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第2讲 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辑)考点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试题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考点21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聚焦与凝萃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共性和差异性;2.通过探究实验,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性及热稳定性,从而掌握鉴别它们的方法。
解读与打通常规考点Na2CO3和NaHCO3(1)Na2CO3:白色粉末,俗名苏打(2)NaHCO3:白色细小晶体,俗名小苏打【科学探究】(1)Na2CO3和NaHCO3在水中的溶解性①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各约1 g)进行比较,它们外观的细小差别。
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加几滴水,振荡试管,用手触摸两支试管,有什么感觉?②继续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约10 mL水,用力振荡,有什么其现象?③向试管内分别滴加1~2滴酚酞溶液有什么其现象?Na2CO3溶液呈红色NaHCO3溶液呈浅红色记录实验现象及结论如下:步骤Na2CO3 1 g NaHCO3 1 g①加几滴水白色粉末,加水结块,变成晶体,放热。
白色细小晶体,加水部分溶解,感受不到热量变化②加10 mL水振荡时间长时,可溶解固体量减小初步结论易溶;碳酸钠易与水结合形成晶体,反应方程式是Na2CO3+10H2O=Na2CO3·10H2O,并放出热量。
水溶液呈碱性。
可溶,溶解度比Na2CO3小。
水溶液呈碱性。
解释:在20℃时,Na2CO3的溶解度是21.5g,NaHCO3的溶解度是9.6g。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是白色粉末,且都能溶于水;溶解性碳酸钠>碳酸氢钠;溶解的热效应: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钠与水反应得到晶体。
【科学探究】(2)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小试管内塞有沾有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
实验现象:点燃酒精灯加热,能观察到小试管中棉花球变蓝色,B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中有气泡冒出实验结论:Na2CO3受热不分解;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物中含有CO2和H2O 。
由此可知,Na2CO3的热稳定性比NaHCO3强。
高中化学钠的化合物的导学案
《钠的重要化合物》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用途。
2.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二者异同及相互转化。
3.拓展性目标:能用氧化复原的原理分析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响〔此处受教学进度影响,暂缓〕;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学习重点】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学习难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响,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鉴别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一、课前学习准备1.回忆前面做过的实验,描述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颜色、状态。
氧化钠:过氧化钠:2.回忆氧化钙与水、与二氧化碳的反响,类比写出氧化钠与水、与二氧化碳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3.资料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易溶于水,Na2CO3溶解时放热,并结成晶体;而NaHCO3溶于水温度根本不变。
资料二:资料三: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Na2CO3溶液的pH比NaHCO3溶液的大,都大于7。
请根据以上资料,完成教材P56科学探究〔1〕,将预期实验现象和初步结论记入下表。
步骤Na2CO3NaHCO3①②③初步结论4.阅读教材P56科学探究〔2〕,完成下表填写。
步骤:分别取少量Na2CO3和NaHCO3与试管中,用带导管的单孔塞塞紧试管口,用酒精灯加热药品,并将导气管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现象化学方程式结论Na2CO3无NaHCO3 2 NaHCO3= Na2CO3+H2O+CO2↑二、实验探究1、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响〔1〕、根据演示实验——将水滴到包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上,脱脂棉燃烧的现象,猜测是什么原因?并设计实验验证。
①Na2O2与H2O反响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探究②Na2O2与H2O反响的生成物探究〔实验3-5〕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响的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响〔1〕:用一根玻璃导管对着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小心地吹气,观察现象?①Na2O2与CO2反响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探究②探究Na2O2与CO2反响的生成物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响的化学方程式〔2〕:学以致用金属钠着火怎么办?Na2O2应怎样保存?有哪些方面的应用?指导思考:性质-保存、应用金属钠着火用盖灭,而不能用等;过氧化钠应保存;过氧化钠主要用途有。
2014届江苏高考化学复习 第二章碱金属元素解析
2014届高三化学复习第二章碱金属元素碱金属元素化合物(1)注意钠及其化合物溶于水所得溶液浓度的计算中,Na及Na2O2溶于水均会产生气态物质,所得溶液的质量应是原混合物质的质量总和减去产生气体的质量。
(2)注意Na2O2跟CO2和水蒸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反应时的先后顺序。
