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5穴位补气血
补气血的穴位保健调理身心平衡

补气血的穴位保健调理身心平衡人体的健康与平衡有赖于气血的充足流畅。
气血不足或不畅会影响身心健康,而穴位保健是一种常用的调理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些补气血的穴位,帮助调理身心平衡。
一、太冲穴太冲穴是一处重要的补气血穴位,位于足太冲经的起点处,即足大趾的足背侧蒂骨突起以下凹陷处。
按揉或针灸太冲穴,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增加体内气血的供应。
每天早晚各按揉5-10分钟,可有效改善气血不足的情况。
二、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腿部内侧,当内踝上缘与距内踝尺寸的前一横指宽处之间,按揉或针灸三阴交穴可以提高脾胃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每天按揉3-5分钟,可以帮助补充气血,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三、三焦经上部穴位三焦经上部穴位有中渚、天突、气街等。
按摩这些穴位,可以调理气机,改善气血不畅的情况。
常按摩这些穴位,可以缓解疲劳,增加精力,提高注意力。
不妨在工作休息的间隙,轻揉这些穴位,以获得精力的补充。
四、踏实穴踏实穴位于肚脐下方两横指的凹陷处,也是一个重要的补气血穴位。
按揉或针灸踏实穴,可以调理脾胃功能,增加消化吸收能力,帮助养血生气。
每天早晚各按揉5-10分钟,可以改善气血不足的症状。
五、命门穴命门穴位于腰部,脐中下方4横指处。
按摩命门穴可以促进肾脏的功能,调理体内的水液代谢,帮助补益气血。
每天按摩命门穴,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增加体内气血的储备。
六、迎香穴迎香穴位于上颚骨突突起处,按揉迎香穴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提高肺部功能。
经常按摩迎香穴,可以清除心脑血管系统的疲劳物质,保持心脏的健康状态。
综上所述,通过按摩或针灸一些特定的穴位,可以帮助补充气血,调理身心平衡。
当然,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建议在进行穴位保健之前,先咨询专业医生或理疗师的建议,了解自己身体的具体情况,以便选择适合的穴位和方法进行保健调理。
秉持科学、合理的态度,我们可以更好地享受身心的平衡和健康。
【推荐】气血不足怎么办 教你穴位按摩调血气

【推荐】气血不足怎么办教你穴位按摩调血气导语气血不足不仅是女人们常见的不良症状,男人们也容易出现气血不足,气血不足怎么办?让小编来教大家几招吧。
冬季到来,很多人都是面色惨白,毫无血色,每当自己照镜子的都为自己这张林黛玉似的脸而发愁。
这是气血不足的症状,那么气血不足怎么办呢?今天小编就为你介绍按摩穴位法帮助我们有效调理血色。
气血不足怎么办,教你按摩穴位调血气。
1、前胸前胸的胸腺控制着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经常摩擦按摩前胸可以增强自身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和抗感染的能力,对延缓衰老有着一定的作用。
每天用手掌上下摩擦前胸,按摩到心窝部穴位100-200次,有着抗病防身,祛病延年的作用。
2、腋窝腋窝有着淋巴结,有着很多汗腺,同时毛细血管和神经十分丰富,由此可见,腋窝是健身抗衰老的奥秘之处,经常按摩腋窝。
虽然有些人怕痒,但是在腋窝受到刺激后,会使人大小,同时促进了血液循环,使各个器官得到了充分的氧气与养分的交换,对于增强器官的功能有很大作用。
这种腋窝运动对抗衰老尤其有良效,每天自我按摩腋窝3次,每次5分钟。
3、脚底脚底板有很多个关乎人体健康的穴位,多达70多个,而且还有6条经络的起止在脚上。
脚部与大脑和心脏有着密切的联系,起到平衡人体各部脏器的联系作用,因此,脚被称为人的第二个心脏。
经常按摩脚底板,进行沐足,活跃脚底血气,多点散步或者踩鹅卵石,用温水泡脚等都有助于促进脚腿的血液循环,调节阴阳平衡,防治疾病,有健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4、肚脐位于肚脐的穴位叫做神团穴,中医上可以用药物敷贴在肚脐上,便可治疗心绞痛、消化不良等疾病。
经常按摩肚脐还能有效防治中风,延年益寿的同时,更能养生防病。
5、脊柱久坐的人经常都会感觉到脊柱有酸痛感觉,此时要注意了。
因为脊柱是滋养着全身器官的区域,是人体督脉的行经之地,一旦脊柱受到伤害会造成严重后果。
脊柱两侧的经络又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密切,经常按摩脊柱,可以激发经络的畅通,促进血气的运行,有效滋养全身器官,起到抗衰老作用。
10大补气穴位、补气补血的穴位按摩

