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导学案

合集下载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编号: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编号:9(1)该省是我国煤炭第一大省,但目前外运能力仍显不足,除修建有关铁路外,最有效的措施是( )A .建坑口电站B .大力发展钢铁工业C .加强水运D .全面推广煤炭液化技术 (2)该省环境污染严重的根源是( )A .煤炭的露天开采B .矿区道路的铺设排弃大量土石C .开矿井巷道的建设D .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3)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变化( )A .说明能源输出中煤炭的比重逐渐下降,提高了经济效益B .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第三产业比重C .减轻当地环境污染,提高生活质量D .减少水资源用量,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探究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生态环境建设:在煤田的露天开采区、居民点、主要交通现建设区实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土地复垦等工作,简历集约经营的搞笑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 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3、调整产业结构 4、治理“三废”【典型例题2】读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是( )A.原料工业B.加工工业C.采煤业D.冶金业 (2)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铁-钢 ⑤煤-电-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班级: 姓名: 考号:高二地理教学案 编号:9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编写人:郭竹青 审核人:高强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使用时间:10月6日【课前预习案】【预习目标】1、看课本找到以下问题,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概况2、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状况和面临问题与解决措施【回顾知识】1、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对农业的影响:(1)自然因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差异、雨热配合)—决定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生产季节地形、土壤、水源—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类型 (2)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科技 2、商品粮基地基本条件:(1)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商品率高;(2)地形平坦,集中连片利于大规模机械化和地区专业化生产3、农业专业化生产的优点:可以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有效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并可集中利用现代科技,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农业商品率。

2022年秋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导学案: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5

2022年秋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导学案: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5

