猫说… … 小鸭子说… …
实用文档
一、想像的含义(P97) 想像是人脑对原有的表象
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心理
过程。
问题2:某城市有15%的人不把号码放在 电话簿上。如果你从该城市的电话簿上随 机抽取200个号码,你能否预期其中有多 少人是不把号码放在电话簿上?
实用文档
2、功能固着
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
• 问题
–利用如图所示 的材料,将蜡 烛象壁灯一样 立在墙上。
实用文档
问 题 答 案
实用文档
教育心理学 各章知识汇总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1.由于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所谓感性知识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理性知识,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11.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强化可分为两种形式:正强化与负强化。负强化指通过警告或移去令人厌恶的刺激来加强某一行为的过程。正强化即跟随某一行为后并能增强该行为反应的发生。——理解记忆
12.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直接影响下,"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风靡全球,成为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
13.从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中可以看到,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
4.少年期儿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了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矛盾。
5.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6.学习准备:指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7.关键期: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2岁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3.在个体发展中,初中阶段(11、12岁—14、15岁)正好处于少年期,高中阶段(14、15—17、18岁)正好处于青年初期。
29.依据个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还是内部,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根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将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第五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1.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有何特点心理学上所研究的“问题解决”中的“问题”,不是肯定、否定、或简单一句话即可以回答的问题,而是那些必须运用一系列认知操作程序才能解决的“难题”。
概括起来,问题是指这样一种情境: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立即知道做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问题包含四个成分:(1)问题情境;(2)已有的知识、技能;(3)障碍;(4)方法。
问题解决是指对问题形成一个新的答案或解决方案。
这一答案不是简单应用已经学过的规则,而是对已有的知识、技能或概念、原理进行重新改组,形成一个适应问题要求的方案。
问题解决有以下特点:(1)问题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是新问题,即第一次遇到的问题。
(2)问题解决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它将已掌握的概念、原理根据当前问题的要求进行重新转换或组合。
(3)问题一旦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的原理或规则,就贮存下来,并成为学生认知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问题解决是更为高级的一种学习活动。
2.有代表性的问题解决有哪些关于问题解决的理论有许多,其中有代表性主要为试误说、顿悟说(相关内容参见第3章)信息加工模式和现代认知理论等信息加工理论从信息加工转换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的过程,将问题解决看成是信息加工系统(即大脑或计算机)对信息的加工,把最初的信息经过加工转换成最终的信息状态的过程。
他们认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体会遇到各种问题情境,这些问题情境的综合就构成了问题状态,问题状态可以分为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一系列中间状态。
问题解决的目的就是设法从问题的初始状态一步步转变为目标状态。
将一种问题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的操作称为算子,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利用算子从初始状态转变到目标状态的过程。
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研究者当属纽厄尔和西蒙。
现代认知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来解释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
他们既不利用动物也不借助于计算机,而是研究人类解决某类问题的实际过程。
对问题解决技能的培养和教学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思维与问题解决
教授
工商界
公务员
效用 加权效用 效用 加权效用 效用 加权效用
5
25
10
50
7
35
10
40
9
Hale Waihona Puke 36624
8
24
8
24
8
24
8
16
2
4
10
20
10
10
6
6
9
9
115
120
112
求职成功率 期望效用
.10
.90
.50
11.50
108.00
56.00
– 逻辑性推理 – 源于观念
Cole&Scribnerd的调查
• 调查对象:非洲利比里亚的库贝勒族人 • 调查内容:逻辑推理过程 • 例:主试:弗鲁姆和雅可巴罗两人中不管哪一个
喝酒,村长就生气。弗鲁姆没有喝酒,雅可巴罗 正在喝酒,那么,村长会生气吗? • 被试:没有对两个人都生气的那种人。 • 主试:(反复重述问题) • 被试:村长那天没有生气。 • 主试:村长没有生气吗?理由呢? • 被试:因为村长不喜欢弗鲁姆。
六、创造性
创造性,指人们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 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心理过程。
