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6年高二地理选修六:1.1《我们周围的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踪练习 1 下列选项属于天然环境的是( ) ①大漠盐湖 ②农田 ③工厂 ④极地苔原

⑤岩石 ⑥畜群牧场

A.①②④⑤ C.②③⑥

B.①④⑤ D.④⑤⑥

【解析】 天然环境是由地球上的自然要素组成,如大气环境、

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地质环境等。人工环境是指人类在天

然环境基础上,经过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有人类介入才能维持

它们之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如下表所示:

辩证 关系

表现

内容

实质

人类

人类以主观需求、主观认识评价环 人类活动主

与环 人类与环 境,力求以选择、改造、治理等方 观能动性与

境的 境相互排 式排斥环境中不需要的方面;环境 环境发展客

对立



则以客观属性排斥人类违背规律的 观规律的对



改造活动



人类 与环 境的 统一

“生物圈二号”实验的失败说明了人类与环境之间具有什么的关 系?

2 新知识·预习探究 学习目标
1.了解环境的概念和分类。 2.结合案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 观。

新知预习 一、什么是环境 1.环境的概念 (1)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中心事物不 同,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相应不同。 (2)本书所说的“环境”是指以人或人类为中心的周围相关的其 他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与地理课经常讲到的“地理环境”是同一 概念,又称人类生存环境。

3 新课堂·互动探究 要点一 什么是环境 1.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中心事物不同, 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相应不同。本书所说的“环境”,是指 以人或人类为中心的周围相关的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与地理课经 常讲到的“地理环境”是同一概念,又称自然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明确指出:“本法所指的环境是指: 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水生生物、名胜古 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居住区等。”这 就把人类以外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看作人类的环境。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 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 有哪些?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解析】 本题涉及历史学科相关知识,是跨学科综合题,主要 考查学生对人地关系思想演变过程的理解和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 从图乙中可判断此时人类不断开发自然环境,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并 大量地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人类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使人地关系不 协调,所以应出现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时期。第(2)题,解答本题应 注意题目中要求回答的是直接影响,可以把本题转化为:如果广泛修 建梯田,破坏植被,直接造成的生态变化有哪些?第(3)题,中国古代 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就是滥垦现象。滥垦一方面反映了古 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口的增加,经济重心 南移,此题可以结合历史上关中地区或江南经济开发为例分析说明。 第(4)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回答第(1)、(2)、(3)题的基础 上加以分析归纳即可。

B.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C.人类

D.生物圈

(2)人类环境包括下列哪些因素( B )

①天然环境 ②社会环境 ③人工环境 ④生物环境 ⑤太阳系

⑥银河系

A.①②⑥ B.①②③④ C.④⑤⑥ D.①②⑤⑥

(3)下列不.是.社会环境或社会环境因素的是( B )

A.城市或乡村

B.卧龙自然保护区

C.周口店人类遗址 D.贵州梯田
1 新情境·激趣引航 1991 年,美国科学家进行了一个耗资巨大规模空前的“生物圈二 号”实验。“生物圈二号”是一个巨大的封闭的生态系统,这个封闭 生态系统尽可能模拟自然的生态体系。1991 年,8 个人被送进“生物 圈二号”,本来预期他们与世隔绝两年,可以靠吃自己生产的粮食, 呼吸植物释放的氧气,饮用生态系统自然净化的水生存。但 18 个月之 后,“生物圈二号”系统严重失去平衡:氧气浓度从 21%降至 14%; 原有的 25 种小动物,19 种灭绝;为植物传播花粉的昆虫全部死亡, 植物也无法繁殖。

【答案】 (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变得脆 弱。 (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原因: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 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因过 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人口数量。

跟踪练习 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图中正确反映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的模式图是__D______图。 (2) 人 类 社 会 与 环 境 的 关 系 中 , 属 输 入 、 输 出 方 向 错 误 的 是 ___A_____图。 (3)四图中强调了人类社会对环境的作用,未提及环境对人类社会 反馈作用的是___B_____图。 (4)四图中只强调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馈作用的是__C______图。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的了 解程度。人类社会与环境是在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中不断 向前发展的。具体表现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两个进入的箭头),通过消费活动(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把废弃物输出 到环境中去(两个出来的箭头),周围环境又把它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 人类本身(上下两个进入的箭头)。本题具体就是考查箭头所表示的含 义,因此答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每个箭头所表示的含义。