若先发生反应:2 Na2O2+2H2O=4NaOH+O2↑,必还发生2NaOH+ CO2=Na2CO3+H2O,即应先考虑Na2O2跟CO2的反应。
(3)正确理解“焰色反应”:①它是元素的一种物质性质。
无论是金属离子或金属原子均能发生焰色反应。
它属物理变化过程。
②不是所有元素都有特征的焰色。
只有碱金属元素以及钙、锶、钡、铜等少数金属元素才能呈现焰色反应。
③焰色反应的显色过程与气体物质燃烧时产生各色火焰的过程有着本质的区别。
焰色反应并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自身发生燃烧反应而产生各种颜色火焰的过程,而是它们的原子或离子的外围电子被激发而产生的各种颜色的光的过程。
(4).焰色反应操作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所用火焰本身的颜色要浅,以免干扰观察.(2)蘸取待测物的金属丝本身在火焰上灼烧时应无颜色,同时熔点要高,不易被氧化.用铂丝效果最好,也可用铁丝、镍丝、钨丝等来代替铂丝.但不能用铜丝,因为它在灼烧时有绿色火焰产生.(3)金属丝在使用前要用稀盐酸将其表面的氧化物洗净,然后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以除去能起焰色反应的少量杂质.(4)观察钾的焰色时,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片,因为钾中常混有钠的化合物杂质,蓝色钴玻璃可以滤去黄色火焰,以看清钾的紫色火焰.第一讲钠与水的反应1.钠与水的反应可以概括为:浮、熔、响、游、红五个字来记忆。
(1)钠投入水中并浮在水面上——密度小于水。
(2)钠立即跟水反应,并放出热量,发出嘶嘶声,产生气体。
(3)同时钠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在水面上向各方向迅速游动最后消失——熔点低。
(4)反应后的水溶液使酚酞变红——与水反应生成NaOH。
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钠和钠的化合物导学案一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导学案1编写人:审核人:高一化学组编写时间:2014-11-25班级:__________ 组号: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能说出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会书写钠的化合物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3、会运用焰色反应鉴别K+、Na+等。
【重点难点】记住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法指导】根据实验现象掌握化合物的相关性质【知识链接】回忆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有哪些?并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习过程】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探究活动1]1、氧化钠是一种碱性氧化物,能与水、酸、酸性氧化物等发生反应。
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1)氧化钠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氧化钠溶于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氧化钠与CO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探究(1)把水滴入盛有少量Na2O2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手轻摸试管外壁,感觉______________,说明反应____________;向试管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氧化剂是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
201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第2课时 开启化学之门(2)
201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开启化学之门(2)第2课时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课时目标】1.了解学生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
2.认识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并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3.掌握常见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如药品(试剂)的取用、物质的称量和液体的量取、酒精灯的使用、物质的加热、溶解、过滤、蒸发、仪器的装配、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玻璃仪器的洗涤等。
4.结合本课时的有关实验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实验和认识物质。
【自主复习】1,在实验桌上,易燃、易爆药品与有强氧化性的物质要_______放置并远离_______。
2.药品的取用原则:(1)不要用手_______,也不要把鼻孔______________(特别是_______)的气味和尝______________。
闻气体的气味时,应将容器离人体稍远一些,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2)在实验中应注意节约药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规定用量,应按_______取用,固体______________,液体取_______。
(3)用剩的药品既不要_______,也不要_______,更不能_______,要放入_______。
(4)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中。
取用粉末状药品可用_______,取用块状固体药品可用_______或_______。
向试管中放入块状固体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
(5)液体药品通常存放在_______中。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一手拿起试剂瓶(注意使瓶上的标签向着_______),一手略斜地持_______,并使瓶口紧挨着_______,向试管里缓缓注入液体,倒完以后,将瓶口在试管口蹭一下,立即盖上_______,将试剂瓶放回_______,标签_______;取用较少量液体药品可用_______滴加。
