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公开课教案-《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县公开课教案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县公开课教案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漕河镇一小周进良【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过程与方法: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知识与技能(1)通过调制液体来探索液体的性质,并知道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通过调制多种不同浓度的液体,知道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愉快。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积极参与探究身边的科学活动。

【教学重点】:通过调制多种不同浓度的液体知道液体的性质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证明不同的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设计理念】①关注学生的原有认知,把学生的前概念作为教学的起点和增长点。

②指导学生经历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发展探究能力,建构科学概念。

③体现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交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同时注重教学的科学性和自主性的有机结合。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个马铃薯、一个水槽、一个烧杯、蜡烛、木夹子、小勺子、食盐、糖、味精、筷子,教师:烧杯,马铃薯、一定浓度的盐水和清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1、同学们,今天咱们是初次见面,为了让你们了解我,我先来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漕河镇一小,姓周,大家可以叫我——(周老师)。

周老师啊可不简单,我不仅会教科学知识,还是一个魔法师呢!信吗?那我现在就给大家露一手,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马铃薯)这是什么?(生:土豆、洋芋、马铃薯……)师:对,土豆的学名叫马铃薯。

(板书部分课题:马铃薯)下面我将利用这么一个普通的马铃薯给大家变一个魔术,看仔细了:师:这是一杯水,我把它轻轻地放进去。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案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案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材】《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第七课【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了解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过程与方法:1.经历一个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实验探究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1.明白要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假设和不断的实验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一个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1.加热时需注意的安全事项。

2.通过实验来不断证明自己的假设。

【学情分析】学生对物体沉浮的关注,一般只看物体本身,很少会关注到液体的性质,液体对沉浮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意外的发现。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这样的经验。

影响物体的沉浮的因素不仅仅有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密度),而且还有液体的密度。

本课将展开对这一变量的研究,向学生展示一个新的探索项目。

联系本单元的第一课,继续研究物体沉浮的因素。

本课主要研究不同浓度的液体,对马铃薯沉浮的影响。

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可以使学生看到只有在液体中溶解足够多的物质时,马铃薯才能浮起来,渗透了改变液体密度会影响沉浮的概念。

【教学准备】演示实验:一个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味精水。

小组实验:每组一个马铃薯、酒精灯、调羹2个、浓盐水、40克食盐(已包装好)、40克白糖(已包装好)、2只烧杯、一根筷子,打火机和小木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生:马铃薯师:现在我要将它放在这杯水中,你们猜一猜,它会沉还是浮?二、观察马铃薯的沉浮:1.推测马铃薯放人水中是沉还是浮。

2.把马铃薯轻轻放人清水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

3.把马铃薯从清水杯中拿出、擦干,轻轻放人另一个杯子中,观察它的沉浮。

怎样解释马铃薯在不同杯子中的沉浮?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解释马铃薯的沉浮现象?三、观察比较两种液体:1.观察两杯液体有什么不同。

最新科学《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科学《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公开课教学设计

科学《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公开课教学设计------------------------------------------作者xxxx------------------------------------------日期xxxx五年级下册科学《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尤溪县埔头小学严家财教学背景:学科:科学;面向学生:小学生;课前准备:每组一个马铃薯、一个大烧杯、酒精灯、勺子、水、50克食盐、一根搅拌棒。

教材分析:《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第七课。

本单元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在认知发生矛盾冲突及产生问题时引导和驱动的。

本课内容是继“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之后从另一个角度探究影响物体沉浮因素的一课。

本课安排了三个活动:观察马铃薯的沉浮;观察比较两种液体;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从这三个活动内容的安排我们可以看出:这节课使学生经历一个十分典型的“观察-推测-实验-发现-记录”的科学探究过程。

这对学生形成科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是很有帮助的。

本节课中,从学生认知发展冲突及产生问题时引导和驱动教学过程,并让学生经历整个过程。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重要时期,对身边事物充满好奇心,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储备,这对培养他们的积极探索精神和正确思维活动有积极意义。

而且有了一些实验的相关知识,但对于一些实验仪器的使用还不了解,仪器的有序摆放尚未形成习惯。

故在实验时要重点引导。

教法:在教学活动中,我力求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内心所向往的探究活动,融入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分组合作,大胆交流,并根据实际情境和学生特征即兴发挥。

