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静定梁变形计算的有限差分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 ,建 立 差 分 方 程 为
l y +Y+ = h 面 -2 i i l 2 Mi
,
12.-n-1 ,,., -
() 1
式中, Y( = i ,,+1 是待求的截面位移 , n是分段 JJ 一1i i )
数, h是段长, EI是梁 的抗弯 刚度, 是截面弯矩 ,对 于超静定梁
1 - al jn u y  ̄tu . uc 、E m i id o e j t d .n : e
固定端截 面和支座处的边界条件为式 () 式 () 考 4和 5. 虑到 两点公式转 角为零 的条件过 于严格,式 () 4 中采用 了三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力 点公式 的零转角条件 [ , 2 即 1
Y , J= 0 1 … , , + 1 J= ,, m m
() 2 设连续梁如 图 2所示,试求梁 的支座反力和梁 的变
∑ ∑ 0 ㈣ + = J )
MoF) ( MoP) ( :。
。
形, 与 精 确 解 比较 .
(. = ;
式 中∑ RE , M( 和∑ M( 分 是 动 , P ∑ o) j F o) 别 主 P
选取基本 系的原则: () 1 选取 的基本系应一般 为静定 的.此处可拓展一下思 维的空间,简单 介绍一下结构 力学 中选取超静定结构作为基 本系的情况.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力学 的兴趣.
()问题式、探 索式教学; () 1 2 启发式教学; () 时 3适 地展开讨论. () 4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 5 将力学 系列课
( 2 )
定梁 的变 形.本文推 导了超静 定梁的有 限差分方程,研究 了
边 界 条 件 ,编 制 了在 VB 环 境 下 运 行 的计 算 程 序 ,将 有 限差
式 中第 1项为主动力对 i 截面 的力矩,第 2项为截面右侧未
分法用 于超静定梁 的变 形计算,扩大 了有 限差分法 的应用范
程教育研究, 20 () 8 ̄8 0 12: 5 7
2徐道远,黄孟 生等.材料 力学,南京:河海 大学 出版社, 2 0 04
超静 定梁变形计算 的有 限差分法
叶金 铎 )
( 天津理工大 C E研究中 学 A 心,天 3 09 ) 津 0 11
摘 要 推 导 了 超静 定 梁变 形计 算 的 有 限 差 分方 程 ,研 究 了 边 界 条 件 ,编 制 了计 算 程 序 , 计 算 了 超静 定 梁 的变 形 . 文 中 工 作 扩 大 了有 限 差 分 法 的 应 用 范 围. 关 键 词 超 静 定 梁 , 变 形 ,有 限差 分 法
建 立 补 充 方 程
图 4
3 讨论 、总结 与创 新提 高
比较图 1 ) 图 1b, ld 三种基本体系,选择图 (, a () 图 () 1a, lb 基本系, ()图 () 求解简单方便、 选择图 ld 基本系求 ()
解不方 便,当然若进 入结构力学 的学 习过程 中,其变形求解
程 相 关 内容 融 会 贯 通 .
() 2 要求变形协调条件 易寻找, 补充方程易建立且简单.
即基本系在荷载及未知力作用 下,其变形可 以通过材料力学 教材中给 出的简单荷载作用下 梁的挠度和转角表查 出. 回顾讲授 内容,对变形 比较法解题思路如 图 4所示.
参
考
文 献
1陈建康,刘成 云等.力学课程贯通式教学的探 索与实践.高等工
围.
∑ M ) ∑( 一 ( = z z )
对于静定 梁式 ()中的第 2项等于零. 2
( 3 )
1 梁 的有 限差 分方程 和边 界条 件
按照数值计算 S- 点公 式 [ 和小变形 的弯矩 .曲率关 j 2 1
2 0 _ 一 4收到第 1稿, 2 0 - 2 2 0 6旬4 l 0 7 0 - 2收到修改稿
身独立,通用性强,易于编程 的优 点,当分段数增加时计算 精 度较 高.用于变截面梁的变形计 算时不增加计算量.
参 考 文 献
l 范 钦 珊 .材 料 力学 计 算 机 分 析 .北 京: 高 等 教 育 出版 社 , 1 8 98 2 杨 大 地 ,涂 光裕 . 数 值 分 析 .重 庆 : 重 庆 大 学 出 版 社 , 2 0 03 3 叶 金 铎 .求 解 梁 变 形 的 一种 新方 法 一 固定 端 法 .力 学 与 实 践 ,
是 没 有 问题 的. 而 选 择 图 2作 为 基 本 系 则 是 错 误 的 .
