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情的有效课后作业探究

合集下载

《2024年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基于“学情分析”的视角》范文

《2024年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基于“学情分析”的视角》范文

《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基于“学情分析”的视角》篇一一、引言在现今的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实践性、互动性及学科特性显得尤为突出。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场所,其中,对学情的准确分析和应用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学情分析”的视角出发,探讨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二、学情分析的重要性学情分析是教学前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对学生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全面了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情分析对于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情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学情分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 分析学生基础,制定教学策略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包括学生的识字量、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

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教师可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从基础开始逐步提高;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入更深入的内容和更高级的技能训练。

2. 关注学习习惯,调整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对于教师来说同样重要。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例如,对于喜欢独立思考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对于喜欢听讲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讲解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

3. 满足学习需求,丰富教学内容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目标等,教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文化背景、历史知识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 适应学习风格,优化教学环境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都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善于视觉学习,有的善于听觉学习,有的善于动手实践。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优化教学环境,如调整教室布置、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基于学情 以学定教”备课模式

“基于学情  以学定教”备课模式

唐山市开平东关小学“基于学情以学定教”备课模式“基于学情以学定教”备课模式是我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尝试,其核心在于体现“主导”与“主体”的有机统一,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共振。

经研究探讨形成适合我校现状的“基于学情以学定教”“一四五一”备课模式:1.“一中心”: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学,一切促进学生的学”为中心。

2.“四研读”:研读课标:研读课标要找准落脚点。

新课标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研读新课标的过程,也是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过程。

因此,对于教师来说,研读课标务必找准两个落脚点:一是找准课标确立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实现程度,即不管是知识的积累,抑或技能的培养,都要切实明确并准确把握课标要求是“领会”“了解”,还是“熟记”“会用”等;二是找准完成课标要求的教材载体。

就是通过研究课标,把总目标、总任务一一分解落实到每个单元和每一节课上,从而为整个教学活动找到一个准确的落脚点,确保教学的计划性、系统性,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研读教材:研读教材要吃透潜在点,掌握教材内容。

①浏览全套教材。

要求:了解全套教材的概貌,把握整个教材的知识体系。

②通读某一册教材。

要求:全面了解全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各个章节,各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③细读某一单元的教材。

要求:掌握本单元知识特点为,内部结构特点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各个教学内容在本单元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④研读本堂课的教材。

要求:知识点。

即教材中本学科知识的要点。

重点。

即教材中最核心、最关键,最有现实意义的部分。

难点。

即学生难以理解把握、容易出错,混淆或思想难以接受的内容。

能力点。

即课文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所体现的认识能力及实践能力,这也是新教材高度重视的部分。

思想点。

指课文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和思想教育相结合,并能提高思想认识、升华价值观的内容。

学情分析-有效教学的基础

学情分析-有效教学的基础
合作学习策略
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项 目合作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 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针对教学内容的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策略
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
识。
案例教学策略
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 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 生深入思考和探究问题,提高学 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成绩
分析学生的历史成绩、成绩波动情况等, 以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努力程度。
B
C
学习态度与兴趣
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科的喜好程度等 ,以判断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风格。
学习方法与习惯
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时间管理 等,以发现学生的学习优势和需要改进之处 。
D
学情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观察法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参与情况等,直接获取学生
02
促进教育公平
学情分析可以揭示不同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有助于教 师关注弱势群体,实现教育公平。
03
推动教育改革
通过对学情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 题,为教育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汇报范围
01
02
03
04
05
学生学习情况
教师教学情况
教育环境
学情分析方法和 学情分析结果和
工具
建议
包括学习成绩、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等方面。
数据分析
对学情分析结果进行数据 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规 律和趋势,为教学改进提 供科学依据。
问题诊断
针对学情分析结果中反映 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和诊断,找出问题的根源 和解决方案。

精准分析学情实现有效教学

精准分析学情实现有效教学

精准分析学情实现有效教学作者:张爱梅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21年第40期我国2019年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要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學中要“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建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

学情分析是教学的起点,是教学研究的生长点,也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之一。

在教学中做到教与学的精准关联,有利于实现“以学定教”的转型,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前分析学情,有效进行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设计前应通过观察、调查等方法了解学生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现有水平,同时还要根据课程标准思考通过教学学生所应获得的潜力、所应提升的核心素养。

