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麻疹
儿科学-温医大-【儿科学】麻疹
排出病毒且持续数日 出疹前后5天、并发肺炎出疹后10天均有
传染性,以潜伏期末到出疹后1、2天传 染性最强
.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传播途径 : 主要直接经 呼吸道
借飞沫传播。 有可能通过密切接触,应用新污染的手
帕、毛巾
.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发热等
中枢神经系统
被淋巴细胞、巨噬细 胞带入血(第一次病 毒血症)
肝、脾、骨髓巨噬细 胞系统内繁殖
血液(第二次病毒血症)
营养不良 VA缺乏
皮肤粘膜
呼吸道粘膜 消化道粘膜
免疫系统
皮疹、柯氏斑(Ⅲ、 Ⅳ型变态反应)
充血、炎症 肺炎
发病机理.
消化道症状腹 泻食欲下降
Ts 、免疫
PPD转阴结核恶化原 有湿疹、哮喘缓解
1846年,Peter Ludvig Panum 对法罗群岛麻 疹的流行病学作了确切描述.
.
1898年,Henry Koplik提出粘膜斑对本病早期诊断的价值 .
全球麻疹流行情况
Due to widespread immunizations, the number of measles cases has steadily declined in the last 20 years. There were 4 million cases in 1980, but in 1999 there were just 500000.
.
情景3
接诊医师向怡婷妈妈详细地解释了病情,建议怡婷住院治疗,入 院完善检查,给与病毒唑抗病毒等治疗,辅助检查: 1. 血 常 规 +CRP : C 反 应 蛋 白 ( 快 速 ) 0.83mg/L , 白 细 胞 5.4×10^9/L,红细胞 4.42×10^12/L,血红蛋白 119g/L,血小 板 228×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 0.551×10^9/L,淋巴细胞计 数 4.666×10^9/L,异型淋巴细胞相对值 未找到。 2. 血 生 化 : 谷 丙 转 氨 酶 31U/L , 谷 草 转 氨 酶 62U/L , 尿 素 2.96mmol/L,肌酐 44.9μmol/L,磷酸肌酸激酶 46U/L,乳酸脱 氢酶 586U/L,钠 134.1mmol/L,钾 4.65mmol/L。 3.胸部X线平片:两肺纹理增多增粗,两肺野未见斑片状影, 4.痰培养:阴性。 5.麻疹病毒IgM (+)。
小儿麻疹ppt课件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 染病。临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麻 疹粘膜斑、全身斑丘疹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 麸样脱屑为特征
麻疹病毒在外界生存力弱,不耐热,对紫外线和 消毒剂均敏感.但在低温中能长期存活。
病因及流行病学
麻疹患者是唯一传染源,感染早期病毒在患者 呼吸道大量繁殖,通过患者的呼吸.咳嗽.喷嚏排 除体外经呼吸道进行传播。密切接触者亦可经 污染病毒的手传播,麻疹患者出疹前后的5天均 有传染性,有并发症的患者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 后10天,本病好发年龄为6个月—5岁,四季均可发 病,以冬、春季多见。
“退热药”,可用温水擦澡,注意保暖,使体 温降至左右,预防高热惊厥,温度降太低时可 致循环不良,病情加重。
2.皮肤粘膜的护理:及时评估患儿透疹情况,保
持床单整洁干燥与皮肤清,在保温情况下, 每日用温水擦浴更衣1次(忌用肥皂),腹泻儿注
意臀部清洁,勤剪患儿指甲防抓伤皮肤继发感 染.如透疹不畅,可用鲜芫荽煎水服用并抹身, 以促进血循环和透疹,并防止烫伤.加强5官的 护理.室内光线直柔和,常用生理盐水清洗双眼, 再滴入抗生素眼液或眼膏,可加服维生素A预 防干眼病.防止呕吐物或泪水流入外耳道发生中 耳炎.及时清除鼻痂、翻身拍背助痰排出,保持 呼吸道通畅.加强口腔护理,多喂水,可用生理 盐水或朵贝液含漱。
护理措施
3.饮食护理:患儿发热期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 饮食,如牛奶、豆浆、蒸蛋等,常更换食物品种并 做少量多餐,以增加食欲利于消化.多喂开水及热 汤,利于排毒、退热、透疹.恢复期应添加高蛋白、 高维生素的食物,指导家长做好饮食护理,无需忌 口。
4.病情观察:小儿麻疹并发症多且重,为及早发现, 应密切观察病情.出疹期如透疹不畅、疹色暗紫、
麻疹
并发症
1.肺炎:最常见,多见于5岁以下患儿。发 生机制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按病原可分为 病毒性与细菌性。 2.喉炎 3.心肌炎 4.神经系统 ⑴麻疹脑炎 ⑵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远期并 发症。 5.结核病恶化 6.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症
实验室检查
1.一般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 胞相对增多。淋巴细胞严重减少提示预后不 好。 2.多核巨细胞检查 3.血清学检查 (1)抗体检测 (2)抗原 检测 4.病毒抗原检测 5.病毒分离
病因学
麻疹病毒(Morbillivirus)属副黏液病毒, 只有一个血清型.
