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教育即诗歌_陶行知的教育诗篇闪烁光芒_王婉婷

合集下载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

教育不仅仅是在教室里进行的,它更多地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陶行知曾
说过,“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

”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生活即教育的观点。

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都在悄悄地教会我们一些道理。

比如,当我们在家里做饭时,我们学会了耐心和细心;当我们在街上遇到困难时,我们学会了勇敢和坚强;当我们在工作中面对挑战时,我们学会了坚持和努力。

这些都是生活所赋予我们的教育,它们比书本上的知识更加生动和深刻。

陶行知生前提倡“以生活为教材,以生活为课堂”,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参与
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来感受和体验知识的力量。

因为只有在生活中,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这也正是生活即教育的体现。

在家庭中,父母的行为举止、言传身教,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孩子们从父母的言谈举止中学会了尊重和礼貌,从父母的工作中学会了勤奋和坚持。

这些都是生活所赋予的最好的教育。

在社会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和学习他人的生活经验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个人都是生活的参与者和创造者,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见解。

通过与他人交流,我们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这也是生活所赋予的教育。

因此,生活即教育,我们应该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学习和成长,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和完善。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生活成为我们最好的老师,让教育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教育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上,而是贯穿于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对于陶行知来说,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他认为,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而应该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

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教育素材。

陶行知主张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观念。

他认为,教育应该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应该被局限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

在陶行知看来,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教育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中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待人接物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法、解决困难的技巧等等。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也强调了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他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自发的、自主的过程,而不应该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只有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才能真正地领悟到知识的真谛。

因此,陶行知主张的生活即教育,也是一种鼓励人们自主学习的理念。

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我们可以从日常的琐事中学到很多东西,而不仅仅是在课堂上。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生活智慧,让生活成为我们的最好的老师。

只有在不断地感悟生活、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我们才能真正地领悟到教育的真谛。

生活即教育,这正是陶行知所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

陶行知教育名篇——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教育名篇——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教育名篇——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教育名篇——生活即教育①今天我要讲的是“生活即教育”。

中国从前有一个很流行的名词,我们也用得很多而且很熟的,就是“教育即生活”(Education of Life),教育即生活这句话,是从杜威先生那里来的,我们过去是常常用它,但是,从来没有问过这里边有什么用意。

现在,我把它翻了半个筋斗,改为“生活即教育”。

在这里,我们就要问:“什么是生活?”有生命的东西,在~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是生活。

譬如一粒种子一样,它能在不见不闻的地方发芽、开花。

从动的方面看起来,好像晓庄剧社②在舞台演戏一样。

“生活即教育”这个演讲,从前我已经讲了两套,现在重提我们的老套。

第一套就是: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

就是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所谓之“生活”,未必是生活,就未必是教育。

第二套是第二次讲的时候包括进去的,是按着我们此地的五个目标加进去的,那是:是康健的生活,就是康健的教育,是不康健的生活,就是不康健的教育;是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是不劳动的生活,就是不劳动的教育;是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是不科学的生活,就是不科学的教育;是艺术的生活,就是艺术的教育,是不艺术的生活,就是不艺术的教育;是改造社会的生活,就是改造社会的教育,是不改造社会的生活,就是不改造社会的教育。

近来,我们有一个主张,是每一个机关,每一个人在十九年度里都要有一个计划。

这样,在十九年度里我们所过的生活,就是有计划的生活,也就是有计划的教育。

于是,又加了这么一套:是有计划的生活,就是有计划的教育,是没有计划的生活,就是没有计划的教育。

我今天所要说的,就是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

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

人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过面包生活,受面包的教育;人生需要恋爱,我们就得过恋爱生活,也受恋爱的教育。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

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它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

陶行
知曾说过,“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获得真正的教育。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生活与教育的密切关系。

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都在悄悄地教育着我们。

比如,当我们在公交车上看到一
位老人站着,我们会主动让座,这就是一种道德教育;当我们在家中学会做饭、洗衣、打扫卫生,这就是一种生活技能的教育;当我们在朋友间学会沟通、合作,这就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教育。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教育着我们。

而陶行知所强调的生活即教育,也是在提醒我们要珍惜生活中的一切,因为它
们都在教育着我们。

我们不必刻意地去追求所谓的“高等教育”,因为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去感悟,就能在生活中获得无穷无尽的教育。

