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小专题之-区位因素

高考地理小专题之-区位因素
高考地理小专题之-区位因素

蓟县二中2012高考复习小专题-----区位因素分析与典型案例分析

一:区域分析的方法:五三P272.

二、区域问题一般解决方法:

1、审题时仔细冷静,要全面、准确阅读所给材料,必须注意准确地定位(如经纬网定位、地理事物特征定位);

2、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找出题干中设问的关键词和限定语,把握问题指向和设问角度,揣摩命题意图与考查要求

3、将试题内容与储备知识、课本知识建立联系,善于将知识迁移运用, 通过思考确定解题思路,最后用科学、严谨、清晰、扼要的语言编制答案.

三、典型真题举例

(10天津)( 32 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 1 )图9 中右江的流向为_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6 分)( 2 )广西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有何特点?请简述其原因。(6 分)

广西于 2009 年 8 月至 2010 年 4 月发生了旱灾.旱情分布见图 10 。

( 3 )据图10 描述广西旱清的空间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___:请列举两项影响广西旱情分布的自然原因。(8 分)

四、

写出以下农业类型的主导因素列举由以下主导因素形成的工业企业

云贵高原梯田农业:原料: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市场

新疆的哈密瓜、长绒棉:动力

南方蔬菜冬季供应东北:廉价劳动力

花卉业:技术

乳畜业:

五.

1、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2、交通线区位因素分析

4、旅游活动区位选择

5、商业活动区位因素分析(商业中心城市、市内商业中心)、

6、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

7、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分析

8、卫星着陆基地的区位分析

六、实战举例:

1、试分析图5中阴影区城市带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2、分析台北市成为台湾省最大城市的优势区位因

素。

3、M城曾是我国长江下游地区最繁华的商业城市

之一,近代,随着N城的崛起,M城的地位明显

下降。

促成M 城崛起的重要区位因素是 M 城衰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M城近年来进入新一轮发展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

泛亚铁路(新加坡至昆明)将是联系东盟和中国的重要通道,其中,新加坡—吉隆坡—曼谷的已有铁路为共用段,自曼谷至昆明的待建铁路有东、中、西三个方案,如表1和下图所示。

东盟国家首选东线方案,分析其有利因素。(12分) 5.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己在地图上读南非地图。

材料二:开普敦港位于南非西南沿海处,南距好望角52km 。开普敦港地理位置重要,是南非的主要港口之一。开普敦是南非的金融和工商业中心,是南非第二大城市。交通运输发达,有铁路可直达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公路与国内各地相通接。港口距机场约20km ,每天有航班飞往约翰内斯堡,再连接国外航班。

分析开普敦港形成和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7.(23分)(28分)读泰国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泰国地形图(图14)。

材料二:泰国约有6300万人口,其人口分布概况见图15。

材料三:曼谷气象资料(图16)。

材料四:近年来多个发达国家在泰国建立工业生产基地,其产业链环节上的分工见图17。

(1)泰国地形以和为主。(4分)

(2)从流域的开发利用上看,湄南河上游适合发展,下游适合发展。(4分)

(3)分析曼谷最高气温出现在4月的原因。(4分)

(4)泰国人口主要分布在,分析清迈成为泰国第二城市的区位因素。(6分)

(5)泰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硬盘制造国,其发展的有利区位因素有哪些?从材料中可看出其在世界产业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要改变此状况,应采取哪些措施?(10分)

高考地理小专题——港珠澳大桥

(1)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港珠澳大桥造价昂贵的原因。(6分)(2)分析港珠澳大桥中部采用隧道而不采用桥梁的原因。(4分)(3)运用城市中心地理论,简述港珠澳大桥通车对香港、珠海、澳门三城市的主要影响。(4分) 典型例题三: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一般而言,湾区经济发展主要经历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四个阶段。粤港澳大湾区陆地面积、常住人口、GDP总量分别占全国的0.6%、0.5%、l 2 1%,有三个港口排名世界前十。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将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