流行病学
1.传染源:急性期患者和亚临床型带病 毒者。 2.传播途径:呼吸道。 3.传染期: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如 合并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 4.传染性:极强
发病机制
飞沫 呼吸道粘膜 血液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繁殖
易感者
1~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
未接受疫苗的学龄儿童\免疫失败的儿童\
青少年 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被消灭的传染病
29
麻疹的新进展
1.麻疹的发病年龄呈两极分化趋势:婴儿麻疹增多主要发生 在8个月初免以前,多为非典型病例,大年龄患者增多。 2.麻疹的发病高峰季节后移至3~5月份。 3.不典型病例增多。 4.二次麻疹发生率在1%左右,其中60%发生在第一次麻疹2年 以内。
红色斑丘疹,颈及躯干部多见,一天 出齐,次日消退
高热3-5天,热退疹 出
猩红热
乙型溶血 性链球菌
高热,中毒症状重,咽峡 炎,杨梅舌,环口苍白圈, 扁桃体炎
皮肤弥漫充血,上有密集针尖大小丘 疹,持续3-5天退疹,1周后全身大片 脱皮
发热1-2天出疹,出 疹时高热
中医儿科学24章麻疹
精选2021版课件
13
三、证治分类
顺证
1.邪犯肺卫证(初热期)
证候: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眼睑红赤,泪 水汪汪,倦怠思睡,发热2~3天,口腔两颊黏膜红赤,贴近臼齿处可 见麻疹黏膜斑(细小白色疹点,周围红晕,累累如麻,由少增多), 小便短黄,或大便稀溏,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本期从开始发热 至疹点出现,为期约3天。
精选2021版课件
10
2.逆证:出疹期疹出不畅或疹出即没,或疹色紫暗, 并见壮热咳剧,痰声辘辘,呼吸气急,甚则鼻扇胸高, 口唇青紫,这是热毒闭肺,并发肺炎喘嗽的证候;
若伴见咽红肿痛,呛咳气急,心肝。
精选2021版课件
11
二、治疗原则
治法:养阴益气,清解余邪。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常用药:沙参、麦冬、天花粉、玉竹滋 养肺胃津液为主,扁豆、甘草清养胃气,桑叶清透余热。
精选2021版课件
16
逆证
1.邪毒闭肺
证候:高热不退,面色青灰,烦躁不安,咳嗽气促,鼻翼煽动, 喉间痰鸣,口唇发绀,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皮疹稠密,疹点紫暗, 舌质红赤,苔黄腻,脉数有力。
2
二、发病季节及年龄
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好发于冬、春二季, 且常引起流行。
发病年龄以6个月至5岁为多。
精选2021版课件
3
三、证候分类与预后
麻疹的的病程,一般分为初热期、见形期、收没期三期。
若属顺证预后良好。
但年幼体弱,正气不足,或护理不当,再感外邪或感染 邪毒较重,正不胜邪,麻毒不能顺利外透,引起逆证、险证 而危及生命。
2.麻黄、芫荽、浮萍各15g,黄酒60mL,加水适量煮沸。让水 蒸气满布室内,再用热毛巾沾药液,敷头面、胸背。也可用西河柳 30s,荆芥穗、樱桃叶各15g,煎汤熏洗。均用于麻疹透发不畅者。
儿科学:麻疹及出疹性疾病
档文该请,示提该掉去想果如 / / : pt th是FDP速极成生器辑编,载下并问访:ww /麻疹及出疹性疾病麻疹(Measles)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上以发热、咳嗽、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 斑、全身斑丘疹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 样脱屑为特征传染病的分类甲类(2种) 鼠疫、霍乱乙类(26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 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 热、猩红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 炭疽、细菌性/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副伤 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 伤风、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 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丙类(11种)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 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包虫病、丝虫病、除甲/乙类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手足口病2008年传染病发病率排名病种 