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发现式课堂教学模式及操作程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发现式课堂教学模式及操作程序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马坪学校是农村学校,从2006年起,历经四个年头,开创了自主发现式教学模式。我们在研究该学习课堂结构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以学生自主发现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核心,以知识整合内化为目标的开放式课堂为模式。强调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师生互动、协作探讨愉快和谐和彰显潜质的学习氛围,形成以学为本、以学定教,综合实践和自主发展为基础的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

一、自主发现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发现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遵循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挖掘其自主学习的潜力;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索精神,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而建构的活动程序和结构框架。它是一种综合型、开放型的教学模式。

二、自主发现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操作程序(一)目标定向

目标定向: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的内容和要求,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小黑板上公示,我们称之为“学习导航”

。在目标定向环节中,教师活动体现在:(1)创设情境。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目标的要求,针对教学内容,强化学习策略,提供学生达到知识迁移的背景材料(图象资料、方法提示、小黑板实践操作等等),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并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2)揭示目标,教师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和要求,运用自主发现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尝试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并能总结归纳出学习的具体要求,列出自学提纲,要注意学习达标要求的适度性,既要符合新课改和教材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目标定向环节中,学生活动体现在:(1)自主发现。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按照学习目标和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选择学习的内容,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去分析理解,把教师提供学习的背景资料,加以综合运用,掌握学习策略和方法,有独特的思想、独特的表现。(2)寻问探疑。学生根据学习内容与要求,自主学习,积极思考问题,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独立

地发现一些疑难问题,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二)合作探讨

合作探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师生互动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交流反馈、不断掌握学习策略建构的过程。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围绕自己发现的问题,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过程,并将自己学习的结果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相互评价,并及时互补,营造一种有序、积极愉快、自由开放、和谐之美和思辨之美的课堂氛围。

在合作探讨环节中,教师活动体现在:(1)启发引导。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教师巡回在小组研讨的学习过程中,意味着共同参与、意味着平等、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倾听、意味着相互建构。教师不仅要融入小组之间了解学生学习的信息,而且要对学生碰到疑难问题给予点拨引导,并启发提供理解学习内容的背景材料,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到认知过程中来,独立获得知识的结论,促使学生取得最佳学习效果。(2)组织调控。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是多元的,不再是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了解学情,反馈信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活泼、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更重要的对整个学习活动组织有序、安排合理、调控自如,对局部障碍想法排除,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上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在合作探讨环节中,学生活动体现在:(1)讨论交流。在学习活动中以自主合作学习为核心,将相互协作,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评价贯穿整个学习时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思考问题,探索知识产生的过程及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动脑和动口实践体

周大战*

*[作者简介]周大战,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马坪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湖南永州425000)

[摘

要]自主发现式教学是以合作学习为核心,以小黑板为小组成果展示平台,以知识整合内化为

目标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它主要分为目标定向、合作探讨、整合内化三大教学环节。通过教学三大环节改学生围绕教师转为教师围绕小组转,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发现;目标定向;合作探讨;整合内化教学评论

9

2011年第5期(教学研

究)

验,获得新知与成功的快乐。(2)互动评价。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在师生互动中,相互交流感悟中,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多形式评价方式(同伴评价,小组评价,师生评价),要注重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评”促“学”,以“评”促“思”,形成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互动的交流过程,从而达到知识共享和共进的目的。

(三)整合内化

根据学习目标学生通过亲身感受理解到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掌握了基础知识和技能,将知识归纳整合,新的知识将得到揭示,逐步形成新知识的构建。教师要立足于课内,面向课外,立足课堂面向生活,拓展延伸。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的综合训练,让学生将新的认知结构灵活运用到课堂实践解决问题新情境中,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内化,达到综合运用的目的。

整合内化环节中,教师活动体现在:(1)总结归纳。教师将所学知识总结归纳成类,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学习,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建立新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所学知识对应项目的训练目标要整合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训练落实到位。(2)深化拓展。教师要从教材内容与其他课的内容和生活紧密联系的角度把握教学目标,走出离开教材思想内容进行纯工具训

练的误区,要把社会的主流价值(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等)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既要使学生基础知识达标,又要把知识延伸到课外,达到课内外的和谐统一。

整合内化环节中,学生活动体现在:(1)新知构建。学生通过自主发现学习,理解到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获得新知的内化过程,自主建构知识结构,将掌握的新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综合实践训练活动中,从而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多角度的理解,达到知识意义自主建构的目的。(2)综合运用。学生在自主运用完整知识结构的同时,不只是掌握知识的结论,而是在于综合运用,从现实生活中联系学习内容发现问题,寻找所思问题与所学知识的有机联系,寻找解决问题的多向思路,积极主动质疑,交锋争辩,获得与别人不同的结果,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个性的发展。

总之,自主发现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科教学从抽象、严谨、枯燥的形式中解脱出来,立足于课内,而面向课外,立足课堂,而面向生活,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己探讨解决问题整合内化的体验过程;充分体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发生过程及知识之间和生活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

[责任编辑:钟文杰]

“空白”艺术初探

“空白”,本指版面、书页、画幅等上面空着,没有填满或没有被利用的部分。“空白”艺术源于中国国画。比如中国画讲究画鱼不画水,画树不画根,画鸟不画天,这“不画处”的“空白”,看似虚灵,实则有着丰富的内涵。

教育教学中的“空白”艺术,是指在教师主导作用下,教师“点到为止”

,学生拥有自己支配的“自由”时空,拥有发表见解和独立思考、发散思维以及表现自己个别才智的机会。它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处无景胜有景”,是教师在有效的教学“蓄势”后,留出时间、空间、声音上的空白,让学生消化吸收、发现探索、联想驰骋、休息调整,更加高效地完成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智力发展。

一、“空白”艺术的理论探讨

(一)虚实相映的效果

“空白”并非一定意味着无,它有虚实相映的效果,能引发人们去补充、去丰富、去联想。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画面没有一只青蛙,只是山间小溪有成群的蝌蚪顺水游出,欣赏者根据画面的意境产生联想:小溪是从山泉中流出,蝌蚪成群说明青蛙之多,以致此唱彼和传出十里之遥。南宋名画《深山藏古寺》画面不见古寺,只有一座山,半山腰有一老和尚挑着水桶去担水。这意在画外的构图,给欣赏者提供了驰骋想象的余地。

(二)创新的理论

“满堂灌”的教法,学生被动地接受,容易助长其依赖心理,使学生产生惰性,满足于现成的答案,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留贺佑彬*

*[作者简介]贺佑彬,耒阳市教师进修学校心理学高级讲师(湖南耒阳421800)

[摘

要]在教育教学中留出一定的时空,让学生自己消化吸收、发现探索、联想驰骋、休息调整,

能达到虚实相生、形神兼备的境界,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处无景胜有景”的效果。[关键词]“空白”艺术;理论探讨;现实应用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