表现维度:流畅性 变通性 独特性
七、 想像
(一)想像的定义
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形成新形象的思 维过程。
表象: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关于 事物的形象。
想像的基本特点 形象性和新颖性
想像与表象
想像和表象的本质区别在于:想象是对表象的 加工和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是思维范畴。
5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
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过程✧思考过去、现在及将来✧和问题解决过程紧密联系第一节思维及其特征一、思维的概念和特征(一)思维的概念以人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人类和其它许多动物一样都有感觉、知觉、记忆等较低层次的心理现象,但是思维这一复杂的高级心理现象只有人类才拥有。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教黑猩猩灭火,实验员在它面前用碗从一个水桶里舀水灭火,不久黑猩猩学会了做个动作,但是把水桶拿走,而旁边的水池中注满水,黑猩猩就不知该如何是好了!这个实验说明,黑猩猩不能将水桶中的水和水池中水联系起来,就是说不能从这两种水中抽象出以水的共同、内在的特征:灭火。
“水能灭火”,不管它放在那儿,清洁还是肮脏,这一抽象只有人能用“思维”得到。
与黑猩猩相反,7、8岁的小孩都知道用尿浇灭导火索。
感知觉对对事物外部现象、个别属性的反映;思维则反映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性。
问:九大行星都围绕太阳公转,这只是现象,这一现象的内在规律是“万有引力定律”,这一定律是经过思维得到的,确切的说是“由此及彼”得到的。
(二)思维的特征(1)间接性:是指通过其他事物为媒介来反映外界事物,在思维过程中凭借已有知识经验或其它事物媒介来理解或把握那些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能感知到的事物内在属性,以推测事物过去的、本来的进程,认识事物的本质。
例如,早晨见地上是湿的就可推知昨夜下过雨;医生通过测知病人的体温、血压、血液成分以及其它症状便可推知得了什么疾病;再如物理、化学实验,计算机仿真、模拟,宇宙产生、生物产生的研究过程。
通过思维过程,人们把事物的现象和它本质联系起来,把本来没有直接关系而只具是内在关系的事物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人才可以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去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
(2)概括性:概括性是指通过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得出概括性的认识。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概述考查形式主要为客观题。
重点记忆桑代克、乌申斯基、寥世承。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考查形式主要为客观题:侧重考查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中3-18岁期间的发展任务。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的基本理论考查形式主要为客观题。
侧重考查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的的学习理论,注意理解建构主义和新课改的关系,建构主义是新课改的理论基础。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第四章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学习考查形式主要为客观题。
侧重考查知识学习的分类,重点会区别上位学习和下位学习。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第五章技能的形成技能的形成考查形式主要为客观题。
侧重于考查技能的分类、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第六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考查形式主要为客观题。
侧重考查皮亚杰道德发展四阶段理论和科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理论,要注重研究儿童的道德判断力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第七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问题解决与创造性考查形式主要为客观题或简答题。
客观题侧重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创造性的特点、智力和创造力的关系。
简答题可以考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第八章学习心理学习心理考查形式主要为客观题或简答题。
客观题侧重于学习动机的分类、迁移的分类、学习策略的分类。
简答题可以考查如何培养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第九章教学心理教学心理考查形式主要为客观题。
侧重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纪律的类型。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第十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查形式主要为客观题:侧重病症的鉴别,重点要记忆各种心理问题的表现,简单了解每种心理问题的治疗方法。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第十一章教师职业心理教师职业心理考查形式主要为客观题,侧重考查教师专业成长。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一、不定向选择题1、瓦拉斯1926年提出的创造性思维阶段包括()。
A、准备期B、交流期C、酝酿期D、豁朗期E、验证期2、以下属于问题解决的特点有()。
A、目的性B、认知性C、序列性D、知识性E、指向性3、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A、集约性B、流畅性C、变通性D、辐射性E、独创性4、下面关于无结构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A、无结构的问题在结构上具有不明确性B、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C、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唯一性D、问题的初始条件可能是不明确的E、无结构问题比有结构问题更能激发学习者的探究欲5、哪些搜寻解法的策略会干扰问题图式的获得?( )A、问题类比B、想法——检验C、问题分解D、“手段——目的”分析E、问题怀疑6、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表现在()。