《区域农业进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导学案[学习目标定位]1.了解我国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现状及特点.2.能够结合具体的农业进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的进展方向.自主学习区一、商品粮基地建设1.重要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①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②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生产的突出特点⎩⎪⎨⎪⎧③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④地区专业化生产【思维活动】1.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有哪些有利条件?答案 ①余粮多,粮食商品率高;②生产条件好,旱涝保收,农业生产基础好;③条件好的宜农荒地多,投资少,见效快,增产潜力大;④运输便利. 二、农业进展方向 1.进展问题及影响(1)问题:⑤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 (2)后果:农业⑥生态环境退化. 2.进展方向与重点区域进展方向进展重点平原区面对国内,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确保国家⑦粮食需求a.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b.加快进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c.建设⑧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进展⑨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a.强化人工草地建设,进展草业经济;b.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实施,进展⑩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山区以⑪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山区进展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⑫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思维活动】2.分析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进展模式的优势.答案 有效爱护了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使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中西部地区建立了亲密的协作关系,形成了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各自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互动探究区 探究点一 商品粮基地建设【探究活动】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1)A 区域适宜水稻种植的主要自然缘由是什么?(2)B 区域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假如借鉴美国“玉米带”的阅历,该地区今后的进展策略应当有哪些?(3)C 区域曾有“北大荒”之称,新中国成立以后该地区大力开垦荒地,进展粮食生产,成为“北大仓”.现在“北大荒”不再开垦荒地,这是为什么?(4)东北地区有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对于缓解我国粮食不足有着重要意义.除此以外,还有哪些途径可以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答案 (1)夏季高温多雨,土壤肥沃.(2)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提高科技含量,改良作物品种等.(3)C 区域为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对于调整气候、爱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4)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粮食产量;实行机械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科技兴农,把握人口增长等. 【反思归纳】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特点及成因分析探究点二农业进展方向【探究活动】读“东北地区简图”,完成下列各题.(1)东北地区可以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图中D区为耕作农业区, ________为林业区,________为畜牧业区.(填字母)(2)A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________生态系统,加强该生态系统爱护的主要措施有哪些?(3)简要说明D区农业进展的举措.(4)简析图中B区应如何合理利用和爱护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实现可持续进展.答案(1)B C(2)湿地(沼泽地) 建立湿地爱护区;已围垦湿地逐步退田还湿,实行工程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湿地.(3)强化商品粮生产;加快进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竞争力,建设绿色食品基地.(4)①坚持以营林为主;②合理采伐;③促进贵重树种的更新;④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⑤加强自然爱护区建设,爱护生态环境;⑥进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加工业.【反思归纳】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进展[思维拓展] 中国农业进展的“锦囊妙计”①调整农业结构与国际市场接轨;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③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技术创新;④加强农业商品基地建设,加快专业化经营步伐;⑤提高农产品加工条件,实现农产品增值;⑥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切实爱护耕地.自我检测区对应训练一商品粮基地建设结合材料,回答1~2题.材料一我国目前部分优势粮食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材料二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渐渐转移.1.关于甲、乙、丙三个粮食生产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人均耕地多,而且水热条件优越B.乙地夏季光热充分,昼夜温差大,但水源不足C.丙地光、热、水充分,且土地的集中性好D.甲、乙两地光、热、水条件相同,但农作物类型不同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缘由可能是( )A.土地相对集中,适宜机械化生产B.河网密布,交通不便C.当地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根本的转变D.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答案 1.B 2.D解析第1题,甲地纬度位置较高,光热相对不足;乙地深居内陆,气候的大陆性强;丙地人口稠密,地块狭小,生产规模小,土地的集中性不足;三地的光、热、水差异明显.第2题,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与其粮食播种面积削减有关,这应从耕地面积削减和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分析.对应训练二农业进展方向读“我国某乡镇农业产值结构规划图”,完成3~4题.3.该地区可能位于( )A.江汉平原B.松嫩平原C.宁夏平原D.成都平原4.该乡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 )A.提高抗御自然灾难的力量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进展D.形成良性进展的农业生态系统答案 3.B 4.D解析第3题,解题关键是从农业产值结构规划图中的农作物入手,其中最有效的信息是当地种植业中的大豆和玉米两种农作物,可以确定该地区可能位于东北地区.第4题,图中农业产业结构体现了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并利用当地的农副产品等带动了当地养殖业的进展,促进了沼气工程的建设,而沼渣及塘泥也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供应绿肥等,形成了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综合提升5.下图是“吉林省改造西部沙荒地的‘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景观图”和“简化的系统框图”,该系统的目的是取得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效益的统一.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图中空白框内,使系统成立.(每个字母限填一次)A.增加粮食产量B.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腐殖质C.喂养牛、羊D.提高经济效益E.粪肥(2)该系统的建立,减轻了当地受____________气团把握时的________________等灾难.(3)以该系统的农业产品为原料,可以进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加工业.(4)关于东北地区中、西部的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进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这一模式使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中、西部地区建立了亲密的协作关系B.加大了西部草区的负担,不利于生态爱护C.中部产粮区粮食转化为饲料,影响商品率提高,减弱了商品粮基地的地位D.对西部地区有利,但对中部产粮区产生消极影响答案(1)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为:B、E、A、C、D(2)冷风沙和暴风雪(3)木材加工造纸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4)A[基础过关]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3题.1.该地区的主要农业部门是 ( )A.种植业 B.畜牧业C.林业D.养殖业2.该区域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的缘由主要是 ( )A.耕地多 B.人口多C.熟制高 D.无灾难3.图示区域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 )A.爱护黑土和大力开垦沼泽地B.禁止采伐自然林,大力进展人工林C.河流的综合治理D.土地资源开发和商品粮基地的建设答案 1.A 2.A 3.D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其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结合下图,回答4~5题. 4.下列有关虎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河流冰封期长,有春汛B.冬季寒冷而漫长,无霜期较短C.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5.虎林市“把绿色水稻变成便利米饭、米粉;把大豆变成磷脂,把原木变成家具”.这反映了虎林市农业进展的方向是( )A.向机械化方向进展B.向专业化方向进展C.推动农业生产优质化、高效化D.推动产业化生产经营,促进产业链条延长答案 4.C 5.D解析第4题,虎林位于黑龙江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第5题,虎林市农业进展的方向是推动产业化经营,促进产业链条的延长.读“我国南方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回答6~7题.6.该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 )A.杂草秸秆、沼渣、化肥B.沼渣、粪肥、塘泥C.化肥、植物的秸秆、沼渣D.菌渣、沼渣、塘泥7.该地农夫使用沼气作为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是( )A.有利于爱护植被,削减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B.由于杂草填入沼气池削减了秸秆还田,所以土壤的肥力下降C.饲料、肥料、燃料之间相争激烈,农夫需要依据实际调整三者关系D.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但不利于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答案 6.B 7.A解析第6题,由图可以看出,指向大田农业的箭头有粪肥、沼渣、塘泥等,即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这三种.第7题,本题主要考查某地区农业进展的方向.杂草填入沼气池削减了秸秆还田,但是通过沼气池产生的沼渣又可以增加农田肥料;该模式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同时有利于农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使用沼气可以解决农村的燃料问题,解决饲料、肥料、燃料相争的问题.“振兴东北要从进呈现代农业开头”.黑龙江省近期提出,要在2022年使全省粮食总产量登上1 000亿斤的新台阶,粮食商品量达到800亿斤.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据此回答8~9题. 8.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B.水土流失严峻,石漠化面积急剧扩大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D.人口增长快速,人均耕地面积削减9.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产业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需依靠扩大耕地面积D.产业结构调整必需面对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答案8.C 9.D解析东北地区农业进展中存在着沼泽地破坏等生态问题;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应着眼于商品性农业基地建设,面对市场,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10.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进展模式(1)西部草原区农业进展方向围绕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大主题.(2)西部草原区牧业进展的重点是什么?(3)图中所示生产模式对西部草原区、中部产粮区各有什么影响?答案(1)生态建设增加农牧民收入(2)强化人工草场建设,进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当实施,进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3)这种农业生产模式有效地爱护了西部草原区的生态环境,使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中西部地区建立了亲密的协作关系,形成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各自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力量提升]读“某农业低产区(甲地区)的分布地区示意图”,完成第11~12题.11.图中所示地区成为农业低产区的自然缘由是( )A.土壤有机质含量少B.土壤矿物质含量少C.水分太多,土壤透气性差D.植被破坏严峻,水土流失严峻12.下列措施利于甲地区农业可持续进展的是( )A.大面积种植针阔混交林B.进展立体农业C.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止土壤盐碱化D.大力进展经济林木——苹果答案11.A 12.B解析第11题,从图中经纬度可推断,该图所示区域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形区,是我国主要红壤分布区,红壤有机质含量少.第12题,甲地区是江西、湖南交界的井冈山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典型的南方低山丘陵区.立体农业可以因地制宜,在适当的地形区支配相应的生物品种,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同时可以多层次布局农、林、牧各业,利于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利于可持续进展.读图,回答13~14题.13.制约两地农业进展的主要自然因素为( )A.地形B.水源C.热量D.光照14.两地农业进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为( )A.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B.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土地沙漠化D.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答案13.B 14.C解析第13题,由图知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比较干旱,水源是制约农业进展的主要自然因素.第14题,河套平原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人类大量使用地下水浇灌引起的土壤盐碱化问题.而河西走廊地处沙漠地带,由于人类过度地农业生产活动导致土地沙漠化现象严峻. 15.阅读下列材料及“三江平原部分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三江平原,又称三江低地,即东北平原东北部,沼泽与沼泽化土地面积约240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完达山脉将三江平原分为南北两部分:山北是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流冲积而成的沼泽化低平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亦即狭义的三江平原;山南是乌苏里江及其支流与兴凯湖共同形成的冲积-湖积沼泽化低平原,面积8 800平方公里,亦称穆棱-兴凯平原.(1)关于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两条河流的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两次汛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B.含沙量较小,结冰期长C.两河流均不行能消灭凌汛D.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2)简要分析三江平原地区多沼泽的自然缘由?东北黑土广布,在开发利用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3)东北地区水稻的种植面积、产量呈上升趋势,并刷新了世界上水稻种植的最北界记录,试分析这一现象形成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依据材料分析三江平原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答案(1)B (2)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问题:①水土流失;②土壤肥力下降;③土壤污染.(3)夏季高温多雨,光照充分(4)①夏季暖和,日照时间较长,雨热同期;②地势平坦,有利于农业机械化耕作;③土地宽广,土层深厚,土壤肥沃;④浇灌水源充分.。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导学案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导学案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东北的自然环境背景;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归纳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分析思路和方法,并结合实例加以应用学习重点: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归纳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分析思路和方法,并结合实例加以应用学习难点: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自主研讨合作探究一、地理条件1.东北地区概况(1)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省和________东部。