生活中的挫折、困难、挑战,都是一种教育。

它们教会我们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生活中的美好、幸福、成功,也是一种教育。

它们教会我们感恩、珍惜、努力。

生活中的一切都在教育着我们,让我们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因此,让我们把生活当做一所学校,把每一天当做一堂课。

在这所学校里,我
们要学会感恩、学会坚强、学会付出、学会接受。

在这堂课上,我们要学会勇敢面对困难、学会珍惜幸福、学会追求梦想、学会成长进步。

生活即教育,让我们珍惜每一个生活中的瞬间,因为它们都在教育着我们。


我们用心去体验、去感悟,让生活成为我们永远的老师。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陶行知,这个名字在中国教育界几乎无人不知。

他的教育思想深深扎根于我们的土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今天,就来聊聊他那三大教育思想,真的是让人受益匪浅。

一、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认为,教育不是单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

生活本身就是一所学校。

我们每天的所见所闻,都是学习的机会。

他常说:“教育即生活。

” 这句话简直像是给我们点了一盏明灯。

1. 学习从生活出发陶行知提倡让孩子们从生活中学习。

他鼓励学生参与实际的社会活动,亲自体验和观察。

这种方式让学习变得真实、生动。

想象一下,一个学生在田野里种地,浇水,收获。

那种亲身体验,不比死记硬背的知识强得多吗?生活中的每一次经历,都是宝贵的课堂。

2.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实践出真知。

陶行知强调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生不仅要会读书、会写字,还要会做事。

比如说,学生可以通过做手工、参与社区服务,来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记得有个学生通过制作小玩具,学会了很多物理知识。

这种学习,不仅有趣,还能加深理解。

二、教育要为社会服务陶行知有个重要观点,就是教育要与社会紧密结合。

他说:“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

”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本质。

1. 培养社会责任感陶行知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关注社会,关心他人。

他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能力,更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社会就像一个大家庭,关心他人,才能让这个家庭更加温暖。

2. 教育要适应社会需求陶行知提倡的教育,必须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他认为,教育内容和方式应该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如今,我们的社会在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

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培养适应未来的人才。

比如,现在的学生需要学习编程、人工智能等新技能,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融入未来的社会。

3. 学校与社会的结合陶行知认为,学校不应是一个封闭的空间。

学校应该走出校园,和社会建立联系。

他提倡“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习。

陶行知文集原文摘抄

陶行知文集原文摘抄

陶行知文集原文摘抄1. 教育就像一场奇妙的魔术,陶行知先生仿佛那手持魔法棒的魔术师,轻轻一点,便能让知识在学生心间开出绚烂的花,那花大得像能装下整个宇宙的奥秘。

2. 生活即教育,这理念好似一阵怪风,吹进那传统教育的沉闷小屋,把那些古板的观念吹得七零八落,就像被龙卷风席卷过的破旧茅屋。

3. 陶行知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这就如同要打开那被紧紧锁住的宝藏箱,孩子们的头脑里装着无数颗比星星还闪亮的奇思妙想。

4. 先生倡导的教育是一场热闹的集市,每个孩子都是带着独特货品的小商贩,他们叫卖着自己的创意,那声音大得像要冲破九霄云外。

5. 他的教育思想像一把奇特的梳子,把那些杂乱无章的教育乱发梳得整整齐齐,每一根发丝都代表着一个清晰的教育理念,仿佛能闪闪发光。

6. 按照陶行知的想法,培养孩子如同种一棵超级大树,这棵树的根须深深扎入生活的土壤,那根须壮得像能撑起整个地球。

7. 教育不应该是沉闷的监狱,陶行知先生想把它变成欢乐的游乐场,孩子们在里面像自由的小鸟,欢快的笑声震得云朵都要掉下来。

8. 他的教育理论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孩子内心那扇紧闭的大门,那扇门后面是一个比童话世界还精彩的知识王国。

9. 陶行知觉得教师应该是个超级厨师,把知识这道菜烹饪得色香味俱全,那香味飘得比孙悟空的筋斗云还远。

10. 生活教育如同一个大染缸,孩子们在里面染上生活的各种色彩,那色彩斑斓得像天上的彩虹喝醉了酒。

11. 先生眼中的孩子像一群精力无限的小怪兽,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如同小怪兽对能量的贪婪,永远也填不满。

