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论文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案例3篇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案例3篇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案例3篇篇一:初中语文课德育渗透教学案例语文新课标将学校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
德育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挖掘文中的思想教育点,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
语文教学要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那么如何提高语文课的德育效果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种方法。
1情感渗透我们的祖国有着渊远的历史文化,从四大发明到地动仪,从《史记》到《孙子兵法》,但情感依赖于认识,只有对祖国的文明了解了,认识了,才能对祖国有深刻的爱恋,所以我充分利用时间和机会,带着学生在祖国文化宝库中领略文化的无穷魅力。
为了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今天,我向学生介绍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科学发展的重大成果,组织学生观看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盛况和“神七”凯旋的录像,材料中那惊天动地的欢呼声和绚烂夺目的礼花,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航天员翟志刚的舱外成功行走更让学生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他们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并立志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很多学生不禁背诵起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名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种自豪感、奋进感油然而生。
2细节渗透从德育工作的角度,回味杜甫笔下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顿感喜悦,它不正是德育渗透的特点吗,潜移默化,细致入微。
我们要分析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日常生活表现,努力创设一种和谐互信的教育氛围,选择恰当的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育之以诚,力图将自己精心酝酿的德育“春风”吹向学生的心田,让不良的言行迎“春风”而化止。
试谈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相互渗透论文
试谈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的相互渗透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
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可见,语文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渗透0引言语文教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简单来说其实就像肥沃泥土中的沙土与水的关系,他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分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
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可见,语文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我在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实践中,将德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和探索。
现将积累的几点体会浅谈如下:1德育教育的教学渗透1.1在导语中渗透《皇帝的新装》一文讲的是皇帝爱穿新衣到了一种病态的地步,最终在两个骗子导演的骗局中演出了一场荒唐的闹剧没穿衣服上街游行,落得被他的臣民耻笑的下场。
新授前,我先设计好了一个导语说“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个故事,曾子杀猪一天曾子一家去市场,儿子吵着要母亲买肉母亲舍不得骗。
他说,回家杀一头猪给他吃。
回家后曾子便磨起刀来妻子不解。
曾子说,在市场你不是允诺儿子要杀猪的吗?我们作为父母的可不能失信于孩子否则将来怎么教育孩子呢?他妻子没法只好依了曾子杀了一头猪。
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你们觉得曾子为什么这样做?”。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我顺势引导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所以我们必须从小诚实守信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故事看看一个国家的臣民没有诚信时这个国家会怎么样?通过这样的导入,可以引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从而认真地去阅读体会去认识诚信。
在当今全球市场经济社会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从思想上进一步深化对诚信的认识。
浅谈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起到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道德观念的作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浅谈。
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选取符合道德要求的优秀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思想觉悟的重要途径,而文学作品是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工具。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所蕴含的道德观念。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的善恶、情节的对错以及作品的主题思想,启发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和正确的道德选择。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促使学生体验到善良、美好、真实的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或唱歌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美妙的文字和音乐所带来的情感,让他们在诗词歌赋中感受到美丽、纯真和真情实感。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作品情感的感受,通过分享和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沟通,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作家的人生故事以及作品背后的道德思考,引导学生从作家的人生经历中汲取道德力量。
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历程和创作经历,其中蕴含着许多可贵的品质和道德品行。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作家的人生故事,如鲁迅的奋斗精神、巴金的拒绝虚伪和封建的决心等,启发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从中汲取勇气和智慧。
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育不仅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是要引导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他们积极的社会心态和社会责任感。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区志愿活动、文化交流活动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到文化的多样性和社会的复杂性,培养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选取优秀文学作品、注重情感体验、讲述作家的人生故事以及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初探【摘要】《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只注重空讲大道理,忽视了学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利用语文教学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集体主义观念,良好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真正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书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德育熏陶潜移默化渗透江泽民同志在国庆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提出”要把德育放在首位”,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
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语文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之一,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要求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德智两方面均得到发展。