(2)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________完整,________多样。

(3)地位: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基地、________基地和________生产基地。

2.气候条件与农业生产(1)气候条件:难以改造,制约一个区域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气候类型: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________,水热条件能满足________作物的需求。

(3)制约因素:________。

3.地形、土壤条件(1)地形条件:包括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便于农业________。

(2)土壤条件:________、________广泛分布,土层深厚, ________含量高。

4.社会、经济条件(1)工业基础:不仅为农业提供________、________等生产资料,而且某些工业部门以农产品为________,如亚麻纺织、毛纺织、乳品加工。

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经济格局。

(2)交通运输:交通发达、________方便。

(3)人口密度:开发晚,密度________,人均耕地________,利于农业大规模经营,发展________和大农业。

自主探究:1.如何理解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地形特征?2.你认为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最大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性条件分别是什么?3.与我国东部其他主要农业区相比较,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有那些不利影响?4.东北地区地形特征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合作探究:课本62页“活动”:搜集相关资料,分析下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1.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区域地理专题复习课)

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区域地理专题复习课)
(二)问题导向
1.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如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寻求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采用课堂讲解法,系统地传授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区域分析能力。
4.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展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国家情怀和民族认同。
2.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问题,提高学生对社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方面,并掌握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并学会分析这些条件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
3.引导学生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能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2.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作业,要求字数充足、观点明确、论证充分。
3.强调作业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能力的重要途径。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6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6

4.2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学习目标:1、通过读图认识东北自然环境特征,尤其是土地资源特征。

2、通过图表分析,掌握东北农业分布的基本格局。

3、分析东北农业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和整治采取的措施。

学习重、难点:东北农业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和整治采取的措施学习过程:一、自然环境1、范围:、、三省以及自治区东部。

2、地形:,是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地貌呈状,外侧是,中间是,内侧是。

3、气候:气候;气温年较差_________,自南向北跨、、,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4、植被:以和为主,并分布有和。

5、土壤:东北地区分布着、等土壤类型。

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1、土壤肥沃:东北地区的土壤类型什么?2、土地资源丰富: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回答:为什么说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①土壤肥沃;②耕地面积__________,占全国的___________左右;③人均耕地__________,为全国平均值的________倍左右;④耕地集中连片,适合_________作业;⑤_________荒地多,开垦条件好。

三、农业生产特征1、农业生产结构:东北地区的农业结构比较,其中占主导地位。

有着全国重要的基地,还有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基地,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大林区。