病毒性肝炎 肺结核 细菌和阿米巴性痢疾 梅毒 新生儿破伤风 麻疹 淋病 猩红热 布鲁氏菌病 疟疾发病率(1/10万) 106.54 88.52 23.65 19.49 10.00 9.95 9.90 2.10 2.10 1.99病原学特点 核衣壳(RNA、蛋白质) M蛋白 双层脂质膜 糖蛋白H和F 缺乏神经氨酸酶病原学特点 属副粘病毒科,仅有一种血清型, 抗原性稳定 病毒在外界生存力弱,不耐热,对紫外线、 消毒剂均敏感,耐低温 人是唯一宿主 病后可产生持久免疫力全球发病及免疫接种情况全球发病及免疫接种情况麻疹疫苗接种率 新增病例 死亡人数2000年 72%853500 5480002011年 84% 355000 158000↑ 12% ↓ 58% ↓ 71%----来源于WHO统计数据全球麻疹新发病例情况流行病学特点 冬春季发病为多 传染源:麻疹患者 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 易感者:未接种麻疹疫苗者细胞免疫缺陷者 传染性:出疹前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麻疹病毒发病机制呼吸道上皮细胞 局部淋巴结组织血液第一次病毒血症 潜伏阶段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血液中的单核细胞皮肤、肝脾、骨髓、 肺、脑等全身各器官第二次病毒血症 出现临床症状(病 毒破坏各脏器细胞 及受侵部位炎症反应所致)病理特点 病变部位广泛单核细胞浸润、增生,形成多核 巨细胞(Warthin-Finkeldey giant cell,华-佛 细胞) 主要见于皮肤、淋巴组织、呼吸道黏膜、结膜病理特点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充血水肿单核细胞浸润皮疹及Koplik斑浆液性渗出皮疹处红细胞裂解疹退后色素沉着肺炎:间质性肺炎(Hecht巨细胞肺炎)脑炎:灶性出血、充血及血管周围的脱髓鞘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皮质及白质变性胞核/胞浆内包涵体临床表现典型麻疹 潜伏期 6~18天(平均10天) 前驱期 3~4天,发热,卡他症状,Koplik斑 出疹期 3天,皮疹特点,出疹顺序 恢复期 3天,留有色素沉着、糠麸样脱屑 “三三三”:发热3天出疹,3天出齐,疹退3天典型麻疹前驱期 Catarrhal stage典型麻疹表现Koplik 斑(麻疹黏膜斑): 位置:开始见于下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以后累及整个颊部并蔓延至唇部黏膜 形态:直径约0.5~1mm的灰白色小点,外有红晕 发展:1天内很快增多,出疹后1-2天消失典型麻疹表现Koplik 斑典型麻疹表现麻疹患儿的结膜充血及流涕症状典型麻疹表现出疹期 发热3~4天出疹 出疹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热盛疹出 出疹顺序:耳后→发际→额→面→颈部→躯干→四肢→手掌足底 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不伴瘙痒→部分融合成片,暗红色典型麻疹表现耳后 → 发际 → 额面 → 颈部。
小儿麻疹病
• 鼻咽拭子分离麻疹病毒,肺部X线片可见大片融合病灶。心电图见低电压,T 波倒置、传导异常等。脑电图检查50%可见异常。
鉴别诊断
• 1.风疹
• 重点应与轻型麻疹相鉴别。风疹特点为:多见于幼儿及学龄前期小儿,成人少 见。前驱期短而症状轻,无热或低热,轻咳、流鼻涕,较少发生眼结膜炎,无 科氏斑。起病1~2天后即出疹,迅速见于全身。皮疹为稀疏色淡斑、丘疹, 1~2天内即消退,不脱屑、不留痕。同时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很少 并发症,预后好。测血清特异抗体可助鉴别。
• (2)重症麻疹发热高达40℃以上,中毒症状重,伴惊厥,昏迷。皮疹融合呈 紫蓝色者,常有黏膜出血,如鼻出血、呕血、咯血、血尿、血小板减少等,称 为黑麻疹。皮疹少,色暗淡,常为循环不良表现。此型患儿死亡率高。
• (3)无疹型麻疹注射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者可无典型黏膜斑和皮疹,甚至整个 病程中无皮疹出现。此型临床诊断较难,只有依赖前驱症状和血清中麻疹抗体 滴度增高才能确诊。
• 5.其他
• 如败血症、斑疹伤寒、药物过敏、过敏性皮疹、川崎病(黏膜皮肤淋巴结综 合征)等亦须与麻疹鉴别。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皮疹特点和实验室检 查可加以区分。
治疗
• 1.一般治疗 • 隔离,卧床休息,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有
畏光症状时房内光线要柔和;给予容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补充足量 水分;保持皮肤、黏膜清洁,口腔应保持湿润清洁,可用盐水漱口,每天 重复几次。一旦发现手心脚心有疹子出现,说明疹子已经出全,病人进入 恢复期。密切观察病情,出现合并症立即看医生。 • 2.对症治疗 • 高热时可用小量退热剂;烦躁可适当给予苯巴比妥等镇静剂;剧咳时用镇 咳祛疾剂;继发细菌感染可给抗生素。麻疹患儿对维生素A需要量大,世界 卫生组织推荐,在维生素A缺乏区的麻疹患儿应补充维生素A。