A、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B、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C、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D、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E、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7、在搜寻解法阶段,当学习者对一个问题一无所知时,学习者只能采用的策略是().A、问题类比B、“手段—-目的"分析C、问题分解D、想法——检验8、“木头除了做桌椅板凳外,还能作什么用?”这属于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
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形态扩散D、方法扩散9、基克提出了一个问题解决过程的模式,认为一般性的问题解决大致包括的阶段是( )。
A、建立问题表征B、搜寻解法C、执行解法D、评价10、在规定的时间内,面对相同的问题,有的人能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
这反映了思维的().A、独创性B、多维性C、变通性D、流畅性11、高创造性者具有的个性特征包括()。
A、幽默感B、好幻想C、强烈的好奇心D、独立性12、为分析问题,找到解法,学习者可以采用的策略有()。
A、问题类比B、“手段-—目的”分析C、问题分解D、想法—-检验E、问题怀疑13、下列选项中,属于无结构问题的是().A、1+1=?B、世界上有几大洋?C、有“世界屋脊”之称的是?D、衣服有哪些功能?E、如何治理空气污染?14、“红色的东西有哪些?"这属于发散思维的哪种训练方法?()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形态扩散D、方法扩散15、依照基克的观点,解决问题首先要().A、建立问题表征B、搜寻解法C、执行解法和评价D、分解问题16、在搜寻解法的策略中,()是最通用也是最无力、最笨拙的方法。
教育心理学-问题解决和创造性
1.结构良好的问题和结构不良的问题
学生在学校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是结构 良好的问题(well-structured problem), 即那些有明确解决方法的问题。
可以选择一个定义良好的途径来达到解 决问题的目的。
与结构良好的问题相对的就是结构 不良问题(ill-structured problem), 即那些没有明确解决方法的问题。
一个更为完善的定义(Duncker,1945)
一个问题产生于一个活着的人,他有 一个目标,但又不知道怎样做才能达到这 个目标之时,每当他不能通过简单的行动 从一种情境达到另一个需要的情境时,就 要求助于思考……。这种思考的任务是设 计某种行动,这种行动能使其从当前的情 境达到需要的情境。
2.问题解决
结构不良是指,这类问题没有明确 的解决途径。
研究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研究是一个结构不良问题,而不是一 个结构良好的问题。
教师应当学会判断什么样的问题是结 构良好的,什么样的问题是结构不良的。
2.定义明确的问题 和定义不明确的问题
问题本身提供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 全部信息,这样的问题就是“定义明确” (well-defined problem)的问题。
目标中隐含着清楚的判断标准。
例如:象棋
目标状态或初始状态或两者有时只有 部分论述,这种缺乏某种成分的问题被认 为是定义不明确的问题(ill-defined problem )。
我们在世界上面对的大部分是定义不 明确的问题。
例如:什么是一个人的成功?
一般地讲,如果初始状态是模糊的或 不具体的,或目标状态不清楚,或要求从 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操作是不清楚的, 这个问题就是定义不明确的问题。
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必须关注问题解 决的每一个步骤。
教育心理学-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教育心理学》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一.不定项选择题1.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缩小这个差异。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
A.爬山法B.逆向工作法C.手段-目的分析法D.试误法2.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发散思维D.聚合思维3.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
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问题检验D.问题解决4.发散思维在创造中有重要作用,其特征是()。
A.流畅性B.变通性C.独创性D.新颖性5.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高见,具有新奇性,这反应了创造性的()特征。
A.流畅性B.变通性C.独创性D.新颖性6.搜寻解决方法的首选策略是()。
A.问题类比B.手段-目的分析C.启发式策略D.问题分解E.想法-检验7.当人们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这是属于创造性思维特征的()。
A.流畅性B.变通性/灵活性C.独创性D.新颖性8.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问题的表征是在()阶段。
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验证假设9.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有()。
A.目的性B.序列性C.结构性D.认知性10.有一种创造,它所产生的成品在人类历史上并非首创,只对个人而言具有独创性。
这种创造叫做()。
A.假创造B.真创造C.类创造D.虚创造11.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称()。
A.讨论法B.头脑风暴法C.启发法D.用途扩散法12.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刺激情境B.既定疑问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l3.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A.明确问题B.模糊问题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14.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问题的是()。
教育心理学-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预测与推断
鼓励学生预测问题的可能 结果,并推断出可能的原 因和解决方案。
培养问题分析能力
信息整理
教导学生如何整理和分析 问题相关的信息,从中提 取关键要素和关系。
逻辑推理
训练学生运用逻辑推理方 法,如演绎推理、归纳推 理等,对问题进行深入分 析。
批判性思维
