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诺塔课程设计
汉诺塔课程设计
汉诺塔课程设计一、教学内容:1、了解汉诺塔的历史。
2、讲解汉诺塔的游戏规则。
二、课程设计目的:1、让伙伴们了解汉诺塔的历史,勾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伙伴们更加热爱数学。
2、在掌握汉诺塔玩法的基础上,锻炼伙伴们的观察力,变通里,和右脑开发。
3、增强伙伴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4、让伙伴们体会到数学的神奇,从而对数学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三、培养技能:观察力、想象力、变通里、右脑开发。
四、所需工具:汉诺塔、记号笔。
五、教学流程概述:第一节课:1、讲一个关于汉诺塔的故事。
2、带领伙伴们一起观察和了解汉诺塔的游戏规则。
(以三盘为例说明)(30分钟)第二节课:汉诺塔4盘的移法。
(30分钟)第三节课:汉诺塔5盘的移法。
(30分钟)第四节课: 汉诺塔月底考核。
(30分钟)六、教学流程详细解读:第一节课:让伙伴们了解汉诺塔的历史,勾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伙伴们更加热爱数学。
1、讲关于汉诺塔的故事:在世界中心贝拿勒斯(在印度北部)的圣庙里,一块黄铜板上插着三根宝石针。
印度教的主神梵天在创造世界的时候,在其中一根针上从下到上地穿好了由大到小的64片金片,这就是所谓的汉诺塔。
不论白天黑夜,总有一个僧侣在按照下面的法则移动这些金片:一次只移动一片,不管在哪根针上,小片必须在大片上面。
僧侣们预言,当所有的金片都从梵天穿好的那根针上移2、告诉伙伴们游戏规则:以三个环为例说明:(一)先让伙伴们自己观察有几个柱子,有几个盘,并且盘是怎么排列的?答:有三根相邻的柱子,第一根柱子上从下到上放着3个不同大小的圆盘,并且顺序是由大到小依次叠放。
(二)分别为这3个相邻的柱子编号A柱、B柱、C柱;在为这3个圆盘编号盘1、盘2、盘3。
让伙伴们自己动脑想想:如何要把A柱上的3个盘子一个一个移动到C柱上,并且每次移动同一根柱子上都必须保持大点的盘子在下,小点的盘子在上。
最后也要使移动到C 柱的圆盘从下到上按照盘3,2,1金字塔的形状排列。
(三)带领伙伴们一起动手操作:(1)、盘1移动到C柱。
hannoi塔java课程设计
hannoi塔java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Hannoi塔问题的算法原理及其Java实现;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Java编程解决简单的算法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Hannoi塔问题的背景及其算法实现,能够运用Java编程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Hannoi塔问题的算法原理、Java编程基础及其在解决Hannoi塔问题中的应用。
1.Hannoi塔问题的算法原理:介绍Hannoi塔问题的定义、解决方法及其数学原理。
2.Java编程基础:讲解Java编程的基本语法、数据结构、控制语句和函数。
3.Hannoi塔问题的Java实现:引导学生运用Java编程实现Hannoi塔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调试和优化。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教师讲解Hannoi塔问题的算法原理、Java编程基础及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Hannoi塔问题的解决方案,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Hannoi塔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运用Java编程解决问题。
4.实验法:学生动手实践,编写Java程序实现Hannoi塔问题的解决方案。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Java编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算法书籍,帮助学生深入了解Hannoi塔问题的算法原理。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提供计算机、网络等实验设备,保障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汉诺塔游戏课程设计
汉诺塔游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汉诺塔游戏的起源、规则及数学原理。
2. 学生能掌握递归算法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汉诺塔游戏中的应用。
3. 学生能运用数学归纳法推导汉诺塔游戏的步数与盘子数之间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并解决汉诺塔游戏的不同层次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汉诺塔游戏模拟和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认识到数学与游戏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 学生在游戏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自信心和自主探究意识。
3. 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学会尊重他人,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汉诺塔游戏为载体,结合数学知识和算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游戏具有浓厚兴趣,但可能对递归算法等抽象概念理解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教师需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汉诺塔游戏背景介绍:包括汉诺塔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数学游戏中的地位。
相关教材章节:数学游戏与趣味数学2. 汉诺塔游戏规则及数学原理:讲解汉诺塔的游戏规则,引导学生发现汉诺塔移动盘子过程中的数学原理。
相关教材章节:组合数学基本概念3. 递归算法及其在汉诺塔游戏中的应用:介绍递归算法的概念,通过实例演示递归算法在汉诺塔游戏中的运用。
相关教材章节:算法与程序设计4. 汉诺塔游戏步数与盘子数之间的关系:运用数学归纳法,推导汉诺塔游戏中盘子数与步数之间的关系。
相关教材章节:数学归纳法5. 汉诺塔游戏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汉诺塔游戏实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汉诺塔牌课课程设计
汉诺塔牌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汉诺塔牌的基本概念、规则和策略,了解其背后的数学原理和逻辑思维。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汉诺塔牌的规则和策略进行游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汉诺塔牌的学习和游戏,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激励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汉诺塔牌的基本概念和规则,包括牌的种类、牌面数值和游戏的目标。
2.汉诺塔牌的策略和技巧,包括牌序的安排、牌型的组合和游戏的节奏控制。
3.汉诺塔牌的数学原理和逻辑思维,包括排列组合、递归思想和贪心算法。
4.汉诺塔牌的游戏实践,包括个人游戏和团队游戏的规则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汉诺塔牌的基本概念、规则和策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汉诺塔牌游戏案例,使学生理解和运用相关策略和技巧。