学法: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运用实验验证法、归纳总结法、记录观察结果掌握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了解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②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究未知液体的性质。

③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依据。

教学重点:怎样使马铃薯在清水中浮起来。

教学难点:验证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是有一定浓度的溶液。

教学准备:教师:浓盐水、清水、一个马铃薯、胶头滴管。

学生:每组一个马铃薯、一个大烧杯、酒精灯、木夹子、两把勺子、清水、40克食盐(或200克白糖)、一根搅拌棒。

教学过程:教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

老师这有一杯清水,现在我把乒乓球放进去了,它怎么样了?(浮在水面。

)我把棋子也放进去了,棋子怎么样了?(沉下去了。

)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现象?学生:石头在水中是沉下去的,落叶在水中是漂浮的,泡沫在水中是漂浮的??老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接下来别眨眼,看,这是什么?学生:土豆,马铃薯。

教师:对了,这就是一年四季经常出现在餐桌上大家都熟悉的一种蔬菜——土豆,学名马铃薯。

它可是今天的主角,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就是《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板书: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师:同学们,老师这有一杯300ml的液体,标号1号溶液,如果我将这个马铃薯放进去会怎么样呢?学生1:浮起来。

学生2:沉下去。

??教师:有说浮起来的,有说沉下去了,现在我们就来试一试??看清楚了吗?马铃薯它??(沉下去了。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马铃薯在液体中沉浮的原理。

2.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记录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准备:1.马铃薯2.清水3.盐水4.糖水5.鸡蛋6.透明容器7.测量杯8.实验记录表9.记号笔10.实验报告纸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之前学习过的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情况,例如铅在水中沉、泡沫在油中浮等。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为什么一些物体能在液体中沉下去,而另一些物体却浮起来。

步骤二:实验引导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个透明容器和一些盐水、糖水。

2.实验前先观察一下马铃薯的外观和质地,然后每个小组用测量杯分别往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清水、盐水和糖水。

3.学生将马铃薯放入各个容器中,观察并记录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行为。

4.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填写实验记录表和实验报告纸。

步骤三:实验讨论1.学生合作分享实验结果,比较各组的观察结果以及每组使用的液体。

2.引导学生思考: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为什么有些液体能让马铃薯浮起来,而另一些液体却让它下沉?步骤四:知识解释1.引导学生了解: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是由于马铃薯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2.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高的物体会沉到密度低的液体中,而密度低的物体则会浮起来。

3.解释盐水和糖水的密度高于清水,因此在盐水和糖水中马铃薯会浮起来。

步骤五:总结归纳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原理,并将总结记录在实验报告纸上。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步骤六:实验拓展鼓励学生思考并开展进一步的实验,例如尝试将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进行比较,使用不同密度的液体观察马铃薯的浮沉情况等。

步骤七: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对其他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为下节课做准备。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评估其观察能力和实验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及反思

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及反思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只有水中溶解的物质达到足够的量,这时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2.科学探究: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3.习惯与情感: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证据。

观察细致客观、记录科学及时、数据收集真实准确。

积极思考,小组合作有序而愉快.【教学重点】细致观察事物的微小变化,客观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

通过调制液体的活动,知道液体的性质能够改变马铃薯的沉浮。

【教学难点】通过调制水溶液的活动,感受并理解水溶液中溶质的量与马铃薯沉浮的关系。

一、导入:1.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我们非常熟悉的物体——看看它是什么?(土豆)老师这里有两个烧杯,如果将马铃薯放入其中烧杯中,根据你的经验,会发生什么现象呢?(预设:学生会说沉或者浮,那么让学生说说沉以及浮的理由。

)演示:讲马铃薯放入其中一杯烧杯中,让学生观察马铃薯的沉浮情况。

2.谈话:那下面我们再来观察一下,把马铃薯放入另外一个烧杯中,又会发生什么现象?演示:接着把马铃薯放入另外一个烧杯中,学生仔细观察。

(激发学生思维碰撞)3.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把马铃薯在两个烧杯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这个短暂的小实验可以很好地为下面的实验作了铺垫。

)4.提问:同一个马铃薯在一个杯中沉,在另一杯中浮,你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学生的回答会有很多很杂,把学生的回答引导到液体上去。