10大补气穴位、补气补血的穴位按摩第一节脾腧穴脾腧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中的穴位,位于人体的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
脾腧穴这个名字很有意思,你们看,脾是脾脏,这说明这个穴位一定与脾脏有很大关系,一个与脾有很大关系的穴位为什么会跑到膀胱经上去了呢?如果我们弄懂了“腧”字的含义,也就明白了,“腧”通“输”,意思就是运送。
“脾腧”的意思就是将脾脏湿热之气向外输送入膀胱经。
膀胱经就像汽车的散热器,人体内的外散之热沿着它上行,冷降之液顺着它下行。
人感冒发热了,多喝水多排尿,就会好起来,其原因就是体内之热顺着膀胱经散了出去。
“脾腧穴”是专门负责外散脾脏湿热之气的。
下文我们要说脾有四怕,怕湿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脾脏中的湿热之气散不出去,脾的功能就会受损,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一受损,气血就会虚弱。
所以,脾腧穴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补气穴位之一。
脾腧穴就像铁路线上的一个大枢纽,这个枢纽不通畅,整条铁路就会瘫痪,脾脏内的湿热之气运送不出去,时间一长,整个人都会出毛病。
那么,如何保证脾腧穴的功能正常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勤按摩、勤拔罐、勤艾灸。
根据季节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要有所区别。
早春和晚秋最好采用拔罐;夏末和冬季则用艾灸比较好。
夏冬两季进行艾灸不但可以温补脾气,还能祛湿。
如果平常在家不方便拔罐和艾灸,那就选择按摩的方法,不但简单易行,还能取得同样的疗效。
按摩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每天晚上的8点左右,因为这个时候运转了一天的“脾气”已经有些疲弱了,此时将废气排除,补充新气,一则可以缓解白天的劳累,二则可以为第二天蓄积力量。
利用指尖,强力按压背部脾腧穴3次,每次3~5秒钟,然后将手按放在脾胃部位,先自右向左平推30次,再自左向右平推30次。
注意:按摩时,手掌要紧贴皮肤,向下的压力不要过大。
第二节足三里穴中医认为,人体最多气多血的经络是胃经,而足三里穴是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按摩什么穴位补气血

按摩什么穴位补气血按摩什么穴位补气血?气血不足带来的麻烦事不少,而气血不足是可以通过调理改善的,穴位按摩法是不可错过的一种方法。
那么按摩什么穴位补气血?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按摩什么穴位补气血1、按摩血海穴补气血此穴位是脾经的一个重要穴位,并且此经络是血液积聚的重要点,是统管血液和各种与血液相关病状的基础。
2、按摩极泉穴补气血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的一个重要穴位,对其进行按摩最好的方式便是弹捏,但是并不是对其弹捏的力度越用力效果就越好,力度需要柔和且连贯一些,并且每次弹的次数还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决定,一般而言弹10次左右便可以了。
3、按摩天枢穴补气血天枢穴在腹部肚脐眼的位置,大约三个指头的位置,天枢穴是胃经上的一个关键穴位,经常对其进行按摩能很好的起到保持胃经和大肠经络相通的作用。
经常对天枢穴进行按摩,便能很好的起到刺激胃经内气血循环的目的,从而帮助体内的气血通过胃经向大肠经输送。
在对天枢穴进行按摩的时候,双手按压在穴位上,然后以打圈的方式对其进行按摩,每次按摩3分钟左右便足够,以此穴位有酸胀的感觉为佳。
4、按摩气海穴补气血气海穴就是人体元气的海洋,具有极高的补益元气的功能,中医经典上认为气海能够治疗脏气虚弱、真气不足等一切因气虚导致的疾病,所以补气首选气海。
气海是任脉上的穴位,位置很好找,在肚脐眼(神阙穴就是指肚脐眼)正下方1.5寸。
你把除拇指外的其余四指并拢,从肚脐处向下量,四指并拢的宽度为3寸,一半就是1.5寸,或者如上图两指也是1.5寸。
气海是全身非常重要的强壮穴,用艾灸的方法最好。
可以用艾柱灸5~14壮,或者用艾条灸20~30分钟。
经常灸一灸气海,可以培元固本,起到很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5、按摩膻中穴补气血膻中穴有上气海之称,主要的功能是调益肺气,能调一身之气,尤其对肺脏的保健功效很好。
用膻中配气海,一上一下,既能补元气,又能调肺气,气机调顺了,人体就不会产生淤滞,身体自然安然无恙。
穴位养生秘籍唤醒身体能量

穴位养生秘籍唤醒身体能量穴位养生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养生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身体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穴位养生秘籍,帮助您唤醒身体能量,提升健康水平。
一、太冲穴(LV3)太冲穴位于足跟腱的后方,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的肝经上的穴位。
按摩太冲穴可以缓解疲劳,调节情绪,增强肝功能。
具体方法如下:1. 双手交叉,用拇指按压在足背处,找到距第一脚趾背侧约一横指的位置即为太冲穴;2. 用适量力量按压太冲穴,做旋转按摩约3-5分钟。
二、合谷穴(LI4)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和第二掌骨之间,并排指缝的尽头凹陷处,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的大肠经上的穴位。
按摩合谷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头痛、眼疲劳等不适症状。
具体方法如下:1. 用大拇指按压合谷穴,适量力度,向上推向手腕方向约1分钟;2. 用左右手交替按摩合谷穴,每侧按摩3-5分钟。
三、涌泉穴(KID1)涌泉穴位于足底中央凹陷处,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的肾经上的穴位。
按摩涌泉穴可以舒缓疲劳,增强肾功能,改善睡眠质量。
具体方法如下:1. 将一个小球(如网球)放在地面上,用脚底的涌泉穴轻轻按压;2. 按压时可以前后滚动脚掌,每脚按摩3-5分钟。
四、百会穴(GV20)百会穴位于头顶中央,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的督脉上的穴位。
按摩百会穴可以舒缓头部不适,提升大脑活力,促进睡眠。
具体方法如下:1. 双手交叉,用指腹按压百会穴,适量力度,顺时针方向按摩2-3分钟;2. 可以用指腹适度揉动百会穴,加强刺激效果。
五、足三里穴(ST36)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方几寸的腓肠肌肚子凹陷处,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的胃经上的穴位。
按摩足三里穴可以促进消化,增强体力,改善肠胃问题。
具体方法如下:1. 右手食指与拇指捏住小腿,找到胫骨外踝下方的穴位;2. 用适量力度按压足三里穴,并做旋转按摩,每腿按摩3-5分钟。
六、关元穴(CV4)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的任脉上的穴位。
补气血的中医经络按摩技巧