从而确定二者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

教学设计时教师就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准分析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具备的技能和现有的思维能力,了解影响其发展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精准预设教学活动中的重点、难点与兴奋点等。

例如在进行“重力”教学时:很多学生对于“垂直向下”与“竖直向下”界定不清,因此正确认识重力的方向就是本节的教学难点,设计时可以通过实验用细线系住苹果从手中自由落下,通过对比桌面倾斜与水面倾斜时细线方向的变化,直观地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竖直向下”;初中生探究时的证据意识不强,更没有处理数据的方法意识,因此学会运用数学工具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教学中可以通过“留白”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思考采用求比值的方法发现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定值,从而建构出“重力的大小”模型;这个阶段的学生热爱动脑动手喜欢玩耍,认识“重力的作用点”是本节教学的兴奋点,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重心的位置变化通过在玩中学、学中玩、寓学于乐,从而加深学生对重心的理解。

二、课中分析学情,有效促进课堂生成教学不是“罐头式”的、“填鸭式的”、不是偶然的、随意的,不是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教学。

学情分析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意义、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以普通高中化学学科为例

学情分析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意义、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以普通高中化学学科为例

学情分析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意义、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以普通高中化学学科为例一、概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

学情分析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普通高中化学学科为例,探讨学情分析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意义、现状及改进策略,旨在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首先我们要明确学情分析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学情分析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知识掌握程度等,从而为课堂教学设计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对学情的深入了解,教师可以制定出更加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然而当前学情分析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些教师过于注重理论层面的研究,忽视了实际操作中的细节。

此外部分教师对学情分析的认识不够深刻,导致分析结果与实际教学脱节。

这些问题都制约了学情分析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作用发挥。

为了改进这一现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学情分析能力。

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帮助教师掌握学情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其次鼓励教师进行实践探索,总结经验教训。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尝试和改进,形成自己的学情分析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领域的成功经验,为化学学科的学情分析提供更多思路和方法。

学情分析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通过加强培训、实践探索和跨学科交流,我们有信心克服这些困难,使学情分析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提高教育质量作出贡献。

A. 研究背景和意义学情分析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意义、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以普通高中化学学科为例这个话题,我们首先要明白它的重要性。

学习情况分析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这对于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它能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设计出更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

课后习题,落实教学目标的“金钥匙”——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课后习题有效运用的实践与思考

课后习题,落实教学目标的“金钥匙”——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课后习题有效运用的实践与思考

课后习题,落实教学目标的“金钥匙”——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课后习题有效运用的实践与思考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课后习题紧扣语文要素,是确定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托。

本文聚焦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课后习题,从“制定教学目标、指导有效预习、串联教学过程、习得写作方法、提升语文素养”五方面探索如何将其与我们的教学实践融合,使之成为有用的教学资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统编教材;课后习题;教学目标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每一篇精读课文之后,编者都精心设计了课后习题,这些课后习题的设置紧扣语文要素,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是确定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托。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用心解读课后习题,思考如何将其与我们的教学实践融合,使之成为有用的教学资源,从而实现双向增效:教师在教学中提高效率,学生在学习中提升素养。

一、依据课后习题,制定教学目标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教学前的第一要务应是确定教学目标,而课后习题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和思路,我们应当依据课后习题来制定教学目标。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秋天的雨》课后的三道习题:以上三道习题涵盖了语文学习的基础和提升:第1题是引导学生朗读及积累课文优美语句的;第2题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清文章脉络的;第3题则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提高语用能力的。

基于上述分析,立足学情,笔者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并背诵第2自然段;2.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愿意和同学交流自己感兴趣的地方;3.通过优美的词句描写感受秋天的美好,尝试运用典型句式进行仿写。

依据课后习题制定的教学目标具体准确,简洁明了,易于实施,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借助课后习题,指导有效预习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

《课堂练习及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教学总结

《课堂练习及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教学总结

《课堂练习及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教学总结《课堂练习及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教学总结范文随着高效课堂教学研究的深入,如何立足于学校当前实际,选择恰当的突破口,推动高效课堂教学研究的深入进行,是我们首要思考的问题。