3.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汉诺塔牌游戏,使学生锻炼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讨论法:通过团队合作和讨论,使学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适合学生年级和知识深度的汉诺塔牌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多媒体资料:制作相关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便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实验设备:准备足够的汉诺塔牌游戏道具,以便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
4.在线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提供相关的学习、论坛和在线游戏,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汉诺塔课程设计
攀枝花学院课程设计题目:汉诺塔演示程序设计院(系):年级专业: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十四日攀枝花学院教务处制攀枝花学院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注: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
课程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成绩评定表摘要汉诺塔(又称河内塔)问题是一个古典的数学问题,是一个用递归方法解题的典型例子。
问题是这样的:开天辟地的神勃拉玛在一个庙里留下了三根金刚石的棒,第一根上面套着64个圆的金片,最大的一个在底下,其余一个比一个小,依次叠上去,庙里的众僧不倦地把它们一个个地从这根棒搬到另一根棒上,规定可利用中间的一根棒作为帮助,但每次只能搬一个,而且大的不能放在小的上面。
利用计算机图形学进行汉诺塔演示程序设计,是利用C语言绘图函数实现汉诺塔的递归算法图形界面演示过程。
通过C语言实现图形学的绘图,程序控制,以及区域填充,并根据汉诺塔的算法原理实现大小不同的盘子移动的全过程演示。
关键词汉诺塔,变换矩阵,种子填充算法,递归调用目录摘要 (I)1 需求分析 (1)1.1 需求概述 (1)1.2 需求环境 (1)1.3 功能描述 (2)2 概要设计 (3)2.1 程序功能模块 (3)2.2 程序流程图 (3)2.3 数据结构的设计 (4)3 详细设计 (5)3.1 程序初始化 (5)3.1.1 代码功能 (5)3.1.2 功能实现代码 (5)3.2 盘块的移动过程 (5)3.2.1代码功能 (5)3.2.2 功能实现代码 (5)3.3 递归函数 (6)3.3.1 流程图 (6)3.3.2 功能实现代码 (7)4 测试与运行 (8)结束语 (9)参考文献 (10)1 需求分析1.1 需求概述汉诺塔演示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图形学中图形变换的内容之一。
而图形学中的图形变换的概念是由简单图形生成复杂图形,可用二维图形表示三维形体,甚至可以对静态图形经过快速变换而获得图形的动态显示效果。
其任务是研究各点坐标之间的变化规律。
而本次课程设计就是利用C语言以及图形函数实现汉诺塔的递归算法来进行其盘块移动的全过程显示。
汉诺塔教案
汉诺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诺塔的起源和规则;2.掌握汉诺塔的基本解法;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耐心。
二、教学内容1. 汉诺塔的起源和规则汉诺塔是一种益智游戏,起源于印度。
传说中,有一座印度寺庙里有三根针,最底下的一根针上有64个盘子,盘子大小不一,大的在下,小的在上。
寺庙里的僧人们每天都要把这64个盘子从最底下的一根针上移到另一根针上,中间可以借助第三根针。
据说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几个世纪的时间。
汉诺塔的规则很简单,即每次只能移动一个盘子,且大盘子不能放在小盘子上面。
2. 汉诺塔的基本解法汉诺塔的基本解法是递归。
假设有n个盘子需要从A柱移动到C柱,可以分为以下三步:1.将A柱上面的n-1个盘子移动到B柱;2.将A柱上的最后一个盘子移动到C柱;3.将B柱上的n-1个盘子移动到C柱。
具体实现可以使用递归函数,代码如下:def hanoi(n, a, b, c):if n ==1:print(a, "->", c)else:hanoi(n-1, a, c, b)print(a, "->", c)hanoi(n-1, b, a, c)3. 汉诺塔的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汉诺塔,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汉诺塔的规则和解法。
可以使用实物或者虚拟的汉诺塔游戏进行操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汉诺塔的起源和规则,引出汉诺塔的基本解法。
2. 讲解讲解汉诺塔的基本解法,包括递归函数的实现。
3. 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汉诺塔,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三个柱子和若干个盘子,按照大小顺序从下往上依次放置在A柱上;2.使用递归函数将A柱上的所有盘子移动到C柱上;3.检查移动过程是否符合规则。
4. 总结总结汉诺塔的规则和基本解法,强调递归思想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了解汉诺塔的起源和规则;2.学生是否掌握汉诺塔的基本解法;3.学生是否能够独立操作汉诺塔;4.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耐心是否得到了培养。
汉诺塔课程设计
汉诺塔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汉诺塔的起源、规则及数学原理;2. 学生掌握汉诺塔问题解决的递归思想,并能运用到其他数学问题中;3. 学生能运用数学符号和表达式描述汉诺塔的移动过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汉诺塔问题,提高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2.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3. 学生学会利用递归思想分析问题,提高数学建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探索汉诺塔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热情;2. 学生通过解决汉诺塔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3. 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包容、谦逊的品质;4. 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数学的价值。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数学学科拓展课程,旨在通过汉诺塔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和挑战。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知识和能力上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汉诺塔的起源与规则:介绍汉诺塔的背景、发展历程及基本规则,使学生了解汉诺塔问题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操作。
相关教材章节:数学游戏与趣味数学2. 汉诺塔的数学原理:讲解汉诺塔问题中的递归思想,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理解汉诺塔问题背后的数学原理。
相关教材章节:递归与数学问题3. 汉诺塔问题解决方法:教授解决汉诺塔问题的具体方法,如递归法、迭代法等,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
