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英汉翻译在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的探究
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英汉翻译在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的探究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吕雯【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一直在呈直线发展,也正是因为经济上的发展迅速,所以经济产业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各项工作的发展,其中英汉翻译救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通过翻译转换理论的概念及意义、文化和翻译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总结归纳出了英汉翻译在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的具体影响和分析,以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或采纳。
【关键词】英汉翻译 翻译转换理论视角 探究前言提高翻译质量、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需要和翻译活动研究状况,通过对中国人社会行为取向与翻译活动之间关系的系统研究,进而帮助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更好把握自己的翻译方向和风格,使中国人对翻译活动能够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以利于中华文化的优化和传播,服务国家的文化建设需要,从而为我国翻译事业提供强有力的基础和支撑。
一、翻译转换理论的概念及意义Halliday认为语言可以分成四种不同的层次,这四种四种层次就是语法、语音、词汇以及词形,而由于任何一个层次比如语音和另外一个层次之间是不可能进行翻译的,所以Halliday认为层次的转换仅仅限于同层次之间。
而Catford却认为翻译完全可以分为等级限制的翻译和不限制等级的翻译,所以Catford将这种不受限制的翻译统称为翻译转换理论。
译者的翻译活动中最难的一点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这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翻译、交流和理解的困难所在,但是翻译是国家与国家之间交流的必然通道,所以只有克服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够使译者的翻译活动整体水平的得到有效提升。
客观世界是复杂的,但是语言却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这其中存在着模糊语言,模糊语言的存在就为译者的翻译活动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译者的翻译活动属于“权力话语”的一种表现形式,译者要将两种不同的语言进行很准确的理解,不仅仅是对两种语言,还要对两个国家的文化有较深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忠于原文”。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对英汉误译的分析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对英汉误译的分析作者:李金隆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5年第08期内容摘要:本文从功能主义视角来看英汉误译,翻译中出现问题一般有两种原因,一是译者对中西方传统文化、历史背景等知识的欠缺;二是译者英语基本功不扎实而产生的表达错误。
本文主要借助功能对等理论,列举一些常见的案例,浅析翻译中常见的“假朋友”现象,讲述了因表情达意而出现的误译,重点探讨了一些翻译策略,分析误译产生的原因,思维过程及其翻译技巧。
关键词:功能对等假朋友误译一.引语王军平在2014年曾指出,我们常常使用一种标准来评判翻译,然而从功能对等理论上来看,我们常常关注的翻译错误并不是双向的选择错误。
在研究假朋友上,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单词、否定短语、固定结构和非谓语交际。
翻译者对西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匮乏和对本土文化的概念性的模糊都会造成翻译中的假朋友现象。
在《中式英语之鉴》一书中,平卡姆探讨了英语为母语的人如何看待正式文体中的中式英语的,有些学者从英语的负迁移角度探讨翻译的错误。
母语对二语习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着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语言的负迁移现象可以解释这种现象,包括句法空位,冲突,关联,语用学等等。
从功能对等理论上来看,翻译的目的是使不同的母语的人顺畅的沟通,本文的旨在分析产生错误翻译的思考过程,通过分析来帮助人们避免这样的错误。
二.功能对等理论简述尤金·A·奈达在《翻译的科学探索》一书中首次提出动态对等理论,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从他的观点可以看出,动态对等理论很接近自然对等,这是产生正确翻译的前提条件。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奈达总结为“4Es”:源语言和目标语的语义对等;源语言和目标语的文体对等;源语言和目标语的文化对等;源语言读者和目标语读者的反应对等。
一般的翻译错误多多少少都是违反了这些标准。
翻译中的假朋友现象是一种典型的翻译错误的例子。
模糊性思维在文学作品英汉翻译中的应用探讨
模糊性思维在文学作品英汉翻译中的应用探讨熊莉芸(广西中医学院外语部)摘要: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属性.在对文学作品进行美汉翻译实践中。
存在着模糊性。
本文探讨了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的模糊性.综述了文学作品美汉翻译实践中模糊性思维的基本特点.探讨并且提出了将模糊性思维应用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的方法。
关键词:文学作品;英汉翻译:模糊性思维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基本属性.也是文学作品必须运用的基本要素。
在文学作品英汉翻译实践中.经常出现语言的模糊性。
无论从语义自身的角度、认知理解的角度还是语义对应的角度均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即所谓模糊性。
人类在长期的思维实践中.具有了一定的模糊性思维能力和鲜明的特点。
将模糊性思维应用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的实践.对提高文学作品译文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一.文学作品英汉翻译模糊性的基本内涵从现代符号学的观点看.翻译的实质就是以两种不同的语言符号表达同一的思想(,因此,翻译的中心任务是再现原文的思想而不是原文的语言符号。
从现代语义学的观点看。
翻译有两个层次:一是透彻理解原文的意思;--是用译文语言确切地把它表达再现出来。
无论是原文还是表达再现都用语言这一载体。
语言有一基本特性一模糊性。
语言的模糊性和模糊语言包括语音的模糊性、语法的模糊性、语义的模糊性和模糊词语等诸多方面。
语言的模糊性必然引起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在文学作品英汉翻译实践中俯拾皆是。
事实上。
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它们在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句型结构和词序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
更由于两方的历史发展、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各不相同,思维形式和美学观念也不尽相同.而语言总是打着社会、历史、种族等特定的烙印。
这种烙印在移植或翻译的过程中任你再三加以细心的保护.都不可能也不应该还同原来一样自然贴切而无斧凿之痕。
不仅翻译一部书不可能做到完全“等值”,就是翻译一句话、一个词在许多情况下也是难以求其完全。
等值”。
另外。
翻译作为一种精神活动、思维活动,要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
浅析语用学翻译研究及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语用学翻译研究及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1前言翻译研究是探讨译者解读原文、在译文中重构原文意义的学问。
现代翻译理论注重如何从变化不定的语境中整体把握原语信息的动态系统, 追求非一字一词的对应,力求达到译文与原文整体效应或读者感受的一致或相似,这种转变同人们对待语言的观点有密切联系。
从结构语言学到功能语言学到符号学,有关语言符号系统各层次都得以深入研究, 也给翻译标准的重新审视提供了基础。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往活动, 翻译研究与语用学密切相关, 语用学的迅猛发展, 必然影响和推动翻译活动。
语用学源于哲学和逻辑学, 它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 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 尤其注重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与理解的学问, 即研究发话人利用语言和外部语境表达意义的过程, 也研究听话人对发话人说出的话语的解码和推理过程。
它研究的不是抽象的语言系统本身的意义, 而是交际者在特定交际情景中传达的理解的意义以及理解和传达的过程。
翻译研究和语用学理论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 即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
所不同者, 前者关心的是文本和书面语言, 而后者更重视口语交际及其动态特点。
但是这种差异性并不妨碍翻译理论研究者借鉴语用学理论来探讨翻译活动, 反而能促使完成作者与读者之间成功的交流。
如果作者认为读者对某种知识或意境不熟悉并且会影响读者对作品的解释、理解,他就会把这方面写得详细一些,反之亦然。
读者通过阅读作者的作品,获得新的知识、新鲜的感受、经验,与作者达到共鸣,甚至会受作品的影响而采取某种行动,成功地完成作者-读者之间的交流2语用学与翻译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语用学因其本身的目的性和价值性而不同于语法研究,它是关于人类语言本身的研究。
在语言的使用中,说话人往往并不是单纯地要表达语言成分和符号单位的静态意义,听话人通常要通过一系列心理推断,去理解说话人的实际意图。
模糊翻译技巧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116·模糊翻译技巧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郝小磊(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摘要:当今社会国际化趋势明显,而英语作为一种国际化通用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英语翻译在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尤为重要,准确掌握各项翻译技巧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观念认为,语言翻译追求“准确性”,认为越精确越好,但生活中,往往精确翻译反倒不能表达准确语义。
恰当应用模糊翻译的技巧,有时更能自然准确地表情达意,在语言表达方面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模糊翻译;技巧;英语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270(2020)05-0116-03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而英语作为一种全球通用的语言交流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英语翻译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应掌握的一项必备技能,但在现实生活中,英语翻译存在的问题很多。
如传统观念认为,语言翻译追求“准确性”,认为越精确越好,但生活及交际中,经常出现精确翻译反倒不能表达准确语义。
而模糊翻译作为一种语言翻译技巧,利用其模糊的原则,不但对于有歧义的词可能提供准确的语义,而且更能自然准确地表情达意,在语言表达方面能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1]。
本文针对笔者在英语翻译中应用模糊翻译的经验进行总结。
一、模糊性及模糊翻译在语言中的研究现状[2]模糊性通常是指由于事物属性划分不分明,从而引起判断结果不确定的一种情况,源于事物本身概念等的不确定性,但现实中许多领域都巧妙应用其不确定性达到完美的效果,在语言学习中也是如此。
众所周知,语言是非常复杂、极其抽象的系统,又是翻译的基础。
所以日常谈翻译肯定离不开语言,也就是说要想翻译准确,必须准确理解语言。
而大量实践表明,模糊性也是语言的一种基本属性,因其能应用模糊的原则达到更完美、更准确的效果,在语言学习中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关于语言的模糊性方面的研究,好多文章都有涉及。
关联理论下的英汉双关语翻译
关联理论下的英汉双关语翻译仝海侠【摘要】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关联理论从交际与认知的角度,为英汉双关的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联性就是制约翻译的基本原则,在原文与译文之间寻求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
而最佳关联性的获得要求译者不仅要对原文的双关语进行识别、推理,而且在实施语码转移时要充分考虑交际语境,处理好双关语的语用意义。
%Tranlation is a communicative behavior, and the relevance theory provides an theory basis for the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shuanggnan and English pu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Relevance is the basic principle to limit the translation, so the translator tries to fulfill the best relevance between the original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The achievement of the best relevance requires the translator identify and analyze the puns. Further more the translator are supposed to consider the communicative context and deal with the pragmatic meaning of puns when he transmits the language codes.【期刊名称】《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25)004【总页数】4页(P61-64)【关键词】关联理论;双关;翻译【作者】仝海侠【作者单位】宿迁学院五系,江苏宿迁223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9一、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影响与回顾双关修辞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是备受关注的修辞格,但二者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又受到不同语言特点的影响,在历史发展、定义、生成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在表现形式上由于英汉双关铰链词存在数量差异,通常会造成双关翻译过程中音、义方面的对应缺失,偶合现象很少发生。
英语翻译论文题目
O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ologism浅谈英语新词的译名
Chinese Translation Skills of English Business News英语经济新闻汉译技巧
An Analysis of Common Errors and the Standard Translation of Office Signs办公室标示语翻译中常见错误的分析及翻译规范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Teahouse《茶馆》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A Review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Obama and Hu Jintao's Speeches从奥巴马与胡锦涛的演说审视中美文化差异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The Art of Life《生活的艺术》两个汉译本的比较研究
On the Contextual Adaptation Theory Embedded in Film Title Translation
关于语境适应论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嵌入
A Study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Idioms from a Memetic Perspective模音论视角下汉语习语英译探究
On E-C Translation of Brand Names from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从功能对等理论看英文商标的汉译
英汉互译中的语言模糊性探索
维普资讯
第2 0卷 第 1 期
Vo 2 No 1 k0 .