3.使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量筒要_______,视线应与_____________________。
钠及其化合物一轮复习教案资料
钠及其化合物一轮复习教案资料钠及其化合物一轮复习一轮复习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讲钠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钠的性质及其运用。
2、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性质及其运用。
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学基本了解钠及其化合物(氧化钠、过氧化钠)的性质。
2、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知道如何复习元素化合物。
3、教师和学生共同通过思维导图学习钠、氧化钠、过氧化钠的性质及运用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自学是很好且终生的学习的方法。
2、使学生认识思维导图是很好的学习工具。
教学重点: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学生对知识的整理与归纳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活动设计考纲解读使学生知道学习的方向和要点钠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要求和考试形式。
考纲要求:1、了解钠的性质及其运用。
2、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性质及其运用。
考纲解读:1、掌握钠、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运用。
2.了解氧化钠和氢氧化钠。
展示导图:考情分析:此部分内容在选择题和大题中都有可能出现,通常以钠及其化合物考察N A、物质结构、电学、电离和水解等方面。
引导分析了解学习某物质的方法某物质应了解或掌握的内容1、与学生共同回顾在学习元素化合物时通常要知道其哪些方面。
2、展示导图。
思考完善学生用思维导图自学复习钠的性质及用途复习钠的性质及用途学生结合前面讨论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
学生讲述1.培养学生归纳总钠的制请优秀学生讲述他的思维导图中关于单质钠的部分。
【精选】最新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导学案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精选】最新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导学案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考点剖析一、两个角度认识Na2CO3与NaHCO31.Na2CO3、NaHCO3的物理性质名称碳酸钠碳酸氢钠化学式Na2CO3NaHCO3俗名纯碱或苏打小苏打颜色、状态白色粉末细小白色晶体水溶性易溶于水水中易溶,但比Na2CO3的溶解度小[注意]:因NaHCO3的溶解度小,故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时有NaHCO3晶体析出。
2.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1)Na2CO3写出上述序号所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Na2CO3+H2O+CO2===2NaHCO3②Na2CO3+Ca(OH)2===CaCO3↓+2NaOH③Na2CO3+BaCl2===BaCO3↓+2NaCl(2)NaHCO3写出上述序号①、③、④所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NaHCO3+HCl===NaCl+H2O+CO2↑;②Ca(OH)2过量:HCO+OH-+Ca2+===CaCO3↓+H2O;Ca(OH)2少量:Ca2++2OH-+2HCO===CaCO3↓+CO+2H2O;③NaHCO3+NaOH===Na2CO3+H2O;④2NaHCO3Na2CO3+H2O+CO2↑。
(3)相互转化: Na2CO3NaHCO33.Na2CO3的制备及用途(1)Na2CO3的工业制备——侯氏制碱法①制备原理把二氧化碳通入氨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使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从溶液中析出,过滤得到碳酸氢钠晶体,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NaCl+NH3+CO2+H2O===NaHCO3↓+NH4Cl;b.2NaHCO3Na2CO3+CO2↑+H2O。
(2)Na2CO3、NaHCO3的用途①Na2CO3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玻璃、肥皂、合成洗涤剂、造纸、纺织、石油、冶金、食品等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014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备考复习教案10
钠及其化合物碱金属(建议2课时)[考试目标]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
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掌握金属Na及其重要化合物(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等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碱金属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要点精析]一.金属钠1.钠的物理性质金属钠是一种柔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金属,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它的密度为0.97g/cm3,比水的密度小,比煤油的密度大,熔点为97.81℃、沸点为882.9℃。
2.钠的化学性质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元素。
(1)跟非金属反应:①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会迅速被氧化而生成氧化钠:4Na+O2=2Na2O,(空气中钠的切面变暗)②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2Na+O2Na2O2(黄色火焰),以上反应说明Na2O2比Na2O稳定。
可见,与O2反应时因条件不同而产物不同。
③在氯气中燃烧:2Na+Cl2NaCl(白烟)(2)钠与水反应:2Na+2H2O =2NaOH +H2↑现象:①浮:钠投入水中并浮在水面上②声:钠立即跟水反应,并放出热量,发出嘶嘶响声,产生气体。