相关教材章节:算法与程序设计4. 汉诺塔问题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将汉诺塔问题与其他数学问题相联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校本课程《汉诺塔游戏》【教学设计】
校本课程《汉诺塔游戏》【教学设计】.doc教学设计:汉诺塔游戏研究内容:数学游戏“汉诺塔”第一课时研究目标:1.了解汉诺塔游戏的传说和基本规则。
2.在游戏中掌握汉诺塔游戏的基本规则,初步发现游戏中的规律。
3.发展归纳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体会与他人合作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研究重点:掌握汉诺塔游戏的基本规则,发现游戏中的规律。
研究难点:发展归纳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研究过程:课前活动:1.引入话题,了解学生喜欢的游戏。
2.播放黑猩猩玩游戏的视频,引出汉诺塔游戏。
一、认识XXX:1.介绍XXX的来历和相关信息。
2.介绍汉诺塔的各部分,包括托盘和三根柱子。
3.介绍汉诺塔游戏的规则,包括从一边到另一边、一次只能移动一个金片和大金片不能放在小金片上面。
二、动手实践玩游戏:1.从一个圆片开始研究,掌握游戏规则。
2.探究两个圆片的玩法,发现规律。
3.逐步增加圆片数量,练归纳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4.在合作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设计:汉诺塔游戏研究内容:数学游戏“汉诺塔”第一课时研究目标:1.了解汉诺塔游戏的传说和基本规则。
2.在游戏中掌握汉诺塔游戏的基本规则,初步发现游戏中的规律。
3.发展归纳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体会与他人合作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研究重点:掌握汉诺塔游戏的基本规则,发现游戏中的规律。
研究难点:发展归纳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研究过程:课前活动:1.引入话题,了解学生喜欢的游戏。
2.播放黑猩猩玩游戏的视频,引出汉诺塔游戏。
一、认识XXX:1.介绍XXX的来历和相关信息。
2.介绍汉诺塔的各部分,包括托盘和三根柱子。
3.介绍汉诺塔游戏的规则,包括从一边到另一边、一次只能移动一个金片和大金片不能放在小金片上面。
二、动手实践玩游戏:1.从一个圆片开始研究,掌握游戏规则。
2.探究两个圆片的玩法,发现规律。
3.逐步增加圆片数量,练归纳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4.在合作中获得成功体验。
请在A柱上放置两个圆片,并将它们移动到C柱上。
校本课程汉诺塔教案及反思
校本课程汉诺塔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校本课程汉诺塔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汉诺塔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2. 学生能够运用递归思维解决汉诺塔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解决汉诺塔问题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资源:1. 汉诺塔游戏盘(包括三个柱子和一些圆盘)2. 投影仪或白板3. 讲解材料和练习题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利用投影仪或白板展示汉诺塔游戏盘,简要介绍汉诺塔问题的起源和规则。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有的圆盘从一个柱子移动到另一个柱子,强调只能移动一个圆盘并且大圆盘不能放在小圆盘上面。
探究(15分钟):1. 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一个简化版的汉诺塔问题,例如只有两个圆盘的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他们运用递归思维。
解释(10分钟):1. 解释递归思维的概念,即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更小的子问题来解决。
2. 通过具体的示例和图示解释如何运用递归思维解决汉诺塔问题。
练习(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或个人完成。
2. 监督学生的练习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总结(5分钟):1. 回顾学生在本课程中所学到的内容,强调递归思维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递归思维解决问题。
教案反思:1. 教案设计是否清晰明了,能否引导学生理解汉诺塔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规则?2. 教学步骤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3. 练习题是否足够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否有效巩固所学内容?4. 教学过程中是否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5. 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达到,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汉诺塔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递归思维?6. 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教案设计,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以上是针对校本课程汉诺塔教案的建议和指导,希望能对您的教案撰写有所帮助。
汉诺塔问题课程设计
汉诺塔问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汉诺塔问题的起源、规则及数学原理。
2. 学生掌握递归思想,并能运用递归算法解决汉诺塔问题。
3. 学生能运用数学归纳法推导汉诺塔问题的解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实现汉诺塔问题的求解。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探讨问题,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信心。
2. 学生培养面对困难勇于挑战、善于思考的良好品质。
3. 学生通过解决汉诺塔问题,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相结合的实践课程,以汉诺塔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数学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汉诺塔问题背景介绍:引导学生了解汉诺塔问题的起源、发展及数学原理。
相关教材章节:数学思维训练篇第一章第二节《递归与汉诺塔问题》。
2. 递归算法讲解:讲解递归的概念、递归算法的设计及汉诺塔问题中的递归应用。
相关教材章节:计算机科学篇第二章第五节《递归算法及其应用》。
3. 汉诺塔问题求解:引导学生运用递归算法解决汉诺塔问题,通过数学归纳法推导汉诺塔问题的解法。
相关教材章节:数学思维训练篇第一章第三节《汉诺塔问题的数学解法》。
4. 计算机编程实践: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如Python、C++等)实现汉诺塔问题的求解。
相关教材章节:计算机科学篇第三章第一节《编程基础及实践》。
5. 案例分析与讨论:分析汉诺塔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汉诺威塔课程设计
汉诺威塔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汉诺威塔游戏的规则及基本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掌握汉诺威塔问题中的递归思想。