“ 动态对等 ”, 泰特勒 的 “ 三原则”等 ) 就不难发现 , 翻译标
、
翻译理论必须研 究语 言模糊性
( )模糊性 一
对模糊性 的定义 , 内学术界还存在一 定的分歧 ( 国 苗东 准大都是相对模 糊的概念 ( 西方 的等值 翻译理 论也是如 升, 8 :8。模糊性就是指对象类 属边界不清晰 和性态 不 此 ) 翻译标准只不过是译者追求的理想境界 , 1 72 ) 9 。 所以很难 以 确定的特性 ( 张乔 ,98 0— 0 性 ) 19 : 114 1 。从认知角度 看 , 所 确切的量化标准来界定译文质量的优劣。 有范畴 都是模糊 的 。这样 ,语 言也具 有模 糊性 。吴涌 涛 翻译分为理解 和表 达两个阶段 ,理解是 翻译的核心 ,
池 州
J un l o r a
师 专 学 报
C l g ol e e
2 0 年 2月 06
F b. 0 6 e , 0 2
o Chzo T a h r f ih u ec es
英汉互译中的语言模糊性探索
丁小 凤 , 徐 晨
( 州 师专 外 语 系 , 池 安徽 池州 2 7 0 4 0 0)
刘在 良 (99 、 富斌 (00 , 19 )余 20 ) 李文 戈 , 柏珍 (04 武 20 )
灵活地 表达问题 , 语言更加 得体 , 使 并富有 弹性 , 等分别 在 自己论 著 中从 不 同的角度探 讨 了有关 模糊 翻译 含 蓄地 、
英汉双语词典中的语用信息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英汉“思考”类动词的语义成分与词汇化模式分析2 论外交英语的模糊性3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 Title4 从对等功能理论看《卡斯特桥市长》中的比喻修辞5 “词块”理论及应用前景探微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7 浅析委婉语的构造方式及功能8 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与劣势9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浅析汉语成语中数字的翻译10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175 567 12 4811 Heathcliff’s Pilgrim’s Passage12 从历届美国总统访华演说探讨其对中国所传递的价值观13 Scarlett的人物形象分析14 小说《白鲸》中亚哈布船长的人物悲剧解读1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6 论圣地亚哥性格的多重性及《老人与海》中的悲剧色彩17 违反合作原则下的幽默效果18 An Analysis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Culture in Kung Fu Panda19 从哲学角度看中西餐具文化的差异20 中西方语言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21 论中西方零售业企业文化的对比22 中西方婚俗文化及差异23 《觉醒》与《欢乐之家》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权思想之比较24 目的论下英语广告仿拟格的汉译25 中外大学校训翻译分析26 从文化的角度审视中西习语的来源27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28 《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29 亨利•詹姆斯的《金碗》中的婚姻观30 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看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翻译3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32 (英语系经贸英语)贸易壁垒下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突破之路—以华为为例33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34 Sino-US Cultural Differences——Through Comparison Between APPLE and OPPO35 浅析英语谚语中的女性歧视36 论圣经诗篇的修辞特点37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理解英语习语的因素调查38 颜色词的英汉翻译研究39 Situational Approach to Grammar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English Classes40 浅析英语广播新闻的语言特色41 从文化角度浅析中美两国幽默的特点42 A Brief Study of Rhetorical Devices Employed in President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tactic Structure43 A Study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Hero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44 张培基散文翻译赏析45 Are Indians Prisoners of Their Race-An Analysis of the Sources and Rise of National Awareness46 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中安娜的政治困惑分析47 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研究48 从心理学角度试析简爱性格的对立性49 Reconstructed Motherhood in Beloved50 用弗洛伊德理论解析品特早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房间》和《看管人》为例51 汉语歇后语之英译52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企业简介汉英翻译53 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部分重要象征物54 对《驯悍记》中泼妇凯萨琳娜的简略分析55 从精神分析学角度看哈姆莱特的性格变化56 《论自然》—浅析爱默生的超验主义自然观57 从电视剧《绝望主妇》看委婉语的交际功能58 论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59 Discourse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 of the Year, an Editorial in the Time Magazine60 精神危机下的自我救赎--对索尔贝娄《赫索格》中社会异化与身份认同的解读61 论《黄墙纸》中女主人公女性主义思想的局限性62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Social Etiquettes63 浅析《红楼梦》英译本中文化负载成语的翻译64 文化与幽默欣赏65 A Study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Politenes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66 《榆树下的欲望》之农场意象--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分析67 完美女性与准则英雄—论《永别了,武器》中的凯瑟琳68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的创伤和治愈69 浅析英诗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丁尼生《鹰》的不同译文比较70 探究中学生厌倦学习英语71 解读《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玫瑰”的象征意义72 《嘉莉妹妹》之消费主义下的人物形象分析73 场独立-场依存性与第二语言习得74 从语言学角度探析新词75 分析《嘉莉妹妹》中赫斯渥的人物形象76 论<<禁食与欢宴>>中乌玛的觉醒77 中美饮食文化实体行为与非实体行为的民族差异78 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的叙事技巧分析79 Demystification of Model Minority Theory80 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法81 The Bluest Eye: Cultural Hegemony and Spiritual Dissimilation82 从《红字》看霍桑对清教主义的批判与妥协83 从中外节日看两种文化—以春节和圣诞节为例84 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from the Feminist Perspective85 官方语言中的中国英语分析--从目标人群接受性角度谈起86 A Study of Angel Clare’s Multiple Personalities in T ess of the D’Urb ervilles87 语境策略在词汇学习中的有效性88 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的二重世界89 对《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90 Application of TPR T eaching Method in Facilitating Pupils'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91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92 从精神分析法角度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成长93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94 欧内斯特•海明威《雨中猫》和田纳西•威廉斯《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的女主人公的对比分析95 完美管家还是他者—浅析《长日留痕》中的管家形象(开题报告+论)96 《荆棘鸟》中的三位女性形象——追寻荆棘的女人97 用隐喻理论分析英汉商标的语言特色98 A Feminist Narrat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99 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悲剧人生的分析100 The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T es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101 A Study of Pragmatic Functions of Fuzzy Language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102 中美人际关系分析103 从餐桌礼仪看中美饮食文化差异104 英语体育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其翻译105 On the Conceptual Blending of Business English Word Chunks and Their Translation 106 《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象征手法解析107 浅析《飘》中女主人公斯佳丽的女性意识108 英语旅游广告的文体分析109 迪斯尼动画《木兰》中的中美文化融合分析110 O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111 Translation of Gududeqi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ian Zhongshu’s Realm of Sublimation112 外语教学中的折中主义思想研究113 解读《纯真年代》中的女性主义114 英语被动语态汉译115 学生写作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及其改进方式116 An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 Meanings of Color Words between Western and Eastern Cultures117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和应对策略118119 浅论影视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以《老友记》为例120 广告英语中的模糊语言及其语用功能121 Motivation’s Cultivation and Maintenance in English Learn ing122 关于农村初中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注意力的调查研究123 《红字》中的象征主义124 《紫色》中“家”的解读125 浅析《宠儿》中人物塞丝的畸形母爱产生的根源126 文学再创作的范例—《简•爱》的汉译本127 从《远离尘嚣》看托马斯哈代的生态自然观128 