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我们选择了以我校的市级课题《课堂练习及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为牵动,多角度、多层次开展课题研究,实现教学设计科学性,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满足学生的需要,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本课题是基于对学校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立的,旨在通过研究解决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设计的“低效”或“无效”问题,引导教师改变课堂练习以及课后作业的设计思路,从习题的设计、实践、分析、修订四环节的结果反馈,反思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教学过程是否有疏漏,进而逐步改变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的行为模式,实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的三重目的。

在不断地研究和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了“两模式三层次”练习及作业设计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行为和教学效益的提升。

一、明晰存在问题,确定探索方向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目的在于促进每一位教师都能有效地教学、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学生能按照自己的个性特长尽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然而,审视目前学校课堂教学环节中,我们不难发现:低效、无效的现象依然存在,传统的被动、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在教学中仍居主导地位。

靠题海战术、机械操练、反复练习来提高质量的做法制约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目前,课堂教学中仍存在教师教,学生学,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课后课业负担过重,至使部分学生厌学,学习缺乏主动性的现象。

究其根本,我们认为有如下两方面原因:(1)客观原因:由于新课程改革之后,课本中可供教师选择的练习内容过少,而课外辅助材料则铺天盖地,面对铺天盖地的教辅材料,教师们眼花缭乱,这些教辅材料中有些练习内容徒劳无益,有些练习内容超出教学目标的要求,达不到练习的实效性。

小学语文情境化作业的设计策略初探——以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为例

小学语文情境化作业的设计策略初探——以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为例

近年来,随着情境化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化作业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表现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

[1]“素养立意”取向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该以情境任务作为媒介,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习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多样化考查出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水平。

情境化作业设计的质量影响学业质量评价的信度和效度,设计情境化任务对一线语文教师提出更高要求。

当前,情境化作业设计研究多聚焦于情境内涵、价值和特征的研究。

本文重点对情境化设计策略进行讨论,期待能为一线教师设计作业情境提供参考。

一、觅基础:确定能力水平情境化作业强调建构一个“以知识为基础,包含知识所发生的情境以及如何使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系统”[2],强调学生能根据已有的学业能力水平,依据情境,能用学科思维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对于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为阅读策略单元)来说,需要基于学生已有学业水平把学生本单元语文能力习得的规律作为作业设计的基础。

因此,寻找学生本单元阅读策略习得的规律成为设计作业任务情境的基本策略,其路径有二。

其一,寻找作业设计的理论依据,体现在作业设计的情境中,就是强调从理论上寻找小学语文情境化作业的设计策略初探——以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为例● 顾 慧 张雨强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作业设计应“以情境为载体”,“素养立意”取向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以情境任务作为媒介。

作业设计应让学生在一定情境中运用习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多样化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水平。

本文对作业情境的设计策略进行探析,提出了运用“觅基础”策略确定学生能力水平、运用“寻综合”策略组织探究情境、运用“促实践”策略创设生活情境、运用“向生活”策略拓展社会情境等四条路径,以期为一线教师有效创设作业情境提供参考。

关 键 词:小学语文;情境化作业;设计策略作者简介:顾慧,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实验小学语文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张雨强,曲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

学情分析案例总结

学情分析案例总结

学情分析案例总结引言学情分析是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认知、行为等多方面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挖掘,以获取对学生学习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深入了解。

通过学情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本文将总结一些学情分析的实际案例,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情分析在教育中的应用和效果。

案例一:基于学情分析的个性化训练系统某小学在数学课程中引入了基于学情分析的个性化训练系统。

该系统通过对学生在做题过程中的答题情况、用时、错误类型等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准确地判断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学习特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系统会智能调整题目的难度、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个性化的学习辅助。

这个学情分析系统的应用效果显著。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提高。

通过不断地分析学生的学情数据,教师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二:基于学情分析的智能推荐系统一所高中引入了基于学情分析的智能推荐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数据分析,能够准确判断学生的学习兴趣。

系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偏好,向学生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料、书籍和课程。

这样的个性化推荐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该高中在使用该学情分析系统后发现,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他们更愿意主动查找相关学习资料,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同样,教师也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学情数据,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供更好的教学体验。

案例三:基于学情分析的学生管理系统某大学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引入了学情分析技术,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能力。

系统会根据分析结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并为教师提供数据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学生的管理和评价。