3. 学生了解汉诺威塔问题在计算机科学和数学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操作汉诺威塔游戏,提高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汉诺威塔问题。
3. 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分享解题心得,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认识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耐心、细心和坚持到底的品质。
3. 学生通过汉诺威塔游戏,学会面对困难,勇于挑战,树立自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汉诺威塔游戏为载体,结合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挑战性任务。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汉诺威塔游戏规则介绍:讲解汉诺威塔的基本规则,引导学生了解游戏背后的数学原理。
相关教材章节:数学思维训练单元,汉诺威塔问题介绍。
2. 汉诺威塔的递归思想: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汉诺威塔问题中的递归过程,理解递归在解决问题中的关键作用。
相关教材章节:递归与算法单元,递归思维训练。
3. 汉诺威塔问题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介绍汉诺威塔问题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实际应用,如算法设计、编程技巧等。
相关教材章节:计算机科学启蒙单元,算法与程序设计。
4. 编写汉诺威塔程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汉诺威塔问题。
相关教材章节:编程入门单元,汉诺威塔程序设计。
5. 汉诺威塔问题拓展与讨论:针对汉诺威塔问题进行拓展,探讨更高效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c课程设计汉诺塔
c 课程设计汉诺塔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汉诺塔问题的解法及其背后的数学原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为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汉诺塔问题的定义,掌握递归算法解决汉诺塔问题的方法,了解汉诺塔问题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运用递归算法独立解决较小规模的汉诺塔问题,能阅读并理解相关的代码实现,能对代码进行调试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解决汉诺塔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耐心、细致的思维习惯,感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魅力,增强对编程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汉诺塔问题的引入:介绍汉诺塔问题的定义,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汉诺塔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汉诺塔问题。
2.递归算法的讲解:讲解递归算法的基本原理,如何运用递归算法解决汉诺塔问题,并通过代码实现汉诺塔问题的解决。
3.汉诺塔问题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汉诺塔问题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如排序算法等,让学生了解汉诺塔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4.编程实践: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独立解决汉诺塔问题,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汉诺塔问题的定义、递归算法的原理等,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2.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汉诺塔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实验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编写代码,解决汉诺塔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编程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具体如下:1.教材:选用与汉诺塔问题相关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目,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视频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汉诺塔问题的解法。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计算机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的编程操作。
汇编汉诺塔课程设计
汇编汉诺塔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汉诺塔的原理、算法和编程实现;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汉诺塔解决问题,提高逻辑思维和编程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汉诺塔的原理、算法和编程实现。
首先,介绍汉诺塔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汉诺塔的背景和应用。
其次,讲解汉诺塔的解决方法和算法,引导学生掌握汉诺塔的解决思路。
最后,通过编程实践,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汉诺塔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汉诺塔的基本知识和解决方法。
其次,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汉诺塔的解决思路,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最后,通过实验法让学生动手编程实现汉诺塔算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和参考书用于提供理论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汉诺塔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多媒体资料用于辅助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汉诺塔的原理和算法。
实验设备用于开展编程实践,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汉诺塔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团队协作等;作业包括编程练习和理论题目,以检验学生对汉诺塔原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掌握;考试则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评估结果将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六、教学安排教学安排将按照课程大纲进行,确保在计划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所有教学任务。