其中省是全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份。

【典型例题1】下图为中国5个省市粮食产量、人均粮食和人均耕地对比图,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1)与甲、乙、丙三个省市对应的依次是()A.苏、鲁、粤B.京、吉、苏C.吉、苏、鲁D.粤、京、吉1、黑土的开发(1)黑土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两大问题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黑土肥力下降的原因是什么?(3)可通过哪些措施合理开发和利用黑土?3、湿地的保护(1)在东北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许多生态系统被_____________,湿地面积_________________。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导学案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导学案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导学案 第1课时【课程标准】以具体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学习目标】1、回顾已有知识,了解区域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的因素(条件)2、通过阅读教材文字和图表,分析并能评价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3、通过对比和分析,理解东北地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进行农业布局的特点,并能说出理由4、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原理及方法对其它地区的农业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评价。

【学习重难点】1、结合资料,会分析评价区域(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自然及社会经济)2、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原因第一课时你能看懂电视里关于全国不同地域农业发展的新闻吗?你知道我国为什么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出口创汇农业、而在东北打造全国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呢? 学习过本节内容后相信你就明白了!学习策略:阅读教材文字和图表,课前自主学习:位置范围:(画出重要经纬线) 地位:①气候条件:气候类型________ ,特点:; 对农业影响: (课本P61图4.2)②地形条件(读上图及教材图4.3填表):地形类型齐全,包括:西部 ,宜 业;中部和东北部 ,宜 业;周围 环绕,宜 业。

③土壤条件: ___ __、黑钙土广泛分布。

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2、社会经济条件:①重要的 基地。

为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农业机具等生产资料。

②交通 。

便于区内外联系,促进与东北亚地区的 型农业的合作发展。

问题我的结论1.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步骤和目的是什么?2.区域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的因素有哪些?思考归纳【深入思考】 课堂活动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什么关系?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3.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案例拓展】课堂活动2.请根据资料,判断以下地区应发展什么样的特色农业或地理条件?学习策略:阅读教材文字和图表,课前自主学习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划分依据: 、 、 、 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异及 的不同。

2022年秋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导学案: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4

2022年秋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导学案: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4