级区域战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是泛珠江经济协作区规划的升级,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图6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示意图。 港珠澳大桥总长55公里,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是迄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主体工程由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和长达22 9公里的桥梁工程组成,隧道两端建有东、西两个人工岛。大桥于2009年12月正式动工,2016年9月27日全线贯通。 (1)简述粤港湾大湾区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引擎的主要条件。(8分) (2)根据深圳港湾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为其经济持续发展提出建议。(8分) (3)从自然环境角度简析建设港珠澳大桥面对的主要困难。(6分) 典型例题四: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港珠澳大桥是连接核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迺道,全长55千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由中央以及粤、港、澳三地政府斥资七百多亿元,于2010年开始修建,建成通车后,开车从香港到珠海的时间将由目前的3个多小时缩减为半个小时。港珠澳大桥预计使用寿命120年,比目前世界跨海大桥普遍使用寿命长20年。 (1) 港珠澳大桥工程宏大,试分析该工程得以实施的社会经济原因。 (2) 说明影响港珠澳大桥使用寿命的因素。 典型例题五: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港珠澳跨海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该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也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该大桥所在海城每天有上千艘轮船和数百架飞机经过。下图为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1)列举港珠澳跨海大桥的建设需要克服的困难。 (2)分析港珠澳跨海大桥没有全部采用桥梁构造而是建造了6.7千米海底隧道的原因。

高考地理小专题之-区位因素

蓟县二中2012高考复习小专题-----区位因素分析与典型案例分析 一:区域分析的方法:五三P272. 二、区域问题一般解决方法: 1、审题时仔细冷静,要全面、准确阅读所给材料,必须注意准确地定位(如经纬网定位、地理事物特征定位); 2、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找出题干中设问的关键词和限定语,把握问题指向和设问角度,揣摩命题意图与考查要求 3、将试题内容与储备知识、课本知识建立联系,善于将知识迁移运用, 通过思考确定解题思路,最后用科学、严谨、清晰、扼要的语言编制答案. 三、典型真题举例 (10天津)( 32 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 1 )图9 中右江的流向为_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6 分)( 2 )广西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有何特点?请简述其原因。(6 分) 广西于 2009 年 8 月至 2010 年 4 月发生了旱灾.旱情分布见图 10 。 ( 3 )据图10 描述广西旱清的空间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___:请列举两项影响广西旱情分布的自然原因。(8 分) 四、 写出以下农业类型的主导因素列举由以下主导因素形成的工业企业 云贵高原梯田农业:原料: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市场 新疆的哈密瓜、长绒棉:动力 南方蔬菜冬季供应东北:廉价劳动力 花卉业:技术 乳畜业: 五. 1、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2、交通线区位因素分析

4、旅游活动区位选择 5、商业活动区位因素分析(商业中心城市、市内商业中心)、 6、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 7、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分析 8、卫星着陆基地的区位分析 六、实战举例: 1、试分析图5中阴影区城市带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2、分析台北市成为台湾省最大城市的优势区位因 素。 3、M城曾是我国长江下游地区最繁华的商业城市 之一,近代,随着N城的崛起,M城的地位明显 下降。

高考地理区位因素必背知识点.doc

高考地理区位因素必背知识点 本网高考栏目整理了高考地理区位因素必背知识点,更多高考地理资讯我们将持续更新,敬请及时关注本网站。 高考地理区位因素必背知识点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 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什么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是什么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因素 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2.经济因素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 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 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 3.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 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4.环境因素

高考地理常见简答题农业小专题

高考地理常见简答题农业小专题农业小专题: ⑴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 ①气候湿润多雨; ②排水良好的坡地。 ⑵青藏高原生产青稞的自然条件:地势高,气温低,温差大,降水少,光照充足. ⑶尼罗河三角洲(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 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条件. ⑷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 ②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 ③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 ⑸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 ①纬度高,气温低,云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自然条件) ②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社会经济条件) ⑹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弊:旱涝灾害频繁. 变式:温带季风气候(黄淮海平原)发展棉花种植的有利条