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多年,下面就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例,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处理好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关系初中语文教材中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涵盖面较广。
对初中学生而言,它至少包括这样一些内容。
一是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
二是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是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四是养成自觉的法律意识。
语文不是政治课,它是以使初中学生通过训练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为根本宗旨的。
另一方面,”文以载道”的特点,又决定了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中总是承载了大量的思想内容。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总结(通用11篇)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总结(通用11篇)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总结篇1《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
”因而,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要落实语文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另一方面,要结合课文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做到文道统一。
笔者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作一粗浅探讨。
1.在汉字的深奥理解中渗透德育。
我们在日常语文教学中,经常从汉字的造字原理上与学生进行推敲。
这里有时就蕴含一定的德育因素。
例如:如“爱”字,它的繁体字是“愛”。
字的顶端是“放在盘子里的一颗心;中间的心表示发自内心地对待朋友(也包括亲人),这就是爱”——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诸如此类,我们通过解说汉字原理,使学生深刻理解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对汉字与汉语言作为母语产生发自心底的自豪感,渗透德育教育。
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1、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语文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落实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我们通过学习《沁园春·雪》—毛泽东等课文,激发爱国之情;通过学习《陈涉世家》等课文,让学生了解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丰功伟绩,鼓励学生从小树立报国之志。
2、求实教育。
例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通过寻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让学生明晰要正确的寻找事物的正确答案。
让学生在体味、赏析的同时,提升学生对思考与把握。
三、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学生只有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双手去做,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感染力。
同时,这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好机会。
比如,在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中,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系列作业:首先,写一篇调查报告。
让学生调查身边的人,了解党在我心中的巨大变化。
二是开展体验式教育活动。
如果可能的话,尝试用柴火做饭,用蜡烛过夜,感受祖国的巨变。
浅谈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论文(精选4篇)
浅谈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论文(精选4篇)浅谈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论文(精选4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浅谈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论文(精选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论文1一、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写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不仅可以使其快速的掌握语文知识,还能提升学生思想深化水平和文字表达水平。
学生的作文可以反映学生看待事物的立场以及思想等特点,如果要写作优秀的作文,教师就需要着重在中心思想和作文立意的新角度上对作文的中心意思和思想有其准确的判断力。
借此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与作文相结合的来教授,这样两者在互相渗透中达到互相影响的作用,潜移默化的使学生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积极和乐观健康的思想,通过让学生在作文写作时把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写到作文当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又增加了学生的乐趣,进而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教师在作文教学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将自身意见和想法总结,将自身真实想法和感情表达出来,教师加以引导,这样既能开发学生潜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另外,教师对作文进行批改的时候,一要高度重视批改的作文,二要对学生作文进行评点时,将健康的思想融入其中,帮助并引导学生养成较好的思想品质,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凭借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依靠其教学手段,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从而达到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目的。
德育教育、语文教学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其德育教育如果想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就需要教师以教学手段为途径,正确树立德育思想,将书本上有关德育内容转变为教学知识,将德育思想融入到学生思想当中。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论文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摘要: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积极的融入德育教学,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促进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
本文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作为切入点,简单的探讨做好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措施德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主导部分,是指导和调节各方面发展的内在力量。
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发展变化较大的时期,他们的思想行为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受到各种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所以青少年时期的德育非常重要。
一所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更多更好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建设人才,关键在于教师。
语文教学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艺术形象鲜明生动。
语文教师如能运用自己高超的教育艺术和生动、灵活、卓有成效的教学形式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无疑是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初中语文属于一门基础课程,这门课程的教育责任有两个:一是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二是进行德育教育。
这两个任务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语文教学德育教育的内容重新重视起来,开拓初中语文教育的新途径。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育往往过于重视语言教育的工具性价值,而忽略了其德育教育的价值。