这个学情分析系统的引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基于课堂教学案例的学情分析的探究

基于课堂教学案例的学情分析的探究

基于课堂教学案例的学情分析的探究初一英语组(李兆梅)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因此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被摆到了突出的位置。

学情分析是伴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产生的,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

现代教学设计理论认为,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然而,笔者发现不同老师对同一课文内容所做的分析如出一辙,非常相似。

一方面都从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特点来分析,如初中生处在叛逆期,自我意识强等;另一方面都从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角度来分析,如初中生已初步备初步的感知能力,一定的概括能力,观察力强,反应快等。

这样的学情分析,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很模糊,笼统,雷同,与其他的教学内容相比,对具有不同学习特点的学生来说似乎没有太大的差别。

用这样的学情分析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很难真正促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怎样正确理解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用什么用的方法进行学情调查与分析才能真正成为有效教学的依据呢?本文将结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对此做一些初步的探究。

一、重视学生起点状态的分析,努力赢在“起点”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已经接受过六年英语学习的初中生。

他们对英语并不是一片空白。

在小学六年的英语学习过程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尽管有些新的问题他们没有接触过,没有经验可循,但问题一旦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往往可以利用以前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依靠已有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决和分析。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上课一开始,学生对所讲的内容似乎已经都懂了,但教师还是继续按照事先备好地课来讲,让学生把已经学会的知识装作不会,重新再学一遍。

这种现象尤其出现在初一上学期,因为这正是中小学英语衔接的时期,教师对新生的英语基础还不是了如指掌。

让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案例。

案例1:初一上学期讲授“名词变复数”这一语法的课堂片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我是校园志愿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我是校园志愿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我是校园志愿者》活动实施方案(教学设计)一、主题背景:为了落实和谐校园,争做文明小学生的需要,学校德育处开展了班级“手拉手”活动,高年级的学生要和对应的班级开展联谊活动。

从日常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班级活动等方面开展互帮互助的校园志愿服务活动。

这也正契合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需要,于是,我们在立足学生需要的基础上,开展了这次有意义的活动。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们本着立足于生活,成长于活动的原则,按新课程纲要中社会服务的活动方式以及流程,引领学生完整的经历志愿服务的过程,体验服务的充实与愉悦。

提升实践能力,落实服务意识。

二、学情分析:校园志愿者对学生并不陌生,学校教导处、德育处在实行学生自主管理中,都有这样的团队,但能选上的大多是学习好的优等生。

这样的机会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很稀罕,工作主动性不高,奉献服务意识较差。

而那些中等生,甚至学习潜在生,想参加却得不到机会。

因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服务他人,帮助弱小的意识还没有植根于学生心中,此次实践活动对于所有同学都有着很强的需要性。

从活动能力来看,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他们会聚焦问题,也会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但规划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问题的方法策略,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需要在有效的活动中进行锻炼。

三、主题目标:1.能够主动关注校园生活,多角度地了解被服务者的需求,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志愿参与的项目。

2.能在活动经历中,掌握服务他人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分享或体验受助者和施助者的真实感受。

3.学会归纳整理调查问卷表,制定服务计划,按步骤实施计划,并能在活动结束后,正确评价,做出总结,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历,经验,在活动过程中锻炼小组合作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4.通过校园志愿活动的真实参与,增强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在经历中体验“我参与、我快乐、我收获、我成长”的志愿服务乐趣。

四、建议课时 6课时(课内4课时课外2课时)现场执教课时第四课时五、各课时内容简介第一课时:(课内)校园志愿服务主题起始课1.了解志愿活动,解读志愿者2.明白志愿服务的前提是明确服务对象及需求3.拟定《小学低年级学生志愿服务的需求性调查问卷》第二课时:(课外)校园志愿服务调查问卷实践课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外调查活动,就统计数据做出校园低年级学生志愿活动需求性分析第三课时:(课内)校园志愿服务计划拟定课1.根据各小组成员实际情况,选择参与服务的项目4.小组合作写出志愿活动计划书第四课时:(课内)校园志愿服务模拟(详案见附件)第五课时:(课外)校园志愿服务活动实施1.小组同学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走进需要志愿服务的班级,按照实施计划落实校园志愿服务活动。