③游:同时钠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在水面上向各方迅速游动最后消失④红:反应后的水溶液使酚酞变红。
(3)钠与酸反应:钠与酸的反应比水反应更激烈,极易爆炸。
(4)钠与盐溶液反应:先考虑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再考虑NaOH 是否与盐反应。
例如:①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2H2O=NaOH+H2↑ (1)CuSO4+2NaOH=Na2SO4+Cu(OH)2(2)合并(1)(2)得:2Na+2H2O+CuSO4=Na2SO4 +Cu(OH)2↓+H2↑②钠与FeCl3溶液反应:6Na+6H2O+2FeCl3=6NaCl+2Fe(OH)3↓+3H2↑3.钠的存放和取用由于金属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易与空气中的O2、H2O等反应,所以少量金属钠可保存在煤油里,大量的金属钠则存在铁筒中用石蜡密封。
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导学案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考点剖析一、两个角度认识Na 2CO 3与NaHCO 31.Na 2CO 3、NaHCO 3的物理性质323232.Na 2CO 3和NaHCO 3的化学性质(1)Na 2CO 3写出上述序号所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Na 2CO 3+H 2O +CO 2===2NaHCO 3②Na 2CO 3+Ca(OH)2===CaCO 3↓+2NaOH③Na 2CO 3+BaCl 2===BaCO 3↓+2NaCl(2)NaHCO 3写出上述序号①、③、④所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NaHCO 3+HCl===NaCl +H 2O +CO 2↑;②Ca(OH)2过量:HCO -3+OH -+Ca 2+===CaCO 3↓+H 2O ;Ca(OH)2少量:Ca 2++2OH -+2HCO -3===CaCO 3↓+CO 2-3+2H 2O ;③NaHCO 3+NaOH===Na 2CO 3+H 2O ;④2NaHCO 3=====△Na 2CO 3+H 2O +CO 2↑。
(3)相互转化: Na 2CO 3CO 2+H 2O 固加热/液NaOH NaHCO 33.Na 2CO 3的制备及用途(1)Na 2CO 3的工业制备——侯氏制碱法①制备原理把二氧化碳通入氨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使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从溶液中析出,过滤得到碳酸氢钠晶体,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 .NaCl +NH 3+CO 2+H 2O===NaHCO 3↓+NH 4Cl ;b .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
(2)Na 2CO 3、NaHCO 3的用途①Na 2CO 3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玻璃、肥皂、合成洗涤剂、造纸、纺织、石油、冶金、食品等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②NaHCO 3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2014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29
第三章常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学案12 钠及其氧化物[考纲要求] 1.了解金属钠及其重要氧化物的性质及有关计算。
2.以实验探究、框图推断考查钠及其重要氧化物的综合应用。
知识点一钠1.2.化学性质Na与水(滴有酚酞)反应的现象及解释:问题思考1.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苯的密度为0.88 g·cm-3,与水互不相溶,且不与钠反应)各50 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为0.97 g·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什么?2.钠分别与水和酸反应时,哪一个更剧烈些?钠与稀酸反应时是先与H2O反应还是先与酸电离出的H+反应?3.将一小块钠投入到CuSO4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制备:电解熔融氯化钠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钠的保存实验室中通常把少量钠保存在________中,目的是防止Na与空气中的______和______发生反应。
5.钠的用途①制__________用于原子反应堆里的导热剂。
②作________剂来制取稀有金属。
③制作高压钠灯。
知识点二钠的氧化物请完成下列表格问题思考4.Na2O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是多少?它是碱性氧化物吗?一、钠及其氧化物与溶于水的有关问题探究点一Na2O、Na2O2与H2O的反应等物质的量的Na2O和Na2O2分别投入等量且足量的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什么关系?二者溶液的质量差是否相等?典例导悟1往甲、乙、丙、丁四个烧杯内分别放入0.1 mol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然后各加入100 mL 的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
则甲、乙、丙、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的顺序是()A.甲<乙<丙<丁B.丁<甲<乙=丙C.甲=丁<乙=丙D.丁<甲<乙<丙听课记录:二、过氧化钠性质的有关问题探究点二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比较下列两组反应,回答有关问题。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第2讲 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
第2讲 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考试说明】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的主要性质和重要应用。
【课前检测】如图中A 到F 是化合物,且A 、B 、E 、F 均含钠元素,G 是单质。
A(固体)――→加热①B +C + D+E +E B +G F +GA(溶液) +F 溶液②+C +D ③B(溶液)(1)写出A 、B 、E 、F 的化学式:A ,B ,E ,F 。