因而,德育教育只停留在很浅的层次上,成了语文教育的附带品,仅仅是政治强行附加在语文教育中的一种附属品。
这种问题通常表现为:教师在讲解课文中,总结概括文章的主旨,以此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做,这种讲述方法单调、空洞,只是一种低层次上的说教,脱离了生活实际,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课堂效果很差,老师教起来很乏味,学生学起来也毫无兴致。
初中语文教育不应该成为服务于政治的工具,也不应该成为政治课的附属品。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式,在传授基本的语文常识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引导学生追求人性的真善美。
初中教师德育论文范文(共3篇)
初中教师德育论文范文(共3篇)摘要:教学“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实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即“授业解惑”;二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即“传道”。
所以语文课堂上,既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知识,又要在授课中对学生渗透德育。
侧重举例论证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方法在初中教学中进行“传道”方法很多。
经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教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呢?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有针对性在初中阶段,语文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通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的文章,陶冶学生的情操。
如:朱自清的散文《春》和《绿》,老舍先生的散文《济南的冬天》等。
2.可以通过充满爱国主义的文章和诗篇,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做》,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等。
3.还可以通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事迹的文章,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好习惯。
如:《老山界》《金色的鱼钩》《草地晚餐》等。
二、利用课外阅读教学实施德育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调动学生积极参加内容丰富而新颖、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读书活动,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性格,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质。
当然,课外读物五花八门,学生一定要有选择地去读,教师也一定要掌握学生各个方面的特点,给出有价值的书目供学生参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并且及时加以指导,使他们真正地热爱阅读,主动阅读。
三、名言警句的积累和理解学校工作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
“德育为首”要求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都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任务。
本文主要探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
古代化学史上,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
如造纸术、火药的发明和运用分别比欧洲早10个世纪和5-6个世纪,造纸术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化学工艺,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两者的发明和运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论文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语文,指语言、文字和文学。
语文教学:”传道授业解惑”,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语文知识的传授,即”授业解惑”;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即”传道”。
初中语文既有很强的工具性,也有很强的人文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在语文学科中,德育材料丰富而生动,在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讴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意义……面对的是刚刚脱离童年期的初中生。
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在逐步形成,对人、对事、对社会开始形成自己的看法,而这段时期他们的思想正是需要被人正确指导的阶段。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既要传授语文知识、又要在授课中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与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让德育与智商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实施德育生活化教育,使之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前进的动力,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公民。
那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一、在读中渗透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可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新课程实施以后,识字量明显增大,学生能够自主阅读大量的文章。
让学生朗诵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理解,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
作为教师,我们不妨立足课堂,把朗读教学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场所,使他们在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受到良好的熏陶。
同时把课堂中受到的道德熏陶带到平时自己的阅读中,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懂得真、善、美。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实践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古人常说“百善孝为先”,可这些美德到我们班的某些学生那里就好像失传了。
什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什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遇到我们班的某些“90后”竟然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道德教育的要求和课程中的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热爱汉语言文字的情感,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深厚,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自觉地、有机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
一、遭遇青春的“刺”刘云峰,老师眼中一个最难调教的学生,家长眼中一个最逆反的孩子。
作为班主任的我一心想转化他,也曾做过多次努力,然而一切总是徒劳。
那天早上,我刚到办公室,刘云峰的母亲便找到我,几乎是带着哭腔说:“老师,我管不了他,你帮我想想办法吧。
”“谁叫你来的?”母子一见面便是剑拔弩张,“叫你拿钱你不拿,还想向老师告状,门都没有!”刘云峰一面大声呵斥着自己的母亲,一面继续振振有词地说:“管他屁事,他瞎掺合(那个他指其继父)。
”“你还想对他出手,他再怎么也是你长辈。
”母亲无奈地在一旁插嘴到。
“屁的个长辈,他又不是我的什么人!”“那他挣钱供养你,你不知报恩。
”“报个屁的恩!”他一直出口成“脏”。
课间的钟声已经敲响,他的大呼小叫使得办公室门前、窗前挤满了一个个脑袋。
他的眼中没有家长,没有老师,没有亲情。
我终于怒不可遏:“刘云峰,收起你野蛮的嘴脸,这儿不允许你撒野,更不允许你这样对一个母亲说话,因为我也是母亲。
”“我又没说你。
”他低声嘟哝着,继而终于安静了。
安静归安静,可你看他那副德行:昂着头,目不斜视,双腿还不住地颤悠颤悠的,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
“回教室!”我一面厉声喝道,一面摇头叹息。
这个叫刘云峰的学生,有着特殊的家庭结构:父亲意外去世,便有了今天的继父,母亲和继父可以说都是含辛茹苦地在拉扯他,可他就是不领情,在排斥继父的同时也排斥着自己的母亲。
这不,这周因超额向母亲索要生活费,母亲不给,于是当即对母亲出言不逊,继父出面劝解,竟想对继父出手,无奈之下,母亲找到了我这个班主任,希望我可以帮她。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1)论文
初探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摘要:语文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从而陶冶人们的情感操守,涵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编入教材的课文,大都是文道合一、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