课程将安排在教室进行,时间为每周两次课,每次课两小时。
教学进度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程度进行调整,以保证教学效果。
同时,教学安排也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作息时间、兴趣爱好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
汉诺塔vs课程设计
汉诺塔vs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汉诺塔游戏的规则和数学原理,掌握其与递归思想的关系。
2. 学生能运用汉诺塔问题,理解和掌握课程设计中问题分析、解决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3. 学生能结合数学知识,解释汉诺塔问题中的最少移动步数和最优策略。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解决汉诺塔问题,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施简单的课程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勇于挑战的精神。
3. 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认识到教师职业的价值和责任感,增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汉诺塔问题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课程设计,培养其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团队协作和情感态度,使其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的实施。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汉诺塔问题为载体,结合课程设计要求,组织以下教学内容:1. 汉诺塔游戏规则及数学原理:讲解汉诺塔游戏的起源、规则,引导学生探索其与递归思想的关系,对应教材中关于递归算法的相关章节。
2. 汉诺塔问题解决策略:分析汉诺塔问题中的最少移动步数和最优策略,结合数学归纳法进行讲解,对应教材中数学归纳法及应用章节。
3. 课程设计基本方法:介绍问题分析、解决方案设计等课程设计方法,以汉诺塔问题为例,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对应教材中课程设计方法论章节。
4. 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指导学生结合汉诺塔问题,设计并实施教学活动,培养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对应教材中教学活动设计章节。
5. 小组合作与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汉诺塔问题,并进行成果展示,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对应教材中小组合作与展示技巧章节。
07141326汉诺塔-课程设计
07141326汉诺塔-课程设计汉诺塔课程设计报告⽬录⼀、需求分析 (3)⼆、概要设计 (4)三、详细设计 (6)四、测试与分析 (7)五、总结 (7)六、附录:源程序清单 (8)⼀、需求分析1.1问题描述汉诺塔(⼜称河内塔)问题是印度的⼀个古⽼的传说。
开天辟地的神勃拉玛在⼀个庙⾥留下了三根⾦刚⽯的棒,第⼀根上⾯套着64个圆的⾦⽚,最⼤的⼀个在底下,其余⼀个⽐⼀个⼩,依次叠上去,庙⾥的众僧不倦地把它们⼀个个地从这根棒搬到另⼀根棒上,规定可利⽤中间的⼀根棒作为帮助,但每次只能搬⼀个,⽽且⼤的不能放在⼩的上⾯。
这是⼀个著名的问题,⼏乎所有的教材上都有这个问题。
由于条件是⼀次只能移动⼀个盘,且不允许⼤盘放在⼩盘上⾯,所以64个盘的移动次数是:18,446,744,073,709,551,615这是⼀个天⽂数字,若每⼀微秒可能计算(并不输出)⼀次移动,那么也需要⼏乎⼀百万年。
我们仅能找出问题的解决⽅法并解决较⼩N值时的汉诺塔,但很难⽤计算机解决64层的汉诺塔。
后来,这个传说就演变为汉诺塔游戏:1.有三根杆⼦A,B,C。
A杆上有若⼲圆盘2.每次移动⼀块圆盘,⼩的只能叠在⼤的上⾯3.把所有圆盘从A杆全部移到C杆上经过研究发现,汉诺塔的破解很简单,就是按照移动规则向⼀个⽅向移动圆盘:如3阶汉诺塔的移动:A→C,A→B,C→B,A→C,B→A,B→C,A→C此外,汉诺塔问题也是程序设计中的经典递归问题。
将n个盘⼦从a座移动到c座可以分解为以下3个步骤:(1)将a上n-1个盘借助c座先移到b座上。
(2)把a座剩下的⼀个盘移到c座上。
(3)将n-1个盘从c座借助于a座移到c座上。
1.2基本要求(1)输⼊的形式和输⼊值的范围:输⼊圆盘的数量,类型为整型,⼤于零。
(2)输出的形式:运⾏结果为⽤字母表⽰移动盘⼦的⽅案,⽽并⾮是真正移动盘⼦。
(3) 程序所能达到的功能;输⼊圆盘数量为定值时的移盘⽅案。
帮助我们更清晰的理解汉诺塔问题,及递归调⽤的应⽤。
汉诺塔汇编课程设计
汉诺塔 汇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汉诺塔问题的起源、规则及其数学原理。
2. 学生能掌握汇编语言的基本指令,并运用其编写简单的汉诺塔程序。
3. 学生能理解汉诺塔问题与递归思想的关系,并运用汇编语言实现递归算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具备基本的编程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汉诺塔问题的实践,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计算机科学产生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编程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一节实践课程,结合汉诺塔问题,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汇编语言编程。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的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简单的编程技能,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汉诺塔问题,深入了解汇编语言编程,培养其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汉诺塔问题背景知识介绍:讲解汉诺塔问题的起源、规则及其数学原理,引导学生了解问题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 汇编语言基础知识回顾:简要回顾汇编语言的基本概念、指令系统,为学生编写汉诺塔程序奠定基础。
3. 汉诺塔程序设计:- 编写汉诺塔的非递归算法:介绍汉诺塔的非递归解法,引导学生运用汇编语言实现。
- 编写汉诺塔的递归算法:讲解递归思想在汉诺塔问题中的应用,指导学生编写递归程序。
4. 编程实践与讨论:- 分组进行编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汇编语言编程,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 小组讨论,分享编程经验,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汉诺塔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教学内容:汉诺塔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经过自己的探索,掌握化繁为简找规律的这一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猜测,再验证这一系列数学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在老师的鼓励下与引导下,能积极的应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关注学生移动圆盘的过程,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研究的成果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在游戏中发现数学思想,尝试运用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了解器具明确规则(三)初步尝试引发问题1、今天这节课开始之前看一个神话故事,印度教的主神梵天在创造世界的时候,在一块黄铜板上插着三根宝石针,其中一根针上从下到上地穿好了由大到小的64片金片,不论白天黑夜,总有一个僧侣在按照下面的法则移动这些金片:一次只移动一片,不管在哪根针上,小片必须在大片上面。