12. 他的教育理念像一阵调皮的风,在传统教育的湖面吹起层层波澜,那些波澜大得像一座座移动的小山丘。

13. 陶行知要让教育成为一场盛大的狂欢,每个孩子都是狂欢中的精灵,他们跳跃着、欢笑着,那笑声能把月亮都震得晃三晃。

14. 教育在他看来是一场奇妙的旅行,孩子们是无畏的探险家,他们的行囊里装满了梦想,那梦想大得像一个个膨胀的热气球。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陶行知的教育理念简单点说就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

陶行知是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

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

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认为: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如果教育只是书面上的,那么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意义。

将生活作为教育内容,才不会使得教育的内容狭隘,才会广阔丰富,将好的生活改造不良的生活。

陶行知所说的生活是包含生活实践的意义。

有怎样的生活就有怎样的教育,生活决定教育,而教育可以改造生活。

他所说的生活即教育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人类本来就有的,随着人类的生活而改变,在各种生活中学习、教育,并且应该是终身的教育、活的教育。

二、社会即学校。

与生活即教育的主张紧密相联,这是对杜威学校即社会教育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陶行知对教育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社会即学校是要将小鸟放飞到天空中,使学校延伸到社会去,而不应把他们关在鸟笼里,把鸟笼做的像整个社会一样。

整个社会才是教育的范围,各个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他结合中国只有少数人能得到教育的国情,提出了要根据社会需要办学的思想。

目的在于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

在学校里的学习内容太少了,应该把教育放到社会中去,使更多人能接受到教育,无论在校外校内,都有师生的角色,都可以学习,同时学习更加符合生活,符合中国实际情况。

对于坏的环境也应该学会辨识,将好的环境改造不好的环境。

学校不可以与社会脱离。

三、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而教师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来。

不仅教师要教学同时也应该学习。

也就是说教师教的与学生学的是联系的,相关连的。

同样的,教师所教与自己所学的也要联系在一起。

如果教师做好了,教育的关键所在也就解决了。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令狐采学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

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2、“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

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

统治阶级、士大夫为何不承认此,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

陶行知反对这种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会即学校",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

他指出:“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和“生活即教育”一样,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

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象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

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陶行知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教育体系。

他提倡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这三大理念,都是那么简单明了,却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让我们一起走进陶行知的世界,看看他的教育思想究竟有什么魅力。

首先,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这一理念,简直是一句掷地有声的箴言。

他认为,教育不只是发生在教室里,更是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妈妈总是说:“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

”陶行知的观点无疑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教育应该与生活紧密结合。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学到的东西,往往比书本上的知识更真实更有意义。

比如,做饭、打理花园,都是一种教育。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会了技能,也懂得了责任和合作的重要性。

接下来,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思想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他认为,社会是一个无处不在的课堂,教育要走出校门,融入社会。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社区里举办的各种活动。

志愿服务、社区清扫,这些都能让我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与社会的温暖。

陶行知曾说过:“教育必须与社会相联系。

”这真是让人心潮澎湃的一句话。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孩子们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与合作精神。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眼界会更开阔,思维会更灵活。

再说说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念。

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实践,重视动手能力。

这一点在如今的教育中尤为重要。

想想看,孩子们总是喜欢动手做实验,做手工。

那种动手的乐趣,简直让人难以忘怀。

陶行知提倡的“学中做,做中学”,正是希望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他认为,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就像学骑自行车,光是听别人说怎么骑根本没用,只有自己摔倒、爬起来,才能真正学会。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虽然简单,却极具深度。

他强调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能力和品格。

他的观点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应试教育,更应该关注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会考试的学生,更是有独立思考能力、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

生活不仅是教育的一部分,更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中,都能不断地接受教育,从而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首先,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不断地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这些困难和挑战会不断地考验我们的意志和勇气。

在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这种生活中的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它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更加深刻地认识和领悟人生的真谛。

其次,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也是一种教育。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不断地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会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接受各种各样的教育,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

这种生活中的教育虽然不如书本上的知识那样系统和深入,但却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更加贴近我们的实际需要。

最后,生活中的各种经历也是一种教育。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不断地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些事情会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吸取经验和教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这种生活中的教育虽然不如书本上的知识那样系统和深入,但却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更加贴近我们的实际需要。

总之,生活即教育,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是教育,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心去领悟,就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人生。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在生活中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原理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原理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原理对幼儿教育的启示陶行知是中国教育家,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原理,对幼儿教育有很多启示。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启示:第一,尊重幼儿的自主性。

