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6年高二地理选修六:1.1《我们周围的环境》
选修6教案 1..1 我们周围的环境
1.1 我们周围地环境学案<人教版选修6)【学习目标】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地相互关系,形成正确地环境伦理观.一、什么是环境1.概念: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地①__________________.2.人类环境地组成(1>生物要素:森林、②________、野生动物等.(2>非生物要素:大气、水、③________、矿藏等.3.环境地分类(1>依据:人类对环境④______________.(2>类型:分为⑤________环境和⑥________环境.二、人类与环境1.人类与环境地关系:是一对⑦________地两个方面,是互相影响和⑧____________地.人类活动影响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⑨________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地⑩__________越大. 2.关系发展:最初人类与环境是⑪____________地,但是随着⑫____________地发展和⑬____________地进步,人类对环境地影响越来越大,直至造成今天大规模破坏⑭__________地后果.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什么是环境1.下列选项属于天然环境地是(>①大漠盐湖②农田③工厂④极地苔原⑤岩石⑥畜群牧场A.①②④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④⑤⑥2.下列关于环境地说法,正确地是(>A.人文遗迹不属于环境,风景名胜属于环境B.早在人类出现之前,人类环境早已出现C.随着社会地发展,人工环境类型越来越少D.公园应该属于人工环境考查点2人类与环境3.人类与环境地关系为(>A.互相影响,互相制约B.环境决定人类活动C.人类决定环境地发展变化D.人类应服从环境地自身规律4.人与环境地对立性表现在(>A.环境地发展不以人地意志为转移B.环境可供给人类地物质和能量是有限地C.环境无法容纳人类产生地日益增多地废弃物D.人既是环境地产物,也是环境地塑造者方法技巧练图示法理解人类与环境地相互关系为了实现北京未来宜居城市地定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提出了要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地目标.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地合理措施有(>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②控制城市化进程③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地发展⑤集中布置城市用地⑥分散城市职能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⑤C.①②⑤⑥D.①③④⑤方法技巧(1>图中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地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地空间表示人类社会周围地环境.(2>箭头①、②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3>箭头③、④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地产物,以废弃物地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4>箭头⑤、⑥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地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地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地数量超过了环境地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5>箭头⑦、⑧表示环境把它所受到地人类地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馈作用有两种:一种是良性地(正反馈>,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一种是恶性地(负反馈>,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地生存.教材P3思考1.古人类与环境地关系处于原始地平衡状态,具有低水平协调地特点.原因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微弱. 2.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地居民与环境地关系日益紧张,造成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原因是人口过度增长,人类活动只顾短期经济效益. 3.可以结合教材案例,从对立统一地角度,分析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地关系.参考答案知识清单①周围事物②草原③土地④影响地程度⑤天然⑥人工⑦矛盾⑧互相制约⑨制约⑩制约力⑪互相协调⑫生产力⑬科学技术⑭生态环境基础达标练1.B[天然环境是由地球上地自然要素组成,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地质环境等.人工环境是指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过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地、须有人类介入才能维持地环境,如: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旅游环境等.因此,选B项.] 2.D[人文遗迹是古人留下地人工环境;人类出现以前,自然环境经过了漫长地演变,人类环境地概念不能等同于自然环境;随着科学地进步,人类活动地广度与深度不断扩大,人工环境地内容将不断丰富;公园是人工打造地,是人工环境.因此答案选D项.] 3.A[人类与环境地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地矛盾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4.A[人类按其主观能动性而活动,环境则按其客观规律性而发展.其本质就是人与环境地对立性.]方法技巧练A[建设生态城市一方面要搞好城市生态地建设,其中最重要地是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另一方面是治理城市污染,③④⑥都属于该范畴.控制城市化进程不符合社会经济地发展,集中布置城市用地会加剧城市环境污染.]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人教版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优质课件(共58张PPT)
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不相
同,如:①人或人类(中
心事物)——其他生物和
非生命物质(人类生存的
环境)
②生物(中心事物)—— 其他非生命物质(生物界 的环境)
其他生物
其他非生命物质
人
生物
非生命物质 中心事物不同
周围事物不同
环境的范围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 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水生生 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 养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居住区等。
教学重难点
• 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我们周围的环境
------拒绝浪费和污染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122021/8/12Thursday, August 12,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122021/8/122021/8/128/12/2021 4:03:35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122021/8/122021/8/12Aug-2112-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122021/8/122021/8/12Thursday, August 12, 2021
请拒绝浪费和污染,从小 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2008 年世 界环 境日 主题
世界环境日将 重点关注如何促 进建立低碳经济 体系和生活方式, 例如提高能源效 率、寻找替代能 源、保护森林以 及生态友好型消 费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1章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共23张PPT)优质课件
• A.由各种自然要素组成的天然环境 • B.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的人工环境 • C.以人类为中心的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 D.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生物圈
2.下列环境属于人工环境的是( A )
A.梯田 B.丘陵 C.荒地 D.滩涂
3.(2011年山东)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 A )
• 5.读“中心事物与环境的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 (1)图中甲代表________,①②③④代表________。 • (2)据图说出环境的概念。 • (3)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是以________为中心的事物。 • (4)人类与环境存在怎样的关系?
