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型人格障碍文献笔记(中文)

合集下载

自恋型人格障碍(NPD)成因及治疗

自恋型人格障碍(NPD)成因及治疗

Kohut(自体心理学)认为NPD者乃在成长过程中的表现得 不到父母亲的肯定与鼓励,或是在另一方面,其父母亲未 能给予其理想的形象,使其人生失去了足够的企图心及理 想形象,在长大后不断地追寻它 。
2气质
Kemberg认为,具有过多的先天攻击性使个体偏向于具有 NPD特征,因为攻击性强的人有大量的攻击驱力需要得到 调和。
内部驱使: 渴望成为被 关注与赞美, 歪曲正碓的 认知(价值观)
外部驱使: 过度被关注与赞美, 形成错误的认知(标准)
治疗

1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要求患者的人格中具有观察性的成分,可以 配合治疗师承担治疗工作。 这种疗法就是要让自我不断与被压抑的人格欲望和对童年 欲望的防御性反应接触。 治疗师将提供一个现实的自我,帮助患者忍受愿望的延迟 满足,忍受由此而来的焦虑。随着患者将治疗师的品质内 化,患者的现实自我逐渐获得对于童年欲望的支配能力。
2传统疗法-认知治疗
Johnson认为,成功的NPD治疗包括
推崇健康的自恋, 接受自己偶尔变得脆弱、能力有限、贫困、有依赖性和意志薄弱, 要求能够消除不可避免的抑郁状态,把自以为是的一面和脆弱的 一面结合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自恋者从利用他人来维持错误的自我转向 利用他人来发现真实的自我。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的任务 就是让病人接近真实的自我并促进其真实自我的发展。
4渴望得到别人极大的赞赏;
5特权感:无理由地期望获得特殊的待遇或自然符合他们 自己的期望; 6利用他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7缺乏移情能力:不愿意对他人的情感和需要作出反应;
8嫉妒他人或认为他人在嫉妒自己; 9表现出傲慢目中无人的行为或态度。
病因

1父母照料缺乏

自恋型人格障碍文献笔记(中文)

自恋型人格障碍文献笔记(中文)

⾃恋型⼈格障碍⽂献笔记(中⽂)⽂献笔记⾃恋型⼈格障碍(Narcis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的定义vaule:4个体符合以下9条标准的5条以上,并且在各种场合下都表现出固定的⾏为模式:1.先⼊为主的认为⾃⼰应该获得⽆限制的成功、权利、才能、美貌或理想的爱情。

2.认为⾃⼰特别、独⼀⽆⼆,应当且只能被其他同样特别或者地位⾼的⼈理解、伴随。

3.要求过度的赞美。

4.有⼀种理所当然享有⼀切的态度。

5.⼈际交往中对他⼈持⼀种剥削和利⽤的态度。

6.缺乏同情⼼和换位思考的能⼒。

7.经常嫉妒他⼈或认为他⼈嫉妒⾃⼰。

8.表现出傲慢,蔑视他⼈,恩赐他⼈的⾏为和态度。

9.对⾃我的重要性有⼀种宏伟堂皇的感觉。

⾃恋型⼈格障碍在精神分析中的解释(2006)vaule:8⾃恋型⼈格障碍和边缘性⼈格障碍的区别,⾃恋型⼈格障碍和癔症的区别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随后发展的客体关系理论是⾃恋型⼈格障碍最具影响⼒的理论。

弗洛伊德的⾃恋型⼈格理论霍妮对⾃恋⼈格障碍的解释客体关系理论对⾃恋⼈格障碍的解释Kohut对⾃恋型⼈格障碍的解释康伯格对⾃恋⼈格障碍的解释等等。

⾃恋型⼈格障碍的表现、形成和防治(2000)vaule:5案例,张先⽣和20岁年轻⼈。

剖析⾃恋型⼈格障碍的表现特点、从⼩的⽗母教养⽅式以及⾃我塑造。

防治包括预防和矫正两⽅⾯。

⾃恋型⼈格障碍的成因及其治疗(2005)vaule:8⾃恋型⼈格障碍的本质特征是:⾃我夸⼤、需要被⼈羡慕和缺乏移情能⼒。

对⾃恋型⼈格障碍的诊断标准DSM4提出了三点质疑。

⾃恋型⼈格障碍的病因:与家庭的关系较⼤,母亲的情感缺乏安全感,强化孩⼦的错误⾏为来满⾜⽗母的需要。

影响⾃恋型⼈格障碍形成的因素:1.⽓质;2.出⽣顺序;3.性别;4.与⽗母⽣活中重要他⼈的相似性;5.先天才能。

⾃恋型⼈格障碍的治疗:1.传统疗法;2.催眠疗法;3.精神分析疗法;4.夫妻疗法⼤学⽣⾃恋⼈格与⽗母教养⽅式的相关研究(2006)Value:8⽗母教养⽅式评价量表(EMBU)和⾃恋⼈格问卷,显性⾃恋和隐性⾃恋:显性⾃恋者通常开朗、好交际、⾃信并渴望得到他⼈的羡慕,隐性⾃恋者通常⽐较焦虑、抑郁、缺乏满⾜感、容易受到⽣活中创伤性事件的伤害。