(2)写出反应①②③的化学方程式:① ; ② ;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知识梳理】一、氢氧化钠的性质1.物理性质:俗名 ,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____,易溶于水并____热,水溶液有涩味,有强腐蚀性,属于可溶性 类物质,具有该类物质的通性。
2.化学性质⑴碱的通性(与酸碱指示剂、SO 2、酸及酚、盐等发生复分解反应)⑵与某些有机物的反应(卤代烃的水解与消去;酯类的水解与皂化)⑶特殊性(与某些非金属单质氯气、硫、硅等反应;与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反应)【例题1】(2010上海卷)将0.4gNaOH 和1.06g Na 2CO 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 -1稀盐酸。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 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 )【思考交流1】 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其溶液中的溶质的可能组成:名称 碳酸钠 碳酸氢钠化学式 俗名 水溶液酸碱性色态 溶解性 与盐酸反应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与BaCl 2溶液反应 与硫酸铝溶液反应稳定性课堂记录课堂记录用途 相互转化【例题2】除去NaHCO 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 2CO 3,可采取的方法是 ( ) A .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B .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C .加入澄清石灰水 D .加入稀盐酸 【例题3】将由amol NaHCO 3和 b mol NaOH 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至250℃,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后,称量残留固体的质量为W g 。
2014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2
专题学案29元素推断题的思维捷径和解答技巧元素推断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中“位、构、性”的关系及学生利用物质结构和性质进行综合推断的能力。
该类题目综合性强,难度大,所占分值较高。
学生需要掌握短周期所有元素的结构特点、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性质以及掌握它们形成的化合物的性质,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得到答案。
一、元素推断题的一般思路二、有关推断必备知识与题型分析题型一由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解题指导 1.牢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区分长短周期、主副族、每周期的元素数目等)是求解的基础,一定要“心中有表”。
2.熟悉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特殊位置(1)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
(2)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S。
(3)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
(4)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
(5)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a。
(6)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C、Si。
(7)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
(8)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
(9)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O、F。
(10)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Na。
典例导悟1(2010·青岛二模)短周期元素A、B、C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与C在周期表中位置上下相邻,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A与C可形成共价化合物B.A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C的氢化物的稳定性C.原子半径A<B<CD.B的氧化物的熔点比A的氧化物熔点高听课记录:变式演练1近年来我国政府强化了对稀土元素原料的出口管制,引起了美、日等国家的高度关注与不满。
所谓“稀土元素”是指镧系元素及第五周期ⅢB族的钇(39Y),它们被称为工业味精。
它们在军工生产、高科技领域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稀土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的原子核外均有5个电子层B.它们的原子最外层均含有3个电子C.它们均是金属元素D.76Y、80Y中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题型二由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推断解题指导掌握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是关键,解决这一关键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碱金属复习教案
碱金属教、学法指导1.主要内容:①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碱金属原子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②碱金属元素制法、用途、存在与碱金属元素性质的关系。
③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碱金属元素单质和重要化合物性质、制法、用途及焰色反应。
(4)有关平均值、极值法的计算2.学习重点:钠的化学性质和碱金属元素性质比较。
考点与命题钠是典型的活泼金属,其化合物Na202、NaOH、 Na2C03、NaHC03分别作为过氧化物、强碱、强碱弱酸盐、酸式盐的代表,在无机化学中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而都成为命题的重点物质,它们是物质推断、鉴别及有关实验、计算的常见物质。