陶行知认为,幼儿应该在自主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

幼儿应该被鼓励去尝试新事物,自由地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富有挑战的环境,让他们能够自由地发现和探索。

第二,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陶行知认为,幼儿的学习应该建立在他们的兴趣和需要之上。

教师应该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兴趣,根据他们的需求来设计教学活动。

这样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注重幼儿的实践经验。

陶行知认为,幼儿的学习应该是基于实践的。

幼儿应该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学习。

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亲自去经历和探索。

这样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第四,强调幼儿的情感教育。

陶行知认为,幼儿的情感教育是教育的核心。

教师应该用爱和关怀去关心幼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教师应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

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第五,重视幼儿的社会实践。

陶行知认为,幼儿应该在社会实践中学习。

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能够了解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社会实践能够帮助幼儿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原理为幼儿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

这一原理强调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重幼儿的实践经验,重视幼儿的情感教育,以及重视幼儿的社会实践。

这些原则有助于培养幼儿健康的人格和全面的能力,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而生活则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陶行
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生活和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

首先,生活是最好的教育。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照顾自己,
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应对挑战。

生活中的点滴经历,都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正如陶行知所说,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都在悄悄地教育着我们,让我们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其次,教育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是在社会中不断
积累经验,教育都贯穿于我们的整个生活过程。

在家庭中,父母的言传身教,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在工作中,同事之间的相互学习,也是一种教育。

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它更多地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最后,生活和教育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会影响我们的
学习成绩和工作表现,而教育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品质和人生观念。

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可以成为我们的教育资源,让我们更加坚强和成熟;而教育的知识和技能也会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总之,生活即教育,这句简短的话语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成长、进步,让生活成为我们最好的老师,让教育贯穿于我们的整个生命之中。

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走得更远。

中 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

中 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涵盖了多个方面,其中最为突出的三大教育思想分别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

他认为,生活本身就是教育,教育应该与生活紧密相连,不能脱离生活。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蕴含着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育往往被局限在学校的课堂里,学生们通过书本和教师的讲授获取知识。

然而,陶行知指出,这种教育方式过于狭隘。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教育大课堂。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事情、所面对的问题、所积累的经验,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

比如,孩子们在帮助父母做家务的过程中,学会了承担责任、懂得了劳动的价值;在与小伙伴玩耍时,学会了合作与分享;在参与社区活动中,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这些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比单纯的书本知识更能让孩子们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人生的道理。

而且,生活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教育也应该随之变化和发展。

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生活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更新。

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满足人们的需求,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生活、创造生活。

“社会即学校”这一教育思想进一步拓展了教育的空间。

陶行知认为,整个社会都是教育的场所,不应把学校与社会割裂开来。

在现实生活中,学校教育往往受到时间、空间和资源的限制。

而社会则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博物馆、图书馆、工厂、农场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

通过将社会视为学校,学生们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和实践机会。

他们可以在工厂里了解生产流程,在农村了解农业生产,在社区了解社会问题。

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社会即学校”也强调了教育的普及性。

陶行知认为,教育不应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应该面向全社会。

无论贫富、贵贱、男女、老少,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而教育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这是陶行知先生常常强调的一
句名言,也是他一生所倡导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品格和修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是我们的教育场所。


们从家庭中学会了尊重和爱,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在学校里,我们学到了知识,培养了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而在社会中,我们学会了独立和自立,学会了如何应对各种挑战。

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教育,是我们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陶行知先生强调了生活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在生活中才能真正地学会如何
做人,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解决问题。

他主张“以生活为本,以生活为师”,即要将生活作为学习的根基,将生活视为最好的老师。

只有真正地融入生活,才能真正地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和智慧。

在当今社会,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
综合素质和能力。

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注重生活教育,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因此,生活即教育,意味着我们要将生活视为最好的教育场所,从中学会知识、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成长,真正地获得教育的真谛。

让我们跟随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将生活作为最好的老师,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发挥生活对教育的价值意义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发挥生活对教育的价值意义
出 。但 生 动 性 并 非 就 是 教 学 形 式 的 生 活