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

• P被屡次地“遗弃”,不被关注的体验,促使P更强烈地 去索取爱、索取关注。亦即索取“心理乳汁”欲望更强。 这导致P的行为模式变得非此即彼,“要么得到,要么 得不到”,得到时拼命索取,忽略对方,从不考虑对方 的要求和利益,按照自己的方式,我行我素,一意孤行; 得不到时就“逃”到心理症状中,或“逃跑”---换环境。
• P大哥十几岁就离家住校,二哥与P从小在一起 长大,但二哥整天在外面玩,父亲的爱成了唯一 的爱,虽然少得可怜。P从10岁开始边上学,边 做家务,边给全家人做饭。不管多累,家庭中其 它的成员,很少帮P、关注P。用P的话:“爸爸 整天上班、喝酒;妈妈除了犯病外整天象孩子一 样对我撒娇或躺在床上重复做着某个动作;二哥 总在外面玩,家里总是冷冰冰的……。”因此P 总是感到孤独、寂寞、忧愁。
首次晤谈及心理动力学分析:

P在预约时间相隔12天以后来诊,事先没 有提前告诉D(指心理治疗师,下同),又 是在D下班时来诊,而D利用自己的休息时 间接待P。按理P要说对不起,并感谢D休 息时间接待她,但P什么也没说。说明P不 能理解或感觉到别人也是一个人,也有自 己的需求,P不能理解、尊重别人的要求和 利益,这是P心理发育不成熟的一种表现。

在P的人格结构中,P有很强的本我,较 弱的超我,非常弱的自我。 • P常用的主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无所不能、 外射、内射、退行和合理化等。

在十次以后的治疗中,病人的情感表现占统治地位 的负性移情是“遗弃焦虑”和“分离焦虑”。因为P在成 长的过程中类似的经历被一再的“重演”:[1]父亲嗜酒 越烈,P得到的爱和关注越少,幻想中二哥的爱又被 新来的二嫂夺走,于是,唤起口欲期被遗弃的感觉, 在二哥结婚当天离家出走。[2]P念护校期间在姑姑家 住,姑姑因为其付了学费而像奴隶似地使唤P,因姑 父曾偷着给P好吃的和钱引起姑的猜疑,姑父再也不 敢管P,尚未毕业P就不得不搬走,再次体验被遗弃。

自恋型人格障碍分析

自恋型人格障碍分析

自恋性人格障碍分析概述:在对自恋的研究中,精神病学大师和精神分析学始祖弗洛伊德(Freud)首次较系统地论述了自恋的问题。

在他著名的论文“论自恋”中对自恋的起源、本质、表现形式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分别作了说明,并以此构成他性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论文里,Freud认为自恋是一种未区分的精神能量,来源于力比多(Libido),最初是用于自我及养育自己的女人,这被他称之为原始的自恋。

原始的自恋被他假定为见于每一个人。

在原始自恋里,孩子爱养育自己的女人是将其当作自己的一体来爱的,孩子尚没有能力将养育自己的女人独立开来,但这也为以后爱一个独立于自己的个体打下了基础。

弗洛伊德认为,人首先将爱的力必多投向自己,随后健康发展,将其投向客体。

如果投向客体的爱遭受挫折,这种朝向外的爱会折返回自我,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继发性自恋,亦即临床上的病理性自恋。

这类人在以后爱的选择中,不是以他者为模型,而是以自我为模型,他们明显地将自我或自我理想作为爱的对象,这其中极端的例子为同性恋者。

1968年,美国心理分析学会定义自恋为:“一种心理的兴趣集中在在自身的注意力”。

[4]近三十多年来,有关自恋及自恋障碍的文章汗牛充栋,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为自体心理学(self-Psychology), 其创始人海因茨·科胡特(Heinz.kohut) 的贡献最为卓著。

他发现这类病人与客体显现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称之为自体客体关系。

自体客体(selfobject)是一种特殊的客体类型,它不能与自身加以区分,最重要的是,自体客体是用来服务于自恋的功能以保持由于创伤,损害或侵犯导致的发展过程中自恋的失衡[8]。

在这类病人中,他们将他人潜意识地作为一个自体客体, 这样, 控制他人就象控制自己的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一样。

因而这样的一类人进入治疗,也将这样的客体关系带入治疗场所。

科胡特认为,这种对理想化客体强烈的依赖是由于病人希望以此来代替自身缺失的那部分精神结构。

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
3.对赞美的无限需求是就是通过他人的赞美来证实自己是无所不能的。
4.共情缺乏。这是丧失了一种与他人“同甘共苦”的现象。他们即便理解一些人,这种理解和体验他人是他 人当作自己或自己的一部分。总之他们永远离不开自己“想问题或体验问题”。他们对他人的赞美其实就是通过 客体当作自己来满足自己的自恋。
注意事项
病症成因
关于自恋性人格障碍的成因,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解释是这样的:患者无法把自己本能的心理力量投注到外 界的某一客体上,该力量滞留在内部,便形成了自恋。现代客体关系理论认为,自恋性人格障碍者的特点是“以 自我为客体”,通俗地说,就是“你我不分、他我不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患者在早年的经历中体验过 人际关系上的创伤,如与父母长期分离、父母关系不和或者父母对其态度过于粗暴或过于溺爱等等。有这样一些 经历,使得患者觉得自己爱自己才是安全的、理所应当的。
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常有普遍性的人际关系;他们的抑郁情绪、人际困难或不切实际的目标可能影响工作。 但另一方面,他们对功利的追逐也可能使他们获得较高的工作成就。
表现特征
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诊断,目前尚无完全一致的标准。一般认为其特征主要如下: 1.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尽管不一定当即表露出来)。 2.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 3.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希望受人特别。 4.坚信他的问题是世上独有的,不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了解。 5.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爱情有非份的幻想。 6.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 7.渴望持久的与赞美。 8.缺乏同情心。 9.有很强的嫉妒心。 10.亲密关系困难,(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等)。
概念介绍
在实际中,他们稍不如意,就又体会到自我无价值感。他们幻想自己很有成就,自己拥有权力、聪明和美貌, 遇到比他们更成功的人就产生强烈嫉妒心。他们的自尊很脆弱,过分关心别人的评价,要求别人持续的注意和赞 美;对批评则感到内心的愤怒和羞辱,但外表以冷淡和无动于衷的反应来掩饰。他们不能理解别人的细微感情, 缺乏将心比心的共感性,因此人际关系常出现问题。这种人常有特权感,期望自己能够得到特殊的待遇,其友谊 多是从利益出发的。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识别与应对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识别与应对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识别与应对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NPD)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其核心特征包括对自己过度的自我关注、强烈的优越感以及缺乏同理心。