• (1)中心事物 周围事物 • (2)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 (3)人(或人类) • (4)人类和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影响 • 和相互制约的。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 • 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A • 6.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
• ①环境污染 ②人口增长过快 ③生态破坏 ④资源短缺
• A.①③④
B.①②④
• C.②③④
D.①②③
• 7.(2011年辽宁大连联考)下列属于当前全球突出的环境
问题是( D )
• A.噪声污染和水土流失
• B.臭氧层破坏和地震频繁发生
• C.水体污染和湖面缩小
多奇迹往往是执著者造成的。许多人惊奇地发现,他们之所以达不到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因为他们的主要目标太小、而且太模糊不清,使自己失去动力。如果你的 标的实现就会遥遥无期。因此,真正能激励你奋发向上的是确立一个既宏伟又具体的远大目标。实现目标的道路绝不是坦途。它总是呈现出一条波浪线,有起也有落, 看看你的时间表,框出你放松、调整、恢复元气的时间。即使你现在感觉不错,也要做好调整计划。这才是明智之举。在自己的事业波峰时,要给自己安排休整点。安 即使是离开自己挚爱的工作也要如此。只有这样,在你重新投入工作时才能更富激情。困难对于脑力运动者来说,不过是一场场艰辛的比赛。真正的运动者总是盼望比 就很难在生活中找到动力,如果学会了把握困难带来的机遇,你自然会动力陡生。所以,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困难。大多数人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和看法来看 错,尤其正面反馈。但是,仅凭别人的一面之辞,把自己的个人形象建立在别人身上,就会面临严重束缚自己的。因此,只把这些溢美之词当作自己生活中的点缀。人 人身上找寻自己,应该经常自省。有时候我们不做一件事,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握做好。我们感到自己“状态不佳”或精力不足时,往往会把必须做的事放在一边,或静 果有些事你知道需要做却又提不起劲,尽管去做,不要怕犯错。给自己一点自嘲式幽默。抱一种打趣的心情来对待自己做不好的事情,一旦做起来了尽管乐在其中。所 战后,要尽量放松。在脑电波开始平和你的中枢神经系统时,你可感受到自己的内在动力在不断增加。你很快会知道自己有何收获。自己能做的事,放松可以产生迎接 面对社会,面对工作,一切的未来都需要自己去把握。人一定要靠自己。命运如何眷顾,都不会去怜惜一个不努力的人,更不会去同情一个懒惰的人,一切都需要自己 你,一时的享受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成功需要自己去努力。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疲软,再加上每年几百万毕业生涌向社会,社会生存压力太大,以至于 力提高自己。看着身边一个个同龄人那么优秀,看着朋友圈的老同学个个事业有成、买房买车,我们心急如梵,害怕被这个社会抛弃。所以努力、焦躁、急迫这些名词 想改变自己,太想早一日成为自己梦想中的那个自己。收藏各种技能学习资料,塞满了电脑各大硬盘;报名流行的各种付费社群,忙的人仰马翻;于是科比看四点钟的 开始早起打卡行动。其实……其实我们不觉得太心急了吗?这是有一次自己疲于奔命,病倒了,在医院打点滴时想到的。我时常恐慌,害怕自己浪费时间,就连在医院 一种浪费。想快点结束,所以乘着护士不在,自己偷偷的拨快了点滴速度。刚开始自己还能勉强受得了,过了差不多十分钟,真心忍不住了,只好叫护士帮我调到合适 我就在想,平时做事和打点滴何尝不是一样,都是有一个度,你太急躁了、太想赶超,身体是受不了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还年轻,还有大把的时间够我们改变 1000前面的那个若是1都不存在了,后
人教版地理选修六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课件(共40张PPT)
[活学巧用] 1.下图中甲图是人类社会演进示意图,乙图是人地 关系示意图,结合甲、乙两幅图完成(1)~(2)题。
(1) 甲 图 中 的 社 会 形 态 属 于 乙 图 所 示 人 地 关 系 的 是
() ①原始社会 ②农业社会 ③工业社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下列生态环
加之不合理灌溉引起的,主要发生在华北和西北灌溉 农业区。
答案:(1)C (2)D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出:“本 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 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 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 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1)中心事物不同,周围事物含义是否相同?