鼓励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 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 不盲目接受现有观点。
培养问题解决策略
启发式策略
教授学生使用启发式策略,如分治策 略、逆向思维等,来寻找问题的解决 方案。
创新性思维
实践应用
通过实际问题和案例,让学生将所学 问题解决策略应用于实践中,提高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性思维,提出独特 的解决方案,不受传统思维限制。
04 创造力在教育中的应用
创新教育理念
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让学生 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通过集 体讨论、交流,激发彼此的灵感
和创意,共同解决问题。
探究式学习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 自主探究、发现新知识,培养其
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创新教育评价
过程评价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特性,给予积 极的反馈和指导。
培养创造力的方法与策略
提供宽松的环境
创造一个鼓励自由思考、开放交流和 自主探索的环境,有助于激发个体的 创造力。
培养发散性思维
通过训练个体的发散性思维,鼓励他 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有助于提高 创造力。
激发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鼓励个体对未知领域保持好奇心,积 极探究和尝试新事物,有助于培养创 造力。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 第五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内容简介]创造力是人类最具重要意义的内容,没有创造就没有发展。
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标。
我们平时常说理论联系实际,问题解决的实践价值不言自明。
本章阐述了问题、问题解决基本含义;探讨了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问题解决的策略、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最后论述了创造力的含义、特征及其本质,创造力的测量,如何进行创造力的培养等心理学问题。
本章重点:问题及其基本成分、问题解决及其特征、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创造力的特征及其本质、创造力的培养等。
本章难点: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中的几个心理学术语(定势、问题情境、功能固着);创造力与知识、智力、学业成绩、人格的关系。
第一节问题解决一、问题的概述表5.1 卢钦斯的取水问题在上述问题中,前七个问题属于一个共同的模式,解决这几个问题的方法是:把B-2C-A。
第6题和第7题也可以用一种更为简单的方法加以解决,第6题是A-C,第7题是A+C。
第8题只能用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即A-C。
卢钦斯让两组被试同时完成这些问题。
其中一组被试是从第一题开始做起,一致做到第8题。
另一组被试则只做最后三道题(即第6、第7、第8题)。
结果发现:第一组被试中,有80%的人在做后三道题时,仍然采用与前五道题一样的方法,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大部分人未能解答完最后一道题。
第二组被试在完成第8题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并且大部分人在解答第6、第7个问题时采用了比较简单的方法。
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是第一组被试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以某种方法处理这些问题的一种思维定势。
尽管可以利用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他们却不能改变这种问题解决的思维,并且也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出第8题。
如何克服思维定势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因为,思维定势的出现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求同思维所引起的。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 (8)关于自然的智力,即识别自然界中的模式的能力。
▪ 2、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
▪ R.J.斯腾伯格,美国耶鲁大学心理系教授,世界 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是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的荣 誉会员,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因提出了卓越的 智力理论,而被评为美国前100名科学家之一。
▪ (1)语言智力:指处理词和语言的能力,包括口头语言和书 面语言。能说会道、妙笔生花是语言智力高的表现。作家、 演说家是语言智力高的人。
▪ (2)逻辑-数学智力:指数学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科学分 析的能力。数学家的逻辑-数学智力很高。
▪ (3)视觉-空间智力:指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的模式并 能够运用和操作该模式的能力。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大多 视觉-空间智力发达。
第一节 智力的发展与培养
▪ 一、对智力的认识 ▪ 在20世纪初期,心理学家大都认为,智力是由判
断、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构成,这些内容大体上 就是传统智力测验所反映的东西。 ▪ 我国心理学家大都认为,智力是个体认识方面的 各种能力的综合,其中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 的核心。 ▪ 现在更多的人认为我们应当重新认识智力的内涵, 它包含着一些意义更为广泛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 (4)音乐智力:指感知并创造音调和旋律的能力。加德纳认 为这种能力多系天赋。
▪ (5)身体-动觉智力:指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 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出色的舞蹈家、运动员、外科医生 的身体-动觉能力特别强。
▪ (6)人际智力:就是理解他人的能力。人际智力高者善于处 理人际关系,善于与人交往。推销员、教师、心理咨询医生、 政治家的人际智力很高。