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理解和应对方法对社会、家庭和个人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探讨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识别、表现特征,以及应对策略。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定义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持久的自我中心、夸大的自我重要性以及强烈的渴望得到他人赞美为特征的心理状态。

患者通常表现出对他人的忽视,并且在受到批评或被拒绝时容易表现出愤怒或沮丧。

尽管这些个人在外表上可能看起来充满自信,但内心深处他们往往极度脆弱,容易受到挫折。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识别自恋型人格障碍需要分析其主要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对自身重要性的夸大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常常认为自己是特别和独特的,与众不同。

他们可能在社交场合中极力强调自己的成就,并认为只有其他同样重要的人士才能理解他们。

2. 渴望过度的赞美与关注这些人对于他人给予他们的关注和赞美有着极大的需求,他们常常通过各种方式来吸引周围人的目光,如夸大自己的成就或不断进行炫耀。

3. 人际关系中的利用倾向患者在建立或维持人际关系时,往往出于个人利益出发,而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这种使用他人的行为使得他们的人际关系往往是单向的,缺乏真正的情感联系。

4. 缺乏同理心自恋者对于他人的情感和需求缺乏敏感性,他们很难理解或关心他人的痛苦、喜悦或期望。

无论是社交互动还是工作关系,他们难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5. 对批评的敏感性虽然在外表上表现得很坚强,但自恋者其实对批评极为敏感。

如果收到负面反馈,他们可能表现出愤怒、羞辱或甚至采取报复措施,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成因了解自恋型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这类问题。

现有研究认为,自恋型人格障碍可能源于多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影响以及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什么是自恋型人格障碍

什么是自恋型人格障碍

什么是自恋型人格障碍文:张帆远航(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自恋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在许多方面与戏剧性人格的表现相似,如情感戏剧化,有时还喜欢挑逗。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戏剧型人格的人外向,热情,而自恋型人格的人却内向、冷漠。

自恋型的人过分看重自己,对权利与理想式的爱情有非分幻想。

他们渴望引人注目,对批评极为敏感。

在人际交往中,这种人很难表现出同情心。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表现特征1、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尽管不一定表现出来)。

2、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

3、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词,希望受人关注。

4、坚信关注的问题是世上独有的,不能被某些特殊人物了解。

5、对无限的成功、权利、荣誉、美丽或理想爱情有过分的幻想。

6、认为自己享用他人没有的特权。

7、渴望持久的关注和赞美。

8、缺乏同情心。

9、有很强的嫉妒心。

若出现上述五项,应当重视,及时调整思维模式或接受心理咨询。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自我中心特点大多表现为自我重视,夸大,缺乏同情心,对别人的评价过分敏等。

他们一听到别人的赞美之辞就沾沾自喜,反之,则会暴跳如雷。

他们对别人的才智十分嫉妒,有一种“我不好,也不让你好”的心理。

在和别人相处时,很少能设身处地理解别人的情感需要。

由于缺乏同情心,所以人际关系很糟,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的心情,加之他有不切实际的目标,容易在各方面遭受失败。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成因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通常在童年时期受到过多关注和无原则的赞赏,同时又很少承担责任,很少受到批评与挫折。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最根本的动机是得到他人的赞赏与爱,然而,因为他们对他人的冷漠和藐视,而常常被他人所拒绝。

这恰好是他们害怕得到的恐惧的后果。

第25讲:自恋性人格障碍

第25讲:自恋性人格障碍

第25讲:自恋型人格障碍曾氏语录:正常的心理生活发展的特征是自体与自体客体关系本质的概念,而不是自体抛弃自体客体的过程。

我们不能用爱之客体取代自体客体或从自恋过渡到客体爱等等这些观点来理解此一进展过程。

下面我们看看在科胡特的疾病的分类学里面自恋的精神病病理学包括哪些类型?主要是以下4个疾病的类型,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对照看看自己是属于哪个类型的自恋型障碍?我自己也对自己的自恋做了一些归类,但是具体是哪一个我以后有时间悄悄的告诉大家。

第一个自恋的病理疾患叫做自恋型的人格疾患。

这个是比较重的,他的问题已经在人格这样比较深的或者是具有结构性的层面了,它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已抑郁;第二、对微不足道的事情过度敏感;第三、有疑病的抱怨;第四、缺乏生活风趣。

我们每一个都稍微过一过,第一个是抑郁,在中国有8%-15%的人曾经得过抑郁症或者是正在患抑郁症。

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抑郁症病人,他已经成了抑郁这个疾病的代言人,具体是谁我们就不说了。