象征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运用129 Sexism in English Language130 《名利场》的女性主义解读131 浅析语用含糊在外交语言中的应用132 从女性主义看《呼啸山庄》133 英汉职业委婉语中“礼貌原则”之对比分析134 浅谈商务谈判语言的特点135 The Horror Elements in 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136 商务谈判中的模糊语的使用137 从目的论看林语堂《浮生六记》翻译中增译法的运用138 An Analysis of the Limitations in Charles Dickens’ Critical Realism Reflected in Oliver Twist139 角色扮演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40 简析狄更斯《远大前程》中的浪漫主义特征141 论《爱玛》中的反讽142 浅析初中生英语写作问题及对策143 功能对等理论在汉英广告翻译中的应用144 The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Margaret Mitchell’s Gone with the Wind and Alexandra Ripley’s Scarlett145 《老友记》中的对话分析146 浅析《紫色》中书信体的运用147 归化和异化策略在《红楼梦》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应用148 对比分析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区别149 从广告语看中西文化观150 中餐菜名的英译与饮食文化传播151 浅析伍尔夫意识流小说中的叙事时间152 中国英语在中国文化输出中的作用153 An Analysis of Hamlet’s Delay of Revenge in Hamlet154 从《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分析E.M.福斯特笔下的女性意识155 广告中的熟语模因探析156 xx大学英语专业四年级英语语言实践课程的调查157 英汉颜色词语象征意义的对比158 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习语的影响159 跨国广告的在华本土化策略浅析160 英汉颜色词翻译161 从迪斯尼动画《木兰》看中美文化差异162 目的论指导下的广告意译163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164 从归化策略视角看中医药说明书的翻译165 论跨文化因素对广告汉英翻译的影响166 英汉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167 浅析《远大前程》中主人公皮普性格发展的形成因素168 An Analysis on the Tree Image on Sethe’s Back in Beloved169 浅析小说《教父》中教父的心理转变及其成因170 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71 试析《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两个奴隶的性格和命运172 数字“三”的文化意蕴及其翻译方法173 浅析美国俚语的起源174 The Applic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175 《咏水仙》两个翻译版本的文体分析176 从文化角度对比中美两国谈判风格177 从语用模糊理论看国际商务合同的模糊用语的功能178 文化语境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179 从心理学角度看哈克贝利.费恩的性格180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儿童翻译——以《夏洛的网》两个中译本为例181 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182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aboos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183 翻译的对等性研究及其应用184 美国个人主义与中国集体主义的比较18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86 动物习语在英汉文化中的异同分析187 The Impact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Sino-US Business Negotiations188 英汉双语词典中的语用信息189 The Tragedy Characteristics of Sister Carrie and An American Tragedy 190 中美价值观的比较--以《老友记》为例191 电影英文片名汉译的原则192 论《呼啸山庄》中的叙述技巧193 英汉“悲”、“喜”情感隐喻的认知比较研究194 欲望与命运--《推销员之死》与《旅行推销员之死》中主人公的悲剧根源之比较195 功能对等视角下记者招待会古诗词翻译策略研究196 分析露丝的觉醒《接骨师之女》197 从自然主义的角度探讨《名利场》中利倍加的奋斗与失败198 追逐梦想的人——浅析《刀锋》中拉里的性格多样性199 关于商务英语教材编写的几点思考--基于教材特点的比较分析。
英语模糊语
模糊性在生活各方面的表现
E. 在法律上,例如在一起流氓案的庭审过程中.当涉及案犯的犯罪事 实时,审判员仅以“被告人用下流的语言调戏、侮辱女青年⋯ ⋯ ”一 语概括,至于究竟是什么“语言”,怎样“调戏、侮辱”,如此等等 ,都省略了。这样的表述既无碍于审判的进行,又无伤于风化,可谓 恰当、得体。由此可见.模糊语言在法律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综 上所述.实际上这些例子都是跟模糊语义的语用功能息息相关的。所 以在今后的模糊语义研究中,我们可以结合语用学以更好地达到我们 预期的效果
•
6)湖北师范学院肖六亿副教授《经济学语言的精确与模糊》认为:日常语言 中的模糊语言在经济学的表达中也具有极大的魅力,也便于经济理论和经济 政策的推广、普及和运用。
模糊语研究意义
•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同精确数学方法的发展和应用更 是休戚相关。用精确定义的概念和严格证明的定理描述现 实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用精确控制的实验方法和精确 的测量计算探索客观世界的规律,建立严密的理论体系, 这是近代科学的特点。到了19世纪,物理、化学等自然科 学先后在不同程度上走向定量化、公式化,形成了一个被 称为“精密科学”的学科群。这一阶段是精确科学方法飞 速发展的时期。
生活中这样的语义模糊现象比比皆是,处于语义轴两个极端的绝 对精确与清晰是有限的,这决定了语义的精确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而处于语义轴的广大的中间领域是过渡的、分级的,其难以划清界 限的模糊现象则是普遍的,这决定了语义的模糊性是绝对的。如下图 所示,在hot和cold之间还存在着分级的,难以界限的warm, lukewarm和cool,这种难以界定的模糊性是绝对的。
•
当今世界已进入计算机时代。计算机对社会生活的各 个方面正产生日益深远的影响。科学的社会化,社会的科 学化,使人们用新的眼光看待一切,对于“模糊”,也得 刮目相看了。
学生英译汉翻译中的英式汉语及其改进方式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礼貌原则在国际商务信函中的运用2 中西酒文化的差异对比3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的翻译4 从功能翻译理论谈旅游手册中文化因素的翻译5 礼貌原则在口译中的应用6 On the Fighting Spirit of Buck in The Call of The Wild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Roses”in Wuthering Heights--Catherine Earnshaw and Catherine Linton8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原则和技巧9 《沉默的羔羊》三部曲中汉尼拔博士性格探析10 谈目的论视角下的商标翻译11 语境适应论下电影片名翻译的研究12 《大衣》中定语从句的翻译策略13 美国电影所体现的时代精神——以《阿凡达》为例14 Principl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Legal English15 化妆品说明书特征及其汉译技巧16 浅析《愤怒的葡萄》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17 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18 从文化的角度看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19 关注耐心教育——浅谈《差不多是大人的人》中黑孩子的叛逆心理20 中西方悲剧爱情故事折射出的文化差异—《穆斯林的葬礼》与《荆棘鸟》之比较21 歧义视角下的英语言语幽默研究22 广告翻译23 中美幼儿教育对比研究24 论《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与兼容25 生态视角下解读《荒野的呼唤》26 An Analysis of Tragic Consciousness in A Farewell to Arms27 An Analysis of Symbolism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28 汽车商标词的翻译特征和方法29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写作风格30 叶芝诗歌中的象征主义手法31 《荷塘月色》的两个英译版本的比较研究32 中西婚姻文化差异33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沉默行为的解析34 艾米丽•狄金斯诗歌死亡主题分析35 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美式幽默风格的翻译36 分析苔丝悲剧的形成原因37 An Analysis of the Distorted Human Relations in The Grass Is Singing38 平行文本比较模式指导下的公司简介翻译39 从《远眺》看翁达杰的立体主义叙事形式40 浅谈奥斯卡·王尔德的喜剧《认真的重要性》中“谎言”的运用对其情节、语言和人物塑造的作用41 An Analysis of English Pronunciation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42 Oscar Wilde’s Aestheticism o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43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爵士乐时代的新潮女郎44 塞缪尔-约翰逊的致《切斯特•菲尔德爵爷书》的文体学分析45 The Heartbroken Images in the Fairy Tales of Oscar Wilde46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看餐桌礼仪47 浅议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语48 英汉视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49 欧亨利与马克吐温的讽刺对比——以短篇小说为例50 关于初中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分析51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分析52 中美婚礼文化的差异53 《推销员之死》中的家庭问题研究54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意义55 中英文幽默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56 外国品牌中译的创新翻译研究57 The Effect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on Creativity i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58 伏尼契小说《牛虻》中主人公性格分析59 A Southern Elegy-A Feminist Stu dy on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60 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与劣势61 商务谈判中话语的顺应性研究62 论关联理论在商业广告翻译中的运用63 从语言表达看中西思维方式差异64 比较约翰·邓恩与艾米丽·迪金森诗歌中奇思妙喻的艺术效果65 从态度系统分析小说《简•爱》的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66 高中英语反思式教学研究67 和谐与冲突:弗罗斯特和陶渊明田园诗的比较研究68 顺应理论视角下公益广告英译中的语用失误分析69 A Comparative Study of Jane Austen and Emily Dickinson70 