因此语文教师理应根据学科特点,凭借语文课堂教学阵地,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使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德育,是道德品质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的总称。
它的内涵是把一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质的社会实践活动。
它的外延很广,凡是教学生怎样做人的一切教育活动,均可列入德育范畴,它包括政治思想品德教育课和各科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也包括日常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的环境陶冶等等。
现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也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指出,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即所谓“以文载道,文道结合”。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1.通过感悟语言、积累词句进行德育。
语文教学要始终遵循“文道统一”的原则,将语言文字的训练、句段篇章的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
因为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文章则是作者思想的载体,我们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一定要选准角度,认真钻研课文,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寻找与语言文字的最佳联结点,对揭示文章思想内容的重点词语、某些限制性成分或是一些警策性的句子进行点拨推敲,因文悟道。
在教学《我的信念》这篇自读课文时,我就采取听读、朗读、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反复斟酌课文词句,感受居里夫人的伟大,从而培养他们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精神。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通过老师讲解、学生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自发地去读、去想、去说、去写,从而加深学生对我国悠久文明的认识和了解,激发他们弹奏出一曲曲热爱祖国的颂歌。
2.运用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和思想感情进行德育。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六篇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六篇学校德育教育论文范文1一、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需遵循的原则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奇异多姿的世界,由于有了人类而更加丰富绚丽,其中最奇妙的莫过于人的精神世界。
精神世界的奇妙又是由于每个人不同的共性而形成的,假如理论上仅仅把德育教育视为“政治思想”的同义语或“道德教育”的简称,那么在德育实践上就会失之偏颇。
应依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同学身心特点,学问水平和品德形成的进展规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详细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横向贯穿,纵向连接,分层递进,螺旋上升。
它有肯定的原则性:方向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原则、联系实际,有的放矢的原则、“有意”“有序”“有机”“有情”“有效”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学校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途径和方法1.正确的教学思想、老师观。
老师要有人格魅力,要有丰富的感情,为人师表,成为楷模。
只有老师有美妙的情操,高尚的品行,才能在文章中找到切入点,联系点。
联系同学进行有效的情感熏陶,品德教育,老师则影响思想、心理与情感的施教者。
语文老师假如不具有正确的语文教育思想和正确的老师观,语文教学不会取得胜利。
而应当以科学教育理论为指导,继承和发挥传统教学中科学的有用成分,突破陈腐落后的教育思想束缚,从实际动身。
制造性地进行语文教学,同时,树立为国家培育人才的远大理想和雄心壮志,真正把同学作为学习的仆人。
语文老师应在深化理解,钻研教材时对教材体现出的思想与内涵保持激情,用高度的热忱,深厚的才识与超群的教学艺术细心地设计教学过程,查找育德、育智的最佳结合点,启动同学的学习动力,实现他们思想与情感的升华、进化。
使课堂教学的智能训练,品德教育,美感陶冶与行为修养诸多作用融为一体。
2.正确的新同学观。
今日,时代的进展,社会的进步,已经迫使老师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看待同学。
现代社会更注意是人本身――人的潜能,人的进展,人的共性和人的价值,这就要求老师必需转变传统的同学观。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塑造学生完美的性格,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语文教师的职责尤为重要,以教材为依托,教师不进行单独的说教,结合教材,以教材为主开展德育教育。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通过学生自己的感悟,吸收其内涵,。
语文教学不仅是对语文知识有基本的掌握,还应抓住里面的人文色彩陶冶情操,让知识改变学生的整个观念,积淀价值规范,提高道德。
下面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际谈一下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一)在情境教学中进行德育意识渗透中学语文教材选取的课文,尽管体裁、题材、风格等不同,但都是一定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有机统一,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发着学生的感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高尚的道德熏陶。
如:在教学中融合诚信教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诚信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
但是在人民生活水平日臻提高的今天,我们却很遗憾的发现,当代社会陷入诚信不足的困境。
诚信缺失不仅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不利影响,而且也严重危及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作为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语文学科的担当者,我们在此方面的教育更是题中应有之义。
因此,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融入诚信教育,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并作深入探讨的。
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时,基于文言意思的厘清后,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人物语言的品析上,学生对此很感兴趣,积极参与探讨并借此把自己对人物的看法融入其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着意插入这个问题——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以及生活体验各抒己见,并最终归结到“信”、“礼”二字。
至此,我们的教学很自然的落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维度。
诚信问题也随之进入我们的讨论中。
在平等、融洽的氛围中,诚信意识得到了升华。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德育渗透的实效。
教师要正确引导、说服教育学生,用先进人物和实例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初中语文德育教育渗透分析论文
初中语文德育教育渗透分析论文初中语文德育教育渗透分析论文摘要: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育者的神圣职责,也是每一位教育者应尽的义务,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让学生学到生存的本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使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
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数不胜数,大都蕴含着很多为人处事的哲理,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适当点拨,渗透德育教育,以使德育之花在学生的心中开花结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教育;渗透途径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学习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人们在追逐速度与利益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关系到个人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培养。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重视德育教育,将德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