《区域农业进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导学案 [学习目标定位]1.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会分析区域农业进展的地理条件.2.结合材料,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自主学习区一、地理条件1.东北地区概况(1)范围:东北地区包括①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②东部.(2)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③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3)地位:我国重要的④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⑤畜牧业生产基地. 2.地理要素与农业进展地理因素地理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自然条件气候温带潮湿、半潮湿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暖和,雨热同期有利⑥雨热同期不利纬度高,⑦热量不足,一年一熟;易受⑧低温冷害影响地形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宽敞;西部高原;四周山地环绕农业生产类型:多种经营平原—⑨种植业山地、丘陵—林牧业高原—⑩畜牧业土壤⑪黑土和黑钙土广布,河湖众多土壤肥沃,浇灌便利,利于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条件良好的工业基础工业为农业供应⑫生产资料,农业为工业供应原料发达的交通对外联系便利,为发展⑬外向型农业供应机遇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多,农业经营⑭规模化【思维活动】1.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为什么?答案劣势主要表现为很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植,仅能种植一些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并且只能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但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北的土壤较肥沃;同时冬季的积雪在春季溶化,可缓解春旱,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二、农业布局特点1.区域划分依据: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⑯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2)林业和特产区:分布在D⑲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⑳长白山.3.畜牧业区:○21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主要分布区.【思维活动】2.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的降水量相差不大,但选择的农业类型却有所区分,缘由是什么?答案松嫩平原耕作农业和畜牧业均有分布,而三江平原只有耕作业,这是由于三江平原上有多条河流汇合,低洼过湿,不适合牧草的生长和牧业的进展.通过对沼泽的整治和改造,三江平原可以成为优质的粮食作物生产基地.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一区域农业进展条件分析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有有名的“三大荒”,后来变为“三大仓”:“北大荒”变粮仓,“西大荒”变棉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材料二我国“三大荒”分布示意图材料三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表示:具有年产360亿公斤粮食生产力量的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1)“北大荒”农垦区冬春季常有6~8级大风,分析该地区冬春季多大风的缘由.(2)简述“南大荒”进展橡胶生产、“西大荒”进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3)从自然条件看,“北大荒”和“西大荒”农业进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什么?(4)“北大荒”已成为我国有名的商品粮基地,与南方的商品粮基地比较,“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突出优势有哪些?(5)“北大仓”走向“北大商”主要靠什么?答案(1)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时间长;地形较平坦;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凹凸纬度间气压差大.(2)南大荒: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分,雨热同期;西大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光照强,温差大.(3)“北大荒”:热量.“西大荒”:水源.(4)平原面积宽敞,耕地连片,便于机械化耕作;黑土肥沃;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5)加大科技投入,面对国内市场,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反思归纳】区域农业进展条件分析一个区域的农业进展方向、进展重点和进展状况受进展条件影响,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应因地制宜地进展农业.区域农业进展条件分析如下所示:(1)自然条件条件具体影响典例气候光照的强弱、昼夜温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农产品品质新疆瓜果糖分含量高,品质好热量条件打算了积温存生长期,从而打算了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南稻北麦,南甘(蔗)北甜(菜);海南一年三熟,东北一年一熟降水的多少、季节安排和年际变化影响土地利用状况和生产力量、农业产量和水利工程投入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降水少,季节安排不均,年际变化大,中、低产田多,产量不稳定地形坡度影响土层厚度及水土保持状况,从而打算利用类型和耕地面积大小平原适合进展种植业,丘陵适合进展林牧业,坡度<25°可适当开垦梯田,山地适于进展林业水源地表河湖及地下水的丰歉和稳定性打算枯水期农业产量,是保证农业稳产、高产的基础西北内陆降水少,但夏季冰川融水和山麓地下水丰富,绿洲农业产量稳定(2)社会经济条件条件具体影响典例工业基础工业生产为农业供应机械、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凹凸我国东北工业基地和美国工业进展使农业规模化提高交通是农业生产物资和农产品流通的保障,打算了商品农业的进展高品质农产品和时令性农产品的市场范围扩大,上市时间准时人口人口数量和密度打算人均土地拥有量,影响商品率凹凸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商品率高技术技术投入打算作物培育和品质改良,影响产量、品质和竞争力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大大提高政策是农业生产方向的导向,影响农夫生产的乐观性我国农业税取消和农业补贴增加提高了农夫生产乐观性市场信息供求打算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往往对农产品价格加以影响欧洲奶酪市场大,奶酪产业规模大[思维拓展] 我国不同地区进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一个地区特色农业的进展,要依托当地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区域特色农业形成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珠江三角洲出口创汇农业水热充分,自然条件优越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宽敞;水、陆、空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南疆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光照充分,土地资源丰富,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浇灌种植长绒棉的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量大海南岛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丰富,能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昆明花卉种植业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适合进展多种花卉品种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探究点二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探究活动】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回答问题.(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2)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和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分别是什么?(4)东北地区可划分为哪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答案(1)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且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2)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10℃积温自南向北、从平原向山区递减.(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4)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反思归纳】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农业区域主要分布地区主要产品类型布局的主要自然条件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玉米、大豆、小麦和水稻等作物地形平坦,土层深厚、肥沃,水热条件协作好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贵重药材产区;延边盛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山地丘陵地区适宜进展林业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三河牛、三河马、东北红牛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课堂小结自我检测区对应训练一区域农业进展条件分析读下图,回答1~2题.1.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甲>乙>丙;降水:甲<乙<丙B.四周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C.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D.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2.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缘由B.热量是农业生产进展的限制因素C.平原面积宽敞,但粮食商品率低D.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缘由答案 1.C 2.B解析从经纬度位置可看出,图示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其中甲为大兴安岭、乙为松嫩平原、丙为长白山区,东北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特征.东北河流春季积雪融水使河流水位较高,夏季7~8月份由于降水多而使河流处于高水位,即河流一般有两次汛期,其中夏汛水量较大,即河流径流量主要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该地区一些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河流存在凌汛现象.从等温线推断甲地气温最低,从年等降水量线看丙地降水最多、甲地最少.东北地区平原面积宽敞,是典型的地广人稀地区,土壤肥沃,粮食生产商品率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水土流失严峻,导致土壤肥力有所下降.该区由于纬度位置较高,热量相对不足是其农业进展的限制因素.对应训练二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就形成了各具特点的农业布局.据此完成3~4题.3.下列关于东北耕作农业区粮食作物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耕作农业区粮食作物中,小麦分布最普遍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渐渐削减C.玉米由南向北种植比例渐渐削减D.水稻多分布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4.关于林业和特产区以及畜牧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小兴安岭是我国其次大林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等B.小兴安岭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贵重药材产区C.长白山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D.西部畜牧区的三河马和三河牛是有名全国的优良品种答案 3.D 4.D解析第3题,粮食作物中,玉米分布最普遍,由南向北种植比例渐渐增多.第4题,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一大林区;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贵重药材产区;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综合提升5.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表,完成下列问题.城市月份甲乙1月7月1月7月气候指标气温(℃) -27.3 19.4 -19.7 22.71降水量(mm) 3.6 90.8 4.3 176.5(1)甲、乙两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哪个更强?请用数据加以说明.(2)下列四图中表示乙城市降水量逐月分布状况的是( )(3)相关资料表明,甲、乙两城市每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当,为什么?(4)据图文信息推断C山脉的名称.(5)写出适宜A、B、C三个地区进展的主要农业部门.答案(1)甲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强.甲城市气温年较差大,为46.7℃,年降水量少,约为280毫米;乙城市气温年较差小,约为42.4℃,年降水量也比甲城市大,约为420毫米.(2)D(3)甲城市比乙城市纬度高,但夏季日照时间长;地处半干旱地区(非季风区),晴天多.因此接受的太阳辐射与乙城市相当.(4)大兴安岭.(5)A——畜牧业;B——种植业;C——林业.解析第(1)题,大陆性的强弱可以用气温存降水两个气候要素来衡量.温差大、降水量少是大陆性气候的典型特征,依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定甲城市大陆性更强.第(2)题,结合温带季风气候的降水规律可以推断选D项.第(3)题,太阳辐射总量取决于两地的纬度、天气状况、昼夜长短等因素.此题中剖面图走向为西北—东南向,则乙城市比甲城市纬度更低,正午太阳高度角乙>甲,但由于甲城市纬度较高,夏季白昼时间长,同时甲城市大陆性比乙城市强,也即甲城市的阴雨天气比乙城市少得多,综合上述因素,甲、乙两城市年辐射总量相当.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C山脉东侧为平原,西侧为高原,结合距海距离、年降水量、积温等因素可推断为大兴安岭.第(5)题,A地降水少,积温低,为草原区,进展畜牧业较好;B地为平原,积温较高,降水也较多,可进展种植业;C地为山地,应进展林业。