▪ 三元智力理论: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 6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1.美国心理学家杜威与1910年根据自己大量的观察和逻辑分析,认为解决问题一般包括五个步骤:1、失调:感受问题的存在;2、诊断:确定和界说问题;3、假设:在分析问题空间的基础上,使问题情境中的命题与其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激活有关的北京观念和先前所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形成假设;4、推断: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进行经验的或实际的检验,推断这些方法可能出现的结果,并对问题再作明确的阐述,以检验各种假设,并从中选择最佳方案;5、验证:找出经检验证明为解决某一问题的最佳途径的方法。
2.美国心理学家瓦拉斯1926年提出的关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理论模型,又称“创造性思维四阶段论”:1、准备期;2、孕育期;3、明朗期;4、验证期。
3.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1、发现问题;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4.发散思维指能从多种设想出发,不按常规地寻求变异,使信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辐射,从多方面寻求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
创造性思维使“一种发散思维为核心,聚合思维为支持性因素的,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有机结合的操作方式”。
5.问题解决:指对问题形成一个新的答案,既超越所学规则的简单应用,运用一系列认知操作来解决某中疑难的过程。
6.创造性: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以知信息,产生出某中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通常也称创造力。
7.发散性思维:人们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的思维。
8.集中性思维: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9、创造性思维的构成:(1)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结合;(2)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3)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4)再造想象基础上的创造想象。
10. 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基本步骤:1、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2、鼓励学生仔细地界定问题;3、教育学生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4、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5、评价每个假设的优缺点;6、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7、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并给予反馈。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
二、概念的形成过程
2、自然语言概念的获得
自然概念→记概念样例
三、推理和问题解决
【识记】推理的概念,问题解决的概念 1、推理 推理是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 出一般规律,或者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 体结论的思维活动。 前者叫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
学习,是一种信仰!
1、推理的概念
▲演绎推理 过程: 一般原理→具体结论
概念的形成
问题解决
三段论推理
线性推理
条件推理
气氛假说
语言—表象 整合模型
证实倾向
2、问题解决的概念
问题解决的定义 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
特征 1、目标指向性 2、操作系列性 3、认知性操作
【领会】问题解决的理论模式和方法步骤 名词 1、认知性操作→算子 2、问题解决的过程→在问题空间搜索算子
2、创造性思维
相对常规思维而言 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 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 序→并创造出新的成果 的思维活动
【领会】创造性的测量和鉴别 发散思维测验 1、在教育领域密集使用 2、测验观念的流畅性 3、代表测试 (1)吉尔福特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创造力测验
(2)托兰斯 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
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式
二、概念的形成过程
【领会】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1、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 ①人工概念→人为的,在程序上模拟的概念 2、赫尔,1920年首创 3、布鲁纳,研究最有名 →提出“假设检验模型”
二、概念的形成过程
▲检验假设理论 1、模式:假设→检验→再假设→再检验……成功 2、该理论得到许多学者的研究证明 3、该理论在自然概念、人工概念都能得到支持
“若卡片的一面是元音字母,则另一面为 偶数”。
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
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
温州医学院心理系 谢晓丹 2009.2
第一节 思维及基本特征
一,思维的概念 是指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 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借助语言,表象,动作完成 特征: 间接性 概括性
二,思维的种类
依 据 方式 指向性 创新程度 类 别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思维 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常规思维,创造思维
爬山法:增加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 异,最终达到目标解决 逆向工作法: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自 目标的逻辑顺序向初始状态递归.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a.
b. c. d.