众个个 目瞪 口呆 , 不知所措 。只见 陶行知
先 生 掏 出一 把 米 放 在桌 上 , 后 往 鸡 嘴 里 然
生活 是 海 洋 。
凡 是 有 生 活 的地 方就 有 快 乐和 宝藏 。
何 其 芳
灌米 , 大公鸡 拼 力挣 扎 , 是不 肯吃 。有 就 顷, 陶行 知松 开手 , 后退 了几步 。大公 鸡
— —
陶行 知
要建构 一种新型 的教学生活 。 教 学过程还 原为生活过程 , 把 把教 学 情 境 还 原 为 生活情境 。 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 把
— —
杨再隋
【 思想 注疏 】
本 刊 编辑 部 余小 刚
在在地 经历 一次快 乐 的荡 涤 , 在想 , 我 如 果我 们在“ 海洋” 般的生活里 摄取 “ 乐和 快 宝藏 ” 养学生 的生 命发 展 的话 , 滋 生命 发
观 望 一 会 吃 起 米 来 。 陶 行 知 说 :我 认 为 “


个 恰 当的 比喻 的话 , 该是 “ 应 学校是 传
每 当吟起何其 芳 的这首诗 , 里实实 心
《 四川教育) o o 2 l 年第 1 期 2
教育 就 像 喂鸡 一 样 , 生强 迫 学 生去 学 先
输 知 识 的工 厂 , 级 就 是 一 个 车 间 ” 班 。杜
中心 的教 科 书 。

陶 行 知
人像 树 木 一 样 。 使 他 们 尽 量 长 上 去 , 能 勉 强都 长 得 一 样 高 , 当是 : 脚 点 要 不 应 立
上 求 平等 , 出 头 处谋 自由 。 于

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

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

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

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2、“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

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

、为何不承认此,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

陶行知反对这种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会即学校",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

他指出:“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和“生活即教育”一样,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

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象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教育观点浅析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教育观点浅析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教育观点浅析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教育观点浅析陶行知,20世纪中国教育家、思想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教育之父”。

他的教育观点被广大教育者广泛关注和借鉴。

陶行知强调“生活即教育”,将教育与生活联系起来,认为生活是最好的教育场所,是儿童成长的最佳环境。

本文将对陶行知的教育观点进行浅析,说明他在教育中推崇生活的重要性。

首先,陶行知认为生活是最好的教育场所,强调教育应该贴近生活。

他反对以学堂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主张教育应该融入到生活中去。

他说:“我们教育的目的不是使知识在书本里,而是要使学生会运用知识于生活。

”这一观点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他们能够适应现实生活的各种挑战。

其次,陶行知提倡实践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他强调要把学生从课堂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亲自动手去实践、去体验。

他说:“把操刀的权利交给学生,就可以把学生培养成实际工作者。

”这意味着学生应该通过实际操作,从中体会到知识的真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陶行知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注重教育与社会的联系。

他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在社会中发展个性,使学生成为爱社会、为社会贡献的人。

”他认为学生除了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他主张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和社交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陶行知还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他认为人的成长需要有美的滋养和心灵的陶冶。

他提出:“学校的教育应是文化的传承,同时又发展出新的文化。

”他主张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音乐、文学等方面的素养,让他们能够从中获得情感愉悦和审美的体验。

最后,陶行知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他主张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他们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健康。

他提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健康的教育,即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这意味着教育不能仅仅注重学术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道德品质和人格成长。

生活即教育 教育即诗歌——陶行知的教育诗篇闪烁光芒

生活即教育 教育即诗歌——陶行知的教育诗篇闪烁光芒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诗歌——陶行知的教育诗篇闪烁光芒王婉婷
【期刊名称】《福建陶研》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当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精避深邃。

他的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是丰富而博大的。

在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表明,"社会即学校"。

这就是要求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

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把我们优秀的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有机的结合,创设了以生活为基础,以终身教育为纲的人民教育理论,对我们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页数】6页(P29-34)
【作者】王婉婷
【作者单位】惠安县螺阳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92.6
【相关文献】
1.《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07年第3期精彩文章推荐——用心沟通世界、成就梦想教育;闪烁技术光芒,分享智慧人生! [J],
2.《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07年第4期精彩文章推荐——用心沟通世界,成就梦
想教育;闪烁技术光芒,分享智慧人生! [J],
3.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永放光芒——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现代价值的理论研究 [J], 杜东平
4.陶行知思想永放光芒——当代生活教育的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J], 杜东平
5.课程改革需要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比较分析 [J], 邹开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读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有感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读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有感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读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有感【摘要】陶行知是中国教育家、思想家,他强调教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践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教育应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最后,文章强调了继续践行陶行知的教育理念的重要性,以建设更美好的教育与生活的世界。

