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三年级下美术教案
三年级美术下册全一册教案浙美版

三年级美术下册全一册教案浙美版(共3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课题1 灯彩辉映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节日挂彩灯的含义,知道制作灯饰的一般步骤。
2、学习制作彩灯的方法,能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制作技巧及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细致、耐心的品质教学重点: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
教学难点:巧妙利用各种材料,使彩灯更漂亮、更有吸引力。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设计彩灯的工具材料。
(教师)彩灯、范作、图片、录像等。
教学过程1、猜谜引入,吸引注意。
(1)教师出示谜语(有关大公鸡或莲花等)。
(2)学生猜后,结合谜语文字出示彩灯让学生观察。
(3)引出课题:灯彩辉映。
2、观看录像,走向生活。
(1)观看各种各样的彩灯及灯彩辉映的热闹场面。
(2)请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
(3)交流生活中看到的彩灯的造型特点及蕴含的含意。
(4)教师小结。
3、欣赏范作,加强体验。
(1)学生欣赏范作。
(2)讨论范作:造型种类、艺术价值、制作方法、创意等。
(3)教师小结。
4、探讨做法,学生实践。
(1)结合以前的知识,进行灯型设计。
(2)创作建议:可同桌或小组合作设计;选用各种合适的材料制作;设计的彩灯要观赏性强、漂亮、有趣。
(3)学生进行制作。
6、作业讲评,课外拓展。
(1)师生共同评价作业。
(2)参观有关灯展,同时查找有关彩灯的资料。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制作灯具的材料。
(教师)彩灯、录像。
教学过程1、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1)学生提出有关创作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2)教师提示注意点:设计图完善;材料的优化组合;创意;安全、时间控制等(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彩灯)。
2、交流作品,展示创意。
(1)学生展示作品。
(2)分析作品的创意。
(3)教师总结评价。
3、修改作品,力求完善。
(1)根据原有的设计做相应的修改。
(2)思考:怎样使彩灯漂亮起来?4、举办展览,拓展主题。
2024年浙美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7篇

2024年浙美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7篇浙美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和前两课的《老房子》、《门、窗、墙》以及后一课《漂亮的房间》,共同组成的一个单元,属设计应用学门领域。
房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环境。
我们的学生生活于其中,要能初步认识房子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在为设计创作储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同时,了解不同的小房子,能反映出不同的民俗风情及人们的物质和生活状况。
由于学生对这一方面知之甚少,教师在施教时,可做适当的课前铺垫,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参观摄影或写生纪录、利用各种媒体广泛收集资料,进行鉴赏、分析、对比。
链接好本单元课程,让学生更多了解各种房屋的门、窗、墙、屋顶及老房子式样,感悟各式房子的艺术魅力,从而创作己喜欢的小房子。
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欣赏不同风格的房子,了解其特征、作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操作目标运用剪、折、卷、切割、插接等方法,设计制作小房子。
情感目标通过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创造力、实践能力和合作。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利用综合材料的各自特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设计制作小房子。
教学难点作品构思新颖、造型有趣,综合材料搭配合理、巧妙。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或视频展示台,小房子的作品等。
学生准备收集建筑图片资料,彩色卡纸,废旧材料,胶水,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一、交流与了解1、课前布置学生调查,观察本地建筑,或带领学生参观当地有特色的小房子。
2、师生共同欣赏、交流大家图片资料以及课本的欣赏图片。
3、欣赏中外优秀的建筑图片,简要介绍房子的文化背景,重点联系上节课内容讲解门、窗、墙以及屋顶在风格上要和谐统一。
二、认识和发现教师用彩色卡纸演示一种小房子的制作方法,要求学生学会观察老师用了哪些制作手法,你有更好的方法吗?三、感受与体验1、教师拿出几件废旧材料,演示制作一座小房子,提问:你更喜欢哪一种材料制作的小房子?为什么?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进行观察联想,从材料的颜色,形状,质感着眼,问你认为这些材料适合做什么样的房子,鼓励学生任媒材和造型设汁之间多作联想,感受各种媒材的特性。
浙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1)

浙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二章《色彩的世界》,具体内容包括色彩的调配、色彩的情感表达以及生活中的色彩应用。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色彩的调配技巧,并能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了解色彩的调配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色彩应用,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色彩的调配技巧,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教学重点:色彩的基本知识,生活中的色彩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盘、范例作品。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色彩丰富的画作,引导学生关注画中的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如三原色、间色等。
(2)示范色彩的调配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调配出丰富的色彩。
3. 实践环节:(1)让学生尝试自己调配色彩,完成一幅色彩练习作品。
(2)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尝试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4. 例题讲解:分析一幅色彩作品,讲解其中色彩的情感表达和搭配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幅主题为“我的心情”的色彩作品。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基本知识三原色、间色2. 色彩的调配方法3. 色彩的情感表达4. 生活中的色彩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心情”为主题,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色彩的基本知识,但在情感表达方面还有待提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色彩素材,进行创作。