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主要侧重于三方面:一是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推断;二是碱金属元素性质;三是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计算。
后者主要出现在选择题中。
金属知识主线: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盐Na Na2O Na2O2 NaOH Na2CO3、NaHCO3钠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钠1.钠的性质金属钠很软,用刀切开可以看到它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它的密度为0.97g/cm3,比水的密度还小;而且熔点(97.8℃)、沸点(882.9℃)都较低。
(1)跟氧气反应:与空气接触缓慢氧化:4Na+02=2Na20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2Na+02Na202(黄色火焰)以上反应说明Na202比Na20稳定。
(2)在氯气中燃烧:2Na+Cl2 =NaCl(白烟)(3)钠与硫混合研磨即生成Na2S 2Na+S=Na2S(4)钠与水反应,可见到下列现象:①钠投入水中并浮在水面上--密度小于水。
②钠立即跟水反应,并放出热量,发出嘶嘶响声,产生气体。
③同时钠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在水面上向各方向迅速游动最后消失——熔点低。
④反应后的水溶液使酚酞变红——与水反应生成NaOH。
(5)钠与酸反应:钠与酸的反应比水反应更激烈,极易爆炸,要特别小心。
2Na+2H2O =2NaOH +H2↑2.钠的存放和取用少量金属钠可保存在煤油里,大量的金属钠则存人在铁筒中用石蜡密封。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学案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学案碳酸钠碳酸氢钠俗名水溶性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溶解度较碳酸钠小,溶液呈碱性与盐酸反应与NaoH反应与ca2反应足量:不足:-与Bacl2反应相互转化用途.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2Hco+ca2++2oH-===caco3↓+co+2H2oNaoH+NaHco3===Na2co3+H2o可用H++oH-===H2o表示向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co+H2o Hco+oH-小苏打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co+oH-===co2↑+H2o向Na2co3溶液中加入过量cH3cooH溶液co+2H+―→co2↑+H2o2.将co2气体通入到饱和Na2co3溶液中有何现象?原因是什么?3.Na2co3固体粉末中混有少量NaHco3,用什么方法除杂?Na2co3溶液中混有少量NaHco3,用什么方法除杂?NaHco3溶液中混有少量Na2co3,用什么方法除杂?题组一Na2co3、NaHco3的鉴别高三化学一轮复习<wbr>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wbr>学案1.下列几种试剂能把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NaHco3鉴别开的是__________。
cacl2溶液澄清石灰水稀盐酸pH试纸2.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Ⅰ~Ⅳ所示。
只根据图Ⅰ、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wbr>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wbr>学案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________。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导学案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钠、铝、铁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掌握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差异。
3、理解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以及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4、认识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
二、知识梳理(一)钠的重要化合物1、氧化钠(Na₂O)和过氧化钠(Na₂O₂)氧化钠:白色固体,是碱性氧化物,能与水、酸等反应。
过氧化钠:淡黄色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2Na₂O₂+ 2H₂O = 4NaOH + O₂↑2Na₂O₂+ 2CO₂= 2Na₂CO₃+ O₂2、碳酸钠(Na₂CO₃)和碳酸氢钠(NaHCO₃)碳酸钠:俗名纯碱或苏打,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能与酸反应、与某些碱反应、与某些盐反应。
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白色细小晶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
受热易分解,能与酸反应。
Na₂CO₃+ 2HCl = 2NaCl + H₂O + CO₂↑NaHCO₃+ HCl = NaCl + H₂O + CO₂↑2NaHCO₃加热 Na₂CO₃+ H₂O + CO₂↑(二)铝的重要化合物1、氧化铝(Al₂O₃)氧化铝是一种白色固体,属于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Al₂O₃+ 6HCl = 2AlCl₃+ 3H₂OAl₂O₃+ 2NaOH = 2NaAlO₂+ H₂O2、氢氧化铝(Al(OH)₃)氢氧化铝是一种白色胶状沉淀,具有两性。
制备氢氧化铝:AlCl₃+ 3NH₃·H₂O = Al(OH)₃↓ + 3NH₄ClAl(OH)₃+ 3HCl = AlCl₃+ 3H₂OAl(OH)₃+ NaOH = NaAlO₂+ 2H₂O(三)铁的重要化合物1、铁的氧化物氧化亚铁(FeO):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中加热时迅速被氧化为四氧化三铁。
氧化铁(Fe₂O₃):红棕色粉末,俗名铁红,可用作红色颜料。
四氧化三铁(Fe₃O₄):黑色晶体,具有磁性,俗名磁性氧化铁。
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优秀导学案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2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对比实验,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