他就是经常的让自己在某一个阶段处于抑郁的状态,我们对抑郁的自体心理学的解释就是他的力比多或攻击性过多的指向自己,而过少的指向外界或者是他人。

如果再简单说一下抑郁的状态实际上就是自己跟自己玩多了就必然会抑郁,那么治疗抑郁症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这个人把力比多和攻击性投向到客体关系中间,这样他就没有抑郁的动力。

第二就是对微不足道的事情过度敏感。

外面有一点点风吹草动在他内心里面就掀起了滔天巨浪。

大家可以看得出来这种人的情绪状况是被外界的一些小事情有非常大的调整。

第三就是疑病。

这些人总是怀疑自己得了某种不可治愈的疾病,外面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有的来访者会说我得了一种现代的任何高科技设备都不可能检测出来的疾病。

那么大家可以听得出来,这是在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吹牛。

第四个就是缺乏生活风趣。

这种人在生活中间有可能没有愉悦自己或者是愉悦他人的爱好。

在人际关系中,主要是利用别人为前提或者说为交往的条件而缺少一些非功利的在人际关系中获得纯粹的快乐的愿望,刚才所说的都是自恋型人格疾患的临床表现形式。

自恋型人格障碍及治疗

自恋型人格障碍及治疗

目录自恋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自恋型人格障碍(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谢谢!———薛俊峰)这是一个特殊的人群。

他们看起来无所不能,无所不通。

自恋性人格障碍者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嫉妒,他们无法忍受身边人比自己强。

他们会含蓄地说:我认为这件事情…… 其实他们这种含蓄的背后就是“我认为这件事情必须……”这种人格具有如下特点:1、无所不能。

2、喜欢被赞美,对赞美有无穷的乐趣。

3、他们有比较强的工作能力,他们在人群中有比较好的评价。

4、他们与人很难建立起亲密的关系,他们没有能力与他人产生共情。

他们看一切事物都“离不开自己”,外界的任何事物,都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情感体验。

5、他们的个人素质比较好(如智商和漂亮的外表)。

自恋性人格多形成于成年的早期,在临床上符合下列五条就可诊断为自恋性人格:1、对自身有无所不能的感觉。

他们作了一点成绩后总认为自己的就是最优秀的。

2、他们沉迷在无穷的成功,权力,才气,美丽的爱情幻想中。

3、他们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他们认为自己有高贵的血统,他们认为自己的这些独一无二的“能力”只有少部分高地位的人才能理解。

4、对赞美成瘾,听不进反面的话。

5、有特权者的感觉。

他们无缘故地期待着他人对自己应该有特殊的照顾。

他们不顾他人的利益,只顾“只要我快乐”,是人际关系的冒险者。

他们认为“任何人都得围着我转”,在人群里稍有一些“冷落”就会敌视他人。

6、缺乏共情的能力。

这似乎是几乎所有自恋性人格障碍者的共性。

他们看起来有些时候挺理解人,但他们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平等的互动关系。

他们可能嘴上最多的是平等,但实际的表现就是“对别人是马克思主义的要求,对自己是自由主义”。

7、常常嫉妒他人和相信他人嫉妒自己。

8、表现一种高傲自大的行为或态度。

他们是完全生活在“自己”里的人,他们无法真正理解身边人,他们眼里的任何事物都与“自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外在的一切都与自己有关系。

a、潜意识里将外在的客体当作一个从属于自己的个体,当作自己身份的一部分。

自恋人格障碍

自恋人格障碍

为了让大家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更加了解和认识,小编翻阅了一些资料,在历史上最著名的自恋人格障碍者就是——拿破仑。

拿破仑,法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与亚历山大、恺撒齐名的军事天才。

他是一位极度自信甚至自恋的人,不管在爱情方面还是在战争方面,他都有种发自内心的高度自恋。

由于自信与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率领的军队赢得了大部分战役的胜利,不过,他的自恋又让他兵败滑铁卢,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拿破仑的自恋型人格障碍分析自恋一词在英文中为narcissism,直译成汉语是水仙花的意思。

这来自一个凄美的古希腊神话:美少年纳西斯(Narcissus)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便爱上了自己,每天茶饭不思,憔悴而死,变成了一朵花,后人称之为水仙花。

精神病学家、临床心理学家借用这个词,用以描绘一个人爱上自己的现象。

拿破仑是一个典型的自恋型人格障碍者。

这使得他在为人处世时,盲目自信,为所欲为,并完全按自我意志行事,丝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拿破仑的疯狂自恋使他陷入盲目自信的泥潭,分不清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梦想意志可以战胜一切。

拿破仑在自己的生涯中,曾有许多亲朋好友都力劝他不要那么以自我为中心,但他一概置之不理,甚至不惜与其中的一些人决裂。

行为表现:拿破仑成也自信,败也自信。

他用自己一生的兴衰告诉人们:过分的自信可以导致自恋。

而自恋会使人贪婪得不知天高地厚。

拿破仑是一个被自信惯坏了的孩子。

他不明白成功可以使人变得自信,也可以使人变得自负,众望所归随时都可能变成众矢之的。

所以,对于自己的屡屡得手,拿破仑没有丝毫的危机意识,有的只是冲击意识。

其结果就是,他战胜他人的次数越多,输给自我的机会就越大。

拿破仑虽曾建立赫赫战功,可他在历史上的最后记忆,却是“滑铁卢”败绩。

拿破仑一生最大的悲哀就是他打了太多的胜仗,这使他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战争赌徒。