(2)假设该图中的中心事物是人类,那么周围事物是 指什么?
(2)图解中心事物与环境的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含义也不 同。与中心事物有着物质、能量和信息密切联系的周围 事物,构成了中心事物的环境要素。
2.环境的分类 环境类型的划分涉及的范围广而杂,根据不同的分 类原则,环境类型的划分不同。
[思维拓展]
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区别与联系
类型
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据此,完成第(1)~(2)题。
(1)材料中的环境的主体是( )
A.人类
B.生物
C.地球
D.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2)材料中的环境包括( ) ①自然因素 ②社会因素 ③生物环境 ④自然环 境 ⑤社会环境 ⑥太阳系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⑥
解析:第(1)题,由题目可知本题所指的环境是影响
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地理选修6 第一章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
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2.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区别。
3.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一、什么是环境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中心事物不同,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相应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中是把人类以外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都看作人类的环境。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可将环境分为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类。
类型含义举例天然环境指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人工环境指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畜群牧场等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山劣地、因过度放牧而成的荒漠流沙等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对立统一。
2.发展1.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范围也不同。
(√)2.所有的荒漠都是天然环境。
(×)3.目前,绝大部分天然环境受人类的影响。
(√)4.人类活动会影响环境,但环境不会影响人类活动。
(×) 5.下列选项中属于人工环境的是( C )A.新疆喀呐斯湖B.广东丹霞山C.珠港澳大桥D.长白山天池知识点一环境的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将环境分为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类,其区别和联系如下:类型区别联系受人类干预程度 范围大小变化趋势 天然 环境天然环境受人类的影响小,景观特征基本保留自然面貌,其中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等都基本上按自然规律进行 天然环境如某些原始森林地区、人迹罕至的荒漠、冰原地区、大洋中心区等,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其范围日益缩小 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都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天然环境是人工环境的基础,人工环境是在天然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人工 环境人工环境则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下,景观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工环境如种植园、城市、工业区等,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其范围日趋扩大[指点迷津]天然环境并不是不受人类影响的环境。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6《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_13
我们周围的环境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选修六《环境保护》的第一章第一节,概括性地介绍我们周围的环境,同时以案例的形式讲述环境的发展和变化。
因而在本节课中,教师采用家乡芜湖为案例,搜集芜湖的发展变化,从时间的尺度让学生学会分析环境的变化,人地关系的变化等,同时切换空间尺度,从家乡芜湖缩小到城南实验中学附近的一隅变化,从而让学生理解环境这一概念。
整节课突出环保意识的培养,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高二下学期的学生已经系统地上了地理必修1、2、3,因而可以灵活地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能够全面地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工业集聚及发展的影响等。
因而教师从自然、人文两个方面分析环境的时间、空间变化。
三、教学目标1.分析家乡芜湖的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特征。
2.以时间为轴线,认识家乡芜湖的自然、人文环境以及伴随的人地关系变化。
3.结合材料分析家乡芜湖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4.转换不同的空间尺度,认识芜湖、城南实验中学附近等的环境及变化。
5.通过案例学习,更加爱护我们的环境、珍惜我们的家园。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芜湖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分析不同发展阶段芜湖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3.为芜湖未来的环境发展提出合理的措施。
[教学难点]结合材料分析芜湖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地关系。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材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谈话法等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八、学生学案《我们周围的环境》课堂环节一:认识芜湖现有的主要自然环境。
小组活动:分析芜湖市的自然地理特征。
第一小组:读图,描述芜湖的气候特征。
第二小组:描述芜湖的地形特征。
第三小组:分析芜湖的水文特征。
说说芜湖有哪些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回忆从哪些方面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芜湖的河流有着怎样的水文特征?第四小组:说出芜湖的土壤特征。