基于学情,有效教学

基于学情,有效教学

基于学情,有效教学作者:黎锡祥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第29期教学的基础是要了解学情、分析学情,在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前提下,才能因材施教,取得更满意的教学效果。

接下来,笔者结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学情调研,试从微观视角分析学生如何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并基于学情思考如何设计有效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数学思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学情调研,分析现状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后再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夯实的知识技能无疑为本节课奠定了学习基础。

但是,如果给学生一个平行四边形,他们能利用所学知识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这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因此,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前,笔者对班级学生做了如下前测:此次调研的对象为东莞市某小学五(2)班的学生,50个学生参与调研,收回46份有效问卷,并对10位学生进行访谈。

对于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方法,学生主要出现以下情况:可以发现,46名学生参与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调研过程,主要呈现了4种典型情况:(1)用算周长的方法;(2)底乘高的方法;(3)分割计算且算对的方法;(4)邻边相乘的方法。

58.7%的学生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对应的高,并用底乘相对应的高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其中的74%学生没有将“为什么这样计算”写明白,从学生的经验上看,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用底乘高的方法并不是学生自然的认知。

19.57%的学生用两条邻边相乘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多的想法是“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面积要用长乘宽算出来”“平行四边形可以变成长方形,所以用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算它”……所以,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学习经验有很大可能成为学习平行四边形的负迁移。

顺着学生的思维经验,研究验证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用邻边相乘的方法是不可行的,而验证证明这一行为是很有必要。

这样的调研结果,反映出学生在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大多数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知半解,学生的认知难点将成为高效课堂的突破口。

浅谈课后作业的功能及有效布置

浅谈课后作业的功能及有效布置

浅谈课后作业的功能及有效布置摘要:课后作业的有效布置应发挥课后作业的四种功能——引导学生复习、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功能;引导学生消化课堂内容功能;预防、纠正错误功能以及指导学生预习新课功能。

本文从学生角度出发,通过对课后作业功能的论述,配以物理作业的具体布置案例,旨在说明如何通过有效布置课后作业,使课后作业的三种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以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课后作业;功能;有效布置课后作业是课程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对于有效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课后作业的功能,除了反馈课堂教学情况外,笔者认为若从学生角度出发,课后作业的有效布置,应具备以下四种重要功能。

一、引导复习、总结课堂内容功能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人脑对新事物的遗忘遵循“遗忘曲线”规律——遗忘速度先快后慢,如果学生对于当天所学的知识不及时复习,非常容易遗忘。

作业的布置首先应当让学生有效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巩固授课内容。

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前回顾了课堂内容,在接下来的作业中,就会有意识地去寻找有针对性的知识点和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

有的老师会在课后让学生总结当天所学的知识,将其写在作业本上上交,这就是发挥了作业的此项功能。

将“复习”作为一项口头要求和作为一项具体的作业要求,效果是不同的。

教师在布置这一类型作业的时候,应设置具体的问题,而不是简单说一句“复习本节课内容”,尽量做到引导学生将课堂内容系统地回顾出来,然后复习课堂上的重点、易错点内容,这样也培养了学生通过复习课堂内容构建知识网络的习惯。

笔者认为,具有复习功能的作业量不能太多,作业时间控制在5到10分钟左右较为合理。

如果学生光复习就要花大量时间,则教师要考虑一节课的容量是否太大或这节课的难点是否过多。

例如,在“受力平衡”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的作业中,笔者在具体的作业之前,写了二十个字的口诀——“受力分析、正交分解、列出方程、找出关系、求出答案”,其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复习、总结课堂上所学习的解题方法。

初中化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初中化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026-2023年第13期(总第353期)课堂初中化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策略研究缑慧卿摘 要:优化作业设计,减轻课业负担,提升作业实效,更好地发挥作业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方面的作用,是“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有趣、有效的探究性作业,既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点,也要以学生学情为参考,还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探究性作业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方面的作用。

基于此,文章对初中化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策略作者简介:缑慧卿(1974—),女,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龙园中学。

作业有多种功能,如学情诊断、知识探究、复习巩固、思维训练等[1]。

尽管作业的功能很多,但如果教师设计的作业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作业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上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相反,倘若教师设计的作业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有趣,那么作业就会更具吸引力,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就会更高,作业的各项功能也就能全面发挥。