补气血的中医经络按摩技巧中医经络按摩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特定的经络穴位,可以调理人体气血,促进健康。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用的补气血的中医经络按摩技巧,帮助您更好地保健养生。
一、天池穴(肩部)经络:手太阳经方法:坐或站直,双手抓住对侧肩部,拇指按压手臂外侧,左右轮番操作。
作用:补益心肺,活血化瘀,缓解肩颈酸痛。
二、列缺穴(前胸部)经络:手太阴经方法:坐或站直,双手按压胸部,用食指按揉两侧锁骨下凹陷处。
作用:活血化瘀,舒缓胸闷、心悸等症状。
三、合谷穴(手背)经络:手太阳经方法:坐或站直,双手握拳,拇指按压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之间的凹陷处。
作用:补益气血,缓解手部疼痛和乏力。
四、三阴交穴(脚踝内侧)经络:脾经、肝经、肾经方法:坐或躺下,用拇指按压脚踝内侧下方的骨突处。
作用:补益脾肾功能,改善失眠、腹胀等消化系统问题。
五、曲池穴(手臂外侧)经络:三焦经方法:坐或站直,手臂伸直,拇指按压掌侧腕横纹下方的凹陷处。
作用:补益气血,缓解手臂酸痛和关节不适。
六、血海穴(膝背部)经络:胃经方法:坐或躺下,双手抓住膝盖后方,拇指按压膝盖后方凹陷处。
作用:补益血液循环,缓解膝关节痛和僵硬。
七、足三里穴(小腿外侧)经络:胃经方法:坐或躺下,双手握拳,拇指按压小腿外侧骨骼凹陷处。
作用:补益脾胃功能,改善胃肠问题和食欲不振。
八、气海穴(腹部中央)经络:任脉方法:仰卧,用手指尖按压脐眼周围2-3寸。
作用:补益气血,调理脏腑功能,改善消化问题和月经不调。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补气血的中医经络按摩技巧,供您参考。
在进行按摩时,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按摩,每个穴位按压5-10分钟,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用力或用力不足。
此外,按摩前后可以适当进行伸展运动,帮助血液循环和经络畅通。
请注意,如果您有特殊的疾病或身体不适,请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按摩。
以确保身体的健康和安全。
保持良好的习惯和积极的生活方式也是补气血的关键,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和规律作息。
中医按摩养生穴位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中医按摩养生穴位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文章格式:中医按摩养生穴位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中医按摩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养生方法,在中华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气血、提升养生效果的目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个常用的中医穴位按摩法,以帮助您更好地关注自己的健康。
一、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上,第一、第二掌骨之间的凹陷处。
中医认为,合谷穴能够调节气血运行,促进手指的血液循环。
按摩合谷穴的方法是用拇指或其它手指轻轻按压此处,每次按摩5-10分钟,每日数次。
长期坚持按摩合谷穴可以改善手指的冰冷、麻木等不适,也有助于缓解手部关节炎等疾病。
二、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侧,膝盖下三寸的位置。
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穴可以活血化瘀,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按摩足三里穴的方法为用手指或手掌在此处轻轻揉捏按摩,每次按摩5-10分钟,每日数次。
长期坚持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减少下肢浮肿、疲劳等现象,对于预防和缓解静脉曲张等疾病也有一定效果。
三、印堂穴印堂穴位于眉毛的中点上,略微凹陷处。
中医认为印堂穴是头部经络的交汇点,按摩印堂穴可以舒缓紧张情绪,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
按摩印堂穴的方法是用食指或中指轻轻按压此处,每次按摩5-10分钟,每日数次。
长期坚持按摩印堂穴可以缓解头痛、偏头痛等问题,提高大脑的供氧供血水平。
四、气海穴气海穴位于腹部的中央,肚脐下三寸的位置。
中医认为气海穴是调节气息和调和脏腑功能的重要点,按摩气海穴可以促进腹部血液循环,调节脏腑功能。
按摩气海穴的方法是用手掌温热此处,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每次按摩5-10分钟,每日数次。
长期坚持按摩气海穴可以缓解胃脘不适、腹痛等问题,促进消化功能的改善。
总结:中医按摩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气血,提升养生效果。
在应用中医按摩时,我们可以选择按摩合谷穴、足三里穴、印堂穴、气海穴等穴位,每个穴位的按摩方法和时长都有所不同。
然而,无论选择哪个穴位,坚持按摩是关键。
小雪节气的养生经络穴位