【关键字】陶行知,教育,生活陶行知,名宗仁,字行知,号湘园。

他出生于湖南长沙,骨子里流淌着湖南人的豪爽和深情。

他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教育领域创造了璀璨的辉煌。

他是20世纪中国教育家、思想家,他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深厚的人文关怀而闻名于世。

他的一生充满着智慧的光芒,他的思想如同一首壮丽的古诗,抚慰着人们的心灵,激发着人们的智慧。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观点犹如一首美丽的古诗,充满着诗意和哲理。

他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他说:“知识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智力,但只有教育才能培养他的品格。

”这样的言辞犹如春风拂面,让人心旷神怡。

先生的一生充满了精彩的事迹和感人的故事。

他在农村创办了一所实验学校,将教育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

他通过农田劳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他的学校成为了一座教育的绿洲,孩子们在这里茁壮成长,扬起了自信和勇气的风帆。

生活,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无处不在,时时刻刻与我们相伴。

而教育,是塑造我们的心灵、启迪我们的智慧的重要力量。

那么,当生活与教育相融合,交织在一起时,又会有怎样的奇妙变化呢?陶行知先生在他的著作《生活即教育》中,深刻阐述了这一关系,带给我们许多启示和思考。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受触动,仿佛触摸到了生活的温度,听到了教育的心跳。

下面,我将结合书中的观点,与大家分享我在阅读《生活即教育》时的感悟。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即教育》中提出了一个深刻的观点:“教育为了生活,生活为了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即教育 教育即诗歌——陶行知的教育诗篇闪烁光芒 □王婉婷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当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 的教育理论精避深邃。

他的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是 丰富而博大的。

在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在 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表明,“社 会即学校”。

这就是要求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尽可 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

这位伟大的 人民教育家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把我们优秀的传统 教育与西方教育有机的结合,创设了以生活为基 础,以终身教育为纲的人民教育理论,对我们更好 地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 指导意义。

陶先生的开拓进取精神令人惊叹!在二十世纪 初,他就敢于站在最高点,提倡新教育、构想新蓝 图。

他认为,要担当起改革中国的重任,必须具有 主动性、自觉性,必须是创造型的人才。

他把培养 人的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作为教育的宗旨。

他认 为,教育应该是创造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便是要 求受教育者在把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

江 泽民总书记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 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具 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 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 发展。

”语文教育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 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 格的人。

这就是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好教材 中的知识点,也要走进社会,深入生活。

这就需要教师来引领,尤其是语文教师,既要在教材教学中 成为学生的导师,又要成为人类精神的守望者,并 且要成为祖国优秀语言文化的耕耘者。

学校作为人 类文明的聚集地便以精神世界充实而富有价值,教 师的一切学识又是以精神底子作为基础的。

这样 说,教师自觉地充实自己的精神空间就显得尤为重 要了。

陶行知是诗人,他创作诗歌的特点是大众化 的。

陶行知更是教育家,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 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永远闪烁着创造的 光芒。

他的生活教育理念是:“在生活里找教育,为 生活而教育”。

由此可言:教育是一首诗,它的源 泉来自生活;教育是一首诗,它的目的在于创新; 教育是一首诗,它的艺术在于锤炼!在《新课标》教材的教学中,诗歌教学让我感 悟最大,收获丰厚。

一、消除畏惧心理 《新课标》北师大版语文教材课文体裁除了记 叙文、说明文、散文,还有诗歌。

诗歌教学要求中 常常提出“仿写诗歌”,这是非常难以下笔的事! 面对新课改教学,要如何摆脱以往教材的教学束缚 而进入新课改的轨道?这是十分棘手的事。

而最难 为的是诗歌教学,最打动我心的也是诗歌教学!面 对“仿写诗歌”,学生心慌意乱,不知所措。

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读通诗句,领会诗意,感 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再看看诗歌的结构,让学2 9 2 0 1 0年第3期生明白诗歌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文体,它 是反映生活、抒发情感,言简意赅、意味含蓄的韵 文;然后指导学生品读,体会诗歌韵味及语言的美 感。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同时也 消除了学生畏惧学写诗歌的心理。

在教学沙班? 罗伯 特的诗歌《我们的错误》时,引导学生试着学写诗 歌,从学生的诗句里,经过筛选、修改、整合,成 为小诗《省悟歌》:学文计算和口述,也时常遇到拦阻; 钟表指针在运行,也不可分秒无误。