(2)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提高审美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色彩的调配技巧,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2. 实践环节:学生尝试自己调配色彩,完成一幅色彩练习作品。
2024年浙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024年浙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四单元《美丽的家园》中的第2课《我的家园》。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学生对自己居住环境的观察与描绘,通过教材中提供的案例,学习如何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来表达对家园的认识和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描绘家园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家园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描绘出生动、形象的家园场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以及造型表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教学PPT、教材、画纸、画笔、颜料等。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颜料、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地域的家园风光,引导学生关注和讨论,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翻阅教材,了解本课内容。
(2)讲解教材中的案例,分析线条、形状和色彩在画面中的作用。
3. 实践环节(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并描述自己居住的环境。
(2)学生根据观察,用画笔和颜料在画纸上描绘自己的家园。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挑选一名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针对画面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讲解,并提出改进意见。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方法,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6. 展示与评价(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我的家园》2. 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绘画步骤评价标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绘自己的家园2. 答案要求:画面完整,主题明确。
线条流畅,形状准确。
色彩丰富,具有一定的表现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在绘画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细节描绘不够关注,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以拍照或绘画的形式,记录下家园的美好瞬间,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浙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

浙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五章《奇妙的色彩世界》。
详细内容包括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的三原色和三间色、色彩的冷暖、明暗对比以及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能够识别三原色和三间色。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觉,提高色彩搭配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色彩搭配的原则和技巧。
教学重点:三原色和三间色的识别,色彩冷暖、明暗对比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颜料、画纸、画笔、调色板、水桶等。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水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魅力,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色彩是如何搭配的吗?”2. 知识讲解:a. 介绍色彩的基本概念,如原色、间色、补色等。
b. 讲解三原色和三间色的识别方法。
c. 分析色彩的冷暖、明暗对比,以及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
3.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进行调色练习,尝试识别三原色和三间色。
b.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搭配颜色,创作一幅画作。
4. 例题讲解:以一幅画作为例,讲解色彩搭配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尝试进行色彩搭配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基本概念2. 三原色和三间色3. 色彩冷暖、明暗对比4. 色彩搭配原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色彩世界”为主题,创作一幅色彩丰富的画作。
2. 答案要点:a. 合理运用三原色和三间色。
b. 注意色彩冷暖、明暗对比的搭配。
c. 画面布局合理,色彩丰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色彩的基本概念和搭配原则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色彩搭配能力较弱,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色彩搭配,提高审美能力。
浙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全册电子教案

新浙美三年下册全册教案册
新浙美三年下册全册教案册
S-----------
T:“你知道剪纸有哪些方法吗?
S-------------
2.重复播放图片
讲解阴剪、阳剪
3.图片播放,巩固阴剪、阳剪知识点的区分。
4.图片播放,学生辨别阴剪、阳剪。
5.图片播放
T:“这两张图片中运用的是阴剪还是阳剪?
S---------
T:其实这两张图片中包含了阴剪和阳剪,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综合法。
(指示区分)
T:“艺术家们为了让剪纸作品更加生动,通常会用综合法。
四.剪纸的常用纹样
1.PPT(纹样图片)
2.PPT(“福”字剪纸)
巩固纹样在剪纸中的利用。
五.了解对称剪纸作品
PPT
T:“你们发现这两张图形有相同的地方吗?
S-------------
(对称)
T:“利用对称能让我们更加简便的制作一件精美的剪纸作品。
六.演示制作方法
1折
2画
3剪
4贴
七.剪纸作品欣赏
八.学生制作
T:“我们舟山即将举行一年一度的渔民文化节,同学们利用这节
瑞安市陶山镇丰和小学精备教案三年级下册
新浙美三年下册全册教案册
新浙美三年下册全册教案册
新浙美三年下册全册教案册
新浙美三年下册全册教案册
新浙美三年下册全册教案册
新浙美三年下册全册教案册
新浙美三年下册全册教案册
新浙美三年下册全册教案册
新浙美三年下册全册教案册
新浙美三年下册全册教案册
新浙美三年下册全册教案册
新浙美三年下册全册教案册
新浙美三年下册全册教案册。
三下浙美版美术教案

三下浙美版美术教案第一章:欣赏与评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培养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引导学生了解和评述不同风格和流派的美术作品。