小雪节气的养生经络穴位小雪节气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意味着天气渐渐寒冷,白雪即将降临。
在这个时节里,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保护身体,提高免疫力,以应对寒冷天气对身体的影响。
通过按摩和刺激特定的经络穴位,可以帮助调节体内的气血流动,增强体质。
本文将介绍小雪节气的养生经络穴位及其养生方法。
一、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起点,是人体最重要的养生穴位之一。
按摩太冲穴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具体方法是用大拇指按压足底中央,找到前大骨和中足骨之间的凹陷处,用力按摩2-3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
二、合谷穴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最重要的穴位之一,对于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缓解疲劳、增强体质具有明显效果。
按摩合谷穴可以治疗失眠、头痛、咽喉痛等问题。
具体方法是用拇指按压手背处,找到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凹陷处,用力按摩2-3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
三、足三里穴足三里穴是膝外侧髌骨下方3寸的地方,是足阳明胃经上重要的穴位之一。
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增强消化功能,促进新陈代谢,预防和缓解腹部不适。
具体方法是用拇指按压膝盖外侧,找到膝盖骨上方的凹陷处,用力按摩2-3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
四、阴陵泉穴阴陵泉穴位于足太阴肝经上,是养肝明目的重要穴位之一。
按摩阴陵泉穴可以调节肝脏功能,改善眼睛疲劳和干涩问题。
具体方法是用拇指按压脚踝内侧的骨头上,找到脚踝后缘凹陷处,用力按摩2-3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
五、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部两侧,是祛风散寒、缓解颈肩痛的重要穴位之一。
按摩风池穴可以舒缓紧张情绪、促进血液循环,对放松身心、提高睡眠质量有益。
具体方法是用双手中指按压颈部两侧,找到颈椎外侧突起处,用力按摩2-3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
通过按摩上述经络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和缓解一些冬季常见的健康问题。
而且,按摩这些穴位也可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提升生活质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按摩时要用适当的力度,避免造成不适或伤害。
灸世传奇:这几个穴位,帮助补充气血

本文由霸屏宝撰写
灸世传奇:这几个穴位,, 艾灸后迅速补充气血
一、印 堂 穴 印堂在两眉头的中间;有明目通鼻、宁心安 神的作用。
印堂是一个人精气神聚集的地方,灸后可以 快速地疏通气血,让面部恢复光泽;有延缓 衰老、驻颜回春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女性随时都然 开朗,有宁心安神的作用。
二、膻 中 穴 膻中穴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是我们的“出 气穴”,按摩艾灸膻中穴,天天都有好心情。
膻中归属任脉,临近乳房,是预防治疗乳腺 系统相关疾患必用的穴位,故为“妇科要穴” 之一。
三、隐白穴具有:调血统血,扶脾温脾,清 心宁神,温阳回厥的功用,是足太阴脾经的 井穴,隐白穴最善止血,是治疗月经过多、 崩漏的要穴,也叫女人穴。
四、八髎穴位于尾椎两侧,髎,孔隙也;五 行属水,擅长调节全身的水液,疏通气血。 凡是妇科病,都跟气血水液有关。因而,八 髎能通调所有的妇科病。
各位女性艾友,平时多用灸世传奇做做保健 灸,可起到预防衰老,促进健康的作用。对 于上述几个女人大穴,可以采用循环灸的方 法,每天选取3,4个穴位,每次艾灸20分钟。
补血穴位

十大补血穴位十大补血穴位,大多在脾经胃经肝经之上,都是多气多血之穴。
一、血海穴补血找血海;补气找气海。
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之功能。
还有引血归经,治疗血症之功效,刺破血海穴,可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并促生新血。
拍打或按摩血海穴,对妇女痛经和经血过多或过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阴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
痛经伴有呕吐,按摩此穴同时按足三里穴可立刻缓解症状。
每天上午9-11点拍打(每次10秒,连续3-5次)或按摩(轻柔每侧3分钟)血海穴,晚上21-23点再艾灸此穴,对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及因气血瘀滞引起的肥胖、关节痛等症有效。
二、天枢穴常按天枢穴(足阳明胃经之穴),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血循环,帮助气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
胃经气血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就给生血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补血提供最基础的动力;大肠经气血充盈,则可保证循、环排泄机能正常,即止泻又通便,保持肠道清洁,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扰。
双手拇指下压(力度适中)左右两边此穴,由外向内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又补血又排毒。
三、关元穴足三里、关元、气海是人体三大强壮要穴。
古有“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
”之说。
关元穴是(任脉之穴,也是小肠的募穴)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统治足三阴经及小肠、任脉疾病。
按摩关元穴,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
每一轮轻轻按压8次,每次8轮,补血、消除小楠肚。
四、足三里穴刺激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之穴),补益气血,培补元气,滋养脑髓。
是保证肝血充足的首选。
对气血亏虚引起的头晕、耳鸣、神经衰弱及胃动力不足的人、胃气虚的人、因用眼过度或失眠熬夜而伤肝的人经常拍、按摩、艾灸此穴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婴儿灸身柱,促发育;十七八岁灸风门,预防感冒;二十四五岁灸三阴交,促生殖健康;三十岁以后灸足三里,促长寿;老年之时灸曲池,促耳聪明目” ---- 日本流传语。
天枢、髀关、血海、三阴交、足三里、隐白,8大补血关键穴位