找出芜湖的主要土壤类型。
回忆土壤的酸碱性,判断芜湖的土壤酸碱度。
回忆必修3,芜湖现有的农业土壤大多是人工改造的土。
《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我们周围的环境》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我们周围的环境》这一课程,使学生能够:1. 掌握环境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3.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围绕环境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展开,具体包括:1. 预习任务:学生需提前预习《我们周围的环境》课程,了解环境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周边环境的实地考察,如校园环境、社区环境等。
考察过程中,学生需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特征、变化以及影响因素。
3. 分类记录:学生需根据所学知识,对考察地点的环境进行分类记录,如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等,并简要描述各类环境的特征。
4. 影响分析:学生需分析人类活动对考察地点环境的影响,如污染、生态破坏等,并举例说明。
5. 思考题:结合实地考察和所学知识,思考如何保护和改善周边环境,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措施。
三、作业要求为确保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效果,特提出以下要求:1. 实地考察需认真观察,记录详细;2. 分类记录需准确,描述特征需具体;3. 影响分析需结合实际,举例需具有代表性;4. 思考题需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和措施;5. 作业需按时提交,字迹工整,格式规范。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完成度: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是否按照要求完成各项任务;2. 准确性:分类记录和环境影响的描述是否准确;3. 创新性:提出的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建议和措施是否具有创新性;4. 思考深度:对环境保护的思考是否深入,提出的建议是否具有可行性。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教师批改: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2. 课堂讲解:挑选优秀作业进行课堂展示和讲解,供大家学习和借鉴;3. 个别辅导:对作业中存在问题较多的学生,教师将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其改正错误和提高完成质量。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实地考察和思考,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环境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_11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目标导航】1、了解环境的概念,区别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了解环境因素的组成及环境因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了解环境质量的概念、分类。
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3、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4、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了解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说出人类应怎样做才能与自然环境形成和谐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1、环境问题的分类及原因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 【学法指导】:阅读教材,图表分析归纳总结。
【课前预习】: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2、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3、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探究导学】一、环境的概念与分类【思考】分析右图,总结环境的概念。
按属性如何分类?举例说明。
【活动】课本P2活动题。
二、环境因素与环境质量【思考】讨论列举环境因素的分类,并在下图中大括号处填写相应的环境因素【活动】了解环境质量的概念与类型,并分析环境质量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
三、环境问题的概念、分类、原因及危害【阅读并探究】何为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的区别?做P4活动题。
【读图总结】读右图,了解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据图分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产生原因,并举例说明。
【阅读总结】阅读课本P5—P7,总结环境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及其主要危害。
四、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全球性的环境污染【探究】借助右图,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总结其危害,并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
【读图分析】读下图和课本1-5图,归纳世界和我国的主要酸雨区,总结酸雨的成因和危害,并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
【讨论】臭氧层破坏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自 然环 境社 会环 境人自 然环 境社 会环 境人 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二)大面积的生态破坏【阅读总结】阅读课本P10—P12,归纳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破坏问题的主要危害。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课件-1.1 我们周围的环境 共21)
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 山劣地、因过度放牧 而成的荒漠流沙等
二、人类与环境
1、关系: 矛盾的两方面,对立统一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
历史时期 采集渔猎时代 农业文明时期 工业文明时期 新技术革命时期 环境问题 对人类威胁小 人口集中区出现 恶化,危及人类 日益突出 人地关系思想 崇拜自然 原始平衡 改造自然 紧张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矛盾激化
思考:
4、进入21世纪,周口店乡是如何对待人类与环境 的关系的?