强调同一个马铃薯在一个杯中沉,在另一杯中浮。

)5.总结过度:看来问题的焦点,都集中在烧杯中的液体上了。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板书课题)。

二、观察比较两种液体1、谈话:同学们,看来杯子中的两份液体肯定是不同的,我们该怎么区别呢?2、学生交流。

尝:先赞扬,但在不确定安全的情况下这样的水你敢喝吗?如果没有呢?通过这个办法,我们能不能比较出两种液体的不同?闻:可以让学生闻闻看。

教案: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教案: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教案: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原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条件。

2.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液体密度与物体沉浮的关系。

2.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教学准备:1.马铃薯若干、清水、盐水、酒精。

2.电子秤、量筒、烧杯、玻璃棒、镊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物体在液体中为什么会有沉浮现象吗?2.学生回答:因为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不同。

二、实验准备1.教师发放实验材料,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2.教师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实验操作步骤:1.用电子秤称量马铃薯的质量。

2.将马铃薯放入装有清水的烧杯中,观察马铃薯的沉浮情况。

3.将马铃薯放入装有盐水的烧杯中,观察马铃薯的沉浮情况。

4.将马铃薯放入装有酒精的烧杯中,观察马铃薯的沉浮情况。

5.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马铃薯,避免损坏。

2.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不要将液体弄到身上。

3.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器材整理干净。

三、实验操作与观察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观察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情况,并记录数据。

四、数据分析与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学生讨论:为什么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情况不同?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实验心得,交流学习收获。

六、作业布置2.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尝试分析原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了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原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训练。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条件教师演示:将一个马铃薯分别放入清水和盐水中,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能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吗?”对话延伸:教师问:“如果我们想要让马铃薯在清水中上浮,我们该怎么办?”学生可能会回答“增加水的密度”,教师接着问:“怎么增加水的密度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可以加盐”。

教科版科学五下1.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1.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1.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案一. 教材分析《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是教科版科学五下1.7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材通过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浮沉与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细节和观察能力上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液体密度这一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2.引导学生发现马铃薯浮沉与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液体密度对物体浮沉的影响。

2.难点:液体密度的概念及其在实验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观察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引导法:引导学生发现马铃薯浮沉与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液体密度这一概念。

3.讲解法:对实验原理和液体密度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马铃薯、各种液体(如水、盐水、酒精等)、实验容器、称重工具等。

2.实验仪器:电子秤、量筒、搅拌棒等。

3.教学课件:液体密度相关知识、实验操作步骤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有关物体浮沉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向学生展示各种液体,让学生猜测马铃薯在这些液体中的浮沉情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案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案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马铃薯的沉浮现象2. 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因素3. 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4. 科学原理的解释5. 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及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步骤的掌握和科学原理的解释。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探究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交流法进行教学。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思考和讨论。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马铃薯、针筒、各种液体(水、盐水、酒精、醋等)。

2. 实验仪器:电子秤、量筒、计时器等。

3. 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马铃薯沉浮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马铃薯沉浮的原理,并进行实验演示。

3.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

4. 讨论与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因素。

5. 知识拓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马铃薯沉浮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规律。

2. 教师强调影响沉浮的因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现象和分析。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马铃薯沉浮实验的拓展与应用。

九、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2. 学生评价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十、课后评价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实验和讨论中的表现。

2. 同伴评价:评价他人的实验和讨论成果。

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马铃薯沉浮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背景和目标】学生对沉浮的关注,一般落在物体本身,很少会关注到液体的性质,液体对沉浮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意外的发现。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这样的经验。

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不仅仅有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密度),而且还有液体的密度。

本课将展开对另一个变量的研究,向学生展示一个新的探索项目。

联系本单元的第1课,继续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本课主要研究不同浓度的液体,对马铃薯沉浮的影响。

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可以使学生看到只有在液体中溶解足够多的物质时,马铃薯才能浮起来,渗透了改变液体密度会影响物体沉浮的概念。

(根据现在的教学进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完本课,为了尊重教学的真实性,在教学设计时以四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

)科学概念●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过程与方法●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学重难点】●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个马铃薯(大)、小刀、抹布、一次性筷子、两只分别装有清水和浓盐水的烧杯、两根胶头滴管。

