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课程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训练学》课程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课程编号:406349
学分:2分
总学时:36学时理论学时:30学时
适应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教育学,心理学, 生理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运动训练学》是一门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上,研究运动训练活动过程一般规律的科学。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理解运动员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年度和周、课训练计划的制定。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运动训练管理的层次结构;运动员选材的任务及生物基础;训练周期的类型、改变负荷的形式;体、战术训练的意义以及影响因素;参赛准备的内容及运动员参赛风险识别、评估与对策。
理解训练方法的意义和操作过程及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竞技战术、战术能力的概念;心理能力与体能、技能,运动智能与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关系;各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及训练学要点。
掌握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以及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提高身体训练的各种方法及其原理;掌握技术、战术能力训练的方法;各类运动训练计划结构和组织及控制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2学时)
(一)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1、了解竞技体育的构成、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2、明确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运动训练的内容,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二)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2学时)
1、了解运动训练管理的含义及其管理的层次结构;
2、明确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竞赛管理;
3、了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管理体制。
(三)运动员选材(2学时)
1、明确运动员选材的任务;
2、了解运动员选材的生物学基础;
3、掌握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方法实施。
(四)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4学时)
1、掌握各原则的概念;
2、明确各原则的科学基础及训练学要点;
3、了解训练周期的类型、增加负荷的形式。
(五)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4学时)
1、掌握运动训练方法和运动训练手段的概念;
2、明确运动训练方法及运动训练手段的基本结构;
3、掌握分解、完整、重复、.间歇、.持续、变换、循环、比赛训练法的概念、应用及特点。
(六)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4学时)
1、了解体能训练的意义及基本要求;
2、掌握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的概念及各素质的训练方法、手段。
(七)运动员技术能力及训练(4学时)
1、掌握运动技术的概念及运动技术的构成、基本特征;
2、了解影响运动员技术能力的决定因素及运动技术的评价;
3、掌握直观法、语言法、完整法、分解法、想像法、表象法、加难法、减难法的概念及应用要点。
4、理解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5、了解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项群、技战能主导类隔网对抗项群、同常对抗项群、体能主导类项群的技术训练要点。
(八)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2学时)
1、掌握竞技战术、战术能力的概念及构成;
2、了解战术的分类及影响运动员战术能力的因素;
3、掌握分解与完整训练法、减难与加难训练法、虚拟现实训练法、想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模拟训练法、实战法的概念;
4、明确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及制定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
5、明确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九)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2学时)
1、掌握心理能力、运动智能的概念;
2、明确心理能力与体能、技能,运动智能与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关系;
3、了解心理能力、运动智能的训练方法及心理训练与运动智能训练的相关问题。
(十)多年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2学时)
1、了解多年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及计划的分类;
2、掌握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的概念及时间跨度;
3、了解全程性和区间性的负荷安排。
(十一)运动员年度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2学时)
1、了解年度训练计划的类型及竞技状态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生物学基础、训练任务和训练时
间;
2、了解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
3、了解年度训练过程中比赛系列及负荷动态变化;
4、了解赛前中短期集训计划的结构及负荷特点。
(十二)训练周课过程的计划与组织(2学时)
1、了解训练周、课的类型划分及各类训练周的主要训练任务;
2、了解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比赛周、恢复周的训练内容及负荷特点;
3、掌握训练课的基本结构。
(十三)参赛的准备、进行与总结(2学时)
1、了解参赛准备的内容及运动员参赛风险识别、评估与对策;
2、掌握教练员赛场指挥方法,了解教练员赛场指挥原则及指挥的项群特点;
3、了解运动员参赛的行为表现及影响因素;
4、明确参赛总结的作用、时机、种类及参赛总结的原则。
(十四)项群训练理论(2学时)
1、掌握运动训练学项群理论体系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的构架。
2、了解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理论的应用;
3、了解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技心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技战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技战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技战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的训练特征。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
难点:项群理论体系;训练方法与手段的应用;各类运动训练的负荷安排及动态变化。
五、教材与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