麻疹
麻疹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麻疹英文名称:measles定义:以初热期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等,2~3天后口腔颊黏膜粗糙,有细小白点(麻疹黏膜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所属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 ;儿科疾病(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百科名片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约2~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
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已控制了大流行。
目录[隐藏][编辑本段]中医辩证引起麻疹的病因为麻毒时邪,从口鼻吸入,侵犯肺脾。
肺主皮毛,开窍于鼻,麻疹病毒司呼吸,毒邪犯肺,早期表现为肺卫症状,类似感冒,此为疹前期。
脾主肌肉和四肢,麻毒邪入气分,皮疹出现全身达于四肢末端,属正气驱邪外泄,为出疹期。
疹透之后,邪随疹泄,热去津伤,为疹回期。
麻疹以外透为顺,内传为逆,正气虚亏不能托邪外泄,或因邪盛化火内陷,均可导致麻疹透布不顺,产生合并症。
如麻毒内归于肺,闭阻肺络,则发为小儿肺炎;麻毒内炽,上攻咽喉,可发为喉痹;麻毒逆传心肝,则神识昏迷,惊厥谵妄等;麻毒内灼阳明,循经上炎,发为口疮;麻毒移于大肠,引起腹泻不止;热传营血,迫血妄行,则引起鼻窍出血等。
少数患儿因正气不足,正不胜邪,可出现内闭外脱的险证。
麻疹有顺证和逆证。
顺证麻疹按正常顺序透发,自初热、透疹直到收没,经过良好,麻疹红润,无合并证;逆证麻疹透发艰难,疹毒内闭,不能外透,或疹出不透,一出即收,或疹色稀疏淡白,或紫暗成片等,常发生合并症。
[编辑本段]病毒分析麻疹麻疹病毒属副粘病毒科,为单股负链RNA病毒,与其它的副粘膜不同之处为无特殊的神经氨酸酶呈球形颗粒,麻疹病毒电镜下呈球形,直径约100~250nm,衣壳外有囊膜,囊膜有血凝素(HL),有溶血作用。
麻疹ppt课件【27页】
强化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麻疹防治知识 宣传,提高公众对麻疹的认知度
和自我防护能力。
提高公众认知度和参与度
普及麻疹知识
01
通过宣传册、海报、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普及麻疹相关知识,
让公众了解麻疹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加强健康教育
02
将麻疹防治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学生和家长的认
知度和重视程度。
鼓励公众参与
04
治疗原则与措施
一般治疗原则
隔离患者
对麻疹患者进行隔离,避免病毒传播 。
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症状进行相应治疗,如发热 、咳嗽等。
加强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患者皮肤、 口腔、眼部的清洁,提供营养支持。
药物治疗选择及注意事项
抗病毒药物
如阿昔洛韦等,可用于治疗麻疹病毒, 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止咳药物
03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麻疹防治工作,如参加疫苗接种、提供疫情
线索等,共同维护社区健康。
THANKS
尽量避免与麻疹患者接触 ,特别是在患者出疹前后5 天内,这是病毒传染性最 强的时期。
接种疫苗
及时接种麻疹疫苗,提高 自身免疫力,降低感染风 险。
社区防控策略部署
加强疫情监测
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机制,及时 发现并报告疑似麻疹病例。
开展应急接种
在麻疹疫情暴发时,对易感人群 开展应急接种,迅速建立免疫屏
障。
发病原因
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为单股负链RNA病毒。直 径约100~250nm,衣壳外有囊膜,囊膜有血凝素( HL),有溶血作用。麻疹病毒有6种结构蛋白;在前驱 期和出疹期内,可在鼻分泌物、血和尿中分离到麻疹病 毒。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此病毒抵 抗力不强,对干燥、日光、高温均敏感,紫外线、过氧 乙酸、甲醛、乳酸和乙醚等对麻疹病毒均有杀灭作用, 但在低温中能长期保存。
儿科学指导:小儿麻疹的临床表现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和全身斑丘疹、疹退后遗留棕色色素沉着并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在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如并发肺炎等并发症,则传染性可延至出疹后10天。