第三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

第三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

第三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重点难点: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特点2、辩证地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知识准备学习主题一: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一.知识点的形成阅读下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区位因素。

A B C D2、在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中,人类目前最难改造的是,它主要从、和等三个方面来影响农业生产。

3、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

二.知识点的应用1.适合东北地区农业基地大量种植的农作物有()A冬小麦、黄麻、水稻B柑橘、菠萝、椰子C甘蔗、水稻、玉米D春小麦、亚麻、甜菜学习主题二:中国农业生产的基本概况一.知识点的形成阅读右图,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我国种植业区与非种植业区的界线大致是 相一致。

2、我国种植业区与非种植业区分布形成的原因: 气候:地形: 3、请根据下图及所学的知识,填写下表,比较我国南方和北方耕作制度和农作物和差异。

1.适合在南方地区种植的农作物有:( )A .小麦、甜菜B .水稻、甘蔗C .棉花、大豆D .玉米、亚麻学习主题三: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一.知识点的形成通过读东北地区位置、气候、地形、土壤、交通、工业分布等图,确定东北地区的位置及范围,具体评价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

1、 地理位置与气候特征的内在联系(1)东北地区包括 、 、 三省和 东部(2) 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改造的自然条件,它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 、 和 等。

(1)根据右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示意图中以下字母代表的地形区 A BC D (2)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的土壤是 、 。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学案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学案

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学习目标】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及三大地形单元的分布状况。

2、了解东北地区的土壤特性,认识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及土地开发的措施及状况。

3、学会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分析【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①范围:②基本特征:③气候类型:④植被类型:2、东北地区最主要的土壤类型是什么?是如何分布的?3、如何理解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丰富?4、如何合理开发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5、为什么说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6、东北地区的农业布局有何特点?又是如何布局的?6、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又该采取什么措施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①黑土的开发②林业的发展③湿地的保护【互动探究】1,山脉ABC河流12345地形区abc根据东北地区河流、分布,征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社会经济条件ABC123 4abc53、把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建成我国的商品粮基地有何有利条件?(思路点拨:结合预习知识,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三个方面分析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思考不利条件)【迁移应用】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分析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方法。

【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东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B.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C.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南北差异不大D.东北地区的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分布差异不大2.关于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开发错误的是()A.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着黑土、黑钙土,这些土壤富含有机质,土层深厚,生产力高B.东北地区的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中西部和三江平原的西部C.松嫩平原的中西部是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区D.黑土和黑钙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沼泽是多水条件下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7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7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一.地理条件1.位置和范围:思考:东北地区处于什么地理位置?包括哪些省区?(提示: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思考:①东北地区的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利弊影响?②阅读课本P62文字材料,归纳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填写上表)。

你认为书上有没有漏掉什么?活动1:查看相关资料,分析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的主要地理条件。

云南省是世界上最适宜花卉生产地之一,具有发展花卉产业的气候优势。

近年,昆明的花卉产业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3%以上,并逐年增长。

据介绍,目前花卉市场每天有1万人次进行交易,日成交额在350~550万之间,每天有近500余吨鲜切花通过航空、铁路、公路运往全国70多个大中城市和港澳台地区,部分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家。

今后昆明花卉的发展方向将锁定国外市场,扩大出口份额。

二.农业布局:活动2:读图4.4“东北地区东西向农业自然条件的差异”,综合考虑各地形区的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和积温,归纳出平原、山地、高原的农业自然条件。

你认为它们分别适合发展哪种农业类型?阅读课本P63-63材料,了解三大农业区的主要农产品和具体分布。

活动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千烟洲位于江西省泰和县境内,是一个荒山草坡占81%的小山村,土地总面积为204km²,属典型的红壤丘陵区。

20世纪80年代由于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加剧。

1983年,县里与中国科学院联手,选择了的泰和县千烟洲作为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区,根据千烟洲“宜林而少林,多雨而缺水,资源多样而经营单一,土地有余而生活贫困”的特点,从治水入手,以柑橘为主导产品,大力发展短期受益项目,同步发展林业,建立了一个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系统,形成了“千烟洲开发模式”。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学案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学案

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学习重点: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学习过程:一、阅读下列文字,了解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原理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

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东北地区农业产部门齐全,是我国的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下面以东北地区为例学习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二、土地条件分析,①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②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

ⅰ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ⅱ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面积占全国平原总面积的1/3ⅲ周围山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31%。

③土壤肥沃——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读图填图:1、在“东北地区地形图”上,绘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描出“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辽河”2、在“东北地区地形图”中用阴影找出“东北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三、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1~4题。

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学案第一课时

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学案第一课时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姓名:学号:班级:【自主学习】一、区域农业发展概况1.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自然条件、、、水源等, 社会经济条件、、政策、科技水平、劳动力等2.区域农业发展目标:促进农业发展与区域条件有机结合;形成特色生态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实现区域、、效益统一3.农业发展原则: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二、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位置:位于我国东北部,穿越其中的重要经线有_____和_____,重要纬线有______和_____。