反思女性主义作家对莎士比亚作品的研究71 人性的扭曲,堕落与回归——希刺克厉夫的人性简析72 翻译中的性别--《简•爱》几个中译本的女性主义解读73 从语境视角浅析《生活大爆炸》中反语的幽默属性74 中外酒文化差异分析75 论原声电影对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作用76 《爱玛》的三个中译本中翻译策略的比较研究77 《小镇畸人》的现代主义解读78 佩克拉的忧伤--解读《最蓝的眼睛》79 海明威《印第安人营地》新解80 奥巴马竞选总统获胜演讲的文体分析81 翻译“忠实”新解——兼评《傲慢与偏见》译本82 从《呼啸山庄》人物爱情看人性的特点83 马克吐温小说的语言特征84 极限环境中的善与恶——浅析《蝇王》中的主要人物人格结构85 从功能理论看汉英广告翻译86 对《红字》中完美人性的求索--浅析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的自我思想较量与精神升华87 《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的形象分析88 A Study of Beauty in Sound, Form and Meaning Displayed in Zhang Peiji’s Prose Translation89 (日语系毕业论文)关于中日赞赏语的比较研究90 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绝望主妇》中话语标记语I mean91 The Otherization of China in The Woman Warrior92 论英语谚语的翻译93 英语中源于希腊罗马神话主要神祇姓名词汇的认知探索94 英汉新闻语篇概念隐喻对比研究95 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马丁•伊登》96 商务英语信函中名词化结构的翻译97 等效原则视角下的汽车商标中译探析98 英语中的女性歧视99 从服饰的变化看待中美文化的差异100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的比较101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Idioms Translation102 汉英翻译中文化传递的可接受度103 文学翻译中的对等104 东方主义视角下康拉德《黑暗的心脏》中西方殖民话语分析105 英汉颜色词语的内涵差异及翻译106 A Study of Humour And Satire in Mark Twain’s Two Famous Adventures107 论广告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108 “白+动词”的语义及其英译109 隔离与异化: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人际关系研究110 从《嘉莉妹妹》分析西奥多•莱塞对人性欲望的理解111 澳大利亚英语词汇和澳大利亚文化112 中文古诗词叠词的研究与翻译113 探析英语新闻报道中的委婉语114 工业化进程中的人性异化——解读wrence《儿子与情人》115 凝视与对抗:《屋顶丽人》中的两性战争116 探析中国电影英译的几个误区117 女性哥特视角下的《蝴蝶梦》118 “赞同”在英语商务谈判中的应用119 商标翻译的方法及其影响因素120 艾丽丝•沃克《日用家当》中的人物解读121 《德拉库拉》中病态感情和正常感情的对比和碰撞122 论《小妇人》中女性人物塑造的两重性123 汉英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124 中医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过去与现在125 文学课程中的文化导入126 跨文化交际在英文电影赏析的应用127 《哈利•波特》中斯内普的人物分析128 《红字》中女权主义意识探析129 法律术语的模糊性及其翻译130 从《紫色》中的意象看黑人女性身份的自我重塑131 从主角与配角之间关系的角度探讨《老人与海》中的生存主题132 英语影视作品中字幕翻译的幽默转化策略——以老友记为例133 浴火凤凰——美国黑人作家眼中的黑人生活134 《南方与北方》中玛格丽特·黑尔的人物分析135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m to Task-based 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136 论色彩在《红字》中的运用与艺术效果137 从《老友记》看美国幽默138 论法律英语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139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Feasibility of Inquiry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140 从《道林•格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141 生活在夹缝中的畸形人——评《小镇畸人》142 论《紫色》的叙事现代性分析143 On Metapho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rom Cultural Perspective144 文化交际视野下的语用失误分析145 从跨文化角度对品牌名称的研究——以化妆品品牌为例146 An Image of Eternal Charm—An Interpretation of Scarlett’s Character in Gone with the Wind147 浅析哈克贝利的叛逆精神148 《紫色》女主人公性格分析149 《论语》中“仁”的翻译研究150 中美服饰的文化差异分析151 中英征婚广告对比分析研究152 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音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153 分析《宠儿》中塞丝的创伤与愈合154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象征意蕴155 英汉“拉”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的对比分析156 应酬语的中英文比较157 中英文化中寒暄语的比较158 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建构的研究159 涉外商务用餐中的非言语交际160 顺应理论视角下《红楼梦》中委婉语的英译161 从《理智与情感》中看人格与性格对婚姻选择的影响162 中西校园流行语的文化对比163 《时时刻刻》中女性自我构建的研究164 归化和异化策略在《红楼梦》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应用165 一个典型的拜伦式英雄——论《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166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浅析汉语成语中数字的翻译167 论《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性格的双重性168 A Brief Analysis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Cat in the Rain169 从文化的角度对比研究中英人名170 BBC对华态度变化趋势:扫视年BBC有关中国的若干重要报道171 浅析《格列佛游记》中的乌托邦主题172 中西建筑文化差异及其形成背景分析173 从《竞选州长》看马克•吐温的幽默艺术174 英语语音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175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复仇的异同——《基督山伯爵》和《连城诀》比较研究176 美国黑人英语在电影中的应用研究177 美国梦的矛盾心理-伟大的盖茨比主题分析178 浅析构词法及其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179 浅析《苔丝》中的象征主义180 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研究181 An Analysis of Life and Death in Mrs. Dalloway182 A Study on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A Rose for Emily183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飘》中斯嘉丽•奥哈拉的性格特征184 《围城》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185 英文商标的汉译186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187 中美学生对待教师的礼貌言行的对比分析188 论《卡斯特桥市长》的现实意义189 A Study on Problems and Solutions to JEFC Teaching under Multi-level Modes190 乔伊斯《都柏林人》中瘫痪主题分析191 The Conflict between Desire and Surroundings:an Analysis of Clyde in An American Tragedy192 《红楼梦》英译中双关语文化成分的翻译策略研究193 A Study of Narrative Strategies in Beloved194 中外青年婚姻观念差异——从《柳堡的故事》和《傲慢与偏见》中进行对比195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的叙事艺术196 新经济原则在商品买卖会话中的运用197 《傲慢与偏见》中金钱与婚姻的关系198 浅论英文原声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99 论《弗兰肯斯坦》中怪物悲剧的必然性200 学生英译汉翻译中的英式汉语及其改进方式。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及翻译中思维方式的转换
2442020年14期总第506期ENGLISH ON CAMPUS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及翻译中思维方式的转换文/项琳琳【摘要】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两种语言在选词、句子结构以及语序衔接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因此,相关翻译人员需要在清楚掌握两者不同之处的前提下,在翻译过程中实现思维方式的转换,从而提高翻译质量。
本文就中英思维方式中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究翻译过程中两种思维方式的转换。
【关键词】中式思维;英式思维;翻译;转换【作者简介】项琳琳,大连外国语大学。
常为有生命的物体;英语中,主语通常是无生命的物质,致使语序和语态有所不同。
例如,英语中常用被动语态表示客观,常用it作形式主语,如it occurs to me that…, it is difficult to…等句型。
二、翻译过程中思维方式的转换1.整体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的转换。
整体性思维和分析性思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语常用概括词、英语常用具体的表达。
形合与意合间最明显的差别在于短句的衔接方式。
汉语通常采用短小精悍的句子,根据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进行组合;而在英语中,句子是以不定式、并列、从属等方式组合起来的。
在汉译英时,短句的整合尤为重要。
译者应分清主次,找出短句中较为重要的一个作为主句,其余短句应根据与主句的关系选择恰当的关系词连接起来,合成为一个表意完整的长句。
在英译汉时,拆分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如何拆、拆成几部分、拆分后各部分顺序等都是译者在拆分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译者需要灵活应对拆分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至于概括词与具体表述间的转换,汉英翻译和英汉翻译应该采取不同策略。
在汉译英时,译者应斟酌并仔细考量众多英语近义词间的细微差别,找出在该语境中最为恰当的词语。
在英译汉时,因为英语词汇所表达的意思较为具体细腻,译者可能找不到与英语词语在意思上完全等同的汉语词汇。
在此情况下,译者需要借助形容词或副词的修饰来细化或局限汉语词语,通过牺牲形式层面的对等来实现意思层面的对等。
商业广告模糊性词语的是永及翻译
商业广告模糊性词语的是永及翻译内容摘要:在商业广告英语领域中模糊语言被大量使用,模糊性词语使广告隽永、含蓄、充满诱惑力,也使消费者在轻松愉悦的无限遐想中接受商品信息。
本文以大量广告英语为实例,分析其中存在的模糊性词语的特点并探究其翻译策略,从而达到广告诉求目的。
关键词:商业广告英语模糊性词语翻译作为一种具有很高商业价值的实用文体,商业英语广告具有其独特的语言特征。
例如,在其广告语的设计中,往往大量地使用语义模糊性词语,收到既经济又高效的效果。
同时,模糊性词语使商业英语广告存在着接受美学上的“意义不确定性”,形成“召唤结构”,使消费者在轻松愉悦的无限遐想中接受商品信息。
据美国的资料统计,平均每人每天要接触1500条广告,而一则广告只能吸引人们3秒钟的注意力,这样,对商业英语广告进行翻译时,就必须做到通俗易懂、简洁生动、雅俗共赏和易读易记。