2、了解焰色反应【重点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课前准备】1、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2、书写电离方程式Na2CO3==== ;NaHCO3====【探究学习】一、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科学探究】教材P56【思考、讨论】1、为什么与足量相同的稀盐酸反应,NaHCO3比Na2CO3更剧烈?2、分别向Na2CO3和NaHCO3的溶液中逐滴滴加稀HCl,现象是否一样呢?3、向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加稀HCl;向稀HCl中逐滴滴加Na2CO3溶液,现象是否一样呢?二、焰色反应实验步骤:洗——烧——蘸——烧——洗现象:钠:黄色钾: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注意:1、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
2、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
3、不是所有的金属元素都有焰色反应4、用稀盐酸洗。
观察K的焰色需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课堂练习】1、某物质灼烧时,焰色反应为黄色。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物质一定是钠的化合物B.该物质一定含钠元素C.该物质一定是金属钠D.该物质中一定不含钾元素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B、Na2CO3比NaHCO3稳定C、Na2CO3和NaHCO3都能跟石灰水反应得到白色沉淀D、物质的量相等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得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3.有两个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固体的试剂瓶,因标签脱落而无法区分,有四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四种不同的方法来鉴别它们,其中不可行的是()A、分别取样配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B、分别取样后,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观察反应的快慢C、分别取样加热,并检验是否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的气体D、称量相同质量的固体,分别溶于等量水中,再分别滴加CaCl2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精品】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碳酸钠、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碳酸钠、碳酸氢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准确的描述Na2CO3与NaHCO3的物理性质(溶解性、状态)。
(2)正确书写Na2CO3和NaHCO3的电离方程式,准确判断能否与盐酸、石灰水、CaCl2反应,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和书写方程式。
(3)准确描述酸氢钠受热分解实验现象和书写方程式,正确书写Na2CO3转化为NaHCO3的方程式。
(4)归纳酸式盐代表物碳酸氢盐的结构和性质2。
过程与方法:(1)通过Na2CO3和NaHCO3的性质的科学探究,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以Na2CO3和NaHCO3为载体,先观察外观,实验研究物理性质(状态、溶解性),再分析结构(组成、类别、化合价)预测可能的化学性质,实验研究化学性质.(2)通过Na2CO3、NaHCO3、H2CO3组成对比,理解NaHCO3的两性,并归纳出酸式盐代表物碳酸氢盐的性质。
(3)通过Na2CO3、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再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实验,体验微观离子的反应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预测和实验探究结果产生矛盾,感受化学魅力,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和鉴别方法教学难点:HCO3—的性质、通过Na2CO3、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再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实验,体验微观离子的反应过程。
三、本节承载的化学核心观念、化学思想和方法微粒观:盐是由离子基本微粒构成的,盐的性质应该更多的从离子角度思考.体验微观离子的反应过程,加深对宏观实验的认识。
对比法:将结构相似的物质从相同的角度进行比较,使共同点和差异更加突出,加深对知识的了解,提高学习效率.陌生物质性质研究方法:陌生物质性质研究是由外观观察,实验研究物理性质(状态、溶解性),再分析结构(组成、类别、化合价)预测可能的化学性质,实验研究化学性质;具体物质各有不同的侧重点。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2讲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碱金属课件
本 课 栏 目
原子结构
最外层均为 电子
1
个
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核电荷数逐渐 增大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开 关
都具有较强的金 元素性质 属性,最高正价
金属性逐渐 增强
均为+1 价
单 质 性
物理 性质
(白 熔除色 点C,s较密外低度)都较呈小银,密 逐渐度逐较渐低增大(钾反常),熔点
质 化学 都具有较强的还 还原性逐渐 增强 ;与 O2 反应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第2讲
【例 1】 下列溶液反应后,溶液内含有 0.5 mol NaHCO3 和 0.5 mol Na2CO3(不考虑 HCO- 3 和 CO23-的水解)的是
()
本
课 栏
A.0.5 L 1 mol·L-1 NaHCO3+0.5 L 0.5 mol·L-1 NaOH
目 开
B.0.5 L 0.75 mol·L-1 Na2CO3+0.5 L 0.5 mol·L-1 HCl
与
Ca2++CO32-===
盐 CaCl2 CaCO3↓