学生准备每组一个马铃薯(小)、生日蜡烛、打火机、一根筷子、塑料勺、浓盐水、清水、瓶装纯净水、纸巾、烧杯、两把不锈钢汤勺、三个一次性塑料杯、40克盐、40克白糖、40克味精。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开始上课了!生:准备好了!师:好,上课!同学们好,同学们请坐。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做实验吗?生:喜欢!师:老师也很喜欢做实验呢,今天这节课啊,咱们将共同完成几个科学实验,希望孩子们在实验时能够做到:仔细观察、小心实验、认真思考、及时记录。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案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案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科学概念: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过程与方法:1、经历一个“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掌握玻璃棒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经历一个“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学准备:马铃薯、酒精灯、火柴、小烧杯、浓盐水溶液、食盐、白糖、毛巾、大烧杯、勺子、滴管、玻璃棒。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活动(小魔术)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上一堂魔术课吧!一、导入师: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东西在水中会浮,哪些会沉呢?二、新授(一)教师演示马铃薯的沉浮1.(出示马铃薯)首先请出我们今天魔术的主角,这是什么?引出课题: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猜猜看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呢?2.把马铃薯轻轻放入1号杯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

3.把马铃薯从清水1号杯里拿出,擦干。

老师给2号杯施了魔法,把刚才的马铃薯轻轻放入2号杯子中,观察它的沉浮。

4.思考:马铃薯的沉浮可能与什么有关呢?(学生思考汇报)5.通过哪些方法可以检验两种液体的不同呢?(师提示:允许同学们通过说和动手两种方法回答方法有很多:看、闻、尝――不能随便尝、试纸)学生畅所欲言。

师:刚才同学们用了看、闻等方法都不能确定这两杯液体的不同,我们还可以用加热,使水分子蒸发,看分别留下不同物质的方法来探究一下这液体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自学课本第17页实验。

(二)观察比较两种液体1.讨论实验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

2.小组合作做液滴加热实验。

⑴用二个不锈钢勺子,分别用滴管从两个烧杯中各取一滴液滴。

⑵用酒精灯加热勺子上的液滴,仔细观察比较,两个液滴留下痕迹会有什么不同。

汇报:加热后2号杯中会留下比较明显的白色颗粒物。

3.思考: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学生观察交流:是2号杯中的物质使马铃薯浮起来的,但是你能知道这是什么物质吗?(有的学生会说是盐,明确只能说“可能”是盐,要证明它是盐还需要更为复杂的验证过程,不过老师今天可以为你揭开谜底,它的确就是盐,因为这是老师亲手调制的一杯盐水。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过程与方法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求知液体的性质。

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重点:研究不同浓度的液体,对马铃薯沉浮的影响。

教学准备:每组木夹子、钢勺、蜡烛、火柴(以上均为两个)一个培养皿、内装一些食盐(其中有两组培养皿内装的是白糖)、一个小勺、一个玻璃瓶(内装100毫升清水)、一根搅棒、一小块马铃薯、一张记录表。

演示:两个烧杯、一个装有清水、一个装有盐水、两个滴管、一个马铃薯。

教学过程:一、观察马铃薯的沉浮――情境激疑教师出示一个马铃薯,并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学生观察马铃薯在清水和盐水中的沉浮情况。

1、猜测后放入第一杯即清水中适时讲述:今天我们研究的是第7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板书: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2、猜测马铃薯在盐水中的沉浮的情况,推测后试验。

二、观察比较两种液体――作出假设,证明假设。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第2杯液体和第1杯(即清水)有何不同?并猜想原因,指向液体的不同。

2、分组实验:液滴加热实验。

①、讨论:怎样比较两种液体的区别?讲解:液滴加热的观察实验。

板书:液滴加热②、带领学生认识各实验器材的用法。

教师提问:桌上有两个木夹装置,干什么用的?要加热的液体从哪取得?(安排每组派1人到讲台上取液滴,并交待注意木夹标号和烧杯标号一一对应。

)③、注意事项:此实验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A、注意安全,不碰被加热的金属部分,以免被火烫伤。