但中西方认知环境与文化差异使原文作者的意图假设有时不能与读者产生共鸣。
因此,广告译者的任务就是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间的最佳关联,以最佳关联原则为指导,以观众的认知能力期待为准则,最大限度地翻译广告英语模糊性词语,使受众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
商业广告英语中的模糊性词语在广告英语设计中,常采用形容词、动词、数量词等表达模糊性语义,曲言巧饰,使广告隽永、含蓄、充满诱惑力,消费者在不自觉中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共鸣,从而达到广告诉求目的。
(一)选用恰当的模糊性形容词描写商品是广告语常用的策略常见的模糊性词语有:(以出现频率的高低为序)new,good,free,fresh,delicious,full,sure,clean,wonderful,special,crisp,fine,big,great,real,easy,bright,extra,safe,rich etc及其比较级和最高级。
这些词都是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语,既能吸引消费者又容易被消费者理解接受并产生联想,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从功能理论视角研究公示语的中译英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2 概念隐喻在英语专业词汇学习中的应用3 D.H.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恋母情结分析4 中外英语教师的优劣势比较:从中学生视角5 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与劣势6 An Analysis of Women’s Status in Pride and Prejudice7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8 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马丁•伊登》9 Rhetoric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ws Headlin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ors10 世纪年代前后美国电影中的华人女性形象对比11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12 American Individualism and Its Reflection in the Film Erin Brockovich13 《德伯家的苔丝》的圣经原型解读14 《苔丝》中的圣经和神话典故15 An Analysis of Hamlet’s Delay of Revenge in Hamlet16 不做房间里的天使——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17 浅析科技英语翻译中的逻辑错误18 英语新词的形成特征19 “A Rose for Emily”中“Rose”寓意的新解20 从功能目的论看化妆品广告的英汉翻译2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22 通过象征主义、梭罗的自然思想和梭罗的个人主义析《瓦尔登湖》23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美社交礼仪的对比研究24 从常见的中英文名字比较中英两国命名文化差异25 功能对等视角下汉语广告的英译策略26 黑暗中的光明—《蝇王》的主题探析27 新兴资产阶级代表—鲁滨逊•克鲁索28 Comment on American Film-Television Culture Invasion29 Risk Comparing of Documentary Collection and Letters of Credit30 论《哈利波特》中的情感结构31 《美国悲剧》中的对比手法运用研究32 莎士比亚电影和爱情阻力: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33 英语谚语的民族性及其艺术特色34 从功能理论看汉英广告翻译35 加工层次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词汇学习36 从合作原则谈影视翻译策略——以《功夫熊猫》为例37 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视角下的中美家庭观38 中西方餐具文化对比研究—以筷子和刀叉为例39 中式菜名的英译40 模糊语言在英语新闻中的语用分析41 Analysis of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the Major Characters in Moby Dick42 从文化差异角度谈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言技巧43 形名组合Deep+Noun之认知研究44 浅论现代汉语新增词语的英译方法45 “黑人会飞”——托妮•莫里森小说《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神话研究46 浅析广告英语中的杜撰词及其翻译47 礼貌原则在商贸信函中的应用48 新闻英语中的委婉语及其翻译策略49 中西方茶文化对比研究——以红茶为例5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51 从凯鲁亚克的《在路上》看“垮掉的一代”52 如何有效做好交替传译笔记53 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失误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54 浅析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补偿策略55 语言迁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56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57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型活动设计58 语篇分析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59 浅析《飘》中女性主义的萌发60 《警察与赞美诗》和《重新做人》中主人公的不同命运61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记者招待会口译—以“两会”记者招待会口译为例62 从文化翻译学行为论看汉语国俗语的英译过程——对林语堂和《吾国吾民》的个案考察63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64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65 基于语义场理论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66 英语单位名词研究——以《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为例67 A Study on the Methods of Movie Title Translation68 广告翻译69 《紫色》中“家”的解读70 The Pursuit of Freedom and Love in E.M. Forster’s A Room with a View71 简析《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的女性意识72 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矛盾情感73 体态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74 英语X-ful词的形态与认知构建75 Some Writing Skills for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NMET76 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写作手法77 A Study of Foreignization in Film Dubbing Translation78 CBI理论诠释及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79 英汉新闻语篇概念隐喻对比研究80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81 反思女性主义作家对莎士比亚作品的研究82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83 从顺应理论的角度对广告翻译的分析84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85 英语商务信函的礼貌用语8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87 《魔术与童年》翻译中英汉词汇衔接对比研究88 丘吉尔《就希特勒入侵苏联发表的讲话》的修辞赏析89 浅析霍桑罪恶观在《拉帕西尼的女儿》中的体现90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多元文化中跨国企业绩效管理91 从商品分类看进口商品商标翻译方法92 迷失的童年——从成长小说的角度解读伊恩•麦克尤恩的《蝴蝶》93 评爱伦坡哥特式小说中的恐怖美94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叔叔的性格分析95 从功能理论角度分析电影《点球成金》字幕翻译96 产品说明书的翻译技巧97 “庸人”自扰——《普鲁弗洛克情歌》主题探究98 英汉品牌名的文化差异99 高校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100 本我,自我,超我--《名利场》中利蓓加的形象分析101 浅析哈利波特中的女巫形象102 委婉语在商务英语中的“合作原则”特点及社交功能103 The Narrative Strategy of Wuthering Heights104 论外国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105 高级英语课堂中教师角色研究106 从《尼克亚当斯故事》中探析父亲情结对海明威人生观的影响107 汉译英语足球新闻中修辞手法的策略108 A Summary of Symbols of The Scarlet Letter109 论《爱玛》中简奥斯丁的社会理想110 英语中法语借词刍议111 On Cultural Default and Translation Compensation112 从清教理想主义角度解读《红字》中的和谐思想113 论“成长的烦恼”中的美国家庭文化114 试分析《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模式115 从饮食文化看中西方人的性格差异116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117 交互式教学法在中学英语课堂口语教学中的应用118 文类、历史与受众心态——论小说《红字》的电影改编119 福克纳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以《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和《士兵的报酬》为例120 英语商标的汉译原则及策略121 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过渡与衔接122 非言语交际对演讲的影响123 英语中的女性歧视124 认知语境在语言交际理解中的作用125 顺应论视角中电影字幕汉英翻译研究——以李安电影作品字幕翻译为例126 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探究127 目的论视角下电影字幕的翻译128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Uncle Tom’s Cabin129 合作原则与关联理论比较130 浅谈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131 浅议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英文歌曲汉译132 小说《紫色》和《妻妾成群》中女主角不同命运的的比较133 论《宠儿》中的象征意象134 Differences of Talent Requirement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Employment Advertising 135 Culture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lassrooms136 从卡明斯的L(a 看视觉诗的可译潜势137 无法规避的体制——权力视阈下的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138 海明威“冰山原理”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应用及对写作的指导意义139 企业行为管理的共同价值观浅析140 汉民族节日名称英译中的文化价值取向研究141 《基督山伯爵》与《肖申克的救赎》中男主人公的形象比较142 维拉•凯瑟《我的安东尼亚》中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143 