问题表征的方式:用最佳的方式表征 问题. 无关信息的干扰 功能的固着性 心向(心理定势)
定势: 定势:卢钦斯的水杯量水实验.
获得 100升 21 127 3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动作思维,
具体动作思维:依靠实际行动解决问题. 3岁以前的幼儿 具体形象思维: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 (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3 (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3-7岁 学龄前儿童或者艺术家等 抽象逻辑思维:运用语言符号形成的概 念进行判断,推理,解决问题,人类典 型的思维
第三节 问题解决
问题空间,初始状态,目标状态,认知 操作 定义:问题解决是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 的认知操作(认知心理学) 三个特征: 目标指向性 操作系列性 认知性操作
1,问题的基本成分
(1)起始状态:接受问题,所拥有的信息不 )起始状态:接受问题, 够完整; 够完整; (2)目标状态:确定所希望达到的状态; (3)认知操作: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 程中必须采取的步骤,也称算子
第二节 概念的形成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一、不定向选择题1、瓦拉斯1926年提出的创造性思维阶段包括()。
A、准备期B、交流期C、酝酿期D、豁朗期E、验证期2、以下属于问题解决的特点有()。
A、目的性B、认知性C、序列性D、知识性E、指向性3、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A、集约性B、流畅性C、变通性D、辐射性E、独创性4、下面关于无结构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A、无结构的问题在结构上具有不明确性B、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C、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唯一性D、问题的初始条件可能是不明确的E、无结构问题比有结构问题更能激发学习者的探究欲5、哪些搜寻解法的策略会干扰问题图式的获得?()A、问题类比B、想法——检验C、问题分解D、“手段——目的”分析E、问题怀疑6、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表现在()。
A、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B、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C、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D、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E、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7、在搜寻解法阶段,当学习者对一个问题一无所知时,学习者只能采用的策略是()。
A、问题类比B、“手段——目的”分析C、问题分解D、想法——检验8、“木头除了做桌椅板凳外,还能作什么用?”这属于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
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形态扩散D、方法扩散9、基克提出了一个问题解决过程的模式,认为一般性的问题解决大致包括的阶段是()。
A、建立问题表征B、搜寻解法C、执行解法D、评价10、在规定的时间内,面对相同的问题,有的人能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
这反映了思维的()。
A、独创性B、多维性C、变通性D、流畅性11、高创造性者具有的个性特征包括()。
A、幽默感B、好幻想C、强烈的好奇心D、独立性12、为分析问题,找到解法,学习者可以采用的策略有()。
A、问题类比B、“手段——目的”分析C、问题分解D、想法——检验E、问题怀疑13、下列选项中,属于无结构问题的是()。
A、1+1=?B、世界上有几大洋?C、有“世界屋脊”之称的是?D、衣服有哪些功能?E、如何治理空气污染?14、“红色的东西有哪些?”这属于发散思维的哪种训练方法?()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形态扩散D、方法扩散15、依照基克的观点,解决问题首先要()。
A、建立问题表征B、搜寻解法C、执行解法和评价D、分解问题16、在搜寻解法的策略中,()是最通用也是最无力、最笨拙的方法。
A、问题类比B、“手段——目的”分析C、向他人询问D、想法——检验17、下列问题中,属于无结构问题的是()。
A、“你几岁了?”B、“9乘以9等于多少?”C、“电视娱乐节目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D、“世界上最早的高原是哪座高原?”18、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克服的()。
A、既定疑问B、刺激情境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19、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心所欲,触类旁通,表明其思维有()。
A、灵活性B、创新性C、流畅性D、目的性E、开放性20、头脑风暴训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畅所欲言B、鼓励创新C、多多益善D、注重质量E、改进补充21、一般说来,高创造性的人格特征有()。
A、喜欢幻想B、具有独立性C、有强烈的好奇心D、有幽默感E、有抱负22、创造性的产生是()等多方面综合发展的结果。
A、知识B、技能C、策略D、动机E、品德23、下列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的是()。
A、漫无目的的幻想B、走路C、穿衣D、简单的记忆索取E、奔跑24、让学生听一段无结局的故事,鼓励他们去猜测可能的结局属于()训练。
A、发散思维B、推测与假设C、自我设计D、头脑风暴E、好奇心25、有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包括的阶段有()。
A、建立问题表征B、调整解决方案C、搜寻解法D、执行解法和评价26、创造性的培养,常用的方法有()。
A、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B、头脑风暴训练C、自我设计训练D、发散思维训练E、推测与假设训练27、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这种阻碍理解的因素是()。
A、已有的知识经验B、问题特征C、功能固着D、原型启发E、变式28、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
A、问题的特征B、已有的知识经验C、定势与功能固着D、智力水平E、情绪状态29、()指的是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
A、流畅性B、变通性C、独创性D、目的性30、()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
A、发散思维B、推测与假设C、自我设计D、头脑风暴31、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缩小这个差异。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 )。