拿破仑虽曾赢得好不痛快,最后却输得一干二净。

这都是因为他太自恋了。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典型特征就是:难以和任何人建立真正的关系,他们的内心世界中只有自己,而且有些偏执地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好的。

自恋型人格障碍精神分析学的解释和治疗

自恋型人格障碍精神分析学的解释和治疗

作者单位:524023广东医学院心理咨询中心[第一作者简介]亢莉(1968-),女,硕士研究生毕业,业务专长:心理咨询研究·综述·自恋型人格障碍精神分析学的解释和治疗亢莉【摘要】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对自我的过分关注以及对他人缺乏感情。

西格蒙多·弗洛依德的经典精神分析学理论主张自恋源于力比多,其观点未能给这种人格障碍以明晰的解释,也未提出适宜的治疗方法。

精神分析现代最重要的发展--客体关系理论则对自恋的矫治作出了显著贡献。

该理论认为早期关系模式的危机是形成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关键因素。

客体关系学家提出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围绕着“镜映移情”与“理想化移情”展开。

【关键词】自恋型人格障碍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镜映移情理想化移情自恋型人格障碍是D S M-I V(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统计手册第四版)所设立的一种人格障碍的诊断类别,在之前的一些诊断系统如C C M D-2-R诊断系统中,自恋型人格障碍都只列在其它人格障碍中,只有名称无诊断标准。

自二十世纪初期到六、七十年代,自恋型人格障碍这个领域几乎一直由弗洛依德独领风骚,但是弗洛依德对自恋问题的解释和治疗存在着相当的局限性。

精神分析学派近几十年新发展出的客体关系理论则弥补了经典精神分析的不足,成为有关自恋型人格障碍最具影响力的理论。

1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特征1898年和1899年,精神病学家、性学家艾理士和纳克最早开始借用“n a r c i s s i s m”这个词来概括病理性自恋。

[1]1968年,美国精神分析学会将自恋定义为“一种心理的兴趣集中在自身”的病理现象。

[2]而根据D S M-I V,自恋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以下九个特征有一种夸大的自我重要感和自我成就感。

对个人的成功、权力、财富、美貌、爱情等有很高的幻想。

认为自己很特殊,只能被一些特殊的或有一定地位身份的人所理解。

不断地需要别人的赞美。

认为自己享有特权,应当享受特殊的待遇,喜欢支配别人。

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表现、原因和矫治摘要近些年来,许多心理学家致力于将基础的人格理论和人格障碍研究相结合的工作。

文章主要介绍了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探讨了其造成的原因,以及讨论了矫治的要点。

关键词人格障碍自恋表现原因矫治1 引言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床意义”[1]。

Wiggins 和 Pincus(1989)发表了第一篇考察FFM 与 APA 中定义的人格障碍之间关系的研究性文章[2]。

之后类似的研究还有很多,大部分都是采用各类人格障碍的标准样本类型和独立的测评方法来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

这些研究努力的基本假设就是:人格障碍可以看作是在一般人格维度上特定的不适应或极端情况。

[3]2 表现自 2000年元月 ,同济医学院附属精神病院心理科收治了采用 DS M—Ⅳ多轴诊断系统诊断的近50例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住院病人 ,门诊病人。

其中住院病人分为20例 ,余为门诊病人。

在几年的临床实践中 ,心理学家们深刻地体验了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表现。

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一般较服从院规 ,对人礼貌 ,在医护人员中留有好印象。

在小组治疗中表现积极 ,呈现很好的领悟。

或者不参加小组治疗以示自己的特殊。

他们向专家型高学历治疗师靠近 ,对年轻的或低学历的治疗师表示轻蔑。

他们通常要求特殊的照料 ,比如要求选择一个安静的便于学习的病房 ,或是选择认为素质高的同室病友。

他们在治疗早期因为理想化移情病情通常戏剧化好转 ,治疗中他们难以表达负性移情 ,常以病情加重或周末回家时与家人的人际冲突来表达他们的攻击性。

他们害怕体验负性情感 ,因为体验愤怒也使他们看见了自体的瑕癖。

他们无时不刻不用无所不能的盔甲武装自己 ,恐惧蒙羞。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识别与应对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识别与应对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识别与应对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NPD)是一种以对自我价值的夸大、需要他人钦佩及缺乏同理心为特征的人格障碍。

本文将深入探讨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识别、表现及其应对措施。

一、自恋型人格的定义自恋型人格障碍是指个体在思维、情感和行为上表现出一种持久的、自我中心化的模式。

这一障碍在成人中较为常见,且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的定义,自恋型人格障碍通常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对自我重要性夸大的表现,例如夸耀成就或能力。

强烈需要他人的钦佩和认可。

对批评或拒绝的强烈反应(例如生气或沮丧)。

缺乏同理心,不关心他人的需要或感受。

利用他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通常将自己视为特殊或独一无二,只能被其他特殊人物理解。

这些特征使得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在社交和工作环境中面临诸多挑战。

二、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识别识别自恋型人格障碍通常需要专业的培训和评估,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些显著的行为和特征来进行初步判断。

1. 夸大自我形象自恋者往往会对自己的成就、才能、外貌等进行夸大。

他们希望他人能够始终给予他们高度评价。

这种夸大的自我形象常常以“我是最好的”或“只有我最懂这个”为表现。

2. 渴望关注与钦佩自恋者普遍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他们在社交场合往往试图成为焦点,过度分享自己的成功故事,甚至不惜贬低他人来提高自己的位置。