通过患者的呼吸、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
病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大多可获终身免疫。
临床表现:根据临床表现可分典型麻疹和其他类型麻疹。
(1)典型麻疹1)潜伏期:大多为6~18天,平均为10天左右,接受过被动免疫的患者可延至4周。
潜伏期末可有低热、精神萎靡和烦躁不安等全身不适。
2)前驱期:也称出疹前期,一般持续3~4天。
①发热:热型不定,渐升或骤升。
②“上感”症状: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流涕、喷嚏、咽部充血、结合膜充血、眼睑水肿、畏光、流泪。
③麻疹黏膜斑(Koplik斑):为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一般在出疹前1~2天出现。
开始时见于下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
为直径约0.5~1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常在1~2天内迅速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于出疹后1~2天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
④其他:可有全身不适、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呕吐、腹泻,偶见皮肤荨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
3)出疹期:多在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此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骤然升高,可达40~40.5℃,咳嗽加剧,出现烦躁或嗜睡,重者有谵妄、抽搐(疹出热盛),持续3~4天。
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部、面部、颈部,然后自上而下延至躯干和四肢,最后达手掌和足底,一般3日出齐。
皮疹初为红色斑丘疹,呈充血性,略高出皮面。
初发时皮疹稀疏,疹间皮肤正常,其后部分融合成片,颜色加深呈暗红色。
不伴痒感。
颈淋巴结和脾脏轻度大,肺部可闻及干、湿哕音,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或轻重不等弥漫性肺部浸润。
4)恢复期:若无并发症,出疹3~4天后发热开始减退,食欲、精神等全身症状逐渐好转,皮疹按出疹先后顺序开始消退,疹退后皮肤留有棕色色素沉着并伴糠麸样脱屑。
麻疹(measles)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潜伏期较规则,约10±2天,有被动免疫者可延至20~28天。
在潜伏期末可有低热。
典型儿童麻疹可分以下三期。
(一)前驱期从发病到出疹约3~5日。
主要症状有发热及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一般发热低到中等度,亦有突发高热伴惊厥者。
流鼻涕、刺激性干咳、眼结膜充血、流泪、畏光等日渐加重,精神不振、厌食、肺部可闻到干啰音。
幼儿常有呕吐、腹泻,在软腭、硬腭弓可出现一过性红色细小内疹。
在起病第2~3日可于双侧近臼齿颊粘膜处出现细砂样灰白色小点,绕以红晕,称麻疹粘膜斑(Koplik's spots)为本病早期特征。
粘膜斑可逐渐增多,互相融合,也可见于下唇内侧及牙龈粘膜,偶见于上腭,一般维持16~18小时,有时延至1~2日,大多于出疹后1~2日内消失。
(二)出疹期起病约3~5日后,全身症状及上呼吸道症状加剧,体温可高达40℃,精神萎靡、嗜睡、厌食。
首先于耳后发际出现皮疹,迅速发展到面颈部,一日内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约2~3日内遍及手心、足底,此时头面部皮疹已可开始隐退。
皮疹约2~3mm大小,初呈淡红色,散在,后渐密集呈鲜红色,进而转为暗红色,疹间皮肤正常。
出疹时全身淋巴结、肝、脾可肿大,肺部可闻干粗啰音。
(三)恢复期皮疹出齐后按出疹顺序隐退,留有棕色色素斑,伴糠麸样脱屑,约存在2~3周。
随皮疹隐退全身中毒症状减轻,热退,精神、食欲好转,咳嗽改善而痊愈。
整个病程约10~14天。
非典型麻疹有以下几类: 1.轻型多见于具有一定免疫力者,如5~6个月以下小儿;近期接受过免疫制剂或输过血或接种过疫苗者。
全身及呼吸道症状均轻。
皮疹散在,不留色素,甚至可不出疹,也无口腔粘膜斑。
病程短。
2.无皮疹型在免疫低下患者如患白血病、恶性肿瘤、先天免疫低下者,或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当患麻疹时可不出现皮疹、粘膜斑,要依据流行病学及实验诊断。
有人认为成年后某些疾病如免疫反应性疾病、皮脂性皮肤病、骨和软骨变性疾病及肿瘤等,与童年时无疹性麻疹病毒感染有关。
儿科学课件:麻疹及出疹性疾病