僧侣们预言,当所有的金片都从梵天穿好的那根针上移到另外一根针上时,就是世界末日到来的时候。
那么僧人移动多少次呢?世界末日真的会来临吗?1、仔细观察汉诺塔这款益智器具,说一说它是由几部分组成的?2、这款益智器具应该怎么玩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游戏规则。
每次只能移动一个圆环,大环不能压小环,把所有圆环从第一个起始柱挪到目标柱上。
3、示范大环压小环的错误方法1、学习任何内容都要有简入难,我们先从3个圆环开始,需要几步能完成?(把结果填在表格中)2、增加到4个圆盘,最少用几步?3、你在操作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观看视频,初步了解汉诺塔的由来。
学生1:它是由一个底座,三根柱子,和大小不一,颜色不同的8个圆片组成的。
学生读游戏规则明确游戏规则学生动手操作尝试汇报遇到的困难通过教师的一个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明确学生应知道的并学习的精神。
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对汉诺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如何操作是留给学生的悬念,这时学生思维处于积极参与想要探究的活跃状态。
汉诺塔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软件学院学院软件工程专业 4 班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Hannoi塔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自 2011 年 12 月12 日起至2011 年12 月 16 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 地点: 软件学院实训中心四、课程设计(论文)内容要求:1.本课程设计的目的(1)掌握Java语言的程序设计方法;(2)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技术;(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实践论文撰写能力。
2.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1)课程设计任务:设计GUI界面的Hannoi塔,用户可以通过拖动鼠标移动各个塔上的盘子,程序也可以自动演示盘子的移动过程。
2)创新要求:1.有三个表示塔的对象,分别命名为A、B和C。
A塔上有若干个盘子,盘子的大小不等,并按着大小顺序依次摆放在A塔上,大盘在下,小盘在上。
用户可以用鼠标拖动盘子,把A 塔上的盘子全部移动到另外两个塔中的任何一个塔上。
要求每每次只能移动一个盘子,在任何时候不允许大盘压在小盘的上面。
2.用户也可以选择让程序自动演示。
选择自动演示后,程序将以动画形式演示把A塔上的盘子全部移到C塔的过程,并将移动过程以文本形式显示在一个文本区中。
3)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1)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2)设计思路--工作原理、功能规划(3)详细设计---数据分析、算法思路、类设计、功能实现(含程序流程图、主要代码及注释)、界面等。
(4)运行调试与分析讨论---给出运行屏幕截图,分析运行结果,有何改进想法等。
(5)设计体会与小结---设计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通过设计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巩固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提高。
(6)参考文献(必须按标准格式列出,可参考教材后面的参考文献格式)(7)报告按规定排版打印,要求装订平整,否则要求返工;(8)课设报告的装订顺序如下:封面---任务书---中文摘要---目录----正文---附录(代码及相关图片)(9)严禁抄袭,如有发现,按不及格处理。
汉诺塔问题演示课程设计
汉诺塔问题演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汉诺塔问题的起源、规则及数学原理;2. 学生掌握运用递归思想解决汉诺塔问题的方法;3. 学生了解汉诺塔问题与数学归纳法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程序解决汉诺塔问题;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分析汉诺塔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2. 学生在解决汉诺塔问题的过程中,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设计以汉诺塔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掌握递归思想和数学归纳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让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独立解决汉诺塔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汉诺塔问题背景介绍:- 汉诺塔问题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汉诺塔问题的基本规则;- 汉诺塔问题与数学归纳法的关系。
2. 汉诺塔问题的数学原理:- 递归思想及其在汉诺塔问题中的应用;-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概念及运用;- 汉诺塔问题解法与数学公式推导。
3. 汉诺塔问题实践操作:- 编写程序解决汉诺塔问题;- 小组合作探讨汉诺塔问题的优化解法;- 分析汉诺塔问题在不同条件下的解法及规律。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具体教学大纲如下:1. 引言与背景介绍(1课时);2. 汉诺塔问题的数学原理(2课时);3. 汉诺塔问题实践操作(2课时);4. 拓展与提高(1课时)。
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旨在帮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掌握汉诺塔问题的解法及其数学原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hannoi塔java课程设计
hannoi塔 java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Java初学者通过学习Hanoi塔的算法实现,掌握基本的Java编程语法、面向对象编程思想,以及常用的数据结构。
在知识目标上,学生需要了解Hanoi塔问题的背景和算法原理,熟悉Java的基本语法、类和对象的概念,掌握常用的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等。
在技能目标上,学生能够运用Java编写简单的程序,独立解决Hanoi塔问题,提高编程实践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学生通过克服编程过程中的困难,培养解决问题的信心和毅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Hanoi塔问题的引入、Java基本语法、面向对象编程、数据结构等。
首先,介绍Hanoi塔问题的背景和算法原理,使学生了解问题求解的过程。
其次,通过讲解Java基本语法,让学生掌握编程的基本元素,如变量、运算符、控制结构等。
然后,引入面向对象编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类和对象的关系,掌握构造方法、封装、继承等编程技巧。