因此,优化作业设计是作业的各种功能能否有效发挥的关键因素。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为了更好地发挥作业在引领学生探究知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初中化学教师需要设计探究性作业。

在设计探究性作业时,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点,以学生学情为参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一、以教材内容为基点教材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辅助工具,是课程标准的重要载体之一[2]。

在优化设计探究性作业时,教师必须以教材内容为基点,确定学生在作业中要探究的内容,预设学生在作业中探究的方式以及优化学生探究结果评价。

(一)确定探究内容在设计探究性作业时,教师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是让学生探究什么,即确定学生在作业中的探究内容。

在确定作业中的探究内容时,教师应该以教材内容为基点,重点关注那些能够引领学生深度理解教材知识以及能够适度拓展学生思维的内容。

以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将寻找、发现、分析、研究现实生活中的质量守恒现象作为一项探究内容,并围绕该内容设计一项探究性作业。

小学英语课外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研究-白泉中心小学

小学英语课外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研究-白泉中心小学

附件 1:定海区第十五届小课题研究成就申报、评审表成就名称小学英语课外作业多维化设计的实践研究成就负责人章丹铮单位、职务及职称白泉中心小学成就产生时间2015 年 9 月-2016 年 11 月成就主要看法、学术或应用、推行价值:新课程改革实行到现在,小学英语教师的教课理念和教课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小学英语教师经过对教课内容、形式、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在讲堂教课中已初步形成了师生互动、学生同样参加的踊跃态势,授课内容丰富多彩,讲堂氛围生动开朗。

课后,教师也会依据新授的教课内容给学生留一些书面和口头作业,来稳固知识。

可是课后作业反应的状况不理想,这就会影响上课的效率。

本课题从问题产生的原由,及怎样让学生更有效的达成课后作业这方面进行研究。

从听、说、读、写多维度设计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课后作业,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发展学生创建性思想能力做了踊跃的探究。

成就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区教科规划领导小组意见单位盖印:负责人署名:年月日单位盖印:负责人署名:年月日小学英语课外作业多维化设计的实践研究新课程改革实行到现在,小学英语教师的教课理念和教课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小学英语教师经过对教课内容、形式、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在讲堂教课中已形成了师生互动、学生同样参加的踊跃态势,授课内容丰富多彩,讲堂氛围生动开朗。

课后,教师也会依据新授的教课内容给学生留一些书面和口头作业,来稳固知识。

但是,教师在作业的部署上,大多以传统式的听、说、读、写的机械作业,无聊无味,缺少兴趣性。

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达成作业,或笔迹潦草,任意现象广泛存在。

一、发现问题归因剖析针对以上现象,为解决小学英语课外作业部署难、达成难的问题,笔者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侧重记录了教师作业部署这一环节,先将结果剖析以下:( 一) 教师方面以三节英语教研课为例,一位教师在距离下课9 分钟时部署课后作业,并让孩子在剩下的时间里开始造作业,一位教师在下课铃声响了以后,才仓促出示作业内容,还有一位教师连作业都没有部署。

基于“学情―学法”的学习设计和课后反思(全文)

基于“学情―学法”的学习设计和课后反思(全文)

基于“学情―学法”的学习设计和课后反思XX:1008-0546(20XX)01-0042-04 Bdoi:10.3969/j.issn.1008-0546.20XX.01.014“一堂好课,学得好才是真好,教得好不是真好。

教师教得好,如果学生没学,就等于无效教学。

当教师关注怎么教时,课前准备出来的只是教案,当教师关注学生怎么W时,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出来,这叫学案,将学生真正当作推进教学的主体”。

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变革要求教师基于学情研判来设计学习内容。

那么,如何了解学情,如何再针对性地选择学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学情和学法的研究。

一堂课后,教师还会及时反思,也需要从学情和学法两个角度去重新审视原有的设计并积极寻找改进措施。

本文尝试基于“学情―学法”研究展开学习设计和课后反思。

一、基于学情和学法的教学策略1.分析学情平衡常数是从定性转入定量层面继续深入研究化学平衡状态的一节内容。

在学衡常数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基本特征及推断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学习做了铺垫,也是学衡常数的逻辑起点。