一、丰富多样的语文学科活动,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目标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我观察、思考、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德育教育不能游离于基础教学的活动之外,应寓于多种多样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在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中进行,使之与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编写学校黑板报,引导学生做好第二课堂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充分展示他们的特长与才能。
只有这样,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些形式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积极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优良品德,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让学生养成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体会我国的优良传统。
教师只有以身作则,适时引导,才能让学生乐意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比如《窗》一文描述了一个濒危病人给另一位病人讲述捏造的“窗外景色”,只希望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为他人送去一些快乐的憧憬。
这篇课文特别感人,引人深思,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引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品德。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概要:初中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其本身所担负的德育责任和德育使命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初中语文课程的德育功能,在进行课程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健全学生的人格修养,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语文作为初中教育的基础课程,其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担负着两个重要的教学任务,一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讲授和传播,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二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和点拨,使学生能够深入进行语文教学篇目的探究和剖析,使学生领会初中语文文学篇目中的人生智慧和深沉的思想感情,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发学生对于自身的思索和审视,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纠正,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高尚的品德、德行,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而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课程的任课教师将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分析上,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的认识还不是太全面,理解还不是太深入,对于初中语文课程所担负的德育教育责任没有给予充分的认识和重视,使得初中语文课程的德育功能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那么面对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应该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提升初中语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希望对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首先,德育教育不仅是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同时也是该门课程所担负的重要责任和重要使命,因此,初中语文课程的任课教师应该首先从自身出发,发现和认识自身在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方面存在的误区和不足之处,扭转自身的教学理念,为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顺利有效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初中语文课程的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于语文篇目的分析和语文知识的讲解上,认为只要学生学习了教材上规定的学习篇目,掌握了相关的语文知识,便是完成了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任务,实现了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研究论文: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113746 学科教育论文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初中时代对于学生的道德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能够结合语文教育的文化内涵,对学生的精神层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语文教学与道德教育的关系(一)、初中语文教材对传统美德内容的体现文学作品是道德、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高尔基说:“文学即人学。
”当前的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主要来自于国内外优秀文化读物,通过教材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保证传统道德的延续与发展。
比如在当前的语文教材中,教导勤俭节约的《训俭示康》、教人爱国爱民的《静夜》、教人立志勤学的《我的信念》……等教材内容的选择,能够体现真善美的传统道德,促进读者构建良好的道德观与世界观。
(二)、语文教学与道德教育具有共同目标初中语文教学与道德教育都是为了达到更美好的生活目标,为终身学习以及个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文教育并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语文表达技能与文学写作能力,同时需要学生学会做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通过语文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的享受幸福人生。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与社会和谐共处的人,通过道德培养而能够与生活中的人和谐相处,做好生活、工作的提升。
语文教学能够为德育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德育教育也能够促进文学教学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提升学生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在语文教育中处理德与智的关系,使语文能力与德育水平得到提升,从而达到互相促进的效果。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对策(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德育教育当前的德育教育是延续千百年的伦理道德,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完善,当前的道德已经逐渐完善,与传统的德育教育具有不同的内涵与意义。
现代的美德教育需要以现实发展为基础,以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看待德育教育,去芜存菁,保证现代德育。
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主要伦常纲理,《论语》所言:“为人谋而不忠乎?”传统的道德是以忠孝礼仪信孝为主要内容,但是其中有些美德已经不适合当前社会的发展。
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摘要:德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将所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和广度的处理,顺势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德育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德育;渗透;初中语文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时,教师可以采取的方法有很多。
这是因为德育的内容是较为繁杂且丰富的,教师可以结合德育教育的特点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将所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和广度的处理,顺势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德育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