最后,讲解常用的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等,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问题引入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时,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编写代码,提高编程实践能力。
此外,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团队项目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提供以下教学资源:教材《Java编程基础》、参考书《Java核心技术》、多媒体教学课件、在线编程练习平台、实验设备等。
教材和参考书将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多媒体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在线编程练习平台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实验设备则为学生的实验操作提供支持。
通过这些教学资源,学生将能够全面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号:200840420149课 程 设 计题 目汉诺塔 教 学 院 计算机学院 专 业 计算机 班 级 网络技术姓名 指导教师2010 年 12 月 17 日课程设计任务书2009 ~2010 学年第一学期学生姓名:专业班级:网络技术指导教师:工作部门:计算机学院一、课程设计题目汉诺威塔二、课程设计内容(含技术指标)1.在移动盘子的每一步骤,形象直观地显示各针上的盘子。
2.考虑到学“VC 语言”课程的学生同时学习了“数据结构”课程,所以用灵活的数据结构解决汉诺威塔问题,灵活的处理数据结构中的经典问题。
3.使用VC++,因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去处理数据结构已经是当今的潮流。
三、进度安排1. 初步完成总体设计,搭好框架,确定人机对话的界面,确定函数个数;2. 完成最低要求:实现5层汉诺威塔的调整过程;3.进一步要求:直至实现n=9时的情况。
四、基本要求1.界面友好,函数功能要划分好2.总体设计应画流程图3.程序要加必要的注释4.要提供程序测试方案5.程序一定要经得起测试,宁可功能少一些,也要能运行起来。
教研室主任签名:2010年12 月 17 日目录1、概述 (3)2、设计目的 (4)3、问题分析 (4)4、逻辑设计 (5)5、流程图 (5)6、程序代码: (6)7、程序调试与测试 (9)8、结果分析 (12)9、总结 (13)一、概述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学科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要想编写针对非数值计算问题的高质量程序,就必须要熟练的掌握这门课程设计的知识。
另外,他与计算机其他课程都有密切联系,具有独特的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
拥有《数据结构》这门课程的知识准备,对于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其他课程,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工程的都是有益的。
二、设计目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在教学实践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大型实验,也是对该课程所学理论知识的深化与提高。
因此,要求学生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与制作出具有较复杂的应用系统,并且在实验的基本技能方面进行一次全面的训练。
1.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巩固和应用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程序设计方法,能够较熟练的完成数据结构程序的设计与调试。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数据结构程序员课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于探索、严谨推理、实事求是、有错必改,用时间来检验理论,全方位考虑问题等科学技术人员应具有的素质。
4.提高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额、一丝不苟,对同学团结友爱,协作攻关的基本素质。
5.培养学生从资料文献、科学实验中获得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从别人经验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的悟性,初步培养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
6.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
运用理论去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课程设计能力、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考核。
三、问题分析任务:有三个柱子A, B, C. A柱子上叠放有n个盘子,每个盘子都比它下面的盘子要小一点,可以从上到下用1, 2, ..., n编号。
要求借助柱子B,把柱子A上的所有的盘子移动到柱子C 上。
移动条件为:1、一次只能移一个盘子;2、移动过程中大盘子不能放在小盘子上,只能小盘子放在大盘子上。
分析:首先容易证明,当盘子的个数为n时,移动的次数应等于2^n - 1。
首先把三根柱子按顺序排成品字型,把所有的圆盘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放在柱子A上。
根据圆盘的数量确定柱子的排放顺序:若n为偶数,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摆放A B C;若n为奇数,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摆放A C B。
(1)按顺时针方向把圆盘1从现在的柱子移动到下一根柱子,即当n为偶数时,若圆盘1在柱子A,则把它移动到B;若圆盘1在柱子B,则把它移动到C;若圆盘1在柱子C,则把它移动到A。
(2)接着,把另外两根柱子上可以移动的圆盘移动到新的柱子上。
即把非空柱子上的圆盘移动到空柱子上,当两根柱子都非空时,移动较小的圆盘这一步没有明确规定移动哪个圆盘,你可能以为会有多种可能性,其实不然,可实施的行动是唯一的。
(3)反复进行(1)(2)操作,最后就能按规定完成汉诺塔的移动。
四、逻辑设计这是个递归问题。
主函数很简单,不说了,关键是那个递归函数:这里有四个参数,第一个表示移动的盘子个数,这里可以通过键盘来输入。
(全部移动64个盘子需要的时间很长,千万不要输入太大的数。
)x,y,z表示三根柱子。
注意参数中X,Y,Z的顺序,x表示原来的柱子,y表示在移动过程中中间过度的柱子,而z 标志最后放置的柱子。
下面的调用和这个次序有很大关系。
movedishes(int n,int x,int y,int z){if(n==1)printf(" %d. %c→%c ",i+1,x,z);这个最简单,如果只有一个盘子(n=1),那么只要从x柱子直接移动到z柱子就可以了。
不需要中间以哦的那个其他的盘子。
如果要移动的盘子不止一个,那么就要采取一定的策略。
这个策略就是先把上面的n-1个盘子移动到中间的柱子,也就是y,然后把最地下一个盘子移动到z柱子,然后再把中间柱子y上的盘子通过哦a柱子移动到z柱子上。
else{movedishes(n-1,x,z,y);//把上面的n-1个盘子通过z柱子移动到y柱子上,这样才能把最后一个盘子移动到z柱子上。
printf(" %d. %c→%c ",i+1,x,z); //输出这次移动movedishes(n-1,y,x,z); //然后再把刚才移动出来放在y柱子上的n-1个盘子移动到z柱子上。