1.2 教学内容:欣赏经典美术作品,如中国古代绘画、西方印象派等。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色彩、线条、构图等特点,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1.3 教学步骤:展示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作品的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主题和表现手法,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对作品的欣赏和评述。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欣赏和评述美术作品时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鼓励学生在讨论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二章:绘画与创作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绘画实践,培养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工具,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2.2 教学内容:学习不同的绘画技巧,如油画、水彩画、铅笔画等。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材料和工具,创作自己的美术作品。
2.3 教学步骤:演示不同的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美术作品,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分享创作的心得和体验。
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绘画实践中的技巧和创作能力,了解他们的绘画水平。
鼓励学生在评价和交流中积极表达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章:雕塑与立体创作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雕塑实践,培养雕塑技巧和立体创作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雕塑材料和工具,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3.2 教学内容:学习不同的雕塑技巧,如泥塑、石雕、木雕等。
引导学生运用雕塑材料和工具,创作自己的立体作品。
3.3 教学步骤:演示不同的雕塑技巧和创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立体作品,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分享创作的心得和体验。
3.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雕塑实践中的技巧和立体创作能力,了解他们的雕塑水平。
浙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

浙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主要围绕“色彩的世界”章节进行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的三要素、色彩的混合规律以及生活中的色彩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如原色、间色等。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三要素(明度、纯度、色相)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色彩混合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重点:色彩的基本概念、三要素以及生活中的色彩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彩色粉笔、水彩颜料、调色盘、画纸、画笔、教学课件等。
学具:水彩颜料、调色盘、画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感受生活中的色彩美。
2. 基本概念: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如原色、间色、补色等,并结合实践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色彩混合规律。
3. 色彩三要素:介绍色彩的三要素,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其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
4. 实践环节:布置创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完成一幅画作。
5. 例题讲解:以一幅简单的风景画为例,讲解色彩的搭配和运用方法。
6. 随堂练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绘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世界2. 内容:色彩基本概念:原色、间色、补色色彩三要素:明度、纯度、色相色彩混合规律:加法混合、减法混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色彩世界”为主题,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完成一幅画作。
2. 答案要求:色彩搭配合理,画面和谐,具有一定的表现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生活中的色彩美,尝试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进行创作,提高审美和绘画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难点:色彩混合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色彩混合规律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部分,需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3课《巧折巧剪》浙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3课《巧折巧剪》浙美版一. 教材分析《巧折巧剪》是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中的一课,属于浙美版教材。
本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的折纸和剪纸技巧,通过创作简单的折纸和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详细的步骤说明,又有生动的实际案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折纸和剪纸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需要进一步学习如何巧妙地运用折纸和剪纸技巧,创作出更有创意的作品。
此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折纸和剪纸技巧。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基本的折纸和剪纸技巧。
2.如何巧妙地运用技巧,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折纸和剪纸的技巧。
2.实践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巩固所学技巧。
3.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4.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浙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材。
2.材料:彩色纸张、剪刀、订书机、彩笔等。