《西风颂》两个汉译版本的文体分析144 《小妇人》与《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爱情观对比研究145 论《一个温和的建议》中的黑色幽默146 A Study of C-E Translation of Tourist Materi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e147 Dickens’ Humanitarianism in The Two Cities148 An Analysis of Angel's Ambivalent Personality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149 浅析英语俚语的特征及其功能150 从功能对等理论来看委婉语翻译151 名词化隐喻在外贸函电中的功能分析152 论网络英语广告的语言特征153 从语言角度分析面子理论在英语商务谈判中的作用154 清明节与万圣节的比较155 哈里的迷惘与自我救赎——《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哲学解读156 《尤利西斯》与《春之声》中意识流手法的不同157 英文小说中的中国文化认同——《京华烟云》赏析158 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沟通的文化差异性研究159 浅析公示语的翻译160 试用标记模式理论分析广告语中的语码混用现象161 功能文体学视角下的商务合同文体分析及翻译162 埃德娜的觉醒——对《觉醒》的心理女性主义分析163 美狄亚的女性主义分析164 《辛德勒名单》主人公性格分析165 中西方新闻报道看道德观差异166 对《人性的枷锁》中枷锁的研究167 论《隐形人》中的象征主义168 Effects of Chinese Culture on Promotion of Automobiles--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169 An Analysis of Two Main Characters in Moby Dick170 商务英语交流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171 迷惘一代的英雄:厄内斯特海明威与弗雷德里克亨利172 中美企业招聘广告文化对比分析173 海丝特白兰—清教时代的新女性174 中外大学校训对比研究175 非言语交际在“别对我撒谎”中谎言分析的作用176 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177 浅析电影字幕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冰河世纪》两个翻译版本的对比分析178 汉英交替传译中的语篇衔接分析179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苔丝》180 浅谈中外记者招待会中口译者的跨文化意识181 On Critical Realism in Oliver Twist182 简爱和林黛玉不同命运的文化透析183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美国梦的幻灭184 An Analysis on Teacher Talk in EFL Classroom Context185 隐转喻名名复合词的语义分析186 从《夜莺与玫瑰》看王尔德唯美主义的道德观187 论福克纳《八月之光》中的耶稣形象188 对美国个人主义和中国集体主义的一些讨论189 分析《贵妇画像》中伊莎贝尔的个性特点190 Doomed Tragedy out of Desire-Driven Morbid Personalities in Nabokov’s Lolita191 零售创新典范及其对中国零售业的启示192 An Interpretation of Feminism in Byat t’s Possession193 通往真正的人性之路:《紫色》中西丽的转变194 The Growth Topic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195 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196 放弃完美选择缺失---对比分析王熙凤和郝思嘉197 英语学习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及其对策198 论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中的美国精神199 《老友记》中的对话分析。
翻译目的论简介
翻译目的论简介即就是skopostheory Skopos是希腊语,意为“目的”。
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将Skopos概念运用于翻译的理论,其核心概念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
Skopos这一术语通常用来指译文的目的。
除了Skopos,弗米尔还使用了相关的“目标(aim)”、“目的(purpose)”、“意图(intention)”和“功能(function)”等词。
为了避免概念混淆,诺德提议对意图和功能作基本的区分:“意图”是从发送者的角度定义的,而“功能”指文本功能,它是由接受者的期望、需求、已知知识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
在弗米尔的目的论框架中,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受众——译文所意指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
每一种翻译都指向一定的受众,因此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标受众而生产的语篇”。
弗米尔认为原文只是为目标受众提供部分或全部信息的源泉。
可见原文在目的论中的地位明显低于其在对等论中的地位。
编辑本段翻译目的论的产生与发展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兴起于德国。
其发展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凯瑟琳娜·莱斯首次把功能范畴引入翻译批评,将语言功能,语篇类型和翻译策略相联系,发展了以源文与译文功能关系为基础的翻译批评模式,从而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
莱斯认为理想的翻译应该是综合性交际翻译,即在概念性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方面都与原文对等,但在实践中应该优先考虑的是译本的功能特征。
第二阶段: 汉斯·弗米尔(Vermeer)提出了目的论,将翻译研究从原文中心论的束缚中摆脱出来。
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这一行为必须经过协商来完成;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
也就是说,译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
此外,翻译还须遵循“语内连贯法则”和“语际连贯法则”。
英汉语言对比
汉英翻译的理论基础—汉英语言对比3.汉英句法对比3.1.汉英思维方式比较:傅雷: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
汉语学家王力:西洋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中国语法是软的,富有弹性。
……所以中国语法以达意为主。
英国人写文章往往化零为整,而中国人写文章却往往化整为零。
⏹西方人重形式论证,崇尚个体思维,重分析。
表现在语言中,重形合,不求全面、周到,但求结构上的严谨。
⏹汉民族重悟性,重整体、重综合。
在语言表达上重意合。
语言简约、模糊,语义较笼统、朦胧,形散而神聚。
汉语注重注重形象思维,惯于将事物具体话:四字格词语(成语):形象鲜明,形式对称,音韵和谐。
讲究结构的对仗和文采的华丽。
其词义往往虚实杂糅,甚至有繁复重叠之处。
(混水摸鱼,五光十色,画饼充饥,开门见山)3.2 英汉句法差异(语言结构)英语重形合(hypotaxis) ,形合是指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需要一种语言形式手段连接起来,表达一定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
具体说来,英语的句子通常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借助诸如分词、介词、连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之类的明示的连接手段,使句子呈现出由中心向外扩展的结构。
注重结构的完整,以形显义。
There are various categories of bag ladies: those who live on the streets, claiming they enjoy the freedom from constraints of society; those who became homeless because a relative died or because they c ouldn’t keep up rent payments, and they didn’t know where to go or how to apply for relief; and quasi bag ladies who have an anchor point --- a sister or brother whom they can visit once in a while to take a bath.汉语重意合(parataxis) ,意合是指词语或句子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进行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来表达,是隐形的连贯,注重逻辑事理顺序,以神统形。
模糊性翻译策略在英语俚语汉译上的应用
一 .
引 言
能 为 读 者 所 接 受 ,所 以根 据 “ 译 文 模糊 法 ” ,在 中 文 中 寻找 与 源
罗素 ,英 国著名哲学家于 1 9 2 3年发表 的 《 论模糊性 》 的散 文 ,开 创 性 的提 出 了语 言 中 的模 糊 性 。4 2年后 ,查 德 在 《 模 糊 集 》 里 提 出 了模 糊 理 论 ,揭 示 了 客 观 事 物 之 间 没 有 精 确 界 限 的 事 实 。 自此 ,该 理 论 得 到 广 泛 应 用 ,模 糊 语 言 学 也 应 运 而 生 。 伍 铁平 于 1 9 7 9年首 次 将 模 糊 理 论 引进 中 国 ,开 创 了我 国模 糊 语 言 学研 究 的先 河 。研 究 发 现 虽 然 任 何 一 种 语 言 都 具 有 模 糊 性 , 但 由于文化 等的差异 ,模糊性 的表现千差万别。王华琴 ( 1 9 9 6 ) 以英汉翻译 论证 了翻译 中模糊性存在的必然。 奈达认 为翻译是用 最恰 当、对 等 的语 言再 现原文 信息 ,翻 译是为读者 服 务 ,要从 读者 的角 度来 考虑 最合 适 的翻译 ,即 : 读 者 能 否 作 出预 期 的 反 应 。所 以 在 俚 语 翻 译 中 ,要 秉 持 着 功 能 动态对等原则 ,充分利用语 言的模糊性 。
这 个 俚 语 ,字 面 意 思 是 他 来 自密 苏 里 。在 D o n 1 t r y t o f o o l me ,I a m f r o m Mi s s o u i 中 :直 译 ,则 是 :别 想 骗 我 ,我 来 自密 r 苏 里 。译 文 读 者 明 白 这 两 句 话 的 句 意 ,但 是 关 于 其 想 表 达 的 意 思 却摸 不 着 头 脑 。 为 了 能 保 持 俚 语 的 原 汁 原 味 ,采 用 译 文 的 半 模 糊半 清 晰译 法 :在 直 译 的 基 础 上 ,括 号 加 注 说 明 这 表 达 的是 听 话 人 不相 信 的意 思 。 ( 三 )I t i s o n e a n d o n e m a k e s t w o t h a t . 该句直译 为 1加 1等 于 2 。在 这 句话 中 :I t i s o d e a n d o n e m a k e s t w o t h a t h e i s r i g h t . 直 译 为 他是 对 的 ,1加 1 等于2 ,完全 不 能 为 译 文 读 者 所 理 解 ,所 以必 须 化 隐 为 显 。 熟 悉 该 俚 语 的人 都 知 道 其 英 文 意 思是 i t i s c e r t a i n t h a t . 所 以 ,在此 处 选 择 译 文 清 晰 译 法 ,译 成 “ 很 明显 ” 。
英语翻译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论文学翻译过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英语句子成分的省略及汉译”“文学翻译中隐喻的传译”一、选题范围1、翻译与文化: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考虑。
宏观方面,一般从翻译在目的语社会文化中的生产、接受、翻译在目的语社会文化中所起的功能等角度讨论,可以从社会、文化、历史、交际的视角切入。
阐述为什么有那样的译文?如严复的翻译,林纾的翻译,傅东华翻译《漂》时为什么使用归化的手段,鲁迅翻译的策略,翻译材料的选择等等。
微观方面,可以讨论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文化内容和内涵如何在翻译中表达,如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等。
2、翻译与语言学理论:可以从篇章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如喊韩礼德的系统功能理论等),对比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交际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方面考虑选题。