下继发严重感染者。发热高,体温常持 续40℃以上,中毒症状重,伴惊厥、昏 迷。皮疹密集融合,呈出血性,常伴有 有黏膜和消化道出血、咯血及血尿。部 分患者疹出不透、色暗淡,或皮疹骤退、 四肢冰冷、血压下降,出现循环衰竭表 现。常有肺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死 亡率高。
整个颊部并蔓延至唇部黏膜
形态:直径约0.5~1mm的灰白色小点,外 有红晕
发展: 1天内很快增多,出疹后1-2天逐渐 消失
1
5.偶见皮肤荨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 皮疹。
6.非特异症状: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 神不振等,婴儿还可有消化系统症状。
典型麻疹临床表现
出疹期:1.发热3~4天后出疹,持续3~5天,
并发症
肺炎:最常见并发症,多见于5岁以下患儿, 体温更高或疹退体温不退,或疹突然隐退, 咳嗽加重,气急等。按发病机制可分原发与 继发,按病原可分病毒性与细菌性。
喉炎或喉气管炎:表现为声音嘶哑、犬吠样 咳嗽、吸气样呼吸困难、三凹征。
心肌炎:轻者心音低钝,心率增快,一过性 心电图改变。重者心衰,心源性休克。
前驱期:3 ~ 4天。也称出疹前期。类似上呼
吸道感染症状。 1.发热:中度以上,热型不一。 2.上呼吸道炎表现:眼、鼻卡他症状明显 3.结合膜炎:眼症状突出是本病特点。
4. Koplik:发疹前24~48小时 出现,早期诊断重要依据
时间:发疹前1~2天出现
位置:开始见于下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 以后累及
发病机制
吸入病毒的飞沫—— 病毒侵入呼吸道上皮细胞
及局部淋巴结——局部繁殖——
(2-3天)
少量进入血液(初次病毒血症) ——病毒在全
身网状内皮系统内复制增殖,——(5-7天)大
儿科学教学课件:麻疹
二.病原学
麻疹病毒是单股螺旋RNA病毒,属副粘病毒科,麻疹病 毒只有一个血清型 。抗原性稳定,病后可获终身免疫。
接近圆形或卵圆形的颗粒,直径约为100-150nm。它 的特性是耐低温,对热和一般消毒剂敏感,在流通空 气或日光下半小时灭活,含有病毒的飞沫在室内空气 中保持传染性一般不超过 2小时,但在低温及干燥条 件下有较好的耐受力(32小时)。
并发症(续)
结核病恶化 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 可引起干眼症,
重者出现视力障碍,甚至角膜穿孔、失明。
八.实验室检查
血液像 白细胞总数减低, 淋巴细胞升高。 病原学诊断 麻疹病毒分离。 多核巨細胞检查 涂片染色或电子顕微鏡。 血清抗体检查 ELISA法麻疹IgM阳性,出疹
早期即可出现阳性。
九.诊断和鉴别诊断
麻疹
Measles
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早期 诊断要点、典型的临床表现、常见并发 症、防治原则。掌握麻疹与其他常见出 疹性疾病的鉴别。
(二)了解麻疹发病机制。其他类型麻 疹的临床表现、预防、治疗。
一.概念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呼吸 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
●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结膜炎、 颊粘膜出现麻疹粘膜斑(又称柯氏斑)、 全身斑丘疹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 样脱屑为主要特征。
1.全身淋巴组织增生,有多核巨细胞形成。多 核巨细胞:多个巨噬细胞融合形成的具有核内 外包涵体的巨细胞,分为①网状内皮巨细胞: 存在于全身淋巴组织和肝、脾等脏器中;②上 皮巨细胞:主要位于皮肤、眼结合膜、呼吸道 和消化道粘膜等处 。
2. 麻疹皮疹的病理改变:真皮毛细血管内皮增 生、血浆渗出、红细胞相对增多形成淡红色斑 丘疹。疹退后,表皮细胞坏死、角化形成脱屑。 皮疹处红细胞裂解,疹退后形成棕色色素沉着。 颊粘膜下层的微小分泌腺发炎,其病变内有浆 液性渗出及内皮细胞增殖形成Koplik斑。
麻疹名词解释
麻疹名词解释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它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唾液接触到他人的眼、鼻或口腔时,就会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麻疹病毒进入人体后,通过呼吸道黏膜到达淋巴和循环系统,然后扩散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和典型的皮疹。
麻疹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流涕、咳嗽、咳嗽、结膜炎、光过敏等上呼吸道症状,以及皮疹。
麻疹的发热一般是高热,体温可达39-40℃,持续3-4天后逐渐退热。
此外,患者会出现原性流涕和咳嗽,咳出的痰一般清澈无色。
结膜炎是麻疹的早期症状之一,患者的眼睛会充血并出现眼结膜炎症状,如不适、眼泪、结膜充血和水肿等。
皮疹是麻疹的典型特征,它往往从患者的面部开始蔓延,然后迅速扩展到颈部、躯干和四肢。