天枢、髀关、血海、三阴交、足三里、隐白,8大补血关键穴位1、期门穴期门穴位于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处,是足太阴、足厥阴、阳维诸多经脉汇集之处,是补血要穴。
从期门穴的位置来看,它是肝经气血汇聚点,只要打开了期门穴,就相当于打通了肝经,可有效缓解气血亏虚的问题。
我们再从肝经的循行角度来看,期门穴的气血是非常不稳定的,它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肝经中的气血循行至期门穴时已接近尾声,气血一路循行给各个穴位点补充能量,到了期门穴时,气血已所剩无几。
因此,一旦肝经的气血不足,期门穴的气血就会更加不足。
为此,我建议人们,平时可多按摩期门穴,不但可保证肝经气血充足,还可还解肝气,换来一个好心情。
2、章门穴章门穴位于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方,是养血大穴之一。
由于章门穴是八会穴的脏会之处,是五脏气血的汇聚点,也是通往五脏的门户。
所以,经常刺激该穴位,可调节五脏的气血,使五脏功能得以正常发挥。
章门穴与期门穴一样,也属于募穴,属于足厥阴肝经,也是人体八大要穴之一,为脾经气血出入内脏的要地,经常按摩此穴位,可养肝血。
另外,脾脏功能不好的人,经常按摩该穴,可疏肝健脾。
3、天枢穴天枢穴位于肚脐左右2寸开外的地方是对称的两个穴位,补血要穴之一。
天枢穴与胃经及大肠经关系密切,经常刺激此穴,可使胃经及大肠经更加活跃,促进胃经内气血循行,帮助气血由胃经源源不断地输送向大肠经。
众所周知,胃是消化水谷精微的重要器官,胃经的气血充盈,可促进食物充分消化,就能为造血系统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为补血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大肠经的气血充盈时,可保证机体的排泄功能正常发挥,将体内的废物及毒素排出体外,使人体免遭侵害。
按摩时,取双手拇指指腹按在左右两边的天枢穴处,先做向下按压的动作,然后进行按揉,顺时针、逆时针各揉200次。
4、髀关穴许多朋友特别是老年朋友,多年来一直受关节炎、风湿的折磨,我建议大家平时多按摩髀关穴,对缓解不适很有帮助。
这是因为,青車关穴是足阳明胃经由腹部进入下肢的第一个穴位,是小肠与股前之阳交会的地方,是调节下肢胃经的总穴,胃经多气多血,当气血流注到下肢的膝中时,能起到滋养、润滑的作用,对缓解膝盖疼痛帮助甚大,臀部和腿部肥胖的朋友,也可多按摩此穴,对减肥很有帮助。
气足免疫强,日常多按揉这几个穴位,补元气、扶正气

气足免疫强,日常多按揉这几个穴位,补元气、扶正气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今天教大家认识这5个穴位,平常没事多多按揉,补元气、扶正气,强体质、少生病。
补元气,神阙穴肚脐部的神阙穴为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为五脏六腑之本,是人体元气汇聚的地方,经常按摩能激发元气,使人元气充足,延年益寿。
取穴:神阙穴在腹中部,脐中央。
方法:晚上,盘足端坐,双手对搓,手心发热之后,左手心放在右手背上,右手心捂住肚脐,按顺时针方向转圈揉搓。
随着手的搓揉连贯注到肚脐位置,想象肚脐下有热气蒸腾全身,每次搓揉15分钟。
补心气,神门穴神门穴是心气虚或心血虚的首选穴位,长期按摩可补益心气,去除烦躁、安心神、助睡眠。
取穴:位于手腕横纹上,小手指侧腕下方肌腱的拇指侧。
方法:用拇指指端反复点按神门穴30次,30秒~1分钟左右。
按揉此穴时力量别太重,不必追求酸胀感。
补脾气,脾俞穴脾俞穴是脾脏的精气输注于背部的位置,和脾直接相连,所以刺激脾俞可以很快恢复脾的功能。
取穴: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方法:每天晚上8点左右刺激最好,因为这是脾经精气最旺盛的时候。
按摩的时候,可行指揉法,以拇指指腹按在脾俞穴上,慢慢增加力度下压,边压边揉,使穴位产生酸胀感觉,每次可按揉10~15分钟,每日可按揉多次。
补肺气,太渊穴太渊穴是肺经原穴。
揉搓太渊穴可补益肺气,不仅可以治疗肺系疾病,还可改善因肺气不足而引起的皮肤干燥症等疾患。
取穴:位于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
方法:用大拇指按压片刻,然后松开,反复5~10次,这样可改善手掌冷痛麻木(用拇指及甲尖掐按太渊穴,每次左右各按1~3分钟),对于肺部的健康来说也很有好处,可以帮助缓解肺部不适。
补肾气,关元穴关元穴就是人们常说的丹田,按揉关元,可以刺激肾气的活跃,补充肾气。
取穴:位于脐下3寸处,在沿头面正中贯穿胸腹的任脉。
方法: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双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
穴位保健全身调理尽在手中

穴位保健全身调理尽在手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尤其是在这个疫情期间,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更是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除了传统的保健方法,如运动、健康饮食等,一种被广泛认可并且使用的方式是穴位保健。
穴位保健是利用人体特定的穴位来调理身体,达到保健和治疗的效果。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穴位和相应的调理方法,帮助您了解并正确地运用穴位保健,让全身保持健康。
一、太和穴太和穴位于手腕掌侧,当拇指和食指并拢时,凹陷处的中央位置。
按压太和穴可以缓解压力和紧张情绪,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平时可以通过按压太和穴缓解疲劳,预防和缓解头痛、失眠等症状。
二、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底中央,当脚板对折时,最凹陷的位置即为涌泉穴。
按压涌泉穴可以帮助舒缓疲劳,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
涌泉穴还与眼睛、鼻子、喉咙等脏腑经络有关,按压该穴位可以起到舒眠安神、缓解鼻塞咳嗽的作用。
三、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部,两侧背部颈椎旁肌肉凹陷处。
按压风池穴可以缓解颈部和肩部的酸痛,还可以改善头痛、偏头痛等症状。
尤其对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久坐不动导致的颈肩部不适,按摩风池穴有很好的效果。
四、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凹陷处。
按压合谷穴可以帮助提神醒脑,缓解疲劳,还可以改善消化不良和失眠等问题。
此外,在长时间工作或学习后,按摩合谷穴可以舒缓手部肌肉,减轻手部疲劳。
五、内关穴内关穴位于手腕掌侧,当拇指和食指并拢时,与拇指根骨相连接的凹陷处。
按压内关穴可以帮助缓解紧张情绪,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能量,提高免疫力。
这个穴位还与胸腹部脏腑有关,按摩内关穴可以缓解胃脘不适、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
六、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足底第一、二趾骨之间的凹陷处。
按压太冲穴可以帮助平衡情绪,缓解焦虑和急躁,还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失眠问题。
此外,太冲穴还与经络相连,按摩该穴位可以起到调理肝脏、平衡体内阴阳的作用。
以上介绍的穴位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根据具体的身体情况和问题,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按摩是非常重要的。
补气血的中医经络按摩法