件: ①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 ②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⑺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原因: ①中亚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宜发展荒漠畜牧业; ②境内有额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发展灌溉农业. ⑻热带经济作物经营方式:企业化种植园. 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主要分布: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所在国经济结构特点:以热带企业化种植园为主的单一经济 所在国如何发展经济: ①继续发挥优势,抓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 ②狠抓粮食生产,努力增产粮食; ③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④加强"南南合作"; ⑤加强"南北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⑼非洲粮食问题突出的原因: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高考地理:最全的区位因素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地理:最全的区位因素知识点归纳总结! 区位因素是指促使区位地理特性、功能的形成、变化的原因或条件,根据区位因素本身的性质和状态,可分为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区位形状、地形、地貌、地质、太阳辐射、气候、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民族、宗教、政策、资金、土地价格、市场等;技术因素包括科技水平、化肥、机械等。区位因素是高中地理的常考知识点。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为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或地势低平 土地:土地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昼夜温差大 水源:靠近水库、河流、冰川融水区或地下水丰富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该区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较多、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湖、海,水陆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冷藏保鲜技术高 习俗:生产历史悠久、饮食偏好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能提供技术支持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

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土地租金低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水质好 环境: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利于高科技工业的布局 2.经济因素 原料:靠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靠近能源产地(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位于或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港、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和通讯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劳动力质优价廉,生产成本低 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 工农业基础:临近商品农业基地或农业发达,能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当地工业发达,生产协作条件好 2.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的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多在山区、边区) 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3.环境因素

高考地理小专题——河流阶地

高考地理小专题——河流阶地 典型例题一:读河流阶地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流两侧阶梯状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每一级阶地由平坦的或微向河流倾斜的阶地面和陡峭的阶坡组成。一条经历长期发展过程的河流,两岸常出现多级阶地,由河流河漫滩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见下图。 材料二: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河流在以侧向侵蚀为主扩展谷底的基础上,转为下切侵蚀为主加深河谷。前者形成河漫滩或谷底平原,后者将河床位置降低到河漫滩或谷底平原以下。下图a、b、c按顺序表示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材料三:半坡村落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800~6200年。先民把村落选在浐河东岸的二级阶地上,它高出河床9米,西距浐河有800米。见下图。

(1)读材料1判断,河流阶地属于何种地貌类型?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 (2)读材料2,按a、b、c三个阶段顺序,简述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3)读材料3,先民把村落选在浐河东岸的二级阶地上,有何益处?(4)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与河流阶地的形成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请分别指出来。 参考答案: (1)流水地貌(河流地貌、河谷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流水作用(2)a阶段,河流以侧蚀为主;b阶段,河流以下切侵蚀为主;c阶段,河流再一次转为以侧蚀为主 (3)这里既接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 (4)相同:都受流水作用而形成;不同:长江三角洲主要受流水的沉积作用而形成;河流阶地主要受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 典型例题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读上图.描述该区域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出其主要影响因素。 永定河沿岸的耕地多分布在河流阶地上(下图)。阶地的形成首先是河流侧向侵蚀,使谷地展宽;汛期时,河流带来的泥沙大量在沿岸堆积,形成宽阔的河漫滩;最终经过地质作用使原有河漫滩形成阶地。 (2)说出河流阶地形成过程中地质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并分析耕地多分布在河流阶地的自然原因。 近年来,雁翅镇着力发展“一沟一品”的特色林果经济,农业生产结构逐年调整。区域内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林果种植面价逐年增加,建成苹果、葡萄、香椿、蘑菇等特色农业生产基地,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完整)高中总复习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专题练习