皮疹是红色、斑丘疹性的,常在耳后出现,随后遍布全身。
皮疹估计持续5-6天,然后逐渐消退。
麻疹的并发症较多,主要包括肺炎、中耳炎、结膜炎、角膜炎和脑炎等。
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反应,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呼吸衰竭或死亡。
中耳炎和角膜炎是麻疹后继发的细菌感染,需要进行适当的治疗。
脑炎是较少见但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常常导致致命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水肿、癫痫、智力障碍或死亡。
麻疹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一般来说,对于临床症状明显的患者,医生可以根据疾病的特点进行初步诊断。
实验室检查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的麻疹病毒特异性抗体来确定麻疹的诊断。
此外,鼻咽拭子样本中的病毒核酸检测也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的方法。
麻疹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对于患者的发热和炎症症状可以使用退热药和抗炎药进行控制。
同时,充分补充水分,保持休息,加强护理,有助于患者尽快康复。
对于并发症,如肺炎和脑炎,医生可能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预防麻疹主要依靠疫苗接种来实现,一般来说,在12-15个月时接种第一剂次麻疹疫苗,然后在18-24个月时接种第二剂次疫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病机制
麻疹病毒通过鼻咽部进人人体后,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组织中繁殖并 侵入血液,通过血液的单核细胞向其他器官传播,如脾、胸腺、肺、肝脏、肾 脏、消化道黏膜、结膜和皮肤,引起广泛性损伤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在此 时期患儿全身组织,如呼吸道上皮细胞和淋巴组织内均可找到病毒,并出现在 鼻咽分泌物、尿及血液中。由于患者免疫反应受到损害,常并发喉炎、支气管 肺炎、脑炎或导致结核病复燃,特别是营养不良或免疫功能缺陷的儿童,可发 生重型麻疹或因严重肺炎、脑炎等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麻疹
时间:20XX年X月 汇报人:
概念
•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严重疾病。 • 在1963年引入麻疹疫苗之前,麻疹每年至少造成全球260万人死亡。目前
尽管已有安全有效的疫苗,但麻疹仍是造成全球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 一。据WHO报道,2016年,全球有89780人死于麻疹,超过95%的麻疹死亡 病例发生在人均收入较低和卫生保健设施薄弱的国家。 • 该病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全身斑丘 疹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 病后大多可获得终身免疫。 • 死亡主要是由于肺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 2000年至2016年期间,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使全球麻疹死亡率下降了84%, 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消灭了麻疹,但国外输入病例仍是重要的传染源。
黏膜斑,皮疹稀疏、色淡,消失快,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或脱屑,无并发症。 常需要靠流行病学资料和麻疹病毒血清学检查确诊。
临床表现-非典型麻疹
重型麻疹 • 主要见于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继发严重感染者。 • 常持续高热,中毒症状重,伴惊厥,昏迷。皮疹密集融合,呈紫蓝色出血性
皮疹者常伴有黏膜和消化道出血,或咯血、血尿、血小板减少等,称为黑麻 疹,可能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一种形式。部分病人疹出不透、色暗 淡,或皮疹骤退、四肢冰冷、血压下降出现循环衰竭表现。此型患儿常有肺 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病死率高。
病理