补气血的中医经络按摩法在中医理论中,气血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气血不足,人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症状,比如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头晕目眩等。
而中医经络按摩法是一种有效的手法,可以帮助补充气血,促进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经络按摩法,用于补气血。
1. 太冲穴按摩法太冲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穴,位于脚背部的第一、二跖骨之间凹陷处。
按摩太冲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气血运行。
操作方法为:用手拇指或中指适当用力按压太冲穴,每次按压约5-10秒钟,每日可按摩2-3次。
2. 曲池穴按摩法曲池穴位于手太阳小肠经的第二穴,位于肩井穴与外关穴之间。
按摩曲池穴可以舒缓肩颈部的疲劳和僵硬,通过经络刺激来促进气血流通。
操作方法为:用手指适当用力按压曲池穴,每次按压约5-10秒钟,每日可按摩2次。
3. 关元穴按摩法关元穴位于腹部正中线上,离脐4指宽的位置。
按摩关元穴可以调节体内的气血平衡,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和调整。
操作方法为:用手指适当用力按压关元穴,每次按压约5-10秒钟,每日可按摩3次。
4. 涌泉穴按摩法涌泉穴位于足少阴肾经的第一穴,位于脚心部的凹陷处。
按摩涌泉穴可以补益肾气,增强全身气血运行,改善睡眠质量。
操作方法为:用手拇指适当用力按压涌泉穴,每次按压约5-10秒钟,每日可按摩2-3次。
5. 神阙穴按摩法神阙穴位于胸腹部的正中线上,离脐下7寸的位置。
按摩神阙穴可以刺激心脾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增强体内能量。
操作方法为:用手掌根部适当用力按压神阙穴,每次按压约5-10秒钟,每日可按摩2次。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中医经络按摩法,可以有效地帮助补气血、促进健康。
在使用这些按摩法时,要注意适度用力,避免过度按摩导致不适。
此外,按摩前要保持双手清洁,选择舒适的环境,并保持放松的心态,以增强按摩效果。
总结起来,中医经络按摩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补气血方法。
通过刺激穴位,促进气血循环,可以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增加身体能量,提高生活质量。
最补气的穴位

最补气的穴位对于女人来说,补气养血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那么要如何补气养血,才能够抗衰老呢?以下店铺为你推荐的补气的穴位,希望大家喜欢。
补气的穴位中医认为,人体内是自带“小药箱”的,所谓人体自带的小药箱,就是通过刺激穴位的方法,能激发其生理功能,起到类似药物的治疗作用。
这个人体小药箱是生命和免疫系统自有的,若能掌握开启它的方法,就可以达到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下面就为女性朋友介绍几个具有补气养血功效的穴位。
1、血海穴“血”代表红色血液,“海”可以理解为“大”的意思,所以血海穴就是脾经所生之血的聚集地,是生血和活血化瘀的要穴。
生活中很多朋友有气血瘀滞、气血不足的表现,这时就可以按摩血海穴。
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
即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凹陷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
按摩最好在每天上午9~11点,因为这个时间段是脾经经气最旺盛的时候,每侧按摩3分钟,力度以感到穴位处有酸胀感为宜,对改善月经不调、痛经及因气血瘀滞引起的肥胖、关节痛等症非常有效。
2、天枢穴天枢穴可以促进排便,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其中的原理。
其实,在我们的肚脐旁两寸处有一个神奇的穴位,我们刺激它,便会使得人体全身的气血都运转起来,这个穴位就是天枢穴。
天枢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一员“大将”,是升清降浊的枢纽,人体的气机上下沟通、升降浮沉,都会经过天枢穴。
如果我们经常按摩此穴,便可轻而易举地促进胃经内气血循环,帮助气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
胃经气血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给生血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补血提供最基础的动力;大肠气血充盈,则可保证人体的循环排泄机能正常,既止泻又通便,保持肠道清洁,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恼。
3、三阴交穴在人的身体上,有一个妇科疾病的“克星”,就是三阴交穴,它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3寸处,是足三阴(肝、脾、肾)经的交汇之穴,可以联络足三阴经的气血。
此穴对妇科疾病甚有疗效,对女性有特殊的保护作用,能维持年轻,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凡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白带异常、经前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皆可治疗。
养气血多按摩这些部位