3. 缺乏同理心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他们在面对他人情绪时表现出明显的冷漠,无法感受到他人的痛苦或快乐。

这种缺乏同理心使他们在人际关系中形成一定的疏远。

4. 极度敏感于批评尽管他们表现得自信满满,但实际上,他们对负面反馈极为敏感。

任何形式的批评都可能引发强烈的愤怒或防御反应,甚至导致冲突。

5. 利用他人实现目标自恋者往往把周围的人视为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而非独立的人。

他们可能会利用朋友、家人或同事来达成某种利益,而不顾他人的感受或者需求。

从特朗普的自恋说自恋型人格障碍

从特朗普的自恋说自恋型人格障碍

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不断爆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出格言行,大嘴—从赌场、牛排★惊人的自恋1999年夏天,在特朗普父•加德纳看来,特朗普的“惊人的自恋”。

自恋被认为是过分的自爱、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说,一些精神健康专家认为特朗普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

根据《今日心理学》杂志的介绍,一般此类人格具有以下特征:行为夸大,缺乏对其他人的同理心或是尊重心。

相信自己超凡脱俗,或者理应得到特殊对待。

寻求过度的崇拜和关注,无法接受批评或失败。

但也有不同的声音。

《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的作者之一艾伦•弗朗斯认为:大多数业余的心理医师都错把特朗普诊断为“自恋型人格障碍”。

也许他的确是极端自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患有心理疾病。

因为他并没有遭受到这种疾病带来的痛苦和损伤,所以也不能被诊断为精神紊乱。

★特朗普的精神分析美国《大西洋月刊》刊载了《唐纳德•特朗普的心理》一文。

文章以最简单的性格五要素,如外向、神经质、有责任感、亲和力、开放等,对特朗普和其他美国总统进行了对比。

得出的结论是:特朗普在亲和力上的得分极低,这意味着他不是温柔谦逊、善解人意、关照他人,却十分具有攻击性。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认为,自恋、攻击性倾向,就像一个硬币的两个面,须臾不能分离。

自恋,沉湎于自己的无限成功、权利、才华、美丽或理想爱情的先占观念,使自己和他人相处时,极具有攻击性。

这在特朗普的早年生活中就有证可查。

据上世纪80年代负责曼哈顿特朗普大厦工程建设的副总裁芭芭拉•蕾丝讲,特朗普性格的情感核心就是愤怒:“说到愤怒,那肯定是真的。

他并不做假。

”“他容易发火是事实,这是他的性格。

”其实,这种进攻性早在特朗普小时候就埋下了种子。

父亲从小教育他要有危机感以及随时准备应对残酷环境的心态。

特朗普的父亲拥有大量房产,他偶尔会带孩子们去“视察”自己的产业。

特朗普在《跛脚的美国》中回忆道,“他会带着我到处跑,在布鲁克林那些难搞的地段收回一笔笔的小租金。

”“当房东必须得够强硬。

《不被支配:自恋人格的识别与反制》随笔

《不被支配:自恋人格的识别与反制》随笔

《不被支配:自恋人格的识别与反制》读书笔记目录一、内容描述 (1)1. 书籍简介 (2)2. 研究背景与意义 (3)二、自恋人格的定义与特征 (4)1. 自恋人格的定义 (5)2. 自恋人格的特征 (6)三、自恋人格的识别 (7)1. 自恋人格的典型表现 (8)2. 自恋人格的识别方法 (9)四、自恋人格的负面影响 (11)1. 对他人的影响 (12)2. 对自己的影响 (13)五、如何反制自恋人格 (14)1. 增强自我意识 (15)2. 学会与他人建立健康的关系 (17)六、结论 (17)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19)2.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20)一、内容描述《不被支配:自恋人格的识别与反制》是一本深入剖析自恋人格的书籍,其读书笔记主要围绕对自恋人格的理解以及如何应对这样的人展开。

在阅读本书后,我对书中丰富的内容进行了详细归纳和总结。

本读书笔记第一部分,将详细描绘书籍内容的核心要点。

在书籍的开头部分,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例子和深入的分析,帮助读者理解自恋人格的特点和行为模式。

书中清晰地定义了自恋人格的概念,并详细阐述了他们的行为表现,如自我中心、过度自负、缺乏同理心等。

作者还探讨了自恋人格形成的心理和社会因素,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背景知识。

书中重点介绍了如何识别自恋人格,作者通过列举常见的行为迹象和特征,帮助读者识别身边可能存在的自恋人格。

还介绍了如何通过观察和沟通来进一步确认判断,使读者在识别自恋人格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应对自恋人格的部分,作者提出了许多实用的建议和策略。

强调了理解和接纳的重要性,倡导以宽容和同理心的态度来处理与自恋人格的关系。

作者提出了具体的反制方法,如建立清晰的界限、避免过度纵容、学会拒绝等。

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处理与自恋人格的关系,也有助于读者自我成长和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书中还涉及了关于如何在团队和组织中应对自恋人格的探讨,作者提出了如何在团队中建立健康的沟通氛围、如何识别和处理团队中的自恋行为等实用建议,为团队管理者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论自恋:导论(一)(弗洛伊德)

论自恋:导论(一)(弗洛伊德)

论自恋:导论(一)(弗洛伊德)论自恋:导论(弗洛伊德)(以上为有声阅读,以下为文本资料)一自恋(narcissism),由临床描述引申而来,于1899年首次被纳克(Paul Nacke)使用,指个体像对待性对象(sexual object)一样的对待自体的一种态度(attitude)。