3.工具: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折纸和剪纸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本课的内容和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示如何折纸和剪纸,讲解基本技巧,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教师提供的步骤,尝试创作简单的折纸和剪纸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个折纸或剪纸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受创作的乐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尝试创作更复杂的作品。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教师提供适当的建议和帮助。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折纸和剪纸的技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培养审美意识。
三年级美术教案浙美全册完整版

三年级美术教案浙美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美》三年级全册教材,具体内容包括第四章“色彩的世界”和第六章“有趣的图案”。
详细内容将围绕色彩的调配与应用,以及图案设计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和实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色彩理论和调配方法,能运用不同的颜色表达情感和形象。
2. 培养学生对图案设计的兴趣,学会运用基本图形进行创意组合。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色彩的调配与运用,图案设计的创意构思。
教学重点:掌握色彩基本理论,运用基本图形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彩色画纸、水粉颜料、画笔、调色板、图案设计模板、教学PPT。
学具:彩色画纸、水粉颜料、画笔、调色板、基本图形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色彩和图案,引导学生关注和发现生活中的美。
2. 讲解:讲解色彩基本理论,示范色彩的调配方法,介绍图案设计的基本技巧。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色彩调配和图案设计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a. 色彩调配:每组学生选取一种情感(如快乐、悲伤),用色彩表达出来。
b. 图案设计:每组学生利用基本图形卡片,设计一个有趣的图案。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教师评价并给予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色彩基本理论:色相、明度、纯度。
2. 色彩调配方法:原色、间色、复色。
3. 图案设计方法:重复、对称、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心情”为主题,运用所学色彩知识和图案设计方法,创作一幅画。
2. 答案示例:学生可选用蓝色、绿色表现平静、舒适的心情,搭配对称的图案设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对色彩和图案的理解,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色彩和图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培养他们的美术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色彩的调配与运用,图案设计的创意构思。
浙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课本

浙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课本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第二章《形的世界》。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不同的形状,了解形状的组合和分解,以及如何运用形状进行绘画创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形状及其特点,并能运用到实际绘画中。
2.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形状的组合和分解,以及如何运用形状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几何形状及其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形状,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a. 介绍基本的几何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并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形状的特点。
b. 讲解形状的组合和分解,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形状的变化和组合。
c. 演示如何运用形状进行绘画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新作品。
3. 实践环节:a. 学生分组,进行形状组合和分解的练习。
b. 学生独立创作,运用形状绘制一幅画作。
4. 课堂互动:学生展示作品,互相欣赏、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形状的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2. 形状的组合与分解:示例图解,步骤讲解。
3. 形状绘画创作:创意提示,绘画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形状创作一幅画作,主题自定。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课后收集生活中的形状,进行观察和创作。
b.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c. 开展形状创意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环节中学生的独立创作和课堂互动。
3. 作业设计中的主题自定和答案呈现。
浙美版三年级美术教案精选三篇

浙美版三年级美术教案精选三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字体装饰艺术的特点,学习字体设计方法,能从汉字的义、形和结构特征出发,对汉字的笔画和结构作合理的联想和变形,创意出美观形象的美术字。
2.从设计和创意美术字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充分体会美术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学习用美术语言表达思想,提升审美文化素养。
3.了解中国古老汉字的历史及构成,感受汉字的奥妙和艺术魅力。
增进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
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自5000年前仓颉造字的传说开始,到3400多年前殷商时期在龟甲和动物胛骨上刻写的甲骨文,再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文字,古老的汉字承载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汉字篆、隶、行、楷、草不同字体的演化,形成了自成一体的书法艺术,成为中国造型艺术宝库的瑰宝;从古到今,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汉字的演化还直接促动了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汉字起源于记事图画。
它遵循造型美、对称美、均衡美及意象美的构成法则,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并将其单纯化。
它是用来传达信息、记录思想的一种媒体。