高中总复习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读“某地农业土地利用示意图”,完成1~3题。 1.Y农业生产分布的边界范围与城市的最近距离是() A.20 km B.40 km C.60 km D.80 km 2.影响X、Y、Z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有() A.市场和交通 B.交通和劳动力 C.劳动力和气候 D.市场和气候 3.X、Y、Z的农业生产分别对应() A.花卉、乳牛、粮食 B.水果、养鱼场、蔬菜 C.蔬菜、林业、养鸡场 D.花卉、养猪场、观赏鱼 4.下列农业区的气候特征与a图类似的是() A.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区 B.美国的棉花带 C.中国的春小麦区 D.法国的葡萄园种植区 5.影响乳制品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原料产地 B.市场需求量 C.技术力量 D.廉价的劳动力 6.为了乳制品企业的健康发展,这些企业应该() A.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走劳动密集型的道路 B.利用我国草场资源丰富的优势,走资源密集型道路 C.加强科技投入,走技术密集型道路 D.不断扩大规模,以抢占市场份额 下图表示“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天然原料、交通、科技要素投入比例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三曲线表示天然原料和科技要素的分别是() A.①② B.②① C.①③ D.②③ 8.下列工业部门的发展变化情况与①曲线变化大致吻合的是() A.制糖厂 B.纺织厂 C.啤酒厂 D.飞机制造厂 下图中数字表示四种不同工业部门的投入情况。读图完成9~10题。 9.工业区位选择时,宜优先考虑原料产地的最有可能是()A.① B.② C.③ D.④ 10.下列城市的增长与①工业部门关系最密切的是() A.苏黎世 B.阿伯丁 C.攀枝花 D.旧金山 2005年2~3月,世界铁矿石价格猛涨,对世界经济有着重要影响。下图是“每冶炼1吨钢铁所需原料的变化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世界铁矿石价格上涨,主要受益国家是() A.中国、日本、印度 B.德国、美国、法国 C.巴西、澳大利亚、印度 D.马来西亚、印尼、埃及 12.“每冶炼1吨钢铁所需原料的变化图”揭示了() A.煤炭、铁矿石价格上涨对钢铁工业的影响 B.原料对钢铁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

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一、进行区位选择需坚持以下原则 1. 可持续原则 这是区位选择的核心原则。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该地区工业、农业、商业、城市、交通、旅游等的区位因素,以寻求这种布局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它强调经济发展首先要与资源、环境协调,工农业生产布局完成后要能得到很好的经济效益,要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 2. 主导性原则 不同的产业部门,其投资要素中各要素所占的比例不同,区位选择中一般要看是否满足其主导性需求。如装配工业类(普通服装)要看是否有廉价劳动力;冶金工业(炼铝业)看是否有廉价电力和原料;饮料业(啤酒)看是否有便捷的市场;商品粮基地的主导因素是优良土地和水热条件;花卉业的主导因素是市场和水源;宁夏平原水稻种植的主导因素是水源;南疆长绒棉种植主导因素是昼夜温差大。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了解和把握区域特征。因此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对典型区域区位特征的归纳和概括。 如以农业为例: 东北平原——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 华北平原——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南方平原地区——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制约因素是洪灾较为严重,如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多发洪涝灾害。 3. 因地制宜原则 细心地分析给定的环境特点,发挥“比较优势”是合理进行产业布局的基本方法。如“珠三角”的区位优势是邻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对外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外需性产业;武汉的区位优势是“九省通衢”,对内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内需性产业;上海的区位优势是具有中国“大地理中心”的位置——长江流域出海口、南北沿海航线的中点,对内、对外均有无限优势,发展内、外需性产业均可。 4. 因时制宜原则 区位因素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除了静态地从综合、主导方面分析区位因素外,更要从发展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例如,某个工业地域的繁荣、衰败等皆由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引起。又如,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大约每十年“飞”一下,二战期间主要在美国,20世纪50—60年代主要在日本,20世纪70年代主要在亚洲“四小龙”国家,20世纪80年代主要在我国东南沿海和东南亚,20世纪90年代主要在我国沿海省份,21世纪初主要在我国的中部省份。 二、区位分析的—般方法 1. 分清区位分析的对象