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要想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的品德,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审视自身,从自我做起,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学生都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的言行举止与思想、态度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
教师要多对自身的德行、修养进行锻炼和提高,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以高贵的人格感染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时刻牢记教师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以自身德育素质的提高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一个膜拜的形象,成为学生的德育教材。
二、利用语文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与爱国情怀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如进行《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教学时,我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朝鲜战场上炮弹横飞的战争场面,随后让学生自己去对课文进行阅读和鉴赏。
经过品读,学生都对志愿军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染,他们激情澎湃,内心中涌出一股为了国家和民族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随后,我对学生展开了进一步的启发:如今我们身处和平年代,这种精神还应该存在吗?我们应该利用什么样的行动去展示自己的爱国之心呢?学生议论纷纷,都把自己的心得与体会讲了出来,他们对于祖国的热爱也在讨论中得到了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将影响到今后几代人的道德品质。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这两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也应该重视育人这个任务。
作为语文教师,我在不断教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在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的教育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铁凝的《生命与和平相爱》就是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好教材。
饱经苦难的犹太民族能如此出色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在于犹太民族那种对于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祈祷和百折不挠,重视智慧,重视文化、精神教育的民族精神。
让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能领悟到只有保持我们民族每个个体优秀,中华民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
二、在教学中渗透树立人生观的教育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由于年龄、阅历等各方面的影响,他们的识别能力较差,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所以老师要加以正确引导。
在教授课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我让学生结合课后题写读后感,并在课堂上以讨论的方式,来探讨生命的真谛是什么。
同学们被保尔把整个生命献给人类的解放事业的革命人生观深深震撼,纷纷表示要向保尔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读书。
有句话说得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作课前一分钟演讲时,
我要求学生搜集一些中外名人怎样敬老爱幼、关心他人的故事,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尊敬师长的故事,岳飞、鲁迅等名人尊敬母亲的故事作为演讲材料。
让学生把听演讲后的感受联系生活实际写成读后感作为周记上交给我。
学生的周记一下子变得言之有物,而且感情真挚。
我把写得较有特色的若干篇周记张贴在墙壁上供其他学生观看借鉴,或者抽时间在课堂上让他本人读给其他同学听。
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同时也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并以此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识别美丑的能力。
三、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爱国、爱家乡、爱党、爱人民是我们每位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情感。
有一些语文课文中有十分明显的爱国主义内容,我们应该充分的利用,以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能体会到文中的爱国、爱家乡、爱人民、爱党这些情感,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怀。
四、在教学中进行养成教育
初中有些学生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良习惯,比如不遵守纪律,不尊敬师长,说话不文明,不遵守社会公德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让他们改掉坏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我深信好习惯将使人受益终身。
中华民族是闻名于世的礼仪之邦,尊敬师长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教授课文《我的老师》时,我利用有限的课堂四十五分钟,开展辩论会,让学生明白讲礼貌,懂礼仪是一个学生起码的行为规
范。
针对初中学生语言不美,乱给同学、老师起绰号现象,结合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要讲文明话、做文明事。
事后一位女同学在周记里告诉我:“老师,谢谢你。
以前同学们常叫我侮辱性的外号,使我感到自卑,抬不起头,通过这堂课,班中乱起绰号现象明显好转,他们也不再叫我绰号了,我重新树立起了自信心。
”看着学生的周记,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没有想到短短四十五分钟有这样的收获,从中我体会到思想教育对学生影响之重大。
五、在教学中渗透感恩之心的教育
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对于孩子们良好品德的形成至关重要,为了让孩子们从小积聚感恩这笔财富,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1.品味感恩内容的美文,让学生在美文的熏陶下用心去感恩,“体会到感恩让我们变得快乐”(阿尔伯特·克拉克言)2.用心去感受别人特别是父母亲的关爱。
学习课文《背影》等,让同学们用语言来表达出对父母关爱的感谢。
3.每天感恩一人,让感恩成为习惯。
鼓励同学们试着每天向身边的人(父母、老师、同学、朋友、陌生人等)用语言表示感激,要求学生抒写感恩内容的文章,转换角色编演课本剧,体悟感恩带来的快感。
就像歌曲《感恩的心》中所唱“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孩子们心中常存感恩之念,相信他们一定会成长
为值得他人尊敬的人。
珍视别人的付出,并用行动来表达对他人付出的尊重,这不就是一个具有感恩之心的孩子该有的吗?
六、在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马克思曾经说过:“劳动创造了人类”,可见劳动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
但现在的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好逸恶劳者不在少数。
针对这种情况,我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社会意义,明白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布置学生一份特殊的回家作业,那就是每天至少帮父母做一件家务事,哪怕是盛饭,收碗筷这样的小事情。
原来不知劳动的艰辛,对别人的劳动果实不懂得珍惜的孩子们,现在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果实,觉得劳动者是伟大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会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的。
七、在教学中渗透集体主义教育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结协助的精神,集体观念淡薄。
结合单元口语交际的有关内容,我让学生以《集体主义现在还要不要》为题展开辩论,让他们明白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以此来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青少年的好奇心强,喜欢模仿,家庭、社会风气对他们的品德的影响也是非常大,但他们毕竟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里度过,他们的品德的形成更多地感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我们教师首先应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真正担负
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使学生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懂得做人的道理,这样,我们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