在家校往还路途,也难免走出差步; 身经百战的将军,同样有胜也有负。

是非曲直分清楚,知错之后要省悟! 学习过程艰辛路,勇于驾驭自作主。

这小诗是集学生们的智慧与教师的技巧而成 的。

学生诵读后,很高兴,觉得付出艰辛的一步, 还能得一点收获。

而后学生就能按要求跟着学过的 诗歌仿写一、二节了。

在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天地” 的“笔下生花”里有几首小诗,教学时,要求学生 先细细朗读,再想想,然后交流见解,学生便能说 出小诗《橡皮》中有几点不足,老师就顺水推舟让 他们小组合作进行修改创新。

通过老师的现场指 导,然后再整合成《吟橡皮》: 柔软弱小的橡皮,顽皮不学又无知; 所读尽是错别字,最终一字也不识。

可别把它瞧不起,帮你改正有功绩! 无私奉献数第一,文具家族谁能比? 学生诵读起来,觉得《吟橡皮》比《橡皮》的 语句优美,表达生动,很有韵味。

二、提升教材创意 在这教材教学中,有机会拜读了许多中外名人的名 作,他们的作品表达不同,风格各异,读后耐人寻 味,回味无穷!教材中的很多诗歌或散文诗所叙述 的好像是发生在我们周边的人或事,描写的景象有如在眼前,而每个作者都能用诗的形式表达得如此纯真,抒发得如此感人!生活,看似平淡无奇,而作者都用诗的手法刻画得淋漓尽致,生动有趣!在教材要求学生仿写或续写的鞭策下,我也与学生一起“做作业”,这何乐而不为呢?当我完成“作业”并自我欣赏时,那滋味、那感受难以用语言表述,我的心十分舒畅!《大人们这样说》的课后作业要求:“用你知道的事实,试着在第五节后面再写几句。

”我就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以时代赋予龙的新含义,构思一番,2009年2月23日写了《我也来说龙》,24日写了《中国龙》,以此表达龙的传人的美好愿望,抒发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蒸蒸日上,一日千里的绚丽多姿景象。

我也来说龙(一)(二)我看到许多景象,我渴望,我想象,高速公路纵横繁忙, 龙那窃窃私语,那是龙在辛勤织网; 变成我们书声朗朗;乡村小路夜灯闪亮, 龙那扬眉吐气,那是龙耀眼的目光; 推动我们蓬勃向上;信息传递远近奇观, 龙那威力无比,那是龙在呼吸调养。

激发我们谱写新篇章!中国龙合理用地科学种田夺高产,那是龙在畅谈;厂房遍地高楼林立道路宽,那是龙在伸展;国际赛场奏响《国歌》雄伟庄严,那是龙在呐喊;加入世贸实现愿望走进尖端,那是龙在闪现!当 教 学 美 国 19世 纪 最 著 名 的 浪 漫 主 义 女 诗 人 艾米莉·狄金森《神奇的书》后,我就被她那善于深入生活,发现生活的精神感动了,同时也被她那诗意深刻,富有哲理,感情真挚的创作风格所激发。

30 2010年第2期于是,又与学生们一道“仿照前两节再写一节,抒 发你对书的感情”,完成这个作业,写成了《奇妙 的书卷》:①没有一个精彩的画面 能像一章诗篇 把美丽的景象不断展现;②没有一种妙药灵丹 能像一部书卷 让我灵魂充实,身心康健!③没有一张巨大的风帆 能像一部书卷 承载我们到达知识海洋的彼岸。

④没有一种珍奇的财产 能像一部书卷 让我们精神富裕,营养充满!⑤也没有一只超速的飞船 能像一部书卷 带领我们穿越时间及空间。

⑥更没有一把闪亮之剑 能像一部书卷 射进我们的心灵与智慧之间!⑦魅力无穷的书卷! 永远托起我心灵翅膀 护送我搏击长空,争服艰险!⑧神奇绝妙的书卷! 令我目光不再短浅 激励我英姿勃发,追求永远……我与学生一起做作业,是在诗歌中寻找乐趣, 也是在作完诗后给学生讲解作诗的方法与技巧,让 他们懂得学习的目的是要“在把握原有知识的基础 上进行创造”。