高考地理区位因素专题复习归纳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专题复习归纳 高中课程改革,教材引进并强化了“区位”这一部分内容,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商业、旅游等区位的分析与选择,构成了人文地理部分的主要内容,在高考地理试卷中占分量较大,又是新增内容,已经为命题者所青睐,可以说是“重点内容重点考,重点内容年年考”,但考查重心,每年都有一些变换,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结合近几年的高考,归纳出一些答题思路共性供参考。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 数量: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 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因素 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2.经济因素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 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 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 3.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 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4.环境因素

区位因素分析概括总结

区位因素分析概括总结(一)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为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或地势低平 土地:土地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昼夜温差大 水源:靠近水库0、河流、冰川融水区或地下水丰富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该区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较多、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湖、海,水陆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冷藏保鲜技术高 习俗:生产历史悠久、饮食偏好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能提供技术支持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土地租金低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水质好 环境: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利于高科技工业的布局 2.经济因素 原料:靠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靠近能源产地(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位于或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交通:临海港、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和通讯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劳动力质优价廉,生产成本低 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 工农业基础:临近商品农业基地或农业发达,能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当地工业发达,生产协作条件好 3.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的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多在山区、边区) 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4.环境因素 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

区位条件专题归纳整理

农业区位分析 (1)自然条件: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 (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条件、农产品冷藏技术和保鲜技术;劳动力;地租;农业技术;政策;工业基础;农业传统;饮食习惯等。 工业区位分析 (1)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自然因素不是工业主导的因素,但是要注意土地的价格,这往往也是工业区位条件中比较重要。 (2)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通信;地租;劳动力数量、素质、价格;技术;工业基础。 (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社会协作、国防安全;比如湖北汽车城十堰,建设初期主要考虑的是国家的安全。社会需要;工业惯性。 (4)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包括空气质量、水质、风向、河流流向等。工业1.自然因素 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2.经济因素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 3.社会因素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4.环境因素 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在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农业 1.自然因素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数量: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 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因素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

备战2019年高考地理 区位因素分析过九关 第06关 航空航天基地区位因素分析练习

航空航天基地区位因素分析 北京时间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北京时间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场顺利发射升空。据此完成1—2题。 1.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主要在于 A .降水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长 B .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 C .空中及海上交通都很方便,便于运输 D .人口稀少,发射后残骸不易危及人们安全 2.向火星发射探测器需要更大推力的火箭和更重载荷,我国四大卫星基地最适合火星探测任务的是 A .酒泉 B .太原 C .西昌 D .文昌 【答案】1.A 2 .D 【解析】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甘肃,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多晴朗天气,发射窗口期较长,A 项正确;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纬度较高,B 项错误;该地地处内陆,海上交通不便,C 项错误;发射后残骸不易危及人们安全不是酒泉的优势,D 项错误。故选A 。 2.文昌位于较低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较快,故自转的推力较大,D 项正确;其他几个地点纬度较高,不具有优势条件,故可排除。故选D 。 航空航天基地的区位因素分析 1.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 2.发射时间、方向和回收场地选择

2 我国四大航空航天基地的有利区位 我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16年10月7时30分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1月18日13时59分其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阿木古朗草原成功着陆。据此完成1—2题。 1.“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选择酒泉基地发射的地理原因是 A .酒泉基地纬度高,自转线速度较慢,有利于飞船进入轨道 B .酒泉基地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势最高,有利于飞船发射 C .酒泉基地位于干旱区,多晴天,有利于飞船发射 D .酒泉基地位于温带草原区,草场茂密,有利于飞船返回着陆 2.在主着陆场外1000千米处设副着陆场的原因是

地理最全区位因素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最全的区位因素知识点归纳总结 区位因素是指促使区位地理特性、功能的形成、变化的原因或条件,根据区位因素本身的性质和状态,可分为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区位形状、地形、地貌、地质、太阳辐射、气候、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民族、宗教、政策、资金、土地价格、市场等;技术因素包括科技水平、化肥、机械等。区位因素是高中地理的常考知识点。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为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或地势低平 土地:土地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昼夜温差大水源:靠近水库、河流、冰川融水区或地下水丰富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该区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较多、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交通:临近河、湖、海,水陆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冷藏保鲜技术高