本课程通过文字的创意设计,从基本技巧、构成法则及结构、比例、平衡、节奏、韵律、点画笔调、均匀与重心以及文字设计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方面,创作出有个性、有强烈的视觉震撼力的字体,并将设计出来的字体根据主题实行编排和变化,从而构成最美的设计效果。
在当代平面设计中,文字能够是信息的自我表白,也能够是对图形的说明,起着与图形的互补作用。
经过了艺术加工的美术字具有美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整齐醒目的特点,具有刚劲、细腻、浪漫、形象等特殊意境,给人以千姿百态的美的享受。
在很多的设计中,文字本身就是图形的情况也常有发生,在报刊、杂志、书籍,展览会、环境布臵、商品包装、广告宣传等方面的美化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其实带有装饰性的美术字并非现代的产物,早在3000年前就已出现,并且形态优美,如鸟书、蝌蚪文、凤尾书、芝英篆、金剪书等。
三下浙美版美术教案

三下浙美版美术教案第一章:欣赏与评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和欣赏不同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如何评价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欣赏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如绘画、雕塑、版画等。
学习评价美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1.3 教学步骤: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观察。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美术作品的特点和意义。
学习如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1.4 作业与评价:学生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学生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第二章:绘画与创作2.1 教学目标:学习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技法,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进行创作。
2.2 教学内容:学习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技法,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2.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绘画。
学习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技法,进行实践和创作。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由地进行绘画创作。
2.4 作业与评价:学生完成一幅自己的绘画作品,可以是自己想象的内容,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场景。
学生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第三章:雕塑与立体创作3.1 教学目标:了解和欣赏雕塑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雕塑的基本技巧和技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2 教学内容: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和形式,如泥塑、木雕、石雕等。
学习雕塑的基本技巧和技法,进行实践和创作。
3.3 教学步骤:展示不同类型的雕塑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观察。
学习雕塑的基本技巧和技法,进行实践和创作。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由地进行雕塑创作。
3.4 作业与评价:学生选择一种材料,完成一件自己的雕塑作品。
学生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第四章:设计与社会4.1 教学目标:了解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课题 2 台灯造型设计|浙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课题2 台灯造型设计一、教学背景及目标1.1 教学背景本课是三年级下册美术课的第二课,本次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在审美、设计及实践中获得锻炼,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理解能力及想象、创意、表现等方面能力,达到基本的造型表达和美术基础掌握。
1.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线条描绘台灯的形态、色彩的搭配原理和基本构图法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观察、想象、创意、表现、评价等环节达成目标。
3.情感态度:喜爱美术创作,欣赏美的事物,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1.阅读并理解教材《浙美版》中台灯造型设计的相关内容,理解线条、形状、色彩以及空间的基本概念,能够由此进行自由创作。
2.加深线条描绘、色彩搭配等美术基本功的训练,掌握常用的造型表现手法,并运用其进行问、答、评、议等不同的学习活动。
2.2 教学难点1.教师如何通过实地观察,让学生深入理解台灯的构造和各种形态设计。
2.如何引导学生在自由创作中,以创新思维创造出自己独特的台灯造型。
2.3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实物观察、讲解示范、自由创作、师生互动、评价反思等。
三、教学步骤3.1 课前准备1.精选教学素材,如图片、实物等,为学生提供直观、清晰的台灯样品。
2.预先准备好教具和工具,如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短毛刷、透明塑料等。
3.将课程内容分解为不同的环节,并准备好相应的问题或评判标准。
3.2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观察交流(约15分钟)•引入:老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台灯造型设计”。
“大家再看看教室里的台灯,有什么特殊的造型或颜色吗?”带领学生开始观察并思考。
•实物展示:老师出示精选的台灯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进行集体观察,认真观察台灯的形状、颜色、材料和用途。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二环节:示范讲解(约15分钟)•教师使用黑板或幻灯片展示素描或设计图,讲解如何应用线条、形状、色彩等构建台灯的基本骨架,让学生对于“造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 灯彩辉映|浙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灯彩辉映 | 浙美版一、教育目标1.能够了解灯彩的概念和种类;2.能够用竹简或彩纸制作简单的灯彩;3.能够了解灯彩的文化意义和传统节日;二、教学重点1.灯彩的制作方法;2.灯彩的种类和文化意义。
三、教学难点孩子们对于灯彩的文化意义理解。
四、教学准备1.教师可以准备简单的竹简、彩纸和其他制作灯彩用具;2.课前可以多了解一些关于灯彩的文化知识,以便更好地为孩子们介绍。
五、教学流程Step 1 导入今天我们的课程是美术,我们来看一下图画。
(出示灯彩的照片)你们看过类似这样的灯彩吗?这叫做灯彩,它们都很漂亮,而且不同种类的灯彩有着不同的文化意义,你们知道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Step 2 观察我们来认真观察这些灯彩,可以看到它们的形状、颜色都各不相同,这些把灯彩变得非常有趣。
你们能看出其中有哪些材料用的比较多吗?那么有哪些灯彩是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呢?Step 3 介绍接下来,我们来认真了解灯彩。
灯彩最早起源于中国,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术,它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创新。