养气血多按摩这些部位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来源,维持健康的气血量和运行流畅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基础。
但由于工作压力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容易出现气血不足的状况,伴随着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容易感冒等现象。
因此,养气血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而按摩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下面介绍一些可以帮助养气血的按摩部位。
一、足三里足三里是人体关键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膝盖下方的肚子眼旁。
这个穴位是脾经和胃经的交会点,可以调节脾胃的功能,促进消化吸收。
同时,按摩足三里穴位也能增强身体免疫力,改善全身气血不足的状况。
按摩方法:双手交叉,放在膝盖以下,用拇指对着足三里穴位,向内圆形按摩数分钟。
早晚或餐前后各按摩一次,每次10~15分钟。
二、中脘中脘位于腹部正中线的上腹部,是胃经的关键穴位,也是人体气血汇聚之地,能够调节脾胃功能,增强身体的吸收能力,促进气血的流通,达到养气血的目的。
按摩方法:双手交叉搭在腹部,拇指垂直放在中脘处轻微按压,感觉到柔软的感觉时停留,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
三、涌泉涌泉位于足底中央部位,是肝经的起始穴位。
按摩涌泉穴位可以调节肝脏的功能,促进气血的畅通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对于缓解疲劳有一定的作用。
按摩方法:将双脚悬空坐在床沿边或座椅上,取足底的中心点向上按压,并用轻微的旋转方式按摩涌泉穴位,每次按摩5~10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
四、大椎大椎位于颈部第7颈椎上突起处,是督脉起始穴位,也是人体的“气门”。
按摩大椎穴位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提高身体的免疫功能,同时还可以缓解头部血液循环不畅、头晕头痛等状况。
五、海底六、命门命门位于腰部第二腰椎和第三腰椎之间,是人体肾脏的关键穴位,也是气血汇聚之地。
按摩命门穴位可以调节肾脏的功能,增强体质,预防肾虚和腰椎病。
总之,按摩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养生方法,通过按摩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改善身体循环等功能,达到调节气血、保持身体健康的效果。
补气血的穴位保健促进血液流通

补气血的穴位保健促进血液流通人体的气血循环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之一。
气血不足会导致机体功能受损,出现各种症状和疾病。
而针灸按摩是一种有效的保健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补充和促进气血流通,从而改善身体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补气血的穴位,供大家参考。
一、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方,脚背外侧突出的骨头下方,当腓肠肌与胫骨前肌之间凹陷处。
按揉足三里穴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增加身体的能量。
可以每天早晚各按揉5-10分钟。
二、手三里穴手三里穴位于手腕横纹中央,当食指和拇指相连的两侧,指压手三里穴可以促进气血的循环,有滋补肝肾、健脾胃的作用。
可以每天进行按摩3-5分钟。
三、足太阴肝经足太阴肝经是身体的重要经络之一,通过按摩足太阴肝经上的穴位可以调养气血,改善肝脏功能。
按摩太阴肝经可以从足心的太冲穴开始,并按顺时针方向按摩整个足太阴肝经,并可继续通过按摩手太阴肺经来达到调节气血的目的。
四、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的凹陷处,按摩合谷穴有助于调和全身气血,增加身体的活力。
可以每天用力按揉合谷穴1-2分钟。
五、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通过按摩可以改善气血不足引起的失眠、焦虑等症状。
可以从脚背的行间穴开始,按照足厥阴肝经的路径按摩,再沿着胸胁,最后到达手厥阴心包经,通过按摩可以调养气血,保持身体的平衡。
六、大椎穴大椎穴位于颈椎部位,是身体重要的补气血的穴位之一。
可以使用手指按摩或按压大椎穴,每天坚持按摩几分钟,可以促进气血的循环,缓解颈肩酸痛等问题。
七、迎香穴迎香穴位于鼻唇沟的横纹中央,并略向内、上按摩,迎香穴可以改善血气不足引起的头晕、健忘等症状。
总结起来,通过按摩这些补气血的穴位,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增加身体的能量,改善身体机能。
但是在按摩过程中需要注意手法轻柔,力度适中,避免用力过猛导致受伤。
此外,也要根据自身的体质和病情进行调节,如果有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中医调理女性补气血的经典经络疏通法

中医调理女性补气血的经典经络疏通法在中医的视角中,女性的补气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女性身体的特殊性使得其容易受到气血不足的困扰。
而经络疏通则是一种有效的调理方法,能够帮助女性补充气血,促进身体健康。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种中医经典的经络疏通法。
一、穴位按摩法穴位按摩是一种经络疏通的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促进气血流通。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补气血的穴位及其按摩方法:1. 天池穴:位于手臂外侧上臂骨下方,按摩时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轻揉这个穴位,每天早晚各揉50下,可以缓解疲劳和补充气血。
2. 血海穴:位于小腿内侧,距脚踝骨突的距离等于四指宽度,将拇指指腹直接按在这个穴位上,以适度的力度向上按摩,每天早晚各揉50下,有助于补充血气。
3.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按摩时用拇指指腹可以轻揉或点按这个穴位,每天早晚各揉50下,有助于调理女性的气血平衡。
二、艾灸疗法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热力传导作用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
对于女性来说,艾灸可以起到保健身体、补充气血的作用。
下面是几个常用的补气血的艾灸穴位:1. 子宫穴:位于下腹部,使用艾条进行熏灸,每次熏灸20分钟,可以缓解经期不适、调理子宫功能,补益气血。
2.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距脚踝骨突上三横指宽度,使用艾条进行熏灸,每次熏灸20分钟,有助于补充女性的气血。
三、食疗调理在中医的理念中,食物对于调理女性的气血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食物补气血的方法:1. 红枣鸡蛋汤:取适量红枣加入水中煮沸,再放入一个煮熟的鸡蛋,煮5分钟即可。
每日早晨喝一碗,能够温补气血。
2. 黑豆红糖粥:将黑豆洗净后煮粥,最后加入适量的红糖调味。
每日早晚食用一碗,能够滋养补血。
3. 红糖姜茶:用适量的姜切片加水煮沸,再加入红糖调味。
每日饮用一杯,有助于调节女性的气血平衡。
总结中医调理女性补气血的经典经络疏通法有穴位按摩法、艾灸疗法和食疗调理。
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方式和效果,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调理。
五俞穴讲解