习俗:生产历史悠久、饮食偏好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能提供技术支持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土地租金低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水质好 环境: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利于高科技工业的布局 2.经济因素 原料:靠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靠近能源产地(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位于或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港、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和通讯便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专题练习

高三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专题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0分) 读图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在图示期间,与美国相比,我国() A.城市人口数较少 B.城市人口数增长率较低 C.城市人口比重较低 D.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较低 读“某地农业土地利用示意图”,完成3—5题。 3.Y农业生产分布的边界范围与城市的最近距离是() A.20 km B.40 km C.60 km D.80 km 4.影响X、Y、Z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有() A. 交通和劳动力 B.市场和交通 C.劳动力和气候 D.市场和气候 5.X、Y、Z的农业生产分别对应() A.花卉、乳牛、粮食 B.水果、养鱼场、蔬菜 C.蔬菜、林业、养鸡场 D.花卉、养猪场、观赏鱼 城市地域有住宅、商业、办公和文化等功能分区。读图3,完成第6题。

6.图中表示住宅区和商业区的曲线分别是()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 图6 为“我国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读图回答7-8 题。 7.该地区地价变化主要反映了() A.市区地价较过去小幅下降 B.交通通达度提高 C.郊区人口向市中心集中 D.城市规模缩小 8.甲处最有可能建设了() A.矿区 B.奶牛养殖基地 C.商品粮基地 D.高新技术开发区 图7 为“五种类型产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读图回 答9—10 题。 9.食品工业、软件产业、服装加工业与图中所示类型相 符的依次是() A.④②③ B.④⑤② C.③②① D.①③⑤ 10.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最容易实现跨国界转移的类型 是()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④⑤ 二、综合题(共60分) 1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其生产的最基本特征是 和。 (2)P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对比,相似的 是() A.高温多雨时期相同 B.都有煤炭工业城市 C.河流入海方向一致 D.地理纬度位置相近 (3)A、C区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这里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有哪些? (4)19世纪中期,美国南部是英国棉纺织业的主要原料产地,分析美国南部棉花带形成的自然条件。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一、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2.经济因素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 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 3.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4.环境因素 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 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 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 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二、卫星着陆基地的区位分析?气象条件: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高好,便于对航天器的跟踪观察。?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少河流峡谷,有利于航天器或航天员的安全和便于目标搜寻?人口密度:地广人稀或人烟稀少,不干扰居民生活 三、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出:地形平坦开阔 气候:由题设得出是什么气候,总结出:降水适度,气温适中 河流:由地图判读出临河:①运输功能:河流交汇点、过河点、河口、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交通便利②供水功能: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或丰富?2.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判读图中某地是否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交通:由地图判读图中某地是否临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码头、以及多种交通方式的交汇处交通便利 农业基础:本地农业基础雄厚 其他因素:①是否是政治、宗教、军事中心②是否是旅游、科技中心(新因素)?四、旅游业区位分析:?旅游活动包含三要素(从三要素去分析,有利于增强记忆): 1.旅游者:主体相当于市场(临近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广阔)? 2.旅游资源:客体A.旅游资源的质量、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旅游资源的质量高、集群状况好、地域组合好)B.市场距离: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大或小)(即旅游资源与旅游者之间的距离)C.环境承载量:旅游活动容纳的能力(容人量)大或小。 3.旅游业:媒介A.地区接待能力:强或弱B.交通位置及通达性:直接影响游客和数量 五、交通线区位因素分析