最后,留给学生一个课后思考题如下: 若解除跨 中截面 限制转动的约束,建立如图 3所示的基
本系,其变 形协调条件如何寻找,补充方程 怎样建立. ( 跨
中截面 的弯矩也在第 3步中给 出)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主要体现 以下几个特 点:
用 有 限差 分 法 求 解 梁 的变 形 ,因 为要 预 先求 出梁 截 面 的
弯矩,只能用 于静 定梁 的变形计 算,范钦珊 L l 用有 限差 分
法 求 解 了简 支 梁 和 外 伸 梁 的变 形 ,用 矩 阵 位 移 法 求 解 了超 静
尬= 尬() ∑ 尬( ) ∑ +
知 支 座 反 力 对 i 面 的力 矩 截
Ax = B
() 9
图 2 支 座 高 度 不 同 的 连 续 粱
求解式 () 以求 出截面位移 和未知的约束反力.由式 () 9可 6
解:将梁 分成 8段 ,结果见表 2 .由计算结果可见计算
误 差 已经 小 于 5 %.
表 2 连续 梁 的 计 算 结 果
3 结 论
() 1 有限差分法能够用于超静定梁 的变 形计 算,具有 自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2 期
叶 金铎 : 静 定 梁 变 形 计 算 的 有 限 差 分 法 超
解除 多余约束 代 之 以多余 约束力作用
6 7
第 3步, 根据平衡条件求其它支座反力或 内力, 并作 M ,
图.如根据平衡方程可求得
1
= , = =
l
原超静 定粱 二 ===
厂 荷载作用
静 定粱
l
变 形协调条件
I
L 多余约束力作用
基 本 系
至此 ,用 变形 比较法求 解简单 超静 定梁 的步骤 已介绍 完, 但一个完整的教学 过程并未结束, 还应注意讨论、 总结, 留给学 生一 定的思维 空间与创新思路.
பைடு நூலகம்
J ,
表 1 悬 臂 超 静 定梁 的计 算结 果
设梁 的超 静定次数 为 m ,分段数 为 n,未知数 的个数 包括 n+ 1个位移和 m + 2个约束反力,未知数的总数 为
礼+ m +3个 .需 要 补 充 方 程 的总 数 为 m + 4个 ,补 充 方程 与 梁 的形 式 有 关 , 以连 续 梁 为 例 , 边 界 条 件 为
18 , 12: 7 ̄9 99 1() 7 ,7 '
()由文中 的计算公式可见,静定梁是超静定梁 的特殊 2
情况.
4 叶金铎. 梁变形的通用计算方法与程序设计. 天津冶金,1 9() 9 14:
l 5一 】 8
学
与
实
践
2 0 年 第 2 卷 07 9
2 算例
() 1 设超静定梁 如图 1 示, 所 求梁 中点 的位移和 B 处的
约束反力.
4 yl
一) J =
Y2 : 0
() 5 将式 () 3 代入式 () 2 ,再一并代入式 () 1 得
式中
是 i 面右侧未知的支座反力.
l y +Y+ = h 面 -2 i i l 2 Mi
,
12.-n-1 ,,., -
() 1
式中, Y( = i ,,+1 是待求的截面位移 , n是分段 JJ 一1i i )
数, h是段长, EI是梁 的抗弯 刚度, 是截面弯矩 ,对 于超静定梁
1 - al jn u y  ̄tu . uc 、E m i id o e j t d .n : e
固定端截 面和支座处的边界条件为式 () 式 () 考 4和 5. 虑到 两点公式转 角为零 的条件过 于严格,式 () 4 中采用 了三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力 点公式 的零转角条件 [ , 2 即 1
Y , J= 0 1 … , , + 1 J= ,, m m
() 2 设连续梁如 图 2所示,试求梁 的支座反力和梁 的变
∑ ∑ 0 ㈣ + = J )
MoF) ( MoP) ( :。
。
形, 与 精 确 解 比较 .
(. = ;
式 中∑ RE , M( 和∑ M( 分 是 动 , P ∑ o) j F o) 别 主 P
选取基本 系的原则: () 1 选取 的基本系应一般 为静定 的.此处可拓展一下思 维的空间,简单 介绍一下结构 力学 中选取超静定结构作为基 本系的情况.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力学 的兴趣.
()问题式、探 索式教学; () 1 2 启发式教学; () 时 3适 地展开讨论. () 4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 5 将力学 系列课
( 2 )
定梁 的变 形.本文推 导了超静 定梁的有 限差分方程,研究 了
边 界 条 件 ,编 制 了在 VB 环 境 下 运 行 的计 算 程 序 ,将 有 限差
式 中第 1项为主动力对 i 截面 的力矩,第 2项为截面右侧未
分法用 于超静定梁 的变 形计算,扩大 了有 限差分法 的应用范
程教育研究, 20 () 8 ̄8 0 12: 5 7
2徐道远,黄孟 生等.材料 力学,南京:河海 大学 出版社, 2 0 04
超静 定梁变形计算 的有 限差分法
叶金 铎 )
( 天津理工大 C E研究中 学 A 心,天 3 09 ) 津 0 11
摘 要 推 导 了 超静 定 梁变 形计 算 的 有 限 差 分方 程 ,研 究 了 边 界 条 件 ,编 制 了计 算 程 序 , 计 算 了 超静 定 梁 的变 形 . 文 中 工 作 扩 大 了有 限 差 分 法 的 应 用 范 围. 关 键 词 超 静 定 梁 , 变 形 ,有 限差 分 法
建 立 补 充 方 程
图 4
3 讨论 、总结 与创 新提 高
比较图 1 ) 图 1b, ld 三种基本体系,选择图 (, a () 图 () 1a, lb 基本系, ()图 () 求解简单方便、 选择图 ld 基本系求 ()
解不方 便,当然若进 入结构力学 的学 习过程 中,其变形求解
程 相 关 内容 融 会 贯 通 .