灯彩既可以用于观赏,还可以在特殊的节日里扮演吉祥的象征。
比如,在春节的时候,灯彩经常被悬挂在家庭内外,因为它能够给人们带来思乡之情和团结的力量。
Step 4 制作现在,我们可以开始制作自己的灯彩了。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材料,也可以根据自己心中的形象来创造自己的灯彩。
(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Step 5 展示制作完成后,同学们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
可以在自己制作的灯彩上讲述它的寓意和文化意义,给大家呈现出更多的美丽。
Step 6 总结今天的课程,大家都非常努力地学习制作灯彩,也认识了一些有趣的文化知识。
通过这次教学,我们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到灯彩的价值和文化意义,同时也希望能够让孩子们学到创造自己美的能力。
六、教学活动及评估1. 孩子们可以在制作灯彩的时候,表现出自己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2. 孩子们可以在展示自己的作品时,从中学习到其他同学的制作方式和文化知识。
最新浙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课教案全册

最新浙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课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图形与对称线条的魅力对称的美2. 彩色的世界色彩的搭配美丽的风景画3. 动物、人物画可爱的动物生动的人物4. 艺术家与名作大师的作品创作自己的名作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线条、色彩、动物、人物等基本绘画技巧,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3. 通过学习艺术家与名作,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拓展艺术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称图形的绘制与创意表达。
色彩搭配的技巧。
人物、动物的生动表现。
2. 教学重点:线条、色彩、动物、人物等基本绘画技巧的掌握。
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美术作品欣赏资料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彩色笔、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线条、色彩、动物、人物等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美术的魅力。
2. 教学新课(15分钟):讲解线条、色彩、动物、人物等基本绘画技巧。
举例说明,引导学生掌握绘画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教材中的作品为例,讲解绘画步骤和技巧。
示范操作,解答学生疑问。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绘画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问题。
5. 课堂小结(5分钟):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最新浙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教案2. 板书内容:线条、色彩、动物、人物等基本绘画技巧。
教学难点与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彩色世界”为主题,创作一幅画。
2. 作业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带领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提高艺术修养。
鼓励学生参加美术比赛,锻炼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新课中的技巧讲解与举例说明。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灯彩辉映浙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灯彩辉映浙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浙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六单元《光与影》中的第一课《灯彩辉映》。
本课主要学习内容为通过了解不同类型的灯彩,感受光与色彩带来的美感,学习运用彩纸、剪刀、胶水等工具制作彩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灯彩的历史及种类,提高学生对传统民间工艺的认识和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彩纸、剪刀、胶水等工具制作彩灯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通过观察、实践、创作,培养学生对光与影、色彩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制作彩灯的基本方法,运用不同色彩、图案进行创作。
难点:如何将彩纸巧妙地折叠、剪裁、粘贴,形成具有美感的灯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示范用彩灯、剪刀、胶水、彩纸等。
学生准备:剪刀、胶水、彩纸、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灯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灯彩的美,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新课学习(1)介绍灯彩的历史及种类,让学生了解传统民间工艺的魅力。
(2)示范制作彩灯的过程,讲解制作要点。
(3)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折叠、剪裁、粘贴等基本技能。
3. 实践创作(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设计彩灯图案。
(2)学生动手制作彩灯,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4.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光与影,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热情。
六、板书设计1. 《灯彩辉映》2. 内容:(1)灯彩的历史及种类(2)制作彩灯的基本方法(3)光与影、色彩美的表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并制作一个具有个人特色的彩灯。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民间工艺,如剪纸、泥塑等。
(2)鼓励学生将所学技能运用到生活中,如节日装饰、家庭布置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创作环节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应放在制作彩灯的基本方法和运用不同色彩、图案进行创作上。
2024年浙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2篇)

2024年浙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第一单元:色彩的表现1.1 色彩的基本认识(3课时)- 呈现不同颜色的物品和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和认知不同的颜色。
- 学习了解主要颜色的名称,并通过小组讨论和画画活动来加深记忆。
- 进行色彩分类游戏,培养学生对不同颜色的辨识能力。
1.2 创意绘画活动:用色彩表达情感(2课时)- 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颜色的画笔,表达不同的情感和心情。
- 给学生提供多种材料和色彩,让他们自由选择并创作自己喜欢的作品。