2019年高考地理区位因素分析过九关第03关交通区位因素分析练习word版本

第03关交通区位因素分析 蒙(自)河(口)铁路已正式开通运营。下图为蒙河铁路及铁路线上的马英河大桥。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蒙河铁路建设的障碍条件主要是 A.气候条件B.地形条件C.水文条件D.资金条件 2.蒙河铁路有些路段采用图中的高架桥的方式,目的主要是 A.保护生态B.节约耕地C.减小起伏D.降低造价 【答案】1.B 2.C 【解析】1.蒙河铁路穿过云贵高原,沿途地形崎岖,多喀斯特地貌,是铁路建设的主要障碍条件。故选B。 2.蒙河铁路沿途地形崎岖,采用高架桥方式可减小地面起伏,提高铁路运营速度和安全性。故选C。 交通区位因素分析 1.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的区位因素分析 (1)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其关系

(2)自然因素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 (3)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

(1)港口区位因素 (2)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分析和选址要求 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原则——“低、高、大、小” (1)成本低——山区线路起伏要小,隧道要少;平原线路要直,桥梁要少。(2)安全性高——山区线路不能太陡,平原线路不宜经过沼泽区。

(3)经济效益大——地方性公路应尽量多经过居民点,国道或高速路以直达为主。 (4)生态破坏小——平原地区少占农田,不破坏水利设施,山区注意植被的保护。 下图是我国某城镇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位于老城区东南的码头选址考虑因素是 A.码头位于河流凸岸,不易淤积B.码头位于河流凹岸,不易淤积C.码头对面有沙洲,利于避风D.码头受水流冲击小,航行安全2.随着新城区的建成,区域交通格局改变,待建码头的主要作用是 A.实现各类交通有效衔接B.减轻城镇人口压力 C.拉动城镇向西迅速扩展D.完善区域城镇体系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利时国土面积30528平方千米,人口约1070万,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高考地理气温小专题

气温微专题 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①纬度——影响气温的首要因素 ②大气环流 天气状况,阴雨或晴朗; 冷空气降温;暖空气增温 ③海陆分布 ④地形地势高低、山脉走向、不同地形对气温都有影响 ⑤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⑥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排放温室气体和废热等影响气温 等温线分析: 1.数值自南向北递减——北半球;数值自北向南递减——南半球 2.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温差)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温差)小。 3.海拔较高、坡度较大的山地与高原边缘等温线密集;平原、高原内部等温线稀疏; 4.同一区域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 5.等温线大体沿东西(纬线)方向延伸,数值在南北方向变化――太阳辐射是主要影响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6.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海陆分布或洋流是主要影响因素 7.等温线大体与等高线(或与山脉走向)平行――受地形因素影响 8.等温线平直——下垫面性质单一。(如南半球40°---60°处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海洋面积大,性质均一。) 9.等温线弯曲——等温线向高纬(低值方向)凸出,表明气温比同纬高;等温线向低纬(高值方向)凸出,表明气温比同纬低。 10.等值线闭合:局部温暖中心或低温中心(“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如中心气温高,可判断为盆地;如中心气温低,可判断为山地。 例1: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温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甲地与乙地纬度仅差2度,但是气温差异却很大, 试分析甲地冬季气温低的原因。

例2:根据材料和图1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 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 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 图14表示2006年9月3日20 时地面气压场。 (1)图示时间银川气温(高/低)于成都, 分析成因。(10分) 第二部分: 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1)同纬度地区,海拔高,气温低。(2)高大的地形区成为温暖或寒冷气流的屏障。 (3)平原地区,气流畅通无阻,加剧冷热变化程度。(4)阳坡气温高于阴坡;背风坡气温高于迎风坡。(5)盆地地区一般是夏季的炎热中心。(6)高大的地形区成为局部的低温区。 (7)高原地区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8)山顶气温日较差小于山麓地区。 重点:山脉走向对气温的影响 一是当山脉的走向与冷空气移动方向垂直时可以阻挡冷空气的前行,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持续时间长,降温明显;而山体南侧冷空气受削弱,影响减弱,如我国的天山、阴山、秦岭、南岭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二是当山脉的走向与冷空气移动方向平行时可以形成冷空气的前行通道,形成峡谷效应,进而加剧冷空气的移动,降温明显。如太行山 例3:索契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例4:读图,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10分)