() 2 要求变形协调条件 易寻找, 补充方程易建立且简单.
即基本系在荷载及未知力作用 下,其变形可 以通过材料力学 教材中给 出的简单荷载作用下 梁的挠度和转角表查 出. 回顾讲授 内容,对变形 比较法解题思路如 图 4所示.
参
考
文 献
1陈建康,刘成 云等.力学课程贯通式教学的探 索与实践.高等工
围.
∑ M ) ∑( 一 ( = z z )
对于静定 梁式 ()中的第 2项等于零. 2
( 3 )
1 梁 的有 限差 分方程 和边 界条 件
按照数值计算 S- 点公 式 [ 和小变形 的弯矩 .曲率关 j 2 1
2 0 _ 一 4收到第 1稿, 2 0 - 2 2 0 6旬4 l 0 7 0 - 2收到修改稿
身独立,通用性强,易于编程 的优 点,当分段数增加时计算 精 度较 高.用于变截面梁的变形计 算时不增加计算量.
参 考 文 献
l 范 钦 珊 .材 料 力学 计 算 机 分 析 .北 京: 高 等 教 育 出版 社 , 1 8 98 2 杨 大 地 ,涂 光裕 . 数 值 分 析 .重 庆 : 重 庆 大 学 出 版 社 , 2 0 03 3 叶 金 铎 .求 解 梁 变 形 的 一种 新方 法 一 固定 端 法 .力 学 与 实 践 ,
是 没 有 问题 的. 而 选 择 图 2作 为 基 本 系 则 是 错 误 的 .
最后,留给学生一个课后思考题如下: 若解除跨 中截面 限制转动的约束,建立如图 3所示的基
本系,其变 形协调条件如何寻找,补充方程 怎样建立. ( 跨
中截面 的弯矩也在第 3步中给 出)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主要体现 以下几个特 点:
用 有 限差 分 法 求 解 梁 的变 形 ,因 为要 预 先求 出梁 截 面 的
弯矩,只能用 于静 定梁 的变形计 算,范钦珊 L l 用有 限差 分
法 求 解 了简 支 梁 和 外 伸 梁 的变 形 ,用 矩 阵 位 移 法 求 解 了超 静
尬= 尬() ∑ 尬( ) ∑ +
知 支 座 反 力 对 i 面 的力 矩 截
Ax = B
() 9
图 2 支 座 高 度 不 同 的 连 续 粱
求解式 () 以求 出截面位移 和未知的约束反力.由式 () 9可 6
解:将梁 分成 8段 ,结果见表 2 .由计算结果可见计算
误 差 已经 小 于 5 %.
表 2 连续 梁 的 计 算 结 果
3 结 论
() 1 有限差分法能够用于超静定梁 的变 形计 算,具有 自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2 期
叶 金铎 : 静 定 梁 变 形 计 算 的 有 限 差 分 法 超
解除 多余约束 代 之 以多余 约束力作用
6 7
第 3步, 根据平衡条件求其它支座反力或 内力, 并作 M ,
图.如根据平衡方程可求得
1
= , = =
l
原超静 定粱 二 ===
厂 荷载作用
静 定粱
l
变 形协调条件
I
L 多余约束力作用
基 本 系
至此 ,用 变形 比较法求 解简单 超静 定梁 的步骤 已介绍 完, 但一个完整的教学 过程并未结束, 还应注意讨论、 总结, 留给学 生一 定的思维 空间与创新思路.
பைடு நூலகம்
J ,
表 1 悬 臂 超 静 定梁 的计 算结 果
设梁 的超 静定次数 为 m ,分段数 为 n,未知数 的个数 包括 n+ 1个位移和 m + 2个约束反力,未知数的总数 为
礼+ m +3个 .需 要 补 充 方 程 的总 数 为 m + 4个 ,补 充 方程 与 梁 的形 式 有 关 , 以连 续 梁 为 例 , 边 界 条 件 为
18 , 12: 7 ̄9 99 1() 7 ,7 '
()由文中 的计算公式可见,静定梁是超静定梁 的特殊 2
情况.
4 叶金铎. 梁变形的通用计算方法与程序设计. 天津冶金,1 9() 9 14:
l 5一 】 8
学
与
实
践
2 0 年 第 2 卷 07 9
2 算例
() 1 设超静定梁 如图 1 示, 所 求梁 中点 的位移和 B 处的
约束反力.
4 yl
一) J =
Y2 : 0
() 5 将式 () 3 代入式 () 2 ,再一并代入式 () 1 得
式中
是 i 面右侧未知的支座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