2.环境的分类 (1)根据人类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可将环境分为天然环境和人工环 境两类。 (2)天然环境指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 境,例如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 (3)人工环境指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 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例如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 水利、畜群牧场等。此外,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也 应归在人工环境之中。

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

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山劣 地、因过度放牧而成的荒漠

坏的环境

流沙等

3.如何区别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联系: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都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都是人类 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天然环境是人工环境的基础,人 工环境是在天然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 区别:首先,两者受人类干预的程度不同;其次,天然环境和人 工环境范围大小及其变化趋势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出:“本法所称环境,

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

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

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据此完成(1)~(4)题。

(1)这里所说的环境主体是( C )

A.地球

4 新思维·随堂自测

1.下列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中,属天然环境因素的是( )

A.滥挖发菜

B.过度抽取地下水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C.开发三江平原 D.洪涝灾害

【解析】 天然环境因素是指人类没有干预或无能力影响的环境 因素。“滥挖发菜”“过度抽取地下水”“开发三江平原”都是由社 会原因引起的。
【答案】 D

2.下列不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A.舟山渔场渔业资源的减少 B.重庆的酸雨 C.四川汶川强地震而形成的堰塞湖 D.黄浦江水质变坏

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我们通常所称的环境就是指人类的环境?
提示:环境是指围绕人类周围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 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我们通常所 称的环境就是指人类的环境。

2.你是如何理解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
提示:人类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 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人们必须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环境,使二 者真正达到协调统一。


人类与环 境相互依

人类与环 境相互转


人类的生存发展一刻也离不开环 境;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离不开人
类的建设与保护 人类个体通过新陈代谢与环境进行 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人类 种群通过个体的生生死死,在生生 不息的繁衍中实现着与环境的相互
转化

人类活动主 观能动性与 环境发展客 观规律的统


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2.人类和环境关系的历史演变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改变。以案例“周

口店这一方水土”为例说明如下:

历史时期

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

采猎文明时期 对人类威胁小

基本和谐

农业文明时期 在人口集中区出现

紧张

工业文明时期 恶化,危及人类

矛盾激化

新技术革命时期

日益突出

可持续发展道路

特别提醒

人类与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

特别提醒 天然环境并不是不受人类影响的环境。在当今的地球表面上,纯 天然环境几乎不存在了。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地球上的每一个地区几 乎都留下了人类的痕迹。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 的环境都可称为天然环境。例如,原始森林受酸雨影响而受到一定程 度的破坏,但由于森林的原始生态功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仍然属 于天然环境。

二、人类与环境 1.人类和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 2.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 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3.最初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与环境是互相协调的。但是,随着 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 造成今天大规模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

的环境,如: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旅游环境

等。因此,选 B 项。 【答案】 B

要点二 人类与环境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人类和环境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1)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表示 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
(2)箭头①②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3)箭头③④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 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4)箭头⑤⑥指人类通过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这 种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 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环境的供给能力, 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 (5)箭头⑦⑧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人类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 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一种是恶 性的,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4)下列属于能降低环境质量的自然原因的是( A )

A.地震、火山爆发

B.煤炭资源的乱采滥挖

C.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D.围湖造田

【解析】 此组题考查环境的概念、分类以及影响环境的因素。 第(1)题,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了人类环境,本法所指的地理环境, 包括天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故这里所说的环境主体是人类。第(2)题, 人类环境不同于生物环境,但包括生物环境,银河系、太阳系属于宇 宙环境,它不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第(3)题,天然环境保护区是自 然环境,不属于社会环境,保护区保护的是天然环境,使之不受或很 少受人类破坏。梯田是人类改造过的天然环境,不属于天然环境。第 (4)题,地震、火山爆发影响环境质量,其发生机制主要是自然原因。 其他三项都是人为原因。

【小结】 解答关于材料或图表题目时,要认真审题,密切关注 材料或图中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并结合问题从材料或图表中提取 有关答题信息,避免出现技术性失误。如第(1)题没有审清“三种社会 形态”,把答案组织成“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第(2)题若没有 注意到“广泛”二字,有的同学则会组织与参考答案相反的答案。

2.环境的分类

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可将环境分为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类型

含义

举例

天然环境

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然保 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

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 盐湖、极地苔原等

人类在天然环境的基础上,

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 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

须由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 水利、畜群牧场等

人工环境 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