不反应
反 应
硫酸 铝
3+2HA32lO3C+=O+=2=3↑2CAOl23(-O+H)3↓3AHl(COOH-3)3+↓A+l33+C==O=2↑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第2讲
玻璃、造纸、
主要用途
发酵、医药、灭火器
本
制皂、洗涤
课
栏 目
相互转化
开
关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项不正确;
锂的密度为0.534 g·cm-3,比煤油的密度小,可浮于煤油 上,所以锂要用密度更小的石蜡密封保存;碳酸氢盐一 般比其正盐易溶,但NaHCO3例外,D项不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 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
【考试说明】
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的主要性质和重要应用。
【课前检测】
如图中A 到F 是化合物,且A 、B 、E 、F 均含钠元素,G 是单质。
A(固体)――→加热
①
B +
C + D
+E +E B +G F +G
A(溶液) +F 溶液②
+C +D ③
B(溶液)
(1)写出A 、B 、E 、F 的化学式:A ,B ,E ,F 。
(2)写出反应①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知识梳理】
一、氢氧化钠的性质
1.物理性质:俗名 ,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____,易溶于水并____热,水溶液有涩味,有强腐蚀性,属于可溶性 类物质,具有该类物质的通性。
2.化学性质
⑴碱的通性(与酸碱指示剂、SO 2、酸及酚、盐等发生复分解反应)
⑵与某些有机物的反应(卤代烃的水解与消去;酯类的水解与皂化)
⑶特殊性(与某些非金属单质氯气、硫、硅等反应;与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反应)
【例题1】(2010上海卷)将0.4gNaOH 和1.06g Na 2CO 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 -1稀盐酸。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 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 )
【思考交流1】 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通入到氢氧化
钠溶液中,其溶液中的溶质的可能组成:
二、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名称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化学式 俗名 水溶液酸碱性
色态 溶解性 与盐酸反应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与BaCl 2溶液反应 与硫酸铝溶液反应
稳定性
课堂记录
课堂记录
用途 相互转化 【思考交流2】如何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溶液?
【例题2】除去NaHCO 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 2CO 3,可采取的方法是 ( ) A .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B .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C .加入澄清石灰水 D .加入稀盐酸 【例题3】将由amol NaHCO 3和 b mol NaOH 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至250℃,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后,称量残留固体的质量为W g 。
试写出a 、b 表示的W 的表达式(不写计算过程):
【当堂巩固】
1、苏打和小苏打有着广泛的应用。
试从消耗反应物的量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⑴做面条时防止面粉较长时间储存变酸味,常加入适量的面碱,选用 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⑵作为泡沫灭火器的药品,选用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⑶用于洗涤餐具及实验室的玻璃仪器等,选用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
⑷胃溃疡(胃壁溃烂或穿孔)病人的胃酸过多,医生给服用Al(OH)3 胶乳,既不用苏打也不用小苏打,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50mLNaOH 溶液,向其中逐渐通入一定量的CO 2,随后取此溶液10mL 将其稀释到100mL ,并向此稀释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 的HCl 溶液,产生的CO 2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与所加入的HCl 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分析:⑴NaOH 在吸收CO 2气体后,在甲、乙两种情况下,所得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
甲: 其物质的量之比是: , 乙: 其物质的量之比是:
⑵且在两种情况下产生的CO 2气体(标准状况)各是甲: mL ;乙: mL 。
⑶原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反思总结】
第2讲 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
【课前检测】
A 、NaHCO3
B 、Na2CO3
C 、CO2
D 、H2O
【例题1】C 【例题2】A 【例题3】当a ≤b 时 66a +40b ; a >b 时 53(a +b ) 【当堂巩固】
1.(1)苏打,因为中和等量的H ,23Na CO 比3NaHCO 的用量少(质量比为53∶84)。
(2)小苏打,因为产生等量的2CO 时,3NaHCO 比23Na CO 的用量少(质量比为84∶106),且产生2CO 的速率大。
(3)苏打,因为23Na CO 碱性强,洗涤效果好。
(4)产生CO2,加速胃穿孔;
2. 甲:NaOH 与 Na2CO3,其物质的量之比是:1:1。
乙:Na2CO3 与 NaHCO3,其物质的量之比是:1:1。
由 NaHCO3 + HCl = NaCl + CO2 + H2O ,可以算出在两种情况下产生的CO2气体(标准状况)各是甲:0.025mL × 0.1mol/L × 22.4L/mol × 1000mL/L = 56mL ;乙:0.05mL × 0.1mol/L × 22.4L/mol × 1000mL/L = 112mL 。
0.75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