如功能语言学和篇章语言学中讨论的衔接与连贯及其翻译,也可以讨论他们在英语和汉语中的差别入手,进一步讨论他们在翻译中的处理,主位、述位的推进极其在翻译中的体现。
英语汉语对比及其翻译策略等等。
3、翻译与语文学。
主要从艺术的角度讨论文学翻译中的问题。
4、应用翻译:主要从特殊用途英语如商务英语、科技英语、旅游英语等方面讨论在这些特殊领域中涉及的翻译问题如何处理。
如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等。
5、译文对比:可以是同一篇文章、同一本书,不同的译者在同以时期或不同时期进行的翻译做的对比,也可以是同一个译者对同一篇文章或书在不同时期的翻译的对比;可以是翻译技巧等微观层面的对比,也可以是宏观曾面的对比,以探索为什么在不同时期译者回采取不同的策略,有哪些社会的、文化的、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原因?6、翻译及评论:首先选择一篇长文,一般是文学作品且没有人翻译过,进行翻译,翻译完后,从上述五个方面选择一个理论视角对自己的翻译进行评论。
7、译者风格。
8、翻译与美学。
二、选题方法:上述各个方面均可写出几本甚至几十本专著,因此大家从上述方面可以选出一个写作的范围。
缩小选题范围:首先是广泛浏览上述各有关方面翻译研究资料,以确定自己对哪方面感兴趣且有话可说,这是缩小范围的第一步。
文学模糊与翻译——试从审美角度分析《天净沙·秋思》不同英译版本
文学模糊与翻译——试从审美角度分析《天净沙·秋思》不同英译版本◇高教论述◇科技疆向导2011年第21期文学模糊与翻译——试从审美角度分析《天净沙?秋思》不同英译版本周亚云(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摘要】模糊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基本特性,它主要表现在语义模糊,意象模糊,句法模糊,语用模糊和主题模糊等.从审美的角度分析,模糊性在文学作品中具有一定的召唤结构.文学翻译与其他类型的翻译不同,具有难以把握的变量.因为语言系统不同,审美方式不同,要使翻译的原文完全一样是不可能的,但是译者可以并且充分利用语言的模糊性,尽量做出生动且模糊对等的翻译作品.本文选取《天净沙?秋思》的五个不同的英译版本,从文学模糊类型的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关键词】模糊;文学翻译;审美;《天净沙?秋思》O.引言模糊具体地是说符号使用者所感到的使用的某个符号同他所指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对象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根据接受美学的原理.文学模糊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文学空白,文学空白为语义,意象,句法,语用和命意留下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形成文本的召唤结构.召唤结构引发读者不断的思考和想象读者在阅读思考和想象中完成鉴赏,审美和接受"看一部文学作品不应该看它说出了什么.而要看它没说什么.正是在一部作品意味深长的沉默中.在它的意义空白中,隐藏着作品效果的效能如果一部作品一部作品的未定型或空白太少或干脆没有.就不能称作为好的艺术作品.甚至不能称作为艺术作品".(瓦尔宁,1975:235—236)对于文学翻译而言.必须强调文学性和审美价值接受美学认为,在翻译过程中.原文文本是静态的,个体的而接受是能动的,可变的,多层次的因此.如何将静态的原文文本转化为动态且生动的对等翻译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1.研究现状模糊理论最早应用于数学领域.1965年.扎德(Zadeh)发表了名为《模糊集合》的论文.此后,模糊理论在社会学领域特别是在语言学领域产生特别重大的影响.在国内.最早研究语言学的是伍铁平.其代表作《模糊语言学初探》.其次,黎千驹的《模糊修辞学导论》等.但是上述关于模糊语的着作大都专注于语义学和语用学方面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模糊语在文学作品中的翻译.其创新点是从审美角度和模糊在文学作品的五个层面进行分析在选取语料方面.作者选择了在模糊性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一首小令即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2.《天净沙?秋思》的不同英译版本对比研究《天净沙?秋思》整篇小令如下: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样一幅悲凉的画面只是作者根据自己的阅历和想象描绘出来的,不同的读者由于期待视野不同,从而导致了不同版本的译文出现. 译文1TUNE:TIANJ[NGSHA WitheredvineshangingOiloldbranches,Returnin~crowscroakingatdusk, Afewhousehiddenpastanarrowbridge, Andbelowthebridgeaquietcreekrunning.DOWnawornpath.inthewestwind,Aleanhorsecomesplodding.ThesllndipsdowninthewestAndthelovesicktrave]erisstillattheendoftheWOrld.(丁祖馨,BurtonRaffel译)译文2AUTUMNTHOUGHTDryvine.oldf】℃e.~/'owsatdusk.Lowbridge.s|reanqrunning,cottagesAncientroad,westwind,leannag,TheSHRwesterin'gAnd0newithbrakingheartatthesky'Sedge.rCyrilBirch译1译文3AUTUMN Crowshoveringoveroldtreeswreathedwithrottenvine—thedaviS aboutdone.Y onderisatinybridgeoverasparklingstream,andOilthe farbank,aprettylittlevillage.ButthetravelerhastogoOildownthis ancientroad,theweatwindmoaning,hisbonyhorsegroaning,trudging towardsthesinkingSUrl,fartherandfartherawayfromhome.(翁显良译)译文4Tune:"Sky-pureSand"Driedvines,anoldtree,eveningcrows;Asmallbridge,flowingwater,i/len'Shomes;Anancientroad,westwinds,aleanhorse;S1】ns】antswest:Theheart—tommanalsky'send(Wai—liraYip)译文5AutunmthoughtWitheredvines,oldtree,eveningcrows;Tinybridge,flowingbrook,hamlethomes;Aneientroad,windfromwes|.bonyhorse;ThestlrlissettingBrokenmarlfarfromhome,roanlsandl'oaIllS.f赵甄陶1文学模糊按其属性和功能可以分为语义模糊,意象模糊,句法模糊,语用模糊和主题模糊从以上五个层面.剖析小令中诸多空白和不确定性之处的不同翻译由此获得新的审美感2.1语义模糊语义模糊是指词语的语义自身具有不确定性在语义的表达方面.英语趋向于明朗化而汉语相对比较模糊在这首小令中有两个语义模糊比较明显的词语"人家""断肠人""人家"被译为cottages.a prettvlittlevil!age,men'shomes~ham]ethornes."断肠人"依次译为the lovesicktraveler,onewithbreakingheart,thetraveler,theheart—tom mfdn.,brokenman,众所周知.人家即有人住的房子.而2,4,5的翻译则相对模糊一些译为小屋.村庄以及哈姆雷特的家提到"断肠人",大家都会想到"肝肠寸断"这个成语,它是用来形容人悲痛到了极点.在这首小令中究竟何为断肠人?这就给了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到底是思乡之愁.是相思之苦还是郁郁不得志?作者认为在翻译的时候应适当保留一定的模糊性.不能将"断肠人"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人译文fhelovesicktrave1er就将其局限在情爱方面.使译文读者丧失了本该享有的想象空间和深刻的韵味2.2意象模糊意象模糊是用模糊的艺术形象或符号表现无限的社会内容.小令中十几个景物意象"枯藤…'/J,桥…'人家"等几乎都是模糊的意象.例如.何为古道.何为瘦马:枯藤和老树是缠在一起还是它们有一定的距离:瘦马是在古道上奔驰还是停在某处歇息;这么多的意象,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以上五个不同的译本通过选词上的区别充分说明了意象模糊对读者产生的不同影响.作者认为在翻译这些意象模糊的景象时要在适当加入个人理解的基础之上尽量保留这些模糊之感. 译文3中将所谓的断肠人定义为"游子",此时游子走在古道上,他的瘦马在呻吟.跋涉在夕阳之下.一些模糊的意象,都被清晰化了.一方面.它便于读者理解原文但必须注意到这样的译文也有一些不合适之处.同时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也就越来越狭窄了'.892011年第21期科技强向导◇高教论述◇2-3句法模糊句法模糊在汉语中比较常见.即不借助于形式手段来体现词语之间或句子之间的意义或逻辑关系在这首小令中.仅用28个字却排列出了由十二个名词构成的意象,各意象之间完全是独立的牌类组合. 没有一个连接词这样的句式易于读者产生联想和意识流.对读者来说各意象之间的关系是模糊的,相对开放的关系.在翻译过程中,译文作者往往会将自己所想象出的画面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译作中.使原本深邃的意境趋于明朗化.例如,译文l,3将所有的意象穿插联系起来.失去了原作中的那种韵味.因为恰恰是这些看似无关联的句法使其成为千古佳作相对而言,译文2,4保留了原有的句法结构.只是在各个名词意象之间添加了标点符号加以隔开.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译文2,4比较符合译文读者的审美习惯,在一定模糊性的基础之上可以便于译文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去发掘更深层次的含义2.4语用模糊在文学作品中.语用模糊是常用的手段之一.其主要目的是激发读者的审美想象.换言之,语用学研究的是话语在特定情境下的语义. 虽然如此.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即便有特定的话语环境,话语意义依然难以确定,这便导致了语用模糊.在这首小令中,语用模糊比较频繁. 例如原文第一句话"枯藤老树昏鸦"按照一般的情境.枯藤蜿蜒盘旋在老树上.此时黄昏下.乌鸦在树枝上嘶叫.但是仅通过这三个看似没有联系的意象.就将其翻译成译文1和3.让译文读者感觉过于绝对设想一下.有没有可能枯藤攀附在院墙上,老树孤单的伫立在门前.而乌鸦在很远的林子里嘶叫?在翻译这类语用模糊的句子时.可以保留其模糊性.让读者去细细品味,方能得出见仁见智的解读.2.5主题模糊就文学作品而言.贯穿全文,总要表达一定的中心思想.这便是作品的主题.《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着重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但"断肠人"究竟所思为何人?是故人,恋人,妻儿还是父母?对于思念故友的译文读者来说他们会认为这首小令的主题是围绕思念故人而展开的;而对于那些海外游子们,他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切之使得他们觉得这首诗的主题与自己的心境相同:对于天各一方未能在一起的恋人来说.他们也许会认为那种凄凉以及相思之情正是自己现实的写照:这么多不同主题的阐释.都是拥有各种经历的读者在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共鸣.3.结语模糊来源于作品中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它的存在可以使读者根据自己理解和期待去阐释,创造,发现作品中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旨而翻译尤其是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是创造性活动而且是一种审美的创造.它必须有想象力的不断注入.如果译文作品能够如原文作品一样.也能为读者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也就能达到"有一千的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境界.【参考文献】[1]Zadeh,rmationandControl[M]Be~inNomaalUniversityPre8S,2000[2]陈德喜.论中国古典翻译的模糊性『J]_安徽大学,2007.[3]段新苗.英汉互译中模糊性语言及翻译策略沈阳建筑大学(社会科学版),2008【4).[4]黎千驹.模糊修辞学导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5]金元浦.文学解释学『M1.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6]强瑛."犹抱琵琶半遮面"一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模糊性lJ1.中国电力教育(外语教学研究1.2009(132).