范围:、、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基地、基地和生产基地。

(一)、地理条件原理:因地制宜,根据、、、和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的不同划分。

【合作探究】探究一:完成课本62页活动题以及下列问题1.目前的水稻种植范围已经扩展到了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可能的原因有哪些2.为什么东北大米是绿色大米探究二: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地形类型① ② ③ ④ 2.填写农业生产类型甲 乙 丙 丁 3.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4.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锋主导因素是 5.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锋主导因素是【课堂练习】一、选择题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 .耕地、林地、草地 B .耕地、草地、林地 C .草地、林地、耕地D .草地、耕地、林地2.图示区域粮食商品率高于全国其他农业区,主要原因是A .土壤肥沃B .地形平坦C .水热条件好D .人均耕地多 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气温:甲>乙>丙;降水:甲<乙<丙 B .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主要粮(树、畜)种甲 乙 丙 丁 甲 乙 丙 丁 ① ② ③ ④C.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D.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4.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B.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C.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D.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5.(双选)关于西部并发的战略部署,要求根据各地区的区域特征,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

高二地理区域农业的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导学设计

高二地理区域农业的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导学设计

4.1区域农业的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学习目标】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农业布局特点及农业发展方向。

【学习重、难点】学会分析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布局特点的基本方法。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东北概况1.位置2.范围二、地理条件阅读课本内容及图4.2思考:与我国东部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思考:农区发展畜牧业有哪些有利条件?合作探究:一、分析下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62页活动)图1 图2二、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年降水量仅200mm 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 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

图1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2 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1)指出自贺兰山至黄河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

(2)近年来,宁夏在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

试推断其依据。

课堂练习:1.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5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发展优质商品棉的区位条件。

(2)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导学案班级: 组别: 姓名:【预习目标】1、 根据预习学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2、 掌握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

【预习内容】一、地理条件 1(1)气候条件a .气候类型及特点:大部分属于温带⑦__________气候区。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无霜期80~180天,年降水量300~1 000毫米,雨热⑧________b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生长季节:4~10月—农事活动:春播、夏管、秋收(2)地形、土壤条件a .地形条件:包括高原、⑪________和山地三类地形单元,便于开展农业多种经营。

b .土壤条件:⑫____________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1)工业基础:为农业提供了⑬__________、化肥等生产资料,对农业生产有原料需求,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经济格局。

(2)交通运输:⑭________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3)人口密度:开发较晚,密度较低,农业经营规模大,有利于发展⑮____________和大农业。

二、农业布局特点1.区域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⑯______的不同。

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1)耕作区⎩⎪⎨⎪⎧分布地区:⑰ 平原、三江平原、辽河 平原主要作物:玉米、⑱ 、小麦、水稻(2)林业和特产区⎩⎪⎨⎪⎧分布:大、小兴安岭和⑲主要树种: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等特产:长白山区——⑳ 、人参等 珍贵药材;延边——苹果梨;辽东低 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柞蚕茧; 辽南——苹果(3)畜牧业区⎩⎪⎨⎪⎧分布: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主要良种:三河马、三河牛、○21发展趋势:○22养畜业发展较快,并 向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4多,①________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大规模机械化生产(1)分布: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2)大型②________农场,经营规模达上万公顷,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成为我国农业③________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3.地区专业化生产(1)④______________是商品化的前提。

(2)北部主要种植⑤________。

(3)中部主要种植⑥________。

(4)南部主要种植⑦________。

四、农业发展方向1.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1)产生原因:自20世纪以来,由于⑧__________,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⑨__________利用,导致农业⑩__________退化。

(2)具体表现:水土流失和⑪__________严重,土地沙化、⑫__________和草场退化加剧,⑬__________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

2.发展方向(1)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2)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⑭__________和舍饲畜牧业。

(3)山区:保护⑮__________,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提出疑惑】我的疑惑1. 。

2. 。

3. 。

课中探究案【学习目标】1.掌握东北地区区域农业发展条件。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讨论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

【重点难点】1东北地区区域农业发展条件。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汇总疑惑】各学习小组汇报预习中的疑惑点,老师板书在黑板上,以便本节课一一解决【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搜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差异的照片,并且布置在教室周围,利用课间的时间进行欣赏并思考其中差异的原因。

二、课堂探究探究一: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探究材料】下图是我国东北地区略图,图中①是春小麦区,④是冬小麦区。

③处为三江平原,⑤处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区。

1.简述东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①④处均有小麦种植,但品种、复种指数不同。

反映了东北区域农业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3.农业影响因素中,对东北区域农业的发展哪些是明显的有利条件?哪些是不利的因素?成果展示、汇报交流:(小组探究的成果)归纳总结、提升拓展:自我总结:此探究给我们什么启示?探究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探究材料】上图为我国南方的稻田农业和东北地区的机械化农业比较图。