自恋者自我欣赏、自我抚摸、自我玩弄,直至获得彻底的满足。

达到这种程度后,自恋便具有了性变态(perversion)的性质,因为个体性生活的全部都为它所独占,所以具有我们所研究的性变态的特点。

观察的结果常令精神分析者为之震惊,具有自恋态度的许多人还遭遇了其他障碍,比如赛哲(Sadger)所指出的同性恋(homosexuals)。

此外,自恋应得到的力比多或许有更广泛的表现,它也许会在人类性发展的正常过程中为自己保有一席之地。

精神分析之于神经症者的困难导致了同样的设想,因为这种自恋态度似乎可以限制自恋者使之不易受到影响。

就此而言,自恋不会是性变态,而是对自我保护本能的自我中心(egoism)的补充,可以作为适于所有生物体的标志。

如果我们将“早发性痴呆”(dementia praecox)(克勒佩林,Kraepelin)或“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布洛伊勒,Bleuler)纳入力比多理论的假设之中,我们就会产生研究原生与正常自恋概念的迫切动机。

被我称为“精神偏执症”的病人(paraphrenics)表现出了两个基本特征:妄自尊大和转移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对人和物的兴趣。

由于后一原因,使得他们难以接受精神分析的影响,我们的治疗努力当然也便付之东流,不过,精神偏执狂者对外部世界兴趣的转移尚需做更精确的描述。

同样,癔症患者或强迫性神经症者也会视其病情放弃与现实的关系。

分析表明,他们绝不会中断与人、物的性欲关系,仍在幻想中保持这种关系。

比如,一方面,要么用记忆中想象的东西代替现实客体,要么把想象的东西与现实的客体相混淆;另一方面,他放弃运动神经的初始活动而去实现与其他客体建立联系的目的。

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
梦醉悠影
【期刊名称】《青少年心理健康》
【年(卷),期】2004(003)006
【摘要】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stism)又称自恋癖,自恋一词,取自希腊神话中少年纳喀索斯(Narcissus),他拒绝妇女仙对他的求爱,专注爱恋自己水中的倒影,溺水而死,化为水仙花,意指恋爱自己。

这类人自我专注,感到自负,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自我欣赏,毫不掩饰地期望得到持久的注意和赞美;幻想自己取得巨大的成绩,自以为能力超人,才华横溢,容貌绝伦,爱情专一,具有显示自己的倾向,以便引起人们的注目;情感上冷漠,不关心周围,在遇到批评、失败或失望时表现、自卑和羞惭;在人际关系上表现唯利是图、相互利用、爱走极端或缺乏热情。

由于具有不断增强的自负,故表现为极端的自我中心和自我专注,这类人与戏剧型、边缘型及反社会型等人格往往有重叠。

【总页数】2页(P19-20)
【作者】梦醉悠影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16
【相关文献】
1.论现代社会与日本人的“自我”——关于自恋型人格障碍和抑郁症的临床社会学心理考察 [J], 杉山崇;刘立善
2.自恋型人格障碍 [J],
3.自恋型人格障碍与B群其他类型人格障碍的鉴别诊断 [J], 张天宏;肖泽萍
4.自恋型人格障碍在精神分析中的解释 [J], 王宣;万清祥;晋向东
5.自恋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的演进与问题 [J], 张天宏;肖泽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例自恋型人格倾向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自恋型人格倾向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学法教法研究一例自恋型人格倾向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孟兰兰(山东工商学院山东烟台264005)【摘要】目的:探讨自恋型人格倾向的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方法,为同类案例的咨询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绘画心理治疗、陪伴和面谈的方法进行咨询。

结果:在咨询初期采用绘画心理治疗有效缓解来访者的焦虑情绪,之后运用陪伴、面谈的方法,听他倾诉、与他谈感受,达到了温水泡墙的效果,逐渐完善了他的人格,增加了他对生活的掌控感,提高了自信心。

结论:采用绘画心理治疗、陪伴和面谈的方法对自恋型人格倾向的大学生的人格改善是有效的,同时也说明对于这样的案例需要长程的咨询。

【关键词】自恋人格心理咨询感受【中图分类号】B8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245-02一、来访者一般资料1.人口学资料小松,男,大二学生,独生子,汉族,身高1.74米,身材精瘦、结实,五官端正,无重大躯体疾病病史。

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售货员,家庭经济条件较好。

2.个人成长史从小奶奶去世,由爷爷带大。

小学四年级时,小姑和小姑夫本来一起开公司,后来出现矛盾,小姑夫有一天找人去抄小姑的家,他和小姑及小姑家的哥哥回家后,黑社会的人就坐在客厅,他想保护小姑,就去厨房拿了把菜刀,小姑让他去卧室休息。

他拿菜刀被看到,黑社会的人扬言这个小孩儿不能留,所以家中对他非常保护,每次上学、放学都是爷爷接送,这种情况一直到初中。

这件事对他的潜在影响非常深远。

自述高中时没有好好学习,所以考上大学后非常用功、努力,在校表现非常优秀,参加学生会,经常在校报上发表文章,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他来咨询的原因是失恋了,女友曾说你们家看来条件也不错,以后要是找不到好的就跟你凑合了。