五俞穴讲解
五俞穴隶属于中医经络学,是人体经脉气血运行的重要穴位之一,主
要分布在脊柱两侧。
以下是五俞穴的详细讲解:
1.太淵穴:位于手太阳膀胱经上,当肩胛骨下缘凹陷处,在第5胸椎
棘突下一横指的位置。
主治肩后背痛、头痛、目赤痛等症状,具有清热解毒、通络止痛的作用。
2.飛揚穴:位于手太阳膀胱经上,当肩胛骨下缘凹陷处,与太淵穴呈
一条直线,离第6胸椎棘突下约三横指的位置。
主治头痛症状、喉痛、颈
肩痛等,具有祛风散寒、通经活络的作用。
3.中脘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脊柱两旁,离第12胸椎棘突下大
约两横指的位置。
主要用于治疗脾虚、胃痛、腹泻等症状,具有健脾开胃、活血化瘀的作用。
4.膻中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脊柱两旁,离第4胸椎棘突下大约
两横指的位置。
主治胸胁、心痛、呕吐等症状,具有舒肝理气、活血通络
的作用。
5.命門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脊柱两旁,离第2腰椎棘突上缘约
三横指的位置。
主治腰背痛、肾虚等症状,具有补肾壮阳、祛风止痛的作用。
五俞穴都是具有很高的治疗效果的穴位,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针
灸或按摩时,需要找到准确的穴位,并且根据不同的症状进行选择和应用。
此外,对于不了解五俞穴的人来说,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改善贫血按摩血海穴

改善贫血按摩血海穴改善贫血的血海穴按摩在现代生活中,贫血成为越来越常见的健康问题。
贫血是指人体红细胞数量或质量不足,导致供氧不足。
除了药物治疗和饮食调整,我们还可以通过按摩特定穴位来帮助改善贫血的症状。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通过按摩血海穴来改善贫血情况。
1. 血海穴位于脚踝内侧,距离踝骨突起处约三个手指宽度的地方。
在按摩血海穴前,请先用温水洗净双脚,并找到准确的位置。
2. 坐于舒适的椅子上,将一只脚放在对方膝盖的上方。
用拇指或中指按住脚踝内侧的血海穴。
3. 用适当的力度,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血海穴,每个脚需按摩3-5分钟。
在按摩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大力度,但避免用力过猛。
4. 在按摩血海穴期间,可以感受到一定的酸胀感,这是正常的反应。
如果出现剧痛或不适,请停止按摩。
血海穴是一个重要的穴位,按摩该穴位可以刺激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
下面将详细介绍改善贫血的血海穴按摩方法。
1. 血海穴位于胸骨下端凹陷处,可找到第五肋之间的凹陷点。
在按摩血海穴前,请先用温水洗净双手,并找到准确的位置。
2. 用中指或食指按压胸骨下端凹陷处的血海穴,轻轻按压即可。
3. 以适当的力度按摩血海穴,每次按摩5-10分钟,每天可进行多次。
4. 在按摩血海穴期间,可以适当调整力度,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决定。
血海穴是一个重要的穴位,按摩该穴位可以刺激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
下面将详细介绍改善贫血的血海穴按摩方法。
1. 血海穴位于前臂内侧,掌握骨尺侧,尺骨头下方的小凹陷处。
在按摩血海穴前,请先清洁双手,并找到穴位。
2. 用拇指或中指按压血海穴,适当加力但避免过度用力。
3. 以适当的压力按摩血海穴,每次按摩5-10分钟,每天可进行多次。
4. 在按摩血海穴期间,可以适当旋转拇指或中指,增加刺激。
如有疼痛或不适,请停止按摩。
血海穴是一个重要的穴位,按摩该穴位可以刺激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
下面将详细介绍改善贫血的血海穴按摩方法。
1. 血海穴位于腿部内侧,胫骨后缘下端凹陷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血海穴
俗话说补血找血海,补气找气海。血海穴(属 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有 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之功能。还有引血归经,血 症之功效,刺破血海穴,可祛除人体内的淤血, 并促生新血。
老师抓到好几次,身边的那些女孩更是有了很荣幸的机会来羞辱
拍打或按摩血海穴,对妇女痛经和经血过多 或过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阴交穴、太溪穴效果更 佳。痛经伴有呕吐,按摩此穴同时按足三里穴可 立刻缓解症状。
【按摩方法】每天上午 9-11 点拍打(每次 10
秒,连续 3-5 次)或按摩(轻柔每侧 3 分钟)血海 穴,晚上 21-23 点再艾灸此穴,对妇女月经不调、 痛经及因气血瘀滞引起的肥胖、关节痛等症有 效。
双手拇指下压(力度适中)左右两边此养生 穴位,由外向内打圈按摩,每天 100-200 下,又
补血又排毒。
老师抓到好几次,身边的那些女孩更是有了很荣幸的机会来羞辱
三、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肝、脾、肾 交汇的穴位,脾统血、肝藏血、肾生血,因此,
三阴交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
【按摩方法】每天上午 11 点,按揉左右小 腿内侧的此养生穴位各 20 分钟,可排体内湿气、 浊气、毒素是有了很荣幸的机会来羞辱
常按三阴交穴,补血、活血,保持血压稳定, 特别对血压偏低的人补血效果显著。
1cj0f6c7c 泉州美梦嘉休闲会所/
二、天枢穴
老师抓到好几次,身边的那些女孩更是有了很荣幸的机会来羞辱
常按天枢穴(足阳明胃经之穴),可使胃经和 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血循环,帮助气 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
【按摩方法】胃经气血充盈,则消化功能增 强,就给生血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补血
提供最基础的动力;大肠经气血充盈,则可保证 循、环排泄机能正常,即止泻又通便,保持肠道 清洁,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