[7]E尔宁.接受美学fM1慕尼黑:威廉?劳克出版社,1975.f81伍铁平.模糊语言学I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9]伍铁平.模糊语言学初探『J].外国语,1979(4).[1o]周方珠.翻译多元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11]张虹.模糊与文学翻译一试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不同英译_J1l安徽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o4(4)[12]赵云丽英美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翻译『J1l山东师范大学,2007[13]翟茜.浅析模糊语的英汉翻译『J1.科技文论,2008(3).(上接第45页)和培训内容,弄虚作假,套取,挪用培训补助资金,培训流于形式的现象.此外,由于这类培训基本上是政府买单和政府下单.行政色彩较浓.常常使得下达的培训计划与任务过于刚性.针对性不强,缺乏调适性和培训机构的能动性3.结论及建议对数量众多的流动性劳动力进行智力和技能方面的培训.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国民素质提升的重大战略.对于农村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和充分就业.有效就业,企业竞争力提升.劳动者收入提高.社会和谐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和培训在很大程度上讲是公民的权益.是一项公共性事业因此.政府支持和主导流动性劳动力的培训是政府的职能体现.转型必然.应该予以充分肯定.政府支持,主导流动性劳动力培训的成效是显着的.尤其在资源整合,补贴机制,管理指导,模式创新,就业服务等方面,成效明显.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局限性.主要是社会的参与度还不够.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不够.培训与项目的管理还不够完善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1)加大政府对流动性劳动力.尤其是对农村青年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从立法角度.制定相关法律或政府条例,使劳动力的培训教育能够制度化,常态化.(2)鼓励社会参与流动性劳动力培训事业,在机构设立,税收政策,基金设立,师资配备,用地审批等方面予以支持.f31发挥市场机制对流动性劳动力培训的作用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培训与劳务信息体系与平台:建立培训市场的竞争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建立政府主导,政府与市场,企业与社会共同参与,有机结合的劳动力培训体系.链【参考文献】[1]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网,http://wwwlmgov.en.[2]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网,[331~I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4]国家统计局冲国人口普查公告,2011(上接第41页)安顺,都匀,凯里为支撑,贵阳——遵义,贵阳——安顺, 贵阳——都匀和凯里三大城市带为骨架.一批重要县城为节点的黔中城市群.建设成为全省城镇化的核心区.不仅如此.在全力建设黔中城市群的大框架下,我省还将积极打造黔中城市带.具体为沿贵阳——遵义轴线,加快发展修文扎佐镇,修文县城,开阳县城,息烽县城,息烽小寨坝镇和遵义乌江镇,三合镇等区域(遵义,安顺,都匀,凯里也在构建"一主多片"的城市空间格局范围.其具体打造路径是以快速铁路为发展主轴,以黔中经济区为战略重点.以其它重点城市化地区为重要组成,以快速铁路沿线和高速公路网络节点上的重点城市为支撑.使其能更便捷地融入全国经济大循环的城镇化战略新格局中凭借黔北在贵州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它成为勾连重庆与贵阳两大经济圈的互融合作的过渡带,两个经济圈更好地进行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如图所示,我省周边省市及重庆物流.多数需取道贵阳,无论是珠江三角洲.还是北部湾出海1:3.可是由于贵阳地处内陆,属于典型的"三不沿"(沿江,沿海,沿边)地区,加上基础设施的大量欠债,导致物流成本过高.进而制约到方方面面的发展.贵州要突围.首要任务是搞好基建.确立其作为西南地区陆路交通枢纽的地位建立强大的物流和客运中心,并形成高效,便捷,有序的物流,客流交通运输网络.我们认为城市空间结构的现实目的是发挥城市的竞争力优势.切实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更好地融入全球性和区域型的资源配置和整合中.使城市始终保持持续的发展能力和竞争实力.努力平衡环境与生态,资源与效率的关系.增强城市竞争力水平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是贵阳经济圈还是黔中城市经济带,无不显示出贵州的发展在贵阳的未来趋势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糊理论在英汉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摘要:语言不仅具有精确性,也具有模糊性。
模糊性被认为是除精确性之外语言的另一重要属性。
本文试图以广告为例,运用模糊理论分析广告英汉翻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广告翻译和模糊理论的应用提供界面研究。
关键词:模糊理论;模糊性;广告;翻译
一、引言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语言应该清晰、准确。
但是语言中的模糊现象确实大量存在。
事实上语言中的模糊性与准确性同样重要。
自1965年扎德(L. A. Zadeh)教授首先提出后,模糊理论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人工智能、工程、教育、心理学及语言学等方面。
但模糊理论与翻译研究的结合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
基于此本文选择以广告文体为例,运用模糊理论探讨广告英汉翻译过程中可以实现的策略。
通过本文论述以期达到下面三个目的:第一,介绍模糊理论相关概念;第二,对广告中的模糊现象进行剖析;第三,为广告英汉翻译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策略。
二、模糊理论相关概念
模糊理论顾名思义是对模糊现象进行研究的科学。
最初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扎德(L. A. Zadeh)于1965年提出。
这一理论的提出对传统意义上的精确科学如数学、物理学等做了补充。
模糊(fuzzy)字面意思是指不精确、不确定、不明显等现象。
Lakoff指出:“模糊相对于明确区域出现,且缺乏明确的界限”。
[1] Kempson将模糊定义为:“自然语言中指称不明确,意义不确定,缺乏标准和逻辑的现象”。
[2]简言之,模糊就是事物界限的不确定与不明晰。
我国最先引进并应用这一理论的要数伍铁平教授。
1979年他将模糊理论介绍给中国语言学界。
那么模糊理论如何与翻译结合,为翻译人员服务就有待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因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能完全给出模糊语言的目的语,若完全按照字面意思来译则很可能造成误解。
此外在翻译模糊语言时译者也没有一套固定准则可以应用。
这就给译者造成了较大的困扰。
这时我们可以引入模糊翻译理论(Fuzzy Translation Theory, FTT)。
这一理论的引入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翻译的准确性。
在这一理论下主要有四个翻译策略可供我们选择,即对等(equivalence)、变译(variation)、増译(amplification)和省略(omission)。
三、广告语言中的模糊
模糊性在语言中广泛存在,广告自然不能免除。
具体来说广告中的语言模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语音模糊性。
作为一则广告,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都具有一定的语音模糊性。
比如以下例子:1) 生活美味,独具“酱(匠)”心;2)More sun and air for your son and heir.从上面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汉语广告中虽然“酱”与“匠”字形、字义都不相同,但却有相同的发音。
这种相同的发音使消费者联想到所购物品。
而英文广告中的sun(son)和heir(hair)也有同样的效果。
其次广告具有语义模糊性。
自然界万物的变化是事物间界限不再泾渭分明或一成不变。
这就导致了自然界中模糊的产生。
Kempson将语义模糊总结为如下四个方面:即指称模糊,意义不确定性,缺乏标准和语义脱节。
[2]第三,修辞模糊。
以隐喻为例,通常隐喻中大量存在模糊现象。
如:Rock solid, heart touching. (ASUS),就是隐喻模糊的典型例子。
四、模糊理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策略
从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广告中的模糊现象广泛存在。
因此在广告翻译中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
根据模糊翻译理论,在英汉广告翻译中可以应用四种翻译策略:即对等(equivalence)、变译(variation)、増译(amplification)和省略(omission)。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例对这四种翻译策略进行讨论。
第一,对等。
对等就是在翻译广告时做到目的语与原语的等效。
例如:Poetry is motion, dancing close to me.这是一则日本Toyota的经典广告。
在广告中通过使用隐喻这一修辞手段达到表达优美、吸引力强的目的。
但这一隐喻也使广告本身出现了模糊语,即Poetry一词。
这个词汇实际上指代的是Toyota的汽车。
但在对等策略的视阈下,我们无须将“poetry”一词译为“车”只需译为“诗”即可达到相同的理解效果。
这样我们就可以原汁原味地保持广告原有的美感和吸引力。
第二,变译。
变译讲求翻译的不对等性。
它包含两个方面,将准确语言译为模糊语和将模糊语译为准确语言。
以下面的广告为例,Take Toshiba, Take the World. (拥有东芝,拥有世界)这是一则东芝个人电脑的广告。
广告中“Take”一词即是典型的模糊语。
它可以表示“买(buy)”,“带走(take away)”,“拥有(own)”等意。
这里我们将它译为“拥有”。
这一译法满足了人们的心理,人人都想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从而达到刺激消费的作用。
再如,Come to Where the Flavor is Marlboro Country. (光临风韵之境——万宝路世界)这是著名香烟品牌万宝路的广告。
在这条广告的处理上,译者将“where…”这一模糊概念译为了“风韵之境”,即将模糊语译为了具体的精确语言。
这种译法给消费者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感受万宝路的芳香之感。
第三,増译。
増译即增添符合场景的内容,使译为表达更加全面准确。
例如:A Diamond is Forever.(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在这则广告中英文表达非得简单,但汉语译文却广为人知。
这是因为译者恰当使用了増译这一策略。
将“forever”译为“恒久远”,“永流传”不仅起到了强调作用,而且做到了译文流畅,美感强烈。
同时这一译文也满足了中国夫妻希望永结同心,天长地久的美好愿望。
第四,省略。
省略是指译者在不影响原文意思的基础上适当省略某些内容以期更加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如:Time Is What You Make of It.(天长地久)这是瑞士名表Swatch 的广告语。
当中国人谈论到时间问题时,比较期待时间可以停住或永远进行下去。
考虑到中国文化的这一特点,译者只将“时间”留下,省略了其他成分,符合中国人的审美。
五、结语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模糊现象在广告中大量存在。
模糊语使广告更加有说服力且充满美感。
但这些模糊语给译者也造成了一些困扰。
因此,在翻译时必须采取有效策略,使译文更加准确、恰当。
其中对等、变译、増译和省略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但将模糊理论应用于翻译领域的研究远非仅此,还有许多领域有待我们更加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Lakoff, G.. Hedges; 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3: 63.
[2]Kempson, R. M.. Word Meaning Theory[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