1.通过上图探究: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在哪里?为什么?2.由两幅图片的对比,你能得出东北地区发展商品性粮食生产有哪些突出特点?3.探究教材P65图4.10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成果展示、汇报交流:(小组探究的成果)归纳总结、提升拓展:自我总结:此探究给我们什么启示?探究三:农业发展方向【探究材料】材料一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区,也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

但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豆价大幅下跌,由原来的2.2元/kg,降到现在的1.6/kg,降幅近30%。

材料二有人把中国入世比喻成“与狼共舞”,狼羊共舞大多数的是“羊入狼口”,那么怎样让我们做一只聪明的喜羊羊,由“羊入狼口”变为“狼入羊手”。

1.通过哪些方法来保证入世后中国大豆的生产?2.东北地区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对入世后的挑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和发展目标?3.为了实现由“羊入狼口”变为“狼入羊手”,东北地区农业应坚持怎样的发展方向?成果展示、汇报交流:(小组探究的成果)归纳总结、提升拓展:三、反馈训练、巩固落实(请同学们利用课堂上分钟时间,完成当堂检测题,小组交流、)阅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回答问题。

城市[来月气候指标甲乙1月7月1月7月气温(℃)降水量(mm) -27.33.619.490.8-19.74.322.7176.5自我总结:此探究给我们什么启示?(2)有关资料表明,甲、乙两城市每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同。

为什么?(3)据图文信息判断出C山脉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适宜A、B、C三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农业部门。

【回扣目标】(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解决自己的疑惑点,从而完成学习目标)课后提高案一:选择题1.东北大部分地区气候属于()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2.东北地区农业耕作制度为()A一年一熟B一年两熟C.两年三熟D.一年三熟3.东北地区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面积占全国平原总面积的A.1/2 B.1/3 C.1/4 D.2/54.我国最大的林区是()A长白山区B.横断山区C.大小兴安岭D.完达山5.东北地区北部的主要农作物是()A.冬小麦、棉花B.春小麦、水稻C.玉米、高粱D.春小麦、大豆20世纪60~70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荒造田,使这块沉睡的荒芜之地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据该材料完成6-10题。

6.北大荒是指()A.三江平原、松嫩平原B.辽河平原、河西走廊C.整个东北平原D.仅指辽河平原7北大荒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A.水源不足 B .地形崎岖C.热量不足D.土壤贫瘠8.“北大仓”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A.水稻种植业B.混合农业C.商品谷物农业D.小麦种植业9.“北大仓”的耕作方式应为()A.精耕细作,小农机具作业 B .国营农场,大型机械化作业C.小农经营D.粗放经营10.“北大仓”的发展方向应是()A.退耕还林B.退耕还草C.大力发展工业D.农业现代化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11-17题。

11.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由于各种原因,其肥力不断下降,其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被冲刷变薄B.气候干旱所致C.微生物活动微弱D.秸秆还田12.我国最大的沼泽地在()A.a B.b C.c D.d13.a平原宜农荒地的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的措施是()A.引水灌溉B.排水减湿C.发展水田D.土体脱盐14.d下游两岸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A.小麦B.玉米C.高粱D.水稻15.b区最重要的矿产是()A.煤B.铁C.石油D.稀土16.c处农业生产类型为()A.种植业为主B.畜牧业为主C.农产品加工业为主D.淡水养殖业为主17.关于黑土的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充分利用黑土,建设商品粮基地B.利用黑土要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以保持土壤肥力C.利用黑土应注意土壤的培肥,以避免土壤的冲刷D.秸秆还田是保持和提高黑土肥力最有效的办法二:综合题18.读右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A是平原,分布最为普遍的杂粮作物是,已成为与美国中央大平原相媲美的我国“带”,两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区别是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为,中国为。

(2)在图上注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用字母B标出三江平原的位置,用斜线阴影画出东北地区工业基地的范围,该工业基地名称为,工业部门特点为。

(3)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的地面结构特点为,从而使这里成为我国著名的商品和业生产基地。

(4)停止开荒以后,耕地不再增加,发展农业的出路何在?。

19.(2004春季高考)图3表示我国某主要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图4是该地形区中某城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读图3和图4,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形区的名称。

(2)指出导致图3中山地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3)描述该地形区气温、水分条件的特征。

(4)该地形区哪些气候条件不利于农作物种植?应采取什么对策?(5)该地形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为此应采取哪些相应的治理措施?第四章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预习内容】答案:①黑龙江 ②内蒙古自治区 ③自然地域 ④农业生态 ⑤商品粮 ⑥畜牧业 ⑦湿润、半湿润季风 ⑧同季 ⑨一年一熟 ⑩凉 ⑪平原 ⑫黑土、黑钙土 ⑬机械设备 ⑭交通⑮绿色农业 ⑯生产方式 ⑰松嫩 ⑱大豆 ⑲长白山区 ⑳鹿茸 ○21东北红牛 ○22舍饲 ①三江 ②国营 ③机械 ④地区专业化 ⑤小麦 ⑥玉米 ⑦水稻 ⑧人口激增⑨不合理 ⑩生态环境 ⑪黑土退化 ⑫盐碱化 ⑬自然灾害 ⑭生态农业 ⑮天然林课中探究案答案探究一1.东北地区的范围和位置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一个自然地域单元完整的地区,对其位置的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经纬度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