教学阅读文《阅读大地的徐霞 客》,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我把课文的内 容进行浓缩,成为《奇哉》:奇人行奇事,奇事显奇才, 奇才写奇书,奇书传万代! 让学生读得朗朗上口,并激发他们写诗的兴趣。

三、编织金色梦想 教师,这职业是清贫的,但又是最高尚的,也是充满希望的。

因为你面对的孩子都是最美的事 物,他们有纯真的心灵,有诚实的态度,有自然不 掩饰的情感,还有善良而美丽的愿望。

如果作为教 师,不能捕捉到这些美丽和纯真,那你就辜负了造 物主的赋予。

一个享受着现在周边幸福的人,就要 对美好的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锐。

这样,你才会发自 内心的情感去爱这些学生,并因为爱而满心的欢 愉。

于是,在二00九年的六一儿童节之际,经过一番 构思、推敲,终于能圆了孩子们《童年的梦》:①我梦见变成粒种子,舒心地睡在泥土里。

微风送来春的信息,我盼望开花结果实。

②我梦见变成树叶子,与小鸟一起做游戏; 和着风声施展舞姿,花草欢笑掌声响起! ③我梦见变成小石子,与沙土水欢悦碰击, 同心协力铺平大地,让人踩着我的背脊。

④我梦见变成小雨滴,嘀哒嘀哒汇集一起, 冲开拦阻来到小溪,欢快跳跃融入海里! ⑤我梦见变成棵竹子,一昼夜间拨地而起! 纵坐高如顶天立地,横向挑起南北东西! ⑥我梦见变成一支笔,梳理着心中的忧喜, 记录着历经的得失,规划着未来的希冀! 这就让我感悟到了:教师,是一种美好的职 业。

因为能陪伴着天真活泼的孩子在梦里飞翔! 四、采撷生活浪花 教学中遇到一个排比句“生活是什么?生活 是……”要求学生仿照此格式写写对生活的理解, 我就以此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并提炼生活,同时进 行《生活》的锤炼: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团麻,你用心梳理, 就可以编织成一件多彩的衣裳。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对眼睛,你用心观赏, 就可以寻觅到闪亮的光芒。

3 1 2 0 1 0年第3期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杯热茶,你用心品尝, 就可以闻到汗水飘逸出来的芬香。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支画笔,你用心描绘, 就可以画出色彩斑斓的希望。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首曲子,你用心弹唱, 就可以奏出激昂跳跃的乐章!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片沃土,你用心耕耘, 就可以硕果累累,丰收在望! 生活是酸甜苦辣的,生活又是五彩缤纷的。

在 生活中的每个人、每件事、每个画面都充满着诗情 画意。

这生活给我诗兴,给我源泉。

我常常在亲人 间、在朋友间,通过短信表达心意,分享祖国的语 言美,这些短信大多是顺口溜或是小诗歌。

儿子在外上学,父母不能陪他过生日,只好送 去一片心意作为《生日礼物》: 光阴飞速促成长,祈求耶稣作导航。

历经磨练志刚强,艰难险阻心不慌! 时代需求学问广,刻骨铭心常回想。

书藏智慧指方向,笔写人生创辉煌! 09年 冬 季 征 兵 , 当 儿 子 体 检 、 政 审 均 合 格 时 , 我既是舍不得,又是给予鼓励和支持。

《说心里 话》只能顾全大局了: ①祖国大地开百花,风吹雨打都不怕。

花儿鲜艳雨露泽,芳香飘逸阳光下。

②父母满腔心血洒,养育儿女盼长大。

时代宠儿有志气,应征入伍卫国家! ③军事技术现代化,智慧才学融入她。

兵员标准要求高,优秀青年多潇洒! ④谁不眷念暖温家?谁也没有那样傻。

祖国繁荣与强大,责任就在你我他! ⑤家中双亲已白发,温室盛开独枝花。

送儿当兵心难舍,公民义务应为大! ⑥踏上征程莫牵挂,牢记临行心里话: 军营造就栋梁材,争创佳绩展风华! 我儿子应征政审需要到曾经就读的学校写评 价,那班主任邮递过来了,因为不能当面道谢,就发一条短信表达《真情常在》: ①学生毕业师情在,疾书评价快递来。

评语飘逸师厚爱,满怀激情书感慨! ②天津寒冬雪花白,严格军训造人才。

陈熠入伍个月外,投笔从戎眼界开。

③邮寄薄礼表情怀,务必收下别见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