但是学生的现实起点未必与理论的逻辑起点相一致。

教师有必要通过课前的预习事先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再针对性地安排教学进度与难度。

为此,可以设计课前预习发放给学生,并要求完成;之后上交批改,再到课堂上针对性分析。

学生已会的知识只需简要展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他们不足之处,加以分析引导,并在课堂上强化,力求使课前掌握的学情资源有效转化为解决学生问题的抓手。

除了知识起点外,充分了解并设计符合学生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学习内容也是顺利推进教学的关键。

刚刚经历高一的学生,认知进展水平还处于“形式运算”的初级阶段,思维方法处于由经验型向推理型的过渡期,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进展,习惯于粗糙的定性观察,精确的定量计算意识还比较薄弱。

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要求学生从定性认识提升到定量认识,对不同的学生来说,或多或少会都存在一些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学情的有效作业探究”的主题校本研修活动一、活动背景1、区局对校本研修工作高度重视,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有序开展,并决定把“有效课后作业”作为校本教研的重点。

力图探索符合“校情、轻负、高效”的课后作业,调动学生积极性,巩固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2、目前教师布置作业及学生完成作业过程存在的问题:个别教师作业布置草率,针对性不强,未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知识,作业千篇一律,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吃不了,甚至消极被动应付、誊抄作业。

二、活动目标通过“基于学情的有效作业探究”活动,培养教师分析作业、重整作业、优化作业的能力。

力图探索符合“校情、轻负、高效”的作业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巩固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并将具体策略转化为教学常规,转化为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形成基于学情、基于目标的有效作业体系、教学实践体系。

三、方法流程什么是有效作业呢?标准是什么?如何搞好基于学情的有效作业探究这项活动呢?这些问题时刻困惑着我们。

浙江的课堂观察给了很大的启示,我们决定以课后作业为突破口,以作业观察为方法,通过观察作业,作业有效性就不难解决了。

于是首先想到对学生作业中信息进行分析,从学生层面来看:学生喜欢度,积极性、完成时间、难易程度等方面思考;其次从教师教学来看:作业布置是否体现了教学目标,和学情联系是否密切,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有效作业观察的基本方法流程——有效作业四环六步探究法。

四环即作业预设、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交流反思,六步即作业预设、作业布置、作业观察、作业批阅、信息统计处理、反馈与交流。

作业预设,教师要根据学情、课标、考纲设计有效作业,并明确设计意图,考查的知识点。

信息获取主要是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业过程中自我感受、作业批改来获取信息。

交流反思就是针对统计信息反思作业设计的情况,反思教学,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不足又应如何改进。

四、量表设计根据初步实践、研究流程和有效作业基本标准我们设计了五组相关量表(一)作业预设课题:执教人:班级:作业设计意图总体设计思路(二)信息反馈表表一作业完成时间统计表时间:统计人:调查人数:时间作业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二作业错因分析统计表时间:统计人:调查人数:原因知识能力方法技巧非智力因素题目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三学生作业完成形式观察表时间:班级:观察人:题目形式独立自主查阅资料同伴互助式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四学生自我反馈表时间:班级:反馈学生:兴趣浓兴趣较浓兴趣一般备注兴趣态度难中易感知难易补充题型相关知识点(三)题 目 性 能 统 计 表表一 适量性时间: 统计人: 调查人数:数目 难易度总体评价较少 适中 较多易中难基础训练 能力达标 拓展提升训练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二 题目形式时间: 统计人: 调查人数:作业 形式适应度你应该认为采用何种形式差 中 好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三题目功能时间:统计人:调查人数:巩固知识拓展与提升方法与技巧功能作业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作业适切性表一教学目标相关性时间:统计人:调查人数:作业知识点关联程度覆盖面能力是否达标优中差备注:课标目标:大纲目标:教学目标: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二作业与学情关系时间:统计人:调查人数:普通生中等生优等生融合度完成率准确率完成率准确率完成率准确率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三变式训练时间统计人层次性作业难中易备注:根据原题难易度提供其他层次的题型。

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四对接高考时间统计人调查人数功能作业高考考点高考考查形式典型考题链接程度好中差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 反思课堂课题执教人班级作业反思优点不足改进措施教学建议五:有效作业内涵、基本标准通过前期初步实践观察,我们对有效作业已有如下初步的认识。