人们对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终于有了正确的认识。进入21 世纪,周口店乡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关停污染企业,处理 石化区废水,治理周口河,造林绿化,保护“北京人”遗址, 发展旅游业。
课堂练习
环境和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据此完成1~2题。
2、分类: 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
概念 举例
天然环境 良 性 人 工 环 境 恶 性
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 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
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 盐湖、极地苔原等
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长 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 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
城市建筑、工矿设施、 农田水利、畜群牧场等
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 坏的环境
可持续发展道路
周口店这一方水土
周口店位于北京西南郊,距市中心约50千米。50万年以来相继是“北京 人”(50万~30万年前)、“新洞人”(10多万年前)、“山顶洞人”(3万~l万年前) 和现代人(1万年以来)的家园。科学家利用洞穴堆积物中人与动物的化石以及植物的 孢子、花粉,模拟出了当时人类与环境的状况。 在50万年前,这里有着适合猿人生活的环境;西北边低山丘陵茫茫林海,东南边 平原上森林、草原、湖沼相间,清澈丰沛的河水自北而南从这里出山进入平原。猿 人们栖息在一个能容上百人休憩的宽大溶洞(“猿人洞”)里,过着渔猎采集、茹毛
高二人教版地理选修6习题: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1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一)教材第2页图1.1图表分析:本图直观地表示了环境的基本含义。
从图中可以看出,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要素也不同。
与中心事物有物质、能量和信息联系的周围事物,构成了中心事物的环境要素。
(二)教材第3页案例1通过这个案例,应掌握这则案例集中展示了我国地理环境的变迁,反映了从采猎社会50万年前渔猎采集却留下青山绿水至近一万年的农业社会不断破坏环境导致水土流失、工业社会(20世纪60年代后)环境污染加剧的演变过程。
人地关系的变化不禁让人深思。
(三)教材第3页思考1.古人类与环境处于原始的平衡状态,具有低水平协调的特点。
原因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对环境影响微弱。
2.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出现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
原因是人口过度增长,只顾短期经济利益,忽视长远环境效益。
3.(可以结合教材案例,从对立统一的角度,分析人类与环境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人类与环境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人类的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学业达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居住区等。
”据此完成1~3题。
1.这里所说的“环境主体”是( )A.地球B.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C.人类D.生物圈2.环境包括下列因素中的( )①自然环境②社会环境③人工环境④生物环境⑤太阳系⑥银河系A.①②⑥B.①②③④C.④⑤⑥D.①②⑤⑥3.下列不是社会环境或社会环境因素的是( )A.城市或乡村B.卧龙自然保护区C.周口店北京人遗址D.贵州梯田解析:本题组考查环境的概念、分类以及影响环境的因素。
第1题,地球的环境是宇宙中地球之外并与地球相关的事物,如太阳系、银河系等;生物的环境是由各种无机物质、能量组成的非生物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下列属于能降低环境质量的自然原因的是( A )
A.地震、火山爆发
B.煤炭资源的乱采滥挖
C.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D.围湖造田
【解析】 此组题考查环境的概念、分类以及影响环境的因素。 第(1)题,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了人类环境,本法所指的地理环境, 包括天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故这里所说的环境主体是人类。第(2)题, 人类环境不同于生物环境,但包括生物环境,银河系、太阳系属于宇 宙环境,它不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第(3)题,天然环境保护区是自 然环境,不属于社会环境,保护区保护的是天然环境,使之不受或很 少受人类破坏。梯田是人类改造过的天然环境,不属于天然环境。第 (4)题,地震、火山爆发影响环境质量,其发生机制主要是自然原因。 其他三项都是人为原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的了 解程度。人类社会与环境是在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中不断 向前发展的。具体表现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两个进入的箭头),通过消费活动(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把废弃物输出 到环境中去(两个出来的箭头),周围环境又把它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 人类本身(上下两个进入的箭头)。本题具体就是考查箭头所表示的含 义,因此答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每个箭头所表示的含义。
【小结】 解答关于材料或图表题目时,要认真审题,密切关注 材料或图中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并结合问题从材料或图表中提取 有关答题信息,避免出现技术性失误。如第(1)题没有审清“三种社会 形态”,把答案组织成“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第(2)题若没有 注意到“广泛”二字,有的同学则会组织与参考答案相反的答案。
特别提醒 天然环境并不是不受人类影响的环境。在当今的地球表面上,纯 天然环境几乎不存在了。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地球上的每一个地区几 乎都留下了人类的痕迹。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 的环境都可称为天然环境。例如,原始森林受酸雨影响而受到一定程 度的破坏,但由于森林的原始生态功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仍然属 于天然环境。
2.环境的分类 (1)根据人类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可将环境分为天然环境和人工环 境两类。 (2)天然环境指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 境,例如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 (3)人工环境指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 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例如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 水利、畜群牧场等。此外,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也 应归在人工环境之中。
二、人类与环境 1.人类和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 2.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 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3.最初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与环境是互相协调的。但是,随着 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 造成今天大规模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
2.环境的分类
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可将环境分为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类型
含义
举例
天然环境
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然保 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
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 盐湖、极地苔原等
人类在天然环境的基础上,
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 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