多核巨细胞(华-佛细胞,Warthin-Finkeldey giant cell)以及核内外均有病 毒集落的嗜酸性包涵体是麻疹的典型病理特征,主要见于皮肤、淋巴组织、呼 吸道和肠道黏膜及眼结膜。真皮和黏膜下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充血水肿、增生、 单核细胞浸润并有浆液性渗出而形成麻疹皮疹和麻疹黏膜斑。由于皮疹处红细 胞裂解,疹退后形成棕色色素沉着。麻疹病毒引起的间质性肺炎为Hecht巨细 胞肺炎,继发细菌感染则引起支气管肺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SSPE)患者有皮质和白质的变性,细胞核及细胞 质内均见包涵体。
临床表现-典型疹
出疹期
多在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此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可突然高达40℃,咳嗽加剧,伴嗜 睡或烦躁不安,重者有谵妄、抽搐。皮疹先出现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面、颈部,自上而 下蔓延至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皮疹初为红色斑丘疹,呈充血性,疹间可见正常 皮肤,不伴痒感。以后部分融合成片,颜色加深呈暗红。此期肺部可闻干、湿性啰音。
恢复期
若无并发症发生,出疹3~4天后发热开始减退,食欲、精神等全身症状逐渐好转,皮疹按出疹 的先后顺序开始消退,疹退后皮肤留有棕褐色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一般7~10天后消退。
临床表现-非典型麻疹
轻型麻疹 • 多见于有部分免疫者,如潜伏期内接受过免疫球蛋白或<8个月有母亲被动
抗体的婴儿。 • 主要临床特点为一过性低热,轻度眼鼻卡他症状,全身情况良好,可无麻疹
临床表现-非典型麻疹
异型麻疹 • 主要见于接种过麻疹灭活疫苗而再次感染麻疹野病毒株者。 • 典型症状是持续高热、乏力、肌痛、头痛或伴有四肢水肿,皮疹不典型,呈
多样性,出疹顺序不规则,易并发肺炎。 • 本型少见,临床诊断较困难,麻疹病毒血清学检查和麻疹病毒病原学检查有
助诊断。
并发症
呼吸系统
心肌炎
神经系统 结核病恶化
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症
并发症
常见喉炎、肺炎等。其中,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见于重度营
呼
养不良或免疫功能低下的小儿,临床症状较重、体征明显,预后较差,占
吸
麻疹患儿死因的90%以上。由麻疹病毒本身引起的间质性肺炎多不严重,
系
常在出疹及体温下降后消退。继发性肺炎病原体多为细菌性,常见金黄色
统
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易并发脓胸和脓气胸。部分为
临床表现
典型麻疹
潜伏期
前驱期
出疹期
恢复期
临床表现
非典型麻疹
轻型麻疹
重型麻疹
异型麻疹
临床表现-典型麻疹
潜伏期
大多6~18天(平均10天左右)。潜伏期末可有低热或全身不适。
前驱期
常持续3~4天。 主要表现为:①发热:多为中度以上,热型不一。②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喷嚏、咽部充血 等,特别是流涕、结膜充血、眼睑水肿、畏光、流泪等眼鼻卡他症状是本病特点。③麻疹黏 膜斑:是麻疹早期的特异性体征,常在出疹前1~2天出现。开始时见于上下磨牙相对的颊黏膜 上,如沙砾大小的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常在1~2天内迅速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 延至唇部黏膜,于出疹后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④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异症状, 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婴儿可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偶见皮肤荨麻疹, 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
病原学及流行病学
病原学
麻疹病毒为RNA病毒,属副黏病毒科,球形颗粒,有6种结构蛋白,仅存在 一种血清型,抗原性稳定。人是唯一宿主。麻疹病毒在外界生存力弱,不 耐热,对紫外线和消毒剂均敏感。随飞沫排出的病毒在室内可存活至少32 小时,但在流通的空气中或阳光下半小时即失去活力。
流行病学
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感染早期,病毒在患者呼吸道大量繁殖,含有 病毒的分泌物经过患者的呼吸、咳嗽或喷嚏排出体外并悬浮于空气中,通 过呼吸道进行传播,与患者密切接触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分泌物亦可传 播。病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大多可达到终身免疫。麻疹患者出疹前后 的5天均有传染性,如有并发症的患者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以冬春 季节发病为多。