A、问题类比B、问题分解C、手段一目的分析法D、想法——检验32、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发散思维D、聚合思维33、个人面对问题情境,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高见,具有新奇性,这反映了创造性的什么特征?()A、变通性B、流畅性C、独创性D、先进性34、有一种创造,它所产生的成品在人类历史上并非首创,只对个人而言具有独创性。
这种创造叫做()。
A、假创造B、真创造C、类创造D、虚创造35、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
A、有结构的问题B、无结构的问题C、简单问题D、复杂问题36、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能持完全否定态度,更不应指责,要给与一定的肯定。
这体现了在塑造创造性的个性时要注意()。
A、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B、保护学生的好奇心C、鼓励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D、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E、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7、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习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老记住题目内容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38、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A、思维定势B、原型启发C、功能固着D、酝酿效应39、在限定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观念,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A、灵活性B、独创性C、发散性D、流畅性40、受过去经验和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
A、定势B、变式C、原型D、内化41、要打开一个三位数组成的密码锁,可以从000、001、002逐步尝试直到998、999,最终便会找到一个正确答案,这张解决问题的策略师()。
A、推理式B、算法C、演绎式D、启发式42、分析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属于问题解决的()阶段。
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验证假设4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称为()。
A、原型B、原型启发C、问题情境D、问题对象44、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获得规则B、理解概念C、创造性D、知识迁移45、把大目标分成子目标,然后进行搜索,逐渐缩小当前问题情境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
A、问题空间B、手段—目的分析C、启发式D、算法46、头脑风暴法的特征是()。
A、跳跃式B、不经过明显的推理C、向不同的方向扩散D、集体讨论47、下列对高智商与高创造性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高智力者其创造性也高B、高创造性者必有高智商C、低创造性者其智商一定高D、创造性与智力呈正相关的简单线性关系48、问题解决时没有固定的答案,是通过发展新方法形成新思路和步骤的是()。
A、常规性问题解决B、手段—目的分析法C、启发法D、创造性问题解决49、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不包括()。
A、独创性B、流畅性C、变通性D、批判性50、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常用方法有()。
A、头脑风暴法B、自我设计训练C、推测与假设训练D、发散思维训练E、直觉思维训练二、填空题1、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有:目的性、认知性和。
2、影响创造性的因素主要有环境、智力、。
3、基于信息加工理论,有结构的问题的解决过程包括两个环节:和搜寻解法。
4、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
5、一般认为,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6、瓦拉斯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准备期、、和验证期。
7、任何问题的三种基本成分是:给定的条件、和。
8、基克的一般性问题解决过程模式认为,解决问题首先要。
9、在科学发现活动中,包含两种主要的成分:、。
10、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称为。
11、假如问题的结构不明确,其解法规则和答案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则该问题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
12、被认为是创造性思维中的核心方法。
13、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流畅性、、独创性。
14、在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中,______训练指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15、______是指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摈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
16、______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17、______训练通常需要教师协助学生确定所设计的课题,并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
三、辨析题1、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2、有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与无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相同,但各自的解决特点不同。
四、简答题1、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哪些?2、智力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五、论述题1、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2、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措施有哪些?3、举例说明什么是有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4、试论述无结构的问题的解决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