B、分工合作,不争不抢。

④、学生分组展开实验,教师巡视视机指导。

⑤、汇报交流:液滴干了以后,看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板书:溶解了物质三、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继续验证师引导:想不想亲手调一杯盐水,试试马铃薯能不能浮起来?1、调制前讲解方法:①、向学生明确老师为各组准备好了盐和糖(只有两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公开课教案-《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漕河镇一小周进良【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过程与方法: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知识与技能(1)通过调制液体来探索液体的性质,并知道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通过调制多种不同浓度的液体,知道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愉快。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积极参与探究身边的科学活动。

【教学重点】:通过调制多种不同浓度的液体知道液体的性质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证明不同的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设计理念】①关注学生的原有认知,把学生的前概念作为教学的起点和增长点。

②指导学生经历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发展探究能力,建构科学概念。

③体现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交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同时注重教学的科学性和自主性的有机结合。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个马铃薯、一个水槽、一个烧杯、蜡烛、木夹子、小勺子、食盐、糖、味精、筷子,教师:烧杯,马铃薯、一定浓度的盐水和清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1、同学们,今天咱们是初次见面,为了让你们了解我,我先来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漕河镇一小,姓周,大家可以叫我——(周老师)。

周老师啊可不简单,我不仅会教科学知识,还是一个魔法师呢!信吗?那我现在就给大家露一手,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马铃薯)这是什么?(生:土豆、洋芋、马铃薯……)师:对,土豆的学名叫马铃薯。

(板书部分课题:马铃薯)下面我将利用这么一个普通的马铃薯给大家变一个魔术,看仔细了:师:这是一杯水,我把它轻轻地放进去。

马铃薯怎样啦?(生:沉下去了。

)现在,同一个马铃薯,老师想让它在液体中浮起来(用筷子将同片马铃薯取出用毛巾擦干、藏起烧杯),只要老师对它吹一口仙气,它马上就具有了魔力,快速放进另一杯中。

(边慢说边演示),不过我需要你们的帮助和配合,那就是请同学们一起大声说“土豆土豆浮起来”,来,试一试。

很好!(边慢说边演示),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马铃薯浮起来了)怎么样?老师有魔力吧。

4.怎么没有掌声?是老师的表演不够精彩还是你发现了什么?其实一切魔术,都离不开科学原理的运用!(出示PPT)马铃薯在液体中为什么会有沉有浮呢?(板书:在液体中的沉浮,并用红粉笔画上“?”)谁能破解这个魔术的秘密?(生答:马铃薯、浮起来的那杯液体里可能含有盐)二、设计实验,验证猜测1.这只是你们的猜测,但是科学上讲究的是证据,盐在哪儿,你能拿出来么?说说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这两种液体是否相同呢?小组讨论:一分钟。

(学生可能会回答看、摸、尝、闻等方法)2.A(如果有学生提出尝)大家赞同他的方法吗?在不知道是什么液体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尝?(生:……)实际上,实验室的任何药品和试剂,我们都不能随便去接触,更不能去尝它,有些看起来很透明的液体,也可能有剧毒。

你们能不能想一种既安全又科学的方法来研究?B(如果有学生提出闻,就请学生上台闻,要求闭上眼睛)如果有气味的话能用闻的方法,但是老师的这两种液体是没有特殊气味的,用闻的方法判断不出来。

还有更好的办法吗?C(如果有学生提出晒)真聪明,但把水放在太阳底下等它蒸发,时间太长了。

能不能使它干得快一点?(如果有学生提出烧)真是个奇妙的想法,烧在我们科学课上叫做加热。

3、下面我就用这位同学提议的液滴加热方法(板书)来证明我们的猜测。

(我需要在每组选一个助手来共同帮我完成实验。

请四个组长。

)在这个实验中大家觉得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生猜想实验步骤)4.大家现在用一分钟时间认真看看实验要求。

(师出示PPT)1、正确使用酒精灯、滴管等仪器;2.用滴管从两个烧杯中各取2滴液体滴在不锈钢勺子,两支滴管分开用;3.小勺中液体不要太多,加热不同液体时,使用不同的小勺,滴管用完后放原处4.实验中及结束后不能直接接触不锈钢勺子,防烫伤5、仔细对比观察液滴加热后留下的痕迹,填写记录表。

6、正确使用实验用品,不要让实验用品污染环境。

7、依据操作步骤,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8.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实验用品。

5.你们在老师刚做的实验中有什么发现?(生反馈,如果回答看到了盐:能确定是盐吗?能不能更准确地描述?)师:两种液体一样吗?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2号杯液体有什么特点?生:我看到了2号杯中的液滴加热后留下了盐粒,1号杯中的液滴没留下任何痕迹。