(一)有效作业的内涵作业是学生为达到学习目标、完成既定任务而开展的学习活动。

对有效作业的理解,可以从质量与过程两个基本视角进行考察。

从质量视角看,有效作业就是有效果与有效率的作业。

所谓有效果就是指达成预期的目标,而有效率就是以少的投入取得高的产出。

达成或超过预期的目标,是能够实现期望目标的增值的教学。

有效作业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有效作业从有效的“理想”转化为有效的“思维”,再转化为一种有效的“实践”。

从过程视角看,有效作业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与条件下,师生之间有效教与有效学的交流和互动、以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实践活动。

(二)有效作业的标准第一:有效作业主要依据是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作业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是衡量作业有效性的重要标准,教师选择、编制的作业必须有助于达成学习目标,学生通过作业可以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

因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明天的社会培养人才。

第二,有效作业是高效率的作业——即学生在较短时间可以完成的作业,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作业。

教学活动的效率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比例。

教学投入包括师生的精神投人与物质投入,教学产出直观表现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的相对量。

为取得一定的效果而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或投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取得较少的效果都是无效或者低效的教学行为。

因此,没有效率的制约,仅依赖教学效果来判断作业的有效性必然导致学生作业时间的膨胀,从而剥夺学生的休息娱乐时间,引起学生厌学。

第三,有效作业是高质量的作业——每个学生、教师、乃至社会都有效率的作业。

有效作业必须是总体上有效的作业,不是对个别学生有效的作业,它要体现作业的效率并实现作业的公平,为追求作业效率而出现的仅对个别学生有效的作业是不公平的。

有效作业的效益包括个体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于教学是由师生的共同活动构成的,所以有效作业的个体效益不仅包括学生的成长,还包括它所带来的教师的满足感和进一步完善的愿望,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社会效益是由学生的成长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所带来的社会发展进步,是间接的效益。

第四,有效作业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作业。

有效作业是为了学生有效地学,而有效学习的结果是学生学习的成功,学习成功又给予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激励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而引发学生的再次成功,如此不停地反复,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持续有效学习。

六: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一)依据挑战性学习目标,精选、精编习题作业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是衡量作业有效性的重要标准,教师选择、编制的作业必须有助于达成学习目标。

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情并与制定挑战性学习目标。

学情是指学生的起点能力与学习情意,在进入新的学习单元或新的学习课题时,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相关知识、技能对新学习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必须分析并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即起点能力。

学生的学习情意则主要是学生的情感与意志,包括学习兴趣、动机等。

挑战性学习目标是,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都在自己“最近发展区”内,都是对自己已有水平的挑战与跨越,其着眼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在精选、精编习题时,应根据所拟定的挑战性学习目标,认真分析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各组成成分,做到紧扣教学内容,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需要说明的是,教科书中的习题是编写者精心设计、编制的,设计作业时要很好地利用,但这些习题适合的对象是同一年级的平均水平,教师应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学情,精选、精编一些补充习题。

国外学者分析了来自249所学校的2002篇作业,各类作业的频率分布如下:巩固类占43%,进一步理解类占16%,扩大知识领域类占20%,运用类占16%,系统化类占3%,在实践中运用和检验知识、技巧类占2%。

这一分析表明,大多数作业要求的是机械学习,极少需要学生动脑筋。

借鉴上述对作业的研究,教师特别要注意精心选择、编制一些能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系统整合和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的习题,并注意作业承载的教育价值和为预设作业准备的素材。

(二)预设弹性作业,满足学生差异性学习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学生作业的结构和内容应依据学生的差异而设定。

为此,可设置弹性作业。

具体做法是:教师依据挑战性学习目标,设置对大多数学生的有效作业,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再分别作适当的调整,重点是达成学习目标。

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呈正态分布的,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占大多数。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情、教学内容与挑战性学习目标,先设置处在大多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所有学生都应该完成的,在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做有所得的作业。

这些紧紧围绕目标的作业,有助于大多数学生达成教学目标。

七:远景规划今后我们将在有效课后作业研修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研修领域,拟将对各个类型作业进行研究,包括课前预习作业、随堂作业、从作业形式方面,包括书面作业、口头作业,探究作业等,形成完整的作业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