他觉得失恋的原因就是他个子不够高,鼻子长的不好,他对这两点非常介意。

但从咨询师的角度看,他的长相端正,看起来很帅气。

他自述会关注很多别人不会关心的、但是很重要的事情,如大地生产力、熵,这些词非常的生僻,是一般人不会注意的,而他会非常在意,他认为这些都是会在几十年后影响中国发展走向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笔记
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的定义vaule:4
个体符合以下9条标准的5条以上,并且在各种场合下都表现出固定的行为模式:
1.先入为主的认为自己应该获得无限制的成功、权利、才能、美貌或理想的爱情。

2.认为自己特别、独一无二,应当且只能被其他同样特别或者地位高的人理解、伴随。

3.要求过度的赞美。

4.有一种理所当然享有一切的态度。

5.人际交往中对他人持一种剥削和利用的态度。

6.缺乏同情心和换位思考的能力。

7.经常嫉妒他人或认为他人嫉妒自己。

8.表现出傲慢,蔑视他人,恩赐他人的行为和态度。

9.对自我的重要性有一种宏伟堂皇的感觉。

自恋型人格障碍在精神分析中的解释(2006)vaule:8
自恋型人格障碍和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区别,自恋型人格障碍和癔症的区别
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随后发展的客体关系理论是自恋型人格障碍最具影响力的理论。

弗洛伊德的自恋型人格理论
霍妮对自恋人格障碍的解释
客体关系理论对自恋人格障碍的解释
Kohut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解释
康伯格对自恋人格障碍的解释等等。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表现、形成和防治(2000)vaule:5
案例,张先生和20岁年轻人。

剖析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表现特点、从小的父母教养方式以及自我塑造。

防治包括预防和矫正两方面。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成因及其治疗(2005)vaule:8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本质特征是:自我夸大、需要被人羡慕和缺乏移情能力。

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DSM4提出了三点质疑。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病因:与家庭的关系较大,母亲的情感缺乏安全感,强化孩子的错误行为来满足父母的需要。

影响自恋型人格障碍形成的因素:1.气质;2.出生顺序;3.性别;4.与父母生活中重要他人的相似性;5.先天才能。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1.传统疗法;2.催眠疗法;3.精神分析疗法;4.夫妻疗法
大学生自恋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2006)Value:8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恋人格问卷,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显性自恋者通常开朗、好交际、自信并渴望得到他人的羡慕,隐性自恋者通常比较焦虑、抑郁、缺乏满足感、容易受到生活中创伤性事件的伤害。

(从非临床角度研究自恋,将自恋视为人格倾向)
大学生自恋与心理适应的关系(2011)Vaule:8
心理适应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们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使主体和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

自恋可以预测个体心理健康和适应水平以及攻击水平。

工具:自恋人格问卷(NPI)迫选40项,7因素。

儿童自恋人格问卷,本研究采用周晖等人编制的问卷(3因子)。

心理适应问卷采用的是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测量,20项,4因子,
分别为社会适应、应对能力、心理自控力和自信心。

结果:1性别系别的研究差异。

2.自恋与心理适应4因子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自恋内隐观研究(在大学生心目中何为自恋2010)Vaule:6
对378名大学生的自恋内隐观的表征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的自恋人格是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的综合体(自我优越感、自以为是、执拗与坚持、权欲倾向与自卑感)。

在临床领域,自恋常被作为一种人格障碍而列入精神病诊断统计的标准;在非临床领域,则被作为一种长期性的、形式多样的综合性人格结构加以研究。

方法:社会效度法
采用因素分析的额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5因素的自恋模型。

大学生自恋特质与成就动机的关系(2011)Vaule:4
对大学生自恋状况和不同的自恋类型与成就动机的关系进行研究。

自恋人格问卷和成就动机问卷。

结论:不同的自恋类型有着不同的成就动机,可以通过个体的自恋特质来预测其成就动机。

临床层面上,自恋被认为是一种人格障碍;在非临床层面上,自恋是一种综合性的人格结构,是个体对于自身、自身想象以及自身在他人眼中形象的过分专注和沉迷,是一种对于自身重要性的夸大感觉,认为自己比其他人都更为优秀,并相信自己有资格获得特殊权利和待遇。

具体的介绍了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以及两者之间的共同性。

工具:采用的自恋人格问卷是郑涌和黄黎编制的显性和隐性自恋量表;成就动机问卷。

结果:1.调查大学生自恋现状 2.大学生自恋特质和成就动机的相关分析 3.自恋对成就动机的回归分析。

大学生自恋人格特征显著性水平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vaule:3
自编问卷大学生自恋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问卷,检测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显性自恋与隐性自恋:自恋人格的心理学探析(2005)Vaule:9
在临床层面上,自恋被看作是一种人格障碍。

从非临床的领域,自恋是一种长期性的、形式多样化的、综合性的人格构造,是个体对于自身、自身想象以及自身在他人眼中形象的过分专注和沉迷,是一种对于自身重要性的夸大感觉,认为自己比其他人都更为优秀,并相信自己有资格获得特殊权利和待遇。

自恋倒底是健康——不健康的连续体,还是显性和隐性两维度?自编问卷“自恋人格问卷”。

1.显性自恋人格的分析
2.隐性自恋的人格分析
自恋研究进展vaule:10
自恋的概念1898到1994年DSM设立自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临床上的研究和把自恋看做是一种普遍人格特质的研究,自恋人格问卷。

自恋的理论弗洛伊德霍妮客体关系理论kohut
自恋结构NPI和DPNS的关联不大,NPI与心理健康反向相关,而DPNS与心理健康成正相关。

隐性自恋和显性自恋。

连续体。

自恋人格的测评
自恋的机能研究自恋与亲密关系的研究自恋与攻击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