所以我们认为是盐水使马铃薯浮起来的。

师:你看到的是盐粒?能确定吗?(不能肯定)师:实验结果说明什么?学生交流认识:是2号杯中的白色颗粒物质使马铃薯浮起来的,但不能确定是什么物质6.我们同学通过实验演示都有了共同的发现,那就是加热使马铃薯沉的液体,小勺中没有留下什么明显的痕迹,加热使马铃薯浮的液体,小勺中留下了白色的颗粒状物体,这说明两种液体的确是不相同的。

7.虽然我们不能明确使马铃薯浮的液体到底是什么液体,但我们能肯定什么?(里面溶解了某种物质)(三)拓展延伸,实验探究1、师:现在我们还是不能确定水中是盐或者其他物质。

你们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让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可能是什么吗?(学生可能会想到自己调制一杯盐水或糖水味精等进行研究。

)师:好主意!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确是个好办法。

想不想马上动手试一试?2.师:小组讨论一下如果进行这样的实验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小组讨论。

(生:要有盐、筷子、水、马铃薯)3.师: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了这些材料,等一会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到材料处领取。

不过实验前我很想知道你们准备怎样做这个实验。

(生说”) 4、引导实验操作:是不是只要在水中溶解了某种物质,马铃薯就能浮起来呢?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想呢?师:还需要注意什么吗?(学生沉默了一会)盐直接倒进去吗?(生:用小勺倒进去。

)师:你认为怎样加盐合适?生:一勺一勺地加,溶解一勺后看看马铃薯是不是能浮起来。

师:为什么这样做?生:我们可以看到马铃薯是怎样浮起来的。

师:想得真好!你真是会学习的孩子。

师:是先放盐还是先放马铃薯?生:应该先放马铃薯。

师:为什么?生:如果老师提供给我们不是清水,可能是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什么液体呢?师:老师真的很佩服你的质疑精神!想得真好!动手前做一个计划对实验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5、出示研究材料:糖、盐(各100克分别包在不同的纸中)一杯100ml的清水、筷子、小马铃薯、小塑料勺、实验记录表。

(师出示演示文稿)每次只加一勺子食盐或糖,搅拌,完全溶解后再放入马铃薯,观察其沉浮状态,并做好记录;每次要取出马铃薯后再加食盐或糖。

实验完成后,组长负责及时整理器材,放在托盘里。

老师出示实验记录表指导填写。

6:留2分钟时间给大家,各小组根据你们的记录讨论一下,怎样向大家汇报你们的发现?从实验发现中你们有哪些新的认识?(师:对,加盐、糖、味精都可以让马铃薯浮起来,但是,是不是随便加一点就可以达到目的?生:不是,需要加足够的数量。

)6、引导思考:从实验现象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认识呢?是什么样的液体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呢?浓盐水浓糖水、浓味精水7、学生交流认识。

师:老师烧杯中可能是什么液体?学生汇报可能是浓盐水、可能是浓糖水等。

师:是不是只有这三种物质的浓溶液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呢?生:好像不是。

也许还有其他溶液也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呢。

师:对!我们没有经过实验的验证是不能轻易下结论的。

(每个小组每个孩子亲历了马铃薯在液体中沉浮的探究活动以后,他们的原有认识已被推翻,孩子们的思维也更开阔了。

)8、师生小结:当糖、盐、味精的水溶液达到一定浓度时马铃薯都会浮起来(四)拓展延伸师:同学们课后想不想继续探究还有哪些液体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呢?为什么它们会使马铃薯浮起来呢?(生:想!)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发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想送给大家几句话:在科学课的学习中,要树立科学探究精神,勤于动手实验,注意观察与思考。

没有通过实验的检验,不要轻易下结论。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最后我要说两个字。

(图片“谢谢”。

)一是谢谢同学们的合作,共同上了一节愉快的科学课;二是谢谢与会的老师和专家们,你们辛苦了。

下课。

教学板书: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清水→沉马铃薯{浓盐水→浮浓糖水→浮小结: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马铃薯在100毫升水中的沉浮情况记录表第()小组备注:马铃薯如果浮起来,请记下浮起的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