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矿区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城县 煤业

矿区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编 制:

总工程师:

矿 长:

呈报单位:

二O 一O 年八月

水城县煤业矿区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第一章矿区概况

第一节矿区位置、范围及开采现状

一、矿区位置、范围

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签发的黔府函[2006]205号文件《关于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等四县(区)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精神,水城县保华乡鑫发煤矿、大梁子煤矿、

圆宝石煤矿进行资源整合,整合后更名为水城县煤矿。

表1 煤矿矿权拐点坐标表

煤矿

图1水城县煤矿交通位置图

二、矿区开采现状

《贵州省水城县煤矿整合及煤炭开发利用规划》,将水城县鑫发煤矿、大梁子煤矿及圆宝石煤矿整合并扩界扩能为45万t/a的整合矿井,该整合方案经《省人民政府关于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等四县(区)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黔府函〔2006〕205号)批复。整合后的水城县煤矿由原鑫发煤矿、大梁子煤矿、圆宝石煤矿整合而成。原3对矿井均为合法生产矿井,生产规模3万t/a。原生产矿井经过多年的开发,均建有各自的生产系统,但矿井由于各自条件不同,生产时间及生产能力均不相同,其中原大梁子煤矿、鑫发煤矿生产年限相对较长,井下巷道及采空区范围较大,目前只有大梁子煤矿仍在生产中。这两个矿井均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各布置有2条井筒,均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系统,主要开采M11煤层。原圆宝石煤矿开采规模较小,仅对M11煤层进行少量开采,基本未形成采空区,目前矿井已关闭近2年,井筒也已炸封。

第二节报告编制依据

一、野外实地调查资料;

二、2007年8月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提交的《贵州省水城县煤业有限公司水城县煤矿(整合)储量核实报告》。

三、井上下对照图(1:5000)。

四、采掘工程平面图(1:2000)。

第二章矿区地质、水文地质

第一节矿区地质

1、地层

煤矿矿区出露地层为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龙潭组(P l l),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中三叠统嘉陵江组(T2),第四系(Q),现从老到新分述如下:

①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

该段岩性为深灰~灰黑色,坚硬、具杏仁状玄武岩。广泛出露于矿区西部,其顶部为凝灰岩。厚度大于20m 。与下覆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②上二叠统龙潭组(P3l)

本组是矿区的含煤地层,含煤层27层,可采煤层4层,即M9、M11、M14、M253煤层。厚度为239.6~329.6m,平均厚为251.12m。其底部与凝灰岩呈平行整合接触。根据岩性、岩相,可分为两段。

③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

本组厚度380~450m,平均410m,底部与龙潭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根据岩性、颜色分为四段,现从老至新分述如下:

第一段(T1f1):岩性为灰绿及紫灰色条带的粉砂岩、砂质泥岩、钙质泥岩,底部为灰绿色钙质泥岩,具细、微线状

水平层理,全区普遍发育,成为与煤系上部分界标志。含较多瓣鳃类、腹足类动物化石。本段厚50~148m,平均厚75m。与下覆龙潭组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第二段(T1f2):岩性为紫灰色夹黄绿色细砂岩、粉砂岩及薄层状砂质泥岩。下部夹两层薄层灰岩,顶部夹三层灰岩,是上、下分段依据。本段厚142~234m,平均厚201m。含群体、个体瓣鳃类动物化石:克氏蛤、格氏蛤、真形蛤等。

④中三叠统嘉陵江组(T2)

本组广泛出露于井田东部,面积较大。岩性为浅~青灰色灰岩,局部见竹叶状或蠕虫状结构,夹砂质泥岩或粉砂岩。

2、构造

(1)褶曲

矿区位于土地垭向斜北西翼,构造单一,地层走向南北,倾向近正东,倾角36~48°。主要构造线呈南北、北东及北西展布,主要褶皱为土地垭向斜,轴向北东40°。

(2)断层

矿区内经勘探发现断层F9、F12、F13、F14、F15、F16、F17、F18、F19。

F9正断层:走向北东5~10°,倾向南东,倾角为50~65°,落差30~180m,长度310m。

(3)其它构造

根据原红卫井田勘探地质报告以及煤矿储量核实报

告,井田范围内尚未发现诸如陷落柱、剥蚀带发育以及火成岩侵入等构造形态。

综上所述,井田构造复杂程度类型属复杂类型。

3、煤层、煤质及资源量

(一)煤层

1.煤层特征

矿区内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含煤可达35层,一般为27层,由上至下编号为M1至M27。其中可采煤层10层,主要可采煤层4层,即M9、M11、M14、M253煤层,其余煤层均不可采。现将主要可采煤层叙述如下:M9煤层(原编号501):位于煤系中上部,距飞仙关底界70.1~100.7m,平均81.38m。煤厚0.52~2.85m,平均为2.0m。结构简单,一般为单一煤层,局部有1~2层夹矸。全区可采,层位稳定,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

可采煤层特征详见表2。

表2井田主要可采煤层特征表

12.63

砂质泥岩

泥岩

及粉砂岩本矿井矿区范围内各浅部开采煤层一般均有露头。深部

的M25煤层矿区范围内未发现露头。

(二)煤质

1.煤的物理性质、煤岩特征

(1)煤的物理性质

煤矿矿区内各煤层物理性质差异不明显,一般以暗

呈黑褐色。以暗淡光泽为主,次为油脂或玻璃光泽。一般条

痕呈条带状结构,节理发育,性脆,易碎,断口多不平整或

参差状。煤中矿物有黄铁矿晶体结核及方解石薄膜。

体重:根据资料,M9、M11、M14、M253分别取1.43t/m3、1.45t/m3、1.42t/m3、1.46t/m3。

(2)煤岩特征

镜下鉴定,各煤层煤岩分大致相同。有机组分以镜质组

为主,占34.7~75.6%,一般在50%以上,次为丝质组,占17.4~39.7%,一般在30%左右。无机组分以二氧化硅为主,

上2.2~22.1%,一般在10%以下,次为粘土岩类,占1.9~24.0%。硫化铁类在M9、M253煤层中较高,占5%左右。煤

的变质阶段,确定为烟煤Ⅲ3~Ⅳ1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