-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第二单元:线条的描绘2.1 线条的分类与表现(3课时)- 学习线条的基本定义和分类,如直线、曲线、斜线等。
- 观察和分析不同线条在图画中的表现作用,如直线可以表达稳定、曲线可以表达活泼等。
- 组织学生进行线条的创意绘画活动,鼓励他们运用不同线条丰富自己的作品。
2.2 创意绘画活动:线条组合表现物体(2课时)-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体的外形和线条特点。
- 鼓励学生运用各种线条将物体描绘出来,培养他们对物体形象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 组织学生进行线条表现物体的绘画活动,展示并评价他们的作品。
第三单元:形状的表现3.1 图形的简单认识与分类(3课时)- 引导学生了解常见的基本图形,如线、圆、三角形、矩形等,并进行分类。
- 进行形状分类游戏,巩固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辨识能力。
- 创意绘画活动:学生可利用不同图形素材拼贴创作,表现自己喜欢的物品或场景。
3.2 刚性和柔性形状的表现(2课时)- 学习了解刚性和柔性形状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 观察并分析物体的外形和形状特征,鼓励学生用刚性或柔性的线条来表现物体。
- 组织学生进行刚性和柔性形状的绘画活动,展示并评价他们的作品。
第四单元:空间的创造4.1 平面与立体的认识(3课时)- 学习了解平面和立体的基本概念和区别,并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平面和立体物体。
- 进行平面图形的剪纸活动,培养学生对平面和立体空间的感知能力。
浙美版三年级下美术教(学)案

浙美版三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灯彩辉映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节日挂彩灯的含义.知道制作灯饰的一般步骤。
2、学习制作彩灯的方法.能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制作技巧及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细致、耐心的品质。
重点: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
难点:巧妙利用各种材料.使彩灯更漂亮、更有吸引力。
教学过程:1、猜谜引入.吸引注意。
(1)教师出示谜语(有关大公鸡或莲花等)。
(2)学生猜后.结合谜语文字出示彩灯让学生观察。
(3)引出课题:灯彩辉映。
2、观看录像.走向生活。
(1)观看各种各样的彩灯及灯彩辉映的热闹场面。
(2)请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
(3)交流生活中看到的彩灯的造型特点及蕴含的含意。
(4)教师小结。
3、欣赏范作.加强体验。
(1)学生欣赏范作。
(2)讨论范作:造型种类、艺术价值、制作方法、创意等。
(3)教师小结。
4、探讨做法.学生实践。
(1)结合以前的知识.进行灯型设计。
(2)创作建议:可同桌或小组合作设计;选用各种合适的材料制作;设计的彩灯要观赏性强、漂亮、有趣。
(3)学生进行制作。
5、作业讲评.课外拓展。
(1)师生共同评价作业。
(2)参观有关灯展.同时查找有关彩灯的资料。
2台灯造型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台灯设计中不同的创意或制作手法。
2.能设计或制作出一只完整的台灯.并运用画、剪、绕等方法设计或制作别具一格的台灯。
3.培养学生体现美观和实用相结合的创意或制作台灯的实践能力.并意识到设计的灵感往往隐含在日常的生活之中。
重点:从生活中寻找灵感设计一只有创意的台灯或利用废弃物品制作一只台灯。
难点:如何在台灯的设计与制作中.既注重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又不失独特的创意。
教具学具(学生)课前根据教材提示就地取材的废弃物品。
(教师)台灯实物.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1.认识材料。
(1)说说各组准备的各种材料。
(2)动手感受:材料还可以变出新形态吗?(3)揭示课题:利用材料的多变性设计台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美版三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灯彩辉映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节日挂彩灯的含义,知道制作灯饰的一般步骤。
2、学习制作彩灯的方法,能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制作技巧及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细致、耐心的品质。
重点: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
难点:巧妙利用各种材料,使彩灯更漂亮、更有吸引力。
教学过程:1、猜谜引入,吸引注意。
(1)教师出示谜语(有关大公鸡或莲花等)。
(2)学生猜后,结合谜语文字出示彩灯让学生观察。
(3)引出课题:灯彩辉映。
2、观看录像,走向生活。
(1)观看各种各样的彩灯及灯彩辉映的热闹场面。
(2)请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
(3)交流生活中看到的彩灯的造型特点及蕴含的含意。
(4)教师小结。
3、欣赏范作,加强体验。
(1)学生欣赏范作。
(2)讨论范作:造型种类、艺术价值、制作方法、创意等。
(3)教师小结。
4、探讨做法,学生实践。
(1)结合以前的知识,进行灯型设计。
(2)创作建议:可同桌或小组合作设计;选用各种合适的材料制作;设计的彩灯要观赏性强、漂亮、有趣。
(3)学生进行制作。
5、作业讲评,课外拓展。
(1)师生共同评价作业。
(2)参观有关灯展,同时查找有关彩灯的资料。
2台灯造型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台灯设计中不同的创意或制作手法。
2.能设计或制作出一只完整的台灯,并运用画、剪、绕等方法设计或制作别具一格的台灯。
3.培养学生体现美观和实用相结合的创意或制作台灯的实践能力,并意识到设计的灵感往往隐含在日常的生活之中。
重点:从生活中寻找灵感设计一只有创意的台灯或利用废弃物品制作一只台灯。
难点:如何在台灯的设计与制作中,既注重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又不失独特的创意。
教具学具(学生)课前根据教材提示就地取材的废弃物品。
(教师)台灯实物,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1.认识材料。
(1)说说各组准备的各种材料。
(2)动手感受:材料还可以变出新形态吗?(3)揭示课题:利用材料的多变性设计台灯。
2.造型游戏。
(1)出示“我的台灯”,提问:根据台灯各部分的形态选择适合的废弃物进行大胆的“实物替换”。
(2)组内讨论设计方案——如何利用所带废弃物的不同形态组合台灯?解决:各个部分之间如何连接?怎样利用材料的多变性让台灯稳稳的站住?(3)邀请有不同构思的小组汇报并演示让台灯站稳的方法。
(4)教师演示另类创意:利用同一种废弃物重复组合可以变化出不同的形(如利用铁丝或细木棒等材料的特征捆扎成球状、圆柱体或不规则形),引导学生联想可以应用于台灯设计的哪些部位。
3.创意小细节。
(1)教师变出多个台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局部小创意的制作方法(剪、镂空、粘贴、缠绕、镶嵌等)(2)结合本组的设计方案说说美化细节的小创意。
4.学生创作。
(1)要求:充分利用手中的材料进行巧妙的组合,让台灯站起来并表现出细节的美。
(2)注意:制作中注意安全和教室的卫生。
5.互动交流。
(1)交流各组作品最满意的地方。
(2)说说制作中觉得最困难的地方在哪里?6.拓展延伸。
我们还可以利用身边的哪些材料制作出更有创意的台灯。
3巧折巧剪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作品,进一步了解剪纸的艺术特点,懂得剪纸的阴剪、阳剪技法和综合法,知道剪纸的基本纹样。
2.学习着剪的基本方法,设计制作一个鱼纹样的剪纸作品。
3.通过剪纸练习,感受剪纸的趣味和美,体验剪纸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重点:学习剪纸的基本技法及阴剪和阳剪的组合等。
难点:通过对称图形,利用各种纹样构思和制作鱼的剪纸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过年贴窗花引出剪纸。