专题复习《区位因素分析》教案.doc

专题复习《区位因素分析》教案 地理组陈平红 【高考动态分析】 本专题内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同时又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在近儿年的高考中表现的尤为抢眼。特别是在第37题的考查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命题立意角度。其知识内容的考查多以叠加等值线的区域地图为载体,在考杳学生对区域认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该区域的相关地理特征进行考杏,最后落脚点是区域开发与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条件评价或区位因素分析。从命题立意角度来看,着重考查考生将高中知识体系中的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运用于解决具体区域中相关现实问题的能力。 【高考命题方向】 从近年的命题规律及教材中的区位知识体系看,区位因素分析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设问的类型: 1.评价区位布局问题是否合理。 2.判断影响区位布局的区位因素有哪些?主导区位因素是什么? 3.分析影响某一区位的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4.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八 5.不同区域的区位因素的对比分析与评价, 【高考复习建议】 策略一:抓住主干知识,完善知识体系。 策略二:重视分析方法,构建思维模型。 策略三:学会知识迁移,掌握答题技巧。 如何运用知识和方法,去应对高考新的试题情景,进行迁移分析。 ■技巧1一一充分利用题中已有的信息 ■技巧2 —一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迁移 策略四:掌握区域区位因素分析的一般方法。区域区位因素分析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明确区域的地理位置,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1推测区域内主要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如气温、降水、山脉、河湖、自然资源、人工建筑等事物或自然灾害、生产活动等现象。 %1分析区域的优势条件与限制性因素。 %1解释区域内存在这些地理事物和现象、优势与劣势的原因。 %1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措施与发挥优势的对策。 【主干知识体系】 一、区位因素分析 (一)、农业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光热水土) 气候: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水源:年降水量少于250亳米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 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酸性红壤适宜种茶树;甜菜耐盐碱) 地形:不同的地形区(坡向、坡度、高度),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需求: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商品农业、外向型农业) 劳动力:(数量、素质) 工业、城市的发展:城郊农业的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地价递减状况。 科技: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主要通过影响其他因素而影响农业区位。

高中地理:如何进行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高中地理:如何进行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从各类地理试题特点来看,有关“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与评价”的试题属于应用性综合试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着力于考查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尝试创造性地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是人文地理学科发展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主要包括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城市区位、交通区位、商业区位等。运用这些知识能解决现实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一、进行区位选择需坚持以下原则 1.可持续原则这是区位选择的核心原则。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该地区工业、农业、商业、城市、交通、旅游等的区位因素,以寻求这种布局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它强调经济发展首先要与资源、环境协调,工农业生产布局完成后要能得到很好的经济效益,要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 2.主导性原则不同的产业部门,其投资要素中各要素所占的比例不同,区位选择中一般要看是否满足其主导性需求。如装配工业类(普通服装)要看是否有廉价劳动力;冶金工业(炼铝业)看是否有廉价电力和原料;饮料业(啤酒)看是否有便捷的市场;商品粮基地的主导因素是优良土地和水热条件;花卉业的主导因素是市场和水源;宁夏平原水稻种植的主导因素是水源;南疆长绒棉种植主导因素是昼夜温差大。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了解和把握区域特征。因此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对典型区域区位特征的归纳和概括。如以农业为例:东北平原——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华北平原——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南方平原地区——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制约因素是洪灾较为严重,如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多发洪涝灾害。 3.因地制宜原则细心地分析给定的环境特点,发挥“比较优势”是合理进行产业布局的基本方法。如“珠三角”的区位优势是邻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对外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外需性产业;武汉的区位优势是“九省通衢”,对内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内需性产业;上海的区位优势是具有中国“大地理中心”的位置——长江流域出海口、南北沿海航线的中点,对内、对外均有无限优势,发展内、外需性产业均可。 4.因时制宜原则区位因素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除了静态地从综合、主导方面分析区位因素外,更要从发展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例如,某个工业地域的繁荣、衰败等皆由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引起。又如,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大约每十年“飞”一下,二战期间主要在美国,20世纪50—60年代主要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