}}五、流程图开始输入m(m<=9)输出结果1、是是否继续?2、否结束六、程序代码:#include<stdio.h>int i=0; /*记录每一步为第几步*/void movedishes(int n,int x,int y,int z){if(n==1){printf(" %d. %c→%c ",i+1,x,z);/*输出步骤*/i++;if(i%7==0)/*每行显示七个*/printf("\n");}else{movedishes(n-1,x,z,y);/*把a杆上n-1个盘子设法借助c杆移动到b杆*/printf(" %d. %c→%c ",i+1,x,z);/*输出步骤*/i++;if(i%7==0)printf("\n");movedishes(n-1,y,x,z); /*把b杆上的n-1个盘子借助a杆移动到c杆*/}}main(){int m,j=1;/*m记录需要移动盘子的数目,j记录循环条件*/print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欢迎使用本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printf(" | | |\n");printf(" | | | \n");printf(" | | | \n");printf(" | | | \n");printf(" | | | \n");printf(" a | b | c | \n");printf(" | | | \n");printf(" | | | \n");printf(" | | | \n");printf("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n");while(j==1){printf(" 请输入a上盘子数:\n");scanf("%d",&m);printf(" 移动顺序:\n");movedishes(m,'a','b','c');printf("\n 是否继续:\n1.是\n2.否\n");scanf("%d",&j);while(j!=1&&j!=2){printf("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printf("\n 是否继续:\n1.是\n2.否\n");scanf("%d",&j);}i=0;/*每次计算完重新置1*/}printf(" 谢谢使用,再见!\n");}七、程序调试与测试1、程序调试1)使用Microsoft visual c++ 编辑软件进行源程序的编写。
2)使用Microsoft visual c++软件进行编译,步骤:单击“组建”选择“编译”。
3)使用Microsoft visual c++运行程序并调试,步骤:单击“组建”选择“执行”。
2、运行及程序界面1)编辑程序界面图(一)图(二)图(三)2)执行程序及运行后界面图(一)图(二)3、运行过程图(一)八、结果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欢迎使用本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a |b |c || | || | ||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请输入a上盘子数:6移动顺序:1. a→b2. a→c3. b→c4. a→b5. c→a6. c→b7. a→b8. a→c 9. b→c 10. b→a 11. c→a 12. b→c 13. a→b 14. a→c15. b→c 16. a→b 17. c→a 18. c→b 19. a→b 20. c→a 21. b→c22. b→a 23. c→a 24. c→b 25. a→b 26. a→c 27. b→c 28. a→b29. c→a 30. c→b 31. a→b 32. a→c 33. b→c 34. b→a 35. c→a36. b→c 37. a→b 38. a→c 39. b→c 40. b→a 41. c→a 42. c→b43. a→b 44. c→a 45. b→c 46. b→a 47. c→a 48. b→c 49. a→b50. a→c 51. b→c 52. a→b 53. c→a 54. c→b 55. a→b 56. a→c57. b→c 58. b→a 59. c→a 60. b→c 61. a→b 62. a→c 63. b→c是否继续:1.是2.否请输入a上盘子数:8移动顺序:1. a→b2. a→c3. b→c4. a→b5. c→a6. c→b7. a→b8. a→c 9. b→c 10. b→a 11. c→a 12. b→c 13. a→b 14. a→c15. b→c 16. a→b 17. c→a 18. c→b 19. a→b 20. c→a 21. b→c22. b→a 23. c→a 24. c→b 25. a→b 26. a→c 27. b→c 28. a→b29. c→a 30. c→b 31. a→b 32. a→c 33. b→c 34. b→a 35. c→a36. b→c 37. a→b 38. a→c 39. b→c 40. b→a 41. c→a 42. c→b43. a→b 44. c→a 45. b→c 46. b→a 47. c→a 48. b→c 49. a→b50. a→c 51. b→c 52. a→b 53. c→a 54. c→b 55. a→b 56. a→c57. b→c 58. b→a 59. c→a 60. b→c 61. a→b 62. a→c 63. b→c64. a→b 65. c→a 66. c→b 67. a→b 68. c→a 69. b→c 70. b→a71. c→a 72. c→b 73. a→b 74. a→c 75. b→c 76. a→b 77. c→a78. c→b 79. a→b 80. c→a 81. b→c 82. b→a 83. c→a 84. b→c85. a→b 86. a→c 87. b→c 88. b→a 89. c→a 90. c→b 91. a→b92. c→a 93. b→c 94. b→a 95. c→a 96. c→b 97. a→b 98. a→c99. b→c 100. a→b 101. c→a 102. c→b 103. a→b 104. a→c 105. b→c106. b→a 107. c→a 108. b→c 109. a→b 110. a→c 111. b→c 112. a→b113. c→a 114. c→b 115. a→b 116. c→a 117. b→c 118. b→a 119. c→a120. c→b 121. a→b 122. a→c 123. b→c 124. a→b 125. c→a 126. c→b127. a→b 128. a→c 129. b→c 130. b→a 131. c→a 132. b→c 133. a→b134. a→c 135. b→c 136. b→a 137. c→a 138. c→b 139. a→b 140. c→a141. b→c 142. b→a 143. c→a 144. b→c 145. a→b 146. a→c 147. b→c148. a→b 149. c→a 150. c→b 151. a→b 152. a→c 153. b→c 154. b→a155. c→a 156. b→c 157. a→b 158. a→c 159. b→c 160. b→a 161. c→a162. c→b 163. a→b 164. c→a 165. b→c 166. b→a 167. c→a 168. c→b169. a→b 170. a→c 171. b→c 172. a→b 173. c→a 174. c→b 175. a→b176. c→a 177. b→c 178. b→a 179. c→a 180. b→c 181. a→b 182. a→c183. b→c 184. b→a 185. c→a 186. c→b 187. a→b 188. c→a 189. b→c190. b→a 191. c→a 192. b→c 193. a→b 194. a→c 195. b→c 196. a→b197. c→a 198. c→b 199. a→b 200. a→c 201. b→c 202. b→a 203. c→a204. b→c 205. a→b 206. a→c 207. b→c 208. a→b 209. c→a 210. c→b211. a→b 212. c→a 213. b→c 214. b→a 215. c→a 216. c→b 217. a→b218. a→c 219. b→c 220. a→b 221. c→a 222. c→b 223. a→b 224. a→c225. b→c 226. b→a 227. c→a 228. b→c 229. a→b 230. a→c 231. b→c232. b→a 233. c→a 234. c→b 235. a→b 236. c→a 237. b→c 238. b→a239. c→a 240. b→c 241. a→b 242. a→c 243. b→c 244. a→b 245. c→a246. c→b 247. a→b 248. a→c 249. b→c 250. b→a 251. c→a 252. b→c253. a→b 254. a→c 255. b→c是否继续:1.是2.否谢谢使用,再见!九、总结C语言是一种强有力的语言,一项实用性很强的技术,它拥有很多算法便于我们根据个人的需要灵活的编制高级语言程序,随心所欲地控制程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