T:“每逢过年,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增加过年的气氛?2. 剪纸的起源T:“剪纸最早起源于中国,在远古年代,我国人民就在装饰品上进行类似剪纸的雕刻。
二.PPT了解剪纸的特点一张剪纸作品和梵高的《向日葵》T:“你们觉得剪纸作品和绘画作品有什么区别吗?(夸张、简洁、线条流畅)三.学习剪纸的三个技法1.PPT播放图片T:“你们发现图片中的剪纸作品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T:“你知道剪纸有哪些方法吗?2.重复播放图片讲解阴剪、阳剪3.图片播放,巩固阴剪、阳剪知识点的区分。
4.图片播放,学生辨别阴剪、阳剪。
5.图片播放T:“这两张图片中运用的是阴剪还是阳剪?T:其实这两张图片中包含了阴剪和阳剪,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综合法。
(指示区分)T:“艺术家们为了让剪纸作品更加生动,通常会用综合法。
四.剪纸的常用纹样1.PPT(纹样图片)2.PPT(“福”字剪纸)巩固纹样在剪纸中的利用。
五.PPT了解对称剪纸作品T:“你们发现这两张图形有相同的地方吗?(对称)“利用对称能让我们更加简便的制作一件精美的剪纸作品。
六.演示制作方法1折2画3剪4贴七.剪纸作品欣赏八.学生制作:“我们舟山即将举行一年一度的渔民文化节,同学们利用这节课的时间制作一个关于鱼的对称剪纸作品,为渔民文化节出一份力。
要求:1. 运用阴剪、阳剪或者综合法剪出一幅对称剪纸作品。
2. 适当添加剪纸纹样,使画面更好看。
3.剪完后,黏贴在卡纸上展示。
九.学生制作,师指导十.作品展示十一、总结拓展4绿色家园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植树绿化的作用,学会用绿色装扮家园、社区。
2.能力目标:学习用折剪纸的方法,表现各种树的外形,感受不同树的造型美感。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有爱绿护绿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建设美好家乡的情感。
重点:通过欣赏和学习折剪纸材树,培养学生有爱绿护绿的兴趣和建设美好家乡的情感。
难点:掌握折剪树的各种具体制作方法。
教具学具:(学生)收集山林绿化、绿色家园的摄影图片,剪刀、彩纸、彩色水笔、胶水(教师)收集有关绿化家园的图片、海报制作成课件,剪刀、彩纸、彩色水笔、胶水等教学过程:1.谈话揭题。
(1)看图讲故事,激发兴趣。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家是什么样子的,问问同学们喜不喜欢自己的家,最后出示小鸟的家,请同学猛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小鸟的家是怎么样的课件展示小鸟现在生活的场景,教师述说小鸟成长的故事,五年前小鸟的家在一片美丽的森林里,树木生长茂盛小鸟和他的家人幸福的生活在这片美丽的森林里。
但是现在小鸟的家变了,因为人类的乱砍乱伐现在森林没了,剩下的只有木桩和满地黄沙。
小鸟很伤心。
请同学说说听了故事的感受。
为了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清同学们都为我们的绿化出一份力。
课件展示与学生课前收集的绿色家园摄影图片欣赏相结合,直观感受绿色的美。
请学生讲讲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了解植树绿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说说植树节的由来及时间。
提问:3月12日是什么节日?知道植树节的由来吗?(3)揭示课题《绿化家园》。
2.探究新知,学习对称剪方法。
(1)教师出示一张绿色的纸,提出问题:一张彩纸怎样才能变成一棵树,用什么办法?(2)学生得出结论:以彩纸做材料,用折、剪等方法,可以剪出各种形状的树。
(3)教师示范用对折法剪“树”。
强调先沿对称轴画半棵树,再剪。
(4)学生试着剪纸。
(5)认识不同树的外形特征。
看课件《各种各样的树》,说说你能识别哪些树木,说出他们的外形特征。
(6)分组讨论:剪纸的树形可以有哪些变化?(7)小结。
3.学习用四连折法剪树。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集体创作纸贴画《美丽的大森林》。
(1)创设情境:欣赏美丽的大自然图片。
(2)学生分组,集体创作用折剪方法剪树,然后粘贴在黑板上或长卷纸上,组合成美丽的大森林。
教师巡回辅导。
5.作业展示,互相评价。
5生动的表情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的各种表情,学习运用夸张、变形等方法来表现人物的不同神态。
2、欣赏运用各种方式表现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对人物表情的感性认识,以及懂得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性。
3、尝试不同工具、材料和表现过程,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形式来表现人物的表情神态。
教学难点:人物表情的主要特征的把握与夸张表现。
教具学具:(学生)水彩笔、签字笔、记号笔等。
(教师)课件、各种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水彩笔、签字笔、记号笔等。
教学过程:1、组织纪律,安定情绪,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2、听音表演。
听一听:大笑、嚎叫、叹气、哭泣等声音。
演一演:根据声音做出表情,并谈谈感受。
教师用数码相机拍下学生的各种表情。
3、感知引趣。
①播放刚拍的数码相片,展示课前收集的相关知识及图片资料等。
让学生直观人物基本的面部表情。
揭题——《生动的表情》。
②引导观察人物的表情特征,课件展示人物由远及近面部的特写镜头,充分感知不同人物面部的眉、眼、嘴等主要表情特征。
③欣赏艺术家作品中的人物面部表情的表现方法。
④欣赏儿童线描写生作品,与真实的学生图片进行对照。
分析如何用明晰夸张、想象的艺术形式表现人物的眉发、眼睛、嘴巴等主要特征。
4、尝试探趣。
以两人为一组,把学生分成各个合作小组。
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观察进行大胆自由的线描写生。
教师巡视中给予鼓励与及时提示。
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太小、形象拘谨等,给予及时的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5、评价延趣。
采用整体评价的形式表扬优点,点出存在的问题。
并提些建设性的建议。
评价点主要放在构图是否合理、造型是否准确、线条是否肯定流畅上。
课后请学生选择搜寻各种表现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
6我们爱劳动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
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
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教具学具:(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教师)有关劳动的图片资料等教学过程:1.欣赏揭题。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书中作品《夯歌》、《拾穗》,设问:欣赏了这两张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出示课题《我们爱劳动》。
2.讨论研究。
(1)欣赏书中第5页的4幅示范图,小组内讨论:画中的劳动者是怎样的动态?(2)交流讨论意见,教师小结:人体运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
(3)学生模拟某一劳动动作,其余学生观察人体各部位的变化,教师适当示范动态线。
3.作业要求。
尝试描绘自己从事过的劳动。
(本课时完成人物的描绘)4.交流评价。
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同学互相评价并提出建议。
5.教师小结7爷爷奶奶教学目标:1.了解老人的造型特点与美感特征,初步掌握单色粉印版画的基本技法。
2.通过其他作品的观察、欣赏、实践活动等感受老人的脸部造型和美感特征,体验版画的独特韵味,并尝试用单色粉印版画的形式刻画自己的爷爷奶奶。
3.领会版画的迪特魅力,激发学生对老人长辈的敬爱之情。
重点:感知老人脸部造型特征和神情,用单色粉印版画刻印进行黑、白、灰表现。
难点:用点、线、面表现老人的外貌特征。
教具学具学生:图画纸、洗衣粉、水粉颜料、调色盒、水粉画笔、砂纸、毛笔、小小夹子。
教师:范画、照片、课件、吹塑纸、水粉颜料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