须由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 水利、畜群牧场等
人工环境 境
的环境,如: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旅游环境
等。因此,选 B 项。 【答案】 B
要点二 人类与环境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人类和环境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1)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表示 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
(2)箭头①②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3)箭头③④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 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4)箭头⑤⑥指人类通过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这 种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 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环境的供给能力, 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 (5)箭头⑦⑧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人类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 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一种是恶 性的,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它们之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如下表所示:
辩证 关系
表现
内容
实质
人类
人类以主观需求、主观认识评价环 人类活动主
与环 人类与环 境,力求以选择、改造、治理等方 观能动性与
境的 境相互排 式排斥环境中不需要的方面;环境 环境发展客
对立
斥
则以客观属性排斥人类违背规律的 观规律的对
性
改造活动
立
人类 与环 境的 统一
跟踪练习 1 下列选项属于天然环境的是( ) ①大漠盐湖 ②农田 ③工厂 ④极地苔原
⑤岩石 ⑥畜群牧场
A.①②④⑤ C.②③⑥
B.①④⑤ D.④⑤⑥
【解析】 天然环境是由地球上的自然要素组成,如大气环境、
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地质环境等。人工环境是指人类在天
然环境基础上,经过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有人类介入才能维持
2.人类和环境关系的历史演变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改变。以案例“周
口店这一方水土”为例说明如下:
历史时期
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
采猎文明时期 对人类威胁小
基本和谐
农业文明时期 在人口集中区出现
紧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工业文明时期 恶化,危及人类
矛盾激化
新技术革命时期
日益突出
可持续发展道路
特别提醒
人类与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
4 新思维·随堂自测
1.下列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中,属天然环境因素的是( )
A.滥挖发菜
B.过度抽取地下水
C.开发三江平原 D.洪涝灾害
【解析】 天然环境因素是指人类没有干预或无能力影响的环境 因素。“滥挖发菜”“过度抽取地下水”“开发三江平原”都是由社 会原因引起的。
【答案】 D
2.下列不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A.舟山渔场渔业资源的减少 B.重庆的酸雨 C.四川汶川强地震而形成的堰塞湖 D.黄浦江水质变坏
跟踪练习 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图中正确反映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的模式图是__D______图。 (2) 人 类 社 会 与 环 境 的 关 系 中 , 属 输 入 、 输 出 方 向 错 误 的 是 ___A_____图。 (3)四图中强调了人类社会对环境的作用,未提及环境对人类社会 反馈作用的是___B_____图。 (4)四图中只强调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馈作用的是__C______图。
“生物圈二号”实验的失败说明了人类与环境之间具有什么的关 系?
2 新知识·预习探究 学习目标
1.了解环境的概念和分类。 2.结合案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 观。
新知预习 一、什么是环境 1.环境的概念 (1)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中心事物不 同,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相应不同。 (2)本书所说的“环境”是指以人或人类为中心的周围相关的其 他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与地理课经常讲到的“地理环境”是同一 概念,又称人类生存环境。
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我们通常所称的环境就是指人类的环境?
提示:环境是指围绕人类周围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 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我们通常所 称的环境就是指人类的环境。
2.你是如何理解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
提示:人类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 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人们必须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环境,使二 者真正达到协调统一。
【答案】 (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变得脆 弱。 (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原因: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 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因过 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人口数量。
3 新课堂·互动探究 要点一 什么是环境 1.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中心事物不同, 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相应不同。本书所说的“环境”,是指 以人或人类为中心的周围相关的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与地理课经 常讲到的“地理环境”是同一概念,又称自然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明确指出:“本法所指的环境是指: 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水生生物、名胜古 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居住区等。”这 就把人类以外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看作人类的环境。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 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 有哪些?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解析】 本题涉及历史学科相关知识,是跨学科综合题,主要 考查学生对人地关系思想演变过程的理解和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 从图乙中可判断此时人类不断开发自然环境,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并 大量地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人类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使人地关系不 协调,所以应出现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时期。第(2)题,解答本题应 注意题目中要求回答的是直接影响,可以把本题转化为:如果广泛修 建梯田,破坏植被,直接造成的生态变化有哪些?第(3)题,中国古代 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就是滥垦现象。滥垦一方面反映了古 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口的增加,经济重心 南移,此题可以结合历史上关中地区或江南经济开发为例分析说明。 第(4)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回答第(1)、(2)、(3)题的基础 上加以分析归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